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李自新(733299)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任务。那么在高考一轮复习已进行大半的时候,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即运用知识迁移法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

一、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地理课标的理解和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学知识,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知识是否能够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迁移。如在复习

“海平面等压线图”时联想到前面复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结果发现:高压与山顶、低压与洼地、高压脊与山脊、低压槽与山谷、气压鞍部与地形鞍部等在等值线表示方法和表现特征上很类似。所以在讲授“海平面气压场”知识时,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等高线知识使学生产生学习正迁移,从而掌握判断各气压场形势的基本方法。然后及时地帮助学生指出两者的本质差异:等压线图表示海平面气压场分布的差异,而等高线图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这样,学生又快又牢地掌握了分析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的方法,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教师想促进学生学习迁移,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迁移。

二、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温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以旧学新”,突破难点,掌握新知识,达到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如在讲复习“海陆热力差异”的基本原理时,帮助学生适当回味:夏天游泳时,脚踩在地面和水中的感觉:水凉陆热。冬天户外活动则正好相反,这对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海洋热容量比陆地大,夏季,陆地增热快,海洋增热慢;冬季,陆地散热快,海洋散热慢这一原理起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联想生活中的旧概念与新概念、新知识之间有本质区别时,有时会产生学习负迁移现象。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两者本质差异防止学生学习负迁移的产生。又如在复习“正午太阳高度”知识时,帮助学生深刻分析我们生活中的“正午12时”概念是指“北京时间正午12时”,而“一日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中所指“正午”是“地方时正午12时”因此学生关于“我们这里12点时,并不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角时”的疑问自然消除了。

三、注重知识同化调整,提高迁移水平

知识的认知结构是在学习的不断深入下扩大、深化和发展的,当新知识不易被学生掌握时,就要对原有知识进行改组,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不断提高迁移水平。如复习高中地理中四季的形成,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等知识,都是详述北半球的地理现象,教材中对南半球相应地理现象只以“反之”作结,学生对南半球的有关地理现象容易产生趋同于北半球的思维定势,所以在教学中注意南北对照,先“北”后“南”,变式教学,学生能举一反三,防

止了思维定势对学习新知识的干扰。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完成知识迁移与实际的契合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必须要合理的探究情境,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学情境探究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个新亮点。教学情境的探究有助于学生将抽象的地理知识形象化,它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同时借助探究,还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思维的拓展,思维的拓展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一定的教学探究情境为载体,学生更容易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在复习“地球与地图”这一章时,对于“时区与日界线”这一部分知识(西十二区位于日界线东侧,属西半球,东十二区位于日界线西侧,也属西半球以及“东西半球的划分”中东经160线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属东半球)则较难理解,从而导致区时换算、方位辨别等的错误。在高考复习中,注意引导学生换位探究:假设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央经线,来设计世界地图,那么中国的位置会怎样?东西时区与东西半球之间的关系又会怎样?经过绘图思考,学生会发现:我国才真正位于世界的东方,而地球上绝大多数东时区位于东半球,少数东时区(即东十二区和东十一区的大部分)位于西半球,同理,绝大多数西时区位于西半球,少数西时区(即西一区的大部分位于东半球。通过这种情境探究,既防止学生负迁移的产生,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解题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思考和运用,更能达到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

探究过程中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与所学知识紧密相连。

总之,要创造行之有效复习方法,多层次,多角度思维能力提高始终不能放松。教师应在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夯实学习基础,糅合地理与生活间的联系。抓住地理学科知识本身存在的内在联系,为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提供信息源,这样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帮助学生将知识的“鱼”转化为解题能力的“渔”。(此文发表于《中学教育科研》2015.01期)

类比推理练习题及答案一

类比推理练习题及答案一 行测专项题库:类比推理练习题(单项选择,共十题) 1.心脏:脉搏 A.失恋:自杀 B.台风:洪灾 C.贫穷:内战 D.空气:风 2.病毒:死机 A.低保:失业 B.故障:意外 C.感冒:咳嗽 D.呕吐:晕机 3.镜子:万花筒 A.放大镜:显微镜 B.哈哈镜:平面镜 C.凸透镜:望远镜 D.发射镜:后视镜 4.蝌蚪:青蛙 A.婴儿:成人 B.蛹:蝴蝶 C.鸡蛋:公鸡 D.种子:植物 5.圣经:伊甸园 A.日记:博客 B.大学:象牙塔 C.聊斋:狐仙 D.彼得·潘:永无岛 6. 中国结:吉祥 A.门神:平安 B.玫瑰:爱情 C.莲花:高洁 D.熊猫:可爱 7.饺子:春节 A.火鸡:圣诞节 B.彩蛋:万圣节 C.蛋糕:生日 D.汤圆:元宵节 8. 贝多芬:月光 A.梵高:向日葵 B.鲁迅:祥林嫂 C.莎士比亚:罗密欧 D.曹雪芹:林黛玉 9.螃蟹:横着走 A.乌龟:背着壳 B.鳄鱼:掉眼泪 C.兔子:跑得快 D.鹦鹉:学人话 10.斑马线:红绿灯 A.生产线:出入证 B.警戒线:通行证 C.安全线:警示灯 D.道口栏杆:电铃参考答案 1.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心脏的跳动产生脉搏,脉搏的成因只能是心脏的跳动;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风的成因也只能是空气的流动;所以本题选择D;自杀的原因不仅仅是失恋,排除A;同理可以排除BC。 2.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病毒是死机的原因之一,故障是意外的原因之一,所以选B。ACD都不符合这种关系,予以排除。 3.答案:C 中公专家解析:万花筒是由镜子组成的,望远镜是由凸透镜组成的,所以本题选C。ABD 都符合这种关系,予以排除。 4.答案:B 中公专家解析:蝌蚪是青蛙的幼年状态,形态与成年青蛙大相径庭,蛹也是蝴蝶的幼年状态,形态也与成年蝴蝶差异很大,所以本题应该选择B。 5.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伊甸园取自于圣经,永无岛来自《彼得·潘》,二者之间都是典故与出处的关系,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 6.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中国结象征吉祥,且是中国民俗物,门神象征平安,也是中国民俗物,所以本题选择A。玫瑰象征爱情,莲花象征高洁,但是玫瑰和莲花不是中国独有的,排除BC。熊猫是中国国宝,但并非民俗物,排除D。 7.答案:D 中公专家解析: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北方有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元宵节也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有元宵节吃汤圆的习俗,所以本题应该选择D;生日不是节日,排除C;西方有感恩节吃火鸡的习俗,不是圣诞节,彩蛋对应的不是万圣节而是复活节,排除A、B。 8.答案:A 中公专家解析:月光是贝多芬的一部作品名称;向日葵是梵高的一部作品名称,所以本题选择A。其他选项中后者都是前者作品中人物的名字,不是作品名。 9.答案:D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类比迁移法 成都大学师范学院(610106)冯德雄李璐杨肖摘要:类比迁移法降低了认知结构建立的系数,在数学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应用类比迁移法,分析类比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指出当前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迁移法教学的误区。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类比思想方法,学生学会类比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恰当地用类比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正迁移。 关键词:类比迁移;思维;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关于类比迁移的研究中表明,类比迁移的方法对于学习新的技能、科学知识和数学知识、进行科学发现和探索、培养创造力有比较显著的作用。这是因为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学习并不仅仅是简单地给认知结构里增加新知识,掌握抽象的规则,学习的成功也经常依靠我们从记忆中提取出相关的知识、技能、经验,并以这些成功经验为出发点又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循环反复的学习和更新即类比迁移。因此,实践证明,有关类比迁移的研究,为人类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以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以及实践意义。 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教会学生会计算、做题,而是要求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数学在培养人的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是其他任何一个学科都不能代替的。一方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类比思想方法,学生学会类比思想方法。另一方面教师恰当地用类比促进小学生学习的正迁移。本文以教学中的课堂片段为例,具体分析类比迁移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类比迁移。 一、小学阶段研究类比迁移法的意义 小学是幼年儿童走进知识殿堂学习的最初的一个大的环境,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于一个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甚至是影响他一辈子的成就和幸福。伟人曾说过,一个答案只能用一次,一个方法可以用很多次,但是一种思想或者思维方法却可以用一辈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类比法,可以锻炼学生不同的思维模式,同时为学生学习、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很多,如果能在小学这个阶段不断渗透学习思维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定不会能教出只会做题的迂腐学子。 成都市小学使用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内容设计上也含有类比的思想。但是,北师大版教材的难度较大,隐身知识很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紧密,新接触这个教材的教

类比推理题的四种类型

类比推理题的四种类型 浙江 曾安雄 类比推理是由两类对象具有某些类似特征和其中一类对象的某些已知特征,推出另一类对象也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 在近年高考中加强了此方面题型,下面仅以数列知识为背景加以说明. 一、类比概念 课本中介绍了等差数列及等比数列的概念,类比此两个概念,我们就可定义“等和数列”及“等积数列”等.课本中介绍了求前n 项,可类比此概念“求前n 项的积”等;可用等差(比)数列解题模式来解决. 例1 定义“等和数列”:在一个数列中,如果每一项与它的后一项的和都为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和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该数列的公和. 已知数列{}a n 是等和数列,且a 12=,公和为5,那么a 18的值为______________,这个数列的前n 项和S n 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 .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即时定义“等和数列”. 解:由等和数列的定义,知a 1+a 2=a 2+a 3=a 3+a 4=…,即有a 1=a 3=a 5=…,a 2=a 4=a 6=….又a 1=2,公和为5,得 a 18=a 2=5-2=3. 即有a n =2,为奇数3,为 偶数n n ?????, 故当n 为偶数时,S n n =52 ;当n 为奇数时,S n n =-5212. 评注:类比某些熟悉的概念,产生的类比推理型试题;在求解时可以借助原概念所涉及的基本方法与基本思路. 练习:等比数列{a n }中,a 1=512,公比q =-2 1,用n ∏表示它

的闪n 项之积:123 n n a a a a =∏,则1∏,2∏,…中最大的是( ) (A) 8∏ (B) 9∏ (C) 10∏ (D) 11∏ (答案:(B)) 二、类比性质 例 2 在等差数列}{n a 中,若010=a ,则等式),19(192121N n n a a a a a a n n ∈<+++=+++- 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n b 中,若19=b ,则有等式 成立. 分析:本题是已知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推理等比数列的性质. 解:由题设,应该有如果0=m a ,则等式: ),12(122121N n m n a a a a a a n m n ∈-<+++=+++-- 成立,我们知道,如果q p n m +=+,其中q p n m ,,,是自然数,对于等差数列,则有q p n m a a a a +=+,而对于等比数列}{n b 则有q p n m b b b b =,所以可以得出结论: 若1=m b ,则等式),12(122121N n m n b b b b b b n m n ∈-<=-- 成立. 在本题中9=m ,故填),17(172121N n n b b b b b b n n ∈<=- . 评注:从一个特殊式子的性质、一个特殊图形的性质入手,产生类比推理型问题.求解时要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深入思考两者的转化过程是求解的关键. 练习:若数列{a n }(n ∈N *)是等差数列,则有数列b n =122n a a a +++( n ∈N *)也是等差数列,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若数列{c n }是等比数列,且c n >0(n ∈N *),则有d n =_________( n ∈N *)也是等比数列. (答案:12n n c c c ???) 三、类比方法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类比推理(348)

公务员考试练习题:类比推理(348) 1.>窗户∶玻璃 A.衣服∶纽扣 B.盆架∶脸盆 C.戒指∶宝石 D.照片∶相册 2.理论对于()相当于()对于设计 A.实践规划 B.建构图纸 C.完美严密 D.系统程序 3.X光片:骨折 A.卫星云图:降雨 B.科普图书:知识 C.电子导航:路线 D.饮食习惯:健康 4.创新:僵化

A.开放:闭塞 B.发展:前进 C.计划:秩序 D.革新:失败 5.白天:黑夜 A.男人:女人 B.喜欢:憎恨 C.老人:小孩 D.黑色:白色 1.答案: C 解析: 玻璃镶嵌在窗户上,而且是固定内嵌于窗户中的,两词是物品与其特定空间的对应关系,因此选择C项,宝石是内嵌在戒指上的。 A项,纽扣是缝在衣服表面上的,而不是嵌在里面的;B项,脸盆是放在盆架上的,可以取出来;D项,照片 是放在相册里的,可以随时从相册取出来。 2.答案: B 解析:

>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各选项前后部分的逻辑关系 >A项理论和实践是并列关系,而规划和设计是交叉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对应。B项建构理论,设计图纸均是动宾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一致。C项前者是倒置偏正结构,后者是偏正结构,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D项系统理论中系统为形容词,构成偏正结构;而设计程序中设计是动词,构成动宾结构,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第二步:>逻辑关系相同即为答案 综上分析,B项前后逻辑关系保持一致,因此答案为B。 3.答案: A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词是对应关系,即“X光片”用来查看是否“骨折”,是一种可能性的对应。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与题干逻辑关系相同的只有A,即“卫星云图”用来查看是否“降雨”。B中“科普图书”用来学习“知识”,是一种必然的对应;C中“电子导航”用来查看

初中数学类比导入法教学探究

初中数学类比导入法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19-03-18T10:45:42.827Z 来源:《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作者:杨磊[导读] 类比导入法作为课堂导入方法之一有着它独到之处。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导入与新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也对旧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和理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但类比导入法可能也会带来负面影响,让学生对前后内容混淆。本文将以初中数学为例探讨类比导入法给教学带来的影响,并衍生此方法克服知识混淆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 初中数学的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知识点学习好坏与下一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着很大关系。类比导入法不仅有着导入法共有的优点,而且类比导入法独特的知识过渡作用非常契合数学教学。将相似的知识点进行类比迁移,把已经学过知识点的理解运用到即将学习的内容,方便学生理解,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也有着难以忽视的作用。 一、类比导入法的优点 (一)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做铺垫 类比导入法能通过调整学生的精神状态为接下来的学习任务做铺垫,同样它也能在内容上做铺垫。运用类比导入法能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学生很容易想到新知识肯定与这个知识有关,在回忆的同时自然会对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更为关键的是类比导入法中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跳板,更好地完成了铺垫作用。教师在这时揭示出新知识也不会显得突兀,学生也为学习新内容做了足够的准备,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果真如此的想法,收获意料之外的学习兴趣。 (二)开拓学生的思维 初中学生刚结束小学阶段的学习,思维方式大多还停留在形象思维,而初中乃至高中数学需要抽象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完成思维方式的过渡势在必行。完整的类比导入法首先通过合理的推理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对比猜想,最后验证。通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可以率先接触到逻辑思维的初步应用,认识到逻辑推理思维的优越性,消减学生对思维方式转变的抵触,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并且把类比导入法导入新课的主体由教师转移到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三)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接触完全陌生的知识时可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类比导入法中,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理解,让学生认识到新知识对于自己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减少学生心理上对学习新知识的恐惧,提高学生的信心降低学习难度,并且旧知识的过渡作用更能达到此效果。比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通过类比等式的性质导入新课,猜想出不等式的性质,而且还能参照等式性质得出的过程来验证不等式的性质,浅显易懂,可操作性强。学生在这种简单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变浓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加了。 (四)建立知识点的联系 初中数学知识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的,如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所以要想学好数学,学生要在脑海中形成知识网,才能从容面对往后复杂多样的数学问题。类比导入法通过导入的辨析可以增加知识之间的衔接,有助于学生建立系统性的知识框架体系。当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遗忘,知识网的缺失,相关知识点的关联作用会刺激神经元回忆起失去的内容。 二、类比导入法运用的不足 (一)知识点混淆 教师在用类比导入法导入新课时往往容易忽视它带来的负面引导。学生在快速学会新知识的同时容易忽略知识之间细微的差异,或者知识混用。比如,在不等式性质的学习中,学生容易忽视不等式性质3,认为不等式两边不论乘除任何数都会和等式性质一样不会发生改变或者都会发生改变。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确类比的两种知识大多都是相似而非完全相同。(二)与复习导入法混用 复习导入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后,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知识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但更多是位置结构上的关联。类比导入法注重的是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思维方式的相似以及相互借鉴印证作用。部分教师无法区分两者间的差异而一概认为两种方法都是利用旧知识传授新知识,没有什么区别。 三、类比导入法针对知识点混淆问题的衍生 传统的类比导入法是利用旧知识推理新知识与之相似或相同的特征,教师操作的中心是相似或相同,对不同之处不够重视。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混淆,学生先入为主的思想也会降低教师事后补救的效果。类比不光可以比较相似也可以进行差异性比较,人脑接受相同比接受不同容易,如果类比导入法导入的是新旧知识间的差异,让学生一来就明确新旧知识的不同,差异在哪,自然而然避免了混淆的产生。比如,在教学"不等式的性质"时,教师要先指出不等式的性质与等式的性质的相同点,也要强调两者的不同点,提升学生的分辨能力。 结束语 总之课堂导入的方式多样,各有各的特色,不同方法的适用环境也是各异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仔细分析,设计出与之匹配的课堂导入。类比导入法比较契合有明显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这也是类比导入法的局限性。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适当突破局限,对相似的知识点习得过程也可以进行类比。 参考文献: [1]杨红.对小学数学课堂导入重要性的认识[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6):97. [2]李毓安.关于中学数学教学导入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行测---类比推理练习题(打印整理版)

类比推理练习题 1.火车∶地铁 A.轿车∶货车 B.战斗机∶机翼 C.自行车∶手推车 D.木船∶汽船 2.罗贯中∶《三国演义》 A.宋江∶《水浒传》 9."有∶无 A.生∶死 B.长∶短 C.上∶下 D.胖∶瘦 1 0."《说岳全传》∶南宋 A.《三侠五义》∶明 B.《西游记》∶唐 C.《金瓶梅》∶汉 D.《封神演义》∶夏 1 1."俄罗斯∶莫斯科

A.塔吉克斯坦∶明斯克 B.韩国∶釜山 C.渴望∶奢望 D.接收∶接受 20."数学家∶华罗庚 A.文学家∶海顿 B.历史学家∶梅特涅 C.音乐家∶肖伯纳 D.画家∶展子虔 21."跳水∶郭晶晶 A.拳击∶罗微 B.篮球∶罗纳尔多 C.射击∶加特林 D.网球∶莎拉波娃 22."跆拳道∶韩国 30."蜿蜒∶固定 A.鸳鸯∶蜻蜓 B.垃圾∶根本 C.照顾∶葡萄 D.颤抖∶慵懒 31."英国∶日本

A.中国∶韩国 B.德国∶荷兰 C.美国∶法国 D.葡萄牙∶西班牙 32."减刑∶刑法 A.债权∶民法 B.证券∶商法 B.吴敬梓∶《儒林外史》 C.鲁迅∶《朝花夕拾》 D.兰陵笑笑生∶《玉堂春》 3.水壶∶开水 A.桌子∶游戏 B.邮箱∶邮件 C.磁带∶磁盘 D.灌溉∶池塘 4.河南∶商丘 A.山西∶太原 B.山东∶济南 C.青海∶西宁 D.广西∶桂林 5.移花接木∶李园

A.桃园结义∶刘秀 B.篝火狐鸣∶张角 C.破釜沉舟∶项羽 D.毛遂自荐∶信陵君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牧 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李白 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秋瑾 7.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希特勒 A.诺曼底登陆∶艾森豪威尔 B.敦克尔刻大撤退∶拿破仑 C.马斯顿荒原战役∶查理一世 D.滑铁卢战役∶威灵顿 8.马∶哺乳动物 A.海马∶鱼 B.鲈鱼∶两栖动物 C.蜘蛛∶昆虫 D.鸭嘴兽∶爬行动物 C.巴西∶里约热内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知识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也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迁移 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 1.温故而习新,促使知识的纵向迁移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其同化,将新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同化”这个新问题,就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实现从“故”到“新”的纵向迁移,并且使“故”也得到巩固。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这一节是电学部分的重点之一,让学生自己设计与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里的有关“控制变量法”的知识情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因为压强和压力与受力面积都有关系,所以在研究时,是先保持压力F 不变,通过演示实验而得出P 与S 的关系,然后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通过实验再研究P 和F 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得出:P=F/S。应当指出,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若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联系时,就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先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从而把所研究的问题首先转化为一个物理量与单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使被研究的问题由复杂变简单,容易发现联系,最后将各个联系综合起来得到所需结论。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有力武器,所有多变量问题原则上都可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求解。通过以上的实验比较分析,对“控制变量法”更进一步理解,学生认知结构里的新知识引起同化,更有利于探究欧姆定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液体压强、电功、焦耳定律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的知识迁移启发学生,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的横向迁移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际上就是学习者通过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找到与要解决的问题关联,从而把当前的问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就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一节时,选用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时,找到与已有的认知结构相关联(即氧气、氢气的制取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取原则相关联)。把新课题同化到学生已构建的“制取装置及收集装置的选取”认知结构中,这个结构中易于找到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生活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促进知识的迁移。 在课堂讲授中,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的问题和现象入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具有生动性、直观性,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促进知识的迁移。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的类比迁移

高中化学之化学反应的类比迁移 类比思维能帮助我们认识一类本质相似的问题,找出物质变化遵循的共同规律,是利用“已知”解决“未知”的一种有效策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现将中学化学中可类比的部分物质性质举例如下。 H2O与NH3类比 电离:2H2O==H3O++OH- 类比电离:2NH3==NH4++NH2- 反应:2Na+2H2O===2NaOH+H2↑;Mg(OH)2==MgO+H2O 类比反应:2Na+2NH3(液氨)===2NaNH2+H2↑; 3Mg(NH2)2==Mg3N2+4NH3↑; CaO+2NH4Cl===CaCl2+2NH3↑+H2O; NH4Cl+NaNH2===NaCl+2NH3↑; Mg3N2+4NH3(液氨)===3Mg(NH2)2 点拨:H2O与NH3属于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在结构和性质上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NH4+和H3O+、NH2-和OH-、NH2-(或N3-)和O2-的性质相似,可进行迁移类推。 NH3与PH3类比 反应:NH3+HCl===NH4Cl 类比反应:PH3+HI===PH4I 点拨:PH3的结构类似于NH3的结构,与NH3性质相似。 NH4Cl与PH4I类比 反应:NH4Cl+KOH==NH3↑+KCl+H2O 类比反应:PH4I+KOH==PH3↑+KI+H2O

点拔:PH4+的结构类似于NH4+的结构,PH4+的性质可由NH4+的性质类推。 NH3与N2H4类比 反应:NH3+H+===NH4+ 类比反应:N2H4+H+===N2H5+;N2H4+2H+===N2H62+ 点拨:联氨又名肼,结构简式为NH2-NH2,由于分子中2个氮原子上各有1对孤对电子,可与2个H+结合而显二元碱的弱碱性。 NaH与CaH2等的类比 反应:NaH+H2O===NaOH+H2↑ 类比反应:CaH2+2H2O===Ca(OH)2+2H2↑;NH4H===NH3↑+H2↑ 点拨:离子型氢化物如NaH、CaH2、NH4H中的氢为-1价,具有还原性,均可与水中的+1价氢发生归中反应生成H2。 Mg3N2与Li3N等的类比 (1)反应:Mg3N2+6H2O===3Mg(OH)2↓+2NH3↑ 类比反应:Li3N+3H2O==3LiOH↓+NH3↑; Ca3P2+6H2O==3Ca(OH)2↓+2PH3↑; Ca3As2+6H2O===3Ca(OH2)↓+2AsH3↑; AlP+3H2O===Al(OH)3↓+PH3↑; Al2S3+6H2O===2Al(OH)3↓+3H2S↑; Cr2S3+6H2O===2Cr(OH)3↓+3H2S↑; Mg2Si+4H2O===2Mg(OH)2↓+SiH4↑; GeCl4+3H2O===H2GeO3↓+4HCl; SnCl4+4H2O===H4SnO4↓+4HCl

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讲座一)

关于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讲座一) 府谷二中八年级物理组薛波 知识的迁移指的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就是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时所体现出的一种素质和能力。其实质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就是把学到的某些原理知识应用到学习新的知识或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也就是实现知识的迁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以促进知识迁移 根据迁移规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牢固程度是实现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先前的学习越扎实、雄厚,就越容易产生迁移,效果也越显著。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为知识的迁移、应用奠定基础和准备。如果没有对知识的透彻和贯通性理解是无法实现知识迁移的。 1.温故而习新,促使知识的纵向迁移 在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其同化,将新问题与知识结构、新知与旧知、未知与已知相“链接”,利用所构建的知识结构去“同化”这个新问题,就能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知识实现从“故”到“新”的纵向迁移,并且使“故”也得到巩固。 在欧姆定律的教学中,这一节是电学部分的重点之一,让学生自己设计与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验有一定的困难。利用学生已有认知

结构里的有关“控制变量法”的知识情节,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启发学生。如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因为压强和压力与受力面积都有关系,所以在研究时,是先保持压力 F 不变,通过演示实验而得出P 与S 的关系,然后保持受力面积不变,通过实验再研究P 和F 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最后综合得出:P=F/S。应当指出,这里运用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也就是说,若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联系时,就把其中的一个或几个物理量先控制起来,使它保持不变,从而把所研究的问题首先转化为一个物理量与单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问题。这样使被研究的问题由复杂变简单,容易发现联系,最后将各个联系综合起来得到所需结论。控制变量法是研究多变量问题的有力武器,所有多变量问题原则上都可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求解。通过以上的实验比较分析,对“控制变量法”更进一步理解,学生认知结构里的新知识引起同化,更有利于探究欧姆定律,促使学生对新知识欧姆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在液体压强、电功、焦耳定律等教学中,都可以采用“控制变量法”的知识迁移启发学生,都获得很好的效果。 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使知识的横向迁移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际上就是学习者通过思维,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找到与要解决的问题关联,从而把当前的问题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从而解决了问题,也就是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创设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促进知识的迁移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背景即“情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类比

动量热量质量传递类比 [关键词]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类比 化工原理把各种单元操作按理论基础归为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三种传递过程,三传类比就是对流体流动中的三大传递过程采用类比的形式进行研究分析,这是化工原理阐释“三传”的主要方法。 一、传递本质类比 (一)动量传递 动量传递是由于流体层之间速度不等,动量将从速度大处向速度小处传递。 (二)热量传递 热量传递是流体内部因温度不同,有热量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三)质量传递 质量传递是因物质在流体内存在浓度差,物质将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传递。 在流体中的这三种传递现象,多是由于流体质点的随机运动所产生的。若流体内部有温度差存在,当有动量传递的同时必有热量传递;同理,若流体内部有浓度差存在时,也会同时有质量传递。若没有动量传递,则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主要是因分子的随机运动产生的现象,其传递速率较缓慢。要想增大传递速率,需要对流体施

加外功,使它流动起来。 二、基础定律数学模型类比 (一)动量传递的牛顿粘性定律 根据实验测定,内摩擦力f与粘度μ、平板面积a,以及速度梯度有如下关系: 令 则 式中:τ——内摩擦应力,pa; μ——流体的粘度,pa·s; ——法向速度梯度,1/s。 上式所表示的关系称为牛顿粘性定律。它的物理意义是流体流动时产生的内摩擦应力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上式可改写为,为单位体积流体的动量,为动量梯度。因此,剪应力可看作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动量,称为动量传递速率,与动量梯度成正比。 (二)热量传递的傅立叶定律 物系内的温度梯度是热传导的推动力。傅立叶定律是热传导的基本定律,它表示热传导的速率与温度梯度和垂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面积成正比。即 或

类比推理练习题(含答案)

类比推理练习题 1.义工∶职员 A.球迷∶球员 B.学生∶教师 C.初学者∶生手 D.志愿者∶雇员 2.努力∶成功 A.生根∶发芽 B.耕耘∶收获 C.城市∶乡村 D.原告∶被告 3.锯子∶木头 A.窗户∶玻璃 B.刀片∶铅笔 C.剪刀∶布匹 D.牙膏∶牙刷4.售货员∶顾客 A.董事长∶经理 B.作家∶读者C.政府∶官员 D.江苏∶园林5.风俗∶习惯 A.男生∶女生 B.青年∶男人C.江苏∶泰州 D.跳跃∶动作 6.温度计:气温 A.南京∶江苏 B.饮料∶矿泉水 C.愉快∶高兴 D.磅秤∶重量 7.射击∶手枪 A.投掷∶石头 B.个性∶温和 C.小桥∶流水 D.追求∶光明 8.熊猫∶动物 A.中国∶国家 B.植物∶药材 C.楚国∶赵国 D.数学∶几何 9.杀人∶犯罪 A.书法∶艺术 B.美丽∶漂亮 C.鲁迅∶周树人 D.历史∶通史 10. 番茄∶西红柿 A.泰州∶南京 B.亚洲∶欧洲 C.菠萝∶凤梨 D.果酱∶柑桔 11. 自行车∶公路 A.河流∶芦苇 B.飞机∶天空 C.城市∶农村 D.家具∶灯具

12. 聊斋志异∶蒲松龄 A.吴承恩∶西游记 B.水浒∶施耐庵 C.黄飞虎∶封神演义 D.王勃∶长恨歌 13. 红薯∶地瓜 A.铅笔∶钢笔 B.土豆∶马铃薯 C.苹果∶水果 D.扬子江∶黄河 14. 老师∶学生 A.水杯∶玻璃杯 B.医生∶病人 C.电脑∶计算机 D.苏州∶常州 15. 面粉∶小麦 A.大米∶稻谷 B.桔子∶葡萄 C.饼干∶面粉 D.罐头∶菠萝 16. 雨果∶法国 A.园林∶苏州 B.德国∶希特勒 C.马克?吐温∶美国 D.长城∶中国 17. 勤奋∶成功 A.失败∶胜利 B.破坏∶损坏 C.懒惰∶灾难 D.耕耘∶收获 18. 书籍∶纸张 A.毛笔∶宣纸 B.文具∶文具盒 C.菜肴∶萝卜 D.飞机∶大炮 19. 红孩儿∶西游记 A.水浒传∶林冲 B.薄松龄∶聊斋志异 C.黄飞虎∶封神演义 D.红楼梦∶林黛玉 20. 馒头∶食物 A.食品∶饼干 B.头∶身体 C.手∶食指 D.钢铁∶金属 21. 水∶龙头 A.电∶电线 B.电∶开关 C.电∶发电 D.电∶电灯 22. 稠密∶稀疏 A.宽敞∶明亮 B.词语∶词汇 C.伟大∶平凡 D.酷热∶炎热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李自新(733299)解题能力的提高是高中地理复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担负着巩固、深化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双重任务。那么在高考一轮复习已进行大半的时候,如何提高解题能力呢?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因此,笔者认为在高三一轮复习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合理联想,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利用已学的知识联系推论未学知识。即运用知识迁移法是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 一、理解学科知识,夯实迁移基础 实现知识迁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地理课标的理解和概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要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新学知识,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学生原有知识是否能够满足新知识的学习要求,如果学生已有知识理解新知识尚有困难,那么教师就需要及时给予知识的补充,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了解,只有将知识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原则相结合,才能做到真正的迁移。如在复习

“海平面等压线图”时联想到前面复习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知识,结果发现:高压与山顶、低压与洼地、高压脊与山脊、低压槽与山谷、气压鞍部与地形鞍部等在等值线表示方法和表现特征上很类似。所以在讲授“海平面气压场”知识时,首先借助学生已有的等高线知识使学生产生学习正迁移,从而掌握判断各气压场形势的基本方法。然后及时地帮助学生指出两者的本质差异:等压线图表示海平面气压场分布的差异,而等高线图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这样,学生又快又牢地掌握了分析海平面气压分布图的方法,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因此教师想促进学生学习迁移,首要的任务是抓好、抓牢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典型例题,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和应用机会,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知识迁移。 二、加强新旧知识联系,实现迁移通畅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知识迁移就是,人们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由此可见,认知结构是知识迁移的基础所在,没有认知,知识迁移将无从谈起。在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学习发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关联点是重中之重,只有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点,学生才能将知识进行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又要引导学生对过往知识进行总结温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可以自觉地建立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可采用“以类比促迁移,抓训练攻难点”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由此及彼,

河北省2017-201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试练习题:类比推理(316)

河北省2017-2018年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考试练习题:类比推 理(316) 第1题: (____)对于家具相当于花岗岩对于(____) A.书桌:石膏 B.家电:岩石 C.木材:雕塑 D.房间:石矿 【答案】:C 【来源】:暂无 【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题干两对词语构成材料与产成品的组成关系,木材是家具的一种制作材料,花岗岩是雕塑的一种制作材料,C项正确。 第二步:逐一判断其他选项 A项书桌是家具的一种,两词为种属关系,花岗岩和石膏都可用作建筑材料,两词为并列关系;B项家电与家具是并列关系,花岗岩与岩石构成种属关系;D项家具放在房间里,两词是事物与其放置场所的对应关系,花岗岩与石矿构成种属关系。 故正确答案为C。 第2题: (____)____对于演讲____相应于(____ )____对于汇报____ A.激情,详尽 B.举办,常规

C.即兴,旁听 D.专题,请示 【答案】:A 【来源】:暂无 【解析】 第一步:将选项逐一代入,判断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A项,“激情”对于“演讲”构成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详尽”对于“汇报”也构成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即演讲要有激情,汇报要详尽。B项,“举办”对于“演讲”构成动宾关系,“常规”和“汇报”构成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C项,“即兴”和“演讲”构成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旁听”对于“汇报”构成动宾关系;D项,“专题”对于“演讲”构成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请示”对于“汇报”构成并列关系。 第二步:逻辑相同即为答案 A项都属于事物与其特点的对应关系,故正确答案为A。 第3题: 英雄∶豪杰 A.奶茶∶牛奶 B.小灵通∶座机 C.碧螺春∶春茶 D.移动电话∶手机 【答案】:D 【来源】:2011年江苏C类 【解析】 英雄和豪杰指代同一事物,移动电话和手机指代同一事物。 第4题:

类比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应用

类比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与应用摘要:数学是培养人的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大多数人而言,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在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类比法贯穿知识始终,它对学生当前的数学学习,乃至未来的分析、探索问题,合情猜测和推理结果。本文结合目前高中数学学习,对学生类比推理能力的培养举措进行探讨,论述了类比推理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学习类比迁移 数学是培养人的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到了大学,学生都为它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有学生是这样评价他的数学经历:小学数学老师教会了我加、减、乘、除,初中数学老师教会了我乘方、开方,高中数学老师教给了我数学理念……新课标也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对于认识数学与自然界、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提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维,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统计数字也表明:学生毕业后,研究数学和从事数学教育的人占1%,使用数学的人占29%,基本不用或很少用数学的占70%.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数学思想方法比形式化的数学知识更加重要,因为前者更具有普遍性,更能在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作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学教育论文专辑中曾叙述过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能确信三角形面积公式一定是重要的吗?很多人在校外生活中使用这个公式至多不超过一次。更重要的是获得这样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分割一个表面成一些简单的小块,并且用一种不同的方式重新组成这个图形来求它的面积值.这个见解也映证了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数学素质的关键.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和应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多,其中类比法在高中数学的许多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人们已经公认,类比是人类获得新知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机制之一。美国数学家波利亚对类比法推崇倍至,他在《怎样解题》的第三部分——探索法小词典里,首先谈到的即是类比。他认为: “在我们的思维、日常谈话、一般结论以及艺术表演方法和最高科学成就中无不充满了类比。类比可在不同的水平使用……”,“我们希望能预测结果,或者,至少在某种似乎可信的程度上预测结果的某些特征.这种似乎可信的预测通常是以类比为基础的”. 根据类比领域专家Genter的观点,类比是知识从一个领域(源领域)向另一

2009 类比推理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模型

类比推理的认知过程与计算模型Ξ 罗 蓉 胡竹菁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南昌330022) 摘 要:该文主要论述了类比推理的认知过程及其计算模型。文章对类比推理的概念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类比推理的主要成分和认知过程,并进一步围绕类比推理的重要成分介绍了当前类比推理的主要实证研究及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概括了类比推理的主要计算模型。 关键词:类比;类比推理;认知过程;计算模型 中图分类号:B8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9)06-0042-09 1 类比和类比推理的概念 类比推理亦称类比或类推。“类”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一个重要概念,有“本质”、“规律”等意义,具有相同本质、规律的事物为同类,反之为异类。类推,在中国古代,是逻辑推理的统称,指依据类的同异关系所进行的推理[1]。 在逻辑学中,类比就是类比推理,或者可以把类比理解为类比推理的简称。在许多逻辑学著作中,类比推理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归纳推理。类比推理在逻辑学中,通常被定义为:“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系列属性上是相同(相似)的,而且已知其中的一个对象还具有其他特定属性,由此推出另一个对象也具有同样的其他特定属性的结论”[2]。这一定义流传较广,但仔细分析,该定义侧重于物体表面属性的比较,强调属性的推移。有心理学者认为,逻辑学一般对类比的意义估计不足,对类比推理描述肤浅,一般认为自然科学比较重视类比推理的重要意义。 在认知心理学领域,类比既可以被看作是推理的一种类型,也被认为是知觉的一种。把它看成是推理的一种类型的观点认为,类比存在于知识从一种情境(称为源或基础物)迁移至另一情境(称之为目标),迁移的依据是在两个情境间有着某种相似性,如关于手头任务的判断两种情境在本质上是同样的。这是当前关于类比的主导观点[3-5]。 G entner认为,类比就是关系结构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的复制[3]。她进一步阐述,类比即是1)在不同的领域或系统中相同的关系中存在相似;2)由此推论如果两物体在某些方面有着一致性,那么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一致[6]。 H oly oak指出,类比是一种特殊的相似。记忆中已有的问题、概念或情境称为“源”,当前的问题、概念或情境称为“目标”。两个情境如果它们在其构成要素中享有关系的共同模式,它们就是类似的,尽管这些要素跨越了两个不同的情境而不同。典型地,一个类比物(“源”或“基础物”)比第二个类比物(“目标”或”靶”)更熟悉或更好理解。最初知识中的这种不对称性提供了类比迁移的基础,用源产生关于目标的推论[7]。 类比也被认为是一种高水平知觉,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情境被知觉为另一个[8]。K okinov认为,这两方面的观点是相关的并且也是重要的,因而类比可以被认为是推理和知觉间的桥梁,在人类认知的核心中扮演着一个特殊的角色[9]。 G oswami认为,类比推理是人类认知发展的中心能力之一,它不仅在分类和学习中涉及到,而且为人类思维和解析提供了一种方法,它对科学发现和创造性思维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认知心理学中类比推理的基础地位已被广泛接受,在概念结构的本质、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都成为研究的焦点[10]。 G enter指出[6,11],类比在认知科学中既普遍又重要。她认为:首先,在学习研究中,类比使得迁移跨越不同的概念、情境或领域,并被用来解释新主题。(先前知识)一旦被习得,它们就能被作为心智模型(mental m odels)以理解一个新的领域。比如,人们通常使用水流的类比来理解电流。第二,类比通常被用在问题解决和归纳推理中,因为它们能跨越 第29卷总第114期 心理学探新 PSY CH O LOGIC A L EXP LORATI ON 2009年 第6期 Ξ基金项目:2008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类项目《类比推理的发展理论研究》。 通讯作者:胡竹菁,E2mail:huzjing@https://www.doczj.com/doc/923675163.html,。

类比推理真题训练

一花一叶 高教版《公务员考试辅导与训练》第一组类比推理真题训练(规定6分钟完成)1.白衣天使:护士() A.雷锋:助人为乐B.橄榄枝:和平 C.钢铁长城:军人D.母亲:祖国 2.二氧化碳:温室效应() A.石油:煤炭B.公路:汽车 C.洪水:水灾 D. 投资:风险 3.模仿:摩擦() A.鹦鹉:问好B.音乐会:侵权 C.复制:官司D.复印:卡纸 4.淹没:水() A.监禁:牢房B.埋葬:泥土 C.结冰:冰箱D.围攻:部队 5.自恋:爱() A.敌意:批评B.沉思:思想 C.内疚:谴责D.贪婪:欲望 6.七巧板:拼图() A.夹子:手镯B.瓷砖:镶嵌 C.暗示:对话D.秘密:神秘 7.侵蚀:削弱() A.压缩:服从B.联合:净化 C.增加:扩大D.坚持:改进 8.学习:掌握() A.弥漫:包围B.收集:赢得 C.寻找:发现D.积累:提高 9.减免税款:农民增收 A.压力过大:精神紧张B.小心谨慎:处处碰壁 C.装腔作势:人人自危 D.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10. 烈日:蝉鸣 A.飞雪:梅花B.秋月:蛇眠 C.春风:稻谷 D. 山洪:海啸 【曹长远老师解析】1 题干表述的关系是:“白衣天使”是对护士的美称。C项的关系与此相同:“钢铁长城”是对军人的美称。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 【曹长远老师解析】2 题干表述的关系是:二氧化碳(过多)可以导致温室效应。C项的关系与此相同:洪水(泛滥)可以导致水灾。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 【曹长远老师解析】3 题干表述的关系是:模仿(别人的作品)可能引起摩擦。C项的关系与此相同:复制(别人的作品)可能引起官司。所以,C项是正确答案。 【曹长远老师解析】4 题干表述的关系是:水能够淹没东西。B项的关系与此相同:泥土能够埋葬东西。所以,B项是正确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