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新世纪以来,在移动通讯、普适计算、移动Internet

等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移动学习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能够紧随着学习者的需要而发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的学习需求,并为新技术融合、改进、优化传统教学流程注入新的元素,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和空间。在移动学习情景下,人们将能够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普适学习环境,并更加关注于思考、学习、实践等不同学习活动形式下人类认知能力的情景化、分布式自然发展,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情景认知、从个别化学习到社会性学习、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广泛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教学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

化学习关键技术的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转变。在我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迫切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及环境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随着信息技

术对教育的不断渗透,普适计算技术推动着信息技术成为一种随处可得的环境,信息成为一种素养、一种文化,上述转变正催生着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其来临的标志不仅仅是某个技术的应用、不再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模仿或局部改良,而是教育理念的范式转变,是对传统经典教育学观点的颠覆。移动学习正是在这一变革进程中融合新技术、新理论所诞生的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和便携式设备所开展的学习。这些设备包括网络学习机、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形态终端资源,其中便携性、数据可交换性是这些终端的基本特性。随着人们对移动学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很快发现移动学习不应该仅停留在设备层面,而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移动性,出现了“移动学习是当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当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概念的演进表明,移动学习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各类可便携终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融合信息技术新发展,而给学习者带来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应该弥漫、渗透、关联、混合、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并将促进情境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性实践。

如今,对移动学习的探索、研究及其应用已经广泛开展,相关研究表明,移动学习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维系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促进学习者掌握新型的数字化学习工具,提升学习者问题解决的技能,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协作技能和获得更好的社会发展,并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建构式学习环境。这些优势正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人类实现终身教育理想的必

然技术途径,并促进人类社会教育观、知识观、学习观的重大变化――教育将更接近生活、接近社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更加和谐、互助、平等和友好。知识将经历由绝对真理到生成建构;由公众知识到个体知识、由普适性到情景化、由积累到应用的转变,从而实现由旁观者知识观到参与者知识观的转变。学习将成为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学习过程将以记忆为主的知识掌握转变为发现为主的知识建构;知识的习得将由个人的、机械性的记忆转变为社会的、互动的、体验的过程。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第25卷 第23期2009年12月 甘肃科技 Gansu Science and Technol ogy V ol.25 N o.23 D ec. 2009技术路线图与科技创新 李宠华2,1,杜 英13,马燕玲1 (1.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摘 要:技术路线图是一种有效的创新管理工具。20世纪末期起源于美国汽车行业,很快成为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及其大中型企业和诸多行业协会普遍使用的新型管理工具。简要概述了技术路线图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等相关理论,依据科技创新的含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并对科技规划的导向作用、科技管理的变革作用和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等方面论述了技术路线图对科技创新的意义。 关键词:技术路线图;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592 党中央提出依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此,就必须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掌握真正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1]。我国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家、产业、企业都面临着变革不适应创新要求的发展模式,科学谋划长远发展。作为技术预见的工具,技术路线图创新了人们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在美、英、日、韩、德等技术发达国家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可以说,它是现代创新相互作用模型在技术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创新是贯穿其始终的灵魂。研究技术路线图对于科技创新的作用,深刻认识、广泛使用技术路线图,多维度地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1 技术路线图概述 1.1 技术路线图的定义 对于技术路线图的定义的表述有多种,国外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四个国家[2]。国内学者在定义时,大都把国外的基本定义———“各利益相关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一致看法”作为关键词,但在进一步解释时,由于各自的认知和阐述的角度不同,给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但都强调时间维度、视图工具。国家技术前瞻研究组给出的定义是:技术路线图是对未来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明确技术创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竞争态势,提出应优先发展的关键技术群、主导产品(产业)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时间序列图表描述技术发展优先序,实现时间和发展路径,为有效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和合理配置创新资源奠定基础[3]。我们认为,该定义全面表达了技术路线图的研究对象、方法、目的,是目前最为权威的定义。 1.2 技术路线图的作用 概括而言,从路线图的结果看,展现了技术发展的全景图,提供了一个到达愿景目标的路径,可以利用技术路线图作为选择和决策的依据,包括政策、投资、合作、研发等的选择和决策。从技术路线图过程来看,主要是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形成共同的愿景,新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贯穿于全过程,进而形成研究应用化的氛围,提高新产品开发的成功率(技术产业化的成功率)[4],有利于技术的群体突破。 1.3 技术路线图的分类 从技术路线图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1)产品技术路线图;(2)产业(行业)技术路线图;(3)破坏性技术路线图;(4)科学路线图。 从技术路线图的开发主体来看,可分为:(1)企业技术路线图;(2)产业技术路线图;;(3)国家技术路线图。 1.4 技术路线图的制定 制定一个完整的技术路线图,一般而言,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活动,包括前期调研分析、设(确定领导者)、确定范围和边界;第二阶段为开发技术路线图,包括确定将成为路线图的主要产品、 3作者简介:李宠华(1972年5月-),女,汉,甘肃秦安人,甘肃农业大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杜英(1963年7月-),副研究员,甘肃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信息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E-m a il: do i ng@g s s tc.go https://www.doczj.com/doc/3f8588173.html,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对移动通信技术的认识 所谓移动通信就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移动通信与固定物体之间的通信比较起来,具有一系列的特点,主要是:(1)移动性。就是要保持物体在移动状态中的通信,因而它必须是无线通信,或无线通信与有线通信的结合。(2)电波传播条件复杂。因移动体可能在各种环境中运动,电磁波在传播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绕射、多卜勒效应等现象,产生多径干扰、信号传播延迟和展宽等效应。(3)噪声和干扰严重。在城市环境中的汽车火花噪声、各种工业噪声,移动用户之间的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等。(4)系统和网络结构复杂。它是一个多用户通信系统和网络,必须使用户之间互不干扰,能协调一致地工作。此外,移动通信系统还应与市话网、卫星通信网、数据网等互连,整个网络结构是很复杂的。(5)要求频带利用率高、设备性能好。 移动通信系统由两部分组成: (1) 空间系统; (2) 地面系统:①卫星移动无线电台和天线;②关口站、基站。 移动通信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到2020年将大体经过5代的发展历程,而且到2010年,将从第3代过渡到第4代(4G)。到4G,除蜂窝电话系统外,宽带无线接入系统、毫米波LAN、智能传输系统(ITS)和同温层平台(HAPS)系统将投入使用。未来几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明显的趋势是要求高数据速率、高机动性和无缝隙漫游。实现这些要求在技术上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此外,系统性能(如蜂窝规模和传输速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频率的高低。考虑到这些技术问题,有的系统将侧重提供高数据速率,有的系统将侧重增强机动性或扩大覆盖范围。 从用户角度看,可以使用的接入技术包括:蜂窝移动无线系统,如3G;无绳系统,如DECT;近距离通信系统,如蓝牙和DECT数据系统;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固定无线接入或无线本地环系统;卫星系统;广播系统,如DAB和DVB-T;ADSL和Cable Modem。 移动通信的种类繁多。按使用要求和工作场合不同可以分为(1)集群移动通信,也称大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为只有一个基站,天线高度为几十米至百余米,覆盖半径为30~km,发射机功率可高达200W。用户数约为几十至几百,可以是车载台,也可是以手持台。它们可以与基站通信,也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移动台及市话用户通信,基站与市站有线网连接。(2)蜂房移动通信,也称小区制移动通信。它的特点是把整个大范围的服务区划分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设置一个基站,负责本小区各个移动台的联络与控制,各个基站通过移动交换中心相互联

几种常见的培训方式

几种常用培训的方式比较 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八九点从为企业进行内外部培训的过程中,就几种常用的、八九点独创的有效培训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企业可根据不同培训方式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以期用最少的投入进行最合理的培训安排,达到最佳培训效果。 一.企业内部培训方式 1.专题讲授:知识体系较系统,集中学习,信息量大,这是目前企业培训采用最多的一种培训方式,但这种培训方式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学员很难在短时间内全盘掌握学习内容,需要通过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管理、培训评估、培训效果落实等系统的工作提升培训效果。 2.角色情景演练:进入角色实施培训,身临其境,可亲身体验所处角色的特点,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培训主动性,可与实际工作进行很好的结合,但耗时较长,如果设计不合理,过程管理不当,培训效果也将大大折扣。此种培训方式可独立进行,也可与其他培训方式相结合。 3.案例培训: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学习到知识、方法等,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系统思考的能力。目前很多培训师在培训时,案例大多都来源于企业外部的案例,八九点独创了通过提炼企业内部典型案例进行的案例培训方式,这对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更具指导意义,目前八九点已通过整理企业案例为企业实施案例培训,效果极为显著。通过案例培训,可达到统一企业理念、判断标准和行为流程,提升实战能力的效果。 4.训练式培训:这种培训方式更适合一些技能方面的培训,如礼仪培训、公文写作、销售技巧等,学员亲身实践,印象深刻,在训练中掌握所学内容并有所提升。 5.主题学习性工作会议:就企业某一阶段所关注的专题,召开专题学习会议,参会人员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得出学习成果或心得,统一认识,共同提升。 6.工作现场即时性培训:八九点独创培训方式。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现场即培训现场,工作问题出现时或有提议时,在工作现场即时进行培训交流,集思广益、解决问题,是企业内部最有效的培训、学习方式,尤其对于解决问题、避免问题重复发生极为有效,目前这种培训方式已普遍应用于八九点的实效型培训方式—“诊断式培训”“咨询式培训”“主题式培训”。 二.企业外部培训方式 1.公开课:可开阔眼界,参训灵活度高,可增加与外界交流机会,适合不能在企业内进行集中培训的内容的学习。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的影响

医院?医学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的影响
赵 亮

卢建华

周凤玲

(1.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沭阳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处,江苏 沭阳 223600)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世代相传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道德、风俗、心志、制度等等各方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 心灵和智慧。其中既有积极向上的科学精神,又存在与现代科技创新精神相背离的一面。中国传统文化对科技发展有着 两方面的作用,即正面的促进作用和负面的阻碍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在潜移默 化中影响了现代医学技术创新的步伐。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摒弃其消极因素,从而有利于现代医学技术 创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医学技术创新;促进作用;阻碍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6396.2011.21.021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s generations of idea,moral,custom,aspiration,institution and so on.All aspects of above-mentioned reflect the Chinese nation's spirit and wisdom.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not only has positive effects but also negative effects in technology development.In addition,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modern medical scientific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gradually influences the pace of innovation.To help developing the innovation better,the necessary measures are to affirm the positive factor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bandon the negative ones. Key words: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Modern medical technology innovation;Positive effect;Negative effect

引言
意;谐,相合,强调顺和、协调。“善解能容,和而不 同”。《论语》中提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 “爱无差”。孟子也主张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营造 “人和”的人际环境。这种思想有助于医学技术人员在工 作中能够和平共处,互相体谅,共同营造一个宽松舒适、 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能让这些医学技术人员体会到人情 温暖和关怀,愿意为事业奉献。 儒家思想是以伦理为中心的,尤其是“重人伦”,强 调人本主义,比如儒家提出的“天人合一”思想,声称人 是万物之灵,爱人,重视人。这些观点都是以人为中心 的。这对我们国家当前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 的核心观念作了很好的文化铺垫。现代医学技术创新同样 需要以人为本,医学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医学技术创新 领域需要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的投入。而中国传统文化中 重视人价值的观点,提倡社会要培养人才、起用人才、珍 惜人才,给德才兼备的人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而且其重 视人的这种人文精神,使得医学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医学技 术人员的物质需求能够不断得到满足,在人己互惠的基础 上创造更大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奋刻苦,刚健 有为,鞠躬尽瘁。孔子提倡“发愤忘食”的精神,《易 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提倡最大限度发挥 人的主观能动性[4]。这些思想都刻画了中国人积极向上,顽 强拼搏的精神。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也充分体现了 这种思想,每当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时,每 当中华民族需要捍卫荣耀时,国人总能够在这种信念的支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广义上讲,中 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带有 中华民族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 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我国的传 统文化具有无穷的影响力,其核心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儒道 思想。而人们都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既包括 其规则制度、伦理规范的直接约束,也受到长期积淀下来 的某些心理暗示、思维惯性的引导,甚至在人们的思想中 根深蒂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 对健康概念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医学技术的要求也在 不断扩大,所以现代医学技术创新既很需要也很必要。现 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功能更完善的新医药发明、以及基因 技术的突破等等这些都是医学技术的创新。医学技术创新 对于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乃至人类的 生命健康水平提高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江泽民指出:“创 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 力”。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不断创新的历史 。技术创 新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巨大贡献 。而技术创新都是在 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的,受到环境的制约、社会文化的 影响,现代医学技术创新也同样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 响,中国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起作 用,它从观念、制度、方法、价值等多方面影响着现代医 学技术创新。 2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医学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和谐,和,和睦,有和衷共济之
收稿日期:2011-05-17 修回日期:2011-06-07
[3] [2] [1]
作者简介:赵亮(1988-),男,汉族,江苏沭阳籍,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通讯作者:卢建华(1955-),女,汉族,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卫生事业管理。
45

移动学习概述

移动学习 1、定义 (1)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在移动计算设备(如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DA、pocketPC等)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移动计算设备。 (2)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中国移动学习的商业行为在三四年已经萌芽,有部分企业利用WAP和手机短信开展学习活动,甚至已经有基于手机的学习系统。但是由于当时的手机性能、手机资费、用户学习习惯等制约,基于手机的学习还处于萌芽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商业活动。同时,国内也有学者对移动学习展开研究,如各大高校教育技术系的研究。但是从整体而言,移动学习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 但是自2005年底,尤其是2006年,移动学习由研究阶段进入商业推广应用阶段。据各地对移动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34%的大学生、42%的高中生、42%的初中生表示对学习手机持喜欢态度,超过调查总人数的1/3,而选择一般的人占到了43%以上。持不喜欢态度的人不到总数的1/5。由此可见,移动学习得到多数潜在用户的认可。 但是,目前国内推出相应移动学习解决方案的公司数量并不多。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f8588173.html, 我国移动通信平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作者:刘姝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13期 [摘要]21世纪移动通信技术和市场飞速发展,在新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未来移动通信技术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网络业务数据化、分组化,移动互联网逐步形成;网络技术数字化、宽带化;网络设备智能化、小型化;应用于更高的频段,有效利用频率;移动网络的综合化、全球化、个人化;各种网络的融合;高速率、高质量、低费用。这正是第四代 (4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4G)正交频分复用多模式终端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13-0212-01 一、引言 移动通信是指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着其应用领域的扩大和对性能要求的提高,促使移动通信在技术上和理论上向更高水平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移动通信已成为现代通信网中不可缺少并发展最快的通信方式之一。 二、4G移动通信简介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可称为宽带接入和分布网络,具有非对称的超过2Mbit/s的数据传输能力。它包括宽带无线固定接入、宽带无线局域网、移动宽带系统和交互式广播网络。目前正在开发和研制中的4G通信将具有以下特征: (一)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 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专家预估,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达到10-20Mbit/s,最高可以达到100Mbit/s。 (二)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it/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 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3G网络的20倍。 (三)多种业务的完整融合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方式 新世纪以来,在移动通讯、普适计算、移动Internet 等技术发展的驱动下,移动学习正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能够紧随着学习者的需要而发生,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按需的学习需求,并为新技术融合、改进、优化传统教学流程注入新的元素,极大地拓展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深度和空间。在移动学习情景下,人们将能够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普适学习环境,并更加关注于思考、学习、实践等不同学习活动形式下人类认知能力的情景化、分布式自然发展,从而实现从知识传递到情景认知、从个别化学习到社会性学习、从正式学习到非正式学习的学习转变。 从世界范围来看,随着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广泛普及、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的教学服务体系的建立以及网络 化学习关键技术的突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理论、内容、模式、管理和体制正在发生转变。在我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求,迫切需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及环境的基础上,以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探索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体制、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随着信息技

术对教育的不断渗透,普适计算技术推动着信息技术成为一种随处可得的环境,信息成为一种素养、一种文化,上述转变正催生着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其来临的标志不仅仅是某个技术的应用、不再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模仿或局部改良,而是教育理念的范式转变,是对传统经典教育学观点的颠覆。移动学习正是在这一变革进程中融合新技术、新理论所诞生的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 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和便携式设备所开展的学习。这些设备包括网络学习机、个人数字助理、便携式电脑、智能手机等多形态终端资源,其中便携性、数据可交换性是这些终端的基本特性。随着人们对移动学习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很快发现移动学习不应该仅停留在设备层面,而更应该关注学习者的移动性,出现了“移动学习是当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当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所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的定义。移动学习概念的演进表明,移动学习是在无线通信技术、各类可便携终端技术发展的驱动下,融合信息技术新发展,而给学习者带来的新型学习方式,这一学习方式应该弥漫、渗透、关联、混合、变革传统的学习模式,并将促进情境学习、非正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理念的创新性实践。 如今,对移动学习的探索、研究及其应用已经广泛开展,相关研究表明,移动学习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激情,维系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心得体会:科技协同创新的发展现状和强化路径(最新)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X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更是鲜明提出“聚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创新机制研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区域战略和政策协同,提升X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增强科技创新对X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意义重大。 X科技协同创新成效突出 创新型企业集群不断壮大。全省企业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研发人员的占比均超过85%。2017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6%,创造了61%的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启动省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建设,首批入库企业有3137家。创新型领军企业优势凸显,14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通过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其中1家进入世界500强,22家进入中国500强,38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31家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全省新建589家企业院士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在90%左右。6300家获得研发费用普惠性财政奖励。 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2017年,X围绕产业创新重大需求,强化创新供给能力,培育发展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为产业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新突破,大力实施前瞻性产业技术创新专项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围绕未来网络、战略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方向,部署产业前瞻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170项,组织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38个,累计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7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52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达12家,有力推动了重点领域率先实现技术跨越,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效能持续提升。 区域创新布局持续优化。X通过发挥高新区创新主阵地作用,统筹推进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呈现协调联动的新格局。《X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正式发布,为自创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提供了有力支撑。X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获科技部正式批复建设,开展创新

移动学习方式探究文献综述

移动学习方式探究 作者:沈迅而指导老师:马志强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2010级 [摘要]:近20年来,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短短几年时间,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定义,然后着重介绍移 动学习的方式、现状,最后针对此现状指出移动学习研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改善策略。[关键词]:移动学习、数字化、校园无线网络 一:引言 谈到我们人类的学习方式,从古至今,可以罗列成这样一种趋势:口耳学习、文字学习、书面材料学习、大众传媒学习、网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的进化与转变,恰好是现代科技、社会发展进步的体现。而近十年来,随着移动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与融合,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应运而生,并且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也成为远程教育和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热点。 二: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概念的形成经历过一些发展,曾有很多远程教育专家及公司对“移动学习”做过相应的研究,给出过相应的解释。 ①远程教育家戴斯蒙德.基更在《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化到移动学习》中介绍了一个项目“从 数字化学习到移动学习”,并提出了远程学习、数字化学习、移动学习三个发展阶段的观点,将移动学习理解为远程学习的一种形式; 英国伯明翰大学移动学习研究小组从认知和学习的角度来开展研究:认为从内容与形式方面看,移动学习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移动学习的移动性、情境相关的特点使得移动学习成为一种完全不同于数字化学习、网络学习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技术与方式。[1] ②朱小兵和焦中明(2008)指出,移动学习就是以Pad、手机等移动设备为终端,以3G、 Wifi等通讯协议为技术支持,以情境感知、自适应推送、交互支持等为特征,通过网络课件、短信、手机电视等形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活动。[2] ③AlexzanderDye等人对M-Learning作了一个较具体的定义: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 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3] 综合以上观点,结合现代教育发展的现实,我们可以给移动学习下这样一个定义:移动学习是使用移动终端,呈现微型学习内容,并利用片段化时间,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个性化学习方式。 三:移动学习方式 基于无线通讯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现状,我国目前实施可见的移动学习方式有: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基于校园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 1、基于短消息的移动学习。这种方式除了提供面向字符的短消息服务之外,还提供话音服 务:当下热门的触屏手机(安卓系统)就带有这种语音服务。学习者通过短消息(手机

“电子书包”——信息化环境下地新型学习方式

“电子书包”——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学习方式 一、背景与概况 作为信息化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教学工具,“电子书包”有助于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实现多元信息交流,从而真正促使每个学生进步。 学生人手一台PAD版“电子书包”。学生的教科书、学案、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都在“电子书包”上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这样,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各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从而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进程;学生课前积极完成老师发布的个性化学案或测试,也可以参与老师或学生发起的在线讨论。课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带着问题听课,主动参与到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之中。 1.世界各国使用“电子书包”的概况 用电子课本取代现今的纸质课本,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迄今世界上已经有至少50个国家计划推广“电子书包”。 2.我国试用“电子书包”的情况 2009年开始试点,到今年9月新学期开学后,全市每个区都将有部分学校试点使用“电子书包”,其中闵行区将有40所学校使用。 3. 学校教学对“电子书包”的功能需求

“电子书包”是将教学需要的教材、学案、工具书等按照科学的结构整合而成的智能教学资源包。可以用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按需提供大量针对性强、能及时反馈指导、可自主生成的智能练习,能进行问题积累、错题收集、资源及时更新的智能学习工具。 二、特色与创新 “电子书包”是支持模拟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智能学习工具。 1.支持模拟学习 模拟教学是利用计算机建模和仿真技术来表现某些系统(自然、社会学科)的结构和动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可供他们体验和观测的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学科特点,在电子书包中使用动画、视频、互动游戏,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如学生知识积累不多、见识不广;语言学习中辅助听读、理解文章容;宏观、微观领域的学习;无法进行或破坏性很大、不安全的实验;过于抽象、理解难度很大的容的学习……让学习变得比较轻松、有趣,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支持自主探究学习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及意义【精选】

医学创新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代代相传的人们不断改进生产工具,进行社会生产变革和科学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创新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重要动力,只有大胆创新的国家才能成为世界强国,也只有勇于创新的民族才能雄居世界民族之林。人们的创新活动和创新能力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创新精神,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人,才会主动自觉地从事创新活动,才会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创新精神的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达和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同样,一切科学的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精神的作用,医学也是一样. 科学技术每一项具有决定意义的突破,都将会带来生产力的飞跃,都将改变世界政治,经济乃至科技发展的进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医学也不例外.医学科学理论或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将引起新理论的形成,新法的建立或诊疗手段的改善.纵观医学发展史,每次重大理论的形成和科学发现都对医学的发展,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不断出现的创新成果将对人类寿命的延长,人的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建立,往往打开一扇新的科学。 英国人虎克利用荷兰人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19世纪初,施万和施莱登发现了动物细胞,从而认识到细胞是生物

体的结构单位,从而宣布细胞学的建立.魏尔啸创立的细胞病理学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液体学说(疾病是由于体液的平衡失调引起的)彻底决裂,是医学上的一次革命.由于显微镜和组织制备技术的不断改进,导致进一步观察细胞内部的超细微结构.1931年,德国人诺尔和鲁斯卡制造出地一台电子显微镜.现在电镜的放大倍数已经超过20万倍,对深入研究组织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扫描显微镜和组织冻蚀技术的发展,能够进一步观察到细胞及细胞间的复杂图像。现在利用更为先进的电子能级光谱和X线衍射分析,可以测定细胞及其细胞的化学组成.1977年,桑格继完成胰岛素的氨基酸测序之后又发明了DNA碱基测序方法,为今天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奠定了基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将给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革命.美国科学家普特曼和卡尔勒)应用计算机技术,发明了可以通过计算机三维图像重建直接显示被X射线透射的分子立体结构的新方法,大大简化了过去利用物理,化学法确定分子结构的程序,使结构定位更准确.并已测定了包括维生素,激素等数万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推动了有机化学,药物学及生物学的发。 新的科学仪器的发明,往往极大改善医学诊疗手段。超声波诊断和放射性核素的临床应用,是影像技术另一方面的重要发展.它们可以提高对组织结构的分辨率,有助于疾病过程的可视化和治疗的准确性.由于超声波检查没有辐射的危险,所以在产科中广泛应用.1946年美籍瑞士科学家布洛克和美国科学家帕塞尔分别发现核磁共振成像1970年多巴迪安等的研究为磁共振成像装置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77

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85期2013年第3期Serial No .185 No .3,2013当今世界,迅猛的科技变革、激烈的国际竞争、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和综合国力竞争的迫切需要,成为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关键要素。近十年来,中国十分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2006年,胡锦涛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2007年,十七大报告提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2010年,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一、确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掌控和调配一切经济活动,包括科学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推广,同时,由于建国初期中国资金资源匮乏,必须由政府出面集中力量取得科学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就形成了政府是科技进步主体的局面和路径。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主要单元,具备一定的科技创新的能力,科技创新的主体由政府转向企业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国家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不利影响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利于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科研成果主要集中于科研院所,与直接从事生产的企业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和隔阂,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不协调、不匹配,科研成果难以商品化、市场化。二是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安身立命、增强活力的关键因素,企业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赢得市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以国家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使企业从事科学研究的压力和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必须扭转政府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局面,明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国有大中型企业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调整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开发的关系,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化。建立自有的科研机构,对企业的科研活动进行管理和规划,吸引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到企业中进行科技创新。加强与高校、研究所等专有科研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中小企业要发挥自身潜力,增强科技创新的内在动力,把科技创新作为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突破点。 二、明确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导向———市场 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和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才能促进自身的生存发展和经济的增长进步。一是市场是技术生长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机制。市场具有资源配置的功能,通过优胜劣汰,促进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由生产效率较低的产业和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产业和部门流动,促进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劳动者素质提升和科研队伍的壮大。二是市场是实现经济与科技共同发展的基础机制。科研成果只有在市场中实现商品化、产业化,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市场的需求和竞争为企业、院校和研究机构提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推动经济与科研主体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有利于科研成果发挥作用的完备的市场体系和良好的 收稿日期:2012-09-18 作者简介:宋艳丽(1987-),女,河南南乐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 论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路径选择 宋艳丽,毛一龙 (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大队,南京210003)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越发突显出其无限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成为经济增长的 重要源泉。 中国在推动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宏观管理,拓展多元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加快提高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关键词: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3-0003-02 3— —

移动技术教学应用作业

移动技术教学应用作业 一、移动学习在教学中产生的作用? 1、移动所带来的各种新的学习上下文的关联及其传递特征,与固定、大容量等学习方式有所不同的。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教育科研、教学管理、生活资讯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同时让他们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移动学习是一种“碎片”式学习经验,学习材料的设计必须要零散化,注重开发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 2、移动学习过程中师生交流越来越密切,随时随地进行交互。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以及电信卡、手机、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无线网络设备等与“移动教育”项目相关的产品。 3、移动通信技术的使用和移动远程学习的出现标志着第四代信息技术和第四代远程教育。移动学习的随时随地性绝对是后工业化社会——信息社会的特征,师生之间因时因地的交互学习活动也决不呈“教学生产包装后”的传送过程。另外,移动学习中的“碎片”实验研究结论更是与彼得斯论断的重要支点之一——教学过程是经过周密设计、系统开发、大批量生产后发送远程学习材料理论相悖离。因此,移动学习方式的出现给我们提出了对远程教育形态理论重新认识的新课题。 二、移动学习环境及其特点? 移动学习网络环境是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学习技术环境。目前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可以采用红外、蓝牙及802.11b/a/g三种无线通

讯技术组建无线移动学习网络。在这三种无线组网技术中,红外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比较低仅为115.2Kbps,传输距离也很短一般只有1米;蓝牙技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通信距离为10米左右;而802.11b/a/g 的数据传输速率达到了11Mbps,并且有效距离长达100米,可以满足运行大量占用带宽的网络操作,基本就像在有线局域网上一样。所以802.11b/a/g比较适合于组建学校教室内外构建的校园移动学习网络。通过学习我觉得其特点有这样几点:一是在作用上起到了获取学习资源的便捷性和及时性;二是在组建时造价比较昂贵,特别是学生学习终端的配备上存在问题,普及比较困难;三是难以对学生学习资源进行筛选,可能影响学习效果,甚至起到反作用。 三、分析说明移动学习及其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1、关于移动学习 (1)移动学习的定义 由于移动学习是一个正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新兴事物,不同专家学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各行己见,使得对移动学习的定义至今也没有达成共识。在国外,人们一般称之为Mobile Learning (简称 M-leaming),而国内则称之为移动学习或移动教育。 对移动学习的认识与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是爱尔兰的远程教育专家戴斯蒙德?基更的观点:他把移动学习看作是远程学习的一种新形式。移动学习不仅具备了远程学习的特征,而且具有自己独特的本质,那就是随时随处的学习。

移动通信系统论文

2010-2011学年第2 学期 考试科目移动通信系统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2011年6 月12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于自适应调制和编码的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传输 摘要:总的说来,链路自适应方案,如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以及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加强了时变无线信道的系统容量。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必须对资源的每一帧进行自适应和动态的分配。因此,系统需要控制消息来发送关于动态资源分配的信息给用户。这些信息包括用户ID,资源位置,调制等级,以及编码和自动重复请求(ARQ)信息。然而,这些资源分配信息的传输,造成了控制开销。在这篇文献中,我们介绍了一种利用AMC来传输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案,并分析了它在支持截断ARQ,如链路层ARQ和HARQ的系统中的性能。除此之外,我们还证明了使用AMC来传输控制消息是减少控制开销的一种好方法。特别是当每帧的用户数较大,如对于互联网语音服务协议(V oIP),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关键字: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控制消息;控制开销;资源分配Adaptive-Modulation-and-Coding-Based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Message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Liu Zhihu S100131051 Keywords—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control messages, control overhead, resource allocation. 1.引言 最近的以分组为导向的系统,如移动WiMAX和高速数据分组接入(HSDPA),通过使用链路自适应技术提高了数据吞吐量。这些技术有自适应调制和编码(AMC),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以及快速信道感知调度。AMC 方案能够通过选择信号星座图以及适合它的时变信道的信道编码来提高系统容量。自动重复请求(ARQ)有效地减轻了由于信道衰落造成的分组错误。除此之外,截短的ARQ通过限制在应用AMC时的最大重传次数以及在物理层只使用固定的调制和编码,改进了系统吞吐量。重传机制,特别是基于HARQ的机制,提供了一种改进由于信道测量和反馈延时错误造成的链路自适应误差的健壮性的好方法。为了应用这些链路自适应方案,系统必须对每帧资源进行自适应的和动态的分配。并且,目前开发的大多数业务都是基于分组的。所以,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无线资源能够在移动站之间得到有效共享。最后,自适应和动态资源分配要求逐帧链路自适应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因此,对于动态资源分配的控制消息的设计非常重要。资源的链路自适应分配的控制消息应该与数据一块传输,以告

移动学习现状分析

随着3G无线通讯技术的推广运用,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高速传输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变成现实。同时移动终端的处理能力及显示能力的提高也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基本条件。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及在我国发展现状 虽然国内外远程教育领域对于移动学习的研究已有几年的历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关于移动学习的定义主要有: Alexzander Dye等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呈现学习内容并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1] Chabra和Figueiredo:移动学习就是能够使用任何设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2] Paul Harris: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技术和E-learning的交点,它能够为学习者带来一种随时随地学习的体验。[3] 北京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移动教育实验室:移动教育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来更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 综上所述,移动学习可概括为:使用移动设备,利用无线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源并为师生提供双向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教育机构进行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2)基于

GPRS技术建立移动教育平台,开发适合多种设备的教育资源,解决资源共享问题;(3)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和浏览平台,提高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开发规范、动态扩充和可定制性,并为教育语义Web打下基础;(4)教育语义网络平台,它主要利用语义Web技术提高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性;(5)基于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多媒体移动教学系统,实现在校园中利用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的教学。第二类是由教育企业进行的移动教育产品的应用研究,这类产品主要是电子词典类,学习资源通过下载的方式存入到词典中以便进行移动学习。第三类是硕士论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技术及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上,涉及实际移动学习方面的应用则比较少。 在现有的实际运用研究中,移动学习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1)基于短信息、多媒体信息、移动邮箱的方式,教师通过短信息、多媒体信息服务或邮件将学习资源或作业发送给学生,学生则通过同样的方式学习、提交作业或与教师交流。校方通过短信息服务为师生提供公告、通知信息;(2)师生间通过手机移动QQ或移动MSN工具进行实时交流;(3)搭建WAP学习站点,为学生提供通知公告、学习资源等信息,并通过论坛实现师生间的异步交流。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出,尽管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移动学习的功能,但存在以下缺点:(1)教学模式单一;(2)频繁使用短信息或多媒体信息服务,增加了教学成本;(3)尽管移动QQ或移动MSN可以实现师生间的实时互动,但容易受到其他朋友的干扰,从而影响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容易受到安全威胁;(4)受到通讯速率、手机性能的影响,WAP(无线应用协议)学习站点的功能较简单。可以看到还没有一个真正的移动学习平台投入到实际运用中。 目前,基于3G技术的高性能手机已经投入市场,为移动学习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由于手机方便随身携带的特点,使得其必将成为移动学习的首选工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