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

精作用》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之后,科学家开始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细胞学研究揭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这次“相遇”使科学家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一融合了大胆想象和科学推理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本章按照这样的科学史顺序展开,证实了盂德尔的遗传因子的存在,阐明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并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象的创新思维。本章内容包括三节: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2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3.2.1闸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3.2.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二、说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由“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小节构成。选取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关的知识,从细胞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第1小节《减数分裂》以减数分裂概念的建构过程为编写主线。教材没有直接给出减数分裂的定义,而是先介绍魏斯曼的预言,再说明这个天才的预见得到了显微镜观察的证实;以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为例,图文结合地展示了减数分裂的过程,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一些特殊行为对于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接下来,教材通过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比较并配以图解,介绍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最后用“减数分裂示意图”进行归纳。至此,完成了对减数分裂概念的建构。第2小节《受精作用》,按减数分裂能产生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配子、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重要意义的顺序编写。教材首先安排了“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引导学生体验建构模型的科学思维,并在之后的正文中阐明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原因;然后介绍了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的过程;最后归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本节教材设了多种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节内容和活动的呈现,注意相关重要概念的建构。

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及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归纳、概括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4.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二)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相关重要概念的建构及活动安排,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多样性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学生形成相应的生命物质观。

2.科学思维:本节继续引导学生学习假说——演绎法;本节的“问题探讨”“旁栏思考题"等环节设计,减数分裂概念的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活动及“思维训练”的安排等,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3.科学探究:从魏斯曼的预言到科学家的观察与实证,从“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到“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探究.实践”活动,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4.社会责任:“与社会的联系”介绍了环境因素影响减数分裂的实例,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议题,提升社会责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及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

(1)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

(2)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五、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学习,对假说——演绎法理解和应用,为本节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但是,学生在高中初级阶段,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需要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以期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问题启发、合作探究法、创设情境教学法、假说演绎法。教学可基于由表及里的原则,借助教材中的问题串,逐步引领学生进行思号和讨论,通过归纳与演绎,最终构建知识体系。

七、教学准备。

提前一个星期布置学生完成查阅资料;教师制作本节内容的教学课件。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和繁衍的基本保证,我们已经学过有丝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结果怎样? (温旧学新)

(播放有丝分裂flash课件)

学生:有丝分裂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复制一次,分裂一次)。分裂的结果是产生两个子细胞,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一样。

师:若精子和卵细胞按有丝分裂方式产生的话,会有怎样的结果? 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样,染色体数目会逐代加倍,这不利于物种稳定。人和进行有

性生殖的生物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实际上,我们父母的体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我们自己也是46条染色体,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呢?

学生讨论,ppt展示答案: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 师:那么,细胞以怎样的方式使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生讨论,师归纳: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科学家相继观察到,无论动物或植物的生殖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都要减少一半,并将这个过程命名为“减数分裂”。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环节二、新课讲授。

(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一)指导学生预习。

1.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思考:哺乳动物精子在什么器官中形成、能形成精子细胞是什么细胞?该细胞有何特点?

2.生看书后回答:雄性哺乳动物精子在睾丸中形成,形成精子的原始生殖细胞叫做精原细胞,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3.ppt展示减数分裂概念,减数分裂的要点。

(二)探究新知。

先整体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

(1)以精子的形成为例,动画演示减数分裂全过程。同时说明:为学习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

(2)大家看完了减数分裂的全过程,与有丝分裂比较一下,我们观察到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3)生讨论回答:有染色体配对的情况。

师提示:配对的染色体都是同源染色体。

思考:什么是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如何形成的?

1、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的形成过程,教师总结。

那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下面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减数分裂全过程。

2、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生观看,师解说: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精原细胞的体积增大,染色体的复制,变为初级精母细胞。这时每条染色体已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只是由于这一时期染色体呈染色质状态,实际上看不出来。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生讨论并回答。

3、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生观看,师解说。

分析此时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生讨论并回答。

4、动画演示:减Ⅰ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观看减Ⅰ中期和后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并与有丝分裂中、后期进行比较。

分析减Ⅰ中期和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如何变化并板书。

生讨论并回答。

师提示:在减Ⅰ后期,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这就是我们之前学习的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生观看,师解说:接着,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

思考: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生答: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半。

思考: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怎样的一半?是不是随机减少了一半?

生讨论,师提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然后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细胞的每个极只得到各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从而使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这一半恰好是一整套的非同源染色体。

分析每个次级精母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思考: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又会如何变化?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生观看,教师解说: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演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时,尤其要突出细胞内“是否含有同源染色体”。

分析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含量的变化并在黑板上板书。

师小结。

7、现在,我们再重复回顾一遍精子的形成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特征并板书),可以用以下口诀记忆:

复制一次,分裂两次;减一同源分,减二姐妹分。

8、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量、染色单体数量和DNA 含量的变化情况

ppt展示图表,学生回答填表(以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2n,DNA数2c 为例),并布置学生课后绘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变化曲线图。

播完后,师提问: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以后,能形成几种类型的精子?

生回答:4个

师点拔:错,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 9、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师解说。

师提问:难道一个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两种精子吗?

生回答:是。

师点拨:错,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常常会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从而增加了配子的种类。

10、动画演示:交叉互换

师讲解交叉互换在遗传学上的重要意义:交叉互换后每一条染色单体就不再是原来的染色单体,而已含有对方的基因成分。这在性状的遗传上是很重要的。从而最终增加了配子的种类,丰富了生物界物种的多样性。

(三)动手体验,合作交流。

布置学生用自制的染色体模型在黑板上模拟减数分裂全过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环节三:全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的概念

(一)精子形成的过程

(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

二、受精作用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二)受精作用

1.概念:

2.过程:

3.结果:

4.意义:

减数分裂说课稿 高中高二 生物 人教版

减数分裂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是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内容,是遗传和进化这个知识模块的重点内容之一,并且也是个教学难点。它以学过的有丝分裂知识为基础。同时又是后面学习遗传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减数分裂初次接触,从学生练习和反映的情况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图形分析判断不准、专用术语名词区分不清、以减数分裂为基础的遗传规律本质及基因重组理解不透。碰到有关减数分裂的练习时感到很棘手,出现畏难情绪。针对以上情况,本节内容把减数分裂过程、名词、图形判断作为本节内容重点来加以突破。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与减数分裂有关的名词、图形判断和变化曲线图,构建以减数分裂为中心的知识网络。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克服畏难情绪,增强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减数分裂涉及的知识点很广,既有与生殖种类、动植物个体发育的联系,又有与有丝分裂、遗传变异的综合。根据学生目前的存在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的不够透彻,本节内容就把减数分裂的过程、名词、图形判断作为重点,而名词和图形判断又以减数分裂过程为基础,所以把减数分裂过程作为难点和突破口。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过程、名词、图形判断 解决方案:以减数分裂简笔画为主线,在减数分裂简笔画的基础上分析有关名词和进行图形判断,最后由学生归纳绘制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和DNA的变化曲线图。

2.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 突破策略:在分裂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变化,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示染色体的变化,可以更简单、形象、直观的表示减数分裂过程。同时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基础,先让学生复习有丝分裂的简笔画并分析各 期特点,对比有丝分裂,以一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用简笔画显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本质,再利用多媒体显示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对减数分裂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通过与学生的互动练习掌握减数分裂过程。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 六、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简笔画直观显示减数分裂过程的直观教学法,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分解分层突破知识的重点,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练习,并引导学生比较归纳,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七、具体的教学过程 (1)减数分裂过程: 【难点解决方案】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变化,为了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分别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用简笔画形式形象的显示减数分裂过程。【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简笔画形式绘制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并着三名同学把黑板上的减数分裂简笔画补充完整。 【师生互动】以游戏形式,让学生分析人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着丝点、DNA、脱氧核苷酸链、同源染色体、四分体、以及染色体组等基本问题。通过游戏让学生在娱乐活动中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 (2)减数分裂名词和图形判断:

高中生物_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以学案为载体,以“自主探究”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学习。首先,联系生活并结合有丝分裂导入新课;其次,让学生独立构建减数分裂模型,充分利用运用多媒体动画,与板书相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最后,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和反思整理、消化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本过程比较抽象,所以再讲本节课时注意配以多媒体、贴图辅助教学,对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模拟减数分裂过程,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出其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1、阐明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等核心概念。 2、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 3、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4、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目变化规律。 5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学习重点 1、以精子形成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过程。(难点)

2、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观察绘图能力,比较分析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附: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预习案) 【预习目标】 1.回顾有丝分裂知识,理解减数分裂过程。 2.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确定自己的疑点难点并做好标记。 3.感悟生命本质,实现自我价值。 【知识链接】 回顾必修一有丝分裂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动物细胞 示意图主要特点 染色体 数 DNA数 分裂间期 分裂期前 期 膜仁消失 中 期 形定数析 后 期 均两极 末 期重开始 【感悟新知】 1、减数分裂的概念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第三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 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 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 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 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 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教材处理 六、具体的教学过程 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导言

首先以问题引入,引发思考(1)什么是有性生殖?(2)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回答之后,演示卵式生殖过程即受精作用,提醒学生注意受精卵中的染色体组成,为进一步观察受精卵中染色体的特点,又设计动画模拟精卵的结合过程。这样,学生从画面上能清楚看出,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并且每两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相似,由此引出同源染色体概念。为进一步说明同源染色体特点,插人类体细胞的染色体图,最后得出完整概念。同源染色体是本课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在教学安排上,将同源染色体概念提前讲述,为的是分散难点,为后面讲述联会和四分体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精子的形成过程 首先以指导读书法,让学生带着几个思考题进行读书学习。思考内容包括:"精子在哪里形成?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是什么?什么是联会、四分体?’减数’发生在什么时期?"为讲述方便,也为了后面能说明染色体分离的随机性,细胞中的染色体以4条表示.同时,为防止学生眼花缭乱,分散了注意力,整个分裂过程先逐图出现。 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精子 (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变形) 2n2nnnn 在上面学习的基础上,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染色体行为变化,播放精子形式的的连续动画过程。 最后,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先让学生讨论,教师再作补充,这样既使学生理解其意义,而且培养了归纳总结的能力。最后指出这些也正是有性生殖的意义,从而既联系了上节课内容,又使本节课内容前后呼应。 为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设计了两道课堂练习题,第一道题考查学生对染色体数目变

高一生物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课时示范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从容说课 本节内容分2个小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知识点主要包括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和受精作用,以及包括学生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和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等。 本节内容与其他章节在知识上联系比较多,如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理解第1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从现代遗传学的角度对杂合子体内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作出阐明;伴性遗传的学习主要以人们所熟悉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遗传病知识为载体,可为后面第5章内容中的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另外,选修模块涉及的避孕原理和方法、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等生殖技术,都是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为必要的知识基础的。 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旧知识的桥梁。精子的形成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利用直观教具。利用电脑动画,展示减数分裂的连续动态变化过程,将抽象的减数分裂过程直观化,将大量冗长的文字图像化;利用师生共同做手势,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过程,理解染色体行为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复习,使学生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上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通过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活动,教师的指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异同。通过讨论和小结,使学生巩固精子形成过程的知识,理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利用表格和坐标轴的方法比较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加深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将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加以比较,通过做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关于受精作用,组织学生做好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建构,让学生理解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导致配子的多样性的原理。结合受精作用的录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卵细胞与精子的融合过程。关于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 精作用》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孟德尔遗传规律被重新发现之后,科学家开始寻找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细胞学研究揭示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结果使染色体数目减半,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与基因(遗传因子)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行为具有惊人的一致性。遗传学和细胞学的这次“相遇”使科学家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这一融合了大胆想象和科学推理的假说,通过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得到了验证。本章按照这样的科学史顺序展开,证实了盂德尔的遗传因子的存在,阐明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并引导学生再次体会“观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方法,领略科学家严谨务实的求知态度和大胆假设、富于想象的创新思维。本章内容包括三节: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第3节《伴性遗传》。本节课内容在知识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承载着实现本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3.2 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重组导致双亲后代的基因组合有多种可能; 3.2.1闸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或卵细胞;3.2.2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2《受精作用》说课稿

参加招聘考试进行说课,最主要的要注意说课的几个流程即: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点、难点四、说教学方法五、说教学过程六、说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再和你一起面试的人中,如果其他人没有把握住这几个流程,那么你的优势就很明显了。给你贴上我自己写的一篇说课稿,以供参考: 说课稿二、受精作用 一、教材分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 第1节作为一个教学主题,其内容需要分解为3课时来完成,为了使“受精作用”的教学相对完整、独立,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我对教材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整合: (二)教材整合: 1、模型建构的第一部分“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及数目的变化”和“技能训练(识图和作图)”,无论从知识性还是从整体性的角度来看都与“减数分裂”的联系更为密切,因此我把它们前置到“减数分裂”的教学中进行,但本课时继续使用模型建构的方法。 2、从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认知逻辑出发,我将“受精作用的过程、实质及意义”前置到“生物后代遗传多样性的原因”之前进行,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依据《生物课程标准》、教材《必修2 遗传与进化》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 2、理解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来源和数目的变化,以及配子的随机结合对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行为数目的变化及配子间的随机结合。 (五)教学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本,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法定教法,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关注学生体验,组织交流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动手动脑相结合,自主创新学习。 二、学情和学法、教法: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基础: 1、知识基础: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一 减数分裂教案

案例名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作用—减数分裂课时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与作用》,这一课题位于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前承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后接生物的变异,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全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 高中必修一也学过了细胞学的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的知识。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减数分裂的学习,在课前我提前发下预学案。 三、教学设想 课前学生通过预学案预习本节课。 课中要求学生,分组探讨和用两种颜色的布条以及纸箱子制作精子形成过程。 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以及分组学习动手制作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 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②说出高等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2)能力培养 ①通过精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识别减数分裂各时期图的能力; ②通过用两种颜色的布条以及纸箱子制作模拟精子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动手、协作的能力; (3)情感培养 ①通过对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 ②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以及模拟精子形成过程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生物“奥妙”的探索

高中生物_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从细胞水平上阐述生命的延续性。新课标增加了模型建构、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新增内容旨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江西省教学要求中阐明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以及主要特征的描述”。 模型建构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可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如果让模型建构与科学发现史联系起来,学生相当于对减数分裂过程经历了一次再发现。减数分裂的发现历史是:科学家先显微观察到马蛔虫的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先发现了减数分裂的结果,然后经过多年后才从初生小兔的卵巢中观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些特殊分裂相的。在此过程,科学家对减数分裂有过多种预想,我们的学生可做类似的模型预构,再根据显微观察结果进行纠错,从做中学,体味发现的乐趣。 2 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有丝分裂的学习和模型建构,熟悉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和行为。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处于经验性思维向理论性思维转换的关键时期,通过模拟建模,重现科学史,可激发学习生物的热情,帮助他们借助亲身体验进行一定的逻辑思维,利用判断推理等手段不断扩大认识领域,形成知识体系。新课标中更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 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3.2 能力目标 通过分步建构模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训练学生综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合作、创新的能力。 3.3情感目标 认同生物科学的价值,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 培养质疑、求实、创新、合作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高中生物《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课方案 人教版生物高二年级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是高中生物教课中的一大重要内容,知知趣对来说特别抽象,也较难理解,但它倒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一大知识重点。关于减数分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课方案。 (一)教材剖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减数分裂》。这一课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单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绘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和数目变化的过程,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等知识为基础。经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细胞分裂方式、实质和意义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进一步理解了遗传规律。同时为生物的变异和进化作必需的知识铺垫。所以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课目的 依照教课纲领和考纲领求,依据教课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色,确定以下: a、知识与技术 ①能够描绘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②会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③会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④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关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b、过程与方法 ①使用高倍镜,察看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②运用模型建立的方法,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 的变化。 ③试试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可察看﹑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成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 起的重要作用。 ②认可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勇敢怀疑和勤劳实践的精 神,培育对科学的热爱。 3、重点、难点剖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生物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有丝分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细胞增殖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减数分裂。 这部分内容极其抽象,主要描述的是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是生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也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胚胎工程等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A 减数分裂的概念 B 有性生殖细胞(精子)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 A结合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B通过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构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提高探究生物科学奥秘的兴趣 B 培养学生学习中发现美体验美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核心概念,才能理解和掌握其与有丝分裂的异同 教学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难点的依据:该过程较抽象;学生虽有有丝分裂的知识,但二者易混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饯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辨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启发导思法、先学后教法、直观教学法

必修二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教案1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地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地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减数分裂地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地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地认识,更重要地是加深对前面所学地遗传规律地理解和应用.本节课地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地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地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地归纳和升华地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减数分裂地概念. 2.通过精子地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地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地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地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地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地、有规律地.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精子地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地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在前面地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地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地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地设置,到问题地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地学生;从基础知识地掌握,再到能力地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实验用品.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问题探讨]学生看教材P16题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细胞染色体组成及数目地不同.引导学生根据此图提出能联想到地问题. 设问:图中地配子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地吗?有丝分裂地特征是什么? 导入新课学生:减数分裂. 1、什么叫减数分裂? 学生阅读教材P16回答.<强调指出:细胞分裂了几次?染色体复制了几次?分裂前后细胞染色体数目如何变化?) 课件显示哺乳动物精子地形成过程.按照下列图解地思路,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结合问题教师总结精子地形成过程.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展示个体精原细胞, 提出问题:可能会产生哪些类型的染色体组合的精子? 教师端平板ipad上打开动画模拟活动1—模型建构1(雄性个体精子染色体组成),请一个学生上来,在电脑界面上把相应的染色体拖动到精子内。 学生活动:拖动染色体,完成精子的染色体组成。 教师:是否正确? 学生:正确。还有别的染色体组成的精子吗? 学生:没有。 教师活动:把四种染色体组成的精子和精原细胞用板图的形式黏贴在黑板上。总结:染色体数目减半不是随意的减半,而是每对同源染色体各取一条的减半。减数分裂采取什么策略使染色体数目减半呢?(分裂一次,复制两次) 教师:把姐妹染色体单体黏贴在板画上,现在这个细胞就是初级精母细胞。现在,要经过减数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减半。那么,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发生了什么行为?减数第二次染色体又发生了什么行为?我们通过两个平 板模拟活动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问题2.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 1.教师通过平板推送模拟活动2—模型建构2(减数第一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给学生

1.每个同学都完成平板活动,可以讨论和交流 2.将学生平板电脑上活动过程随机四屏幕投影在屏幕上。 3.请两个同学回答为什么这么拖动?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3.减数第2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 1.教师通过平板推送模拟活动3—模型建构3(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的行为)给学生 2.每个同学都完成平板活动,可以讨论和交流 3.将学生平板电脑上活动过程随机四屏幕投影在屏幕上。 4.请一个同学回答为什么这么拖动?依据的原理是什么? 问题4.出一道题目检测学习情况

三、归纳延伸 问题1.三对同源染色体可以产生几种类型染色体组合的精子? 两对同源染色体可以产生4种类型染色体组合的精子,那增加一对,三对同源染色体可以产生几种类型染色体组成的精子?(教师在板画上增加一对同源染色体),请学生结合这个板图思考。 然后教师发布平板投票,请同学们在平板上投票(4种,6种,8种,16种) 教师公布投票结果,请投票8种的同学上来,在板图上分析为什么是8种,同时完成部分精子染色体组成图。再请选6的同学上来完成剩下部分的精子染色体组成图。 教师在PPT上归纳,每增加一对就增加一倍。 问题2.4对呢?5对呢?更多对呢? 师生共同总结规律。 问题3.小贝节能会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 2的23次方=838 8608种 教师帮助引导学生分析精子中染色体的规律,一定是每一对中各取一条,最后23条,但是形态各不相同。在遵守这个规律的情况下千变万化。能否说出一种?学生上台利用白班批注画出一种。 问题3.小贝儿子能从他爷爷那里得到多少条染色体?(分组研讨)学生分组讨论,并把讨论发布到平板上,组内组间可互相评价,派代表小组发言:1-23条

2.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说课

课题:生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各位评委老师: 上午(下午)好!我叫唐知然,是生物学科目 G0502 号,今天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 师的认可。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生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板书课题)主要从教材分析、教 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①说课题位置 《生物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 第二册(上册 / 下册)第 2 章第 1 节的内容。在此之前,我所教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 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遗传定律知识等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 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主要是以染色体的动态行为变化为轴线,抽象得阐明了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等知识,后面是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遗传规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因控制性状的机制;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知识,既然整册书是按照遗传学发展的历程来编写的,抓住这条主线,就可以像串珠一 样找出各章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学好本课题能为以后学好遗传定律实质,生物进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②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高中二年级生物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思想教育目标: (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说课)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 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内容分布在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二部分。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乃致高中生物学知识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才能对第一章的细胞分裂方式、实质和意义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为以后学习遗传规律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因此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通过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态度和观念方面:通过对减数分裂的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培养学生用唯物的观点去理解生命的诞生和物种的延续。 (三)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说教学和学法 (一)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生物学中的生理基础知识部分是生物学教学的一大难点。特别是对于我校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薄弱、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现实,更难理解这些抽象的生物知识。现代信息媒体除承继传统媒体的特点外,还能加入声音、照片或者视频等不同的信息类型,更具体、更形象地反映抽象的知识内容,可深入浅出地解释生物的生理变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有鉴于此而构建的“四环一体”教学模式,是一种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及学生主动作用,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发展,通过现代媒体信息技术(如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贯穿,把教学四个环节融为一体的生物新授课教学模式。“减数分裂”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是发生在细胞这个肉眼没有办法观察的、复杂的生理变化,而且本内容涉及到的概念(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减数分裂、双受精作用等)、生物名词、术语(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精细胞、精子等)等比较多,难以记忆,容易混淆。鉴于此特点,我将采用“四环一体”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课堂。 “四环一体”教学模式的说明:“四环一体”模式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环境,把四个环节的生物教学活动一体化。以下是该模式的具体说明(模式图1-1见下)。 教师活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减数分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本节课主要讲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模型构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分裂过程。且对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我们可以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边演示边模拟边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像加以识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 (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创新及成功的喜悦 六、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1课时 2、课时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制作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模型

【例题】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 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受精作用

第2课时受精作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1.生命观念: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定义。 2.科学思维:概括归纳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模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原因 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 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 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意义 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二、受精作用 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图示说明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

子进入 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 体会合在一起 3.结果 (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导致了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5.有性生殖更有利于生物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 6.若考虑染色体互换,一个精原细胞最多产生4种精子。() 提示:1.×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2.√ 3.×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4.√ 5.√ 6.√

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减数分裂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 2.减数第二次分裂 (1)间期:通常没有或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 (2)分裂期: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移向细胞两极,最终形成4个精细胞,每个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减少一半。 3.精子的成熟 4个精细胞经复杂的变形形成4个精子。 三、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1.卵细胞的形成场所:卵巢。 2.写出图中各种细胞的名称 a.卵原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极体,d.次级卵母细胞,e.卵细胞,f.极体。 3.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同。 4.结果: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 四、受精作用 1.定义:卵细胞与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3.结果: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1)子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对于维持每种生物(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减数分裂概念理解

1.观察教材P16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分析配子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何关系。 提示: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2.判断下列生物能否进行减数分裂并说明理由: (1)大肠杆菌: 提示:不能。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2)果蝇: 提示:能。果蝇是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3)变形虫: 提示:不能。变形虫是真核生物,但不能进行有性生殖。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1.观察教材P17图2-2,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后,其数目和形态结构有何变化? 提示: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一条染色体中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哪个分裂期?减半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3)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有什么不同? 提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形态大小一一对应两两相同。 (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数目和形态结构相同吗? 提示:数目相同,形态结构不同。初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5)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说明原因。 提示:两种类型。原因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 2.判断正误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全套重点说课稿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线教师纯手写)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染色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为后面进一步学习遗传规律以及分析遗传规律的本质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结合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减数分裂的概念 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结合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减数分裂的含义以及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特别是染色体行为变化,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把握,因此把减数分裂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以小任务的方式带领学生动手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使学生熟记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后面抽象的遗传问题打好基础。 三、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而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用多媒体展示果蝇体细胞与配子染色体图,提出两个引导性小问题。1.如图为果蝇的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二者有什么区别? 2.如何保证前后代细胞中染色体数量的一致?以问题的方式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了学习本节课的欲望,能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通过新课导入的两个问题,带领学生共同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的结果: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而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结合有丝分裂只复制一次分裂一次,而减数分裂却减半,学生分析得出:减数分裂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高中生物说课稿(5篇)(共31页)

高中生物说课稿(5篇) [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 高中生物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第一部分减数分裂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必修一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和初中生殖种类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

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4、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内容我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第二课时学习卵细胞的开成过程,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异同点的比较。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二、说学法 由于本节知识的抽象难懂,教师应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尤其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课本,学会正确读图、析图,进而会绘图,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法、联系实际法等加以理解、巩固。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