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过定点类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过定点类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过定点类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与过定点类型问题

二次函数的最值与图像过定点问题

对于二次函数:y=-x 2+4x-1/2

(1)当x 取任意实数时,该函数有最 值,最 值是

(2)当-1≤x≤1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3)当3≤x≤4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4)当0≤x≤3时,该函数的最大值是 ;最小值是

求二次函数最值的一般方法: 1画出函数图像找对称轴; 2分清自变量范围找区间; 3数形结合找对应函数值

例1、对于二次函数y=-x 2+2bx-0.5

(1)若b<-1,当-1≤x≤1时,求该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用含b 的式子表示)。

(2)若0﹤b ﹤1时,当-1≤x≤1,求该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

1.如图,抛物线22y x x p =--与直线x y =交于点A(-1,m)、B(4,n),点M 是抛物线上的一

个动点,连接OM

(1)求m,n,p 。

(2)当M 为抛物线的顶点时,求M 坐标和⊿OMB 的面积;

(3)当点M 在直线AB 的下方抛物线上,M 运动到何处时,⊿AMB 的面积最大。

2.抛物线y=ax 2和直线y=kx+b(k 为正常数)交于点A 和点B,其中点A 的坐标是(-2,1),过点A 作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E,点D 是抛物线上B,E 之间的一个动点,设其横坐标为t,经过点D 作两坐标轴的平行线分别交直线AB 于点C,M,设CD=r,MD=m.

(1)根据题意可求出a= ,点E 的坐标是 ;

(2)当点D 可与B,E 重合时,若k=0.5,求t 的取值范围,并确定t 为何值时,r 的值最大;(3)当点D 不与B,E 重合时,若点D 运动过程中可以得到r 的最大值,求k 的取值范围,并判断当r 为最大值时m 的值是否最大,说明理由(下图供分析参考用).

24.(12分) 如图1,平面之间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BC 在x 轴正半轴上滑动,点C 的坐标为(t ,0),直角边AC=4,经过O ,C 两点做抛物线y 1=ax(x ﹣t)(a 为常数,a >0),该抛物线与斜边AB 交于点E ,直线OA :y 2=kx(k 为常数,k >0)

(1)填空: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点A 的坐标及k 的值:A_________,k=_________;

(2)随着三角板的滑动,当a=14时:

①请你验证:抛物线y 1=ax(x ﹣t)的顶点在函数y=﹣14x 2的图象上;

②当三角板滑至点E 为AB 的中点时,求t 的值;

(3)直线OA 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为点D ,当t≤x≤t+4,|y 2﹣y 1|的值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t+4时,|y 2﹣y 1|的值随x 的增大而增大,求a 与t 的关系式及t 的取值范围.

抛物线过定点的问题集锦

解法步骤

第一步:对含有变系数的项集中

第二步:然后将这部分项分解因式,使其成为一个只含系数和常数的因式与一个只含x 和常数的因式之积的形式 第三步:令后一因式等于0,得到一个关于自变量x 的方程(这时系数如何变化,都“失效”了) 第四步:解此方程,得到x 的值x0(定点的横坐标),将它代入原函数式(也可以是其变式),即得到一个y 的值y0(定点的纵坐标),于是,函数图象一定过定点(x0,y0); 第五步:反思回顾,查看关键点、易错点,完善解题步骤

1.某二次函数y =ax 2-(a +c)x +c 必过定点__________

2.无论m 为任何实数,二次函数y =x 2+(2-m)x +m 的图像总过的点是( )

A. (1,3)

B. (1,0)

C. (-1,3)

D. (-1,0)

3.不论a 取何值,抛物线y =-12x 2+5-a 2

x +2a -2 经过x 轴上一定点Q ,则点Q 坐标为 4.抛物线y =ax 2+ax -2过直线y =mx -2m +2上的定点A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5.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4,0),以OA 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正方形OABC.K 为线段CB 上一动点,连接OK,KN ⊥OK 交AB 于N.CK=t.BN=m

(1)△OCK ∽________,K 点坐标K( , );

(2)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m,并确定m 的取值范围;

(3)过O,K 两点作抛物线y=ax 2

+bx(a<0)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分类讨论经典例题

例1(1)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x 有两个实根,且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求m 的取值范围; (2)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x 有两实根都在)4,0[内,求m 的取值范围; ⑶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x 有两实根在[]3,1外,求m 的取值范围 (4)关于x 的方程0142)3(22=++++m x m mx 有两实根,且一个大于4,一个小于4,求m 的取值范围. 例3已知函数3)12()(2--+=x a ax x f 在区间]2,2 3[-上的最大值为1,求实数a 的值。

解(1)令142)3(2)(2++++=m x m x x f ,∵对应抛物线开口向上,∴方程有两个实根,且一个大于1,一个小于1等价于0)1(?吗?),即.4 21-++++≥+????? ?????≥+-+<+-<≥≥m m m m m m m m m m f f (3)令142)3(2)(2++++=m x m x x f ,原命题等价于 ???<<0)3(0)1(f f 即? ??<++++<++++0142)3(690142)3(21m m m m 得.421-0)4(0g m 或,0 )4(0???>)(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 值范围。 解:(1)0)()(恒成立?.)]([min a x f >又当]1,1[-∈x 时, 5)1()]([min -=-=f x f ,所以).5,(--∞∈a 【评注】“有解”与“恒成立”是很容易搞混的两个概念。一般地,对于“有解”与“恒成立”,有下列常用结论:(1)a x f >)(恒成立?a x f >min )]([;(2)a x f <)(恒成立?a x f )(有解?a x f >max )]([;(4)a x f <)(有解?.)]([min a x f < 分析:这是一个逆向最值问题,若从求最值入手,首先应搞清二次项系数a 是否为零,如果)(,0x f a ≠的最大值与二次函数系数a 的正负有关,也与对称轴

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2 2 8 1.已知二次函数y =3x-3x+2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点的左边,与y 交 于点C ,点P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且在对称轴右边, S A PAC = 4,求点P 的坐标。 2.抛物线 y=-x 2 +bx+c 经过点 A B 、C,已知 A(- 1,0), C (0, 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S PBC =3,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 AB : y = kx+ 2k + 4与抛物线y= ^x 2 -^-A (1)直线AB 总经过一个定点 C,请直接写出点 C 的坐标 1 (2)当k 二时,在直线AB 下方的抛物线上求点 P ,使S A ABP = 5 2 4. 如图,抛物线y x 2 2x 3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 于A 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2。 (1 )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 AC 的函数表达式; (2) P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 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 E 点,求△ EAC 面积的 最大值。 5. 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 A (-3,-3 ),此抛物线交X 轴于O, B 两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 求厶AOB 的面积 P C x O

(3) 若抛物线上另有一点P满足S B阳创,请求出P点的坐标 6.已知二次函数y x2 bx c,其图像抛物线交x轴的于点A (1, 0)、B (3, 0),交y 轴于点C. (1) 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 ⑵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B重合),使得S BCP 2S ABC ?若存在,求出P点 坐标;若不存在,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定区间上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二次函数定区间上最值问题 一、二次函数知识点回顾 (一)二次函数的概念: 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二)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2b x a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2.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2b x a =-,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 ??? ,. 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2b x a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当2b x a =-时,y 有最大值244ac b a -. (三)二次函数基本形式: 1、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3. ()2 y a x h =-的性质: 左加右减。 4. ()2 y a x h k =-+的性质: 二、二次函数闭区间上的最值解题思路分析 一元二次函数的区间最值问题,核心是函数对称轴与给定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讨论。一般分为:对称轴在区间的左边,中间,右边三种情况. 如设: f x a x b xc a ()() =++≠2 0,求f x ()在x m n ∈[],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方法思路分析:将f x ()配方,得顶点为--?? ???b a a c b a 2442,、对称轴为x b a =- 2 当a >0时,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数形结合可得在[m ,n]上 f x ()的最值:

(完整版)二次函数(应用题求最值)(含答案).doc

二次函数应用题 1、某商场将进价为2000 元的冰箱以2400 元售出,平均每天能售出8 台,为了配合国家“家 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调查表明:这种冰箱的售价每降低50 元,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 4 台. ( 1)假设每台冰箱降价x 元,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是y 元,请写出y 与x 之间 的函数表达式;(不要求写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800 元,同时又要使百姓得到实惠,每台冰( 2)商场要想在这种冰箱销售中每天盈 利箱应降价多少元? ( 3)每台冰箱降价多少元时,商场每天销售这种冰箱的利润最高?最高利润是多少?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顶点为( 4 ,1)的抛物线交y 轴于A 点,交x 轴于B , C 两点(点 B 在点C的左侧). 已知 A 点坐标为(0 , 3). (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 2)过点 B 作线段AB 的垂线交抛物线于点 D ,如果以点 C 为圆心的圆与直线BD 相 切,请判断抛物线的对称轴l 与⊙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给出证明; ( 3)已知点P 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且位于 A ,C两点之间,问:当点P 运动到 什么位置时,PAC 的面积最大?并求出此时P 点的坐标和PAC 的最大面积. y D A x O B C ( 第 13 题 )

3、张大爷要围成一个矩形花圃.花圃的一边利用足够长的墙 另三边用总长为32 米的篱笆恰好围成.围成的花圃是如图所 示的矩形ABCD .设 AB 边的长为x 米.矩形ABCD 的面积为 S 平方米. ( 1)求 S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 ( 2)当 x 为何值时, S 有最大值?并求出最大值. (参考公式:二次函数 y ax 2 bx c(a 0 ),当x b 4a c b2 时, y最大(小)值) 2a 4a 4、某电视机生产厂家去年销往农村的某品牌电视机每台的售价y(元)与月份x 之间满足函数关系y 50x 2600 ,去年的月销售量p(万台)与月份x 之间成一次函数关系,其 中两个月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月份 1 月 5 月 销售量 3.9 万台 4.3 万台 (1)求该品牌电视机在去年哪个月销往农村的销售金额最大?最大是多少? (2)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1、2 月份该品牌电视机销往农村的售价都比去年 12 月份下降了m% ,且每月的销售量都比去年12 月份下降了 1.5m%.国家实施“家电下乡”政策,即对农村家庭购买新的家电产品,国家按该产品售价的13%给予财政补贴.受 此政策的影响,今年 3 至 5 月份,该厂家销往农村的这种电视机在保持今年 2 月份的售价不变的情况下,平均每月的销售量比今年 2 月份增加了 1.5 万台.若今年 3 至 5 月份国家对这种电视机的销售共给予了财政补贴936 万元,求m的值(保留一位小数). (参考数据:34 ≈ 5.831 ,35 ≈5.916 ,37 ≈ 6.083 ,38 ≈ 6.164 )

【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突破01】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

【中考压轴题专题突破】 二次函数中的定值问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二次函数y=﹣的图象经过点A(2,0)和点B(1,),直线l经过抛物线的顶点且与y轴垂直,垂足为Q.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设抛物线上有一动点P从点B处出发沿抛物线向下运动,其纵坐标y1随时间t(t ≤0)的变化规律为y1=﹣2t.设点C是线段OP的中点,作DC⊥l于点D. ①点P运动的过程中,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②若在点P开始运动的同时,直线l也向下平行移动,且垂足Q的纵坐标y2随时间t的 变化规律为y2=1﹣3t,以OP为直径作⊙C,l与⊙C的交点为E、F,若EF=,求t 的值.

2.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经过点C(0,3),与x轴分别交于点A、点B (3,0).点D(n,y1)、E(n+t,y2)、F(n+4,y3)都在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上,其中0<t<4,连接DE、DF、EF,记△DEF的面积为S. (1)求二次函数y=﹣x2+bx+c的表达式; (2)若n=0,求S的最大值,并求此时t的值; (3)若t=2,当n不同数值时,S的值是否变化?如不变,求该定值;如变化,试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

3.若一次函数y=kx+m的图象经过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我们则称这两个函数为“丘比特函数组” (1)请判断一次函数y=﹣3x+5和二次函数y=x2﹣4x+5是否为“丘比特函数组”,并说明理由. (2)若一次函数y=x+2和二次函数y=ax2+bx+c为“丘比特函数组”,已知二次函数y =ax2+bx+c顶点在二次函数y=2x2﹣3x﹣4图象上并且二次函数y=ax2+bx+c经过一次函数y=x+2与y轴的交点,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 (3)当﹣3≤x≤﹣1时,二次函数y=x2﹣2x﹣4的最小值为a,若“丘比特函数组”中的一次函数y=2x+3和二次函数y=ax2+bx+c(b、c为参数)相交于PQ两点请问PQ的长度为定值吗?若是,请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含参二次函数中绝对值问题

2016浙江高考数学含参二次函数中绝对值问题 1设函数R b a b a x x x f ∈+-=,,)(. (1)当0>a 时,讨论函数)(x f 的零点个数; (2)若对于给定的实数)01(<<-a a ,存在实数b ,使不等式2 1)(21+≤≤-x x f x 对于任意的[]12,12+-∈a a x 恒成立试将最大实数b 表示为关于a 的函数)(a m ,并求)(a m 的取值范围。 2已知函数.)(2b x x ax x f -+= (1)当1-=b 时,若不等式12)(--≥x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最小值; (2)若0

(1)若方程x x f 2)(=恰有三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a 的值; (2)当0>a 时,若对任意的],0[+∞∈x ,不等式)(2)1(x f x f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4已知0≥a ,函数a a x x x f 25)(2+--=. (1)若函数)(x f 在]3,0[上单调,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存在实数2,1x x ,满足)()(0))((2121x f x f a x a x =<--且,求当a 变化时 21x x +的取值范围.

(1)若函数)]([)(x f f x F =与)(x f 在R x ∈时有相同值域,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2)若方程21)(2=-+x x f 在)2,0(上有两个不同实数根2,1x x , ①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②求证: 41121<+x x 6已知函数),()(2R b R a b ax x x f ∈∈--=+. (1) 若,2,2≥=b a 且函数)(x f 的定义域,值域均为],1[b ,求b 的值; (2) 若函数)(x f 的图像与直线1=y 在)2,0(∈x 上有2个不同的交点,试求a b 的范围.

二次函数最值问题与解题技巧(个人整理)

一、二次函数线段最值问题 1、平行于x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首先表示出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 2)用右侧端点的横坐标减去左侧端点的横坐标 3)得到一个线段长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平行于y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首先表示出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 2)用上面端点的纵坐标减去下面端点的纵坐标 3)得到一个线段长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3、既不平行于x轴,又不平行于y轴的线段最值问题 1)以此线段为斜边构造一个直角三角形,并使此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平行于 x轴、y轴 2)根据线段两个端点的坐标表示出直角顶点坐标 3)根据“上减下,右减左”分别表示出两直角边长 4)根据勾股定理表示出斜边的平方(即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5)得到一个斜边的平方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6)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7)根据所求得的斜边平方的最值求出斜边的最值即可 二、二次函数周长最值问题 1、矩形周长最值问题 1)一般会给出一点落在抛物线上,从这点向两坐标轴引垂线构成一个矩形,求其周长 最值 2)可先设此点坐标,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和再乘以2,即为周长 3)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三角形周长最值 1)首先判断图形中那些边是定值,哪些边是变量 2)利用二次函数轴对称性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找到两条变化的边,并求其和的最小值 3)周长最小值即为两条变化的边的和最小值加上不变的边长 三、二次函数面积最值问题 1、规则图形面积最值问题(这里规则图形指三角形必有一边平行于坐标轴,四边形必有一组对边平行于坐标轴) 1)首先表示出所需的边长及高 2)利用求面积公式表示出面积 3)得到一个面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2、不规则图形面积最值问题 1)分割。将已有的不规则图形经过分割后得到几个规则图形 2)再分别表示出分割后的几个规则图形面积,求和 3)得到一个面积关于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4)将其化为顶点式,并根据a的正负及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判断最值 或1)利用大减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由规则的图形面积减去一个或几个规则小图形的 面积来得到

二次函数——定值问题

专题九:二次函数之定值问题 坐标为定值 例题 1 :抛物线y=x2+bx+c与x轴负半轴交于点A,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B,与y 轴交于点C. (1)如图1,若OB=2OA=2OC ①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②若M 是第一象限抛物线上一点,若cos∠MAC=,求M 点坐标. (2)如图2,直线 E F∥x轴与抛物线相交于E、F两点,P为 E F下方抛物线上一点,且P(m,﹣2).若∠EPF=90°,则 E F所在直线的纵坐标是否为定值,请说明理由.

练习1 .如图1,抛物线y=(x﹣m)2的顶点A在x轴正半轴上,交y轴于 B 点,S△OAB=1.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如图2,P 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对称轴右侧一点,过P 的直线L与抛物线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L交抛物线对称轴于C点,连PB交对称轴于 D 点,若∠ BAO=∠ PCD,求证:AC=2AD; (3)如图3,以 A 为顶点作直角,直角边分别与抛物线交于M、N 两点,当直角∠ MAN绕A点旋转时,求证:MN 始终经过一个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线段之和为定值 例题 1 :如图,抛物线 y = x 2 + bx + c 交 x 轴于 A 、 B 两点,其中点 A 坐 在抛物线上且满足 ∠PAB= 2∠ACO.求点 P 的 坐标; 3)如图②,点 Q 为 x 轴下方抛物线上任意一点,点 D 是抛物线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直线 AQ 、BQ 分别交抛物线的对称轴于点 M 、N .请问 DM+ DN 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 2)如图①,连接 AC ,点 P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 式; C(0,-3) .

利用二次函数求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利用二次函数求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 构造二次函数来确定几何图形中的有关面积最大值的问题是近年来常考的题型,求解这类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充分运用条件,根据图形的特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如,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面积公式等等来寻求等量关系,从而构造出二次函数,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现举例说明. 例1(旅顺口区中考试题)已知边长为4的正方形截去一个角后成为五边形ABCDE(如图1),其中AF=2,BF=1.试在AB上求一点P,使矩形PNDM有最大面积. 分析设矩形PNDM的边DN=x,NP=y,则矩形PNDM的面积S=xy(2 ≤x≤4),易知CN=4-x,EM=4-y.且有NP BC CN - = BF AF (作辅助线构造相似 三角形),即 3 4 y x - - = 1 2 ,所以y=- 1 2 x+5,S=xy=- 1 2 x2+5x(2≤x≤4),此二 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下,对称轴为x=5,所以当x≤5时,函数的值是随x的增 大而增大,对2≤x≤4来说,当x=4时,S有最大值S 最大=- 1 2 ×42+5×4=12. 小结:本题是一道代数几何综合题,把相似三角形与二次函数的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能很好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给同学们探索解题思路留下了思维空间. 例2(南京市中考试题)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2AD,线段EF=10.在EF上取一点M,分别以EM、MF为一边作矩形EMNH、矩形MFGN,使矩形MFGN∽矩形ABCD.令MN=x,当x为何值时,矩形EMNH的面积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分析因为矩形MFGN∽矩形ABCD,所以MN AD = MF AB ,因为AB=2AD, MN=x,所以MF=2x,所以EM=EF-MF=10-2x,所以S=x(10-2x)=- 2x2+10x=-2(x-5 2 )2+ 25 2 , 所以当x=5 2 时,S有最大值为 25 2 . 小结本题是利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求出矩形的边之间的关系,再运用矩形的面积构造出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使问题求解. 例3(泉州市中考试题)一条隧道的截面如图3所示,它的上部是一个以AD为直径的半圆O,下部是一个矩形ABCD.

二次函数的几何最值问题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结合 ---探究面积最值问题 〖方法总结〗: 在解答面积最值存在性问题时,具体方法如下: ①根据题意,结合函数关系式设出所求点的坐标,用其表示出所求图形的线段长; ②观察所求图形的面积能不能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出,若能,根据几何图形面积公式得到点的坐标或线段长关于面积的二次函数关系式,若所求图形的面积不能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出时,则需将所求图形分割成几个可直接利用面积公式计算的图形,进行求解; ③结合已知条件和函数图象性质求出面积取最大值时的点坐标或字母范围。 (2014?达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己知点O(0,0),A(5,0),B(4,4). (1)求过O、B、A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存在点M,使以O、A、B、M为顶点的四边形面积最大,求点M的坐标. (3)作直线x=m交抛物线于点P,交线段OB于点Q,当△PQ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m的值.

(2014自贡)如图,已知抛物线c x ax y +- =232与x 轴相交于A 、B 两点,并与直线221-=x y 交于B 、C 两点,其中点C 是直线22 1-=x y 与y 轴的交点,连接AC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证明:△ABC 为直角三角形; (3)△ABC 内部能否截出面积最大的矩形DEFG ?(顶点D 、E 、F 、G 在△ABC 各边上)若能,求出最大面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4黔西南州)(16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ax2+bx+c经过A(﹣3,0)、B(1,0)、C(0,3)三点,其顶点为D,连接AD,点P是线段AD上一个动点(不与A、D重合),过点P作y轴的垂线,垂足点为E,连接A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顶点D的坐标; (2)如果P点的坐标为(x,y),△PAE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直接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并求出S的最大值; (3)在(2)的条件下,当S取到最大值时,过点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F,连接EF,把△PEF沿直线EF折叠,点P的对应点为点P′,求出P′的坐标,并判断P′是否在该抛物线上.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最值问题以及设计方案问题

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最大(小)值问题 知识要点: 二次函数的一般式c bx ax y ++=2 (0≠a )化成顶点式a b a c a b x a y 44)2(2 2-++=,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 即当0>a 时,函数有最小值,并且当a b x 2-=,a b ac y 442-=最小值; 当0 B. 0,0a h >> C. 0,0a k >> D. 0,0a k << 5.函数92 +-=x y 。当-2

2020年人教版中考复习之含参二次函数练习试题(无答案)

含参二次函数 类型一 函数类型确定型 1. 已知抛物线y =3ax 2+2bx +c . (1)若a =3k ,b =5k ,c =k +1,试说明此类函数图象都具有的性质; (2)若a =13,c =2+b ,且抛物线在-2≤x ≤2区间上的最小值是-3,求b 的值; (3)若a +b +c =1,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相应的y 值为1,请说明理由.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A (-3,0)、B (0,-3)两点,二次函数y =x 2+mx +n 的图象经过点A . (1)求一次函数y =kx +b 的表达式; (2)若二次函数y =x 2+mx +n 的图象顶点在直线AB 上,求m ,n 的值; (3)①设m =-2,当-3≤x ≤0时,求二次函数y =x 2+mx +n 的最小值; ②若当-3≤x ≤0时,二次函数y =x 2+mx +n 的最小值为-4,求m ,n 的值.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 1=x 2+2(k -2)x +k 2-4k +5. (1)求证:该二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仅有一个交点;

(2)若函数y 2=kx +3经过y 1图象的顶点,求函数y 1的表达式; (3)当1≤x ≤3时,二次函数的最小值是2,求k 的值. 4. 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经过A (1,1)、B (2,4)和C 三点. (1)用含a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b 、c ; (2)设抛物线y =ax 2+bx +c 的顶点坐标为(p ,q ),用含a 的代数式分别表示p 、q ; (3)当a >0时,求证:p <32,q ≤1. 5. 已知抛物线y 1=ax 2+bx +c (a ≠0,a ≠c )过点A (1,0),顶点为B ,且抛物线不经过第三象限. (1)用含a 、c 的代数式表示b ; (2)判断点B 所在象限,并说明理由; (3)若直线y 2=2x +m 经过点B ,且与该抛物线交于另一点C (c a ,b +8),求 当x ≥1时,y 1的取值范围.

(完整版)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答案)

二次函数中的存在性问题姓名 1.已知抛物线y=﹣x2+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在直线CA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D,使得△ACD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已知y=ax2+bx+c(a≠0)图象与直线y=kx+4相交于A(1,m),B(4,8)两点,与x轴交于原点及点C.(1)求直线和抛物线解析式; (2)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S△OCD=2S△OAB?如果存在,求出点D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x2+mx+n经过点A和点C.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直线CA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ACD的面积最大?若存在,求出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过点A的直线y=kx+1交抛物线于点C(2,3). (1)求直线AC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直线y=kx+1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以点E为中心将直线y=kx+1顺时针旋转90°得到直线l,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求△APE的面积; (3)若G为抛物线上一点,是否存在x轴上的点F,使以B、E、F、G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交y轴于点C. (1)求直线BC的解析式; (2)求抛物线的顶点及对称轴; (3)若点Q是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动点,线段AQ+CQ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若点P是直线BC上方的一个动点,△PBC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及此时△PBC 的面积;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二次函数含参问题

二次函数含参问题(1) 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1?“动轴定区间”型的二次函数最值 例函数f(x) x2 2ax 3在x [0,4]上的最值。 ax2(2a 1)x 3在区间[|,2]上最大值为1,求实数a的值 例函数f (x) 2 “动区间定轴”型的二次函数最值例求函数f (x) x2 2x 3在x €[a,a+2 [上的最值。

3?“动轴动区间”型的二次函数最值 a [3,),求实数 b 的范围. 巩固习题 1 ?已知函数f x x 2 2x 2,若x a, a 2, a R ,求函数的最小值,并作出最小 值的函数图象。 范围。 2 3 ?已知k 为非零实数,求二次函数 y kx 2kx 1, x ( 2?已知函数f (x) x 2 3,若f (x) 2kx 6在区间 1,2上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 已知函数f (x) 2 2 9x 6ax a 10a 6在[-,b ]上恒大于或等于0,其中实数 3 ,2]的最小值。

2 x x 2 2ax 1在 1,3 上的最大值为 M a ,最小值为 m a , m a ,求 g a 的表达式。 ax 1,若 f x 0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3,在0 x m 时有最大值3,最小值2,求实数m 的取值范 6. 当 0 x 2 时,函数 取值 范围。 f x ax 2 4 a 1 x 3在x 2时,取得最大值,求实数 a 的 4.已知 a 3 ,若函数 f 又已知函数 g a M a 2 5. 已知函数 f x ax

2 7. 已知函数y x 2 2x 围。

利用二次函数求三角函数的最值

1 利用二次函数求三角函数的最值 换元法是求函数最值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体现了化归转化数学思想的应用,可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来解决. 本文我们结合典型的例题来体会一下通过换元法,利用二次函数求解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 例1. 设2[,]63x ππ ∈-,求函数24sin 12sin 1y x x =--的最值. 分析:可将sin x 可作一个整体,将给定的函数看作是关于sin x 的二次函数. 解:令sin t x =,由于2[, ]63x ππ∈-,故1[,1]2 t ∈-; 22341214()102y t t t ∴=--=--,因1[,1]2t ∈-时函数单调递减,故当12t =-,即6x π=-时,max 6y =;当1t =,即2x π =时,min 9y =-. 点评:形如2sin sin y a x b x c =++的函数,令sin t x =,这样通过换元就转化为二次函数2y at bt c =++的最值问题. 但应注意换元前后,变量的取值范围要保持不变,因此要根据给定的x 的取值范围,求出t 的范围;另外2cos cos y a x b c =++,2sin cos y a x b x c =++等形式函数的最值都可用这种方法. 例2. 求函数(43sin )(43cos )y x x =--的最小值. 【注:若x R ∈ ,则(sin cos )[x x +∈】 分析:在函数(sin cos )sin cos y a x x b x x c =+++中,由于2(sin cos )12sin cos x x x x +=+,因此 若令sin cos ,[x x t t +=∈,则21s i n c o s 2t x x -=,这样函数就变为212 t y at b c -=+?+的形式,因此此类函数也可通过换元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1612(sin cos )9sin cos ,y x x x x =-++ 令sin cos t x x =+ ,则[t ∈且21sin cos ,2 t x x -= 221116129(92423)22 t y t t t -∴=-+?=-+, 故当4[3t =∈时,min 72 y =. 点评:对于形如(sin cos )sin cos y a x x b x x c =-++的函数也同样可利用此种方法进行求解.

二次含参问题经典

二次含参问题经典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知识、方法回顾 (一)一元二次不等式 1.定义: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_____的不等式叫一元二次不等式. 2.解法:一般地,当0 a>时 (二)解分式不等式的常见方法:

法一:符号法则 其它情况类比分析,结论如下: ()0__________()f x g x ,由符号法则可知,()()f x g x 、同号,从而()()0f x g x ?>,其它情况类比分析,结论如下: () 0()()0() f x f x g x g x >??>; ()0________()f x g x ++a bx cx 解集为 . 2.若不等式220ax bx ++>的解集为11 (,)23 -,则a b +的值为_____________. 3.若不等式22210x x k -+->对一切实数x 恒成立,则实数k 的范围为__________.

二次函数求最值方法总结

二次函数求最值方法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XX 教育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性别 年级 学科 数学 授课教师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次课 共( )次课 课时: 课时 教学课题 二次函数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目标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特点,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教学重点 与难点 含有参数的二次函数最值求解。 课堂引入: 1) 由二次函数应用题最值求解问题引申至一般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阐述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方法的重要性(初高中衔接、高中必修一重点学习内容)。 2) 当22x -≤≤时,求函数223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引导学生用初中所学的二次函数知识求解,为下面引出二次函数求最值方法总结做铺垫) 二次函数求最值方法总结: 一、设)0(2≠++=a c bx ax y ,当n x m ≤≤时,求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1、当0>a 时,它的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数形结合可求得y 的最值: 1) 当n a b m ≤-≤2时,a b x 2-=时,y 取最小值:a b a c y 442min -=;y 的最大值在m x =或n x =处取到。 2) 若m a b <-2,二次函数在n x m ≤≤时的函数图像是递增的,则m x =时,y 取最小值;则n x =时,y 取最大值。 若n a b >- 2,二次函数在n x m ≤≤时的函数图像是递减的,则n x =时,y 取最小值;则m x =时,y 取最大值。

【变式训练】 变式1、当12x ≤≤时,求函数21y x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作出函数在所给范围的及其对称轴的草图,观察图象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由此得到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函数取到最值时相应自变量x 的值. 解:作出函数的图象.当1x =时,1max -=y ,当2x =时,5min -=y . 【例题解析】 例2、当1t x t ≤≤+时,求函数21522 y x x =--的最小值(其中t 为常数). 分析:由于x 所给的范围随着t 的变化而变化,所以需要比较对称轴与其范围的相对位置. 解:函数21522 y x x =--的对称轴为1x =.画出其草图. (1)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左侧.即1t >时: 当x t =时,2min 1522y t t =--; (2)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之间.即1101t t t ≤≤+?≤≤时: 当1x =时,2min 1511322 y =?--=-; (3) 当对称轴在所给范围右侧.即110t t +

中考数学专项突破——含参二次函数(word版+详细解答)

中考数学专项突破——含参二次函数 类型一 函数类型确定型 1. 已知抛物线y =3ax 2+2bx +c . (1)若a =3k ,b =5k ,c =k +1,试说明此类函数图象都具有的性质; (2)若a =13,c =2+b ,且抛物线在-2≤x ≤2区间上的最小值是-3,求b 的值; (3)若a +b +c =1,是否存在实数x ,使得相应的y 值为1,请说明理由. 解:(1)∵a =3k ,b =5k ,c =k +1, ∴抛物线y =3ax 2+2bx +c 可化为y =9kx 2+10kx +k +1=(9x 2+10x +1)k +1, ∴令9x 2+10x +1=0, 解得x 1=-1,x 2=-19, ∴图象必过点(-1,1),(-19,1), ∴对称轴为直线x =-10k 2×9k =-59; (2)∵a =13,c =2+b , ∴抛物线y =3ax 2+2bx +c 可化为y =x 2+2bx +2+b , ∴对称轴为直线x =-2b 2=-b ,

当-b >2时,即b <-2, ∴x =2时,y 取到最小值为-3. ∴4+4b +2+b =-3,解得b =-95(不符合题意,舍去),当-b <-2时即b >2, ∴x =-2时,y 取到最小值为-3. ∴4-4b +2+b =-3,解得b =3; 当-2<-b <2时,即-2<b <2,当x =-b 时,y 取到最小值 为-3,∴4(2+b )-4b 24 =-3, 解得b 1=1+212(不符合题意,舍去),b 2=1-212, 综上所述,b =3或1-212; (3)存在.理由如下:∵a +b +c =1, ∴c -1=-a -b , 令y =1,则3ax 2+2bx +c =1. ∴Δ=4b 2-4(3a )(c -1)=4b 2+4(3a )(a +b )=9a 2+12ab +4b 2+3a 2=(3a +2b )2+3a 2, ∵a ≠0, ∴(3a +2b )2+3a 2>0, ∴Δ>0, ∴必存在实数x ,使得相应的y 值为1. 2.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x 轴、y 轴分

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二次函数结合定值及等面积问题 1. 已知二次函数23 8 -322+= x x y 的图像与x 轴交于A 、B 两点,A 在B 点的左边,与y 交于点C ,点P 在第一象限的抛物线上,且在对称轴右边,4=ΔPAC S ,求点P 的坐标。 y x

2.抛物线y=-x 2 +bx+c 经过点A 、B 、C ,已知A (-1,0),C (0,3).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PBC S =3,请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

3.如图,已知直线AB :42++=k kx y 与抛物线2 2 1x y = 交于A 、B 两点. (1)直线AB 总经过一个定点C ,请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 (2)当2 1 -=k 时,在直线AB 下方的抛物线上求点P ,使5=ΔABP S

4.如图,抛物线223y x x =--与x 轴交A 、B 两点(A 点在B 点左侧),直线l 与抛物线交于A 、C 两点,其中C 点的横坐标为2。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及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 (2)P 是线段AC 上的一个动点,过P 点作y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E 点,求△EAC 面积的最大值。

5.如图,抛物线的顶点为A(-3,-3),此抛物线交X轴于O,B两点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AOB的面积 (3)若抛物线上另有一点P满足S?POB=S?AOB,请求出P点的坐标

6.已知二次函数c bx x y ++=2,其图像抛物线交x 轴的于点A (1,0)、B (3,0),交y 轴于点C.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 (2)试问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不与点B 重合),使得2BCP ABC S S ??=?若存在,求出P 点坐标;若不存在,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第26题图)

中考数学压轴系列--二次函数含参问题

二次函数含参问题 1.(2016?温州)如图,抛物线y=x2﹣mx﹣3(m>0)交y轴于点C,CA⊥y轴,交抛物线于点A,点B在抛物线上,且在第一象限内,BE⊥y轴,交y轴于点E,交AO的延长线于点D,BE=2AC. (1)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BE的长. (2)当m=时,判断点D是否落在抛物线上,并说明理由. (3)若AG∥y轴,交OB于点F,交BD于点G. ①若△DOE与△BGF的面积相等,求m的值. ②连结AE,交OB于点M,若△AMF与△BGF的面积相等,则m的值 是.

2.(2016?广州)已知抛物线y=mx2+(1﹣2m)x+1﹣3m与x轴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 (1)求m的取值范围; (2)证明该抛物线一定经过非坐标轴上的一点P,并求出点P的坐标; (3)当<m≤8时,由(2)求出的点P和点A,B构成的△ABP的面积是否有最值?若有,求出该最值及相对应的m值.

3.(2016?福州)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经过原点,顶点为A(h,k)(h≠0). (1)当h=1,k=2时,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抛物线y=tx2(t≠0)也经过A点,求a与t之间的关系式; (3)当点A在抛物线y=x2﹣x上,且﹣2≤h<1时,求a的取值范围.

4.(2016?吉林)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B在x轴正半轴上,OB的长度为2m,以OB为边向上作等边三角形AOB,抛物线l:y=ax2+bx+c经过点O,A,B三点 (1)当m=2时,a= ,当m=3时,a= ; (2)根据(1)中的结果,猜想a与m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如图2,在图1的基础上,作x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l于P、Q两点,PQ 的长度为2n,当△A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a和n的关系式为;(4)利用(2)(3)中的结论,求△AOB与△APQ的面积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