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美芬介绍

纳美芬介绍

纳美芬介绍
纳美芬介绍

纳美芬(nalmefene)作为一种特异性吗啡受体阻断剂,结构为6位亚甲基的纳曲酮类似物,该药系1975年合成,并于1995年上市,现已渐成为纳洛酮的替代产品。

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Nalmetrene

与纳洛酮相比,纳美芬具有作用时间长、给药途径多、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床用途广泛,已用于拮抗麻醉性镇痛剂引起的呼吸抑制、镇静和低血压等症状,并应用于酒精中毒和海洛因依赖等的治疗。

1 药理学作用

纳美芬是μ、κ、α阿片受体阻断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尤其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和力。在人体的脑内和外周组织都存在着β-内啡肽、脑啡肽等阿片样内源性物质。这些物质对神经、内分泌、呼吸及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纳美芬在与外周阿片受体结合后,还能与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等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纳美芬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与它所成的盐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甲碘纳美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盐酸纳美芬较易透过血脑屏障。纳美芬静注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之内可阻断80%的大脑阿片受体。它广泛分布于组织中,在肝脏与葡糖苷酸结合并缓慢代谢形成非活性物质,从尿中以原形排泄的量不足5%,但纳美芬的排泄对于肾末期疾病患者而言有很大改变,晚期肾病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从正常者的(10.2±2.2) h增至(26.1±9.9) h。纳美芬的t1/2约为11h,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达40%~50%,而纳络酮的t1/2仅为1~2h,纳美芬的作用持续时间比多数阿片受体激动剂(除美沙酮和右丙氧芬)都长。

2 药物制剂

注射剂纳美芬注射剂(REVEX()是由Ohmeda制剂公司开发,于1995年4月17日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是该药目前唯一的上市剂型。该制剂有两种规格0.1g·L-1和1g·L-1的生理盐水溶液(pH3.9)。REVEX 0.1g·L-1规格,主要用于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过度的作用,避免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REVEX 1g·L-1规格主要用于抢救已知的或可疑的服用阿片样药物过量的危重患者。肌注或皮下注射与静注本品具生物等效性。肌注和皮下注射本品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5±8.1)%和(99.7±6.9)%。肌注(2.3±1.1)h后,皮下注射(1.5±1.2)h后纳美芬达最大血药浓度,紧急情况下静注1mg剂量在5~15min就可达到治疗浓度。Satya等研究了REVEX(的稳定性,在该处方的pH条件下,药物稳定,只有在加热后才会发生降解,主要的降解产物为毒性更小的2,2’-聚二纳美芬。此外,纳美芬常的配伍稳定性好,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0.45%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0.45%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溶液、林格乳酸盐注射液、含5%葡萄糖的林格乳酸盐注射液和5%碳酸氢盐注射液的混合溶液,每种不同溶剂的浓度为0.01g·L-1药物溶液在4℃、室温(21℃)和40℃下保存0,24,48,72h后,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皮下植入剂Lauren等制备了纳美芬可缓释6个月的皮下植入剂(或植入棒),将纳美芬与乙烯-醋酸乙烯酯(EVA)混合后,填入2.8mm×27mm的棒中,并用EVA包衣以控制释放。单根植入剂的含药量为(80.1±6.0)mg。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未用EVA包衣的植入剂释药迅速,而经过EVA 包衣的植入剂能持续释放很长时间。包衣增重25%的植入剂体外释放量为0.36mg·d-1·rod-1,在大鼠体内实验的释放量为0.29mg·d-1·rod-1,并能维持6个月时间。目前国内引进的纳美芬长效缓释制剂缓释时间可维持1年左右。

透皮制剂Simon等申请了关于纳美芬透皮给药制剂的专利。将过饱和的纳美芬分散在基质中,使贮库中纳美芬的局部浓度为总重量的10%~35%。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PEGML)在基质中的浓度为单位质量的0.25~0.60之间,不同PEGML含有不同分子质量的PEG成分,PEG(200~400)ML较为理想。

3 临床应用

临床上纳美芬除了具有阿片受体拮抗剂的传统用途,如:抗休克、治疗酒精中毒、吗啡类药物中毒的治疗、麻醉催醒外,还可用于心力衰竭、治疗脊髓损伤、减肥、胃肠功能紊乱,脑保护等。同时,由于同体内内源性物质竞争与阿片受体的作用,纳美芬能刺激黄体激素(LH)及促性腺激素的释放,因此还可能应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及一些功能紊乱。

预防戒毒患者复吸方面,由于纳美芬生物利用度高,且无滥用的可能,具有的特殊药理学性质使它比目前其它的阿片受体拮抗剂(比如纳曲酮)在预防戒毒患者的复吸上有更大的优势。目前是最有效的、副作用最小的、没有残留的阿片类毒品拮抗剂,应用纳美芬长效缓释剂防止复吸是最有效、最可靠、最安全、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Y 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1H25NO3·HCl 分子量:375.9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0.1mg(以C21H25NO3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0.25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0.25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1.0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0.1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它麻醉拮抗剂)作用的逆转。这些症状(恶心、寒战、肌痛、烦躁不安、腹部痉挛和关节痛)常为一过性的且发生率低。 对术后或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使用临床推荐剂量后出现预期的阿片类戒断症状,后来发现这些患者都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使用纳美芬出现的戒断症状与使用其它阿片类拮抗剂出现的类似,术后低剂量用药出现的戒断症状是一过性的,对药物过量患者大剂量用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持续时间长。 据报道术后使用纳美芬与使用生物等效剂量的纳洛酮出现心动过速和恶心的频率是相同的。当用药剂量只能部分逆转阿片类作用时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推荐剂量为术后使用时不超过1.0μg/kg、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时不超过1.5 mg/70 kg。 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消化道:腹泻、口干 神经系统:嗜睡、神经衰弱、激动、神经过敏震颤、意识错乱、戒断症状、肌痉挛 呼吸道:咽炎 皮肤:瘙痒 泌尿道:尿潴留 在本品的使用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实验室结果:据报道对术后用药患者进行的研究中,CPK值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0.5%。研究认为该值的增高与手术有关而与纳美芬的使用无关。使用纳美芬或纳洛酮的患者中有0.3%出现AST增高。还不知道该发现是否具有临床显著意义。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纳美芬或纳洛酮引起的肝炎或肝损伤。 【禁忌】 纳美芬禁用于药物过敏患者。 【注意事项】 紧急使用纳美芬注射液 本品与其它同类药一样,不是治疗通气衰竭的主要手段。在大部分紧急情况下,应首先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给氧和建立循环通道。 复发呼吸抑制的危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和左-α-醋美沙朵(LAAM)]可能延长呼吸抑制。因为受到麻醉剂、神经肌肉抑制剂和其它药物的作用影响,术后和药物过量后出现的呼吸抑制都很复杂。同时,纳美芬的作用时间较纳洛酮长,应提醒医生注意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的复发,即使在最初使用了足够的纳美芬治疗后也应注意。使用纳美芬治疗的患者应持续观察,直到医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精修订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 书乐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 Y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 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 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 C 21H 25 NO 3 ·HCl 分子量:375.9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0.1mg(以C 21H 25 NO 3 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0.25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0.25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1.0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0.1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 【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

第四节 阿片受体阻断药

第四节阿片受体阻断药 一、纳洛酮 【体内过程】纳洛酮又名N-烯丙去甲羟基吗啡酮,此药首关消除明显,口服大部分被肝脏迅速代谢失效。静脉或气管内给药1~3min,肌内注射或皮下5~12min产生效应。作用持续45~90min。主要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纳洛酮-3-葡萄糖醛酸化合物,经肾脏排泄。纳洛酮代谢快,常需重复给药以保持所需血药浓度。 【药理作用】纳洛酮与吗啡结构相似,为阿片受体的完全、特异性阻断药,对阿片受体的阻断作用强度依次为受体。注射0、4~0、8mg纳洛酮后,1~2min即能拮抗吗啡、哌替啶、芬太尼、二氢埃托啡的作用,消除中毒症状,如呼吸抑制、瞳孔缩小、胃肠道痉挛、颅内压升高,并立即诱导吗啡等成瘾者的戒断症状。 治疗量(0、4~0、8mg)的纳洛酮本身无明显药理效应及毒性作用,使用比治疗剂量大几十倍(6~12mg)的纳洛酮也没有明显的药理效应。动物使用较大剂量才对呼吸和循环产生轻微影响。 【临床应用】用于麻醉性镇痛药急性中毒,或手术后因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中枢抑制的解毒,对脑梗死、急性乙醇中毒、镇静催眠药中毒也有较好的疗效。纳洛酮能拮抗吗啡所产生的全部效应,也作为成瘾者或复吸者的诊断及用戒毒药后的支持疗法,在镇痛药的研究中时重要的工具药。最近研究发现,而极小剂量(仅为常用量的1%%左右)使用不仅能减少或减轻吗啡所致的不良反应,还能增强吗啡的镇痛作用。 【不良反应】毒性很低,偶有纳洛酮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惊厥、抽出等不良反应报道,个别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多发生于用药后5min,为一过性。 二、纳曲酮 纳曲酮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与纳洛酮极为相似,可竞争阿片受体,阻断吗啡及类似物的各种作用,作用强而持久。对阿片类成瘾者可促发戒断症状。常用于防止成瘾者戒断后的复吸。用于戒毒治疗,成瘾者必须先戒断7~10d,或尿检分析及纳洛酮激发试验阴性,方可应用。由于此药目前只有口服制剂,临床麻醉中无应用价值。 三、纳美芬 纳美芬为纳曲酮的衍生物,与后者的区别是6位的氧被亚甲基取代,这6位的亚甲基团不仅可增加其效价和延长半衰期,而且增加其生物利用度。纳美芬的作用于纳洛酮相似,但作用维持时间长。口服有效,半衰期为11h,静脉注射后为8~9h。 用于术后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和阿片类药物过量中毒解救。先静脉注射0、5mg/70kg,2~5min后增加至1mg/70kg,总量不超过1、5mg/70kg。不良反应主要为眩晕、嗜睡、疲劳感和恶心。

纳美芬基本介绍资料

最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 从第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纳洛酮在神经内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继1981年Baskin首次报道纳洛酮静注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纳洛酮陆续成功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性损伤疾病的治疗。在国内,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组织完成511例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后,纳洛酮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卓越。 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和纳洛酮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有着比纳洛酮更优越的药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脑梗塞、脑外伤的治疗。 本文谨就纳美芬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特点和应用作简要概述。 一、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 在人体中枢和外周系统,都存在着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等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能与体内广泛存在的μ、κ和δ等阿片受体结合,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损伤,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性过程。外伤、卒中、中毒、感染、变性等疾病都会使神经系统受到致病因子的损害,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过度升高,且含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相应受体(阿片受体、NMDA)过度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 二、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神经保护治疗作用 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能够与阿片受体竞争性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的一类物质。它通过竞争性阻断内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剂量和疗效是呈正比关系的,κ和δ受体对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小剂量纳洛酮只能作用

纳洛酮

纳洛酮---化学名丙烯吗啡酮、烯丙羟吗啡醇 是阿片类的特异拮抗剂,以前临床应用主要是抢救阿片类中毒,近年来临床证实用于抢救休克,脑卒中及心肺复苏等急症也有显著疗效。本品具有疗效快、疗效高和耐受性好等优点(尚未有不良反映)的报道。 【作用机制】:近年来实验发现,在各种应激状态下休克、心绞痛 心脏及呼吸骤停、低氧血症及脑卒中机体内可释放大量的B一内啡肽、即B一EP,CT扫描己证实,急性脑卒中及脑局部缺血损害时,脑脊液中B一EP显著增多,休克时的血液中B一EP可较正常时高出10倍之多。B一EP可抑制前列腺素《PG、尤其是PGE》和儿茶酚胺的循环作用,故B一EP增多或活性增强,是许多应激状态和急性发病过程中的重要诱因。本品能有效的拮抗B一EP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恢复PG和儿茶酚胺的正常循环机制,逆转应激状态下的恶性循环,给内毒素,低血容量或脊髓横断等所致休克的动物,注射本品后,可迅速改善组织灌流,死亡率从79%降至15%,此外本品还有以下作用: 1、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稳定细胞膜和溶酶体,减少溶酶释放; 2、抑制钙离子内流; 3、降低血管内皮素。ET水平。 。<<ET是最强的血管收缩因子,其升高可致病情加重和死亡>>。提高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保护神经元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ρ亦日趋广泛。 【药动学:】本品口服吸收较差,因肝首过作用强度,仅为同量注射给药的1%,故均采用注射给药。肌肉注射后15分钟显效。静脉注射后迅速透过血脑屏障,1—2分钟起效,脑内浓度为血药浓度的4.6倍,作用可持续1—4小时,蛋白结合率为46%,半衰期为1.5小时,嗜酒者半衰期仅为0.5小时,在体内分布广泛,本品主要在肝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除。 【临床应用:】 1、休克,:临床在各种应激状态下应用本品,均已获得显著疗效。综合治疗无效的心源性,过敏性、创伤性、神经源性及感染中毒性休克,及时加用本品后均获得满意的抗休克效果,且疗效随剂量增大而提高,本品应用越早效果越佳。因此,对其它常规综合治疗疗效差或无效的各种休克,及时加用本品是最佳选择,由于本品作用时间短,抢救时需反复给药,国外许多国家已将本品作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休克的必备药物。休克时血管的有效循环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是血压下降的根本原因,人的机体在缺氧. 缺血的情况下,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纳诺酮对逆转休克下降的血压具有辅助作用是因为有效的桔抗了应激状态下大量释放的β-Ep的基础上使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循环机制得以修复重建,同时增加心肌收缩力、保护缺血的心肌改善组织灌注在休克出现的前3小时内应用效果更佳超过7小时效果不佳,心脏骤停及心肺复苏过程中机体及器官经历完全血流停止严重缺氧中毒和缺血后在灌注等一系列应激过程,细胞内氧自由基大量增加损伤细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纳美芬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美芬对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与纳洛酮对比观察其疗效特点。方法: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抽取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纳美芬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药效起作用时间、症状缓解和消退时间均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纳美芬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抢救相比纳洛酮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加快药效起作用时间,减少症状的缓解和消退时间,具有稳定、安全、有效的特点,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标签:纳美芬;纳洛酮;急性乙醇中毒 急性乙醇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内科急诊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人们社会节奏的加速和交往方式的改变,该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如无法对该病进行及时而有效的治疗,可能会引起急性胃穿孔、胃炎、胰腺炎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内科疾病,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2]。临床中对该病的治疗多使用纯阿片受体拮抗剂,因其能够使乙醇中毒导致的呼吸抑制与昏迷逆转。纳美芬作为纳洛酮的更新产品,受到更多临床医师的认可。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部分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分别使用纳美芬与纳洛酮进行治疗,对比观察其治疗效果,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入院的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抽取340例,男277例,女63例,年龄19~61岁,平均(36.18±9.14)岁。所有病例均确诊为急性乙醇中毒,且符合以下临床诊断标准:有明确超量饮酒史,呼吸或呕吐物中含有强烈乙醇味,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明显兴奋或抑制;排除化学性物品及其他药物所致昏迷、有精神病史或认知障碍、伴随严重创伤或其他器官有严重功能障碍患者[3]。所有患者均了解治疗方案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服从治疗安排。将34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170例,男137例,女33例,年龄20~61岁,平均(36.41±8.76)岁;对照组患者170例,男140例,女30例,年龄19~59岁,平均(35.86±8.83)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结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

我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干预研究

我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干预,规范纳 美芬临床使用。方法调取本院2009年08、09两个月内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 用情况进行统计,从消耗量,使用人数,开药医生人数,诊断分布等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通过院内网发布等方式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干预;并持续追踪8~12月 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情况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临床上存在超适应症和超 剂量使用的情况;药师合理干预后,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纠正。结论药 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用药合理性干预有助于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 【关键词】纳美芬用药干预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09-02 纳美芬(nalmefene)为特异性吗啡受体阻断剂,是纳曲酮的6-亚甲基类似物,该 药系1975年合成,1995年上市。SFDA批准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中的适应 症为“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近年来,部分宣传资料夸大了纳美芬的作用,强调其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休克患者,或颅脑损伤等患者,导致我院纳美芬注射液超 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解该药物临床使用现状,规范纳美芬 在我院的使用,我们通过HIS系统对2009年8月和9月全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调查结果发布于院内网及2009年第五期药讯。并通过8 月至12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发放量的持续追踪,了解药师干预效果,旨在规 范我院用药的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医院管理系统(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调取我院2009年8 月和9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相关数据,包括药品数量、销售金额、使用科室、 使用人数、开方医师、疾病诊断等;持续统计8~12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销售 数量。 1.2 方法 制定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调查表,纪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 分布、使用情况(应用时间、用法用量、持续时间)、开方医生等。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对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8、9月份使用情况 8月份,纳美芬共使用137支,患者为22人,医嘱医生为6人。与8月份相比,9月份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消耗量、使用人数和开方医生均明显增多,对比 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8、9月纳美芬使用情况 图1. 2009年8~12月纳美芬消耗总量曲线图 3. 讨论 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美芬作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本身没有明显药理活性及毒性,在作用上与纳洛酮相似,即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对3种 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休克;吗啡类药物急性中毒的治疗以及对戒毒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的脑保护作用

收稿日期:2011-05-03;修回日期:2011-06-10 作者简介:胡枢坤(1982-),男,硕士,医师,主要从事脑肿瘤和脑血管病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郑康,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要从事各种颅内肿瘤的诊断治疗,尤其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的研究等。·论著· 纳美芬对脑肿瘤术后的脑保护作用 胡枢坤,黄峰平,郑康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市200040 摘要:目的探讨纳美芬对脑肿瘤手术后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312例脑肿瘤手术的病人,随机、单盲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0例,对照组1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美芬治疗5天,治疗后3,7,14和90天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barthel评分,治疗后90天予Karnofsky评分进行远期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3天和90天,治疗组GCS评分好于对照组。治疗后14天和90天,barthel评分提示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90天Karnofsky评分优于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纳美芬对脑肿瘤手术后的患者可能具有脑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纳美芬脑肿瘤意识神经功能 Brain protective efficacy of nalmefene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undergone operation HU Shu-Kun,HUANG Feng-Ping,ZHENG Kang.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HuaShan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4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almefene in the postoperativ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Methods312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s operate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Treatment group has16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has152patients.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erapy,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administered with nalmefene injection for5days beside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evaluated by the GCS3,7,14and90 days after treatment.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was evaluated by the Barthel Index(BI)3,7,14and90days after treatment.The long-term prognosis was evaluated by the Karnofsky Index90days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GCS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3and90days after treatment(P<0.05).After treatment,the BI indicated a higher re-covery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an controls(P<0.05)in day14and90.the Karnofsky Index shows better clinical prognosis in the treatment group(P<0.05)90days after treatment.No adverse events were found.Conclusions Nalmefene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operated. Key words:nalmefene;brain tumor;awareness;neurological function 任何颅脑手术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肽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在此过程中过度升高,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它们的相应受体(阿片肽受体、NMDA)超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1,2]。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可以与阿片肽受体激动剂竞争,与阿片肽受体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起到神经保护作用[3,4]。 纳洛酮作为传统的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在脑外伤、中风等病理状态下已经被证实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在脑肿瘤术后的患者中也被广泛应用[5,6]。纳美芬(nalmefene)作为全新一代的阿片肽受体拮抗剂,将有逐渐替代纳洛酮的趋势[7]。目前,由于该药临床应用的时间较短,国内还缺乏对其疗效的评价。因此,本文通过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总结了我院脑肿瘤手术后应用纳美芬(乐萌,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临床疗效及其副作用,报

纳美芬介绍

纳美芬(nalmefene)作为一种特异性吗啡受体阻断剂,结构为6位亚甲基的纳曲酮类似物,该 药系1975年合成,并于1995年上市,现已渐成为纳洛酮的替代产品。 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 Nalmetrene 与纳洛酮相比,纳美芬具有作用时间长、给药途径多、生物利用度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临 床用途广泛,已用于拮抗麻醉性镇痛剂引起的呼吸抑制、镇静和低血压等症状,并应用于酒精 中毒和海洛因依赖等的治疗。 1药理学作用 纳美芬是μ、κ、α阿片受体阻断剂,能竞争性拮抗各类阿片受体,尤其对μ受体有很强的亲 和力。在人体的脑内和外周组织都存在着β-内啡肽、脑啡肽等阿片样内源性物质。这些物 质对神经、内分泌、呼吸及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纳美芬在与外周阿片受 体结合后,还能与脑干等部位的阿片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 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等产生的一系列症状。纳美芬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与它所成 的盐的种类有很大的关系,甲碘纳美芬不能透过血脑屏障,而盐酸纳美芬较易透过血脑屏障。 纳美芬静注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之内可阻断80%的大脑阿片受体。它广泛分 布于组织中,在肝脏与葡糖苷酸结合并缓慢代谢形成非活性物质,从尿中以原形排泄的量不足 5%,但纳美芬的排泄对于肾末期疾病患者而言有很大改变,晚期肾病患者的清除半衰期从正 常者的(10.2±2.2)h增至(26.1±9.9)h。纳美芬的t1/2约为11h,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达40%~50%,而纳络酮的t1/2仅为1~2h,纳美芬的作用持续时间比多数阿片受体激动剂(除美 沙酮和右丙氧芬)都长。 2药物制剂 注射剂纳美芬注射剂(REVEX(是)由Ohmeda制剂公司开发,于1995年4月17日获得FDA批 准上市的,是该药目前唯一的上市剂型。该制剂有两种规格0.1g·L-1和1g·L-1的生理盐水 溶液(pH3.9)。REVEX0.1g·L-1规格,主要用于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过度的作用,避免引起完全 的逆转和急性疼痛。REVEX1g·L-1规格主要用于抢救已知的或可疑的服用阿片样药物过量 的危重患者。肌注或皮下注射与静注本品具生物等效性。肌注和皮下注射本品的绝对生物利 用度分别为(101.5±8.1)%和(99.7±6.9)%。肌注(2.3±1.1)h后,皮下注射(1.5±1.2)h后纳美芬达最大血药浓度,紧急情况下静注1mg剂量在5~15min就可达到治疗浓度。Satya等研究了REVEX的(稳定性,在该处方的pH条件下,药物稳定,只有在加热后才会发生降解,主要的降解产 物为毒性更小的2,2’-聚二纳美芬。此外,纳美芬常的配伍稳定性好,配伍0.9%氯化钠注射液、 0.45%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和0.45%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溶液、 林格乳酸盐注射液、含5%葡萄糖的林格乳酸盐注射液和5%碳酸氢盐注射液的混合溶液,每 种不同溶剂的浓度为0.01g·L-1药物溶液在4℃、室温(21℃)和40℃下保存0,24,48,72h后, 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皮下植入剂Lauren等制备了纳美芬可缓释6个月的皮下植入剂(或植入棒),将纳美芬与乙烯- 醋酸乙烯酯(EVA)混合后,填入2.8mm×27mm的棒中,并用EVA包衣以控制释放。单根植入剂 的含药量为(80.1±6.0)mg。体外释放结果表明未用EVA包衣的植入剂释药迅速,而经过EVA 包衣的植入剂能持续释放很长时间。包衣增重25%的植入剂体外释放量为0.36mg·d-1·rod-1, 在大鼠体内实验的释放量为0.29mg·d-1·rod-1,并能维持6个月时间。目前国内引进的纳 美芬长效缓释制剂缓释时间可维持1年左右。 透皮制剂Simon等申请了关于纳美芬透皮给药制剂的专利。将过饱和的纳美芬分散在基质 中,使贮库中纳美芬的局部浓度为总重量的10%~35%。聚乙二醇单月桂酸酯(PEGML)在基质中 的浓度为单位质量的0.25~0.60之间,不同PEGML含有不同分子质量的PEG成 分,PEG(200~400)ML较为理想。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 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2min给予实验药物,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复苏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拔管时间。 关键词:纳美芬;血管内治疗;拔管时间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可配合做指令性动作,增加术后转运的安全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拮抗剂[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2],静脉注射纳美芬 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便达到血药浓度

峰值[3][4]。为了解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如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年龄18至65岁,体重指数20-30,ASA分级Ⅰ-Ⅱ级,无意识障碍,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精神类药物使用史。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前均给予东莨菪碱0.3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2mg。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 0.2μg/kg,异丙酚初始靶浓度3μg/ml,罗库溴铵0.8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持续靶控异丙酚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血浆靶浓度1.5-4 μg/ml,按时按需追加罗库溴铵0.2mg/kg,如发生低血压则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μg/次,至血压纠正。手术结束时即停止异丙酚靶控输注,手术结束后2min,治疗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脱氧观察5min,无特殊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等,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病

纳美芬临床应用

来自东北师大文章 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 黄海峰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 摘要纳美芬是作为新一代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与μ、κ和δ各型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阻断这些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本文主要从纳美芬改善中枢、呼吸、循环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纳美芬作用机理临床应用 纳美芬是1975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的Miami制药公司合成生产的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均能结合,其中与受体结合最强。由于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内和其他组织内存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生理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而纳美芬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拮抗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就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等改变引起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合并感染、呼吸循环衰竭以及休克[1]。盐酸纳美芬与脑内和外周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在身体应激状态下由内阿片肽引起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2]。盐酸纳美芬能够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3]。纳美芬可与κ受体结合,能明显促进损伤部位的神经系统增生,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4]。 2、对二型呼吸衰竭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大[5]。其发生展过程中体液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6]。有报道显示:纳美芬对神志障碍患儿起促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少肺水肿,改善患儿的换气功能。患儿神志清醒,有利于临床治疗,如排痰、保持气道通畅等,对减少窒息有重要作用,从而改善通气。另外,也使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加深加快,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增加,减轻CO2潴留,减轻脑水肿,为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争得宝贵的时间[7]。 3、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酒精进入人体内1小时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由门静脉入肝脏氧化,如短时期内大量饮酒常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甚至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及时救治,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8]。纳美芬静注2分钟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分钟之内可阻断80%的大脑阿片受体,拮抗酒精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科防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乙醇中毒而达到治疗作用[9]。 4、双硫伦样反应治疗:双硫仑本是一种戒酒药物,其主要机是抑制乙醇体内代谢途径中的乙醛脱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进一步氧化致使乙醛积聚,乙醛与多巴胺形成四罂粟碱,后者可以转化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从而激活阿片系统,使脑内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增多,内源性β-内肽通过μ受体效应致多巴胺增多,多巴胺能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梢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引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中如患者饮酒或饮用含酒精饮料后,应用药物如: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肟钠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甲硝唑、替唑、甲基磺脲类、格列苯脲、苯乙双呱等引起不良反应,即产生双硫仑样反,纳美芬作为内源性阿片物质的阻断剂,能与μ、κ和δ各型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阻断这些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张琳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张琳 发表时间:2014-06-04T08:36:22.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张琳 [导读]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 张琳(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2min给予实验药物,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复苏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拔管时间。 【关键词】纳美芬血管内治疗拔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25-01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可配合做指令性动作,增加术后转运的安全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拮抗剂[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静脉注射纳美芬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便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为了解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如下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年龄18至65岁,体重指数20-30,ASA分级Ⅰ-Ⅱ级,无意识障碍,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精神类药物使用史。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前均给予东莨菪碱0.3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2mg。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0.2μg/kg,异丙酚初始靶浓度3μg/ml,罗库溴铵0.8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持续靶控异丙酚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血浆靶浓度1.5-4 μg/ml,按时按需追加罗库溴铵0.2mg/kg,如发生低血压则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μg/次,至血压纠正。手术结束时即停止异丙酚靶控输注,手术结束后2min,治疗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脱氧观察5min,无特殊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等,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两组病人入室时(T1),手术结束停止异丙酚靶控时(T2),给药后1min(T3),给药后2min(T4),拔管时(T5),拔管后5min(T6)的生命体征,计录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观察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如恶心,皮肤瘙痒,躁动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平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日趋成熟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家属愿意选择微创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操作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避免术中的体动,平稳的控制生命体征,无疑使得介入手术更加安全。鉴于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独有特点,如何使病人更加迅速而平稳的复苏,尽早按指令进行肢体活动锻炼,成为考验麻醉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实验表明,盐酸纳美芬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的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拮抗术后芬太尼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术后使用盐酸纳美芬复苏,可以大大降低病人恢复时间,是复苏更加平稳,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Dixon R,Gentile J,Hsu HB,et a1.Nalmefene:safety and kinetics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oral dose of a new opioid antagonist [J].Clin Pharmacol,1987,27:233-9. [2]仁爱国,苏俊峰.纳美芬- 一种可供注射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4):2434. [3]廖日房,曾转萍,温预关,等.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 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0):1816-9 [4]温预关,喻凌寒,杨梦心,等.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3):1015—8

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辅助对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辅助对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18-07-26T11:30:58.69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5期作者:胡巧娟 [导读]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特征为呼吸道气流受限[1]。 湖南旺旺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辅助对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组给予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心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PaO2比对照组高,PaCO2比对照组低,HR、RR比对照组低,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给予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循环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纳洛酮;无创呼吸机;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COPD是一种慢性疾病,在临床较为常见,主要特征为呼吸道气流受限[1]。通常情况下,COPD会合并呼吸衰竭,特别体现于老年人群,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所以常常发生COPD并呼吸衰竭[2]。因此,必须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为了提高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本文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观察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联合辅助对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6年5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38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61岁至82岁,平均年龄(71.3±14.4)岁,病程1年至14年,平均病程(8.1±2.3)年。观察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60岁至83岁,平均年龄(70.1±12.6)岁,病程1年至12年,平均病程(8.0±2.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平喘、抗炎等常规治疗,使用双水平气道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时间为3小时至4小时,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次至每分钟20次,氧流量为每分钟5升至8升,1天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北京四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760)治疗,静脉滴注,1天2次,1次2mg,治疗3天[3]。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PaO2、PaCO2、HR、RR。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24小时,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较为明显且心率减慢为显效,治疗后24小时至48小时,患者临床症状有改善为有效,治疗后48小时,患者临床症状等无变化,甚至出现严重情况为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统计软件版本采取SPSS20.0,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用n,%表示,检验计数资料,将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心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PaO2比对照组高,PaCO2比对照组低,HR、RR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3讨论 COPD是一种肺部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COPD患病率也逐年上升,患者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气短等,再加之该病病程长,常常并发呼吸衰竭等[4]。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PaO2比对照组高,PaCO2比对照组低,HR、RR比对照组低,临床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无创呼吸机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中,无创呼吸机操作较为简单,对患者肺泡内部气体的分布情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促进气体进入肺泡,使肺泡间质渗出的吸收能力增强,呼吸损耗降低,改善呼吸肌疲劳及气道痉挛,提高患者呼吸功能[5]。纳洛酮是一种阿片受体拮抗剂,具有特异性,是由人工合成的,具有提高血氧分压、改善肺动脉高压的作用,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6]。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两者联用治疗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发挥了两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增强治疗效果,有利于实现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 所以,给予老年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纳洛酮与无创呼吸机治疗,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呼吸循环功能,治疗效果较好,具有应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