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

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

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
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

函数恒过定点问题

1.方程“0X=0”的理解:若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

2.若方程mx=n有无数个解,则m=_____,n=_____

方法:解决函数恒过定点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函数看成方程,则这个方程有无穷个解。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利用这一方法的思路是将原方程整理为以参数为主元的方程,然后利用系数为零求得。

一、直线过定点问题

由“y-yˊ=k(x-xˊ)”求定点把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改写成“y-yˊ=k(x-xˊ)的形式,这样就证明了它所表示的所有直线必过定点(xˊ,yˊ)

例1: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例2:若实数a.b满足2a-3b=1,求证:直线ax+by=5必过定点

练习题

1.直线l:kx﹣y+2k+1=0必过定点________

2.直线y=mx+2m+14过定点________

3.直线kx+3y+k﹣9=0过定点________

4.设a+b=3,则直线ax+by=1恒过定点________

5.当a+b+c=0时,直线ax+by+c=0必过定点________

6.直线(m﹣1)x+y+2m+1=0过定点________

7.直线(2a﹣1)x+2ay+3=0恒过的定点是________

8.对于任意实数m.n,直线(m+n)x+12my﹣2n=0恒过定点的坐标是________ 9.若p,q满足条件3p﹣2q=1,直线px+3y+q=0必过定点________

10.直线(m﹣1)x+(2m+3)y﹣(m﹣2)=0恒过定点________

二、抛物线过定点问题

将解析式中除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参数(设为m)集中,形成(ax2+bx+c)m 的形式,根据题意可得ax2+bx+c=0,解得定点的横坐标x

,带入解析式求得纵

坐标y

0,函数图象一定过定点(x

,y

)

例1.已知抛物线

不论m取何值,抛物线恒过某定点P,则P点的坐标为()

A.(2,﹣5)B.(2,5)C.(﹣2,5)D.不能确定

例2.兴趣小组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发现,m 的变化,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你写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

练习题

1.抛物线y=kx2+(2k+1)x+2恒过定点,请直接写出定点坐标________

2.抛物线y=x2+mx﹣2m通过一个定点,则这个定点的坐标是_________

最新最新中考二次函数动点问题(含答案)

二次函数的动点问题 1.如图①,正方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1084,,,,顶点C D ,在第一象限.点P 从点A 出发,沿正方形按逆时针方向匀速运动,同时,点Q 从点()40E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相同速度运动.当点P 到达点C 时,P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求正方形ABCD 的边长. (2)当点P 在AB 边上运动时,OPQ △的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之间的函数图象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如图②所示),求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 (3)求(2)中面积S (平方单位)与时间t (秒)的函数关系式及面积S 取最大值时点P 的坐标. (4)若点P Q ,保持(2)中的速度不变,则点P 沿着AB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增大;沿着BC 边运动时,OPQ ∠的大小随着时间t 的增大而减小.当点P 沿着这两边运动时,使90OPQ =o ∠的点P 有 个. (抛物线()2 0y ax bx c a =++≠的顶点坐标是2424b ac b a a ?? -- ??? ,.

[解] (1)作BF y ⊥轴于F . ()()01084A B Q ,,,, 86FB FA ∴==,. 10AB ∴=. (2)由图②可知,点P 从点A 运动到点B 用了10秒. 又1010101AB =÷=Q ,. P Q ∴,两点的运动速度均为每秒1个单位. (3)方法一:作PG y ⊥轴于G ,则PG BF ∥. GA AP FA AB ∴ =,即610 GA t =. 35GA t ∴=. 3 105OG t ∴=-. 4OQ t =+Q , ()113410225S OQ OG t t ? ?∴= ??=+- ?? ?.

函数图像恒过定点问题

函数恒过定点问题 1.方程“0X=0”的理解:若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 2.若方程mx=n有无数个解,则m=_____,n=_____ 方法:解决函数恒过定点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函数看成方程,则这个方程有无穷个解。方程的解有无穷多个,则方程的系数均为0,利用这一方法的思路是将原方程整理为以参数为主元的方程,然后利用系数为零求得。 一、直线过定点问题 由“y-yˊ=k(x-xˊ)”求定点把含有参数的直线方程改写成“y-yˊ=k(x-xˊ)的形式,这样就证明了它所表示的所有直线必过定点(xˊ,yˊ) 例1:已知(k+1)x-(k-1)y-2k=0为直线l的方程,求证不论k取任何实数值时,直线l必过定点,并求出这个定点的坐标 例2:若实数满足2a-3b=1,求证:直线ax+by=5必过定点 练习题 1.直线l:kx﹣y+2k+1=0必过定点________ 2.直线y=mx+2m+14过定点________ 3.直线kx+3y+k﹣9=0过定点________ 4.设a+b=3,则直线ax+by=1恒过定点________ 5.当a+b+c=0时,直线ax+by+c=0必过定点________ 6.直线(m﹣1)x+y+2m+1=0过定点________ 7.直线(2a﹣1)x+2ay+3=0恒过的定点是________ 8.对于任意实数m.n,直线(m+n)x+12my﹣2n=0恒过定点的坐标是________ 9.若p,q满足条件3p﹣2q=1,直线px+3y+q=0必过定点________ 10.直线(m﹣1)x+(2m+3)y﹣(m﹣2)=0恒过定点________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选择方法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选择方法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考察地很频繁,一般都作为选择题最后一道呈现。解答此类题目的一般过程为:读懂题意,牢牢抓住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意义,在模拟运动过程中找到分界点,确定不同时间段并分析题意建立相对应函数模型,列出对应函数关系式,由函数关系式选择图象。但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由于是选择题,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 一.列函数关系式法 例1.(2014年河南第8.题)如图,在Rt △ABC 中,∠C=900,AC=1cm ,BC=2cm ,点P 从A 出发,以1cm/s 的速沿折线 AC CB BA 运动,最终回到A 点。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x (s ),线段AP 的长度为y (cm ),则能反映y 与x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解析:由P 点运动过程AC CB BA 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AC 段, y=x(0≤x ≤1),第二阶段CB 段,y=2(1)1x -+(1≤x ≤3),这是一个在定义域内的增函数,但不 是一次函数。第三阶段BA 段,y=5+3-x(3≤x ≤5+3),所以本题选A 。 定评:分析不同阶段的运动过程,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建立函数模型,列出函数关系式,由关系式找出对应阶段的图象。这种方法要求高,没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数学素养关系式列不出来,当然这种方法耗时较多。 二.分析淘汰法 例2. (2014年兰州第15题)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 是边长为4的正方形,平行于对角线BD 的直线l 从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运动到直线l 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l 扫过正方形OBCD 的面积为S ,直线l 运动的时间为t (秒),下列能反映S 与t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解析:由l 运动 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O 到BD,的过程中,X 轴,Y 轴方向上都在增加,而要表示面积这两个方向上都能用上,所以这必然为开口向上增大的二次函数模式,选择增长的曲线段。第二阶段从BD 到C 的过程,面积在DC,BC 两条边上增大,而此时面积的表示与这两边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可以断定是一个增长的二次函数模式,所以本题选D. 点评:分析运动过程,大体与学习过的正比列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A . B . C . D .

(完整版)函数图像过定点问题

函数图像过定点的研究 题1: 求证:拋物线y=(3-k)x2+(k-2)x+2k-1(k≠3)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归纳: 第一步:对含有变系数的项集中; 第二步:然后将这部分项分解因式,使其成为一个只含系数和常数的因式与一个只含x和常数的因式之积的形式; 第三步:令后一因式等于0,得到一个关于自变量x的方程(这时系数如何变化,都“失效”了); 第四步:解此方程,得到x的值x0(定点的横坐标),将它代入原函数式(也可以是其变式),即得到一个y 的值y0(定点的纵坐标),于是,函数图象一定过定点(x0,y0); 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完善解题步骤. 题2: (200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题)无论m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的图像总过的点是() A. (1,3) B. (1,0) C. (-1,3) D. (-1,0)

巩固练习: 1.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的图象总是过定点()A.(1,3)B.(1,0)C.(﹣1,3)D.(﹣1,0) 2.对于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2a﹣1)x﹣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无论a取何值,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②无论a取何值,图象必过两定点,且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为;③当a>0时,函数在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当a<0时,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必大于2. A.1个B.2个C.3个D.4个 3.(2012?鼓楼区一模)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发现,随着m的变化,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你写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_________ . 4.某数学小组研究二次函救y=mx2﹣3mx+2(m≠0)的图象发现,随着m的变化,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你写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_________ . 5.(2009?宜宾县一模)二次函数y=x2+bx+c满足b﹣c=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某一个定点,这个定点是_________ . 6.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的图象总是过定点_________ .7.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具有性质(1)图象不经过三、四象限;(2)点(2,1)在函数的图象上;(3)当x>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试写出一个满足以上性质的二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 . 8.证明无论m为何值,函数y=mx-(4m-3)图像过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

动点问题与函数图象

动点问题与函数图象 1、如图,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M从点A 出发,沿A→B→C的方向运动,到达点C时停止.设点M运动的路程为x,MN2=y,则y 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A B C D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注意分析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 【解析】∵等边三角形ABC的边长为3,N为AC的三等分点,∴AN=1. ∴当点M位于点A处时,x=0,y=1. ①当动点M从A点出发到AM=1的过程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D; ②当动点M到达C点时,x=6,y=3﹣1=2,即此时y的值与点M在点A处时的值不相等.故排除A、C. 故选B. 2、如右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AD∥BC,若动直 线l垂直于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 积为S,BP为x,则S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分三段考虑,①当直线 l经过BA段时,②直线l经过AD段时,③直线l经过DC 段时,分别观察出面积变化的情况,然后结合选项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①当直线l经过BA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 ③直线l经过DC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 结合选项可得,A选项的图象符合. 故选A. A. … B.

3、如右图,已知某容器是由上下两个相同的圆锥和中间一个与圆锥同底等高的圆柱组合而 成,若往此容器中注水,设注入水的体积为y,高度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解析】注入水的体积增加的速度随着高度x的变化情况是:由慢到快→匀速增长→由快到慢,由慢到快的图象是越来越陡,由快到慢的图象是越来越平缓,所以选A。 4、如图所示,半径为1的圆和边长为3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S(阴影部分),则S与t的大致图象为() A B C D 【知识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解析】由图中可知:在开始的时候,阴影部分的面积最大,可以排除B,C. 随着圆的穿行开始,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减小,当圆完全进入正方形时,阴影部分的面积开始不再变化.应排除D. 故选A. 5、.如图9,梯形ABCD中,AB∥DC,DE⊥AB,CF⊥AB,且AE = EF = FB = 5,DE = 12,动点P从点A出发,沿折线AD-D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B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 秒,y = S△EPF,则y与t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 式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函数图象变换的四种方式 一,平移变换。 (1)水平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左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右平移a个单位。 (简记:左加右减,这里的a>0。) (2)上下平移: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上平移a个单位。 要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x)-a的图象,只要将f(x)的图象向下平移a个单位。 (简记:上加下减,这里的a>0) 二,对称变换。 (1)y=f(x)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y轴为对称轴左右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左右翻折) (2)y=f(x)与y=-f(x)的图象关于 x轴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上下翻折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上下翻折) (3)y=f(x)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所以由f(x)的图象得到-f-(x)的图象,只需将f(x)的图象以原点为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就可得到-f(-x)的图象。(简记:旋转180度) 三,翻折变换。 (1)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 y轴右侧的图象,再作出关于y轴对称的图形 (简记:右不动,左对称) (2)如何由y=f(x)的图象得到y=|f(x)|的图象? 先画出函数y=f(x)的图象,再将x轴下方的图象以x轴为对称轴翻折到x轴上方去。 (简记:上不动,下上翻) 四,伸缩变换。 (1)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af(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af(x)的图象。 (2)如何由函数y=f(x)的图象得到函数y=f(ax)的图象?(a>0) 可将函数f(x)的图象上每个点的横坐标变为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改变,就可得到函数f(ax)的图象。

抛物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抛物线练习(定点) 求证:拋物线y=(3-k)x2+(k-2)x+2k-1(k≠3)过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巩固练习: 1.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的图象总是过定点()A.(1,3)B.(1,0)C.(﹣1,3)D.(﹣1,0) 2.对于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2a﹣1)x﹣1(a≠0),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无论a取何值,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②无论a取何值,图象必过两定点,且两定点之间的距离为;③当a>0时,函数在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④当a<0时,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的线段长度必大于2. 23.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二次函数y=mx2﹣2mx+3(m≠0)的图象发现,随着m的变化,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你写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_________. 4.某数学小组研究二次函救y=mx2﹣3mx+2(m≠0)的图象发现,随着m 的变化,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你写出这两个定点的坐标:_________. 5.二次函数y=x2+bx+c满足b﹣c=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某一个定点,这个定点是_________. 6.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的图象总是过定点 _________.7.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具有性质(1)图象不经过三、四象限;(2)点(2,1)在函数的图象上;(3)当x>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试写出一个满足以上性质的二次函数解析式:_________. 8.证明无论m为何值,函数y=mx-(4m-3)图像过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 9.已知函数y=mx2-6x+1(m是常数). ⑴求证:不论m为何值,该函数的图象都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 ⑵若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求m的值.

函数图像过定点问题

函数图像过定点得研究 题1: 求证:拋物线y=(3-k)x2+(k-2)x+2k-1(k≠3)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得坐标。 归纳: 第一步:对含有变系数得项集中; 第二步:然后将这部分项分解因式,使其成为一个只含系数与常数得因式与一个只含x与常数得因式之积得形式; 第三步:令后一因式等于0,得到一个关于自变量x得方程(这时系数如何变化,都“失效”了); 第四步:解此方程,得到x得值x0(定点得横坐标),将它代入原函数式(也可以就是其变式),即得到一个y 得值y0(定点得纵坐标),于就是,函数图象一定过定点(x0,y0); 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瞧关键点、易错点,完善解题步骤. 题2: (2001年北京市西城区中考题)无论m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得图像总过得点就是( ) A、 (1,3) B、(1,0)C、(-1,3)?D、 (—1,0)

巩固练习: 1.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得图象总就是过定点() A。?(1,3)?B.(1,0)?C. (﹣1,3) D. (﹣1,0) 2.对于关于x得二次函数y=ax2﹣(2a﹣1)x﹣1(a≠0),下列说法正确得有( ) ①无论a取何值,此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必有两个交点;②无论a取何值,图象必过两定点,且两定点之间得距离为;③当a〉0时,函数在x〈1时,y随x得增大而减小;④当a〈0时,函数图象截x轴所得得线段长度必大于2. A. 1个B.2个C。3个D。4个 3、(2012?鼓楼区一模)某数学兴趣小组研究二次函数y=mx2﹣2mx+3(m≠0)得图象发现,随着m得变化,这个二次函数得图象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得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您写出这两个定点得坐标:_________。 4。某数学小组研究二次函救y=mx2﹣3mx+2(m≠0)得图象发现,随着m得变化,这个二次函数图象得形状与位置均发生变化,但这个二次函数得图象总经过两个定点。请您写出这两个定点得坐标:_________. 5。(2009?宜宾县一模)二次函数y=x2+bx+c满足b﹣c=2,则这个函数得图象一定经过某一个定点,这个定点就是 _________ . 6.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得图象总就是过定点_________. 7.已知一个二次函数具有性质(1)图象不经过三、四象限;(2)点(2,1)在函数得图象上;(3)当x>0时,函数值y随自变量x得增大而增大。试写出一个满足以上性质得二次函数解析式: _________ 。 8、证明无论m为何值,函数y=mx-(4m—3)图像过定点,求出该定点坐标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复习指要 【典例分析】 例1(2014?贵阳,第9题,3分)如图,三棱柱的体积为10,其侧棱AB上有一个点P从点A开始运动到点B停止,过P点作与底面平行的平面将这个三棱柱截成两个部分,它们的体积分别为 ) x、y,则下列能表示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就是( 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截成的两个部分的体积之与等于三棱柱的体积列式表示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再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解答. 解答:解:∵过P点作与底面平行的平面将这个三棱柱截成两个部分的体积分别为x、y, ∴x+y=10, ∴y=﹣x+10(0≤x≤10), 纵观各选项,只有A选项图象符合.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比较简单,理解分成两个部分的体积的与等于三棱柱的体积就是解题的关键. 例2 (2014年?河南省,第8题,3分)如图,在Rt△ABC中,∠C=90°,AC=1cm,BC=2cm,点P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折线AC→CB→BA运动,最终回到点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x(s), ) 线段AP的长度为y(cm),则能够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就是(

A. B. C. D.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这就是分段函数:①点P在AC边上时,y=x,它的图象就是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 ②点P在边BC上时,利用勾股定理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根据关系式选择图象; ③点P在边AB上时,利用线段间的与差关系求得y与x的函数关系式,由关系式选择图象. 解答:解:①当点P在AC边上,即0≤x≤1时,y=x,它的图象就是一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故C 错误; ②点P在边BC上,即1<x≤3时,根据勾股定理得AP=,即y=, 则其函数图象就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且不就是线段.故B、D错误; ③点P在边AB上,即3<x≤3+时,y=+3﹣x=﹣x+3+,其函数图象就是直线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A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此题涉及到了函数y=的图象问题,在初中阶段没有学到该函数图象,所以只要采取排除法进行解题. 例3(2014?广西桂林,第12题,3分)如图1,在等腰梯 形ABCD中,∠B=60°,PQ同时从B出发,以每秒 1单位长度分别沿BADC与BCD方向运动至相遇 时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BPQ的面积为S(平 房单位),S与t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结论 错误的就是( ) A.当t=4秒时,S=43 B.AD=4 C.当4≤t≤8时,S=23t D.当t=9秒时,BP平分梯形ABCD的面积 考点: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分析:根据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动点函数图象的性质,综合判断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答图2所示,动点运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OE段,函数图象为抛物线,运动图形如答图1﹣1所示. 此时点P在线段AB上、点Q在线段BC上运动.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函数的图象变换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之一,常见变换有以下3种: 一、平移变换 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x设f(x)例1 (1)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2)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解(1)如图 (2)如图

点评观察图象得: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 小结:

二、对称变换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xy=f(x+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和x例2设f(x)=象的关系.1的图象如图所示.=-x+x与y=f(-)+y解画出=f(x)=x1 由图象可得函数y=x+1与y=-x+1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点评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翻折变换 例3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1 / 6

. 图象的关系. 解y=f(x)的图象如图1所示,y=|f(x)|的图象如图2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把y=f(x)的图象中x轴下方图象翻折到x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例4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解如下图所 示. 点评要得到y=f(|x|)的图象,先把y=f(x)图象在y轴左方的部分去掉,然后把y轴右边的对称图象补到左方即可. 小结: 保留x轴上方图象y?f(x)????????y=|f(x)|. 将x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保留y轴右侧图象y?f(x)?????????y=f(|x|). 并作其关于y轴对称的图象如图: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过定点类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图像过定点问题 对于二次函数:y=-x 2+4x-1/2 (1)当x 取任意实数时,该函数有最 值,最 值是 (2)当-1≤x≤1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3)当3≤x≤4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4)当0≤x≤3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求二次函数最值的一般方法: 1画出函数图像找对称轴; 2分清自变量范围找区间; 3数形结合找对应函数值 例1、对于二次函数y=-x 2+2bx-0.5 (1)若b<-1,当-1≤x≤1时,求该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用含b 的式子表示)。 (2)若0﹤b ﹤1时,当-1≤x≤1,求该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1.如图,抛物线22y x x p =--与直线x y =交于点A(-1,m)、B(4,n),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 个动点,连接OM (1)求m,n,p 。 (2)当M 为抛物线的顶点时,求M 坐标和⊿OMB 的面积; (3)当点M 在直线AB 的下方抛物线上,M 运动到何处时,⊿AMB 的面积最大。 2.抛物线y=ax 2和直线y=kx+b(k 为正常数)交于点A 和点B,其中点A 的坐标是(-2,1),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E,点D 是抛物线上B,E 之间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t,经过点D 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AB 于点C,M,设CD=r,MD=m. (1)根据题意可求出a= ,点E 的坐标是 ; (2)当点D 可与B,E 重合时,若k=0.5,求t 的取值范围,并确定t 为何值时,r 的值最大;(3)当点D 不与B,E 重合时,若点D 运动过程中可以得到r 的最大值,求k 的取值范围,并判断当r 为最大值时m 的值是否最大,说明理由(下图供分析参考用).

中考专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10年3考) 【题型解读】近10年考查3次,考查类型及频次:①判断函数图象考查1次;②分析函数图象考查2次. 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 (2014.8) 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 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 第1题图 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图 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第4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5题图 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图像的三种变换 函数在中学数学及大学数学中都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函数思想是解决函数问题的理论源泉; 函数的性质是解决函数问题的基础,而函数的图象则是函数性质的具体的直观的反应。在高中阶段函数图象的变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平移变换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表现在函数图象的形状不变,只是函数图象的相对位置在变化,其平移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 1、 沿水平方向左右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a a x f y ,由于两函数的对应法则相同,x a x 与-取值范围一样,函数的值域一样。以上三条决定了函数的形状相同,只是函数的图象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水平移动才能得到函数)0)((>-=a a x f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a x f y -=上对应的点为),(11y a x +,因此若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a a x f y 的图象。 2、沿竖直方向上下平行移动 比如函数)(x f y =与函数)0()(>+=b b x f y ,由于函数)(x f y =函数)0)((>=-b x f b y 中函数y 与b y -的对应法则相同,定义域和值域一样,因此两函数形状相同,如何将函数)(x f y =的图象上下移动得到函数)(x f b y =-的图象呢?因为对于函数)(x f y =上的任意一点(11,y x ),在)0)((>=-b x f b y 上对应的点为),(11b y x +,因此若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同样,将)(x f y =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a 个单位即可得到)0)((>=+b x f b y 的图象。 函数图象的平移变化可以概括地总结为: (1)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2)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3)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左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上平移b 个单位即可。 (4)函数)(x f y =的图象变为)0,0)((>>-=+b a a x f b y 且的图象,只要将)(x f y =的图象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a 个单位,然后再沿竖直方向向下平移b 个单位即可。 函数图象的平移的实质是有变量本身变化情况所决定的。 3、例题讲解 例1. 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上所有的点( ) A.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B.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 C. 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D. 向左平移3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 分析 把函数 x y 2=的图象向右平移3个单位,然后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就得到函数123-=-x y 的图象。 故,本题选A 例2 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1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所得图象对应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 (B ) (C ) (D ) 分析 把已知函数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 即把其中自变量换成,得.

二次函数图像过定点的研究

函数图像过定点的研究 二、方法剖析与提炼 例1.求证:拋物线y =(3- 2定点,并求出定点的坐标. y =(3-k)x 2+(k -2)x =3x 2-2x -1-kx 2+kx +2k =3x 2-2x -1-k( )(k≠3), 上式中令 =0,得x 1= ,x 2= . 将它们分别代入y =3x 2-2x -1-k(x 2-x -2), 解得y 1= ,y 2= , 把点(-1,4)、(2,7)分别代入y =3x 2-2x -1-k(x 2-x -2), 无论k 取何值,等式总成立, 即点 、 总在抛物线y =(3-k)x 2+(k - 2)x +2k -1(k≠3)上, 即拋物线y =(3-k)x 2+(k -2)x +2k -1(k≠3)过定点(-1,4)、(2,7). 【解析】因为不论k 取何值,函数均过某定点,所以思考的方向是将k 前面的系数化为零,从而得到本题的解法。另外,本题也可以任意取两个K 的值,然后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例2.(北京市西城区)无论m 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 的图像总过的点是( ) A. (1,3) B. (1,0) C. (-1,3) D. (-1,0) 【解答】解法一、特殊值法:任意给m 妨设m=0和m=2。 则函数解析式变为: 联立方程组 解得 把 中,无论m 为何值,等式总成立。 所以,抛物线群 中所有的抛物线恒经过定点(1,3)。 故应选A 。 ① 令???==???=-+=-310 2012y x y x x x 解得, 所以,无论m 为何值时, 恒满足①式,故该二次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1,3)。 故应选A 。 【解析】图像总过定点说明函数的取值与m 的取值无关,所

2020年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题型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类型一 判断函数图像 (2014.8) 1. 如图,AB 是半圆O 的直径,点P 从点O 出发,沿OA →AB ︵→BO 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 到点O 的距离为s ,运动时间为t ,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 与t 之间的关系的是( ) 第1题图 2. 如图,在Rt △ABC 中,AC =BC =4 cm ,点D 是AB 的中点,点F 是BC 的中点,动点E 从点C 出发,沿CD →DA 以1 cm/s 的速度运动至点A ,设点E 运动的时间为x s ,△EFC 的面积为y cm 2(当E ,F ,C 三点共线时,设y =0),则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第2题图 3.如图,A 、B 是反比例函数y =k x (k >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沿图中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 先在线段OA 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 到B 运动,最后在线段BO 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 .过点P 作PM ⊥x 轴,垂足为点M ,设△POM 的面积为S ,点P 运动时间为t ,则S 关于t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第4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5题图 6. (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形式

函数图像的四种变换 1.平移变换 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左移a个单位; ) ( ) (a x f y x f y- = ?→ ? =沿x轴右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上移a个单位; a x f y x f y- = ?→ ? =) ( ) (沿y轴下移a个单位。 2.对称变换 同一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中点或中心。 两个函数求对称轴或对称中心,则求交点。 (1)对称变换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x=0(y轴)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y=0(x轴)对称。 ③函数) (a x f y+ =与) (x b f y- =的图像关于直线 2a b x - =对称 (2)中心对称 ①函数) (x f y=与函数) (x f y- - =的图像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②函数) (x f y=与函数) 2( 2x a f y b- = -的图像关于点(a,b)对称。 3伸缩变换 (1)) (x af y=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图像纵坐标伸长(a>1)或缩短(a<1)到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 (2)) (ax f y=(a>0)的图像,可以将) (x f y=的横坐标伸长(01)到原来的1/a倍,纵坐标不变。

4.翻折变换 (1)形如)(x f y =,将函数)(x f 的图像在x 轴下方的部分翻到x 轴上方,去掉原来x 轴下方的部分,保留原来在x 轴上方的部分。 (2)形如)(y x f =,将函数)(x f 在y 轴右边的部分沿y 轴翻到y 轴左边并替代原来y 轴左边部分,并保留)(x f y 轴左边部分,为)(y x f =的图像。 习题:①做出32y 2++=)(x 的图像 ②做出3+=x y 的图像

2020年中考数学题型专练一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含答案)

3.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在第一象限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从坐标原点O出发,沿图中 题型一动点问题的函数图像 类型一判断函数图像 (2014.8) ︵ 1.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点P从点O出发,沿OA→AB→BO的路径运动一周,设点P到点O 的距离为s,运动时间为t,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地反映s与t之间的关系的是() 第1题图 2.如图,在△Rt ABC中,AC=BC=4cm,点D是AB的中点,点F是BC的中点,动点E从点C出发,沿CD→DA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点A,设点E运动的时间为x△s,EFC的面积为y cm2(当E,F,C 三点共线时,设y=0),则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第2题图 k x 箭头所指方向匀速运动,即点P先在线段OA上运动,然后在双曲线上由A到B运动,最后在线段BO上运动,最终回到点O.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点△M,设POM的面积为S,点P运动时间为t,则S关于t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3题图 4.如图,在菱形ABCD中,∠B=60°,AB=2,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折线BA→AC运动到点C,同时动点Q从点A出发,以相同速度沿折线AC→CD运动到点D,当一个点停止运动时,另一个点也随之停止△.设APQ的面积为y,运动时间为x秒,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函数关系的是() 第4题图 5.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点M为线段AC上一个动点,过点M作EF∥BD 交AD(或DC)于点E,交AB(或BC)于点F,已知AC=5,设AM=x,EF=y,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第5题图 6.(2019衢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点E是AB的中点,点P从点E出发,沿E→A→D→C 移动至终点C,设点P经过的路径长为△x,CPE的面积为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y与x函数关系的是()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可编辑修改word版)

函数图象的三种变换 函数的图象变换是高考中的考查热点之一,常见变换有以下 3 种: 一、平移变换 例1 设f(x)=x2,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 (1)y=f(x),y=f(x+1)和y=f(x-1)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2)y=f(x),y=f(x)+1 和y=f(x)-1 的图象,并观察三个函数图象的关 系.解(1)如图 (2)如图 点评观察图象得: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左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右平移1 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 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上平移1 个单位长度得到; y=f(x)-1 的图象可由y=f(x)的图象向下平移1 个单位长度得到. 小结: 二、对称变换 例2 设f(x)=x+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解画出y=f(x)=x+1 与y=f(-x)=-x+1 的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象可得函数y=x+1 与y=-x+1 的图象关于y 轴对 称.点评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y 轴 对称;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函数y=f(x)的图象与y=-f(-x)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三、翻折变换 例 3 设f(x)=x+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y=f(x)和y=|f(x)|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

将x 轴下方图象翻折上去 并作其关于y 轴对称的图象 图象的关系. 解 y =f (x )的图象如图 1 所示,y =|f (x )|的图象如图 2 所示. 点评 要得到 y =|f (x )|的图象,把 y =f (x )的图象中 x 轴下方图象翻折到 x 轴上方,其余部分不变. 例 4 设 f (x )=x +1,在不同的坐标系中画出 y =f (x )和 y =f (|x |)的图象,并观察两个函数图象的关系. 解 如下图所示. 点评 要得到 y =f (|x |)的图象,先把 y =f (x )图象在 y 轴左方的部分去掉,然后把 y 轴右边的对称图象补到左方即可. 小结: y = f (x ) ??保?留x ?轴上?方图?象?→ y =|f (x )|. y = f (x ) ???保留?y 轴右?侧?图象??→ y =f (|x |). 如图: 四 函数图象自身的对称性 1. 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关于直 x = a + b 对称? f (a + x ) = f (b - x ) ? f (a + b - x ) = f (x ) 2 2. 函数 y = f (x ) 的图象关于点(a , b ) 对称? 2b - f (x ) = f (2a - x ) ? f (x ) = 2b - f (2a - x ) ? f (a + x ) + f (a - x ) = 2b 3.若 f (x ) = - f (-x ) ,则 f (x )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 f (x ) = f (-x ) ,则 f (x ) 的图象 关于 y 轴对称。 基础训练 1. 判断下面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当 x ∈(0,+∞)时,函数 y =|f (x )|与 y =f (|x |)的图象相同. ( × ) y y=f(|x|) a o b c x y y=|f(x)| a o b c x y y=f(x) a o b c x

专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专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 【预热训练】(限时5分钟) 1、某人匀速跑步到公园,在公园里某处停留了一段时间,再沿原路匀速步行回家,此人离家的距离y与时间x的关系的大致图像是() 2、小明从家到图书馆看报然后返回,他离家的距离y与离家的时间x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如果小明在图书馆看报30分钟,那么他离家50分钟时离家的距离为________km. 3、如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 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重现】 1、(2015年广东中考第10题)如图,已知正△ABC的边长为2,E,F,G分别是AB,BC,CA上的点,且AE=BF=CG,设△EFG的面积为y,AE的长为x,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2、(2016年广东中考第10题)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P从点A出发,沿着正方形的边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C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专题专练】 1、如图,矩形ABCD中,AB=3,BC=4,点P从A点出发,沿A→B→C的方向在AB和BC上运动.记PA=x,点D到直线PA的距离为y,则y关于x的函数大致图象是()

2、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E是BC上的一个动点,AE⊥EF,EF交DC于点F,设BE=x,FC=y,则当点E从点B运动到点C时,y关于x的函数图象是() A. B. C. D. 3、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C=4,点P是△ABC边上一动点,沿B→A→C的路径移动,过点P做PD⊥BC于点D,设BD=x,△BDP的面积为y,则下列能大致反应y与x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4、如图,在等边△ABC中,点O是中心,点P从点A出发,沿着等边三角形的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则△APO的面积y与点P运动的路程x之间形成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5、如图,矩形ABCD中,AB=4,BC=3,动点E从B点出发,沿B→C→D→A运动至A点停止,设运动的路程为x,△ABE的面积为y,则y与x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拓展提高】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8,BC=6,CD⊥AB于点D.点P从点D出发,沿线段DC向点C运动,点Q从点C出发,沿线段CA向点A运动,两点同时出发,速度都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当点P运动到C时,两点都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 (1)求线段CD的长; (2)设△CPQ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确定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是的S△CPQ:S△ABC=9:100?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C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t的值;若不存在,则说明理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