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重庆市中小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小学品德

与生活(社会)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中具

有系统性和科学性优势,它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重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强调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亲近大自然、参与社会生活、认识和发展自我,适应学习生活,学会过健康、快乐、充满探究精神和创造乐趣的、富有意义的童年生活。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强调突出以品德教育为核心的学生社会性发展教育,

课程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有机融合品德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历史与文化、国情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社会活动与关系、人文文化与规范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加深他们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成长为积极参与现代社会生活、推进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要通过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强化德育课程主阵地的地位,不断探索和总结德育课程育德的经验和做法,将提高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2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要重视突出体验性和情感性,要善于将课

生活化、社会化。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应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自我间的对话与交流达成理解,促进学生精神成长。要创造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方式,把师生互动、贴近生活、注意体验、强调实践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等学习方式,创设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景,使品德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3.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实施应注重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实现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活动,使课内与课外经验、学校与家庭教育、学校与社会教育共同发挥效益。要注重与班队活动相结合,课程中的重点教育目标,可作为班队活动主题,引导学生自主活动,使教育目标得到深化。注重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将课内学习和课后行为有机联系起来。教师可结合课程内容,布臵一定的家庭和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认知和行为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演练,使品德学科的教学得到有效的延伸和拓展,使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得到增强。

小学语文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培植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引导

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

.引导学生体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

全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取向、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

3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

关注社会,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

学态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生活、发现和探究问题,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

生的创造潜能,教育学生学会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

4

.指导学生关心现当代文化生活,

教育学生尊重多元化文化,吸取人类优秀

文化的营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文化品味,激发学生审美、创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立自强。

小学数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实践

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

对立统一的观点、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使他们逐步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的思维

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独立自主和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3

.通过数学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

是,言

必有据,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坚韧不拔,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品质。

4.

挖掘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

值,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数学中的对称美

与简洁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证明过程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严谨性,体会理性思维的科学性和魅力。

小学英语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

识。要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发展

现状和前景的世界胸怀,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包容异族文化,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意识。帮助学生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3

、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

力,帮助学生养成在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

人情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小学音乐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充分发挥音乐特有的艺术审美功

能,引导学生在大量接触音乐作品和丰富

多彩的音乐学习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听觉艺术所蕴涵的美感与情感,培养学生高雅的音乐兴趣与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

塑造学生真善美的心灵世界,养成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态度与方式,促进学生良好个性、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发展。

2.

注重音乐的情感教育作用,在中外

优秀音乐作品学习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中

华民族以及世界各国历史与文化、人类崇高道德与精神追求的了解与认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参与的意识,弘扬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3.

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帮助学生了

解不同民族音乐传统与风格及人文内涵,

了解和认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

代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

养学生尊重多元艺术与多元文化的情感态度。 小学美术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艺术审

美功能,引导学生在大量接触美术作

品和丰富多彩的美术学习活动中,感受和体验视觉艺术所蕴涵的美感与

情感,培养学生高雅的美术兴趣与审

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养成热爱生活和人生的积极态度,促进学生良好个性、想象力与创造潜能的发展。

2.

注重美术表现与创造的艺术

特点,在学生多样化的美术实践活动

中,引导学生运用视觉语言和美术技巧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发展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创造能力,增强学生艺术为人类

进步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

3.

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帮助学

生了解不同民族美术传统与风格及

人文内涵,了解和认识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美术所承载

的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培养学生尊重

多元艺术、多元文化以及珍惜

和爱护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小学体育学科课程

育德基本

要求

1.

培养学生的运动

兴趣和终身体育意

识。

体育与

健康课程的性质,决定了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中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主要途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发展学生终身体育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国务院关于基础课程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应联结起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观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终身体育意识,包括体育健身、体育心理、体育娱乐、体育健美、体育欣赏及体育评价等多种要素,发展体育能力,是现代人提高生活质量,追求健康,愉快生活的需要。因此体育教学应充分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加强学生自我科学锻炼,注重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激发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

2.

培养学生的自主与合作学习和创新能力。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挖掘教材中创造因素,诱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教学中提问和求新,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激烈竞争是现代体育最显著的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紧张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潜力。这将对学生产生非常积极影响,让学生养成积极进取的态度,获得不畏强手、敢于进取、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增强学生调控自我行为和态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心理抗挫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交际能力。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体育学习培养学生人格。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有效的学习环境,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体育教学过程是积极互动的过程,可以促使人际交往,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要培养学生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形成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品质,具有关注个人、群体和社区健康意识与能力。

5. 运用体育与健康资源,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与健康资源是指能够用于个人、社区体育与健康服务的一切知识、信息和资源。前者主要以文字、音像或其他形式保存在书籍、报刊、广播、电视和其他媒体上,同时也通过体育教师、体育与健康指导员予以保存和传播;后者主要是指各种用于体育与健康活动的场地、设施和器材。我们应在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学会获取体育与健康资源的途径和方法,加强体育保健,自我评价,医务监督以及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理论的熏陶,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

、地方操作、学校实施的课程,让

学生通

过综合实践课程形成对自然、

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自我的责任感。

2

.培

展学生

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

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形成从自己生

活中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

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享、

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5.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态度,形

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

小学科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养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态度。

能认真、细致、严谨地学习。喜欢大

胆想像,爱提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

尊重、理解和欣赏他人意见。尊重和

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

2

.愿意了解古代、现代科学家

及科学发明的历程,能感受到科学技

术是不断发展的,还有许多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3

.关心日常生活中科技新产品、

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体会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

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4

.体会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

发展的物质环境,人要与自然和谐相

处,了解一些自然保护公约,学习自我约束,发展公益意识。

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

)课程

育德基

本要求 1

.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

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初中思想品德课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了解国情,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奠定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常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现代化建设常识,帮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正确的态度;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不断强化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育德主阵地的地位,将提高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摆到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

2

.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课程教学内容要强调生活主题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从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出发,引导学生学习寓于案例中的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注重思想政治方向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3

.中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出体验性、活动性和对话性,

要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自我间的对话与交流达成理解,促进精神成长。要创造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新型德育课程教学方式。把师生互动、贴近生活、注意体验、强调实践作为德育课程实施德育的突破口。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探索等学习方式,创设引导学生参与的教学情景,使品德教育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

文学科课程育德基

要求

1

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

界观、人生观,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世界、识别世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和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中必须始终贯穿爱党、爱国、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思想。提高学生法制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

在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做人和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乐

主义心态。要教会学生从容面对生活,教会学生怎样快乐地学习、工作,怎样快乐健康的生活。

3.

在语文教学中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走进中国古典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深邃,培养学生继承、发扬、创造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4.

在语

文教学中贯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指导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教育学生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吸取人类任何优秀文化的营养。培养学生以“多元”的眼光看待世界;培养学生对世界优秀文化产生兴趣;培养学生要有“求同存异”的心态,要有融会贯通的胸怀,要有去伪存真的辩识能力。

5.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培养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精神世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养。

中学数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

实践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运动变

化的观

点、对立统一的观点、量质互变等观点的教育,让学生树立辩证的思维方法,使他们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探索精

神,引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

度和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培养学生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独立自主和交流合作的学习习惯。

3

.通过数学学科学习培养学生实

事求是,言必有据,一丝不苟,严肃

认真,坚韧不拔,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个性品质。

4.

挖掘数学潜在的文化内涵和美

学价值,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数学中

的对称美与简洁美,陶冶学生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感受

证明过程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和严谨性,体会理性思维的科学性和魅力。

中学英语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意

识。要培养学生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发展

现状和前景的世界胸怀,激发学生对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异同进行比较和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异同的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异族文化,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2.

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

差异,加深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培养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的意识。帮助学生接触并了解异国文化,引导学生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和国际主义精神。

3

、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

力,帮助学生养成在交流中注意并理解他

人情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中学音乐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

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陶冶高尚的情

操,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使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现和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想像力和创造才能。

2.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

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

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3.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

统,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认识世界不同

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多元文化价值观,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

尊重和热爱。

中学美术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

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

学素养和人文精神;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2.

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

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引

导学生运用视觉语言和美术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

3.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参与文化传承与

交流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

践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树立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美好理想;帮助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丰富性,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中学

学科

课程

德基本

要求

1.

以动作

技能为载体,实现运动参

与、

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情感态度等多元目标,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学生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参与体育锻炼,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有一至两项体育技能伴随终身。

2

.引导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道德标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形成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3.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和安全常规,增强学生调控情

绪和行为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提高抗挫折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在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4.

克运动会、中国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健儿为国争光等内容的了解与学习,让学生感知身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与伟大志向,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荣誉感,振奋精神,使学生能够为了实现中华之腾飞以及自我人生价值而努力学习、积极锻炼。

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让学生形成在自然、社会、自

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的

爱心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社会活动和

调查研究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良好的

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获取、分析、选择、

整合信息的能力,发展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合作、沟通、民主、

分享、乐观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积

极开发学生潜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

.提高学生生涯规划和终身学习

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的技能。

中学历史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国情,理解并

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

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和他人的热情,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必要的意识基础。

2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

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

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不同地

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国

际意识。通过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对学生心灵的塑造作用,使其成为

具有丰富思想的人。

4

.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历

史发展带来巨大物质进步,培养学生崇尚

科学精神的意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并确

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成为符

合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中学地理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所处宇宙环境,

认识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普通性和特殊

性,了解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开发及中国宇航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宇宙观,激发学生对宇航事业的向往,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自豪感。

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

差异性,懂得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

.引导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分

化和大同,初步建立全球意识,增强国际

合作意识,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形成全球意识为今后作为中国的新型建设者做准备。 4

.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基本地理国

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鼓励学生认真学习,为祖国和家乡的建设

贡献自己的力量。

5

.引导学生了解祖国和家乡的民族构

成,增强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培养学生懂得尊重各民族生活习俗。

6

.引导学生关心祖国、家乡的经济社

会发展及环境变化,懂得人与自然环境协

调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初步生态、经济、社会相互协调的建立可持续发展观。

中学物理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引导学生领略自然界

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学生对科

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和乐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

、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

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关注技

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

题,树立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

发展意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

意识,激发学生参与科技活动

的热情;培养学生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

精神。

中学化学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引导学生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

秘,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教育学

生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崇尚科

学,反对迷信;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2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

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

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去治理环境污染,合理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形成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挖掘化学课

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

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为中

华民族复兴、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学生物学科课程育德基本要求

1

.教育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创新的

科学精神;结合生物多样性与共性相统一的自然现象,引导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知

道生命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发展的、

变化的,生物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辩证统

一的,生命活动是受客观规律支配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2

.引导学生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

况,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帮助学生了解国

内外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树立运用生物科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

惯,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

式;教育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小学六年级班级德育课程计划

小学六年级班级德育课程计划 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工作计划方面。下面是OK带来关于小学六年级班级德育课程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一、指导思想 继续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为重点,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活动月”为载体,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品质修养和优秀的人格素养为重点,以全面贯彻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为核心,切实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努力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人数33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16人。六年级学生的特点: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里是一个特殊性的群体,他们处于十一、二岁的年纪,正一步一步地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其他年级学生所没有的新特点和新问题:其中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

外部控制的依赖,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什么都想听一听、看一看、干一干这是求知欲旺盛、身体发育迅速时期。 三、工作目标 1、着力打造一支能力较强的少先队小干部队伍,并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 2、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我班德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四、具体措施 工作中以活动、言传身教等形式,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们环境意识、公民意识、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及服务于人民的意识;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养成遵纪守法、文明有礼、勤俭节约、关心集体、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自强不息、自我保护、明辨是非、竞争协作、抵制不良影响的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育德,即如何有效开展课程育德工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育德又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关键字:课程育德问题发展建议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在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即学科课程育德)已成为当下教育讨论的热点。下面我将从自身出发谈谈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中小学,为了管理的方便,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分属教务处和德育处(或者政教处)管理,这样的分工方式本意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使大多学科教师形成了这样的错误心理:我只是一个学科老师,我只负责教书、传授知识,德育的问题由政教处或班主任解决,这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一个科任老师无关。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下,课程育德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即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如果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意味着学生德育工作在这大部分时间里被忽略了,使得学生的德育工作处于一个间断的、不连续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难养成,道德品质难提高这样一种局面,不利于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 学科教师课程育德自觉性和主动性缺失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课程育德的重要性和德育理论认识不够,没有把育德当作是其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至少没有将育德上升到学科知识的同等地位,认为育德仅仅是一个附加的任务。而我认为育德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甚至比机械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育德是确定人的方向和态度问题。如果学生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态度确定了,道德品质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育德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情感影响就是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践行。相比于班主任来说,学科教师本身对德育心理规律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育德经验和方法相对不足,育德能力水平不高,在学科中的育德行为也仅仅是凭经验来进行,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只注重一些外在形式显性的德育,对一些隐性德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自身人格、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等等。 3、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把握育人契机,注重学科课程育德的生成性

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陈路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探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教育。做到认识全面,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达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方法灵活的教育合力,努力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一、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三、课程实施网络 1、社会网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建单位德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等。 2、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3、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教导处——备课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渠道主线,把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校委会——大队部——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 四、本学期具体德育课程安排 总体思路: 分段构建,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和不同的身心发展特征,确立年级

德育课程体系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在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中,我们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体验性德育课程我们设置了学习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例如: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我们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

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我们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 素养。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培养学科情感,在课堂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

培养学科情感,在课堂中提高教师育德能力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人格的完善决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填鸭教学所能达到的,它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用心灵、人格情操和丰富的知识潜移默化塑造的结果,仅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显然是不够的,只有人格与知识的结合才能既影响知识又影响人格的发展。德育的实质是育德,它包含“德心、德行和德品”。教师“育德能力”即为教师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狭义的讲就是教师的教育能力,而教学能力是包含在教育能力之中的。当今社会正处在大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文化和价值观念都呈多元化的态势,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手段与现行的德育工作明显发生了碰撞。德育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棘手的问题,如“育人先育德”这一主题的淡化;重智轻德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有些教师也形成了思想教育只是班主任的事,自己只要教学成绩不差就可以了的观念;家长的职责也往往狭义到文化知识的辅导上,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这些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实现新目标,我们认为:关键是提高广大教师的育德能力。 学科德育,是现代学校德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升学校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们挖掘并丰富学科教学中“两纲”教育的内涵,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以落实,

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有机整合和浸润,探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及生命质量。 本文将通过寻找课堂教学中影响良好学科情感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加以剖析,加以反思,从问题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在研究中升华,在实践中提高育德能力。 一、激活学科情感,提高育德能力 学科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重要因素,消极的学科情感能使学生丧失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积极地学科情感则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被动变为主动,在教学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新的教材,新的课程标准出现在教师面前时,我们由衷地发现,“理情说教”这个误区已经走到尽头,“情感体验”将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新的教材以一种人性关怀的深刻内涵出现在学生面前时,教师只有好好把握,激活学生的学科情感,努力使知识的交流和情感的交流水乳交融,并达到最大畅通,以此追求师生和谐共振的境界。 1、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融情予教 热爱本职工作,提高自身修养。言为心声,情动于意而形于色,如果没有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哪会有讲课时津津乐道的热情呢?又哪会获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呢?教师应敬业为先,满腔热情地投人到数学教学工作中去,不断自我完善,以饱满的、积极

德育课程实施工作计划和方案

开县高桥镇齐力中心小学 德育课程实施工作计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县教工委、教委工作会议精神,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为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工作,探索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实现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教育。做到认识全面,分工合作,密切配合;达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方法灵活的教育合力,努力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课程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在自我管理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少先队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习得。 3、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4、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5、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6、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

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网络。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和信念。 (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文明、勤学、卫生、守纪、锻炼、创新意识等习惯,以“爱心”为核心,以小见大,从爱父母、爱同学、爱老师等开始,胸怀祖国,逐步提升为爱人民、爱祖国。使学校、家庭、社会明确,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使学校、家庭、都树立“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思想。 四、课程实施网络 1、社会网络。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建单位德育基地、校外辅导员等。 2、家校联系网络。如学校家长管理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校互访、家校联系卡包括电话、网络联系等。 3、学校内部网络。学校完善德育的三条主线。即以“教导处—

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修订稿

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黔江区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小学课程育德研究 开题报告 城南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追求德育实效高效的突破口之一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强育德。学科课程育德其内涵可以分为德育课程育德、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学科课程育德是指第二类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即以传统学科课程方式,如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的育德。为什么学科课程育德的实效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课题组通过对我校课堂大练兵49堂学科课程的课堂观察与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应对举措做出如下分析: 1、课堂教学现场中没有更好地把握、创生育德时机 新课改倡导积极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用动态的生成观点看待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并强制进行的现象。在课程育德中,育德设计与过程一一对应,不管是教师传授式的育德,还是引导学生感悟式育德,最终在教师的迫不及待地提示下都会得出理想的标准答案,对生成的育德问题的发现、显性化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触发学生自我、灵魂、深刻深入的反思探讨极少。 2、忽视德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 德育效果不仅仅通过测试掌握德育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最重要的评价是看受教育者对道德有没有自觉地内化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主体性德育就是按照人的特性在德育的组织和实施中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主体性人格的过程。

3、多角度挖掘育德素材明显不够 从课程的德育内容来看,教师们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德育信息做了充分挖掘,但挖掘的角度主要来源于知识点。德育素材的来源有着广阔的空间,就学科课程育德而言,除了知识点上蕴含的德育素材,如语文学科中涉及的爱人、爱国、爱自然的情怀,数学学科中涉及的辩证思维、探索精神等之外,还可以从学生、教师、环境等角度进行挖掘。教师可以随时从中挖掘出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育德。 4、德育信息传递载体的丰富难掩教学层次的肤浅 在学科课程育德中,教师很重视德育信息载体的选择,尽量丰富载体的运用,如直观教具、阅读材料、辅助读物、艺术作品、电子媒介手段及其运用、计算机网络及其运用等。选用育德载体的丰富,其积极效果是引起了学生德的关注、好奇、有兴趣或者是发现,这只是育德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是,教师需要重重地助推一把,让学生将德的理论、观点与自己已有的认知、体验、情感对接、碰撞起来,通过交流、分析和探讨,促进认识的同化和顺应,这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才是教学的深度所在。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提出“课程育德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指出:“课程育德工作是落实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

小学2020年秋季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小学2020年秋季小 学德育工作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2020年秋季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是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学期我校将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 一、指导思想: 本年度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德育工作将以弘扬民族精神教育、严抓学生生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生活,突出人文关怀,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构建和谐校园,努力提高学校德育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德育工作的思想认识 要牢固树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德育观,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使每一位教师牢牢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德育就是质量,学生的思想品德就是素质,没有德育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的教育质量观,牢牢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教育价值观。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为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造人文德育、生活德育和生态德育,丰富德育工作内容,拓展德育工作途径。 本学期将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每个教师的德育素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教育法规,增强遵纪守法、依法施教的自觉性,提高教师科学育人的水平。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加强职业道德自律,规范教学行为,增强爱生意识,关心学生品行健康发展,认识并掌握教育规律,坚持耐心教育与严格管理相结合,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全面关心、爱护学生,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拿起表扬、赞美的武器,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加强对德育队伍的管理和指导。 1.建立班主任队伍培训的创新机制。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培训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品行好、能力强,工作踏实、乐于奉献的班主任队伍。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工作相关管理

静以修身 学以育德

静以修身学以育德——平凉市轨道运输学校2019年冬季教师培训开班仪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2月13日下午3时,平凉市轨道运输学校2019年冬季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学校会议室举行。我校党支部书记许多强、学校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全体基层教师参加了仪式。 本次教师培训开班仪式由教务科科长唐国栋主持。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他向全体教职工说明了组织本次教师培训的原因、目的及意义;然后他为大家解读了《平凉轨道运输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所有参会教师都认真在学习笔记中做了记录。 他主要从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原则、领导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对象、培训要求、考核与管理十个方面解读了此次教师培训的方案。 他指出,本次培训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至12月23日,所有培训将面向全体教职员工从思想文化方面、业务提升方面展开,并Zbbvcxzv cx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并强调,本次培训将以校为本,坚持“教、学、研、思”一体化原则,把培

训落到实处,希望将培训成果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仪式第二项,由教师代表罗新娇老师表态发言,首先她代表全体教师对学校领导给全体教职工这个冬季培训机会表示感谢。 随后,她代表全体教师向学校表态,在本次培训中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虚心学习,提高自己。 2.学会积累,充实自己。 3.互助相长,切磋提升。 4.加强研究,勤于笔耕。 5.认真听取招生领导对于招生方案的解读,迅速学会招生策略,提高自己的招生能力。 6.认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规定。 7.准时参加培训,做到不迟到,不旷会。 并强调,老师们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教育新技能,都必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践到教学中。 会议第三项由我校党支部书记许多强为本次教师培训做动员讲话。讲话过程中他首先指出了集团、学区、学校对本次培训的重视程度,并说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培训目标明确。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可以给老师们带来大家真正需要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 他说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重视学习。”以“给人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为理强调了教师不断学习新知

学科德育案例

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案例

【评析:利用两个圆锥体积的对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同时在矛盾冲突中引出新知。】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实验准备 (1)新的数学知识总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你认为圆锥体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几何体比较容易? (2)讨论:怎样转化成圆柱? (3)实验所用的圆柱和圆锥是随意选择吗?你有什么想法? 【评析: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实行探究,经历从猜测——实验——证明——应用的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2、实验 (1)出示思考题: 比一比两个容器的底面积大小相等吗? 量一量两个容器的高相等吗? 动手实验后,想一想你手中圆柱与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评析: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思维有序,学会认真观察,学会总结归纳,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实验 【评析:在小组合作探索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的良好品质。】 3、汇报 (1)多数组的圆锥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2)少数组的圆锥与圆柱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出现几倍关系的都有。 4、小结 看来,我们不能从理论上将圆锥转化成圆柱,但通过实验,大家从偶然的现象中发现一种必然规律:多数组选择这样的两个容器有什么关系? 若在等底等高前提下,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圆锥体积=1/3×圆柱体积 用字母怎样表示? 板书:V锥=1/3sh “sh”表示什么意思?“×1/3”呢? 5、归纳。

我们得出了圆锥体积公式,你能完整叙述推导过程吗? 【评析:在小组汇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生学会倾听,对不同的意见善于归纳分析,同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自己的实验猜想结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6、引申 大家对用实验方法得出圆锥体积公式有什么质疑? 引导生质疑:是否准确,有无误差? 师介绍: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从一些偶然现象中发现必然规律。但实验必定不科学可信,需要通过严格的逻辑证明,方能广泛应用此规律。 圆锥体积公式的逻辑证明早在公元五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祖更(祖冲之的儿子)就在实验基础上实行了证明,而欧洲直到十七世纪才有意大利的卡发雷利提出证明,比我国晚了十二个世纪。 【评析:精心创设的质疑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方式。同时揭示出圆锥体积公式推导的数学史资料,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伟大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形成良好的积极情感体验。】 三、巩固提升,拓展使用 1、求一个圆锥体积应知道什么条件?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5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已知什么?求什么? 2、怎样改变第一个条件,也能求出圆锥的体积? R=2 d=2 c=6.28 【评析:圆锥体积计算较为繁琐,引导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干净书写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 2、还有什么问题? 五、延伸提升 1、测量开课时的两个圆锥底面半径和高,检查它们体积谁大谁小。 其余学生测量手中圆锥体积。 【评析:再次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良好学习习惯,并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开课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养成做事有头有尾的严谨思维习惯。】 2、判断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活动安排

阔乡小学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活动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3、积极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4、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文明礼貌教育为核心,以爱心教育为特色,坚持不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5、进一步深化班集体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班风正、学风浓、特色显的优秀班集体。 6、深化团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打出学校德育品牌。 7、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的管理,调动校内各条线的育人积极性。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论文先生网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

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教导处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4、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利用夕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值周领导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5、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6、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会有利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年级组长是年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加强班主任、年级组长之间的联系。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开好每月两次的班主任例会,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课程育德小结

语文课上渗透德育实践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德育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德育内容,感受德育滋润,接近德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一名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的。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师生合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

育心育德育人.

育心·育德·育人 ——“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一期实训工作总结 “于漪语文德育实训基地”一期招生学员45名,小学学段、初中学段、高中学段各15名,另有旁听学员10名。通过一年半的实训,学员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育德能力有了明显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实训工作较好地实现了预期目标。 回顾一年半工作,我们感到有下面几方面比较突出—— 一、提升育人理念,促进学员育德自觉性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育人”是“教书”的终极目标;“教书”与“育人”合二为一、密不可分。但由于功利思想、“应试教育”的强大干扰,“教书”与“育人”在当今被人为地分开,且有越离越远的趋势。 实训基地招生后,我们发现进入基地的学员对“教书育人”的理解也很不相同,有的有“育人”的概念,有的“育人”概念淡薄,有的根本没有“育人”概念。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成长,以为“育分”就是“育人”,“育分”是天经地义的。还有一些学员,对学科德育的理解非常肤浅,以为“语文德育”就是增加语文学科的思想性;或者认为学科与德育很难统一起来,如果加强德育就会损害语文学科本身的特性。 针对学员的这种情况,我们确立了“提升理念,促进学员育德自觉性”的实训策略。 实训基地的每次活动都围绕“培养教师‘育人素养’”这一中心展开,一以贯之地强化一个理念——“育人是教师专业的本质内涵,育人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教师专业就是‘教书育人’的专业,是学科专业技能与育人能力结合而形成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不仅是学科专业的发展,而且是育德能力的发展。” 以读书为例,实训基地要求学员自学《中国哲学简史》、《中国文学概论》、《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岁月如歌》、《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传承·撒播·弘扬:中学语文与民族精神教育》、《让生命飞扬:中学语文与生命教育》、《现代教师学概论》、《语文教学谈艺录》等。这些著作从哲学、文学、文艺理论、教师精神、教育理念等多方面提升了学员的“育人素养”。 通过一系列的报告、研讨、实践、反思、总结,现在基地学员大都对自己的“教师角色”有了清晰的认识,对“教师专业”有了深刻的理解,对语文育德有了自觉的追求。来自江宁学校曹刚老师的总结,代表了所有学员的心声:通过学 习,我真正明白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是语文课程本身应该承担的任务,是语 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征之体现;德育不是外加给语文教学的,而

2020-2021学年度小学德育课程学期计划

2020-2021学年度小学德育课程学期计划 小学德育教育要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三中全会制定的教育改革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 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座理解的桥梁。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 2、高度重视养成教育 深入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月 1、继续开展读好书活动。 2、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3、举行写字比赛活动。 4、多元评价互评互助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月份 1、庆祝元旦活动。 2、总结20xx年德育工作,制定20xx年春季工作思路。

20xx-20xx学年度小学德育课程学期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有关学校德育工作和少先队工作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主要工作及目标 1、加强安全纪律教育,实现校内外学校组织教育活动无安全事故发生的目标。 2、搞好养成教育示”儿童节表彰工作。 5、加强师德建设,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事件发生。 6、加强心理健康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7、加强法制教育,继续开展自理、自护、普法系列教育活动。 8、加强德育理论建设,在德育论文评选、“五、四”学生演讲会上取得好成绩。 9、办好家长学校,探索家教联合教育途径。 三、具体措施 1、全体教工树立“一切为了孩子”的思想,加强自我学习,提高工作能力,爱生爱校,团结务实,以主人翁的态度,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2、坚持德育六化原则,不断探索科学的德育工作方法,寻求合理的德育教育途径,争取家庭与社区配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育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寇刚 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大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

课程育德案例

体验实践收获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育德案例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兼班主任教师,工作二十来年,一直坚持把育人摆在第一位,在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中适时地渗透育德思想;在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尤其是最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在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活动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3月下旬,我校刚进行了“远足节”活动,以此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育德融入到活动中的。 活动的准备阶段,告诉学生本次活动是春游加野餐的形式进行,路线是从学校出发,经过马井中学到石坝花园,再到沿江公路野餐,然后从万缘桥回学校。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走进精彩的自然世界,领略自然风光。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食物要充分,全面;吃的、喝的、水果等都要顾及。食物要与人分享。 2、全程要听从指挥,排队行走,树立文明学生的形象,懂得遵守纪律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因为大家都带着背包,路程较长,所以要学会互相帮扶,克服困难。 4. 春游途中和用餐地点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每位同学都应准备好垃圾口袋,捡拾遗留的垃圾。体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5安全时时记心中。 活动开始,按照学校安全安全预案的分工,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朝气蓬勃地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欣喜地找寻春天的颜色,桃花艳艳,杨柳依依;听听春天里花开的声音,鸟儿的欢鸣;观察春天的草木苏醒,闪亮在春天里微笑的眼睛。感受着春意盎然,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孩子们说笑不停,问这问那,很是兴奋。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因为是才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耐力有限,有的背包背不动了,有的脚走累了,一个劲儿的问老师:到了吗?到了吗?我好累呀!这时,我就让个子高大点的学生,帮帮弱小的;背包轻点的跟背包重点的互换,并告诉他们:渴了,可以喝点水,饿了,可以吃少量的干粮,但不能乱扔包装袋。要学会坚持和忍耐。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总算到了石坝花园。稍事休息,又一鼓作气,继续前行,到达了沿江路的开阔地带,终于可以野餐了。按照老师的指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铺开场地,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放到报纸铺成的简易餐桌上,组长一声令下:开始野餐咯!你吃点我的蛋糕;我吃点你的饼干,大家分享着,感受着,其乐融融,很是惬意。有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弄到衣服上了,立刻有看到旁边的同伴拿出餐巾纸,给他擦了又擦……

以学科德育促进全员育人的探索

以学科德育促进全员育人的探索 有效开展学科德育的研究与实践是课程改革背景下解决中小学教学中“德育首位”与“德育无位”矛盾的重要途径,更是唤起全体教师学科德育意识、增强学科德育实施能力的实践探索。如何在科学理解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科德育的实效性是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一、学科德育在实施中的误区分析 在课程改革推进的实践中,一方面,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学科德育的理解变得更理性、科学,但另一方面,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一)只有研究课和参赛课才关注学科德育 在课程改革中,虽然一线教师能够理解学科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因为时间、教学内容和考试评价等方面的影响,他们在常态课教学中仍以讲清知识和考点为主要目标,将德育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物;在研究课中,尤其在以学科德育为研究主题的活动中,教师才关注德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地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二)课堂教学的结尾是落实学科德育的主要阶段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多采用自己熟悉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资源,对于如何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学科德育的方式和策略则相对少

一些,从而导致在实践中形成了单一、固化的操作模式,即“按照以往的教学思路讲新课+结尾提升德育点”的“拼盘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人明显感到学科德育在“贴标签”,从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 (三)学科德育只与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相关 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将“教学具有教育性”等同于“教学内容具有教育性”,从而忽略了教师的言谈举止、学识和情感投入等对学生的潜在影响。因此,部分教师对学科德育的践行产生了误区,认为只有本学科教学内容中蕴含了育德点,这节课才是体现学科德育的课。这种做法,一方面使很多没有明显育德内容的学科课堂教学游离于德育之外,影响了德育的长效性;另一方面即使在学科德育研究课上,教师也是过多关注表面的素材和资源,而忽略了自身的言传身教和学生的情感体验。 部分教师对学科德育的误解,亟须我们从理论上进一步明确学科德育的内涵,从实践上落实学科德育的操作策略,明确学科德育研究与实践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落实和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 二、形成对学科德育的正确认识是有效实施的前提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这次修订全面吸收了10年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并提出了四方面的主要变化,其中第一个变化就是“落实德育为先,突出了德育的时代特征”。因此,德育越来越成为每个学科、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作为课程德育主要部分的学科德育,既是实现全员育人的必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科教学

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计划

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计划 导读: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本校追求完美道德,发展个性特长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计划,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篇一:小学德育课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立和谐校园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三个习惯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确立德育为首的思想,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拓宽德育渠道,优化德育层次目标,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不断开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和谐的德育环境。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浓厚的育人意识。 3、狠抓规范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4、坚持活动育人思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工作思路: 从学校德育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抓住两条主线:习惯养成,班级管理。 细管理细化,即制定各项评比检查有据可依,有过程,有激励,

有总结,有提高。 严严格管理,即严格执行学校德育各项管理规定,管理者认真履行职责,依章办事。 新独特新颖,即抓好班集体和个人的典型培养与宣传工作,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开展有时代气息,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 活思路开通,即学校、班级德育管理者要认真学习新形势下的德育理论及德育管理方法: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德育的切入点、突破口,会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有实教的工作局面。 四、主要工作: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鼓励班主任阅览有关优秀理论书刊,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经验。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开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例会,明确学习目标,不断充实学习内容,不断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 其次,各班要认真上好每一节班队、晨会、思品阵地课,其他课不得占用,学校将不定期的检查班会、晨会情况,对不上或上不好的班级给予批评扣分。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使班级的凝聚力、向心力不断加强,有利于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 第三,加大检查力度,尤其是班级常规工作的检查力度。进一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