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指导老师:杨芳

姓名:柳彬

学号:2011800202

班级名称:工程力学二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阅时间:2012.11.10.8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即是要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中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位伟大的女性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在中国封建时代,她是一位最具独特性的女性。而在西方社会中,。女权主义运动一直在持续,早在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声音已经出现。,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沙龙女主人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渴望地位的提高,渴望受到尊重,却受制于传统的男权社会,虽然她们的女权主义意识若隐若现,但从沙龙女主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中,却能看到她们的思想闪现着女权主义的火花,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她们的出现改写了男性主导的历史。

“沙龙”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和夺目的风景线之一,它从15世纪到19世纪曾经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常常左右着一个时代的思潮与风气。而18世纪法国的沙龙无疑是这条风景线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不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的发展对法国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政治领域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创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17世纪的沙龙的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以文学游戏,朗诵诗歌、信札和箴言为主。此时的沙龙受其原型意大利影响较深,依然为上层贵族所左右,“这种沙龙在形式上虽然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宫廷文化,但仍是一种典型的

贵族生活方式。进入18世纪,宫廷完全失去了其在公共领域的核心地位,沙龙则逐渐成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集体批评、讨论合作或哲学论著的场所,成为公众舆论的一个广阔舞台。首先,沙龙是文化和政治思辨和对话的场所,因此谈话自然就成为沙龙的主要形式。到18世纪中叶以后,围绕着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展开的批评很快就扩大为关于经济和政治的争论。此时的沙龙,不仅在形式上开放和平等,更降低了门槛,所有的人身份平等。孟德斯鸠说过,“它们(沙龙)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和国,成员都非常活跃,相互支持帮助,这是一个新的国中之国。而沙龙素有“女人的天下”之称。它时刻显现着女权主义精神。从文艺复兴沙龙兴起之时,女人就是沙龙的核心所在,之后,沙龙愈来愈成为女性的王国,“洛可可时代的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渴望有一个沙龙,她结婚只不过是要在世上扮演一个角色并拥有一个自己的沙龙。”她们视沙龙为最重要之事,甚至高过自己的家庭。女性在沙龙中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当然,她们提供了沙龙的场所和点心,但更重要的是女主人们是在沙龙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她们竭力维持着沙龙的和谐,平息一切尖利刺耳的声音,缓和辩论中的紧张好斗的气氛,她们的文雅举止、温婉谈吐都成为沙龙能够持续下去的保证,也是当时社会文明教化的象征,对当时法国礼仪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女性话语权的首次出现并不在沙龙中,中世纪时已能见到一些知识女性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进行写作,但是在沙龙中,更多的沙龙女主人参与写作领域,并同男人们进行文学上的争锋。她们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代表了她们自身对女性的看法和对女权主义的追求。其杰出的代表是沙龙女主人德·丝鸠德里

小姐、德·塞维涅夫人和德·拉法耶特夫人,她们都从事写作,并取

点表现于作品中,体现了她们作为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话语权的要求,但因传统男权社会的长期影响,又使她们以这样一种隐藏的形式表现出来。尽管在这一点上,沙龙女主人受到后来女权主义者的批评,但是我们应对她们自身思想的突破和女性观点的表达予以肯定,没有她们的勇敢尝试,就不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大规模的女权主义运动。

【法国文化】沙龙的演变与法国大革命

沙龙与法国大革命1 B01017114 肖琦 【摘要】 沙龙产生于14世纪的意大利,是西方宫廷文化的产物。17世纪,随着文化重心北移到法国,室内沙龙开始在法国兴起并于18世纪达到鼎盛。这一时期的沙龙彰显出文学性、批判性、消遣性和礼仪性的特征,是启蒙运动的重要阵地。随着启蒙运动的深入,沙龙的关注重点也由文学转向哲学思想领域。大革命中,沙龙更是具有政治俱乐部的性质,文学上的开放性由政治上的封闭性所取代。 大革命后出现过短暂的沙龙的复兴,但这一时期的沙龙已失去了其最初意义。从根本上说,有闲阶级的存在是沙龙存在的基础,随着贵族制度的彻底消亡,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的来临,沙龙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关键词】 法国沙龙大革命政治公共领域 【Abstract】 Salon was born in Italy in the 14th century, resulting from the western palace culture. In the 17th century , with the cultural center heads north to France, salon begins to flourish and greets its age of great prosperity in the 18th century. During this period, salon is the very cultural phenomenon that is literary, critical and include entertainment as well as etiqutte. Aslo, salon takes up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Enlightment. As the Enlightment develops, salon changes its focus from literature to philosophical field. In the Revolution, salon has something in common with the political club. Generally, the publicity in literature is replaced by a exclusive politic. After the Revolution, there emerged a transient restoration of salon. But it seems that it is no longer the salon in its original meaning. Fundermentally salon i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leisure class, when the noble system is eliminated, and the capitalist society approaches, salon undergoes an eclipse and disappeared at last.

了解法国文化必看书籍

了解法国必须读的十本书 2010-04-28 17:15:33 [1] “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3] 《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4] 《恶童好色日记》——看漫画就像看电影 [5] 《达·芬奇密码》——巴黎活广告 [6] 《第一性》:做爱就是革命 [7] 《恋人絮语》:罗兰巴特的狡黠智慧 [8] 《你好,忧愁》——缅怀萨冈 [9]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本充满野心的畅销书 [10] 《ELLE》:她世纪看《她》 1.“普罗旺斯”系列:一个都市人的独白 《普罗旺斯的一年》《永远的普罗旺斯》《重返普罗旺斯》彼得梅尔/著 清晨在斜身入窗的阳光中醒来,滴几滴橄榄油在涂满了碎番茄的面包上,和着阳光一起吃下;花一上午的时间在山谷里漫步;午后挟一本书,在小树林找一个凉快所在,睡上两小时;趁余阳未尽,回到游泳池里,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晚上睡在能看到星星的房间里,窗外更有鸟鸣山涧幽。这还不够,都是习惯了文

明和物质的都市人,所以这里还应该是喧闹、绚丽、生机勃勃的,有一群有趣、热情、淳朴的当地人,让你生活得闲适却并不单调,宁静却并不孤单。 梅尔说:欢快的假日有两个最简单的要素,一个是明媚清澈的阳光,一个是随心所欲的计划。这两点,只有到过普罗旺斯才有体会。 现在去不了?哦,或许有一种办法能找到它。那就是读梅尔的书,在《重返》中品味从《一年》到《永远》。 2. 《小王子》——关于生命和生活的寓言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法国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利的《小王子》一书,自从1943年在纽约问世以来,被译成42种文字,经久不衰。“这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处处包含着象征意义,这些象征看上去既明确又隐晦,因此也就格外的美。” 一个平实无华的童话,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小王子》在其富有诗意的淡淡哀愁中也蕴含着一整套哲学思想。 3.《带一本书去巴黎》——在苦涩中细品革命 林达带着一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的《九三年》,奔赴巴黎。正因为是在“革命”中读的法国革命,所以,对法国和巴黎的第一印象,就是革命了。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共4页

17至18世纪的法国沙龙:西方文明中的特殊文化现象 沙龙,于17世纪出现在法国,并在启蒙时代开始盛行。“沙龙”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装饰有艺术品的足够大的房间”,但后来我们发现它逐渐成为文人和艺术家讨论文学、艺术、哲学或者时事的社交场所,是文学艺术及重要思想的萌生之地,因而也被称为“文明社会的摇篮”。 一、新型文学的“土壤” 17世纪,沙龙对法语的纯化以及文学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它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还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理念。也正是因为沙龙,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即我们所说的“典雅文学”出现了,而这种文学形式追求的是一种精炼、高雅、华丽的宫廷趣味,也正符合了沙龙对文化的定位。另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德·斯居黛莉小姐的沙龙都因为能决定当时文学及风气的典雅基调而享有盛誉。事实上,典雅文学是伴随着宫廷文学出现的,但是正因为沙龙,这种文学形式受到全国性的关注。 在某种意义上,典雅文学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沙龙中的“雅女”们。在小说方面,典雅文学可分为三类:田园小说,历史小说及心理小说。德·斯居黛莉每年都会出版其长篇小说的一卷或几卷:《伟大的西吕斯》,《克雷里》……《克雷里》可以说是典雅文学小说的典型。该作具有巴洛克式的风格、高雅的语言、细致的情感以及强烈的内在性。正如她的其他作品一样,该作展现了一个典雅的、浪漫的社会,描绘了她的世俗理想以及她的关于生活及恋爱的艺术理念。拉法叶夫人的《克莱夫公主》则是法国最早的关于历史分析的作品之一:该作以亨利二世统治后期的瓦卢瓦宫中的生活为故事背景。因此该书也可被视作历史小说。

二、启蒙思想家的“圣殿” 如果说17世纪的沙龙是供给文人讨论文学艺术的场所,那么18世纪的法国沙龙则开始趋向于哲学性质。法国沙龙宣扬的是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在一个报业受到监视,人们却具有言论自由的国家中,它就成为了思想家等社会精英相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的进步,沙龙中文人们开始探讨特权的基础、社会等级的不平等,并在当中找到了大批的听众和拥护者。 自1750年《百科全书》的出版,启蒙思想家的行动得到了真正的团结,而法国沙龙恰恰见证了这一统一团结。 根据《百科全书》的定义,“真正的哲学家是以理性为准则并能以公正和思辨的眼光看待社会风气和品质的正派人”,这似乎就是对那些正派的、有才气的、善交际的沙龙客人的描述。聚集在沙龙中的文人反映了社交活动内容的趋向以及他们共同的向往,即对思想和言论自由的渴望。通过18世纪几大沙龙的常客名单,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沙龙几乎聚集了所有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奠基者,而这就更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深化。这时期的沙龙也因此与启蒙运动思想家们深深联系在了一起。乔芙兰夫人的沙龙就是向启蒙思想家们开放的,并且迅速成为了百科全书派的聚会场所,从她的会客名单就可窥见一二:孟德斯鸠、伏尔泰、达朗贝尔……在朱莉·德·雷斯比纳斯沙龙中,我们不仅可以见到乔芙兰夫人沙龙的常客,还可以见到狄德罗及其他具有新思想的启蒙哲学家。她去世后,她的沙龙的常客又开始聚集于内克尔夫人的沙龙。 三、女性主义的“摇篮”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_世界近代史

学 年 论 文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 姓名:胡淼 学号:200630950043 指导老师:向荣

近代法国的沙龙与女性 【摘 要】 沙龙作为公共社交场合,在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最为兴盛。沙龙要求有一位才 华出众的女主人的参与和协调引导,并制定文雅庄重的礼仪规范,正因为如此,在沙龙这个 ,而女性地位在沙龙盛极一时的时代也得到 小宇宙中,沙龙女主人成为了“未加冕的女王” 提高。本文从女性成为沙龙女主人,寻求教育,积极创办沙龙,参与沙龙内部社交活动,并 成为沙龙各种礼仪、 活动的仲裁者等方面分析了女性对沙龙文化传播的贡献和女权思想的萌 芽、女性地位的提高。但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大革命的爆发,政治文化方面的谈话演讲转 入到公共场所,沙龙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女性地位也随之下降。 【关键词】 沙龙 沙龙女主人 女性地位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关于近代沙龙与女性的研究,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主要有德国学者哈贝马斯 (Habermas)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沙龙是从宫廷公共领域转 “资产阶级公 向新兴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桥梁,而那些公爵夫人的城堡便成了艺术中心, 共领域可以理解为私人集合而成的公共领域” ① ,而在近代法国,沙龙作为“文学批评中心” 和“政治批评中心”便是一种私人集合的公共领域。在此基础上,德纳·古德曼(Dena Goodman)在1989年第22卷第3期的《十八世纪研究》(Eighteenth-Century Study)上发表学 术论文《启蒙时代沙龙:女性聚会和哲学家抱负》(Enlightenment Salons: The Convergence of Female and Pilosophic Ambitions) ,同一年在第16卷第1期的《法国历史研究》(French Historical Studies)上发表 《沙龙里的子女反叛:荞芙琳夫人和她的女儿》(F ilial Rebellion in the Salon: Madame Geoffrin and Her Daughter)前者探讨了沙龙、沙龙女主人与启蒙运动 的关系,后者主要分析了沙龙内部子女的反叛,作为沙龙女主人的女儿,她们并不打算继承 母业,而是要做回自己,尽管他们中有不少成为沙龙女主人,但往往是一名沙龙女主人的女 儿成为另一沙龙女主人的学徒或继承人,这其中或许有对“渎职”母亲的不满和反叛。丹尼 尔·哈斯·杜博斯克(Danielle Haase-Dubosc)发表于克利俄(Clio)2001年第13期的《知 识分子》(Intellectuelles)上的《17世纪的知识分子:精神女性和知识女性》,则论述 了作为知识女性和精神女性的沙龙女主人所取得的地位和荣耀, 并以斯居黛莉夫人为例论述 了女性权利意识的萌芽。 国内研究主要有张小荣发表于1995年第5期《唐都学刊》上的《简论贵族“沙龙”文化对 近代法国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从经济学方面分析沙龙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重视 理论而忽视实践等对法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另外比较新的研究成果有华南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郭莹莹2007年在《周口师范学院学报》第24 卷第1 期上发表的硕士论文《沙 ,前者分析了沙龙女主 龙与女权主义的滥觞》和其硕士学位论文《近代西欧沙龙文化探析》 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 要求中所包含的女权思想。后者论述了沙龙作为西方文明发展中的一种进步力量对文学、启 蒙运动和女权思想的推动。李银河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出版的《女性主义》 一书, 虽然不是关于近代沙龙的专著, 但他提出女性主义出现的背景可以追溯到沙龙知识分子的蓝 袜子团体( blue stocking group of salon intellectuals),涉及了沙龙与女权的关系。 另外还有中译本书籍,瓦·托尔尼乌斯的《沙龙的兴衰—500年欧洲社会风情追忆》和艾 米丽亚·基尔·梅森的《法国沙龙女人》,这两本书主要从文化史方面,描绘了沙龙生活的 一些片段。前者叙述了从15世纪到19世纪不同时期沙龙的特色,后者还追述了沙龙女主人在 文学、礼仪方面的贡献。国内外学者对沙龙的研究或从社会组织机构的角度,或从文化史角 ① [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刘北城等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年版,第32页

浅谈法国咖啡馆文化

目录 引言 (1) 一、咖啡馆在法国的出现 (1) (一)关于咖啡 (2) 1. 咖啡的传说 (2) 2. 咖啡的培植 (2) (二)法国咖啡馆的历史 (2) (三)咖啡馆在法国的形成 (3) 二、咖啡馆文化在法国的发展 (4) (一)咖啡馆:百姓的公共客厅 (4) (二)咖啡馆:人民的议会 (4) 1. 咖啡馆中的“政治家” (4) 2. 酝酿法国大革命的咖啡馆 (5) (三)咖啡馆:法兰西思想的摇篮 (5) (四)咖啡馆内的启蒙之声 (6) (五)咖啡文人的聚集地 (6) 1. 艺术家的灵感源泉 (6) 2. 宁静的创作氛围 (6) 3. 艺术家的收容地 (7) 4. 艺术家的作品 (7) 三、法国咖啡馆的现状 (7) 结语 (8) 参考文献 (8)

浅谈法国咖啡馆文化 学生姓名: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法国咖啡馆是法国文化的一个象征,其形成的独有的文化内涵和魅力深深影响着法国,从法国第一家咖啡馆普罗科普诞生开始,咖啡馆在法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法国咖啡馆在法国不同历史的时期有着相当之重要的角色。启蒙思想时期,众多启蒙学者是在咖啡馆里构思完成了《百科全书》;大革命时期,众多的革命家在咖啡馆里发表激情澎湃的演说,鼓励人们推翻当时的王权;20世纪开始,众多的作家、画家和艺术家们在咖啡馆里完成他们的著作。21世纪后,法国的咖啡馆逐渐被一些新的娱乐场所代替,但因为其自身的历史感,仍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前去探索欣赏。 关键词法国咖啡馆文化 引言 咖啡桌上有哲学,咖啡馆里有沧桑,咖啡壶里煮的是沉浮,咖啡杯里盛的是梦想。有人说,咖啡以一种最沉默的温柔,却最无从设防的方式,改变着历史。不仅如此,咖啡还改变和记载着创造历史的普通人们的生活与情感。 凡是到过巴黎的人都说:“巴黎有三绝:鲜花、博物馆和咖啡馆。”[1]巴黎被人们誉为“花都”,从屋顶上和窗台上爬下来的,从墙上爬上去的,以及家家户户的屋前屋后,无不见缝插针地种满了鲜花。巴黎也是文物荟萃之地,卢浮宫的宝藏是举世无匹的。可是,如果没有巴黎那600多家的咖啡馆,巴黎就不成其为巴黎了。咖啡馆是法国及其周围国家的上层社会的文人雅士聚会谈天的场所,许多法国文学作品都是在咖啡馆中完成的。政客们拉选票,也要到咖啡中去动员,有些人谈生意,与国外要人见面,也罢咖啡馆作为首选地点。总之,它们是包罗万象的公关场所。 在很多的法国影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大大小小的咖啡馆和露天咖啡座点缀在法国的大街小巷,法国人在其间悠闲自在地喝着咖啡,聊着天,读书或者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咖啡馆作为一种休闲公共场所,成为了法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法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法国的咖啡馆文化日趋成熟。那么咖啡馆文化在法国是如何出现、发展的呢? 一、咖啡馆在法国的出现 在咖啡还没有风靡欧洲之前,沙龙,如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的文学沙龙,在欧洲盛行,但是沙龙只对那些有声望的人、上流社会的人、艺术家、作家、律师开放。因此沙龙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很明显的区别开来。 1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近代法国贵族沙龙与女性教育 詹娜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近代法国对女性教育较为忽视,而贵族沙龙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给予她们受教育的机会,成为一所非正式的女子大学。在沙龙里,女性与众多优秀的文人学者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道德礼仪、丰富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机智精辟的谈吐、流畅达练的写作。同时,沙龙打破了男女和等级的隔阂,使教育逐渐扩展到其他社会阶层,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女性解放运动。此外,女性还在主持和参与沙龙的过程中成为启蒙思想的捍卫者和传播者,推动了沙龙的繁华和法国社会思潮的进步,对后来的大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近代法国;贵族沙龙;女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K565,G5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1)07-0181-04 沙龙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上流社会人士的重要社交场所。15~16世纪,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政治、经济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沙龙生活的中心也从意大利转到了西欧,尤其以法国巴黎最为突出,成为近代史上一道绚丽的色彩,它不仅促进了法国文学的长足发展,更将新思想传播到社会各个阶层。国内外学术界对沙龙问题也较为关注,成果颇丰,如斯蒂芬·凯勒(Steven Kale)对旧制度到1848年革命期间沙龙与法国政局关系的分析;[1](p13)费斯·伊芙琳·比斯利(Faith Evelyn Beasley)突出女性在法国沙龙文学上的重要影响力;[2](p17)琼·兰德斯(Joan Landes)考察大革命时期女性在沙龙公共领域中发挥的巨大潜能;[3](p31)德娜·古德曼(Dena Goodman)认为沙龙是政治自由批判的中心,是反对王权与专制的前沿,并突出考察女性在沙龙中对启蒙思想的倡导作用;[4](p5)艾米丽亚·基尔·梅森(Amelia Gere Mason)对著名沙龙女主人辉煌一生的追溯;[5](p2)瓦·托尔尼乌斯用文学手法描绘沙龙当年的盛况[6](p3)等。国内史学界虽然没有关于法国沙龙的专著性研究,但对该问题的探讨也不少,如张小荣关于贵族沙龙对近代法国社会经济消极影响的考察,[7](p44-47,p21-23)郭莹莹论述法国沙龙中逐渐兴起的女权主义,[8](p79-81,p39-49)萧琦分析大革命前后沙龙发展、转型与衰落的历史进程[9](p28,83-85)等。不过,学界对沙龙在女性教育上的问题并没有单独论及,而这对全面认识近代法国社会非常重要,由此,本文将从该角度入手,重点探讨18世纪法国贵族沙龙对女性教育的作用。 一、女性教育的新空间 从中世纪以来法国就确立了以男性为主体,女性处于附属地位的格局。随着宗教学说的形成,《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事例使女人成为原罪的真凶,是罪恶的根源,因此人们对女性的鄙视也越来越突出:男性是高贵智慧的,而女性天生的职责就是为了繁衍后代。所以直至近代,法国的女性教育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其方式主要停留在家庭和教会上,教育内容也主要是宗教教义、社会礼节、女红等最基础的启蒙教育。这种教育旨在思想上控制和压抑女性的自由意识,使她们逐渐成为信仰虔诚的男性附属品。一般情况下,女性的家庭教育主要是培养她们成为未来的家庭主妇,女孩在很小的时候就跟随母亲或家庭教师学习礼节、缝纫、织补等家政, 作者简介:詹娜(1981—),女,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后。 基金项目: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0CSS009;2010年度武汉大学“70后”学术团队自主科研项目“近代以来的社会转型与危机应对”。 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7期

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

西南民族大学 2014-2015年第 2 学期期末论文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课程:外国文化通论 班级:汉语国际教育1301班 学生:李侠 学号:201330403076 题目:《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指导老师:韩林

浅谈17和18世纪法国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启蒙 【摘要】本文介绍了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汇聚了时代最显赫的名仕淑媛的法国沙龙文化。通过沙龙文化从文学娱乐主导到哲学政治主导地位的转变,探讨法国女性在沙龙文化中的积极作用,如何成为启蒙思想的传播者和捍卫者,打破等级制度,建立男女平等的地位。推动社会思潮的进步,对法国大革民的爆发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法国沙龙文化;女性;教育 沙龙是法语salon(客厅)的音译,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兴盛于17、18世纪的法国巴黎,贵妇们常把这里作为上流社会名门贵族的重要社交场所。在沙龙里,名门淑媛们积极主持参与,并与优秀的文人作家相互交流探讨,培养了她们高尚优雅的礼仪和机智精辟的谈吐,并极大地拓宽了她们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女性对知识的渴求。从17世纪以朗布依埃夫人为代表的“蓝色沙龙”,到18世纪大革命时代罗兰夫人的沙龙俱乐部,沙龙文化在法国的发展长达两个世纪之久,沙龙的性质也由最初的文学娱乐逐步向哲学政治转变。 一.17世纪的法国沙龙 17世纪的法国沙龙以文学为主导,重在培养高雅的礼仪,是贵族们休闲娱乐的社交模式。17世纪上半叶,许多封建教主在宗教内战结束后,来到巴黎和凡尔赛投靠国王,并常常在沙龙里高谈阔论,附庸风雅。为显示自己的特权地位,他们极其注重服饰礼仪、言谈举止的高雅,谈论的内容也大多是文学艺术,因而一种虽矫揉造作但优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指导老师:杨芳 姓名:柳彬 学号:2011800202 班级名称:工程力学二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阅时间:2012.11.10.8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即是要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中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位伟大的女性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在中国封建时代,她是一位最具独特性的女性。而在西方社会中,。女权主义运动一直在持续,早在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声音已经出现。,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沙龙女主人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渴望地位的提高,渴望受到尊重,却受制于传统的男权社会,虽然她们的女权主义意识若隐若现,但从沙龙女主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中,却能看到她们的思想闪现着女权主义的火花,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她们的出现改写了男性主导的历史。 “沙龙”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和夺目的风景线之一,它从15世纪到19世纪曾经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常常左右着一个时代的思潮与风气。而18世纪法国的沙龙无疑是这条风景线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不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的发展对法国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政治领域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创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17世纪的沙龙的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以文学游戏,朗诵诗歌、信札和箴言为主。此时的沙龙受其原型意大利影响较深,依然为上层贵族所左右,“这种沙龙在形式上虽然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宫廷文化,但仍是一种典型的

法国的咖啡文化

小议“法国的咖啡文化” 班级:2011051 学号:20111696 咖啡在法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咖啡对于法国人的重要性一如茶对于中国人一样,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众所周知,咖啡已成为风靡世界的重要饮品,咖啡的香醇令人如痴如醉,让人在忘我的境界里回味无穷。法国人说,我不在咖啡馆,就在咖啡馆的路上,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法国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咖啡已经真正成为了法国人生活的必需品,早饭时,吃着香喷喷的羊角面包,来一杯香甜的牛奶咖啡真是一种极致的享受;中午休息时,工作之余,来一杯咖啡提提神儿,精神振奋地继续工作;晚上一顿大餐之后喝一杯expresso帮助消化对身体健康也是很有好处。法国人品咖啡讲究的是环境和情调,如今,咖啡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位的一种生活文化。喝咖啡是体验优雅的情趣,浪漫的格调和诗情画意般的境界。今天就让我们去好好了解法国的咖啡文化。 一、咖啡的起源、种类、制作方法和功效 关于咖啡的起源,众说纷纭,至今都没有统一的说法,在无数的咖啡发现传说中,其中基督教发现说《牧羊人的故事》和伊斯兰教说《阿拉伯僧侣》是流传最广的。不过比较说法一致的是历史学家们都同意咖啡的诞生地是衣索比亚的咖发。1669年由土耳其大使把咖啡传入了法国,这之后就咖啡文化便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发展壮大,可以说法国虽然不是咖啡的发源地,但法国人却把咖啡的文化浪潮推上了最高峰,可以说是法国人把咖啡喝到了极致。法国人在传承别国的咖啡制作和种类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咖啡的制作工艺,在法国,人们能喝到的咖啡种类很多,各种纯咖啡和各种花式咖啡,其中皇家咖啡,用白兰地调制成最具特色。各种咖啡的制作方法区别很大,有高压蒸馏法、冲泡法和虹吸法等;喝咖啡时,加入糖和牛奶之前先小饮一口,品尝一下纯咖啡的香气,将糖、牛奶等与咖啡混合后,轻轻地搅拌液体,然后饮用即可。饮用咖啡可舒缓疲劳,清醒头脑,帮助消化,甚至预防胆结石等疾病。可以说,咖啡的种类多而良,制作方法多样考究,但是他确是有强身健体的功效,这也许是咖啡备受法国人亲睐的原因之一吧。 二、喝咖啡的场所与环境 巴黎的大小街道,不管是总统府所在地爱丽舍宫周边的马里尼大街还是香榭丽舍大街,或是蒙马特高地的窄巷,咖啡馆无处不在。尤其是在两街相交的十字路口,占据最佳经营位置的往往是咖啡馆。深红色的店招、雨棚、太阳伞是巴黎咖啡馆的统一着装;深红色的桌毯、椅套、餐巾是咖啡馆的内饰。它们都和咖啡一样的暖色调,正和法国梧桐的浓荫形成鲜明的对比,加上空气中弥漫的咖啡香,立体地刺激着游人的感官。巴黎咖啡馆由此打动了不少画家,法国印象派大师们以此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作。巴黎咖啡馆不光占据了地理位置最佳的十字路口和金三角,而且常常将咖啡座椅、太阳伞扩张到人行道上,让行人靠边走。咖啡馆生意如此之好,除了社会和文化传统的主因而外,价格平民化也是一个因素。一杯咖啡通常是三欧元左右,最著名的咖啡馆也不会超过五欧元,这对于平均月薪约一千多欧元最低工资八百多欧元的法国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 三、咖啡对于法国人的意义和对于法国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 通过喝咖啡人们享受到了恬静生活,体验异样情怀,从满大街咖啡馆的数量上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了,这不仅仅是为了保健的需要,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满足,是高品位的文化休闲。推门进入一家别致的咖啡馆,品一杯香醇的咖啡,悠然自得,欣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如果说在中国,咖啡是一种小资情调,时尚生活的表现,相对于法国,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汇总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 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指导老师:杨芳 姓名:柳彬 学号:2011800202 班级名称:工程力学二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阅时间:2012.11.10.8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 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 即是要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中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位伟大的女性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在中国封建时代,她是一位最具独特性的女性。而在西方社会中,。女权主义运动一直在持续,早在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声音已经出现。, 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 处于主导地位的沙龙女主人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渴望地位的提高, 渴望受到尊重, 却受制于传统的男权社会, 虽然她们的女权主义意识若隐若现, 但从沙龙女主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

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中, 却能看到她们的思想闪现着女权主义的火花, 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 她们的出现改写了男性主导的历史。 “沙龙”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和夺目的风景线之一,它从15世纪到19世纪曾经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常常左右着一个时代的思潮与风气。而18世纪法国的沙龙无疑是这条风景线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不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的发展对法国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政治领域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创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17世纪的沙龙的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以文学游戏,朗诵诗歌、信札和箴言为主。此时的沙龙受其原型意大利影响较深,依然为上层贵族所左右,“这种沙龙在形式上虽然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宫廷文化,但仍是一种典型的贵族生 活方式。进入18世纪,宫廷完全失去了其在公共领域的核心地位,沙龙则逐渐成为信息交流、思想交锋、集体批评、讨论合作或哲学论著的场所,成为公众舆论的一个广阔舞台。首先,沙龙是文化和政治思辨和对话的场所,因此谈话自然就成为沙龙的主要形式。到18世纪中叶以后,围绕着文学和艺术作品所展开的批评很快就扩大为关于经济和政治的争论。此时的沙龙,不仅在形式上开放和平等,更降低了门槛,所有的人身份平等。孟德斯鸠说过,“它们(沙龙)已经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共和国,成员都非常活跃,相互支持帮助,这是一个新的国中之国。而沙龙素有“女人的天下”之称。它时刻显现着女权主义精神。从文艺复兴沙龙兴起之时,女人就是沙龙的核心所在,之后,沙龙愈来愈成为女性的王国,“洛可可时代的每一位年轻贵妇人都渴望有一个沙龙,她结婚只不过是要在世上扮演一个角色并拥有一个自己的沙龙。”她们视沙龙为最重要之事,甚至高过自己的家庭。女性在沙龙中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当然,她们提供了沙龙的场所和点心,但更重要的是女主人们是在沙龙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她们竭力维持着沙龙的和谐,平息一切尖利刺耳的声音,缓和辩论中的紧张好斗的气氛,她们的文雅举止、温婉谈吐都成为沙龙能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评分______ 日期______湘潭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课程名称:18世纪法国的沙龙文化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指导老师:杨芳 姓名:柳彬 学号:2011800202 班级名称:工程力学二班 学院名称: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 交阅时间:2012.11.10.8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沙龙文化中的女权主义 女权主义,目前人们普遍认同的定义,即是要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中国历史上不得不说的一位伟大的女性是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也是第一位正统的女皇帝,在中国封建时代,她是一位最具独特性的女性。而在西方社会中,。女权主义运动一直在持续,早在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女性要求平等权利的声音已经出现。,在17、18世纪的沙龙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沙龙女主人们开始涉及哲学、思想、甚至政治领域。她们渴望地位的提高,渴望受到尊重,却受制于传统的男权社会,虽然她们的女权主义意识若隐若现,但从沙龙女主人对写作领域的参与、对教育权的关注、对自身地位的看法、对理性的追求和对政治权利的要求中,却能看到她们的思想闪现着女权主义的火花,她们的行为代表着那一时代女性对自身地位的抗争,她们的出现改写了男性主导的历史。 “沙龙”是近代西方文化史上亮丽和夺目的风景线之一,它从15世纪到19世纪曾经是西欧上层社会文化生活最集中的场所,常常左右着一个时代的思潮与风气。而18世纪法国的沙龙无疑是这条风景线上最为璀璨的明珠,不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它的发展对法国当时的文学艺术创作,以及政治领域的建设和公共空间的创建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7世纪法国沙龙的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她是一位对古典优雅品位无所不通的鉴赏者。17世纪的沙龙的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以文学游戏,朗诵诗歌、信札和箴言为主。此时的沙龙受其原型意大利影响较深,依然为上层贵族所左右,“这

十八世纪法国沙龙文化

沙龙文化与女性 广义来说,沙龙(salon)是以「谈话」(conversation)为主,由一位沙龙女主人(Saloniere)来凝聚不同的社会阶层或生活圈子的文人雅士或贵族,这些沙龙客人会定时来参加聚会,沙龙谈论的主题从早期的教育、教化与文学讨论,至18世纪转而以哲学、科学、宗教的思考为中心主题,来进行交流。 欧洲首座沙龙诞生于16世纪的法国,由德.洪布耶夫人(Madame de Rambouillet1588~1665)建立,为沙龙文化奠下基础。她因身体孱弱与丈夫失势后,便搬离宫庭,在巴黎住所中邀请中产阶级出身的文人墨客和贵族中的社会名流来餐叙,让他们共聚一室,谈论诗文,其中德.洪布耶夫人的「蓝屋」(les bas-bleues)最负盛名。随着德.洪布耶夫人的「蓝屋」时代的过去,形成于1620年代的法国著名沙龙由斯居戴黎(Madeleine de Scudéry1608~1701)组成,更在国王路易十四提倡下,盛极一时。 18世纪时法国沙龙文化的风气在整个欧洲蔓延开来。沙龙是巴黎思想活动的中心场所,平常有上百位的女主人经营她们的沙龙,每一位沙龙女主人都赋予沙龙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魅力。 孟德斯鸠(Montesquieu)曾提起米兰的沙龙时,说它们有个高贵处,就是供应着巧克力与饮料,宾客玩牌可以不用付钱,看出沙龙里的多彩多姿的生活。沙龙主要就是在进行交谈,每个沙龙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宾客与谈话内容,这些是由女主人决定。有些著名的沙龙常客被当成是巴黎社交、学识与艺文界的精英或领导人,他们与开放贵族和聪慧优雅的沙龙女主人的聚会,让巴黎成为整个欧洲的中心。 沙龙文化从文艺复兴时期萌发,法王路易十五时代(1715~1774年),沙龙风气大盛,扩及欧洲各国,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为沙龙文化的鼎盛时期。法国大革命爆发,贵族四处逃亡,沙龙进入黯淡时期,直至十九世纪时沙龙才又活跃起来,例如如瑞卡米耶夫人(Madame Recamier)和吉哈丹小姐(Mme de Girardin)的沙龙,在这些沙龙里,浪漫主义逐渐成形。接着,沙龙文化渐由文学咖啡馆取代,直至20世纪初销声匿迹。沙龙文化替女性文化及精致的高贵生活形态建构了一个开放及想像的空间。 沙龙是少数由女性开启并主导文学、社会、政治的文化殿堂,因沙龙文化,女性得以进入历史的书写中。沙龙女主人,生活富裕,散发才气与机智,沙龙提供一个具素养又染有情欲色彩想像的场合,借着激发有趣的对谈、调解冲突、最后制造心灵的舒畅和精神感动。沙龙也会有个「名士」坐镇,类似「驻所」的知识份子,例如狄德罗于德毕内夫人(Madame d Epinay),布封(Buffon)于内克夫人(Madame Necker),伏尔泰(V oltaire)于夏特雷夫人(Madame de Chatelet)及之后的杜.德芳侯爵夫人(Marquise du Deffand)的沙龙,原因是出自于女主人尊崇的文人雅士,另一方面也给予沙龙中能力较弱者一股安全感。 早期沙龙文化使得男女的关系也开始改变,在讲究语言与仪态的影响下,两性之间开始以礼相持,交往有所节度。沙龙倡导『献殷勤的艺术』,指对待任何女性都像对待自己心爱的人一样,透过多样的语气、意象来谈论爱情、赞颂爱情。但沙龙文化所带来的新两性关系,在社会和宗教管制严格的国家中并不存在。沙龙最先在巴黎产生,是因为这时候的法国女性得以不被监禁在家里,而能与男性在彬彬有礼的自由氛围中接触与对谈。 早期沙龙文化使得男女的关系也开始改变,在讲究语言与仪态的影响下,两性之间开始以礼相持,交往有所节度。沙龙倡导『献殷勤的艺术』,指对待任何女性都像对待自己心爱的人一样,透过多样的语气、意象来谈论爱情、赞颂爱情。但沙龙文化所带来的新两性关系,在社会和宗教管制严格的国家中并不存在。沙龙最先在巴黎产生,是因为这时候的法国女性

法国文化-法国人的迷信

法国人的迷信(Les fran?ais et leur croyance) 和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一样,法国人也有自己的迷信。其实也不完全是迷信,更确切地说是对某一事物或某一行为特别的好感或者忌讳,有时是有缘由的,有时却是毫无原因的。班级里的部分学员将要奔赴法兰西求学,因此了解法兰西民族的一些风俗习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产生,是十分必要的。课后,我与学生曾讨论过各自所知道的中国的迷信,比如说不可以在室内打开雨伞,吃鱼不可以翻鱼身等等,但是大家对法国的迷信就所知甚少了,那法国人到底有哪些迷信呢? 会带来好运的:(porte bonne chance) Toucher du bois en faisant un souhait 手摸着木头许愿 Trouver un trèfle à quatre feuilles 找到四叶草 Marcher du pied gauche sur une merde左脚踩到狗屎 Casser du verre blanc 打碎白色的玻璃杯 Voir un arc en ciel 看到彩虹 Voir une coccinelle s'envoler 看到七星瓢虫飞 会带来恶运的:(porte malheureux) Quand le 13 du mois est un vendredi 一个月的13号刚好是星期五 Treize convives autour d'une même table 一张桌子上坐了13个客人

Renverser du sel sur la table 在餐桌上打翻盐罐 Passer sous une échelle 从梯子下走过 Poser son chapeau sur un lit 把帽子放在床上 Ouvrir un parapluie dans une maison 在室内打开雨伞 Croiser un chat noir la nuit 夜晚遇见黑猫 法国的占星术(l’astrologie) 法国历来是占星大师发迹的福地,而且奇女居多。19世纪有玛丽亚·亚德莱达·勒诺曼,20 世纪有绰号“太阳夫人”的热尔梅娜·索莱伊。19世纪的玛丽亚据说出身微贱、相貌丑陋,但是在18世纪下叶和19世纪上叶的巴黎却被上流社会捧为上宾。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如日中天的时候,她断言前去沙龙占卜的罗伯斯庇尔、马拉和圣鞠斯特很快将死于非命,血流成河,结果很快一一印证。“太阳夫人”索莱伊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开始在欧洲电台、电视台把持星相节目20多年,直到1996年83岁去世。她家喻户晓的名气也有一半得自法国总统,说是在蓬皮杜时期的某次爱丽舍宫新闻发布会上,总统为搪塞记者顺口说了句“我又不是太阳女士”,意思自己并非先知先觉,电视直播出去这便成了法国人民的街头流行语。 丹-布朗《达-芬奇密码》红遍欧洲的那段时间,法国几本名刊都曾不惜版面溯源神秘学说,铺排民意调查。一家周刊提供数据称法国6000来万人口里,大约有5万人从事占星术,其中1万人还拥有各类占星专科学校的毕业证书。占星业的年营业额高达上亿欧元,至少一次求助过占星术的法国人近1000万,几乎每家书店都上架占星算命的书刊,销售量动辄上10万,像伊丽莎白-泰西埃《您的星相》第一年推出就卖了12万册,比很多戴上龚古尔文学奖红腰带的年度获奖小说都要畅销。《世界报》4年前也做过一次调查,有58%的法国人表示相信占星是一门科学。看上去似乎比中国人还要迷信,但是这并不阻碍法国成为世界强国。 法国社会调查 法国2008年的一份社会调查称超过五分之二的法国人声称自己多少有些迷信。《迷信:空想,信仰与传奇》一书的作者埃洛伊丝·莫扎尼表示:“很长一段时间,迷信在法国不受欢迎。整个19世纪,这些信仰被认为是思想的弱点。”然而,法国人近几年来打破了这种禁忌。有例可证:2007年7月7日,法国出现结婚风潮。 许多法国人有自己的“信仰”。有些人会选择时尚的护身符,例如巴西手镯,也有的人喜欢传统物件,如兔爪。37%的法国人认为四叶的三叶草能够带来好运,大约三分之一的人相信看到流星或者摸木头也是好兆头。

沙龙文化

“沙龙”是法语Salon一字的译音,原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从十七世纪,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交场所。进出者,每为戏剧家、小说家、诗人、音乐家、画家、评论家、哲学家和政治家等。他们志趣相投,聚会一堂,一边呷着饮料,欣赏典雅的音乐,一边就共同感兴趣的各种问题抱膝长谈,无拘无束。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形式的聚会叫做“沙龙”,并风靡于欧美各国文化界,十九世纪是它的鼎盛时期。 “沙龙”到底是什么?是展赛?是论坛?是聚会?还是一切松散的组织和活动都可以冠以这个名字?大杂烩彻底模糊了“沙龙”一词的边界,谁能在散发着塑料味儿的当代气息中找到曾经的衣香鬓影呢?事实上,“沙龙”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时髦的词,并且像所有时髦的东西一样,正因为滥用而变得廉价。在网上搜索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人们随心所欲地将各种东西与“沙龙”组合到一起,IT沙龙、房地产沙龙、汽车沙龙、军事沙龙、美食沙龙、时尚沙龙…… 要追寻意义只得重回三百多年前的那个晚上,德朗布意叶侯爵夫人正在考虑如何将自己的住所改为适合聚会的地方。因为身体孱弱,她不愿出入粗鲁的宫廷,而希望以一种温文尔雅的方式在家里招待朋友。突然间,她喊道:“给我拿纸和笔来,我有了我想要的东西。”按照朗布意叶夫人的设计,房间经过改造,所有的家具都铺上蓝色的天鹅绒,饰以金和银,于是,这个房间就被称为“蓝色沙龙”。 这就是“沙龙”一词(SALON)的本义:会客厅。朗布意叶夫人的“蓝色沙龙”为即将持续数百年之久的欧洲沙龙文化定下了基调:才智被视为与门第同样尊贵,谈话的技巧上升为一门全新的艺术,而掌握一切的,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女主人。 当然,沙龙这一高级社交形式虽然是在法兰西盛极一时、并由此扩展到欧洲各地的,但它却可以远远追溯到16世纪的意大利。在文艺复兴乐观精神的辉照下,诗人、音乐家、画家聚集在公主或命妇的身边,在曼图亚、费拉拉、乌尔比诺,对任何一个题目的谈论和辩论都被加工成了一种艺术,而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不断流动着的饮宴、戴面具、音乐、跳舞和其他种种欢乐。

法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及深层原因

法国文化软实力的兴衰及深层原因 提起法国文化,人们总联想到巴黎圣母院、凯旋门、埃菲尔铁塔、香榭丽舍大街、卢浮宫、凡尔赛宫、法国香水、法国时装、法国葡萄酒、“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法语、“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人的浪漫、拿破仑、路易十四、戴高乐、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莫泊桑、左拉、大仲马、笛卡尔、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萨特、莫奈、罗丹、毕加索、居里夫人……真可谓星河灿烂,万千风情,令人心驰神往。 一、法国文化的兴起和繁荣 研究法国历史文化的法国学者普罗夏松曾这样描述法国曾经的辉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曾罗夏松著,王殿忠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一个文化强国的兴起和繁荣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几个世纪的苦心经营。那么,法国文化的兴盛走过了一条怎样的道路呢? 在1337年至1453年的百年战争中打败英格兰以后,法国逐渐走上欧洲强国之路。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法国形成中央集权国家。历经意大利战争和宗教战争的洗礼,号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的专制统治在1661年奠定了基础。他宣称“君权神授”,把自己当作神的化身,甚至把自己说成上帝。当时路易十四下令建造的王宫──凡尔赛宫的壮观豪华为全欧洲所羡慕,也是路易十四追逐欧洲霸权和建立殖民帝国的运筹帷幄之地。路易十四推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奖励工农业生产,开拓国内市场,使法国经济很快繁荣起来,而海外的殖民掠夺也给法国带来巨额收入,大大充实了国库。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路易十四建立了一支欧洲人数最多、最强大的常备军。这支军队所使用的武器装备是当时欧洲最先进的。由于他本人对文化艺术的特殊癖好,并意识到科学的力量,路易十四投入大量资金,发展法国文化艺术和科学事业。他亲自创办了法兰西舞蹈学院、音乐学院、喜剧院、建筑学院和科学院。他自己从七岁开始就每天坚持芭蕾训练,并亲自扮演太阳神阿波罗,由此获得了“太阳王”的美名。这一时期的法国在建筑、绘画、戏剧、舞蹈等方面将古典主义艺术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显示出极大的文化影响力。整个欧洲的宫廷王族、贵族和知识分子都以会说法语为荣,所有的外交条约都用法文来撰写。这一时期巴黎成为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法国成为艺术家的乐园、文化和思想的交汇地,法国的宫廷制度和文化艺术为欧洲各国所羡慕和模仿。 从路易十四时代开始,法国沙龙文化的风潮逐渐兴起。贵族家中宽敞、舒适的客厅,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他们的灵感和激情找到了用武之地。而此时刚在巴黎出现不久的咖啡馆则为市民们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场所。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了,主要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伏尔泰批判了宗教蒙昧主义,强调“自我思考”的重要意义,提出“天赋人权”的思想,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不能被剥夺。孟德斯鸠论述了“法治国家”的重大意义和现代法律的精神,首次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思想。卢梭发展了英国哲学家霍布斯、洛克提出的“社会契约论”,进一步完善“天赋人权”的观点,尤其强调人民主权的思想: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