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精选文档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精选文档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精选文档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精选文档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的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2.

036

1 设备管理中人为因素

从许多事故案例(包括重特大事故)来看,事故的发生与人的不安全因素有直接的关系。例如,1 9 9 4年11月13日,

吉林省辽源矿务局泰信矿四井发生一起特大煤尘爆炸事故,死亡

79人,伤129人,直接经济损失约320万元。造成这起事

故的直接原因,是泰信矿四井蹬钩工在作业中违章多挂重车,致使矿车鸭嘴断裂跑车,撞击摩擦产生火花引燃煤尘爆炸。再如2

0 0 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在生产过程

中,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操作失误,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长时间温度超高后引起连环爆炸,造成数万名居民紧急疏散。

据统计,当前伤亡事故中,包括重大、特大事故,因为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目前技术上还不能解决的原因而造成的事故是极少的,绝大多数属于责任事故。在这些责任事故中,8 0%

以上的事故是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设备隐患没能及时发现、消除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如果再加上人与设备、人与环境共同因素引起的事故,那么,至少90%的事故与人的因素有关。

尽管人们在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事故,但在某些无法预料的外界

因素或不易察觉的内在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只要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事故依然可能发生。

人的因素通常是指人的行为或使命对某一特定系统的正确功能或成功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

(1)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操作人员缺乏设备相关专业

知识,对操作方式不甚了解,对安全操作规程不熟悉,盲目进行操作或者经验不足;缺乏应对异常情况的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危险后果完全无知等,均会导致事故发生。

(2)抱着侥幸心理或冒险心理。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

作规程办事,对操作人员来说就受到了“约束”,于是一些操作

人员抱着侥幸心理违章作业,结果酿成事故的发生。由于操作者

抱着侥幸心理所造成的事故占总事故中的比例较大.应引起广大安全、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3) 预见能力的局限性。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

边操作机械设备边抽烟、打手机、穿拖鞋以及与他人攀谈等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尽管有关单位能够周密地去事先预测筹划,但这种主观预见能力总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事故发生后才发现原来恰恰是没有预见到的环节出现问题,有的甚至事后还找不出原因。

2 消除机械设备事故中人为因素的措施

2. 1建立完整的设备管理体系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时,应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网络,纵到底,

横到边,层层落实,不留死角。在整个网络中应包括第一责任人、主管负责人、日常管理责任人、设备管理员、设备操作人员,所有成员要各负其责,措施得力。

2. 2培养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必须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

操作人员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爱岗,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心理稳定,身体素质好。在复杂的环境下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应变性。同时,企业要做好操作人员劳动防护工作,安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签订安全责任合同,并且与经济挂钩,使操作人员具有安全风险意识,有的放矢,避免事故发生。

2. 3实行定期培训

使用和管理设备都是人去做的,人的素质高低和设备管理的水平有直接关系。设备的磨损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的潜力是无穷的。企业应设置专门的培训机构,对员工强化设备管理、使用、维护保养意识教育,要提高员工敬业爱岗的职业素质,加强责任感;强化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以保证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从而保证设备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操作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做到不经培训不上岗,操作不熟练不上岗,不了解岗位可能发生事故及防范措

施不上岗,要在取得考核证后方可上岗操作,实行定人、定机、定岗制度。企业对新职工要实行三级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工厂安全规章制度、安全知识和事故案例;车间生产特点、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性能、安全技术规程和制度、事故教训、安全生产注意事项;根据岗位生产任务的特点,对设备结构原理,操作注意事项,岗位责任制和安全装置、安全技术规程,事故教训,个人防护用品和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等。

2. 4设备管理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设备管理人员也要不断补充新知识,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并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在保证设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不满足于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技术改造,从而使机械设备更加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

2. 5完善机械设备检查制度

为了加强机械设备安全检查管理,促使机械设备检查工作规范

化、制度化,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违章行为和消除事故隐患,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检查制度》,明确各级监管部门的检查责任、检查内容、检查要求和检查效果。

总之,机器设备是实现生产机械化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现代化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设备管理中,应始终以加强对人的教育为根本,如果人的素质有了提高,安全生产也就有了质的保证。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设备和工作环境控制程序 1目的 识别并提供和维护为实现产品的符合性所需要的设备,识别并管理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工作环境中人和物的因素。 2范围 适用于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如工作场所、硬件和软件、工具和设备、支持性服务如通讯、运输设备等的控制;对工作环境中的人和物的因素进行控制。 3职责 3.1生技部负责对实现产品符合性所需的设备进行控制。 4程序 4.1生产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1设备的识别 企业为实现产品符合性活动所需的设备包括:工作场所(车间、办公场所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包括工、卡、量具)、软件(计算机网络)、支持性服务(水、电、气供应)、通讯设备、运输设备等。 4.1.2设备的提供 a) 生技部根据使用部门的需求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提出生产设备配置要求,总经理批准后,由市场部具体实施采购;

b)需要自制的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由生技部设计,总经理批准后,组织加工制造。 4.1.3设备的验收 a)采购或自制完成的设备,生技部组织使用部门进行安装调试,确认满足要求后,由生技部和使用部门在《设备验收单》上签字验收,并记录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单价、数量、随机附件及资料等内容。《设备验收单》由生技部保管。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使用部门自行验收; b)验收不合格的设备,生技部与供方协商解决,并在《设备验收单》上记录处理结果; c) 生技部对验收合格的设备进行编号,建立《设备管理卡》和设备档案,并在《生产设备一览表》上登记; d)生技部根据验收合格的设备验收单办理登记和建档手续;低值易耗的工、卡、量具等由仓库凭设备验收单办理入库手续。 4.1.4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a)根据生产需要,生技部组织编写设备的操作规程,按《文件控制程序》由管理部发放给使用部门。对于大型、精密设备或关键、特殊过程所用的设备必须有操作规程,相关操作人员应由部门负责人组织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b)生技部制定《设备周保养项目表》,规定保养项目,频次,按有关规定发给使用部门各岗位人员执行,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生技部每半年收集《设备日常保养表》,整理入档并作为制定年度检修计划的依据;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加强设备的选购、验收、运行、养护、维修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受委托管理的设备和各部门使用的服务设备设施(包括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的管理控制。 3 职责 3.1 总经理或授权公司主管领导负责重大设备的添置、更换、改造、年度检修保养和报废的审批。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管辖工器具的日常管理。 3.3 财务部负责公司所有设备的增减、报废、盘点、拆旧等业务活动的核算和帐务管理。 3.4 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运行、维护及档案资料的管理。 4 控制程序 4.1设备的选购、验收。 4.1.1购置设备要求先进、经济合理、适用并综合考虑其可靠性、互换性、配套性、节能性、安全性、环保要求和使用寿命等,对于托管设备的更新改造应以不降低设备技术性能为原则。 4.1.2添置和更新设备必须由使用单位、主管提出书面申请,阐明必要性、可行性及选型方案意见,报部门经理研究审定(重大贵重设备购置须上报公司主管领导审定)后填写(物资采购计划),并须注明进货检验要求,具体购置依据公司制定的文件执行。

4.1.3新购置的设备,由申购部门负责开箱验收,具体依据公司制定文件执行。 4.2设备的日常管理。 4.2.1设备的使用归口管理部门应于购进设备验收后,及时将随机资料交综合部资料员归档、需使用时按(技术资料、图纸管理办法)规定办理有关手续。 4.2.2新购置设备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应在设备验收合格后一个月内建立(设备卡片)一式三份,交财务部一份、资料室一份、使用或归口管理部门留存一份,对重要设备的操作应建立作业指导书。 4.2.3接管物业原附属的建安配套设备应在物业接管验收实施物业管理并对其实际使用运行半年内建立设备卡片,卡片存档处及使用管理要求同4.2.2条。 4.3设备的使用、运行操作管理。 4.3.1各工程系统的设备运行及服务设备、工器具操作,必须严格按照有关工种的作业指导书、设备使用说明书执行,正确、合理使用,确保各供应、服务系统的持续正常和经济合理、高效低耗运行,保证设备本身的安全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4.3.2电力设备及特种设备(如电梯等)的运行操作控制,同时应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操作规程。 4.3.3机械设备的润滑油路系统保证畅通和正常工作,使用设备的班组按规定时间和数量添加、更换润滑剂(油)。 4.3.4保证满足设备工作环境条件要求,保持机房环境整洁、机房地

人为因素对安全系统地影响及控制

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及控制 船舶营运安全与否,直接影响到船公司的经济效益,更关系到船员、船舶、货物、港口的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的保护。随着船舶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船舶正向大型化、高速化和高度复杂化发展,最终将向安全、环保、尖端技术型方向发展。船舶动力装置也逐步向热能、原子能应用方面转化,轮机管理已由人工操作向机舱集控和驾驶遥控管理过渡,大型船舶和新型船舶进入了自动化无人机舱管理模式的高级阶段。现代科学技术的全面介入,给航运业带来效率和收益,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但由于船上设备和系统构造功能全面而精化,科技含量和自动化程度极高,对航海相关人员在理论知识、技术应用、操作控制和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高标准、高要求。同时高科技产品的不可靠性以及内在难以发现的不足和隐患,常导致设备突发性故障、损坏和系统运作的混乱,给船舶航行安全带来一定的危害。为此,只有通过船员在操作时及时发现设备和系统的不正常情况,经过分析和探讨,熟悉其性能、掌握隐患点,并进行有效调整,然后采取应变措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因素和直接作用。 1 海上安全人为因素研究的状况 IMO在1997年11月27日第20次大会上,通过了A850(20)决议《国际海事组织有关人为因素的范畴、原则和目标》,及附录《人为因素的作用、原则和目标》.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成立了人为因素工作组(WPHE),旨在基于船舶检验研究如何应用人类工程学原理减少潜在人为因素的原则,制定出一系列规则、指南,指导各船级社制定本社的检验规则和从事检验工作,以保证船舶及人命安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1 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特征研究 日本山冈正美通过对具有不同经验的航海人员的适任效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在海难事故的人为失误中,由于人的经验、海上工作经历的长短以及人的生理条件的不同可能造成的失误大小也不同的结论.伦敦理工学院的R.G.Curtis利用模拟实验对海员操船所需的反应时间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在不同的生理条件制约下,从对方船舶改变运动状态到本船采取决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J.Hagart和C.M.Cramshaw利用卡特尔16因素个性测试法和模拟操船的方法对船员个性与操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探讨了个性外向者与内向者操船行为的不同.根据四类距离(最近通过距离、最近决策距离、平均通过距离、平均决策距离)与外向性的相关系数和标准差相关系数证明,个性外向者通常比内向者较晚采取行动且采取行动时具有多变性.李建明在疲劳对船员行为的影响一文中,以全球海事统计为依据,对海事发生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得出,在人为因素起主要作用的海事中,疲劳因素可能高达75%左右的结论,并提出,建立合理的工作时间制度尤为重要.澳大利亚海上安全机关1997年发表了由A.W.Parker博士等人对该国船员的调查报告.该报告将船员的自然状况、身体条件、工作压力和疲劳状况以及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造成的行为都列入潜在的危险因素.尽管报告中没有统计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的船舶事故,但鲜明地阐述了这些因素在造船和船舶运行管理中必须加以考虑. 1.2 关于船员行为可靠性的研究 日本杉畸昭生等人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况调查的方法,运用可靠性理论对船员望行为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不同会遇状态下船员望的可靠性指标.原洁、翁长一彦分别对船员避让操船行为可靠性和各种视认方法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采取行动的建议.李少军在海事预防中人的因素的作用一文中,对如何减少人为失误,以预防海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对人为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定性分析,提出了利用人为差错率对人的动作可靠性进行定量预测的模型. 1.3 关于人员选拔与人为因素关系的研究 许多文章定性地分析了在人员选拔和人事安排时考虑船员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尤其是性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生产设备具有充足的机器能力,使设备达到完好,保证产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我公司生产设备的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一系列的技术、经济、组织等活动的管理。 3. 定义 3.1 设备的综合管理――对设备的寿命、全过程/全面的经济效益的管理. 3.2 机器能力――由公差与生产设备的加工离散度之比得出.通常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 测算和证明,此时只考虑短期的离散,尽可能地排除对过程有影响而与机器无关的因素. 4. 职责 4.1 制造部为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综合管理. 4.2 采购课负责设备采购计划的编制、采购和组织有关部门对新采购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 4.3 技术课负责新增设备的选型工作,编制《设备采购清单》。 4.4 生产车间负责培训操作工正确使用设备及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4.5 制造部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审核。 4.6 总经理负责生产设备采购计划的批准。 5. 工作程序 5.1 生产设备购置、选型、验收、移交和存档的控制。 5.1.1 新购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新设备安装投产后,能否适应产品质量和生产要求的关键 工作,应认真负责地做好新购设备的选型、(包括选择合格的设备生产厂家)、采购及到货后验收及移交工作。 a. 技术课根据产品质量特性要求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设备的生产能力、技术性能、精 密度及可靠性、可维修性的要求,确定新购设备的型号、规格和数量及标准,形成文

件由制造部审核签署意见后交采购课。 b. 采购课根据技术课提供《设备采购清单》编制《设备采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 采购设备,采购课负责与供货单位签订设备购置合同或协议。 c. 设备到货后,由使用部门配合供应商安装、调试。调试成功后,由供应商提供安装 调试报告,采购课填写《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各有关部门应在移交单上签署意见。针对关键设备由制造部组织有关部门确定调查的特性值和方式,进行机器能力测定,机器能力测定的特性须针对所加工有关的重要产品或过程特性。 d. 验收合格后,备件送仓库保存,技术资料送制造部归档,采购课组织有关部门办理 设备移交手续。 e. 制造部负责设备管理,在收到《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后,将其建立档案,其内容 包括《设备安装检验移交单》《设备登记台帐》《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一、二级保养验收单》《设备维修记录》等。 f. 当关键设备生产新零件、加工公差缩小、工艺更改、大修后、搬迁后以及长期停止 使用后重新起用时须与顾客协商由制造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重新测定机器能力。5.2 设备的控制 设备使用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实行定人定机,做好设备使用工作,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做好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a.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下班前除完成日常维护作业外,还必须认真记录当班设备运转情况、运 行中发生的问题、故障维护等情况,填写《生产设备运转情况记录单》,如发现情况不明的异常现象要加以认真处理。 b. 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持有上岗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超负荷、超规格使用,不在装 卸工件或工具时使用锤猛力敲打,不擅开动他人使用的设备,当设备运行时不得擅自离岗。 c. 操作工如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分析原因,及时排除。发生事故要保护好现场,立即 报告车间领导,操作者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处理。 d. 操作者应了解设备的结构、性能,精心维护和保养设备,做到: 1)设备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线路、管道完整,工件工具放置整齐;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满足产品实现全过程和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应保证施工设备的配置能力和持续能力,管理并维护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环境污染,确保特殊过程中运用设备的可靠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用于施工生产的机械设备的购置、使用和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设备:是指公司所辖内机械动力设备。 内供设备:是指由公司内部提供的机械动力设备。 外供设备:是指由公司外部提供的机械动力设备,包括:外租设备、顾客提供设备、分包供方自有设备。 4 相关文件或引用文件 4.1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03 ] 373号) 4.2《公司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 4.3《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4.4《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5《机械设备技术保养规程》 4.6《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4.7《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4.8《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4.9《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4.10《合同控制程序》 5 职责 5.1总工程师 是设备管理控制的主管领导。 5.2物资设备部 5.2.1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行业及上级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条例和规定,制定公司设备管理的具体规章制度。 5.2.2负责公司设备的数量、动态、能力、技术状态、使用、安全和环保情况的控制与管理。 5.2.3 监督、检查产品生产所配备设备的质量、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情况。5.2.4 负责公司机械设备的调配、购置和报废。 5.2.5负责公司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因机械设备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论人为因素论文

目录 一绪论 (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二)讨论人为因素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2) 二航空安全与人为差错的关系 (3) (一)实例分析 (3) (二)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危害 (4) (三)航空安全的人为差错模式 (4) 三维修过程中人为差错的预防与控制 (4) (一)人为差错的控制与管理 (5) (二)根据现状提出减少人为差错的措施 (7) 四结论 (8) 五参考文献 (9)

论人为差错及其防范措施 一绪论 21世纪民用航空将进入“以人为心的自动化”时代,更为先进完善的技术和装备对于处于中心的地位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世界民用航空的三个阶段来看:初创时期,技术因素是导致飞行事故的主要愿意;第二个阶段成长期;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可靠性增加,技术因素引发的飞行事故大大减少;第三阶段发展期;人们不断以新技术对民用航空安全加以改善,早期引发飞行事故高达80%的技术因素已逐渐降到20%,而人为因素却从20%提至80%。与维修人员相关的飞行事故,也呈上升趋势,随着飞机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飞机机械原因造成的事故已大大减少,而人为因素相关的事故却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将是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关键因素。重视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努力降低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差错,是世界各航空界近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民航系统在安全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或重要部位,存在这许多矛盾和隐患,致使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航空安全水平的提高。为此,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上,民航总局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十项安全生产整治,这无疑是要之举,同时,长期的安全工作实践使我们注意到,人为因素仍然是影响未来航空安全的主要矛盾。因此,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去充分认识它、分析它、重视它、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它加以预防和控制,进而提高安全运行与管理水平。 安全和效率是航空界关注的目标,二者缺一不可。航空维修差错近年呈上升趋势,已引起航空界的广泛关注。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着航空的维修工作质量,而飞机的维修质量又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航空维修差错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维修差错进行分类和分析有助于航空安全,航空人为差错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维修的核心部分,分析其类型和原因,对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二)讨论人为因素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我国运输飞行事故中维修所占的比例情况:1949——1998年为7.9%,1989——1998年为16.7%。 上述材料表明:如果不能从这些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对策,那么于维修相关的安全问题将会持续发生。 对于民航工作者来说,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飞行是所有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共同基础。因此,确保飞行安全,实现运营平衡,成了世界各大航空公司所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这其中,确保飞行安全更是首当其冲,成为重中之重。在广义的航空器营运人范围上来说,所谓安全,就是无事故。一次飞行事故的发生,是在“人、机、

m9-人为因素考试题库

M9 CC必胜版 1.当发生化学品烧伤时,以下哪种处置方法是正确的b a.用灭火剂喷 b.用大量水冲洗 c.用酒精擦拭 d.用干净的棉布 2.应对紧急情况的基本措施有()b a.不论何种情况,都必须将危险清除 b.保持冷静并正确估计形势 c.始终坚守在现场d .只考虑自己 3在航空器维修环境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其中,物理性的危险包括哪些abcd a.高分贝的噪音。 b.有毒物体。c 移动的设备,移动的车辆。d 极端的温度条件。 4进行维修工作时,为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以下哪些环节是必须的? abcd a 维修人员应执行安全防护程序。b、在关键位置设置足够的标识。 c.严格划分工作区域 d.加强现场监控. 5.有关事故链的描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cd a.事故发生的原因至于管理相关b 打断任一环节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c 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 d事故的发生包括一系列人为因素问题, 6.SHEL模型中,属于人为因素研究范畴的是abc a 人与软件 b.人与硬件 c .人与环境d 硬件与软件 7.工作时没有合适的工具,属于SHEL模型中哪个界面的问题?b a 人与软件b.人与硬件c 人与环境 d 人与其他人 8.统计表明,下列引发飞行事故的因素中占第一位的是a a.机组因素b 机械因素 c 天气因素 d 维修与维护因素 9.人为因素通过系统地应用人的科学,以寻求人的最佳表现,其中主要的两个相互关连的目标是a a 安全与效率。B 经济与效益。 c 精细与速度。 D 包容与深化 10.研究表明,当今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飞行事故约占事故原因总数的c a 20% b 50% c.80% d 100% 11.对民用航空器维修而言,SHEL模型中心的””人””c a 单指放行人员。 b 仅为放行人员或维修人员。 C 包括维修人员,主管,计划员,经理等d包括个人,团队,部门和单位。” 12人为因素涉及多学科学术知识,其特点是b a 以学术为中心b、以应用为中心c 以理论研究为目的 d 以统计为目的 13.人为因素涉及多学科知识,目前,涉及的主要学科包括 abcd a 心理学和生理学 b 工程学 c 社会学 d 统计学- 14.事故调查表明,随着民航业的发展,事故因素的发展趋势是:b a 机械原因导致的事故增加,人为因素导漏事故减少 b 机械原因导致的事故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增加 c 机械原因和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比例没有发生变化 d 没有可比性 15.下列可以提高目视检查可靠性的措施有:c a 有些部位可以忽略 b 心中默记所发现的问题 c.随时记录所发现的问题d 随时将发现的问题告诉同事 16在维修行业中,应对体力工作造成的疲劳,最有效的方法d a 从事其它工作 b 饮用含酒精饮品 c 服用药物 d 足(后边看不到) 19.从事复杂系统工作,下列哪种做法更重要:b a 需随时记录 b 更需要书面的程序和辅助资料作为参考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doc

1、目的 使生产设备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所使用的生产设备。 3.职责 3.1公司总经理对本公司的设备、仪器综合管理全面负责,对设备、仪器综合管理方针、 目标作出决策; 3.2制造部经理负责掌控全公司所有基础设施、动力、生产等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向,执 行公司决定。 3.3 动力部经理负责本程序在公司范围内的正确有效运行和必要时调整改进。 3.4各单位负责人负责本程序在各单位范围内正确有效运行并负责本程序在工段范围内 的生产设备正确使用与维护的控制和整理原始记录与报表。 4. 工作程序 4.1 设备的采购、验收 4.1.1备件的采购由需求单位提出申请,经动力部审核,制造部经理批准后交有关部门 执行。 4.1.2 设备的采购由需求单位提出申请,动力部或研发部拟制技术协议,经有关部门会 审后交公司有关领导批准,由采购部购买。 4.1.3 设备、备件的验收见设备仪器管理办法。 4.1.4 设备验收合格后交使用单位投入使用,由动力部编号建帐,属固定资产设备报财 务部建帐。 4.2设备使用过程中的保养与维修 4.2.1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动力部根据设备的特点和制造商的建议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生 产情况,编制设备操作规程,经动力部经理审核,制造部经理批准。动力部负责 培训和指导工段操作员操作。 4.2.2 设备保养与维修工作流程图(见下页)。 4.2.2.1日常检点(日保养和周保养):由设备操作人员负责。 4.2.2.2日常检查:由设备所属单位指定专人每小时检查一次设备工具状况并填写“月 设备工具IPQC统计表”。 4.2.2.3定期保养:设备维修人员负责根据设备维护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对重点设备进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设备的申购、验收、使用、维护保养、移交、校验、报废等流程,以加强设备管理,保障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为公司的发展服务。 2、适用范圉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 3、引用标准 无。 4、定义 本文件釆用下列定义: 4.1生产设备:与生产有直(间)接关系的设备及其附带设施,包括机械设备、电气设备以及维修 设备; 办公设备:用于办公经营的设备,如复印机、传真机等;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 4.2设备保养:指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对其进行检查和维护的行为,是为了提高生产率,延长设 备使用寿命所必须采取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4.3技术档案:是指设备的安装、零部件、自制设备、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图纸等技术资料。 4.4状态档案:是指设备的分布、购进和安装日期、使用年限、维修记录、调拔记录等资料。 4.5闲置设备:山于生产任务不足或工艺调整等原因停用的生产设备。 5、职责 5.1总经理:生产设备新增、报废的批准。 5.2设备部 5.2.1公司生产设备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设备的选型、釆购、验收、维护讣划的制定、执行 及故障维修。 5.2.2负责建立公司生产设备档案、台帐并及时更新。 5.2.3根据设备特性,分三级保养的实施,监督其它部门生产设备的一级保养、二级保养悄况,并 做好各级保养记录。 5.2.4工装夹具的制作。 5.3使用部门: 5.3.1协同设备的采购部门和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开箱清点、试用验收。 5.3.2使用过程中,根据设备使用状况及时提出故障维修、转移、报废等申请。 5.3.3负责本部门使用设备的日常保养。 5.4采购部:组织相关部门对新购回的生产设备的验收、外修设备的联络。 5.5文控中心:负责设备技术资料的保管。 5.6釆购部:报废设备的最终处理。 5.7财务部:建立设备的《固定资产明细帐》,成本核算,对报废设备进行价值评估。 6、工作程序 6.1生产设备的基础管理 6.1.1设备部对纳入固定资产(单价在1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的生产设备按照《设 备编号规范》进行统一编号,建立设备台帐和设备档案。做到随机附件及技术资料齐全。 6.1.2设备部进行生产设备的定期盘查,并配合财务部进行固定资产定期盘点。 6.1.3新购回设备的技术资料原件文控存档,技术部复印需要的内容归入设备档案,设备档案资料发 生变更时,设备部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归档资料。 6.2生产设备的购置、验收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最新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 控制措施(最新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最新版) 大家都知道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作业环境等,但事故的根源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是改善人的行为方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 人的不安全行为表现形式及产生的原因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指那些曾经引起过事故,或可能引起事故的人的行为。人的不安全行为一般有五种表现形式 (1)在没有排除故障的情况下操作,没有做好防护或提出警告; (2)在不安全的速度下操作;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或不安全地使用设备; (4)处于不安全的位置或不安全的操作姿势;

(5)工作在运行中或有危险的设备上。 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控制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结果的外在表现,但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与其所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环境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具体来看,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因素大致有以下数种: 一是侥幸心理。有侥幸心理的人以为,操作违章不一定会发生事故,相信自己有能力避免事故发生,还会认为别人不一定能发现,就是发现了,认为自己的“动机是好的”,不会受到责备。 二是冒险心理。有冒险心理的人,或争强好胜、喜欢逞能,或有违章行为而没造成事故的经历;或为争取时间,不按规程作业。有冒险行为的人,甚或将冒险当作英雄行为。有这种心理的人,大多为青年职工。 三是麻痹心里。具有麻痹心里者,或认为是经常干的工作,习以为常,不感到有什么危险;或没有注意反常现象,照常操作;还有的则是责任心不强,得过且过,沿用习惯方式作业,凭“老经验”行事,放松对危险的警惕,最终酿成事故。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生产设备选型、购置、建帐建卡、使用、维护保养的职责和要求,以确保做到合理选购,正确操作,精心维护,科学检修,保证设备能力满足检测要求,确保生产安全和员工职业健康,并持续改进环境绩效。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设备的选型、购置、安装、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检修。 3 职责 3.1 总工程师负责生产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 3.2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中心、生产安全部、质量计量处、设备环保部及设备使用部门进行大型设备的选型; 3.3 设备环保部负责设备的归口管理,包括设备的购置、安装、验收和管理;负责设备的检修; 3.4 各使用单位负责正确使用,维护保养设备和精度检测; 3.5 物资采供部负责设备润滑油的采购; 3.6 产品检验部负责设备润滑油的化验; 3.7公司办公室负责设备档案的管理。 4 工作流程及控制要求 4.1 过程设备的选型购置 4.1.1 总工程师组织技术中心、生产安全部、产品检验部、设备环保部等部门依据现有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公司发展规划适时提出设备购置或更新/改造计划,提出新购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技术参数等其他要求。

4.1.2对价值超过10万元以上的设备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选型研究,以做出正确决定,争取最佳投资效益。设备环保部调研需购设备,经总工程师批准后购置。一般小型设备由使用单位提出型号报总工程师批准并报规划发展部列入计划由设备环保部购置。 4.1.3 设备选型的原则: ——生产上适用 ——技术上先进 ——经济上合理 ——运行可靠,维修性好 ——符合安全、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4.1.4过程设备的识别、提供和维护 4.1.4.1过程设备的识别 过程设备(在本文件中简称设备)是指实际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且能独立完成至少一道生产工序或提供某种效能的机器、设施以及维持这些机器、设施正常运转的附属装置。主要包括:直接参与生产或为生产服务的设备;能源动力设备;搬运设备,如铲车、行车等。 4.1.4.2过程设备的提供 a)设备环保部负责组织安排采购或自制的有关事宜。采购设备前,先调查设备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环境性能及服务、信誉等方面情况,货比三家,择优选择,在采购合同中,应说明设备的规格、型号、质量/环境性能要求、价格、交货期、交货方式、安装、调试、售后服务要求等。 b)需要自制的设施由使用部门提出,经总工程师批准后,由设备环保部加工制造或委外加工。 4.1.4.3设施设备的验收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1)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运用设备综合管理方法,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和检查考核工作,以获得寿命周期费用 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的原则,使生产和产品质量得到可靠的保证。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与涤纶生产有直接关系设备的管理与控制。 3 职责 3.1 技质办是设备控制的归口管理部门。在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的领导下,组织编制设备大修和周检计划,监督检查维修保养质量和计划执行情况。 3.2 各车间负责本部门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正确使用,使之满足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要求。设置专职或兼职技术员,具体承担本单位的设备维修、保养的管理工作。 3.3 各部门的保全维修工,负责对部门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4 术语和定义 设备:指用于生产的机械和电器设备。 5 控制程序 5.1 设备管理的原则 设备管理要贯彻执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保全、保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修理、改造和更新相结合”,“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逐步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方法和维修技术水平,并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安排好各项维修工作,处理好维修和生产关系。 5.2 设备的前期管理 5.2.1 大宗设备新购,由技质办根据本公司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提出设备更新改造计划,报总工程师和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审核后提交总经理办公会议,召集有关部 门参加技术、经济论证,经总经理批准后,由供销办购置。

5.2.2 设备的部分更新与零星购置,由使用部门根据生产工艺的需要以及设备选型的原则要求,填写“新增设备申请单”,由总工程师组织技质办、经营办、供销办审核同意后,经主管生产技术的副总经理批准,然后由供销办购买。 购设备到货后,由供销办负责提货。 5.2.3 设备购进后,技质办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开箱、验收、安装调试、投产使用,填写“设备管理台帐”。 5.2.4 技质办按装箱单所提供的装箱物资目录,收集开箱的所有技术资料并将原件交总经理办(资料室)存档。供销办将备件工具登记后交车间使用。 5.3 设备资产管理 5.3.1 技质办建立“设备管理台帐”,做到帐物相符。 5.3.2 设备编号及分类管理 5.3.2.1企业对全公司生产设备进行了统一编号,目的是便于统一有效地管理,其规定是A:长丝车间;B:动力车间;C:电气;D:其它,编号形式如:A1-0001,其中A1:长丝车间第一条生产线第一台设备;CA:安装在长丝车间的电气设备;CB:安装在动力车间的电气设备,编号的具体实施由技质办统一完成。 5.3.2.2 企业应按设备的先进性及生产的重要性将设备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类管理。分类原则为A类:关键设备、引进的主生产设备、价值昂贵的设备。B类:一般生产设备。C类:辅助生产设备。 5.3.2.3 各类设备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A类设备以预防维修为主,B类设备以生产维修为主,C类设备为事后维修为主。 5.3.3 设备的转移管理 5.3.3.1 企业内部设备转移,由需求部门报告技质办,技质办进行协调,经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5.3.3.2 企业设备外部转移,由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核,上报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调出,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转移手续。 5.3.4 设备应无法使用而报废,由使用部门向技质办提出申请报告,由技质办牵头组织有关专家进行鉴定,技质办汇总鉴定意见报总工程师审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批准后,设备方可报废,由技质办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报废手续。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__浅谈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逐渐升格成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所培养的人才从单一的航空器”司机”到今天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除传授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航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再创造,为营造良好的人机环境、够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航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飞行员的后期培训来看,近年来增加了新雇员培训、公司运行政策培训、应急训练和定期复训等,培训体系已向系统化、职业化发展。教学模式也从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型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侧重于传授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所有这些改变都为今后的航空安全储备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人为因素这一重大环节。 二、法规因素 航空法规是从事航空运输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初始飞行学员到成熟的机长要经历许多法规制度的培训,其中包括《飞行基本规则》《民航法》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归口部门:生产部 1目的 规范对生产设备的控制管理以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生产能力。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部生产设备及生产辅助设备(包括顾客提供的设备)的管理。 3术语定义 3.1关键设备:用于特殊过程且对产品质量有极为重大影响的生产设备、过程无法检测的生产设备、公司无相当能力替代的生产设备或成套的生产设备。 3.2检修:按计划对设备进行预防性检查和维修。 3.3固定资产:金额5000 元以上的设备设施。 3.4生产设备:用于生产产品、零件的机床、电气装备。 3.5公共设施:用于生产和办公场所的共用相关配套设施。 3.6办公设备:用于办公的电器设备。 3.7备品备件:设备的零部件损坏后用于更换的物件 4职责 4.1(副)总经理批准公司各部门设备的配置申请。 4.2生产部审核属于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的配置申请和属非固定资产的生产设备的配置申请,以及审批《设备保养计划》 4.3管理部负责公司办公设备的审核。 4.3各部门的主管/经理负责本部门相关设备的配置申请。 4.4各部门主管/经理对设备的安装、调试结果进行验收;本部门设备维护和保养落实。负责对部门设备进行备品备件管理,以及对设备的布局进行策划。 4.5采购部负责设备、备品备件价格评估与采购。 责任部门流程工作内容相关文件与表单 各部门经理/车间主 管设备的配置申 请 5.1 各部门需配置设备时,由部门主管/经理填 写《设备请购单》。 《设备请 购单》 (副)总经 理 审批 Y 取消 N 5.2.1.属固定资产的设备的配置,经部门领导审 核后报公司(副)总经理审核批准。《设备请 购单》 《物资请 购单》 5.2.2.各部门属低值资产的设备的配置,填写 《物资请购单》经部门领导审核后,报公司副 总批准交采购购买。 5.2.3.审批没通过的,取消请购计划 物控部/采购员、设备的采购 5.3.《设备请购单》、《物资请购单》经审批 后,物控部实施采购。 《设备请 购单》《物 资请购单》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001]

设备管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满足产品实现全过程和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应保证施工设备的配置能力和持续能力,管理并维护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提高机械设备完好率、利用率,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环境污染,确保特殊过程中运用设备的可靠性,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经理部承建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设备购置、使用和管理。 3 术语和定义 3.1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3.2企业术语 3.2.1 设备:是指公司所辖内机械动力设备; 3.2.2 内供设备:是指由公司内部提供的机械动力设备; 3.2.3 外供设备:是指由公司外部提供的机械动力设备,包括:外租设备、顾客提供设备、分包供方自有设备。(如何评审) 4 相关文件或引用文件 4.1 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03 ] 373号) 4.2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 4.3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车辆)、周转物资租赁管理规定》 4.4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机械设备管理办法》 4.5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4.6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机械设备技术保养规程》 4.7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作业标准(机械)》 4.8 《能源、资源控制程序》 4.9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程序》 4.10《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目标、指标与管理方案控制程序》 4.11《合同控制程序》 5、职责

5.1设备物资部是本程序编制、修改、解释部门。 5.2 公司生产副总经理是设备管理控制的主管领导。 5.3公司设备物资部是《设备管理控制程序》的主管部门。 5.4 设备物资部 5.4 .1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设备管理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5.4 .2 负责公司设备的数量、动态、能力、技术状态、使用、安全和环保情况的控制与管理; 5.4 .3监督、检查产品生产所配备设备的质量、使用安全和环境保护情况; 5.4 .4 负责公司机械设备的购置和报废; 5.4 .5负责公司管内及项目经理部的设备配备; 5.4 .6负责公司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因机械设备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5.4 .7编制公司机械设备大修计划,负责公司机械设备的大修并监督实施。 5.5 项目经理部设备部门 5.5.1.组织本项目所需施工设备进场,建立项目经理部设备台帐; 5.5.2.负责本项目的设备管理,掌握设备能力,依照《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落实机械设备的管理、使用、维修和保养; 5.5.3.产品生产所需设备的能力及操作人员资格认可; 5.5.4.落实上级规定的管理要求,配合上级对机械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 6管理内容与控制要求 6.1 设备配置 项目经理部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开工前一个月,向设备物资部提出《机械设备需用计划》,设备物资部据此结合公司的生产经营总体情况,有计划地选择、购置、调配有关设备和批准从外部市场租赁设备。项目经理部设备部门按批复文件,组织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应达到“安全可靠性高、技术状态好、噪音低、污染小、耗能少”。对进入施工现场的设备(车辆),项目经理部应建立《设备台帐》(外供设备应独立建帐)。设备购置和租赁执行《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车辆)、周转物资租赁管理规定》、《中铁二十三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设备管理办法》、《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设备、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办法》进行。 6.2 设备状态、能力认可

机械设备、设施管理控制程序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机械设备、设施管理控制 程序正式版

机械设备、设施管理控制程序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目的和范围 对机械设备、设施的配备、维护和保养进行控制,确保机械设备、设施的安全使用和安全运转,使其符合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 本程序适用本公司使用的(包括租赁、外协队自带的)所有机械设备、设施的控制。 2.相关术语 3.职责 3.1公司工程管理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

3.2 项目经理部负责编制本项目机械设备使用计划,负责施工机械设备的验收和机械设备的使用、维护及安全检查。 4.工作程序 4.1 临建和机械设备、设施的确定 4.1.1项目经理部应在产品实现策划过程中确定工程施工所需的临建和机械设备、设施。临建和机械设备、设施包括: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机具、办公室、加工场、工具房、仓库、塔式起重机基础、小型临时设施、各种标牌、施工道路、围墙、临水临电、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设施、临时宿舍等。 4.2 临建和机械设备、设施的配置 4.2.1项目经理部应根据《施工组织设

(推荐)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社会的变革总是日新月异。但是,民航人在安全生产中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安全第一”。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从组织结构到规章制度;从宣传教育到员工精神;从企业文化到质量体系认证……在这么多繁杂的工作中无一不浸透着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但令人揪心的是,仍不时有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出现。如“6月10日、12日、23日、29日、30日接连出现各类安全飞行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多起,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难免让人胆战心惊”。(1)据有关部门对民航系统的历次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分“天灾”,八分“人祸”。安全生产中的人为因素已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 要解开“人祸”之谜,首先就要对人进行研究。如同这次抗击SARS疫情一样,病毒的传播固然要切断(各种不安全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SARS的原因(引起错误的根源)。只有通过清除“根源”的方法来解决因人引起的不安全的行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在处理事故时,重视对事故现象进行总结、重视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检查、重视对责任人的处理,而忽视或没有那么重视对人为因素的根源进行反思和解决。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下次事故的隐患。 如此一来,安全管理,就很难讲是有效的了。 (一)、行为主体及主观方面 笔者认为,剖析人为因素首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1、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如何防范?(2) 2、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那么是直接故意(3)?、是间接故意(4)?、是疏忽大意(5)?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6)?。上述行为的根源何在?如何防范?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意外事件(7)?或者是不可抗力?如果属于意外事件,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免? 4、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那就不能追究行为人。(8)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在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中导致当事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只在事后简单地处理当事人,而没有询根问源,那么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而已。所以“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探求其实质寻找对策,是民航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由“X理论”到“需要理论” 笔者在日常的观察中,收集到这样一些案例: 例一:某单位因故暂时减少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职工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工作不安心。新的管理者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将减少的收入补齐并有所增加。结果和管理者的设想并不一致,收入增加后,干部群众只是高兴了一阵子,收入的增加并没产生预期的激励作用,只是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