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美芬基本介绍

纳美芬基本介绍

纳美芬基本介绍
纳美芬基本介绍

最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

从第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纳洛酮在神经内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继1981年Baskin首次报道纳洛酮静注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纳洛酮陆续成功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性损伤疾病的治疗。在国内,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组织完成511例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后,纳洛酮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卓越。

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和纳洛酮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有着比纳洛酮更优越的药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脑梗塞、脑外伤的治疗。

本文谨就纳美芬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特点和应用作简要概述。

一、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

在人体中枢和外周系统,都存在着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等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能与体内广泛存在的μ、κ和δ等阿片受体结合,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损伤,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性过程。外伤、卒中、中毒、感染、变性等疾病都会使神经系统受到致病因子的损害,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过度升高,且含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相应受体(阿片受体、NMDA)过度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

二、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神经保护治疗作用

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能够与阿片受体竞争性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的一类物质。它通过竞争性阻断内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剂量和疗效是呈正比关系的,κ和δ受体对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小剂量纳洛酮只能作用于μ受体,用于解除术后呼吸抑制、酒精中毒、抗休克的治疗;大剂量纳洛酮能同时作用于μ、κ和δ三种阿片受体,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内外科。纳美芬与三种受体的亲和力比纳洛酮更强,能同时作用于三种受体,起到神经保护治疗作用。

三、纳美芬的临床作用特点

纳美芬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能与μ、κ和δ受体结合。纳美芬与中枢

和外周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应激状态下内阿片肽导致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纳洛酮比较,纳美芬具有更优越的药理、药代动力学参数。

1、速效

血脑屏障的存在使得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不同于其他疾病。人体的血脑屏障较低等动物更完善,所以在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中疗效显着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不论何种药物,血脑屏障通透性直接影响它在脑部作用的强弱。

纳美芬能够快速突破血脑屏障,在体内分布迅速。给药后在2min起效,5min内达血药浓度高峰,可阻断80%以上的大脑阿片受体。

2、强效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纳美芬与μ受体的结合力与纳曲酮相当,是纳洛酮的4倍。纳美芬是三种阿片受体拮抗剂中与中枢κ、δ受体结合力最强的,其中与κ受体的亲合力是纳洛酮的28倍,能够更强效的阻断内阿片肽的病理效应。

注:Mary Ellen采用同位素示踪法测定纳洛酮、纳曲酮和纳美芬与标记后的双氢吗啡、乙基氧代环唑星以及丙氨酸-亮氨酸-脑啡肽竞争性结合μ、κ和δ受体。测定出相应的值(半抑制浓度),表中数据显示,纳美芬与三种受体的亲和力最高。

IC

50

3、长效

纳美芬静注后的半衰期为10.8±5.2小时,而纳洛酮在成人血清中半衰期约为1小时;纳美芬的作用时间比纳洛酮更长,约为纳洛酮的10倍。不需要在多次给药后连续监测病人的状况,更方便临床用药,节约治疗费用,减轻病人的痛苦。

4、安全

纳美芬安全性基本与纳洛酮相同,为纯阿片受体拮抗剂,无激动活性,不产生耐受性、依赖性。

给予健康志愿者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亦未显示严重毒性。

四、用法用量推荐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1、逆转术后呼吸抑制的推荐剂量:

初始剂量0.25ug/kg,2-5min后再增加剂量0.25ug/kg,呈现阿片逆转作用后立即停止给药,累计剂量可达1ug/kg。

2、用于抗昏迷休克,酒精、CO、有机磷农药、安定、阿片类药物等中毒的治疗:

初始剂量0.1mg-0.2mg,如有必要在2-5min后给予第2个相同剂量。

3、用于血管性及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治疗: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成人每日0.2mg~1.0mg,分两次给药,将本品与适量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本品给药应在急性损伤早期开始,连用2周。

五、总结

神经保护在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纳美芬能够竞争性阻断过量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内流、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强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综上所述,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是美国医院药师联合会(ASHP)推荐的纳洛酮替代品,具有“速效、强效、长效、安全”的作用特点,将在神经内外科的神经保护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精修订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 书乐萌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 Y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 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 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 C 21H 25 NO 3 ·HCl 分子量:375.9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0.1mg(以C 21H 25 NO 3 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0.25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0.25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1.0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0.1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 【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乐萌

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盐酸纳美芬注射液 汉语拼音:Y ansuan Nameifen Zhusheye 商品名:乐萌 英文名:Nalmefe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成份】 1. 本品主要成份为盐酸纳美芬,化学名称:17-环丙甲基-4,5α-环氧-6-亚甲基吗啡喃-3,14-二醇盐酸盐 化学结构式: 分子式:C21H25NO3·HCl 分子量:375.9 CAS No.:58895-64-0 2. 辅料:氯化钠、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无色的澄明液体。 【适应症】纳美芬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 【规格】1ml:0.1mg(以C21H25NO3计) 【用法用量】纳美芬注射液一般为静注,也可肌注或皮下注射。 一般原则: 本品可通过剂量滴定逆转不期望的阿片类作用。因为不期望逆转痛觉缺失而引起危害或产生撤药反应,一旦达到了足够的逆转效果,就不应继续用药。 逆转术后阿片类药物抑制的推荐剂量: 使用100μg/mL的剂量浓度,见表1的初始剂量。术后使用纳美芬治疗的目的是为了逆转阿片类药物过度的抑制作用,而不是引起完全的逆转和急性疼痛。初始剂量为0.25μg/kg,2-5分钟后可增加剂量0.25μg/kg,当达到了预期的阿片类药物逆转作用后立即停药。累积剂量大于1.0μg/kg不会增加疗效。

对已知的心血管高危患者用药时,应将本品与氯化钠注射液或无菌注射用水按1:1的比例稀释,并使用0.1μg/kg作为初始剂量和增加剂量。 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产生躯体依赖的患者: 纳美芬对阿片类药物耐受或躯体依赖的患者能引起急性戒断症状。在初次或持续用药时应密切观察这些患者是否出现戒断症状。至少应在2-5分钟后再次用药,以增加剂量达到最大疗效。 重复用药: 如果复发呼吸抑制,应再增加剂量来达到临床治疗效果,增加剂量时应避免过度逆转。【不良反应】 对健康者用药者,即使剂量达到推荐剂量的15倍或15倍以上,纳美芬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少数患者,当本品的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纳美芬产生的症状显示出对内源性阿片类药物(例如以前报道的其它麻醉拮抗剂)作用的逆转。这些症状(恶心、寒战、肌痛、烦躁不安、腹部痉挛和关节痛)常为一过性的且发生率低。 对术后或阿片类药物过量患者使用临床推荐剂量后出现预期的阿片类戒断症状,后来发现这些患者都使用过阿片类药物。使用纳美芬出现的戒断症状与使用其它阿片类拮抗剂出现的类似,术后低剂量用药出现的戒断症状是一过性的,对药物过量患者大剂量用药后出现的戒断症状持续时间长。 据报道术后使用纳美芬与使用生物等效剂量的纳洛酮出现心动过速和恶心的频率是相同的。当用药剂量只能部分逆转阿片类作用时这两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因此,推荐剂量为术后使用时不超过1.0μg/kg、治疗阿片类药物过量时不超过1.5 mg/70 kg。 发生率低于1%的不良反应 心血管系统:心动过缓、心律失常 消化道:腹泻、口干 神经系统:嗜睡、神经衰弱、激动、神经过敏震颤、意识错乱、戒断症状、肌痉挛 呼吸道:咽炎 皮肤:瘙痒 泌尿道:尿潴留 在本品的使用剂量超过推荐剂量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高。 实验室结果:据报道对术后用药患者进行的研究中,CPK值一过性增高,发生率为0.5%。研究认为该值的增高与手术有关而与纳美芬的使用无关。使用纳美芬或纳洛酮的患者中有0.3%出现AST增高。还不知道该发现是否具有临床显著意义。在临床试验中未观察到纳美芬或纳洛酮引起的肝炎或肝损伤。 【禁忌】 纳美芬禁用于药物过敏患者。 【注意事项】 紧急使用纳美芬注射液 本品与其它同类药一样,不是治疗通气衰竭的主要手段。在大部分紧急情况下,应首先建立人工气道、辅助通气、给氧和建立循环通道。 复发呼吸抑制的危险 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如美沙酮和左-α-醋美沙朵(LAAM)]可能延长呼吸抑制。因为受到麻醉剂、神经肌肉抑制剂和其它药物的作用影响,术后和药物过量后出现的呼吸抑制都很复杂。同时,纳美芬的作用时间较纳洛酮长,应提醒医生注意可能出现呼吸抑制的复发,即使在最初使用了足够的纳美芬治疗后也应注意。使用纳美芬治疗的患者应持续观察,直到医

纳美芬基本介绍资料

最新一代用于神经保护治疗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 从第一代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临床应用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纳洛酮在神经内外科的应用进行了持续的研究。继1981年Baskin首次报道纳洛酮静注治疗脑梗塞,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后,纳洛酮陆续成功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性损伤疾病的治疗。在国内,自2001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组织完成511例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双盲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后,纳洛酮的应用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神经保护作用的临床疗效卓越。 作为最新一代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美芬,和纳洛酮具有相同的作用机制,有着比纳洛酮更优越的药理、药代动力学参数,在国外已经成功应用于脑梗塞、脑外伤的治疗。 本文谨就纳美芬在神经保护方面的特点和应用作简要概述。 一、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理病理机制 在人体中枢和外周系统,都存在着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等内源性阿片类物质。这类物质能与体内广泛存在的μ、κ和δ等阿片受体结合,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呼吸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神经系统损伤,是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共有的病理性过程。外伤、卒中、中毒、感染、变性等疾病都会使神经系统受到致病因子的损害,导致不可逆性神经功能丧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兴奋性神经递质,如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兴奋性氨基酸、单胺类神经递质等含量过度升高,且含量越高,损伤程度越严重。这些神经递质的含量增高导致了相应受体(阿片受体、NMDA)过度兴奋,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继发性损伤。 二、阿片受体拮抗剂的神经保护治疗作用 阿片受体拮抗剂是能够与阿片受体竞争性结合,且自身无激动作用的一类物质。它通过竞争性阻断内阿片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病理反应的通路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作为临床广泛应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在神经保护方面的剂量和疗效是呈正比关系的,κ和δ受体对颅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小剂量纳洛酮只能作用

我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干预研究

我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合理使用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我院的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干预,规范纳 美芬临床使用。方法调取本院2009年08、09两个月内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 用情况进行统计,从消耗量,使用人数,开药医生人数,诊断分布等进行分析, 分析结果通过院内网发布等方式对临床用药进行合理干预;并持续追踪8~12月 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情况以了解干预效果。结果临床上存在超适应症和超 剂量使用的情况;药师合理干预后,不合理使用情况得到了明显纠正。结论药 师通过有效途径进行用药合理性干预有助于减少临床不合理用药。 【关键词】纳美芬用药干预合理用药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09-02 纳美芬(nalmefene)为特异性吗啡受体阻断剂,是纳曲酮的6-亚甲基类似物,该 药系1975年合成,1995年上市。SFDA批准的盐酸纳美芬注射液说明书中的适应 症为“用于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的作用,包括由天然的或合成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近年来,部分宣传资料夸大了纳美芬的作用,强调其可以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休克患者,或颅脑损伤等患者,导致我院纳美芬注射液超 适应症、超剂量使用的情况比较严重。为了解该药物临床使用现状,规范纳美芬 在我院的使用,我们通过HIS系统对2009年8月和9月全院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调查结果发布于院内网及2009年第五期药讯。并通过8 月至12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发放量的持续追踪,了解药师干预效果,旨在规 范我院用药的合理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从医院管理系统(浙江联众卫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调取我院2009年8 月和9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相关数据,包括药品数量、销售金额、使用科室、 使用人数、开方医师、疾病诊断等;持续统计8~12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销售 数量。 1.2 方法 制定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使用调查表,纪录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 分布、使用情况(应用时间、用法用量、持续时间)、开方医生等。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对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 2. 结果 2.1 8、9月份使用情况 8月份,纳美芬共使用137支,患者为22人,医嘱医生为6人。与8月份相比,9月份盐酸纳美芬注射液的消耗量、使用人数和开方医生均明显增多,对比 情况见表1。 表1. 2009年8、9月纳美芬使用情况 图1. 2009年8~12月纳美芬消耗总量曲线图 3. 讨论 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美芬作为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 本身没有明显药理活性及毒性,在作用上与纳洛酮相似,即在体内与吗啡竞争同一受体,对3种 阿片受体都有拮抗作用。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休克;吗啡类药物急性中毒的治疗以及对戒毒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 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2min给予实验药物,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复苏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拔管时间。 关键词:纳美芬;血管内治疗;拔管时间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可配合做指令性动作,增加术后转运的安全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拮抗剂[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2],静脉注射纳美芬 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便达到血药浓度

峰值[3][4]。为了解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如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年龄18至65岁,体重指数20-30,ASA分级Ⅰ-Ⅱ级,无意识障碍,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精神类药物使用史。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前均给予东莨菪碱0.3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2mg。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 0.2μg/kg,异丙酚初始靶浓度3μg/ml,罗库溴铵0.8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持续靶控异丙酚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血浆靶浓度1.5-4 μg/ml,按时按需追加罗库溴铵0.2mg/kg,如发生低血压则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μg/次,至血压纠正。手术结束时即停止异丙酚靶控输注,手术结束后2min,治疗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脱氧观察5min,无特殊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等,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病

纳美芬临床应用

来自东北师大文章 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 黄海峰 东北师范大学医院 摘要纳美芬是作为新一代阿片类受体拮抗剂能与μ、κ和δ各型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阻断这些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和循环系统产生的一系列症状。本文主要从纳美芬改善中枢、呼吸、循环等方面阐述其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 关键词纳美芬作用机理临床应用 纳美芬是1975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的Miami制药公司合成生产的一种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阿片受体均能结合,其中与受体结合最强。由于人体内中枢神经系统内和其他组织内存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对于人体生理功能起着巨大的作用,而纳美芬作为内源性阿片样物质拮抗剂,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现就纳美芬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由于脑缺血缺氧等改变引起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合并感染、呼吸循环衰竭以及休克[1]。盐酸纳美芬与脑内和外周的阿片受体结合后,可阻断在身体应激状态下由内阿片肽引起的中枢神经和循环系统等的一系列症状[2]。盐酸纳美芬能够竞争性阻断内源性阿片肽对神经功能的损害作用,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神经细胞的能量代谢,逆转钙离子、兴奋性氨基酸升高等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并可能增加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活性,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升高而达到神经保护的作用[3]。纳美芬可与κ受体结合,能明显促进损伤部位的神经系统增生,加强神经功能的恢复[4]。 2、对二型呼吸衰竭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大[5]。其发生展过程中体液因子可能起重要作用[6]。有报道显示:纳美芬对神志障碍患儿起促醒作用同时,可以增强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减少肺水肿,改善患儿的换气功能。患儿神志清醒,有利于临床治疗,如排痰、保持气道通畅等,对减少窒息有重要作用,从而改善通气。另外,也使呼吸衰竭患儿呼吸加深加快,潮气量及分钟通气量增加,减轻CO2潴留,减轻脑水肿,为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争得宝贵的时间[7]。 3、急性酒精中毒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酒醉,是由于饮入过量的酒精或酒类饮料所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及随后的抑制状态,酒精进入人体内1小时左右,约90%被吸收入血,其中90%~98%由门静脉入肝脏氧化,如短时期内大量饮酒常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甚至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如及时救治,可使患者转危为安,减少并发症[8]。纳美芬静注2分钟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分钟之内可阻断80%的大脑阿片受体,拮抗酒精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科防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乙醇中毒而达到治疗作用[9]。 4、双硫伦样反应治疗:双硫仑本是一种戒酒药物,其主要机是抑制乙醇体内代谢途径中的乙醛脱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进一步氧化致使乙醛积聚,乙醛与多巴胺形成四罂粟碱,后者可以转化为阿片受体激动剂从而激活阿片系统,使脑内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增多,内源性β-内肽通过μ受体效应致多巴胺增多,多巴胺能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梢释放大量的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5-羟色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从而引一系列临床症状。临床中如患者饮酒或饮用含酒精饮料后,应用药物如: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头孢肟钠等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及甲硝唑、替唑、甲基磺脲类、格列苯脲、苯乙双呱等引起不良反应,即产生双硫仑样反,纳美芬作为内源性阿片物质的阻断剂,能与μ、κ和δ各型阿片受体结合,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阻断这些物质在身体应激状态下引起的中枢、神经、呼吸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 张琳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苏的临床观察张琳 发表时间:2014-06-04T08:36:22.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9期供稿作者:张琳 [导读]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 张琳(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摘要】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时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2min给予实验药物,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记录患者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的麻醉复苏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拔管时间。 【关键词】纳美芬血管内治疗拔管时间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25-01 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日渐增多,特殊的手术方式和环境,要求麻醉手术后病人意识恢复,可配合做指令性动作,增加术后转运的安全性。盐酸纳美芬注射液作为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拮抗剂[1],可有效的拮抗阿片类药物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其他不良反应,静脉注射纳美芬2min即可产生受体拮抗作用,5min便达到血药浓度峰值。为了解盐酸纳美芬在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手术麻醉复苏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如下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50例,年龄18至65岁,体重指数20-30,ASA分级Ⅰ-Ⅱ级,无意识障碍,无肝肾功能异常,无精神类药物使用史。随机分为纳美芬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 1.2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采用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入室后常规开放左上肢静脉通路,监测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术前均给予东莨菪碱0.3mg,地塞米松10mg,托烷司琼2mg。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5mg/kg,舒芬太尼0.2μg/kg,异丙酚初始靶浓度3μg/ml,罗库溴铵0.8mg/kg,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机械通气,潮气量8ml/kg, 呼吸频率12次/min,术中持续靶控异丙酚输注,根据血压调整血浆靶浓度1.5-4 μg/ml,按时按需追加罗库溴铵0.2mg/kg,如发生低血压则给予去氧肾上腺素50μg/次,至血压纠正。手术结束时即停止异丙酚靶控输注,手术结束后2min,治疗组给予盐酸纳美芬注射液0.25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当患者Steward苏醒评分达到5分时拔除气管导管,拔管后脱氧观察5min,无特殊后送回病房。 1.3 观察指标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指数、ASA分级等,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两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异丙酚总用量,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两组病人入室时(T1),手术结束停止异丙酚靶控时(T2),给药后1min(T3),给药后2min(T4),拔管时(T5),拔管后5min(T6)的生命体征,计录给予试验药物至拔除气管导管所用的时间,观察两组病人不良反应如恶心,皮肤瘙痒,躁动等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但是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社会平均寿命的延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随着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日趋成熟和治疗手段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病人及家属愿意选择微创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全身麻醉下行血管内操作治疗,可以降低病人的焦虑紧张情绪,避免术中的体动,平稳的控制生命体征,无疑使得介入手术更加安全。鉴于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独有特点,如何使病人更加迅速而平稳的复苏,尽早按指令进行肢体活动锻炼,成为考验麻醉医生的一项重要任务。本实验表明,盐酸纳美芬是一种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的纯吗啡受体拮抗剂,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拮抗术后芬太尼过量引起的呼吸抑制及苏醒延迟。术后使用盐酸纳美芬复苏,可以大大降低病人恢复时间,是复苏更加平稳,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以安全有效的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Dixon R,Gentile J,Hsu HB,et a1.Nalmefene:safety and kinetics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oral dose of a new opioid antagonist [J].Clin Pharmacol,1987,27:233-9. [2]仁爱国,苏俊峰.纳美芬- 一种可供注射用的阿片受体拮抗剂[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96,23(4):2434. [3]廖日房,曾转萍,温预关,等.阿片类拮抗药纳美芬注射剂的单剂量和多剂量 I期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8,28(10):1816-9 [4]温预关,喻凌寒,杨梦心,等.盐酸纳美芬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动学研究 [J].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3):1015—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