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007-07-17 19:51: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谭培.指导老师:帅伟钢

内容摘要: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

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小斧劈披麻尾皴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

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不过他的画仍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

型。

1)与沈周文征明画风相近的文人山水画作品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山路松声图》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涧间有曲桥相连,桥上一高士信步缓行,一童子抱琴随后。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层层飞泉是全画的脉络,它将

山峦层层推高推远,营造出幽深奇妙的境界。唐寅此图所用的皴法明显来自李唐、夏圭,但他改变了南宋院体侧笔猛扫、锋芒毕露的大斧劈皴之法,而是用中锋兼用侧笔,作细劲清秀的带水长皴,并间以小斧劈皴和刮铁皴,皴笔细密遒劲,流畅爽利,挺拔中见柔和。他的皴法已掺入沈周、文征明的笔墨观念,将其化为己用,在皴后以水墨晕染,使山峰于奇峭的风骨中蕴含了爽洁秀润的雅逸之气。同时在块面的明暗处理上也脱去其师周臣块面厚重的面貌,用浓墨皴染留出飞白,生动地表现出硬峭的质感。其古松的出枝之

法亦来自周臣,有龙翔风翥之势,令人叹为观止。

唐寅早年师法沈周的山水画,现存作品有《洞庭黄茅渚图》和《贞寿堂图》,《对竹图》等。中年的山水画,主要宗法周臣,而周臣的山水画师法南宋的李唐和刘松年,因此唐寅的画又可上溯至南宋李唐、刘松年为代表的院体画派。他在老师周臣影响指导下,学到了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唐寅的山水画,早年师法沈周,传世之作甚少。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作品有《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西洲话旧图》、等。从这些画的风格看,画风构图简洁清朗,用笔多为细劲中锋,犹如游丝描,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具有刚柔相济之美。山石的皴法丰富,多有短砍、长皴、顺笔、逆毫、方折、圆转等笔墨。林木、房舍、溪流等景物,穿插有序,密而不窒,杂而不乱,极富韵律和文人画秀润空灵的美感。

2)南宋院体画

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如他早期的《虚阁晚凉图》用笔细腻,构图紧密。近处岸边两株大树交枝而立,岸右为通路,树荫下有一水榭,两位高士席地而坐,一童子正奉茶前来,四周林木蓊郁,一片盛夏景色,切合题意。远山的造型、皴法均来

自沈周的法则。

唐寅开始宗南宋院画的作品颇多,如《华山图》,是以学李唐早期作的情绪,可以说是笔墨隐于山石的皴法之中。用皴法、用笔、用墨不仅表现了山水的险峻,而且表现出节奏感。在此之后的《春游女几山》布局严整,造型生动,山石坚实峻拔,笔墨俱出自李唐一系,刚劲挺拔。唐寅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茅屋风清图》,山石峭拔,大都是大山峻岭,其皴法为大斧劈,石面明暗分明。前景是两岩耸立,山谷夹一小溪,溪上架着一窄木板,有一仆负物艰难地行走在板上。渡口山石上五棵如龙的盘松,山道都有木架以示险峻。右侧道上一高士正携琴而来。中景是一水榭,筑以围栏,有两名高士正欣赏后景岩顶百丈高瀑。后景是高耸的山谷中条条瀑布奔泻而下,山腰上还有楼、观隐现于树木之中。。

与《茅屋风清》图轴相近的还有《雪山行旅》图轴。前者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屋后的峭壁,上端留有雪。亮面皴法是较长的斧劈皴,略加勾斫,

顺笔拖下。

3)形成自己独特的画风

唐寅晚年以出世的超然心态,融汇吴派山水笔墨特点,把钉头小斧劈皴尾部拉长,创造出一种介乎斧劈和披麻之间的皴法。有人叫作“小斧劈带披麻尾皴“,这样即保留了面皴所强化的体积和质量感觉。也使院派刻划之迹化为圆融与自然。画树亦从院派屈曲瘦硬的特点,而化为园劲生动柔中见刚的风致。唐寅的水墨或为水墨淡彩,以墨为骨,色不碍墨,浅淡雅致,风韵嫣然。虽造形谨严,而进退裕如,举重若轻。

4)花鸟人物画唐寅的水墨花鸟画基本上是以水墨提炼形象,墨韵明净、生趣盎然。其著名的还有《雨竹图》,画面以二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再初叶数笔以相呼应,向下急趋,一派雨打竹叶之势。

唐寅擅长写意花鸟,活泼洒脱、生趣盎然而又富于真实感。唐寅花鸟画的代表作是《枯槎鸲鹆图》。其构图用折枝法,枯木枝干由右下方弯曲多姿地向上伸展,以枯笔浓墨画之,苍老挺拔。以积墨法画一只栖于枝头的八哥,正引吭高鸣,树枝似乎都在应节微动,从而显现出自然界生命律动的和谐美。秃笔点叶,一两条细藤与数笔野竹同枯树上的老叶画在一起,增添了空山雨后幽旷恬静与清新的气氛。这幅画在画法上属小写意,一路运腕灵便,以书法人画,以写代描,笔力雄强,造型优美,全画笔墨疏简精当,行笔挺秀洒脱,形象饶有韵度,从中可以窥见唐寅在探讨写意技法和开拓花鸟画新境界方面的卓越建树。

唐寅的人物画,表现在体貌上有两种。一是线条细劲,敷色妍丽,气质高华,出白南宋院体的有《孟蜀宫伎图》、《簪花仕女图》等作品;另一为意兴潇洒,远笔如行云流水,出自南宋梁楷、法常,并具有元人气息的如《东方朔偷桃图》、《秋风纨扇图》以及这帧《牡丹仕女图》。此图画棗高髻仕女,右手持扇下垂,左手拈花上擎,体态丰盈,举止有安详之态,头部勾勒精人晕染匀净,似富贵人家少妇。画脸、手等处流丽圆畅,而衣裙、披肩、腰带则以飘举方折之笔出之,这种方圆兼施富有对比的笔法,增强了这位少妇轻移莲步的动态美。设色浅淡清雅,人物发髻扎带和身躯下半部共有四处敷用淡硃色,而披肩和牡丹的叶子却用浅浅的蓝色,两色相映衬,使画中人愈加显得明丽可人。唐寅的仕女、人物画,大致没有逾越南宋人物画藩篱.尤其是他的敷施重彩的工笔人物画,那种明眸、皓齿、红颜、粉颊……还是南朱院体画的遗风。如《王蜀宫妓图》,画家以传统的工笔重彩的手法,以“三白法”染仕女的面部,突出了宫女的浓施艳抹。衣纹用细劲流畅的铁线描,服饰施以浓艳的色彩,显得绮罗绚烂。另一种是从南宋的院体脱胎而出,笔墨流动爽利.转笔方劲,线条抑扬起伏.代表作品有《风纨扇图》以及《李端端图》等

二、唐寅的艺术成就

唐寅为传统绘画所作的贡献,大致可概括为三点:其一,综合南北二派,弘扬了文入画的传统。我国的传统绘画.到了北宋初期,由于地理条件和风格的不同,始分为南北两大画派。北方画派以李成、关仝、范宽为代表,画风深厚旷远,石体坚凝,风骨奇峭,气势雄伟;而南方画派以董源、巨然为宗师,画风柔和温秀,笔墨潇洒含蓄,水墨湿润华滋,远近感强烈。但又有各自的弱点,比如北方画派.笔锋太露,缺少含蓄,缺少韵致和远近感等;南方画派缺少骨力、庄严和气魄等。唐寅的功绩就在于打破了门户之见,从笔法、气势、笔意和设色上,把南北两派不同的源流,扬长避短,融合在一起,又吸收元画的长处,最后形成结构严谨,风骨奇峭,笔法秀逸,水墨淋漓,意境空灵的独特风格。他的画,既有宋画深厚功力,又有文人画的书卷气,为吴门画派的崛起,为弘扬文入画的传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二,诗书画的有机结合。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诗文、书法的造诣也很深,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也作出了新的贡献。其结合方法:一是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因为两者都强调人格与真情的再现。二是将书法用笔之法运用于绘画,这在唐寅传世绘画作品中较为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如果我们从画道的观点审视唐寅的绘画形式乃至技法,可取其绘画基本造型语言——点线。我们就会发现唐寅用笔虽然快疾,但线感压力颇强,真能力透纸背,故无浮滑躁动之嫌,其虽无垂露、屋漏痕样式之拙重,却有多力丰筋之柔韧,而且使转从容、拂斫合节。再观其打点,虽无奔雷坠石之势,却有奔雷坠石之意,而心手双畅,翰不虚发,一点一划之间,起伏衂挫,直欲穷微侧妙。后再进一步认真研究点与点、线与线、点与线之间的组合,树与树、山与山、石与石、树与山石之间的排列组合,乃至整幅绘画

局部到整体的组合。或奇或正,或纵或横。

参考书目:(1)谢建华《唐寅》1996年吉林出版社

(2)于润生《唐寅画传》2005年中国文联出版社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关于唐伯虎学画的故事 唐伯虎的绘画作品非常出名,这离不开他的努力付出。你知道这其中都有怎样的故事经历?下面由讲述唐寅学画中有趣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唐寅学画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从小就喜欢文学和画画。九岁的时候,他拜当时著名的画家周臣为师,学习绘画。两年后,唐伯虎画山水、人物、竹子和山石都已经栩栩如生了。但是唐伯虎不满足自己的画画水平,又第二次拜师学习,跟沈周老师学习绘画。唐伯虎的绘画功底很深厚,加上刻苦勤奋地练习,在一年的时间内很快地提高了绘画技艺,就连沈周老师也经常称赞他。渐渐地,一向谦虚的唐伯虎有了自满的心理,这让细心的沈周老师察觉到了。一天,他把唐伯虎叫来一起喝酒。在谈话中,唐伯虎多次提到母亲身体弱、身边没人照顾,希望老师能同意他回家。沈周老师笑着说:“今天高兴,酒喝多了,身上有些热,你去把窗子

打开,通通风,好吗?”唐伯虎于是去开窗,可是他怎么也推不动那两扇窗。忽然他发现那窗子竟是画的,看起来就跟真的窗一样。唐伯虎脸红了,他走到了老师跟前,“扑通”一声跑到在地,对老师说“请您原谅弟子无知,我要留下继续学习。”从此以后,唐伯虎再也不提回家的事了,他更加认真、努力地学画,始终专心致志,一丝不苟,最后终于成了著名的大画家。 唐伯虎的故事 明代才子唐伯虎风趣幽默,常常是妙语连珠。有一次,一户当官人家的老太太过90大寿,儿女为了讨母亲欢心,就准备了一份厚礼,请唐伯虎来为老太太作祝寿诗助兴,唐伯虎爽快地答应了。第二唐伯虎果然准时赴约,等客人们喝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主人就邀请唐伯虎当场作诗。唐伯虎也不推辞,站起来用手指着老太太高声吟到:“这老太太不是人。”老太太顿时满脸生气,极为难堪,众宾客也大吃一惊,怎么才子开口就骂人呢?莫不是酒喝多了说胡话?儿子也满面不高兴,客厅里顿时鸦雀无声。 唐伯虎似乎没有注意别人的反应,稍停片刻,漫漫吟出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好!”众宾客齐声喝彩,个个转忧为喜,儿女喜笑颜开,九十老太脸上也乐开了花.想不到唐伯虎又指着坐在老太太周围的儿孙吟出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全场空气像要凝固一样,主人好不尴尬老太太的儿孙们个个满面怒容,恨不得马上把这个人赶走,又停片刻,唐伯虎指着八仙桌上的寿桃,一句一顿地吟出最后句。偷得蟠桃献娘亲。”“好诗!好诗!”众宾客一齐喝彩,掌声如潮人们常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

《风流才子唐伯虎》读后感笑舞狂歌五十年——浅谈风流才子唐伯虎的诗与画谈及唐伯虎,不免会使人想起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风流倜傥,才情非凡。其风流韵事“三笑点秋香”,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至于唐寅的生平,史书记载亦是少之甚少。现流传至今有关他的史料,多为乡野民间故事和小说的传述,已无从考证。之于他的成就,众多专家的意见也是褒贬不一。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名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出身落魄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自幼饱读诗书,擅长诗画十六岁便中秀才。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关于唐伯虎“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名的由来,有人认为,唐伯虎出于对自己才华的狂傲自负,确实刻了一枚“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

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唐伯虎从未自刻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图章,存世之印系别人伪造。后世学者普遍认为,唐伯虎“江南第一才子”是名副其实的。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艺术造诣高超。唐伯虎才气横溢是真的,他完全称得起“江南第一才子”。若说“风流”二字,也只是唐伯虎文风飘逸,为人洒脱,落拓不拘,举止有放浪之行,仅此而已,实际情况并不是小说和影视作品中描写的那等“风流艳名。况且晚年时期,唐伯虎的生活实则穷困潦倒,很难想象与富贵奢华有所联系。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的故事,不免有虚构之嫌,事实上是不成立的。虽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有人认为唐伯虎作品《九美图》中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这般传言,我个人认为,多半是因为他最后一个妻子名叫“沈九娘”,后世人望文生义,便以为唐寅此等风流,艳娶娇妻九人。唐伯虎的仕途之路其实是十分坎坷的。“泄题案”发生后,唐伯虎31岁才出狱。正当而立之年,却饱受不幸折磨,遭此声名狼藉。我们可以想

一个人的世界——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Vol.33No.9 Sep.2012 第33卷第9期2012年9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Soc.Sci)意大利画家莫兰迪身处现代主义激荡的时代,但他没有受到纷繁的潮流影响,长久地居住在自己的家乡,沉醉于自我的艺术世界里。莫兰迪的作品摈弃了艳俗的色彩,画面清静淡雅,伫立于他的画前,观者会不知不觉地走入画家纯净而神秘的心灵深处。在莫兰迪的画面中,各种因素都被协调统一起来,仔细聆听,犹如一首精彩的交响乐。本文将从造型、色彩以及笔触三个方面来研读莫兰迪的绘画艺术。 一、心像与造型 或许莫兰迪的绘画不能简单地归于具象或抽象,用“心像”来概括似乎更为贴切。“心像”是指莫兰迪的作品具有形而上的意义,着重反映画家内心的情感,每幅作品都指向画家自己的心,也指向观众的心。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讲过:“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的满 足能够打动人。”[1] 莫兰迪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 保持了绘画艺术的一个本质功能:绘画不仅仅是从视觉上,还要从心灵上感动观众。绘画是画家的心灵与观众之间的桥梁,当我们静静欣赏莫兰迪的作品时,会很容易由画面的表现进入画家那淡然随意、恒定安详的心境中去。 作为艺术,有一个贯穿于种种艺术门类的核心本质,那就是对人类精神的感召力。就绘画而言,不应只是满足于对人视觉的刺激,不应只是由色彩、 造型等组合而成的精美图案,还要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要让观赏者“悦目”,更重要的是“赏心”,这样才称得上是一件真正的艺术作品。 “大师的作品是心灵的产物”[2] ,莫兰迪在这方面给我们以深刻 的启示。 当然,在强调精神层面的要求的同时,也不能丧失现实的基础,无病呻吟。莫兰迪一直用具象的手法来表达他自己,借物象来寄托他的思想、情感。 莫兰迪的这种心像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呢?有人评论道:“站在莫兰迪的作品前,总有种莫名的感受,不大的画幅,却如一只只比肩而立的无字之碑,驻足旷野之间,在一个没有对白的世界里,任凭清风吹拂,细雨抚慰。溟蒙中几个相安无语的僧人,聆听着从天际传来的淡淡梵音,在一个没有终极的时 间里,目送一个渐渐远去的背影。”[3]这里更加强调 的是作品中的精神内涵。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需要这样能够安抚现代人浮躁不安、惊恐甚至神经质 一个人的世界 ———莫兰迪绘画艺术风格探析 贾昌娟 (巢湖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摘 要:意大利画家莫兰迪是艺术探索之路上一位真正的思想者,他以教徒般的热忱投身于单一的绘 画主题,以他的方式诠释着他对这个可见世界的感悟。在西方,评论界曾经把他看作一个保守主义画家,一个有着意大利文化品位的地方主义者,一个缺少时代感的典型。20世纪末,莫兰迪的绘画艺术被重新审视,他作为一个 艺术革新者的价值更是受到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莫兰迪;心像;灰色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9-0232-03 图1《静物》 232--

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 浅谈创作感想

我眼中的莫兰迪静物画 ——浅谈创作感想 何永游 学院:美术学院学号:2006504222 班级:06美本2班 摘要:自文艺复兴以来众多前辈大师将写实的各方面都做到了极致,后人若单纯从技术上超越可说是天方夜谭。另谋出路是必要的。那么中国的具象写实绘画的出路在哪里呢?是否再以逼真再现客观真实为起点呢?或者读莫兰迪的静物画能带给我们一些启发。莫兰迪一辈子都在画那些给自己看的小画,沉醉于自我的世界里,物我相忘,不受外界的干扰,修炼了一门独特的艺术风格:幽雅、宁静、文质彬彬乃至于含蓄,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啸声曾称他“活脱是一位西洋的八大山人”。 关键词:瓶子;山人;逸格;大巧若拙;客观 The Mo orchid Di s till life in the my eyes -Shallow talk creations feeling He yong you College:Art college registration number:2006504222 Class:06 United States originally 2 class Summary:From literature renew several a hundred years inside numerous elder generation masters almost attained realistic everyone's noodles all extreme achievement, the posterity thinks the simplicity to surmount from the technique can be treated as Arabian Nights.Strive for another exit's seem to is necessary.So and Chinesely have the exit of the elephant realistic painting where?Should or should not again with lifelike reappear objective true is point of departure?The still life which perhaps reads a Mo orchid Di can bring us some inspire.The Mo orchid Di all is draw those small paintings which give oneself see during a lifetime, deeply drunk in the worlds of ego, thing I mutually forget, be free from outside interference and fixed Lian a special art style:Tranquil and enjoyable, quite, elegant and refined in manner is as for reserved, match appreciate beauty of oriental interesting aspect very much, the roar voice once called his"lived to take off be eight person in Tashans of a western". 在现代西方绘画里,分成了具象和抽象画派两大阵营。抽象画派表现的歇斯底里、光怪陆离,虽可能有惊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更多的是缺乏大众所需要的美感,不为大众所喜。具象画派坚守本垒,有诸如走极端的超级写实派,追求对对象的精细描绘,如质感、肌理、空间的真实再现达到变态的程度。虽然让人感到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惊人,但除了显示画家高超的技巧之外,毕竟少了点表现力和感染力,而更多的表现出苍白无力缺乏生气。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美术本科函授生 《中国美术史》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 2、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3、《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5、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6、《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7、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8、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9、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10、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11、“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2、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13、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何为本生故事? 14、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15、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16、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 17、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有何代表作? 18、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19、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20、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2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22、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23、何为“徐黄异体”。 2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5、你怎样评价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 26、北宋前期有哪些主要的山水画名家,他们在构图、表现技法上有何特色? 27、郭熙在山水画史上有何贡献? 28、简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价值。

莫兰迪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

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分析与研究 1 莫兰迪其人及艺术环境 乔吉奥。莫兰迪(Giorgio Morandi),20世纪意大利伟大的静物画家,擅长静物画和风景画创作。他1890年出生于意大利波洛尼亚小镇,波洛尼亚位于意大利北部罗曼那地区的东边,在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之间,这是一座随处可见古老的哥特式建筑、橘红色屋顶,随处可听悠扬钟声的具有细细绵长历史的城市,这儿有欧洲最古老的现代大学波洛尼亚大学,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心之一,诞出过杰出的艺术家安德烈。曼特尼亚。波洛尼亚几乎每座教堂都布满了精美壁画,沉浸着意大利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古罗马文化雄风、文艺复兴时期带来的科学气质。因此,这里的美更具有理性,人们更习惯于艺术的质朴、严谨,甚至是笨拙。而莫兰迪艺术的最高成就即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瓶瓶罐罐中。 从1907年莫兰迪在波洛尼亚美术学院学习为起点,他逐渐从一个学习艺术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成熟的艺术家,之前他还应征入过伍。在这个过程中,莫兰迪接触到了意大利传统绘画,接触到了塞尚和立体主义,接触到了形而上画派,这些在莫兰迪成长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莫兰迪终生定居在波洛尼亚的封达查街,终生未婚,过着近乎修士般的禁欲生活,具有苦行僧的气质。莫兰迪从不为外界琐事所扰,即使是战争年代,依然不为所动的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信仰。 2 莫兰迪艺术风格的影响因素 2.1 塞尚 总结莫兰迪的艺术风格,塞尚无疑在他的艺术思想形成过程中起过决定性的影响。一

个艺术家的早期作品几乎总是五指练习,这种练习会交给他老一代艺术家的风格准则,直到他自己成熟到足以将他自己的风格付诸形式为止。在1912年到1916年的作品里,莫兰迪的作品中弥漫着早期的巴黎立体主义者们,如塞尚、夏尔丹的影子。 塞尚对莫兰迪的根本影响在于他颠覆性的观察方式,以及他关于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思想观点,塞尚认为:一个人必须为自己创造一种视觉,即制作一种镜片,他必须观察那些未被人发现的自然……而这个镜片所放置的几点即是自然。同时,塞尚还认为:艺术是个人的知觉,要让这种知觉处于情感之中,然后求助于理智组织成一件作品。这里的情况又指艺术家对于自然的感觉。而莫兰迪在接触到塞尚作品后,他认为:作品的创作中应当重情绪而不是重形式,画面的形式知识情绪的附属品,对客观世界的本源性的观察才是这种情绪的动力。莫兰迪最大程度上接受了塞尚颠覆性的观察特点,通过“符合逻辑”、“不荒谬”的视觉方式来观看客观世界,并以此来揭示“抽象的现实”之本质。这一点在他晚期作品中更加清晰,比如他对外形的消解、对边缘线的淡化,对画面空间平面化的处理。虽然莫兰迪对于客观世界的本质追求同塞尚一样,透过现象找出本质是他艺术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但在实际创作中,他也反对纯形式的表现,通过对形体边缘线的彻底弱化,从而彻底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让人以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客观世界。 2.2早期立体主义者的影响 莫兰迪接触立体主义是通过一本名为《巴黎晚间》的杂志。受立体主义的影响,他常常把绘画的成功归结于在创作中断然地去除所谓的尝试或是实验的想法。 由此,莫兰迪的静物画是尽可能重现物体原有的形,让物体在画面中不着痕迹地自然现出。这体现了莫兰迪在官场物体时,没有添加任何刻意的修饰,他认为:在绘画的实际操作上应当最大限度剔除“尝试”的做法,艺术家是在直接地将自己的理念和对客观世界的观照表现在画布上。

唐寅书法略论 谢天

唐寅书法略论 指导教师 寇学臣 作 者 谢天 摘要: 自古以来,提到唐伯虎的名字,人们的眼光往往惯性地聚焦于其旷世不凡的绘画成就上来,由此其书名也顺其自然地被画名所掩。相比之下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书法艺术的观照相对不足。然而,唐寅的书法极富天资秀润,飘逸洒落和精丽蕴藉之美,可谓“风情潇洒,不为法缚”。今姑据所知,笔者从唐寅早、中、晚期书法代表作品的风格分析,风格成因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试言其由,略陈数意”。 关键词: 唐寅 书法 艺术价值 借鉴意义 1唐寅生平概述 唐寅(如图1)字子畏,别字伯虎。晚年笃好佛 学,以六如居士为号。为明代中期颇具影响的书画家, 诗文亦成就不凡。唐寅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与祝允 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明画史将 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见其 绘画成就和影响之大。(绘画作品如图2) 然而,唐寅的一生又是坎坷曲折的,枞观其生平,无不哀其不幸。出身商贾家庭的唐寅,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凭借卓越的才华雄踞榜首,可谓成绩斐然,声名大噪。然而,宿图1《唐寅画像》

旷世才子开一个巨 大的玩笑。因考场舞 弊案,牵连入狱,获 贬为吏,从此仕途向 唐寅紧闭了大门。此 次受挫令唐寅一蹶 不振,颓废潦倒,沉 醉于烟花之地,以此 来昭示对封建礼教 的反抗。命运在关上 一扇门的同时为他 打开了另一扇门,在 艺术的世界里唐寅 寻找到了慰藉和发 泄愤闷的出口。中年 的唐寅,曾一度寄身 于宁王府,经历了一 段幕僚生涯,后因宁 王图谋叛乱,于是毅然与之断绝联系,险些丧命。际遇不堪,复遭打 击,心灰意冷。自此彻底看破红尘,绝去仕途幻想,以释教思想为依 归,自号逃禅仙吏,六如居士,卖画为生,纵情山水之中,自言“不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伯虎书法婉媚劲力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聪明过人,学习努力,十六岁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唐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此时与文征明结交,但是文征明的父亲给文征明的信中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文嘉《先君行略》)。十七岁作《贞寿图》,顾文彬题字道:“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诸若是,岂非天授?”。这时沈周对其也相当器重,十九岁时与徐廷瑞次女结婚。婚后六年,徐夫人去世,同年,其父唐广德、母邱太夫人也相继去世。致使唐寅放纵饮酒,后来,经好友祝允明相劝,唐伯虎才闭门读书。 唐伯虎的科举之路是颠沛流离的,十六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时,他参加憎恶古文辞的监察御史方志的提学考试时,因牵涉舞弊案而交恶运。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至于天子震赫,招捕招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如焚,玉石皆毁灭海内遂以为唐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措而唾,辱亦甚矣!”出狱后,发放浙江为“吏”,唐伯虎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到苏州。 回到苏州后,唐伯虎夫妻离异后,日益纵洒,家道中落。他潜心佛学,钻研命理,星卜之术,并修筑桃化庵和梦墨亭。可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从师周臣学画,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是当时苏州的著名画家,他师从南宋诸家,有“院画”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故宫博物院

78 唐寅绘画风格中的『去职业化』倾向 — 以《春游女几山图》为例 文\侯关银 画理 唐寅 《春游女几山图》 65cm×122cm 绢本立轴 明正德年间

79 唐寅生平考证 唐寅(1470-1524),苏州吴县人,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代表作有《蜀国宫妓图》《事茗图》《骑驴思归图》《秋风纨扇图》等。 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天资聪颖,16岁便中秀才;29岁参加乡试,中“解元”,30岁进京赴考,功成名就指日可待之时,受同去考试的徐经考场舞弊案牵连下狱。自此人生价值观发生变化,行为放荡不羁。其同时期好友文徵明曾作《简子畏》:“落魄迂疏不事家,郎君性气属豪华。高楼大叫秋觞月,深幄微酣夜拥花。”唐寅不拘于封建礼法,在明代儒学复兴的背景下不顾世俗,以风流才子的形象示人。之后,在祝允明的规劝之下,唐寅重新发奋,以诗书画文为生。 画史对唐寅有较高的评价。祝允明在《唐寅墓志铭》中写道:“子畏为文,或丽或淡,或精或泛,无常态。不肯为锻炼功,奇思常多,而不尽用。其诗初喜秾丽。既又放白氏,务达情性。而语终璀璨,佳音多与古合。”① 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写道:“唐寅山水……既秀润又饶气韵……一段萧疏清旷之气,出于烟波柳岸间。”② 恽寿平在《南田画跋》中写道:“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洗其勾斫,焕然神明。”③ 王樨登在《吴郡丹青志》中写道:“唐寅画法沉郁,风骨奇峭,刊落庸琐,务求浓厚,连江叠嵫,洒洒不穷,信 士流之雅作,绘事之妙诣也。评者谓其画,远攻李唐,足任偏师;近交沈周,可当半席。”④ 毛大伦在《增绘宝鉴》中写道:“唐寅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笔姿秀雅,青出于蓝也。”⑤ 李开先在《中麓画品》中写道: “唐寅如贾浪仙,身则诗人,犹有僧骨,宛在黄叶长廊之下。”⑥ 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写道:“伯虎才高,自宋李营丘、范宽、李唐、马夏,以至胜国吴兴,王(蒙)黄(公望)数大家,靡不研解,行笔极秀润,缜密而有韵度,惟小弱耳。”⑦ 徐祯卿在《新倩集》中开篇即写道:“唐寅,字伯虎,雅姿疏朗,任逸不羁。喜玩古书,不为章句。” …… 唐寅宗法南宋名家李唐笔法,气势磅礴,与同为吴门四家的文人画代表沈周、文徵明交好;山水、人物画作俱佳,气度不凡。这样的一位画家,同仇英一起长时间被划分到职业画家群体当中,未免抹杀了他的才情和在绘画方面独到的见解与认知。 《春游女几山图》的画面语言分析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游女几山图》,是唐寅创作于明代正德年间的一件重要代表作品,是唐寅职业文人画画风形成的历史关键。唐寅在明以来的画史中常被冠以风流才子的称号,这一称谓让人过多瞩目他随性的处世态度,似乎掩盖了其在内心深处欲说还休的踌躇和郁郁不得的寂寥。与其存世名作诸如《蜀国宫妓图》《秋风纨扇图》所呈现的工整之至和色彩艳丽不同,《春游女几山图》无论从画面题诗,还是笔墨章法上都更加贴合“唐家样”。既不迎合市场的需要,也并不完全是文人心意的表达,突破明中期画坛的商品化气息,直追宋元。在技法上复古,在意趣上启新,展现 ① 江兆申,《关于唐寅的研究》,台北故宫博物院,1976年,第2页。 ② 杭春晓、张燕飞,《明四家绘画》,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第96页。③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369页。④ 潘运告,《明代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⑤ 邵洛羊,《洛羊画谭》,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年,第279页。⑥ 王伯敏、任道斌,《画学集成》,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182页。 ⑦ 王世贞,《艺苑卮言》,凤凰出版社,2009年。 图一 周臣《春山游骑图》 64cm×185 cm 绢本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007-07-17 19:51: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谭培.指导老师:帅伟钢 内容摘要: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 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小斧劈披麻尾皴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 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不过他的画仍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 型。 1)与沈周文征明画风相近的文人山水画作品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山路松声图》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涧间有曲桥相连,桥上一高士信步缓行,一童子抱琴随后。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层层飞泉是全画的脉络,它将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d11779436.html,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彭海东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 【摘要】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犹如他的诗句,重视当下社会所感,明白畅晓。他的画浅近明快,却又极其敏感。品味人事,唐寅大量运用典故,将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间戏剧一幕幕请到了画中。 【关键词】文人画;唐寅;典故 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 明代吴门画派唐寅,他的绘画在典故的使用上,不仅加强了其独具特色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画利用典故所拓展出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理性与感性的对话。 唐寅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原因在于其典故的运用,尽管他所画中的有些山水人物在他之前早已有人画过,但唐寅对此不是重复旧作。而是对其进行再创作和升华。 一、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 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张丑说:“笔墨俱到,理趣无穷。”在创作中倾向于典故引用,也反映了吴门画派的一些派别特点。唐寅的满腹才华,无以为用,便入于诗中画里,他的画也成了且表学问的一种方式。所以王宠在溪山渔隐图卷中写道“时一展玩,心与理契,情与趣会”。这大概也就是对唐寅重思考的另一种反映了。 二、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 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而典故的出现又为他提供了一种思考的维度,一如诗歌中的咏史诗。看则欣赏画作,实则咀嚼历史,品味人生。在友人看来,唐寅是有大腾挪的人。王宠说他是“百年浑醉舞”他后期的诗赋中散发的压抑格调不能简单理解为个人的功名叹息,而是放眼历史长河,那种对生命追求的坚韧情怀。 三、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

唐寅绘画风格随生活变化而改变的演讲稿单国强:因为后来唐伯虎又接触了很多文人,他又受到他们的影响,风格又开始变。而这个中间他也几次想“再起来”,并不甘心这么沉默。好像三十多岁的时候江西的宁王慕名其“才子”,请他和文徵明两个人去江西。文徵明拒绝了:我不去,我不做官。但唐伯虎去了,他说:这是个机会。他就跑到江西去了。到了江西,他一看不得了,宁王要造反,一看他的架式招兵买马整天训练,有谋反的意思,把唐伯虎吓坏了,他想不能再牵进去了,他就装疯卖傻。后来宁王一看说这什么才子,整个是个疯子,回去吧。唐伯虎就被放回去了;第二年宁王造反了,造反以后整个都给评判了,很多人都牵连进去了,但唐伯虎没有被牵连。 从此以后唐伯虎就彻底的打消了“考功名”,不想做官了,认为其太险恶。他就混迹江湖,以卖画为生,行为也放荡不羁。像小说里说的有时候是有钱就吃、喝,没钱了以后就卖画,还骗吃骗喝。这样一种性格行为造成他的绘画风格是非常活泼的,当然有很多故事,三厢的故事是没有的,点秋香也是没有这回事。 但是他生活是放荡不羁是真的。听说有一次他跟祝枝山两个人到外面去玩儿,花完了钱没办法,就跑到一个府衙门去,他说:我来给苏州的学庙馆募捐,那儿破了,我们来募捐来的,你们能不能给点儿钱?知府一听是苏州的、有名的

地方:行,你去拿点儿钱吧,修修庙。他们把钱拿了,吃了、花了、玩了。到第二年这个知府到苏州去看,说我看看这个庙修的怎么样了。一看没修,钱跑哪儿去了?后来这么一打听,说有两个人跟我要了钱找不着了,别人就问是谁,知府说一个是叫祝枝山的,一个叫唐寅的。别人就说坏了,这两个人是苏州的才子,专门骗吃骗喝的,这个钱你拿不到了。这个知府也没办法,这件事就算了。还有一次他也是跟朋友在外面去吃、喝,钱花光了,就把衣服拿出来当,当完了以后又喝,后来钱没有,朋友说:怎么把衣服典回来呢?唐伯虎说没关系,我给你画张画吧,你拿到典当行去肯定能把衣服拿回来。结果拿了这张画到典当行去,典当行立马把衣服还给他们,他们就这么回来了。 生活上放荡不羁,当然也有几次他想振作,但是始终不行。所以他卖画为生,生活并不好,经常跟文徵明借钱,文徵明跟他关系很好,也给他钱,但后来借多了文徵明也烦,他说你老跟我借,我也不富裕,你自己振作一点;那次文徵明就没借助他,唐伯虎生气了,很长时间就没有理文徵明。到晚年的时候唐伯虎给文徵明写了一封很长的信,表示歉意,他说你当初劝我是对的,你看我现在还这个样子,一生就这么放荡过去了。这样一种个性,我想造就了它的绘画风格:他把他的才气全部用在绘画上了,所以他的风格样式非常之多,而且学得非常快,学谁像谁。当然很多画里边也有

探析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

探析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 摘要:明代的著名画家唐寅在多种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在人物画方面,比如题材、意蕴、形式等在唐寅的笔下都有较大的突破和革新。他的人物画独辟蹊径,更多的是关注下层女性命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所绘的仕女追求生命,灵动洒脱。在这些身世悲惨,惹人怜悯的歌妓身上他不仅看到了她们可悲的命运,同时还透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的图写物象、吟弄花鸟。《王蜀宫妓图》是唐寅众多仕女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无论在画作题材,还是在创作形式方面均体现出较强特色。 关键词:唐寅;《王蜀宫妓图》;仕女画;美学思想 一、唐寅生平及影响概述 唐寅,( 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无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堪称上品。他是吴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明四家”之一,他的作品《王蜀宫妓图》对于研究其美学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画以五代时期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生活为主要内容,画中四个宫女整理妆容等待君王召唤。唐寅之所以创作此画,除了表现后宫状态之外,深层意涵在于暗讽王侯君主荒淫的生活。 二、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探析

(一)唐寅人生经历对其人物画美学思想的影响残酷的封建制度埋葬了一位政客,这一切坎坷的遭遇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画家。唐寅幼年聪明颖悟,早年积极好学并且在弘治十一年间(1498 年)乡试得中解元,在此之前他的求官之路还算走得顺利。但是到了弘治十二年,唐寅受到了礼部会试舞弊案的牵连,不仅削去功名还被捕入狱。这段痛苦的经历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出狱后,他选择用纵情声色,放荡风流的生活态度去排解仕途失意,整日混迹在风月场中,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也是唐寅人物画创作的丰富的题材来源。他借画中人际遇,写身世之感,借下层女性的不幸命运,表现繁华易逝,人生空幻之感。 (二)从题材选材上分析其美学思想《王蜀宫妓图》以妓女等小人物入画,表现了画家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疏离。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是以宫女、民妇为表现对象,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历来不屑一顾。而在唐寅的笔下,仕女画的题材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大量以烟花女子为题材的恐怕唐寅是第一人。他的仕女画中的女子多柔弱、忧郁,呈现一种林黛玉式的病态美的审美模式。其实唐寅意在用画中女子隐匿明代文人的性征表现,在当时的封建“君为臣纲”的严酷文化统治下、压抑下,她们对男性主义的不满,但由于“臣妾意识”又使得她们不能以主动积极的方式抗争,只能是隐晦的嬉笑怒骂。在唐寅的思想里,这些仕女的命运为他人左右不说,自己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在这些仕女画中借画中人物、历史来借古讽今,借以说明自己的某些际遇,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论文5000字

中西方绘画艺术作品比较赏析 —对清明上河图与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进行鉴赏 【内容摘要】中西方绘画艺术是两个不同的话语系统,其审美意识、表现手法都有较大差异,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地理、文化背景的差异。《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是我国人物画的杰出代表。它的杰出不仅在于画面人物的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还在于画面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北宋末年京都汴梁(开封)城市社会各个阶层不同的生活。这幅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古画,至今仍是举世瞩目的“国宝”。而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评论家斯塔索夫评价:“列宾是同果戈理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勇敢,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人民的伤心的现实的最深处……就画的布局和表现而论,列宾是出色的、强有力的艺术家和思想家。”这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本文以中西方绘画作为比较研究,包括这两幅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献价值,以及图中的情节画面艺术进行赏析。通过对二者各方面的分析,探讨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差异,并分析展望中西绘画的发展趋势。寻找异同的规律性,这样有助于认识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特点,建立我们自己的审美标准,坚持“和而不同”的正确观点,并努力使其理论落实到艺术实践中。 【关键词】绘画;清明上河图;国宝;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夫;农奴制;审美;和而不同 一.《清明上河图》的介绍及赏析材料 ⑴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此画画卷以全景式构图、严谨而精细的笔法,展现出汴梁汴河沿岸及东南角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社会生活风貌。画面的内容结构大致可分为三个段落:画卷右端起,始为城郊的农村风光,寂静的原野,略显寒意,渐而有村落田畴,嫩柳初绿;有上坟回城的轿马人群,行走于稀疏的树石、潺潺的溪流之间,点出了清明时节的景象。渐而人物增多,房舍逐渐稠密,河道也渐显宽广,画面的气氛随之热烈。中段以“虹桥”为中心,形成了全画最为紧凑、最为热闹的场面。虹桥横跨在汴河之上,桥身全由巨木架成,有梁无柱,结构精巧,规模宏敞,形制优美,宛如长虹。桥两端连接街市,来往行人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桥下紧张的水运相为呼应。桥下河面狭窄,水深流急。槽船上,船工们正在与河水激烈搏斗,有的撑篙,有的掌舵,有的放桅杆,有的掷缆绳,有的呼喊指挥,十分纷繁紧张。过桥的行人也不由停足观看,情不自禁地指点提醒、呼号助力,一时间,多少人手忙脚乱,鼎沸一片。后段为城门内外的景象,城楼高耸巍峨,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寺观、公廨等应有尽有。街市中有专营沉檀楝香、罗锦匹帛、香火纸马的,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的,还有沿街叫卖零食及小百货的。街上的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男女老幼、士农工商,无所不备。全卷总计绘制人物达587个、动物l3种、植物9种、牲畜5O余头,船只、车轿各2O余个。 ⑵对图中的社会生活即历史价值的赏析。《清明上河图》描写的内容是京都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中年以后皈心佛乘,自号六如。 唐寅博学有逸才,在诗文上名声显赫,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桢卿一起被号为“吴中四才子”。他的画尤其令人称颂,其在世之时,作品就早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备受推崇。他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因画风独树一帜,自成面貌,唐寅的作品历来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一方面,唐寅绘画中有明显师承“院体”的痕迹,所以一般不将他列入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格,意韵甚高,又令那些贬斥院派“终非上品”的评论家,很难将他也归入其中。因此,董其昌在提出“南北宗论”这一似乎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时,不得不对唐寅故意冷落,闭口不提。而这又让后世的诸多评论家产生误解,认为唐寅之画不足论,从而导致唐寅在画史上的地位始终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事实上,董其昌在不论及宗派之分时,曾对唐寅有过高度评价。

一、生平概述 唐寅的绘画作品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其个性色彩浓厚鲜明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客观地评价唐寅的绘画,必须要对唐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对唐寅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的掌握,是体会其艺术作品真正的精神内核的起步。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吴县阊门内吴趋里。其父广德,是开酒食店的商人。殷实的家底为唐寅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九岁时便从师习举业,十五岁入县学为生员,十七岁补府学生员。由于唐寅聪明绝殊,一入学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尤侗《明史拟稿》云其:“童髫入学,才气奔放。”因此,唐寅不但受到士大夫(如文林)和当时艺坛名人(如沈周)的重视,也交了一批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热爱书画艺术的朋友,如祝允明、文徵明等。 家境富足而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唐寅在个性发展上不像文徵明那样受尽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唐寅狂放不羁的性格。《明史》云:“(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这种“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的个性,也曾使得一心望子成龙的唐父感叹:“此儿必成名,

绘画艺术赏析

《九方皋》赏析 一.取材 这幅画取材于《列子·说符》中的故事。那里说的是: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岁高了!您的子孙中有可以派去寻求天下好马的人吗?”伯乐答道:“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一般的人,能够教会他们识别一般的好马,无法教他们识别天下特出的千里马。我有一个曾在一起扛过东西打过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本领不在我之下,可以叫他来见您。 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外出找马,三个月后返回报告说:“已经得到它了,在沙丘。”穆公问:“什么马?”答道:“是一匹黄色母马。”派人前去取得它,却是一匹黑色公马。穆公不兴奋,召唤伯乐对他说:“糟糕,你所派遣的找马人!毛色、雌雄尚且不能知道,又能知道什么好马?”伯乐长长地叹息道:“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吗?九方皋相马的事,正是所以比我强千万倍还不止啊!像九方皋的观察,是天地间的奥妙: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像他这种善于识别千里马的人,实在是比千里马更宝贵啊!”马牵来了,果然是天下特出的好马啊。 二.赏析 画面截取九方皋面对马群观察过程的一个瞬间,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一位朴实的劳动者——九方皋的形象。画家选取九方皋相马的情态为表现的主题。他正在聚精会神地察看面前的那些马。但从视角来看,他并不着眼于马的皮毛蹄腿。他仿佛正在体察这匹黑马的精神气质。而这正是九方皋之所以为相马名家的所在。而那匹黑色的公马,仿佛忽然见到了知音,它发出快乐的嘶鸣,扬起钢铁般的蹄子跃跃欲试。画中的其他人物都做为陪衬的配角,每人都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的侧面,烘托出九方皋的聪明和胸有成竹的神态。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中国画革新的伟大实践。在国外把握了西洋画解剖知识和造型手段的徐悲鸿,试图在中国画中融入这些因素。虽然他仍以线条为主,辅以较单纯的色彩塑造人物,但对人体和肌肉的表现已相当重视。这从牵马人的前胸、四肢都可以明显地看出。当他描绘那匹黑马时,已将黑色的渲染和结构的体面关系糅合在一起,丰富了中国画的语言,也呈现出鲜明的徐悲鸿风格。 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写意。所谓写意,是指中国画的一种传统画法。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