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荐)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推荐)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推荐)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推荐)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

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浅析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社会的变革总是日新月异。但是,民航人在安全生产中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却始终没变,那就是“安全第一”。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从组织结构到规章制度;从宣传教育到员工精神;从企业文化到质量体系认证……在这么多繁杂的工作中无一不浸透着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但令人揪心的是,仍不时有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出现。如“6月10日、12日、23日、29日、30日接连出现各类安全飞行事故、事故症候和不安全事件多起,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难免让人胆战心惊”。(1)据有关部门对民航系统的历次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二分“天灾”,八分“人祸”。安全生产中的人为因素已引起了各级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

要解开“人祸”之谜,首先就要对人进行研究。如同这次抗击SARS疫情一样,病毒的传播固然要切断(各种不安全的行为),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产生SARS的原因(引起错误的根源)。只有通过清除“根源”的方法来解决因人引起的不安全的行为,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如果在处理事故时,重视对事故现象进行总结、重视开展轰轰烈烈的大检查、重视对责任人的处理,而忽视或没有那么重视对人为因素的根源进行反思和解决。那么,这就可能成为下次事故的隐患。

如此一来,安全管理,就很难讲是有效的了。

(一)、行为主体及主观方面

笔者认为,剖析人为因素首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考察:

1、行为人实施行为时是否具有责任能力?如果没有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应如何防范?(2)

2、行为人的主观上是否有过错?如果有过错,那么是直接故意(3)?、是间接故意(4)?、是疏忽大意(5)?还是过于自信的过失(6)?。上述行为的根源何在?如何防范?

3、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意外事件(7)?或者是不可抗力?如果属于意外事件,其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避免?

4、行为人的行为是否属于紧急避险?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是出于迫不得已,为了保全更大的合法利益,那就不能追究行为人。(8)

由此,人们不难看出,在安全隐患、事故症候及安全事故中导致当事人的行为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只在事后简单地处理当事人,而没有询根问源,那么安全隐患,甚至安全事故是避免不了的,只不过发生的时间不能确定而已。所以“揭开人为因素的面纱”,探求其实质寻找对策,是民航管理者在安全管理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由“X理论”到“需要理论”

笔者在日常的观察中,收集到这样一些案例:

例一:某单位因故暂时减少了干部职工的部分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干部职工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工作不安心。新的管理者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想方设法将减少的收入补齐并有所增加。结果和管理者的设想并不一致,收入增加后,干部群众只是高兴了一阵子,收入的增加并没产生预期的激励作用,只是减

少了大家的不满……

例二:某部门工作场所光线差、噪音大、环境差,工作人员情绪不宁、疲劳感严重,大家非常不满,有机会就对此提出意见,后在领导的关心下,改善了工作环境,甚至连椅子都换成了高级的,工作人员不在抱怨,但并没有发现他们因此而主动创造性的工作。

例三:某部门组织业务学习,拟请一些职工担任教员,这些职工因此积极性高涨,虽然没有报酬,但仍精心准备,查资料做笔记,甚至在下班的班车上都在钻研业务。

例四:某单位举办岗位技能大赛,虽然奖励很少,但参加者众多,比赛前大家精心准备,比赛中争相抢答,夺冠者自己自豪,别人羡慕。

通过上述实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问题令人困惑:

问题1:为什么收入减少了不行,但增加后积极性并未明显得到调动?

问题2:为什么工作环境差会影响职工情绪,但改善后并未调动其积极性?

问题3:职工的积极性应该如何调动?

《安全管理》之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飞行员心理素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及对策 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的飞行事故又占相当的比例。因此,探讨飞行员的心理品质对飞行安全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从而避免不安全飞行事故的发生。在飞行活动中,影响飞行员心理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飞行环境(自然和人文环境)、飞行疲劳、特情情况和情绪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飞行员的心理素质,可采用“提高飞行员的身体素质孝搞好特情处置“预防”心理教育、对飞行员实施飞行心理训练”等方法,以便更好地保证飞行安全。 关键词: 人的因素心理素质心理训练飞行安全 0 引言 自从人类于1903年有了第一架飞机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飞机的不断改进世界民航业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20世纪50年后,大量的飞机被投入到了干线运输中,而飞机的事故率也不断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造成飞行事故空勤机组的因素一直保持在80%左右,如果再加上空中交通管制,机务维修机场保障的差错由人为原因造成的飞机事故率可高达90%以上。 附:飞行事故中人的因素发展趋势 年份事故率人的因素机械因素 1950年33.2 40% 60% 1960年 6.7 50% 50% 1970年 3.0 60% 40% 1980年 2.3 70% 30% 1990年 1.6 80% 20% 从血的教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是飞行事故,航空地面事故,还是其它事故或事故征候,除少数由于天气等不可抗拒的因素外,大多数都是人为差错埋下的祸根。现代飞机从原始的一杆两舵走向了智能化,从而对现代飞行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研究飞行人员身体素质已转向脑力资源开发,航空医学的重点也由生理走向心理,我们研究飞行中人的因素更应该研究心理与行为的变化。研究表明,在人的因素中,飞行人员的心理因素所造成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现状

论文:网络安全技术综述 研究目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如今,个人、企业以及政府部门,国家军事部门,不管是天文的还是地理的都依靠网络传递信息,这已成为主流,人们也越来越依赖网络。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容易使它受到外界的攻击与破坏,网络信息的各种入侵行为和犯罪活动接踵而至,信息的安全保密性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网络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企业及广大网络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21世纪全世界的计算机都将通过Internet联到一起,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当人类步入21世纪这一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的时候,我国将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特别是从政策上和法律上建立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网络安全体系。 网络安全技术指致力于解决诸如如何有效进行介入控制,以及何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在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意义重大,它关系到小至个人的利益,大至国家的安全。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就是为了尽最大的努力为个人、国家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让网络安全技术更好的为广大用户服务。 研究意义: 一个国家的信息安全体系实际上包括国家的法规和政策,以及技术与市场的发展平台.我国在构建信息防卫系统时,应着力发展自己独特的安全产品,我国要 想真正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最终的办法就是通过发展民族的安全产业,带动我国网络安全技术的整体提高。信息安全是国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从系统的规划上去考虑它,从技术上,产业上,政策上来发展它.政府不仅应该看见信息安全的发展是我国高科技产业的一部分,而且应该看到,发展安全产业的政策是信息安全保障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应该看到它对我国未来电子化,信息化的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工作差错处罚管理规定

工作差错处罚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端正工作态度,提高工作质量,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最大限度地杜绝工作疏漏和细节差错,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指的工作差错是指在办公室、场地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错漏、遗失、延误、违反程序等行为。 第三条处罚对象。本着“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出现工作差错时,对主办者和所有签字者进行处罚。 第四条处罚程序。 (一)在例行检查或抽查中发现工作差错的,由总经办当场处罚。 (二)在审核、讨论有关事项时发现工作差错的,由总经办当场处罚。 (三)工作差错发生后,有关部门提出批评的,由总经办予以核实并按本规定进行处罚。 (四)公司领导发现并指出工作差错的,由总经办按照本规定予以处罚。 (五)总经办违反本规定时,由公司指定的监察领导予以处罚。 第五条处罚事项及处罚标准。公司根据不同的处罚事项确定相应的处罚标准,详见附件。 第六条各部门工作出现差错时,除给予罚款外,还纳入部门年终考核范围。 第七条由于工作差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公司将另行规定处

罚条款。 第八条本规定由公司授权总经办负责解释。 第九条本规定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附件:事项及处罚标准。 (一)行政部门差错及处罚标准: 1、文字材料(包括合同、申请、报告、汇报、管理制度等公文材料,财务报表、统计报表、年度报告等财务资料,名片、宣传册、网站介绍等宣传材料)出现涉及资金金额及名称、涉及权利义务的重要合同条款、涉及风险等关键性文字差错,经办人罚款100元/处,已签字人罚款50元/处;一般性文字差错(错字、漏字、别字等),经办人处罚10元/字, 已签字人处罚5元/字。 所有差错文字材料如果已经递交给外联单位,将双倍处罚上述标准。 2、印鉴管理: 未按规定流程盖章或盖空白章的,盖章人处罚200元/次;如未按规定流程带章外出的,管章人处罚400元/次。 3、档案(包括证照、业务档案、会计档案等)管理: 管理不善,文件、资料、会计凭证、财务报表未按规定接收、交存、归档、销毁,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对档案管理员罚款100元/次;未按规定办理查阅、出借手续的,对档案管理员罚款50元/次;档案借阅后未及时归还,造成档案遗失,

浅析直升机在城市中的飞行安全

分类号编号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技术报告课题名称:浅析直升机在城市中的飞行安全 学员姓名施杰 专业飞行与指挥 班级直—11 指导教员韩旭鹏 2009年02 月

论文题目:浅析直升机在城市中的飞行安全 作者:施杰 指导教员:韩旭鹏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直升机在城市中飞行的特点,重点分析了城市地形、飞行高度、城市气候等因素对飞行安全的影响,并根据城市特点对空中出现特情的处置方法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直升机城市安全

TITLE:Analysis Of Helicopter Safety Flight In The Cities AUTHOR:Shi Jie TUTOR:Han Xupeng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helicopter fligh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cities.Analysis focused on the urban terrain,flight altitude,urban climate and other factors impact on flight safety.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cities,making th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disposal methods to the special air circumstances. KEYWORDS:elicopter city safey 目录 0引言 (1) 1直升机在城市中的飞行特点 (2) 1.1直升机飞行的特点 (2) 1.2城市气候对飞行的影响 (3) 1.3能见度对城市飞行的影响 (4) 2 预防直升机在城市中飞行发生危险应注意的问题 (5) 2.1如何在城市复杂地形中保证飞行安全 (5) 2.2 保持高度是安全的重要保证 (6) 2.3机动飞行的注意事项 (8) 3空中特情的处置方法研究 (9) 3.1 空中出现特情的原因分析 (9)

差错与威胁管理(TEM)之基础理念

差错与威胁管理(TEM)之:基础 理念 理解差错与威胁管理(TEM)得最简单方法就是将它比作一个汽 车司机得“防御性”驾驶。防御性驾驶得目得不就是教人如何驾驶车辆(例如,如何操作手动变速箱),而就是要强调驾驶技术,人们可以使用以尽量减少安全风险(如依靠于自身驾驶技术来控制后轮打滑)。同 样,TEM不教飞行员如何从技术上驾驶一架飞机;相反,它提倡一种积极主动得安全理念哲学,并建立安全裕度。 TEM培训可以作为飞行员“防御性”飞行得理念。TEM提出得威胁(例如恶劣天气),差错(如一名飞行员错选择了自动化模式),与不希望得飞机状态(例如高度偏差、航线偏离)就是机组必须设法保障安全得日常事件。 TEM起源 TEM得起源与航线运行安全审计(LOSA)密不可分。1994年德克萨斯大学人为因素研究项目组与达美航空公司之间合作利用驾驶舱观察座实施定期航班航线得观察审计。当时所有方认识到,如果航线审核工作要发挥作用,即,真得瞧瞧航线运行上发生了什么,必须实 施保密性得保证——不会让法规或组织管理层危害到被观察得机组。

机组必须相信不会有任何个人得反应;否则,她们知道被观察与审计,往往会“假装”或“想方设法”呈现出她们最好得表现。 第一个观察模式就是德克萨斯大学人为因素研究项目组为了评价机组资源管理(CRM)得行为。该模式然后扩大到解决差错与差错得管理。观察员注意到所犯得差错类型,谁造成差错以及对差错得响应(即,差错就是否检测到,由谁发现),与差错得结果。知道差错发生而不真正知道当时得条件,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威胁与威胁管理得概念。1996年,美国大陆航空公司进行第一次完整得基于TEM理念得航线运行安全审计LOSA。大陆航空突出了最常见得威胁,最常见得差错,最常见得不希望得飞机状态。根据数据驱动得报告,公司成立跨部门委员会推出解决方案。公司还为其所有得飞行员开展了为期一天TEM得培训课程,介绍了威胁与差错得概念,然后介绍了LOSA调查得结果。飞行员们能够从一个不同得角度瞧到在她们身上威胁与差错发生率与如何管理不希望得飞机状态。大陆航空使用1996年得LOSA结果作为基线,在2000年进行后续得LOSA调查。当时大陆航空公司负责安全&法规遵从性得Don Gunther机长这样说过:“2000年与1996年LOSA得结果相比较,显示飞行员不仅接受差错管理得原则,而且把它们纳入日常操作中。2000年LOSA显示检查单使用有了相当大得改进,不符合进近(那些不能满足稳定进近得标准)减少了70%,并改进了机组得整体表现,可以说大陆航空已行驶在正确得方向上。”

面向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

2012.12 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核心问题。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在建设与实施过程中,经过设计、实践、完善,形成了“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课程改革 “三场联动”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完善是与“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同步的。“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的改革与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年—2003年),在这个阶段主要建立了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料,为了提高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举办了一些小型网络攻防竞赛;第二阶段(2004年-2006年),在这个阶段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实训内容,并安排学生到学校网络中心和企业参观;第三阶段(2007年至今),2007年“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被确定为校级精品课程后,开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进行改革和建设,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作为主线,将培养以快速学习能力为核心的方法能力和以沟通协作能力为核心的社会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完善了 “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网络安全管理职业能力培养模式。 二、创建“三场联动”的课程教学模式 “三场联动”的培养模式是“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它是“校企合作、工 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理念在课程中的创造性应用。“三场联动”是指将课程的实施场所分为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分散到三个场所,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网络安全课程无法有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问题。 1.学习场所 课程的学习场所在实训室。通过与我国知名网络安全企业H3C 合作, 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共建了H3C 网络综合实训室,实训室拥有先进和完备的网络安全设备,完全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需要。在学习场所,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2.职业场所 课程的职业场所设在学校网络中心、特长生工作室。利用先进的校园网,将部分教学内容放在学校网络中心实施,在网络中心工程师的指导下,学生承担部分校园网的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特长生培养是信息工程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拔优秀学生到计算机技术服务中心工作,为学校师生提供病毒清理、 数据恢复等系统安全维护工作。在职业场所,通过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可以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管理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 3.竞赛场所 课程的竞赛场所在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将课程的学习内容以竞赛的形式进行,鼓励学生以团队形式共同面对挑战、克服困难,进而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竞赛场所, 面向网络安全管理岗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 吕新荣 摘要:文章探讨为了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网络安全管理能力,“中小型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课程在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理念指导下,构建了“学习场所、竞赛场所、职业场所”三场联动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关键词:网络安全;职业能力;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吕新荣,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课程开发 54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人为因素与航空安全 __浅谈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人为因素 随着飞机的出现,交通运输的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航空运输以方便、快捷的优势吸引着大量的旅客。世界间的距离随之“缩短”,朝发夕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的一大难题。在航空运输发展的初期,由于科学技术较为落后,因飞机本身的机械故障而引发的飞行事故居高不下,占据主要原因。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材料的大量使用,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由于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统计数字显示近七成事故由人为原因导致,成为制约航空安全的最大障碍。这一现象已引起业内专家的高度重视,于是逐渐探索出通过加强机组资源管理,从而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不安全隐患,达到提高航空安全水平的目的。 航空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人、机、环境三大环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行环境的不断完善,人为因素已成为制约航空安全水平的首要环节。 影响航空安全的三大基本人为因素 一、技术因素: 众所周知,航空器是诸多尖端科技的综合产物,以高速安全的特点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缩短了世界各点之间的距离、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加速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享受这些便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它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航空人员是不同于一般群体的特殊人员,航空器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须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精湛的驾驶技术,不但要全面了解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对航空器的工作原理谙熟于胸,不但要熟知各个系统还要在出现异常时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但要能够熟练操纵飞机做各种机动而且还要能够从容应对特殊情况的发生,发扬人的聪明才智发挥飞机的最大性能从而确保航空安全。 从我国培养飞行人员模式的变化即可看出对从业人员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是培养飞行员的摇篮,其前身仅为一般的技术专科学校,随着民航的不断发展逐渐升格成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所培养的人才从单一的航空器”司机”到今天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除传授综合性的专业知识以外更加注重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适应航空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并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从而有效合理的利用和再创造,为营造良好的人机环境、够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航空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从飞行员的后期培训来看,近年来增加了新雇员培训、公司运行政策培训、应急训练和定期复训等,培训体系已向系统化、职业化发展。教学模式也从师傅带徒弟的经验型转变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型,侧重于传授技术而不是简单的技巧,所有这些改变都为今后的航空安全储备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善人为因素这一重大环节。 二、法规因素 航空法规是从事航空运输的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从初始飞行学员到成熟的机长要经历许多法规制度的培训,其中包括《飞行基本规则》《民航法》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关于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因素的研究 摘要 关键词:车灯设计;线光源;光强度;优化模型;追迹法 注:摘要内容不超过一页。主要包括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主要结果是什么,有什么特色。在完成基本问题的基础上,还做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等。 摘要中不要出现公式和表格。篇幅A4纸大半页,不超过1页。 关键词是能够反映全文问题、内容、方法和特色的最关键的词语,个数3-8个。

1.飞行安全的背景 飞机在飞行中除了受到所在领域的大气物理性质的影响,而且无时无刻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飞机所在领域的密度、压强、声速等大气物理性质决定了飞机的升力大小;又如气候条件中云量的多少、云底的高低、厚薄、直接影响飞行视程和飞机的起降;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飞机积冰、颠簸或遭受雷击可能危及飞行安全,气温超过一定限度,将影响飞机的载量,恶劣的能见度直接影响飞机的起飞和着陆。风会改变飞机的上升、下滑率和滑跑距离,冰雹会打坏飞机和其他地面设施等。 2.基本假设 1、本文中涉及的数据均以波音747-400为准; 2、假设波音747-400机翼的平均宽度为8.75m; 3、假设飞机飞行的平均速度为典型巡航与最高巡航的算术平均值; 4、假设忽略机身产生的升力; 3.飞行安全因素的探究 3.1参数的求解及数据的预处理 飞机在空中平稳飞行时,飞机的重力和飞机机翼产生的升力相等。在假设2中机翼翼宽平均为8.75m,机翼翼展为64.4m。升力系数对同一机型来说,升力系数是一定值。因此在计算该机型升力系数时,选取飞机在1000m内的相关参数,升力按最大起飞重量计算。波音747-400部分参数【1】如下表1,国际标准大气【2】如下表2: 大气温度/K

高校网络安全方面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8854483.html, 高校网络安全方面的思考 作者:肖镞赵伦 来源:《硅谷》2012年第06期 摘要: 21世纪的高校,在信息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契机。从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两个方面出发,对高校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展开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管理;校园网;数据库;身份认证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2)0320149-01 校园网是高校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在创办国家“211”工程院校的必备条件,可见校园网络安全在高校中被重视的力度,学校大力加强网络安全的管理更有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来使用网络。 1 数据库统一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逐渐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已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之间的互访以及学校信息的单独处理,而是发展成为集局域网、学校系统管理、学校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等数据一体化的趋势。 a 校园网络的使用和其他企业网络的使用有着很大的差别,校园网络的使用有自身的独特性与非独性,比如在学校一些简单的局域网技术就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方便的使用,如P2P的技术,学生在使用此技术后可以共享学习中的一些资料,以达到资料内部共享,可以互相讨论学习,就能够更加节约时间与空间,这样的学校效率可谓事半功倍。 在高校中管理校园网络负责学校网络的日常安全还可以借助各种应用软件,比如说,SAM安全运营管理,这个是专为教育行业而开发的一款软件,借助这种管理平台不仅仅能安全的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以及学校工作人员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信息反馈,而且可以达到数据统一的作用,在管理和计费方面有着及其优秀的特性,在学校采集数据及其入库时可以通过建立专属数据库的防火墙以便来过滤采集时的一些垃圾信息,而且还可以阻止病毒的攻击,非常有利于学校数据信息化的统一,为学校的网络安全管理做出积极的贡献。 2 身份认证统一 关于高校网络安全措施之一身份认证统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各个学校中,学校网络管理系统会设置学生和学校工作人员的登录帐号,这就是为了让师生更安全的使用校园网络,

网络空间安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附件8 “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 项目申报指南 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科技部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了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建议。在整理相关建议的基础上,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并经综合各方意见,启动“网络空间安全重点专项”2016年度首批项目,并发布本指南。 本专项总体目标是:贯彻落实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工作部署,聚焦网络安全紧迫技术需求和重大科学问题,坚持开放发展,着力突破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发一批关键技术装备和系统,逐步推动建立起与国际同步,适应我国网络空间发展的、自主的网络空间安全保护技术体系、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技术体系和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体系。 本专项围绕: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开放融合环境下的数据安全保护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大规模异构网络空间中的可信管理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虚拟资产保护创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网络空间测评分析技术研究等5个创新链(技术方 —1—

向)部署32个重点研究任务,专项实施周期为5年,即2016年—2020年。按照分步实施、重点突出原则,首批在5个技术方向启动8个项目。 针对任务中的研究内容,以项目为单位进行申报。项目设1名项目负责人,项目下设课题数原则上不超过5个,每个课题设1名课题负责人,每个课题承担单位原则上不超过5个。 1. 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研究方向 1.1 创新性防御技术机制研究(基础前沿类) 研究内容:针对现有防御技术难以有效应对未知漏洞/后门带来的严峻挑战,探索不依赖漏洞/后门具体特征等先验信息的创新型主动防御机理,发展基于“有毒带菌”构件及组件建立风险可控信息系统的“沙滩建楼”式系统安全方法和技术,从体系结构层面大幅提高攻击难度和代价,显著降低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具体内容包括:提出和构建“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性防御理论体系,研究理论模型、安全架构和度量评估方法;研究面向网络、平台、运行环境、软件和数据的创新型防御共性关键技术,提供风险可控的执行环境和网络通道,确保核心任务安全,显著提高系统安全性;研究基于所提出的创新型防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网络空间核心关键设备原型样机并开展原理验证。 考核指标:1.初步建立创新型网络空间安全防御理论体系,给出其理论模型、机制机理和安全度量方法,构建原型环境,完—2—

(完整word版)谈人为因素与安全运行

谈人为因素与安全运行 安全和效率是航空界关注的目标,二者缺一不可,优化航空人员的工作表现,是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可靠保障,在百年航空发展史中,随着航空设计和制造业的发展,飞机的可靠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人为因素的研究成果在飞行中的应用取得了不可估量的效果,机组资源管理是机组原因造成的事故明显减少,但是从最近十年发生的事故统计来看机组原因依然超过70%。 安全对航空公司来说相当重要,如果没有安全就没有公司的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上个世纪后期由于航空器的安全水平的提高。飞机的机械原因导致的事故比例从80%降低到20%,但是人为差错在先进的设备下仍然出现,并且,这种情况越来越明显,占到事故比例的80%,这样我们逐渐认识到,航空器的可靠性已远远大于人的操作可靠性,人的失误会对飞机构成更大的威胁,这就使得提高航空器安全的关注点逐步转移到人的身上。 应用人为因素不仅限于飞行安全的需要,缺乏人为因素只是还对效率有着重要影响,所以研究和应用人为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安全和提高效率。 一、SHEL模型让我们理解人为因素 它是一种人为因素的概念模型,是用简单方式来认识复杂系统,它主要介绍人为因素的研究的范围,要素,关系,人是这个模型的中心,是最重要的部分,其他部分要与他配合,并适应它,它和其他部分不匹配就是人为差错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S软件飞行程序,操作手册,检查单等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误解程序,编制了不实用的手册,制定了不合理的检查单。特别是在新的程序和新的检查单开始执行的时候容易出现人为原因的差错。 2、H硬件飞机结构,驾驶舱设计,操纵系统和仪表的配置和使用特性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操纵性设计不符合我们的习惯,仪表位置不合理等,尤其是对新飞机操纵时容易出现人为原因的差错。 3、E环境运行环境,气象条件,工作流程安排等 容易出现差错的是,运行环境给机组带来很的大负担,天气条件牵涉机组很大精力,飞行任务安排不合理,造成人员疲劳,分心等。 4、L人一起工作的机组成员,签派人员,管理人员。等等 容易出错的是,人员短缺飞行量加大,缺少机组成员之间的监督,缺少来治管理人员的支持。 从上面的模型可以看出我们容易出现错误的方面,随着现代设计和制造业的进步飞机已经变得越来越可靠,然而重新设计人类是不可能的,人是会犯错误的。但是,我们却能通过提供有效的培训,优化工作程序,完善规章制度,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差错和管理差错。 与许多事故和事故征候一样,所有的案例都包含一系列人为因素问题,形成一个事故链,事故的发生不是单一的,往往涉及很多人,如果其中任何一个人对异常提出疑问和质疑,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打破事故链,从而避免差错,防止事故的发生。在事故链中飞行机组已经是后一环了,所以就更为重要和关键了。 二、墨菲定律

危及飞行安全因素分析.

目录 一、引言 (2) 二、危及飞行安全的几种因素........................... 2 (一人的因素 (2) 1. 飞行人员的因素 (3) 2. 指挥人员的因素 (3) 3. 机械人员的因素 (4) 4. 其他人为因素 (4) (二气象与地理环境因素 (5) (三领航因素 (6) (四昼夜间因素 (7) (五管制因素 (7) (六其他因素……………………………………… 9 三、主要分析飞行管制对飞行安全的重要性及未来飞行管制的展望与设想…………………… 9 四、结束语…………………………………………… 12 参考资料 危及飞行安全因素分析 一、引言 自从 1903年 12月 17日莱特兄弟实现动力飞行之后 ,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 航空工业有很大的发展。此时 ,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修建了机场并拥有了一定数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和其他空勤人员。 1910年在维也纳发生了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飞机相撞事故 , 其后对飞行活动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才逐渐被人们认识。

随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 飞行矛盾日益突出 , 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后 , 由于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 许多以前划定的战斗空域、训练炮射空域及航线航路严重制 约着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 危及飞行安全。那么飞行管制人员如何立足现有条件和设备在机场分布密集 , 航空兵部队飞行空域拥挤 , 空中走廊、航路、航线纵横交错 , 过往航班、专机、包机不断增加 , 战斗机训练、转场、过航频繁的情况下 , 掌握空中飞行动态 , 确保飞行安全 , 避免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危及飞行安全的相关因素 , 制定好预防方案 , 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 为此笔者通过分析近年来出现的几起带有典型性质的飞行事故 , 论述危及飞行安全的几种因素。 二、危及飞行安全的几种因素 (一人的因素。 人的因素是飞行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 , 纵观国际国内的飞行事故 , 大部分都是与人这一因素紧密联系。根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 :1996年全世界各航空公司共发生重大飞行事故 57起 , 除少数事故与气象因素和机械故障有关外 , 绝大多数事故都 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飞行人员的因素。如操纵错误、疾病、身体素质 , 飞行中产生错觉、黑视、晕厥、思想不集中 , 违章违纪等等都可能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下面举一组数字就可以看出 :空军飞行学院在 1950年 -1990年 41年期间 , 起落航线科目和其他 科目在起落动作上发生的事故 , 占飞行学院飞行事故总次数的 77.4%,严重事故占 飞行院校严重事故总数的 42.1%,三等事故占飞行学院三等事故总次数的 85.7%。 从事故直接原因看 , 操纵错误造成的占 69.3%(着陆发生的占 44%,纵观这一组数据 , 起落航线飞行中 , 因操纵造成的飞行事故最多。例如 1956年 4月 6日 , 某航校校 长在乌米格 15飞机上检查教员后舱起落航线飞行驾驶技术。飞机飞至三转弯时 , 该校长决定并通知教员着陆后不再继续起飞 , 但飞机接地后 , 思想一犹豫 , 又通知该教员再飞一次。因当时此教员精力不集中 , 连续起飞收襟翼时误收起落架手柄 ,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一)

网络安全技术研究(一) 摘要:众所周知,作为全球使用范围最大的信息网,Internet自身协议的开放性极大地方便了各种计算机连网,拓宽了共享资源。但是,由于在早期网络协议设计上对安全问题的忽视,以及在管理和使用上的无政府状态,逐渐使Internet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与它有关的安全事故屡有发生。对网络安全的威胁主要表现在:非授权访问,冒充合法用户,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线路窃听等方面。这以要求我们与Internet 互连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予以足够重视。关键词:网络、安全、VPN、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Abstract:Asitisknowntousall,Internethasthelargestinformationnet,Itistheopennessoftheprotocolth atconvinentthelinkofvarietynetsandextendthesharingresources.However,becauseoftheneglecting ofNetworksecurityandthegovernmentmanagementseriouslythreatsthesafetyofInternet.Thedange rsappears:illegealvisiting,prentendingthemanagerment,destroyingthedatabase,interruptingtheset upofsystem,spreadingthevirusandsoon.ThisasksustopaymoreattentiontothesafetyofInternettwiste r. Keywords:Network、Networksecurity、VPN、Ipsec、Firework 1绪论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一个潜在的巨大问题。网络安全性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问题,其中也会涉及到是否构成犯罪行为的问题。在其最简单的形式中,它主要关心的是确保无关人员不能读取,更不能修改传送给其他接收者的信息。此时,它关心的对象是那些无权使用,但却试图获得远程服务的人。安全性也处理合法消息被截获和重播的问题,以及发送者是否曾发送过该条消息的问题。 大多数安全性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有恶意的人试图获得某种好处或损害某些人而故意引起的。可以看出保证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使它没有编程错误。它包括要防范那些聪明的,通常也是狡猾的、专业的,并且在时间和金钱上是很充足、富有的人。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能够制止偶然实施破坏行为的敌人的方法对那些惯于作案的老手来说,收效甚微。 网络安全性可以被粗略地分为4个相互交织的部分:保密、鉴别、反拒认以及完整性控制。保密是保护信息不被未授权者访问,这是人们提到的网络安全性时最常想到的内容。鉴别主要指在揭示敏感信息或进行事务处理之前先确认对方的身份。反拒认主要与签名有关。保密和完整性通过使用注册过的邮件和文件锁来实现。 2方案目标 本方案主要从网络层次考虑,将网络系统设计成一个支持各级别用户或用户群的安全网络,该网在保证系统内部网络安全的同时,还实现与Internet或国内其它网络的安全互连。本方案在保证网络安全可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比如:可以满足个人的通话保密性,也可以满足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障,数据库不被非法访问和破坏,系统不被病毒侵犯,同时也可以防止诸如反动淫秽等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等。 需要明确的是,安全技术并不能杜绝所有的对网络的侵扰和破坏,它的作用仅在于最大限度地防范,以及在受到侵扰的破坏后将损失尽旦降低。具体地说,网络安全技术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采用多层防卫手段,将受到侵扰和破坏的概率降到最低; 2.提供迅速检测非法使用和非法初始进入点的手段,核查跟踪侵入者的活动; 3.提供恢复被破坏的数据和系统的手段,尽量降低损失; 4.提供查获侵入者的手段。 网络安全技术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基础,近年来,网络安全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产生了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际内容。3安全需求 通过对网络系统的风险分析及需要解决的安全问题,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安全策略及安全方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编号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毕业论文题目 1.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学生姓 姜志光 名 学号070950809 学院民航(飞行)学院 专业飞行技术 班级0709508 指导教 司海青副教授 师

二〇一三年十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1.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年月日 (学号):070950809

影响飞行安全的因素 摘要 近年来,全球科技都在飞速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科学技术也应用到了民航客机上,无论是从外形设计的美观程度还是飞机内部空间的舒适程度都达到了很高的设计标准,但是人们往往最关心的还是安全问题。 与公路安全事故、铁路安全事故比较起来,人们往往更加关注航空安全事故,因为每一次空难的发生都会涉及到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伤亡。因此,本文首先从安全飞行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安全飞行的相关因素开始讨论,然后对什么是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如何降低人为因素、气象因素的发生以及安全飞行与人为因素、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深入的讨论。着手解决它与飞行安全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对飞行安全有所帮助。 关键词:安全飞行,人为因素,环境因素

The Factor about Flight Safety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global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more and more high an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pplied to civil aviation aircraft, either from the appearance design of beautiful level or aircraft interior space comfort level at a high design standards, but people still concern safety problems seriously. With highway accidents, railway accidents comparison, people ten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aviation accidents, because whenever an air crash happened will involve dozens or even hundreds of people. Therefore,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flight safety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affect flight safety, then we will make a deep discussion about what is human factors、meteorological factors,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human factor meteorological factors, how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human factors,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light safety and human factors、meteorological factors and discussed to deal it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light safety. Hopefully it will do some help for flight safety. Keywords: Flight safety;Human factor;Meteorological factors

差错和威胁管理(TEM)之:基础理念

差错和威胁管理(TEM)之:基 础理念 理解差错和威胁管理(TEM)的最简单方法是将它比作一个汽车司机的“防御性”驾驶。防御性驾驶的目的不是教人如何驾驶车辆(例如,如何操作手动变速箱),而是要强调驾驶技术,人们可以使用以尽量减少安全风险(如依靠于自身驾驶技术来控制后轮打滑)。同样,TEM不教飞行员如何从技术上驾驶一架飞机;相反,它提倡一种积极主动的安全理念哲学,并建立安全裕度。 TEM培训可以作为飞行员“防御性”飞行的理念。TEM提出的威胁(例如恶劣天气),差错(如一名飞行员错选择了自动化模式),和不希望的飞机状态(例如高度偏差、航线偏离)是机组必须设法保障安全的日常事件。 TEM起源 TEM的起源和航线运行安全审计(LOSA)密不可分。1994年德克萨斯大学人为因素研究项目组和达美航空公司之间合作利用驾驶 舱观察座实施定期航班航线的观察审计。当时所有方认识到,如果航线审核工作要发挥作用,即,真的看看航线运行上发生了什么,必须实施保密性的保证——不会让法规或组织管理层危害到被观察的机

组。机组必须相信不会有任何个人的反应;否则,他们知道被观察和审计,往往会“假装”或“想方设法”呈现出他们最好的表现。 第一个观察模式是德克萨斯大学人为因素研究项目组为了评价机组资源管理(CRM)的行为。该模式然后扩大到解决差错和差错的管理。观察员注意到所犯的差错类型,谁造成差错以及对差错的响应(即,差错是否检测到,由谁发现),和差错的结果。知道差错发生而不真正知道当时的条件,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威胁和威胁管理的概念。1996年,美国大陆航空公司进行第一次完整的基于TEM理念的航线运行安全审计LOSA。大陆航空突出了最常见的威胁,最常见的差错,最常见的不希望的飞机状态。根据数据驱动的报告,公司成立跨部门委员会推出解决方案。公司还为其所有的飞行员开展了为期一天TEM的培训课程,介绍了威胁和差错的概念,然后介绍了LOSA 调查的结果。飞行员们能够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到在他们身上威胁和差错发生率和如何管理不希望的飞机状态。大陆航空使用1996年的LOSA结果作为基线,在2000年进行后续的LOSA调查。当时大陆航空公司负责安全&法规遵从性的Don Gunther机长这样说过:“2000年和1996年LOSA的结果相比较,显示飞行员不仅接受差错管理的原则,而且把它们纳入日常操作中。2000年LOSA显示检查单使用有了相当大的改进,不符合进近(那些不能满足稳定进近的标准)减少了70%,并改进了机组的整体表现,可以说大陆航空已行驶在正确的方向上。”

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大大促进了高校网络建设的步伐,高校的网络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到目前为止高校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以及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网络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导致高校网络安全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威胁,严重影响着高校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如何构建安全性强、运行平稳的高校网络系统是信息管理工作者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校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 1.1计算机病毒的威胁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程序,它主要是通过侵入计算机操作系统实现对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实现某方面的目的,据有关数据统计:因为计算机病毒入侵而导致高校网络系统出现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在逐年上升。计算机病毒就是带有破坏程序的代码对计算机的运行造成的破坏影响,比如计算机病毒通过植入计算机系统中,实现对某些信息的窃取;而且计算机病毒也具有较强的复制性,可以将病毒中的程序转移到计算机某一系统中,破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计算机病毒对网络安全所构成的威胁是巨大的,以震荡波病毒为例,它是利用微软发布系统漏洞进行传播,结果造成计算机运行速度的下降,网络的堵塞等,给全球造成的损失超过5亿美元。 1.2操作系统安全问题 虽然计算机操作系统在不断地完善,但是相比计算机病毒的出现计

算机操作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着重实用性而忽视安全性的问题,分析当前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可以概括的说无论使用哪种操作系统其本身都存在一些安全漏洞,而这些安全漏洞的存在会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同时由于高校网络的节点比较多,结果就会因为没有及时对某个节点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外部病毒以及不法分子的入侵,影响高校的网络安全。 1.3黑客的恶意攻击 黑客的恶意攻击是影响高校网络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高校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相对比较慢,再加上高校的信息资源价值比较高,为此一些网络黑客通过各种手段,利用高校网络漏洞窃取与破坏高校的信息资源,实现自己的非法目的,一般来说高校黑客攻击主要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但是无论哪种攻击都会影响高校网络资源的正常使用。 2保障高校网络的安全措施 针对高校所存在的网络安全问题,高校要从网络规划的整体入手,通过科学设置网络结构体系、构建完善的网络管理制度以及提升网络安全技术层次等措施提高高校的网络安全。 2.1科学设置网络结构体系 2.1.1网络架构选择。网络架构决定了校园网络的性能、可管理性以及安全性等关键因素,因此构建合理的网络架构是保障高校网络安全的基础。基于高校网络需求的要求设计,高校要构建层次化网络结构,其主要分为:核心骨干层、汇聚层接入层、校园出口以及无线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