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选自《畜牧人》杂志总第五期

醉鬼

醉鬼楼主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1、比乳蛋白:需要135度膨化,否则利用率不好,膨化后有近似奶粉的效果。

2、比豆粕:抗原很低,可以用它大幅度降低豆粕用量,避免抗原问题,蛋白质结构跟豆粕一样。

3、比鱼粉:代替鱼粉价格有优势,比鱼粉质量容易控制,全部替代有疑问。

4、比发酵豆粕:比发酵豆粕更加稳定可靠。

gbmmr 5楼

1、膨化是个好主意,是否有奶粉的效果值得怀疑!

2、大豆浓缩蛋白还是大豆蛋白,还不清楚什么工艺去除了大豆抗原?关于抗原低的说法值得怀疑,还是上面的意见,膨化可能是个好主意,不过大豆浓缩蛋白是粉状的,是否合适膨化啊?!

3、比鱼粉质量稳定,有价格优势,都认同,代替鱼粉,好像是两码事,不具有可比性。

4、比发酵豆粕稳定也是必然的,比发酵豆粕可靠,是否用于乳猪料呢?我的经验,大豆浓缩蛋白腹泻更多些。

点评:

纪庆磊比发酵豆粕稳定是必然的,比发酵豆粕可靠,是否用于乳猪料呢?我的经验,大豆浓缩蛋白腹泻更多些。这一点,我们做过实验,发酵豆粕比大豆浓缩蛋白少很多很多啊。

山中的漫游者还以为一如既往的成功呢,看来好产品还要有好服务。

longer 6楼

去除抗原值得怀疑。

醉鬼 7楼

11S、8S等蛋白质性过敏因子无法通过热的乙醇溶液萃取。

寡糖可以去除,水苏糖、棉子糖等导致胀气、放屁的东西,胀气说明大肠细菌太活跃。胰腺肿大因子、尿酶等热敏物质都可以去除。

纤维、植酸等还在里面,可以通过酶的方法解决。

拉稀多是因为豆类完整植物蛋白过高,难以被幼龄动物消化,用了这个,CP容易做很高。到底还是植物蛋白,与鱼粉血浆等动物源肽类途径不一样。

膨化可以是一些蛋白结构变性,容易消化,详情见百度“大豆组织蛋白”。

gbmmr 8楼

老大,你把名词弄错了哦,大豆组织蛋白,和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大豆浓缩蛋白是两码事。

大豆组织蛋白主要用来做火腿肠和人造肉,已经有很多餐厅用的羊肉、牛肉和猪肉都是这个东西做的了,是一种外观酥松的,加水膨胀的一种东西。

大豆浓缩蛋白是去掉水溶性和醇溶物之后留下的大豆蛋白质部分,本身变性很少,还基本保留大豆蛋白的基本成分,是粉状的。

醉鬼 9楼

简单的说,大豆浓缩蛋白双螺杆膨化后就是大豆组织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常用于山西饺子、迹象混沌、沙县小吃、双 X 热狗肠。

大豆功能性食品

大豆功能性食品 随着食品科技、医学、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人们饮食观念的更新,大豆中的一些成分的功能特性被重新认识,这就为新型大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近几年的大豆综合深加工的研究过程中,尤其注重了对大豆中营养保健成分及大豆功能性食品的研究,为改善目前我国大豆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加工深度不够的现状提供了新的途径。 1大豆保健功能成分 大豆含有约40%蛋白质,18%脂肪,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近年来,人们发现大豆中有许多具有保健功能的成分,如大豆多肽、大豆低聚糖、大豆膳食纤维及大豆磷脂等。大量实践证明,大豆中的这些特殊成分具有延年益寿、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抗癌等功能。 1.1大豆多肽 大豆多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经蛋白酶水解并经分离精制所得到的以分子量低于1000为主的低分子肽,其氨基酸组成几乎与大豆蛋白完全一样,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大豆多肽除具有优于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如高保湿性、发泡性、非酸沉性等)外,还具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性:(1)易消化吸收性和低抗原性。现代生物代谢研究表明,人类摄食蛋白质经消化道酶作用后主要是以肽形式(二肽、三肽)吸收,并且比氨基酸更易吸收利用,同时多肽的低抗原性食后不会引起过敏反应,所以大豆多肽可作为肠道营养剂或手术后病人恢复的食品;(2)促进脂肪代谢。日本学者小松卡夫[1]等人在治疗儿童肥胖过程中发现,大豆多肽比牛乳更能提高基础代谢水平,使食后发热量增加,促进能量代谢进行,并且可促进皮下脂肪减少。大豆多肽还能有效减少体脂肪,同时保持骨骼肌质量不变。(3)降血压和阻止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作用。 1.2大豆低聚糖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中所含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的总称,其主要成分是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大豆低聚糖的甜度约为蔗糖的70%,热值仅为蔗糖的50%,且具有良好的热、酸稳定性。水苏糖和棉子糖作为双歧增殖因子,能够活化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并促进其增殖,产生大量醋酸、乳酸,降低肠内的pH值,从而抑制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生长繁殖;能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大量的动物试验结果表明[2],低聚糖促进双歧杆菌在肠道内的大量繁殖,而双歧杆菌能诱导免疫反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这些功能归功于双歧杆菌细胞壁的成分和其胞外分泌物,使机体免疫力提高,起到抵抗肿瘤的作用。 1.3大豆膳食纤维 大豆膳食纤维主要是指大豆中那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消化的高分子糖类的总称,主要包括纤维素、果胶质、木聚糖、甘露糖等。膳食纤维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医学及营养学界公认大豆膳食纤维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的重要食物成分。首先,大豆膳

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课程设计

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课程设计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 设计说明书 题目:5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艺设计 院系名称: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 教师职称:副教授 2011年12月25日

刖旨 浓缩蛋白质的生产主要是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粕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楚成分,从而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所采用的乙醇洗涤法工艺原理是: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使大豆蛋白质变性,失去可溶性。根据这一特性,利用含水乙醇对豆粕中的非蛋白质可溶性物质进行浸出、洗涤,剩下的不溶物经脱溶、干燥即可获得浓缩蛋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特点在于产品的风味、色泽好,蛋白质得率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且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目次 1.工艺设计说明 (1) 1.1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课题意义 (2) 13设计说明 (3) 2.工艺设计计算 (6) 2.1物料衡算 (6) 2.2热量衡算 (8) 3.设备选型及明细 致谢................................................................... 参考文献................................................................

1?工艺设计说明 1.1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俗称白豆片)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我国现今己有30余家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可以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由于美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地,所以其大豆加工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根据网上数据统计,目前在美国就有381家企业涉及大豆的加工。世界上加工大豆蛋白的一些企业如ADM、DuPont Protein Technologist (即以前的保利来蛋白公司,现被DuPont公司收购,该公司已经在我国收购多家企业并开始生产分离蛋白)、Central Soya、International ProteinCorporation等,其大豆蛋白生产品种基本覆盖了已经成功开发的所有品种,最为重要的是有些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序列化、专一化,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据不完全统计,仅ADM和DuPont公司的蛋白产品就达几十种,产品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日常加工食品,同时一些产品的针对性强,有自己的特定使用对象,而这个问题正是我国大豆蛋白加工所存在的问题。从蛋白质产品生产厂商数目上看,大豆蛋白的生产以豆奶类、脱脂豆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的生产较多,而对水解蛋白的生产较少。它的营养价值与牛乳接近,并且还存在以下几个优势:无乳糖、无胆固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异黄酮、含纤维素。在注重健康的今天得到美国消费者逐步认可,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所致。 在对脱脂豆粉进行加工处理时,产品的风味质量得到改善,特有的豆腥味被去,大豆中含有的所谓“胀气因子”一大豆低聚糖也同时被除去,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原料脱脂豆粉相比明显提高(一般不低于70% ),通常1吨脱脂豆粉可以生产出750kg 的浓缩蛋白。蛋白产品的性状与处理方法有关。脱脂豆粉热变性后水浸提处理,产品的溶解性能低、色泽也较深;醇浸提法生产出的产品溶解度虽然低(NSI为10%?15% ),但可以保留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如粘度、乳化能力等;酸浸提法可以通过后来中和物料中的酸而提高浓缩蛋白的溶解性能。不同方法生产出的浓缩蛋白均可以形成粉状、粒状的产品形式,均可以最终用于生产组织化大豆蛋白。用乙醇生产的

5000吨大豆浓缩蛋白(发)

年产5000吨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项目分析 张术臻唐金泉崔海东 一、概述 大豆是我国种植最早的农作物之一,长期来一直是我国劳动人们的食物蛋白来源。后来,大豆从我国传播到全世界的,并在美国,南美国家,欧洲和中东地区得到广泛种植。目前,全球大豆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大豆产量约1700万吨,位居第四。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油脂和低聚糖,广泛应用于生产食用油、豆制品、工业饲料等方面。大豆已大部分被加工成几千种产品,大豆深加工产品每年以15-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 大豆浓缩蛋白产品是一种较高纯度的优良大豆蛋白产品,它是以低温豆粕为原料,并通过稀酸或酒精溶液沥洗法脱去其中的可溶性糖分而得到的一种产品。浓缩蛋白由于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和膳食纤维,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附加值,能给消费者提供高质量营养成分和给厂家带来高额利润。 大豆低聚糖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中的附产物,以前都被当废水排放了,实际上大豆低聚糖是一种优异功能性糖源,由水苏糖、棉子糖和蔗糖组成,不被人体直接消化、吸收。但是,大豆低聚糖可被体内肠道中有益细菌所利用,促进双歧杆菌繁殖的物质,防治便秘,提高人体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同时低热量、低糖度具有抗龋齿、抗肿瘤,防止肥胖等生理功能,是一种优质的膳食纤维。大豆低聚糖具有低热值、低甜度、无胆固醇、耐热、耐酸等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保健品和饲料中。 在我国,大豆浓缩蛋白发展很慢,年产量在5000吨以下,并且功能性较差的中低端产品,而分离蛋白相对发展快,年产量在6万吨以上。国外市场则刚好相反,据统计,2002年,全球分离蛋白年产量在20万吨左右,而浓缩蛋白则高达38万吨以上,我国目前大豆浓缩蛋白使用厂家大都是以分离蛋白代替浓缩蛋白使用,或高价从美国和欧洲进口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长此以往,会大大提高了生产成本,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处于劣势,所以在我国大力发展大豆浓缩蛋白是非常迫切的。导致国大豆浓缩蛋白在我国发展很慢的关键原因是大豆浓缩蛋白生产的功能化技术,长期以来该项技术被美国ADM公司和以色列DANIEL等公司所垄断。作为国内大豆蛋白行业的龙头企业,深远公司非常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蛋白技术研究,在2002年成功完成大豆分离蛋白清洁生产技术后,在2003年又成功研制出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生产技术,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03115000。利用该项技术生产的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质量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生产成本只有国外的60%,非常具有竞争力,目前该技术正在产业化阶段。 二、大豆浓缩蛋白介绍 (一)大豆浓缩蛋白的优点: 1. 大豆浓缩蛋白除去了存在于大量其他大豆产品中的抗原蛋白质成分。 2. 大豆浓缩蛋白蛋白含量高,富含人体所需所有必须氨基酸,并且没有豆腥味。 3. 大豆浓缩蛋白消化利用率高,相当于鸡蛋蛋白和牛奶蛋白。

大豆蛋白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的应用 大豆蛋白粉具有乳化性、吸水性、保水性、凝胶性、气泡性、吸味性、防止脂肪渗透和聚集性、粘结性。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大豆分离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 1.肉类制品:在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不但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而且提高了蛋白含量,强化了维生素。由于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地率可提高20%。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2.乳制品:将大豆分离蛋白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3.面制品: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

膜技术应用在大豆浓缩蛋白提纯

膜技术应用在大豆浓缩蛋白提纯近年来,膜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水处理行业中,其中膜技术在食品饮料行业也被重复利用,如果汁浓缩分离,下文介绍膜技术如何应用在此行业。 膜法浓缩分离技术在一定的压力下,当原液流过膜表面时,膜表面密布的许多细小的微孔只允许水及小分子物质通过而成为透过液,而原液中体积大于膜表面微孔径的物质则被截留在膜的进液侧,成为浓缩液,因而实现对原液的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果蔬汁浓缩分离设备技术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特征,达到浓缩、澄清、分级、纯化、富集等目的。微孔滤膜(空气过滤、无菌过滤、预过滤等) 超滤膜(中药注射液、精制中药提取液等) 纳滤膜(工业流体的分离纯化,如食品、制药、水处理、生物化工等) 反渗透膜(双蒸水的制备等) 。 膜分离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果汁(如苹果汁、草莓汁、葡萄汁)的澄清,其中有机膜工艺会破坏果汁的颜色和口味,而无机微滤膜使用不但可以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和截留率、而且可以减少蛋白质在膜表面的吸附,减轻膜污染;此外由于无机膜本身所具有的理化稳定性好、抗微生物能力强、机械强度高,耐高温、孔径分布窄、分离效率

高、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以及可进行高压反冲和蒸汽在线消毒,因而在果汁生产及果胶提限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大豆浓缩蛋白提纯处理技术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PSPP)超滤 膜技术进行酶试剂、多糖、甘素、生物发酵制剂、中药、蛋白质类等物料的分离与浓缩,不但无环境污染,节约人力、物力,而且无须加热,在低温下运行,不破坏上述物质的结构,保证物料的原质原味,节约能耗。浓缩分离专用超滤膜已在国内不同物料的浓缩分离项目上广泛成功使用,积累了大量不同物料分离膜的使用方法。适用于除杂、提纯、分离、浓缩、标准化处理、品质提高等。 选择适合的膜孔径大小,将大的分子截留,使符合要求的小分子通过膜孔径,从而达到大豆浓缩蛋白提纯的作用。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

大豆蛋白的性质及功能应用 摘要针对大豆蛋白的组成,阐述了大豆蛋白的性质,包括溶解性、持水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性、吸油性和粘度,并总结了大豆蛋白的功能应用,以期为大豆蛋白的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豆蛋白;组成;性质;功能应用 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其产量高、价格低廉,含蛋白质40%左右,为蛋白质含量最高的食物。因此,对大豆蛋白的提取、加工、应用等研究已成为热点。为此,笔者对大豆蛋白的组成、性质及功能应用进行阐述。 1 大豆蛋白的组成 大豆蛋白中含有多种蛋白质,主要是贮存于子叶亚细胞结构——蛋白质中的蛋白[1]。周瑞宝等[2]采用了超速离心方法对大豆蛋白质进行了分离分析,并将其分为2S、7S、11S、15S 4个主要组分(以沉降模式为依据),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大豆品种中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差异。但是通常情况下:7S和11S这2个组分占70%以上,而2S和15S 2个组合含量所占比例比较少,约占10%。李荣和、朱建华等[3-4]采用免疫学电泳技术对大豆蛋白进行了分析,又可将其分成α-伴大豆球蛋白(2S)、β-伴大豆球蛋白和γ-伴大豆球蛋白(7S)以及大豆球蛋白(11S)和15S(以免疫性质的差异为依据)。而这些组成按照分子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15S最大,约为600 kDa,其次是11S、7S,而2S最小,约为1~30 KDa。现主要介绍7S大豆蛋白质和11S大豆蛋白。 1.1 7S大豆蛋白质 7S大豆蛋白质的分子量为18~210 kDa,它是由多糖与蛋白质的N端天门冬氨酸结合而成的共轭型糖蛋白,每个7S球蛋白分子含有38分子甘露糖及12分子葡萄糖胺。7S蛋白质的等电点分别为4.9、5.2和5.7,同时7S球蛋白中含有5%的α-螺旋结构、35%的β-片层结构和60%的不规则结构,因此其具有致密折叠的高级结构。另外分子中3个色氨酸残基几乎全部处于分子内部;4个半胱氨酸残基,每2个结合在一起形成二硫键[5]。也有研究发现7S蛋白质非常敏感于离子强度及酸碱值,比如在离子强度0.5或pH值3.6状态下,7S蛋白则分别以单体和二聚物的形态存在着[5-7]。 1.2 11S蛋白质 11S蛋白组分比较单一,到目前只发现一种11S球蛋白,分子量为302~375 kDa,主要是由6个酸次单元体及6个碱次单元体所组成的非糖蛋白,等电点为6.4。其中对于组氨酸、脯氨酸及胱氨酸这些氨基酸,在酸次单元体中含量要比碱次单元体中多;而对于疏水性氨基酸,在碱次单元体要比酸次单元体中多。另外,11S蛋白质含有较多的赖氨酸和少量的氮氨酸,其中有23.5%的疏水性,46.7%

5000吨年大豆浓缩蛋白工艺设计

前言 浓缩蛋白质的生产主要是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除去低温粕中的可溶性糖分、灰分以及其他可溶性的微量成分,从而使蛋白质的含量从45%-50%提高到70%左右。所采用的乙醇洗涤法工艺原理是:一定浓度的乙醇溶液,可使大豆蛋白质变性,失去可溶性。根据这一特性,利用含水乙醇对豆粕中的非蛋白质可溶性物质进行浸出、洗涤,剩下的不溶物经脱溶、干燥即可获得浓缩蛋白。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特点在于产品的风味、色泽好,蛋白质得率高,生产过程中无污水排放,避免了环境污染,且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目次 1. 工艺设计说明 (1) 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 课题意义 (2) 1.3 设计说明 (3) 2. 工艺设计计算 (6) 2.1 物料衡算 (6) 2.2 热量衡算 (8) 3. 设备选型及明细 致谢.......................................................................................................................... 参考文献..........................................................................................................................

1.工艺设计说明 1.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大豆蛋白加工是最近10多年来我国大豆加工利用的新方向。其加工工艺和传统大豆加工工艺的区别在于大豆经过浸出法提取油脂后, 豆粕在低温条件下脱除溶剂, 大豆蛋白质基本不变性。利用此低温脱溶豆粕(俗称白豆片)可以进一步生产出大豆蛋白粉、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等大豆蛋白产品。我国现今已有30 余家生产大豆蛋白的企业, 可以生产大豆组织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大豆分离蛋白。由于美国是大豆的主要产地, 所以其大豆加工业也是规模最大的。根据网上数据统计, 目前在美国就有381家企业涉及大豆的加工。世界上加工大豆蛋白的一些企业如ADM、DuPont Protein Technologist (即以前的保利来蛋白公司, 现被DuPont 公司收购, 该公司已经在我国收购多家企业并开始生产分离蛋白)、Central Soya、International ProteinCorporation 等,其大豆蛋白生产品种基本覆盖了已经成功开发的所有品种, 最为重要的是有些公司的产品已经形成序列化、专一化, 有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产品来满足不同的食品加工需要。据不完全统计, 仅ADM和DuPont公司的蛋白产品就达几十种, 产品的应用范围几乎覆盖所有的日常加工食品, 同时一些产品的针对性强, 有自己的特定使用对象, 而这个问题正是我国大豆蛋白加工所存在的问题。从蛋白质产品生产厂商数目上看, 大豆蛋白的生产以豆奶类、脱脂豆粉、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化蛋白的生产较多, 而对水解蛋白的生产较少。它的营养价值与牛乳接近, 并且还存在以下几个优势: 无乳糖、无胆固醇、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富含异黄酮、含纤维素。在注重健康的今天得到美国消费者逐步认可,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所致。 在对脱脂豆粉进行加工处理时, 产品的风味质量得到改善, 特有的豆腥味被去, 大豆中含有的所谓“胀气因子”——大豆低聚糖也同时被除去, 产品中蛋白质的含量与原料脱脂豆粉相比明显提高(一般不低于70% ) , 通常1吨脱脂豆粉可以生产出750kg的浓缩蛋白。蛋白产品的性状与处理方法有关。脱脂豆粉热变性后水浸提处理, 产品的溶解性能低、色泽也较深; 醇浸提法生产出的产品溶解度虽然低(NSI为10%~15% ) , 但可以保留大豆蛋白的一些功能性质, 如粘度、

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技术

一、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技术 以低变性脱脂大豆粕为原料,采用独特的等电点洗涤方法去除其中的低聚糖等可溶性成分后,凝乳通过独特的屋里方式进行蛋白质变性,改性后的物料经过杀菌和闪蒸处理后进行喷雾干燥,产品即为功能性大豆浓缩蛋白。 经济技术指标:蛋白含量≥67% ,产品得率≥60%,氮溶解指数(NSI)≥70%,持水持油能力≥1:5:5,气味、色泽及外观:与国外同类产品相近。 二、大豆浓缩蛋白又称70%蛋白粉,原料以低温脱溶粕为佳,也可用高温浸出粕,但得率低、质量较差。生产浓缩蛋白的方法主要有稀酸沉淀法和酒精洗涤法。 ①稀酸沉淀法 利用豆粕粉浸出液在等电点(pH4.3~4.5)状态,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用离心法将不溶性蛋白质、多糖与可溶性碳水化物、低分子蛋白质分开,然后中和浓缩并进行干燥脱水,即得浓缩蛋白粉。此法可同时除去大豆的腥味。稀酸沉淀法生产浓缩蛋白粉,蛋白质水溶性较好(PDI值高),但酸碱耗量较大。同时排出大量含糖废水,造成后处理困难,产品的风味也不如酒精法。 ②酒精洗涤法 利用酒精浓度为60%~65%时可溶性蛋白质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酒精液与低温脱溶粕混合,洗涤粕中的可溶性糖类、灰分和醇溶蛋白质等。再过滤分离出醇溶液,并回收酒精和糖,浆液则经干燥得浓缩蛋白粉。此法生产的蛋白粉,色泽与风味较好,蛋白质损失少。但由于蛋白质变性和产品中仍含有0.25%~1%的酒精,使食用价值受到一定限制。此外还有湿热水洗法、酸浸醇洗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膜分离法是用超滤膜脱糖获得浓缩蛋白,反渗透膜脱水回收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与糖类,生产中不需要废水处理工程,产品氮溶指数(NS)高,因此是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③大豆浓缩蛋白的用途 可应用于代乳粉、蛋白浇注食品、碎肉、乳胶肉末、肉卷、调料、焙烤食品、婴儿食品、模拟肉等的生产,使用时应根据不同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选择。 三、新技术辽宁营口渤海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最近完成了利用高、低温豆粕在一条生产线上连续提取大豆功能因子和浓缩蛋白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该项技术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不仅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而且标志着我国大豆连续提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创国际领先水平。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专业技术研究进展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作者:————————————————————————————————日期: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研究进展 xxx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工xxx班xxx) 摘要:本文概括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各种改性方法,通过对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比较各个方法的优劣,以供大豆浓缩蛋白工业化借鉴。 关键词: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 1.前言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含水酒精淋洗低温脱脂豆粕,除去豆粕中的可溶性杂质而制得的大豆蛋白制品。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制备工艺简单,无环境污染,且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等优点,是优质的蛋白质来源。但是由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在加工过程中蛋白质与乙醇作用发生变性,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氮溶解指数大大降低,造成在食品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不过研究发现,经过改性可以提高其功能特性,因此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技术得到管饭的研究,其改性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千秋。在此本文对国内外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应用现状和改性技术做出了整理和归纳。 2.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及应用现状 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性概括起来主要有十个方面:乳化性、吸油性、吸水性与保水性、凝胶性、溶解性、起泡性、被膜性、黏结性、调色性、附着性[1]。针对其应用领域不同,对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使其具有不同的功能,在食品中发挥不同的作用。 分析发达国家大豆蛋白生产应用,浓缩蛋白、分离蛋白、组织蛋白三足鼎立,其中尤以浓缩蛋白所占市场份额最大,在此之中又以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占据94%的绝对主导地位。按照食品加工的需求,开发出数十种大豆蛋白制品,广泛应用与各类食品中[2]。 3.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改性方法 大豆蛋白的功能性取决于蛋白质在液—液界面和气—液界面的吸附性质,而蛋白质吸附性质的强度主要受四个方面的影响: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如分子大小、形状、柔韧性、表面电荷、疏水性和溶解性;被吸附蛋白质层的特性,如厚度、流变学特性、静电荷及其分布、

黄豆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黄豆中蛋白质含量测定——凯氏定氮法 一、仪器和试剂 主要仪器: 定氮仪。 试剂(除注明外均为分析纯): 1. 浓硫酸。 2. 30%氢氧化钠溶液。 3. 2~4%硼酸溶液。 4. 0.1mol/L 盐酸溶液。 5. 催化剂:硫酸钾——硫酸铜的混合物(K 2SO 4:CuSO4·5H 2O=3.5g:0.1g )。 二、操作步骤 1. 消化 准确称取粉碎均匀的黄豆粉0.5g 左右,小心移入干燥的消化瓶中(注意用称量纸将样品加入到消化管底部,勿粘附在瓶壁上),加入适量催化剂及10mL 浓硫酸,按要求安装好消化装置后,设置好消化程序,打开冷凝水, 开始消化程序。(160℃, 40min; 250℃, 20min; 350℃, 60min; 420℃, 30min)消化程序结束后,消化至溶液透明呈蓝绿色,冷却至室温。同时做空白对照。 2. 蒸馏、吸收及滴定 按要求安装好UDK142蒸馏仪,并将蒸馏仪与自动电位滴定仪连接好。将所需试剂装到相应的试剂瓶中。设置好蒸馏程序及滴定程序后,将冷却好的消化管装到蒸馏仪上,打开冷凝水,然后开始程序。 三、结果计算 X ——试样中蛋白质的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 C —— HCl 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1 —— 滴定样品吸收液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 2 —— 滴定样品空白液消耗的HCl 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0140——1.0mL 盐酸(C(HCl)=1.000mol/L )标准滴定溶液相当的氮的质量,单位为克(g ) m ——试样的质量或体积,单位为克或mL 1000140.0)(21????-=F m c V V X

大豆的功能性与功能食品开发

大豆的功能性与功能食品开发 摘要:大豆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其功能产品的开发前景广阔。我国以生产优质大豆而闻名中外,倘若将大豆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在食品中,将有非常可观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大豆;功能性食品;营养成分;保健功能 大豆的研究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大豆是中国饮食生活的传统食品之一。富含天然的植物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可制作多种美味食品,是家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大豆原产我国,古称“菠”,属于豆科,蝶形花科,大豆属,一年生。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十分普遍,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都有种植。目前,我国的大豆产量位于美国、巴西、阿根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根据美国农业部《世界油料形势和展望》发表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世界大豆生产有很大发展。 大豆营养丰富,含40%左右的蛋白质,20%左右的脂肪,20%左右的碳水化合物。1勺大豆所含的蛋白质相当于2勺牛肉或4.skg猪肉[2〕。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人员搞清了许多有益健康的食品成分,以及疾病与饮食的关系。使得人类可以通过饮食达到健康的目的。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大豆多种成分的研究分析,发现大豆不仅具备食品所必须的第一、第二功能,而且还具有多种满足特殊要求的特定功能。随着对大豆功能性成分越来越深人的研究,大豆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美国于1765年引进大豆,19世纪5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31。现如今,大豆食品已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在我国,1994年“国家食品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向国务院及有关部委提出关于我国城乡实施“大豆行动计划”的建议,得到国务院及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大豆开发及综合利用已在我国拉开了序幕。 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人人追求健康,但做法各有不同。为了健康,有人不惜重金购买各色各样昂贵的保健食品,有人则对极其普通廉价的大豆情有独钟。其实,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食不在贵,有豆则灵。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低聚糖、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是构成及修补细胞组织的主要原料,具有供给能量、调节生理机能、维持人体生长发育等功能,是大脑从事复杂智力活动的基本物质。100克大豆约含蛋白质35克,约为猪肉蛋白质含量的3倍、牛肉的2倍。大豆中的蛋白质不仅含量高,而且质量优:氨基酸齐全(含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并且各种氨基酸组成接近或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适宜人体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大量科学研究已证实大豆蛋白具有保健功能,美国FDA授权在符合要求的食品标签上声称其保健功能:“与低饱和脂肪和低胆固醇饮食配合,每天食用25克大豆蛋白,可以有效降低患心血管病的风险。” 大豆的功能性成分研究 大豆的功能性成分研究广泛砰,习。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5%,完全没有胆固醇,而且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三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大豆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能阻止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并清除部分沉积物;能改善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血粘度,改善血供养循环,补充磷脂,血色素含量增加,贫血症有所减少;能降低血清胆固醇,改善血循环;同时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大豆低聚糖具有促进双歧杆菌的生长繁殖,改善便秘,不引起龋齿等功效。大豆异黄酮具有抗氧化、抗雌激素[6l和抗血管增生作用,所以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大豆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实验方案 1 原理 试样在催化剂存在下用硫酸消解,反应产物用碱中和后蒸馏。释放出的氨被硼酸溶液吸收,吸收液用硫酸溶液滴定,测定氮含量并计算粗蛋白质含量。 2试剂 除参考物质外,只使用经确认无氮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或同等纯度水. 警告:2.4、2.8、2.ll和 2.12中提到的试剂应谨慎使用。 2.1 硫酸钾 (K 2SO 4 )。 2.2 五水硫酸铜 (CuSO 4·5H 2 0)。 2.3 二氧化钛 (TiO 2 )。 2.4 硫酸(H 2SO 4 ):c(H 2 SO 4 )=18mol/L,ρ20(H 2 SO 4 )=1.84g/mL。 2.5 石蜡油。 2.6 N-乙酰苯胺 (C 8H 9 NO):熔点114℃,氮含量10.36g/100g。 2.7 色氨酸(C 11H 12 N 2 2 ):熔点282℃,氮含量13.72g/100g。 2.8 五氧化二磷(P 20 5 )。 2.9 硼酸:水溶液 ,ρ20(H 3BO 3 )=40g/L,或所使用仪器推荐的浓度。 2.10 指示剂:按照所使用仪器的推荐,加入一定体积的溶液A(2.10.1)和溶液B(2.10.2 )(例如:5体积溶液A和1体积溶液B)。 注1:有可能准各使用的硼酸溶液中含有指示剂(2.9+2.10)。 注2:溶液A和溶液B的比例可根据仪器进行调整。 也可以使用pH电极进行电位滴定,PH电极需要每天校准。 5.10.1溶液A:200mg溴甲酚绿(C 21H 14 Br 4 O 5 S)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 (C 2H 5 OH),配制成100mL溶液。 5.10.2溶液B:200mg甲基红(C 15 H 15 N 3 O 2 )溶于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C 2 H 5 OH), 配制成100mL溶液。 5.11 氢氧化钠水溶液(NaOH):质量分数33%或40%,含氮量少于或等于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简析

大豆蛋白的功能特性魑析 大庆天圜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王淑娟 大豆蛋白的胶凝性 大豆蛋白的凝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过包括蛋白质分子高级结构的破 坏,即蛋白质的变性,亚基与亚基间的解离——缔合反应,分子间的聚合反应等一 系列的变化。凝胶形成可分为两步的过程。第一,加热引起蛋白质肽链的打开; 第二步,冷却过程中解链的多肽重新聚合形成凝胶。 大豆蛋白质分散于水中形成溶胶体,这种溶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变为凝胶。溶胶是蛋白质分子分散在水中的分散体系,它具有流动性。凝胶是水分散于 蛋白质中的分散体系,它或多或少具有固体性质。 大豆蛋白质凝胶的形成,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蛋白质溶胶的浓度、加热温度与时间、制冷情况、pH、有无盐类及琉基化合物等。 大豆蛋白质的浓度及其组成是凝胶能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含量为8%~ l6% 大豆蛋白质溶胶,经一定的加热过程,冷却后即可形成凝胶,浓度越高,凝胶强 度越大。大豆蛋白质溶胶的含量低于8%时,仅仅用加热的方法时不能形成凝胶 的,只有在加热后及时调节pH或离子强度,才能形成凝胶,而且这种情况下

形 成的凝胶强度也比前一种情况低的多。 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大豆蛋白质的组成不同,其胶凝性也不同。在大豆蛋白中,只有7S和llS成分才有胶凝性,而且llS组分凝胶的硬度、组织性高于7S组分凝胶,这是由于两种组分所含的琉基和双硫键以及胶凝过程中的变化不同 所致。 无论多大浓度的溶胶,加热可以说是胶凝的必备条件。在蛋白质溶胶当中,蛋 白质分子呈一种卷曲的紧密结构,表面被水化膜包围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通 过加热,蛋白质分子从卷曲状态舒展开来,原来包在卷曲结构内部的疏水基就暴 露出来,而原来在蛋白质卷曲结构外部的亲水基相应减少。同时蛋白质分子吸收 热能,运动加剧,蛋白质分子间的接触、交联机会增加。随着加热过程的继续,蛋 维普资讯https://www.doczj.com/doc/9d1326176.html, 白质分子间通过疏水键、二硫键的结合,形成中间留有空隙的立体网状结构,这 便是凝胶态,也就是大豆蛋白质包水的一种胶体形式。大豆蛋白质的这种凝胶,具 有粘度,可塑性,弹性均较高的特征,并且是水、糖、油脂、风味剂及其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 大豆浓缩蛋白是以大豆为原料,经过粉碎、去皮、浸提、分离、洗涤、干燥等加工工艺,去除了大豆中的油脂、低分子可溶性非蛋白组分(主要是可溶性糖、灰分、醇溶蛋白和各种气味物质等)后所得到的大豆深加工产品。大豆浓缩蛋白的生产工艺主要有4种,即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乙醇浸提法和超滤膜法。由于消除了寡聚糖类胀气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皂甙等抗营养因子,大豆浓缩蛋白中的营养素消化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改善了产品风味和品质,这使大豆浓缩蛋白自1959年商业化生产以来就深受食品工业和饲料工业的欢迎。 大豆浓缩蛋白的质量标准和营养特性 1983年1月,美国农业部食品营养学会确定了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大于60%的质量标准。1987年,国际食品规范委员会、蔬菜蛋白规范委员会在古巴哈瓦那会议上,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标准规程,提出大豆浓缩蛋白中蛋白质含量为65%~90%。由于大豆浓缩蛋白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工业,国内外尚无饲料级产品的标准。 湿热浸提法、酸洗涤法和乙醇浸提法三种方法生产的大豆浓缩蛋白产品,其营养价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以氮溶解指数的差异最明显。 由于一些水溶性低分子蛋白质在浸提过程中也被脱溶,大豆浓缩蛋白与其原料大豆粉氨基酸的组成略有差异。 大豆浓缩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在早期断奶子猪饲料中的应用效果大豆浓缩蛋白由于去除了一般豆制品中的

实验四 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测定-revised

实验四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测定-revised 实验四蛋白质功能性质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以蛋清蛋白、卵黄蛋白、大豆分离蛋白和明胶为原料,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般是指能使蛋白质成为人们所需要的食品特征而具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即食品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发生作用的那些物理化学性质,这些性质对食品的质量及风味起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与蛋白质在食品体系中的用途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是开发和有效利用蛋白质资源的重要依据。 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可分为水化性质、表面性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有关性质三个主要类型。主要包括吸水性、溶解性、保水性、分散性、粘度和粘着性、乳化性、起泡性、凝胶作用等。蛋白质的功能性质及其变化规律非常复杂,受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比如,蛋白质种类、蛋白浓度、温度、溶剂、pH、离子强度等。 三、实验材料和试剂: 蛋清蛋白; 2%蛋清蛋白溶液:取2g蛋清加98g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液; 5%蛋清蛋白溶液:取5g蛋清加95g蒸馏水稀释,过滤取清液; 卵黄蛋白:鸡蛋除蛋清后剩下的蛋黄捣碎。 大豆分离蛋白粉; 1M盐酸;1M氢氧化钠;饱和氯化钠溶液;饱和硫酸铵溶液;酒石酸粉末;硫酸铵粉末;氯化钠;氯化钙饱和溶液;水溶性曙红Y;明胶;植物油。 四、仪器设备: 100ml/50ml烧杯、普通玻璃试管、带盖刻度试管、50ml塑料离心管、pH试纸、恒温水浴锅、天平等。 五、实验步骤: 1. 蛋白质的水溶性

⑴ 在50mL的小烧杯中加入0.5mL蛋清蛋白并加入5mL水,摇匀,观察其水溶性,有 无沉淀产生。在溶液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钠溶液,摇匀,得到澄清的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 取上述蛋白质的氯化钠溶液3mL,加入3mL饱和的硫酸铵溶液,观察球蛋白的沉淀析出,再加入粉末硫酸铵至饱和,摇匀,观察清蛋白从溶液中析出,解释蛋清蛋白在水中及 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以及蛋白质沉淀的原因。 ⑵ 在四个试管中各加入0.15g大豆分离蛋白粉,分别加入5mL水,5mL饱和食盐水, 5mL 1mol?mL-1的氢氧化钠溶液,5mL 1mol?mL-1的盐酸溶液,摇匀,在温水浴中温热片刻,观察大豆蛋白在不同溶液中的溶解度。 在第1、2支试管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3mL,析出大豆球蛋白沉淀。第3、4支试管 中分别用1mol?mL-1盐酸及1mol?mL-1氢氧化钠中和至pH4~4.5 (用pH试纸测定),观察沉淀的生成,解释大豆蛋白的溶解性及pH对大豆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2. 蛋白质的乳化性 取2.5ml卵黄蛋白加入250ml三角锥形瓶中,加入47.5mL水,0.25g氯化钠,混合均匀后,一边摇匀一边加入植物油10mL,加完后,手握锥形瓶,较强烈的振荡5min使其分 散成均匀的乳状液,静置10min,待泡沫大部分消除后,观察乳化效果,油相和水相是否 出现分层?从乳化层中取出10mL于玻璃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溶性曙红Y溶液数滴,将染 色均匀,取一 滴乳状液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被染色部分为水相,未被染色部分为油相,根据显微 镜下观察所得到的染料分布,确定该乳状液是属于水包油型还是油包水型。用红色表示水相,白色表示油相,绘制示意图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下图所示两种乳状液:(此图中用 黑色代表油相、白色代表水相) 图1 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乳状液形态示意图 3. 蛋白质的起泡性 (1)取两个50mL带刻度的塑料离心管,分别加入2%和5%的蛋清蛋白溶液15mL,扭紧盖,同时用力上下震荡1-2min, 观察泡沫产生的数量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从刻度上分别读取产生泡沫的体积V,起泡性计算如下: 起泡性(%)= 泡沫体积V= ×100% 溶液原体积15 静置,分别记录泡沫消除的时间,表示泡沫稳定性。 (2) 取三支带盖玻璃刻度试管,各加入2%蛋清蛋白溶液5mL,其中一份加入酒石酸 0.1g,一份加入氯化钠0.1g,另一支做对照,混匀后,用pH试纸测定各管的pH, 然后以 相同的方式振荡2min,观察泡沫产生的多少及泡沫稳定性有何不同,并按上式计算起泡性。分别记录泡沫消除的时间,表示泡沫稳定性。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选自《畜牧人》杂志总第五期 醉鬼 醉鬼楼主 大豆浓缩蛋白和其他原料比较总结: 1、比乳蛋白:需要135度膨化,否则利用率不好,膨化后有近似奶粉的效果。 2、比豆粕:抗原很低,可以用它大幅度降低豆粕用量,避免抗原问题,蛋白质结构跟豆粕一样。 3、比鱼粉:代替鱼粉价格有优势,比鱼粉质量容易控制,全部替代有疑问。 4、比发酵豆粕:比发酵豆粕更加稳定可靠。 gbmmr 5楼 1、膨化是个好主意,是否有奶粉的效果值得怀疑! 2、大豆浓缩蛋白还是大豆蛋白,还不清楚什么工艺去除了大豆抗原?关于抗原低的说法值得怀疑,还是上面的意见,膨化可能是个好主意,不过大豆浓缩蛋白是粉状的,是否合适膨化啊?! 3、比鱼粉质量稳定,有价格优势,都认同,代替鱼粉,好像是两码事,不具有可比性。 4、比发酵豆粕稳定也是必然的,比发酵豆粕可靠,是否用于乳猪料呢?我的经验,大豆浓缩蛋白腹泻更多些。 点评: 纪庆磊比发酵豆粕稳定是必然的,比发酵豆粕可靠,是否用于乳猪料呢?我的经验,大豆浓缩蛋白腹泻更多些。这一点,我们做过实验,发酵豆粕比大豆浓缩蛋白少很多很多啊。 山中的漫游者还以为一如既往的成功呢,看来好产品还要有好服务。 longer 6楼 去除抗原值得怀疑。 醉鬼 7楼 11S、8S等蛋白质性过敏因子无法通过热的乙醇溶液萃取。 寡糖可以去除,水苏糖、棉子糖等导致胀气、放屁的东西,胀气说明大肠细菌太活跃。胰腺肿大因子、尿酶等热敏物质都可以去除。 纤维、植酸等还在里面,可以通过酶的方法解决。 拉稀多是因为豆类完整植物蛋白过高,难以被幼龄动物消化,用了这个,CP容易做很高。到底还是植物蛋白,与鱼粉血浆等动物源肽类途径不一样。 膨化可以是一些蛋白结构变性,容易消化,详情见百度“大豆组织蛋白”。 gbmmr 8楼 老大,你把名词弄错了哦,大豆组织蛋白,和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大豆浓缩蛋白是两码事。 大豆组织蛋白主要用来做火腿肠和人造肉,已经有很多餐厅用的羊肉、牛肉和猪肉都是这个东西做的了,是一种外观酥松的,加水膨胀的一种东西。 大豆浓缩蛋白是去掉水溶性和醇溶物之后留下的大豆蛋白质部分,本身变性很少,还基本保留大豆蛋白的基本成分,是粉状的。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报告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报 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报告 , , , , 一.产品概述及国内现状 大豆蛋白是优质的植物蛋白,其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为人们所认识。继1999年10月26日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了大豆蛋白的健康声明,即“每天摄入包含25克的大豆蛋白的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品,可以明显地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以来,大豆蛋白及其制品成为众多食品机构的研究及开发热点。此外,大豆蛋白还有许多优良的功能特性,因此它们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体系,其中用量最大的是肉制品,这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大豆营养价值高,可代替部分动物蛋白;二是多数大豆蛋白制品具有乳化性、持水性,通过结合脂肪和水分,减少肉制品的蒸煮损失,防止脂肪析出;三是以蛋白质含量计,大豆蛋白制品是最便宜的蛋白质。所以,大豆蛋白应用在肉制品中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价格和质量的双重要求。 大豆分离蛋白(SPI)应用于肉制品,既可作为非功能性填充料,也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充分利用不理想或不完整的边角原料肉。大豆分离蛋白本身价格较高,但应用到档次较高的肉制品中,由于其功能性较强,即使使用量在2%~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分离、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同时还可延长货架期。 大豆分离蛋白粘度随浓度的增大而显着增加,通常在 12%时就开始形成凝胶。虽近年来国内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发展很快,但生产技术跟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产品品种少,一般只能用于肉糜状肉制品,很难用于乳制品和肉制品注射过程中,乳制品和块肉制品注射生产所需分离蛋白一直都依靠从国外进口。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关键生产工艺技术没有突破性进展,一些先进的改性工艺还没有应用到生产中。依据原有的分离蛋白生产技术,通过采用不同的酸沉剂和中和剂、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并运用蛋白酶对分离蛋白进行改性,生产出多功能、多品种、高质量的大豆分离蛋白系列产品,以适应各应用领域的需要,满足市场对功能性分离蛋白的需求,是我们今后的 一个发展方向。 二.本公司产品主要流程 目前世界生产大豆分离蛋白以碱提酸沉法为主,有的已开始研究试用超滤膜法和离子交换法。谷神集团生产的GS5200 A型大豆分离蛋白(SPI)采用目 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碱提酸沉法。 .工艺原理 低温脱脂豆粉中的蛋白质大部分能溶于稀碱溶液中。将低温脱脂大豆粉用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