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手册

手册编码:

企业手册

工艺管理手册

本手册的宗旨是使你能够:

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管理的优化达到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本手册主要包括工艺布局、工位安排、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备标准化等七大方面的内容。

内容目录

一、综述 (3)

二、目标 (4)

1、工艺管理的目标: (4)

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4)

三、事前算赢 (5)

1、工艺布局的原则与操作指导 (5)

四、事中创新 (8)

1、工时测定的原则、操作和分析 (8)

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10)

3、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11)

五、事后优化 (12)

1、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12)

2、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14)

3、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14)

六、全流程效率竞争力 (15)

七、已承诺的被倒逼责任的落实 (16)

八、结束语 (17)

一、综述

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备标准化等工作开展实现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赢得第一竞争力。

1、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3、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

4、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5、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6、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7、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本手册主要包括指南和指导两部分,分别介绍了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工艺管理方法的使用原则和操作方法,是工艺管理人员的基本岗位技能指导手册。

二、目标

1、工艺管理的目标:

工艺是将产品由开发设计转向生产实现的过程,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工位指导、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控制、装备标准化来保障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意度最佳、效益最优,从而实现“**”第一竞争力目标。

工艺管理的KPI指标为线体LOB平衡度、重点工序工艺符合率100%。

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工艺管理是工艺经理、技术经理、技术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

工位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三、事前算赢

1、工艺布局的原则与操作指导

(1)工厂布局的内容和原则

1)工厂布局的内容

●工厂总体平面布置

●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等各种作

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

●车间布置

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和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的流程及运输方式。

2)设施布置设计的总原则

●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设施布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

●移动距离最小原则

●流动性原则(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

连续化)

●空间利用原则(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应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柔性原则(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布置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

●安全原则

(3)工厂总体布置设计的要求

●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

●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

●合理用地;

●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损与防噪;

●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少环境污染。

(4)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

●确定设备布置的形式;

●满足工艺流程要求;

●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

(2)工厂布局的形式

(1)产品原则布置(流水线布置)

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或装配线。

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

标准化及作业分工。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产品原则布置的优点

●产品产出率高,单位产品成本低;

●每一产品都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因此加工件经过的路程最直接、最短,无用的停滞时

间也最少;

●由于操作人员效率高且所需培训少;

●生产管理和采购、库存控制等工作也相对简单。

产品原则布置的缺点

●要求较多的设备,而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产品种类及产量变化、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响应较差;

●线上工作重复单调乏味,缺乏提升机会,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心理问题或职业伤害;

●为了避免停产,设备备用件的库存可能比较大。

2)工艺布置原则(机群式)

把同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

3)固定式布置原则(项目布置)

●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

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如工程建设、飞机厂、造船厂、重型机器厂等。

固定式布置缺点:

●场地空间有限;

●不同的工作时期,物料和人员需求不一样,这给生产组织和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物料需求量是动态的。

4)成组布置原则

●成组技术就是识别和利用产品零部件的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一系列相似工艺要求的零

件组成零件族。针对一个零件族的设备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机器,称作机器组(制造单元)。

●成组原则布置可以认为是产品原则布置的缩影,是将工艺原则布置系统转化为接近产品

原则布置系统。

成组原则布置的特点

●加工时间较短、物流效率较高;

●在制品较低、准备时间较短;

具有工艺原则布置的柔性。

不同布置类型的特征

四、事中创新

1、工时测定的原则、操作和分析

(1)工时测定原则

工时是工位定编的基础数据,目前国际通用的有现状时间秒表测评法、理想时间测评法、

MOD 测评法,理想时间测评法和MOD 测评法因其对工艺布局、产品结构的高标准要求,一般作为参考数据,采用的为现状时间秒表测评法。工时测定的主要原则是真实准确地按照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2)工时测定的操作步骤

工时测评以测定时的工位分布为测试单元,所有工作以工位进行单元设置。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以经营体为主线,按照物理布局对各线体的模块进行汇总,列出每条线体当前的产

品系列。选择每条线体最主要的产品系列进行时间测定。

(2) 列出所选择产品的全部加工工序和对应的工位分布,以加工一台该系列产品所经过

生产流程为准。

(3) 将每个工位的动作进行工步分解,动作分解的原则为每一个工步分解都能判断该工

步是属于抓住物料、拿取物料、装配(操作)物料三种动作中的哪一种。工位动作分为常规作业和频率作业两种,常规作业是指每一台产品都需要进行该操作,频率作业指按照固定频率进行的操作如产品满车后的配送等。

(4) 按照动作分解进行工时测定。测定建议采用加工一件产品全工艺流程录像,按照录

像的内容,对照工位动作分解,逐项填写各动作的工时。一般至少测定五次。

禁止行为:禁止在测定工时过程中加快或减慢操作,影响测定准确性。

参考操作表格:

工时测定.xls

(3)工时测定分析

将单个工位的各工步测定的时间合计即为工位的CT 时间,取五次测定CT

的平均值为该工

禁止的行为

位的现状工时CT时间,按照各工位排布顺序进行汇总,进行线体的LOB分析:

线体LOB=线体总操作时间/(线体工位个数*瓶颈工位CT)

其中瓶颈工位CT取各工位CT时间的最大的数据。

(4)线体LOB平衡改善的方法

线体LOB平衡率较低时可遵循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IE方法与手段;

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

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

也随之下降;

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

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

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工位的定编应遵循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和工位操作节拍与工步CT接近的原则。直接工人的定编和产品总标准工时及生产节拍有直接正反比关系。公式如下:

其中:

实际测量时间为上部分工时测定的CT时间之和

目标节拍指根据定单需求分解到每天各生产线的自然台产量,再除以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所得出的生产节拍

良率指各个工序的良率乘积

线体平衡率(LOB)指目标线平衡率

具体操作表单如下

定编标配手册.xlsx

余裕宽放系数查询

表.xlsx

3、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工位是操作的基础单元,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位对应一个单班定编人员。工位操作指导书应包含人、机、料、法、环等4M1E各要素及工位的目标。

人员从着装、资质、技能三方面进行规范;机包含设备、工具、工装等具体描述;料包含物料的种类、用料、配送频率、以及不良品的处置措施等要素;法包含操作动作、操作顺序、操作注意要点、自互检的标准、返修不良的处置、雷区;环包含区域6S的标准和工装6S的标准。以上各大要素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

操作指导书是工位员工的基本指导,因此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反复和员工沟通、确认,操作

指导书不是一成不变,而应该随着工位配置、产品特征等改变而更新。

正向案例:冷柜黄岛B线焊接工位操作指导书

焊接工位卡.xlsx

五、事后优化

1、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建立重点工序明细台账,在重点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站点

建立重点工序控制审核体系,每个月进行内部审核。应包含重点工序的质量体系运转评审、员工上岗评审、生产过程评审、产品管理评审和质量与绩效改进评审。

建立各工序的工艺经理巡检日清表,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控制,每个要素建立明确的评判标准,并且明确巡检方法、巡检频率等,按照要求进行巡检。

明确重点工序控制点的位置:

参考表格:

工程控制.xlsx

2、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建立工艺点检表,对重点工序的各项要害参数进行点检,点检要求每天操作工开班前自检,班组长班中抽检,工艺经理巡检,发现异常问题马上解决。

以冰箱中一为例:

点检表有:抽空灌注、发泡、焊接、包装、防静电、工程防差错、能耗关键质控点七种,前五种针对重点工序进行,从人员上岗资格、设备外观、参数、性能检测等几方面进行排查;工程防差错点检从部件入厂、T-1配送、工艺保障体系、质控体系、出厂验货以及标准检讨几个方面进行排查。下附操作表格:

冰箱P L

焊接因素控制C H

3、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工位装备主要包含设备、工具、工装等器具。现代制造业从动作经济原则出发,发展柔性的线棒工装体系是必然趋势。好的工装不仅能降低劳动强度缩短操作工时,也能够美化操作现场,减少空间占用。

六、全流程效率竞争力

七、已承诺的被倒逼责任的落实

八、结束语

对于我们制定的这一手册,希望您能认真阅读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验证,它将有助于您明确相关制定和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并帮助您达成目标。如果您在验证手册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建议,欢迎您随时与以下联系人及时进行沟通、反馈,联系方式为:

九、保密说明

本手册及其包含的所有文件的版权均归**集团公司所有,仅供**集团员工内部使用。未经**集团的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本手册内容复印、发行、传播,否则,**集团有权追究其法律责任。,

最新标准紧固件生产质量检验规范及新工艺管理实用手册

最新标准紧固件生产质量检验规范及新工艺管理实用手册 第二篇标准紧固件产品质量检验 螺栓一、螺栓综述1.螺栓的尺寸代号与标注(cB/15276—1985)2.六角产品的对边宽度(GB厂13104—1982)3.标准系列六角头螺栓的对边宽度和头部高度的极限值(GB/I5782—2000、GB厂r5783—2000)4.普通螺栓的螺纹长度(GB厂13106—1982)二、螺栓的尺寸1.c级六角头螺栓(GB/I5780—2000)2.c级全螺纹六角头螺栓(GB厂r5781—2000)3.六角头螺栓(GB厂r5782—2000)三、螺栓的重量1.B级细杆六角头螺栓(适用于GB/15784—1986)2.A和级六角头头部带槽螺栓(适用于Gl/1291—1988)3.十字憎凹穴六角头螺栓(适用于GB/rf西.2—19~08)、螺柱一、螺柱综述1.螺柱的尺寸代号与标注(GB/rF5276—1985)2.螺柱的有关结构尺寸3.螺柱的种类蔺介4.螺柱的用途简述二、螺柱的尺寸1.双头螺柱(bnl=l(1)(cI{厂1897—1988)2.双头螺柱(bnl=1.25d)(GB/1898—1988)3.双头螺柱(bm=1.5d)(GB/T899—1988)三、螺柱的重量1.双头螺柱(bm=ld)(适用于cB厂I897一1988)2.双头螺柱(bnl=1.25d)(适用于GB厂1898—1988)3.双头螺柱(bm=1.5d)(适用于GB厂11899—1988)、螺钉一、螺钉综述1.螺钉的尺寸代号与标注(GB厂r5276—1985)2.螺钉用十字槽(GB厂1944.1—1985)3.螺钉(和螺栓)用内六角花形(GB厂16188—2000)二、螺钉的尺寸1.开槽圆柱头螺钉(cB/I65—2000)2开槽盘头螺钉(cB厂F67—2000)3.开槽沉头螺钉(c13厂168~2000)三、螺钉的重量1.开槽圆柱头螺钉(适用于GB /1砸一2000)2.开槽盘头螺钉(适用于GIj/167—2000)3.开槽沉头螺钉(适用于GB/168—2000)4.开槽半沉头螺钉(适用于GB/F69-一2000)、螺母一、螺母综述1.螺母的尺寸代号与标注(GB/15276-一1985)2.粗牙螺纹螺母的机械性能(G13/13098.2—2000)3.细牙螺纹螺母的机械性能(GB/13098.4—2000)二、螺母的尺寸1.c级六角螺母(GI/l4l一2000)2.1型六角螺母(GB/l6170一2000)3.细牙l型六角螺母(GB/r617l一2000)4.2型六角螺母(GB/116175—2000)三、螺母的重量1.小六角特扁细牙螺母(适用于G13/1808—1988)2.六角厚螺母(适用于GB/I56—1988)3.球面六角螺母(适用于GB/I804—1988)、自攻螺钉一、自攻螺钉综述1.自攻螺钉的尺寸代号与标注2.自攻螺钉用螺纹(cB厂I5280—1985)3.沉头和半沉头自攻螺钉用沉孔的有关结构尺寸(GB厂n52.2—1988)二、自攻螺钉的尺寸1.开槽盘头自攻螺钉(GB厂15282—1985)2.开槽沉头自攻螺钉(cB/15283—1985)3.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cB厂I5284—1985)三、自攻螺钉的重量1.开槽盘头自攻螺钉(适用于GB/15282—1985)2.开槽沉头自攻螺钉(适用于GB/15283—1985)3.开槽半沉头自攻螺钉(适用于GB厂5284—1985)4.十字槽盘头自攻螺钉(适用于cB/I845—1985)、木螺钉一、木螺钉综述1.木螺钉的尺寸代号与标注2.沉头和半沉头木螺钉用沉孔尺寸(GB /11显2—1988)3.木螺钉的技术条件(cB/1922—1986)二、木螺钉的尺寸1.开槽圆头木螺钉的有关结构尺寸(G13僻1986)2.开槽沉头木螺钉的有关结构尺寸(Gln0D一1986)3.开槽半沉头木螺钉的有关结闯尺寸(GⅣ1101—1986)三、木螺钉的重量1.开槽圆头木螺钉(适用于cI199-一1986)2.开槽沉头木螺钉(适用于GI/r1130—1986)3.开槽半沉头木螺钉(适用于GB/1101—1986)、垫圈一、垫圈综述1.垫圈的尺寸代号与标注GⅣ15286-一1986)3.平垫圈的机械性能和表面处理4.弹簧垫圈的技术条件(GB/IW.1—1987)二、垫圈的尺寸1.A级小垫圈(GⅣ1848—1985、)2.A级平垫圈(GI{/1971—1985)3 7A级倒角型平垫圈(cB/1972—1985)三、垫圈的重量1.A级小垫圈(适用于cB/848—1985)2.A级平垫圈(适用于GB/1971—1985)3.A级倒角型平垫圈(适用于Gll197.2—1985)、挡圈一、挡圈综述1.当圈的尺寸代号与标注.弹性挡圈的技术条件(GB/1959.1—1986)3.钢丝挡圈的技术条件(GB/1959.2—1986)二、挡圈的尺寸1.A型孔用弹性挡圈(GB厂1893.1—1986)2.B型孔用弹性挡圈(GB厂I893.2—1986)3.A型轴用弹性挡圈(GB厂1894.1—1986)三、挡圈的重量1.A型孔用弹性挡圈(适用于GB/T893.1—1986)2.B型孔用弹性挡圈(适用于GB/I893.2一t986)3.A型轴用弹性挡圈(适用于GB/T894.1—1986)、销一、销的综述1.销的尺寸代号与标注2.开口销的技术条件(GB/119l一2000)3.销的技术条件(GB厂r121—1986)二、销的尺寸1.开口销(GB/19l一2000)2.不淬硬锈邢奥氏体不锈钢圆I赫肖(GB/n19.1—2f130)3.淬硬钢和马氏体不锈钢圆柱销(GB厂119.卜2000)4.不淬硬钢和奥氏体不锈钢内螺纹圆柱销(CB厂

工艺管理手册

手册编码: 企业手册 工艺管理手册 本手册的宗旨是使你能够: 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管理的优化达到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本手册主要包括工艺布局、工位安排、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备标准化等七大方面的内容。 内容目录 一、综述 (3) 二、目标 (4) 1、工艺管理的目标: (4) 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4) 三、事前算赢 (5) 1、工艺布局的原则与操作指导 (5) 四、事中创新 (8) 1、工时测定的原则、操作和分析 (8) 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10) 3、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11)

五、事后优化 (12) 1、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12) 2、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14) 3、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14) 六、全流程效率竞争力 (15) 七、已承诺的被倒逼责任的落实 (16) 八、结束语 (17) 一、综述 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备标准化等工作开展实现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赢得第一竞争力。 1、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3、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 4、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5、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6、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7、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 本手册主要包括指南和指导两部分,分别介绍了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工艺管理方法的使用原则和操作方法,是工艺管理人员的基本岗位技能指导手册。 二、目标 1、工艺管理的目标: 工艺是将产品由开发设计转向生产实现的过程,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工位指导、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控制、装备标准化来保障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意度最佳、效益最优,从而实现“**”第一竞争力目标。 工艺管理的KPI指标为线体LOB平衡度、重点工序工艺符合率100%。 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工艺管理是工艺经理、技术经理、技术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主要包含的内容有: 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 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 工位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原则和内容 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手册

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手册 一、引言 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手册是一份详尽记载制造业生产过程的重要文档。本手册旨在提供清晰而完整的指导,帮助员工正确进行生产工艺 操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手册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产品设计 1. 产品概述 在此部分,我们将详细描述产品的特点、功能和用途,以及对目标 客户群的定位和需求分析。 2. 细节设计 这一部分将包括产品的外观设计、结构设计等细节要求,并强调产 品设计所具备的关键特性和重要细节。 三、原材料采购 1. 供应商选择 我们应该明确选择供应商的标准,如供货能力、质量控制能力、价 格合理性等,以确保原材料的供应来源稳定可靠。 2. 采购要求

我们将详细列出所需原材料的规格要求、数量、质量标准等,以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四、生产工艺流程 1. 工艺流程概述 详细描述整个生产工艺的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遵守。 2. 工序操作指引 针对每个工序,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引,包括所需设备、环境要求、操作步骤、操作注意事项等,以确保员工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3. 工艺改进建议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提供工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以帮助员工探索更高效、更优质的生产方式。 五、质量控制 1. 检验标准 明确产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要求,包括外观、尺寸、材料等方面的检验指标。 2. 在线检验

提供在线检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 和纠正问题。 3. 出厂检验 详细描述出厂检验的流程和方法,包括质量记录的保存和统计分析,确保产品出厂时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六、安全与环保 1. 安全要求 列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包括员工个人防护措施、 设备操作安全要求等。 2. 环境保护 强调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要求,包括废料处理、能源消耗控制 等方面的指导。 七、维护与保养 详细描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要求,包括定期保养的频率、方法、常 见故障处理等,以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八、结论 制造业生产工艺流程手册是制造业企业生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指导 文件,它提供了全面而清晰的指导,确保员工能够正确进行生产操作。通过遵循本手册,我们将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为客户提供 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完整版)工艺技术管理手册

江苏金象赛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工艺技术管理手册 受控状态 编号:GESC-JS-SC-2014-01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 批准:

审核: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日 执行时间:2014年3月1日 目录 一、工艺技术管理制度··2 二、工艺技术管理职责··4 三、工艺操作规程··5 四、岗位操作法管理制度··7 五、事故应急管理规定··8 六、工艺指标管理规定··10 七、生产运行记录与报表管理规定··13 八、设备技术标定管理规定··16 九、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管理规定··17 十、化工原材料管理规定··19 十一、工艺技术文件管理规定··20 十二、节能降耗管理制度··24 十三、质量管理制度··26 十四、交接班管理制度··27 十五、巡回检查制度··30 十六、生产请示、汇报制度··31 十七、生产调度指令贯彻执行制度··32 十八、工艺联锁保护管理制度··33 十九、DCS操作室及在线分析室管理规定··35

二十、开停车管理制度··36 二十一、工艺操作事故管理制度··38 二十二、生产数据统计管理制度··43 二十三、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45 二十四、工艺考核指标··50 二十五、生产奖核算与分配发放方案(试行)·51 二十六、生产奖考核办法(试行)·53 二十七、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57 二十八、三聚氰胺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8 二十九、液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0 三十、附表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管理。 二、工艺管理内容及要求 1、操作人员对工艺文件(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岗位责任制等)熟练程度,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2、操作人员对现场工艺流程熟练,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 3、操作人员对《化工通用管理标准》执行情况,要求符合标准。 4、工艺记录报表、交接班记录填写情况是否按时、准确、整齐,保管妥善,符合原始记录管理标准。 5、巡回检查制执行情况要求符合《化工通用管理标准》。 6、工艺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 7、工艺指标、定额消耗情况要求符合标准。 8、工艺事故处理情况要求符合工艺事故管理标准。 9、工艺台帐要求健全、完整。 10、岗位清洁文明要求达到标准。 11、各车间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要求直接与单位效益挂钩,执行经济责

制造工艺管理手册

制造工艺管理手册 1. 引言 制造工艺管理手册是一份对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进行详细记录和规范的文档。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本文将介绍制造工艺管理手册的关键内容和编写要点。 2. 背景与目的 2.1 背景 制造工艺是制造过程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品质和生产的效率。通过建立工艺管理手册,可以规范制造工艺的执行,提高产品一致性,减少不良品率,降低生产成本。 2.2 目的 本手册的主要目的有: - 确保制造工艺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 提供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和工艺流程 - 强化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 优化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3. 工艺流程描述

工艺流程是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产品的各个生产阶段和工序。在工艺流程描述中,应包括以下内容: - 各个工序的顺序和流程图 - 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 - 物料和设备的使用说明 - 关键控制点和质量检验要求 4. 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制造过程中员工必须遵循的标准化操作要求。在编写操作规范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 清晰明了的操作步骤和流程 - 操作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 各个操作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 - 重要操作步骤的实际演示和培训指导 5. 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它包括了质量检验、质量数据分析和问题处理等方面。在制造工艺管理手册中,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内容应包括: - 各个工序的质量检验点和检验方法

- 产品质量标准和接受标准 - 不良品处理和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 - 质量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 6.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制造工艺管理的核心理念之一,通过不断地分析和改进 工艺流程,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本手册中,应包括以下 内容: - 对工艺流程的改进计划和目标设定 - 工艺改进的实施过程和方法 - 持续改进的监控和评估方法 7. 总结 制造工艺管理手册是确保生产过程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具。 通过准确地记录和规范制造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质量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持续改进。制造企业应该重视制造工艺管理手册 的编写和执行,并不断优化和完善其中的内容,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和市场份额。

工艺技术标准 手册

工艺技术标准手册 一、工艺技术标准概述 工艺技术标准是指导和管理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技术和操作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手册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工艺技术标准,以便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遵循和执行,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二、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是描述生产过程中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顺序的重要工具。本手册提供了工艺流程图的绘制方法和示例,以便生产人员了解和掌握整个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三、工艺技术规范 工艺技术规范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工艺方法和参数等进行的详细规定。本手册提供了各种工艺技术规范,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 四、设备操作规程 设备操作规程是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设备的安全、正确和高效的操作方法和步骤的详细说明。本手册提供了设备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避免设备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五、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控制标准是对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估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本手册提供了质量控制标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安全操作规程 安全操作规程是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险和风险进行预防和控制的详细说明。本手册提供了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七、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标准 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标准是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进行控制和减少的详细规定。本手册提供了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标准,以确保企业的生产过程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八、工艺技术培训与指导 工艺技术培训与指导是对生产人员进行工艺技术培训和指导的重要环节。本手册提供了工艺技术培训与指导的方法和内容,以确保生产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能够正确地执行工艺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 九、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建议 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建议是对现有工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手册提供了工艺技术改进与优化建议的渠道和方法,鼓励所有人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企业的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进步。 十、工艺技术评估与评审 工艺技术评估与评审是对现有工艺技术标准的评估和审核的重要环节。本手册提供了工艺技术评估与评审的方法和程序,以确保工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手册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手册 第一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概述 1.1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1.2 机械加工的基本流程和主要工序 1.3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介绍 1.4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材料和加工方法 第二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基本要素 2.1 刀具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2.2 切削力分析与刀具选用 2.3 切削速度与进给量的确定 2.4 切削液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5 加工精度的控制和提高 第三章:常用机械加工工艺技术 3.1 钻孔加工工艺技术 3.2 铣削加工工艺技术 3.3 滚切加工工艺技术 3.4 研磨加工工艺技术 3.5 镗削加工工艺技术 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质量控制

4.1 检验与测量方法 4.2 机械加工中常见的缺陷和质量问题 4.3 零件加工工艺的检验和控制 4.4 机械加工中的质量管理和优化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环境保护 5.1 环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5.2 机械加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措施 5.3 废水、废气和废渣的处理技术 5.4 节能减排的机械加工工艺技术 第六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管理方法 6.1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6.2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操作规程 6.3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培训计划 6.4 管理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安全措施 第七章: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 7.1 数控机械加工的发展与应用 7.2 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7.3 集成化加工工艺的发展与应用 7.4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结语:

机械加工工艺技术及管理手册旨在为机械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一套完整的指导工具。通过学习和应用本手册,可以使机械加工工艺技术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加工工艺技术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我们应该持续学习和研究,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

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是中建施工集团公司根据自身施工实践经验总结出的一套规范性文件,旨在指导施工现场对工艺质量进行标准化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工艺质量的管理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深入剖析其内容和意义,以便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一指导手册。 一、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的概述 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是中建施工集团公司为规范施工现场工艺质量管理而制定的文件,它包含了一系列标准化的管理流程、要求和操作指南,旨在提高施工现场对工艺质量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 二、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的内容解读 1. 工艺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在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中,首先明确了工艺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包括但不限于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控制要点、以及施工结束后的验收和总结。 2. 工艺质量管理的操作流程 指导手册详细介绍了工艺质量管理的操作流程,如各个施工阶段的具体管理措施、监督检查的频次和方式、以及异常情况的处理和报告流程等。 3. 工艺质量管理的技术要求 除了管理流程外,指导手册还对工艺质量管理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材料选用、施工工艺控制、质量验收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4. 工艺质量管理的责任分工 指导手册中还明确规定了工艺质量管理的责任分工,包括各个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相关人员的培训和考核要求。 5. 工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指导手册强调了工艺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并对改进成效进行了评估和总结。 三、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的意义和作用 中建施工工艺质量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施工现场的

生产工艺手册

生产工艺手册 生产工艺手册是一份详细记录了产品生产过程的手册,它包含了从原 材料采购到成品制造的所有步骤和流程。生产工艺手册对于企业来说 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 质量,同时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 生产工艺手册的编写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准确性:生产工艺手册需要准确地记录每一个生产步骤和流程,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包装、质检等环节,确保每一个细节都 得到了详细记录。 2.规范性:生产工艺手册需要遵循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过程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违反规定而导致 的风险和损失。 3.实用性:生产工艺手册需要具有实用性,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需要方便实际操作,易于理解和使用。 4.保密性:生产工艺手册包含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需要保密,

防止泄露给竞争对手或其他不良方面。 生产工艺手册的编写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编写目的和范围:确定生产工艺手册的编写目的和范围,明确需要记录的生产过程和流程。 2.收集资料:收集与生产过程相关的资料,包括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生产、包装、质检等环节的详细信息。 3.编写流程图和文字说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编写生产过程的流程图和文字说明,确保每一个细节都得到了详细记录。 4.审核和修改:对编写好的生产工艺手册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准确性、规范性、实用性和保密性。 5.发布和培训:将编写好的生产工艺手册发布给相关人员,并进行培训,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生产工艺手册。 生产工艺手册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之一。因此,企 业需要重视生产工艺手册的编写和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准确性、规 范性、实用性和保密性。

注采工艺室管理手册

注采工艺室管理手册 (讨论稿) 工艺研究所《注采工艺室管理手册》以《工艺研究所管理手册》为指引,充分发挥基层党小组政治优势,指导室主任围绕注采技术研究业务“管什么、怎么管、管到什么程度”,强三基、增效益,持续提升注采输系统工艺技术创效水平。 一、职能定位 注采工艺室是注采技术研究业务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注采输系统工艺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工艺措施制定,设计方案优化,现场技术指导,为管理区和集输大队等相关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二、工作目标 聚焦油藏效益开发需求,落实注采技术研究业务的技术进步、风险管控和党建质量提升责任。发挥多专业联合攻关优势,开展工艺技术研究攻关,持续提升注采输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整体效益。 三、班组设置 1.注采工艺室设置党小组。原则上,党小组长由室主任担任。室主任可由组织任命或竞聘产生。 2.注采工艺室依据注采技术研究业务的内容和创效方向的

差异,细分为3项中类业务,标准化设置采油工艺研究岗、注水工艺研究岗、地面工艺研究岗。 注采技术研究业务与标准化岗位对应设置表 采油工艺岗:承担采油工艺技术进步的责任,负责采油工艺技术配套研究,制定技术规范,编制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油井长寿命、高效率生产。 注水工艺岗:承担注水工艺技术进步的责任,负责注水工艺技术配套研究,制定技术规范,编制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水井长周期、高效注水。 地面工艺岗:承担地面工艺技术进步的责任,负责地面工艺技术配套研究,制定技术规范,编制技术方案,提供技术服务,实现地面系统的可靠、高效运行。 3.注采工艺室根据工作量需求、技术攻关研究难度,按照“一岗多人、主岗副岗”原则,可由室主任自主选配岗位人员。 四、业务内容与运行 围绕注采技术研究业务,抓好一体化技术分析,明确协同责任,督促落实岗位责任,引导岗位人员依法合规运营,持续

某公司工艺技术部工作手册

某公司工艺技术部工作手册 工艺技术部工作手册 第一章:工艺技术部概述 1.1 部门职责 工艺技术部负责公司产品的工艺技术设计、工艺流程优化、生产设备选型及维护等工作,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安全和质量。 1.2 部门组织架构 工艺技术部包括工艺设计组、工艺流程组和设备维护组。其中,工艺设计组负责产品的工艺技术设计与优化,工艺流程组负责生产流程的规划与优化,设备维护组负责生产设备的选型、维护与保养。 第二章:工艺技术设计 2.1 产品工艺技术设计要求 2.1.1 确定产品的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准备、加工工序、装 配工序以及检测和包装等环节。 2.1.2 优化产品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确保产 品质量。 2.1.3 设计生产工艺的合理布局,确保生产过程安全、高效。 2.2 工艺技术设计流程 2.2.1 确定产品需求和生产规模。 2.2.2 分析产品特性和市场需求,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 2.2.3 选择适合的生产设备并进行设计和布局。 2.2.4 制定工艺文件,明确每个工序的操作规范、质量标准和

安全要求。 2.2.5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试验生产和优化。 第三章:工艺流程优化 3.1 工艺流程规划 3.1.1 分析生产环境和设备状况,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 3.1.2 确定关键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目标进行优化。 3.2 工艺流程改进 3.2.1 分析生产数据,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方案。 3.2.2 运用改进工具和方法,如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提高工艺流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3.2.3 配合生产部门进行试验生产,验证改进效果。 第四章:设备选型与维护 4.1 设备选型 4.1.1 根据产品需求和工艺设计要求,选择适合的生产设备。 4.1.2 考虑设备的性能、稳定性、维修和维护成本等因素,制定设备选型方案。 4.2 设备维护与保养 4.2.1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 4.2.2 建立设备保养记录,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问题。 4.2.3 做好设备保养的文档化和标准化工作,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

手袋、皮具行业生产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手册广州同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工艺品质标准 1.1国家标准 品类检测标准 背提包 QB/T1333-2010主检项目 GB/T2912.1-1998 纺织品甲醛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19340-2003 鞋和箱包用胶粘剂 GB/T19942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19942-2005,ISO/TS17234:2003,MOD) GB20400 皮革和皮毛有害物质限量 GB21550-2008 聚氯乙烯人造革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GB/T1586.1 箱包五金配件箱锁 GB/T2002.1 皮革五金配件电镀层技术条件 GB/T2002.2 皮革五金配件表面喷涂层技术条件 QB/T2537 皮革色牢度实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 GB/T2922 箱包震荡冲击试验方法 GB/T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腐蚀试验方法中型盐雾测试(NSS)法 票夹 QB/T1619-2006 主检项目 GB/T392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来摩擦色牢度 QB/T2537 皮革色牢度实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QB/T2537-2001,ISO 11610:1993,EQV) 皮腰带 QB/T1618-2006 主检项目 QB/T2001 鞋底用皮革 QB/T2537 皮革色牢度实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QB/T2537-2001,ISO 11610:1993,EQV) QB/T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腐蚀试验方法中型盐雾测试(NSS)法QB/T383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拉杆箱 GB/T2155-2010 主检项目 GB/T2912.1-1998 纺织品甲醛测定第一部分:游离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 GB/T3920-1997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GB/T17592-2006 纺织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 GB/T19340-2003 鞋和箱包用胶粘剂 GB/T19942 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禁用偶氮染料的测定(GB/T19942-2005,ISO/TS17234:2003,MOD) GB20400 皮革和皮毛有害物质限量 GB21550-2008 聚氯乙烯人造革材料有害物质限量 GB/T1586.1 箱包五金配件箱锁 GB/T1586.2 箱包五金配件箱走轮 GB/T1586.3 箱包五金配件箱提把 GB/T2002.1 皮革五金配件电镀层技术条件 GB/T2002.2 皮革五金配件表面喷涂层技术条件 QB/T2171-2001 金属拉链 QB/T2171-2001 注塑拉链 QB/T2171-2001 尼龙拉链 QB/T2537 皮革色牢度试验往复式摩擦色牢度

加工业生产工艺规章制度手册

加工业生产工艺规章制度手册第一章:总则 1.1 目的和依据 本工艺规章制度手册旨在规范加工业生产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的质 量和安全,并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1.2 适用范围 本手册适用于加工业领域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采购、生产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等方面,并适用于所有相关工作人员。 第二章:质量管理 2.1 质量目标 加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通过严格的品质控制,实现良好的市场声誉。 2.2 质量控制流程 2.2.1 原料采购 -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 - 进行原材料抽样检验,测试其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2.2.2 生产操作

- 制定明确的生产工序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按规程进行 生产。 - 操作人员应在生产过程中及时记录生产数据,进行过程控制和质 量分析。 2.2.3 产品检验与监控 - 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产品达到质量标准。 - 对生产出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测试其质量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 进行定期的设备校验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3 不合格品处理 2.3.1 不合格品的判定 - 若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判定为不合格品。 2.3.2 不合格品的处置 - 不合格品应及时隔离,不得流入下一工序或市场销售。 - 不合格品应按照公司的处理流程进行再加工或报废处理。 第三章:安全管理 3.1 安全生产责任 加工业企业应设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3.2 生产现场安全 - 生产现场应布置合理,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 加工人员应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3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 - 加工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 发生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适当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 第四章:文档管理 4.1 档案管理 - 加工业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各类文件和档案的完整和准确性。 - 档案应按照规定的分类进行归档,并定期进行档案检查和整理。 4.2 文件控制 - 加工业企业应设立文件管理人员,并负责文件的审查、批准和发布。 - 文件应按照一定规范进行编号、命名和存档。 第五章:培训与持续改进 5.1 员工培训

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是一种通过制定和执行规范的工艺流程,以确保产品 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工艺管理手册是一个组织 内部使用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有关工艺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指导和相关资料。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工艺的一致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产品品质。 一、引言 本章节主要介绍工艺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手册的适用 范围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还介绍了工艺管理的重要性和预期 的效益。 二、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节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规范。包括质 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的设定、工艺流程的识别和测量等内容。 三、工艺流程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制定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规定、实施工艺流程控制等内容。 四、工艺设备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故障排除和设备性能监控等内容。 五、工艺员培训与评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员培训与评估的方法和要求。包括对工艺员进行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效果等内容。 六、文件控制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文件控制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文件的审核和修订等内容。 七、不合格品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不合格品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八、安全与环保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安全与环保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对员工 的培训、安全生产措施和环保标准的执行等内容。 九、持续改进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对工艺流程的 优化、客户反馈的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结论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的一致性,提 高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工艺管理手册的有效运用,组织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立足,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 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ISO 9001:2015(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2.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污水处理外加碳源反硝化工艺管理指导手册(试行)

2、生物反硝化原理 2.1反硝化反应 总的反硝化过程可以用以下方程式表示: 2 NO3+ 10 e + 12 H → N2 + 6 H2O 其中包括以下四个还原反应还原反应: 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2 NO3+ 4 H + 4 e → 2 NO2 + 2 H2O 亚硝酸盐还原为一氧化氮:2 NO2+ 4 H + 2 e → 2 NO + 2 H2O 一氧化氮还原为一氧化二氮:2 NO + 2 H + 2 e → N2O + H2O 一氧化二氮还原为氮气:N2O + 2 H + 2 e → N2 + H2O 2.2反硝化碳源 理论上,生物反硝化的碳氮比要求大于3(即BOD/TKN>3),才可以实现较好的反硝化效果。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可利用的碳源主 要是进水中的碳源,当进水中碳源不足时,需要外加碳源促进反硝化,一般常用的反硝化碳源有乙酸钠、甲醇、乙醇等。 2.3反硝化碳源加药点 生物反硝化,有前置反硝化和后置反硝化,前置反硝化一般是 指在二级生物池内投加碳源,后置反硝化一般是在反硝化滤池进口 投加碳源。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外加碳源加药点: 1)厌氧池进口; 2)厌氧池出口;

3)缺氧池进口; 4)缺氧池中间段; 5)好氧池中间段(促进短程反硝化); 6)滤池进口(后置反硝化,本手册暂不包括该部分内容); 根据污水性质和实际工艺特点,每个污水处理厂需要寻找最合 适的碳源投加点,达到外加碳源的充分利用和高效反应。合适加药 点的选择方法见下文第3.2条内容。 3、工艺控制措施 3.1溶解氧的控制 A2O工艺和改良型A2O氧化沟的好氧段都需要供氧保证生物好 氧反应的进行,考虑到内回流的反硝化,好氧池的溶解氧不宜过高。一般有以下溶解氧控制原则: 1)控制较低的溶解氧 好氧池出水端溶解氧最好能控制在1mg/L左右,以便减小内回 流带到缺氧池溶解性氧影响反硝化效果。 2)间隔控制曝气量的大小 合理控制过程溶解氧,避免好氧池过程溶解氧过高,对末端和 内回流位置产生影响,可以通过空气管阀门合理控制,同时用便携 式溶解氧仪表检测好氧池各位置溶解氧,一般过程溶解氧最好控制 在2mg/L以下,可以有间隔波动。 当控制较低溶解氧和间隔曝气时,需要连续几天检测好氧池沿 程各点的氨氮数值,考察在该工艺控制条件下氨氮和COD在好氧池的沿程降解情况,一方面是要保证好氧池出水氨氮和COD数值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可以根据氨氮和COD的沿程降解情况控制间隔曝气量的大小和沿程各点溶解氧的波动区间。

工艺技术管理

工艺技术管理 LT

工艺技术管理摘自《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工作的性质: 1)工艺管理工作贯穿于将原材料、半成品转变为成品的包括生产准备、加工、检验、装配、调试直至包装出厂的全过程中,对制造技术要作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管理。 2)它是解决、处理生产中人与人这间的生产关系方面的社会科学。 工艺管理工作的内容: 一、基础性、方向性、共同性的工作: 1)编制工艺发展规划 2)编制技术改造规划 3)制订与组织贯彻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类有关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工艺责任和权限,参与工艺纪律的考核和督促检查。 4)开展新工艺试验与研究。 5)组织开展技术革新和合理化建议活动。 6)积极开展工艺情报工作。 二、产品生产的技术准备: 1)工艺调研及产品设计的工艺性审查。 2)设计工艺方案、工艺路线,编制工艺规程。

3)编制原材料和工艺材料的技术定额及加工工时定额。 4)专用工艺装备的设计、制造和生产验证,通用工艺装备标准的制订。 5)进行工艺验证、工艺标准验证和工时定额验证等。 三、制造过程中的组织管理与控制 1)科学地分析产品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合理地规定投产批次和批量。 2)监督和指导工艺文件的正确实施。 3)不断总结工艺实施过程中的经验,纠正差错,推广和实施先进经验,以求工艺过程的最优化。4)进行工序质量控制。 5)配合生产部门搞好文明生产和定置管理;按工艺要求,保证毛坯、原材料、半成品、工位器具和工艺装备等的及时供应。 四、工艺工作质量保证体系说明 一)、产品主管工艺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参加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如有困难,也应及时参加新产品设计的方案讲讨论,研究了解该产品的由来,主要参数和精度要求、结构、性能、工艺实现的可能性,工艺上应采取的方法等。

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工艺管网运行管理手册

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 工艺、管网运行治理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实现系统的安全、平稳、高效、经济运行,满足用户用气需求,制定本方法。 第二条本方法适用于公司及公司所属全资子公司和直属分公司(以下简称所属单位)的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工作。公司所属控股公司参照本方法执行。 第三条公司客户服务工作实行公司、区域公司和直管公司(以下简称二级单位)、区域公司所属地区公司(以下简称三级单位)三级治理。 第二章职责 第四条公司总调度室是公司工艺、管网运行治理的归口治理部门,要紧职责是: (一)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上级主管部门有关工艺、管网运行治理的法规、政策和规定。 (二)负责组织制定公司工艺、管网运行治理规章制度、治理规定、技术标准,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二级单位的执行情况。 (三)负责重大工艺变更、管网维修和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批(重大工艺变更、管网维修和技术改造是指管道设计压力4.0MPa (含)以上或管径600mm(含)以上或采纳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维修和改造)。

(四)负责对二级单位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 第五条二级单位要紧职责是: (一)二级单位是所属三级单位工艺、管网运行监督治理单位。 (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有关工艺、管网运行工作治理制度、规定和标准,组织制定二级单位工艺、管网运行治理规章制度、治理规定,监督、指导和检查所属三级单位的执行情况。 (三)负责组织开展年度春检、秋检、冬防和防汛工作,并分析和上报工作总结。 (四)负责工艺、管网运行参数和运行状态的常态监控治理。 (五)负责较大工艺变更、管网维修和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批并监督、检查方案的实施情况。(较大工艺变更、管网维修和技术改造是指管道设计压力小于4.0MPa (不含)且大于0.4 MPa (不含)以上或管径小于600mm (不含)且大于300mm(含)或改变输送介质的维修和改造。)(六)负责对所属三级单位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 第六条三级单位要紧职责是: 一)三级单位是工艺、管网运行工作具体实施单位和责任主 体。 (二)三级单位应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工艺、管网运行具体治理,建立完善的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制度。 (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上级主管部门及公司有关工艺、管网运行治理制度、规定和标准。 (四)负责输配系统的日常巡查和检测,依照实际情况对重点地段实施加密巡查和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