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唐寅《落花诗册》的艺术特色

浅谈唐寅《落花诗册》的艺术特色

浅谈唐寅《落花诗册》的艺术特色
浅谈唐寅《落花诗册》的艺术特色

浅谈唐寅《落花诗册》的艺术特色

明代书法在书法艺术成熟后自我发展,楷、行、草的水平普遍提高,尤其是行书和草书。这一时期唐寅虽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但他的书法方面造诣也值得我们去研究。通过对唐寅的《落花诗册》研究,其全篇流畅自然,潇洒恣意,笔墨圆浑谦重,笔势舒展妍美,体现了挥洒自如的表现方式。风格变化、书体变化都能信手拈来,充分体现了唐寅高深的书法造诣。

标签:唐寅《落花诗册》;书法;风格

说到江南四大才子,我们不难想到的是自称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在电视剧中的他,风流倜傥,“唐伯虎点秋香”火遍大江南北。但是,真实的唐伯虎却一生悲苦。青年时的他因科场舞弊案牵连入狱,后被罢黜功名,从此心灰意冷,生活窘迫,以卖画为生。一生坎坷的他,书画作品堪称为精品,为后人所赞赏。在众多人看来,他的画极为精彩丰富,然而,在我看来,他的书法的飘逸俊秀,也是值得我们一提的。

一、唐寅及《落花诗册》

(一)《落花诗册》简介

唐寅,字伯虎,曾自诩为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诗书画俱佳,我们通常见到和听到的,都认为唐伯虎的画胜过书法,诗胜过字,使得其他方面都被他的画名所掩盖,但唐伯虎在书法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推崇和学习的,风格隽永清秀的他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文征明、祝允明、王宠等齐名。

唐寅的书法借鉴魏晋时期的碑帖,而后学习李北海的书法,书风由质朴转向灵活,劲瘦挺拔;在中年时期,虽然受元代的书法风格的影响,但他并不受其禁锢和制约,转而研究唐人书法,主要吸取学习颜真卿的书法为主,如点、横、竖、撇、捺等,笔画显得浑厚粗重,在《落花诗册》中也能够看出学习颜真卿的痕迹。

行书流畅自然的《落花诗册》是唐伯虎的代表作品之一,唐伯虎一生特别爱写落花诗这一篇诗,并反复多次书写,也是后人研讨最多的。《落花诗册》是唐寅和沈周、文征明等人唱和诗作中唐寅的和诗,总计作诗30首。此帖发挥了我国书法艺术形体美、表现美、艺术美的艺术特色,笔画有快有慢,作品的字与字行与行之间透露着一种浓浓的书卷气,可以看出唐寅书法清秀俊逸的风格。

(二)《落花诗册》的由来

人的青春与生命正如花开花落,谁也无法阻挡光阴的流逝。唐伯虎的落花诗中也描写了感慨时光流逝的内容。唐寅一生多次反复写落花诗,一是与他一生经历遭遇密切相关,诗中也多次暗示了自己一生的痛苦遭遇,借花喻人,以花抒意,感叹春去花落,于是唐伯虎写下《落花诗册》这一佳作,来表达对青春的易逝,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伯虎-唐伯虎的人物简介 唐寅,明朝苏州人。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唐寅像 靖二年十二月初二。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

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

中国画作品赏析

中国画作品赏析 系别:教育系班级:12应心班姓名:张晴雯学号:122212150 中国画以“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独特风格,闻名于全世界,诗意,可以说是中国画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一幅优秀的国画作品,往往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使人在看画赏诗之中,充分享受着艺术美! 阎峰的中国画风神超逸韵致清婉。或设色、或水墨,或斗方、或扇面,或巨幅大作、或雅致小品,在从不以画家自居的阎峰笔下俱是神采飞扬,从容自得。虽然阎峰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多次参加国家级艺术作品的展览但一直很低调,看得出阎峰是训练有素。有备而来,随心所欲之间,个性使然。 阎峰出生大连,从小在东北部队大院长大自幼爱好丹青,15岁随父母来到苏州。他的身上有着东北汉子张扬豪爽的个性,在他的巨幅大作中能明明白白的感受到他的大道天成。然而他也有江南委婉细腻的一面,他的扇面小品颇具诗意,运思落笔,不紧不慢,指掌之间心会神融,意蕴悠长。 “搜尽奇峰打草稿”,生活中的阎峰是一个有心人,他深知艺术源于生活,源于心灵感受。注重绘画创作题材的积累,他曾无数次在海边驻足、在山林穿越、在乡村往返,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收获心性。因而他笔下的山峦、河流、乡村,不仅形象独特,表现手法也是丰富多彩,既“我有我法”又“言之有物”,用笔老辣、爽利,甚至有点恣肆,浓淡枯湿的变幻,在墨块和线条的交融中意蕴万千。 令阎峰颇为得意的是他精心创作的以海为题材的作品,他的《海》长卷系列作品大都场景开阔,气势宏大,汹涌澎湃的海浪约占画面的三分之二,在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力。其中以画面辽阔、气韵生动、人物传神最为惊异,有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但见突兀的山石上,人物形象凝神远望,咏叹人生,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堪称力作。而他的斗方、扇面人物小品不求大雄强、大气派,呈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或听涛、或对弈、或静观,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可谓风神超逸,韵致清婉。 阎峰说他的艺术作品创作,来源于生活中对生命的感悟,他说很幸运赶上这么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时势造英雄。这个时代太需要英雄,激情岁月推动着我的创作。继承传统、创作唯一,是我的创作追求。 他说感谢生活在这个时代,不论生活在贫困还是富贵时,今后他

中国美术史简答题

陕西师大远程教育学院美术本科函授生 《中国美术史》 1、我国原始时代美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混沌性:具体体现在两方面:1)不是纯粹的唯美而创造的, 2、何为仰韶彩陶?简述仰韶彩陶各期的造型和纹饰特征。 3、《舞蹈纹彩陶盆》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4、奴隶制时代青铜器有哪几种主要类型?青铜“礼器”的用途及艺术精神是什么? 5、青铜艺术大致可分为几个时期?各期有何艺术特色和重要的代表作品? 6、《人物龙凤帛画》和《人物御龙帛画》的主题是什么?有何艺术特色? 7、为什么汉代墓室艺术极为兴盛?墓室绘画表现的主要题材内容是什么?

8、代表性地区画像石(砖)表现的内容及技法特色。 9、略谈秦陵兵马俑的艺术风格。 (1)以群雕形式出现,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宏伟的气势。(2)崇尚写实,手法严谨,并注意刻划任务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3)妆彩粉饰,绘塑结合,使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10、请你谈对霍去病墓石雕的认识。 11、“六法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2、中国早期佛教美术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我国有哪些主要的石窟? 13、简述莫高窟早期壁画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何为本生故事? 14、唐代绘画在哪些方面有新的发展?

15、简述阎立本人物画的表现内容和艺术特点。 16、试谈吴道子的艺术成就。何为“吴带当风”? 17、张萱和周昉在仕女人物画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有何异同?各自有何代表作? 18、展子虔《游春图》有何艺术特色? 19、李思训父子在山水画方面有何贡献? 20、略谈王维山水画的艺术特色? 2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含义是什么?

22、唐代有哪些画马画牛名家及代表作? 23、何为“徐黄异体”。 24、简述《韩熙载夜宴图》的内容和艺术特点。 25、你怎样评价北宋院体花鸟画风格? 26、北宋前期有哪些主要的山水画名家,他们在构图、表现技法上有何特色? 27、郭熙在山水画史上有何贡献? 28、简述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的艺术价值。

油画艺术鉴赏论文(徐悲鸿赏析)

提起徐悲鸿的作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奔马图》和《群马》。徐悲鸿生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他的人生经历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个人,及其作品有着深远影响。徐悲鸿画马,不仅只为一般观赏,而大多是借以抒发郁结难言之悲愤和爱国忧世的心情。例如《奔马图》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由此可见,徐悲鸿不仅是一名画家,更是一名爱国主义者。曾有外国学生趁醉酒时对中国人大肆侮辱,徐悲鸿愤而蹶起,厉声叱道:“先生,你不是说中国人不行吗?那么,我代表我的祖国,你代表你的国家,我们比一比,等学习结业时,看看到底谁是人才,谁是蠢材!”徐悲鸿为了祖国的尊严,刻苦学习绘画,终于学有所成,徐悲鸿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后在几次竞赛和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1924年,他的油画在巴黎展出时,轰动了巴黎美术界。这时,那个在大家面前大骂中国人无能的洋学生,也不得不低下他的头,对徐悲鸿和中国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对徐悲鸿说:“你是个了不起的天才,我认输了!”徐悲鸿却说:“我不是天才,因为我心中装着我的祖国,是她,给我力量和智慧。祖国在我心中是神圣的、伟大的、任何人都不能侮辱我的祖国。” 专业人士论徐悲鸿画马,泼墨写意或兼工带写,塑造了千姿百态,倜傥洒脱的马,或奔腾跳跃,或回首长嘶,或腾空而起,或四蹄生烟,笔墨酣畅,形神具足。用外行的眼光观察,徐悲鸿笔下的每一匹马都处于动态,或而飞奔,或而卯足精神,伺机而发,马鬃和马尾无一不随风卷起,体现了马内心的澎湃。内行人又称,徐悲鸿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对马的感情都是难以言表的,马是人才的象征,名族振奋的象征,古有千里马与伯乐之美谈,老马识途的智慧,现代的影视作品也多次体现并赞美

唐寅书法略论 谢天

唐寅书法略论 指导教师 寇学臣 作 者 谢天 摘要: 自古以来,提到唐伯虎的名字,人们的眼光往往惯性地聚焦于其旷世不凡的绘画成就上来,由此其书名也顺其自然地被画名所掩。相比之下我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的书法艺术的观照相对不足。然而,唐寅的书法极富天资秀润,飘逸洒落和精丽蕴藉之美,可谓“风情潇洒,不为法缚”。今姑据所知,笔者从唐寅早、中、晚期书法代表作品的风格分析,风格成因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讨论,“试言其由,略陈数意”。 关键词: 唐寅 书法 艺术价值 借鉴意义 1唐寅生平概述 唐寅(如图1)字子畏,别字伯虎。晚年笃好佛 学,以六如居士为号。为明代中期颇具影响的书画家, 诗文亦成就不凡。唐寅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与祝允 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门四才子”。明画史将 唐寅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见其 绘画成就和影响之大。(绘画作品如图2) 然而,唐寅的一生又是坎坷曲折的,枞观其生平,无不哀其不幸。出身商贾家庭的唐寅,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乡试,凭借卓越的才华雄踞榜首,可谓成绩斐然,声名大噪。然而,宿图1《唐寅画像》

旷世才子开一个巨 大的玩笑。因考场舞 弊案,牵连入狱,获 贬为吏,从此仕途向 唐寅紧闭了大门。此 次受挫令唐寅一蹶 不振,颓废潦倒,沉 醉于烟花之地,以此 来昭示对封建礼教 的反抗。命运在关上 一扇门的同时为他 打开了另一扇门,在 艺术的世界里唐寅 寻找到了慰藉和发 泄愤闷的出口。中年 的唐寅,曾一度寄身 于宁王府,经历了一 段幕僚生涯,后因宁 王图谋叛乱,于是毅然与之断绝联系,险些丧命。际遇不堪,复遭打 击,心灰意冷。自此彻底看破红尘,绝去仕途幻想,以释教思想为依 归,自号逃禅仙吏,六如居士,卖画为生,纵情山水之中,自言“不

【美术欣赏】徐悲鸿:油画欣赏

徐悲鸿·油画 徐悲鸿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寿康原名寿康原名寿康,,江苏宜兴屺亭镇人,中国美术家中国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长画马。。他是他是中国现代美术中国现代美术中国现代美术的奠基者的奠基者的奠基者。。 徐悲鸿出身贫寒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并自修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在我国美术史美术史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上起到了承前启后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他擅长素描、、油画油画、、中国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山水、、花鸟、走兽走兽、、人物人物、、历史历史、、神话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栩栩如生。。他的代表作油画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我后》、》、》、中国画中国画中国画《《九方皋九方皋》、《》、《》、《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他常画的奔马他常画的奔马、、雄狮雄狮、、晨鸡等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的象征和标志。。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浅谈唐寅的艺术特征 内容摘要:唐伯虎的绘画在明代美术史上是很有名气的,他的书法秾丽秀雅,也有他独到的成就。唐伯虎少年英才,个性鲜明,科场案被牵后,以卖画为生,文人气质与卖画谋生相交杂,表现出雅俗共赏的面貌。在书法作品中,怀才不遇的狂放心态,显露了唐寅书法的婉媚劲力的个性特征。 关键词:唐伯虎书法婉媚劲力 “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后又字子畏,号鲁国唐生。他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计仆少年,居身屠酤,鼓刀涤血,获奉吾卿周旋。”唐寅聪明过人,学习努力,十六岁参加府学生员考试,“唐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此时与文征明结交,但是文征明的父亲给文征明的信中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文嘉《先君行略》)。十七岁作《贞寿图》,顾文彬题字道:“岁丙午,子畏年止十七,而山石树枝如篆籀,人物衣褶如铁丝,少诸若是,岂非天授?”。这时沈周对其也相当器重,十九岁时与徐廷瑞次女结婚。婚后六年,徐夫人去世,同年,其父唐广德、母邱太夫人也相继去世。致使唐寅放纵饮酒,后来,经好友祝允明相劝,唐伯虎才闭门读书。 唐伯虎的科举之路是颠沛流离的,十六时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进京会试时,他参加憎恶古文辞的监察御史方志的提学考试时,因牵涉舞弊案而交恶运。唐寅在《与文征明书》中说“至于天子震赫,招捕招狱。身贯三木,卒吏如虎。举头抢地,涕泗横集。而后昆山如焚,玉石皆毁灭海内遂以为唐寅为不齿之士,握拳张胆,若赴仇敌。知与不知,毕措而唾,辱亦甚矣!”出狱后,发放浙江为“吏”,唐伯虎表示“士可杀不可辱”,断然拒绝,回到苏州。 回到苏州后,唐伯虎夫妻离异后,日益纵洒,家道中落。他潜心佛学,钻研命理,星卜之术,并修筑桃化庵和梦墨亭。可就在这个时候。唐伯虎从师周臣学画,周臣字舜卿,号东村,是当时苏州的著名画家,他师从南宋诸家,有“院画”

徐悲鸿国画赏析

徐悲鸿国画赏析 这学期我学习了中国画赏析这门选修,在老师的认真讲解和详细的PPT展示下,我对国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众多画家中,我最感兴趣的要数徐悲鸿了。 徐悲鸿于1895年7月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是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尤以画马享名于世。徐悲鸿出身贫寒,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他在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学素描;1917年留学日本学习美术,不久回国,任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导师,并兼职于孔德学院;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素描,并游历西欧诸国,观摩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香港、新加坡、印度举办义卖画展,宣传支援抗日,后重返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现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职,为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 在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率先系统地将西方绘画艺术形式引入国内的画家中,徐悲鸿堪称杰出的活动家与倡导者。由于他所处的地位和创作的高超技巧,在中国美术界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许多早年留欧、留日的画家,如李铁夫、冯钢百、李毅士、李超士、吴法鼎等,均在回国后沉浸在自己的画室之中,唯徐悲鸿以其积极的社会活动能力,影响了中国画坛半个多世纪。同时,作为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与画家,他树立了一个勤勉刻苦的形象。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尤其是他的《奔马图》。 《奔马图》(图①)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

各国文学作品简介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开始到终结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国民主革命从发生、发展到胜利的历史。 一、从鸦片战争到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这一历史时期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战争时期。 (一)鸦片战争 迅速成长的欧美资本主义与封建社会末期的中国,围绕着疯狂的殖民扩张要求和落后的闭关政策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最终以鸦片问题为矛盾的爆发点,引发了鸦片战争。 (二)太平天国运动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秘密进行反清活动。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武装起义,封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宣布南京为天京,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农民政权。 二、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到义和团运动失败(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 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地主阶级改革派推行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一直居主导地位。在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瓜分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派别都做出了反应,但除了洋务运动受到朝廷的支持,取得了实际的一些成效之外,其他变法、运动多以失败告终。另一方面,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后,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发展,新的阶级力量产生,统治阶级内部也再现了分化。 三、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五四运动前(20世纪初至1919年前) 这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和中国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时期,也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西文化碰撞和新旧文化并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民主与共和成为当时两大思潮,中国的近代化加快。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阶级和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 四、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至1927年7月)

徐悲鸿的墨马艺术…【国画欣赏

徐悲鸿的墨马艺术…【国画欣赏 一、说说美国精神弟弟从美国回来,神气十足。也许是受到什么传染或者刺激。我问美国究竟怎么样?他目光在镜片后面一闪,"那可是好得不得了的地方。"接着他又追加了一句,"领先中国几十年,起码五十年。"看来美国确实真好,天堂不过如此。如果你想活着进天堂,那么直接去趟美国也许能如愿以偿。其实,平心而论,美国并非十全十美,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大家都心驰神往,顶礼膜拜,其中必有深层次的原因。倘若透过眼花缭乱的外表,剥开光怪陆离的肌肤,真正窥探一下美国的内心世界,从中找出一点有益于中华的借鉴岂不是很好吗?众所周知,物质的富足发达取决于人才,只要有了最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财源滚滚恐怕挡都挡不住。美国的财富世界第一,因为美国的科学技术世界第一,更因为全世界的一流人才和大部分资金都投奔了美国。那么,美国的魅力何在?是什么驱使无数有识之士、栋梁之材、英雄豪杰甘心鞍前马后效劳,无怨无悔?精确的答案没有!我认为,应该是一种具有可见光以外光芒的精神,一种理想和现实合二而一的精神:美国精神。美国精神以人为本,提倡并实践着人人平等自由。在这种精神状态下,人是大写的。一个东方官员曾苦涩地说:在国内别人见我就点头哈腰,可在美国连捡破烂的都腰板挺

得直直的。美国精神既没有自卑,也没有自负,而只 有自信。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看大门的,不管你是美国总统,还是普通百姓,只要你为社会付出了,就会得到承认。用不着看别人眼色。美国精神注重创造革新。他不注 意你脸上的肤色,只关心你脑袋里细胞的活力。它可以叫诺贝尔学者让位于你,条件是你必须证明你更出色。美 国精神是汪洋大海。全世界所有民族都可以融合在这里,都可以听见自己语言的回音。在美国既有白皮肤的将军,也有黑皮肤和黄皮肤的将军,但他们都已经与本民族的人有所不同,因为他们的视野已经从本民族转向全世界。美国 精神无法满足。在所有领域中,哪怕是远远领先的领域,也总是充满危机感。赛跑是领先于他人的选手有时总爱回头看一下别人落后多少。美国精神没有闲心去研究别人何时追上自己,他只关心前进中如何保持冲刺的状态。美国精 神倚重法律。在把形形色色的人和物拢在一起时,没有一条行为规范的准绳,就谈不上治家更谈不上治国。法律在这里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法律意识已经像紧箍咒那样在人们的头脑中生根。美国精神奖罚分明,注重弃恶扬善...... 美国精神并非美国所独有,它是世界优秀思想在美国的集中。美国,顾名思义应该是美丽之国的意思。人类进步意味着探索和不断完善。愿美国永远弃恶扬善成为真正的美丽之国。愿世界多一点爱,多一些帮助和奉献,让地球变成美丽地星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及艺术成就 2007-07-17 19:51:10|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作者:谭培.指导老师:帅伟钢 内容摘要: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同时他又参合了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的长处,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面布局严谨整饬,造型真实生动,山势雄峻,石质坚峭,皴法斧劈,笔法劲健,墨色淋漓。晚年画风已脱出周臣的风范,自立门户。此时细笔山水居多。唐寅的细笔山水画大多受沈周的影响, 其中也掺杂一点周臣的南宋院画风格,但不明显。 唐寅的山水画之所以有这样大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由于他能打破门户之见,无论北方画派、江南画派,还是南宋的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近及沈周和周臣等名画师,他都认真学习,博采众长,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画风。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对自然山川有着亲身的体察和真实感受,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山真水中汲取营养,从而对他的山水画创作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他的作品气魄雄伟壮阔,造型严谨准确,笔墨精湛高深,都超过了同时代的一些画家。 关键词:唐寅文人画小斧劈披麻尾皴 一、唐寅的绘画风格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吴(今江苏苏州)人。出身于商人家庭,和文徵明同岁而略长数月。少有俊才,博雅多识。初学画于周臣,后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绘画上,他是一个取材广博的画家。山水多取法于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与沈周、文 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寅风骨清雅的山水画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不过他的画仍大致上可分为三种类 型。 1)与沈周文征明画风相近的文人山水画作品 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唐寅早期绘画,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山路松声图》为唐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前景是古松掩映、巨岸崚嶒,山涧间有曲桥相连,桥上一高士信步缓行,一童子抱琴随后。桥下瀑布自后景高山流泻而下,时隐时现,层层飞泉是全画的脉络,它将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

唐寅《桃花庵歌》赏析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桃花庵歌》简介 《桃花庵歌》是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唐寅,也就是唐伯虎的经典诗作,可谓是他诗词中最著名的一首。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起首四行,有如一个长长的“推”的镜头,由远到近,将一个画里神仙陡然呈现在读者面前。短短四行,重复用了六个“桃花”,循环复沓,前后钩连,浓墨重彩,迅速堆积出一个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诗人所设定的情境之中。 事实上,整首诗描绘了两幅画面,一幅是汉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一幅是明朝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只用了“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碌碌”等十几个字,就把明朝大官和富人的生活场景传神地勾勒了出来。唐寅自己的生活场景描写得比较详细,“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两幅画面孰优孰劣,由读者自己体会和评定。 全诗以逍遥自在的桃花仙人自比,明白如话。大量运用对偶、顶针的手法,前数句接连而出,在音律上也是相当有节奏感。 桃花庵简介 说到桃花庵,还有一个故事。说是唐伯虎当年在苏州看上了一处房子,是别人废弃的别墅,“长久未有人别业”。据记载,唐伯虎在决定买房时,因为没有钱,只好用自己的部分藏书作抵押,向京城一位当官的朋友借的钱。后来,他用了两年多时间努力写字画画卖钱,才还清了购房款。 从这首《桃花庵歌》中,可以看出唐伯虎在诗歌上的创作成就,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完全看透了世态炎凉,过起了田园的散漫生活。这也与他在44岁那年遇到的一段经历有关——明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打听到才子唐寅的名声,许以重金把他骗到南昌半年多,要他帮助其谋反朝廷的政治阴谋。唐寅不久就察觉到宁王图谋不轨的严重性,为了脱身能回到故里,只能无奈的佯装疯癫,甚至在大街上裸奔,终于骗过了宁王而脱离了魔窟。后来朝廷平定了宁王的叛乱,唐寅幸而及早脱身避免了杀身之祸。这次经历又给他本就悲惨的人生加上了更致命的打击,自此思想更加消极,从他的诗作中都有了真实的反映。年仅54岁时,他在贫困潦倒中走完了人生的历程。他死后,最初是葬在桃花坞的,当时是由他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凑钱安排的后事。后来,才移到了苏州城西,就是现在的“唐寅园”。 桃花的意象

《奔马图》赏析知识分享

《奔马图》赏析

精品资料 《奔马图》赏析 《奔马图》简介 画高3米、宽1米的这幅被列入国家一级文物的徐悲鸿平生所绘最大《奔马图》真迹。大师采用了豪放的泼墨和劲秀的线描写意方法,着重刻画出马的神韵和气质。画中的马雄骏、矫健、轻疾,颇有“瘦骨铜声”之美感,奔马强壮有力,生气勃勃。 《奔马图》创作背景 徐悲鸿擅长以马喻人、托物抒怀,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爱国热情。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当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徐悲鸿的画从小出名,渡船公欲求徐先生画马而又难以启口。有一次被徐悲鸿猜透了他的心思,欣然允诺日后为其作画。后来,徐先生发迹,到南京前中央大学教书,曾托渡船公为他找个合适的门卫。渡船公说“只有乡下人,名叫史坤生,家住官林义壮村”。奔马,令人神思飞越,生发出朝气勃勃、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徐悲鸿先生的笔下,一匹匹奔马奋踪扬蹄,在广袤的土地上飞奔,骏马英姿,神态各异。有的腾空起飞,有的蹄下生烟。有的回首顾盼,有的一往直前,都仿佛要破纸而出。徐悲鸿笔下的马是"一洗万古凡马空",独有一种精神抖擞、豪气勃发的意态。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这就是《奔马图》由来。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奔马图》艺术特点赏析 在此幅画中,徐悲鸿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916744536.html, 唐寅的绘画艺术赏析 作者:彭海东 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7期 【摘要】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犹如他的诗句,重视当下社会所感,明白畅晓。他的画浅近明快,却又极其敏感。品味人事,唐寅大量运用典故,将曾经在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间戏剧一幕幕请到了画中。 【关键词】文人画;唐寅;典故 文人画的发展将“典故”的使用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就像诗歌辞赋中对现实场景的描述般,文人画运用典故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丰富了他的表达领域。 明代吴门画派唐寅,他的绘画在典故的使用上,不仅加强了其独具特色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文人画利用典故所拓展出的历史性与现实性,理性与感性的对话。 唐寅画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原因在于其典故的运用,尽管他所画中的有些山水人物在他之前早已有人画过,但唐寅对此不是重复旧作。而是对其进行再创作和升华。 一、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 唐寅绘画强调现实性的思考,以发人深思的思想而著称。张丑说:“笔墨俱到,理趣无穷。”在创作中倾向于典故引用,也反映了吴门画派的一些派别特点。唐寅的满腹才华,无以为用,便入于诗中画里,他的画也成了且表学问的一种方式。所以王宠在溪山渔隐图卷中写道“时一展玩,心与理契,情与趣会”。这大概也就是对唐寅重思考的另一种反映了。 二、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 唐寅绘画着重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话,在他的画中,人们常看到他将个人的视角缩小到宽广的历史领域中来思考,而典故的出现又为他提供了一种思考的维度,一如诗歌中的咏史诗。看则欣赏画作,实则咀嚼历史,品味人生。在友人看来,唐寅是有大腾挪的人。王宠说他是“百年浑醉舞”他后期的诗赋中散发的压抑格调不能简单理解为个人的功名叹息,而是放眼历史长河,那种对生命追求的坚韧情怀。 三、唐寅绘画重视当下的现实感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徐悲鸿)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徐悲鸿) 大班美术活动奔马(徐悲鸿)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并能创编故事。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美术活动课,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奔马(徐悲鸿)教案吧。 幼儿园大班美术欣赏教案:奔马(徐悲鸿) 活动目标: 1、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2、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并能创编故事。 3、激发幼儿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并初步尝试用不同墨色表现马的形态。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 4、毛笔、宣纸、墨、水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幼儿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幼儿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小朋友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创编故事:你能不能给这幅画编一个好听的故事呢? (3)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看到画家徐悲鸿的《奔马》,这是一只非常欢快,自由奔放的马儿,他有一股强大的力量,一股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把马儿始终作为人才的象征。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学学马儿在草原上欢快、自由的奔跑呢? 5、放录像,幼儿欢快的随乐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三:示范展示

探析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

探析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 摘要:明代的著名画家唐寅在多种艺术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在人物画方面,比如题材、意蕴、形式等在唐寅的笔下都有较大的突破和革新。他的人物画独辟蹊径,更多的是关注下层女性命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蕴,并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所绘的仕女追求生命,灵动洒脱。在这些身世悲惨,惹人怜悯的歌妓身上他不仅看到了她们可悲的命运,同时还透析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简单的图写物象、吟弄花鸟。《王蜀宫妓图》是唐寅众多仕女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无论在画作题材,还是在创作形式方面均体现出较强特色。 关键词:唐寅;《王蜀宫妓图》;仕女画;美学思想 一、唐寅生平及影响概述 唐寅,( 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我国明代著名画家,无论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堪称上品。他是吴派画家的代表人物,也是“明四家”之一,他的作品《王蜀宫妓图》对于研究其美学思想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画以五代时期前蜀后主王衍的后宫生活为主要内容,画中四个宫女整理妆容等待君王召唤。唐寅之所以创作此画,除了表现后宫状态之外,深层意涵在于暗讽王侯君主荒淫的生活。 二、唐寅《王蜀宫妓图》的美学思想探析

(一)唐寅人生经历对其人物画美学思想的影响残酷的封建制度埋葬了一位政客,这一切坎坷的遭遇却成就了一位优秀的画家。唐寅幼年聪明颖悟,早年积极好学并且在弘治十一年间(1498 年)乡试得中解元,在此之前他的求官之路还算走得顺利。但是到了弘治十二年,唐寅受到了礼部会试舞弊案的牵连,不仅削去功名还被捕入狱。这段痛苦的经历给了他沉重的打击,出狱后,他选择用纵情声色,放荡风流的生活态度去排解仕途失意,整日混迹在风月场中,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这样的一段人生经历,也是唐寅人物画创作的丰富的题材来源。他借画中人际遇,写身世之感,借下层女性的不幸命运,表现繁华易逝,人生空幻之感。 (二)从题材选材上分析其美学思想《王蜀宫妓图》以妓女等小人物入画,表现了画家对传统价值体系的疏离。传统观念的影响多是以宫女、民妇为表现对象,对处于社会底层的烟花女子历来不屑一顾。而在唐寅的笔下,仕女画的题材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大量以烟花女子为题材的恐怕唐寅是第一人。他的仕女画中的女子多柔弱、忧郁,呈现一种林黛玉式的病态美的审美模式。其实唐寅意在用画中女子隐匿明代文人的性征表现,在当时的封建“君为臣纲”的严酷文化统治下、压抑下,她们对男性主义的不满,但由于“臣妾意识”又使得她们不能以主动积极的方式抗争,只能是隐晦的嬉笑怒骂。在唐寅的思想里,这些仕女的命运为他人左右不说,自己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在这些仕女画中借画中人物、历史来借古讽今,借以说明自己的某些际遇,表达自己对命运的无奈和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绘画评传 唐寅(1470-1523),初字伯虎,后更子畏,吴县吴趋里(今江苏苏州)人。别字很多,如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中年以后皈心佛乘,自号六如。 唐寅博学有逸才,在诗文上名声显赫,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桢卿一起被号为“吴中四才子”。他的画尤其令人称颂,其在世之时,作品就早已被社会广泛接受,备受推崇。他是吴门画家中的重要人物,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因画风独树一帜,自成面貌,唐寅的作品历来很难被简单地归类。一方面,唐寅绘画中有明显师承“院体”的痕迹,所以一般不将他列入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另一方面,其作品中不可否认的文人画风格,意韵甚高,又令那些贬斥院派“终非上品”的评论家,很难将他也归入其中。因此,董其昌在提出“南北宗论”这一似乎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时,不得不对唐寅故意冷落,闭口不提。而这又让后世的诸多评论家产生误解,认为唐寅之画不足论,从而导致唐寅在画史上的地位始终未达到其应有的高度。事实上,董其昌在不论及宗派之分时,曾对唐寅有过高度评价。

一、生平概述 唐寅的绘画作品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与其个性色彩浓厚鲜明的性格是密不可分的。想要客观地评价唐寅的绘画,必须要对唐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对唐寅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的掌握,是体会其艺术作品真正的精神内核的起步。 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1470)二月四日,唐寅生于苏州吴县阊门内吴趋里。其父广德,是开酒食店的商人。殷实的家底为唐寅接受良好的教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九岁时便从师习举业,十五岁入县学为生员,十七岁补府学生员。由于唐寅聪明绝殊,一入学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称其:“童髫中科第一,四海惊称之。”尤侗《明史拟稿》云其:“童髫入学,才气奔放。”因此,唐寅不但受到士大夫(如文林)和当时艺坛名人(如沈周)的重视,也交了一批出身于世代官宦之家、热爱书画艺术的朋友,如祝允明、文徵明等。 家境富足而社会地位不高,使得唐寅在个性发展上不像文徵明那样受尽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形成了唐寅狂放不羁的性格。《明史》云:“(子畏)性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这种“一意望古豪杰,殊不屑事场屋”的个性,也曾使得一心望子成龙的唐父感叹:“此儿必成名,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

浅谈唐寅绘画风格 绘画是唐寅众多艺术造诣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总的来说他的画风既有吴门诗画家的柔美隽秀,又有其独特的雄浑之气。下面就分别从山水画、水墨花鸟画和人物画三方面来简单谈谈唐寅的绘画风格。 首先,山水画。早期时唐寅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他的绘画可谓“远攻李唐,近交沈周”。布局上多用“两段式”的前后结构,充分体现吴门画派风格,笔锋苍劲活泼,整体细润秀雅,代表作有《对竹图》。后期他拜周臣为师,他的山水画多表现雄伟险峻的崇山峻岭、楼阁溪桥,也有描绘四时朝暮的江山圣景,还有描绘亭榭园林和文人雅士悠闲生活的,代表作为《关山行旅图》、《行春桥图》等。画作中石质坚峭、笔法劲健、墨色淋漓。 其次,水墨花鸟画。总体上墨韵明净、生趣盎然。例如《雨竹图》,画作以两组浓叶为主枝,后出淡叶,叶片皆向下,好似雨打之势,充满灵动活泼之美。 再次,人物画。他的人物画体现了明代中叶社会文化的审美情趣,为绘画表现文人品格及情怀昭示了道路。主要以工细艳丽、色彩浓艳为主,代表作有《临韩溪载夜宴图》。后期重水墨写意,线条细景流畅、风格洒脱,并且注重人物神情描绘,代表作为《李端端图》、《孟蜀官姑图》、《仕女图》等,其中《李端端图》据说就是“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型。 唐寅晚年居于“桃花坞”,自称“桃花庵主”,此时的绘画以细笔山水居多,构图简洁明了,用笔细劲中锋,纤而不弱,力而有韵,刚柔并济。代表作有《山路松风图》、《春山伴侣图》等。 唐寅的绘画风格多变,且画作一般无时间标注,所以难以按时间划分其画风变化进程,但他的画作也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关,比如《关山行旅图》创作于他的亲人相继离世之后,枯萎暗淡的树枝盘结纠集在一起,似乎也预示着他内心的苦闷与哀伤。他波折的人生经历虽然使他郁郁不得志,但也激发了他艺术的创造力,为他的绘画注入了生命力。

徐悲鸿绘画艺术欣赏有感

赏徐悲鸿书画心得 徐悲鸿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他擅长素描、油画、中国画。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他的素描和油画则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走兽、人物、历史、神话,无不落笔有神,栩栩如生。徐悲鸿早年游学于欧洲,深得西方画作之精髓,将西方油画与中国古典画法相融合,在画国画时加入油画的画法,显得更加饱满真实;在画西洋画时,时常会有国画的柔美之风,让画面增加宁静的气息。他将西方精湛的写实技巧融入中国绘画,从而为传统艺术的革新和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使中国画变得别开生面;同时,他又在素描和油画渗入了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旧社会的中国多灾多难,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民生疾苦,外敌入侵,内战不断。徐悲鸿的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画中处处透露着对社会丑恶的鞭挞,对外敌入侵的憎恨以及寄托他对祖国的关怀与期望。 如《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又如《奔马图》,此画作于1941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此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想在发动太平洋战争之前彻底打败中国,使国民党政府俯首称臣,故而他们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庆。二次会战中我方一度失利,长沙为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他连夜画出《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急之情。《负伤之狮》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跷望,含着无限的深意。他在画上题写:“国难孔亟时与麟若先生同客重庆相顾不怿写此以聊抒怀。”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现在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徐悲鸿创作了构思已久的巨幅国画《愚公移山》。画面以艰苦卓绝的精神和必胜信念震撼人心。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他以自己的画笔为坚强不屈的同胞写下了无愧于时代的伟大形象。徐悲鸿为这幅画作了100多幅习作和画稿。最终使用了巨幅宣纸来表现剧烈运动中的人体。这在中国画中是前所未有的,它为中国绘画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是历史与现实、西洋画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