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晶纤维素湿法制粒方法

微晶纤维素湿法制粒方法

微晶纤维素湿法制粒方法

微晶纤维素湿法制粒的步骤如下:

湿法制粒的过程涉及物料润湿、粘合和压片。在制粒过程中,微晶纤维素可以作为主要的辅料,因其吸水量高,在湿法制粒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粘合能力和压片性能。

在制备过程中,微晶纤维素吸浆能力强,可以在粘合剂中添加其他功能性辅料,使得操作更可控。同时,微晶纤维素的润湿性好,可以增加物料的润湿均匀性,有利于制粒的均匀性及终产品的含量均匀性。

微晶纤维素的二次压缩成型性差,因此乳糖则相对较好。

微晶纤维素因不溶于水,在溶出过程中会出现“压底”现象,即溶出后期微晶堆积于溶出杯底部,导致活性成分(API)释放不完全。因此,对于难溶性药物,微晶纤维素的推荐比例不超过30%。如出现压底现象,可减少微晶比例,或将溶出转速提高(50-

75rpm)。

微晶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微晶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材料2班刘卓君 20080402B020 摘要:微晶纤维素是可自由流动的纤维素晶体组成的天然聚合物,它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并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到的极限聚合度的产物。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及其他工业领域,本文综述了微晶纤维素的特性、理化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微晶纤维素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晶纤维素;结晶度;聚合度;可压性;流动性;制备;研究进展 正文:微晶纤维素(MCC)是由天然纤维素经稀无机酸水解达到极限聚合度的极细微的白色短棒状或无定形结晶粉末,无臭、无味。颗粒大小一般在20-80微米,极限聚合度(L0DP)在15~375;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在稀碱溶液中部分溶解、润涨,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能。由于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殊性质,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 微晶纤维素有两种主要形式:细粉末和胶体状。前者用于吸附剂或粘合剂,后者作为液体中的分散剂。粉末状微晶纤维素的应用范围是作为抗结块剂,它有防结块和帮助流动的作用。另外,微晶纤维素还是食品中非营养部分,用作健康食品中的食用纤维。作为功能食用纤维,微晶纤维素可起到诸多保健作用。微晶纤维素有吸油特性,所以粉末化的微晶纤维素还被用作香精和香料油的载体。另外,它常被用于某些挤出食品的助流剂。胶体状微晶纤维素的多功能性表现在:乳化和泡沫稳定性;高温下稳定性;非营养性填充物和增稠剂;液体的稳定和胶化剂;改善食品结构;悬浮剂;冷冻甜食中控制冰晶形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为了更大程度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资源和加强环保,人们也在不断研究采用更好的原料和更好的方法来生产微晶纤维素,并进一步探究其可能的用途。 1.微晶纤维素的理化性质 MCC 的用途广泛,用以描述的指标很多,主要有聚合度、结晶度、粒度、吸水值、润湿热、比表面积、填积密度、过滤指数和特性粘数等。 1. 1 结晶度 结晶度是指结晶区占纤维素整体的百分率。结晶度的大小对纤维素纤维的尺寸稳定性和密度等都有影响,常规测量方法X2射线衍射法和红外光谱法。通过分析后表明,MCC 都保留有纤维素I 的结晶,结晶度与晶体大小都比纤维原料的要大,结晶度Kp 一般都在0. 60 以上。 1. 2 聚合度 聚合度是指纤维素中重复的葡萄糖结构单元的数目。不同原料得到的MCC 的聚合度差别较大,如表1所示。MCC 的分散性越小, 说明MCC 的分布均一。从理论上讲,纤维素原料都可以生产不同聚合度范围的MCC 产品。 1. 3 比表面积

常见制粒方法的特点及问题

常见制粒方法的特点及问题 在医药生产中,几乎所有的固体制剂的制备过程都离不开制粒过程。当前药企广泛应用的制粒方法有: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喷雾制粒,熔融制粒、离心造粒等,其中湿法制粒(流化床制粒、高速剪切制粒)和干法制粒为最为常用的制粒方法。 本文就这两种方法特点和常见的问题进行简单的介绍:(本文暂不考虑设备本身结构或设计问题造成的制粒问题) 湿法制粒——流化床制粒 流化床制粒过程中微粒长大的机理分为:包衣长大和团聚长大,包衣长大是指粘合剂以雾滴形式铺展在颗粒表面,层层包裹,使颗粒长大;团聚长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颗粒由粘合剂形成的液体桥或固体桥而团聚在一起,使颗粒长大。在制粒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有: 1、制粒结束后颗粒粒径分布较宽,且细粉太多 a.风机频率太高或喷枪位置较高,增加了粘合剂的溶剂挥发,造成物料不能完全润湿,颗粒 间不能形成稳定的固体桥,呈现喷雾干燥现象,阻断颗粒团聚长大; b.粘合剂的用量较少,增加粘合剂的用量,使较多的颗粒间形成固体桥,促进颗粒长大; c.粘合剂的种类或浓度不合适,颗粒间不能形成稳定的固体桥,建议更换粘度较大的粘合剂, 但同时需注意粘合剂粘度太大造成堵枪; d.喷枪的喷雾范围小于物料床的面积,造成中间物料因接触较多粘合剂而形成较大颗粒,而 外围物料因接触粘合剂较少而形成的颗粒较小。此时应调节喷枪的喷雾范围使其与物料床面积相同(若粘合剂喷雾范围过大,则造成湿物料贴壁)。此外也可调整物料的流化状态,若物料的流化状态好,也能使物料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e.若粘合剂的用量加大后仍出现细粉太多现象,则有可能是由于粘合剂。 2、制得的颗粒中有较大颗粒,甚至塌床

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 中文别名:木质粉;纤维素;微晶体;微晶质;棉短绒;纤维素粉;纤维素酶;结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微品纤维素 英文名称: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 1. 辅料的来源和大致工艺(天然、合成等); 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 )是一种以β- 1,4 葡萄糖苷键结合的直链式多糖,由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 LOOP:15~375)的可自由流动的白色或近白色粉末状固体产物。主要由以纤维素为主体的有机物( 约99. 95 % ) 和微晶无机物( 约0. 05 %,如灰分) 组成。灰分的主要成分为Ca、Si、Mg、Al、Fe 及其他极微量的金属元素。MCC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 在稀碱溶液中部分溶解、润涨, 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能。 微晶纤维素来源为植物纤维素经水解后处理制得,其大致工艺为:稀无机酸溶液水解α-纤维素,其中α-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水解后的纤维素经过滤、提纯,水浆喷雾干燥形成粒径分布广泛的多孔颗粒。 目前国内、外微晶纤维素研究主要制备方法如下:

2. 药用历史; 自1894 年Girard 首次将纤维素稀酸水解的固体产物命名为“水解纤维素”至今,已有120 多年的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一曾在20 世纪60年代以前被视为无法利用的产品,如今在生产与应用方面取得了迅速发展。由于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殊性质,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 微晶纤维素广泛用于药物制剂,主要在口服片剂和胶囊中作为粘合剂或稀释剂,此外还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性,因此可作为吸附剂、助悬剂、片剂和胶囊稀释剂、崩解剂等 微晶纤维素常规用途与用量 3.理化性质、可能的残留等;

颗粒剂制造工艺

目录 第一章中药制粒技术多方位发展 (2) 1、湿法制粒技术 (2) 2、干法制粒技术 (2) 3、快速搅拌制粒技术 (2) 4、流化喷雾制粒技术 (3) 1)、一步制粒法的优点 (3) 2)、影响制粒的主要因素及控制方法 (3) 5、喷雾干燥制粒技术 (4) 1.作颗粒剂的时候颗粒长不大的问题: (5) 2.喷雾制粒过程中塌床: (5) 第二章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6)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6) 1、提取方法 (6) 2、浓缩、干燥技术 (7) 3、制粒方法 (7) 4、湿颗粒的干燥 (9) 5、整粒 (10) 6、包装 (10) 二、酒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0) 1、制备酒溶性颗粒剂的要求 (10) 2、制法 (10) 三、混悬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0) 四、泡腾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10) 五、环糊精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 (11) 第三章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12) 一、中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12) 二、影响中药颗粒剂质量的因秦 (12) (一)药材原料 (12) (二)药材煎煮次数与时间 (12) (三)清膏的比重 (12) (四)颗粒的烘干温度与时间 (12) (五)颗拉的含水量颗粒的含水量与机压时冲剂的成型质量及药品在贮藏期间质量变化有密切关系。含水量过高,生产块状冲剂易粘冲,贮存间易变质。含水量过少,则不宜成块。颗粒含水量以控制在3%—5%为宜。 (12) (六)颗粒的均匀度 (12) 三、例:安神补心颗粒剂质量标准的研究 (13) 第四章益肝明目颗粒剂的制备 (16) 1、原料药的提取 (16) 2、颗粒剂的制备 (16) 3、讨论 (16)

湿法制粒

湿法制粒 湿法制粒(wet granulation)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液体粘合剂,靠粘合剂的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由于湿法制粒的产物具有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优点,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而对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特殊物料可采用其它方法制粒。 (一)制粒机理 1.粒子间的结合力 制粒时多个粒子粘结而形成颗粒,Rumpf提出粒子间的结合力有五种不同方式[10]: (1)固体粒子间引力固体粒子间发生的引力来自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静电力和磁力。这些作用力在多数情况下虽然很小,但粒径<50μm时,粉粒间的聚集现象非常显著。这些作用随着粒径的增大或颗粒间距离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在干法制粒中范德华力的作用非常重要。 (2)自由可流动液体(freely movable liquid)产生的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以可流动液体作为架桥剂进行制粒时,粒子间产生的结合力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产生,因此液体的加入量对制粒产生较大影响。液体的加入量可用饱和度S 表示:在颗粒的空隙中液体架桥剂所占体积(VL)与总空隙体积(VT)之比,即。 液体在粒子间的充填方式由液体的加入量决定,参见图16-25。(A)干粉状态; (a)S≤0.3时,液体在粒子空隙间充填量很少,液体以分散的液桥连接颗粒,空气成连续相,称钟摆状(pendular state);(b)适当增加液体量0.3<S<0.8时,液体桥相连,液体成连续相,空隙变小,空气成分散相,称索带状(funicular state); (c)液体量增加到充满颗粒内部空隙(颗粒表面还没有被液体润湿)S≥0.8时,称毛细管状(capillary state);(d)当液体充满颗粒内部与表面S≥1时,形成的状态叫泥浆状(slurry state)。毛细管的凹面变成液滴的凸面。 一般,在颗粒内液体以悬摆状存在时,颗粒松散;以毛细管状存在时,颗粒发粘,以索带状存在时得到较好的颗粒。可见液体的加入量对湿法制粒起着决定性作用。 (3)不可流动液体(immobile liquid)产生的附着力与粘着力不可流动液体包括高粘度液体和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不能流动)。因为高粘度液体的表面张力很小,易涂布于固体表面,靠粘附性产生强大的结合力;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能消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颗粒间接触面积或减小颗粒间距,从而增加颗粒间引力等,如图16-26A[11]。淀粉糊制粒产生这种结合力。 (4)粒子间固体桥(solid bridges)固体桥(图16-26B)形成机理可由以下几方面论述。①结晶析出—架桥剂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后析出的结晶起架桥作用;②粘合剂固化—液体状态的粘合剂干燥固化而形成的固体架桥;③熔融—由加热熔融液形成的架桥经冷却固结成固体桥。④烧结和化学反应产生固体桥。制粒中常见的固体架桥发生在粘合剂固化或结晶析出后,而熔融—冷凝固化架桥发生在压片,挤压制粒或喷雾凝固等操作中。 (5)粒子间机械镶嵌(mechanical interlocking bonds) 机械镶嵌发生在块状颗粒的搅拌和压缩操作中。结合强度较大(如图16-26C),但一般制粒时所占比例不

浅析微晶纤维素CMC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的应用

浅析微晶纤维素CMC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的应用 摘要:综述了微晶纤维素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的应用,包括微晶纤维素在不同片剂中的处方配比以及常见的型号。 关键词: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微晶纤维素稀释剂 1 前言 粉末直接压片工艺跳过制粒的程序而直接压制成片得工艺,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可以避免一些有机溶剂的使用等。同时中药固体制剂由于提取成分复杂、细分较多、黏度高,普遍存在着压片成形性差、崩解差的问题,而选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进行试制得到了不错的效果。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目前至少有50%以上的片剂是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生产的,而我国由于进口辅料成本、压片设备待改进等问题,粉末压片制备工艺发展不是很成熟。 选择恰当的物料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中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微晶纤维素(MCC)是由天然纤维经强酸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后除去其中无定形纤维而得到的棒状或颗粒状的晶体,对药物及其他辅料具有高度的吸附性以及优良的流动性和可压性。因此微晶纤维素是非常适合进行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的辅料之一,可用做直接压片的黏合剂、崩解剂和填充剂。 2 微晶纤维素在粉末压片工艺中的应用 2.1 在普通片剂中的应用 黄朝霞[3]等人采用了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制备制霉素片。制霉素如果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压片工艺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主药含量会受到水、空气、光线以及试剂酸碱性的影响而下降。一般方法是增加主药投料量来保证质量。如果采用粉末直接压片法,则可以避免易伤问题。笔者通过正交设计法进行筛选的最佳处方配比是: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羧甲基淀粉钠=20:10:3,在处方中微晶纤维素和预胶化淀粉站的比例大,主要是为了增加片剂的硬度,减少脆碎度。通过此次研究还发现:本次所用的Celldone102CG的微晶纤维素平均粒径较大(>60%不过63μm筛,> 20%不过160μm筛),具有很好的流动性,粘合性和变形性,压片效果同AvicelPH-102(FMC生物聚合物公司制)产生的效果一致,均是优良的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 刘海蓉[4]采用了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来改善氟康唑片溶出度不高的问题。她将微晶纤维素、乳糖、交联聚维酮、微粉硅胶、山嵛酸甘油酯、硬脂酸镁组合成不同配比制片。 通过综合比较粉末休止角、片剂硬度、片重差异、崩解时限和溶出度来筛选处方,最后确定最佳处方配比为:乳糖占:41.1%,微晶纤维素占22.8%。最后

中药湿法制粒的原理和小经验

[转贴]中药湿法制粒的原理和小经验 湿法制粒, 中药, 原理, 粒子, 经验 湿法制粒(wet granulation)原理 是在药物粉末中加入液体粘合剂,靠粘合剂的架桥或粘结作用使粉末聚结在一起而制备颗粒的方法。由于湿法制粒的产物具有外形美观、流动性好、耐磨性较强、压缩成形性好等优点,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而对于热敏性、湿敏性、极易溶性等特殊物料可采 用其它方法制粒。 (一)制粒机理 1.粒子间的结合力 制粒时多个粒子粘结而形成颗粒,Rumpf提出粒子间的结合力有五种不同方式(1)固体粒子间引力固体粒子间发生的引力来自范德华力(分子间引力)、静电力和磁力。这些作用力在多数情况下虽然很小,但粒径<50μm时,粉粒间的聚集现象非常显著。这些作用随着粒径的增大或颗粒间距离的增大而明显下降,在干法制粒中范德华力的作用 非常重要。 (2)自由可流动液体(freely movable liquid)产生的界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以可流动液体作为架桥剂进行制粒时,粒子间产生的结合力由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毛细管力产生,因此液体的加入量对制粒产生较大影响。液体的加入量可用饱和度S表示:在颗粒的空隙中液体架桥剂所占体积(VL)与总空隙体积(VT)之比,液体在粒子间的充填方式由液体的加入量决定,参见图16-25。(A)干粉状态;(a)S≤0.3时,液体在粒子空隙间充填量很少,液体以分散的液桥连接颗粒,空气成连续相,称钟摆状(pendular state);(b)适当增加液体量0.3<S<0.8时,液体桥相连,液体成连续相,空隙变小,空气成分散相,称索带状(funicularstate);(c)液体量增加到充满颗粒内部空隙(颗粒表面还没有被液体润湿)S≥0.8时,称毛细管状(capillary state);(d)当液体充满颗粒内部与表面S≥1时,形成的状态叫泥浆状(slurry state)。毛细管的凹面变成液 滴的凸面。 一般,在颗粒内液体以悬摆状存在时,颗粒松散;以毛细管状存在时,颗粒发粘,以索带状存在时得到较好的颗粒。可见液体的加入量对湿法制粒起着决定性作用。 (3)不可流动液体(immobile liquid)产生的附着力与粘着力不可流动液体包括高粘度液体和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不能流动)。因为高粘度液体的表面张力很小,易涂布于固体表面,靠粘附性产生强大的结合力;吸附于颗粒表面的少量液体层能消除颗粒表面粗糙度,增加颗粒间接触面积或减小颗粒间距,从而增加颗粒间引力等,如图 16-26A[11]。淀粉糊制粒产生这种结合力。 (4)粒子间固体桥(solid bridges)固体桥(图16-26B)形成机理可由以下几方面论述。①结晶析出?架桥剂溶液中的溶剂蒸发后析出的结晶起架桥作用;②粘合剂固化?液体状态的粘合剂干燥固化而形成的固体架桥;③熔融?由加热熔融液形成的架桥经冷却固结

药制粒常用技术分析

药制粒常用技术分析 作者:路胜英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10期 [摘要]文章对药物制粒常用技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制粒技术 中图分类号:TH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12-01 一、概述 药物颗粒的制备工艺通则为:选料去杂工业提取浓缩干燥制粒。为了提高颗粒成品的质量,确保临床使用的疗效,药学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如在制粒工艺方面,工作人员通过选择更优良的辅料和改进工艺条件,来提高颗粒的质量,改善其性状。在辅料上,除了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外,还选用麦芽糊精、乳糖、微晶纤维素、微粉硅胶、羟丙基淀粉等;在工艺上改变了传统工艺干燥时间长、药材中热不稳定成分损失较多之不足,采用动态提取、真空低温干燥或瞬间喷雾干燥、干法制粒、高速搅拌制粒等新技术。实践表明,上述制粒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中药颗粒的制备效率和成品质量。 二、湿法制粒技术 技术分析:湿法制粒技术在20世纪50年代制备中药片剂、冲剂时应用最多。与现在制剂发展的要求相比,湿法制粒的传统工艺存在着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所用辅料常局限于糖粉、淀粉、糊精等。其中糖粉有明显的吸湿性;淀粉遇酸、碱,或在潮湿及加热状态下,均会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由于糊精对某些药物的含量测定有干扰,故有时不宜作填充剂;传统工艺常以对浸膏比例、浸膏稠度等的经验性判断来确定辅料用量,影响了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吸湿性药物与辅料,若用湿法制粒技术制备颗粒,颗粒会被挤压在一起,出现黏连、条状软材、黏网等现象,制得的颗粒过硬而溶解性差,质量不稳定。 技术发展:国内研究人员采用正交实验法对降糖冲剂(无糖型颗粒剂)所运用的可溶性淀粉作赋形剂、甜蜜素作矫味剂的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认定,以中药清膏∶可溶性淀粉∶甜蜜素为1∶2∶0.025的配比方案为最佳制粒技术参数。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筛选生脉饮颗粒的处方工艺,结果表明,以稀释剂为乳糖-微晶纤维素-三硅酸镁(12∶5∶3),黏合剂为5%的聚维酮(PVP)溶液,搅拌时间为150秒为佳。同时,以吸湿百分率为指标,筛选不同的辅料,并进一步对其流动性和临界相对湿度进行评价。结果认定:选用微晶纤维素为辅料制成颗粒,不但提高了制剂的稳定性和流动性,也提高了该胶囊的溶出速度。 研究人员还发现,将动态、静态干燥相结合的方法,即二步干燥法运用于湿法制粒的干燥工艺中,可使制得的湿颗粒干燥周期缩短,生产效率提高。其做法为:第一步动态干燥、整

微晶纤维素简介

片剂常用辅料——微晶纤维素(MCC)简介 北京大学药学院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 LOOP) 的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 无臭、无味, 颗粒大小一般在20~ 80 L m, 极限聚合度( LODP) 在15~ 375; 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 在稀碱溶液中部分溶解、润涨, 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能。由于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殊性质, 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1 评价微晶纤维素性质的物化指标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结晶度、聚合度、结晶形态、吸水值、润湿热、粒度、容重、比表值、流动性、凝胶性能、反应性能、学成分等。2在制药工业中,微晶纤维素常用作吸附剂、助悬剂、稀释剂、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主要在口服片剂和胶囊中用作稀释剂和粘合剂,不仅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用于干法直接压片。还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作用,在片剂制备中非常有用。 由于微晶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受压时氢键缔合,故具有高度的可压性,,常被用作于黏合剂;压制的片剂遇到液体后,,水分迅速进入含有微晶纤维素的片剂内部, 氢键即刻断裂, 所以可作为崩解剂。因此, 它是片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辅料, 能够提高片剂的硬度。例如,在制备利福平药片中可用MCC与淀粉(6.25:1质量比) 和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 产品在lm in 内崩散成雾状. 而且在有效期内含量不变,并能很好地提高药物稳定性。又如, 由于加人微晶纤维素, 醋酸泼尼松与醋酸黄连素(盐酸小劈碱) 片剂的溶出度提高到80% 以上。用微晶纤维素做辅料压片时不需经过传统的造粒过程, 例如在制备咳必清药片中由于加人了MCC , 解决了咳必清湿法造粒压片易吸潮而出现的严重黏冲现象, 并且崩解迅速。 微晶纤维素也可用作药品的缓释剂。缓释过程是由活性物质进人载体的多孔结构. 活性物质被分子间氢键包含, 干燥后活性物质被固定。活性物质释放时由于水在聚合物载体的毛细管系统内扩散引起润胀, 载体经基和被固定的活性物质之间的化合键被破坏, 活性物质缓慢地释放出来。 微晶纤维素粉末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将其与药物配合可制成奶油状或悬浮状的药液, 同时还可用作胶囊剂。微晶纤维素在水中经强力搅拌生成凝胶,也可用于制造膏 1何耀良,廖小新,黄科林,吴睿等微晶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 年1 月 2曹永梅,黄科林等微晶纤维素的性质、应用及市场前景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第12 期

辛伐他汀片处方工艺探究

辛伐他汀片处方工艺探究 摘要:目的:以不同处方及工艺考察辛伐他汀片的稳定性。方法:根据原辅料相容性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设计实验,以休止角、溶出度及有关物质综合评分筛选出最合理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本法可解决辛伐他汀易氧化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结论:辛伐他汀片处方合理,工艺可行,符合片剂的质量要求。 关键词:辛伐他汀片工艺优化技术改进 辛伐他汀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能阻断胆固醇的合成,对高胆固醇、冠心病等有明显的疗效,是治疗高血脂的首选药物之一[1]。辛伐他汀极易发生降解[2],为更好的优化处方工艺,结合辛伐他汀的降解途径,根据原辅料相容性试验、正交试验选出对稳定性有利的辅料并确定辅料的最佳用量[3];最终确定能够防止辛伐他汀降解的处方及工艺。 一、仪器与药品 1.仪器 ZP-7旋转压片机,CJY-2B片剂脆碎硬度测定仪,DHG-90300A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KJZ-10快速搅拌制粒机,BGB-3C小型高效包衣机,SYW-250B型药品稳定性试验箱,ZB-1C型智能崩解仪,RCZ-8A型智能药物溶出仪,岛津SPD-20A高效液相色谱仪。 2.药品 辛伐他汀(浙江京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乳糖(上海华茂乳制品有限公司),茴香醚(上海冠生园益民食品有限公司),聚维酮K30(博爱新开源制药有限公司),微晶纤维素、硬脂酸镁、胃溶型薄膜包衣发(淮南山河药用辅料有限公司),柠檬酸(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VC(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微粉硅胶(武汉远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L-HPC(湖州展望药业有限公司)。 二、降解途径分析 经文献研究发现辛伐他汀主要是通过水解和氧化两种途径发生降解:在高湿条件下内酯还开环生成其活性代谢物辛伐他汀羟基酸;在高温条件下分子内部二烯键发生缓慢的氧化共聚反应生成二聚物或多聚物。要保证辛伐他汀的稳定性就要从这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抑制水解反应的发生,需控制片剂本身的PH值在合适的范围内,辛伐他汀的水解反应速率收PH 至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PH<3时),辛伐他汀较稳定。 三、处方与工艺的优化

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白色、无臭、无味、多孔、易流动粉末,不溶于水、烯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一般有机溶剂。聚合度约220,结晶度高。为高度多孔颗粒或粉末。 一、微晶纤维素主要有三大特性: 1、吸附性:为多孔性微细粉末,可以吸附其他物质如水、油及药物等。比表面积随无定形区比例的 增大而增大。 2、分散性:微晶纤维素在水中经剧烈搅拌,易于分散生成奶油般的凝胶体。胶态微晶纤维素因含有 亲水性分散剂,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悬浮液,程不透明的“奶油”状或凝胶状。 3、反应性能:在稀碱液中少部分溶解,大部分膨化,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性能。 二、微晶纤维素在国内应用领域: 1、医药卫生:①微晶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受压时氢键缔合,故具有高度的可压性,常被用作 于粘合剂;压制的片剂遇到液体后,水分迅速进入含有微晶纤维素的片剂内部,氢键即刻断裂,因此可做为崩解剂。此外微晶纤维素的密度较低,比溶剂较大,粒度分布较宽,又常被用作稀释剂。②医药行业中MC(主要被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他在水中强搅拌下易于形成凝胶的特性,用于制备膏状或悬浮状类药物;二是利用其成型作用,而用于医用压片的赋形剂。目前医药行业中压片赋形剂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方法使用淀粉赋形剂;第二类是利用新型的纤维素赋形剂。 使用淀粉的工艺必须经过造粒阶段,而使用MC(则因为其流动性好,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合性直接压片,因此能工艺简化,生 产效率得以提高,例外使用MCC还有服用后崩解效果好、药效快、分散好等优点,因此使用MC(在压片赋形剂上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2、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微晶纤维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有:泡沫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液体的胶化剂; 悬浮剂;乳化稳定性等。其中乳化稳定性是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功能。 3、微晶纤维素在轻工化工领域的应用: ①陶瓷业:陶瓷厂在陶土中添加微晶纤维素,不仅能增湿坯强度,提高半成品率,而且焙烧时烧 除微晶纤维质使陶瓷具有质轻透明的特色。 ②玻璃业:微晶纤维素胶液能在玻璃表面形成极黏的膜涂层,能为玻璃纤维提供纤维素的表层, 使其能用一般的纺织机器加工。 ③涂料业:在涂料中添加微晶纤维素,能使涂料具有触变性,以控制涂料的粘度、流 动性及涂刷性能。 4、微晶纤维素在日常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①某些等级的微晶纤维素用于化妆及皮肤护理品的制造,甚至包含尿素这样难以掺和的配料,同 起耐热稳定剂的作用。 ②微晶纤维素与细砂、高岭土等混合,可制成含磨料的卫浴、厨房及手部皮肤的清洁 剂。 ③将微晶纤维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有机物及水混合,可制成服装洗涤过程的保护 性胶体。 三、医药行业中微晶纤维素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 ①可以使易吸潮的药物(土霉素、食母生、酵母片等)避免湿热的阴影,克服粘冲、 劣片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片剂的质量。 ②不必湿法制粒,简化工艺流程。

关于片剂生产和硬胶囊的生产

常规口服固体制剂的生产过程 •散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滴丸剂、膜剂等属于常用的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的共性: (1)物理、化学稳定性比液体制剂好, 生产制造成本较低,服用与携带方便; (2)药物在体内首先溶解后才能透过生理 膜,被吸收入血。 一、制粒常用辅料:填充剂、润湿剂、粘合剂 1、填充剂---包括稀释剂(增加片剂的重量和体积)与吸收剂(主要作用是吸收处方中的液体) 常用填充剂 •淀粉 •糊精 •糖粉 •乳糖 •甘露醇与山梨醇(咀嚼片) •微晶纤维素(MCC) •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 •无机盐:硫酸钙、药用碳酸钙等( 吸收剂) 2、制粒常用辅料——润湿剂 湿润剂的作用:是一类本身没粘性的液体,其作用是湿润片剂物料并诱发物料的粘性 湿润剂的种类:蒸馏水、乙醇 3、制粒常用辅料——粘合剂 粘合剂的作用:是一类本身有粘性的固体或液体物质,其作用是增加物料的粘性 粘合剂的种类:淀粉浆、糖粉与糖浆、糊精、纤维素衍生物、高分子聚合物、胶浆、微晶纤维素 二、制粒方法 湿法制粒和干法制粒 1、湿法制粒的方法 1.1挤压过筛制粒 流程:原辅料+粘合剂或润湿剂——制软材(轻握成团、轻压即散)——湿颗粒——干颗粒制粒设备:槽式混合机、摇摆式颗粒机、旋转挤压式制粒机、螺旋机压式制粒机 1.2、转动制粒 1.3高速制粒 2、干法制粒 制备方法 ⑴滚压法 ⑵重压法

片剂 •种类:普通压制片、包衣片、糖衣片、薄膜衣片、肠溶衣片、泡腾片、咀嚼片、多层片、分散片、舌下片、口含片、植入片、溶液片、缓释片 •中药片剂系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药材细粉或辅料压制而成的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制剂。分为药材原粉片和浸膏(半浸膏)片等。 片剂的生产方法:粉末压片法、颗粒压片法 制粒:干法制粒、湿法制粒、一步制粒 包衣:糖衣、薄膜包衣 包装:瓶装(主要是塑料瓶)、双铝、铝塑 质量检验:质量应符合:①硬度适中;②色泽均匀,外观光洁;③符合重量差异的要求,含量准确;④符合崩解度或溶出度的要求;⑤小剂量的药物或作用比较剧烈的药物,应符合含量均匀度的要求;⑥符合有关卫生学的要求。 不合质量的废片应除去。 胶囊剂 1.胶囊剂的特点:(1)能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2)药物在体内起效快; (3)液体药物的固体剂型化; (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2、胶囊剂分类: (1)硬胶囊剂:系将一定量药物及适当的辅料(也可不加辅料)制成均匀的粉末或颗粒,填装于空心硬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呈圆筒形,由上下配套的两节紧密套合而成,其大小用号码表示,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 (2)软胶囊剂:系将一定量的药物(或药材提取物)溶于适当液体辅料中,然后封闭于软胶囊中而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制剂。但因制备方法不同,软胶囊剂又可分两种:用压制法制成的,中间往往有压缝,故称有缝胶丸;用滴制法制成的,呈圆球形而无缝,则称无缝胶丸。 3、硬胶囊剂的制备 •硬胶囊剂的制备一般分空胶囊的制备和填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过程。 1.空胶囊的制备 (1)空胶囊的组成 •明胶是空胶囊的主要成囊材料,是由骨、皮水解而制得的。 •由酸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A型明胶,等电点pH7~9; •由碱水解制得的明胶称为B型明胶, 等电点pH4.7~5.2。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

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 总结裂片原因及解决方法,看是否有用: 1、压力过大或车速过快,空气来不及跑出,易引起裂片。调节压力、减慢车速即可。 2、冲模不合格,当调节冲模。 3、药物本身弹性大,全粉末片及半浸膏片或含纤维性药物等。可考虑将纤维性药物经提取等制成浸膏或流浸膏用于制粒,也可在制粒时加入糖粉或淀粉浆趁热使用。 4、颗粒直径大小差异过大,或细粉过多。 5、制粒时黏合剂或润湿剂选择不当或用量不足。 6、颗粒含水量过低,浸膏颗粒或含结晶水的药物失去结晶水引起裂片,可加入少量稀乙醇。 1. 针状结晶的药物粉碎是必需的,如果药物是疏水性,则可以与pvp一起粉碎,可改善溶出,我是用球磨机粉碎的,之后与其他辅料混合后压片,我做的是分散片,所以没有包衣,15分钟溶出98%。 2. 产生层裂可能是你的粘合剂加的太少,由于是直接压片,全是细粉,因此粘合剂用量要比制粒时大。 3. 润滑剂的量要掌握好,多了少了都会产生此现象 4. 助流剂建议你用进口雾状硅胶。微晶纤维素如果制粒的话因为它吸水性很强反而会造成颗粒的成型性很差,颗粒很松散。微晶纤维素是有很好的提高硬度作用,可是它也是易分散的。 处方组成:片重1.0克,本人现处方为:50%主药、19%糊精、2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压出来的片剂为椭圆形片,片剂的压力怎么都达不到要求,一般压力都在1-2kg左右,片剂还必须得包衣,之前我已尽本人最大努力想尽办法都无法做到,我用过直接压片糖、卡波谱、二次制粒、原料粉碎、淀粉浆制粒等方法都不行!!本人现将你的处方改为:50%主药、11%糊精、淀粉18%,10%微晶纤维素、10%的粘合剂(HPMC用水溶解)、1%润滑剂;在工艺上改进的方法是:1、主辅料混合均匀后,分次加入粘合剂;2、延长湿搅拌的时间,从而增加软票的粘性与紧密度;3、干燥升温要缓慢一些。压片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在压片过程中,有时会碰到裂片、松片、粘冲、崩解迟缓、片重差异等问题。它不仅影响到片剂的外观质量,也直接影响其内在质量。如片剂崩解迟缓,不能在药典规定的时限内完全崩解或溶解,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和疗效。而片重差异不合要求,超出药典规定的限度,也影响片剂效用的发挥。因而,研究和探讨压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对于保证药品质量,提高生产工艺水平,革新操作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根据药剂学的理论基础,同时荟萃多方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中的亲身体会,试从生产要素诸方面,如物:颗粒的物理性状;机:压片机的机械条件;人:岗位工人的操作技能及环境空气的湿度等方面对压片中易出现的问题作一综述。 https://www.doczj.com/doc/9219178925.html,/htdocs/xxlr1.asp?id=6468 1颗粒的物理性状 颗粒的物理性状与其所含药物原料的性状所含水分、所用的赋形剂有关。而这些因素加上颗粒制成后的粒度比例分布,均可对压片工艺造成影响。

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刚果红染色法

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纯化的、部分解聚的纤维素,白色、无臭、无味,有多孔微粒组成的结晶粉末。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妆品、食品等行业,不同的微粒大小和含水量有不同的特征和应用范围。 制药工业:常用用作吸附剂、助悬剂、稀释剂、崩解剂。 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主要在口服片剂和胶囊中用作稀释剂和粘合剂,不仅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用于干法直接压片。还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作用,在片剂制备中非常有用。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上可作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膳食纤维素,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添加剂。(1)保持乳化和泡沫的稳定性(2)保持高温的稳定性(3)提高液体的稳定性(4)营养补充剂和增稠剂(5)其他用途:化妆品:作为拼料,用于多种化妆品、皮肤治疗与护理用品,及清洁洗涤剂的制造。 制法:微晶纤维素可用稀无机酸溶液将α-纤维素控制水解制得,α-纤维素可从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水解后的纤维素经过滤、提纯、水浆喷雾干燥形成干的。粒径分布广泛的多孔颗粒。 安全性:本品广泛用在口服制剂和食品中,是相对无毒和无刺激性的物质。口服不吸收,几乎无潜在毒性。大量使用可引起轻度腹泻,作为药物制剂辅料无困难。滥用含纤维素的制剂,如吸入或注射给药,都会导致纤维素肉芽肿。 稳定性:本品为有吸湿性,稳定的物质。大批量贮存应在阴凉干燥的密闭容器内。 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纯净的纤维素解聚产物。由天然纤维素制备,是无臭无味的结晶粉末。产品在医药工业上可用作药物赋形剂和药片崩解剂;在食品工业上可作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基料—膳食纤维素,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添加剂;在涂料工业上利用它的触变性和增稠性可作为水基涂料的增稠剂和乳化剂;在化妆品上它集填料、增稠和乳化作用于一身,对油性物质有很好的乳化能力;在湿法制造人造革生产中作为增粘和填料使用,使人造革表面平滑、厚度均匀。由此可见,微晶纤维素的用途十分广泛,国内对该产品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超细食用纤维素,即微晶纤维素,简称MCC,是天然纤维素在酸性介质中水解使分子量降低到一定的范围成为尺寸约10μm左右的颗粒状粉末产品。主要用在医药工业作药物赋型剂,比用淀粉或淀粉衍生物有如下的优越性: (1)易于崩解,即药物进入胃后容易崩解而为人体吸收。 (2)不易发霉,这是因为纤维素是β型葡萄糖构型而淀粉是属于α型构型。一般淀粉酶不攻击纤维素。 (3)纤维素不为人体所吸收对所承载的药物又不容易起反应,因此更为安全。其缺点是价格偏高。 微晶纤维素的另一个产品是胶体(即MCC胶),是以MCC粉为原料配成一定浓度的水溶液,通过特殊的胶化装置而成为胶体。MCC胶体具有如下的性质: (1)它是一种触变性胶体,看上去浓度很高,黏度很大,但是实际上只要施加外力就易于流动,用勺子舀不带尾巴。 (2)其浓度在3%时胶体黏度可达3000~5000mPa·s。 (3)胶体具有较好的冷、热稳定性,即在冷冻和加热循环过程中黏度损失不大。 (4)纤维素虽由葡萄糖构成,但人体却不能消化β型葡萄糖,其发热量为零,所以微晶纤维素在人体内只随食物一起移动而不为人体所吸收,它可以帮助消化达到减少或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目的。 * 医药工业:药物赋型剂(粉体),胶囊(粉体,直接服用) * 食品工业:低热量冰淇淋(代替部分奶脂肪),沙拉酱(代替部分奶脂肪),富纤维面包(粉体)* 化妆品:基本原料(保湿,护肤)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制剂的制备方法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制剂的制备方法 初级中药师考试专业实践能力:制剂的制备方法 导语:在初级中药师的考试中,关于制剂的制备方法大家都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相关的考试内容吧。 一、散剂 (一)一般散剂的制备制备过程如下: 1、粉碎:干法、湿法、单独、混合、低温等 2、混合:是散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使药物各组分在散剂中分散均匀、色泽一致, 以保证剂量准确,用药安全有效。 混合方法:研磨混合法(小量)制备、搅拌混合法和过筛混合法。操作要点: (1)打底套色法当药物色泽相差较大时,应将少的、色深者置乳钵中作为基础,即为“打底”; 然后将量多的、色浅的药粉等量逐次加入到研钵中,轻研混匀,即为“套色” 直至全部药粉混匀。 (2)等量递增法组方中药物比例相差悬殊时采用。 先将量小组分与等量的量大的组分混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再混匀,如此倍量增加混合至全部混匀。混合的注意事项:①先取少部分量大的药物或辅料如淀粉等,于乳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乳钵的表面。②一般将堆密度小的药物(“轻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等量堆密度大的药物(“重者”),研匀。 3、分剂量: (1)目测法先称10 份总量的散剂,根据眼力估量成10 等份。简单易行,但误差较大,不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料药散剂。 (2)重量法按规定剂量用手秤或天平逐包称量。剂量准确,但效率低。适于毒性药和贵重细料药散剂。 (3)容量法应用最多。用容量药匙。大量生产时用散剂自动分量机及定量包装机。适于一般散剂的分剂量,方便效率高,误差较小。 4、包装:常用光纸、玻璃纸、拉芝、玻璃瓶、塑料瓶、硬胶囊、铝塑袋及聚乙烯薄膜等。应贮藏在阴凉干燥地方。

粉末直接压片法

粉末直接压片法粉末直接压片法是指不经过制粒过程直接把药物和辅料的混合物进行压片的方法; 其工艺流程如下:药物+辅料→粉碎→过筛→混合→加润滑剂混合→压片粉末直接压片法避开了制粒过程,因而能省时节能、工艺简便、工序少、适用于湿热不稳定的药物等突出优点,但也存在粉末流动性差、片重差异大,粉末压片容易造成裂片等弱点,致使该工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目前广泛应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无水乳糖、可压性淀粉及聚维酮PVP-K90D、PVP-K90M等;粉末直接药片法还需要有优良的助流剂,常用的有微粉硅胶等;这些辅料的特点是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好; 粉末直接压片的应用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由于粉末直接压片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如工艺过程比较简单,不必制粒、干燥,产品崩解或溶出快,成品质量稳定,在国外约有40%的片剂品种已采用这种工艺生产; 一、应用 1、用于遇湿、热易变色、分解的药物许多药物对湿、热不稳定,如头孢克肟遇湿、热易发生变色,效价降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氧化,以致颜色变黄、含量下降,特别是受水分、温度、金属离子等影响时,更易造成药品变质;氨茶碱遇湿、热均易分解、变

色,放出强烈氨臭;利福平对湿、热也不稳定,含量下降,溶出度不合格;维生素B1、B2、B6等对湿、热、金属离子均不稳定;这些药物若采用常规湿法制粒,因在生产过程中,药物与黏合剂中的溶剂接触,并经高温干燥,必会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所制得的片剂片面光滑,无裂片和粘冲,片重差异小,崩解时限短,经加速实验、留样观察,片剂各项质量指标均无变化; 2、用于酯类、酰胺类等易水解药物因盐酸甲氯芬酯极易水解,采用常规的湿法制粒工艺,因生产过程中加入黏合剂,含有水分,在干燥的高温条件下,药物分解加快,从而影响药品的质量,不仅降低了药物的含量,而且增加了降解产物,使疗效降低,副作用增加;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生产,避免了与水的接触,同时可选用引湿性小的辅料,进一步保证药物在贮藏期间的稳定性; 3、用于溶解度较小或疏水性的药物溶解度小的药物的溶出度受其比表面积和药物成品表面性质的影响较大,通过药剂学方法,选用亲水性辅料,经粉末直接压片后,药品崩解后药物直接从粉末中释放出来,分散度增大,溶出加快,相对生物利用度提高; 4、用于低熔点及产生共熔的复方药物环扁桃酯的熔点为50℃~62℃,常规湿法制粒可造成药物熔化而影响质量;盐酸麻黄素和盐酸苯海拉明的复方制剂,湿法制粒干燥时两者可产生共熔,不易烘干;而采用粉末直接压片工艺,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二、注意事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