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提高药物溶出度的微晶纤维素的制备

在制药工业中,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微晶纤维素常用作吸附剂、助悬剂、稀释剂、崩解剂。近年来,微晶纤维素在片剂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近些年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原有产品处方的改进,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一新型辅料,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一些难溶性药物如辛伐他汀、多潘立酮等在使用微晶纖维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药物溶出度波动、偏底线甚至不合格现象。

标签:微晶纤维素;溶出度;吸附

1 产品介绍

微晶纤维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MCC)是American Viscose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研制的新型药用辅料,是天然纤维经强酸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后,除去其中无定形纤维而得到的棒状或颗粒状晶体。其分子间存在氢键,外在条件的变化可使氢键缔合和断裂,常作为片剂黏合剂、稀释剂、崩解剂和助流剂使用。它由纤维素经部分酸水解,收集其中的结晶部分干燥,粉碎而得的聚合度约200的结晶性纤维素。外观呈白色或类白色,无臭、无味,由多孔微粒组成,是一种晶形粉末产品,不溶于水,性质稳定,与主药不发生化学反应。作为填充剂,适量用于处方中,可以使制得的颗粒较松散,均匀细小,结合性能好,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亦有“干黏合剂”之称。同时,由于它吸水后能使片子迅速膨胀而崩解,因此,它又是一种良好的崩解剂。它在片剂处方中的用量一般为15%~50%。可用作粉末直接压片,同时具有崩解作用,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作为一种新型辅料,微晶纤维素在片剂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近些年的新产品开发研制,原有产品处方的改进,均在不同程度上使用了这一新型辅料,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技术方案

①水解:放300份水于反应釜中,加入盐酸9.5-11.2份,检测酸浓度为

0.30-0.35mol/L,开蒸汽加热至60~80℃,关闭进气阀门,开动搅拌,将切成小薄片的100份精制棉投入反应釜中,投料完毕后,打开蒸汽阀门升温至100℃,反应35-45分钟;②稀释分层:在储槽中放入500-600份水,将上述反应结束的物料放入储槽中,搅匀后静置2-4小时,使物料分层;③离心洗涤:将静置后的物料部分,抽取其上层1/4~3/4浆液进入离心洗涤,浆液甩干后,用反渗透水洗涤至离心机出水口流出的水pH值为6-7,停止洗涤,继续离心甩干,得到物料A,将剩余的下层物料同样通过离心洗涤,得到物料B;④干燥:将离心甩干的物料A置于闪蒸干燥设备中干燥,控制进风温度140~150℃,出风温度60-70℃,得到干物料A,同样将上述物料B同法干燥得到干物料B;⑤粉碎过筛:分别将上步得到的干物料A和干物料B均匀进粉碎机粉碎,粉碎后过筛分别得到微晶纤维素A和微晶纤维素B。

微晶纤维素USP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Cellulose [9004-34-6]. DEFINITION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is purified, partially depolymerized cellulose prepared by treating alpha cellulose, obtained as a pulp from fibrous plant material, with mineral acids. IDENTIFICATION ? A. Procedure Iodinated zinc chloride solution: Dissolve 20 g of zinc chloride and 6.5 g of potassium iodide in 10.5 mL of water. Add 0.5 g of iodine, and shake for 15 min. Sample: 10 mg Analysis: Place the Sample on a watch glass, and disperse in 2 mL of Iodinated zinc chloride solution. Acceptance criteria: The substance takes on a violet-blue color. 氯化锌碘试液:取氯化锌20g、碘化钾6.5g,加水10.5ml。再加碘0.5g,振摇15min。 测定:取本品10mg,置表面皿上,加氯化锌碘试液2ml。 标准规定:应变为蓝紫色。 Change to read: ? B. Procedure Sample: 1.3 g of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ccurately weighed to 0.1 mg Analysis: Transfer the Sample to a 125-mL conical flask. Add 25.0 mL of water and 25.0 mL of 1.0 M cupriethylenediamine hydroxide solution. Immediately purge the solution with nitrogen, insert the stopper, and shake on a wrist-action shaker, or other suitable mechanical shaker, until completely dissolved. Transfer an appropriate volume of the Sample solution to a calibrated number 150 Cannon-Fenske, or equivalent, viscometer. Allow the solution to equilibrate at 25 ±0.1 for NLT 5 min. Time the flow between the two marks on the viscometer, and record the flow time, t1, in s. 取本品1.3g,精密称定,置125mL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水25ml,再精密加入1mol/L 双氢氧化乙二胺铜溶液25ml,立即通入氮气以排除瓶中空气,密塞,强力振摇,使微晶纤维素溶解;取适量,置25±0.1℃水浴中,约5min后,移至刻度为150的坎农-芬斯克毛细管粘度计或同等的黏度计内(毛细管内径为0.7 ~1.0mm,选用适宜粘度计常数K1 ),照黏度测定法,于25±0.1℃水浴中测定。记录供试品溶液流经黏度计上下两刻度时的时间t1,按下式计算供试品溶液的运动黏度。 Calculate the kinematic viscosity, (KV)1, of the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taken: 微晶纤维素的运动黏度(KV)1按下式计算: Result = t1 × k1 t1 = flow time (s) k1 = viscometer constant (see Viscosity—Capillary Methods 911 (CN 1-May-2015) ) Obtain the flow time, t2, for 0.5 M cupriethylenediamine hydroxide solutions using a number 100 Cannon-Fenske, or equivalent, viscometer.

GMP-微晶纤维素检验操作规程

1 目的 确定微晶纤维素检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确保合格的微晶纤维素投入生产。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质监科化验室对本厂生产所需的微晶纤维素的检验。 3 责任 化验员有责任按照本操作规程对生产所需的微晶纤维素进行检验、判定,并对检验结果负责。 4 内容 4.1仪器和设备 电热恒温干燥箱、马弗炉、药筛、分析天平、酸度计、锥形瓶、烧杯、称量瓶、坩埚、蒸发皿、比色管等。 4.2试剂及配制 4.2.1氯化锌碘试液 取氯化锌20g,加水10ml使溶解,加碘化钾2g溶解后,再加碘使饱和,即得。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 4.2.2碘试液 可取用碘滴定液(0.1mol/L)。 4.2.3标准氯化钠溶液 称取氯化钠0.165g,精密称定,置1000ml量瓶中,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吸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cl)。

4.2.4稀硝酸 取硝酸105ml,加水稀释至1000ml,摇匀,即得。 4.2.5硝酸银试液 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ml,摇匀,贮存于棕色试剂瓶中。 4.2.6标准铅溶液 称取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 临用前,精密量取贮备液10ml,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相当于10μg的Pb)。 注意:配制与贮存用的玻璃容器均不得含铅。 4.2.7醋酸盐缓冲溶液(PH3.5) 取醋酸铵25g,加水25ml溶解后,加盐酸液(7mol/L)38ml,用盐酸液(2mol/L)或氨试液(5mol/L)准确调节PH值至3.5(电位法指示),用水稀释至100ml即得。 4.2.8 7mol/L盐酸溶液 取630ml盐酸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即得。 4.2.9 2mol/L盐酸溶液 取盐酸180ml,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即得。 4.2.10硫代乙酰胺试液 取硫代乙酰胺4g,加水溶解成100ml,置冰箱中保存。临用前取混合液[由氢氧化钠液(1mol/L)15ml,水5.0ml及甘油20ml组成]5.0ml,加4%硫代乙酰胺溶液1.0ml,置水浴上加热20秒钟,冷却,立即使用。

片剂溶出度分析

片剂溶出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溶出度:是指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片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固体口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药物的溶出度密切相关。大多数口服固体制剂在给药后必须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达到一定血药浓度后方能奏效,从而药物从制剂内释放出并溶解于体液是被吸收的前提,这一过程在生物药剂学中称作溶出,而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溶出度,从药品检验的角度上讲,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中国药典》关于溶出度测定品种在逐年增多,从85 年版开始,为7个品种,90 年版为44 个(4个胶囊),95年版127个,至2000年版药典采用溶出度进行制剂质量控制的品种为183个,2015年则更多,上升幅度之快,也进一步说明了对片剂进行溶出度测定对稳定制剂内在质量,提高生物利用度的积极意义。 一般可以通过对辅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控制,测定条件等方面来分析讨论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提出合适的条件,切实提高片剂的溶出度,从而控制片剂的质量,以利提高片剂的生物利用度。 下文主要是针对一些网上查找及目前本公司现有的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生产时影响片剂溶出度的因素进行的可行性分析。 1 处方——辅料的选择 辅料应为“惰性物质”,性质稳定,不与主药发生反应,不影响主药含量测定,对药物的溶出和吸收无不良影响。实际上,辅料的理化性质是影响片剂质量的重要因素,对片剂的性质甚至药效可产生很大的影响,故应重视辅料的选择。 1.1苯磺酸氨氯地平分散片处方组成及处方量 1 苯磺酸氨氯地平---主要原料成分x g 2 微晶纤维素---填充剂(稀释剂)x g 3 磷酸氢钙---填充剂(稀释剂)x g 4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崩解剂x g 5 微粉硅胶(二氧化硅)---润滑剂(助流剂、抗粘剂)x g 6 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润湿剂(粘合剂)适量 共制成1000片

片剂溶出度相关知识汇总

溶出度知识总结 溶出度(Dissolution rate)也称溶出速率,是指在规定的溶剂和条件下,药物从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测定固体制剂溶出度的过程称为溶出度试验(Dissolution test),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药物溶出度检查是评价制剂品质和工艺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主药的晶型、粒度、处方组成、辅料品种和性质、生产工艺等的差异;在产品发生某些变更后(如处方、生产工艺、生产场所变更和生产工艺放大),确认药品质量和疗效的一致性;也是评价制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和制剂均匀度的一种有效标准,能有效区分同一种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差异,因此是药品质量控制必检项目之一。 一般认为,难溶性(一般指在水中微溶或不溶)药物,因制剂处方与生产工艺造成临床疗效不稳定的药物以及治疗量与中毒量相接近的药物(包括易溶性药物),其口服固体制剂质量标准中必须设定溶出度检查项。另外固体制剂的处方筛选及生产工艺流程制订过程中,也需对所开发剂型的溶出度做全面考察。一个可行的溶出度试验法应是在不同时间、地点对同一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或不同的操作者之间的测定都必须达到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为了达到以上目的,必须对溶出度测定试验进行全面充分的研究。 生物药剂学(BCS)分类(美国FDA ): 第1类:高溶解度一高渗透性 第2类:低溶解度一高渗透性 第3类:高溶解度一低渗透性 第4类:低溶解度一低渗透性 高溶解度:单个制剂能在250mL,pH值1.0~8.0介质中溶解——相当于中国药典的“微溶” 高渗透性:绝对生物利用度≥90% 上述分类可以作为设定体外溶出度质量标准的依据,也可用于预测能否建立良好的体内-体外相关性的依据。BSC提示,对于高溶解度、高渗透性(1类)药物及某些情况下的高溶解度、低渗透性(3类)药物,其溶出度在0.1NHCL 中15min时为85%即可保证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不受溶出的限制,即制剂的行为

头孢呋辛酯片溶出度研究分析

头孢呋辛酯片溶出度研究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适宜头孢呋辛酯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以此来提高其溶出度和利用率。方法:设计处方运用不同的辅料,筛选最适宜的辅料,并通过研究微晶纤维素的用量、 硬度及含水量,选出头孢呋辛酯片的最佳处方与制备工艺。结果:观察当微晶纤维素的硬度 为4~6kg,用量为主药的50%,水分为2% 时,所制备的头孢呋辛酯片溶出度为91%,符合相关标准。结论:运用适宜的辅料及制备工艺,能有效提高头孢呋辛酯片溶出度和增强药物利 用率。 【关键词】头孢呋辛酯片;溶出度;处方;制备工艺 溶出度是指在规定的溶剂中,药物从固体中溶出的程度与速度,其是一种通过模拟固体制剂 或片剂在消化道中的崩解与溶出,反应出固体制剂或片剂质量的主要方法。头孢呋辛酯具有 抗菌活性的作用,口服后会被肠道内的酯酶水解,释放的头孢呋辛可以发挥抗菌作用。由于 其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已被用于各种敏感菌治疗中,如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等所导致的泌尿系统、呼吸系统以及软组织等感染。筛选出适应的辅料和制备工艺,能有效 提高药物溶出度和利用率,本文通过研究适宜头孢呋辛酯片的处方与制备工艺,通过设计处方,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出制备工艺,最终筛选出适应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以提高头孢呋辛 酯片的溶出度。详细报告如下。 1 仪器与食试药 1.1 仪器 采用RCZ-5A型智能溶出测定仪、TU1901紫外分光光度仪、TDP型压片机。 1.2试药 头孢呋辛酯原料(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4000 .25g*6s)、羧甲基淀粉钠(CMS-Na)(西安富士得)、Vivastar P(海森君化工制剂辅料有限公司)、国产微晶纤维素(曲阜市药用辅料有限公司鲁药准字(2002)第582007号)、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进口微晶纤维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十八烷酸、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 实验方法 通过相关实验,找出影响孢呋辛酯片溶出度的因素,并运用正交实验设计出制备工艺和优化 处方,以确定其最佳工艺和处方。 2.1制备片剂方式 先对头孢呋辛酯原料与辅料进行称量,称取适宜的量以达到最佳的药物疗效,通过研细、过筛、混匀,制成颗粒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润滑剂,然后进行压片,最后对片剂的质量进行检测。 2.2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利用搅拌法,水温(36度±0.7)℃,转速(60r/min),并以900mL 0.07mol/L的盐酸溶液作 为介质,在15~45min时间段选取适量的溶液,补充溶出的介质量,把溶液进行过滤、稀释,然后再(275±2)nm处对头孢呋辛酯片吸收度进行测定,最后算出头孢呋辛酯片的溶出度。 2.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数数据采取x2检验。

微晶纤维素

微晶纤维素是一种白色、无臭、无味、多孔、易流动粉末,不溶于水、烯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一般有机溶剂。聚合度约220,结晶度高。为高度多孔颗粒或粉末。 一、微晶纤维素主要有三大特性: 1、吸附性:为多孔性微细粉末,可以吸附其他物质如水、油及药物等。比表面积随无定形 区比例的增大而增大。 2、分散性:微晶纤维素在水中经剧烈搅拌,易于分散生成奶油般的凝胶体。胶态微晶纤维 素因含有亲水性分散剂,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悬浮液,程不透明的“奶油”状或凝胶状。 3、反应性能:在稀碱液中少部分溶解,大部分膨化,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性能。 二、微晶纤维素在国内应用领域: 1、医药卫生:①微晶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受压时氢键缔合,故具有高度的可压性, 常被用作于粘合剂;压制的片剂遇到液体后,水分迅速进入含有微晶纤维素的片剂内部,氢键即刻断裂,因此可做为崩解剂。此外微晶纤维素的密度较低,比溶剂较大,粒度分布较宽,又常被用作稀释剂。②医药行业中MCC主要被用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他在水中强搅拌下易于形成凝胶的特性,用于制备膏状或悬浮状类药物;二是利用其成型作用,而用于医用压片的赋形剂。目前医药行业中压片赋形剂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方法使用淀粉赋形剂;第二类是利用新型的纤维素赋形剂。使用淀粉的工艺必须经过造粒阶段,而使用MCC则因为其流动性好,本身具有一定的粘合性直接压片,因此能工艺简化,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例外使用MCC还有服用后崩解效果好、药效快、分散好等优点,因此使用MCC在压片赋形剂上得以广泛推广应用。 2、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微晶纤维素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作用有:泡沫稳定性;高温稳定性;液体的胶化剂; 悬浮剂;乳化稳定性等。其中乳化稳定性是微晶纤维素在食品工业领域最主要的功能。 3、微晶纤维素在轻工化工领域的应用: ①陶瓷业:陶瓷厂在陶土中添加微晶纤维素,不仅能增湿坯强度,提高半成品率,而 且焙烧时烧除微晶纤维质使陶瓷具有质轻透明的特色。 ②玻璃业:微晶纤维素胶液能在玻璃表面形成极黏的膜涂层,能为玻璃纤维提供纤维 素的表层,使其能用一般的纺织机器加工。 ③涂料业:在涂料中添加微晶纤维素,能使涂料具有触变性,以控制涂料的粘度、流 动性及涂刷性能。 4、微晶纤维素在日常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①某些等级的微晶纤维素用于化妆及皮肤护理品的制造,甚至包含尿素这样难以掺和 的配料,同起耐热稳定剂的作用。 ②微晶纤维素与细砂、高岭土等混合,可制成含磨料的卫浴、厨房及手部皮肤的清洁 剂。 ③将微晶纤维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盐、有机物及水混合,可制成服装洗涤过程的保护 性胶体。 三、医药行业中微晶纤维素用于粉末直接压片的特点: ①可以使易吸潮的药物(土霉素、食母生、酵母片等)避免湿热的阴影,克服粘冲、 劣片的现象,有利于提高片剂的质量。

药物分析及答案完整版

药物分析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药物分析模拟题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B1. 从何时起我国药典分为两部 A. 1953 B. 1963 C. 1985 D .1990 E. 2005 E2. 药物纯度合格是指 A. 含量符合药典的规定 B. 符合分析纯的规定 C. 绝对不存在杂质 D. 对病人无害 E. 不超过该药物杂质限量的规定 D3. 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双相滴定法,其所用的溶剂体系为: A. 水-乙醇 B. 水-冰醋酸 C. 水-氯仿 D. 水-乙醚 E. 水-丙酮C4. 各国药典对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含量测定主要采用HPLC法,主要原因是 A. 它们没有紫外吸收,不能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B. 不能用滴定法进行分析 C. 由于“其它甾体”的存在,色谱法可消除它们的干扰 D. 色谱法比较简单,精密度好 E. 色谱法准确度优于滴定分析法 D5. 关于中国药典,最正确的说法是 A. 一部药物分析的书 B. 收载所有药物的法典 C. 一部药物词典 D. 我国制定的药品标准的法典 E. 我国中草药的法典 B6. 分析方法准确度的表示应用 A. 相对标准偏差 B. 回收率 C. 回归方程 D. 纯精度 E. 限度 B7. 药物片剂含量的表示方法

A. 主药的% B. 相当于标示量的% C. 相当于重量的% D. g/100ml E. g/100g C8.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 A. 澄明度 B. 重(装)量差异 C. 崩解时限 D. 主药含量 E. 含量均匀度 B9. 下列那种芳酸或芳胺类药物,不能直接用三氯化铁反应鉴别 A. 水杨酸 B. 苯甲酸钠 C. 对氨基水杨酸钠 D. 对乙酰氨基酚 E. 贝诺酯 C10.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注射剂时,滴定前加入丙酮是为了 A. 保持维生素C的稳定 B. 增加维生素C的溶解度 C. 消除亚硫酸氢钠的干扰 D. 有助于指示终点 E. 提取出维生素C后再测定 A11. 色谱法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A. 峰面积 B. 保留时间 C. 保留体积 D. 峰宽 E. 死时间 C12. 酰胺类药物可用下列哪一反应进行鉴别 A. F e Cl 3 反应 B. 水解后.F e Cl 3 反应 C. 重氮-化偶合反应 D. 重氮 化反应 E. 水解后重氮-化偶合反应 E13. Kober反应比色法可用于哪个药物的含量测定 A. 氢化可的松乳膏 B. 甲基睾丸素片 C. 雌二醇片 D. 黄体酮注射液 E. 炔诺酮片 C14. 异烟肼中检查的特殊杂质是 A. 水杨醛 B. 肾上腺素酮 C. 游离肼 D.苯甲酸 E.苯酚 C15. 下列哪种方法是中国药典中收载的砷盐检查方法 A. 摩尔法 B. 碘量法 C. 白田道夫法 D. Ag-DDC E. 契列夫法 B16. 可用亚硝酸钠溶液滴定的药物为: A. 维生素E B. 普鲁卡因 C. 水杨酸 D. 尼可刹米 E. 奋乃静

微晶纤维素2015版中国药典标准

微晶纤维素 Weijing Xianweisu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C 6n H 10n+2O 5n+1 [9004-34-6] 本品系含纤维素植物的纤维浆制得的α-纤维素,在无机酸的作用下部分解聚,纯化而得。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颗粒状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水、乙醇、乙醚、稀硫酸或5%氢氧化钠溶液中几乎不溶。 【鉴别】(1)取本品lO mg,置表面皿上,加氣化锌碘试液2ml,即变蓝色。 (2)取本品约1.3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25ml ,振摇使微晶纤维素分散并润湿,通入氮气以排除瓶中的空气,在保持通氮气的情况下,精密加lmol/L 双氢氧化乙二胺铜溶液25ml ,除去氮气管,密塞,强力振摇,使微晶纤维素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取适量,置25℃士0.1℃ :水浴中,约5分钟后,移至乌氏黏度计内(毛细管内径为 0.7?1.0mm ,选用适宜黏度计常数),照黏度测定法(通则 0633第二法),于25℃士0.1℃ 水浴中测定。记录供试品溶液流经黏度计上下两刻度时的时间A ,按下式计算供试品溶液的运动黏度ν1: ν1=t 1 × K 1 分别精密量取水和lmol/L 双氢氧化乙二胺铜溶液各25ml ,混匀,作为空白溶液,取适量,置25℃士0.1℃水浴中,约5分钟后,移至乌氏黏度计内(毛细管内径为0.5?0.6mm,黏度计常数约为0.01),照黏度测定法(通则0633第二法),于25℃士0.1℃水浴中测定。记录空白溶液流经黏度计上下两刻度时的时间按下式计算空白溶液的运动黏度v2: ν1=t 2× K 2 照下式计算微晶纤维素的相对黏度: ηrel =ν1/ν2 根据计算所得的相对黏度值(ηrel ),査附表,得〔特性黏数[>](ml/g)和浓度C(g/100ml)的乘积〕,计算聚合度(P),应不得过350。 式中m 为供试品取样量,g ,以干燥品计算。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40038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

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标准 Weijing xian wei su-suo jia ji xian wei su na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and Carboxymenthylcellulose Sodium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40038) 本品是由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组成的胶状混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羧甲基纤维素钠应为标示量的75.0%~125.0%。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或微黄色的粉末,无臭,无味。 【鉴别】(1)取本品6.0g,称定,置搅拌器中,加水300ml,搅拌5分钟(18000rpm)。应出现白色不透明的分散液,静置后不分散。 (2)取鉴别(1)的分散液,滴几滴于氯化铝溶液(1→10)中,均应形成白色不透明的小球,静置后不分散。 (3)取碘试液3ml,加入鉴别(1)的分散液中,应不产生蓝色或蓝紫色。 【检查】黏度(在室温20±1℃下测定) 取本品,以干燥品计算,按本品水性分散液的标示浓度,制备600g的分散液,以旋转式黏度计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G第二法)。 测定法精密称取适量的水,置圆柱形层析缸[高度x直径(180×83mm)]内,置入棒状机械搅拌器(棒状机械搅拌器为德国制造,型号:T25BS4,固定转速为18000rpm),启动搅拌器,使水旋转,停止搅拌,移出搅拌器,在水仍在旋转时小心加入精密称取的本品适量,并立即计时,再置入搅拌器,棒头距缸底约25mm,15秒钟时,立即启动搅拌器(注意,样品不能粘住搅拌棒和缸壁,可上下约10mm移动或慢慢转动层析缸,必要时可用玻棒帮助消除粘住的样品)准确计时2分钟,停止搅拌,迅速将层析缸移离搅拌器,把适当的转子(带保护框)降入分散液中并调节转子的刻度至分散液的平面(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和1号转子适用),停止搅拌30秒钟时,启动旋转黏度计,在20rmp的速度下,测得读数应在全刻度的10~90%之间,在旋转30秒钟时立刻读取数值。重复测定三次,计算平均黏度,每次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不得超过平均值的±3%。黏度应为表示黏度的60.0%~140.0%。 酸碱度取黏度检查项下的分散液,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ⅥH),PH值为6.0~8.0。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3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8.0%(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ⅧL)。

微晶纤维素简介

片剂常用辅料——微晶纤维素(MCC)简介 北京大学药学院微晶纤维素(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MCC) 是天然纤维素经稀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 LOOP) 的可自由流动的极细微的短棒状或粉末状多孔状颗粒,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 无臭、无味, 颗粒大小一般在20~ 80 L m, 极限聚合度( LODP) 在15~ 375; 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不溶于水、稀酸、有机溶剂和油脂, 在稀碱溶液中部分溶解、润涨, 在羧甲基化、乙酰化、酯化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反应性能。由于具有较低聚合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等特殊性质, 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1 评价微晶纤维素性质的物化指标有很多。常用的主要有结晶度、聚合度、结晶形态、吸水值、润湿热、粒度、容重、比表值、流动性、凝胶性能、反应性能、学成分等。2在制药工业中,微晶纤维素常用作吸附剂、助悬剂、稀释剂、崩解剂。微晶纤维素广泛应用于药物制剂,主要在口服片剂和胶囊中用作稀释剂和粘合剂,不仅可用于湿法制粒也可用于干法直接压片。还有一定的润滑和崩解作用,在片剂制备中非常有用。 由于微晶纤维素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受压时氢键缔合,故具有高度的可压性,,常被用作于黏合剂;压制的片剂遇到液体后,,水分迅速进入含有微晶纤维素的片剂内部, 氢键即刻断裂, 所以可作为崩解剂。因此, 它是片剂生产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辅料, 能够提高片剂的硬度。例如,在制备利福平药片中可用MCC与淀粉(6.25:1质量比) 和各种原料混合均匀后直接压片, 产品在lm in 内崩散成雾状. 而且在有效期内含量不变,并能很好地提高药物稳定性。又如, 由于加人微晶纤维素, 醋酸泼尼松与醋酸黄连素(盐酸小劈碱) 片剂的溶出度提高到80% 以上。用微晶纤维素做辅料压片时不需经过传统的造粒过程, 例如在制备咳必清药片中由于加人了MCC , 解决了咳必清湿法造粒压片易吸潮而出现的严重黏冲现象, 并且崩解迅速。 微晶纤维素也可用作药品的缓释剂。缓释过程是由活性物质进人载体的多孔结构. 活性物质被分子间氢键包含, 干燥后活性物质被固定。活性物质释放时由于水在聚合物载体的毛细管系统内扩散引起润胀, 载体经基和被固定的活性物质之间的化合键被破坏, 活性物质缓慢地释放出来。 微晶纤维素粉末在水中能形成稳定的分散体系, 将其与药物配合可制成奶油状或悬浮状的药液, 同时还可用作胶囊剂。微晶纤维素在水中经强力搅拌生成凝胶,也可用于制造膏 1何耀良,廖小新,黄科林,吴睿等微晶纤维素的研究进展化工技术与开发2010 年1 月 2曹永梅,黄科林等微晶纤维素的性质、应用及市场前景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年第12 期

溶出度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它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是评价和控制药品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对评估制剂的批次质量、优化处方及制备工艺、保证处方工艺等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有重要作用。同时,虽然制剂生物利用度的高低最终是依据临床效果来判定的,但多数情况下也与制剂体外溶出行为有关。 通过对试验仪器、溶出介质、转速等的研究建立有效的溶出度试验条件,是固体制剂质量控制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如何研究和建立一个有效的溶出度检查方法。 1. 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在建立溶出度检查方法前,需首先了解原料药和制剂的相关理化性质。 对于原料药,有两方面需要了解,一是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或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二是药物在溶液状态下的药物的稳定性。由于溶出度检查方法要求药物在选择的介质中可以满足漏槽条件的要求,因此,了解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对介质的选择有重要意义。需要注意的是,当通过调节介质组成(如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等)以达到漏槽条件时,需注意评估表面活性剂、pH、缓冲液对药物溶解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药物pH—溶解度曲线的测定应在(37±1)℃下进行,测定pH值1.0—7.5的水性介质中药物的溶解度。pH值测定个数需依据药物的离子化特性来决定,例如,当药物的pka为3—5时,药物的溶解度应在pH=pka,pH=pka+1,pH=pka-1,pH=1和pH=7.5处测定,pH测定个数应可以满足准确绘制pH一溶解度曲线的需要。每个pH处溶解度数值至少重复测定三次,并根据实验结果的偏差情况适当增加测定次数。 对于制剂,可能影响溶出的重要因素有制剂包衣、硬度、脆碎度、崩解时限、处方中增溶剂情况和其他辅料的影响。辅料有时会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如大剂量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80)通常会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加速药物的溶出。 2. 溶出度方法的选择 中国药典附录中收载的方法有篮法(一法)、桨法(二法)和小杯法(三法)。篮法常用于胶囊,也可用于片剂;桨法常用于片剂,也可用于胶囊。对于小规格制剂的溶出度检查,可考虑选用小杯法,介质体积可选择200ml。对于片剂或胶囊溶出过程中篮筛网易被堵塞的,溶出度检查建议改为桨法。 在桨法检查过程中,如片剂或胶囊漂浮于液面,可使用沉降篮(Sinker),以帮助制剂定位于中心位置。对于黏附于容器壁的薄膜包衣片和软胶囊,也可以使用沉降篮或改用篮法。 3. 转速的选择 对于普通制剂,篮法转速一般选择50~100 r/min,桨法转速一般选择50~75 r/min。对于干混悬剂,通常选择25~50 r/min。 如果通过对其他转速条件下和上述常规转速条件下溶出度数据比较或其他试验的支持,证明改变转速是必须的,也可以选择其他转速。例如,在美国药典中篮法转速也有选择150 r/min 的;如采用桨法,50 r/min 转速,发现制剂存在结块、堆积现象,可以将转速提高为75 r/min 以减少堆积,再经过充分研究的基础上,选择100 r/min 也是可以的。但是,转速低于25 r/min 和超出150 r/min 通常是不被接受的,因为转速在25 r/min 以下导致水动力学行为不一致,而转速在150 r/min 以上一般不采用。 4. 溶出介质的选择 部分是根据药物溶解度和制剂规格确定的,以保证符合漏槽条件(定义为至少3倍于药物饱和浓度体积的介质体积)。 通常情况下,为得到可靠的溶出度数据,可以考虑加人表面活性剂,但一般不鼓励使用水一有机溶剂的溶出体系。如果可以证明单用水性介质无法得到体内外相关,而使用水一有机溶剂的溶出体系可以达到体内外相关,也可以使用这类介质。 溶出介质国内一般推荐首选水。但实际上: (1)不同来源的水质量不同,其pH是在一定范围变化的;(2)选择水为溶出介质时,原料药和辅料可能引起其pH发生变化:(3)水表面张力可能随处方中辅料发生变化。由于水廉价、易得,对于药物溶出速率与pH无关的制剂,水是适合的介质。同时,如果国家药品标准或药典标准中已选择水为检查介质,一般

指定标准-18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

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用纤维植物原料与无机酸捣成浆状,制成α-纤维素,再经处理使纤维素作部分解聚,然后再除去非结晶部分并提纯而得的食品添加剂微晶纤维素。 白色或近乎白色细小粉末。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溶液和大多数有机溶剂。 2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用带38μm筛子的空气喷嘴筛过筛20g 试样5min 。若未过筛量大于5%,则将30g 试样溶于270mL 水中;否则将45g 试样溶于255mL 水中。此为试样溶液。将试样溶液在高速捣碎机(18000rpm 以上)中混合5min 。取100mL 该混合溶液,移入一100mL 刻度量筒中,静置3h 。在表面应有白色、不透明、无气泡的上层分散液(保留此分散液用于鉴别试验A.2.2)出现。 A.2.2 取鉴别试验A.2.1中的分散液为试样溶液,在20mL 试样溶液中加入几滴碘试液,无紫至蓝色或蓝色出现。 A.3 碳水化合物含量(以纤维素计,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约125mg 试样,用约25mL 水将其移入一300mL 锥形烧瓶中。加50.0mL 浓度为0.5mol/L 的重铬酸钾溶液,混合。然后小心地加入100mL 硫酸并加热至沸。移去热源,于室温下静置15min ,于水浴中冷却后移入一25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将近刻度,冷却至25℃,再用水稀释定容,混合。取该液50.0mL ,加2~3滴1,10-菲罗啉-亚铁指示剂,用0.1mol/L 硫酸亚铁铵液滴定,记录所耗滴定液为S (mL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记录0.1mol/L 硫酸亚铁铵液的消耗量为B (mL )。 A.3.2 结果计算 碳水化合物含量X 1按式(A.1)计算: ()W S B 338X 1?-= ……………………………(A.1) 式中: X 1——试样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W ——所取试样质量,单位为毫克(mg ),并按实测干燥减量值进行校正; S ——滴定时消耗0.1mol/L 硫酸亚铁铵液的毫升数(mL ); B ——空白试验消耗0.1mol/L 硫酸亚铁铵液的毫升数(mL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4 pH 的测定 称取5g 试样,加水40mL ,振摇20min ,离心分离。然后用酸度计测定上清液的pH 值。 A.5 水不溶物的测定

药物分析常用英语词汇

药物分析专业英语词汇表 A absorbance 吸收度absorbance ratio 吸收度比值absorption 吸收absorption curve 吸收曲线absorption coefficient 吸收系数accurate value 准确值Acid—dye colormcty 酸性染料比色法acidimcty 酸量法acidity 酸度activity 活度adjusted retention time 调整保留时间absorbent 吸收剂absorption吸附alkalinity 碱度alumina 氧化铝,矾土ambient temperature 室温ammonium thiocyanate 硫氰酸铵analytical quality control 分析质量控制anhydrous substance 干燥品 antioxidant 抗氧剂application of sample 点样area normalization method 面积归一法arsenic砷arsenic sport 砷斑assay 含量测定assay tolerance 含量限度attenuation 衰减acid burette 酸式滴定管alkali burette 碱式滴定管a mortar 研钵 B back extraction 反萃取band absorption 谱带吸收batch 批batch number 批号Benttendorlf method 白田道夫法between day precision 日间密度精biotransformation 生物转化blank test 空白试验boiling range 沸程British Pharmacopeia 英国药典bromate titration 溴酸盐滴定法bromine method 溴量法bromothymol blue 溴麝香酚蓝bulk drug 原料药by—product 副产物breaker 烧杯burette glass bead nozzle 滴定管brown acid burette 棕色酸式滴定管 C calibration curve 校正曲线calomel electrode 甘汞电极calorimetry 量热分析capacity factor 容量因子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carrier gas 载气characteristics description 性状chelate compound 螯合物chemical equivalent 化学当量Chinese pharmacopeia 中国药典Chinese material medicine 中成药Chinese material midical preparation 中药制剂

微晶纤维素

简介 微晶纤维素 拼音名:Weijing Xianweisu 英文名: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书页号:2000年版二部-978 本品系纯棉纤维经水解制得的粉末,按干燥品计算,含纤维素应为97.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无味。本品在水、乙醇、丙酮或甲苯中不溶。 鉴别 取本品10mg,置表面皿上,加氯化锌碘试液2mg ,即变蓝色。 检查 细度取本品20.0g ,置药筛内,不能通过七号筛的粉末不得过5.0%,能通过九号筛的粉末不得少于50.0%。酸碱度取本品2.0g,加水100ml ,振摇5分钟,滤过,取滤液,依法测定(附录ⅥH),pH值应为5.0 ~7.5 。水中溶解物取本品5.0g,加水80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恒重的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并在105℃干燥1小时,遗留残渣不得过0.2%。氯化物取本品0.10g,加水35ml,振摇,滤过,取滤液,依法检查(附录Ⅷ A),与标准氯化钠溶液3.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3%) 。淀粉取本品0.1g,加水5ml ,振摇,加碘试液0.2ml ,不得显蓝色。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 ℃干燥至恒重,减失重量不得过5.0 %(附录Ⅷ L)。炽灼残渣取本品1.0g,依法测定(附录Ⅷ N),遗留残渣不得过0.2 %。重金属取炽灼残渣项下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附录Ⅷ H第二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取本品1.0g,加氢氧化钙1.0g,混合,加水搅拌均匀,干燥后,先用小火烧灼使炭化,再在600 ℃炽灼使完全灰化,放冷,加盐酸5ml 与水23ml使溶解,依法检查附录Ⅷ J第一法),应符合规定(0.0002%)。 含量测定 取本品约0.125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水25ml,精密加重铬酸钾溶液(取基准重铬酸钾4.903g,加水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200ml )50ml,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溶出度(释放度)检测方法建立及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保证检测工作的可靠性和可重现性,在未知样品的检测前必须对检测方法进行验证以证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适合于相应的检测要求。 2.范围 建立药品质量标准时、药品生产工艺变更时、制剂组分发生变更时、原分析方法修订时均应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测定的方法学的验证。 3.责任人 检测员、项目负责人、各级项目经理:要求系统、全面验证含量测定方法并记录整理验证数据。 4.程序 4.1 验证内容(以下为溶出度验证方法,释放度具体详见化学药物口服缓释制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的溶出介质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的崩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方法。它是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个完整的溶出度方法验证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2)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3)溶出量测定方法的验证,(4)溶出度均一性试验(批内)、重现性试验(批间)等。 4.2 验证方法 (一)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 溶出度测定方法的选择包括溶出介质及介质体积的选择、溶出方法(转篮法与桨法)及其转速的选择。根据《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溶出介质通常采用水、0.1mol/L盐酸溶液、缓冲液(pH值3~8为主)。对在上述溶出介质中均不能完全溶解的难溶性药物,可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等。检查方法转篮法以100转/分钟为主;桨法以50转/分钟为主。 应该注意的是(1)溶出介质的体积需使药物符合漏槽条件,大杯法(第一、二法)常用体积为500~1000ml,小杯法(第三法)常用体积为100~250ml。

药物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的检查。第一法仪器装置(1)转篮分篮体与篮轴两部分,均为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篮体A由不锈钢丝网(丝径为0.254mm,孔径0.425mm)焊接而成,呈圆柱形,内径为22.2±1.0mm,上下两端都有金属边缘。篮轴B的直径为9.4~10.1mm,轴的末端连一金属片,作为转篮的盖;盖上有通气孔(孔径 2.0mm);盖边系两层,上层外径与转篮外径同,下层直径与转篮内径同;盖上的三个弹簧片与中心呈120°角。转篮旋转时摆动幅度不得超过±1.0mm。(2)操作容器为1000ml的圆底烧杯,内径为98~106mm,高160~175mm;烧杯上有一有机玻璃盖,盖上有2孔,中心孔为篮轴的位置,另一孔供取样或测温度用。为使操作容器保持恒温,应外套水浴;水浴的温度应能使容器内溶剂的温度保持在37±0.5℃。转篮底部离烧杯底部的距离为25±2mm。(3)电动机与篮轴相连,转速可任意调节在每分钟50~200转,稳速误差不超过±4%。运转时整套装置应保持平稳,不得晃动或振动。(4)仪器应装有6套操作装置,可一次测定6份供试品。取样点位置应在转篮上端距液面中间,离烧杯壁10mm处。测定法除另有规定外,量取经脱气处理的溶剂900ml,注入每个操作容器内,加温使溶剂温度保持在37±0.5℃,调整转速使其稳定。取供试品6片(个),分别投入6个转篮内,将转篮降入容器中,立即开始计时,除另有规定外,至45分钟时,在规定取样点吸取溶液适量,立即经0.8μm微孔滤膜滤过,自取样至滤过应在30秒钟内完成。取滤液,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测定,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结果判断6片(个)中每片(个)的溶出量,按标示含量计算,均应不低于规定限度(Q);除另有规定外,限度(Q)为标示含量的70%。如6片(个)中仅有1~2片(个)低于规定限度,但不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仍可判为符合规定。如6片(个)中有1片(个)低于Q-10%,应另取6片(个)复试;初、复试的12片(个)中仅有1~2片(个)低于Q-10%,且其平均溶出量不低于规定限度时,亦可判为符合规定。供试品的取用量如为2片(个)或2片(个)以上时,算出每片(个)的溶出量,均不得低于规定限度(Q);不再复试。

口服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及影响药物溶出度的因素

综合论坛 2014年4月(中) 394 口服制剂中药物的溶出及影响药物溶出度的因素 王萌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摘要:药物的溶出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有直接影响,口服制剂在体内吸收过程中,其吸收常数与溶出度有关,需要先溶解才能实现有效吸收,一般情况下,的药物的溶出与口服试剂的崩解速度和溶解速度成正比。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有其他因素对药物溶出及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选择上产生的影响,药剂的溶出度不符合要求时会对药效产生负面影响,本文主要对中药口服制荆中的溶出相关测定方法和影响药物溶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目前药物溶出度测定方法的现状,明确了药物溶出度测定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口服制剂;溶出度;影响因素 引言: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影响药物溶出的重要因素,因此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一般情况下,越难溶的药物的制剂越容易出现溶出度不合格问题,同时制剂的配方、工艺及一些新技术都会对药物溶出造成不同程度的的影响。目前,利用溶出度测定固体药物的溶出量或释放量在新药研究、制药生产和药物质量控制方面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药物制剂水平,还能强化对药物质量控制,对药物制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药物的溶出 1.溶出度的定义及溶出度测定法应用 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固体制剂在固定介质中溶出的速率和程度成为药物的溶出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与药物的溶出有直接关系,因此对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机生产工艺的评价一般通过溶出度的测定来实现。一般情况下,难溶或难吸收的药物、治疗性与危害性相当的药物、缓释期长的药物和应急性药物必须测定溶出度来保证药物效果的可靠性。 溶出度测定法的应用对剂型的研究和生产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不仅有效地控制了药剂的质量,而且在处方设计、给药剂量的计算以及新剂型的探索等方面也与溶出度的测定全面结合。目前,溶出度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仅仅局限于片剂的应用,其他剂型也广泛应用,通过对药物溶出度的深入研究,发现溶出度问题不仅存在于难溶性药物中,因制剂配方和工艺不同,易溶性药物也会有溶出度的差异,影响药物的疗效。 2.药物溶出度的测定方法 中药制剂的成分相对复杂,含量控制的指标化合物也难以确定。根据近几年药物溶出度的研究情况来看,中药口服制剂溶出度的检测方法主要有HPLC 法和UV 法。 (1)在主药中有对照品的溶出度检测适合用HPLC 法,主要对样品中某种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在溶出过程中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的溶出量的测定从而得出与溶出速率相关的数据,这种方法要求有液相色谱仪,过程较为复杂。 (2)测定药品制剂溶出度最常用方法是UV 法,主要包括对照品对照测定法和样品最大吸收峰直接测定法,使用较为方便。 UV 对照品测定法是以特定药材的某一成分为检测指标,在溶出后特定时间内取样的吸收度值与同种样品相同的吸收含量相比较来完成溶出率的测定。 样品最大吸收峰直接测定法是直接对溶出介质中的溶液进行比对,对最大吸收峰进行直接测定,或与对照品对照,找到同一位置的最大吸收。这种方法需要对最大吸收的一致性进行合理控制。 3.溶出介质的选择 药物的溶出度也会受介质的ph、黏度和加入的表面活性剂等的影响。对于不同的药物要根据其性质、检测方法和结果选择合适的介质,一般的介质为缓冲液或稀盐酸液,也可加入表面活性剂;为了提高药物测定时的稳定性,可以对不同介质溶出度进行研究,选择较优的测定方法,更好地制订质控标准。 二、影响药物溶出度的因素 药物的辅料由于其生理惰性,一般很难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但是辅料对药物溶出度的影响往往通过对药物或介质发生作用。主要表现为辅料吸附药物,改变粒子表面活性和介质的ph 或粘度等等。 1.亲、疏水性辅料的影响 人们往往通过将难溶性药物粉碎来增大其比表面积,来提高药物溶出度,但对于疏水性药物,仅增加药物的细度并不能增加其溶出度,如目前的片剂润滑剂与药物混合后,会相应的增加药物表面的疏水性,阻碍药物溶出的作用显著,从保证片剂的质量角度考虑,应尽量减少润滑剂用量,或开发更好的优质润滑剂。滑石粉和微分硅胶等助流剂,可以有效改善颗粒的流动性,无润滑和疏水作用,对药物溶出无不良影响。 2.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目前国内对药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处于火热状态,很多药物(如阿司匹林,磺胺类药物等片剂)都可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来改善其药物溶出度。表面活性剂可通过改善疏水性药物粒子表面的润湿性、保持片剂足够的比表面的作用来改善药物溶出,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改善药物溶出时的各种不良因素。溶出介质是直接影响药物溶出的因素,在溶出介质中加入适量表面活性剂,不仅降低了介质的表面张力,还使胶团增溶,增大了药物的溶出速率。 在选择表面活性剂时,应根据药物的生理生化特性来确定表面活性剂的品种,不同药物的最适合表面活性剂不尽相同。 3.粘合剂的影响 药物溶出根据粘合剂的品种和数量的使用上也会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通常以淀粉浆为粘合剂,能满足一般药片的制作要求,通过近几年国内外的开发研究,羟丙基甲基 纤维素的出现对制剂质量的改善起到了更有效的作用,更好地改善了一些片剂的溶出度,但因其成膜性较强,容易与混合机与制粒机发生粘附,溶解较慢。这类纤维素衍生物容易在温度较高的时候发生胶凝作用形成凝胶,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 另外,药物溶出中采取的制片工艺可通过减小粒子的粒径,使药物在辅料中的分散度增加、对药物粒子的表面活性进行改善、转变药物晶型等方式来影响药物溶出,提高其溶解度。 三、中药口服制剂溶出度测定的发展 溶出度测定方法始终为国内专家学者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有关药物的溶出度研究,我国的药品检验标准得到完善,药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这不仅提高了我国的固体药剂的制造质量,对药物的临床疗效也有着重要保证。 在今后的药物溶出度测定的发展中,药物溶出度的研究将趋向于对临床医学研究的加强,在生物利用度和等效性方面,方便更好地进行体外模拟实验和建立溶出度测定质量标准。 结语:我国是中药制剂大国,中药制剂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极为普遍,药物溶出度的测定可实现对制剂质量的有效控制,中药制剂溶出度试验与化学药品的溶出度试验不同,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指标成分、如何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溶出度测定的应用对新药的研究有着指导意义,不仅增加了控制药物质量的检查项目,从一定程度上还对固体制剂的质量进行一个客观评价,从而提高制剂的质量。国内溶出度的研究的发展和应用不断促进药物研制水平,强化了相关部门药品质量控制手段,于国于民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国中药制剂的发展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阳长明,侯世祥;《药物溶出度研究进展》中成药,2000。 [2]樊德厚,赵合兴;《国内药物制剂溶出度试液品种介绍》[J]。 [3]王丽琴,《药物溶出度及其测定方法的进展》天津药学,2002。 作者简介: 王萌(1983—)女,汉,天津市人,天津中医药大学,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中药制剂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