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_钟伟轩

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_钟伟轩

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_钟伟轩
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_钟伟轩

收稿日期:2012-04-29

作者简介:钟伟轩(1976-),男,广西钟山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理论。

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

听力学习中的应用

钟伟轩

(河池学院外语系,广西宜州 546300)

摘 要:近年来,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 -Learning),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实现在/Anyone 、Anytime 、Anywhere 、Any style 0(4A)下进行自由的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就是利用手机移动通讯设备来进行随时随地随意的学习,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依据调查和访谈,在较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对利用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学习英语的态度的基础上,分析了现在大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方式,以及制约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相关因素。

关键词:手机;移动学习;英语听力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P j.issn.1672-8173.2012.04.023

近年来,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应用技术两者相结合产生出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 -learn -ing),学术界对其的关注逐渐增加。这种能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新模式,对于厌倦了传统学习方式的学习者来说,学习的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

大学生在平时总是有意无意地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使得手机成为了大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好帮手。为了了解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在现代大学生中的应用现状,笔者以桂西北某学院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以及通过QQ 讨论组聊天

与部分同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访谈,分析大学生利用手机移动学习英语听力的可行性,大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形式,以及目前制约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相关因素。

一、大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英语的可行性分析

(一)手机自身具备的条件

1.硬件条件

功能性能好性能一般无彩屏63%34%3%蓝牙72%19%9%音频52%34%14%视频41%34%25%手机QQ 37%44%19%摄像头72%21%7%电子词典

54%

23%

23%

如上表所示,大学生拥有的手机设备功能较全面;97%的学生手机是彩屏手机,91%的学生手机具有蓝牙功能,86%的手机具有音频功能,75%的手机具有视频功能,93%的手机具有摄像头功能,77%的

手机具有电子词典功能。现在的手机一般都具有了音频播放、视频播放、照相、摄像、录音、电子书、手机上网、电子词典、电子邮件支持、手机QQ 、wap 网页搜索等多种功能,可以运行交互性较强的多媒体学习软

2012年8月第33卷第4期 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Aug.,2012

Vol.33No.4

件。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手机配置已经基本上可以满足学习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手机的价格也一降再降,这就为大学生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条件。

2.软件条件

网络上面有异常丰富的英语听力学习材料,大学生们可以将英语听力音频、视频资料下载到本地手机里,随时收听和收看或者在线收听和收看。一些支持java的英语听力学习软件也越来越多,例如有道词典、金山词霸、我爱记单词等各种英语学习软件,可以实现随时的信息查询和检索。现在的手机都支持wap网页搜索,大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搜索查询,获得有关英语听力方面的材料和信息。

另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功能日趋完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开放式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扩展功能。/掌上电脑+手机=智能手机0则是一个较为生动的理解。由于第三方软件的大量开发,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的英语听力学习软件也越来越多。

(二)手机移动学习英语听力适合于高校教育

1.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特点

普通大学一般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开设英语课程,一周只有两次课,然而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涉及精读、泛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等等许多方面。大学英语要求的阅读量大,词汇量大,对听力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大三、大四两年,对英语有更高要求或者因为考研,学生需要不断地学习英语。英语听力学习没有捷径,需要讲究方法,勤加练习,必须在课外花大量的时间自主学习,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自主、随时随地、利用点滴零星时间,积少成多学习。

2.随时随地的学习环境

高校教育与一般的基础教育不同,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较多,而且零散。手机移动学习作为移动学习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有着便携性、移动性与自主性的特点。手机移动学习则可以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在校大学生课外或放假外出时可以通过E-mail 等其他网络方式与老师取得联系,但是如果想随时与老师取得联系,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即时向老师求助,跟老师询问与英语听力学习有关的各种问题,而手头又没有电脑的话,手机就弥补了传统有线连接的互联网在这方面的不足。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短消息的方式与老师保持联系。通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曾经用手机接收过关于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的消息。只要你有进行听力学习的想法,也能抽出时间来,即便是寥寥的几分钟,都可通过手机移动方式上网,获得英语听力学习资源来开展学习。

3.提供Just-in-Time的学习内容

在学生需要学习的时候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资源,是Just-in-Time的基本设计构想,手机移动技术可以把这种理念变成现实。

大学生空闲的时间还是比较多的,寒暑假、候车,考察等,利用这些空闲时间可都通过手机上网查询一些英语听力学习方面相关的信息或其他资源。这种学习随时随地可以发生,它充分利用一些零散时间,化零为整,不受任何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这种学习没有人强迫你,约束你去学习,完全看你个人的心情,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它可以让学习者体验到手机学习的愉快,让学生在最舒适的时候获取知识。

(三)手机移动学习英语听力适合大学生

1.大学生中手机拥有率最高

手机这种方便快捷的通讯工具,已迅速广泛地进入了大学生手中,基本上每位大学生都能拥有一件或一件以上的数码产品。根据调查显示,在大学生拥有的数码产品中,手机的拥有率达到了97.8%,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部手机。

2.提高了大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

目前,手机功能不断完善,各种手机软件层出不穷,大学生在利用各种手机多媒体技术学习英语听力的过程中不再感到乏味,而是乐于去体验和尝试。与此同时,大学生通过手机与老师联系,请教问题,还增加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感情。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非常的认同,并且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方式

(一)基于手机短消息的英语听力学习

基于手机短消息的英语移动学习具有/平民化0和便捷性的特点。会使用手机的用户几乎都能够有效地使用短信息服务功能。即使是最低级的手机也会具有短信的功能。手机短信是方便实现传播学习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诸如课程与学习安排、竞赛与考试通知、英语四、六级成绩查询等都可以浓缩进手机信息中,由教师统一发到学生的手机中从而得到最广泛最快速的传播。学生之所以选择网络学习的最

钟伟轩:手机移动学习方式在大学生英语听力学习中的应用

重要原因在于其方便性,手机这种时时都在身边的移动设备,要比网络学习更加方便。比如,每天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给学生今天学习的新的单词,新的语法,或者一些英语的常用句型等,以此来督促学生记单词,读日常用语,学生遇到学习疑问可通过短信息及时向教师咨询,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

(二)基于手机wap网页搜索的英语听力学习

目前大部分手机都支持浏览器。这种方式有效地克服了基于短信的移动学习片段性、连续性不强的缺陷,开拓了基于wap网页浏览的手机移动学习模式。类似于将数字化学习资源移植到移动设备上,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站浏览、资源搜索和学习。

最常见的手机wap英语学习网站有英语乐园、babl网站等,提供听力、口语、在线出题测试、英语微博、在线交谈等功能。可手机注册登录这些wap网站进行自主学习。大学生可以进论坛留言,或者通过互动问答平台获取交流信息,教师或者其他大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问题的实时或非实时回答,这种及时反馈的方式既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积极性。大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这样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

(三)基于手机电子词典的英语听力学习

如今,电子词典越来越多地在手机中安装应用,手机中的电子词典不仅具备了电子词典的绝大部分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单词和语法的在线查询。电子词典对英语词汇、语句、文章等,都讲解得非常详细。而且都有纯正的英语发音。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词汇的除了可以查询词义处还能练习听力。

三、制约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因素

(一)手机电池的限制

一般手机一次性充电可使用三到四天左右,但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的续航能力逐渐减少,甚至只能维持一天,即使使用优质电池芯,使用寿命也只能是3到5年。而且在使用手机蓝牙、音频、视频功能以及浏览网页时,其耗电量也会大大增加。所以手机电池的续航能力是学习者在利用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一个障碍。

(二)手机学习英语听力的资源问题

目前适用于手机英语移动学习听力的各类资源都相对匮乏。通过调查发现,阻碍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因素中,认为适合手机的英语移动学习听力资源少的学生达到了73%。由此可见,适合手机英语听力学习的资源少是制约大学生利用手机来学习英语听力的首要因素。通过访谈还了解到,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网上一些适合手机学习的英语听力学习资源不仅数量有限,而且仅有的一些学习资源质量也不好。很难找到一整套的学习资料,缺少整体性和逻辑性,这样不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的积极性。开发更多的适合手机的英语听力学习资源,提高手机英语听力学习资源的质量非常有必要。

(三)学习环境的复杂性

移动学习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开展学习。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具体的移动学习方式,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更加具有不确定性。然而在许多学习情境下,学习者的学习面临着诸多的外界干扰,使学习者注意力高度的不集中,达不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手机移动学习方式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要求学生够自觉、主动地学习,自制力强,能够克服移动学习易受外界干扰的缺陷,在抗干扰能力这方面对学生要求很高。

总之,利用手机移动学习方式来学习英语听力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但是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完善,高端手机价格的不断降低,手机英语学习听力软件资源的完善和普及,利用手机移动学习英语听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种学习方式的便捷性和灵活性必将会在未来的英语教育实践中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素琴,吴迅.基于wap技术的移动学习在高中英语学

习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14):53.

[2]王瑛.基于手机短信的英语辅助学习系统)))上海电视

大学移动学习案例[J].电大英语快讯,2009,(4).

[3]胡乃香.移动学习在大学生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职教与

成教,2007,(6).(下转第112页)

Research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Hu Wen1,Tan Haiyan2,Peng Yi3

(1.Psychology Department,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341000,China;

2.X iangshi Middle School,Zhangjiajie427000,China;

3.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ial Art,Yiyang413000,C hina)

Abstract:Aim:research of the influenc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sense of belonging to their mental health to provide feasible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ir psychological health.Method:questionnaire of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self rating symptom checklist to349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Result:girl students.

score of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is higher than boys..They are quite different in the total score of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companion rela tionship and the invest of the school.As for the grades,the higher the grade is, the lower the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gets.So 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 ores of 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 and mental health.Conclusion:To enhance students.sense of sc hool belonging is benefit for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 ords:sense of school belonging;mental health;recognition

(上接第100页)

Application of Mobile Learning Mode with Mobile

Phones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Learning

Zhong Weixu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echi University,Yizhou5463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Mobile Learning(M-Learning)is a new learning mode which appears after the digital learning.The characteristic is to realize the free learning of/Anyone,Anywhere,Anytime,Any style0 (4A).Mobile phone learning is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mobile devices,which can be used anytime,anywhere without restric tion.After some investigations and interviews and an all-round understanding of students.att-i tudes,this study introduces the methods of using mobile phones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o restric t this application.

Key w ords:mobile phone;mobile learning;English listening learning

移动学习在我国校内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https://www.doczj.com/doc/916234248.html,/p-72383087.html# 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现状概览 移动学习在我国校内外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文献综述 个人日记2010-02-23 17:50:42 阅读1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移动学习理论以及国内学者的研究 Desmond Keegan 丁兴富译《从远程学习到电子学习再到移动学习》开放教育研究 2000年第五期: 移动学习的发展将使学生在远程学习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在床上或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实验室给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方便灵活的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崔光佐,200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移动教育—全球化学习的新方式》中国远程教育 2003: 移动教育是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一个实用的移动教学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有机结合起来。 提出了基于短信和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方案,分析了SMS\EMS\MMS以及WAP以及3G时代的三种标准等实现技术。 刘豫钧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现代教育技术2004,3 引述了国外不同专家从技术、远程教育思想等视角出发给定的移动学习的定义,并从数字化基础、学习方式的自由自在、随时随地、学习环境的可移动、学习的技术实现基础移动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等方面来把握移动学习。 并分五个方面,通过大量国外研究移动学习的事实介绍了国外移动学习研究的现状和成果: (1)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的可行性研究(2)移动学习资源开发(3)短信息服务(4)WAP教育网站的建设(5)与终身学习、PBL和协作学习等的结合。 叶成林,徐福荫等,移动学习研究综述,电化教育研究 2004年第三期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网线移动通信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Podket PC等)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具有学习便捷性、教学个性化、交互丰富性、情景相关性等特点。移动学习是网络学习和分布式学习的一种延伸。并指出移动学习研究的五个关键性问题是:移动学习系统相关技术研究、移动学习终端软件开发研究、移动学习课程开发研究、移动学习教学模式研究、移动学习系统的标准化研究。 叶成林,徐福荫,开放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1.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是一种隐含式学习,源于直接的交互活动以及来自伙伴和教师的丰富的信息暗示,这些暗示的信息远远超过了明确教授的内容。非正式学习强调学习的泛在性,认为人际通信交流的本质就是学习。 2.情景认知与学习,学习是学习者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情景,在与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自我建构意义、身份

创业政策重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2015年重庆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从区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营造全市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助推新 一轮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的深入开展,2014年“泛海扬帆——重 庆大学生创业行动”将于近期开启。 重点产业配套项目优先支持 据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行动的申报主体为2014年 重庆市普通应届高校毕业生和毕业五年内在渝普通高校毕业生, 个人或团队均可申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创业项目均可参加申报,优先支持市内重点产业配套项目、农业科技、节能减排、绿 色经济、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信息技术产业等创业 项目。 需注意的是,个人或团队限申报一项创业项目,须符合发展 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吸纳就业容量较大的要求,项目投资 额应在15万元左右。 该负责人称,此次创业行动将推出八项扶持政策,受资助创 业项目将纳入重庆市创业项目库,优先向社会发布推荐。对每个 受资助创业项目无偿资助2万—5 万元,作为创业项目的经营性 资金,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凡是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条件的,

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按相关规定给予财政贴息。参加创业培训 的大学生,将按相关规定落实创业培训补贴。 创业者可申请入住创业孵化基地 此外,对吸纳登记失业的高校贫困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 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经市人社部门 认定后,市财政按6000元/人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岗位补助。 大学生创业者还可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各级人力社保部 门将积极指导孵化基地为入驻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经营、证照代办、创业实训、创业融资、创业辅导、信息咨询等创业孵化扶持。对入驻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应根据其吸纳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 期限的场租减免等等。 项目申请人可在专项活动网站(http://https://www.doczj.com/doc/916234248.html,) 上报名,报名截止日期以网站公告为准。项目申请人网上报名成 功后,经区县(自治县)人力社保部门资格审查合格后,统筹安排 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申请人应制作《创业计划书》,作为项目 评审的重要依据。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移动学习研究综述 叶成林1,徐福荫2,许 骏2 (1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广东深圳 518060) (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摘要: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定义,然后介绍国际上该领域的一些研究现状,最后指出移动学习研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移动学习 研究现状 综述 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首先是一部知识和智慧经验积累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学习的历史。学习技术和方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决定学习技术与方式的主要因素,一是媒体技术,从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印刷材料、广播电视到计算机;第二是通信与传播技术,从口耳相传、文字记录、大众传媒、无线电广播通信到计算机网络通信。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学习技术与方式从单一认知、学徒、班级集中学习、远程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为基于Internet的数字化学习。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技术与方式——移动学习。上个世纪末,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移动学习及其定义 目前关于移动学习还没有统一的、明确的定义。挪威NKI远程教育公司Truls Fagerberg等人关于移动学习的概念作过分析与论述。并指出,学习是一种活动或过程,并表现为个人在感知、情感态度、认知技能或体能方面的变化。因此,学习不可能是电子的,也不可能是移动的;数字化学习或电子化学习(E-Learning)和移动学习(M-Learning)的提法是值得商榷的。如果移动学习中的移动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移动,那么最早的远程函授学习也应属于移动学习。Sariola等人也对此提出质疑,并指出,移动学习更像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概念,而不是一个严肃的教育专业术语。上述分析指出人们用媒体与传播技术来对学习进行分类的随意性与不尽科学性,但却忽视了概念与定义的功能在于表述与交流,并不在于构成概念或定义的语义。学习当然不可能是电子的,但是学习资源可以是数字化的,学习工具也可以是数字化的;移动学习当然不是仅仅指在移动中学习。 那么,什么是移动学习呢?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的概念均来自于实践,作为一个术语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了。移动学习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现在进行的相关研究均从各自的研究兴趣去给出关于移动学习的界定。对于移动学习,目前明显存在三种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取向。第一,是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如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提出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和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第二,认为移动学习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学习内容与数字化学习相同,只是信息与知识获取的方式借助于移动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设备,如欧盟《数字化欧洲行动研究计划》中特别开展的一项名为“MOB Ilearn行动”的移动学习专项研究计划中对移动学习的界定。第三,从认知与学习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认为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没有本质区别,但是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相关的特点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 1、国防的定义: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和统一、领土完整 与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2、国防的基本要素: 1.国防的主体 2.国防的对象 3.国防的目的 4.国防的手段 3、国防的对象是指国防所要的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二是“武装颠覆”。 4、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的主权 2.保卫国家的统一 3.捍卫国家领土完整 4.维护国家安全 5、国防的手段定义: 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我国的国防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6、国防的基本类型: 扩张型(美国)、自卫型(中国)、联盟型(欧盟)、中立型(瑞士) 7、现代国防基本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2.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3.战争潜力能否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4.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8、国际战略环境: 是指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一定的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9、最值得关注的国际战略环境的范围: (1)时代特征(2)世界战略格局(3)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5)周边安全形式 10、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特征: (1)地处大国地缘战略利益交汇区,国家安全受大国战略角逐的影响大。 (2)幅员辽阔,陆海兼备,同时面临来自陆海两个方面的战略压力。 (3)周边国家数量多、人口密集、差异大。 (4)中国周边领土争端矛盾激化。 (5)冷战后中国与邻国关系全方位改善。 (6)恐怖主义对中国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国内移动学习应用文献综述

国内移动学习应用文献综述 个人日记2010-02-23 17:04:53 阅读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王小根移动教育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思考教学与管理2005.11 移动教育的主要特点:探索性,即探索不同德教育方式,教育系统以及不同的教育内容在提高教学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技术相关性,与技术密切相关。教学灵活性,任务驱动性。 多媒体技术基础课程的实践:通过提供学习网站,开通学生宿舍、图书馆等场所的网络链接,使用手机短信,移动邮件以及QQ群进行沟通和交流,开展了移动学习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 黄德群移动学习研究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中国远程教育2005.12 国外移动学习的研究方向有:移动学习系统的体系结构,最新的无线移动通信技术,普适计算技术和学习环境,无线移动技术在学习中的创新使用,移动学习代理。 王伟等大学生移动学习实证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09.4 采用移动学习系统“大学英语精读掌中宝”通过受访者亲身体验移动学习,填写体验问卷以及接受深度访谈,深入了解受访者对移动学习的需求和认可程度,期望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应用移动学习的主要情境,移动学习的课程需求以及限制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并据此取得切实可信的数据。 在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进行,受访者是软件工程专业在校学生(1,2年级) 沈娅芳丁革建移动学习在现代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远程教育杂志 提出了一个基于移动学习的远程自主学习模型 周济等引入移动学习技术满足学生随时之需中国远程教育 2007.8 深圳电大移动学习网的构建于应用,通过实现教务信息查询服务,搭建课程平台两期工程的建设,采用WAP PUSH技术,实现手机SMS短信与WAP方式的结合,加强与银行合作开通手机支付功能探索了移动学习。 国内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文献综述 个人日记2010-02-23 17:36:45 阅读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鲁萍移动教育及其资源的构建研究中小学电教 2006.10 从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知识资源和评价资源四个方面建设移动学习资源库。 李瑞等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探讨现代教育科学 2007.6 从制定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及移动学习的特点(学习的移动性,时间的片段性,环境的复杂性,呈现终端的特性等)建设移动学习资源两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策略。 张合斌等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模式教育信息化 2006.8 提出了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以及校企政联合开发移动学习资源的思路。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说明

《军事理论教程》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的目的。教学环节以课堂教授为主,自学为辅。考试方式:开卷考试。 二、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序篇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学的定义、任务和性质,初步掌握军事科学体系的内涵,使大学生明确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2、教学内容 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军事科学体系、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军事思想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我军的性质、任务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教学内容 军事思想概述;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地位作用;江泽民论国防与军队建设主要内容、指导作用。(三)、军事科技 1、目为要求 了解军事高科技概况,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教学内容 军事高技术概念与分类、发展趋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航天技术。 自动化指挥技术 (四)、战略环境 1、目为要求 掌握战略基本理论,了解世界战略格局的概况,正确分析我国的周边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2、教学内容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现状和特点及发展趋势、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五)、高技术局部战争 1、目为要求 了解高技术战争的特点,明确科技与战争的关系,树立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思想。 2、教学内容 高技术战争概述;高技术战争的特点;高技术战争对国防建设的要求。

2020年重庆大学生创业政策

2020年重庆大学生创业政策 1、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培训辅导方面 流程:本人持相关证件到公布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结业后享受一次性就业再就业培训费补助。 要求:培训人员应持本人的下岗证、失业证等相关证件;享受过一次性就业再就业培训政策,不再重复享受。 2、大学生创业资金支助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 (一).小额担保贷款 办理贷款额度:1、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原则上在2万元以内,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两人以上,贷款额度可放宽到5万元;2、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后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按人平2万元计算,原则上不超过40万元。 优惠政策: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微利项目由市就业再就业办、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为1年,结清前次贷款本息后可申请续贷,续贷期限不超过1年。续贷期满后还需贷款的,可展期1次(展期不贴息)。 (二).“阳光行动”重庆青年创业贷款 申请的基本条件:所经营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并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具备按期还款的能力。申请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能提供具有一定自有资金的存款证明。申请人要经过就业培训,无不良信用记录。同时,借款人还要提供抵押、质押、保证等一定的担保方式。

个人最高可贷到5万元,合伙经营实体最高可贷到40万元,借 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只要还款,由财政给予100%的贴息。 明年应届毕业生达20.4万 曾平表示,针对农民工,可通过解决住房问题、子女入学问题、提高工资待遇等措施,吸引农民工留在市内,就近就业。同时,政 府可加大免费培训力度,搭建多层次人才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7措施助2.3万大学生创业 六成农民工或留市内打工 该负责人介绍,2013年有54%的农民工留在市内打工,预计到2015年,这一比重将提升至60%以上。为帮助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我市将开展农民工和重点产业企业的需求调查,继续借助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等方式,为双方搭建对接平台,并加强农民工子女定 点学校推广,帮助其解决后顾之忧。 今后,我市还将加大平台标准化建设,通过开放公益性岗位,让专兼职招工人员走进社区、行政村,直接倾听农民工需求,建立劳 动力数据信息库、企业用工信息库。 重点产业配套项目优先支持 需注意的是,个人或团队限申报一项创业项目,须符合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较好、吸纳就业容量较大的要求,项目投资额应在 15万元左右。 创业者可申请入住创业孵化基地 大学生创业者还可申请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各级人力社保部门将积极指导孵化基地为入驻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经营、证照代办、创 业实训、创业融资、创业辅导、信息咨询等创业孵化扶持。对入驻 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应根据其吸纳就业的情况,给予一定期限的场 租减免等等。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 1、定义 (1)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在移动计算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 (2)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学习的商业行为在三四年已经萌芽,有部分企业利用WAP和手机短信开展学习活动,甚至已经有基于手机的学习系统。但是由于当时的手机性能、手机资费、用户学习习惯等制约,基于手机的学习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同时,国内也有学者对移动学习展开研究,如各大高校教育技术系的研究。但是从整体而言,移动学习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但是自2005年底,尤其是2006年,移动学习由研究阶段进入商业推广应用阶段。据各地对移动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大学生、42%的高中生、42%的初中生表示对学习手机持喜欢态度,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3,而选择一般的人占到了43%以上。持不喜欢态度的人不到总数的1/5。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得到多数潜在用户的认可。 但是,目前国内推出相应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移动学习四大应用模式

移动学习四大应用模式 导言:移动学习有四种应用模式,分别是社交化的日常学习、覆盖一线的按需学习、项目制&混合式学习、平台化的企业移动学院。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最新的学习方式,在现实中的应用还处于初步探索和尝试阶段。在实践中,已经有了一些移动学习的企业应用先行者,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新思考和试验,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应用经验,我们这里为大家分成了几种移动学习应用模式。 移动学习应用1——成为社交化的日常学习 移动学习的第一种应用方式,就是作为日常碎片化时间的学习交流。企业中的员工或者管理者都在移动学习平台中,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内容学习和社交化的分享交流。学习者会在群组、社区中提出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困惑、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很多都是学习者刚刚碰到的,会引来大家的关注,并各抒己见提供自己的答案,给问题提出者以参考。而企业的培训管理者,会站在企业官方或者内容专家的角度,提供相对标准和正确的答案,或者推荐一门微课程给到问题提出者。除此之外,移动学习的管理者则会做一些内部推广和过程运营工作,以促进学员进行学习的活动和讨论。想了解更多“移动学习”的干货和案例,欢迎关注【思酷掌上学院】wei xin gong Zhong hao 移动学习应用2——覆盖一线的按需学习 移动学习的第二种应用方式,是广泛覆盖一线员工的按需学习。这种方式常常针对一线员工,使他们能够随时随地或者干脆就在操作现场,通过移动终端来学习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案例等内容。企业则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向分布各地的员工推送业务开展所需要掌握的内容,并通过技术手段来监测学习过程和结果。覆盖一线的按需学习,充分发挥了移动学习的独特优势,且直接对业务的推动作用显得更为直接,很多企业都适合于用这种方式的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应用3——项目制学习&混合式学习 如果说前两种应用方式都是在应用移动学习来进行平时的持续学习,那么第3种应用就是将移动学习嵌入混合式学习项目中。混合式学习是将多样化学习方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16234248.html,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刘姝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3期 [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 (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2-01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 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 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开设军事理论课的意义 摘要: 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义务时代的需求国防后备力量征兵入伍 1.开设军事课程是国家法律赋予高校的义务 我们国家已经迈向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健康轨道,增强法律观念是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法律依据: 1984年5月3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2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简称《兵役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6次会议对《兵役法》又进行了修改。《兵役法》第43条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3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第10条也明确规定,可以从非军事院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预备役军官。2001年4月28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5条规定:“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高等学校应当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2)世界趋势: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军训工作,将大学生军训作为加强国防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美国制定了全民性的《国防教育法》,同时还制定了专门针对青壮年的《普遍军训与兵役法》,要求公民在规定的年龄必须参加军训,履行兵役义务。对高等学校的学生军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以4年制的学校为例,前两年为每周2~3学时学习基础军事课程,后两年增加至每周5学时,并参加—次为期6周的军事夏令营。这些学生在毕业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可能成为现役部队中非常出色的军官。据统计美军现役部队中有30%的将军和40%的校、尉级军官来自设有后备役训练团的学校毕业的大学生。 可见,军事课不仅是大学生履行义务的—种形式和大学生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2.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需求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

2020年最新重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2020年最新重庆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1、在支持大学生创业培训辅导方面 流程:本人持相关证件到公布的就业再就业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结业后享受一次性就业再就业培训费补助。 要求:培训人员应持本人的下岗证、失业证等相关证件;享受过一次性就业再就业培训政策,不再重复享受。 2、大学生创业资金支助 目前主要有以下两个渠道: (一).小额担保贷款 办理贷款额度:1、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原则上在2万元以内,大学生自主创业并吸纳下岗失业人员两人以上,贷款额度可放宽到5万元;2、合伙经营实体或小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后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按人平2万元计算,原则上不超过40万元。 优惠政策:利用小额担保贷款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微利项目由市就业再就业办、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确定。小额担保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为1年,结清前次贷款本息后可申请续贷,续贷期限不超过1年。续贷期满后还需贷款的,可展期1次(展期不贴息)。 (二).“阳光行动”重庆青年创业贷款 申请的基本条件:所经营的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并且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收益好,具备按期还款的能力。申请者有固定的经营场所,能提供具有一定自有资金的存款证明。申请人要经过就业培训,无不良信用记录。同时,借款人还要提供抵押、质押、保证等一定的担保方式。

个人最高可贷到5万元,合伙经营实体最高可贷到40万元,借 款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只要还款,由财政给予100%的贴息。 2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 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可在创业地按规定申请创业担保贷款,贷款额度为1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参照贷款基础利率,结 合风险分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个人发放的创业担保 贷款,在贷款基础利率基础上上浮3个百分点以内的,由财政给予 贴息。 3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学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 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4享受培训补贴 5免费创业服务 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可免费获得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 6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 高校毕业生可在创业地办理落户手续(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7创新人才培养 8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自主创业大学生可享受各高校挖掘和充实的各类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以及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的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同时享受各地区、各高校推出的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和在 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 9强化创新创业实践

移动学习方式探究文献综述

移动学习方式探究 作者:沈迅而指导老师:马志强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2010级 [摘要]:近20年来,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定义,然后着重介绍移 动学习的方式、现状,最后针对此现状指出移动学习研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化、校园无线网络 一:引言 谈到我们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古至今,可以罗列成这样一种趋势:口耳学习、文字学习、书面材料学习、大众传媒学习、网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进化与转变,恰好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而近十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与融合,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并且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成为远程教育和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热点。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概念的形成经历过一些发展,曾有很多远程教育专家及公司对“移动学习”做过相应的研究,给出过相应的解释。 ①远程教育家戴斯蒙德.基更在《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化到移动学习》中介绍了一个项目“从 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并提出了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 英国伯明翰大学移动学习研究小组从认知和学习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认为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相关的特点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技术与方式。[1] ②朱小兵和焦中明(2008)指出,移动学习就是以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以3G、 Wifi等通讯协议为技术支持,以情境感知、自适应推送、交互支持等为特征,通过网络课件、短信、手机电视等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活动。[2] ③AlexzanderDye等人对M-Learning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 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 综合以上观点,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现实,我们可以给移动学习下这样一个定义: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 三:移动学习方式 基于无线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我国目前实施可见的移动学习方式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这种方式除了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务之外,还提供话音服 务:当下热门的触屏手机(安卓系统)就带有这种语音服务。学习者通过短消息(手机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和答案

《大学军事理论教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国防: 2.军事思想: 3.战略环境: 4.精确制导武器: 5.新概念武器: 二、填空题 1.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1964年这5164年中,世界上共发生战争()次,只有()年是和平的。这些战争使()亿人丧生。 2.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保障。 3.国防的行为主体是()。 4.军事思想考察和回答的是军事领域的()问题。 5.《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 6.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之中。 7.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 8.人民军队建设思想是建设人民军队的()。 9.研究战争要从研究()入手,着眼战争的特点和发展。 10.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是()领导下的执行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 11.人民群众是战争胜负的()力量。 12. 精确制导武器被誉为“()”。 13. 航天器运行速度分为第一、第二、第三()速度。 14.空间站是在载人飞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航天器。 15.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战斗力的“()”。 16.指挥信息系统是军队一体化作战体系的“()”。 17.激光武器是利用激光的能量直接摧毁目标的()武器。 18.环境武器是指通过利用或改变()所产生的巨大能量来打击目标的武器。 19.非致命武器是指为达到使人员或装备()而专门设计的武器系统。 20.新军事变革进一步拉大了世界各国军队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上的“()”。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2007年1月24日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规定大学生室内军事理论课教学时间为()学时。 A、18。 B、24。 C、36。 D、48。 2.公民服士兵预备役的年龄为()岁。 A、19~39。 B、16~37。 C、17~36。 D、18~35。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与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是()机构,负责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重庆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重庆市近两年先后推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对本地和外地生源平等开放就业资源及就业市场等措施,为大中专毕业生创造 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施更有效的重庆市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 “大学要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就业不好的专业经过考察该淘汰的就应被淘汰,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 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学校应通过抓学风、抓就业和抓奖助,推 动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具竞争力。 “另外,大学要注重学生全方位的发展,不是简单地教了知识就够了。”刘吉臻说,“大学应成为大学生成长的地方,四年过去后,他应该被培养成一个可以应对挑战的人。” 鼓励创业才是双赢 “我认为国家应把用在就业问题上的钱拿来鼓励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做好了,即鼓励了创业,又解决了就业,这才是双赢。”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工商联合会主席马世侠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时这样表示。 谈到大学生创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我们的创业率不高,且高素质生源创业意愿不强。”吴江说,“2009年、2010年、2011 年三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率分别只有1.2%、1.5%、1.6%,而欧美这一 比例在20%至30%左右。”吴江委员还向本报记者介绍了大学生创业 扶持政策知晓率和受益率不高、创业政策扶持力度不足的问题。 创新必须从学校抓起 檀润华委员是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他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企业邀请我们为他们培养掌 握创新方法的创新工程师,可以说现在我们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

关键是缺乏创新人才。”檀润华委员对本报记者这样说,他认为高 校应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培养模式,与企业和社会需求 积极对接。 既然企业有需要,为何学校不能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檀润华认为,“我建议高校将学科设置、毕业设计等环节加入实践 因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庆五项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就业 1、大学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1年内可以免缴行政事业性收费。 2、凡自愿到重庆市工作的毕业生,只要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不受学校、专业、学历和生源的限制; 3、半年以上未就业有固定户口的大学毕业生可在其户口所在地 居委会登记,申请3000-4000元人民币的银行抵押和担保贷款; 4、自谋职业的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可将户口和人事档案暂 存就读学校2年或由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存管2年,存管 期间免收档案管理费; 5、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 另外,重庆转为直辖市以来,进入各类高校的重庆学生越来越多,全市各高校在校生人数也较直辖初增加了约一倍。为适应大中专生 就业形势的变化,重庆市近两年先后推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小额贷款、对本地和外地生源平等开放就业资源及就业市场等措施,为大 中专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据统计,全市近两年毕业的大 学生中,有4.2%选择了自主创业。

移动技术教学应用作业

移动技术教学应用作业 一、移动学习在教学中产生的作用? 1、移动所带来的各种新的学习上下文的关联及其传递特征,与固定、大容量等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的。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让他们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学习经验,学习材料的设计必须要零散化,注重开发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 2、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越来越密切,随时随地进行交互。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电信卡、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无线网络设备等与“移动教育”项目相关的产品。 3、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和移动远程学习的出现标志着第四代信息技术和第四代远程教育。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绝对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师生之间因时因地的交互学习活动也决不呈“教学生产包装后”的传送过程。另外,移动学习中的“碎片”实验研究结论更是与彼得斯论断的重要支点之一——教学过程是经过周密设计、系统开发、大批量生产后发送远程学习材料理论相悖离。因此,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给我们提出了对远程教育形态理论重新认识的新课题。 二、移动学习环境及其特点? 移动学习网络环境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学习技术环境。目前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红外、蓝牙及802.11b/a/g三种无线通

讯技术组建无线移动学习网络。在这三种无线组网技术中,红外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仅为115.2Kbps,传输距离也很短一般只有1米;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而802.11b/a/g 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1Mbps,并且有效距离长达100米,可以满足运行大量占用带宽的网络操作,基本就像在有线局域网上一样。所以802.11b/a/g比较适合于组建学校教室内外构建的校园移动学习网络。通过学习我觉得其特点有这样几点:一是在作用上起到了获取学习资源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二是在组建时造价比较昂贵,特别是学生学习终端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普及比较困难;三是难以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三、分析说明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关于移动学习 (1)移动学习的定义 由于移动学习是一个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新兴事物,不同专家学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各行己见,使得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在国外,人们一般称之为Mobile Learning (简称 M-leaming),而国内则称之为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 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爱尔兰的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基更的观点:他把移动学习看作是远程学习的一种新形式。移动学习不仅具备了远程学习的特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本质,那就是随时随处的学习。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研究 1移动学习的起源与意义 (2) 1.1 移动学习的起源与发展 (2) 1.2 移动学习的意义 (2) 2移动学习在国内外的发展 (3) 2.1 移动学习在国外的发展 (3) 2.2 移动学习在国内的发展 (3) 3移动学习的应用形式 (4) 3.1 基于短消息的移动教育 (4) 3.2 基于浏览、连接的移动教育 (4) 4移动学习存在的问题 (5) 4.1 教育平台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5) 4.1.1 通信收费问题 (5) 4.1.2 格式转换问题 (5) 4.1.3 开发基于手机的教育软件 (5) 4.2 移动学习受网络条件的制约 (5) 4.3 移动学习的软件问题 (5) 4.4 移动学习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6) 5结语 (7) 6参考文献 (8)

1移动学习的起源与意义 1.1 移动学习的起源与发展[1] 移动学习(m-learning)是短短数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学习教学模式,凭借当前条件已基本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以及先进的PDA、移动电话和部分智能电话,实现远程教学和学习。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移动学习将学习班带给人们,而不是把人们带到学习场所。一个实用的移动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其通过该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 近几年移动教学的发展更为迅速,在美国的一些学校里移动教学已经作为了学校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1.2 移动学习①的意义[2] 移动学习对于教育有着影响深远的意义。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爱尔兰教育技术专家戴斯孟德·基更(Desmond Keegan)博士把远程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即d-learning(远程学习),e-learning(电子学习)和m-learning (移动学习)。他认为,移动学习将是未来远程教育的主要方式。因为对于远程教育而言,“成功的教育技术,不是那些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特性的技术,而是已经达到了广泛普及的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是有史以来世界普及最广的技术。目前在全世界60亿人口中,有15亿人口拥有手机,中国的手机增长速度更是飞快,尤其是在农村,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计算机的普及率。因此,说移动学习就是远程教育的未来丝毫不为过。 目前,基于先进的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育,较以前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进步,但基于有线连接的互联网环境建立代价高,扩充新的节点,增加通信带宽都不很方便。同时,通过计算机对互联网的连接本身因为设备的制约而对于随时随地这一远程学习的重要要求产生了相当大的局限性。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成为现代社会的需要,传统课堂外的学生人数大大增加。他们没有固定的学习地点和时间,甚至工作场所也不固定。同时对于仍然在校的学生来说传统的学校教学也不可能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现代社会所需的知识与学习资源。 而基于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之上所开展的移动教育,将真正地解决和实现教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的梦想。这对于教育的普及有着莫大的帮助。 ①桂清扬,移动学习的奠基之作[J].中国远程教育,2003,(5):7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