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和平与发展最早是谁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最早是谁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最早是谁提出的

答: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

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

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东西对峙、美苏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给世界和平带来极大威胁。冷战结束后,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因此,和平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和集中体现。其次,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国家要发展的矛盾。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和集中体现。抓住了这两大问题,也就从错综复杂的国际矛盾中,抓住了制约、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把握住了时代的主题。

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指和平与发展代替战争与革命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两个重大课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根除;经济发展越来越成为各国的共同要求,但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世界各国远未实现共同繁荣。

要特别注意邓小平对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的判断,主要理解这一判断的深刻内涵与意义。这几个判断既可以结合在一起考核,也可以分别考核。分别考核时出选择题机会多一些。

2.当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邓小平指出,对于国际局势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经过冷静观察和分析,他说,当前世界局势的发展,充

分表明世界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旧格局已经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洲联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经济、政治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不可低估;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国际社会分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使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和密切结合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在内容上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根本上有助于推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世界主题的形成和发展,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趋利避害,促进自身发展。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根本原则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坚决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维护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尊严;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发展。

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

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①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任务。中国同样也尊重别国的国家主权与国家利益,平等互利,保持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②真正的不结盟。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结盟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人。同时,我国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可能会影响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所以,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他们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干涉我国的内政,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西化。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我们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永远不称霸。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他的社会制度和意识

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决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

2.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写入1954年4月29日中印谈判公报中。同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双方发表的总理联合声明中,确认将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准则,并倡议将之作为新型国际关系的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是对几个世纪以来旧的国际关系准则、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否定和批判,是一项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中国和任何国家发展关系都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众多国家所接受和遵循,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东欧剧变特别苏联解体后,原有两极格局瓦解,冷战局面结束。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并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一些西方国家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

观强加于别国。冷战时期形成的军事集团正在进一步扩大,并公然违背国际公约,捍然武装干涉他国内政。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导致的局部冲突和战争时起时伏,世界仍不安宁。由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作祟,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解决。世界各国人民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国际社会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邓小平根据历史经验和现实状况明确提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总结国际关系的实践,最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强调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其主要内容为:

①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

未来国际政治新秩序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是尊重各国人民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各个国家的情况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国家的人民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不得干涉。

二是国家不论大小、强弱、富贫、历史长短,一律平等对待。

它们都应当作为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协商解决国际事务,坚决摒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由少数几个国家垄断和操纵国际事务的做法。

三是各个国家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友好相处。

四是国与国之间发生分歧和出现争端,应当遵照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由当事国各方通过协商和平解决,不得诉诸武力或者以武力相威胁。

②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

国际新秩序还要求建立平等互利的经济新秩序。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有:

一是各国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真正建立起体现公正合理、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国际经济关系。

二是积极开展南北对话,实行互利的南北合作。互利合作排除使对方不能接受的其他条件,逐步缩小南北差距,使整个世界经济均衡、健康、持续发展。

三是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南南合作”,在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加强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并以“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合作”。在当前世界大变动时期,国际局势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企图称霸世界,对其他国家发号施令,都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有保障。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中国人民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就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反对霸权主义,自己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人民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永远不会把这种痛苦加之于人。在国际事务中,我们不谋求霸权,但在原则问题上不妥协,不示弱,不屈从任何外来压力,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进入重大调整时期。一方面,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经济要繁荣,生活要提高,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另一方面,南北矛盾更加突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世界和平面临新的威胁。和平与发展这两大课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到处都是战争、动乱和冲突,各国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惟有和平才能确保发展。现在,许多国家的人民还在遭受战争和动乱的苦难。由于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此起彼伏。各种分裂主义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给国际社会不断带来危害。国际裁军和军备控制进程面临新的困难和挫折。这些都是各国共同发展的严重障碍。

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

首要问题。各国能否共同发展,不仅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并没有充分享受甚至完全没有享受到世界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南北的发展差距、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还在进一步扩大,占世界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改善的进程仍很缓慢,有些至今仍未解决温饱问题。这种状况如果不根本改变,就难以避免国际社会的动荡,难以促进各国的共同发展和维护世界的稳定与安宁。

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当今世界上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它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贫富程度,被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类。因为发展中国家大多在南半球,所以通常被称为“南方”;发达国家大多在北半球,通常被称为“北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就经济关系进行的对话和会谈通常被称为“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关系即南北关系的产生和南北双方的严重对立,是20世纪世界上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南北关系解决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球的安全与稳定。当前,从态势看,南北差距整体上在进一步拉大;从结构看,南北在贫富两个极端上对立更为明显;从对话看,南北对话更难开展。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需要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人民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联合国宪

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仅没有过时,还应该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坚持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世界各国主权平等,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以及加强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等原则,应该不断重申,努力实践,应该得到各国的普遍遵行。

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对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发达国家是旧秩序的最大受益者。它们利用所掌握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极力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和剥削,攫取大量的垄断利润。这是战后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社会贫困的症结所在。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首先是发达国家要切实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要求和利益,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缩小南北差距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正如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的:“如果发达国家能够本着平等、公平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切实支持和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文化,使之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状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就有了解决的重要基础。”

和平与发展

当今时代主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同时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制定和实施正确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是我们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时代主题问题是世界经济政治的重大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世界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时代主题的转换是国际形势发生巨大而深刻变化的结果。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不仅是世界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而且还反映了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同时,当今世界存在着的许多全球性问题,如局部战争问题,粮食与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等等,其解决的出路也在于促进和平与发展。因此,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来,原来导致帝国主义战争,从而为无产阶级革命准备主客观条件的帝国主义的三大基本矛盾虽然存在,但一些重要的和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如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二战前的大动乱进入相对稳定和发展的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阶

级矛盾相对缓和,不具备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主客观形势;殖民地体系瓦解了,大批民族独立国家相继获得政治独立,迫切要求发展民族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得到加强,他们之间争夺世界或地区霸权以及世界市场、势力范围的矛盾依然存在,但保持在可以控制的限度内,他们之间再也没有发生战争等,从而使战争与革命不再成为世界的主题。与此同时,反对美苏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核战争灾难,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日益成为世界人民最为关心的、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未来的两大根本性问题。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 但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和平与发展最早是谁提出的

和平与发展最早是谁提出的 答:和平与发展是邓小平提出的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问题讲的就是政治问题,发展问题讲的就是经济问题,和平与发展是互为条件,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和平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现为: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中,世界各国才能保持正常的经济交往和顺利实现本国的发展计划。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就是得益于世界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战乱和冲突则是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战乱不仅使参战国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导致交通运输瘫痪,国际贸易中断,给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力保障。和平事业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而经济贸易往来则能增进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具体地说世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增进了各国间的交流和联合,有可能抑制世界战争的爆发;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消除世界不稳定的因素,减少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世界经济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邓小平同志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对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的科学判断,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

革命,深刻地改变了当今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首先,新科技革命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科技革命引起的经济全球化发展,使世界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其次,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 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重大变化,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开始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及时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基本思想。 第一,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党才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 第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邓小平指出,当今世界有很多问题,但有两大问题非常突出,即和平与发展问题。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首先,当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 《各章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主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 ) A. 战争与动荡 B. 和平与发展 C. 对话与合作 D. 互利与共赢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是。(A) A. 战争与革命 B. 竞争与合作 C. 和平与发展 D. 对话与交流 3、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C) 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加强国际干预 4、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是。(D) A. 生活条件的改善 B. 经济总量的提高 C. 资源有效地利用 D. 信息技术的推动 5、发展的核心问题是。(B) A. 发达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东方国家的发展 D. 西方国家的发展

6、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什么?(B) A. 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 曲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C. 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D. 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 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B)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什么?(D) 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 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什么?(C) A. 为了人类的未来 B. 贯彻《21世纪议程》 C. 拯救地球,重在行动 D.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 10、中国的GDP居世界第( A )位。 A. 第三位 B. 第四位 C. 第七位 D. 第九位 11、中国是世界第( A )大新兴市场。 A. 第一大 B. 第二大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推动和平与发展(教案)

第二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1课时推动和平与发展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依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认识国情,爱我中华”的课程要求,“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二、教学内容分析 回溯历史,人类呼吸过战争的硝烟,经历过战争的惨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很多国家意识到和平的可贵,尤其是中国,会更加珍惜、努力维护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人类共识。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全球意识,增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愿。课本脉络清晰,从感知战争的残酷入手,体会和平来之不易,从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启发学生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本课框题“推动和平与发展”,“谁”推动和平与发展?值得思考。国际组织、世界各国、中国、个人,每个主体都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教学要思考,突出中国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起的作用,帮助学生初步梳理全球意识,启发学生在维护和平与发展问题上的自我思考。 【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对战争的认识仅停留历史学科的史料呈现、新闻简讯或者报刊中的文字,不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会觉得生活在和平年代是理所当然的。同时,学生会认为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这个话题,离自己的生活太远。不具备全球视野和全球意识。此外,对中国对外投资的看法不一,缺少全面、发展、理性看待。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反对战争的意识,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在明晰国家发展存在差异的基础上,初步树立合作共赢的全球意识。正确看待中国在国际社会发挥的积极作用,感受大国担当,增强责任意识,有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愿望。 能力目标:体会当代战争的残酷,探究思考其发生的原因。能够客观全面看待当今世界局势,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理性看待中国促进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知识目标:知道和平来之不易,知道当今世界局势,能够说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

和平与发展

和平与发展 摘要: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它们之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关系。时代主题逐渐由战争与革命变化为和平与发展,主要体现四个方面因素。邓小平逐渐形成“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新的论断,江泽民明确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重要论断。 关键词:和平发展时代主题含义关系因素论断 和平与发展能够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并不是偶然的,它们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归根结底,可以从含义、关系、因素、论断四个方面来表明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一、含义 (一)“时代主题”含义 “时代”既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概念,也是一个可以为古今中外广泛使用的概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在这里所讲的时代是指能够综合反映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的一个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的概念。“主题”是指可以公开化的主要问题,它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的口号,能够左右每个历史时代的主要的声音,综合反映每个历史时代的最实际的主要的呼声。每个历史时代都有它的时代主题,时代主题是历史时代的核心内容,是由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种基本矛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它们处在世界各种矛盾的中心和焦点并关系到世界的前途和命运。 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是跨越几个世纪乃是几十个世纪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随着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形势的演变,每个历史时代将出现以不同时代主题为内涵的发展过程。因此,正确的把握每个历史时代的时代主题,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国政府,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认识每个历史时代的时代主题,是每个历史时代的世界各国人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宋才发:和平与发展:当代世界的主旋律

宋才发:和平与发展:当代世界的主旋律 和平与发展:当代世界的主旋律 宋才发* 一、和平与发展理论的客观依据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这个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自列宁提出“和平共处”的理论原则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当代世界国际形势的精辟概括。1985年3月4日他在会见日本商工会议访华团时说:“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经济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1 和平与发展理论的提出有其充足的客观依据,概括地说,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战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开始,世界形势发生了三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一是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出现了一大批民族独立国家,形成了强大的“第三世界”;二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整个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三是随着西欧、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裂痕。再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便由原来的“两极格局”逐渐演变为“多极格局”。这种局面就是邓小平所说的东西南北关系。其中,“东西关系”是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南北关系”是指地处北半球的发达国家同地处南半球的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这两大关系中,东西关系的实质是“和平问题”,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因此,和平与发展理论正是对“东西南北”关系这一国际新格局的实质性概括。 第二,争取全球范围的和平是当代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列宁早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战争问题“从1914年起,就成为世界各国全部政策中的基本问题,这是一个有关千百万人生死存亡的问题。”2战后两个超级大国军备竞赛的历史及其所推行的霸权主义行径,促使世界人民日益觉醒,爱好和平的各国人民逐步形成为一支和平力量的巨流,和平的时代潮流要求各国人民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要求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战后40多年除了发生某些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之外,世界战争始终没有爆发,正是世界各国维护和平的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三,发展经济是当代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邓小平曾在联大特别会议上的发言中说过:“发展问题的实质,就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反对帝国主义,特别是超级大国的掠夺和控制。”3目前第三世界国家负债累累,外债已高达12000亿美元。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恶化孕育着世界规模更大的经济动乱,而后者将给整个西方经济以毁灭性的打击。“总之,南方得不到适当的发展,北方的资本和商品出路就有限得很,如果南方继续贫困下去,北方可能没有出路。”1不解决南北问题,人类的发展将遇到困难。在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根本问题中,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世界上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的抗衡,说到底是经济 *作者简介宋才发(1953—),湖北武穴人,华中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6页。 2《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6页。 3见《外交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第47页。 1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97页。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始末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始末 作者:徐庆全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08期 自“和平与发展”提上中共政纲,中国才真正驶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航道 回望1978年,在历史的交错中,有三件大事成为我们今天溯源无法绕开的存在。 第一件是开启历史转折航船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公报中一句“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所蕴含的意义,不仅吹响国内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号角,而且决定了对国际形势的总体判断。 在此前后,邓小平主持完成了另外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一件是1978年10月,他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访日的国家领导人,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两个月以后的12月16日,美国三大电视公司的电视网宣布了另一条更具轰动效应的新闻: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1979年1月1日建立外交关系。同一时间,中国政府也向全国播发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邓小平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访美的国家领导人飞往大洋彼岸。至此,中美30年没有外交关系的时代画上句号。 透过历史与现实交织的幕布,当年这三件前后呼应的大事,实际上是中国将时代的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的先声。 跳出“战争与革命”思维的需要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于所处的“时代”、国际格局、国际形势以及战争可能性的总体判断,一直被视为确定党的中心任务的前提。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对时代及其特征进行了准确的判断:“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围绕着这个时代主题,中共所制定和执行的战略与政策顺应时代,所领导的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路势如破竹,走向新中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然按照“战争与革命”的思维来分析形势和制定政策。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的重要概念, 旨在强调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应该携手合作,共同面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和平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密切相关,在全球化背景 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和平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和平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全球化时代,国 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的利益互相交融。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便难以实现。和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供了根本保障。 和平发展不仅仅是国家间的和平,也包括国内的和平。国内的和平 发展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空间,推动社会稳定与繁荣。国际间的和平发展不仅仅是避免战争与冲突,更重要的是通过平等、 互利的合作,共同实现共赢。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的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构建人类命 运共同体,才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同时,和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只有和平的世界,才能够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 建得以深入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是合作共赢,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实现共同 繁荣与发展。和平发展提供了合作的框架与机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只有在和平的基础上,各国才能够坚持合作共赢,实现和平发展。 三、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 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要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其次,要加强国际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 的方向发展。 此外,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还需要加强互联互通与交流 合作。通过增进彼此了解,加深合作交流,促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与友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打下坚实基础。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的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的意义在于推动全球繁荣与发展。只有 通过合作共赢,摒弃冲突与对抗,才能够实现全球的和平与稳定。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和平发展为全球的繁荣提供了重要保障。 此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的意义还在于提高人类对全球挑 战的应对能力。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够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恐怖主义等全球性挑战,保护人类共同的利益。 总结起来,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和平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只有 通过和平发展,才能够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同时,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建设为和平发展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 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将为全球的繁荣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论文和平发展道路

论文和平发展道路 论文:和平发展道路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和平发展道路的概念、原则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和平发展道路的起源和背景,以及其在国际关系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原则,包括互利共赢、和平共处、和平解决争端等。接下来,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和平发展道路在中国的实践和经验,如中国的外交政策、区域合作和国际贸易等方面。最后,对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和平发展道路、国际关系、互利共赢、和平共处、和平解决争端、中国外交政策、区域合作、国际贸易 第一章:引言 1.1 研究背景 和平发展道路是国际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它强调通过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和矛盾,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关系的复杂化,和平发展道路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平发展道路的概念、原则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对和平发展道路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国际关系中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的理解,为国际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本研究还可以为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和支持。 第二章:和平发展道路的概念和原则

2.1 和平发展道路的起源和背景 和平发展道路的概念最早由中国提出,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国际政策之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是对传统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一种回应,强调通过和平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关系的发展。 2.2 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原则 和平发展道路的核心原则包括互利共赢、和平共处、和平解决争端等。互利共赢强调各国应通过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避免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和平共处则强调各国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通过对话和商议解决分歧和争端。和平解决争端则强调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避免使用武力和冲突。 第三章:和平发展道路的实践和经验 3.1 中国的外交政策 中国向来积极倡导和平发展道路,并将其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国的外交政策强调通过对话、商议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中国积极参预国际组织和多边合作,推动全球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3.2 区域合作 中国积极推动区域合作,通过建立和发展区域性合作机制,促进地区内各国的经济发展和安全稳定。例如,中国积极参预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上海合作组织(SCO)等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地区内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 3.3 国际贸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中国坚持开放的国际贸易政策,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第四章: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景与政策建议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完美版

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 【课程标准】 1、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时代主题的客观依据,把握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趋势。 2、结合历史事实,认识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辨证关系。 【三维目标】 重点:和平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关系难点:如何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学习建议】 1、本课主要介绍了当今世界主题一一和平与发展的基本含义、形成背景、相互关系、重要 力量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学习时要重点把握和平与发展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2、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3、要结合历史事实、教材中的史料和图片,加深理解和平与发展的有关问题。 4、搜集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提供的有关实例,丰富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利用课本引言和探究的主要问题导入。或者利用材料导入,例如:1985 年3 月,邓小平在北京会见由会长五岛升率领的日本商工会议所访华团。他在谈话中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归纳思考1:你认为20 世纪上半期的时代主题是什么?有哪些历史事实为依据? 归纳思考2:为什么20世纪下半期以来的时代主题会来一个180 度的大转变呢?【讲授新课】 一、和平与发展:历史和时代的呼唤 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问题以后,世界经历了许多深刻变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但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已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或世界主流。 【探究学习】: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是历史和时代的呼唤?学生思考后,概括指出:历史角度(19 世纪以来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统一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以来日益加深;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和现代化杀伤武器的发展使世界人民强烈要求维护和平,坚决反对战争。)时代要求(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缓,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1. 和平问题 ⑴含义:是指世界总体范围内的和平,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命运。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指没有战争的一种社会状态,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平可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世界和平、地区和平、国家间和平以及国内和平等,因为和平的威胁来自战争,所以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⑵产生的背景: ①19 世纪以来生产力的发展,各国共同利益增多,相互依赖加深。 ②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经验,大战的起因都是未能及时制止侵略者的侵略扩张,各国面临制止战争悲 剧的共同责任。 人类进入20 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 万亿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同时,和平也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不息的理想和目标,而当代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力量的增长,和平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世界大战有可能打不起来。 ③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冷战结束后,虽然世界上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但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是可以避免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1、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B A. 战争与动荡 B. 和平与发展 C. 对话与合作 D. 互利与共赢 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代主题是 ..A A. 战争与革命 B. 竞争与合作 C. 和平与发展 D. 对话与交流 3、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C A. 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 B. 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 C.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加强国际干预 4、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条件是 ..D A. 生活条件的改善 B. 经济总量的提高 C. 资源有效地利用 D. 信息技术的推动 5、发展的核心问题是 ..B

A. 发达国家的发展 B.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 东方国家的发展 D. 西方国家的发展 6、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流..但是;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冷战思维的实质是什么 B A. 恢复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 B. 曲解对方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争夺世界政治控制权 C. 把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 D. 加强军事同盟;强化国际干预 7、谋求世界各国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B A. 加速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B. 推动南北对话 C. 加强南南合作 D. 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8、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是什么 D A. 用和平方式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 B. 世界各国主权平等的原则 C. 尊重各国国情、求同存异的原则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2002年8月;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会议的宗旨是什么 C A. 为了人类的未来

B. 贯彻21世纪议程 C. 拯救地球;重在行动 D. 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生存资源保护 10、中国的GDP居世界第 A 位.. A. 第三位 B. 第四位 C. 第七位 D. 第九位 11、中国是世界第 A 大新兴市场.. A. 第一大 B. 第二大 C. 第三大 D. 第四大 12、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有 B 个.. A. 49个 B. 53个 C. 36个 D. 21个 13、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谁首先提出来的 B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14、什么是当今各国的战略中心 B A. 和平问题 B. 发展问题 C. 国内稳定 D. 民主政治问题 15、世界上地理范围最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 D .. A. 联合国 B. 不结盟运动 C. 欧洲联盟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6、战后最早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 .. A. 经济互助委员会 B. 亚太经合组织 C. 非洲联盟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17、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占发展中国家总数的 A .. A. 三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四分之三 18、什么是对世界经济政治最高层次的判断 A A. 时代主题 B. 格局特征 C. 世界的基本矛盾 D. 世界形势 19、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是 B 首先提出来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优质学案14:9.3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重难点“精析”』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义:外交政策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外交政策是国家对外职能的体现,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是国家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外交活动的形式 访问、谈判、交涉、缔结条约、发出外交文件、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 (3)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①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国百年来屈从于外国侵略、奴役的社会根源。 ③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亟须和平的国际环境。我们绝不允许别国侵犯我国的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也绝不侵犯别国的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2、我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1)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①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二是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国家自立于世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关系中,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③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时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2)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①独立自主的内涵: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②表现: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涉及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问题上,决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独立自主的处理对内对外事务,决不允许别国以任何借口侵犯我国主权,干涉我国内政;不依附于任何大国,不同任何大国或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联合

“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对时代主题的再认识

“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对时 代主题的再认识 【正文】 提出和平与发展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特别是时代学说上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它既是制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战略方针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根据,也是观察和处理国际问题的出发点与立足点。 一、20世纪划分为两个时代 时代性质是由时代主题或时代的基本特征决定的。据此,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20世纪大体可分为两个时代。上半期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由于这个阶段的时代主题或基本特征是战争与革命,所以通常又称为战争与革命时代。列宁就常把帝国主义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又称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更直截了当地说,“现在的世界,是处在革命和战争的新时代。”确实,20世纪上半期是个大动乱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又引起了两次世界范围的革命高潮。把这个时期定为战争与革命时代,是准确的,合乎当年的实际,一直也没有什么争论。 20世纪下半期的时代主题和基本特征变为和平与发展,世界也就进入了和平与发展时代。进入战争与革命时代,由于经历着世界大战和各地的革命浪潮,时代主题表现得比较明显,人们容

易察觉,所以列宁很快就指出了新时代的到来。而和平与发展时代却不尽相同,国际上不但存在冷战和不间断的局部战争,而且世界还长期笼罩在核大战的阴影下,时代主题表现得不太明显,所以在长达30年的时间没有被正式提出来。 二、没有认识到时代主题的转换是社会主义遭受挫折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时代主题开始逐渐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到50年代末已基本完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资本主义通过大调整发生部分质变,从传统资本主义转化为现代资本主义,基本上走出了发展危机,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使帝国主义战争从不可避免变成不大可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重新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可以较长期地生存和发展。二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大大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还成为大国之间冲突的一个制约因素。技术的发展加上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国际化进入一个新阶段,而国际化又成为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力量。三是社会主义在一系列国家的胜利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力量的壮大,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形成了有利于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总趋势。 作为时代主题的和平,就是指不打世界大战,这是不应有疑义的。因为和平是相对战争而言,世界和平自然也是相对世界大战而言。所以邓小平说,“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对于总的国际形势,我的看法是,争取比较长期的和

浅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浅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 摘要: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对当代世界新变化、新特.汽的高度概括,有着坚实的科学依据,符合当今社会演进的逻辑,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世界主题战略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1985年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间题或者说发展间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特征,改变了中国长期奉守的“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观,表现出了伟大战略家的理论勇气与世界胸怀。可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所谓世界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段内,反映世界基本趋势,并对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的本质特征。辨析与认识世界主题,不但是一个国家制定对外战略和政策的前提,同时也是制定国内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政治运作与军事战略的主要依据。 回望上个世纪的世界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战争与革命一直是主导世界形势的两大基本特征。19世纪末以来,自由资本主义进人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冲突进人总的暴发阶段,于是战争频仍,兵炙不断。尤其是,1914年一1919年和19年一1945年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劫难,战争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主题。此外,在全球尺度上革命的浪潮也风起云涌。先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继而又爆发了一系列的无产阶级革命。在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共产党在巧个国家掌握了政权,亚非拉”130多个国家先后取得政治独立。革命无疑是这一时期的另一主题。 20世纪下半叶,世界形势出现重大转变:一方面,虽然发生了美苏间的对峙和华约北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冷战,虽然区域性的小规模的战争此起彼伏、但制约世界大战的因素却不断增长,没有爆发全球性战争。另一方面,革命的势头出现了高潮突降,除1959年古巴革命取得成功外,再无新的进访履;东欧的共产党阵营也分崩离析,风流云散。在此种情况下,战争与革命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当代世界的基本特征。相反,二战结束后,人们开始深刻反思战争的起源与恶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迅速成长。阻遏新的大战爆发,阻遏核武器的扩散,成了世界性的话语。经济增长、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国民康乐则成了主要追求目标。一句话,和平与发展已取代战争与革命成为世界主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