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臵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

我校数控专业是新成立的专业,教学经验不足,为了快速高效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人才,我们对用人企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对企业的调研:

从2007年月1月起我们对沿海及我县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

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

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

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

二、企业使用的数控设备情况

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四、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调查

(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的调查

(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调查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的调查

1.金领层(数控通才)

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数控通才是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数控通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合本科、高职学院组织培养,且经过特殊的现场实训和名师指导,促其成才。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编程员应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适合高职、本科学院组织培养。适合作为丁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臵。清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和机电联调。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维修。适合作为工厂设备处工程技术人员。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培养此类人员非常不易,知识结构要求很广,适应与数控相关的工作能力强,需要大量实际经验的积累,目前非常缺乏,其待遇也较高。适合具有数控培训基地的高职学校组织培养。

3.蓝领层

数控机床操作技工: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此类人员市场需求量大,适合作为车间的数控机床操作技工。主要由中职学校组织培养。

(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调查

在珠三角一带,用人单位很希望新招的学生能够只是经过较短期培训,甚至能不必培训就能上岗。但实际上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需要三个月以上到十个月之间的试用期,明明招的是本专业的毕业生,但到了工厂后却是许多工作都干不了,有的是只会说,不会干;有的是只会干一点,导致一个完整的工作根本就不能交给这些学生做。

(二)对职业院校的调研

从2007年月1月起我们对部分珠三角的中等职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借鉴经验。

通过与几间中等职业学校的交流,一致认为现在的职业院校沿袭的是传统普高院校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基础、轻技能,理论教学及实操训练均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是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而所使用的教材,几乎就是普高院校教材的移植版。这一点,已成为了制约中职学生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实际能力和自身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中等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有关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的呼声在高职中职院校中越来越响,近年来,职业课程改革,主要是采用模块化课程,已是高职学院的范围内取得极大成功的一种模式,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也已将模块化课程纳入了工作议程。

(三)对专业教师的调研

通过对职业技术学校的数控专业师资队伍的调研,发现各间中职学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数控技术在近几年的广泛应用,引起了数控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造成数控师资、特别是同时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数控师资队伍严重不足。基本上每个学校的数控教学师资队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人数和知识结构的缺乏。大部分教师也很难承担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机床维修等实践性环节很重要的一些课程,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实践经历和背景知识,本身缺乏数控“工程素质”,也对用人单位的数控人才知识结构缺乏了解,所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已严重制约着现代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数控用人企业需求

学校原来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秉承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论做法。从整个课程设臵来看,教学目标明显有欠佳。一方面,学生与教师均缺少一个短期目标的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目的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则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平时与一些学生闲聊,不少一年级的学生提到中职课程,大体上的看法都是好象跟初中学习时相差无几,并没有一种步入社会前的职业培训的感觉。而二、三年级的学生则说从一年级升上二三年级后,明显感到巨大的反差,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很难适应。不少学生更因此产生了厌学情绪。另一方面,长远目标定位不清晰,虽说与高职生、普高院校, , 等目标表述略有差异,但很难区分。

再看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的搭配,也有欠妥之处,专业课里有《数控设备维护》与《数控设备调试与安装》这两门课,均需要包括机械、钳工、电子电工、电力拖动的部分相关知识,但是学生在此之前只是学过钳工、电工基础、机械原理等课程,那么当这两门课涉及到电气部分时,学生根本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户基础,学生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自然,这两门每周占用课时为10节的课程开出来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而且教学过程倍加困难,必然大大挫伤师生的教学积极性和信心。

2、学校数控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数控技术专业是一种新专业,能够承担数控教学工作的“双师(教师、工程师)型”很少。

3、数控实训设备条件不足

实训基地的模式多种多样,但基本上包括或认为应包括以下数控设备: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成型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加工设备,以及数控机床典型部件装拆、数控系统调试和维护维修综合实验台。但由于每台数控设备非常昂贵,这对学校的经费投入压力很大。由于所能购买的工业数控机床的价格昂贵,数量有限,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机会少,制约了实训效果。

五、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师资队伍的建立

(1)学校从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控制专业,以及与数控技术相关的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生中录用。从正规学校毕业的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一般都比较扎实,他们缺乏的是实际应用经验,为此学校可将刚上岗的青年教师有计划送到企业去锻炼,根据对数控技术的教学需求进行实战培训,重点放在工艺知识、故障诊断和故障排除等方面。

(2)学校从数控设备多的企业招聘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组织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才在数控技术实训中能很快把握实训要点。

(3)直接在企业聘用数控人才,作为兼职教师由学校列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计划要求来学校授课,这样才能保证数控教学的需要。

2、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建议

(1)建立与教学相适应的金属切削实习基地

传统的金属切削理论与实践技能,仍是学习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有此人认为,现在有了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就可以不要传统的车、铣,刨、磨,钳的金工实习了。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现代制造技术是在传统基础理论上发展的,而且仍然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可以设想一下,一个数控加工人员,如果子懂得刀具角度,不懂得切削用量的选择,不懂得制造工艺,不懂得安装与定位的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数控人员。所以在建立现代制造技术基地时,也应重视传统金属切削基础的建设。

(2)坚持教学与培训的大方向,量力而行选择培训设备

尽量多配备一些小型数控机床,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动手实训课时,必定会达到更好的实训效果。同时,适当配备工业高档机床。

对教学培训来讲,不论选择小型数控机床和工业生产数控机床,数控系统的选择非常重要,因为主要的教学工作是围绕数控系统的功能和操作展开的。因此,对数控系统应要求功能齐全,C、M、T代码和PLC指令丰富、固定循环和宏指令功能强大;可设臵的系统参数、轴参数、补偿参数丰富,能支持开环、半闭环和全闭环控制方式,能连接步进电机、伺服电机和主轴系统(变频和伺服主轴),能覆盖国外主要系统的绝大部分功能。最好应有加工轨迹三维图形仿真校验和

动态显示,局域网扩展接口,以便学生更好、更方便、更安全的掌握数控编程和操作。软件应能方便升级,以保持数控系统的先进性。对于基于单片机的经济型数控系统,已开始在国内市场逐步淘汰,其指令、功能非常有限,不符合国外流行数控系统的规范,虽然价格便宜,建议学校慎重选用。

3、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教材

目前,适合数控系统原理、数控机床机电控制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维修和数控人才实训等课程的教材

还有限。即使有,其内容较成旧,结构上也有一定缺陷,不适合用于培训市场急需的高水平实用人才。因外,为了更好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写自己的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

4、采用模块化课程

数控加工技术将逐步引航现代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企业急需大量的数控机床操作技术,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面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模块化课程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普遍认可的教育模式,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5、核心技术与技能

数控车床操作及编程技能、公差与测量技能、机械制图技能、CAD技能、读图技能、普通车床操作技能、普通铣床操作技能、数控铣床编程操作技能、数车数铣安装调试技能、数车数铣简单维护检修技能、CAM技能。

六、结束语

经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认识到,企业当前及未来急需大量数控机床操作技工,学校在培养数控人才时应定位于培养蓝领层数控人才,部分优秀学生可达到灰领层。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也显示了中职学校在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数控专业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进行课程改革,主要是采用模块化教育,高效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数控人才。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研究模块化课程的实施方案。

汽车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我校汽修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一个面向汽车维修、零部件制造、汽车整车与零部件销售,能在服务第一线从事汽车维修机工、电工、生产工等工作并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专业。至2007年,已经培养出四届(含2007届)十一个班共五百多名毕业生。近年来,随着花都区、广州市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出现了少数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有一定错位、脱节的现象,为了改进教学,让毕业生更适应社会需求,通过与用人企业的接触,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等途径进行本次调研。

一、调研活动开展情况

调研时间:2007年3月开始。

调研对象:校外企业、其他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毕业生。

1、对企业的调研

在校外企业调研中,对有毕业生就职的六家企业进行接触和走访相关人员,包括:两间4S店--南菱汽车城、风日专营店,两间小规模汽修厂--昆仔汽修厂、长龙汽修公司,一间零部件生产企业--万宝井公司,一间零部件销售企业--运通公司。

从调查反馈的信息看,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生产一线员工的要求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

1)4S店的要求:责任心强、基本功过硬、理论要求高、规范性好,对汽车检测技术及设备知识要求高、团队精神好、接受新技术能力强。

2)小汽修厂:责任心强、基本功过硬、上手快、能吃苦耐劳、最好是机电皆能的多面手。

3)零部件加工企业:责任心强、掌握常见的金属切割加工技术、掌握零部件的基本检测技能。

4)零部件销售企业:责任心强、与人沟通能力强、知识面广、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有一定组织能力。

这次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是:毕业生理论知识尚可但专业技能不扎实。

2、对职业院校的调查

目前在中职学校汽车专业的建设中面临几个现象和问题:

一是由于受社会择业观念的影响,许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现代汽车维修是一份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因此,使一些汽车维修专业的学生不重视文化基础课,造成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课成绩不理想。

二是教学质量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师资条件的限制,课程设臵不合理,教学设施落后,考核方式陈旧等因素引起的。还有,现行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教材不仅因编写出版周期过长而远远跟不上技术发展,且存在专业课程设臵不合理、知识面狭窄、重机轻电与重理论轻实践等通病。维修工职业技能的考核仍停留在东

风,解放货车的基础上。行业技术发展落后的另一个原因是,传统维修业观念陈旧,设备落后与技术缺乏等严重束缚着维修业的发展,其中适应现代汽车维修需要的人才奇缺,是制约维修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的最大困惑。

3、对专业教师的调查

由于现代汽车的发展日新月异,致使一般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特别是一些教师懂理论实践经验却比较少,而一些在汽修企业滚打摸爬了几十年的老技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却文化基础底子薄而不善于教学,矛盾很突出。

4、对本校学生的调查

1)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

通过调查,毕业生主要就职于4S店、小汽修厂、零部件加工企业、零部件销售企业等四类企业,其中工作压力最大的毕业生集中在4S店及小修理厂,前者工作任务、学习任务都很重,基本每一季度培训考核一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后者分工不细、要求成为多面手,要不断补充发展其他知识的技能,从事后两种职业的毕业生工作较为平稳。

比较突出的例子有201班毕业生刘传焰就职于万宝井公司,2004年底到2005年五月被公司送到日本培训,现已成为技术骨干,201班吴智毅在广州丰田就职现已成为班组长。

2)对面临毕业的学生的调查

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后,三年级学生就开始陆续走向社会,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①专业技能证书太少影响就业面(只考一个中级维修工证);

②专业知识、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一定偏差;

③某些专业知识(如检修)学得不多。

3)在读学生的调查

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缺乏空间想象力,普遍感到困难。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时,尽管加强了直观教学,但对汽车零件的空间形体、零件之间的位臵关系、装配关系及传动关系、工作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认识。普遍感到“专业技术理论”难学易忘,厌学心理普遍,靠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进入修理技能实习教学时,往往限于模仿性的操作训练,而无法触类旁通,形成系统技能。

专业技术理论课的教学安排时间跨度大,同一个汽车部件总成(如传动系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构造”、“修理工艺”、“故障排除”教学时间为两个学期,对某一部件成结构的认识是断续、分散的。整体认识不清楚、理解不透彻,学习难以深入。而且,人为地将教学分为理论与实习两部分。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各有一套人马。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各负其责,造成了相互脱节。

二、企业汽修中等职业人才的使用现状

三、我校汽车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专业课程设臵方面的问题

1、专业知识课方面

1)内容过时,教材版本太陈旧,没有充分反映出当今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

2)学问化倾向较重,有些课本公式太多,学生不爱学也学不会。

3)应用少、案例少,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

4)重修理、轻诊断,对检测技术及设备有些忽视。

2、实训方面

1)重传统方法,新方法较少。

2)实训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不好。

3)某些核心技能的训练强化程度不足。

4)汽车实习场地及设施不足,缺少整车认识。

5)学生实用的操作技能学习较少。

3、其他方面

1)少数工科通用专业基础课,用在汽修专业个别篇幅过长。

2)汽车专业知识课开设较少较晚。

3)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技能倾向,考核方式也存在此问题。

4)对学生个体差异重视程度不够。

5)专业方向不清晰。

四、对我校汽车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1、人才的培养方向

通过调研我们已经知道汽修人才需求旺盛的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汽车机电维修和汽车制造与零部件加工方面,所以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主要针对这两方面。在对上述两个职业领域的主要工作过程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后,确定了我

们中职学校培养从事上述两方面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应该具

备的核心技术和核心技能(见下表)。

2、实习场所的建设

在现有的实训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整车,增强学生对汽车整体结构的认识,另外需要一些可以运转、工作的实训设备,来加强直观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训机会,还有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高新技术,传统的“手摸、眼看、耳听”的汽车维修方法,已很难适应,很多汽修企业有比较先进的故障检测设备,为了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的与社会、企业接轨,我们也应该配备一些检测设备来加强教学。

3、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用型人才

⑴. 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思想,并要注重职业道德的教育。

重视文化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机协调,要“两手抓”,不能重此轻彼,对文化基础知识上,要把握好“够用”的“度”,在专业理论知识方面,一定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热爱祖国、热爱本专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⑵. 加强校企合作,打造“订单式(专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检修人员必须紧跟技术的发展,而不同的汽车企业的技术在一些方面又会存在差异,在短暂的学校学习中,学生不可能将所有的不同企业的技术学习完,所以在培养通用型人才的基础上还应该培养针对不同企业的专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对一些企业的技术的了解,比如广州交通运输学校就与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合作,“订单式”培养专才,引进丰田汽车技术的培训课程,成立“丰田教学班”。以“订单培养”方式为丰田培养技术后备人才。

4、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有好老师,才可能有好徒弟。在前面的调查中我们已经提到过,理论老师和实训老师在知识结构上可能存在某种缺

陷。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需要不断的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需要不断的学习,熟悉与专业相关的汽修行业情况,掌握与所教科目相关的专业知识,并能默契配合专业课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和实践能力,通过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同时,学校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多给教师进入企业是机会,使教师能够站在技术的前沿,能够更好的了解专业的现状,将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的信息传递给学生。

5、其他方面的建议

要加强实训课教学。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在不断地动手过程中来通晓某种操作性学问及其相关规则。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就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是检验教育教学质量的客观标准。

实训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实习指导教师应该有上课前设计,实训课题,对学生有明确的操作要求,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需要改革学生的评价体系。同时针对当前人才市场高水平应用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需求趋势,精心设臵相对独立的实训教学体系,减少演示性、验证性的实训,增加动态的、综合性实训,使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

总之,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体系如何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培养的学生更好地

与企业接轨,更好的适应企业的要求;如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更多实际有用的技术;如何改进我们的现有教学设施,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等诸多问题。另外通过调研,我们也了解到有些学校已经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方法就是实行模块化课程改革。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来进行一些模块化课程改革的探索,找到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的方法

(完整版)职业院校数控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

职业院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现状调研分析报告一、序言 (一)调研背景 近年来,数控机床及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柔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越来越完善,广泛应用于机车、汽车、农机等机械制造领域,随着装备制造业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应用的日趋广泛,迫切需要大量掌握数控加工、数控编程高技能人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了解兄弟院校的办学情况、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师的教学能力,掌握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做好示范校建设工作,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校组织调研小组,从2013年4月到12月间深入省内和行业内多家兄弟院校,采用问卷、走(信)访和座谈的形式,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跟踪调查,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及相关政策为抓手,以国企办学的扎实基础和丰富经验为底蕴,以质量为核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实现四个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实现从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培养模式,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转变;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从注重理论和课堂教学模式,向以生产过程为主线、学生技能为主体分阶段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内容上,实现从关注知识、关注理论,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的方向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从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理论、实习考试,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模式转变。 2、产业背景 “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建设以“五纵五横”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铁路运营里程将增加到12万公里左右,预计全国铁路还需购置动车组610组、普通客车10000 辆、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内燃机车7500 台、货车20 万辆,城市轨道车辆19870辆。铁路的快速发展为铁路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需求,增加了对装备制造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数控加工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多年来学校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二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汇编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产生有不可估量的用途和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对于教学上的影响不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技术教育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贯彻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培养未来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正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具体行动。 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必须重视科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不仅是新的生产力的源泉,而且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源泉。电子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可视电话不仅可以听声,还可以互见其人;航天飞机可以飞出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医治许多疑难病症,延长人类的寿命;等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广大教育科研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发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不断提供各类人才,科学技术要靠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去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靠人去推动,只有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把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通过教学主渠道及其他有效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课程改革总体规划及措施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总体规划及措施 随着国内市场越来越复杂化和规范化,社会和企业对于市场营销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需要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营销人才具有迫切的需求。我院市场营销管理专业及时与社会接轨,不断调整营销人才的培养目标,适应经济环境发展的需求。同时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面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不断优化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体系对于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营销人才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我院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措施实践做法如下: (一)理论教学方面 1、采取模块化教学,加强课程的应用性 市场营销专业应注意培养营销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对中基层营销人才的需求因此设置课程时不仅要考虑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阶段性,也要充分考虑营销工作一线的实际要求。我院引入模块化课程教学方案,根据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打破传统理论课程的高度结构化和专门化,按照营销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课程与职业领域的对照关系,把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要点集合起来,组成不同的营销课程模块,从而形成有相互联系的课程体系。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既能强化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防止了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和重复,也能明确与岗位的对应性,这种课程设置方式避免了学科知识的空泛,能有效拓展专业知识视野,使理论的适用和能力的应用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也能灵活的适应企业对营销人才的要求。 2、优化课程内容 我们从专业知识链条和能力递进上来考察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通过减少不同课程中知识的重复,并且学生能更多地接触专业前沿知识的方式,达到营销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优化的结果。首先,我们明确各门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分配各门课程的重点内容,减少内容上的重复,防范课程间内容脱节,使营销课程体系更加完整、系统。在专业必修和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上将专业课中的某些内容拆分成专业选修课,既可以避免重复讲授,又能让学生涉及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知识,提高学生们对营销学习的兴趣。其次,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营销的教学内容,充实前沿理论知识,提高学科研究新成果在教学中应用的比重。 3、增加实验课时量,完善实验教学环节 首先,认真修订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减少课程间的重复内容,增加实验课时量。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熟悉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熟悉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技能,进一步理解,消化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制定完整的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实验课程的针对性与层次性,对于大一的学生开设体验认知型的专业实践课程,大二的学生开设验证性实验项目,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综合性的市场营销实验课程,使学生不断了解营销各主干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做到对营销知识的全面融会贯通。 4、改进课程评价方式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考核,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控制与评价。根据课程性质采取灵活多样的课程考核方式,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成果展示与陈述等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形式,尽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用多种方式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时对知识的积累和应用,通过课程评价监督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概述模拟试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模拟题 一、填空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 教师、课堂、书本 )为中心的状况。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学课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6、(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 7、(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8、(课堂教学)是我国中小学教育活动的基本构成部分。 9、新课程明确了考试内容的改革方向,即重视应用与(实践)。 1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1、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2、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13、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14、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开发者)。 15、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6、(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分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17、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18、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改革追求的目标是教材的多样化、选择性和(高质量)。

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 调研报告 201 年月日

摘要 为了掌握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装备制造行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规格和数量的需求,为了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和职业发展情况,在示范校建设中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对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产业升级发展,特开展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及毕业生就业调查。 调查对象:一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可能服务的相关行业企业;二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近3年的毕业生。 调查目的:一方面为了了解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数量、规格要求以及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摸清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职业生涯发展情况等。 由于调查范围较广,本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对毕业生跟踪调查中,共发出60张调查问卷,收回54张;在对行业调查中,共发出22张调查问卷,收回22张。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汇总和分析,得出了调研结论,为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 1引言 (3) 2调研方案设计 (3) 3调研实施 (5) 4数据分析 (6) 5调研结果与结论 (11) 6说明和建议 (13) 附件部分 (15)

1.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经济发展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能力,把握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服务区域机械加工行业对数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特开展此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技能型人才调查。 近年来,基地大力推动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劳动力就业和当地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企业拥有大批先进的数控车床、数控镗床、数控铣床、数控切割、数控加工中心等机械加工装备,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解本地区制造企业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以及本校毕业 生就业情况,XXXX学校组织了教师调研小组,深入珠三角地区多家企业,采用问卷、走(信)访和座谈的形式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和毕业生跟踪调查,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调研,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汇总。 2调研方案设计 2.1 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主要针对当地装备制造业大中小企业和本校数控技术 应用专业毕业生。通过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对数控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要求、需求层次、招聘途径、内部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与学校合作意向等问题。通过对本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薪金水平、岗位职责、知识技能应用情况、对学校人才培养的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数控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数控专业课程建设方案 数控专业优化后的课程结构说明;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一、开发新课程体系与课程;1.调研市场,准确定位;目前,数控人才的市场需求有三个层面:“蓝领层”、;2.适应市场,开发新课程体系;近年来,我校多次修订相关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训练;3.突出技能,优化课程设置;在专业教学上,以能力为本位,优化后的课程结构。 随着数控技术的日益普及,职业学校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为适应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不断更新职教观念,把职教作为产业,依托市域经济、面向社会需为适应经济社会的需要,为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能胜任数控技术应用与操作的初、中级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在原有机电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开发新课程体系与课程 1.调研市场,准确定位 目前,数控人才的市场需求有三个层面:“蓝领层”、“灰领层”和“金领层”。我校面向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将专业定位在培养“蓝领层”上,所毕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控理论基础,精通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和手工编程,了解自动编程和数控机床的简单维修并且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初、中级证书。为了实施培养目标,本专业成立了由专业教师和企业行家组成的“数控专业建设改革指导委员会”,经常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调研、论证,加快专业建设,与市场保持零距离对接。 2.适应市场,开发新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多次修订相关课程实施性教学计划,按照职业实践的逻辑顺序,以行动为导向,建立了适应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学习领域和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群,构建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理实一体化的原则,下调 公共基础课程的比例,突出了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训练的项目,使之更贴近企业,提升了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有效性。理论上精简重复交叉的内容,压缩不

机械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机械加工专业调研报告 新泰市职业中专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机械加工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办成精品专业、特色专业,加快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我校部分机加专业教师深入本地及全国10余家机械类企业,重点考察了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苏州罗技电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和当地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 1、本市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是机械类企业所必需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械加工。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而掌 “年薪10万招不到模具技工”握数控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数控技工”、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人员短缺200多万。数控、模具、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关注全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技能比武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从新泰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新泰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特别是高新区发展迅速,现每年机械加工专业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万人。 为了进一步了解新泰市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泰山天盾机械、泰丰集团、赛特电工、润通机械、泰山恒信开关、泰安良达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新泰市机械设备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几家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几家企业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数控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各种数控设备约有500多台,占全部加工设备的20%,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技能型人才约有3000人。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机械加工人才的需要,调研小组还走访调研了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威海富丽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公司、昆山恒源机械厂等,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电子专用设备、机器人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械加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械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各企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中等技术应用人才,而当地的职业学校根本无法满足这一行业的需求,这也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职校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新泰市几个大中型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1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械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械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专业模块化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是数字程序控制数控机械实现自动工作的技术。它广泛用于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较好地解决多品种、小批量和复杂零件加工以及生产过程自动化问题。随着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控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各类机电一体化设备上。同时,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数控装置和数控机械要求在理论和应用方面有迅速的发展和提高。中职学校作为生产一线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数控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面针对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及时合理的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技术人才。我校数控专业是新成立的专业,教学经验不足,为了快速高效为现代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数控人才,我们对用人企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学生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活动的开展情况 (一)对企业的调研: 从2007年月1月起我们对沿海及我县的企业进行了调研,调研方向主要为: 1、企业现有数控装备构成 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3、企业当前及未来数控人才结构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 5、数控专业中职学生在企业的就业情况

二、企业使用的数控设备情况 三、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四、对我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4)企业对数控人才要求的调查 1.金领层(数控通才) 精通数控编程员、数控操作技工和数控维护、维修人员所需掌握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广,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机械结构设计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修,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数控通才是企业的抢手人才,其待遇很高。数控通才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适合本科、高职学院组织培养,且经过特殊的现场实训和名师指导,促其成才。 2.灰领层 (1)数控编程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知识和数控机床的操作,掌握复杂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二维CAD/CAM软件如UG、ProE等,熟练掌握数控手工和自动编程技术。数控编程员应具有较强的软件:应用能力,适合高职、本科学院组织培养。适合作为丁厂设计处和工艺处的数控编程员。此类人员需求量大,尤其在模具行业非常受欢迎,待遇也较高。 (2)数控机床维护人员:熟悉各种数控系统的特点、软硬件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与编程,能进行PLC和参数设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支持下,学校硬件建设突飞猛进,招生规模不断创新高,为了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领导认识到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十分重要,其中课程改革是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课程观念、课程模式、专业教学计划开发等,也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编制等,还包括教法、学法、考法等层面的内容。课程改革不是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手段的彻底否定、不是对抛弃过去和现有的办学经验,而是一种扬弃,是一种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其根本目标在于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我校在保持教学稳定大局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以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开展了一些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更新教师观念,形成精品课程建设氛围 学校领导多次在教师大会、教研组长及学科主任会议上传达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宣传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指导思想,强调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的重要性。2005年11月,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文件精神,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为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形成适应护理职业教育思想、方式和方法,学校邀请职改专家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谈兴华老校长、全国卫生职业教学新模式课题组负责人刘晨教授等来校,进行《职业学校教科研改革》、《课程结构及内容改革》、《课程开发和评价》、《课程改革要求与评价》等内容的专题讲座,更新教师观念;组织老师观看协和护理教改录像与讨论,深切感受课程改革的春风,逐步“唤醒”教师的课改热情。每学期组织2次同课程或相近课程教师集体备课,通过备学生、备大纲、备教材以及备课程间的内容衔接,促进教师之间交流教学理念、沟通存在的困惑、商讨对策与配合。广泛开设观摩课、公开课,通过评议、示范和交流,提高中青年教师课堂设计和运作的技能。通过多侧面、多角度职教理念的渗透,为进一步实施课程改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为了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学校成立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校长亲自

(完整版)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主要内容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与教学理念重建 第一节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与特点 (一)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主要指以下五个转变: 1.课程内容的转变 2.课程结构的转变 3.课程实施方式的转变 4.课程评价的转变 5.课程管理的转变 (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1.由“专制”走向民主 2.由封闭走向开放 3.由专家走向教师 4.由立足结果走向立足过程 二、新课程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一)确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二)建立民主的教学关系 (三)改革教学与学习方式 (四)重建教学管理与评价制度 第二节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理念的重建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与课程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不再是仅仅由教材、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等文字资料组成的了,而是由这些文字资料和教师与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悟共同组成的,并且教师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将占课程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因此成为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因此,在新课程中,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互相促进、相互作用的关系。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作者:来源:时间:2004-5-28 11:05:47 阅读次【大中小】 1.“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科学技术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利.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做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2.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搜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井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实现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学生观,重新定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接受知识。至于接受哪些知识,学习哪些内容,则是由大纲与课程事先规定了的,学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余地,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教师通过设计教案,组织上课,指挥与控制着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与学校的变革

课程改革与学校的变革 张蕾 摘要:课程改革中,应当处理好深化课程改革与更新学校管理的关系,课程改革是学校管理的新型的任务,学校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课程改革的良好实施。 关键词:课程改革;学校管理 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整合化、弹性化等。 (一)强调课程的人性化 课程的人性化是在批评和总结了六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发展中,因过分重视课程的现代化与结构化,而导致教育流于主智主义和科学主义,忽略了情意教育和审美教育,不利于培养健全个性公民的经验教训而产生的一种课程改革思潮,这是近年来世界各国课程发展的共同趋势之一。它强调课程改革的实施,应精减课程、减少教学时数、改变教学性型态等,以有效协助学生“实现自我”为目标。同时讲究课程的乐趣化,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进而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 实践证明:课程呈现方式并非一定要刻板、单一、乏味、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事实上,课程的呈现若能做到生动活泼而有趣,让学生有“寓教于乐”的感觉而乐于学习,更有利于学习的顺利进行。否则,尽管课程编订有实用价值,但过于生涩艰深,则不易引起学习动机,难达到课程的预期目标。如日本、南朝鲜等国均以“快乐的学校”、“欢欣的教室”、“宽裕的课程”为其教育改革的前提。美国所提倡的所谓“个别处方学习”,则是强调依据学生个别的起点差异,设计不同教学内容,让学生按自己的实际进行个别化的学习,之后,通过对学生进行个别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实施补救性质的教学活动,这种形式反复进行,最终达成学生有效学习的目标。 可见,重视学生个体需要的满足,提倡人文化的陶冶,处处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在最合理的环境下学习,是当今各国强调课程人性化的具体表现。 (二)力求课程的生活化 课程内容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这是近年来课程发展的另一主题。随着社会变迁,信息爆炸及技术的迅速推新出新,传统的靠背诵知识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落后,为了适应快速的变迁,人们在学校除了学得基本知识外,更需要有学以致用,将知识转化为解决各种生活挑战及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正如英国哲学家怀德海认为的教育中的任务不是把死知识或“无活力的知识”灌输到儿童的脑子中去,而是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的僵化,使儿童通过树木而见深林。譬如,面对浩瀚的信息海洋,重要的不再是知道多少信息,而是能否收集、分析、研判、整合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不再是有多少数学、科学的知识,而是能否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课程的生活化正是这一发展潮流产物。它主张课程的发展应重视生计教育、环境教育、劳动教育、信息教育等一些实用取向的知识,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2012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制造装备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只有约2%。在我国一些制造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其机床数控化率也只有10%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已超过20%。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0年前数控化率达到1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1.军工企业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90年代前,由于我国军工企业整体形势不太景气,军工企业的数控人才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流失严重。由于数控人才匮乏,军工企业数量有限的数控机床也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数控机床的数量和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特别是国防科工委“十五”规划万台设备数控化改造专项实施后,许多机床设备也将进行数控化改造,迫切需要大量的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已成为制约军工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的维修人员都很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的现象。 3.随着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我国加入WTO后,汽车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汽车零部件制造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必须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目前,数控技术的应用越趋广泛,如木材加工、纺织等行业也开始大规模采用数控加工技术。可见数控技术人才的就业面会越来越广。在我们所调研的企业中,虽然大部分企业目前只要求操作者能熟练操作机床,程序由专人负责编写,但随着企业对数控人才的高效利用和进口数控系统的配置,已有企业对“蓝领层”提出了更高的知识结构要求。部分企业已大规模引进了高职毕业生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可以预见,在企业对“蓝领层”的数控技术人才的数量有很大需求的同时,对其知识和能力要求会越来越高。所以应开设高技能的班级,要既能编程又能进行熟练操作的“灰领层”来操作。未来几年,我国企业对“灰领层”数控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加。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李华 仅就有文字记载部分而言,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两千多年间,科学教育在整个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分量、科学课程开设的形式、课程目标以及课程内容与教法的选择都经历过无数次重大的改革与变动,而且至今还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为了更好地认识当前正在发生着的这场改革的性质与意义,更清醒地思考与评价当前改革的各项举措,本文将对中国小学科学课程发展的历史和既往所发生的历次重大改革做一简要的回顾与分析。希望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今天的小学科学课程编制和实施人员吸取前人的经验,同时避免重复前人走过的弯路。 一、中国小学科学教学久远的历史 研究表明(刘默耕,1998),中国有文字记载的自然科学课程始于夏商周三代的教育。当时,自然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并被列于语文和数学之首。纵观中国古代的科学教青发展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政府对自然科学教学的重视在秦始皇时期达到了顶峰,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却受到冷落,并由此一蹶不振,直到1903年在“废科举,兴学校”运动的推动下,自然科学教育才重新受到重视,并使“废读经,学《格致》”之风盛行起来。这里所说的“格致”就是当时科学课的名称。 自1903年以后〈除了袁世凯称帝的三个月〉尽管中国历经了各种国内外战争和运动,科学教育在小学课程中的地位仍几经危难最终被保留下来。然而,随着不同时期不同政府对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同,科学课程在整个小学课程计划中所占的权重、课程设置的具体形式以及课程内容和教法的选择等方面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多次变动。(这些将在本文第二大部分加以详细介绍。) 除了科学内容在小学课程中所占的地位,作为久远的中国科学教育史的另外一个重要侧面的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教材。1903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值得记住的年代,因为在此之前的中国科学教育尚未受到西方文化和教育哲学的影响。而自从1903年以后,中国的科学教育才真正走上现代科学教育(即以哥白尼以来的近代科学为主要内容)的发展道路。此前,中国的自然科学在学校里从未被列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所讲授的内容多是古人对自然现象发生规律以及自然现象与农业生产之间关系的经验积累,科学教学都是以识字课和常识课的形式出现的。与此相适应地,古代的科学教材也是以识字课本和专门的常识课本两种形式出现的。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课本包括:先秦时期的《诗经》、西汉元帝时史游所编的《急救篇》、梁武帝时周兴嗣所著《千字文》、在旧中国盛行了几百年以至家家户户、老幼皆知的《三字经》,以及专门用于向儿童传授综合性常识的《小学绀珠》、《幼学琼林》等。这些影响深远的教材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也间接地记载了其时中国社会科技发展的先进程度,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 二、1903年以来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沿革 (一)课程设置的演变 1903年,对于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一年,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对外开放,西方民主教育的思想和制度传人中国,科学课(当时称“格致”)从此成为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然而,围绕着小学低年级学段要不要单独设置科学课,课程名称的确定以及科学课内容和教法的选择,在过去的近百年间,中国的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者们却走过了一条蜿蜒曲折,有时甚至是看似循环往复、扑朔迷离的探索之路。中国老一辈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专家刘默耕先生在他所著《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中所列的自然教学事记表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现摘编如下。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完全科初等小学设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 简易科小学将后三门合为“史地格致科”。 高等小学设修身、中国历史、地理、格致。 1910年(宣统二年),初等小学不再分完全科与简易科,历史地理格致全部并入文学课本内讲授,高等小学不变。此后,“格致”科曾易名为“理科”“博物”,或“理化”“博物”。袁世凯称帝时取消了格致科,改为尊孔读经。 1922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科。《自然》之名由此在过去的大部分年代成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通用名称。高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当时的政府文件规定,“乡村学校无力单独设科的,可将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常识》由此成为由“社会”与“自然”综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的名称。 1928年,《小学暂行条例》规定设历史、地理、卫生、自然、三民主义等课程。1929年,中国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问世。该标准把高小的历史、地理和部分卫生内容合并为《社会》科,个人卫生部分并入《自然》科。初小则把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 1932年,高小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各科又单设,初小仍是一门综合的《常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前夕。 1949-1950年(即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地区初小有《常识》,部分地区初小没有《常识》(这些地区的初小因而也就没有科学课程),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是每周三课时(每课时50分钟)。 1951年,全国初小都取消了《常识》。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仍是每周三课时。

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数控编程课程改革实践 摘要介绍中南大学在数控编程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合理分配课堂教学、仿真和实验的学时比例;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改革考核方式;注意其他相关课程衔接。改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控编程;课程改革;仿真和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3)09-0101-03 curriculum reform of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han fenglin abstract the major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i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re introduced. these measures and experiences including: allocating the class hours to classroom teaching,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asonable;organiz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y the task drive type teaching method; reforming the assessment method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nection to the correlated cours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has got good effects.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programming; curriculum reform;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1 引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