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伯虎书法婉媚劲力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聪明过人,学习努力,十六岁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唐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此时与文征明结交,但是文征明的父亲给文征明的信中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文嘉《先君行略》)。十七岁作《贞寿图》,顾文彬题字道:“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诸若是,岂非天授?”。这时沈周对其也相当器重,十九岁时与徐廷瑞次女结婚。婚后六年,徐夫人去世,同年,其父唐广德、母邱太夫人也相继去世。致使唐寅放纵饮酒,后来,经好友祝允明相劝,唐伯虎才闭门读书。

唐伯虎的科举之路是颠沛流离的,十六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时,他参加憎恶古文辞的监察御史方志的提学考试时,因牵涉舞弊案而交恶运。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至于天子震赫,招捕招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如焚,玉石皆毁灭海内遂以为唐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措而唾,辱亦甚矣!”出狱后,发放浙江为“吏”,唐伯虎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到苏州。

回到苏州后,唐伯虎夫妻离异后,日益纵洒,家道中落。他潜心佛学,钻研命理,星卜之术,并修筑桃化庵和梦墨亭。可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从师周臣学画,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是当时苏州的著名画家,他师从南宋诸家,有“院画”

风格,和“浙派”戴进齐名。唐伯虎本有绘画基础和笔墨功夫,大约也在这个时候开始以卖画为生。不久,唐伯虎在病中《自咏》:“维摩卧病余须发,李白长流弃室家。” 诗中表现了他悲凉的心境。

正德九年,南昌宁王宸濠遣人持厚币来聘唐伯虎,唐伯虎到南昌受到了礼遇,后觉苗头不对,佯狂,放归苏州。三年后,朱宸濠谋反被镇压,唐伯虎便更加得抬不起头来。他心灰意冷,放荡形骸,日夕盘桓与桃花庵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月应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即便如此,唐伯虎仍然保持士子的气节,“桃花坞内桃花庵,桃花庵内桃花仙……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前,不愿鞠躬车马前。”这时的唐伯虎以卖画为生,收入有限,常有断炊之虞。“南京解元”、“逃禅仙吏”、“江南第一才子”、“龙虎榜中名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的印章内容表现了唐解元内心的悲凉。妻子的再次离去,给了他更大的打击,“生在阳间有散场,思归地副业何妨。阳间地府具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成为他的绝唱。他的“三笑奇缘”的粉色传奇,成为人们凭吊他的祭礼。

中国书画同源,因为工具相同,运笔习惯相互影响,书画之间往往有气脉相通之处。唐伯虎书名被画名所掩盖。在书法方面,唐伯虎天分极高,下的工夫也深,在明朝应当算是一位名手。王世贞在题《三吴秒墨》卷上说:“唐解元一札草草,其书软熟亦不一。”唐伯虎能书写的书体类型很多,每一种书体都能透露出它的自己的面目。

唐伯虎在书法方面受赵孟頫的影响很深。唐伯虎的各种书体中都有赵体的影子,他的《三绝卷》上的字,结体婉媚,用笔娟秀,与赵孟頫的《行书赤壁二赋》的面目最为接近,气息也相似。唐伯虎在赵体的含蓄婉媚的风格中还具有李邕书法的生动、有利的因素。唐伯虎是以赵书为根基,然后又临写其他书体,他的《山居风雨图》上的题字,结体很长,用笔纯用中锋,转折出偏近于圆,多用“点”来代替“捺”,和赵体的《仇锷墓碑铭》用笔结构很相近,但其中楷书化行书的部分,自然不相同,其中掺合了若干“颜书”的成分。唐伯虎的书法和颜真卿也有关联。颜真卿的字,下笔很重,圆硕而多肉,结体偏于长方,横画较细,直笔较粗,每一横的收笔,都很重,形成“蚕头”,每一捺的收笔,中途稍顿,形成“燕尾”。唐伯虎的《落花诗册》就具有这些特点,唐伯虎写这种字的时候特别

多,很多画的题款都是这种书体。《行旅图》的题款是“颜”与“赵”的合体。米芾的字体对唐伯虎的影响也是很深的,《西州话旧图》和《灌木丛簧图》两幅画上的题字,多有米芾的风格,它着重力的表现,常常运用方劲的笔法,有一种“倔强”的感觉。同时,同辈人对他影响很大的还有文征明,他们是同乡,书画都有相近之处,《高人深隐》上的题字,明显与文征明的行书十分接近。

中国书家的“法古”精神,由来已久,有的专守一家,有的博采众长,唐伯虎应该属于博采众长一类。唐伯虎早年书法的起步临赵孟頫,他下的功夫很深,成就较高,因为科举考试是很讲究书法的,第一名的试卷的书法成就较高应该是必备条件之一。“婉媚”是符合这个时期“其人轻浮”的唐伯虎的心理的。“鬻题受贿”案以后,30多岁唐伯虎的书法明显受到颜真卿的影响,“蚕头”和稍顿的“燕尾”已经出现在唐伯虎的《落花诗册》中。米芾的“倔强”似乎是符合唐伯虎此时的心理的,它应该是在此时习练的。不惑之年的唐伯虎时称“江南第一才子”、“龙虎榜中明第一,烟花队里醉千场。” 他的自负与悲凉使他的书法完全走上了李赵融和一路,确定了他一生的书法的面貌。

唐伯虎生活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明代。手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江南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新的生活条件使得市民文艺滋生、昌盛,通俗文学发达。欧洲和日本的人员往来又给明代的艺术注入了活力,在野的文人和几乎职业化了的文人画家的加入,使得新文化思想和个人审美趣味相结合,形成了重个性、重独创的一代文人书画家。

明代书法,在书法艺术成熟后的自我发展,楷、行、草的水平普遍较高。尤其是行书和草书,在线条形态上摆脱了法度的束缚,成就较高。在继承古法和宋元帖学的基础上求变,以古出新,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唐伯虎的书法就产生于这种环境。他少年英才,个性狂放,恰逢吴中从明初的文化高压下解脱出来,(洪武七年,高启因以文犯上而遭腰斩;姚、王征而不用先后被斩首抄家;“吴中四杰”被害。文人们多吟咏山水,不求功名。)经济恢复,市场发展,有钱有闲的人士受到良好的教育。又兼文化消费市场的兴起,使得吴地文人“仿效元人,隐居不仕,修饰园池,逍遥林泉,优游雅集,书画自娱”的情形大为减少,他们注重教育,“修身、治国、平天下”,要跻身于“高雅之士”的行列。他们有很强的地域文化意识,首先表现在内在自我意识的发展,积极入世,参加科举,谋

求功名。注重宣传本地文化,“一郡三传胪”被传为佳话。六十卷本的《姑苏志》也历时三十年获得出版。当时,此地人士占科举取士的百分之六十,可以想见当时南京解元第一唐伯虎的自由与洒脱。唐伯虎书画兼修,相互依托。《画史会要》中说:“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不过执笔转腕灵妙耳。世之善书者多善画,由其转腕用笔不滞耳。”唐伯虎洒脱的个性使他的书法具有天籁之美,点画的长短曲直,斜正疏密,各随意态,一任自然,但他注重形式美,达到畅神适意的审美境界。他笔法严谨,偏重于秾丽秀雅一路,真率自然,无呆板刻露之嫌;以姿采、韵致取胜,不是以力感人;丰灵潇洒,俊逸挺秀,纵横酣畅,舒放自如,自有其超绝之处。赵书和李书对唐伯虎的影响最大,在唐伯虎书法中,却没有赵书的圆润和李书的骨力。唐伯虎的书法学出多门,又能透出自己的本来面目,纵观《落花诗》,挥运纵横,舒展豪放,可以体察到唐伯虎创作作品时已经进入心手两忘的境界。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下眠”的唐伯虎,在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定位是准确的,他的本真的自我是卓尔不群的,正如唐伯虎的偈语所说:“我问你是谁?你原来是我。我本不认你,你却要认我。噫!我却少不得你,你却少的我。体我百年后,有你没有我。” 唐伯虎的书法艺术就像他的“三笑奇缘”一样,成为书苑的盛事和美谈。

参考文献:

1、贺野,吴门画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3。

2、江兆申,六如居士之书画年谱,美术与考古,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陈伉、曹蕙民,唐伯虎诗书文画全集,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

4、中国书法艺术,卷七,文物出版社,2002。

建筑艺术的特点

用心体味建筑之美 ——《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特性、艺术的语言,为欣赏建筑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图片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达成其他两个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建筑文化与民族传统之间关系的思考。 教学重点:了解建筑的涵义、类型、特性。 教学难点: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领会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远古的许多生活记录都湮灭无存的今天,却有许多古建筑遗迹依然矗立在大地上,它们如同打开历史之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祖先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正因为如此,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地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我们作为当代的青年,有必要也有责任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能够继承这些建筑遗产是我们的幸运,保护好它们更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基于上述原因,教材中安排了几课建筑方面的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知识的扩充、欣赏的乐趣和审美品位的提高。 二、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概念理解:A、空间和实体——由建筑材料(实体)构成的虚体空间供人使用。 B、形式美的规律——变化统一、比例尺度、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韵律 C、美的感受——主要通过视觉途径来感受。 2、建筑艺术是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A、建筑创作不可能超越技术的可能和经济承受能力。 B、建筑艺术需要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园林艺术丰富其内涵。 举例:悉尼歌剧院在阳光照映下既象贝壳,又象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 贝壳形尖屋顶是由2194块分别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 悉尼歌剧院的兴建过程一波三折: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 (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建筑类型是适应人类的不同活动需要而出现,随社会发展而增加。例如: 人类早期需要: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类型。

浅谈工匠与艺术家的差别

论工匠与艺术家的差别 摘要:工匠和艺术家都是艺术工作者,两者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但是又在内在本质方面有着差别。艺术家就好像是发明家,而工匠则是制造者。工匠和艺术家都可以完成艺术作品,但是他们的艺术作品在艺术价值和艺术品位方面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工匠的习性是复制。而创造凭借的是想象,加之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而复制则是模式的照搬照抄,或者纯粹的重复。我认为艺术家是具备工匠娴熟技艺的基础上,又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艺术家;工匠;创造;复制 一、发明家与制造者 首先,我认为工匠与艺术家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制造者”,另一个是“发明家”。他们完成艺术品的思路方法是不同的,艺术家是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作品,而工匠是依靠自己的娴熟技艺复制作品。因此,他们本质的差别就是创造与复制的区别。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工匠则是具备工艺专长的从事艺术制造劳动的匠人。 艺术家日常工作中注重创造,以创造为原则。技术和技巧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技巧技术也不断变化和翻新。但凡艺术家都是技术技巧的创造者,他们能成就大业和他娴熟技艺分不开,更和他对技巧的创造相关联。而工匠则就不同,更多的是教条机械的工作,他们总是缺乏创造的勇气,工作就是重复过去的经验,热衷于客体的再现甚于表现,描摹成分多于提取锤炼的成分。 艺术家是进行艺术创作的主体。作为创作主体所具有的构成因素中,发达的审美感受能力、创造性的想象、丰富的情感和娴熟的艺术表现技巧是艺术家的主要内涵。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生活的敏锐而深刻的洞察力是艺术家必须具有的素质。对人生的严肃态度、对人类命运的巨大责任感是艺术家的主要道德品格。艺术天赋对于艺术家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家总是具有某种突出的艺术天赋,就某些艺术种类如绘画、舞蹈、音乐艺术来说,创作主体艺术天赋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而工匠是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已达到技艺娴熟的程度,工匠不一定要具备丰富的创造能力,他们追求的是复制能力的精湛,工艺技术的娴熟。 二、文化的差异 工匠则是模式的照搬,而艺术家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故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就如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而且也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大脑“灵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笑舞狂歌五十年——浅谈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诗与画谈及唐伯虎,不免会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才情非凡。其风流韵事“三笑点秋香”,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至于唐寅的生平,史书记载亦是少之甚少。现流传至今有关他的史料,多为乡野民间故事和小说的传述,已无从考证。之于他的成就,众多专家的意见也是褒贬不一。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落魄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自幼饱读诗书,擅长诗画十六岁便中秀才。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况且晚年时期,唐伯虎的生活实则穷困潦倒,很难想象与富贵奢华有所联系。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不免有虚构之嫌,事实上是不成立的。虽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有人认为唐伯虎作品《九美图》中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这般传言,我个人认为,多半是因为他最后一个妻子名叫“沈九娘”,后世人望文生义,便以为唐寅此等风流,艳娶娇妻九人。唐伯虎的仕途之路其实是十分坎坷的。“泄题案”发生后,唐伯虎31岁才出狱。正当而立之年,却饱受不幸折磨,遭此声名狼藉。我们可以想

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谈谈对艺术家的看法 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 49号王云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基本规律的课程,是阐述艺术的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艺术种类特点为宗旨的科学体系。是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艺术概论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指导人们按照艺术的特殊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提升人们的艺术修养,充分发挥艺术的各种功能的学科。 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艺术家指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娴熟的创造技巧并从事艺术创作劳动而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工作者;既包括在艺术领域里以艺术创作作为自己专门职业的人,也包括在自己职业之外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是一个原于自然,发于心灵的艺术作品创作者。 艺术家,这个好听的名词,不知使多少人陶醉?也不知让多少人悲伤?更不知多少人为之付出终生的心血而没有实现为自

己身边的人得到幸福的机会,但它还是在不断的吸引那些为艺术而艺术的痴情浪子。 艺术家并不是单纯的创造艺术品的人,他们要做的是通过创造艺术品来表达人你的内心境界。艺术家往往能创造出一些优秀的作品,而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处在欣赏的主流,不可能被遗忘,更不会被漠视。同时作品中的创造精神等因素,又能够给予效仿者许多启示。人都有本质力量,艺术通过对个别的显现,让不同时空场景的人,超越了自身经历与时空的限制,体验到了许许多多个别的生命、个别的情感,使现实生活在艺术作品的美感中得到丰富。 艺术家就是通过艺术来表现人类内心的感悟或情感的人。艺术家的贡献往往在与记录了某一时期的代表性的人类意识形态,或是开创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意识形态,或是创造了新的艺术表现方式。 艺术家是打破社会常规的先行者,他们为我们所敬仰,在艺术家的思想里世俗的条条款款在他们眼里是阻碍自己活跃思维的绊脚石,这不得不让他们去打破沉寂已久的世俗规范,在平常人看来那正是他们想冲破思想枷锁、体味灵魂自由的最高境界,艺术家做了他们一辈子也做不到的事,艺术家凭借丰富的情感世界,体会到了常人无法感受法的人生甘苦和常人一辈子不会有的坎坷经历,这些都让艺术家的地位超越了他的时代,也是他们为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浅谈中国戏曲的审美特征 一、概观中国戏曲 戏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戏曲”一词通常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传统戏剧。它最早见于宋元之间文人刘壎《水云村稿》的《词人吴用章传》:“至咸淳,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元代多称之为“词曲”、“杂剧”,明清多谓之为“传奇”。现在所称的戏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 王国维在《戏曲考原》中说到:“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这句话直接点名了戏曲的两方面的特征:文学性和艺术性。戏曲所讲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而不同于歌唱、书法、舞蹈,更注重的是艺术本身的美感,然而戏曲并非同“口技者”一般再单纯的平铺一个故事,它采用的方式是“歌舞”,正是这种特殊的形式使得中国戏曲也备受国际的关注。 二、中国戏曲中的内容美 戏曲的文学性和艺术性,即戏曲的故事内容和表现形式是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的杰出之处。戏曲的表演是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感情为目的的,它要求真和美的统一。另一方面,戏曲表演虽然强调生活的依据,但它的表演毕竟是夸张的、写意的,它要靠启发观众对现实生活的联想和想像,才能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因此在欣赏古代戏曲的时候,我们要把心放在古代去感受封建社会不同于今时的悲欢离合。 以下以本人喜欢的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为例说明戏曲中内容蕴含的美。 《西厢记》,是王实甫描写的封建社会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的故事。从“惊艳”、“联吟”到“赖婚”,充分表现了崔莺莺对爱情的渴望。但她出身于名门望,受到封建礼教的熏陶和束缚,因此,又有“闹简”、“赖简”等曲折和反复。在“听琴”、“佳期”、“长亭”几折戏中她终于走上了叛逆的道路,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喜剧色彩。全剧以争取婚姻自主与恪守“父母之命”的矛盾为主线,以崔莺莺、张珙和红娘三人之间的误会和冲突为副线,互相交织,有节奏地展开,时张时弛,时动时静,时喜时悲,时聚时散,挥洒自如,色彩斑斓。它那“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题思想和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汤显祖的《牡丹亭》同样一部爱情剧。少女杜丽娘长期深居闺阁中,接受封建伦理道德的熏陶,但仍免不了思春之情,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后因情而死,死后与柳梦梅结婚,并最终还魂复生,与柳在人间结成夫妇。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渝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从内容来说,《牡丹亭》表现的是古老的“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主题。《牡丹亭》在思想上与《西厢记》有类似之处,但是,《西厢记》是先情后欲,《牡丹亭》则是先欲后情;《西厢记》描述的是情感的自然发展,更多的是表达“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而《牡丹亭》则特别突出了情(欲)与理(礼)的冲突,强调了情的客观性与合理性。这种不同,是时代的差异造成的。

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班级:09级装饰一班 姓名:裴璐 指导老师:王威

浅析合院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摘要: 合院式建筑在我们中国已经经历了一段很长的历史,在中国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北京四合院、皖南天井院、晋中商人宅院都是其中代表性的建筑。本文主要总结了其方位、庭院结构和布置等方面的特点,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中国北方四合院风格特色庭院特点影响因素 在西方,合院式建筑被视为中国民间建筑文化的象征。规整、方正、对称的布局,开放分进式空间组织,色彩绚丽的檐雕和门饰,简洁而颇具匠心的铺地,花木随意点缀、鸡犬随意戏耍、洋溢着浓厚的乡土文化气息。 合院式建筑是我国北方传统居民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方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所谓“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合院式建筑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各地区所特有的风格。 北京四合院: 所谓四合院,就是以正房、倒座、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所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四合院历史悠久,在中国民居中占据首位。早在商周时代,我们祖先的居住建筑就已经采取了四合院的形式。 北京四合院的历史则要追溯到元代。元代建都北京以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忽必烈的谋臣刘秉忠依据《周礼?考工记》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灶。”对元大都进行了整体规划。元末雄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街通。”这里所谓“街通”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胡同,而胡同与胡同之间则是供臣民建造四合院的地方。大规模四合院民居的修建,形成了北京建都后最早的居住形态。 北京四合院是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采用中轴对称方式布局。房屋坐北朝南,北方为正房,东西为厢房,其南方门向北开为倒座,大门开在东南方。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崐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北京城有三宝……烂砖头垒墙墙不倒”。屋瓦大多用青板瓦,正反互扣,檐前装滴水,或者不铺瓦,全用青灰抹顶,称“灰棚”。 皖南天井院院: 皖南民居建筑集中在黟县、休宁县、绩溪县、祁门县等地区,而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2000年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宏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140余幢。村内鳞次栉比的层楼叠院与旖旎的湖光山色交辉相映,动静相宜,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

浅谈个人因素对艺术家成长造成的影响

到底是什么因素,使得一首乐曲成为一件艺术品?是什么特别的原因使得这首音乐成为一个具有牵动力量的线条,能带动每一位聆听者的灵感,而在其内心描绘出一幅富有创造性的想象世界呢?对于艺术家而言,“个人化”的表现方式并不是艺术家天生的,一个艺术家的形成,是由许多个人特殊的因素所发展出来的,可见,个人因素,在一个艺术家的生涯中,起着无法估量的作用。 音乐作品是作曲家从自身感情出发,用音乐手段创造出表达某种特定情感的艺术;表演者用他们的技巧和感受,把各种符号变成音响;听众随之欢快,悲哀,沉思,激越……创作,表演,聆听三者无不由心理出发又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就“音乐演奏”而言,它包含了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觉这四种知觉内容,所以演奏,特别是钢琴演奏,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心理活动过程。 贝多芬的交响曲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当中,一直受到大众的热爱,经过了上千次的演奏,依然能释放出无比的热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创造性的火焰”,持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不断的唤起演奏者与聆听者心中的热情。在音乐中,我们的耳朵是绝对不会遗漏一个纯正艺术品所欲传达的精神。这种感受,这好比在一群观众面前制造一朵美丽,鲜艳的玫瑰花。细心编排它的叶子,它的花瓣,一片又一片,直到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朵完美的生命。此时吹口气,使它真实地活一下,即使一刹那也好。相信这种情景将使看过的人永难忘怀。当我们演奏一首音乐时,上述的情景就是我们必须致力做到的,即使乐曲只有几分钟或者几十分钟,我们也要将音乐活生生的呈现出来。因为,唯有把音乐中特有的生命力传达出来,我们的演奏——音乐的再创造,才是深具意义的。 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激情特点,高级神经活动力,心理活动特点等,所有这些特点以及其它特点,都直接地(或间接地)表现在艺术家的演奏技术之中。我曾经看过书上介绍马丁森的演奏家“类型”划分法:“古典主义演奏家”“浪漫主义演奏家”“表现主义演奏家”;根据马丁森本人的观点,三种演奏家的区别并非是手的条件,而是大脑,神经-生理结构方面的“构造”,也就是说,三种类型演奏家的基本区别并不在于“身体”方面,而是在于他们的心理状态。“演奏技术并不单指手指,手腕或力量,耐力,最高的技术集于人的大脑之中。”这是人人皆知的布索尼名言。不难看出,他与马丁森的说法基本相同。 因此,要表现艺术就得有自由,要具有生命力就得有个性。然而,在钢琴演奏中,个人因素对于一位艺术家的成长而言,更是不可言说的。有人曾这样评论一位诗人“他是把思维侵入感觉中,又从感觉升华出思维,这意味着创造。” 钢琴演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与个性的活动。“心灵的歌唱”是钢琴演奏艺术的本质特性,是推动钢琴演奏不断前进的重要源泉。身为一个音乐专业的学习者,我们的音乐所能表达的,仅仅是真实的自我,不是他人。每一个艺术家对于自己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即个人化的理解。从艺术家那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他们作品真实的信息,而从别的渠道,我们就无法了解到。对于艺术家而言,“个人化”的表现方式并不是艺术家天生的,一个艺术家的形成,是由许多个人特殊的因素所发展出来的,如:高度的想象力,聪慧,灵敏,易于通变,处在任何环境下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因为唯有如此,才能毫无怨尤地花上无数小时,无数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在一段非常平凡,不显眼的技巧上下功夫。有时候,信心是我们唯一能够拥有的,它带领我们跨越了绝望的断层。 爱做白日梦,幻想太多的音乐家,应该训练自己多做些练习;而一些太少梦想,不断苦练的音乐家,则应该强迫自己不时地舒解、放松一下,让想象力能自由的徜徉。对一个演奏家来说,他的心,他的头脑和手是在一起工作的。这心充满了好奇与美,这头脑知道如何使得情感得以宣泄,而手,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服从且实现心与脑所给与的音乐意念。 在练习每首乐曲之初,我们必须先能想象出音乐里每一个音符的音色,每一个乐句的走

浅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浅谈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 戏曲艺术的表演一定要重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否则便显得苍白无力、无法感人,以下是本人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戏曲旦角表演艺术特点的论文,欢迎阅读查看。 中国戏曲艺术是一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演体系,分生、旦、净、丑等行当,且各行当有各自的一套技术格律--程式,这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演员须运用行当程式去塑造角色形象,而与此同时,要想成功塑造好角色,演员还须在理解人物、体现人物、挖掘人物性格方面下功夫。 作为一名旦角戏曲表演者,许久以来我都希望能从我塑造的舞台人物身上诠释出该人物身所蕴含的那种魅力,我对自己的希望是不仅要尽可能地将所饰角色准确地诠释完整,还要从舞台实践中不断去感知其人物性格,把握其真情实感。这些,是我觉得在创造角色时必须达到的几点要求。 在戏曲的唱、念、做、打等四功五法中,无论哪一种行当或表现形式都是由内向外通过表演来展现剧情、表达人物思想情感的。按照角色情感所需,要运用不同的表演手法去表达人物的思想情感,以求艺术形象达到完美。而就中国戏曲各行当的表演艺术而言,其均有自己相应的一套表演程式系统。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从表演形式上看,它又是具有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每一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 针对旦角表演艺术,本文试从旦角的表演技巧、动作、念白及人物内心情感等方面作以下简单论述。 一、台步 台步就是戏曲界常说的走身架,也就是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的脚步行动艺术。每一个戏曲演员都需在这方面打下深厚的基本功。它要求演员在舞台演出过程中,无论上身怎么表演,其脚步功夫总是根本。因为在演员上场时,观众首先看到的便是台步,因此台步是演员演绎人物性格的基本手段。而脚下功夫对演员形体表演的影响也颇大,戏曲各个行当也因身段表演与技巧要求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台步表演规范和要求。 在戏曲表演体系里,各行当的台步差异比较大。如旦行中的老旦、青衣(正旦)、彩旦、闺阁旦(小旦)、花旦、武旦等就因年龄、身份、性格的不同而使台步也有所不同。 首先说青衣(正旦)。青衣多为中年女性,虽然也有表现显贵家庭或小康

《建筑艺术的特点》

课时:一课时课型:欣赏课 教材分析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建筑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欣赏建筑艺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重难点:能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建筑艺术的特点,以及学会从哪些方面去欣赏优秀的建筑。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因该是非常熟悉的,现在还有人不住房子而住山洞,那就是野人了。我们逛的超市,读书的教室,还有体育馆,这些都是建筑。但作为美术的建筑我们又显得陌生,建筑就是房子吗?(提问)除了房子,桥梁,陵墓,纪念碑等都属于建筑。所以,比较准确地讲,建筑是利用物质材料创造一种供人们从事各种活动的人为的空间。某些纪念碑、桥梁等建筑虽然没有供人使用的内部空间,但却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新的外部空间。但是,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它与一般主要供观赏的绘画和雕塑艺术具有明显的区别,它与工艺美术一样是有实用价值,不象一张油画、或一座雕塑只供人们欣赏。(举例子:见漫画,说明作品中存在什么问题)总结得出结论:建筑不仅要考虑美观,还要注意其实用性和牢固程度。我们去买房子不是都十分注重房子的套形、所处地点、朝向,还有房子的外形是否气派。外滩的房子价格高,正是因为他具有这些优点。所以,"实用、坚固、美观"被称为构成建筑的三要素。评价建筑的艺术性,不仅仅是看它的造型和装饰是否美观,还要看它是否做到了实用、坚固、美观的统一。这也是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出发点。 二、讲授新课 1、建筑的艺术特征: 意大利现代著名建筑师奈维认为:"建筑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美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赖特认为,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总之,优秀的建筑不仅要设计师去设计,还要由能工巧匠将他造出来,所以建筑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性。具有艺术的特征。(作品欣赏) (1)建筑形象和表现的多样性 任何一种建筑都具有自己的建筑形象。这就是通过各种结构、造型体现的建筑的外观。古往今来,许多优秀的建筑匠师巧妙地运用了空间、形、线、色彩、质感、光影等表现手段,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建筑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天坛与江南民居对比) (2)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历史性和时代性 建筑具有许多社会文化的属性。一是它的民族性和地域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形式。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地理、文化等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建筑形式的地域差别。同一民族,由于地域条件的不同,建筑形式也不一样。(帕特农神庙与---------雅典卫城) 二是建筑的历史性和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别。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的差别就更明显。象上边欣赏过的天坛与现代的江南民居就具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欧洲人把他们以石料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古代建筑称作是"石头的史书"。 2、如何欣赏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筑: 当然,面对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优秀建筑,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去欣赏。 (1)(五塔寺)(设问:这座建筑从外边看有什么用途?) 宗教,其奇特的外形使人感到迷惘和神秘,符合宗教建筑的性质。 不同类型的建筑的不同功能的外在表现。例如,优秀的住宅建筑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气息,有

浅谈工匠与艺术家的差别

浅谈工匠与艺术家的差别 摘要:同样一件作品,既可以出之于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工匠的作为。但两者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艺术家的天性是创造,而工匠的习性是重复(本文所说的“艺术家”和“匠人”都不在于他们的外在身份,而在于他们的内在实质)。创造凭借的是想象,加之以自己的感受;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或者纯粹的复制。 关键词:艺术家;工匠;创造;重复 有人说艺术与文学一样,都是人的心灵的产物,是人的内在气质、性状和想法的外化。它高雅,独特,令人着迷。不同的艺术作品给人以不同的心灵感受。视觉艺术直接诉诸人的感官,音乐或者舞蹈则能唤起人们情绪上的反应:兴奋的,悲哀的,愉悦的,忧郁的……每一个好的艺术作品都该是独一无二并且无可替代的,因为它不仅倾注了一个艺术家的心血和情感,更是一个艺术家灵魂的展现…… 一、天性与习性不同 同样一件作品,可以出之于艺术家之手,也可以是工匠的作为。但两者的价值含量或艺术品位往往大相径庭。因为工匠与艺术家的工作思路和原则是不同的,艺术家的天性是不断的进行创造,而工匠的习性则是习惯性的重复。 艺术家日常工作中注重创造,以创造为原则。技术和技巧作为一种工具被使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技巧技术也不断变化和翻新。但凡艺术家都是技术技巧的创造者,他们能成就大业和他娴熟技艺分不开,更和他对技巧的创造相关联。而工匠则就不同,更多的是教条机械的工作,他们总是缺乏创造的勇气,工作就是重复过去的经验,热衷于客体的再现甚于表现,描摹成分多于提取锤炼的成分。 二、文化差异 艺术家创造凭借的是想象,而重复则是模式的照搬。艺术想象是一种智慧能量的消耗。故那些不同凡响的石破天惊之作,皆出于那些智慧过人的艺术家之手。它们所透露的审美信息和艺术韵味总是让人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知其奥妙,却妙不可言。就如自古以来虽有无数的人画过女人的微笑,却只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让人折服不已,谈论不尽。究其奥秘,盖因它的作者是个多才多艺、学识渊博的“巨人”。他的大脑不仅属于绘画,而且也属于天文地理数理化,这些综合的成分使他的大脑成了经年多汁的“泡菜坛子”,从那里面出来的菜都是鲜美的!大脑“灵犀”里有了多种元素的储备,就容易“触类旁通”或融会贯通;有时则经过糅合发酵,酝酿出某种未曾有过的“香醇”,一种艺术中“有意味”的韵致,这就是作品中“灵气”的体现。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原创的美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 而这恰恰是工匠的局限,也是工匠所不能达到的。特别是在中国,工匠的技术往往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是显而易见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着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他也谈不上什么相关的基

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关于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作者:————————————————————————————————日期:

关于曲艺:定义特征种类价值 主讲:吴文科时间:2017.10.21上午地点:川师大影视与传媒学院第四教学楼 一、曲艺的概念与定义——曲艺是什么?什么是曲艺(内涵): (一)“曲艺”语义的历史演变 1.最早出现在我国汉代编成的一部记述和阐释先秦礼制与礼仪的书籍《礼记》中的“文王世子”篇里。按照郑玄的注释,意思指的是“小技能” 2.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唐朝,并有了“功夫”和“竞技”的意思。 3.到了明清时期,发展为指表演性的“技艺” 4.中华民国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常被用来指曲艺、杂技两门艺术及部分武术和游戏等“杂耍”——所谓“说、唱、变、练” 5.1953年“中国曲艺研究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前身)成立之后,才正式成为指代“表演艺术门类”的概念,即“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的专用名词。 曲艺有孩子没名字,有儿子没裤子 (二)曲艺的几种常见定义及辨析 1.曲艺是各种说唱艺术的总称: 2.曲艺是说说唱唱讲故事的艺术: 3.曲艺是以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二、曲艺的特质与中国曲艺——曲艺什么样?怎样才曲艺(外延): (一)曲艺特质 1.辨析 曲艺作为“演员以本色身份采用口头语言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 ⑴“本色身份”是艺术表演的演员姿态,与戏剧、影视剧的“角色化”表演不同。 ⑵“口头语言”是艺术表现的基本材质:口头性、民族性、地域性、方言 ⑶“说唱”是艺术表现的主要方式:讲说、演唱、连说带唱、似说似唱 ⑷“叙述”是艺术表现的根本方法:叙事、抒情、议论、说明、摹学 ⑸“表演”是其审美属性:“说唱”为主,间有“做学”,非“造型” ⑹“艺术”是其文化身份:虚构、创造、非实用,娱乐、审美、非功利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伯虎书法婉媚劲力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聪明过人,学习努力,十六岁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唐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此时与文征明结交,但是文征明的父亲给文征明的信中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文嘉《先君行略》)。十七岁作《贞寿图》,顾文彬题字道:“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诸若是,岂非天授?”。这时沈周对其也相当器重,十九岁时与徐廷瑞次女结婚。婚后六年,徐夫人去世,同年,其父唐广德、母邱太夫人也相继去世。致使唐寅放纵饮酒,后来,经好友祝允明相劝,唐伯虎才闭门读书。 唐伯虎的科举之路是颠沛流离的,十六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时,他参加憎恶古文辞的监察御史方志的提学考试时,因牵涉舞弊案而交恶运。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至于天子震赫,招捕招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如焚,玉石皆毁灭海内遂以为唐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措而唾,辱亦甚矣!”出狱后,发放浙江为“吏”,唐伯虎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到苏州。 回到苏州后,唐伯虎夫妻离异后,日益纵洒,家道中落。他潜心佛学,钻研命理,星卜之术,并修筑桃化庵和梦墨亭。可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从师周臣学画,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是当时苏州的著名画家,他师从南宋诸家,有“院画”

浅谈故宫建筑特色与艺术特征[1]

精心整理 故宫 (课程论文) 学院:食品学院 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14年(米,90多间”指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故宫宫殿建筑均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故宫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面对北门神武门,有用土、石筑成的景山,满山松柏成林。在整体布局上,景山可说是故宫建筑群的屏障。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废帝博仪仍居住在故宫后半部分。1912年将外朝辟为“古物陈列所”。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部将鹿钟麟把博仪驱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宫博物院。1948年将古物陈列所并入故宫博物院。1949年以后,政府对这座古代建筑和文物进行了大规模修整,并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院。并在 年, ”与“内廷 “前朝” 北五所等建筑。 故宫在利用建筑群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在1.6公里的轴线上,用连续、对称的封闭空间,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与宏伟。在建筑的整体中突出重点——太和殿。故宫的建筑群由南

向北延伸,随着空间和形体的变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从总的布局看,深、宽、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故宫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1)大与小的对比:在宏伟的天安门城楼下,巧妙地安置了两间火柴盒子似的小屋,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处外,在艺术上起到对天安门的烘云托月作用。 ( ( ( ( ( ( 声。 三、建筑在和谐中富于变化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浅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

浅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大年陈镇中学孙书涛 气质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同样,艺术家也有各自的气质,从而影响自己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中国古代文人画家从事绘画创作的目的就是在于表述自己的情志意趣,以及对事物本质和生命活动的理解。艺术风格之产生不可能是仅凭主观愿望便可一挥而就的,它的成因包含有诸多的自然因素,自有其发生的客观规律。同时我们也认为:艺术风格是艺术家从主观出发的美学追求的必然结果,是作为创作主体艺术家的艺术观念、艺术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它的形成具有着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本文重点谈个性气质对艺术家风格的影响。 一、影响艺术家风格形成的因素 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在艺术作品中的集中体现,它是从艺术家的一系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中体现出来的。它体现着艺术家的独创性也标志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趋于成熟。一般来说,艺术风格主要指艺术家的艺术创作风格。广义上还包括时代风格: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18世纪的浪漫主义诗歌;民族风格:如日本的浮世绘艺术风格;地域风格:如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素有“京派”和“海派”之分;流行风格:如某些流行建筑风格等。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既与艺术家个人情况有直接关系,又与他所生活的外部因素:社会条件密切相关。艺术家自身的思想倾向、生活经历、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艺术才能;他所生活的特定历史条件、时代特色、社会状况、民族特点、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艺术风格的形成。

艺术家风格的形成首先受艺术家气质的影响。每个人的气质秉性,产生了对艺术美认识上的差异,认识上的差异决定了每个人艺术作品的风貌也各不相同。充分发挥个人性情作用,有利于自己风格的形成。 二、个性气质因素是艺术家风格形成的最其本因素 “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民族特性的范畴之一,同时也是中国绘画的精髓。王充在《论衡.儒增》篇曾作出过“气乃力也”的论断。在艺术活动中,“气”也能够形成冲击观照者感官和心灵的力度。当然,这种“气”取决于艺术家的情志意气和作品的精神内涵,冲击观照者感官和心灵的事物也就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和画面表达方式的基础。而艺术家的情志意气又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气质,所以艺术家自身的气质对其在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构思和画面表达方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气”对艺术理论有着深远的理论影响,物质本原之气(元气、精气、血气)是创作主体进行艺术创作的物质基础。艺术创作,简言之,就是创作主体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如想像、构思、联想等给创作主体或对象梳理秩序的过程。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认为作家作品风格的形成,跟人与生俱来的创作才能有关,而这种才能正是根源于生命中的血气,所以他说“才力居中,肇自血气。” 由于艺术思维活动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艺术构思和艺术想像,所以,物质本源之元气、血气和精气也就成了艺术家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想像的物质基础。正是因为气的贯注,宇宙万物(包括人)才有了勃勃生机,才显示了玄妙莫测的变化,使人们在日常生活,社会实践或审美关照中为这个世界而感动,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感动,进而才有了将这个世界反映和表现出来的愿望和冲动,于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便在这强烈的愿望和冲动中被摄入艺术思维和艺术创作活动中,最终成为艺术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形象或意向。“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先生说过“古之善画者,大都以造物为师。天之所在,即吾之所画,总需一块元气团结而成。”他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然后变为手中之竹,也就是把自然界的形象转化为审美形象的概括。这是艺术创作活动由物激心,由心追物,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必然结果。由此可见,气在艺术家选材和构思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浅谈昆曲的表演形式及艺术特征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昆曲发源于公元14世纪中国的江苏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至清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三百年,清中叶后走向衰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昆剧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剧种繁多,形式多样,遗产丰富,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我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音乐,文学,民俗,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亦有“百戏之祖”的美誉。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北京的梨园子弟学戏,在同光年间尚是昆乱并学,到光绪庚子之后,则专学皮黄了”(梅兰芳)。昆曲原本是士大夫阶层观赏的典雅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崛起,昆曲已不能满足他们的多元化,高节奏的需求和艺术价值观,再加上昆曲本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误区,使得原本的优势变成阻碍它发展的障碍。在这种情况下,以昆曲为代表的“雅部”争不过新生的“花部”,皮黄戏逐渐盖过昆曲的势头。从清代中叶开始没落,戏班子和表演名家逐渐减少,每况愈下。昆曲在当今社会中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与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广大曲艺界人士及社会文化名流的鼎力支持关系很大,更与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和表演形式以及艺术特征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表现在它的音乐,语言文学,演唱技巧,舞台美术,角色分工等各个方面。 昆剧行腔与京剧不同,京剧声腔包括西皮和二黄两种腔,故又称皮黄戏。昆曲声腔只有昆山腔一种。昆山腔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

中国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建筑艺术特点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干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 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 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 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可 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鲁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整体风貌,其中尤以藏族、雏吾尔族、傣族和侗族建筑更富特色。 中国建筑艺术曾对日本、朝鲜、越南和蒙古等国发生过重大影响。 建筑发展史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 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

浅析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风格

浅析艺术家的个性与艺术风格 摘要:。在绘画中力图展示艺术家个性,在艺术实践中渴望找到自己的艺术风格,能在绘画史上占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也许是一切献身于绘画的人们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关键词:个性艺术风格多元化 正文: 个性,就是每个人表现出来的心态、品格、气质和行为方式等,是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的才华和魅力通常是由他的个性表现出来的。 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伟人的画家,在他的身后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美的符号存在。安德鲁?怀斯是美国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的艺术语言是强烈而富有其独特个性的。怀斯的绘画技巧,是高超而纯熟的。由一开始的水彩,到干笔画的探索和蛋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怀斯是勇于探索艺术语言的大师。 在早期,当怀斯的水彩已画得流畅之后,他开始尝试另一种技巧——干笔画法( Dry brush )。这种方法并非他所独创,早在五十多年前,美国的许多杂志插画家就采用这种画法作插图,当时的插图画家所用的工具,并不是钢笔,而是特制的水彩画笔画时用手握着,先挤出多余的墨水(或用抹吸出)才开始作画。这种干笔画法,可以从容地画出较为细致而明晰景物。 怀斯在 1940 年左右画的水彩,往往带有浓郁的水分。除了渲染的趣味外,常用大笔挥刷,面的表现多与线的运用。如 1939 年的水彩画《深蓝的日子》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当他1945 年以后,改用干笔画法,画面就有了很明显的改变。笔触变得细致而稳定,不再有大笔挥刷的色面,出现了许多细心刻画的线条,质感效果逐渐增强了。而这效果又并不是一般的干笔画所能达到的效果。在怀斯的干笔画中,怀斯尝试将素描揉入了他的画中。后来这种画法非常成功。他的干笔画代表作如 1952 年的《远方》,画中的人物是他的小儿子吉米,头戴狐狸皮帽坐在草地上,画中丛生的小草和枯枝都很自然仔细的描绘出来,也只有干笔水彩画才能表现这种效果。 怀斯最为人称道,而且最拿手的画法是“蛋彩画” 。蛋彩画( Temperra )本来是用蛋黄﹑蜂蜜﹑无花果汁和胶水等溶合成为不透明颜料而画成的画,颜料干很快,不象油画那样干得很慢,但却有油画的厚重结实感。由于颜料容易脱落,通常在绘画完成后,涂上一层树脂亚麻仁油保护,并可增加光泽。但是怀斯所作的蛋彩画,是用一种干的矿石颜料,将其磨成细粉末,渗上蛋黄与少许胶水混而成的颜料。据说怀斯是根据 14 世纪西尼尼( Cennini )在翡冷翠所写有关这种绘画技法的说明,在涂石膏底的板上作画。怀斯很喜欢这种古老的颜料配方技术,喜欢纯正蛋彩画颜料的干燥色素和那种充满乡土气息的色彩感觉。怀斯的蛋彩画代表作有《克丽丝蒂娜的世界》﹑《圣烛节》﹑《海风》等。怀斯经过不懈的探讨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成为伟大艺术大师。 风格是创作者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绘画的风格表现了强烈的个人特征及审美感受.就像同一处风景,在每个人的感受中都不相同,有的人会把色彩画的非常浓烈,而有的人则画的淡雅,还有的人却画的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还有构图,绘画手法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出绘画者的个人特征和审美感受。不同的艺术家他们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艺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