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程育德案例

课程育德案例

课程育德案例
课程育德案例

体验实践收获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育德案例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兼班主任教师,工作二十来年,一直坚持把育人摆在第一位,在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中适时地渗透育德思想;在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尤其是最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在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活动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3月下旬,我校刚进行了“远足节”活动,以此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育德融入到活动中的。

活动的准备阶段,告诉学生本次活动是春游加野餐的形式进行,路线是从学校出发,经过马井中学到石坝花园,再到沿江公路野餐,然后从万缘桥回学校。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走进精彩的自然世界,领略自然风光。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食物要充分,全面;吃的、喝的、水果等都要顾及。食物要与人分享。

2、全程要听从指挥,排队行走,树立文明学生的形象,懂得遵守纪律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因为大家都带着背包,路程较长,所以要学会互相帮扶,克服困难。

4. 春游途中和用餐地点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每位同学都应准备好垃圾口袋,捡拾遗留的垃圾。体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5安全时时记心中。

活动开始,按照学校安全安全预案的分工,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朝气蓬勃地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欣喜地找寻春天的颜色,桃花艳艳,杨柳依依;听听春天里花开的声音,鸟儿的欢鸣;观察春天的草木苏醒,闪亮在春天里微笑的眼睛。感受着春意盎然,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孩子们说笑不停,问这问那,很是兴奋。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因为是才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耐力有限,有的背包背不动了,有的脚走累了,一个劲儿的问老师:到了吗?到了吗?我好累呀!这时,我就让个子高大点的学生,帮帮弱小的;背包轻点的跟背包重点的互换,并告诉他们:渴了,可以喝点水,饿了,可以吃少量的干粮,但不能乱扔包装袋。要学会坚持和忍耐。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总算到了石坝花园。稍事休息,又一鼓作气,继续前行,到达了沿江路的开阔地带,终于可以野餐了。按照老师的指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铺开场地,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放到报纸铺成的简易餐桌上,组长一声令下:开始野餐咯!你吃点我的蛋糕;我吃点你的饼干,大家分享着,感受着,其乐融融,很是惬意。有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弄到衣服上了,立刻有看到旁边的同伴拿出餐巾纸,给他擦了又擦……

等到孩子们都吃饱了,“餐桌”上还有不少食物,我提醒:这都是用钱买来的,不能浪费,吃不了,又带回家去吧。于是食物又进

行了重新分配,都装进了孩子们的背包。在老师们的指挥下,孩子们把野餐时产生的所有垃圾都进行了处理。又排成队列,走上归途。

春游活动完满成功,可这还没完,回来后,我开展了一次班会:春游活动,我懂得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春天是美丽的季节;环境需要大家保护;要互相帮助;要坚持,才能成功……听着孩子们稚嫩的话语,我知道:在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教育,我做到了!

德育案例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政治思想教育,让学生从小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尊纪守法,做新世纪有用人才的教育。 一、理解词句,渗透德育 一篇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外在物化,情动辞发;教学中,抓住字、词、句,结合听说读写的训练,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恨,产生情感上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是作者反复推敲的结果,字字句句隐含着作者的情感和观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甚至咬文嚼字,从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内涵,领会课文的思想底蕴。这样他们就乐于接受作者所讲的道理,就自然地受到文章主题思想的影响。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在描写“我”的内心活动这一片段中,我抓住“担心”、“不敢朝他那儿看”、“忍不住不看”这些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我”担心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担心?为什么“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但又忍不住不看?让学生知道“我”当时内心十分痛苦、十分矛盾,是因为邱少云所处的境地实在是太危险了,战友之间的心是紧紧相连的。然后抓住描写邱少云外表的重点句子:“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来剖析邱少云的内心世界。提问:为什么邱少云能在烈火中纹丝不动?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去想象他的内心活动,在学生心中树立起邱少云光辉的形象,使学生受到“不畏牺牲、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教育。 二、指导朗读,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学中我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指导学生读,使他们读中明情,读中悟理。《梅花魂》讲述一位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其中他送“我”墨梅图时说的一段话是文章重点。在朗读前,先播放《我的中国心》录音,然后再让学生读,学生很快进入情境,读得很有感情,在这过程中自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在指导学生诵读《观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科课堂教学,如何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进行育德,即如何有效开展课程育德工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育德又面临着什么问题呢? 关键字:课程育德问题发展建议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学校教育是“育人”而不是“育分”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如何在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科课堂教学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即学科课程育德)已成为当下教育讨论的热点。下面我将从自身出发谈谈课程育德所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中小学,为了管理的方便,德育工作与教学工作分属教务处和德育处(或者政教处)管理,这样的分工方式本意是为了方便管理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却使大多学科教师形成了这样的错误心理:我只是一个学科老师,我只负责教书、传授知识,德育的问题由政教处或班主任解决,这是他们的事情,与我一个科任老师无关。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下,课程育德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出现了,即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学科教学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主体,占学生大部分时间,如果学科老师缺乏课程育德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就意味着学生德育工作在这大部分时间里被忽略了,使得学生的德育工作处于一个间断的、不连续的过程中,就会造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难养成,道德品质难提高这样一种局面,不利于学生持续全面的发展。 学科教师课程育德自觉性和主动性缺失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课程育德的重要性和德育理论认识不够,没有把育德当作是其教学中必须完成的根本任务,至少没有将育德上升到学科知识的同等地位,认为育德仅仅是一个附加的任务。而我认为育德与知识的传授同样重要,甚至比机械的知识传授更重要,因为育德是确定人的方向和态度问题。如果学生的人生方向和人生态度确定了,道德品质提高了,学习态度就会发生质的改变,也就更有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的育德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2、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对学生最直接的道德情感影响就是教师自身的道德行为践行。相比于班主任来说,学科教师本身对德育心理规律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育德经验和方法相对不足,育德能力水平不高,在学科中的育德行为也仅仅是凭经验来进行,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只注重一些外在形式显性的德育,对一些隐性德育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如自身人格、习惯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等等。 3、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把握育人契机,注重学科课程育德的生成性

德育典型案例

小学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转化后进生的点滴感想 我班有个学生叫高辉。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由于他的这种表现,我曾经和他的妈妈聊过孩子的状况,不过他妈妈也对孩子无可奈何,甚至已经放弃了孩子。听到他的妈妈这么说,我也灰心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是有一件事让我改变了对孩子的看法,在我校体育课上,他参加了跳绳比赛,在最后筋疲力尽的时候,听到同学们为他加油的声音时,他没有放弃,咬着牙努力坚持。当时的一幕让我看到了这个孩子身上也有可爱之处,他也是一个热爱集体,积极向上的孩子。我不能放弃这个孩子,我要让他慢慢的转变,成为一个人人喜爱的孩子!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问他“老师为什么会常在课堂上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书写也不工整……”“你已经认识了自己

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团结友爱,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同学莫岚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他的同桌是我班的班长,行为习惯特别好,自制力也很强,能够在帮助他的同时不影响自己的学习。每天在课间的时候给他出一些题目,在他做完后给他批改讲解。有了同桌的帮助,他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些提高,相信长时间的坚持下去,他的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在更新教育观念的今天,作为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有责任让学生树立信心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愿:我们携起手来乘赏识之风,捧起关爱之情,燃起信心之火,播下希望之种,使每一位后进生都能沐浴在师生的关爱之中,共同把后进生转化成为先进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德育课程体系

构建小学德育校本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思考 重庆市万州区五桥小学多年的德育实践证明: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认知性教育、体验性教育、隐性教育有机贯穿到学校德育工作中去,构建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新型德育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小学德育实效性。一、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体系——启德 在构建认知性德育课程中,我们从基础课程、拓展课程、主题教育、心理辅导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具体来讲,就是在继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常规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创新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队伍认真编写了以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为主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的足迹》,每册安排18个德育实践活动;编制了《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分段达标要求与序列训练方案》,对加强学生实践教育、养成教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构建体验性德育课程体系——立德 体验教育是让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设定的各种各样的场景当中,学会分析,学会选择,形成正确的判断。体验性德育课程我们设置了学习形态、生活形态、实践形态、情境形态等四大板块13个小板块的体验性德育内容,每个板块都有具体规范要求。例如:学习形态的体验德育课程,我们完成了语数学科德育渗透教育目标及实施建议的编制,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使用。体验性德育课程实施难度较大,能效相对较低,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直接体验比间接体验更多情绪性,难于使学生作出理性的思

考和整体的理解,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 三、构建隐性课程体系——冶德 隐性德育课程是广泛存在于课内外、校内外有目的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中,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我们通过精心打造校园物质文化、发掘校园精神文化、崇尚社会进步文化,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完美人格 素养。隐性课程具有正向和负向功能,在设计中要重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抑制其负向功能,防止、克服其消极影响。 认知性德育课程、体验性德育课程和隐性课程在实践中是相互交叉的,是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的,同时也是各有利弊的。只有合理重组认知性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和进程,灵活发挥发挥体验性德育课程特有的功能,有意识的构建隐性课程,才能使德育更具实效性。

班主任德育工作案例2

晓之以礼、动之以情 我班有个学生叫李某。我刚接这个班时,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追逐打闹,喜欢动手动脚;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后进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必须面对现实!我内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桌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使其进步。这位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教育他。有时,这位同学也会产生一些厌烦情绪,说他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她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这位

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甚至自己当起了值日生,劳动也更积极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会心地笑了。后来,有一次我找他谈话时,他说:“老师,某某同学这样关心我,爱护我,帮助我,如果我再不努力,对得起她吗?”我笑着说:“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我真替你高兴。” 一、以人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李某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同学是学生的益友。在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过于直率,尤其是批评他们的时候太严肃而接受不了。因此,我让李某同学与其它同学交朋友做起,和好同学一起坐,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

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修订稿

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黔江区2017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小学课程育德研究 开题报告 城南小学课程育德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追求德育实效高效的突破口之一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强育德。学科课程育德其内涵可以分为德育课程育德、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本课题研究中涉及到的学科课程育德是指第二类非德育课程的学科育德,即以传统学科课程方式,如语、数、外、音、体、美等课程的育德。为什么学科课程育德的实效老生常谈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课题组通过对我校课堂大练兵49堂学科课程的课堂观察与分析,对其中的问题、原因及其应对举措做出如下分析: 1、课堂教学现场中没有更好地把握、创生育德时机 新课改倡导积极地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用动态的生成观点看待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预设并强制进行的现象。在课程育德中,育德设计与过程一一对应,不管是教师传授式的育德,还是引导学生感悟式育德,最终在教师的迫不及待地提示下都会得出理想的标准答案,对生成的育德问题的发现、显性化并及时抓住教育契机,触发学生自我、灵魂、深刻深入的反思探讨极少。 2、忽视德育对象主体性的发挥 德育效果不仅仅通过测试掌握德育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最重要的评价是看受教育者对道德有没有自觉地内化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行动。主体性德育就是按照人的特性在德育的组织和实施中尽量发挥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主体性人格的过程。

3、多角度挖掘育德素材明显不够 从课程的德育内容来看,教师们对教材的知识点的德育信息做了充分挖掘,但挖掘的角度主要来源于知识点。德育素材的来源有着广阔的空间,就学科课程育德而言,除了知识点上蕴含的德育素材,如语文学科中涉及的爱人、爱国、爱自然的情怀,数学学科中涉及的辩证思维、探索精神等之外,还可以从学生、教师、环境等角度进行挖掘。教师可以随时从中挖掘出合适的德育素材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育德。 4、德育信息传递载体的丰富难掩教学层次的肤浅 在学科课程育德中,教师很重视德育信息载体的选择,尽量丰富载体的运用,如直观教具、阅读材料、辅助读物、艺术作品、电子媒介手段及其运用、计算机网络及其运用等。选用育德载体的丰富,其积极效果是引起了学生德的关注、好奇、有兴趣或者是发现,这只是育德的第一步。更重要的工作是,教师需要重重地助推一把,让学生将德的理论、观点与自己已有的认知、体验、情感对接、碰撞起来,通过交流、分析和探讨,促进认识的同化和顺应,这才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才是教学的深度所在。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提出“课程育德研究”这一课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一)《重庆市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指出:“课程育德工作是落实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课程改革和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育人机制。”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

班主任德育案例

班主任德育案例选录 (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在我的教书生涯里,有句话永远都不会忘记。那是我一位曾经的校长对我说过的。那一次,我正滔滔不绝地向他抱怨有的学生是如何如何地堕落,不管用怎样的办法都无法教他走上正途。那位校长听了半天,只扔过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多年以后,这句话还是如此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虽然当时的我听了很不以为然,觉得这是领导没有深入实际工作的一句官腔。但不能否认,这句话对我是很有影响力的,不知不觉中,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用这句话来扪心自问,而且我已深切地体会到这句话确实有它的哲理性,所以也不知不觉地佩服着那位校长。 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我对班中一位学生的教育过程,也是我对以上这句话真正感悟的过程。 虞红是我班的一位女同学,独生子女,父母工作不稳定,家境也不是很好,因为忙于生计,不太管她,所以她的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强,但同时学习成绩比较差,坏毛病比较多,有“野小子”之称,。 第一次领教她的坏还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一年级的一位班主任领了一位学生家长来找我,说是他们家附近的一位学生(就是虞红)经常在半路上拦住他们家的孩子,说奉一年级班主任的命,来收缴学生的零用钱,一年级孩子胆子小,就乖乖地把钱给了她,已经有好多次了。 我听了以后感觉简直就是天方夜谈,我无法相信一个二年级的女学生竟会敲诈一年级的学生。但事实就是事实,当当事的两方站在一起的时候,虞红承认了这件事,并涕泪俱下地向我保证下次不敢了。我见她态度还诚恳,就教育了她几句,因为她家庭条件不太好,我就用自己的钱替她赔给了人家,心里还挺自豪的,把一个学生教好挺容易的嘛! 但接下来的事就让我目瞪口呆了。班级里经常有学生向我汇报零用钱、学习用品被偷,因为班主任不能无目的地搜,所以我总是用尽办法诱导小偷主动拿出来,但是这一招根本没用,东西继续被偷,小偷还是毫无踪影。有一次,一个学生向我举报说在体育课看见虞红回过教室,接下来就有很多同学钱被偷了。于是我就找了虞红询问情况,她死活不承认,并且忽然跪了下来保证说真的没偷过。这下可吓了我一大跳,万一真的冤枉了她可怎么办呢?我不好再查下去了,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静以修身 学以育德

静以修身学以育德——平凉市轨道运输学校2019年冬季教师培训开班仪式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质量,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培训是办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12月13日下午3时,平凉市轨道运输学校2019年冬季教师培训开班仪式在学校会议室举行。我校党支部书记许多强、学校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及全体基层教师参加了仪式。 本次教师培训开班仪式由教务科科长唐国栋主持。仪式开始后,首先由他向全体教职工说明了组织本次教师培训的原因、目的及意义;然后他为大家解读了《平凉轨道运输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所有参会教师都认真在学习笔记中做了记录。 他主要从指导思想、培训目标、培训原则、领导机构、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对象、培训要求、考核与管理十个方面解读了此次教师培训的方案。 他指出,本次培训时间为2019年12月13日至12月23日,所有培训将面向全体教职员工从思想文化方面、业务提升方面展开,并Zbbvcxzv cx围绕教育教学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展开讨论。并强调,本次培训将以校为本,坚持“教、学、研、思”一体化原则,把培

训落到实处,希望将培训成果运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 仪式第二项,由教师代表罗新娇老师表态发言,首先她代表全体教师对学校领导给全体教职工这个冬季培训机会表示感谢。 随后,她代表全体教师向学校表态,在本次培训中一定做到以下几点: 1.虚心学习,提高自己。 2.学会积累,充实自己。 3.互助相长,切磋提升。 4.加强研究,勤于笔耕。 5.认真听取招生领导对于招生方案的解读,迅速学会招生策略,提高自己的招生能力。 6.认真学习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学校规定。 7.准时参加培训,做到不迟到,不旷会。 并强调,老师们在培训中所学到的教育新技能,都必须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实践到教学中。 会议第三项由我校党支部书记许多强为本次教师培训做动员讲话。讲话过程中他首先指出了集团、学区、学校对本次培训的重视程度,并说本次培训内容丰富、综合性强,培训目标明确。希望通过本次培训,可以给老师们带来大家真正需要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 他说到:“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要善于学习、主动学习、重视学习。”以“给人一碗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为理强调了教师不断学习新知

高中生德育案例

高中生德育案例 案例一: 王某,男,17岁,高二学生。学习成绩差,智力一般,性格倔强,自尊心强,逆反心理严重。对老师没有礼貌,与同学合不来。对家长和个别老师的教育有较严重的抵触情绪。 案例分析: 该生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王某的父亲忙于生意,和孩子的交流很少,遇到问题就会斥责、谩骂孩子,在老师面前又要袒护孩子;而他的母亲主要关心孩子的营养状况和学习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认为孩子还小,大了就会懂事的。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人的方式也常常不一致。二是个别老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三是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家长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拒绝一切批评。 辅导方法: 1、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王某的家庭情况和表现,与家长沟通思想,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以便对症下药。

2、改善家庭教育环境:指导家长阅读一些教育孩子的书籍,提高自身教育水平。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交朋友,多鼓励、表扬,少批评、责骂,合理对待孩子的需求,不挫伤他的自尊心,尊重他,信任他。抽时间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呼吸新鲜空气,为孩子安排有意义的生日庆祝会,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 3、春风化雨,坚持疏导教育:教师要正确对待这类学生,避免直接批评,不要与他发生正面冲突,要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心,采取以柔克刚的教育方式。当他犯错误时,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他的名字,而是在与他个别交谈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帮助他分清是非,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主动地去改正。逐渐缓解紧张的师生关系。 4、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老师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作用。利用王某在数理化方面的优势成立一个帮困组,让其担任组长,使他把大部分心思转移到他爱好、感兴趣的事情上。老师的信赖、同学的支持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5、本人的自我调节:指导王某阅读一些伟人、科学家成功事迹的书刊,开阔视野,不断激励自己,使他明白只有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 6、经常、持久地心理辅导:王某这种顽固的逆反心理不是一、两次说服教育就可消除的,要反复抓,抓反复,平时多留意观察他的

课程育德小结

语文课上渗透德育实践的思考 小学语文课上渗透德育的实践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优化课堂学习德育环境 良好课堂学习心理气氛的营造,是渗透德育的重要环节,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和主动创设。教师要更新观念,重审师生关系,摆正自己在教学中的位置:即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状态下学习,带领学生向既定目标前进。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要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出发,运用好激励性语言,在对教材的学习、理解、分析之中,帮助学生揭示德育内容,感受德育滋润,接近德育目标。 1.创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尊其师、重其道,亲其师、乐其道。”一名与学生关系十分紧张的教师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教学计划的。教师热爱、信任学生和理解学生,学生尊重和敬仰教师,可以形成积极向上,愉快、活跃、和谐的课堂学习心理气氛。因此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导和组织教学,以适应学生日益扩大的信息面、学生的独立性和日益增强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进教室,微笑地上课。当学生回答问题或者提出问题有困难时,老师适时地微笑可以减轻或者化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师生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师生合作,建立融洽的关系本身就是一种德育在课堂中的渗透。 2.建立适当合理的学习期望。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会使学生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教师对学生的低期望则会妨碍学生的进步。对于学生学习的期望,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理

德育案例分析

德育案例分析——赏识是教育的源泉 桦川县第三中学司统水 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赏识可以使我们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到极限的最佳办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它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意料的。 一、案例描述 当我接手初二年级的班主任工作时,对这个班的情况我早有耳闻,原来班主任就告诉我,这个班学生很难管理,家长不配合,家庭有问题的学生很多,总体成绩很不理想,特别是班上有一个学生叫陈某更是个让班上所有任课的老师头疼的学生。开学第一周,我采取跟踪调查,发现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下课却生龙活虎。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对我怀有敌意……每天不是科任老师就是学生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他却板着面孔,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硬是压住怒火,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老师今天找你谈话,是觉得你还不是一个无药可救的孩子,你的基础并不差,你入学成绩是班上第十名,如果你想努力,你的成绩一定会赶上来”。经过一番细谈,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此时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许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必须面对现实!他无进步,或许是他并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念头。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我决定先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受人喜欢的人的思想。于是我再次找他谈话,谈话中,我了解到他心里十分怨恨以前的班主任老师。我心里一喜,让他认识错误的机会来了。我轻声问他:“你为什么会恨那个老师?”他理直气壮地回答:“因为他不尊重我,常常当众批评我。”我顺着问:“老师为什么会常当众批评你,你知道吗?”他说:“因为我常违反纪律,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对课任老师态度不好……”“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我知道我不对,但是老师那样态度也不行”我就告诉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不是圣贤,有时也会因为一时情急而说错话,你也要原谅老师的错误”。我边说边观察他,发现他有点不好意思,我赶紧又问他:“在这件事情上,你觉得你有错吗?”他很小声地说我知道我也有错,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错误,说明你是一个勇于认错的好孩子,但是,这还不够,你觉得应该怎样做才好?”“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受他人欢迎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会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老师相信你是一个讲信用的孩子。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还跟科任老师配合,让科任老师多给他锻炼的机会,多鼓励他,使他在学习方面,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成绩提高的更快,当他一有进步,我就及时当众给予表扬、激励他。使

育德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暑期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作者:寇刚 这次教师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大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己选择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

课程育德案例

体验实践收获快乐 ——社会实践活动育德案例我是一名普通的语文兼班主任教师,工作二十来年,一直坚持把育人摆在第一位,在知识教育和实践活动中适时地渗透育德思想;在增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技能的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提高抗挫折能力。尤其是最近两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德育在丰富多彩,富有童趣的活动中体现得更加充分。 3月下旬,我校刚进行了“远足节”活动,以此为例,谈谈我是如何把育德融入到活动中的。 活动的准备阶段,告诉学生本次活动是春游加野餐的形式进行,路线是从学校出发,经过马井中学到石坝花园,再到沿江公路野餐,然后从万缘桥回学校。让学生明白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走进精彩的自然世界,领略自然风光。但要做到以下几点: 1、准备食物要充分,全面;吃的、喝的、水果等都要顾及。食物要与人分享。 2、全程要听从指挥,排队行走,树立文明学生的形象,懂得遵守纪律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因为大家都带着背包,路程较长,所以要学会互相帮扶,克服困难。 4. 春游途中和用餐地点要注意保护环境卫生,每位同学都应准备好垃圾口袋,捡拾遗留的垃圾。体验“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5安全时时记心中。 活动开始,按照学校安全安全预案的分工,同学们在学校老师的组织下,排着整齐的队列朝气蓬勃地出发了。一路上,大家欣喜地找寻春天的颜色,桃花艳艳,杨柳依依;听听春天里花开的声音,鸟儿的欢鸣;观察春天的草木苏醒,闪亮在春天里微笑的眼睛。感受着春意盎然,体会着大自然的美好。孩子们说笑不停,问这问那,很是兴奋。可是没过多久,问题就来了:因为是才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耐力有限,有的背包背不动了,有的脚走累了,一个劲儿的问老师:到了吗?到了吗?我好累呀!这时,我就让个子高大点的学生,帮帮弱小的;背包轻点的跟背包重点的互换,并告诉他们:渴了,可以喝点水,饿了,可以吃少量的干粮,但不能乱扔包装袋。要学会坚持和忍耐。就这样,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总算到了石坝花园。稍事休息,又一鼓作气,继续前行,到达了沿江路的开阔地带,终于可以野餐了。按照老师的指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铺开场地,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食物拿出来,放到报纸铺成的简易餐桌上,组长一声令下:开始野餐咯!你吃点我的蛋糕;我吃点你的饼干,大家分享着,感受着,其乐融融,很是惬意。有孩子不小心把牛奶弄到衣服上了,立刻有看到旁边的同伴拿出餐巾纸,给他擦了又擦……

体育德育案例

体育德育案例 体育与德育得关系就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不代替得。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在于育心。体育中有了德育,德育就可使体育变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秩序、更加规范。下面我结合在教学中得一些具体案例,谈几点自己得做法: 周二下午第三节四年级得一节体育课,在完成本节课得基本部分技巧--后滚翻教学后,为了弥补学生本节课得体能。在本节课得副教材安排往返接力赛,学生一听要进行接力赛得时候,个个兴奋不已,学生争强好胜得天性显现无疑,比赛中出现了二个情景: 情景一:由于比赛分成四路纵队,但各队人数不同,为了调整各队人数,我一清点人数,A组需要调整一人到B组,一听到这样得提示,A组得一部分学生纷纷将手指向运动能力差得“Y”学生,要求Y学生调整到B队,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回应她们,向她们使了个眼色,将A组得另一位学生调整到B队,随着我得一声哨响,比赛在紧张激烈得气氛中开始了…… 情景二:比赛开始后,C、D两组由于实力接近,比赛难分伯仲,两队一直交替领先,直到最后一位学生,D组稍稍领先两三米,眼瞧比赛即将获胜时,D组学生开始兴奋得欢呼起来,意想不到得事情发生了,D组最后一位Z学生在转弯时,不慎脚下一滑,摔倒在地。C组得学生趁机反超,最终获得比赛得胜利,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只见D组最后一位Z学生迅速起来,尽管没有获胜得可能,仍依然冲过终点,虽然我得掌声没有引起多少学生得注意。D组得学生由于失

去垂手可得得获胜机会得时候,纷纷指责Z学生,更有甚至,出现用肢体对付Z学生。 面对课堂中出现得二个情景,作为教师得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放置不理,学生会更加变本加厉,如何运用有效得策略更好地引领学生呢?新课程中强调学生得合作学习方式,我想合作得学习方式得前提就是合作得意识,这就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中需要一直关注得。但让我更担忧得就是二个情景中所隐射出来,学生对弱者得歧视,涉及到一个人得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必须抓住教育资源,及时给予干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类似得事件。 想到这里,在课得结束总结部分,当所有得学生安静集好队得时候,我站在队伍得前面,独自一个人鼓掌起来,并设问:“您们知道老师得掌声送给谁吗啊?”“送给第一名得队伍。”一部分纷纷发表意见。“冠军当然需要祝贺,因为这就是团队每一个人努力得结果。但就是老师今天得掌声更要给予另外一个人。”大家相互环视,扫视着周围得人,似乎在寻找这个人。但停顿一段时间后,大家很难找到答案。“Z同学。”当我报出这个学生得名字,只见同学们得脸上都露出诧异得表情,尤其就是D组得学生更就是惊异。有一个学生在下面低估一声,“她害得我们失去第一名名还给她掌声。”“对,我就要把掌声送给她。”我再次提高语气,重述了一遍。“尽管她摔倒在地,失去获得冠军得机会,但她没有气馁,没有放弃,尽力跑完了这一段。掌声就是对于这种精神得赞扬,我觉得这样得精神比第一名来得更有价值。”随后,我叫出分组时喊得最响得学生,让她与老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含教育是什么)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含教育是什么)

关于课程德育和德育课程的理解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了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 教育的定义 《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re。本意是“引出”或者“导出”,意识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面对叶圣陶老先生的话,对照中西方教育的定义,我们可以明了教育的根本就是育人,而后是使其掌握技能。但是在当今的社会,教育的现状似乎变得本末倒置了,几十年前我们就曾经高喊全员德育和全面育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但是渐渐地这些声音都淡了下来,都被成绩的呼声淹没,而今,当人们重新认识到学生阶段德育的重要性的时候,是有鉴于一批批有问题的或者有争议的教育成品走向社会的不协调与强烈呼喊教育回归根本的呼声。这也就是近些年有些地方教育者把我们以前丢弃的认知又重新以科研的形式拿出来的作为德育课程和课程德育的形式进行学校管理方式的改革的缘由。(个人见解) 一、德育课程 1、德育课程相关基本概念 (1)课程设置: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

政治》课程。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德育课程为综合课程,高中阶段采取模块设置的形式,力求体现课程的针对性。 (2)课程目标: 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现行德育课程目标突出体现以下特点:全面性、基础性、序列性。 (3)课程内容: 生活化 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 综合化 每一学段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多重价值,整合多种学科内容。《品德与生活》包含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文化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生本性 课程内容主张从学生成长、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现状、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开放性 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2、德育课程在学校的具体体现 德育课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包括了学校育人的课程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就是说让学生从进入校园,从对学校环境、管理、制度的感受,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参与各种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道德品质的教育,这

德育教育案例四篇

中学生叛逆期德育教育案例 【摘要】家长应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这种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认识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从而愈发倔强、暴躁,甚至走向极端。(2)哄骗、利诱。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3)讽刺、挖苦。这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心,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4)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 【关键词】逆反心理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形成:刚上初中的孩子,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变。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在变。这个时候,老师常常会发现个别学生难管教;许多家长也会抱怨孩子越来越任性。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目前,逆反心理是中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如果不能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出现青少年对人对事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的病态性格,更严重者可能出现犯罪心理。我从教十几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方面做出过许多研究与尝试。如何应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何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心理品质,家长、学校、教师都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面我以具体案例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处理办法: 案例展示: 男生王某,他上课睡觉,无精打采,经常打仗,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逃课旷课。对父母态度恶劣,叛逆心理强。处处与长辈及老师作对。 教育措施: 一、及时了解原因:面对如此严重的问题,作为该学生的老师,我们决定首先找出导致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老师从他的父母、朋友那里进行深入了解。在与他父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由于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其与父亲的关系极差。同时,也向家长反映出,该生在班上也提及到父亲的不是,而且极大反感。其父亲听后感触很深。我们婉转提出了本次主要目的,希望家长能树立榜样,用心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面对老师的真诚,该生的父母触动很大,意识到作为家长的他们,确实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通过这个问题我认为父母应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信任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而只有真正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了解他们丰富的智慧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才能与孩子更融洽地相处。还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允许并积极邀请他们参与家庭的管理。比如,让孩子利用周末尝试做家长,由他们安排各个成员的活动,这不仅展示了孩子的能力,同时使他们做到了换位思考,加强了与父母的情感。 二、与其谈心 1.利用课余时间谈心——用“赞扬”杜绝“破窗”班主任利用课余时间(下课,兴趣活动课等等)与王某进行谈心。谈话内容先从父母谈起,让他先说出对父母的看法,然后班主任跟他分析父亲脾气暴躁的原因,暗示其父亲已经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并会慢慢的改正,让李某心理上能释放怨恨,消除叛逆心理。中学生阶段,学生两极分化趋势明显,与那些优秀的学生相比,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

课程育德实施方案

2011下—2012上课程育德实施方案 一、课程育德发展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定位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本,创设各种条件与机遇,让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在六年义务教育阶段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地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制定实施素质教育的课程育德发展目标:开展以“实施自主发展教育,形成学生完整人格”为主题的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活动,探索一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完整人格形成的新的教育教学途径,培养和塑造具有自主意识和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自主发展型人格的一代新人。 同时构建了学生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五心”“四好”为核心的学生自主发展德育体系,让学生体验做人的道理,培育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诚实的行为品质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优势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 二、德育课程设臵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在制定德育课程计划时,必须以“全员德育”的观念来制订管理策略、课程内容、实施途径,合理组织与调动学校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层级以及学校外部(家庭、社会)的力量,使其协调一致地和谐联动,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同时要强调整体育人,以帮助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层次性原则

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德育课程的设臵中注重分层、体现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创造性原则 打破传统教育中不合理、不科学的观念和做法带来的束缚,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任务和培养目标创造性地建立起新的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德育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4.适应性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实际情况和师生特点,制订相应的计划。要采用广大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实施有效教育;此外,各类规章制度、管理措施也要主动适应学校环境和师生群体特点,以求得社会、家长及师生对德育课程的认同。 5.操作性原则 课程设臵、内容选择的切入口要小、要实,从理念、方法、内容等各方面都能被师生接受和认同,操作性要强,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三、课程设臵与课时安排 根据上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目标以及学校德育课程设臵的基本原则,特制订2011下至2012上的学年德育课程整体方案。 表一:学年德育课程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