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艺会签手册管理办法

工艺会签手册管理办法

工艺会签手册管理办法

1、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的会签,工艺文件的贯彻保密。

2.1工艺文件是企业进行工艺管理,组织生产,指导操作的技术依据,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

2.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简明易懂,避免繁琐,但必须保证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3依据产品类型,确定必备的工艺文件。

2.3.1样机试制必备的工艺文件。

工艺方案: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自制件明细表,外协件明细表,外购及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工装制定任务书,专用工艺装备图,专用工艺装备验证单,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及工艺总结等有关文件。

2.3.2小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对照产品系列鉴定资料要求由技术科酌情自定。

2.3.3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除了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外,各工序还必须有工艺守则及工序质量管理表,由产品主管工艺员依据实际需要确定。

2.4工艺文件的编制分工

产品工艺文件由技术科负责编制、审核。

3、工艺文件的会签、验证和审批

3.1工艺文件会签、技术科的工艺文件由所属车间负责会签、互

相制约。

3.2工艺文件的验证,样机试制及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均应进行验证,由车间负责人、技术科会同质检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试制过程中的状况,进行一次可行性鉴定,然后由技术科认真进行修订,经修订审批后的工艺文件即为正式工艺文件,是工厂工艺文件工作的法规,各级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3.3工艺文件的审批与签字

依据新的工艺文件统一格式规定,每一种工艺文件必须统一编制,审核,会签,审查及标准化五个程序,并履行签字手续。

3.3.1编制一--由工艺文件编制者签字。

3.3.2审核一一由技术科科长。

3.3.3会签一一由互相制约单位履行,具体按3.1条贯彻执行。

3.3.4审查一一产品工艺统一由技术副厂长进行审查,并履行签字手续。

3.3.5标准化一一为了保证产品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统一标准审查工作,一律由标准化员承当,并履行签字手续。

3.3.6非产品工艺文件的审查由车间主任签字,标准化由标准化员签字。

工艺文件编制及管理程序(10-17)

工艺文件编制及管理程序 1 目的 对与生产过程有关的各环节和因素进行策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 2 适用范围 本公司规定的各类工艺文件。 3 职责 3.1分管领导对本程序的实施负领导责任; 3.2工艺研究部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具体职责: 3.2.1负责编制新产品、改型产品工艺文件和公司工艺文件的维护; 3.2.2负责工艺文件审核、批准; 3.2.3负责组织公司工艺验证; 3.2.4负责对公司生产现场的工艺执行情况的进行检查、考核; 3.2.4负责安排和督促工艺人员进行工艺文件编制; 3.2.5工艺研究部及分厂工艺组负责公司工艺文件的更改,同时工艺研究部负责对更改通知单的管理; 3.3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各类工艺文件的标准化会签; 3.4质量检验部负责各类工艺文件的会签并执行工艺文件中的检验项目; 3.5各车间负责本部门工艺文件的会签、执行以及生产现场工艺文件的日常维护。 4 工作流程图

责任部门 工作流程 质量记录 工艺研究部工艺文件编制计划 工艺研究部工艺文件 工艺研究部质量检验部生产车间图纸晒、发申请单 工艺研究部文件领用登记表 技术文件归档登记表 工艺研究部质量检验部工艺验证书 生产车间 生产车间 检验记录 质量检验部工艺纪律检查汇总 工艺研究部工艺研究部临时变动工艺申请单 生产车间 质量检验部 工艺研究部技术文件更改通知单 工艺研究部工艺研究部生产车间工艺文件编制计划 工艺研究部

5 工作程序 5.1工艺文件的编制计划 5.1.1新产品工艺文件编制计划:工艺研究部根据新产品开发的APQP计划编制《工艺文件编制计划》,计划中应明确使用单位、责任人及进度等要求; 5.1.2成熟产品工艺文件换版计划:工艺研究部通过下列途径发现工艺文件需要换版时,则要列出工艺文件换版计划,对工艺文件进行换版; a、工艺纪律检查、产品研究部、质量检验部和生产车间反馈的信息了解到工艺文件需要较大 范围的变更; b、根据年度生产计划和年度质量目标要求在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时,应对正常产品工艺文件 进行更改; c、正常产品的工艺文件单页更改超过10次或整页模糊不清时,需要换页;整本工艺模糊不 清或者使用期限超过4年则整本工艺文件需要换版。 5.2 工艺文件编制 5.2.1工艺研究部应编制的工艺文件种类有: a)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b)机械加工工序操作指导卡片 c)冷冲压工序操作指导卡片 d)焊接工艺过程卡 e)焊接工序操作指导卡片 f)热处理工艺过程卡片 g)热处理工序卡片 h)装配工艺过程卡 i)装配工序操作指导卡片 j)油漆工艺过程卡 k)终检检验卡片 l)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卡 m)工艺文件目录 n)特殊工序工艺规程 o)冷热加工协议书 p)机械加工检验指导书 q)冲压加工检验指导书 r)装配加工检验指导书 s)焊接加工检验指导书 t)油漆检验指导书 u)热处理检验指导书 5.2.2 工艺文件内容:在各类工序操作指导卡片中,应对设备、工装、检具、检验频次和检验控制方法作规定; 5.2.3编制工艺文件 5.2.3.1工艺研究部各线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生产线上的工艺文件进行编制; 5.2.3.2工艺人员应依据产品图纸、DFMEA、PFMEA、控制计划及公司现有的设备能力、相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编制工艺文件。

(完整版)工艺技术管理手册

江苏金象赛瑞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工艺技术管理手册 受控状态 编号:GESC-JS-SC-2014-01 编制单位:生产技术部 批准:

审核: 发布时间:2014年3月1日 执行时间:2014年3月1日 目录 一、工艺技术管理制度··2 二、工艺技术管理职责··4 三、工艺操作规程··5 四、岗位操作法管理制度··7 五、事故应急管理规定··8 六、工艺指标管理规定··10 七、生产运行记录与报表管理规定··13 八、设备技术标定管理规定··16 九、工艺纪律和操作纪律管理规定··17 十、化工原材料管理规定··19 十一、工艺技术文件管理规定··20 十二、节能降耗管理制度··24 十三、质量管理制度··26 十四、交接班管理制度··27 十五、巡回检查制度··30 十六、生产请示、汇报制度··31 十七、生产调度指令贯彻执行制度··32 十八、工艺联锁保护管理制度··33 十九、DCS操作室及在线分析室管理规定··35

二十、开停车管理制度··36 二十一、工艺操作事故管理制度··38 二十二、生产数据统计管理制度··43 二十三、工艺管理制度考核办法··45 二十四、工艺考核指标··50 二十五、生产奖核算与分配发放方案(试行)·51 二十六、生产奖考核办法(试行)·53 二十七、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57 二十八、三聚氰胺不合格品控制程序··58 二十九、液氨不合格品控制程序··60 三十、附表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技术管理的内容要求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管理。 二、工艺管理内容及要求 1、操作人员对工艺文件(岗位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岗位责任制等)熟练程度,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要求。 2、操作人员对现场工艺流程熟练,要求达到工艺操作标准。 3、操作人员对《化工通用管理标准》执行情况,要求符合标准。 4、工艺记录报表、交接班记录填写情况是否按时、准确、整齐,保管妥善,符合原始记录管理标准。 5、巡回检查制执行情况要求符合《化工通用管理标准》。 6、工艺管理制度要求建立健全。 7、工艺指标、定额消耗情况要求符合标准。 8、工艺事故处理情况要求符合工艺事故管理标准。 9、工艺台帐要求健全、完整。 10、岗位清洁文明要求达到标准。 11、各车间工艺纪律执行情况要求直接与单位效益挂钩,执行经济责

工艺文件的会签

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办法(草稿) QGY/BTHS0000----2011 编制: 审核: 批准: 受控号: 202011年xx月xx日发布 2011年xx月xx日实施

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办法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办法》(以下简称为《办法》)规定了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过程中有关责任人各自的职责、方法与步骤。 本《办法》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过程,以确保工艺文件的有效性及正确性。 2、职责 2.1生产技术部是工艺文件会签、审批、修改的归口管理部门。 2.2生产技术部部长负责对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过程的实施和监控。 2.3质检部负责对工艺文件的会签、审批、修改过程的标准化管理工作。 2.4所有参与对工艺文件的起草、修改、校核、会签、审批过程的人员必须经过总经理授权。 3、方法与步骤 3.1工艺文件的校核 3.1.1生产技术部部长或工艺工程师在接到工艺任务书后,按产品图纸技术要求和生产规模编制工艺文件,文件应符合工艺文件的完整性要求。凡属正式的工艺文件,除编制者外,至少经过其他一位专业技术人员的校对或审核。 3.1.2参与校核的工艺人员应具有相同的专业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3.2工艺文件的会签 3.2.1凡涉及特殊工序的工艺文件,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工程师会签方能生效。3.2.2各车间自行编制的特殊工序工艺文件也必须经过生产技术部会签。 3.3工艺文件的批准 3.3.1一般工艺文件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批准,在生产技术部部长缺席时,可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指定专人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批。 3.3.2工艺方案、重大工艺试验项目由生产副总经理召集有关方面人员进行评审后,报总经理批准。 3.3.3技术改造、工艺装备制造成本在500元以上,由生产技术部部长上报总经理进行审批。 3.4工艺文件的更改 3.4.1工艺文件的更改原则 1)工艺文件的更改不得降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不得增加绝对成本。 2)工艺更改应及时、慎重、保持相对稳定的要求: a)发现差错必须及时更改; b)重大的工艺更改,应通过工艺试验确认后进行。 3.4.2工艺更改依据 1)设计更改。 2)原有工艺出现差错、遗漏或存在缺陷。 3)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 4)纠正与预防措施。 3.4.3工艺更改程序 1)由专责工艺师填写《工艺更改通知单》。 2)《工艺更改通知单》的内容填写应明确完整,应考虑与其他有关联的工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工艺文件管理办法 2017年05月22日发布 2017年05月30日实施

1 目的 确保公司工艺管理受控,使公司产品能满足标准及法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产品工艺工作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流程。 本程序适用于核结构、机加件产品及军品。 3 依据文件 本程序依据GB/T19001-2015 idt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公司《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的要求编制。 5定义 工艺路线:工艺路线就是指产品在不同部门的流转过程。 工艺性审查:工艺性审查是指对合同、图样、标准等的工艺可执行性进行审查。 6职责 6.1 技术部工艺是工艺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有以下职责 6.1.1 新产品或老产品改造的工艺开发设计、常规产品的工艺文件编制; 6.1.2 对工艺和工艺装备提出改进意见,对新设备添置提出采购要求; 6.1.3 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识别与能力的确认; 6.1.4 工艺方案的编制和评审,工艺方法的验证; 6.1.5 焊接工艺试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6.1.6 产品图样工艺性审查; 6.1.7 工艺文件执行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6.2 销售部负责下达生产准备计划、产品工艺试验和评定项目的审批,并下达评定令号;6.3 生产部门提供所需的工艺装备及场地、试件坯料的加工及试件取样工作; 6.4 质管部负责工艺试验及焊接工艺评定试验过程的各项检验工作; 7工艺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7.1 工艺调研 7.1.1在新产品生产或老产品改造时,工艺人员应调研。同时,工艺人员还应定期进行用户和行业交流访问。通过调研、访问,实现如下目的: a)了解用户(或市场)对产品的使用要求; b)了解产品的使用条件; c)了解国内外同类产品或类似产品的制造工艺水平; d)了解行业发展的政策法规; e)收集有关工艺标准和资料。 7.1.2 工艺人员在完成工艺调研任务后,应形成书面报告。书面报告应包括工艺调研的目的、同行先进的经验、用户的合理要求及对公司现行工艺和工艺装备的改进意见等。 7.2 工艺设计策划 7.2.1 工艺设计策划的时机:在新产品或老产品改造的初步阶段且经过技术评审后进行。

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手册 工艺管理是一种通过制定和执行规范的工艺流程,以确保产品 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方法。工艺管理手册是一个组织 内部使用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了一系列有关工艺管理的规章制度、操作指导和相关资料。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 工艺的一致性,以达到最佳的生产效果和产品品质。 一、引言 本章节主要介绍工艺管理手册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手册的适用 范围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同时,还介绍了工艺管理的重要性和预期 的效益。 二、质量管理体系 本章节主要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进行规范。包括质 量政策的制定、质量目标的设定、工艺流程的识别和测量等内容。 三、工艺流程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流程管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对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制定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的规定、实施工艺流程控制等内容。 四、工艺设备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设备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设备的日常维护、设备故障排除和设备性能监控等内容。 五、工艺员培训与评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工艺员培训与评估的方法和要求。包括对工艺员进行培训、制定培训计划和评估培训效果等内容。 六、文件控制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文件控制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文件的审核和修订等内容。 七、不合格品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不合格品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处置、纠正和预防措施等内容。

八、安全与环保管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安全与环保管理的要求和措施。包括对员工 的培训、安全生产措施和环保标准的执行等内容。 九、持续改进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步骤。包括对工艺流程的 优化、客户反馈的收集和分析等内容。 结论 本手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工艺的一致性,提 高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通过工艺管理手册的有效运用,组织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好地立足,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 产品和服务。 参考文献 1. ISO 9001:2015(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 Requirements) 2. GB/T 19001-2016/ISO 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工艺技术规程会签部门

工艺技术规程会签部门 工艺技术规程会签部门:品质部、生产部、工程部、安全环保部、采购部 一、目的 为了确保公司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的安全可靠,保证工艺过程规范化、稳定化,提高产品质量,并保障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要求,特制定本工艺技术规程会签流程。 二、会签流程 1. 品质部发起工艺技术规程会签申请,将会签申请单及相关工艺技术规程文件提交给各部门。 2. 各部门负责人按照会签申请单上规定的时间进行评审。 3. 各部门根据自身的职责和专业知识,对工艺技术规程文件进行评审,并在评审表中填写意见和建议。 4. 各部门负责人根据自己部门的评审意见,对工艺技术规程文件做出决策:同意、不同意或有条件同意。 5. 各部门负责人将评审意见和决策结果填写在会签申请单上,并签署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6. 品质部对各部门的评审意见和决策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根据情况作出进一步的调整。 7. 品质部负责人对工艺技术规程文件进行审核并签署,确认工艺技术规程文件的最终版本。 8. 品质部将最终版本的工艺技术规程文件发送给各部门,并将会签申请单和相关文件存档。 三、会签要求

1. 各部门应按时完成评审工作,确保评审质量和评审结果的准确性。 2. 各部门负责人对评审意见和决策结果负责,并应按时签署相关文件。 3. 各部门应对工艺技术规程文件进行认真细致的评审,明确其中的问题和疑点,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 4. 各部门应密切协作,及时沟通交流评审意见和决策结果,确保会签流程的顺利进行。 5. 品质部应对会签申请单和相关文件进行归档,并负责妥善保存。 四、其他事项 1. 工艺技术规程的修改必须经过会签流程,任何部门无权擅自修改规程。 2. 工艺技术规程的实施过程中,如出现问题或需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时,需要重新发起会签流程,确保所有部门都知晓并同意。 3. 工艺技术规程的更新和变更应及时通知各部门,并按照会签流程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签署。 4. 各部门应积极配合品质部和其他部门的工作,共同推动工艺技术规程的优化和改进。 以上为公司工艺技术规程会签部门的流程及要求,各部门应按照规定完成会签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同时,各部门还应加强沟通合作,共同推动工艺技术规程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工艺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工艺操作规程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理顺工艺技术管理关系,严格操作,严肃工艺纪律,并逐步实现优化操作和科学管理,保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潜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结合公司具体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工艺技术管理的主要任务 贯彻执行国家、盛市、行业制定的有关技术管理的政策、法令、标准及规定。建立健全公司生产装置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和工艺基础资料,做好工艺技术档案管理。 加强日常的工艺技术管理,组织编写、审核、修订生产装置和车间的工艺技术规程、工艺卡片、开停工技术方案等工艺技术文件,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 严肃工艺纪律,加强工艺纪律执行的考核,重视生产岗位第一性资料的管理,严格岗位操作记录和交接班日记的管理,确保第一性资料齐全、准确,并建立技术档案。 搞好工艺技术分析,按时编制技术月报、季报和年报,有目的地组织技术测定和工艺标定。 组织技术分析和技术攻关,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解

决生产中出现的重大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问题。对内控工艺指标实施监控,根据装置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工艺指标更改。 按月完成生产技术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存档和上报工作。 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和“三剂”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定生产装置化工“三剂”消耗定额,审查化工“三剂”年度和月度消耗计划,组织新型“三剂”应用技术方案审查、实施和效果验收工作。 参加技措项目的方案讨论,参加设计审查,组织并参加技术考核和标定总结。 收集和对比国内外技术发展的情报资料,开展公司内外的技术交流工作,结合公司实际,推广应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新型“三剂”。 认真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先进的工艺技术管理经验,逐步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的作用,提高工艺技术管理水平。 第三条工艺技术管理体制 工艺技术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即公司、车间二级管理。以公司一级为主,基点放在车间。 建立健全以公司主管领导为首的工艺技术管理机构和责任制。公司主管领导是工艺技术管理的最高决策人,其职责是指导、审核、把关,听取汇报,发出技术指令,并检查执行情况。工程技术部是从事工艺技术管理的职能机构,其

工艺文件发放管理规定

工艺文件发放管理规定 1 目的和范围 为了满足产品实现过程中相关部门对工艺文件的需求,保证工艺文件的发放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特制定此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改装车公司对产品工艺文件发放的过程管理. 2 术语或定义 本规定中工艺文件文件指:为满足生产需要所编制的工艺性文件.包括现场作业指导书、工艺卡、关特工序卡等。 本规定中发放指:纸制工艺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的全过程. 3 职责 3.1技术中心科技管理部暂时负责工艺文件的发放回收、登记、销毁工作,待技术文件发放工作归于改装车公司后由改装车公司负责。 3.2相关部门负责产品技术文件接收、使用、受控与回收。 3.3 车间负责工艺文件的编制、校对、审核、及批准。 3。4 技术开发部负责工艺文件的会签。 4 产品技术文件的通用管理要求 4。1产品工艺文件的管理分为试制阶段、批试阶段和批量生产阶段. 4.2产品技术文件的发放,应填写“文件发放登记表”,注明领用部门和日期,并由领用人签字. 5 单台试制阶段发放的状态及要求 5。1单台试制阶段中所有工艺文件均由技术中心科技管理部按规定统一发放到相关部门。 5.2单台试制阶段的工艺文件发放前应完成编制、校对、审核(视同批准)。

6 批试阶段发放的状态及要求 6.1批试阶段中所有工艺文件均由技术中心科技管理部按规定统一发放到相关部门。 6.2批试阶段的工艺文件发放前应完成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 7 批量生产阶段发放的状态及要求 7。1批量生产阶段中所有工艺文件均由技术中心科技管理部按规定统一发放到相关部门. 7.2批量生产阶段的工艺文件发放前应完成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批准. 8 学习培训 8。1现场技术员应充分消化和理解工艺文件的各项内容。 8。2现场技术员有责任组织对本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工艺文件相应内容的培训。 9 执行及检查 9.1使用部门应将相关的工艺文件发给相应班组执行,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9.2质量控制部和技术开发部应定期组织对工艺文件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考核。 10修改记录表

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操作规程与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1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是规范工艺操作人员生产运行操作的重要技术性文件和规范要求,为规范操作规程的管理,提高操作规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推进操作受控,促进安全生产,特制定本规定。 1.2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各岗位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编制与管理。 2 管理职责 2.1公司生产部是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制(修)订、审核、上报与发布,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年度评审。 2.3公司各车间、各场站负责组织操作规程的编制和执行。 2.4公司安环部对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制(修)订进行审核,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5车间(场站)负责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日常管理,负责审批后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执行。 3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编写 3.1 由公司生产部组织各车间、场站成立操作规程和工艺编写小组,车间主任具体组织并审核,编写小组应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人员。

3.2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正确和可操作。 3.3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的编写应遵循以下原则。 3.3.1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 3.3.2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3.3.3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车间设备的可靠运行; 3.3.4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与优化操作、节能降耗、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环保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生产效率; 3.3.5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与岗位责任制(各车间另行制定)相结合,做到分工明确、协调一致; 3.3.6 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必须在生产实践中及时修订、补充和不断完善,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高。在装置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及时以补充规定形式进行修改。 4 编写格式和内容 4.1操作规程:包括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基础操作规程、事故处理预案等章节,力求内容全面,叙述精练、层次清晰、数据准确。

工艺文件编制、会签、审核制度范文

工艺文件编制、会签、审核制度范文 1、工艺文件的编制依据 1.1 图样和技术协议。 1.2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压力容器》及有关技术标准等。 1.3 本公司设备加工能力。 1.4 本公司制定的质保手册及程序文件、工艺守则及有关技术标准。 2、工艺文件的编制程序 2.1 审查产品图样。 2.2 明确定货单位、容器类别、制造数量、承制范围、交货状态、技术问题的处理权限。 2.3 压力容器产品制造工艺文件主要有: 2.3.1 工艺文件明细表。 2.3.2 产品工艺流程图。 2.3.3 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卡。 加工工艺过程卡或工序工艺卡(受压元件、产品焊接试板) 2.3.4 焊接工艺 a、产品焊缝布置及代号简图。 b、焊接工艺规程卡。 c、通用焊接工艺规程(守则)。 2.3.5 通用工艺守则(规程)。

2.3.6 材料定额表。 2.3.7 外协件明细表。 2.3.8 受压元件明细表。 2.3.9 热处理工艺卡等。 2.4 工艺方法、技术措施、检验标准及质控要求必须满足图纸要求,并符合《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压力容器》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2.5 工艺文件应保证产品制造加工工艺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2.6 制造加工工序安排适当,经济合理。 3、工艺文件校核、会签、审批 3.1 为保证工艺文件质量,工艺文件的签证应齐全,按规定审批后才能受控发放执行。 3.2 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卡、加工工艺过程卡、通用工艺守则(规程)等工艺技术文件,由技术处工艺技术员负责编制,设计工艺责任工程师审核,焊接热处理责任人员会签,质保工程师批准。 3.3 焊接、热处理工艺文件由技术处焊接热处理技术员负责编制,焊接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设计工艺责任工程师会签,质保工程师批准。 4、工艺文件的实施 4.1 在产品投产前应组织车间作业人员熟悉有关文件,解决处理作业人员提出的问题。车间应提出自制工装计划,确定车间重点监督检验的工序或部位,组织产前技术培训和工艺技术交底。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之相关制度和职责,1、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的会签,工艺文件的贯彻保密。2、工艺文件的编制2.1工艺文件是企业进行工艺管理,组织生产,指导操作的技术依据,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正确...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的会签,工艺文件的贯彻保密。 2、工艺文件的编制 2.1工艺文件是企业进行工艺管理,组织生产,指导操作的技术依据,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 2.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简明易懂,避免繁琐,但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3根据产品类型,确定必备的工艺文件。 2.3.1样机试制必备的工艺文件。 工艺方案:产品零部件工艺路线表:自制件明细表,外协件明细表,外购及企业标准工具明细表,工装设计任务书,专用工艺装备图,专用工艺装备验证单,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及工艺总结等有关文件。 2.3.2小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对照产品系列鉴定资料要求由技术科酌情自定。 2.3.3批量生产必备工艺文件--除了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外,各工序还必须有工艺守则及工序质量管理表,由产品主管工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2.4工艺文件的编制分工 产品工艺文件由技术科负责编制、审核。 3、工艺文件的会签、验证和审批 3.1工艺文件会签、技术科的工艺文件由所属车间负责会签、互相制约。 3.2工艺文件的验证,样机试制及小批量生产的工艺文件,均应进行验证,由车间负责人、技术科会同质检人员,负责收集整理试制过程中的情况,进行一次可行性鉴定,然后由技术科认真进行修订,经修订审批后的工艺文件即为正式工艺文件,是工厂工艺文件工作的法规,各级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 3.3工艺文件的审批与签字 根据新的工艺文件统一格式规定,每一种工艺文件必须统一编制,审核,会. 签,审查及标准化五个程序,并履行签字手续。 3.3.1编制一一-由工艺文件编制者签字。 3.3.2审核一一由技术科科长。 3.3.3会签一一由相互制约单位履行,具体按3.1条贯彻执行。 3.3.4审查一一产品工艺统一由技术副厂长进行审查,并履行签字手续。 3.3.5标准化一一为了确保产品工艺文件正确完整,统一标准审查工作。一律由标准化员承担,并履行签字手续。 3.3.6非产品工艺文件的审查由车间主任签字,标准化由标准化员签字。 4、工艺文件的贯彻与实施.. 4.1工艺文件是企业工艺工作的法规,各级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认真贯彻执行。 4.2技术科对车间工艺文件执行情况及工艺纪律的贯彻情况,要定期组织检查督促及时向技术副厂长作出报告。

公司(工厂)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公司(工厂)工艺卡片管理制度 第一条管理职责 1.生产中心是工艺卡片的归口管理单位,主要负责: (1)确定工艺卡片参数的分级、编制内容、语言和格式; (2)工艺卡片制(修)订、审核、会签、发布和保存; (3)工艺卡片的日常管理,确保工艺卡片的有效性、适宜性; (4)监督、检查工艺卡片的使用。 2.相关专业(安全、生产、环保、质量、设备等)负责工艺卡片中的专业审查及监督检查,其中: (1)工艺指标、产品质量由技术部部监督执行和检查; (2)设备运行参数由设备部监督执行和检查; (3)安全方面由安全部监督执行和检查; (4)环保指标由生产部监督执行和检查。 3.车间负责工艺卡片的具体编制和执行,应对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改意见。第二条工艺卡片的编写与管理 1.工艺卡片必须以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为前提,必须保证生产安全和环境不受污染。 2.工艺卡片指标来源于装置原设计的基础数据、装置改造设计(技改技措)的基础数据、装置长周期运行的限制条件、装置标定数据、产品质量指标控制、环保达标排放要求等。 3.工艺卡片内容包括:装置名称、装置工艺参数位号、工艺参数指标、单位、 中控指标、指标分级考核管理标志、执行日期。 4.按照安全、环保、质量全面受控的原则,依据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将工艺卡片

指标分为公司级、车间级。 (1)公司级控制指标。公司级控制指标是指直接影响到公司环保达标排放、产品质量合格、装置安全运行的重要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关键控制工艺参数指标、关键环保监控指标、装置重要公用工程系统指标。 (2)车间级控制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是指保证装置平稳运行、操作调整受控,影响装置经济技术水平的主要控制指标。主要包括:主要工艺运行指标、工艺操作平稳运行指标。 5.工艺卡片按以下程序审核、审批:车间主任审查、相关单位会签、技术部部审核、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6.临时工艺卡片管理按以下规定执行: (1)新装置开工初期可以使用临时工艺卡片,试行半年,生产工艺运行稳定后, 修订为正式的工艺卡片; (2)临时工艺卡片的审批、生效程序等同工艺卡片; (3)临时工艺卡片必须有时间限制,原则上不超过6个月,过期自动作废。 7.工艺卡片版式规格采用横向布置,原则安装在框内,摆放在装置操作室的明显位置。 8.车间必须保存经过审批后的工艺卡片原件。新版工艺卡片审批生效后,旧版工艺卡片由技术部部收回保存。 9.工艺卡片的编号、装订和发放由技术部部负责。所有最新版本工艺卡片均统一在技术部部保存,并由专人管理。 第三条工艺卡片的监控 1.工艺卡片根据分级原则由公司、车间实行二级监控管理。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5-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Q/FH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第5部分: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前言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管理办法,编制工艺文件的依据。 本标准修订后由5部分组成。按部分发布。 —第1部分工艺文件的完整性 —第2部分工艺文件编制的一般要求 —第3部分统计类工艺文件格式及编写规则 —第4部分规程类工艺文件格式及编制规则 —第5部分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本部分标准是《工艺文件管理制度》的第5部分,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本部分起草单位:设计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第5部分工艺文件签署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艺文件签署的基本要求、签署顺序及签署者的责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应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3 基本要求 3.1 为加强技术责任制,保证工艺文件的质量,凡是我厂的工艺文件必须按本标准进行审查签署。 3.2 工艺文件审查签署是工艺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是贯彻技术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级技术领导对本单位所编制的工艺文件是否完整、正确、统一、协调,负有全面责任。一般根据产品的研制生产阶段和工艺文件的性质确定审查签署人员,工艺文件审查签署程序见表1。 3.3 工艺文件的审查签署必须完整。并在规定的"签署"或"会签"栏中签署。一般一人只能签署一栏,当原签署人不在,允许代签,代签者应当承担被代签者的责任。 3.4各级签署人员应严肃认真。按签署的技术责任制履行其职责。 工艺文件签署后,如在底图复制前必须修改,应征得有关已签署者的同意。 3.5 未经签署或签署不全的工艺文件,资料部门不得复制、归档;生产部门不得用于安排生产。 3.6 签署日期表示法按GB/T 7408的规定。 4 工艺文件的签署 4.1 签署顺序 一般应按编制→校对→审核→会签→标检→批准的顺序进行。当“审核”签署者同时负责“校对”签署的技术责任时,工艺文件允许无“校对”签署。 4.2 签署要求 4.2.1 试制阶段(S)的工艺文件一般应有“编制”、“校对”、“审核”。必要时也应有“会签”、“批准”签署。 4.2.2小批生产阶段(D)、工艺定型(G)应有“编制”、“校对”、“审核”、和“批准”签署。 必要时应有“标检”“会签”签署。 4.2.3 批生产阶段(P)的工艺文件必须有“编制”、“校对”、“审核”、“标检”、“会签”、和“批准”签署。 4.2.4 关键(重要)件工艺文件的更改“签署”提高一级批准‘ 4.3工艺会签 4.3.1 凡工艺文件所表达的技术内容涉及到相关工艺并有相互协调的工艺要求时,应提交有关单位会签。 4.3.2 每份工艺文件会签的必要性和需进行会签的工艺文件,由主管工艺部门或主管工艺人员确定。 4.3.3如会签单位对其会签的工艺文件内容有异议时,应相互协商解决,如协商达不成协议应各自逐级上报本单位的技术领导研究解决后,再进行会签。 4.3.4产品关键(重要)件工艺规程应经质量部门主管技术人员会签。

工艺文件管理完整版

编号:TQC/K560工艺文件管理完整版 In the collective management, in order to make all employees of the collective have rules to follow, complete the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tasks with high quality and efficiency, and finally make their work run orderly according to the law, so as to maximize the output value. 【适用指导方向/规范行为/增强沟通/促进发展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艺文件管理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合用于集体管理中,为使集体的一切工作和所有员工有章可循,高质高效地完成经营生产任务,最终使其各项工作按规律有序地运转,从而产值最大化。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1、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工艺文件的编制,工艺文件的会签,工艺文件的贯彻保密。 2、工艺文件的编制 2.1工艺文件是企业进行工艺管理,组织生产,指导操作的技术依据,工艺文件的编制必须正确、完整、统一。 2.2工艺文件的编制应简明易懂,避免繁琐,但必须确保产品质量,实现安全生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2.3根据产品类型,确定必备的工艺文件。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会签制度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会签制度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会签制度 ****公司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会签制度 编号: 1、总则: 在本公司内使用的用于生产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均需履行会签制度,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差错并各负其责。 2、对会签人员的要求: (1)对需要会签的文件应仔细审查后,在相应的栏目内签字 (2)会签时,对不同意见应向相关责任者提出,意见一致后再签 (3)相关人员 意见无法统一时,由总工程师裁定,仍由原相关人员签字,并做 出记录。 3、会签人员责任: (1)设计图样及文件 设计:应对图样画法、投影关系、比例、公差、技术要求的正确性负责。审核:应对设计者的图样中存在的缺陷提出改正意见,若仍未发现者,应对设计内容承担部分责任。 主要审核内容: A、设计是否达到了技术要求; B、装配尺寸是否正确; C、材料选用是否合理等。 工艺:审查结构的工艺性是否符合本单位的实际等 标准化:对产品图样执行标准的合理性、正确性负责 审定:综合考虑设计、工艺、标准诸多方面的因素,审定该图样可行,如投产 后出现问题应承担相关责任 批准:对产品的总体结构的合理性、方向性负责。

(2)工艺文件 设计(编制):对工艺文件正确性、各工序(工步)的可行性及工艺的合理性负 责。 审核:对工艺文件设计中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若仍未发现,则应承担相应责任。会签:对工艺文件在本部门实施的可行性负责。 标准化:对工艺文件贯彻标准的情况承担相关责任。 审定:综合考虑工艺的可行性,若最终仍出现问题,则应承担相关责任。批准:对工艺的整体可行性负责。 P1 - 2 ****公司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会签制度 编号: 4、签字顺序、处所及分工 (1)设计文件 设计?审核?标准化?工艺?审定?批准 (2)工艺文件 设计(编制)?审核?标准化?会签(工艺)?审定?批准 )签字处所 (3 相关人员需在图样及工艺文件的相应签字栏目中签署,一个图样号有多页者,每页都签,批准在设计图样中签总装配图,在工艺文件中签工艺文件册装本封面。 (4)分工 设计(编制)、审核:可由设计人员之间互审、互签。 审定:设计或工艺部门负责人(或主管工程师)签,如该文件由部门负责人编制,则只签编制栏,审定栏则免签。 会签:由车间技术负责人(车间主任或工艺人员)签。 标准化:由标准化人员签。 批准:由总工程师签。 5、附则: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JN.LY/QW-027-A/00-2015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15.08.01 实施日期:2015.08.01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加强工艺文件管理,规范工艺文件的编制/收集、审批、日常管理、适宜性评价、更改、换版、回收、作废、借阅、登记等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对常用的技术文件的格式、编号及审批流程等进行了统一规定。 2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工艺技术方面内部管理、外部联系和指导生产的各类文件。 3 引用文件 无。 4 术语 无。 5 职责 5.1 工艺技术部 5.1.1 工艺技术部负责各类工艺文件的发放和归口管理。 5.1.2 负责更改的组织实施、过程验证、相关文件更改。 5.2 各相关部门 5.2.1 各制造部负责现场指导文件的编制。 5.2.2提出工艺更改要求,根据更改要求,做好部门内工艺的统一更新、管理,保证文件的有效性、唯一性。 6 工作程序 6.1文件的编制/收集 6.1.1 文件编号规则 格式I:(适用于《作业指导书》等专用工艺文件) 格式Ⅱ:(适用于《技术通知单》等通用文件) (00-999)当新年度

6.1.2 凡正式工艺文件都必须具有独立的编号,同一编号只能对应一份工艺文件。 6.1.3 当同一文件由数页组成时,每一页都应填写同一文件编号。 6.1.4 工艺文件的编号填写应按规定的位置填写。 6.1.5 工艺文件编号时要到文控员/资料员处登记,由文控员/资料员给出所需编号范围。 6.1.6 工艺文件的封面及内容应采用同一编号。 6.1.7 版本号:当工艺文件换版时,要在文件编号后加A、B、C等字母,以示区别。第一次换版时加A,第二次换版时加B,以此类推。对于临时工艺文件,试制类的版本号标记为“试行”;其他临时工艺文件,版本标记为“临时”。 6.1.8工艺技术部负责公司级工艺文件的编制/收集工作,各制造部负责部门级工艺文件的编制/收集工作,具体编制/收集权限按照《文件控制程序》5.1.2条款执行。 6.2文件的审核、批准 6.2.1 工艺文件的审核(包括校对)由编制者的直接领导负责,对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可操作性负责,并在审核一栏签署姓名和日期。 6.2.2 工艺文件的标准化由标准化审查员负责,对文件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尤其是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规范性、正确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并在标准化一栏签署姓名和日期。 6.2.3 工艺文件的会签由相关部门领导负责,对文件中与本部门相关内容的合理性、可操作性负责并在会签一栏签署姓名和日期。 6.2.4 工艺文件的批准由工艺技术部部长或分管领导负责,对文件贯彻国家/行业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情况及正确性完整性负责,并在批准一栏签署姓名和日期。 6.3文件的受控发放 工艺文件的发放按照《文件控制程序》5.3条款及《技术资料管理规则》6.3条款执行。 6.4文件的日常管理 工艺文件发放后由接收部门负责文件的存档、保管、借阅、资料保密等日常管理工作,具体管理标准按照《技术资料管理规定》执行。 6.5 工艺文件的更改、换版、回收、作废 6.5.1 工艺过程发生更改,工艺技术部负责组织工艺更改过程实施的验证工作,必要时形成《工艺验证书》,工艺更改验证合格后,工艺技术部编制《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当验证不合格时,重新制定更改方案并实施。 6.5.2 相关部门对工艺更改文件进行会签确认。 6.5.3 工艺技术部长负责《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的批准。 6.5.4 《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会签批准完毕后,进行发放,并做好登记。 6.5.5 工艺技术部和各相关部门根据《工艺文件更改通知单》更改各自相应的工艺文件。

【制度范例】工艺管理制度[样本](WORD56页)

工艺管理制度 (试行) 批准:审核:拟制:

说明 加强工艺管理,严格工艺纪律,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厂工艺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工艺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工艺管理制度”的制订,目的是为分公司工艺工作的运行提供依据。分公司下属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制度制定各自的实施细则。

目录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第二章工艺文件齐套性规定 第三章工艺文件拟定程序 第四章自制工装管理办法 第五章工艺文件各级签字者的责任 第六章工艺技术攻关、工艺试验及其鉴定制度 第七章通知书使用范围与签署程序 第八章工艺文件更改制度 第九章工艺卫生与文明生产规范 第十章工艺纪律检查考核办法 附件1 工艺文件编写规定

第一章产品设计文件工艺性审查和会签制度1.1.产品设计文件必须经过工艺性分析和审查,使产品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获得好的技术经济效果。1.2.工艺性审查和会签程序 1.2.1.产品设计文件的工艺性审查、会签,由产品主持工艺师组织进行。 1.2.2.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先划分工艺路线。再由专业工艺人员审查,并会签。 1.2.3.审查过程中如有分歧意见,由产品主持工艺师召集有关工艺人员和设计人员协商解决。1.2.4.未解决的分歧意见。由主持工艺师和主管设计师协商处理,仍未解决。由双方领导商定或呈报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裁决,然后再行签字。 1.3.工艺性审查、会签要求。 1.3.1.工艺性审查、会签工作。按整件齐套进行。1.3.2.待审查的设计文件底图,必须有设计、审核签字。 1.4.工艺性审查主要内容

1.4.1.产品材料工艺性审查 (1)材料牌号、规格、状态和技术要求是否正确,选用是否合理。 (2)净重栏是否填写 1.4.2.结构工艺性审查 (1)设计基准是否符合工艺要求 (2)结构要素是否合理 (3)技术要求是否适应本厂的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 (4)结构尺寸、形状是否有利于加工和检测。 (5)整、部件分级是否适应装备工艺要求。 (6)整、部件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本厂有无对应检测设备和手段。 (7)引证文件是否合理、正确。 1.5.本厂设备能力和工艺技术水平不能满足或难以达到的设计要求,由产品主持工艺师组织拟定相应的生产技术措施。例如外协、攻关、申报技措计划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