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一、课程背景

家畜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的发展。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家畜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家畜饲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家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实践中的典型问题。

2. 掌握家畜饲养的基本方法,包括饲养环境的建设、饲料的选配与制备、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熟练掌握家畜养殖实践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为家畜饲养提供科学化的建议和方案。

三、教学内容

1. 家畜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基本原理。

2. 家畜饲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如养殖场布局、动物圈舍的设计、环境卫生等。

3. 家畜饲料的选配与制备,如饲料的成分分析、配方设计、饲料制作工艺等。

4. 家畜养殖管理技术,如疾病预防与治疗、妊娠期管理、生产管理等。

5. 家畜饲养实践技能培训,如养殖设备的使用、动物的饲喂、疫病的防治等。

6. 家畜饲养成本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如养殖成本分析、经济效益评估、市场行情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阐述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和综合实践评价两部分。

1. 考试:通过课程学习的知识点和理论进行考核,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综合实践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践操作表现、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

养牛学教学计划

大兴乡养牛学教学计划 一、培训目标 按照大庆市特别职业培训目标的要求,使返乡农民工都能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地培训,就地转移。开设养殖专业,在规模养殖、畜牧生产、兽医服务及畜牧业管理方面提高素质。使学员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养殖专业和畜牧兽医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职业技能,达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相关工种的操作水平。具备从事养殖、饲料加工和动物疫病防治的能力。能边学边用、学用结合,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生产问题和创业的能力。具有因地制宜地发展养殖业生产、改良品种、运用先进的养殖技术、常见疫病防治以及总结、示范、推广先进生产经营管理经验的能力。 二、培训对象 培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文化水平,有志于从事养殖和畜牧兽医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返乡农民工。 三、培训方式 按照‘保证质量、方便学员“的原则,采取业余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 四、课程设置 养殖专业为养牛学

五、培训时间与与学时分配表 培训时间按学时计算,每个学时45分钟。培训班共147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4个,实践学时103个。学时分配见《畜牧养殖培训学时分配表》(附后)无论采取何种培训方式,必须达到规定学时。 六、教学方法 1、授课:有声像教材的课程,由教学班组织学员利用声像教材组织教学。 2、自学:学员按教学辅导大纲要求,全面自学文字教材。自学学时数可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和学员的实际情况安排,但不得少于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数。 3、辅导:在学员自学文字教材及收视声像教学节目的基础上,由辅导教师对学员进行辅导,辅导课包括自学指导、签疑解难、作业讲评、学习讨论和技术培训等。 4、实践: (1)课程实习:按照课程教学要求,组织学员实习,并进行总结,以张玉发奶牛养殖场、刘清祯奶牛养殖场为实践基地。 (2)职业技能培训:按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养殖业相关工种中级工的要求进行培训。 七、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计划 一、课程背景 家畜饲养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益和农业的发展。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对家畜饲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他们今后在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了解家畜饲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家畜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实践中的典型问题。 2. 掌握家畜饲养的基本方法,包括饲养环境的建设、饲料的选配与制备、疾病预防与治疗等。 3. 熟练掌握家畜养殖实践技能,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4.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独立解决问题,并为家畜饲养提供科学化的建议和方案。 三、教学内容 1. 家畜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基本原理。 2. 家畜饲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如养殖场布局、动物圈舍的设计、环境卫生等。 3. 家畜饲料的选配与制备,如饲料的成分分析、配方设计、饲料制作工艺等。 4. 家畜养殖管理技术,如疾病预防与治疗、妊娠期管理、生产管理等。 5. 家畜饲养实践技能培训,如养殖设备的使用、动物的饲喂、疫病的防治等。 6. 家畜饲养成本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估,如养殖成本分析、经济效益评估、市场行情分析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堂上,通过讲授、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阐述相关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体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和综合实践评价两部分。 1. 考试:通过课程学习的知识点和理论进行考核,检测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2. 综合实践评价:通过对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检测学生对于实践技能的掌握情况。评价方式包括实验报告、实践操作表现、小组讨论、模拟演练等。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专科)04.3.28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主要到畜牧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生产、疾病防治等技术推广应用、科学开发、管理的应用型高级畜牧兽医专门人才。 二、专业特点与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生产学、动物疾病防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动物饲养管理、饲料研制、畜禽常发病群发病防治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科技新工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应用推广和管理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愿意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有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3、具有一定的数学、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4、系统掌握与畜禽养殖有关的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营养、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和家畜环境卫生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畜禽养殖的生产技术。 5、系统掌握与诊治畜禽疫病有关的动物解剖与组胚、兽医微生物、兽医药理学、家畜病理学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牢固掌握畜禽疫病防制技术。 6、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与调查、研究、总结、宣传、推广生产经验的能力。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7、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 三、学制 学制:三年 四、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五、主要课程 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微生物学、家畜环境卫生学、家畜繁殖学、生物统计学、饲料与饲养学、动物生产学、畜牧业企业经济管理、兽医药理学、动物病理学、兽药饲料营销、兽医临床诊断学、动物传染病学、中兽医学、动物内科学、动物外产科学、动物寄生虫病学。 六、学分与学时

畜牧兽医专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招生对象:初中应往届毕业生 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 发展,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达到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工水平,能从事动物养殖、疾病防治、饲料生产与营销、畜禽产品加工与检验及营销的中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本专业毕业生面向各种养殖场、饲料及兽药生产企业、畜牧行 政管理部门、饲料营销企业与饲料检测以及自创实体等岗位;可从事动物养殖,饲料生产、检测与营销,技术推广,企业管理及技术服务等工作。 四、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一)毕业生规格 1、热爱党和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创业精神、创新意识,热爱专业,法制观念强。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完成中职毕业生的基本业务和技能训练,具有较快适应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能为升学和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自觉坚持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健康的心理。 (二)知识结构 (1)具有农科类大学专科毕业生相当的政治理论和基础文化知识。 (2)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家畜解剖生理、遗传育种、兽医基础等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畜禽养殖、畜禽疾病防治、特种动物生产等专业知识。 (4)具有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5)具有一般的英语水平。 (三)能力结构

(1)具有本专业有关实验操作与检测技能。 (2)具有养殖场生产、经营与管理能力和动物疾病检验技能,掌握动物疾病防治技术。 (3)具有动物产品加工与开发、自创养殖或加工企业能力。 (4 )有较强的获取知识的能力,能进行动物良种选育、饲料和兽药新产品开发,并能进行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获得农业行业特有工种(家畜饲养工、动物疫病防治员、家畜繁殖工、家禽饲养工、动物检疫员)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家畜饲养工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家畜饲养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动物生产中的几项重要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按照家畜生产规律,在基层从事养殖技术工作,并有一定组织管理、生产经营、技术推广的本领。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让学生系统了解家畜养殖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就是了解不同家畜的品种特征,分析研究不同时期家畜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找出其中的规律性,使学生了解正常情况下家畜的生理特征、生活习性、营养需要、繁殖规律及科学的饲养管理,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解决养什么家畜,如何配合饲料,如何培育改良品种和利用杂种优势,如何繁育仔畜,如何养好家畜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以指导畜牧业生产。 二、课程教学的总体要求 本课程是研究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基础概念、基本实践的一门课程,在教学中通过讲授家畜生产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根据家畜的习性,营养、繁殖规律,采用科学的繁殖方法和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提高诊断和治疗家畜常见病的能力,从科学饲养家畜、管理家畜入手,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讲授主要以家畜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生产问题作为讲授重点,辅之以通过讲述动物营养原理、动物遗传育种及繁殖方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牛、羊、猪、饲养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能从家畜生产方面考虑畜疫病防治问题。

三、各章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绪论部分的讲授,让同学们了解畜牧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传统畜牧业生产的主要种类和一般生产环节,了解提高生产效率的手段以及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激励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学习热情。 2.教学内容: 第一节畜牧业在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我国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三节国外畜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四节畜牧业生产的概念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我国主要畜产品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以及提高生产效率的技术手段。 第二章动物营养原理 1.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得同学们对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不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利用要求有一个初步的掌握,为今后从事畜牧业生产打好基础。 2.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三节动物的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3.主要知识点与重点: 动物营养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家畜与营养物质间的联系;家畜营养需要的衡量指标和研究方法;饲养标准的概念与应用。

养殖培训计划

养殖培训计划 篇一:养殖技术培训班的方案 【巴中市残疾人扶贫教育方案之一:养殖培训实施方案】 关于巴中市养殖培训实施方案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实施意见》(国发〔20XX〕7号),结合巴中市实际情况,以残疾人为核心,围绕积极做好残疾人的民生保障、提高残疾人整体素质水平、改善残疾人家庭及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条件,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背景 巴中市幅员面积12325平方公里,森林面积1015万亩,森林覆盖率55.4%。地势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沟壑纵横、山丘众多、地貌多变,是天然的疫病防控屏障。全市四县(区)全部被列入全国畜牧业优势区域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重点县,巴州区、南江县、平昌县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县。全市共有生猪规模养 殖场1040个、肉牛规模养殖场156个、肉羊规模养殖场58个、家禽规模养殖场153个、兔规模养殖场43个。以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56%。目前我市良种及杂交改良面,猪80%、牛70%、羊85%、禽82%、兔83%。巴中市现目前的养殖规模已经全面的建成,技术设备相对成熟,巴中市的养殖市场在这一行业也奠定了基础。让巴中

市的残疾人及贫困家庭掌握相关的养殖技术,增加其就业机率,改善其生活水平从而脱贫致富。 二、培训对象 年龄在18一45周岁,巴中市各地区轻度肢残人士或贫困残疾人家庭中的健全人以及有培训愿望的社会人士。 三、培训目标 掌握养殖行业新技术,切实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人才。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及贫困残疾人家庭的经济现状, 培养残疾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 四、招生培训计划 通过市残联系统向各县(区)残联综合服务中心下发招生简章,或媒体播出招生信息,由我方制定培训计划和教学大纲。使每一位有培训愿望的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庭成员能够接受一次或多次有效的实用技能培训,并能独立操作。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今年前期预计开设十余个班次,第一期培训人数为80人,后期视巴中具体情况而定。 五、培训内容 结合巴中实际地理环境特点,尤其是以新时期养野猪、野 鸡、野兔的新技术为培训重点,学习现阶段农村工作的政策、涉农法律法规等。主要内容如下: (一)野猪养殖 1、断奶宰猪的饲养与管理 (1)抓好断奶、选择合适的断奶年龄

畜牧兽医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教学计划 一、教学主题 畜牧兽医教学计划的主题是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畜牧兽医知识,并培养其动物健康管理和养殖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活动和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对畜禽疾病的防治、动物营养的调控、养殖技术的掌握等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安排 1. 畜牧兽医理论课程 理论课程包括动物解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畜牧病学、兽医药理学等。这些课程通过讲座、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动物生理、病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动物解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亲自参与解剖动物,观察和掌握不同动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在微生物学实验中,学生将进行细菌培养和鉴定等操作,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性。 3. 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重要方式。学生将前往兽医诊所、养殖场等实际场所,与专业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观察和了解养殖环境、动物健康状况等。同时,他们还将学习兽医技术,如动物诊断和疫苗接种等。 三、教材使用 1. 《畜牧学教程(第三版)》

该教材系统地介绍了畜牧学的基本概念、畜禽生理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该教材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畜禽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 《兽医临床诊疗学》 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常见畜禽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该教材, 能够了解不同疾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案,并掌握兽医临床工作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畜牧兽医教学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物健康管理能力和养殖技术水平,使 其能够在兽医诊所、养殖场等实际工作中发挥专业优势。具体目标包括: 1. 掌握动物解剖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 2. 了解各种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 了解动物的生态环境和饲养管理; 4. 学习兽医药物的应用和兽医器械的使用方法; 5. 掌握养殖技术和动物营养调控的基本原理。 通过以上的教学主题、活动安排和教材使用,畜牧兽医教学计划将为学生提供 全面的兽医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其成为合格的畜禽养殖和动物健康管理专业人员。希望通过这一教学计划的实施,能够为动物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教学方案

家畜家禽饲养工专业培训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省、市《关于实施更加积极就业政策的若干意见》,广开就业门路,鼓励灵活的就业形式,拓宽就业渠道,做好城镇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失业人员就业工作,提高他们在创业、就业和转业就业方面的技能,学有一技专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社会稳定,搞好转移就业人员培训,确保培训质量,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二、培训目的 以国家就业再就业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理论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使就业再就业人员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专业技能水平,了解和掌握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饲养家畜家禽的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应具备的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实现转移就业,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三、培训专业及时间 培训专业为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时间3个月,自2010年 2 月2 日至2010年5月12日。 四、教学安排及教材 培训班学习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共计404 学时,其中理论课学习 212 学时,实践课学习 192学时。任课老师详见“泗水县就业再就业家畜家禽饲养工培训班师资情况表”。 培训的主要内容及教材: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二是安全生产和安全防护;三是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养牛关键技术》主要内容有: 第一章选种关键技术 第一节牛的品种 一、肉牛品种 二、奶牛品种 三、牦牛品种 四、水牛品种 第二节肉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肉牛的体型外貌 二、肉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肉牛的选择 第三节奶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奶牛的体型外貌 二、奶牛的生产性能测定 三、奶牛的选择 第四节牦牛选种关键技术 一、牦牛的选育方向 二、牦牛选育群的组建 三、牦牛的鉴定方法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四川省自贡兴超文武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适应岗位 l、培养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学生技能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为全省各地的畜牧兽医行业培养掌握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疾病诊断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能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适应岗位 (1)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技术服务部门; (2)各种动物养殖场、育种场; (3)各种饲料、兽药添加剂生产与经营企业; (4)各种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部门; (5)自主创业,经营兽药、添加剂、饲料,养殖、诊疗、技术咨询服务。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知识结构 (1)掌握畜牧学和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病理的理论知识; (3)掌握计算机、实用英语等文化知识;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能力结构 (1)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 (2)具有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 (3)具有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 (4)具有动物药理知识和兽药临床使用及营销能力; (5)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3、态度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品质; (4)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5)热爱畜牧兽医专业。

四、课程设置与时间分配表 (二)主干职业技能训练及教学要求

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2

养殖专业教学计划 第一章、畜禽生产技术 第一节、畜禽生产的概念 第二节、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畜禽生产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第二章、羊生产技术 本章主要使学员掌握羊的生产经营以及羊的饲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员开展规模化畜禽生产经营奠定基础。与实践课教学紧密结合,注重课程的综合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一节、羊的品种 一、品种分类 二、羊的品种 第二节、羊的产品 一、羊毛 二、羊绒 三、羊肉 四、羊皮 五、羊奶 第三节、羊的繁殖 一、羊的繁殖现象和规律 二、羊的繁殖方法 第四节、羊的饲养管理 一、羊的生物学特性和消化特点 二、羊的放牧饲养 三、各类羊的饲养管理 第三章、畜禽营养与饲料 本章学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

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营养与饲料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解决一般性畜禽营养与饲料技术问题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饲料及其加工利用 一、饲料概念与分类 二、粗饲料 三、青绿饲料 四、能量饲料 五、蛋白质饲料 六、矿物质饲料与维生素饲料 七、饲料添加剂 八、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二节、饲料配合 一、畜禽的营养需要 二、畜禽的饲养标准 三、日粮配合 四、配合饲料 第四章、畜禽疾病防治 本章是为了满足现代养殖业对生产第一线的技术操作人员和经营人员的需要,使学员掌握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后续专业知识、形成职业行为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员掌握在对应的职业岗位进行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时所必需的畜禽疫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并具备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的能力,成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的技术带头人。 第一节、传染和免疫原理 一、畜禽疫病了解畜禽疫病的主要危害。 二、细菌的基本知识掌握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三、病毒的基本知识 四、寄生虫的基本知识 五、传染与免疫的基本知识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同21世纪现代养殖业经济要求相适应,为农村发展、农业进步、农民增收服务,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养殖业第一线的畜禽生产经营、服务指导和技术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 各级畜牧兽医综合服务站、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畜产品加工厂、养殖专业户、自主创办的养殖实体等岗位的技术、服务和经营管理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人才规格 (一) 知识结构 1. 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语文、数学、英语、化学、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为继续学习和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2. 专业通用基础知识 通过专业通用模块的学习,掌握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繁殖与改良、养殖场的环境卫生与控制、畜禽疫病防治和畜产品加工的基本知识。 3. 不同专门化方向专业知识 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的不同及岗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禽的生产与经营、猪的生产与经营、牛的生产与经营、羊的生产与经营的专业知识。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在掌握以上知识时,可以有所侧重。 4. 专业技能和公益劳动知识 通过综合实习和集中劳动,使学生掌握在养殖生产岗位运用专业技能所需的常规知识和进行公益劳动的知识,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5. 补充知识 通过选修课程,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科学知识。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知识。 (二) 能力结构 能力结构是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所获得的以养殖专业技能为主的能力构成。这个能力构成是为养殖行业岗位(群)服务的,既要体现其综合素质又要体现鲜明的职业特点,综合建立其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结构,使其具有对所接触的事物能准确接受、迅速作出反应、组织实施和评价总结的能力。 主要的能力表现在: 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

家畜饲养学教案

教学课题第一章畜禽营养原理 第一节. 植物性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对象 教学目的 1.掌握: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2.熟悉:各种饲料的种类和分类。 教学重点 1.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 2.饲料的来源。 教学难点 1.各种饲料的营养物质组成。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5分钟25分钟 10分钟15分钟3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畜禽与植物的关系 二、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 (一)碳水化合物 (二)蛋白质 (三)脂类 (四)矿物质 (五)维生素 三、饲料的来源 四、饲料的元素组成 五、饲料的化学组成 (一)水分 (二)粗灰分 (三)粗蛋白质 (四)粗脂肪 (五)无氮浸出物 (六)粗纤维 小结(5分钟) 1.动植物体组成成分比较。 2.饲料的化学组成。 思考题 1.动植物体组成成分的差别。

教学课题第二节蛋白质与畜禽营养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教学目的 1.掌握: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熟悉: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教学重点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15分钟 20分钟10分钟 10分钟10分钟10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蛋白质的营养作用及其不足或过量对畜禽的危害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一)蛋白质是建造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原料(二)蛋白质是机体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 (三)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补的主要原料 (四)蛋白质可供能和转化为糖、脂 二、单胃畜禽的蛋白质营养 三、反刍家畜的蛋白质营养 小结 1.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5分钟) 思考题无 教学课题第三节碳水化合物与畜禽营养课型家畜饲养学理论课 对象 教学目的 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畜禽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2.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分类 教学重点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畜禽体内的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和机制 教学难点 1.碳水化合物在畜禽体内的消化代谢过程 教学方法讲授结合启发式 课时安排 10分钟10分钟10分钟 10分钟15分钟10分钟教学步骤、内容(详细内容见课件) 一、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一)单糖 (二)双糖 (三)多糖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作用 (一)碳水化合物的供能贮能作用 (二)结构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三)碳水化合物在畜禽产品形成中的作用(四)碳水化合物的其它作用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讨论稿) -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专业代码: 510301 ) (高中三年制)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系 二○○六年六月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专业代码: 510301) 根据教育部《关于制订高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制订指导性教学计划的通知》精神,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要求,结合社会对畜牧兽医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及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学习年限: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为“三农”服务,热爱祖国,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备从事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 (二)人才规格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具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素质,热爱劳动,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 2.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能适应职业潜能开发、转岗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具备本专业应职岗位(岗位群)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 1

动物营养与饲料教学计划

大村职业中学 教 学 计 划 课程:畜禽营养与饲料教师:张煜时间:2012—02—08

高一《畜禽营养与饲料》 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四班《畜禽营养与饲料》专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以下问题: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思想意识方面不够健全,没有积极进取精神。有一些学生有取得良好成绩的强烈愿望,但因怕吃苦,只想得到不愿付出,自控能力比较弱,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这可能与刚刚进入高中的转型有关,但大多数原因都是人为的。但从期末考试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还是比较理想,个别的存在识记不熟,知识结构的建立体系不健全,思维能力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学生应在扎实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术,为以后生产实践打下坚实的功底,同时应具备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畜禽营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反刍动物、单胃动物与家禽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消化代谢特点;主要营养物质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3、掌握畜禽营养需要及常用饲料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挂图、幻灯片、采取到实地去了解病情的方式以更好的掌握畜禽典型的营养缺乏增,并能够分析其原因,做出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2、能够熟练的掌握常用饲料的种类、营养特点及其品质的鉴定 3、掌握饲料的常用加工、调制技术 4、能够使用本专业的基本仪器,并具备其分析能力 (三)思想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习、喜爱自己的专业 2、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3、通过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三、教学内容: (一)知识部分 1、畜禽营养基础 (1)维生素的营养 了解维生素在养殖业的作用意义 掌握维生素A、D E、K和水溶性维生素的特点及作用 (2)水的营养作用

职业中专畜牧兽医的专业教学计划

职业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职业中专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适应岗位 l、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和以学生技能发展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为全省各地的畜牧兽医行业培养掌握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疾病诊断与控制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具备“人工授精”、“注射”、“助产及产后护理”等核心技能,动手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能够从事养殖场生产技术与管理、动物门诊、饲料及兽药营销,能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具备综合职业能力,面向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适应岗位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 (2)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部门、技术服务部门; (3)各种动物养殖场、育种场; (4)各种饲料、兽药添加剂生产与经营企业; (5)各级动物医院; (6)各种畜产品加工和销售部门; (7)进出口动物检疫部门; (8)实验动物养殖、实验、科研部门 (9)自主创业,经营兽药、添加剂、饲料,养殖、诊疗、技术咨询服务。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知识结构 (1)掌握畜牧学和兽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动物解剖、生理、病理的理论知识; (3)掌握一定的体育卫生知识和运动技能; (4)掌握计算机、实用英语等文化知识;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核心能力 具有“人工授精”、“注射”、“助产及产后护理”等畜禽的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治能力。 3、能力结构 (1)具有动物科学饲养管理的能力; (2)具有动物疾病临床诊断能力; (3)具有动物疫病检疫检验及防控能力; (4)具有动物药理知识和兽药临床使用及营销能力; (5)具有动物繁殖改良的理论知识和动物繁殖调控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4、态度要求 (1)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品质; (4)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 (5)热爱畜牧兽医专业。

养殖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与课程教学大纲

容城职教中心 “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养殖专业)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周岁、已经或准备从事养殖业生产经营、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 本专业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基本学制为3年,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学业,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二、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养殖岗位职业能力,胜任本地养殖业生产、经营、示范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三、人才培养要求 (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畜禽饲养管理、畜禽疾病防治、畜产品营销等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某一领域具有突出的特长并能够开展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养殖户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具有的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素质要求如下: 知识结构要求 1、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掌握中国共产党的各项基本知识。 2、理解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 3、掌握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4、掌握家畜、家禽生产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5、掌握家畜、家禽疫病防治所必需的基本知识。 6、掌握畜禽产品营销基本知识。 7、知道养殖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农村创业的心理与实务。 能力结构要求 1、具有一定的普通话及文字表达能力。 2、具有农业数据的一般计算和统计能力。 3、具有计算机基本操作、信息获取和分析加工与应用的能力。 4、具有家畜、家禽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以及在某个领域进行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能力。 5、具有家畜、家禽一般疫病防治所必需的能力。 6、具有社会交往、合作共事、公平竞争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职业素质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有学农、爱农、立志务农的思想基础,有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思想和艰苦奋斗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