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

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

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

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

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

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

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

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

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

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

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

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

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

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

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

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

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

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

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

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

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

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

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分税制: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

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

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

合市场经济原则和公共财政理论要求的,这是市场经济国家运用财政手段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较为成功的做法。

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科斯定理:其内容是,只要产权是明晰的,无论把产权赋予谁,市场竞争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国债依存度:是指当年国债发行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它从流量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也称为自动稳定器,指财政的某些制度性安排能够自动促进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无需借助外力就可以直接产生控制的效果。

行政管理费用:政府为行使其最基本的职能所必须花费的一项支出,包括行政管理费、公检法经费、武装警察部队经费、对外援助支出、外交支出。

二.简答题

1.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

答: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2)国有资产收益:国有资产收益是指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的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

3)国债收入:国债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信用凡是取得的有偿性收入。国

债收入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4)收费收入:收费收入是指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

入形式。

5)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

入等。

3.税收的主要原则和内容?

答:即财政原则,包括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

源的选择原则和税种的选择原则;社会公正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公平原则;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原则、便利原则、最少征收费原则即节省原则。

PS:公平原则:税收公平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

收政策的运用,应确保公平,遵循公平原则。

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

策的运用,应讲求效率,遵循效率原则。

适度原则:税收适度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政

策的运用,应兼顾需要与可能,做到取之有度。

法治原则:税收的法治原则,就是政府征税,包括税制的建立和税收

政策的运用,应以法律为依据,依法治税。

4.财政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

答:(1)“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

(2)“最低成本法”适用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

市场的支出项目

5.增值税的功能作用?答:1、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及时、稳定地增长。

2、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协作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经营结构的合理化

3、有利于“奖出限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的原因和方式?

答:原因:1)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2)两者的作用方向不同。3)

两者在扩张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方式:1)松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即所谓“双松”政策。

2)紧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即所谓的“双紧”政策。

3)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4)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7.国债在弥补财政赤字方面跟税收增加,货币投放相比有什么优点?

答: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的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可能产生

的副作用也很小。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基本上是社会资

金运动中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增加税收包括开增新税﹑扩大税基和提高税率。但它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并不是弥补财政赤字稳定可靠的方法:首先,由于税收法律的规定性,

决定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增加税收,都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法律程序,这

使增加税收的时间成本增大,难解政府的燃眉之急。其次,由于增加税收

必定加重负担,减少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所以,纳税人对税收的增减变化

是极为敏感的,这就使得政府依靠增税来弥补财政赤字的试图往往受到很

大的阻力,从而使增税可能议而不决。最后,拉弗曲线标示增税是受到限

制的,不可能无限的增加,否则,必将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恶果。

增发货币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至今许多发展中国家仍采用这

种方法。但是从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将带来恶性后果。因此,用增发货

币来弥补财政赤字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8.我国行政支出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原因分析:(1)经济和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

会的不断发展,政府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延伸、扩大,政府参与社会和经

济的事务的广度和深度大大加强,这使得社会对政府的行政管理提出了越

来越高的要求,客观上导致了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快速增长。

(2)行政管理机构编制和人员的设置缺乏科学性。这是我国行政管

理支出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进行了广泛的以精

简机构、压缩编制、裁撤冗员为主的改革,但是,政府机构的人数仍以较

快的速度增长,财政供养人员的比重过大,直接导致了行政管理支出的快

速上升。

(3)财政体制自身的缺陷。这是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的体制

原因。由于行政管理支出预算约束软化,许多项目违规挤入到公用经费支

出中。财政的监督机制严重退化,预算方法不够科学、规范,再加上信息

不对称,这些均导致了行政管理支出的不合理使用。

(4)价格水平的上升。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我国价格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价格总水平也呈上升趋势,这也客观上增加了对行政管理支出的需要。

答出三个即可。

行政管理支出的控制:

(1)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要根据政府职能设置机构,机构数量和层次要科学调整和压缩,裁减机关冗员,充实一线工作人员,真正做到减员增效,从根本上缩小行政管理支出规模。

(2)在行政机构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在结构上政府部分机构实行场化,将部分公共产品承包给私人企业去生产,对公共产品的提供进行招标,由报价最低的企业生产,这样能够迫使公共部门无法进行垄断性控制和减少政府的机构层次,从而减少行政管理支出,同时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是在政府部门内部引入竞争机制,对厉行节约行为给予相应的奖励,对铺张浪费给予相应的惩罚。

(3)与政府绩效挂钩确定部门预算规模。可以考虑为政府的合理和有效行为设计一套标准,全面分析政府支出行为的绩效,并将政府支出行为绩效的高低与政府部门预算挂钩,从而控制政府行政支出的规模。衡量政府支出行为绩效,要科学分析政府活动的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和机会成本,全面系统地分析政府的活动是否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好的效果。

(4)严格公务员考核制度,抑制寻租和腐败现象。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考准入、考核以及退出制度,将工作纪律、廉洁纪律方面的考核,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点内容。真正实行公务员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各

种收入透明和公开化,实行财产公示制度,对相关干部的财产进行定期审计,从源头上有效抑制贪污、受贿、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发生。另外,

对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寻租和腐败行为,还应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进行惩处,以达到保护国家资源不受侵犯、节约使用行政管理经费的目的。

(5)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通过实行电子政务,有利于改

进政府管理方式,精简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切实降低行政成本,节

约行政管理支出。

后五项答出4项即可。

9.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答: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广义地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

狭义地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作何种理解,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

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

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财政的资源配置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的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

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第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

确定生产性支出与非生产性支出的比例,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第三,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第四,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的整

体效率。第五,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10.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的不同点?

答:财政政策工具有:税收、国债、转移支付、财政补贴等。财政政策的主要调节工具有发行国债,和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信用级别较高的国际债券,以及政府转移支付(如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份额等)

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两类,一是一般性货币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二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消费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道义劝告。

货币政策的工具相对较多一些,主要有在贴现窗口操作、发行货币、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和外汇储备(主要相对我国目前还实行相对固定的汇率而言)等。

11.商品税,所得税各自税制的优缺点?

所得课税的优点:1)税负相对公平。2)一般不会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益。4)课税有弹性。缺点:1)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2)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3)计征管理也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遇到困难。

12.简述国债的政策功能。

答:国债的政策功能包括:

(一)弥补财政赤字

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用国债弥补财政赤字,实质是将不属于国家支配的民间资金

在一定时间内让渡给国家使用,是社会资金使用权的单方面转移。政府也

可以采用增税和向银行透支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但比较而言,以发行国

债的方式弥补财政赤字,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也较小。

(1)发行国债只是部分社会资金使用权的暂时转移,一般不会导致通

货膨胀;(2)国债的认购通常遵循自愿的准则,基本上是社会资金运动中

游离出来的资金,一般不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当然,也不能把

国债视为医治财政赤字的灵丹妙药:一是财政赤字过大,形成债台高筑,

最终会导致财政收支的恶性循环;二是社会的闲置资金是有限的,国家集

中过多往往会侵蚀经济主体的必要资金,从而降低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水平。

(二)筹集建设资金

国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乎无

法辨别两种功能的不同。其实不然,在现实生活中仍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

区分。比如,我国财政支出中经济建设资金占50%左右。由于固定资产投

资支出的绝对数和比重都较大,如果不发行国债,势必要压缩固定资产投

资支出,从这个角度讲,发行国债具有明显的筹集建设资金的功能。有的

国家则从法律上或在发行时对两种不同功能做出明确的规定。如我国发行

的国库券,没有明确规定目的和用途,但从1987年开始发行重点建设债

券和重点企业建设债券(其中包括电力债

券、钢铁债券、石油化工债券和有色金属债券)。又如日本在法律上

将国债明确分为两种:一是建设公债;二是赤字公债。

(三)调节经济

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是财政调节的

一种重要手段。这部分财力用于生产建设,将扩大社会的积累规模,改变

既定的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这部分财力用于消费,则扩大社会的消费

规模,使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向消费一方偏移;用于弥补财政赤字,就是政

府平衡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关系的过程。国债不仅是财政政策手段,

而且是金融政策手段,国债券是可流通债券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短期

国债券是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从而调节货币需求与供给的重要手段。

13.简要分析财政预算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财政预算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是财政

预算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新兴资产阶级作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出现

在历史舞台以后,王室财政与国家财政才有可能彻底分开,也才有可能通

过议会控制国家的全部财政收支,编制财政计划。

加强财政管理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另一个动因。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和

政府职能的扩展,财政分配规模日益扩大,收支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

客观上要求加强对财政活动的计划和管理,要求制定统一的财政预算制度。

财政活动的货币化,也是财政预算产生的必要条件。只有在财政活动

货币化的条件下,全部财政收支才能统一反映在一览表(即平衡表)中,

才能完整地反映国家财政活动,才有利于议会的审议。

三:论述题

1.论述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的基本思路?

答:(一)内增长理论

(二)当前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方针和措施

1.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

2.加大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3.支持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4.促进自主创新,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5.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6.着力支持经济体制改革。

2.论述现阶段我国税制的存在问题及其改革思路?

答:(一)税负水平不合理。我国宏观税负水平不仅远远低于经济发

达国家,也低于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这导致了税收的财政职能和宏观调控

职能的发挥受到一定得限制,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

(二)税制结构不合理。一是流转税,所得税的比列不合理:流转税

所占比重过大,所得税所占比重过小。二是其他税种配置不够科学,合理。上述种种问题的存在,使得各税种之间的科学合理地协调配合,充分发挥

税制整体功能作用受到一定得影响,特别是有些税种的缺位,会直接影响

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

(三)各税种的缺陷要求启动新一轮的税制改革

1.增值税需要转型。我国现行增值税,无论是在税制上还是征收管理

方面,与理想的成熟性增值税相比仍有极大差距,还属于发展性即不完整

性增值税。

(四)地方税改革措施未出台。

改革目标:(一)优化税制结构

1、税种结构的优化

流转税过大的税制结构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调整现行税

制结构,逐步降低流转税的比重,增大非流转税收的份额,是发展我国市

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税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

2、中央税与地方税结构的优化

建立充裕、稳固的地方税体系不仅是优化税制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推动税费改革的前提。

(二)调整税收负担。需要在保持现有宏观税负水平的前提下,逐步

调整税负结构,降低企业的负担水平。

(三)税收法制化。有必要加速税收法制化进程,提高税收法律级次,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结合我国实际,论述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分配职能?

答:(1)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财政通过收入再分配来调节初次

分配形成的收入分配差异,促进社会公正、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2)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而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

社会公平两个层次。经济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

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在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的。社会

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第一,划清市场

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第二,规范工资制度。第三,加强税收调节。第四,通过转移性支出,改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4.我国分税制的完善基本思路?

5.阐述政府支持教育的理论依据。

(1)教育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教育的外溢效应。

(3)教育是一种优值品。

(4)教育的间接性和迟效性要求政府承担一定的责任。

(5)出于对公平的考虑。

(6)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答出4个方面即可。

6.论述发展我国教育的财政对策。

(1)加强政府在教育投资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2)调整财政资金的分配结构,加强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

(3)逐步缩小地区之间教育发展的差异。

(4)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5)发行教育公债。

7.试述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机制和手段。

答:在市场经济体制下,GDP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为依据,即各种收入首先是以要素投入为依据,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收入分配的核心问题是实现公平分配,因而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确定显示公平分配的标准和财政调节收入分配的特殊机制和手段。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和历史传统的不同,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衡量公平分配的标准,当前各国

几乎公认采取由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来显示公平分配的程度。

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

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

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2)规范工资制度。这里是指由

国家预算拨款的政府机关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视同政府机关的事业单位职

工的工资制度。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

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实现个人收入分配的货币化和商品化;适

当提高工资水平,建立以工资收入为主、工资外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

(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通过间接税调节各

类商品的相对价格,从而调节各经济主体的要素分配;通过企业所得税调

节公司的利润水平;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使之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资源税调节由于资源条件和地理

条件而形成的级差收入;通过遗产税、赠与税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使每个社会成员得

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8.试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

鉴意义。

答: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公共选择理

论对于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

府的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的失效,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首先,该理论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公共选择理

论认为市场会失灵,所以需要政府的干预或调节,然而政府在履行经济职

能时,并非总能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市场不能解决好的问题,政府

也不一定能解决得好;市场存在失灵,政府机制本身也不是完美无缺和无

所不能的,也存在政府干预的失败。因此,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范围和内容。基本思路应是:政府干预是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而不是取代市场机制,特别是要避免习

惯于用计划经济手段来管理市场经济。

其次,该理论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按公共选

择理论的思路,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结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

是不可分的,要求二者的改革进程相互协调,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将制约

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财政体制的影

响尤为明显。因此,政治及行政体制的改革是改革和完善经济体制和

财政体制的重要前提。

再次,该理论对实现公共决策(政府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

的实践意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立宪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在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中,必须加强法制

建设,特别是注意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将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纳入法制

化的轨道,优化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系统,完善决策体制和决策规则,提

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

最后,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具有借

鉴意义。社会主义的国家政府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政府工作

人员应是人民公仆,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但也不应回避或忽视政府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利益追求,应该承认其合理的自利动机,把理

想与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可调动其积极性,抑制寻租及腐败。同时,导致政府机构低效益的一方面原因是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因素,缺乏经济

效益的审计。根据公共选择理论,我们可以用经济方法对政府的行为(特

别是公共开支项目)进行损益分析,以此评价项目的净收益及政府及官员

的政绩。

9.试述财政监督的内涵、作用及其构成要素。

(二)财政监督的地位和作用。财政监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

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理财、切实执行国家财政政策和实现宏观调控

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财政监督,对于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

家财政,促进财政的民主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行中的偏差和问题并予以纠正,可以有效地防止财政领域违法、违规、违纪行为,防范财政风险。同时,实施有效的财政监督也是进一步深化财

政改革的重要条件,直接关系到各项财政改革及其实施的成效。

(三)财政监督的构成要素

(1)财政监督主体。财政部门是主管国家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的部门,各级财政部门是财政监督的主体。一般而言,财政监督是财政部门内部各

职能机构的共同任务,各级财政机关内部的预算编制、预算管理、国库等

业务机构都行使监督的职责。同时,各级财政部门内部还设有财政监督专

门机构,财政部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置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专门

行使财政检查职责。财政机关专门监督机构,一方面按照分级负责的财政

管理体制对本级财政负责,接受本级财政机关的领导,及时向本级财政和

政府报告财政监督中的情况和问题,另一方面接受上级财政机关对财政监

督的业务指导。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期末复习 1.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了自己关于国民财富的本质和成因的著作,从而创立了财政学。(国富论) 2.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及财产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财政收支、调节控制和监督管理等活动。 3.财政的特征:①国家主体性(阶级性与公共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4财政产生的条件:经济条件:剩余产品(最根本且最充分的条件) 政治条件:国家(必要条件) 财政学研究对象:公共部门的经济行为 5.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的职能:利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技术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 机制和手段: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财政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在经济运行的新常态下,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促进经济发展。4.创新财政资源配置方式,大力提倡采取PPP方式,带动民间资本的发展。 2)分配收入的职能:是指财政具有通过对社会产品的占有使用来调

整各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行为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的功能与职责。 目标:调整社会经济生活中各方面的分配关系与利益格局,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的实现。公平的层次:1经济公平强调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2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层次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机制和手段有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2规范工资制度,提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的调节作用4通过转移性支出。3)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职能: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适度的经济增长 机制和手段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2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的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3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的安排。4财政首先因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求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国家在长治久安职能 6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7外部效应: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8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统称为市场失灵。 9表现1市场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 10市场失灵为政府干预提供了必要性与合理性:政府干预的渠道和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上财版

1. 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 规则公平:以市场规则定义的公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个人的收入是否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不在于他们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起点公平:主张社会成员在起点也是公平的,及各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指各人收入份额的均等。起点公平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分配结果每个人收入份额之间的差距比单纯的规则公平小。规则公平的条件下个人收入份额的差距来源于天然禀赋的差别和选择上的差别,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第一种差别。从连续的过程中来看起点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并导致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2. 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就是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一个社会应当追求社会用效用的最大化,无差异曲线斜率-1,富人偏爱主义,侧重效率忽视公平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在既定的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上使得效用最小的社会成员的效用达到最大化,L 型 折中主义:a/b=1 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的社会评价小于穷人,但富人的效用只要达到一定程度总可以等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3. 政府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信息失灵: 1.不通过市场交换,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显示偏好难以显示出来 2.计划体制中的个人利益作用将 使信息的获得受到很大影响:(1)搜集信息的动力不足(2)信息污染(3)信息滞后(二)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1.计划生产者的长期意志 2.计划执行者的以权谋私(三)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4. 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在效率上有什么区别 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不同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公共生产中,企业之间有共同的最终所有者,意味着单个企业的自主权没有保证,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不一定会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且公共企业具有垄断市场的天然条件。社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与其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公共生产中政府既是社会的管理者又是众多企业的所有者,会影响政府履行其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不论在私人生产还是公共生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出现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情况,但背离的程度由于下述原因有所区别:(1)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大型公司化企业中,而公共企业不论大小,都是两权分离的,使得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几率增加;(2)在公共企业数 量较多的情况下,两权分离意味着一个所有者面对众多的经营者,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一种情况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变得较为突出;(3)公共生产的两权分离必然是多级代理 的,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可能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的监督,公共生产的这种多级代理,将在多层次上造成经营者的非效率行为。 5. 简评税收的超额负担及影响因素与减少超额负担的措施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比政府收到的税收大的部分,即税收所产生的经济的无谓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产生于替代效应,即个人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影响税收超额负担的因素有课税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超额负担与这两个因素同向变化。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1)尽可能采用中性的税收政策,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2)尽可能避免采用高税率,将税率和税收收入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或无弹性的商品征税(在税收规模既定的前提下)。 6. 简述对自然垄断的三种公共定价方法及其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效率方面:在不考虑征税成本,且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边际成本定价是最符合效率的定价。但现实中往往由于种种因素(如总额税无法实现理想的再分配)限制了总额税的使用,因此现行税收是带有扭曲的性的非中性税收,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带来效率损失。 公平方面:该定价方法用税收弥补企业的亏损,其实质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消费者。如果该产品的消费者中低收入者占较大比例,则这种补贴有助于公平,反之,则无助于公平。

财政学期末复习总结

财政学的课程总结 财政学脉络图 第一章财政及其本质 财政的概念见p16 财政的要素见 (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A在财政分配活动的参与主体中,主导的一方的国家。B财政分配的对象、数量、范围和方式等主要由国家这个主体来决定。(2)财政分配的客体或 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也就是一部分国民收入。(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 实现其职能的需要。(4)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 财政的本质见p13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阶级性);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手指的对称性和平衡性。 第二章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 公共财政:是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 公共财政是为市场活动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公共财政是非盈利性的财政 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 公共财政的职能:资源配置、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职能。 (德,马斯格雷夫,1910-2007,现代财政学的真正开拓者之一,现代财政学之父) 公共财政收入的形式 1、税收收入。 2、债务收入。 3、国有资产收益。 4、政府费收入。 5、其他收入形式。 政府的职责:

提供法治制度 保持和保护竞争 克服市场无效 促进社会公平 保持经济稳定 国有资本财政,就是指国家以国有资本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进行价值管理和收益分配 而形成的政府收支活动或分配行为。 内涵: 它的活动主体是作为国有资本的代表者和支配者的政府。 它的活动依据是政府所具有的国有资本所有权,这使得它并不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而只为自身的保值增值服务。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宏观经营性,即它以国有资本的宏观经营为财政活动目的,代表国家以资本所有者的身份,从价值形态上对国有资本和资源进行宏观管理和经营。 国有资本财政具有强制性和回报性。 一、双重结构财政分析 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相结合的双重结构财政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财政模式。 二、双重结构财政的区分 1基本构成要素不同。 (1)公共财政的主体是作为政治权力行使者的政府,国有资本财政的主体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政府。 (2)公共财政活动是以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为目的,国有资本财政以国有资本总体的保值增值为目的。 (3)公共财政以税收为其基本的收入来源,安排的是非营利性支出,服务于全社会的企业 和个人,国有资本财政以国有资本收益为基本收入来源,以营利性支出为基本内容,服务于 营利性国有经济。 2. 活动领域和范围不同。公共财政以市场失灵来限定其活动范围,国有资本财政在市场有效范围内展开活动。 3?财力运用不同。国有资本财政的财力运用,以企业为单位,具有保值增值能力,公共财政则没有,并且不满足这一要求。 4.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不同。公共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是间接的和外在的,国有资本财政通过直接内在与市场的活动调控市场经济的宏观运行状态。 第三章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 产品的不同类型:依据产品的经济性质分类 私人产品:竞争性+排他性 纯公共产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自然垄断:非竞争性+排他性 公共资源:竞争性+非排他性 公共地的悲剧 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条件 MB 甲+MB 乙+MB 丙=MSB=MSC。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财政学习题金融.doc

1、在美国,肥胖症被看作是全民健康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课征“肥胖税”,其想法是对超过政府规定的日常最低脂肪含量比例的食品课税。这种税与政府机械论一致吗? 2、指出下列每一种说法的对错或不确定,并说明你的答案的理由。 a.如果每个人都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那么该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 b.如果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效率的,那么每个人都具冇相同的边际替代率。 c.一项政策当口仅当表现出帕累托改进时才能提高社会福利。 d.某一州为了给教育筹资而提高烟草税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政策吗? 3、你认为卜•列哪些展于纯公共产品?哪些展于私人物品?为什么? a.自然环境保护区; b.卫星电视; c.医疗学校教育; d.公共电视节目 c.提供航班时刻表的网站。 4、科斯定理适用于以下各种情况吗?愿意是什么? a.种植有机玉米的农民存在其玉米受其邻居种植的转基因玉米损害的风险。 b.在巴西,捕捞和出售热带鱼是非法的。可是,在亚马逊河的一些边远地区,上百潜水者前來捕捞外來鱼,在国际黑市上出售。如此众多的潜水者止在耗竭外來鱼的存量。 c.在华盛顿州,许多农场用焚烧的方法清理麦茬儿,为下一季种植做准备。附近的城市居民对这种污染提出抗议。 d.互联网用户在传递信息中发生的增量成本一般为零。结果出现拥挤现象,用户因延误而感到失望。 5、纽约州的芬格湖地区吸引那些想品尝其极品葡萄酒的旅游者。近年来,养猪农户(有些农户有1000多只猪)在该地区扎下了根。然而,猪粪臭气熏天,对旅游者产生了不利影响。“换言之,葡萄酒和猪不能搅和在一起” (chen,2011,p. L1)。假设这样一种情况: “小猪”养猪场与“醉意”葡萄园毗陵。下表列示的是,对于“小猪”的每一产量水平, 每头猪的边际成本(MC)、“小猪”的边际收益(MB)以及给“醉意”造成的边际损害(MD) o 乩“小猪”养了多少头猪? b.猪的效率数量是多少?

财政学参考答案 财政学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深圳大学

财政学参考答案 一、释义(25分,每小题5分) 1、财政与税收: 财政: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人来满足公共需要,进行资源配置和收人分配的收支活动,并通过收支活动调节社会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以达到优化配置、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的目标。财政的收支活动体现了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具有不同的性质。税收: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实物或货币的一种特殊分配活动。 2、公共物品与外部效应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公共物品并不能排除他人从该公共物品中获益,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或者说,一定量品的公共物品按零边际成本为消费者提供利益或服务。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 外部效应: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所带来的利益或造成的损失。 3、赎买性支出与政府采购制度 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市场再分配活动。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标、投标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 4、国家预算与国家预算法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其首要功能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从实际经济内容看,国家预算反映了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政策。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审批方可生效,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体现了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和监督。 国家预算法:国家预算法是国家预算管理的法律规范, 是组织和管理国家预算的法律依据.它的主要任务是规定国家立法机关和政府执行机关、中央与地方、总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 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消费税:消费税是在对货物普遍征收增值 税的基础上,选择少数消费品再征收的一个税种,主要是为了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消费税是国家为体现消费政策,对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的应税消费品征收的一种税。)购买性支出:是指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的支出,包 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再分配活动。 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 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 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拉弗曲线:一般情况下,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的 提高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投资减少,收入减少,即 税基减小,反而导致政府的税收减少,描绘这种税收与税率关系的曲线叫 做拉弗曲线。 社保支出:是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国家财政用于社会 保障方面的支出,并包括非财政经费安排的社会保障支出。其内容主要包 括社会保险支出和社会福利支出(含社会救济支出或社会补助支出和社会 优抚支出)两方面。 财政挤出效应:是指政府开支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支出减少,这样就减 弱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作用。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承担的税收负荷,亦即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应交 纳的税款,简称税负。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 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 模相应提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 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税务代理人:指具有丰富的纳税事务工作经验和较高的税收、会计专 业理论以及法律基础知识,经国家税务总局及其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 税务局批准,从事税务代理的专门人员及其工作机构。 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 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 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 节社会经济生活得主要财政机制,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文件。 政府采购:政府采购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为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为 了满足公共服务的目的,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 和服务的行为。 政府采购不仅是指具体的采购过程,而且是采购政策、采购程序、采 购过程及采购管理的总称,是一种对公共采购管理的制度。 分税制:分税制是指在国家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事权及支出范围的 基础上,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结合税种的特性,划分中央与地方 的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并辅之以补助制的预算管理体制模式,是符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汇总 名词解释: 规费是经法律法规授权由政府有关部门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登记、注册、颁发证书时所收取的证书费、执照费、登记费等。 财政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并以其为主体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形成的的特定分配关系 财政收入是指国家为满足实现职能的资金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和生产资料所有权,通过一定方式和渠道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所形成的由国家集中掌握的货币资金。 国有资产广义—属于国家所有的各种财产、物资、债权和其他权益。 狭义—法律上确定为国家所有的并能为国家提供未来经济效益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国有资产收入是指国家凭借其所拥有的资产所取得的财政收入。 税利分流制度国家将企业利润中凭借政治权力应征收的所得税和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应获得的利润分渠道征收,并改税前还贷为税后还贷的利润分配制度。 公债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采用信用的方式,按规定的办法和程序向国内外举借的债务。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地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形成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负转嫁指经济主体将其承受的税收负担通过各种途径转移个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归宿指处于转嫁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着点或最后落脚点。 税制结构指由若干个不同性质和作用的税种而形成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的税收体系。税收制度是国家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办法的总称,是国家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和工作规程。 增值税以商品流转各个环节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销项税额按销售额和税率计算并向购货方收取的税额。 进项税额纳税人购进货物或者接受应税劳务所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消费税以特定的消费品作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是以国家为主体,以财政的事权为依据进行的一种财政资金分配活动。 政府采购指各级政府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购买行为。 社会保障指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予以保障的一项重大社会政策。 国家预算指经法定程序编制、审查、和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是政府筹集、分配和管理财政资金的重要工具。 国家预算体系是根据国家政权结构、行政区域划分和财政管理体制而确定的预算级次,并按一定组合方式组成的统一体。 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其反映着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年度国家政治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是国家在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划分预算收支范围和预算管理职责与权限的一项根本制度。 分税制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各方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一种的预算管理体制。

财政学-公共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整理

公共经济学/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整理 整理by sukimatree 所用教材《公共经济学》蒋洪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二章 (2) 一、财政学的目标 (2) 二、帕累托效率、三种效率(生产效率、交换效率、产品组合效率)及特点 (2) 三、公平的含义(3种)、联系、区别 (3) 四、衡量公平的两个指标 (4) 五、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4) 六、功利、罗尔斯、折中主义各自关联、主张 (4) 第三章 (5) 一、政府缺陷的表现方面 (5) 二、财政的三个职能P 58、59 (5) 第四章政府与消费 (5) 一、公共产品 (5) 二、私人产品 (6) 三、混合产品 (6) 第五章政府与生产 (7) 一、垄断效率损失P 81 (7) 二、科斯定理 (7) 三、外部成本有那些干预手段 (8) 四、消费-—生产者信息不对称的管制措施 (8) 五、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私人生产效率方面的区别P99 (8) 第六章政府与分配 (9) 一、政府再分配的三种方式,如何分配 (9) 二、社保体系3种方式,对收入再分配的影响力度 (10) 第七章公共选择 (10) 一、公共决策机制哪4种? (10) 二、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实现均衡的条件 (10) 三、集中决策效率 (10) 四、间接决策机制下,三种人行为特点 (10) 第十三章税收概论 (11) 一、超额累进税& 全额累进税 (11) 二、起征点& 免征额区别 (11) 三、税收分类 (11) 四、选择主体税种时应考虑因素 (11) 五、效率原则,公平原则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11) 第十四章 (11) 一、税赋转嫁方式 (11) 二、影响转嫁与归宿的因素 (12) 三、无关性定理 (12) 四、竞争/垄断条件下税赋转嫁的归宿特点 (12) 第十五章税收与效率 (12)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21

财政学习题精选-总复习用-2021 第一章财政学导论 公共提供政府通过税收取得资金购买产品或服务,并免费地向消费者提供的消费方式,消费者可以不受个人经济约束,无偿取得产品的消费权或享受这一产品所带来的好处。税式支出是指以税收优惠的方式进行的支出。公共定价是指政府通过其权力规定交易 价格。 预算外收支不记录在预算内收支账上,而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独立账户中,由各 部门、单位按一定的规定自主决策的收支。 收入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其活动,对市场所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的调整和改变,它是政府在分配领域所从事的活动。 公共提供与公共生产有何联系?有何区别? 公共提供和公共生产的联系表现在二者都是政府介入的经济活动。 二者的区别在于,公共提供是政府作为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者,而公共生产政府则是产品 或服务生产的直接参与者。公共提供的产品未必是公共生产的,而公共生产的产品也未必 是公共提供的。 1、下述()研究课题反映了财政学的特点。 D、国民经济中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2、如果学校是政府办的,但办学的成本全部通过向学生收费来补偿,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提供方式和生产方式上采取了下述哪种组合?( ) C、市场提供,公共生产 3、下述()问题不属于财政学实证分析范畴。 A、我国税收的累进度应 该多大? 4、下述()研究不属于财政学中的规范分析。 C、若用消费型增值税取代生产型增值税会使社会的产出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5、下列哪项不属于政府的隐性支出? D、转移支出 第三部分判断题

1、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组织生产。(错) 2、私人生产的产品一定是私人产品。(错) 3、政府免费提供的产品是公共产品。(错) 4、能够通过收费来补偿成本的产品一定不是纯公共产品。(对) 1 5、私人产品有时也采用公共提供的方式进行消费。(对) 6、税收是政府调节收入分配的唯一手段。(错) 7、公共生产是政府改变收入分配的手段之一。(对) 8、政府规定价格必定会造成销售者的利益转移给购买者。(错) 9、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可以理解为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的混合方式(对) 10、政府该采用什么方式征税是一个实证分析问题。(错) 第二章财政政策的目标 1、交换效率的含义是: C、在给定的产品结构条件下,当某个消费者的效用给定时其他消费者效用达到最 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2、产品组合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C、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产品的边际转换率 3、生产效率的含义是: A、在给定资源和技术的条件下,使产出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4、产品组合效率的含义是: B、在给定的产出水平条件下消费者满意程度最大化的资源配置状态 5、交换效率要求满足()条件。 B、每一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6、生产效率要满足下述( )条件。 A、每一种产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 7、下列哪种情况实现了帕累托最优? A、要使A的处境改善必然会使B的处境恶化。 8、以下哪一命题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都能接受。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财政学知识点 1.什么是转移性支出? 政府无偿向居民和企业、事业以及其他单位提供财政资金。 2.什么是购买性支出? 政府作为经济主体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3.什么是政府采购制度? 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货商(厂商),从国内外时尚为政府部门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 4.什么是成本效益分析法? 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投资进行对比分析,更多地用在公共支出决策程序中。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收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5.什么是财政投融资? 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由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投资)或贷款(融资)方式,将资

6.什么是财政补贴? 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7.什么是规费收入? 政府为公民提供特殊服务而收取的服务费(手续费和工本费等),是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 8.什么是国债结构? 是指一个国家各种性质债务的互相搭配,以及债务收入来源和发行期限的有机结合。主要有应债主体结构、国债持有者结构或应债资金来源结构、国债期限结构。 9.什么是国债发行? 是指国债售出或被个人和企业认购的过程。 10.什么是国债发行市场? 是指国债发行场所,又称国债一级市场,一般是政府与证券承销机构(如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交易,通常由证券承销机构一次全部买下发行的国债。 11.什么是国债流通市场? 是国债流通的场所,又称国债二级市场,一半是国债承销机构与认购者(包括中央银行)之间的交易,也包括国债持有者与国债认购者之间的交易。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个人】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关键字】个人 公共财政学复习(2011上) Chap 1 判断说明题(首先指出以下说法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必须对有下划线的词汇进行简要解释): 1、政府有机论认为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对 政府有机论:社会被看做是一个自然的有机体,每个人都是有机体的一部分,而政府可看作是该有机体的心脏一个国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样,个人只有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才有意义,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社会凌驾于个人至上,所以。。。。。2、政府机械论信奉职能非常有限的政府。错 政府机械论:处于社会中心地位的是个人,而非群体。政府是公众为了更好实现各自价值目标共同创立的一个部门或组织。公众通过授权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私人权利委托给政府; 作为受托人的政府行为必须有利于公众利益的实现。政府不是社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相反,它是个人为了更好地实现其个人目标而认为创立的东西。 3、公共部门的雇员数量是衡量政府规模的很好指标。。错。 根据政府所雇用的工作人员的数量来推断政府规模肯热闹过会使人误入歧途。如果一个国家,少量公务员就可以做出所有的决策,那么这样就低估了政府的重要性。同样,不难想象另一种情况,工作人员数量虽然很大,但公共部门确很薄弱。虽然了解公共部门的雇员数量是有好处的,但这并不是核心问题——社会资源由政府控制的程度。 Chap 6 判断说明题: 1、林达尔模型表明,利用全体一致通过规则决定共用品的最优数量是不可能的。错 林达尔模型是为了理解林达尔的程序而建立起的模型。,原则上,如果用投票来决定是否提供有效数量的共用品,那么,只要有一个适当的税制为其筹资,全体选民就会达成一致意见。林达尔模型表明,存在着每个人都同意的纳税份额和共用品数量。但比较难实现。 2、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经选举产生的官员会按照中位选民的意愿行事。对 是指其偏好位于所有选民偏好序列中间的选民,一半选民想要的共用品比中位选民多,一半选民想要的共用品比中位选民少。中位选民定理表明,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多数票规则的结果所反映的就是中位选民的偏好。当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偏好时,多数票规则会产生一个稳定的结果,所选出的结果反映的就是中位选民的偏好。因此,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经选举产生的官员会按照中位选民的意愿行事。 3、互投赞成票并不一定是坏事。对 是可使人们进行投票交易,从而表达他们对不同方案的偏好程度。互投赞成票容易做成投票结果的不真实,但可以使共用品的有效提供;这种投票交易在表露偏好强度和建立稳定均衡方面具有潜力;投票交易所隐含的妥协,是民主制度运行的必要条件。因此,互投赞成票并不一定是坏事。 4、寻租理论认为利益集团的目标是最大化社会利益。错 利益集团: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基于共同得力仪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寻租理论表明私人寻租者形成集团,影响政府活动,寻租理论表明私人寻租者形成集团,影响政府活动,它表明人们如何操纵政治制度,使收入再分配有利于自己。而利益集团更会利用这种寻租行为,即利用政府获取比正常收益高的收益,把收入再分配给他们自己。因此说,利益集团的目标并不是使社会利益最大化,而是获取自身利益,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财政学》期末总复习 刘方军 一、名词解释 1.预算外资金是指一部分不纳入国家预算的财政收支,是财政体系的辅助环节。由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收支项目安排使用。 2.全额累进税率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额都按照与之相应的等级税率计征。 3.外债是指中国境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或者其他机构,对中国境外的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或者其他机构,用外国贷币承担的具有契约性偿还义务的全部债务。 4.国家决算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也是国家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 5.税率指国家征税的比率,也就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比。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税率一般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6.转移支付制度是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一种专项补助制度,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的重要手段。 7.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比例关系。

8.社会消费性支出指非物质生产领域的非生产性积累和保证各级政权履行职能所需的各种经费的支出。 9.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以缩小或扩大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10.财政管理是在认识财政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政策、财政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运用经济手段发挥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作用以及运用行政、法律手段、规定、约束和引导财政工作按照一定的准则和规范活动。 二、简答题 1.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角度,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 1.财政收入是货币形态的社会产品价值,从它的价值构成看,不外是C、V、M三部分。 (1)财政收入中来自价值C部分,过去仅限于国有企业上交财政的折旧基金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为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权限,折旧基金已全部交给企业管理使用。 (2)目前我国来自V的财政收入主要有,直接向个人的征税;直接向个人收取的规费收入;居民购买的国库券;国家出售高税率消费品的税收转稼收入;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等企事业单位上交的税收,一部分是通过对V的再分配转化来的。 (3)我国目前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M,影响M增减变化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财

北京大学财政学课程期末复习提纲刘怡

财政学复习思考题 一、公共部门存在的理由 a)什么是帕累托最优? 对于某种经济的资源配置,如果不存在其他生产上可行的配置,使得该经济中的所有个人至少与他们在初始的情况一样好,而且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比初始的时候严格更好,那么这样的资源配置就是最优的。也就是说,资源配置最优指的是任何政策的改变都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的情况下使某个人的情况更好。 b)社会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是什么? 在消费方面,社会所有成员的边际替代率相等,而且等于边际转换率。在生产方面,投入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相等。 c)为什么说帕累托效率准则不足以对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排序? 由于帕累托效率准则并没有考虑收入分配的问题,因此仅使用帕累托效率作为对可供选择的资源配置方案进行排序的标准是有缺陷的,还需要考虑公平。 比如在契约线上的f点上,A的效用相当小而B的效用却很大,并且这种情况之下没有福利改进的空间,这个是帕累托最优的点。公平与效率是财政学讨论的中心点。 公平的标准大致分为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过程的公平主要有: 1)市场过程是公平的 2)只有竞争市场才是公平的 3)只有劳动过程才是公平的 4)只有参与市场竞争的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况下才有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实现公平 结果公平主要有: 1)功利主义(边沁主义),即社会福利函数是所有人的总效用函数之与。 2)罗尔斯主义,即社会福利函数应该是社会福利水平最低的个人决定。 3)平等主义,追求个人效用的平等 d)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体现在垄断、市场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公共品的提供与外部性(中微的内容) e)如何理解公共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根据Musgrave的分析,政府的介入有一下作用: 1)促进资源有效配置。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5,P80;P201,6;P214,6,7 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1、财政政策两个目标: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 2、帕累托效率3个特点:MRTS甲=MRTS乙生产效率〔等产量线,生产契约线=生产效率曲 线〕资源给定、MRS甲=MRS乙交换效率〔无差异曲线〕总产出给定、MRS=MRT产品边际转换率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组合效率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3、规那么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简答题〕: 区别: 〔1〕规那么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均按统一的竞争规那么行事,收入份额与生产的奉献份额一致; 〔2〕起点公平:起点公平强调竞争规那么公平的同时,也要满足竞争起点的公平; 〔3〕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即收入份额的均等。 联系: 〔1〕起点公平是指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那么公平; 〔2〕起点公平从连续的角度看是对规那么公平的否认,起点公平最终导致结果公平; 〔3〕结果公平是对规那么公平的否认。 4、衡量公平的指标: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线〕、基尼 系数〔洛伦茨曲线,0-1,越小越公平,结果公平〕缺陷P24 5、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一定程度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必要条件; 〔2〕收入分配会影响社会福利 6、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及主〔简答题〕P29 〔1〕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即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效用之和,穷人富人之间每一单位的效用是等价的。功利主义强调效率;〔a=b,k=-1〕 〔2〕罗尔斯主义:强调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强调公平目标;(a=0,b>0) 〔3〕折中主义: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小于穷人,但到达一定程度时可以等于穷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0

财政学材料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材料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 1.如何理解财政的概念? 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的经济(分配)活动。财政的一般特征是:(1)财政分配的主体是政府。(2)财政分配的对象是社会产品。(3)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2.市场失灵的表现及原因。 1,自然垄断。厂商影响市场的能力,从而削弱市场的竞争性。如产品之间确有差别,交易成本,政府行为等。此外还有规模经济显著的行业,其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而新进入企业由于成本较高而在竞争中失利,就会形成自然垄断。 2,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完全竞争的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的生产者要承担全部成本,全部收益也要归生产者。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利益外溢,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3,信息不充分。完全竞争的市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要求有充分的信息。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很难掌握充分的信息。 4,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市场经济不可能兼顾公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是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 3.衡量社会公平程度的指标。 1,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由绝对平等线与实际罗伦兹曲线所围成的部分面积与由绝对平等线和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的比,就是吉尼系数。吉尼系数在0至1之间变动。2,贫困指数:贫困指数是指处于贫困线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计算贫困指数的关键是要确定某一收入水平为贫困线。通常是以满足基本生活所需的收入作为标准。 4.什么是公共物品?有哪些基本特征? 公共产品是相对私人产品而言的,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纯粹的公共产品应有两个基本特征(1)非排他性。公共产品的消

费是集体进行、共同消费的,其效用在不同消费者之间不能分割。(2)非竞争性。公共产品一旦提供出来,任何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非竞争性包含两方面: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5.什么是外部效应?如何纠正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某种产品的生产或消费使生产者或消费者之外的社会成员受益或受损而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的经济现象。 外部效应的纠正:(1)私人部门(市场)。西方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私人部门自身具有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a)一体化。私人部门可以通过扩大企业规模,组织一个足够大的经济实体将外部成本和收益内部化,从而纠正外部效应导致的效率损失。(b)科斯定理。经济学家科斯认为外部效应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产权界定不够明确或产权界定不当引起的,所以只要界定并保护产权,市场机制就能纠正外部效应。(c)社会约束。实际上是指习惯与道德的力量。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政府。政府可通过更有效的措施来纠正外部效应。(a)罚款或征税。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可以相当于它造 成的外部成本的税收或罚款,外部成本就内部化了,从而减少效率损失。(b)补贴。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一方面政府可以较低价格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另一方面可给私人部门提供补贴,使外部收益内部化,纠正外部效应。(c)公共管制。为降低某些外部负效应,政府也可采取公共管制的办法,如对排污规定一个排放标准或对生产程序作出规定等。(d)法律措施。 6.如何理解财政的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因而市场不能提供有效的资源配置,需要政府承担资源配置职能。财政配置资源的主要内容有,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之间的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财政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有:(1)财政支出。(2)税收。 2,收入分配职能。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直属部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财经部王云生 第一章导论 一.问答题 1.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国家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支项目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 (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既国王强制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 (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即诸侯国和臣僚的贡品,战利品和掠夺品。 (3)军赋收入。为保证战争和供养军队需要而征集的财物。 (4)捐税收入。对自由民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征收的捐税。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 (1)王室支出。大奴隶主家天下的国王,家和国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王室支出就是国家支出。 (2)祭祀支出。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的支出。(3)军事支出。用于战争和军队的支出。 (4)俸禄支出。大臣幕僚的俸薪支出。 (5)生产性支出。用于农业和水利、公路等工程的支出。 3.封建制国家财政的特点 (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2)财政分配形式由实物形式向货币形式转化,实物形式与货币形式并存,并有力役形式,这是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的。 (3)税收,特别是农业税收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收入。 (4)在封建社会末期,产生了新的财政范畴——国家预算。 二. 名词解释 专卖收入: 是指国家对某些厚利产品实行垄断经营所取得的财政收入。特权收入:国家对矿山、森林、湖泊河流、海域等自然资源以及铸币等经营权,进行出卖和发放许可证而收取许可费等,构成财政收入的一项来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