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东方文学”术语探析

刘研*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东方文学”在诞生之初便是一个充满歧义和争执的场域。直面东方文学学科的建设问题,首先面对的便是对其概念做考古学式的梳理,从源头厘清并力图发现其问题的

症结。“东方文学”这一概念的关键是如何界定“东方”,“东方”作为地域概念在不同时空

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文化观念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了“西方”的东方和“中国”的东方。

东方文学首先是西方文化语境中东方学话语的生成物,“东方学”是西方认知他者、确证自

我的路径,“东方文学”是如此这般“东方学”学科的分支之一。东方文学在中国出现与发

展的路途更为曲折,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与“东方文学”概念界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异

彩纷呈的东方文学的创作,“东方”学者如何立足于“东方”、立足于“文学”这一富有个

性和差异性的视点,克服“东方学”的思维模式,重新建构东方的东方学、建构一个“真

实”的东方文学才是我们进行概念溯源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东方文学”;学科建设;知识考古学

季羡林先生在其主编的《东方文学史》序言中曾指出:“我们已经看到,世界上许多东方人和西方人都认为,21世纪将是东方文化重放光芒的世纪。”“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东方文学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1](序言)这段话被广泛引用,也广为人知。那么如何让东方文化重放光芒,如何实现在东西方文化进一步融合的基础上东方文化的再现辉煌,作为东方文学在对东方文化的建设上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这些显然仍然是我们不断探讨的极为重大的和核心的课题。

回望我们高校学科设置,教育部在1998年的学科整合中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中原有的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整合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史(或称之为外国文学史)是这一学科中的本科基础课程。东方文学不仅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史这一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构成部分。然而,在课程开设和学科构成中,东方文学俨然是“第二性”的身份。我们开设的本科课程号称“外国文学史”,但由于教学时间等客观设置,本科课堂上重点讲述的是欧美文学史,对东方文学却鲜有涉及。因此,东方文学退而求其次,被挤压到选修课的行列。但近年由于选修者人数有限、兴趣不高,加之课程的时间设置等问题,开设得也不够景气,甚至是溃不成军。也就是说,学科体系设置或具体的讲授过程中,东方文学实际面临着被弱化、被边缘化、

*作者简介:刘研(1970—),女,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比较文学。·

002

·

东方文学史-网课答案

东方文学史-网课答案 1. 单选题“省”在古代汉语中的意思是()。 从属 2. 单选题谷崎润一郎的第一部小说是()。 《刺青》 3. 单选题鲁迅最早翻译的夏目漱石的小说是()。《挂福》、《克莱克先生》 4. 单选题《河边的台阶》中主人公是一个()。寡妇 5. 单选题日本近代()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6. 单选题民间文学的人物应该称为()。 类型 7. 单选题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的是()。 三岛由纪夫 8. 单选题日本近代()被称为“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9. 单选题民间文学的人物应该称为()。 类型 10. 单选题被誉为“日本的海明威”的是()。

三岛由纪夫 11. 单选题国木田独步是日本近代()作家的代表。 短篇小说 12. 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的写实主义相当于()。 欧洲的现实主义 13. 单选题《沙恭达罗》的前半部分表现出的味是()。 艳情味 14. 单选题不属于西方戏剧的基本样式的是()。 舞台剧 15. 单选题日本人将能乐演出当中表演的幕间戏称为()。 狂言 16. 单选题印度在8世纪之前文化的传承主要是依靠()。 口耳相传 17. 单选题朝鲜人创立本土文字的时期对应的中国是()。 明代 18. 单选题中国50年代出版的泰戈尔戏剧集有()本。 四 19. 单选题下列作品有王道乾译本的是()。 《情人》 20. 单选题日本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充满()。 幽玄感 21. 单选题想要了解中国知识分子可以阅读中国古代作品()。

《儒林外史》 22. 单选题《舞论》一书的核心概念是()。 情和味 23. 单选题日本物语的鼻祖是()。 《竹取物语》 24. 单选题盘腿坐在日本称为()。 胡坐 25. 单选题汉诗在日本退至第二位最明显的转变时期是()。 公元10世纪 26. 单选题《圣经》中的神话受到一些原生态文化的影响,其中不包括()。 古印度 27. 单选题《饥饿的石头》是泰戈尔的一部()。 短篇小说 28. 单选题周作人的散文创作语言平淡且有()。 涩味 29. 单选题《吉尔伽美什》的汉译本是译者根据()本翻译而成。日语 30. 单选题“东方”形成的主义从()时期就开始了。 古希腊 31. 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就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就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现代亚非文学 [正文]伴随着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一些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与此相应,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而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又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 一,古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与西方古代文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具有明晰性和统一性的特征相异,古代东方文学的范畴是一个包涵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段,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辽阔的地域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到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条件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相互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和自然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地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他们的宗教观把生命视为死亡之前经过一个预定阶段而将最终到达其终点的过程,故对死亡关注的热情远超过现世生活,死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放置于灵柩内而经久不朽,并随葬放入指导亡灵顺利通过冥国考验性质的诗,以祈求获致灵魂的永生,这些诗作汇集成庞大的宗教诗歌集《亡灵书》。古巴比伦宗教继承和发扬了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传统,与古埃及宗教一道,并称为世界上具有最古老文字典籍的宗教。古巴比伦神话渊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其最重要的神话《埃努玛·埃立什》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为后世的创世神话如《旧约·创世记》和古代希腊赫西奥德的《神谱》提供了范本。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地阐释主体及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崇的经典(如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等),同时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学创作。由此可见,上述古代东方各国最初的文学作品,均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宗教经典,那些虽非纯粹宗教文本的神话、颂诗和故事等无不与神灵崇拜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仍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宗教想象。 二,中古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中古文学指的是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东方各国在公元2、3世纪至7、8世纪确立了自己的封建制度。形成了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文化圈。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中古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灿烂的局面。 中古亚非文学,因国度、地域、民族、历史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整

东方文学知识点

文学知识点 (汉语言143班兴丰1250101112) 一、分析吉尔伽美什形象及意义。 1、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变化而统一 (1)最初是乌鲁克城邦的残暴统治者。 (2)与恩启都苦斗结交后,转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 (3)恩启都死后,他又成为生死问题的勇敢探求者。 2、吉尔伽美什形象的意义 (1)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2)他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显示了人类在生命意识上的精神自觉;(3)客观上证明了人的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人之生死是自然规律; (4)他的英勇无畏、为民献身精神体现了人的肉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垂不朽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 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不断迫近和想象中死后的虚无。这是每一个灵魂的深度痛苦,是潜藏于人之意识深层的本体悲哀。死亡是悬挂于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对于生死现象不再像早期人类那样自生自灭的被动接受,而是作为生命的主体主动积极地探求生命奥秘,试图扼住必死命运的咽喉。 三、《旧约》的容构成。

1、“经律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五卷,是其古代神话传说和教规法典的汇编。 2、“历史书”:包括《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等十卷,是其民族的兴衰史,特点是历史和文学结合。 3、“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等十四卷,是思想家和改革家们揭露社会腐败的演说,特点是富于激情的政论、散韵结合的文体、寓言意象式表现手法。 4、“诗文集”:有抒情诗集《诗篇》、《哀歌》、《雅歌》;哲理诗集《箴言》、《传道书》;短篇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诗剧《约伯记》等十三卷,都是文学作品。 四、《圣经》的地位和影响。 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世界文学的四大传统、世界文学大厦的四块基石)。 1、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与古希腊文化、文学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文学的两大源头,被称为“二希”。(1)《圣经》对中古欧洲蛮族的开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语文的形成和发展; (2)《圣经》成为孕育西方近代文化的母体,具体表现在:它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法规和道德准则。 2、《圣经》成为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作家、诗人和艺术家。

尔雅东方文学史期末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启蒙主义运动兴起时是以哪个国家为中心?
1.0 分
?
A、
日本
?
B、
英国
?
C、
意大利
?
D、
法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中国古代和西方交流的媒介一般是通过下列哪种人实现的:()
1.0 分
?
A、
新罗人
?
B、
日本人
?
C、

阿拉伯人
?
D、
印度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日本的和歌论是属于?
1.0 分
?
A、
民众
?
B、
贵族
?
C、
天皇
?
D、
艺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沙恭达罗》中讲述主人公离开静修林与动物们告别的一幕是第几幕?
1.0 分
?
A、
第一幕

?
B、
第二幕
?
C、
第三幕
?
D、
第四幕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印度人将哪部史诗称为“最初的诗”?
1.0 分
?
A、
《摩诃婆罗多》
?
B、
《摩罗衍那》
?
C、
《吉尔伽美什》
?
D、
《薄伽梵歌》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6
“审美的无功利性”是哪个哲人提出的?

东方文学史答案

绪论(五) 1关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东方是一种综合性思维方式,西方是一种分析性思维方 2从下列哪个角度看民族心理是最可靠的:() D 文学作品 3下列关于东西方文化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C 东方是一种权力文化,西方是一种宗教文化 4一般而言认为西方人总体是? A 分析性思维方式 5《东西方民族心理比较研究》的作者是? B 中村元 6传统东方文化中弘扬的是? C 集体主义 7我们今天所谓的“东方学”大概是什么时候建立起来的? C 19世纪 8“东方学”这门学科的基础工作是什么? C考古发掘 9东方文学独立成一门学科大概是在哪一时期? C 20世纪 10下列描述符合19世纪“东方学”学科发展的是? D 识读东方古文字 11历史上的印度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错 12马克思.韦伯认为东方的宗教是禁欲主义宗教。错 13马克思·韦伯认为西方宗教诗禁欲主义宗教?对 14印度从来没有统一成一个完整的国家?错 15.20世纪的东方学发展往往集中在古典文学领域。对 16东方各国社会由于在近代受到西方的冲击和刺激,其统一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对 17近代至现代的东方社会具有高层次上的统一性。错

绪论(六) 1中国最大规模的现代小说史的作者是:() D 刘义(其实是杨义,题目错误) 2《文心雕龙》的作者是:() A 刘勰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现有的文学史多了,就更容易写了,就更不容易写好了 4下列哪本书试图做过文学史的努力? A 文心雕龙 5《中国人史纲》的作者是? D 柏杨 6下列哪一本是杨义写的? C 中国现代小说史 7“仁义礼智信忠孝”是哪一种伦理道德的典型价值? B 儒家伦理 8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东方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D 宗教伦理 9印度的伦理制度是以什么为中心的? C 种姓伦理 10“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这句话是谁首先提出的? C 亚里士多德 11最早给写中国文学史的并不是中国人。 对 12文学作品都具有艺术特色。 错 13最早写中国文学史的是中国人? 错 14加藤株说“世界上最愿意研究日本人是什么人的人就是日本人”?对

尔雅2016年东方文学史章节测试答案

1近代文化的核心是:(D) A、感性文学和感性文化 B、感性文学和理性文化 C、理性文学和感性文化 D、理性文学和理性文化 2意大利诗人,同时也是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的是:(B ) A、伽利略 B、但丁 C、达芬奇 D、米开朗琪罗 3东方近代化的两大思潮指的是:(A) A、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 C、实用主义和启蒙主义 D、实用主义和共产主义 4西方文学东方化的思潮不包括?A A、自由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自然主义 5王向远划分的世界性时代是指?B A、三十年代以后 B、五十年代以后 C、七十年代以后 D、九十年代以后 6近代化的两大思潮是?D A、启蒙主义和自由主义 B、自由主义和个性主义 C、个性主义和民族主义 D、民族主义和启蒙主义 7启蒙主义运动兴起时是以哪个国家为中心?D A、日本 B、英国 C、意大利 D、法国 8西方的启蒙主义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兴起的?D A、古希腊罗马时期 B、中世纪前期 C、16至17世纪 D、18世纪 9东方文学近代化的两大思潮是?C

A、启蒙主义和平民主义 B、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 C、启蒙主义和民族主义 D、民族主义和平民主义 10中世纪的西方宗教官方语言是?C A、希腊语 B、日耳曼语 C、拉丁语 D、意大利语 11西方文学思潮东方化经历了悲观主义和浪漫主义两个阶段。 正确答案:× 12世界性时代指的是二战之后的时期。 正确答案:√ 13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思潮? 正确答案:× 14中国的启蒙主义是用西方的思想来进行启蒙的思潮? 正确答案:√ 15近代文化的核心就是感性解放。 正确答案:× 16民族主义运动实际上可以看作一场文化独立运动。 正确答案:× 17启蒙主义运动的思想观念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平等个性观上的。 正确答案:√ 548.鲁迅把中国的官僚文学下野的一支称为什么?山林文学, 557.下面哪个是夏目漱石的文艺理论著作?《文学论》, 569.《文学论》是夏目漱石在哪个大学的讲稿?东京大学, 572.对风俗记载得最详细的作品是:文学作品, 575.下列不属于钱钟书在《管锥篇》中提到的“风”的训诂学方向的是?文学的特点 608.下列不属于日本无产阶级文学作家的是?志贺直哉, 618.日本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是:小林多喜二 517.纪伯伦的《先知》中设定的先知是哪国人?波斯 518.纪伯伦在《先知》中将工作放在最后说?否 519.巴金是无党派人士,未担任任何国家公职?否 520.古代印度采用童婚制?是 521.“先知”最初是哪个宗教的概念:犹太教 522.鲁迅在1953年写过《水浒与农民革命》一文,论证宋江起义与农民革命的关系,影响深远。否 523.鲁迅先生曾对白描做了解释,认为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不卖弄”。是

东方文学

一.东方&东方文化 (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 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 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 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 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 *东西方文化交集: 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 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 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 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 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在你独居的岁月中,你观察过我们的生活;在你不眠的时刻,你倾听过我们梦中的哭泣与欢笑。因此,请让我们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被称为“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这就是纪伯伦的《先知》。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中,《先知》被认为是“顶峰之作”,在这本书中,智者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美,宗教,死,逸乐等2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饱经沧桑,历尽人间坎坷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反复比喻的手法,讲述了许多平易近人而又合情合理的道理,耐人寻味。 《大地之歌》马勒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 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 从某些角度来说,马勒在追随者眼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让他俨然成为现代音乐的海顿。他的作曲风格对勋伯格、韦伯恩、与贝尔格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曾经与他共事,事业上受其助力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与奥托·克伦佩勒。他们将马勒的音乐介绍至美国,更改变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做法。他不只是个作曲家,更是提倡革新的指挥,他的理论、技巧至今仍使用。他时常说:「传统只是伤感。」,还要求大量排练曲目;即使这么做让公演品质比过去更为精进,终究导致马勒与乐团之间关系紧张。

《东方文学》考试题型说明

《东方文学》考试题型说明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吴舜立 《东方文学》这门课的试题类型根据考核内容、答题要求、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设计成多种多样,如:填空题、列举题、选择题(其中又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判断题(是非题)、配伍体、解释题(名词解释)、问答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分析题、论析题)等。另外还有如默写(著名作品的精彩句段,英雄人物的豪言壮语、革命导师的精辟论断等)、分析作品中某一篇章的意义、简述某一作品的故事梗概、对作家的简介、简评等等,不一而足。而其中尤以依据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出现的“解释题”、“问答题”和“论述题”三种题型比较常用,现将它们的具体形式和答题要求说明如下: 一、解释题(解释或说明) 这类题要求应试者对东方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文学流派和名词术语客观地加以解释或说明。 例如:解释下列名词:①迦梨陀娑;②《吉檀迦利》; ③新感觉派;④东学西渐。 我们以《吉檀迦利》为例:《吉檀迦利》是印度近代大诗人泰戈尔的代表性诗集。诗集题名含义“献给神”。

其主要思想内容就是歌颂神、渴望与神合而为一。但泰戈尔笔下的“神”不是宗教偶像,而是象征着无限永恒、自由光明的境界。泰戈尔因此诗集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问答题(回答或叙述) 这种题型要求应试者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来回答问题。回答此类题,只要求准确完整地回答“其然”,不要求回答“其所以然”;也就是说只要求陈述说明,不要求分析论证。 例1:《源氏物语》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源氏物语》以平安朝的宫廷生活为题材,以皇室贵族同外戚贵族之间的权力之争为中心线索,通过主人公光源氏在情场上的角逐和官场上的沉浮,写出了摄关政治的内幕和一夫多妻制所造成的社会悲剧;真实的反映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腐败和堕落;深刻的揭示了贵族阶级不可克服的内部矛盾和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小说是为日本贵族阶级谱写的一首挽歌,一部衰亡史。权欲和情欲构成了它的二重奏,而虚无思想则是其精神世界的主调。 例2:简述印度古代文学的历史分期及主要成就。 古代印度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吠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吠陀文学”—民间创作四大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其中成

东方文学知识点

东方文学知识点 (汉语言143班姜兴丰 1250101112) 一、分析吉尔伽美什形象及意义。 1、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变化而统一 (1)最初是乌鲁克城邦的残暴统治者。 (2)与恩启都苦斗结交后,转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 (3)恩启都死后,他又成为生死问题的勇敢探求者。 2、吉尔伽美什形象的意义 (1)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2)他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显示了人类在生命意识上的精神自觉;(3)客观上证明了人的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人之生死是 自然规律; (4)他的英勇无畏、为民献身精神体现了人的肉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垂不朽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 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令人恐 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不断迫近和想象中死后的虚无。这是每一个灵魂的深度痛苦,是潜藏于人之意识深层的本体悲哀。死亡是悬挂于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对于生死现象不再像早期人类那样自生自灭的被动. 接受,而是作为生命的主体主动积极地探求生命奥秘,试图扼住

必死命运的咽喉。 三、《旧约》的内容构成。 1、“经律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五卷,是其古代神话传说和教规法典的汇编。 2、“历史书”:包括《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等十卷,是其民族的兴衰史,特点是历史和文学结合。 3、“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等十四卷,是思想家和改革家们揭露社会腐败的演说,特点是富于激情的政论、散韵结合的文体、寓言意象式表现手法。 4、“诗文集”:有抒情诗集《诗篇》、《哀歌》、《雅歌》;哲理诗集《箴言》、《传道书》;短篇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诗剧《约伯记》等十三卷,都是文学作品。 四、《圣经》的地位和影响。 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世界文学的四大传统、世界文学大厦的四块基石)。 1、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与古希腊文化、文学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文学的两大源头,被称为“二希”。. (1)《圣经》对中古欧洲蛮族的开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语文的形成和发展; (2)《圣经》成为孕育西方近代文化的母体,具体表现在:它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尔雅东方文学史版本一满分答案

绪论(1) 1 “东方主义”是()时期提出的一种观念。·A、19世纪上半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上半期 ·D、20世纪末 正确答案:C 2 “东方”形成的主义从()时期就开始了。·A、清代中国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正确答案:D 3 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在东方。() 正确答案:√ 4 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正确答案:√

绪论(2) 1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是三权分立的()。·A、条件 ·B、前提 ·C、基础 ·D、核心 正确答案:D 2 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是()。 ·A、学习 ·B、模仿 ·C、注经 ·D、著述 正确答案:C 3 18世纪之前西方对中国的专制主义是持否定态度。() 正确答案:× 4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正确答案:√ 绪论(3) 1 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A、亚细亚生产方式 ·B、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 ·C、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D、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A 2 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 ·A、非洲生产方式 ·B、欧洲生产方式 ·C、亚洲生产方式 ·D、西方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C 3 《创世纪》中提到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A、泥土 ·B、语言 ·C、面粉

·D、文字 正确答案:B 4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正确答案:× 绪论(4) 1 下列国家中属于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是()。 ·A、越南 ·B、泰国 ·C、朝鲜 ·D、俄罗斯 正确答案:C 2 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是()。 ·A、重农抑商思想 ·B、官本位思想 ·C、儒学思想 ·D、道家思想 正确答案:B

东方文学专题

东方文学专题 一、名词解释 1、吠陀文学: 答:“吠陀”原是“知识”或“学问”之意,后来经过宗教化的解释,转化为“圣典”或“圣经”之意。作为书名,它是古代印度一些文献的总称。 在古印度“文学”和“文献”同义,所以“吠陀文学”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四大吠陀本集;广义则是指婆罗门对《吠陀本集》进行注释或解说而产生的各种文献,一般称作“吠陀文献”,如《梵书》、《奥义书》等。 2、苏菲文学 答:“苏菲”是阿拉伯词汇,意为羊毛,因该派成员身穿粗毛织衣以示质朴而得名,是伊斯兰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派别,专注于精神修炼,以求达到“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伊斯兰教中,他们以宣扬苏菲教义及其神秘主义哲理为主旨,诗歌成就高于散文。阿拉伯最有名的苏菲诗人是伊本·法里德,代表作《酒颂》、《神秘的历程》等。 3、东学西渐 答:在东方文学中,“东学西渐”主要是指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东方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古代世界文学最早的发源地,从而这个时期东方文学的成就向西方传播,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情况。这里的“东学西渐”,是与近现代东方文学中“西学东渐”的情况相对应的。表现在例如:在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中,没有第二部书能像古希伯来的《圣经》文学那样长期统摄西方的精神领域,并成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它对西方的思想意识、哲学观念、宗教理论、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广的影响。 4、《吉檀迦利》

答:《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诗集,也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的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是献给神的诗。泰戈尔是一个泛神论者,他所信奉的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偶像,而是他的理想、希望和光明的化身。《吉檀迦利》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泛神、泛爱的思想,二者在诗中紧密结合,泛爱思想是基础,是要达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结合所呈现的不同表现,构成了《吉檀迦利》诗歌的神秘主义特色。诗中通过神秘主义的描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希望----探求----失望这三者的不断反复、不断撞击的矛盾心情,又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谐、自由欢快的美好境界的爱心和愿望。 5、战后派 答:“战后派”是最能代表二战后日本文学走向的创作流派。“战后派”的作家大都在战争年代备受摧残和迫害,断送了青春年华。因此,反映侵略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创伤、探讨战争悲剧的根源,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倾向。另外在艺术上他们采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而侧重于深层心理世界的开掘,力图确立新的表现形式。著名作家主要有野间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等。其中野间宏是这一派的代表作家,长篇小说《真空地带》是他的代表作。 二、简答题 1、简述《吉尔伽美什》的基本思想倾向。 答:《①历史层次全面地展现了过渡时期的社会面貌;赞美为民立功的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歌颂勇于违抗神意的斗争精神;②哲理层次探索生命的奥秘,说明了人的自然生命有限,死之不可避免,渴望永生只是徒劳的幻想,但是精神可以永存;③在同自然暴力和社会暴力的斗争中,突出了史诗的英雄主义主题。 2、日本中古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答:中古日本文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表现在: (1)奈良时期(710—793)。第一部书面文史著作《古事记》是日本神话传说的总集,《日本书纪》也收录了一些神话传说:奉神命从天而降,第七代配偶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兄妹结合,生下日本诸岛、山川草木,以及支配诸岛和万物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月亮男神和八百万神。《怀风藻》是日本最早的汉诗集。“和歌”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是本期的主要成就:《万叶集》确立了日本“和歌”的民族形式(长歌、连歌、短歌和俳句),开创了

尔雅东方文学史版本一满分答案

尔雅东方文学史版本一满分答案

绪论(1) 1 “东方主义”是()时期提出的一种观念。·A、19世纪上半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上半期 ·D、20世纪末 正确答案:C 2 “东方”形成的主义从()时期就开始了。·A、清代中国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希腊 正确答案:D 3 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在东方。() 正确答案:√ 4 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正确答案:√

绪论(2) 1 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是三权分立的()。·A、条件 ·B、前提 ·C、基础 ·D、核心 正确答案:D 2 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是()。 ·A、学习 ·B、模仿 ·C、注经 ·D、著述 正确答案:C 3 18世纪之前西方对中国的专制主义是持否定态度。() 正确答案:× 4 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正确答案:√ 绪论(3) 1 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A、亚细亚生产方式 ·B、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 ·C、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D、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A 2 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 ·A、非洲生产方式 ·B、欧洲生产方式 ·C、亚洲生产方式 ·D、西方生产方式 正确答案:C 3 《创世纪》中提到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A、泥土 ·B、语言 ·C、面粉

·D、文字 正确答案:B 4 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正确答案:× 绪论(4) 1 下列国家中属于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是()。 ·A、越南 ·B、泰国 ·C、朝鲜 ·D、俄罗斯 正确答案:C 2 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是()。 ·A、重农抑商思想 ·B、官本位思想 ·C、儒学思想 ·D、道家思想 正确答案:B

东方文学史尔雅通识课课程考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东方文学史尔雅通识课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导读:东方文学史尔雅通识课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4、越南文学是什么时候产生发展的? (2.00分)(C),正确答案:C、,A.民间文学,B.农民文学,C.市井文学,D.文人文学,8、从东方文学发展的整体表现来看,9、民间文学的主要文学样式是?(2.00分)(B),11、日本的“御伽草子”相当于我过的哪一种文学样式?(2.00分)(C),13、传统东方文化中弘扬的是? (2.00分)(C),D.以上答案都 选择题(60分) 1、下列人物被视为日本唯美主义鼻祖的是?(2.00分) (C) A.谷崎润一郎 B.小山内熏 C.永井荷风 D.川端康成 2、通口一叶死的时候多少岁?(2.00分) (B) A.16岁 B.26岁 C.36岁 D.46岁 3、松尾芭蕉面对日本哪个岛屿称写不出诗?(2.00分) (A) A.松岛 B.长崎岛 C.九州岛 D.北海道 4、越南文学是什么时候产生发展的?(2.00分) (C) A.6世纪 B.8世纪

D.12世纪 5、马克思认为,任何时代的统治思想都是:()(2.00分) (A) A.统治阶级的思想 B.被统治阶级的思想 C.劳动人民的思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6、下列哪个国家的古典散文比较发达?(2.00分)(C) A.印度 B.波斯 C.日本 D.泰国 正确答案:C 、 7、王向远认为“三言二拍”属于?(2.00分)(C) A.民间文学 B.农民文学 C.市井文学 D.文人文学 8、从东方文学发展的整体表现来看,小说的产生得益于哪种文化的发展?A.贵族文化 B.宫廷文化 C.城市市民文化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摘要: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故而也可称之为亚非文学。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亚非文学可以分为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现代亚非文学,当代亚非文学五个分期,本文将从这个五个分期来阐述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东方,亚非,发展, 东方文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公元前4000年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都在不断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东方文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的亚非文学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 一、古代亚非文学 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形成于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更早一些。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古代亚非文学具有多源性(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分别独立形成和发展),和欧洲文学的一源性(欧洲文学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很不一样。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联系,具有民间文学性质。古代亚非文学从它产生之初就与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密不可分。古代亚非文学除中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 《旧约》可以算是古代亚非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旧约》除个别章节杂有亚兰语外,全部用希伯来语写成,旧约文学可分为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小说、抒情诗、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等文学类型。《旧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 《旧约》对东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近代以前,主要对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发生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入而返回东方。《旧约》等典籍对亚非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旧约》对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旧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东方文学的影响,它体现在思想和精神上,也体现在题材、结构、技巧、语言等方面。近代西方文学继承了两个传统:一是希腊和罗马的古代传统,二是希伯来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即所谓“二希”)。 二、中古亚非文学 中古东方文学即东方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 东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是一个漫长、不平衡的历史过程。历史断限说明问题: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印度、西亚、中亚、北非诸国则在2至8世纪左右才先后进入封建社会;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印度1849年完全沦为殖民地,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亚数国至1917年俄国10月革命时方结束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漫长的东方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尤其是早、中期的中古东方社会兴旺发达,到了中古后期,东方国家就逐渐落在欧洲的后面了。 中古早期和中期的东方文学,以辉煌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文学的高峰。大约同时期的中古西方却经历了数百年的“黑暗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学的新世纪。 中古东方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中古中国文学,其次还有中古日本文学、中古阿拉伯文学、中古波斯文学、中古朝鲜文学。主要作品有中国的汉赋,司马迁的

东方文学知识点讲解学习

东方文学知识点

东方文学知识点 (汉语言143班姜兴丰 1250101112) 一、分析吉尔伽美什形象及意义。 1、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变化而统一 (1)最初是乌鲁克城邦的残暴统治者。 (2)与恩启都苦斗结交后,转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 (3)恩启都死后,他又成为生死问题的勇敢探求者。 2、吉尔伽美什形象的意义 (1)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2)他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显示了人类在生命意识上的精神自觉; (3)客观上证明了人的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人之生死是自然规律; (4)他的英勇无畏、为民献身精神体现了人的肉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垂不朽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 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令人恐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不断迫近和想象中死后的虚无。这是每一个灵魂的深度痛苦,是潜藏于人之意识深层的本体悲哀。死亡是悬挂于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对于生死现象不再像早期人类那样自生自灭的被动接受,而是作为生命的主体主动积极地探求生命奥秘,试图扼住必死命运的咽喉。 三、《旧约》的内容构成。 1、“经律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五卷,是其古代神话传说和教规法典的汇编。 2、“历史书”:包括《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等十卷,是其民族的兴衰史,特点是历史和文学结合。 3、“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等十四卷,是思想家和改革家们揭露社会腐败的演说,特点是富于激情的政论、散韵结合的文体、寓言意象式表现手法。 4、“诗文集”:有抒情诗集《诗篇》、《哀歌》、《雅歌》;哲理诗集《箴言》、《传道书》;短篇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诗剧《约伯记》等十三卷,都是文学作品。 四、《圣经》的地位和影响。 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世界文学的四大传统、世界文学大厦的四块基石)。 1、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与古希腊文化、文学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文学的两大源头,被称为“二希”。

新世纪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研究综述

新世纪中国东方文学学科研究综述 魏丽明 我国对东方各国文学的研究、翻译、评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中国国内,东方文学这门学科在学科定义上有着特殊的位置。1998年教育部对二级学科进行大规模整合,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个学科合并,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原有的“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两个二级学科整合,称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而这门学科的核心课程“世界文学”(外国文学)在传统上约定俗成地分为东方文学和欧美文学两大部分。东方文学已经成为中国目前高等教育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东方文学研究目前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群体、学术研究上都有相当的建树,但和中国西方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成绩相比,还处于不应当有的薄弱状态,尤其是在立足于东方思想文化传统,充分利用中国本土资源,积极进行具有现代意义的本学科理论创建上较为欠缺。但从国内从事东方文学研究的专业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已发表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发表本学科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的正常出版、国内东方文学相关学术团体学术活动经常举行及国内各高校与东方文学学科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定期招生等多方面条件来衡量,东方文学学科无疑已成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东方文学学科建设研究 纵览20世纪,可以梳理出东方文学这门年轻学科的成长历程呈现曲折起伏的发展轨迹:五四到新时期的东方文学学科发展,经历了依附于东方文化研究的散漫的自发形态到学科独立并向系统的学科形态发展的历程。和国内所有的人文学科发展一样,东方文学学科也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低谷时期。但进入新时期后,有关东方文学学科的译介和研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为本学科在21世纪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相当的基础,并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回顾2000-2004年,可以发现国内东方文学学科的研究呈健康、繁荣和稳定的发展态势。和20世纪相比,新世纪伊始,东方文学学科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日益引人注目的成绩。与东方文学相关的各国文学研究会的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各类学术研讨会经常举行,如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1982年成立,已举办10届学术年会)、中国日本文学研究会(1982年成立,已举办9次学术会议)、中国阿拉伯文学研究会(1987年成立,已举办5届学术年会,12次学术研讨会)、中国波斯文学研究会(2000年成立,已举办4届学术研讨会),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1983年成立,已举办10届学术研讨会)等学术团体的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年会定期召开,这些研究会的历次学术活动都有一批学术论文发表,有的还将论文结集出版。如印度文学研究会至今已出版了6集《印度文学研究集刊》,发表论文近150篇,给研究会的发展留下十分有意义的历史轨迹。国内以“东方文学史”、“外国文学?亚非部分”、“世界文学史(含东方文学)”冠名的教材不断涌现,且各具特色;东方文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有关东方美学、诗学、文化研究的论文专著不断问世,有关东方文学的新的学术机构、社团和研究刊物健康发展。2004年12月3日,查阅互联网,查“东方文学”关键词,点击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检索出216条相关书目,点击北大图书馆,检索出142条相关书目,点击北大天网搜索可以检索到1886条相关消息;查“东方文化”关键词,中国国家图书馆共检索出665条相关书目,北大图书馆共检索出464条相关书目,点击北大天网搜索共检索到19553条相关消息;这一切表明东方文学学科及与本学科研究密切相关的东方文化研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从总体上看,在新的世纪,国内从事东方文学学科的学者们的学科意识增强,从理论上对东方文学学科本身以及东方文学研究工作中的许多问题加以认真梳理并概括总结,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学学科体系,并出版了一系列的专著,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东方文学学科的总体认识在不断提升。从世界科学与学术史角度看,这标志着我国的东方文学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东方文学学科从以东方国别文学的翻译、评论与研究为基础的“东方国别文学研究”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东方文学总体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有代表性的专著有:何乃英的《探索与开拓:东方文学论文选》,何乃英主编的《东方文学概论》、郁龙余、孟绍毅主编的《东方文学史》、孟绍毅的《东方文学交流史》,王向远的《东方各国文学在中国——译介和研究史述论》、黎跃进的《东方文学史论》等。在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东方文学部分 外国文学史复习重点 一.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一)简介: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史诗,是两河流域神话传说和英雄故事的总汇,反映了远古时期人和自然的矛盾,表现了人类对生命和死亡奥秘的探求和企图战胜死亡的愿望。 (二)认识价值: a.人和自然的关系。史诗第一次反映了人的潜在力量的自觉和肯定,反映了人的主体性的初步觉醒,人与神力的矛盾相抗衡 b.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两种文明的冲突是奴隶主军事集权和民主思想的冲突 c.对人生奥秘的探索。吉尔伽美什的探索打破了永生的幻想,标志着人类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已经开始确立 d.宇宙运行规律与人的生命的关系 (三)艺术价值: a.史诗的篇幅不算很长,但却形象的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进程,为人们提供了一幅古代生活的漫长历史图画,表达了巨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b.这部史诗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哲理性 c.这部史诗具有种种民间创作的特色,如现实和幻想,神话传说和人间生活的有机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因素的结合,反复,联想和比喻的运用等 二.希伯来文学——圣经(旧约) (一)简介:“圣经全书”的英译名圣经,是中东地区古希伯来民族的文学作品集,共分为三部分,欧洲宗教改革以后分四部分共39卷,是犹太教的经典。它的内容分为神话传统、世俗诗歌、小说。它反映了希伯来人从父系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场景。 四分法:a.律法书(法律书),5卷(又称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b.历史书,10卷,记述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建立,兴盛,分裂,衰亡的历史 c.先知书,14卷,先知先觉家们发表的现实生活看法 d.诗文集(作品集)10卷 《圣经》主要神话的宗义 万物创始:是对天地万物产生和人类起源的独特理解 伊甸园;人类对永生之景的憧憬和追求 该隐杀弟;农民与游牧民之间的斗争 洪水方舟:两河流域居民对洪水的畏惧心理 巴别塔:人类对不同语言的认识 (二)“旧约“的影响: 1.它是欧美文学的源头之一,传往世界各地,对欧美文学影响极深,是西方人文主义大厦的支柱 2.它是后代文学题材的重要来源,如《神曲》、《失乐园》。 3.作为宗教经典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三)《死海古卷》又称库姆兰古卷,是1947-1956年在死海西北岸库姆兰地区的高山深谷中陆续发现的大量古文献的汇编,其中有希伯来人的《圣经》《次经》《伪经》抄本和注释本,还有库姆兰社团的会规手册,会众手则,圣殿古卷和多种文学作品。三.印度两大史诗及吠陀文学 (一)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1.“摩诃婆罗多”约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4世纪的800年间,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创作的基础上由姆比耶婆编订而成。它规模宏大,一般认为有10万颂,曾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的诗。其中不但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传说故事做插话。史诗主要描绘出印度古代一幅极其生动残酷的战争画面,深刻反映出人们对强暴,奸诈的厌恶,以及对公正善良的同情,表现了光明战胜黑暗、正义战胜非正义的主题。 认识价值:它的主线故事是一部英雄史诗,它是印度列国纷争和帝国统一时代的艺术反映。基调是颂扬以坚战为代表的正义力量,谴责以难敌为代表的邪恶势力。作者立足现实,把坚一方的优点表现出来,也揭示其弱点,落脚点在受难者一方,同时又有宿命论、报应之说。作品所表现的印度精神是和谐而不是冲突。 2.“罗摩衍那”大概是蚁蛭(被后人称为“最初的诗人”)在前人作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工、整理、统一、协调后而成的。 思想内容:以主人公罗摩和妻子悉多的故事为主线,展示了古印度社会生活的全貌,揭示婆罗门与刹帝利两种姓之间的矛盾,歌颂代表善良、正义和公理的罗摩,批判了代表恶、非正义和强暴的罗波那,表现了一夫一妻制婚姻观念及妇女贞洁问题,表现了民族矛盾斗争。 艺术风格:a.塑造了各类不同的典型人物形象,不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也栩栩如生。b.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c.独特的艺术风格,词汇丰富,词藻优美,修饰得当,能够赋予诗歌以美。 (二)吠陀文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