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一、目的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与查对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医疗安全。

二、定义

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患者身份确认必须同时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住院号和姓名,并让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和核对手腕带(或踝带)。床号不能作为患者身份确认。

(二)有疑问时应及时澄清。

(三)对需要转科交接的无名氏、儿童、手术、急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及镇静期间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已姓名的患者,请陪同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

(四)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查对制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施具体查对工作的医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所执行的查对工作负责解释与落实的义务。

四、基本要求与程序

(一)患者身份查对

1.患者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或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以及电子设备身份认证等,

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等。核对患者姓名时,采用开放式提问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以确认身份。

2.对昏迷、意识不清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二)医嘱查对

1.开医嘱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

2.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1次。包括医嘱单、执行单、执行卡、各种标识(护理级别、饮食、过敏、隔离等),设医嘱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3.处理医嘱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4.执行医嘱时,需要确认身份及治疗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经两人核对执行后在医嘱单上签执行时间及全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不超过6小时)。

执行者签全名,执行时间为抢救当时的时间。

6.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经医师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三)服药、注射、输液查对

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输液前查;注射、输液后查。八对:对住院号(门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效期有无过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静脉药品配置前,认真查对药名、剂量、有效期等,药品配置后规范签名及时间,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5.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致毒化学品等特殊管理药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文件规定,经双人核对,用后保留空安瓿及时交回药房。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在夜间,本岗位只有一人的情况下,采用单人双次复核查对。

6.发药、注射、输液时,患者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7.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患者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师,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四)无菌物品查对

1.消毒供应收回器械及代消包时,应查对名称、数量、包装容器的完整性以及包内器材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清洁处理情况,确保准确无误后登记,对于一次性使用无菌物品,应查对每批检验报告单,并进行抽样检查。

2.消毒供应清洗消毒时,应查对酶洗液、消毒液的原液品名、规格、有效浓度、应配置的方法、应配置的浓度和注意事项等,器械、器具及物品消毒前必须彻底清洗。

3.包装重要和特殊抢救物品时,必须双人核查包内器材和辅料的品名、规格、数量、性能、清洁度,包装材料的清洁度、完整性、使用的合理性以及包外的名称标签、化学指示胶带(标签)、灭菌日期、有效期、双方签名等标记是否完善、正确,包的体积、重量、严密性是否符合要求。抢救包、手术器械包必须经过二人核对并签名后方能封包。

4.消毒灭菌员与质量监测员共同查对,装锅前:查数量、查规格、查装载方法、查灭菌方式。装锅后:查压力、查温度、查时间、查浓度。出锅时:检查有无湿包、破损包,六项标识(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锅次、锅号、包装者)是否齐全,查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以及监测包中化学指示剂变色是否达标,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并分类放置,在灭菌记录本上双签名。

5.发放消毒或灭菌物品时,认真查对包的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包装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

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放登记,发放一次性无菌物品的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记录内容包括物品出库日期、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批号、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等。

6.物资入库必须查对厂家批号、查品名、查数量、查规格、查质量、查灭菌标识和日期。

7.管理员负责无菌物品的接收、保管,做到定期清点、分类保管、及时检查。确保产品外包装严密、清洁、干燥,无菌物品无潮湿、霉变、过期。

8.科室使用灭菌物品和一次性无菌物品前,应检查包装和容器是否严密、干燥、清洁,检查六项标识(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锅次、锅号、包装者)是否齐全,灭菌效果指示标识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物品过期,包装破损、不洁、潮湿、未达灭菌效果等,一律禁止使用。

9.科室使用已启用的灭菌物品,应核查开启时间、物品质量、包装是否严密、有无污染。

(五)标本采集检验查对

1.住院患者采集标本时,责任护士询问患者姓名及腕带待采集标本试管、门诊患者采集标本时,采集人员核对患者姓名无误后使,采集前均需核对标本容器与检验项目是否相符,并再次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行;急诊室抢救患者采集标本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护士复述医嘱确认无误在抽血试管上标记患者姓名,采集前医护再次共同核对标本容器与检验项目是否相符,并确认患者身份无误后方可执

行。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住院号、姓名。

(六)手术室查对

1.接患者时,依据手术通知单及患者腕带要查对科别、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及手术部位(左、右)。特别是昏迷、神志不清者应通过腕带及与陪伴亲属进行查对。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过敏试验结果、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并进行手术安全核查。

3.手术医师在手术前应按《手术部位标识制度》规定,于进入手术室前为患者做好手术部位标识。

4.安置手术体位前,巡回护士须与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检查手术标识,核对手术部位,评估患者皮肤及软组织的完整性。

5.根据体位安置原则,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师安置体位。

6.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关闭体腔前、后及缝合皮肤后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向深部填入物品时,主刀医生应及时告知助手及洗手护士,提醒防止遗留。

7.进入体腔内的布类物品,须有显影标记,一律不得剪开使用,各种物品剪下的残端不得留在台上,应立即弃去。有显影标记的纱布不得覆盖伤口。

8.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验申请单送检。

(七)医学影像查对

1.受检者身份的核对:医学影像科登记人员、技师、医师均要核对受检者身份,包括科别、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门诊号)、片号、部位、目的。

2.检查目的和要求的核对:检查目的和要求不清楚时,应主动与临床开单医师联系。

3.医学影像检查前相关准备工作的核对:如有无空腹、肠道清洁等

4.检查禁忌证的核对:核对做CT、MRI增强扫描或X线造影检查的受检者有无禁忌证。

5.收费核对:确保收费无误。

6.检查完成后技师对图像与检查目的和要求进行核对:明确是否符合临床要求和影像诊断要求。

7.诊断医师书写报告前信息核对,确保申请单、图像与受

检者信息一致。诊断报告书写完成后应再次检查,审核者签名。

8.报告发放窗口要对片袋、胶片和诊断报告再次核对。

(八)药剂调剂查对

1.调剂处方时,药剂人员应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严格落实“四查十对”(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查药品,对药名、剂型、规格、数量;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

状、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对临床诊断)。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用药错误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及时告知医师;必要时,经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剂。药师在完成处方调剂后,应当在处方上签名或者加盖专用签章。高警示药物调配发放使用前要实行双人核对,在夜间,本岗位只有一人的情况下,采用单人复核查对和两次签字形式。

2.药师对处方用药合法性、规范性、适宜性进行审核时,审核内容包括:

(1)合法性审核。

①处方开具人是否根据《执业医师法》取得医师资格,并执业注册。

②处方开具时,处方医师是否根据《处方管理办法》在执业地点取得处方权。

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抗菌药物等药品处方,是否由具有相应处方权的医师开具。

(2)规范性审核。

①处方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和格式,处方医师签名或加盖的专用签章有无备案,电子处方是否有处方医师的电子签名。

②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是否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文字是否正确、清晰、完整。

③条目是否规范。

年龄应当为实足年龄,婴幼儿应当写日、月龄,必要时要注明体

重;中药饮片、中药注射剂要单独开具处方;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或使用由原卫生部公布的药品习惯名称;医院制剂应当使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正式批准的名称;药品剂量、规格、用法、用量准确清楚,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不得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普通药品处方量及处方效期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抗菌药物、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药品、易制毒化学品等的使用符合相关管理规定;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

(3)适宜性审核。

①西药及中成药处方,应当审核以下项目:

处方用药与诊断是否相符;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处方剂量、用法是否正确,单次处方总量是否符合规定;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是否适宜;是否有重复给药和相互作用情况,包括西药、中成药、中成药与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之间是否存在重复给药和有临床意义的相互作用;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是否有用药禁忌: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是否有禁忌使用的药物,患者用药是否有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禁忌证、诊断禁忌证、疾病史禁忌证与性别禁忌证;溶媒的选择、用法用量是否适宜,静脉输注的药品给药速度是否适宜;是否存在其他用

药不适宜情况。

②中药饮片处方,应当审核以下项目:

中药饮片处方用药与中医诊断(病名和证型)是否相符;饮片的名称、炮制品选用是否正确,煎法、用法、脚注等是否完整、准确;毒麻贵细饮片是否按规定开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用药是否有禁忌使用的药物;是否存在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药剂人员发药时,应遵循“四查十对”要求。

(4)静脉用药调配输液输注前应认真核对外观,观察输液袋有无破损或漏液,核对药品与标签是否一致,再次检查药品配伍的合理性以及用药剂量的适宜性。核对无误后才能发出药品。

(九)理疗针灸查对

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住院号(门诊号)、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

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性、电流量、次数。

3.高频治疗时,并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

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

(十)特殊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肺功能、超声波、腔镜等)查对

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

2.诊断时,查对姓名、检查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

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十一)医疗器械、设施设备查对

1.医学装备科、总务科及水电管理科应定期对医疗器械、设施设备开展巡查及保养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以确保医疗

工作正常开展。

2.生命支持类设备发生故障时应悬挂故障提示牌。

3.医护人员在使用前应核查医疗器械是否在有效期范围内,在使用前做好日常检查与清洁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使用后应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相关保养说明完成保养。

4.医学装备科等职能管理部门对各科兼职管理员定期开展培训并考核,各科管理员应做好医疗器械、设施设备的一级保养工作,每周进行查检并记录。

(十二)饮食查对

1.每日查对医嘱后,以饮食护理单为依据,核对患者床头饮食标识,查对住院号、姓名、饮食种类,并向患者宣教治疗膳食的临床意义。

2.开餐前在患者床头查对饮食种类与患者的医嘱及病情是否相符。

3.对禁食患者,应在饮食单和床尾设有醒目标志,并告诉患者或家属禁食的原因和时限。

4.因病情限制食物的患者,其家属送来的食物,需经医护人员检查后方可食用。

四、监督管理

医务科、护理部负责对查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开展督查、反馈,并跟踪问题的整改。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一) 定义: 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 1.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开具和执行医嘱、给药、手术/操作、麻醉、输血、检验标本采集、检查、发放营养膳食、接送转运患者、检验检查结果/报告等环节的行为均需要进行复核查对。 2.每项临床诊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电子设备身份认证(包括腕带或其他可穿戴设备上的二维码、条形码等)等,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姓名+门急诊号等。

3.核对姓名时,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以口语化方式,如陈述自己姓名以确认身份。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4.医务人员对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查对制度(二) 基本要求 1.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实施细则 1.重点查对的诊疗行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1)医嘱查对包括处理医嘱时、抢救患者时,及日常医嘱的查对等; (2)治疗查对包括手术、操作、输血、输液、注射、给药时的查对等; (3)标本查对包括留取血液、体液或组织器官等各类标本时、检验或制作病理片时的查对等;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一、目的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防止与查对有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医疗安全。 二、定义 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三、工作原则 (一)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患者身份确认必须同时至少使用二种身份标识:住院号和姓名,并让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和核对手腕带(或踝带)。床号不能作为患者身份确认。 (二)有疑问时应及时澄清。 (三)对需要转科交接的无名氏、儿童、手术、急诊、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及镇静期间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已姓名的患者,请陪同人员共同核对患者身份信息,严格执行患者身份确认。 (四)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查对制度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实施具体查对工作的医护人员为直接责任人,对所执行的查对工作负责解释与落实的义务。 四、基本要求与程序 (一)患者身份查对 1.患者身份查对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门、急诊号)、身份证号(或护照号或其他身份ID)、出生年月日以及电子设备身份认证等,

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住院号等。核对患者姓名时,采用开放式提问请患者主动陈述本人姓名以便确认。禁止使用病房号或床位号进行身份核对。医用腕带信息可替代患者床头卡信息,但仍需患者陈述自已的姓名以确认身份。 2.对昏迷、意识不清等无法陈述姓名的患者进行身份查对时,可由其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并按患者姓名和住院号(或门、急诊号)等两种以上身份查对方式实施查对确认并及时佩戴腕带;对无法陈述姓名且无人陪伴的患者可临时采用其他方式标记其身份(如“无名氏+性别+来院时间”等)并佩戴腕带,并通过两种以上方式由双人进行查对确认。 (二)医嘱查对 1.开医嘱时,应查对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 2.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应做到班班查对,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1次。包括医嘱单、执行单、执行卡、各种标识(护理级别、饮食、过敏、隔离等),设医嘱查对登记本。单线班处理的医嘱,由下一班负责查对。 3.处理医嘱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4.执行医嘱时,需要确认身份及治疗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经两人核对执行后在医嘱单上签执行时间及全名。 5.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完整复述一遍,经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抢救完毕,医师应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不超过6小时)。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内部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建立起来的一套 规章制度和流程。该制度主要包括医疗记录查对、药品查对、手术查对等方面的内容。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医疗记录查对 医疗记录查对是指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医 疗记录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医疗记录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信息核对:医务人员在查对医疗记录之前,首先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确保记录的对象正确无误。 2. 诊断和治疗计划查对:医生在制定诊断和治疗计划时,需要将其书写在患者 的病历中,并在执行过程中进行查对,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3. 医嘱查对:医嘱是医生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指示,包括用药、检查、手 术等内容。医务人员在执行医嘱前,需要进行查对,确保医嘱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二、药品查对 药品查对是指医院内部对药品的配药和使用过程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患者 用药的安全和正确性。药品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药品配药查对:药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药品配药时,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规格、剂量等信息,确保配药的准确性。 2. 药品使用查对:护士在给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途径等信息,确保患者使用的药品正确无误。

3. 药品存储查对:药房和病房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对药品的存储情况进行查对,确保药品的保存条件符合要求,避免药品受潮、变质等问题。 三、手术查对 手术查对是指医院在进行手术前,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对手术相关的信息进行核对和确认,以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手术查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患者身份查对:手术前,医生和手术室工作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确保手术对象正确无误。 2. 手术部位查对:医生在手术前需要与患者确认手术部位,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准备手术器械时,需要核对手术部位的信息,以确保手术在正确的部位进行。 3. 手术器械查对:手术室工作人员在准备手术器械时,需要核对器械的名称、数量等信息,确保手术所需的器械齐全。 以上是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通过医疗记录查对、药品查对和手术查对等方面的规范操作,可以确保医院内部的工作流程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需要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医院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1 、医嘱查对制度: (1) 处理医嘱时,应查对医嘱是否符合书写规范,并在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2) 医嘱应班班查对。输入电脑或者处理医嘱者、查对者均需签全名,每日必须总查对 医嘱一次,并有记录(尚未取销医嘱本的,每班查对新医嘱,每周总查对二次)。 (3) 对有疑问的医嘱,应查清晰后执行。 2 、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 服药、注射、处置必须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 (2) 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或者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 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 易过敏药物,给药前应问询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 对,用后要保留安瓿,以便必要时查对。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5) 发药、注射时,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后方可执行。 3 、输血查对制度: (1) 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效期,血液有无凝块和溶血,血袋有无漏气,裂痕。 (2) 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是否相符,交叉配血试验有无凝 集反应。 (3) 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及申请输血量。 (4) 输血前需经两人核对无误方可执行,并由两人在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签全名及执行时 间。 (5)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24 小时,以备必要时检查。 4 、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 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部 位(左、右)。 (2) 查术前用药,配血报告、药物过敏试验结果等。 (3) 查无菌包内灭菌指示剂是否达到要求,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 凡体腔或者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核对纱垫、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是否与 术前相符。 (5) 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核对后,再将标本与病理检验单同时送检。 5 、供应室查对制度 (1) 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 发器械包时,要检查物品名称、数量及灭菌日期。 (3) 收回器械包时,查对物品名称、数量、质量、有无破损及清洁处理的情况。 (4) 灭菌时查温度、压力、时间,灭菌后查灭菌指示带有无变黑及灭菌包有无湿包情况。达 到灭菌要求后方可发出使用。 6 、饮食查对制度 (1) 床头饮食卡应与医嘱相符。 (2) 病人就餐时,查对床头饮食卡与病人饮食种类是否相符,自备饮食与医嘱饮食种类 是否相符。 (3) 对特殊治疗饮食、检查饮食,护士应查对落实。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一、定义: 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1.医疗机构的查对制度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2.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口语化查对。 3.医疗器械、设施、药品、标本等查对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执行。 三、基础条款: (―)临床科室 1.开具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床号、病历号(门诊号)。 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

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予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输血前,必须经两人查对交叉配血报告,无误后方可执行。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二)手术室 1.做好手术部位标示。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做好病房与手术室之间的交接程序。 2.每例手术患者配戴“腕带”,其上标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病历号,以便查对。 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核查由麻醉医师主持。 (1)麻醉实施前:由麻醉医师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的内容依次提问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麻醉安全检查、患者过敏史、术前备血等内容。手术医师逐一回答,巡回护士对照病历逐项核对并回答。 (2)手术开始前:三方按上述方式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手术部位,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3)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按上述方式共同核对手术名称、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患者去向等内容。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为了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 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查对制度。这些制度旨在通过多重核对和验证的方式,减少医疗错误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一、患者信息查对制度 1. 患者基本信息查对:医院在接受患者挂号时,需核对患者的身份证件、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 2. 诊疗项目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立诊疗项目时,需要核对患者的诊断、治疗 方案等信息,以确保患者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服务。 二、医疗操作查对制度 1. 药品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具药品处方时,需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等 信息,以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2. 手术查对:医院在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操作、手术器械等信息,以确保手术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3. 检验查对:医院在进行各类检验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样本标识、检 验项目等信息,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医疗文书查对制度 1. 病历查对:医院在编写患者病历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诊断、治疗方案等内容,以确保病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医嘱查对:医院在为患者开立医嘱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 医嘱内容等,以确保医嘱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四、医疗设备查对制度 1. 设备清点查对: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前,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设备的名称、型号、数量等信息,以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2. 设备操作查对:医院在使用医疗设备时,医护人员需要核对设备的操作步骤、参数设置等信息,以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五、医疗质控查对制度 1. 医疗过程查对:医院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相互核对医疗操 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医疗过程的质量和安全。 2. 医疗结果查对:医院在完成医疗服务后,医护人员需要核对医疗结果的准确 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医疗结果的质量和满意度。 六、查对记录和反馈制度 1. 查对记录:医院应建立查对记录的系统,记录医护人员在各个环节进行查对 的情况,以备查阅和追溯。 2. 查对反馈:医院应建立查对反馈机制,及时反馈查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医护人员的改进和学习。 通过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的 质量和安全性。医院应该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查对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对查对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制度的内容和流程。

医院查对制度(参考)

项城市卫校中西医结合医院查对制度 一、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二、定义 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 2.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查对制度。 3.临床、医技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 5.主管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护理部考核查对制度的执行。 四、程序 1.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每日必须对当日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 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4、每周定期大核对(或重新整理)医嘱1次,整理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和服

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并经过反复核对方可使用。给予多种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药物皮试结果及药物配伍禁忌表规范用药。 5、发药、注射时,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 3.输血前查对制度 (1)查对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和溶血,血袋有无裂痕。 (2)查输血单供血者姓名、血型与血袋标签是否相符,查对交配报告结果。 (3)输血前首先与患者、输血单及血袋标签核对,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袋号、血量及交配报告结果,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4)输血完毕,保留血袋并送回检验科,以便必要时检验。 (5)及时准确在输血单上填写输血者与核对者姓名。 4.检验查对制度 (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应做正反定型;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案号、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双方签字后方可取走。

医院三查八对制度

医院三查八对制度 篇一:医院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一、目的 通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保障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查对制度。 二、定义 医疗科室医务人员在各项诊疗活动过程中,执行查对制度的流程标准。 三、职责 1.医务部负责制定和修订查对制度。 2.临床、医技科室医务人员负责执行查对制度。 3.临床、医技主任和护士长负责监督检查本科室查对制度的执行。 4.医务部、护理部负责监督检查全院查对制度的执行。 5.主管院长负责监督检查医务部、护理部考核查对制度的执行。 四、程序 1 1.医嘱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经双人查对无误方可执行,主班护士和治疗班护士每日必须对当日医嘱总查对一次。

3、抢救病人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 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瓿。 4、每周定期大核对(或重新整理)医嘱1次,整理医嘱需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并在医嘱核对本上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臵前查;服药、注射、处臵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和 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清点药品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水剂、片剂注意有无变质;安瓿、注射液瓶有无裂痕;密封铝盖有无松动;输液袋有无漏水;药液有无浑浊和絮状物。过期药品、有效期和批号如 2 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给药前,用四种方法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物时,严格执行《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并经过反复核对方可使用。给予多种药物时,根据药物说明书、药物皮试结果及药物配伍禁忌表规范用药。 5、发药、注射时,认真核对确认病人身份,病人如提出疑问,应及时检查,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6、输液瓶加药后要在标签上注明药名、剂量、并留下安瓿,经另一人核对后方可使用。 7、严格执行床边双人核对制度,确认患者身份。。

医院 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内部进行查对操作的一套制度和流程,旨在确保医疗过 程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下面将详细介绍医院查对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制度概述 医院查对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防止医疗差错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 章制度。通过对医疗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查对操作,确保医疗行为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而降低患者风险,保障医疗安全。 二、查对环节 1. 患者身份查对:在患者就诊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包括 姓名、性别、年龄等,确保患者身份的准确性。 2. 检查项目查对:在进行各类检查项目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检查项目,确保患者接受的检查项目与医嘱一致。 3. 药品查对:在给患者开具药物处方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药品的名称、剂量、用法等信息,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4. 手术查对:在进行手术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名称、 手术器械等信息,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5. 输血查对: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血型、血袋编号等信息,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6. 病历查对:在编写病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 诊断等内容,确保病历的准确性。 三、查对流程

1. 查对前准备:医务人员在进行查对操作之前,需要熟悉相关的查对制度和流程,并做好查对工具的准备,如查对表格、系统软件等。 2. 查对操作:根据具体的查对环节,医务人员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查对操作,核 对相关信息的准确性。 3. 查对记录:医务人员在查对过程中需要将查对结果进行记录,包括查对时间、查对人员、查对结果等信息,以便后续的追溯和评估。 4. 异常处理:如果在查对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患者身份不符、药品名称错 误等,医务人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并记录异常处理的结果。 5. 查对评估:医院需要定期对查对制度进行评估,包括查对操作的准确率、查 对记录的完整性等,以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四、查对人员 医院查对制度的执行需要由相关医务人员共同参与,确保查对操作的全面性和 准确性。查对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药剂师等,不同岗位的查对人员在不同的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五、查对制度的意义 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查 对操作,可以减少医疗差错的发生,提高医疗过程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感和专业性,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和信誉度。 六、查对制度的效果 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 意度。通过查对操作,可以减少患者因医疗差错而遭受的伤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

医院 查对制度

XXX医院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下班查对上班医嘱,并有医嘱查对记录,参与查对者签全名。 (2)医嘱应每天总查对,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每周参加查对不少于两次. (3)查对临时医嘱时要查对执行时间及执行者签名。 2.服药、注射、静脉给药查对制度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床号、姓名、药品、剂量、浓度、用法、时间。 (2)执行各项操作、处置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使用药品前要查对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4)给药前,应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物时,要经反复核对。 3.输血查对制度 (1)确定输血后,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不允许同时采集两个病人的交叉配血标本. (2)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至检验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 (3)取血时应和血库发血者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室、床号、瓶(袋)号、血型、血液有效期、配血试验结果及血量,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在确定无误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出。 (4)输血前由两人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5)输血时,由两人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床号、血型、血量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6)输血完毕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检验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以备必要时查对。 4.手术查对制度 (1).手术患者查对制度 ①根据手术通知单和患者病历查对患者科别、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病案号、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化验单、药物等。接患者之前,护士与病房护士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前,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查对。进入手术间之后,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及手术医生三方查对。. ②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床号、姓名、手腕带、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

医院各科室查对制度

医院各科室查对制度 一、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三查:各项操作(包括服药、注射、输液等)前、中、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三)清点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制药时必须反复核对;静脉给药应注意药液有无变质、沉淀,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应注意配伍禁忌。(五)输血前,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裂痕)。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核对内容: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的供血者姓名、血型、血袋号及血量是否相符,患者姓名、血型、科室、床号、住院号、交叉试验结果等。输血要按《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定作生物学试验。输血中注意观察,保证安全,输血完毕后保留储血袋,以备必要时送检。 二、手术室 (一)接患者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药物过敏试验等。

(二)手术前,查对姓名、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三)查对无菌灭菌指示剂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四)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纱布块、纱布(棉花)棉球和器械数目是否相符。 (五)凡手术留取的标本,应及时登记,查对科别、姓名、部位、标本名称。 (六)用药与输血应按临床科要求进行查对。 三、药械科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患者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四、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应做正反定型。 (二)发血时,应当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区、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瓶(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血量、血液成分,双方签字方可取走。 (三)发血后,受血者的血标本应保留24小时备查。 五、检验科 (一)收集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联号、标本数量

医院规章制度-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须严格确认患者身份,履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年龄三项核对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确认患者身份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陈述患者姓名。对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让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治疗。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2、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应签全名。 3、临时医嘱执行者,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须向有关医师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患者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确认后执行,并保留用过的空安瓿,抢救完毕,医师要及时补开医嘱并签名。安瓿保留至抢救结束,经两人核实后方可弃去。 5、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6、护士长每周查对医嘱一次。 二、服药、注射、处置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处置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制度。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一注意:用药过程中,应严密观察药效及副作用,做好记录。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瓿、针剂有无裂痕,注意有效期和批号,溶液有无沉淀、浑浊、絮状物等(须在振动后观察)。如质量不符合要求、有疑问、标签不清者,一律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 4、口服药应协助患者服用后,方可离开。 5、致过敏药物,如青霉素、头孢类等,给药前必须询问有无过敏史,检查皮试结果,皮试阴性方可应用;如皮试阳性,禁止应用,并在病历牌、腕带予以标识。对于存在个体差异,易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也必须在用药前询问患者有无过敏史。例如:磺胺类药物等。使用毒麻、精神类及高危药品时,要经过双人核对,用后保留安瓿。 6、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时,必须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发药、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无误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血样采集查对 (1)采血前须确认患者信息,将专用标签贴于试管。 (2)医护人员持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血型和诊断等信息。 2、输血查对 (1)输血前,检查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输血记录单)

医院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一)微机录入或书写下达后应做到班班查对,两人核对,无误后签名。 (二)短期医嘱应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询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三)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保留曾用过的空安甑瓶等,抢救结束经检查核对后再丢弃,抢救病人结束后须督促医师及时补录书面医嘱。 (四)总查对医嘱每日1次,核对后签全名。 (五)护士长定期抽查医嘱录入正确情况及执行查对情况。 二、服药、注射查对制度 (一)服药、注射前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即操作前、中、后检查和核对床号、姓名、剂量、浓度、时间、药品、用法和有效期。 (二)应注意检查药品质量、标签、有效期、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不得使用。 (三)摆药后须经第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发药时须待病人服下方可离开。 (四)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该类药物的过敏史,使用前应做过敏试验,使用毒、麻、限制药时认真查对,并保留安

甑瓶,用数种药物时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五)发药、注射前必须核对床号,呼唤病人姓名,正确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发药、注射时均需带服药单及注射单,若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七)药物过敏试验设皮试记录本,由执行者及时登记并签名。 三、输液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认真查对输液卡,加入药液后须签名,标明时间。 (二)备药前检查药液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痕、药液有无变质,同时注意批号、有效期,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三)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有无配伍禁忌,配液后检查药液瓶内有无异常细小颗粒、混浊、变色等,如有之应予停用或更换。 (四)易致过敏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该类药物过敏史,使用前应作过敏试验。 (五)输液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 (六)危重病人建立输液巡视卡,查看输液速度,有无反应及局部情况。 四、输血查对制度 (-)采集配血标本前须准确填写病区、病人姓名、年龄、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 医疗查对制度查对制度是保证病人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的一项重 要措施。医院者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业务熟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无论直接或间接用于病人的各种治疗、检查物品(如药物、敷料、器械、压缩气体,及治疗、急救和监护设备等),必须 具备品名正规,标记清楚,有国家正式批准文号、出厂标记、日期、保存 期限,物品外观表现符合安全要求。凡字迹不清楚、不全面、标记不明确 以及有疑问的,应禁止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病人如有不适等反应,必须立 即停用,再次进行查对工作,包括应用的一切物品,直至找出原因。 一、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手术室接病人时,应查对科别、床号、住 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 2、手术人员手术前再次核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 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 类别、规格、质量是否合乎要求。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缝合前由器械护士和巡诊护士严格 核对大纱垫、纱布、线卷、器械数目是否与术前数目相符,核对无误后, 方可通知手术医师关闭手术切口,严防将异物遗留体腔内。 二、有关科室查对制度1、检验科查对制度(1)采取标本时,查对 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联号、 标本数量和质量。

(3)检验时,查对检验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 (4)检验后,复核结果。 (5)发报告,查对科别、病房。 2、输血查对制度(1)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 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2)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住院号、姓名、血型、交叉试验结果、血袋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3)发血后,受血者血液标本保留24小时,以备必要查对。 3、病理科查对制度(1)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联号、标本、固定液。 (3)发报告时,复核检查项目、结果、患者姓名、性别、 年龄、住院号、科室。 4、放射线科查对制度(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片号、 部位及目的。 (2)发报告时,查对检查项目诊断、患者姓名、科室。 5、特检科室查对制度(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目的。 (3)发报告时,复核科别、病房、住院号、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检查项目、结果。 6、药房查对制度(1)配方前,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处方日期。

医院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查对制度指为防止医疗差错,保障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对医疗行为和医疗器械、设施、药品等进行复核查对的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科室。 第二章管理要求 第三条查对制度范围应当涵盖患者身份识别、临床诊疗行为、设备设施运行和医疗环境安全等相关方面。 第四条每项医疗行为都必须查对患者身份。应当至少使用两种身份查对方式,严禁将床号作为身份查对的标识。为无名患者进行诊疗活动时,须双人核对。 用电子设备辨别患者身份时,仍需语化查对。 第五条临床科室: (一)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 (门诊号); (二)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三)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四)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五)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六)手术病人要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在麻醉实施前、 手术开始前和病人离室前,共同对病人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及手术风险、手术使用 物品清点等内容进行核对并记录,输血的病人还应对血型、用血量进行核对,并由手术医师、麻 醉医师和巡回护士三方确认签字。 第六条药房: (一)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二)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第七条血库: (一)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二)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第八条医学检验科: (一)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二)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三)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四)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五)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第九条病理科: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查对制度 医院是一处重要的公共场所,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在医院中,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是诊治患者、缓解患者疾苦;而患者的权利则是接受优质服务、获得专业治疗。为了确保医院的服务质量,医院管理层对医院查对制度进行了规定。 医院查对制度是指医院在为患者提供诊疗和药品服务过程中,通过多重确认手段,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所执行的医疗操作、药品配药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的一项管理制度。医院查对制度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基础性工作。 一、医院查对制度的内容 (一)药品查对: 药师进行药品查对前,必须核对处方内容、数量、患者信息、药品名称、药品规格、剂型、用法等内容。然后,医生开处方的药品,必须填写药品名称、规格、单价、数量等信息。药剂师在配药过程中,会再次核对药品与处方的信息;药品配药完成后,需在药品标签上打印患者姓名、住院号、床位号、药品名称、规格、剂量、用法、用量等信息,确保患者接受的药品符合处方,防止发生药品误用,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二)手术查对: 手术查对是对手术和手术室准备工作的核对。医护人员应该在确认患者身份后,对手术室器材、手术用药、手术部位、

手术名称和操作流程进行全面检查,核对每一项步骤的准确无误。同时,在术前和术后,医生需要与患者和家属进行相关告知工作,听取患者的病史等信息,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 (三)检验查对: 检验查对是将医疗检验的结果、报告与诊疗记录对比核对,防止因记录错误或检验结果出现问题而对医疗诊断产生误导。在检验过程中,需要对患者样本信息进行核对,保证检验项目、标本采集、标本保存等流程正确无误。 二、医院查对制度的实施方式 (一)技术手段: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推广了医疗信息化,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医疗软件,对各个环节的操作进行电子化管理。医院通过电子化系统记录医疗过程中医生、护士、药师等职业工作者的操作记录,进行作业记录,降低了作业的错误率和漏洞。 (二)流程管理手段: 建立完善的工作流程,规范作业流程中的各个操作,对环节进行书面流程记录。大型医院往往需要明确合理的作业流程,规范各个职业人员的职责和作业流程,避免流程中的误差因素。 (三)培训教育手段: 医院需对各项工作流程进行培训,要求医务工作者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责任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