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人为因素论文

论人为因素论文

论人为因素论文
论人为因素论文

目录

一绪论 (2)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2)

(二)讨论人为因素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2)

二航空安全与人为差错的关系 (3)

(一)实例分析 (3)

(二)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危害 (4)

(三)航空安全的人为差错模式 (4)

三维修过程中人为差错的预防与控制 (4)

(一)人为差错的控制与管理 (5)

(二)根据现状提出减少人为差错的措施 (7)

四结论 (8)

五参考文献 (9)

论人为差错及其防范措施

一绪论

21世纪民用航空将进入“以人为心的自动化”时代,更为先进完善的技术和装备对于处于中心的地位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世界民用航空的三个阶段来看:初创时期,技术因素是导致飞行事故的主要愿意;第二个阶段成长期;随着技术的进步,设备可靠性增加,技术因素引发的飞行事故大大减少;第三阶段发展期;人们不断以新技术对民用航空安全加以改善,早期引发飞行事故高达80%的技术因素已逐渐降到20%,而人为因素却从20%提至80%。与维修人员相关的飞行事故,也呈上升趋势,随着飞机系统的改进和发展,飞机机械原因造成的事故已大大减少,而人为因素相关的事故却在不断增加,人为因素将是较长时期内影响民用航空安全的关键因素。重视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努力降低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差错,是世界各航空界近年来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当前,我国民航系统在安全生产的一些关键环节或重要部位,存在这许多矛盾和隐患,致使问题频发,严重影响了航空安全水平的提高。为此,在今年年初的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上,民航总局决定在全系统开展十项安全生产整治,这无疑是要之举,同时,长期的安全工作实践使我们注意到,人为因素仍然是影响未来航空安全的主要矛盾。因此,只有运用科学发展观去充分认识它、分析它、重视它、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它加以预防和控制,进而提高安全运行与管理水平。

安全和效率是航空界关注的目标,二者缺一不可。航空维修差错近年呈上升趋势,已引起航空界的广泛关注。维修人员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着航空的维修工作质量,而飞机的维修质量又直接影响着航空安全。航空维修差错是诱发或直接导致飞机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维修差错进行分类和分析有助于航空安全,航空人为差错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因此非常有必要认真分析维修的核心部分,分析其类型和原因,对提出控制和预防措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

(二)讨论人为因素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我国运输飞行事故中维修所占的比例情况:1949——1998年为7.9%,1989——1998年为16.7%。

上述材料表明:如果不能从这些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采取有效对策,那么于维修相关的安全问题将会持续发生。

对于民航工作者来说,安全是永恒的主题,安全飞行是所有航空公司正常运营的共同基础。因此,确保飞行安全,实现运营平衡,成了世界各大航空公司所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这其中,确保飞行安全更是首当其冲,成为重中之重。在广义的航空器营运人范围上来说,所谓安全,就是无事故。一次飞行事故的发生,是在“人、机、

环”三个要素中的某些不安全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内、外大量飞行事故的统计表明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引发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在航空器整个使用过程中,人的因素主要包括有机务维修人员、地面指挥人员、飞行驾驶人员等,对导致飞行事故的主要原因的统计分析表明,无论是军机还是民航客机,均以人为因素占主要地位,我国近十年来发生的军机与民航客机飞行事故中,也有70%——80%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航空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于是航空界将关注安全的目光转向飞行机组和空中交通管制。而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因素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为此民航叶付出了代价。

例如,1985年,日本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47飞机后压力隔框由于修理不当,出现故障,造成在空中快速释压。随后因机身尾部圆形压力隔框爆炸性破坏形成的冲击波,导致控制系统失效和飞机损坏,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988年,我国一架伊尔18飞机由于维修原因,造成4发右启动发电机电枢内部绝缘失效,风扇叶片破碎和轴承损坏等故障,破坏可机翼气动力外形,最终导致飞机坠毁。

在一些事故中,由维修引起的差错本身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另一些事故中,维修差错是导致事故发生链中的一个环节,由于航空维修作为主要原因而导致的飞行事故不容忽视,应值得密切关注和重视。

那么,什么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它的目标是在一个系统中,通过调整计划、设计和任务评估、工作、产品、组织机构、环境和系统,为的是它们与人的需要、能力及限制相一致,使人的表现最优化。

人为因素具体表现在:手册、程序;操作控制和显示;可维护性设计;培训;人与机械的交流等有人参与的各个方面。人为因素的发生往往都与自身精神状态、工作环境、业务技术等有关。

二航空安全与人为差错的关系

(一)实例分析

据材料统计,目前每年约有12起重大空难事故,其中约8起是由于人引起的,但人究竟避免了多少起空难,无人统计过,也无法统计。

在《人的因素案例集——民用航空器维修差错》一书中,据统计从1980年到1989年的10年间3/4的空难事故原因不在于技术或天气,而在于人。1988年1月2日汉莎公司子公司的一架波音737坠毁最能说明这个问题。据调查报告披露,当时机长用错了仪表着陆系统,估错了位置,而副机长完全无所事事,致使波音737撞入一座山岗。材料中据统计从1960年到2000年,每年的航班数,坠毁飞机数所占百分之数做了一个统计。每年的坠毁飞机数年代越早数量越多,1960年坠毁45架;1963年20架;1985年坠毁25架;2000年16架。每百万坠毁率是:1960年3.5%;1963年坠毁率最高;为12.5%;1965年下降到7%;以后逐年下降,到1985年时不到1%,为什么?主要时因为各种类型的飞机越来越先进,不断消除各种容易出事的因素,自动化渐渐代替人工操作。

同时,研究者研究的同时又发现,出事的原因在人为因素与机械原因所占的比例发生着某种变化,在二十世纪初期,80%以上的事故原因是因为机械原因造成的,而到了今天,却有80%以上的事故的发生是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也就是说是因为人本

身的各种原因造成。既然如此,为了减少飞机的出事率,就必须减少出事原因,也就是减少人为差错造成的差错。

(二)人为差错对航空安全的危害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效益必然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而安全是效益的前提。这是因为在民航的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中,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由于安全工作并不是单独生产产品,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工序。安全不能独立存在,而是紧紧伴随着每一道生产工序并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安全是本系统、本企业的工作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程度和安全状况是可以量化的。在安全管理完全有效,安全状况良好时,安全度到达百分之百。在航空运输企业管理中,其它各项工作之和与安全度之乘积才是企业管理的中心——效益,列式如下:(经营+管理+全员劳动+服务+正常)×安全度=效益。

由此关系式中可以看出,当安全管理有效,安全为1时,企业将得到完整的效益;安全管理不落实或者无效,则安全值必然小于1为0或负数,企业的效益也将随之受到损失而不能获得最佳效益,甚至能令效益或为0或为负值。

所以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从企业效益来看,安全在航空运输业各项工作中,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航空人为差错是诱发或导致飞行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对人为因素进行分类和分析有助于航空安全。

(三)航空安全人为差错模式

所谓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换言之人为差错是指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实际实现的功能与被要求的功能之间的偏差,其结果可能以某种形式给系统带来不良影响。人为差错一般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未执行分配给他的职能。

(2)、错误的执行了分配给他的职能。

(3)、执行了未赋予的分外职能。

(4)、按错误的程序或在错误的时间执行了职能。

(5)、执行职能不全面。

综上所述,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的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影响,表现为一种由维修人员行为导致的非意向性的航空器的缺陷,这种缺陷后果的轻重确定了维修差错的严重程度。

人为差错理论模型:差错冰山理论和REASON模型。统计数字表明,一起特别重大的事故背后有30起事故,每个事故背后还会有300起事故征候,同时还有1000起不安全事件,这就是“海恩法则”又可以形象地称之为“差错冰山理论”1991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的JAMES REASON博士通过对世界上发生的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后,提出了航空事故理论模模型即REASON模型。从系统的高度来看,各个层面的组织活动与事故的最终发生都有关系,每个层面上都存在漏洞,不安全因素就像一个不间断的光源,刚好能透过所以这些漏洞时,事故就会发生。这些层面叠在一起,如同有空孔的奶酪叠在一起,因此REASON模型也被称为瑞士奶酪模型。

人为差错的类型模式:设计引发的差错与操作人员引发的差错;可变的差错与固定的差错;可逆的差错与不可逆的差错;失误、遗忘和错误违规。

固定的差错可以被预见,从而得到控制,而可变的差错不能被预见也就难以控制。可逆的差错能够发现和纠正,而不导致后果,而不可逆的差错通常不能。

在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出错表现模式,既然航空器维修人员也是人,这就不可避免

地会发生出错。航空维修工作中地人为差错表现为两种形式:

(1)、航空器在维修工作开始之前并不存在问题,是由于维修差错才导致的差错。

(2)、航空器某种不期望的或者不安全的状况未被检查到而继续存在,而进行维修工作正是为了探查航空器的这些问题,也就是说,这些问题被忽视了。

按发生差错的主导原因,我们可将维修差错分为:

1、维护作风型特征:

(1)、发生差错者知道工作原理、构造、操作方法和后果,能够正确操作;

(2)、只要操作人员认真对待工作,差错完全可以避免。熟练维修人员身上多发生此类型差错;

2、机能时常型主要特征是:

(1)、发生差错者多为熟悉且工作责任心较强的维修人员;

(2)、维修人员在受到外界严重干扰后,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增加;

3、技术机能型的主要特征:

(1)、差错发生者不懂技术要求和检查方法,在操作中,搞不清怎么做正确,怎么做错误;

(2)、只要这些人实施维修操作,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差错的可能。经常发生在不经常做的工作或新的维修人员身上;

4、组织管理型的主要特征:

(1)、差错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

(2)、差错能否避免取决于系统的完善程度。

影响工作表现的因素:自身的健康状况、来自家庭和工作的紧张压力、时间压力和期限、超负荷工作和工作量不足、睡眠、疲劳和倒班、酒精、滥用药物和毒品等是能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使其出现差错的因素。

自然及工作环境的影响:工作场有很多令人分心的事,常常干扰工作的正常进行;工作环境过于充满生机,使人的情绪不能稳定下来;工作环境的不整洁等。

三维修过程中人为差错的预防与控制

(一)人为差错的控制与管理

人为差错的控制方法有三种:减少差错、捕获差错、包容差错。

1、减少差错策略旨在直接介入差错源本身,可以是:

(1)、通过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其对工作具有高水平的胜任能力;加强维修管理,组织管理等对差错进行控制。

(2)、通过设计与人的特性相匹配的控制器、显示器和工作站,采用容错设计等对差错进行控制。

(3)、通过提供正确、完善的规章、程序、手册、工作单等对差错进行控制。

(4)、通过减少噪声、振动、极限温度和其他充满压力的条件等对差错进行控制。

2、捕获差错是指差错已经发生,但试图在航空器放行前发现差错。

3、包容差错是指系统有能力接受差错而不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人为差错的管理:

尽管航空维修业应当首先朝着确保差错不发生的方向努力,但要完全根除差错是永远不可能的。因此,所有的维修单位应当关注:“管理”差错。差错管理是寻求:(1)、阻止差错的发生。

(2)、消除或者减轻差错的负面影响。

为了防止差错的发生,必须预测到差错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施。使用困难报告系统能够为维修业查找可能发生差错的地方,维修单位的安全管理系统(SMS)业提供了识别系统潜在危害的机制。其结果将用于指导培训、制定或者修改公司的程序以及新的防御屏障的引入或者对已有的防御屏障的修改。

REASON提出的差错管理包括以下措施:

(1)、将个人或者团队犯错误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减少特定任务的差错危害。

(3)、发现、评估和消除工作区域内的差错致因。

(4)、诊断导致差错因素的组织因素。

(5)、加强差错探查。

(6)、增加工作区域或者系统队差错的容忍度。

(7)、使潜在的不安全状态被运行和管理系统的人员更多的看见。

(8)、改进组织对人的不可靠性的抵御能力。

最有效的预防差错的可能途径之一:是确保维修人员遵守程序。鼓励维修人员遵守程序而不是走捷径,必须确保提供的程序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程序便于使用者使用,并且适用于相关的工作。

1、人为差错调查和预防的基本模式

人为差错调查和预防的基本模式较多,例如;加拿大运输部人为差错12个“陷阱”(DISTY DOZEN)波音公司的维修差错辅助决策(MEDA)、FAA的人为因素分析与分类系统(HFACS)、中国民航总局(CAAC)的航空维修人员的维修差错管理等。下面仅详细介绍加拿大运输部的DISTY DOZEN,DISTY DOZEN目前已广泛被全世界众多航空公司采纳,它们是:

(1)、沟通不良

缺乏清楚的、直接的陈述、并且缺乏良好的积极地倾听技巧。

(2)、自满自大

由于自我满足而缺乏危险情境意识。

(3)、缺乏专业知识

缺乏经验或者完成任务所需的培训。

(4)、分心

分散人的注意力、精神或者情感方面的混乱或者被打扰。

(5)、缺乏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为达到目标而应具有的合作。

(6)、疲劳

由于任务或者紧张等使人精神虚弱,暂时丧失反映能力。

(7)、资源不足

不能使用或者得到合适的工具、设备、资料和程序来完成任务。

(8)、时间压力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在心里、情感或体力上产生疲劳或者不安。

(9)、缺乏果断

缺乏主动、积极地陈述个人的想法、愿望和需要,并且在受到挑战时没有陈述和坚持个人的立场。

(10)、紧张压力

来自家庭或者工作上,包括精神方面、情感方面或者身体方面的危机感或紧迫感。

(11)、缺乏情境意识

不能随时注意工作周围正在发生的事情,对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趋势不能随时保持

高度警觉性。

(12)、不良习惯

按照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工作习惯,而不是按照工作手册完成任务。

(二)根据现状提出减少人为差错的措施

1、教育职工敬业爱岗,精通业务。

现代航空业的规模花、技术含量的复杂性和高新尖技术的趋势,要求职工必须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术,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岗位和职业,是职工为社会服务和做贡献的基本手段和场所,也是个人实现自己抱负和价值的基本方式。如果连起码的业务都不精,何以谈贡献?何谈价值?因此业务技术的娴熟,是减少人为因素的主要途径之一。

2、教育职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对很多人而言,“安全第一”太熟悉了,但对减少人为因素却是直接有效的法宝。就像有个相声说的“咱哥俩太熟悉了,太亲切了,太想念了。那什么,您贵姓?想念得我都记不得您叫什么名字了。”天天念叨得不知道对方叫什么?还真有可能,这在心理学上叫条件反复刺激形成抑制,就像“安全第一:许多人耳熟能详,却熟视无睹,司空见惯,置若罔闻。“安全第一”是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最高准则。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方案是原来设计了数百米的超高层建筑,但是因为消防部门的云梯只有100米高而被否决。很多事故不以是否发生了危害来判断安全,只有提高警惕,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教育职工做绳子的主干,不做绳子的分支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防止人为因素要从细节入手。在航空人为差错模式中有:霍金斯SHEL模式、事故链、海恩法则、圆盘漏洞理论、REASON模式、破窗理论等等。不管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差错,一旦有一个环节出现漏洞,整个环节变成了无闭环管理。我们便是每个环节上的安全因素,出现一点纰漏就会导致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4、管理者做好绳子的引领人,不好绳子的细节处

管理者是保证绳子不断的主要领导人,也是补好绳子细节处的主要负责人。细节,指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细节力即是对细节的敏锐感、洞察力,以及对细节的掌控力和驾驭力。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创造品牌的过程中,管理好细节十分重要,因为一个不起眼的细节,藏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力”,往往能牵住被管理者的心。可以说,细节力是管理者的重要管理能力之一。而细节管理需要抓住“环节”任何抓紧、抓实、抓好这些“环节”就看管理者的细节力。力所不及,必生事端,力所能及,一切才可良性发展。

无数“环节”所彰显的是一种眼光,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积累,把握好管理中的细节,我们才会抓住安全生产的命脉,杜绝人为因素的发生。

结论

:通过以上种种分析不难看出,人为差错对维修工作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为机务同行,我们希望广大机务工作者在维修工作中,汲取经验教训,提高自身标准。将人为差错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任何工作都允许有疏漏,但唯独我们不可以,我们任何差错所带来的后果都可能是惊人的,损失将是不化量的。因此,提高我们的维修工作质量,从自身一点一滴做起,杜绝人为差错的发生,是保证飞行安全,保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所最有效最根本的基石。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只有务实安全基础,治理安全薄弱环节,提高职工业务水平,调整好心态,安全体系建设才可以水到渠成,安全管理水平才可以再上新台阶,人为因素才能大幅度降低,从而减少人为差错。

参考文献:

【1】、常士基编著、《现代民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2】、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维修人的因素课题组编著《人的因素案例集——民用航空器维修差错》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3】、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航空器维修人的因素课题组编著《民用航空人的因素培训手册》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4】、《飞行事故的检查和分析——航空工程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研究所编1977.8

【5】、《中国民用航空器飞行安全管理文件汇编》中国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安全监察司编,1994.4.

【6】、CAP715 An Introduction To Aircraft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Human factors JAR66, 2002

【7】、龙升照,黄瑞生,陈道木,曾固编著。《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理论及应用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8】、Human Error James Reason Cambridge Press,1990

【9】、《飞机结构维修指南》中国民用航空局科技教育司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6

【10】、《职工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中国航空总局航空器适航司,中国民航出版社1994.8

【11】、《安全飞行原理》刘汗辉、焦延津等编,中国民航出版社,1983.10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试论苏轼词作的风格多样性 辽宁省鞍山市华育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王希 摘要:在传统文化中,对苏轼词风格的认识往往以“豪放”评之,我认为这有失于偏颇和简单化,其原因在于仅以几首豪放词来涵盖苏轼词全貌,以偏盖全。我通过对几首苏轼词代表作的评论赏析,说明起词作风格的具体表现,提出苏词体势高妙,时而慷慨豪放,时而清丽委婉,时而飘逸旷达,风格多样,不可一而论之。 关键词:苏轼风格多样豪放旷达婉约 词的历史可谓久远,但直到宋代,才可称“得其时也”。宋朝的政治、经济制度为词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词坛一时名家辈出,各领风骚。而因词风迥异造成的流派之争也便风起云涌,此起彼伏。作为一代文坛名匠,苏东坡的词风,更是被后世的文论家们屡加评论。 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辩》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词情蕴籍,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人们就把宋代的词人分为两派:晏殊,晏几道父子及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俱归入婉约一派;苏轼,贺铸,辛弃疾,陆游等归入豪放一类。这种分法虽显简单粗略,但后人却纷纷认同。 纵观古今对苏轼词风的评论,大体有“豪放”,“旷达”,“婉约”等几种说法。其实,对象苏轼这样才华横溢,气质浪漫,个性自由,风格多变的一代文豪,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他的词风,那肯定是徒劳的,也是片面的。如果仔细探究一下苏轼的全部词作,使可见苏词风格的多样,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雄浑豪放,亦有《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的缠绵悱恻,更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超脱旷达等等,不一而足。再基于苏轼执着而不乘张,既能拼搏进取,亦能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挥洒自如的写作态度和变化莫测的诗文技巧。我认为,对苏轼风格应分而论之。 一、苏轼词作风格中的“豪放” 苏东坡之所以被后世众论者尊为“豪放派”之鼻祖,主要还是由于他的一些描写自己的抱负与理想的词作,确实表现了与众不同的慷慨豪迈的气质,领词风转变之先河。 如他创作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全篇洋溢着一股报国杀敌的豪情,其词在脉脉柔情的传统词风中,敲响了慷慨激昂,纵横奔放的豪迈鼓乐,“回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给人一种豪气冲天的冲动感觉。另外,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田》回忆自己与苏辙少入仕之初,自信“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勃勃雄心,《南乡子·旌旗满江湖湖》中季风迂儒,赞扬“帕首腰刀”的勇士,《阳关曲·赠张继愿》中“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的惋惜,都充满高昂豪放的精神,这在唐诗佳处,也不过如此。因而王灼说他:“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1)。便是此意。 二、苏轼词作风格中的“旷达”

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01

浅谈苏轼文风的多样性 内容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以丰富的文学实践,独具一格的文风,汪洋洒脱的才气深深地影响着后世和当代。他棋、琴、书、画,样样精通;诗、词、赋、文,皆成范本。在中国历史上有文坛“多面手”的美誉。本文从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谈起,分析和探讨其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多样性,风格,苏词, 〈一〉苏轼文风多样性的表现 1.题材的广泛性 苏轼的作品大多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既有对人生理想和好生活的浪漫主义渴望,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的现实主义的诉求。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从主题来看,苏轼既秉承了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的婉约题材,同时又前无古人的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 苏轼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为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宋杨湜《古今词话》即说苏轼“凡赋诗缀,必写其所怀”,金人元好问更认为东坡词是“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例如他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写的《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异同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风之异同 文 \ 洪万平 (文学院 2012级汉语言文学1班 120101010030)摘要:苏轼和辛弃疾同为豪放派词人,在文学史上并称“苏辛”。但因为两人所处的 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和个人性格的不同,使两人在同为豪放的词风下又突显出各自不同的风格。本文就两人在词风的异同进行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苏词辛词豪放派异同 苏轼和辛弃疾以豪放派的代表屹立于词坛。苏轼从根本上改变了词以婉约为正宗的传统,别开生面地开创了豪放派,而辛词继承苏词豪放,所以豪放是两人词风的相同之处。但辛词在继承苏词豪放的同时,又对豪放词进行了创新,以及两人的生活经历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又导致两人词风在细节上又许多的相异之处。下面将对两人词的异同进行较系统的对比。 一、苏词与辛词的相同之处 由于两人性格的豪放大气,是两人在词风上表现出较高的相似之处,因此后人提到“豪放派”就会联想到两人,因此在词风上有很多共通之处。 两人都有大量的怀古、隐逸和饮酒之作。这与两人在仕途上的几起几落都有莫大的关系,两人都有一腔热忱参与国家政事,却又一贬再贬,政治上的失意,满腔的郁闷无法发泄,于是借酒浇愁、借古讽今甚至有时会产生隐逸的想法,这都是两人在其词中的共同之处。例如:两人都有在怀古中抒发壮志未酬的抑郁失落,这是他们最大的相同之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全词借历史以抒怀抱,赞叹历史风流人物而发人生慨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情绪于中可见。【1】而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在词中作者明写登临怀古,暗讽当时朝政。用典自然贴切。全词“魄力雄大,虎视千古”(陈廷焯《云韶集》卷五),充满英雄之气。【2】这样的豪放词作很大程度上都突显出二人的相似之处。 因此,“豪放”——这个主题风格与柳永和李清照的婉约词风是决然不同的,这在另一个侧面表现出其实两人最大的共同之处也就是区别于婉约的豪放词风。 二、苏词与辛词的相异之处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分析

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他在文学理论上强调“文”、“艺”并重,丰富了美学理论;他的文艺散文,以隽婉的风格和流畅的笔调,显示出诱人的艺术境界;他的诗歌思想深邃,技巧纯熟,代表了北宋诗歌的最高水平;在词章创作方面更显示了无以伦比的艺术才华,他“以诗为词”,提高了词的表现力,不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写下了豪放与旷达的千古绝唱,开创了豪放词派,而且“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把宋词浓丽深婉的特色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前人多将苏词归于豪放一派,其实苏词风格是多样化的:既超迈豪放,又至情深婉;既放达深旷,又隽秀清逸。本文仅就其词风的豪放、婉约与清旷进行初步的分析论证。 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 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 气势恢弘。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

论苏轼词的创作风格 摘要:在北宋词坛上,苏轼享有巨大的声誉,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直以来也都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对象。苏轼词的创作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为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前人创作传统、儒释道三家结合的思想以及苏轼曲折的人生经历是苏词的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苏词“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对后世词人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键词:苏轼;创作风格;以诗为词;原因;影响 苏轼是中国词坛上别具一格的作家。苏轼基于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大胆的对词进行了变革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苏词的创作风格可以凝练成四个字—“以诗为词”,苏轼“以诗为词”的创作风格又有具体两方面的体现,即多样化的题材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再通过对苏轼词创作风格形成的原因和其影响的具体分析,进而领略苏轼旷达的情怀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一、苏轼词创作风格的具体体现 在北宋词坛上,苏轼既继承了前人传统突破了传统樊篱,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至词的领域,在原有词风的基础上实现了标志性的突破与创新,为词的进一步发展开拓了全新的境界。苏轼用词这一新型的音乐性文体,表现诗歌原始而古老、历久而弥新的题材,并将赋、比、兴等诗歌手法运用于词的创作,最大限度地挖掘了词的审美潜力,为宋词成为与唐诗比肩的一代文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故而,一言以蔽之,苏轼词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就是“以诗为词”,取词的躯壳而赋以诗的神气。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多样化的题材 苏轼“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是他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就是以诗之法,运词之意,以诗之器,显词之艺,将诗歌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作当中,消解诗词界限,合二为一,达到了诗词一体的艺术效果,进而拓宽了词的表现空间,提升了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南京财经大学通识选修课课程论文考试(封面) 2013 ——2014 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专题 任课教师:龚世俊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论文题目: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内容摘要:

苏轼是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佑进士,任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变法,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抗洪灭蝗,赈贫救孤、颇多政绩。苏轼的词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词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苏轼的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苏轼词的艺术成就 在苏词以前,北宋前期的词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这类词在抒写个人胸襟、拓宽表现领域、丰富艺术技巧方面均直启北宋中期的柳永及其后的苏轼。宋词至柳永而进入了繁荣期,其通俗普及非前代可比,但其词境却嫌狭窄,不过于离愁别绪之外增添了描绘都市的一面,仍未出“艳科”的藩篱。 词至东坡,始有意挣脱传统题材的束缚,把词从花前月下和香软丽蜜中解放出来,建立了新的范式。 (1)扩大表现功能与开阔词境。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美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人性;苏词中也常常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他不止一次的浩叹“人生如梦”。所谓“人生如梦”既是指人生的有限短暂和命运的虚幻易变,也是指

浅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浅论苏词的特点 摘要 本论文用充分的论据,多角度、多层次的阐述了苏轼开创中国豪放词风,并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把词引入一个新境界。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本文分别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来举例分析苏词中的“言志词”、“咏史词”、“咏物词”和离情别意、表达与友人情谊并借此抒写人生之叹、时世之感的作品,体现苏词题材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 关键词:苏词以诗为词诗词有别、诗词一体豪放词

引言 苏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 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在词的语言上,苏轼也做了演进,多方面吸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等人的诗句入词,偶然也运用当时的口语,给人一种清新朴素的感觉。因此,苏词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 一苏词“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意境 1.1传统诗词的区别 就词的外表形式而言,相对于齐言的律绝近体诗,绝大部分的词皆为杂言体。但诗词之别仅限与此,那对于文人的创作是没有什么大碍的,特别是对苏轼这样的大家,不过只是改变一下词句的安排,完全是胜任有余的。但诗词之别主要是在意境上,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也是就词的基本风貌而言的,因为“婉约词”相对于所谓的“豪放词”占了词的总量的绝大部分。 关于诗词之间意境题材的不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极精到的评述:“词之为体,要渺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所谓“境阔”当是指“诗”的意境题材相对于“词”应雄阔大气、气象恢弘,所谓“言长”则是婉转细致之意,故而带来的意境则是纤弱柔美。所以“词”较之于“诗”应多婉曲。诗与词在“本色”上不同,这一点无论从词的历史传承还是总体创作实践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对苏轼而言,把诗的“本色”(审美特征)带入词里,以词来表现诗的题材、境界,又会是怎样的一种风味呢? 1.2表达治国平天下之志的“言志词” 自古以来,有“诗言志”说,使人们对诗的社会功效十分重视,在人们的认识中,诗词分疆各司其职,诗词社会意义不可更移,而苏轼“以诗为词”从某些方面打破了这一格局,将词的社会作用提高到与诗同样的位置,将词从歌赋小楼、男女艳情中解脱出来,使这一文体面向更广阔的社会,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

浅析苏轼豪放词风

浅析苏轼豪放词风 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苏轼的词在词的发展中,一洗唐代以来宫体词脂粉香泽之气,首创豪放派之先河,我们可以说,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是一座丰碑。下面,我仅就《水调歌头》一词,浅析一下苏轼的豪放词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词,读完上阙,我不禁首先为词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月色。而东坡则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的位置,他在饮酒赏月中,逸兴神飞,神游月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读到这里,就不由让我们同样产生了豪迈的感情,深深地被词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有使人飘飘欲仙的感觉。中国文学史上,若谈起浪漫的想象,当首推屈原、李白,他们在诗中常能不为世俗所羁绊,而能扬起长袖、高歌呐喊,畅游寰宇。现在读到苏东坡的词,又使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形象。不过,当我们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又感到东坡又胜一筹。他虽然政治上也遭受过种种挫折,但还感到“人间”更为可爱,他这种屡遭贬斥仍然热爱生活的精神,这种旷达的胸襟更使我们感动。这正是苏词豪迈的根源。这是他百折不挠精神在词中的体现。这一点在词的下阙中同样可以体会到。 下阙中,作者一开始就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情景。“转”、“低”两字充分体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更衬托出作者思念弟弟子由的深情,这也反映出了东坡在用词上的高超技巧。往下,诗人并不是在词中洒泪哀叹,而是笔峰一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吴文灵导师:文师华 摘要 苏轼是中国词坛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的词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词开拓了新天地,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一代词风的旗手和舵手,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刘辰翁《辛稼轩词序》);宋词“至轼而又一变”(《四库全书总目纲要》)。 苏轼的词大气磅礴,有大家风范,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关键词:苏轼;豪放词;以诗入词;影响;清雄旷达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诗、词、散文兼美的文学大家,单就词的一方面而言,他的贡献尤其杰出。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重点词作的分析,并结合苏轼的身世和思想,来研究、赏析苏词的艺术特色,感受苏词带给我们的艺术震撼。 苏轼一生坎坷,因不同意王安石的变法措施,主动到地方任职,由于“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后保守派复起,又因反对司马光等尽废新法而再度外调,新党上台,仍遭贬逐,更远赴海南岛儋县。流离迁徙的仕途生涯对其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他的思想相当复杂,儒家思想和佛老思想在他世界观的几个方面是既矛盾又统一的。“杂”而不“乱”的思想、特立独行的身世,对于苏轼词的启迪和塑造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苏轼词的题材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艺术创造的空间 他摧毁词为艳科的狭小樊篱,改变了词为“诗余”、诗高“词卑”的传统偏见,使词从花前月下,浅斟低唱之中,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扩展题材,大开眼界,大展手笔,诸事万物,凡可入诗者,皆可入词。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容的词作,但更重要的是把前人很少涉猎的或从未表现过的题材大量引入到词中,使人们的视野从单纯的酒宴歌席、红香软翠的狭小圈子引向广阔的天地,使词从“花间”、“樽前”的离别相思走向社会的各个领域,举凡咏史、咏物、登临、怀古、悼亡、送别、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爱国

浅论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浅论苏轼词的豪放风格 摘要:苏轼现存约四千首,作为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我们从初高中阶段就已有所了解了。他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本文主要从豪放诗词的传统题材﹑豪放诗词重要内容﹑豪放诗词的基本特征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豪放诗词的分析,简单论述一下苏轼的豪放诗词的优美性以及从中透露出来的悲壮、凄凉、哀婉之情。 关键词:豪放;题材;旷达;苏轼,哀婉 豪放诗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与此同时,豪放诗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豪放诗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3] 一﹑豪放词的传统题材——猎捕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神宗熙宁八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了这首出猎词。词中抒发了为国效力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浅论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目录 摘要 I Abstrac II 前言 III 一、从晚唐至北宋词风窥究苏轼词风的多样性 1 (一)婉约与豪放的争论 1 (二)婉约与豪放的对立与统一 1 (三)苏词一豪放为主,婉约为次,又兼具其它词风 1 1、豪爽旷放的豪放词风 2 2、婉藉的婉约词风约蕴 2 3、凄清感伤的感伤词风 3 4、清丽古雅的清雅词风 4 二、苏词风格多样的原因 4 (一)历史背景及社会根源 4 (二)苏轼个性和心理具有多面性 5 (三)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综论 5 三、苏词风格多样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6 (一)意义和贡献 6 (二)对后世词风的影响 6 四、结语 8 参考文献 9

摘要 苏轼词在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艺术风格又历来倍受人们关注,对于他的词风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论豪放者有之,论婉约者有之,论典雅者有之,论韶秀者有之,苏轼的词风是多样性。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介绍苏轼词的艺术风格,再从历史、社会、个人等方面窥探苏轼词风多样性的原因,最后总结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文学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关键词:苏轼词风;多样性;原因;意义。

Abstract Su Shi word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his artistic style has always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his words, the wind has always been contentious,the bold person have, the graceful person have, the elegantperson have, on Shaoxiu person have, Su Shi's Ci is diversity.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the artistic style of Su Shi Ci, then from the historical, social, personal, and Su Shi's Cidiversity, finally summarizes Su Shi's Ci diversity of literary signific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 later generations. Keywords: Su Shi words cause wind diverse meanings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风异同

浅析苏轼与辛弃疾词的异同

内容摘要:在词的发展史上,由于苏轼、辛弃疾打破了晚唐五代和宋代文人惯用的用词佑觞,遣兴,娱宾,写那女恋情和离别惆怅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豪放”为特征,人们谈论诗词,总喜欢将二人以“苏辛”并称。纵观苏、辛二人的词风,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苏轼奠定了基础,随后辛弃疾把豪放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同为豪放派却又不尽相同,就是说,苏辛在词的创作上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有共同性和连续性。但由于作家所处年代,个性,个人经历和和艺术修养不同,因而艺术风格貌似而神异。苏辛二人的作品描绘内容相近;在词语言的使用上都善于用典;词风大抵皆气势清雄,神彩俊迈,纵横挥洒,跌宕昭彰。但是由于二者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思想性格和内在情感等的不同,他们的词作又显示了鲜明的个性差异,苏轼之旷,辛弃疾之豪,作家的个性风格表露无遗。词风格多样,豪放与婉约各领风骚,作为豪放词风的代表性作家,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作为豪放词风的开山鼻祖和集大成者,他们的词风有不同的特色,在创作手法、意境、豪放特点以及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词;豪放派;异同 在词的发展史上,由于苏轼、辛弃疾打破了晚唐五代和宋代文人惯用的用词佑觞,遣兴,娱宾,写那女恋情和离别惆怅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拓宽了词的艺术领域,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轼,辛弃疾的词都以“豪放”为特征,人们谈论诗词,总喜欢将二人以“苏辛”并称。 纵观苏、辛二人的词风,作为豪放派的杰出代表,苏轼奠定了基础,随后辛弃疾把豪放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同为豪放派却又不尽相同,就是说,苏辛在词的创作上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有共同性和连续性。但由于作家所处年代,个性,个人经历和和艺术修养不同,因而艺术风格貌似而神异。 苏辛二人都是至情至性的人,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词作描绘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山河景色、人生情感、文人雅兴,其内容之冲实丰富,情感之饱满飞扬,显示了词人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除了内容相近之外,苏、辛词语言丰富多彩而独具个性,皆善于用典。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性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式。如苏词中《江神子·密州出猎》具有较浓厚的叙事性和纪事性,但写射猎打虎的过程非三言两语所能穷形尽相,而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做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就一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词的下阕用冯唐故事,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含着历史人物和自身怀才不遇的隐痛,增强了词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如辛词中《虞美人·赋琵琶》列举了“昭君出塞”、“贺老定场”许多有关的典故,且所用典故中情事都与词人内心的情感和生活经历有关,与当时时代特点有关,故典故虽多,却不为事所累,且抒情气氛浓郁。辛词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一)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1)(一) 内容提要: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婉约词的重要内容(咏物)、婉约词的基本特征(意境之美)三个方面,通过对苏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的分析,从而展现出苏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苏轼。 关键词:婉约;题材;内容;特征 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自后唐温庭筠为鼻祖的花间派开始,闺怨、相思、离情别绪、春花秋月便成词作的一大题材。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内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苏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直至苏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范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注A]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1037——1101)四川眉山人,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中进士,神宗熙宁年间,因于主张新法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贬为杭州通判,苏轼词的创作就是从此时开始的。元丰二年,因在著名的“乌台诗案”中被以“作诗讪谤朝廷”之罪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词来抒发心中的忧愤,表达他的人生态度。哲宗元佑年间,高太后临朝,司马光执政,苏轼被召回京,被委任为朝奉朗知登州,后迁为礼部朗中,又迁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又历任知杭州、知颍州、知扬州、知定州。哲宗亲政后,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在遇赦北归的路途中,于靖国元年(1101年)卒于常州(今属江苏)。苏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注B] 一、婉约词的传统题材——言情 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它以情动人,道尽人世间的喜乐悲愁。在北宋苏轼以前的词人言情的主题不外是以代言体的形式写一些闺怨、相思、离愁别绪、春花秋月等。苏词主要是突破了晚唐以来“词为艳科”的庸俗品位,“诗余”的附庸地位,只写闺怨、别情的题材范围,将词推到了正宗的文学艺术高雅的殿堂。在言情方面,苏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 一《蝶恋花》(记得花屏初会遇): 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注1] “记得画屏初会遇”是写美妙爱情的开始,与心上人在画屏之间初次相见,现在依然清楚的记得,令人难忘。“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是写美妙爱情的破灭。“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是写男子在爱情破灭后对女子的痴恋相思。美丽的春光几度从窗前走过,而对她的思念未减半分。说明自己是在没有希望的等待中度过。“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低眉垂眼,假装要走开,却笑着整理自己的头发。写出了女性的娇怩之态和心底的秘密。“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收敛起眉头不说话,不是对他的无情,而出于女性的娇羞。一个女孩子怎么好意思在人前表达自己的爱情呢?可是越是这样越能招人疼爱。全词以男子无尽的缠绵相思和甜美的回忆作结。 这是一首柔情似水的纯爱情词。它毫不掩饰的写了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作者这里描写的单相思之情是健康的,是朴素的,就像爱情本身那么健康,就像生活本身那朴素。这首词没有一点前人词作的艳情成份,给人凄婉,缠绵的无奈之感。充分显示出苏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浅析苏轼词的艺术特色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苏轼,11世纪中期北宋的一代文学巨擘,他一生历经坎坷,辛苦备尝,不论出处穷达,始终不变的确是他辅君治国、经世致用的的抱负,怜恤生灵、为民造福的思想,襟怀坦荡、独立不阿的品节以及乐观豁、风趣幽默的心性。正是这四“不变”,使他的人格熠熠生辉。苏轼是中国词坛上的第一流大家,他的词作今存三百五十首,在题材与内容、表现方法、语言运用、风格特色等各个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给词以新的生命力,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苏轼在词坛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他的词大气磅礴,冲破了“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音律,创新了词的体制,他提倡“以诗为词”的创作理念,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也改变了婉约一体笼罩词坛的局面。他的词风清雄旷达,豪放劲健,个性鲜明,独具魅力。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豪放词派的开拓者。苏轼所创立的豪放词派,引领豪放风格,成为后来辛弃疾等豪放词的典范和榜样。 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燮星期《原诗》说:“苏轼之诗,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尤其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为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作家,他以丰富的文学实践,把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推向前进,使诗、文、词各方面的创作出现了高峰。其文学成就曾引起当代和世后学人的普遍重视。南宋的陆游、辛弃疾,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袁宏道,清代的陈维崧、查慎行等都是明显受他影响的作家。苏轼作品中流露的游戏人生、随缘自足的思想对后世文人也有不良的影响。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三八。有《东坡全集》、《东坡词》。 对苏轼的研究几百年来一直没有断绝过,经典总是禁得住时间的考验,本人十分喜欢苏轼之词,尤其喜欢他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人身心皆在其中,难以自拔。笔者也对苏轼生平与他的词风有一定了解,因此选择苏轼词的艺术特色方面作为选题,这样便可以在写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论苏轼词的艺术特征 苏词在词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为词的的开拓了新天地。苏轼以其奔放的才情,将词笔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怀古记游、写景咏物、亲情友谊、田园风光以及参禅说理等等,突破词“艳科的”定见,把词的社会功用提到与诗同等的地位,全方位地表现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苏轼有意突破“诗庄词媚”的界限,以自由挥洒的文笔,定了大量风格豪放之作,开一代新词风。他以诗境 诗语入词,形成了苏词“以诗为词”的特点,同时也改变了词完全从司于音乐的地位,使词向独立的抒情诗体方向发展。豪放是苏词的主体风格,而在豪放中时有旷达情怀的流露。 苏词风格的特征:在气魄方面雄奇、博大;在“法度”方面突破陈规,不许泛滥。为了弄清“豪放”一词的含义,我们还可以看苏轼自己的一段话:又惠新词,句句警拔,诗人之雄,非小词也。但豪放太过,恐造物者不容人如此快活。一枕得无睡,辄亦得之耳。《东坡续集·答陈季常》)这是苏轼称赞陈季常豪放词风的话,联系他称赞吴道子的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话,可以断言:苏轼心目中的“豪放”,既要能体现“诗人之雄”,酣畅淋漓地抒发为造物主所不容的“如此快活”的感情,又要在“法度”(即一般艺术规律和传统)容许范围内“出新意”、“寄妙理”。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豪放”,在气魄方面,它要求雄奇、

博大,不允许中正、平庸;在“法度”方面,它既要 求突破陈规,又不允许泛滥无归。 然而,苏词在哪些方面体现了豪放的风格呢? 第一,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题材,丰富 了内容。 晚唐、五代文人词发展于歌楼酒宴之中,其主要特征是 “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因而被视为“艳科”、“诗余”。词的内容只能写儿女私情、离愁别恨。北宋时期晏殊、张先、欧阳修等词人,几乎毫无保留地承袭了晚唐、五代的词风。其后的柳永,善于用“俚语”和铺叙手法描写病态的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尤其是妓女的生活,词的内容有所扩大,但其基调仍未跳出“艳科”的窠臼。苏轼则一扫靡艳词风,开创豪放一派,正为胡寅《酒边词序》说的: ??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 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把“词”提到了与“诗”并列的地位,凡是“诗”能表达的内容,多写进“词”里去了,山川景物[如《水调歌头》]。记游咏物[如《浣溪沙》]。感旧怀古[如《沁园春》,《念奴娇》]。惜别怀人[如 《八声甘州》]。述行明志[如《江城子》]等等,都成了苏词的题材。刘熙载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浅论苏轼词的艺术成就及其贡献 苏轼是北宋词坛巨匠,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表现手法、艺术特色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为中国词文化的发展,开启了崭新的一页,造就了两宋词坛的辉煌。作为开启一代新词风的先驱者,苏轼在词坛地位不可动摇。《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中有这样的记载:“词至轼而又一变”。一个“变”字,或许是对苏轼对中国词坛贡献的最好概括。 一、打破“艳科”藩篱,革新奢靡词风 北宋以前,词风多华靡。中晚唐以来骄奢华靡的世风,以及知识分子政治理想的幻灭,最终促使词的委婉言情的文体特征形成。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这时期的词词风浮艳,以《花间集》为代表,其中描写恋情相思与男欢女爱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温庭筠作为花间词人的典范,其词长于以密集的意象、华美的语言、精巧的结构来描摹事物,艺术风格华美秾艳。温庭筠代表作《菩萨蛮》能集中体现其秾艳的词风:“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宋初词风虽不及前朝华靡浮艳,但朝廷提倡享乐,君臣晏安,词风继承花间一派的婉约绮靡而视为正宗。如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多为流连风月、感伤时序的闲情闲愁,缺乏现实意义。苏轼的出现,真正打破了“艳科”的藩篱,革新浮靡词风,给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其更具有生命力。他主张诗文应“有为而作”,在“文以意为主”的前提下,自由自在地表现世间万物,抒写主体情性;“冲出常言,法度去前规”,使得“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带到词坛,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以诗为词”,提高词的地位 “以诗入词”是苏轼对词体解放的巨大贡献,在词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他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面对“诗庄词媚”的局面,苏轼致力于改变词的题材与境界,使词能兼而能表现阳刚之美。在柳永开拓疆界、扩大体制的基础上,苏轼进一步加以变革。词至苏轼,“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已成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而且可以直接用以言情、述志。从整体上看,词的发展进程,是逐渐向诗靠拢的过程、努力跨越“言志”与“言情”界限的过程。苏轼以前,这个过程是渐进的,至苏轼却是一种突飞猛进的演变。苏轼外出打猎,满怀豪情地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在词中,作者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至此,“词庄诗媚”的传统被苏轼打破。 三、开拓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 苏轼的词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 的社会内容。在题材上,前期的作品主要反映了苏轼的“具体的政治忧患”,而后期作品则将侧重点放在了“宽广的人生忧患”,嫉恶如仇,遇有邪恶,则“如蝇在台,吐之乃已”。其行云流水之作引发了乌台诗案。黄州贬谪生活,使他“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代之而出现的,则是一种光辉温暖、亲切宽和的识谐.醇甜而成熟,透彻而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马秀娟 内容提要 苏轼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词既有婉约的,也有豪放的,而他的词风的多样性,与苏轼的人品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苏轼的儒、佛、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苏轼人品词风儒家思想佛道思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公,眉州眉山人,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旷世奇才。他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前期尚儒,后期又尚佛尚道,融儒、释、道于一体,既具有入世之态,同时又表现出超脱之行。他的词作有三百余篇,在他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风格却是多样化的。而造就苏轼词风多样性的,正是苏轼的坎坷的命运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本文将从苏轼的思想和词风来论述苏轼的人品和词风之间的关系,从而学习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 (一)苏轼起伏的一生 苏轼出生于眉州眉山,这里的学风、文风皆以“西汉文辞”为宗师,正是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造就了苏轼的文学素养。嘉佑元年,苏轼随父苏洵到京城参加进士考试,获得进士及第,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可是,苏轼的命运并没有这么一直平坦下去,而是灾祸横生,坎坷起伏。当时,北宋王朝积弱,苏轼主张“洗涤振刷而卓然有所立”(宋史《苏轼传》),主张变革。熙宁初,因与主张变法的王安石产生分歧,后又因写诗讥讽朝政、“乌台诗案”,被贬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汝州、常州。元丰八年,哲宗继位,苏轼被调回京城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元祐八年,哲宗亲政,新党投机分子乘机而起,苏轼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报复,一月之内,三度被贬。绍圣初年被贬惠州,后在变儋州。徽宗即位,苏轼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死于常州。 (二)苏轼的人格魅力与思想转变 (1)苏轼的思想前期以儒家为主,表现出入世之态 儒家思想是苏轼思想的基础,虽然在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起伏偏斜,但却贯穿始终,在苏轼早期思想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苏轼的思想中,充满了“奋历有当世志”的淑世思想。王水照提到“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使他把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造的建树融合一体,是他早年最初所确定的人生目标。【1】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苏轼在词作上表现出积极入世和人道主义思想。 (2)“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是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 被贬黄州市苏轼思想的重要转折点,也是苏轼风格大转变的重要时期。“自杭州至密州”是第一期,也是被贬黄州之前。这一时期的词风是以婉约文风占主导地位的。在贬黄之后,反而形成了苏轼气势磅礴的词风。后期自哲宗元佑元年至东坡去世,则表现为两者的结合。崔海正提到:“东坡初期词及密、徐时期词作的主要倾向较偏重于对社会现实事物的关照,黄州阶段则主要转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时期(自哲宗元佑元年至东坡去世)则表现为两者的碰撞,或者说是“执着”与“超脱”的交融。【2】 (三)苏轼的人品与词风 苏轼真正独成世界的作品是他的词。他一生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感情丰富,故其词作内容广泛,风格多样:豪爽狂放者有之,婉约蕴藉者有之,清透淡逸者有之,古雅峭拔者有之,清丽回转者有之,绮丽绝艳者有之,即不能以“豪放”一词囊括,也不能用“婉约”一语标称,就风格而言,苏词是又能豪放,又能婉约,两种风格非但不相互排斥,而且是刚柔相济,即苏轼自谓的“刚健含婀娜”。【3】苏轼在不同的人生遭际中有不同的人生思想,决定其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