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情画意古韵浓——浅谈唐寅画中之诗

诗情画意古韵浓——浅谈唐寅画中之诗

诗情画意古韵浓——浅谈唐寅画中之诗

唐伯虎诗词风格

唐伯虎诗词风格 唐伯虎的诗和绘画作品都很出名,被后世广为阅读品味,他的诗都有怎样的特点让人如此着迷、和下面由列举了几个关于他诗词的特点,希望你喜欢。 唐伯虎诗词特点 唐寅诗风相当特别,据说他早年曾下苦工钻研过《昭明文选》,因此早年作品工整妍丽,很接近六朝的气息。泄题案以后的诗作,多描写自己的处境,写起来情真意挚,自然流畅,虽然在字句上推敲得不是很精炼,但可以感觉到唐寅信手拈来的才气。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傲岸不平之气。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 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

害人人害几时休;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 唐伯虎绘画风格 在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人物工笔,写意俱佳。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兼善书法,工诗文。晚年好禅学,。思想趋向解脱颓放。自号“六如居土”(谓人生如幻、梦、泡、影、露、电),著有《六如居士全集》。唐寅是典型的江南才子,诗书画无所不精。尤以画的成就最高,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其书上学魏晋,得益北海,形成具有丰润灵活,俊秀挺拔,藏筋抱骨的独特艺术风格,成就可以比肩当世著名书家祝允明、文徵明。其诗词散文,个性鲜明,感慨怀才不遇,讽刺世俗时弊,具有相当高的成就,有《六如居士全集》。 他的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

“古韵诗词,墨存风华”古诗词大赛题库

“古韵诗词,墨存风华”古诗词大赛 题库 一、唐诗 1、唐诗简介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代(618年—907年)的诗,但也可以指以唐朝风格创作的诗。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2、唐诗的分期 (1)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2)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愈所说“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若虚、贺知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3)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禹锡,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4)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杜”。

唐伯虎醒世诗

唐寅(1470-1523年),即唐伯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曲作品共有4卷:有赋、乐府、五七言、五七律、五六七绝、词、曲等各种表现形式。在他众多的诗歌作品中,我以为他的醒世诗是最耐人寻味的,最显现思想光芒的,最具文化视点和文化内涵的。他的醒世诗归纳起来包含3 方面的内容:处世、叹世、警世。他的这些诗,是对现实社会发自肺腑的深度感怀;是对生命、人生出自内心的高级领悟。其中不少是对自己处境的感慨,有些玩世不恭、看破红尘、世事皆空的消极因子,难免蒙上了些灰尘,但抹去灰尘,依然光可鉴人,是闪闪发光的金子。身处封建社会的唐寅敢于大声疾呼不平之气,抨击世态炎凉,是难能可贵的。他的这些诗,多俗俚,明白如话,似打油诗,对现今身处物欲横流,尤其是那些利益私欲唯上的人们,其具有的醒世教诲作用是无疑的。现摘录其中一部分,请君不妨一读。 一 白发清朝揽明镜,元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忧思固逾度,荣卫岂及衰;夭寿不疑天,功名须壮时。凉风中夜发,皓月经天驰;君子重言行,努力以自私。 席上答王履吉我观古昔之英雄,慷慨然诺杯酒中;义重生轻死知己,所以与人成大功。我观今日之才彦,交不以心惟以面;面前斟酒酒未寒,面未变时心已变。区区已作老村庄,英雄才彦不敢当;但恨今人不如古,高歌伐木矢沧浪。感君称我为奇士,又言天下无相似;庸庸碌碌我何奇?有酒与君斟酌之! 一世歌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须满把金尊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燃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芳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醉时歌地水火风成假期合,合色声香味触法;世人痴呆认做我,惹起尘劳如海阔。贪嗔痴作杀盗淫,因缘妄想入无明;无明即是轮回始,信步将身入火炕。朝去求名莫求利,面作心欺全不计;上床夜半别鞋子,方悔昨朝搬鬼戏。它人谋我我谋他,冤冤相报不曾差;一身欠债还他债,请君嗛铁去拖车。种堪爱惜色堪贪,它家妻子自家男;不是冤家头不聚,铁枷自有爱人担。几番死兮几番活,大梦无凭闲聒聒;都是自家心念生,无念无生即解脱。死生无常絷双足,莫待这番重瞑目;人身难得法难闻,如针投介龟钻木。自补衲衣求饭吃,此道莫推行不得;拼却这条穷性命,不成此事何须惜?数息随止界还静,修愿修行入真定;空山落木狼虎中,十卷楞严亲考订。不二门中开锁纶,乌龟生毛兔生角;诸行无常一切空,阿耨多罗大圆觉。一念归空拔因果,堕落空见仍遭祸;禅人举有着空魔,犹

唐寅《落花诗》(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唐寅《落花诗》 1、风雨突至的愤慨 《落花诗》的许多篇章即展现了风雨对美丽和生命活力的摧残,融入了诗人的极大愤慨,诗中风雨意象频繁出现,象征着恶劣的外部环境:“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饶风雨葬西施。”“自是节临三月暮,何须人恨五更风。”“可怜窗外风鸣树,辜负尊前月满轩。”“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落花诗》第二首: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流。倾盆恠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愁。 2、悲怆沉郁的生命感伤 春风百五尽须臾,花事飘零剩有无。新酒快倾杯上绿,衰颜已改镜中朱。 绝缨不见偷香椽,堕溷翻成逐臭夫。身渐衰颓类如此,树和泪眼合同枯。 光阴易逝、年华易老,诗人对此有无限的感慨。较之《白发诗》的“怆然百感兴”,《落花诗》更添了几分英雄落寞的暮气。

诗中多处暗示了自己痛苦的遭遇:“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无疑是其经历的写照;而“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等句则借“落花”之意象,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作为一个社会人,他需要世俗的认同,社会的承认,需要掌声。而现实的无奈带给他的是无法排遣的寂寞心境。“烧灯坐尽千金夜,对酒空思一点红”;“长洲日暮生芳草,销尽江淹黯黯魂”;“满堂欢笑强相陪,别有愁肠日几回”;“恻恻凄凄忧自惔,花枝零落鬓丝添”, 3、颓放与自由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这里流露出某种自我调侃的情绪,颓放中洋溢着对个性自由

唐伯虎诗词作品

诗词作品 《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赏心乐事谁共论? 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 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醉诗》 碧桃花树下,大脚墨婆浪,未说铜钱起,先铺芦席床。 三杯浑白酒,几句话衷肠。何时归故里,和她笑一场。 《绝笔》 一日兼他两日狂,已过三万六千场。他年新识如相 唐寅诗词 问,只当飘流在异乡。 《题落霞孤骛图》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阊门即事》 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又擅雄。翠袖三千楼上下,黄金百万水西东。 五更市贾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若使画师描作画,画师应道画难工。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 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感怀》 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 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中眠。漫劳海内传名字。谁论腰间缺酒钱。 诗赋自惭称作者。众人多道我神仙。些须做得工夫处。莫损心头一寸天。 《诗赠宁王》 信口吟成四韵诗,自家计较说和谁?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得一日闲无量福,作千年调笑人痴;是非满日纷纷事,问我如何总不知? 《怅怅词》 怅怅莫怪少时年,百丈游丝易惹牵。何岁逢春不惆怅?何处逢情不可怜? 杜曲梨花杯上雪,灞陵芳草梦中烟,前程两袖黄金泪,公案三生白骨禅。 老后思量应不悔,衲衣持盏院门前。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 唐寅祠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

爱情中的你,是什么样子?若用古诗来形容,哪句古韵诗句最符合爱情中的你?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 吧!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1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从别後,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 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 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五七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沈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曹植《明月上高楼》 凄凉别後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纳兰性德《虞美人》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一《诗经?邶风》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形容深沉爱情的诗词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杜秋娘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 落花双璧照史册 ——唐伯虎与梁晗曦《落花诗》之对比 樊兴国 一·古今才子才女——有趣的同题诗赛 赫赫有名的明代大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描写落花最宏大优美的一组诗作。 唐寅(1470~1523年),苏州人。字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比曹雪芹早两個半世紀的唐伯虎,因被受賄案牵连,落拓江

湖,筑室桃花庵,诗酒放浪,写过不少以落花为主题的诗篇。唐寅的落花诗为和作。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春,沈周撰写落花诗七律十首,除唐寅外,文徵明、徐祯卿等皆有和诗。 唐伯虎之后490年的今天,在这大白话和现代诗统治文坛诗坛的今天,竟然有个年轻女子用七言律诗步韵唐伯虎的30 首《落花诗》,这不能不令人惊叹。这女子是谁,她的芳名叫梁晗曦。 梁晗曦,创作颇丰,现代诗和古体诗词无不涉及,文集诗集不断问世。特别是七言律诗,以“救救美人鱼”为名,从《诗中国》、《中华诗人》等网络诗坛一路赛来,喝彩连连,掌声不断,赢得了“当代才女”的美名。为了飞得高远,便跟古人竞技:《次韵红楼梦菊花诗》12首《莲花诗》七律;次韵清人黄仲则《绮怀》16首七律等,后来看上家喻户晓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落花诗》30首七律,便上演一场明代才子和当代才女的“同题诗赛”,一场诗坛高手别开生面的心智和才气地比拼。结果如何,请看笔者评析。 二·佳词丽句,妙语如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总体来看,唐伯虎和梁晗曦的《落花诗》主要思想感情都有共同之处,且表现深刻,感人肺腑。 1·叹花开花落,时光易逝,青春难再,佳人命薄 唐伯虎《落花诗》佳句: 颜色自来皆梦幻,一番添得镜中愁。(第2首) 纵使金钱堆北斗,难逃风雨葬西施。(第4首) 国色自来皆命薄,桃红又见一年春。(第6首) 红颜春树今非昨,青草空埋土一丘。(第13首)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第15 首) 名薄错抛倾国色,缘轻不遇买金人。(第20首)

落花诗点评

岁月无情人有情落花不落传千古 一、落花人 花开花落。得意之时如桃花绽放,落魄之时飘零落寂!恰如唐寅的人生路。唐寅,明中期诗书画三绝的江南艺术家。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中第一名解元。不料明弘治十二年,唐寅进京会试,因涉嫌程敏政受贿案,贬谪往浙江为吏。唐寅耻不就官而归家。此后.他不但功名无望,且生计日薄,与妻子反目仳离,不久又与弟申异炊.可以说他落魄之极,其“胸中块垒郁勃之气,无由自泄,假诸风云月露以泄之”。 花神相伴迷佛门。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俨然是一位与自然相 伴的桃花园主人。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 自号六如”,思想趋向解脱颓唐,又将自己的屋舍改称为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 明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去世,享年54岁,最终落花飘零水东流,桃花有情伴终老。 二、落花情 唐寅的和作七律《落花诗》,诗书益彰,华美感 伤,首首抒怀,“柔情绰态,如泣如诉”,情作线亦 成珠,晶莹剔透,光耀千古,是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

“春尽愁中与病中,花枝遭雨又遭风”,“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哀伤如雾霾,一种英雄落寞的暮气滋润着江南的朵朵“落花”。落花诗看似伤春,实则自摅其才情。诗中惜花怜花叹花的万千感慨“伤”字当头,知己难觅和友人别离,华年易逝又真情退去,身老体衰兼怀才不遇,瞬间高歌却无以报国……感伤抑郁,真情累牍,千重重雾障障,不见光明不能释怀。遭遇误解,他只能以诗真实地袒露自己内心的隐秘情感,让世人看到自己的任情狂放和洒脱背后的巨大不平。才情多悟得,罹后有新知,人生无常,心中了了,当超脱旷达,而这恰又是不能超脱的呼告! 三、落花韵 《落花诗册》结字萧散疏朗、斜中求正、向背得宜、外廊方正;用笔虚实相生、方圆互见、粗细相称、笔势回环、洒脱随意。用笔结 体皆为上品,流动有深意,娴熟有余韵。举例如下:上有天下 有地,凡事必须敬,人卑微如拜到脚下的微尘,当如“神”;波光潋 滟中水流,外柔中刚破空来,当如“水”;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身居寒宫如美娥,当如“月”;眉开眼笑尽欢颜,泪落 东吴不言愁,当如“笑”;月当空太阳升,雾霭沉沉上朝 早,当如“朝”;北斗悬空定南北,耸立若山身下虚, 当如“北斗”星空闪;大道两旁翠荫生,潺潺流水罅 隙涌,当如“绿”;展翅欲飞送吉祥,负重前行亦如轻,当如“凤”。 不难发现,《落花诗》结体用笔具晋人韵味,疏放蕴精致,流美

几首趣味十足的唐寅诗

几首趣味十足的唐寅诗,大家共赏 妒花 昨夜海棠初着雨,数点轻盈娇欲语。 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化红妆。 问郎花好奴颜好?郎道不如花窈窕。 佳人闻语发娇嗔,不信死花胜活人。 将花揉碎掷郎前:请郎今日伴花眠! (娇嗔软语,其人其声仿若亲见。可爱滴有个性滴佳人)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换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劝世之语。开头几句绝倒,和“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爱秋香 我画蓝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愁。 秋月溶溶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标题够吸引人眼球……嵌头。没想到的是古人也这么豪放的……火辣辣,有味儿!) 流水诗 浅浅水,长悠悠,来无尽,去无休。 曲曲折折向东流,山山岭岭难阻留。 问伊奔腾何时歇,不到大海不回头。

(像儿歌) 题菊花图 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尽把金钱买脂粉,一生颜色付西风。(角度新颖。将花喻人。) 爱菜词 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 士知此位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 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 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 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 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 (呜呼哀哉……我爱菜,人爱肉……唐先生果然下笔不凡……笑翻!率性可见一二:)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喜欢最后一句,万树桃花月满天。无限浪漫的景致。)一年歌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 冬寒夏热最叹当,寒则如刀热如炙。 春三秋九号温和,天气温和风雨多。 一年细算良辰少,况且叹逢美景何。 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赏心并乐事。

冬至诗词

冬至诗词 导读:关于冬至诗词1 节选自《江南的冬景》/郁达夫著 季节十二帖·冬至 “吃过这碗汤圆,就长一岁了。”冬至的时候,母亲总是这样说。母亲亲手做的汤圆格外好吃,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夜,又和着成长的`传说。 吃完汤圆,我们就全家围在一起喝热茶,看腾腾热气在冷空气中久久不散。茶是父亲泡的,他每天都喝茶。但那一天,他环视我们说:“果然又长大一些。” 那是很多年前冬至的记忆。父亲逝世后,在冬至这天,我常想起他泡的茶,香味至今仍在齿边。 节选自《季节十二帖》/林清玄著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 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 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 教儿且覆掌中杯。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门外事,何时足。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关于冬至诗词2 小至 (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辛酉冬至 (宋)陆游 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 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 毕祭皆扶拜,分盘独早眠。 惟应探春梦,已绕镜湖边。 冬至感怀 (宋)梅尧臣 衔泣想慈颜,感物哀不平。 自古九泉死,靡随新阳生。 禀命异草木,彼将羡勾萌。

论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

【内容提要】落花”主题,乃是中国古代咏物诗的重要品类。明代沈周、唐寅的《落花》组诗,无疑自标一格。他们的作品缘情尚趣、不计工拙,真率地抒发自我情感,既摆脱了白居易、李商隐写作范式的影响,拓展了该主题写作的内容和手法,又表现出与同时的“格调派”截然不同的审美理想,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明中叶诗界多样共生、复线发展的特征;不仅在明代诗坛,而且在中国古代咏物诗史中,均具有不能忽视的价值。【关键词】沈周唐寅落花组诗价值 弘治十七年春,七十八岁的沈周赋《落花》诗十首;自此以后,其弟子、友人纷起倡和。一时间,吟咏落花,令吴门诗坛热闹非常①。最终,堪称吴门文苑领军人物的沈周、唐寅皆写成七律三十首,数量之多,非他人可比;在此项文事中,无疑最为引入瞩目②。所谓“落花”主题,乃是中国古代咏物诗中的重要品类。无论唐之白居易、李商隐、韩偓,还是宋之宋庠、宋祁,皆有佳篇传世。不过像沈周、唐寅这样的大规模写作,似乎并不多见。我们不由得提出疑问:沈、唐这些作品,在写作上表现出哪些特点?与前人名篇相比,体现出哪些异同?而此种写作所表现出的审美旨趣和创作风貌,又在诗史流程及其特定时代中有何意义?尝试解答这几个问题,也就构成了本文的主旨。一在三十首《落花》诗的最后一篇,沈周写道:盛时忽忽到衰时,一一芳枝变丑枝。感旧最关前度客,怆亡休唱后庭词。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不难看出,诗中的情感,是颇为曲折的。一方面,沈周写得出“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这便是故作达观之语,承认死生循环乃生命世界不可违抗的规律;而另一方面,他终归以“莫怪留连三十咏,老夫伤处少人知”收束全篇,可见至少在这首诗中,伤感战胜了豁达。而此篇又似乎是有给整个三十首作总结、定基调的意味。如此收束,恐怕便是多少要将整个组诗的主旨引到伤时叹逝、怜香惜玉上了。应该承认,在沈周的组诗中,表达这种感伤情绪,的确是主题之一。细加分析,此种表达,对于他来说,实有两种途径。其一便是借吟咏落花散乱飘零的形态而生发出对“美好事物难久存”的叹息。落花在这里,自然不仅仅是物象,更是美丽而脆弱之生命的象征:芳华别我漫匆匆,已信难留留亦空。万物死生宁离土,一场恩怨本同风。株连晓树成愁绿,波及烟江有倖红。漠漠香魂无点断,数声啼鸟夕阳中。而另外一种途径,便是在诗中将自然物之永恒有序与人生的变幻无常对比写出。如此下笔,便是把落花之“落”看作自然生命周而复始循环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这样,“落”便不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给下一次新生做好准备。可是,与自然之物的生生不息相反,人的生命流程,却是一去不回的。有此比照,诗人就将对容颜易老、青春难留的感叹,更刺目地表现出来了:芳菲死日是生时,李妹桃娘尽欲儿。人散酒阑春亦去,红消绿长物无私。青山可惜文章丧,黄土何堪锦绣施。空记少年簪舞处,飘零今已鬓如丝。然而,沈周的洋洋三十章落花诗,其内蕴仅在于此吗?如果这全部作品皆不过是咏叹“感伤”二字,则对它们,读者恐怕也就再无详析的必要。事实并非这样,沈周的这组作品,实还有更值得玩味之处。细读作品,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沈周以“老夫伤处有谁知”收束组诗,可他在具体的吟咏中,却常常自然地流露出另外一种意识,那便是随顺自然、委运观化。前引组诗末篇中的“春如不谢春无度,天使长开天亦私”,最终被伤感吞没;不过在组诗的其他地方,此种开通、豁达的念头,是随处可见的。它们的时时出现,其实冲淡了前几篇作品制造的浓重感伤,从而也就调节了整个组诗的气氛,令其面貌不再单一了。我们先看此首:香车宝马少追陪,红白纷纷又一回。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只从个里观生灭,再转年头证去来。老子与渠忘未得,残红收拾掌中杯。相比前面引过的几篇作品,此诗的伤感,就远不是那么浓重。“只从个里观生灭”中的一个“观”字,清楚地拉开了吟咏者与物象之间的情感距离。此处,“落花”不再与诗人主体情感紧密地相系,而更近于一个被观察的对象。而在这样一个整体语境中,所谓“昨日不知今日异,开时便有落时催”,也就更近于一种对生命循环过程的

唐寅经典诗词(唐伯虎)

唐寅经典诗词(唐伯虎)桃花庵歌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花下酌酒歌 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 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昨朝花胜今朝好,今朝花落成秋草。 花前人是去年身,今年人比去年老。 今日花开又一枝,明日来看知是谁? 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天时不测多风雨,人事难量多龃龉。天时人事两不齐,莫把春光付流水。好花难种不长开,少年易老不重来。人生不向花前醉,花笑人生也是呆。 把酒对月歌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当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一世歌 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幼年后除老。中间光阴不多时,又有炎霜与烦恼。花前月下得高歌,急需满把金樽倒。世人钱多赚不尽,朝里官多做不了。

官大钱多心转忧,落得自家头白早。春夏秋冬捻指间,钟送黄昏鸡报晓。请君细点眼前人,一年一度埋荒草。草里高低多少坟,一年一半无人扫。 叹世之一 富贵荣华莫强求,强求不出反成羞。有伸脚处须伸脚,得缩头时且缩头。地宅方圆人不在,儿孙长大我难留。皇天老早安排定,不用忧煎不用愁。 叹世之二 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须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日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言怀 笑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乐月下眠。

古诗词押韵表

古诗词押韵表

衣依沂 朱珠趋 上平 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 窿懵庞种盅芎倥朦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 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 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 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逢腔撞幢桩淙豇釭 上平:四支 缁箕椎黒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棊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 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 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梔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 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四支 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 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 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 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五微 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威畿机几讥矶稀希 巍归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 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 墟 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 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 扶符凫雏 敷夫肤纤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 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 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 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胪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 麸机膜瓠恶芋呕驺喻枸侏齬葫懦帑拊 上平:八齐 齐黎犁梨妻萋凄堤低题提蹄啼鸡稽兮倪霓西栖犀嘶撕梯鼙赍迷泥溪蹊 圭闺携畦嵇跻奚脐醯黧蠡醍鹈奎批砒睽萸篦齑藜猊鲵羝 上平:九佳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聘用后,发现宁王有反意,于是装疯回到苏州,从此放荡不羁,思想比较颓废。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他行笔秀润缜密,具潇洒清逸的韵度。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悠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人物画多描写古今仕女生活和历史故事。【赏析】:唐伯虎一代才子以文名天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花落水流,一片自然。将车马权贵视如尘土,将酒盏花枝分者奉为天人,自有傲骨。疯颠也好,痴狂也罢,花间独坐自饮自斟,自有风流。关于这首诗的赏析还是与唐伯虎的个人背景相关。在中国世俗社会中,唐伯虎这个名字称

唐伯虎《六如居士诗歌》赏读(三)

唐伯虎《六如居士诗歌》赏读(三) 唐寅诗文真切平易,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意境清新,对人生、社会常常怀着岸傲不平之气。如《把酒对月歌》中: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枝桃花月满天。又如诗云:万事由天莫强求,何需苦苦用机谋;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生事事生何时了,害人人害几时休;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除诗文外,也能作曲,多采用民歌形式。由于唐寅多方面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经历坎坷,见闻广博,对人生、社会的理解较深,所以作品雅俗共赏,声名远播。题张梦晋半身美人图谁将妙笔写风流,写到风流处便休。记得昔年曾识面,桃花深处短墙头。踏莎行闺情可怪春光,今年偏早,闺中冷落如何好。因他一去不归来,愁时只是吟芳草。奈尔双姑,随行随到,其间况味予知道。寻花趁蝶好光阴,何须步步回头笑。--(春) 曰色初骄,何妨逃暑,绿阴庭院荷香渚。冰壶玉斝足追欢,还应少个文章侣。已是无聊,不如归去,赏心乐事常难济。且将杯酒送愁魂,明朝再去寻佳处。--(夏) 八月中秋,凉飙微逗,芙蓉却是花时侯。谁家姊妹斗新妆,园林散步频携手。折得花枝,宝瓶随得,归来赏玩全凭酒。

三杯酩酊破愁城,醒时愁绪应还又。--(秋) 寒气萧条,刚风凛烈,薄情何事轻离别。经时不去看梅花,窗前一树通开彻。急唤双鬞,为侬攀折。南枝欲寄凭谁达。 时花无语不胜情,天边雁叫添愁绝。--(冬) 一剪梅红满苔阶绿满枝。杜宇声声,杜宇声悲。交欢未久又分离。彩凤孤飞,彩凤孤栖。别后相思是几时。后会难知,后会难期。此情何以表相思。一首情词,一首情诗。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曰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江南行梅子坠花茭孕笋,江南山郭朝晖静。残春鞋袜试东郭,绿池横浸红桥影。古人行处青苔冷,馆娃官锁西施井。低头照井脱纱巾,惊看白发已如尘。人命促,光阴急,泪痕渍酒清袗湿。少年去,追不及,仰看乌没天凝碧。铸鼎铭钟封爵邑,功名让与英雄立。浮生聚散是浮萍,何须曰夜苦蝇营。 香柳娘隔帘栊鸟声,隔帘栊鸟声,把人惊觉。梦回蝴蝶巫山庙。我心中恨着,我心中恨着,云散楚峰高,凤去秦楼悄。怕今宵琴瑟,怕今宵琴瑟。你在在何方弄调,撇得我纱窗月晓。月来高烟锁垂阳院,曰长绣帘卷。人静莺聱细,花落垂门掩。薄幸不来,羞睹画梁燕。天涯咫尺,咫尺情人远。只怕路阻蓝

吟唱声声扬古韵 诗词朗朗神飞扬

吟唱声声扬古韵诗词朗朗神飞扬 ——让“吟唱”教学法走进课堂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诗经》起,一直到今天,古诗词以其广泛的内容,深邃的内涵,真挚的情感,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古诗词正是先人给予我们的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词是经过筛选出来的精品中的精品。短短的几行字,寥寥数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而这其中的哲理与美韵更是让学生受益。那么,如何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使学生领悟蕴涵在其中的各种情感,从而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呢?这让我们的语文老师陷入两难境地:讲多了,古诗词的整体意境美被拆解;不讲,年幼的孩子又难以逾越理解的障碍。我在教学古诗词时,一般是让学生先读,然后逐字逐句解释诗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背诵。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学得很枯燥,乏味。所以怎么教学古诗词,成了令我和同行老师们愁眉不展的难题。 五月中旬,我有幸参加了“和美课堂”第七届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切身领略到了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吟诵教学法,受益匪浅,为我打开了另一扇学习古诗词的大门。 戴老师根据当代儿童的认知心理,借鉴中国传统诗文学习的优秀经验,古为今用,摸索出别具一格的小学古诗词“吟唱”教学法。其实用“吟唱”来概括戴建荣老师的古诗词教学法并不十

分准确,因为它包含四个组成部分:读、唱、吟、舞。这四个部分有机组合,互为支撑,融为一体,看似简单,却把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形式多样、充满情趣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一、音律入诵读 “吟唱”教学法的第一步是“读”。 现今的古诗词教学中,老师们大都按照“两字一顿”这样一种单一的模式来指导学生诵读。以《回乡偶书》为例:(“/”表示停顿)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似,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种“千篇一律”的朗读,单调乏味,没有情趣,久而久之,学生对古诗词诵读就会失去应有的兴趣。 中国古诗词十分讲究音律,“平上去人”四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和声韵变化体现出鲜明而丰富的音乐性。如果把音律引入诵读,指导学生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朗读古诗,岂不是能更好地再现古诗的音韵之美,引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吗? “平”指平声字,包括现在普通话中除去由古人声字变来的全部阴平和阳平的字;“仄”指上声、去声和人声的字。戴老师的具体方法是:平声拖长音节,仄声声停气不停,缩短发音。五

唐伯虎诗词欣赏

唐伯虎——《桃花庵歌》诗词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作者简介】唐寅,唐伯虎,才气放,武夷游,洞庭荡;称才子,风流样,隐苏州,装颠狂。传画艺,名声响,孤骜图,意清朗;松声图,雄伟壮,松与泉,合声唱。 明代的著名画家,历来均推崇唐寅、仇英、沈周、文征明,世称“吴门四家”。“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一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1470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年(1523年)。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地位比较低下,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次年赴京汇考,“功名富贵”指日可待.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大地主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遭受刑拷凌辱。自此才高自负的唐寅对官场的“逆道”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性格行为流于放浪不羁。唐寅与同乡“狂生”张灵交友,纵酒不视诸生业,后在好友祝允明规劝下,才发奋读书,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后远游祝融、匡庐、天台、武夷诸名山,并荡舟于洞庭湖、彭蠢,然后郁郁回到苏州。晚年信奉佛教,自号六一居土。曾作诗自责,说大丈夫虽不名,也应慨当以慷,又何必效楚囚的样子呢,遂自刻了“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被南昌宁王宸濠

古韵诗词通知

古韵诗词,墨存风华——校园诗词大赛通知 一、活动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愈加重视青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养成,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为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推动我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此举办此次诗词大赛。 二、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使学生懂得文明礼仪和文明言行的重要性,通过诗词大赛活动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与人文素养,营造良好的校园秩序和文明环境,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 三、活动主题 弘扬传统文化,养成文明礼仪,构建和谐校园 四、活动主办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团委 五、活动承办单位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校学生会学习交流部及各院学习部 六、参赛对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校区、开发区校区、昌黎校区全体学生 七、活动时间 院级初赛:2015年5月7日19:00 院级决赛:2015年5月10日19:00

校级复赛:2015年5月11日——15日(暂定14日19:00) 校级决赛:2015年5月25日——29日(暂定27日19:00,备用29日19:00) 八、活动地点 多功能厅(校级决赛) 院级待定(另行通知) 九、活动流程 A、主持人开场(3-5分钟) B、我爱记诗词(正确率环节): 1)每位选手都将有2分钟的时间来答题,(每组最多出30道诗句题可以有重复)按答对个数记分,一个5分,时间结束停止答题; 2)在主持人快速读题过程中,选手可以直接进行回答; C、文学知多少(选择题环节): 1)每位选手本环节须回答5道文学知识选择题; 2)每题10分,限时5秒,答对给全分,答错或答不全不给分,也不扣分; D、眼疾手快(抢答题环节): 1)本环节共设15道抢答题; 2)在主持人宣布开始抢答后方可抢答,抢到者在5秒内回答本题,答错失去本次答题机会,其他选手继续抢答,直至答对本题; 3)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或放弃扣5分; 4)若10秒内无人抢答,本题作废。 E、起死回生(难易题环节): 1)本轮将准备10分、20分、30分、40分四类分值的题目; 2)每位选手只有一次选题机会,选择一类分值的题目,待主持人读完题后,

digao生命的悲歌——唐寅《落花诗》赏析 Microsoft Word 文档

生命的悲歌——唐寅《落花诗》赏析 盛敏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河南,郑州450005) 摘要:唐寅的三十首《落花诗》以绮丽的语言书写生命寂寥的感伤,记录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挣扎与奋进的过程。该组诗是对知己友人的唱和,它真实地袒露诗人内心的隐秘情感,隐隐传出梦醒之后的知识分子灵魂深处的孤独和哀伤。《落花诗》与《葬花吟》情绪格调极其相似,二者之间实传递了某种共同的时代精神。唐寅的人生追求渗透了一位末世士子的失意与感伤、无奈与落寞,更让世人看到了一位桀骜不驯的江南才子对传统人生道路的怀疑与否定,对新的价值实现的个性追求,在中国历史上率先实现了文人的真正自由。关键词:唐寅《落花诗》感伤颓放与自由 [正文] 唐寅,明代中后期江南极具个性的文学家,兼擅书画。惜其流传下来的诗文作品不多,七律《落花诗》三十首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传世经典。唐寅对自己所作的落花诗十分喜爱,曾多次书写,诗与书相得益彰,带给世人一份华美的感伤。 《艺圃撷馀》有云: 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征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恸哭。至花落,遣小僮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寅和沈石田韵三十首。1 沈石田即沈周,苏州著名的书画家和诗人,唐寅的老师。明弘治十七年(1504)春,沈周丧子,作落花诗七律十首,唐寅葬花而想起此诗,唱和了三十首。唐寅在自跋中说:“石田先生尝咏落花十篇,人情物态,曲尽无遗,而用意炼语,超越前辈……间以示予,读之累日,不能释手。顾予方被翳林樾,自付陈朽载。瞻飞英辞条,委厕有不撄怀者哉.勉步后尘,政不自知其丑也。”2于暇日书之,并附有小图。在这段话中,诗人回首往事,仍有一种酸涩的情绪挥之不去,可见其书写落花诗时的复杂情感。各种唐寅的诗文集刻本都收录了《落花诗》,但根据 1《唐伯虎诗文书画全集》附录,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1 2《落花诗》,辽宁博物馆藏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