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德国沙龙文化

德国沙龙文化

第三节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

阅读文化

启蒙运动时期,德国的阅读文化

有了惊人的发展。阅读文化的迅速发展,一则给启蒙运动提供了生存条件,启蒙运动发轫于阅读普及率较高的北方新教地区,绝非偶然,比较高的识字率给启蒙运动的产生的壮大提供了机遇;此外,阅读文化又受到启蒙运动的促进,在启蒙运动期间教育的大发展的促进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到了1800年,

德国号称已有一半人口有读写能力。

启蒙运动期间,两个新事物的出现使阅读文化大为改观,一是阅读社团(Lesezirkel)或曰读书会,及Leihbücherei的出现,二是杂志的广

泛流行。

读书会与外借图书馆的作用

读书会的成员互通有无,互相介绍新书,遇有大家共同感性趣的书籍或题目经常举行讨论,可谓“奇闻共欣赏”。外借图书馆的建立,更是促进了书籍和信息的流通。

二者的出现,无形中大大降低了书籍的成本,同一本书过去往往只为极其有限的几个人阅读,而现在则极大地拓展了读者面,等于许多人共同分担购置书籍的费用,既是费

用分担,又是资源共享。

杂志这个新媒体一经出现就迅速蔓延到读者层的各个角落。

与书籍相比,杂志的出版周期短,生产成本低,因而能够给更多的读者提供相对比较新的信息,杂志的出现标志着阅

读文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Moralische Wochenschriften)

第四节柏林的沙龙文化

4.1 沙龙文化

沙龙文化的起源在意大利

薄迦丘的《十日谈》便已经具有沙龙文化的雏形。

但是沙龙作为文人、知识界经常聚会清谈的社交形式,则是16世纪下叶传到法国,并在法国得到长足进展,在法国发展起来的,所以一般意义上的沙龙文化

也带有鲜明的法国色彩。

是“家庭里的接待室”

(Gesellschafts-,Empfangszimmer),或是“布置得华丽的业务洽谈室”(elegant ausgestatteter

Gesch?ftsraum)。

沙龙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的形式

即女性当家

贵妇人有大量的闲暇

读书下棋、欣赏音乐、与友人清

谈、借文学艺术来打发时间

贵妇人们一般都有较高的文学修养

她们接待的客人也都具有相当的造诣,这些高水准的人聚在一起时所产生的文化能量是巨大的,往往主宰着社会的思想走向。

这一切又都是在一个女性的主持下发生的,

构成这个时期文化现象的一个亮点。

德国人在沙龙文化上也姗姗来迟,沙龙文化直到18世纪末才定居德国。

德国的沙龙文化主要集中在柏林,产生影响的德国沙龙也主要是柏林的沙龙,而且代表人物主要以浪漫派一脉的作家文人为主,所以柏林的沙龙文化也具有

浓厚的浪漫派色彩。

并不象法国沙龙那样把政治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来讨论

很少涉及社会问题、现实问题、

国家民族等问题

首先是场地,沙龙的主持必须由一个比较宽敞的房间,方可接待八方来客,而当时的普通市民的居住条件都无法满足这个要求。

其次是要有一个主持人,鉴于男人们都忙于各种世俗事务,主持的任务就落在了女性身上,而且一个这样的女主持必须是一个教养良好的、有充裕的时间的

女主人。

摩西·门德尔松

(Moses Mendelssohn,1729~1786)亨丽爱特·赫尔茨

拉合尔·列文

亨丽爱特·赫尔茨的沙龙

亨丽爱特·赫尔茨于1780年左右开设了沙龙,她的沙龙以文学为主

题,并不涉及哲学或其他学科。

有人用恺撒大帝的名言来形容她:“Sie kam,sprach und siegte”(她来之能言,言之能

胜)。

虽然是来自法国的舶来品,但是一旦落户德国后,便立刻在德国的水土中生长,与母国的沙龙相比变得多有不同,形成了地道的

具有德国特色的沙龙文化。

第五节18世纪德国戏剧的发展

5.1 十八世纪前德国戏剧的状况

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德国文化史课程论文——浅析德国文化产业 马腾00825102 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pkumateng@https://www.doczj.com/doc/8e15849122.html,

【摘要】 德国是传统的文化产业强国,在文化产业的理论、政策和文化管理体制方面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对德国文化产业进行了浅显的介绍,并试图对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德国文化产业文化管理 【正文】 一、德国的文化产业理论与政策 (一)法兰克福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德国的文化产业政策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产业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因此,当代德国人已不再信守以霍克海默、阿多诺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主流的文化批判理论。德国文化政策在强调国家对文化扶持作用的同时,也强调发挥私人部门和私营企业对文化发展积极的推动作用。当然,与英美等国家的高度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文化政策有所不同,德国文化政策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德国非常重视文化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把文化当作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在德国的城市里到处坐落着保护良好的文化设施和文物古迹,大街上随处可见形态各异的雕塑,为数众多的博物馆藏品丰富,参观者络绎不绝,浓厚的文化氛围使人深刻感受到文化的价值和力量,文化已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三)德国的文化产业管理 与英美等国家实行分权式的文化管理不同,德国实行的是集权式的文化管理。德国的文化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各级政府及所属行政部门,其文化体制是由政府机构和以自我管理权为基础的具体文化组织两级组成。1998年,联邦政府为了扩大自己的文化管理权限,成立了文化事务与媒体委员会,联邦文化基金会也由政府直接管理,同时联邦议会也成立了文化事务委员会,以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这种高度集权式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克服由于文化产品的过度市场化和商品化所带来的弊端。但是显然,这不利于动员各种社会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同时也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如何对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进行分权式的改革,削减政府对文化发展的直接义务和责任,吸引社会各种力量发展文化,已成为德国文化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德国主要文化产业 (一)出版业 德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出版大国,出版业在德国文化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铅活字印刷,掀起了一场出版业的革命,使德国很早就成为欧

德国历史

德国历史 史前至早期历史 日耳曼时期 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右岸(在今天的德国境内)的各个部落。其后,“日耳曼族”这个概念才逐渐介绍到罗马人的世界里。 日耳曼部落是指原先居于斯堪地那维亚半岛南部(包括丹麦)及其临近地区的一些民族,他们的文化及宗教相

当接近,所以成为一个文化圈。西元前1000年左右,因为北欧地区气候转坏,该地区的居民开始向南迁移。到西元前450年时,他们分布于莱茵河沿岸,南至阿尔卑斯山以北,东到外克塞河(Weichsel,即维斯杜拉河Vistula)的地区之内。到了西元前2世纪,这些民族又开始另一波的民族移动,而开始与罗马世界有较多的接触。 日耳曼部落虽是以语言、血统、生活习惯、文化及信仰为族群的指标,但因散居之故,个别差异可以相当大。所以西元4世纪起的大规模族群迁移时,并不是整个血缘民族集体行动,而是以较小的氏族组织为单位。历史学家将这些移动的日耳曼部落约略分成西日耳曼人,东日耳曼人及北日耳曼人三个大类别。西日耳曼人指的是西元1世纪时居住在西起莱茵河,东至卫塞河(Weser),南至多瑙河,北达北海的这些族群 民族大迁徙 376~568年,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蛮族”部落大举强行移居帝国境内,并各自建立国家的历史过程。民族大迁徙的原因是日耳曼人的原始公社制解体,部落显贵、军事首领及亲兵渴望向外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人口自然增长对生产力形成压力,为了发展畜牧经济,一般日耳曼人不得不向外地迁徙。罗马奴隶制

德国文化史第三章

1.德语中的“新时代”指的是哪段时间?它分为哪两个阶段?(63页) 即“现代”,指1450-1500年至今的全部近代和现代历史; 15世纪下叶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可理解为近代; 从法国大革命至今课理解为现代 2. 人文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核心是什么?最早发源于何地?德国人文主义思潮的摇篮在哪里?而德国人文主义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它的重要代表人物有哪些?(65页)人文主义把人置于价值体系的核心; 意大利 波西米亚 戏剧艺术 伊拉斯谟、罗伊希林、胡腾 3. 在人文主义时期的文学中并存的是哪两种类型的作品?以梯尔·欧伦施皮革尔为主要人物的著名德国民间故事属于其中的哪一类?(88页) “事业文学”和散文史诗; 民间故事书) 4. 文艺复兴时期德国艺术的两位大师级人物是谁?他们分别有什么著名作品流传于世?(90、91页) 丢勒:自画像、《启示录》、《四使徒》; 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伊森海姆祭坛》 5. 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是以什么事件为序幕的?它的发起者是谁?他在这一运动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而他的什么举动在这一宗教事件中对德国语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宗教观对德国人的何种典型性格特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塑造作用?(72、74、84、79页) 1517年10月31日,维滕堡的的神学教授马丁 路德在维滕堡的大门上贴出了批判 教会弊端的“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翻译圣经?新约; 顺民心态 思考题: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因为他发动了改变德国历史进程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发生第二次大分裂; 同时也是因为他将《圣经·新约》从希腊文翻译成德文为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奠定了一个重要的文化基础。 思考题: 为什么说马丁路德在德意志历史上是一个决定性的重要人物? ●此外,他的神学理论直接参与了塑造德国人的民族性格,近代德国人的“顺民心态”、 “内在性”以及对于职业和工作的态度的形成都与他密切相关,他被认为是近代德意志人的典型。 思考题: 九十五条论纲: ●1517年10月1日维腾堡的神学教授马丁·路德在维腾堡教堂的大门上贴出了批判 教会弊端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其主要内容是:“因信称义”,依靠内心真正信仰上帝才能获救;否定教皇永无谬误 论,称只有《圣经》才是唯一正确的最高权威;“平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信徒个人与上帝之间必须得由教士充当中介

了解法国文化必看书籍

了解法国必须读的十本书 2010-04-28 17:15:33 [1] “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3] 《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4] 《恶童好色日记》——看漫画就像看电影 [5] 《达·芬奇密码》——巴黎活广告 [6] 《第一性》:做爱就是革命 [7]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的狡黠智慧 [8] 《你好,忧愁》——缅怀萨冈 [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本充满野心的畅销书 [10] 《ELLE》:她世纪看《她》 1.“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彼得梅尔/著 清晨在斜身入窗的阳光中醒来,滴几滴橄榄油在涂满了碎番茄的面包上,和着阳光一起吃下;花一上午的时间在山谷里漫步;午后挟一本书,在小树林找一个凉快所在,睡上两小时;趁余阳未尽,回到游泳池里,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晚上睡在能看到星星的房间里,窗外更有鸟鸣山涧幽。这还不够,都是习惯了文

明和物质的都市人,所以这里还应该是喧闹、绚丽、生机勃勃的,有一群有趣、热情、淳朴的当地人,让你生活得闲适却并不单调,宁静却并不孤单。 梅尔说:欢快的假日有两个最简单的要素,一个是明媚清澈的阳光,一个是随心所欲的计划。这两点,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 现在去不了?哦,或许有一种办法能找到它。那就是读梅尔的书,在《重返》中品味从《一年》到《永远》。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经久不衰。“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3.《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林达带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九三年》,奔赴巴黎。正因为是在“革命”中读的法国革命,所以,对法国和巴黎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了。

德国历史简介

德国历史简介(摘自维基百科) 德意志(Deutsch)这个词大约见于公元8世纪,开始仅指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属于日尔曼语族的方言。卡尔大帝(德语:Karl der Gro?e,即法语的查理曼:Charlemagne)死后,帝国分裂,其中东法兰克和西法兰克的界限大约相当于罗曼语族和日尔曼语族的界限。东部帝国的居民后来才逐渐产生休戚相关的感觉,德意志这个词的含义由语言扩展到说此语言的人,最后才用以称呼它们居住的地区——德意志兰(Deutschland)。公元920年后,日尔曼人的东法兰克王国依然称为东法兰克王国,但称呼国王为非加洛林家族的东法兰克国王,也称为“日耳曼王国”(拉丁文Regnum Teutonicum),开始了所谓“德国”的历史(所谓的“德意志国王”和“德意志王国”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两者只存在于历史学概念中)。 与中国这样的统一与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对于历史上长期处于民族融合和政治分裂过程中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民族、国土、国家常常是相互分离的。因而从德意志历史整体考察,只有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Deutschland这个词才包含了同一的国土和国家政权的含义,因此,准确地说,只有这之后的历史才可以称为“德国史”,之前的历史只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目录 [隐藏] ? 1 日耳曼族 o 1.1 莱茵-卫塞河族群 o 1.2 北海族群 ? 2 早期历史 o 2.1 史前时期 o 2.2 德意志立国时期 o 2.3 神圣罗马帝国 ? 3 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o 3.1 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o 3.2 三十年战争 o 3.3 拿破仑终结神圣罗马帝国 o 3.4 普鲁士崛起 o 3.5 1848年革命 o 3.6 德国统一 ? 4 现代德国 o 4.1 第一次世界大战 o 4.2 魏玛共和国 (1919年—1933年) o 4.3 纳粹德国 o 4.4 冷战时期 o 4.5 德国再次统一 日耳曼族 主条目:日耳曼人 德国地界, 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因为缺乏文献记载,所以德意志人早期的历史,并不是太清楚。罗马帝国最早开始记载日耳曼部落(Germanen)的活动,但这些日耳曼部落与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并不相同。当时所谓的日耳曼部落,是对所有居住于北欧及中欧,使用印度-日耳曼语系的各个部落的统称。现代的民族学家对这个名字的含意尚不太清楚,大约可信的是欧洲较早的居民克尔特人(Kelten)先使用这个名称来称呼新移民。而凯撒(Julius Caesar)远征高卢时,用“日耳曼族”这个名称来称呼当时居住在莱茵河

德国文化史

德国文化史 课程:德国文化史 姓名:杨泽昊

德国文化史 ----浅析德国与德意志民族统一 摘要: 德国的统一走过了艰辛的道路,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后带给德意志民族的并不是国力强盛,而是更加的迷茫,他们不知道要去往何方。于是这一千多年各路世俗诸侯与教会诸侯占山为王,凭借德国独特的地形与教皇与国王的矛盾,日益壮大,分裂割据着德国。但这期间周边法国、俄国等强大帝国慢慢兴起,造成了德意志民族的压力,迫使德意志民族的大团结与大统一在俾斯麦时期完成。关键词: 1.西罗马帝国 2.教会诸侯 3.世俗诸侯 4.俾斯麦 一、德国民族与地理特征 探讨德意志民族,必须要从这个民族的人种起源看起。因为德意志人不同于其他文明民族,它的文明较晚,长期处于部落阶段。德意志人属于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由于长期生活在中欧森林中,他们的发色呈金黄色,眼睛蓝而锐利。日耳曼的字意为自由,这与古代日耳曼人迁徙、尚武的特征符合,德意志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在《流浪者之歌》中,深刻的表现了早期日耳曼人的社会文化心态:“流浪,不断地流浪,带着血和泪仰问苍天,何处是我的归宿?灵魂在我的身边暗告:到你没有去过的地方,那儿有一切欢乐。”这种无休止的迁徙生活历练出了德国人坚强的品质基础。 德意志地区北临波罗的海和北海,南依阿尔卑斯山,但是东西两侧可以说是门户大开,没有自然边界,西边界限在莱茵河和易北河之间飘忽不定,因此德国自古以来就是欧洲各民族交往的通道,更是政治冲突的场所。西边强大统一的法国一直给予德国压力,而东面隔着波兰又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俄罗斯的威胁,造成德国人一直生活在这种政治和民族压力下的境遇。 在国内,德国地形划分为北德低地、中部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南部阿尔卑斯山区。这连绵的山峦、起伏的丘陵、纵横交错的河流、众多的湖泊及辽阔宽广的平原,使各个小城镇互相交流不是很轻松,更容易让人佣兵一方,占山为王。

文化沙龙策划流程

文化沙龙策划流程 一、活动策划 1.文化沙龙策划方案的制作(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先谋划) 1)活动背景(为什么要做这次活动,做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什么?) 2)活动的目的及意义需要清晰 3)活动的人员定位要求 4)活动形式 5)活动时间 6)活动地点 7)活动主讲嘉宾人选 8)营销策略 9)成本分析、预算 10)人力安排及现场布置规划 11)物质清单 12)实施流程(各职能分工及要求) 13)异常处理 14)总结 2. 重点流程安排 1)人力安排及要求 2)人员分工与活动时间安排流程 3)会场布置规 4)参会接待流程 5)后勤流程与要求(与要求上汤时间、佛堂开门的时间、灯光要求、照相、挂海报等、会场布置、音 乐、资料准备的形式、签到给礼品、晚餐的准备干粮) 二、活动的前期准备 1.嘉宾的提前预约 1)确定活动的内容 2)提前1-3天再次确认嘉宾时间,与嘉宾作前期沟通(详细的活动流程安排 2.主持人的确定 1)明确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2)前期需要沟通好活动的具体流程安排 3.内部:活动宣传 1)活动价值点的塑造 2)活动的时间、人物、地点 3)明确人员分工、职责、要求及活动时间流程安排 4)活动提前1天开全员定向会(最好能预演彩排一次) 4.外部:活动宣传 1)电话预告(短信发送) 2)海报制作提前一周(主题、时间、地点、嘉宾、标语) 3)X展架(欢迎词) 4)电话回访、邀约

三、活动实施 1.活动所有物质的清点 2.当天活动提前2个钟准备:布置会场、投影仪、视频试放等等 3.工作人员仪容、仪表的准备,各就各位,做好自己的职责工作,支持和配合统筹调配。 4.签到处负责人需要跟进所有已报名人员,课程前半小时没到的客人需要电话跟时了解客户端情况。 5.嘉宾到场时间的确定,活动当天交流时间段的确认 6.与主持人再次确认活动具体流程及注意事项 7.后勤人员流程安排的跟进(时间段的把控) 8.关注活动氛围及参会人员现状和收获 9.营销策略的宣布、反馈问卷的填写、合影存档 10.会后会 11.参会人员走后的感谢短信 12.总结 四、活动结束后续工作 1.对于本次活动的全面总结,提练优点,改善不足。总结报告存档。 2.对于各自邀请过来的名单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活动回馈。 3.对于报名没来的客户发送短信告知活动举得圆满成功,告诉对方下次一定要过来参加。 4.下期活动策划主题的明确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沙龙与法国大革命1 B01017114 肖琦 【摘要】 沙龙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西方宫廷文化的产物。17世纪,随着文化重心北移到法国,室内沙龙开始在法国兴起并于18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沙龙彰显出文学性、批判性、消遣性和礼仪性的特征,是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沙龙的关注重点也由文学转向哲学思想领域。大革命中,沙龙更是具有政治俱乐部的性质,文学上的开放性由政治上的封闭性所取代。 大革命后出现过短暂的沙龙的复兴,但这一时期的沙龙已失去了其最初意义。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础,随着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沙龙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 法国沙龙大革命政治公共领域 【Abstract】 Salon was born in Italy in the 14th century, resulting from the western palace culture. In the 17th century , with the cultural center heads north to France, salon begins to flourish and greets its age of great prosperity in the 18th century. During this period, salon is the very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is literary, critical and include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etiqutte. Aslo, salon takes up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Enlightment. As the Enlightment develops, salon changes its focus from literature to philosophical field. In the Revolution, salon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political club. Generally, the publicity in literature is replaced by a exclusive politic. After the Revolution, there emerged a transient restoration of salon. But it seems that it is no longer the salon in its original meaning. Fundermentally salon i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leisure class, when the noble system is eliminated, and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pproaches, salon undergoes an eclipse and disappeared at last.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204) 所属学科门类: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所属院系部所:德语系 一、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德语高级人才。要求博士生具有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出色的德语实践能力。能胜任高校德语教学、研究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工作。既严谨治学,又具有开拓精神。同时,要求博士生熟练掌握第二外语(主要是英语)。 二、学制与修业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原则上应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完成学习任务,一般不得延长。如有特殊原因未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应由本人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学习年限可酌情适当延长。延长期一般为半年,最多不能超过一年(含休学)。成绩优秀,并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一定数量论文的博士研究生,在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和论文撰写工作,达到申请学位要求的情况下,可由本人提出提前毕业申请,经导师及主管部门同意后,由学科点提前半年或一年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并按规定程序提前毕业和申请学位。除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特别突出者以外,原则上不鼓励提前毕业。 三、学位与学分要求 德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不少于23学分的课程并达到必修环节最低学分数要求,成绩合格,完成毕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达到学位要求者授予文学博士学位。各类课程基本修读要求如下: 学位公共课程7学分,其中政治课3学分,外国语4学分,学位基础课程2学分,学位专业课程8学分(4门),专业方向课程5学分(3门),公共选修课程2学分(1门)和其他必修环节(实践、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前沿讲座、学术研讨班等)2学分。补修课程不计学分。 四、研究方向

文化沙龙活动方案

文化沙龙活动方案 【篇一:文化沙龙活动方案】 文化沙龙活动方案 一、背景分析 我们创办这个学术沙龙,主要是为大提供交流学术心得和展示学术 成果的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地方。一个具有影响和成功的学术沙龙,当然首先是需要推出学术方面的 创新思想与新的研究成果,创新型智慧人才,我们将与政协、政府 相关部门和大专院校建立资源、信息与人才交流渠道与合作关系, 为社会发展与进步提供服务,解决一系列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存在的 实际题。 中国化民间沙龙为北京正一康体俱乐部道养生院从事中国化民间学 术研究交流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对外弘扬中华传统道养生健康化,传授健康知识的窗口。该院位于北京市南二环清芷圆会所,院内具 有容纳200人的会场和练功房,开设有心理调摄室、药善房、茶室、药浴、美容、按摩等传统养生康体服务项目。各民间化团体、学生 社团、研究机构、化企业、保健服务行业的单位和爱好传统化的个 人合作、加盟、举办各类公益性学术、健康化交流活动。 二、沙龙名称 平台名称:中国化民间沙龙;专题活动名称“中国化***沙龙活动(讲座)” 三、沙龙宗旨 弘扬中华传统化,开拓创新思维,建树人类完全整体新化体系,传 播“天人合一”的自然生命哲学理念,服务人类健康与和谐社会可持 续发展事业。 三、沙龙性质 公议公允公用的民间社会公益学术团体。沙龙立足民间,面向社会 各阶层,服务中国及世界和谐社会事业。 四、学术活动 开展学术活动必须形成“百齐放”的和谐氛围,讲座必须“有教无类”,广招人才。学术性质:“儒、佛、道”及诸子百,中西新诸子百学术 交流。 活动围:经典学术交流、学术专题研究、学说专题评论、学术成果 培训、化产业项目洽谈、艺交流、时事评论、学术动态信息发布。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德国企业文化分析报告考察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企业的命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企业文化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密切相关,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一定有着优秀的文化基因,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20xx年9月16日至29日,中航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首期理论进修班赴德国考察,先后考察了联邦航空航天协会、钢铁工业联合会、波茨坦工商联合会、汉堡空客公司、蒂森克虏伯vdm公司等社会团体和企业,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现将我们的收获和体会汇报如下: 德国是欧洲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诸如西门子、克虏伯、奔驰、大众等众多的世界知名企业。这些企业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制造”成为“精品制造”的代名词。通过考察和学习,我们对德国企业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一、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 德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地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特性密切相关。首先,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带来的民主、自由等价值观,对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德国强调依法治国、注重法制教育、强调法制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形成的完备的法律体系,为建立注重诚信、遵守法律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再次,宗教主张的博爱、平等、勤劳、节约等价值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德国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此外,日尔曼民族长期形成的讲究信用、严谨、追求完美的行为习惯,使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无不渗透着一种严谨细致的作风,体现着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处理问题的认真态度。这几个方面的结合,形成了德国企业冷静、理智和近乎保守的认真、刻板、规范的文化传统。 二、德国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精品文化。德国企业精益求精的价值观已深入人心,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也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是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的心中。德国企业对产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并细化到每个环节,追求完美。他们认为没有物廉价美的产品,只有精品和次品。他们的许多产品都是以精取胜,成为世界知名品牌。比如双立人刀具,成为德国观光客必带的纪念品。二是高度重视员工培训。德国企业都有自己的员工培训计划,并特别注重对技术员工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为技术精湛的操作工。德国企业培训还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员工认同企

浅谈法国咖啡馆文化

目录 引言 (1) 一、咖啡馆在法国的出现 (1) (一)关于咖啡 (2) 1. 咖啡的传说 (2) 2. 咖啡的培植 (2) (二)法国咖啡馆的历史 (2) (三)咖啡馆在法国的形成 (3) 二、咖啡馆文化在法国的发展 (4) (一)咖啡馆:百姓的公共客厅 (4) (二)咖啡馆:人民的议会 (4) 1. 咖啡馆中的“政治家” (4) 2. 酝酿法国大革命的咖啡馆 (5) (三)咖啡馆:法兰西思想的摇篮 (5) (四)咖啡馆内的启蒙之声 (6) (五)咖啡文人的聚集地 (6) 1. 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6) 2. 宁静的创作氛围 (6) 3. 艺术家的收容地 (7) 4. 艺术家的作品 (7) 三、法国咖啡馆的现状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浅谈法国咖啡馆文化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法国咖啡馆是法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其形成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深深影响着法国,从法国第一家咖啡馆普罗科普诞生开始,咖啡馆在法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国咖啡馆在法国不同历史的时期有着相当之重要的角色。启蒙思想时期,众多启蒙学者是在咖啡馆里构思完成了《百科全书》;大革命时期,众多的革命家在咖啡馆里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鼓励人们推翻当时的王权;20世纪开始,众多的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在咖啡馆里完成他们的著作。21世纪后,法国的咖啡馆逐渐被一些新的娱乐场所代替,但因为其自身的历史感,仍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去探索欣赏。 关键词法国咖啡馆文化 引言 咖啡桌上有哲学,咖啡馆里有沧桑,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有人说,咖啡以一种最沉默的温柔,却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不仅如此,咖啡还改变和记载着创造历史的普通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凡是到过巴黎的人都说:“巴黎有三绝:鲜花、博物馆和咖啡馆。”[1]巴黎被人们誉为“花都”,从屋顶上和窗台上爬下来的,从墙上爬上去的,以及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无不见缝插针地种满了鲜花。巴黎也是文物荟萃之地,卢浮宫的宝藏是举世无匹的。可是,如果没有巴黎那600多家的咖啡馆,巴黎就不成其为巴黎了。咖啡馆是法国及其周围国家的上层社会的文人雅士聚会谈天的场所,许多法国文学作品都是在咖啡馆中完成的。政客们拉选票,也要到咖啡中去动员,有些人谈生意,与国外要人见面,也罢咖啡馆作为首选地点。总之,它们是包罗万象的公关场所。 在很多的法国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露天咖啡座点缀在法国的大街小巷,法国人在其间悠闲自在地喝着咖啡,聊着天,读书或者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咖啡馆作为一种休闲公共场所,成为了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法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咖啡馆文化日趋成熟。那么咖啡馆文化在法国是如何出现、发展的呢? 一、咖啡馆在法国的出现 在咖啡还没有风靡欧洲之前,沙龙,如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文学沙龙,在欧洲盛行,但是沙龙只对那些有声望的人、上流社会的人、艺术家、作家、律师开放。因此沙龙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很明显的区别开来。 1

德国文化

德国文化漫谈 要谈一个国家的文化,就需要先介绍一下这个国家的基本情况。这里列些一些关于德国的基本数据。 国土面积:357,021平方公里或137,847平方英里平方公里(世界第63名)总人口:81,799,600人(世界第16名) 宗教:基督徒62.5%,穆斯林4%,犹太教徒0.2% 最大城市:柏林 首都、中央政府所在地柏林 最高的山峰:楚格峰2,962米 最长的河流:莱茵河865公里 最大的湖泊:康斯坦茨湖,又叫博登湖,572平方公里 中央银行:德国联邦银行 货币单位:欧元(EUR,€) 立国事件:两德统一(1990年10月3日) 国家格言:统一、正义与自由 国歌:德意志之歌 邻国:奥地利,比利时,捷克共和国,丹麦,法国,卢森堡,荷兰,波兰,瑞士 然后介绍德国的文化史。德国文明起步虽然很晚,但是近代对世界文化贡献良多。至今德国科学家一共获得了超过60项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理医学奖,著名科学家有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等等。德国是导弹、火箭的发源地,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创始人冯·诺伊曼的祖国。 19世纪在德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德国社会民主工党,这是马克思亲自创建的,第一国际也产生于德国。马克思逝世后,德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一部分人放弃阶级斗争,走议会路线,被列宁抨击为“修正主义”,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第二国际,德国是欧洲第二国际的大本营。由此可见德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传统极为深厚。20世纪30年代,在希特勒策动下,德国成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发源地。德国的法典也是有着世界重大影响的法典,它和法国《拿破仑法典》构成大陆法系的基石。 哲学方面:德国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人物有库萨的尼古劳斯、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德国是许多重要哲学流派的发源地,如德国唯心论,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以阿多诺和霍克海默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提出的批判理论是20世纪重要的哲学理论,哈贝马斯是法兰克福学派的继承者和当代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文学方面:德语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的代表人物如诗人福格尔魏德的瓦尔特。德国最杰出的作家有歌德、海涅、席勒和格林兄弟等,多位文学家在20世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们是特奥多尔·蒙森(1902年)、保罗·海泽(1910年)、格哈特·霍普特曼(1912年)、托马斯·曼(1929年)、赫尔曼·黑塞(1946年)、海因里希·伯尔(1972年)和君特·格拉斯(1999年)。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十九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 阮芬历史01级 内容摘要: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很大,大致经历了文化民族主义、政治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三个阶段。由于德意志的分裂和法国的影响,德意志文化民族主义逐渐形成、发展。拿破仑战争时德意志的惨败激发了德意志人的民族情感,强烈要求国家、民族的统一,德意志民族主义由文化领域转到政治领域。普鲁士统一德意志的强权政治,威廉二世的统治,使得民族主义开始走向极端的一面。 关键词: 19世纪;德意志;民族主义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German nationalism greatly diversified in nineteenth century. There were cultural nationalism, political nationalism and extreme nationalism. For disunion of Germany and influence of France, German cultural nationalism developed gradually. Napoleon’s army defeated Germen’s. It shocked Germen, so they strongly demanded unity of state and nation. And German nationalism changed from culture to politics. The power of Prussia used in unifying Germany and the rule of WilliamⅡmade nationalism begin to develop extremely. Key Words: nineteenth century; Germany; nationalism

文化交流沙龙活动策划

班组建设讲座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简介 班组建设沙龙旨在邀请公司对班组管理具有丰富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以沙龙的形式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用语言进行分享、让思想发生碰撞、让知识互通有无,让参与者通过最直观的展示获得更多的指导和经验。 二、活动目标 (一)搭建一个公司员工之间相互学习、沟通和交流的平台,使参加活动的成员得到沟通和组织能力的锻炼。 (二)使参与沙龙的成员能够从主讲人的经验分享和互动沟通中获得对其在管理心得、职业规划、人生理想等方面的正能量,让更多的成员了解到沟通力、执行力、领导力等这些能力的重要性。 (三)通过公司班组建设沙龙,更广泛的传播国投大同公司的文化理念,提高公司的知名度。 三、活动流程 (一)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活动时间:活动大概时间段定为每周举办一次,如有变动等情况由主讲人确认后再通过工作人员另行通知。 2、活动地点:活动地点暂定与煤矿办公楼二楼会客厅,如有变动等情况由工作人员另行通知。同时预备在紧急情况下的预备场地及方案。 3、活动安排:首先确认本次活动流程,其次确认会场布置人员、组织人员、活动主持人员、主讲人及其主讲内容,最后根据流程安排相应工作人员各阶段的工作任务。 4、活动要求:活动进行中所用到的设备确保到位且使用正常。

所有参加人员要遵守并维持现场纪律,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积极配合主讲人的提问及其他互动环节。 (二)活动中的具体事项 1、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的流程,并介绍主讲人及本次活动的主讲内容。 2、主讲人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其次开始分享本次活动的内容;最后与现场成员进行互动交流。 (三)活动结束的具体事宜 1、开总结会,总结整个活动中主讲人分享的内容、形式和整个活动过程的优、缺之处,为下次活动积累经验,成员可依次对本次的主讲人及主讲内容进行简短的总结。 2、工作人员统计每次活动成员的参与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好活动签到表等档案,以便为每一个参与活动的成员建立档案,以备下次活动的跟进通知。 3、鼓励参与活动的成员向组织活动的工作人员提交活动感想和参与感受等书面材料。 四、活动参与成员 文化沙龙活动是展示自我、促进交流、提升个人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活动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面向公司全体员工。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文化对我们的启示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曾经是一个传统落后的农业国家。曾经经历二次世界大战,今今天它又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什么德国在二战后历经沧桑却从新崛起,迅速发展,这些都源于德意志民族在各个时代文化的发展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其中的经验教训都值得我们借鉴。 文化就是指人类的确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这些集中体现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精神信念、思维方式、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研究方式、处世态度。通过这砦来影响每个人的信仰、理想、价值、人格、认识等。由此我们看出,社会的真正核心是文化,更确切地说是人们内在心灵世界的人文精神。一个民族文化的确立,先有民族精神的孕育,然后有一种宗教信仰或哲学运动的产生,在这过程中使用社会上的每个人的思想或得更新,从而在生活工作中改变社会的面貌。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民族的创造力与自觉能动性取决于文化这一核心,文明进步和发展的核心在于文化。 德国之所以在起伏的历史中沉浮不定,其中的文化的影响使其深刻的。首先,路德的宗教改革体现了现代精神。他强调个人的人格至上,以每个人的良心来指导个人的行动。这一点使个人从当时的宗教盲从,宗教压迫是解脱出来,使教徒可以去怀疑,去思考,让他们更具理性化。这一点从路德教的教义中有所体现。信仰不靠盲从,而与内心求知冲动怀疑联系在一起,爱因斯坦之所以提出相对论,就与他的怀疑精神密不可分。正是他敢干向牛顿力学体系提出怀疑,经过自己的潜心研究才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相对论。路德教对德意志民族的影响从爱因期坦身上很好地体现出来。如今,社会上总是说我们国家缺乏创造力,深究其中原因,有些人提出提高国民素质,多培养高级人才,可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对需要改变的东西并没有多大改观,其实要增强一个国家的创造力,是要从最核心的文化上着手。并不是说我们也来办一个路德教就够了。这些关键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才能是这些有根本性的改变。 在教育方面,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虽然在战争中败给了拿破仑,自己的半壁江山也被他人占有,并且有巨额的战争赔款,但他在这种服及其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力主办大学。他曾经说过:“这企图家必须用它的精神上的力量来弥补它物质上的损失。正上贫穷,所以要办教育。教育不仅不会使国家贫穷,恰恰相反,教育是摆脱贫穷的最好手段。”这一点恰好与抗战时期延安的情况相似。当时共产党刚完成万里长征,在延安这样艰苦环境中办起了延安抗大,并且一次次的掀起学习浪潮,使延安成为当时的文化中心。不仅融和了各个层次的人,而且为抗战和解放战争乃至建国后的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文化环境方面,国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用其宽松的政治环境,无论这位学者的观点是这样还是那样,只要其理论言之成理,就有一席之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术气氛。有交流有碰撞的思想才是有活力的思想。因此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层出不穷,理性化的领导阶层,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这也正是德国在二战后能够从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原因所在。 出生在德国的马克思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能不说是德国文化的又一贡献。马克思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_世界近代史

学 年 论 文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 姓名:胡淼 学号:200630950043 指导老师:向荣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 【摘 要】 沙龙作为公共社交场合,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最为兴盛。沙龙要求有一位才 华出众的女主人的参与和协调引导,并制定文雅庄重的礼仪规范,正因为如此,在沙龙这个 ,而女性地位在沙龙盛极一时的时代也得到 小宇宙中,沙龙女主人成为了“未加冕的女王” 提高。本文从女性成为沙龙女主人,寻求教育,积极创办沙龙,参与沙龙内部社交活动,并 成为沙龙各种礼仪、 活动的仲裁者等方面分析了女性对沙龙文化传播的贡献和女权思想的萌 芽、女性地位的提高。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大革命的爆发,政治文化方面的谈话演讲转 入到公共场所,沙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女性地位也随之下降。 【关键词】 沙龙 沙龙女主人 女性地位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近代沙龙与女性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主要有德国学者哈贝马斯 (Habermas)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沙龙是从宫廷公共领域转 “资产阶级公 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桥梁,而那些公爵夫人的城堡便成了艺术中心, 共领域可以理解为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领域” ① ,而在近代法国,沙龙作为“文学批评中心” 和“政治批评中心”便是一种私人集合的公共领域。在此基础上,德纳·古德曼(Dena Goodman)在1989年第22卷第3期的《十八世纪研究》(Eighteenth-Century Study)上发表学 术论文《启蒙时代沙龙:女性聚会和哲学家抱负》(Enlightenment Salons: The Convergence of Female and Pilosophic Ambitions) ,同一年在第16卷第1期的《法国历史研究》(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上发表 《沙龙里的子女反叛:荞芙琳夫人和她的女儿》(F ilial Rebellion in the Salon: Madame Geoffrin and Her Daughter)前者探讨了沙龙、沙龙女主人与启蒙运动 的关系,后者主要分析了沙龙内部子女的反叛,作为沙龙女主人的女儿,她们并不打算继承 母业,而是要做回自己,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成为沙龙女主人,但往往是一名沙龙女主人的女 儿成为另一沙龙女主人的学徒或继承人,这其中或许有对“渎职”母亲的不满和反叛。丹尼 尔·哈斯·杜博斯克(Danielle Haase-Dubosc)发表于克利俄(Clio)2001年第13期的《知 识分子》(Intellectuelles)上的《17世纪的知识分子:精神女性和知识女性》,则论述 了作为知识女性和精神女性的沙龙女主人所取得的地位和荣耀, 并以斯居黛莉夫人为例论述 了女性权利意识的萌芽。 国内研究主要有张小荣发表于1995年第5期《唐都学刊》上的《简论贵族“沙龙”文化对 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方面分析沙龙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重视 理论而忽视实践等对法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另外比较新的研究成果有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郭莹莹2007年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第24 卷第1 期上发表的硕士论文《沙 ,前者分析了沙龙女主 龙与女权主义的滥觞》和其硕士学位论文《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 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 要求中所包含的女权思想。后者论述了沙龙作为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一种进步力量对文学、启 蒙运动和女权思想的推动。李银河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出版的《女性主义》 一书, 虽然不是关于近代沙龙的专著, 但他提出女性主义出现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沙龙知识分子的蓝 袜子团体( blue stocking group of salon intellectuals),涉及了沙龙与女权的关系。 另外还有中译本书籍,瓦·托尔尼乌斯的《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和艾 米丽亚·基尔·梅森的《法国沙龙女人》,这两本书主要从文化史方面,描绘了沙龙生活的 一些片段。前者叙述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不同时期沙龙的特色,后者还追述了沙龙女主人在 文学、礼仪方面的贡献。国内外学者对沙龙的研究或从社会组织机构的角度,或从文化史角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刘北城等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第32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