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概述

东方文学史

本课教学目的:一是系统理解东方各国的主要宗教的基本教义,如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神道教、萨满教以及儒学;二是重点掌握中国文学、印度文学、阿拉伯文学、日本文学、哥伦比亚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作品;三是通过学习与对比,看到中国与东方各国的思想和文学的差异,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反思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全球一体化时代,实践开设《东方文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中国学习,到东方工作”。

第一章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4学时)

第一节《三国演义》与明清历史小说

第二节《水浒传》与明清英雄传奇

第三节《西游记》与明清神魔小说

第四节《红楼梦》与明清世情小说

影视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二章印度宗教与文学(4学时)

第一节印度教经典:梨俱、娑摩、夜柔、阿达婆四大吠陀。梵、森林、奥义三大天书。第二节古印度文学: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两大史诗。摩奴法典。

第三节佛教基本教义:苦、集、灭、道四谛。

第四节古印度诗人迦梨陀娑《云使》

影视片:《阿育王》、《章西女皇》。

第三章伊斯兰教与阿拉伯文学(4学时)

第一节先知穆罕默德创教

第二节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和礼仪:安拉使者经典天使后世等五信,念礼斋课朝等五功。第三节伊斯兰教的教派与世界化进程:哈里发时期、阿拉伯帝国(伍麦叶、阿巴斯)第四节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逊尼什叶苏菲)(奥斯曼、萨法维、莫卧儿三大帝国)第五节阿拉伯文学《天方夜谭》

影视片:《阿里巴巴40大盗》、《天方夜谭》。

第四章日本宗教与文学(4学时)

第一节奈良时期文学《万叶集》

第二节平安时期文学《源氏物语》

第三节镰仓时期文学《平家物语》

第四节江户时期文学《俳谐七部集》

第五节 19世纪文学家夏目漱石

第六节 20世纪文学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

第七节日本神话与神道教

影视片:《平家物语》、《伊豆舞娘》。

第五章韩国宗教与文学(2学时)

第一节韩国古代神话《檀君》

第二节三国时期的文学:《薯童》

第三节高丽时期的文学:时调

第四节朝鲜时期的文学:歌辞、秦香传

影视片:《玄湖剑》

第六章蒙古宗教与元朝文学(2学时)

第一节成吉思汗与《蒙古秘史》

第二节蒙古萨满教与钦察、金帐、察哈台、窝阔台等四大汗国

第三节元世祖忽必烈与大元帝国,《马可波罗游记》

第四节元朝游记文学:、丘处机《长春真人西游记》、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

第五节元朝文学: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元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

影视片:《成吉思汗》

第七章拉丁美洲宗教与文学(4学时)

第一节古代玛雅宗教文化(今墨西哥尤卡塔半岛地区)

第二节古代阿兹特克宗教文化(今墨西哥城地区)

第三节古代印加宗教文化(今秘鲁南部地区)

第四节危地马拉超现实主义文学《总统先生》

第四节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百年孤独》

影视片:《玛雅文明》

第八章非洲宗教与文学(4学时)

第一节古埃及神话——自然神崇拜,古埃及诗歌与《亡灵书》

第二节现代埃及作家塔哈·侯赛因《日子》、马哈福兹《宫间街》三部曲

第三节南非作家沃尔·索因卡《陌生人的世界》、尼日利亚作家纳丁·戈蒂默《路》

影视片:《古埃及文明》

第九章中国儒家思想(2学时)

第一节儒家思想发展简述

第二节孔子生平与《论语》

第三节四书五经的历史文化价值(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

第四节儒家思想的特点(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影视片:《三国演义·三顾茅庐》

儒家思想:儒学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即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或学术形态,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先秦时期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到了汉代,儒学成了经学的支柱。魏晋时期的儒学则受了玄学的影响。宋元明时期的儒学,主因经以识义理,成为理学。清代儒学重视古文经考据又演变为不同于汉学的经学。近代儒学受西学的影响,有西为中用的特点。

儒学以解释其尊奉的经书为任务,始于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孔子在鲁国办教育,以解释西周以来的典籍书诗礼乐易为宗旨,晚年又编修鲁国历史《春秋》,从而为儒学创建了基础。孔孟之时儒学的开拓者,后来的儒家著述,无论就其广度和深度来说,都大大超过了孔孟学说。

儒家思想特点:

1、厚人生黜彼岸。

儒家总是关心或重视人间即生人的生活,而不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此种现实主义人生观始于孔子。如关于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此种思想,到孟子,提出修身立命说,到荀子发展为无神论,认为祭天和祀祖只是教化百姓和文饰人类生活的一种方式,并无神秘的意义。

2、明伦理主自律。

儒学各派都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并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儒家所推崇的圣人,是指道德境界最高尚的人。孔孟荀诸子都以此自勉,并教育其学生。在儒家看来,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孟子说: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3、合人群辨等差。

儒学各派都将社会看成是集合体,认为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或谓家族国家中的一员,群体受到损害,个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保障。因此,儒学总是置家国民族的利益于第一位,要求个人服从群体的利益。但人群不同于兽群,内部分为许多层次。人人有自己的分位和职责,各尽其职。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为用和为贵。克己复礼为仁。

4、尊理性重经验。

儒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既尊重理智又重视经验。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指理性活动,学指感性经验,二者不可偏废。此外,孔子重视行,即道德实践;孟子则重视思,既尊重理性;荀子强调学,看重生活经验。

5、参天地育万物。儒学作为封建时代知识文化的传授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孔子作为古代教育家的先驱,不仅提倡德育而且以文化知识教育学生。孔子肯定自然现象的变化有自己的法则:天何言哉!四时兴焉,百物生焉。逝者如斯夫。

结语:儒学思想的特质,为现实主义,既肯定自然和社会,对现实世界采取不回避的态度,特别是对人类现实生活采取积极的立场。而佛道两家可称之为避世主义,或屈服于自然或幻想超于自然,而对人生都采取消极的甚至于否定的态度,从而追求一种自我解脱的精神境界或彼岸世界。

太阳神崇拜拉神的神话:反映了古埃及氏族社会的人们对开天辟地和创造人类的理解,`传说在清浊不分的一团混沌中,拉神从莲花的花蕾里升起,显形为一轮太阳,给大地带来光明。拉神生了地神盖勃和天神努特。他的眼泪产生了人类,他的骨头变成了银子,肉变成了金子,头发变成了青金石。拉神成了诸神和人类的统治者。显出古埃及人对自然力——太阳神的崇拜。埃及古王国时期,法老自命为太阳之子,把拉神奉为国神——国王的保护神。

自然神崇拜奥西里斯神话:奥西里斯是自然神——水和植物之神,尼罗河、土地和丰收之神,也是农业和文化的传播者。传说他是盖勃地神和努特天神的长子,古埃及的国王。其弟塞特害死奥西里斯,篡夺了王位。他的遗腹子——赫鲁斯成年后,击败了塞特。奥西里斯复活后,把王权交给赫鲁斯,自己却到冥国做国王,成为死者崇拜的神。他身上的死而复活的力量,也是人类死后获得再生的重要保证。奥西里斯从自然之神到永生之神的变化,折射出古埃及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进化。(多神与主神的信仰神话)

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一神教信仰。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基本经典,也是阿拉伯文学史上第一部散文巨著;它是阐述伊斯兰教教义和立法的首要依据,也是伊斯兰教的信仰学,法学,伦理学以及历史学等赖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还是穆斯林个人行为的准则。

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真主安拉的言论,是安拉通过大天使吉百利降给先知穆罕默德的一部天启经典;实际上是穆罕默德在创立伊斯兰教和传教的23年(610—632)期间的言论汇集。古兰经明确阐述了伊斯兰教的五大信仰:信安拉,信先知,信启示,信天使,信末日。其中信安拉是信仰的核心和基石。古兰经强调安拉是最高的存在,唯一的主宰,宇宙万物的创造者。他全能全知,无所在又无所不在,所向无敌,永自存在,独一无二。

古兰经还规定五大宗教义务:信仰表白,五次礼拜,一月斋戒,施舍与朝觐。

印度教:梵天为创造之神,生有前后左右四张脸。毗湿奴为保护之神,长有四只手,各执神螺,神盘,神杵和荷花。湿婆为毁灭之神,生有三只眼,额间的第三只眼只要一睁开,就会喷出火焰毁灭一切;还有四只手,各持三叉戟,手鼓,水罐和念珠。印度教三大主神代表创造,保护,毁灭周而复始;既鼎足而立又互为一体,共同组成印度神话世界的最高神系。印度教经典:四大吠陀,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三大天书:梵书,森林书,奥义书。二大史诗:摩可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教:基本教义是四谛(真理):苦谛是人生的种种苦恼,即生、老、病、死、求、怨、爱。集谛说明形成苦的原因,在于有“欲望”,如异性、长生,权利等等;欲望不能实现,苦恼便不可避免。灭谛说明佛教的目的要消除苦,关键在于消除欲望,用消除主观的方法消除主客观的对立。道谛说明佛教修行的主张和途径。从静坐中体验佛陀理想境界(涅槃)。

教派:佛教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坚信,只有僧人才能修到涅槃境界。主要在泰国、缅甸、柬埔寨、斯里兰卡等国家。大乘佛教则对所有人敞开大门,得道的人就是菩萨,他们不能修炼到涅磐境界,而是一次次地来到人间,拯救世人。

记纪创世神话:天国的伊邪那歧命神与伊邪那美命女神,兄妹交合生出日本列岛和诸神,预示着日本文学的中存在着强烈的性意识;兄妹内婚象征着日本社会有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确立夫唱妇随的夫权伦理观念。伊邪那美命女神死后,伊邪那歧命神想洁净一下身体,洗左眼时化成天照大神(太阳女神),洗右眼时化成月读命神(月亮女神),洗鼻子时化成素盏鸣尊(风暴神)。天照大神管理天界,月读命神负责夜国,素盏鸣尊治理海洋。天照大神派遣天孙下治苇原中国,日本历代天皇都自命为天照大神的后裔,声称君权神授。对太阳神的崇拜成为日本传统宗教——神道教教义的基础,天照大神当然成了日本神道教所崇拜的主神。

课程教学安排:本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并安排适量课堂讨论,以增加课堂互动;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古典文学名著的影视片,使学生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作品,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促使学生自学,本课程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在课外完成。

课程的考核:本课程考核成绩分为平时及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考勤和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一般采取闭卷形式,其成绩占总成绩的60%。

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东方文学史》,郁龙余、孟昭毅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插图本外国文学史》,陈建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3、《亚非文学作品选读》,梁立基陶德臻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第一章起源

神话传说与小说

神话以古朴的故事形式,表现了初民对大自然、社会现象和人类自身的认识及其愿望。“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神,包括自然神

神话与小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叙事,虚构

不同点:神话是在一种无意识状态下集体创作的,而成熟的小说则是一种个人性的自觉的精神创造。“探其本根,则亦犹他民族然,在于神话与传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而成熟的小说,则是一种个人性的、自觉的精神创造。

中国的神话,在先秦和汉初的文献中非系统地保存下来,在《尚书》、《诗经》、《国语》、《庄子》、《墨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典籍中,都有一鳞半爪。其中《山海经》最具神话学价值。

寓言故事与小说

春秋战国时,诸子们在论说中往往非常讲究技巧,运用一些寓言故事来说明一些道理。《孟子》揠苗助长《庄子》《韩非子》“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等《吕氏春秋》《列子》等史传文学与小说

《左传》《战国策》《史记》《汉书》等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志怪与志人小说

一志怪——粗陈梗概:

1地理博物

记述山川地理,遐方异物。

托名东方朔的《十洲记》、托名郭宪《洞冥记》、张华的《博物志》、郭璞《玄中记》、任昉《述异记》等。

2鬼怪神异

曹丕的《列异传》干宝的《搜神记》(“才非干宝,雅爱搜神”蒲松龄《聊斋志异》)陶潜《搜神后记》吴均《续齐谐记》等

3神仙方术记服食长生,求仙得道,度人济世

4佛法灵异

二志人——简约传神

1笑话

《笑林》三国魏邯郸淳撰。

2野史

《京西杂记》托名刘歆实则葛洪所作。

3逸闻轶事

《玉林》东晋裴启所作;《郭子》东晋郭澄之所作;《俗说》梁沈约所作;《妒记》南朝宋虞通之所作。

此类小说《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所作。

第三章唐传奇

唐传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发轫期、兴盛奇和衰落期。

一、发轫期:《古镜记》王度;《补江总白猿传》著者佚名;《纪闻》牛肃所作。

二、兴盛奇期

1.反映婚姻恋爱题材的传奇

《离魂记》陈玄祐;《任氏传》沈既济;《柳毅传》李朝威;《李娃传》白行简;《莺莺传》元稹;《霍小玉传》蒋防;《李章武传》李景亮;《柳氏传》许尧佐;《无双传》周掉。

2.反映政治斗争与历史兴衰的传奇

《周秦行记》托名牛僧孺实则李德裕们认韦瓘所作;《上青传》柳珵;《长恨歌传》陈鸿。3.反映现实人生梦幻的传奇

《枕中记》沈既济;《南柯太守传》李公佐;《异梦录》沈亚之;《三梦记》白行简。

4.《谢小娥传》李公佐;《冯燕传》沈亚之。传奇集主要有:《玄怪录》牛僧孺;《续玄怪录》李复言;《河东记》薛渔思;《博异志》郑还古。

三、衰落期

《甘泽谣》(袁郊)中的《红线》;《传奇》(裴铏)中的《聂隐娘》、《昆仑奴》;《虬髯客传》相传为杜光庭所作。

第四章宋元说话艺术与话本小说

一、说话与短篇小说话本

“话本”是宋元时代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说话”即讲故事,说话艺术主要包括小说、讲史、说经等。小说家的话本称作小说,都是短篇故事。爱情:《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公案:《错斩崔宁》(十五贯)。

二、长篇讲史与讲经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朱熹的《通鉴纲目》是的典型代表。

大致可分三个阶段:初级阶段,其形态就是“平话”。中级阶段其形态是所谓的累积型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高级阶段其形态是所谓的文人独创型小说。,如《金瓶梅》等。

历史演义是根据历史与传说来敷衍故事。就题材而言它是自三国以来史书与传说长期累积的结果。就创作方法而言它吸取了史书与说话艺术的经验。就成书过程而言分准备、创作与修改补充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时间是自三国至元代这千年左右的漫长历史过程,其中又可分为史书与文学两部分说话艺术中的“说三分”与戏曲中的“三国戏”是文学题材的集中体现。这二者并不是独立发展而是互相影响的,史书中包含不少传说,文学题材中也吸纳了不少史书的内容。

2.创作阶段

罗贯中在《三国志平话》的基础上,大量采集史书材料进行增删改造,大大扩充了篇幅,所谓“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高儒《百川书志》卷六),遂成为一部规模宏大的历史小说。从书的深层看,其核心观念依然是文学性而非史学性的,因为作者咬嘴求得还是情节的合理性而不是历史的真实性,其创作的目的是塑造形象而不是讲述历史。可以说《三国演义》的成功,在于其将历史意识与说话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补充修改阶段

时间是自明代嘉靖年间至清代康熙年间,其间曾出现过数十种《三国演义》版本,都不同程度地对原作进行过各种补充修改,从而为该书的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英国文学概述 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复习要点总结概要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第一册复习要点 1. Beowulf: national epic of the English people; Denmark story; alliteration, metaphors and understatements (此处可能会有填空,选择等小题 2. Romance (名词解释 3.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a famous roman about King Arthur’ s story 4. Ballad(名词解释 5. Character of Robin Hood 6. Geoffrey Chaucer: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The Canterbury Tales (main contents; 124 stories planned, only 24 finished; written in Middle English; significance; form: heroic couplet 7. Heroic couplet (名词解释 8. Renaissance(名词解释 9.Thomas More—— Utopia 10. Sonnet(名词解释 11. Blank verse(名词解释12. Edmund Spenser “The Faerie Queene” 13. Francis Bacon “essays” esp. “Of Studies” (推荐阅读,学习写正式语体的英文文章的好参照,本文用词正式优雅,多排比句和长句,语言造诣非常高,里面很多话都可以引用做格言警句,非常值得一读 14. William Shakespeare四大悲剧比较重要,此外就是罗密欧与朱立叶了,这些剧的主题,背景,情节,人物形象都要熟悉,当然他最重要的是 Hamlet 这是肯定的。他的sonnet 也很重要,最重要属 sonnet18。 (其戏剧中著名对白和几首有名的十四行诗可能会出选读 15. John Milton 三大史诗非常重要,特别是 Paradise Lost 和 Samson Agonistes。对于 Paradise Lost 需要知道它是 blank verse写成的,故事情节来自 Old Testament,另外要知道此书 theme 和 Satan 的形象。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摘要]东方文学又称“亚非文学”,就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分别就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展开论述。 [关键词]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现代亚非文学 [正文]伴随着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一些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它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与此相应,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东方文学称为“亚非文学”。而亚非文学的发展历程又分为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和近现代亚非文学。 一,古代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与西方古代文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传统、具有明晰性和统一性的特征相异,古代东方文学的范畴是一个包涵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从公元前4000至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个时段,即东方的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其辽阔的地域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到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东亚的黄河与长江流域;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地理环境恶劣、气候干旱条件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相互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在古埃及,关于太阳神拉的创世神话和自然繁殖之神奥西里斯死而复生的神话内在深层地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精神生活,体现了他们敬畏自然、繁衍生命的原始宗教意识。他们的宗教观把生命视为死亡之前经过一个预定阶段而将最终到达其终点的过程,故对死亡关注的热情远超过现世生活,死者的尸体被制成木乃伊放置于灵柩内而经久不朽,并随葬放入指导亡灵顺利通过冥国考验性质的诗,以祈求获致灵魂的永生,这些诗作汇集成庞大的宗教诗歌集《亡灵书》。古巴比伦宗教继承和发扬了美索不达米亚宗教的传统,与古埃及宗教一道,并称为世界上具有最古老文字典籍的宗教。古巴比伦神话渊源于苏美尔—阿卡德神话,其最重要的神话《埃努玛·埃立什》是世界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完整的创世神话,为后世的创世神话如《旧约·创世记》和古代希腊赫西奥德的《神谱》提供了范本。古希伯来人的犹太教圣典《旧约》中关于天地起源、人类创造、伊甸乐园、洪水方舟的神话,早已成为人类象征性地阐释主体及其客体最富想象力的典范。印度最古老的《吠陀》诗集中的神话传说、颂神诗、祭仪诗与咒语等不仅是印度古往今来各教所尊崇的经典(如吠陀教和婆罗门教等),同时也是印度人最早的文学创作。由此可见,上述古代东方各国最初的文学作品,均与宗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其中有些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宗教经典,那些虽非纯粹宗教文本的神话、颂诗和故事等无不与神灵崇拜的观念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仍充溢着浓郁的宗教意味和宗教想象。 二,中古亚非文学的内容及特点 中古文学指的是亚非封建社会的文学。东方各国在公元2、3世纪至7、8世纪确立了自己的封建制度。形成了东亚、南亚、西亚北非三个文化圈。它们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中古文学呈现出一派繁荣灿烂的局面。 中古亚非文学,因国度、地域、民族、历史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但从整

大三_英国文学史(绝对标准中文版)

英国文学源远流长,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发展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本体以外的各种现实的、历史的、政治的、文化的力量对文学发生着影响,文学内部遵循自身规律,历经盎格鲁-撒克逊、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历史阶段。下面对英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作一概述。 一、中世纪文学(约5世纪-1485) 英国最初的文学同其他国家最初的文学一样,不是书面的,而是口头的。故事与传说口头流传,并在讲述中不断得到加工、扩展,最后才有写本。公元5世纪中叶,盎格鲁、撒克逊、朱特三个日耳曼部落开始从丹麦以及现在的荷兰一带地区迁入不列颠。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给我们留下的古英语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一部是《贝奥武甫》(Beowulf),它被认为是英国的民族史诗。《贝奥武甫》讲述主人公贝尔武甫斩妖除魔、与火龙搏斗的故事,具有神话传奇色彩。这部作品取材于日耳曼民间传说,随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传入今天的英国,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诗是8世纪初由英格兰诗人写定的,当时,不列颠正处于从中世纪异教社会向以基督教文化为主导的新型社会过渡的时期。因此,《贝奥武甫》也反映了7、8世纪不列颠的生活风貌,呈现出新旧生活方式的混合,兼有氏族时期的英雄主义和封建时期的理想,体现了非基督教日耳曼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两种不同的传统。 公元1066年,居住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人在威廉公爵率领下越过英吉利海峡,征服英格兰。诺曼底人占领英格兰后,封建等级制度得以加强和完备,法国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法语成为宫廷和上层贵族社会的语言。这一时期风行一时的文学形式是浪漫传奇,流传最广的是关于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高文爵士和绿衣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1375-1400)以亚瑟王和他的骑士为题材,歌颂勇敢、忠贞、美德,是中古英语传奇最精美的作品之一。传奇文学专门描写高贵的骑士所经历的冒险生活和浪漫爱情,是英国封建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一种社会理想的体现。 14世纪以后,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较快,市民阶级兴起,英语逐渐恢复了它的声誉,社会各阶层普遍使用英语,为优秀英语文学作品的产生提供了条件。杰弗利·乔叟(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的出现标志着以本土文学为主流的英国书面文学历史的开始。《坎特伯雷故事》(The Canterbury Tales)以一群香客从伦敦出发去坎特伯雷朝圣为线索,通过对香客的生动描绘和他们沿途讲述的故事,勾勒出一幅中世纪英国社会千姿百态生活风貌的图画。乔叟首创英雄诗行,即五步抑扬格双韵体,对英诗韵律作出了很大贡献,被誉为"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文笔精练优美,流畅自然,他的创作实践将英语提升到一个较高的文学水平,推动了英语作为英国统一的民族语言的进程。 二、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5世纪后期-17世纪初) 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文艺复兴起始较晚,通常认为是在15世纪末。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人文主义,它主张以人为本,反对中世纪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积极进取、享受现世欢乐的生活理想。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1478-1535)是英国最主要的早期人文主义者,他的《乌托邦》(Utopia)批评了当时的英国和欧洲社会,设计了一个社会平等、财产公有、人们和谐相处的理想国。Utopia现已成为空想主义的代名词,但乌托邦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进行严肃思考的结果。《乌托邦》开创了英国哲理幻想小说传统的先河,这一传统从培根的《新大西岛》(The New Atlantis)、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Gulliver's Travels)、勃特勒的《埃瑞璜》(Erewhon)一直延续到20世纪

东方文学知识点

东方文学知识点 (汉语言143班姜兴丰 1250101112) 一、分析吉尔伽美什形象及意义。 1、吉尔伽美什的形象变化而统一 (1)最初是乌鲁克城邦的残暴统治者。 (2)与恩启都苦斗结交后,转变成为民除害的英雄。 (3)恩启都死后,他又成为生死问题的勇敢探求者。 2、吉尔伽美什形象的意义 (1)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2)他对生死奥秘的探索显示了人类在生命意识上的精神自觉;(3)客观上证明了人的生命有限、死亡不可避免,人之生死是 自然规律; (4)他的英勇无畏、为民献身精神体现了人的肉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垂不朽的价值观念。 二、如何理解主人公对死亡的恐惧? 他对死亡的恐惧昭示了人类精神深层的生命悲剧意识。令人恐 惧的不是死亡本身,而是死亡的不断迫近和想象中死后的虚无。这是每一个灵魂的深度痛苦,是潜藏于人之意识深层的本体悲哀。死亡是悬挂于每个人头顶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对于生死现象不再像早期人类那样自生自灭的被动. 接受,而是作为生命的主体主动积极地探求生命奥秘,试图扼住

必死命运的咽喉。 三、《旧约》的内容构成。 1、“经律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五卷,是其古代神话传说和教规法典的汇编。 2、“历史书”:包括《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等十卷,是其民族的兴衰史,特点是历史和文学结合。 3、“先知书”:包括《以赛亚书》、《耶利米书》等十四卷,是思想家和改革家们揭露社会腐败的演说,特点是富于激情的政论、散韵结合的文体、寓言意象式表现手法。 4、“诗文集”:有抒情诗集《诗篇》、《哀歌》、《雅歌》;哲理诗集《箴言》、《传道书》;短篇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理书》;诗剧《约伯记》等十三卷,都是文学作品。 四、《圣经》的地位和影响。 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世界文学的四大传统、世界文学大厦的四块基石)。 1、以《圣经》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与古希腊文化、文学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文化、文学的两大源头,被称为“二希”。. (1)《圣经》对中古欧洲蛮族的开化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了西方国家语文的形成和发展; (2)《圣经》成为孕育西方近代文化的母体,具体表现在:它的思想观念渗透到西方社会的各个领域,甚至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模拟试题二) Ⅰ. Multiple Choice(1′×20=20分) 1.______can be justly termed England’s national epic. A. The Canterbury Tales B.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C. The Song of Beowulf D. The Romance of the Rose 2. Among of the following dramas, which is one of Shakespeare’s four tragedies? A.Macbeth B.As You Like it C. Twelfth Night D. The Merchant of Venice 3. _______ is called as “ father of English novels” A. William Shakespeare B. Christopher Marlowe C. Daniel Defoe D.John Donne 4. It was ____who made blank verse the principal vehicle of expression in drama. A. Thomas Wyatt B. William Shakespeare C. Edmund Spenser D. Christopher Marlowe 5. Absoulute monarchy in England reached its summit during the reign of ____, especially Britain’s sea power was established. A.James I B. Henry VIII C. Queen Elizabeth D. Charles I 6. Hamlet, the most popular of Shakespeare's plays for readers and theater audiences, tells about the story of Hamlet, Prince of _______, and son of the dead king, who seeks revenge for his father’s death. A. England B. Norway C. Scotland D. Denmark 7. Which comment on John Donne is wrong? A. He is the leading figure of metaphysical poetry. B. His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by mysticism and peculiar conceit. C. John Donne’s poetry is characterized regularity among irregularity D. He never show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ove. 8. Robinson Crosue can be termed as____. A. a self-dependent person B. a person with colonial mind C. an adventuous person D. all of the above 9. Robert Burns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_____. A. Sentimentalism B. Pre-Romanticism C. Romanticism D. English Renaissance 10. William Blake’s ____ paint a world of misery, poverty, disease, war and repression with a melancholy tone. A.Poetical Sketches B. The Book of Thel C. Songs of Experience D. Songs of Innocence 11. The notorious “Peterloo Massacre” happened in _____. A. English Romantic period B. English Renaissance C. period of Restoration D. Neo-classical period 12. Lyrical Ballads are made by ____. A. Wordsworth and Shelley B. Wordsworth and Southey C. Wordsworth and Coleridge D. Shelley and Byron 13. According to____, poetry is the spontaneous overflow of powerful feelings which originates in emotion and recollected in tranquillity.

东方文学

一.东方&东方文化 (一)东方的概念&东方的共性&东西方文化交集 东方的概念:“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地理东方分为三个部分:①东半球指的是西经20°至东经160°之间的区域(欧洲位于该区域),②西方之东: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之东(非洲不属于该区域),③非西方:亚非拉(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拉美属于该区域) 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6、17世纪欧洲人发现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C·罗林森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东方三大历史文化圈: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包括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在内的东亚文化圈,以印度文化为中心的南亚、东南亚文化圈和由波斯文化、犹太文化、阿拉伯文化构成的中东文化圈。 东方文化共性: 东方专制主义:皇权至上,缺乏「公民反骨」传统 亚细亚生产方式农耕文明,缺乏「资本主义精神」 东方意识形态:由前两者催生的思维模式:皇权崇拜、官本位、权威崇拜、家长/祖先崇拜——人是「伦理」动物而非「政治」动物 *东西方文化交集: 埃及与希腊(影响&反哺) 印度与印欧语系人群(系出同源与灵感渊薮) 阿拉伯的世界与文艺复兴(保存文明火种) 犹太文化与欧洲文化(两希文明源头之一) 纪伯伦《先知》讲述清晨,带着一颗雀跃的心醒来,感谢又一个充满爱的日子;午休,沉思爱的心旷神怡;黄昏,带着感激之情回家;睡前,为你心中的挚爱祈祷,唇间吟诵着赞美诗。在你独居的岁月中,你观察过我们的生活;在你不眠的时刻,你倾听过我们梦中的哭泣与欢笑。因此,请让我们有自知之明,告诉我们,你所知道的生与死之间的一切。 被称为“东方赠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这就是纪伯伦的《先知》。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中,《先知》被认为是“顶峰之作”,在这本书中,智者回答了人们提出的爱,婚姻,孩子,施予,饮食,工作,欢乐与悲哀,居室,衣服,买卖,罪与罚,法律,自由,理性与热情,苦痛,自知,教授,友谊,谈话,时光,善恶,祈祷,美,宗教,死,逸乐等26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生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饱经沧桑,历尽人间坎坷的过来人的经验之谈,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反复比喻的手法,讲述了许多平易近人而又合情合理的道理,耐人寻味。 《大地之歌》马勒是一个终生没有可以归依和认同故乡的作曲家。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马勒是奥地利人; 而在奥地利人心目中,马勒是波希米亚人;在世界范围中,他是一个没有祖国的犹太人。因此,心灵无所归宿,灵魂随波漂泊于他的一切生活和创作之中。 从某些角度来说,马勒在追随者眼中扮演的关键性角色,让他俨然成为现代音乐的海顿。他的作曲风格对勋伯格、韦伯恩、与贝尔格造成深远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曾经与他共事,事业上受其助力的指挥家:布鲁诺·瓦尔特与奥托·克伦佩勒。他们将马勒的音乐介绍至美国,更改变了好莱坞电影配乐的做法。他不只是个作曲家,更是提倡革新的指挥,他的理论、技巧至今仍使用。他时常说:「传统只是伤感。」,还要求大量排练曲目;即使这么做让公演品质比过去更为精进,终究导致马勒与乐团之间关系紧张。

(选修课)中国旅游地理概述 论文

一、景区旅游资源简介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集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景区等荣耀于一体,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和杨家界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武陵源属世界上罕见的砂岩风林地貌,整个景区,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翠曼,兽鸟成群,有“大自然迷宫”、“天下第一奇山”之美誉。 二\景区特色旅游资源 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山奇、水秀、桥险、洞幽,蕴含着毫无修饰的自然美, 加上景区内土家族、苗族、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共同会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风景画。风景明珠张家界素有“峰三千,水八百”之誉。碧涛连山,蔚然如海,在莽莽苍苍的林海内珍藏着红豆杉、香果等珍稀树种、名贵药材和各种奇花异草、珍禽怪兽。明珠张家界风光山色,具有秀丽、原始、集中、奇特、清新五个特点,堪称“五绝”。真是“五步一个景,十步一重天”。张家界市市长鲁平益形容张家界是“三千奇峰,峰峰标异,八百秀水,水水妩媚;挟泰山华山之雄险,兼桂林黄山之秀奇”。景区内主要景点有: ◆黄狮寨腰子寨 黄狮寨为作守界诸峰之冠,也是张家界诸景之冠,早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黄狮寨海拔1200米,四周峭壁削立,唯前卡门与后卡门两条独路可通寨顶。沿途千峰插地,怪石如林,云雾缭绕,与黄山景观大异其趣;无际的原始森林,至今仍有待人们去寻幽探险。 腰子寨的“天桥”更是鬼斧神工之作,人称“天下第一桥”。两座相连的山峰间,腰部有一弧形门洞,形成一座天然石桥。桥高20余米,桥洞弧长三四十米,远望如彩虹、如新月、如洞天仙境的门楣。 金鞭溪 金鞭溪号称“天下第一溪”,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岩如一鞭指天,呈金黄色,倒映水溪,宛如金鞭挥动。这是一条绵延十多华里的风景线,突兀的奇峰,参天的古木,石板小路与独木小桥,古朴别致的竹楼,盛开鸽子花的拱桐,

1.英国中古时期

The Old and Medieval Periods 英国中古时期 一.Key point 1. The Old English(Anglo-Saxon) period 2. The Middle English(Anglo-Norman) period 3. Beowulf 4. Geoffrey Chaucer and The Canterbury Tales 二.Old English(Anglo-Saxon) Explain the following terms: P1-4 The early inhabitants---Britons, a tribe of Celts. 700BC,Celtic(凯尔特人) people from north-western Europe, bringing iron-working, Gaelic(盖尔语) language. “Britain”, the land of Britons The Roman Occupation (55BC-410): In 55 B.C., Britain was invaded by Julius Caesar (尤利乌斯·恺撒), the conqueror. Left behind: laws, architecture, social system, Latin, Christianity, churches. Anglo-Saxon(盎格鲁-撒克逊) Conquest: Three tribe from Northern Europe: Angles, Saxon and Jutes By the 7th century these small kingdoms were combined into a united kingdom called England. The dialects spoken by them naturally grew into a single language called Anglo-Saxon, which is now called Old English. The native Britons (Celts) were finally confined to the mountainous region of Wales where the modern form of their language is spoken alongside English to this day. In defeat, the Britons produced a body of stories revolving a legendary ruler called Arthur(亚瑟王) who had fought heroically against the Anglo-Saxon invaders. 二.The Middle English(Anglo-Norman) period The Norman Conquest (1066): P7-13 Politically, a feudalist system was established in England; Religiously, the Rome-backed Catholic Church had a much stronger control over the country; On language, three languages co-existed in England. French became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一、历史遗产是人类共同继承拥有的宝贵财富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人们渴望旧貌换新颜,作为文化遗产的许多历史遗迹被视为过时的废物,在推土机的轰鸣下化为乌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往与旅游业的兴盛,使人们越来越看重不同文化的价值,通过旅游去体验不同的人文与大自然。于是,人们开始发现原先那些应该推倒拆除的“危房陋屋"反倒更能吸引游客,于是赶紧刹住推土机。为吸引更广大范围的游客,人们渴望世界范围的认同,渴望一个国际品牌。虽然至今没有一个旅游业国际品牌的评选,但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和它的稀有性使其赢得了全世界游客的认可,久而久之,成为了旅游界的知名品牌。 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对旅游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这一殊荣不仅意味着对受封对象的国际认可,也往往会提高其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知名度。许多过去不为人所知的“荒蛮之地",比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森林公园,在登上《世界遗产名录》榜后声名鹊起,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外,世界遗产可以享受国际援助、技术支持、免受战争或人为破坏等一系列优惠待遇,这无异于获得了“国际通行证”,为其跻身“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开创了一条捷径。 世界遗产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以其具有的独特的风景景观、厚重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历史,历来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注。近年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国家交通网络的完善,世界遗产地旅游已经成为民众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并成为提高文化、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和增加人的心理机能的重要一环。 二、旅游业与历史学相互促进发展 文化及体现在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是维系民族自下而上的生命线和灵魂。加强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是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的激烈交叉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旅游是一种文化娱乐活动,它使旅游者在变换地域、开阔视野、认识客观环境中,增加益

英国文学复习大纲==

英国文学史复习大纲(English Literature) 以下复习大纲仅罗列重要条目,请参照课本、课件、笔记复习备考。 一、中古时期英语文学(Old and 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包括古英语时期或盎格鲁--萨克森时期(449-1066)(The Old English Period or The Anglo-Saxon Period )和中世纪(1066-ca.1485/ 1500)(The Medieval Period /The Middle English Period) 1. 主要的作家、作家概况及其代表作品 2. 文学术语:epic, alliteration, heroic couplet , romance, ballad (Textbook I, p51) , iambic pentameter 1)英国中古时期主要的文学作品: 《贝奥武甫》Beowulf 《高文爵士与绿色骑士》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2) 杰弗里·乔叟Geoffrey Chaucer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 二、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The Renaissance Period)(1500-1660) 1.主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代表作品及其语言风格 2.文学术语:Renaissance,humanism, sonnet, Shakespearean sonnet, blank verse, comedy, tragedy, history, tragicomedy, Spenserian stanza, comedy of humours, metaphysical poetry, conceit, elegy 1)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作家: 埃德蒙·斯宾塞 Edmund Spenser (后人称之为“诗人的诗人”。) 《仙后》The Faerie Queene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 (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以其名著《乌托 邦》而著名。) 《乌托邦》Utopia 克里斯托夫·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 (代表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剧》根据德国民 间故事书写成;完善了无韵素体诗。)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 Tamburlaine the Great 《帖木儿大帝》 The Jew of Malta 《马耳他的犹太人》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英国著名剧作家、诗人。Shakespearean Sonnet, “四大悲剧”。) Hamlet 《哈姆雷特》(悲剧) Othello 《奥赛罗》(悲剧) King Lear 《李尔王》(悲剧) Macbeth 《麦克白》(悲剧) Romeo and Juliet 《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 The Merchant of Venice 《威尼斯商人》(喜剧)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仲夏夜之梦》(喜剧) As Y ou Like it 《皆大欢喜》(喜剧) Much Ado About Nothing 《无事生非》(喜剧)

东方文学专题

东方文学专题 一、名词解释 1、吠陀文学: 答:“吠陀”原是“知识”或“学问”之意,后来经过宗教化的解释,转化为“圣典”或“圣经”之意。作为书名,它是古代印度一些文献的总称。 在古印度“文学”和“文献”同义,所以“吠陀文学”就有了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指四大吠陀本集;广义则是指婆罗门对《吠陀本集》进行注释或解说而产生的各种文献,一般称作“吠陀文献”,如《梵书》、《奥义书》等。 2、苏菲文学 答:“苏菲”是阿拉伯词汇,意为羊毛,因该派成员身穿粗毛织衣以示质朴而得名,是伊斯兰教内部的神秘主义派别,专注于精神修炼,以求达到“人主合一”的最高境界。在伊斯兰教中,他们以宣扬苏菲教义及其神秘主义哲理为主旨,诗歌成就高于散文。阿拉伯最有名的苏菲诗人是伊本·法里德,代表作《酒颂》、《神秘的历程》等。 3、东学西渐 答:在东方文学中,“东学西渐”主要是指在上古和中古时期,东方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古代世界文学最早的发源地,从而这个时期东方文学的成就向西方传播,对西方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的情况。这里的“东学西渐”,是与近现代东方文学中“西学东渐”的情况相对应的。表现在例如:在人类思想的全部历史中,没有第二部书能像古希伯来的《圣经》文学那样长期统摄西方的精神领域,并成为西方文化的两大源头之一。它对西方的思想意识、哲学观念、宗教理论、伦理道德、政治法律、文学艺术以及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广的影响。 4、《吉檀迦利》

答:《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部诗集,也是最能代表他的创作倾向和艺术特色的诗集。“吉檀迦利”是献诗的意思,是献给神的诗。泰戈尔是一个泛神论者,他所信奉的神不是某一个具体的偶像,而是他的理想、希望和光明的化身。《吉檀迦利》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泛神、泛爱的思想,二者在诗中紧密结合,泛爱思想是基础,是要达到的目的。正是这种结合所呈现的不同表现,构成了《吉檀迦利》诗歌的神秘主义特色。诗中通过神秘主义的描写,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希望----探求----失望这三者的不断反复、不断撞击的矛盾心情,又表现了诗人追求宁静、和谐、自由欢快的美好境界的爱心和愿望。 5、战后派 答:“战后派”是最能代表二战后日本文学走向的创作流派。“战后派”的作家大都在战争年代备受摧残和迫害,断送了青春年华。因此,反映侵略战争给人们造成的心灵创伤、探讨战争悲剧的根源,成为他们创作的主要倾向。另外在艺术上他们采用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不拘泥于对外部世界的描绘,而侧重于深层心理世界的开掘,力图确立新的表现形式。著名作家主要有野间宏、椎名麟三、梅崎春生等。其中野间宏是这一派的代表作家,长篇小说《真空地带》是他的代表作。 二、简答题 1、简述《吉尔伽美什》的基本思想倾向。 答:《①历史层次全面地展现了过渡时期的社会面貌;赞美为民立功的英雄人物和英雄行为,歌颂勇于违抗神意的斗争精神;②哲理层次探索生命的奥秘,说明了人的自然生命有限,死之不可避免,渴望永生只是徒劳的幻想,但是精神可以永存;③在同自然暴力和社会暴力的斗争中,突出了史诗的英雄主义主题。 2、日本中古文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 答:中古日本文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成就表现在: (1)奈良时期(710—793)。第一部书面文史著作《古事记》是日本神话传说的总集,《日本书纪》也收录了一些神话传说:奉神命从天而降,第七代配偶神伊邪那岐和伊邪那美兄妹结合,生下日本诸岛、山川草木,以及支配诸岛和万物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月亮男神和八百万神。《怀风藻》是日本最早的汉诗集。“和歌”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是本期的主要成就:《万叶集》确立了日本“和歌”的民族形式(长歌、连歌、短歌和俳句),开创了

英国启蒙时期文学

英国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2010-01-11 21:14 第四个阶段,启蒙时期文学(17世纪后期—18世纪中期) 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复辟王朝,确定了君主立宪制,建立起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领导的政权,英国从此进入一个相对安定的发展时期。18世纪初,新古典主义成为时尚。新古典主义推崇理性,强调明晰、对称、节制、优雅,追求艺术形式的完美与和谐。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 1688-1744)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代表,他模仿罗马诗人,诗风精巧隽俏,内容以说教与讽刺为主,形式多用英雄双韵体,但缺乏深厚感情。18世纪英国散文出现繁荣,散文风格基本建立在新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之上。理查德?斯梯尔(Richard Steele, 1672-1729)与约瑟夫?艾迪生(Joseph Addison, 1672-1719)创办《闲谈者》(Tatler)与《观察者》(Spectator)刊物,发表了许多以当时社会风俗、日常生活、文学趣味等为题材的文章,他们清新秀雅、轻捷流畅的文体成为后人模仿的典范。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1667-174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讽刺散文作家,他的文风纯朴平易而有力。斯威夫特的杰作《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极具魅力的儿童故事,同时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作者通过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马国等虚构国度的描写,以理性为尺度,极其尖锐地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各领域的黑暗和罪恶。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 1709-1784)是18世纪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批评的巨擘,《莎士比亚戏剧集序言》(The Preface to Shakespeare)和《诗人传》(Lives of the Poets)是他对文学批评作出的突出贡献。他从常识出发,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新古典主义的框框,不乏真知灼见。约翰逊的散文风格自成一家,集拉丁散文的典雅、气势与英语散文的雄健、朴素于一体。约翰逊在英语词典编纂史上占有独特地位,他克服重重困难,一人独自编纂《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历时七年得以完成,这是英语史上第一部也是随后一百年间英国唯一的标准辞书。约翰逊青史留名,也得益于詹姆斯?鲍斯韦尔(James Boswell, 1740-1795)为他写的传记《约翰逊传》(The Life of Samuel Johson ),该书逼真地再现了约翰逊的神态容貌及人格力量,标志着现代传记的开端。 18世纪被称为“散文世纪”的另一个原因是小说的兴起。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 1660-1731)的《鲁滨孙漂流记》(Robinson Crusoe)采用写实的手法,描写主人公在孤岛上的生活,塑造了一个资产阶级开拓者和殖民主义者形象,具有时代精神。这部小说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创始之作,为笛福赢得“英国小说之父”的称号。笛福的另一部长篇小说《摩尔?弗兰德斯》(Moll Flanders)叙述女主人公摩尔在英国因生活所迫沦为娼妓和小偷的经历。现实主义小说在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7-1754)的笔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的《汤姆?琼斯》(Tom Jones)故事在乡村、路途及伦敦三个不同背景下展开,向读者展现了当时英国社会风貌的全景图。小说以代表自然本性的汤姆与代表理智、智慧的索菲娅终成眷属结尾,表达了感情要受理性节制的思想。全书共十八卷,每卷都以作者对小说艺术的讨论开始,表现出菲尔丁对小说创作的一种理论上的自觉意识。与菲尔丁同时代的塞缪尔?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 1689-1761)采用书信体创作了《帕米拉》(Pamela)、《克拉丽莎》(Clarissa Harlowe)。他将视角投入年轻女主人公的内心深处,心理刻画淋漓尽致,令读者潸然泪下。托比亚斯?斯摩莱特(Tobias Smollett, 1721-1771)是18世纪中叶颇具特色的小说家。他的《蓝登传》(The Adventures of Roderick Random)继承欧洲流浪汉小说传统,布局松散,是一连串发展迅速、好恶交替、变化急剧的冒险经历的组合。劳伦斯?斯特恩(Lawrence Sterne, 1713-1768)的《项狄传》(The Life and Opinions of Tristram Shandy )打破传统小说叙述模式,写法奇特。小说各章长短不一,有的甚至是空白。书中充满长篇议论和插话,并出现乐谱、星号、省略号等。斯特恩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引起20世纪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的注意,《项狄传》被认为是“世界文学中最典型的小说”。评论家指出20世纪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可以追溯到这部奇异的小说。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论东方文学发展历程 摘要:东方文学是指古今亚洲和非洲文学的总体,故而也可称之为亚非文学。其中埃及、巴比伦、希伯来、印度、中国、日本、波斯、阿拉伯以及朝鲜等国的文学是有代表性的东方文学。亚非文学可以分为古代亚非文学,中古亚非文学,近代亚非文学,现代亚非文学,当代亚非文学五个分期,本文将从这个五个分期来阐述东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东方,亚非,发展, 东方文学的时间跨度很长,从公元前4000年至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时期里,经济,政治,思想,历史等都在不断发展,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因此东方文学也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古代、中古、近代、现代、当代的亚非文学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下面将分别详细论述。 一、古代亚非文学 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学。古代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形成于公元前 4000年,苏美尔和阿卡德文学更早一些。古代亚非文学是世界文学最早的源头。古代亚非文学具有多源性(在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分别独立形成和发展),和欧洲文学的一源性(欧洲文学发源于古代希腊罗马文学)很不一样。古代亚非文学是在人民口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人民的口头创作有紧密联系,具有民间文学性质。古代亚非文学从它产生之初就与宗教信仰和迷信观念密不可分。古代亚非文学除中国外,取得重大成就的还有埃及文学、巴比伦文学、希伯来文学、印度文学。 《旧约》可以算是古代亚非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旧约》除个别章节杂有亚兰语外,全部用希伯来语写成,旧约文学可分为神话、传说、史诗、史传、小说、抒情诗、智慧文学、先知文学和启示文学等文学类型。《旧约》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和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希腊文学并列为世界四大文学宝库。 《旧约》对东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近代以前,主要对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化发生影响;近代以后,基督教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势力对东方的侵入而返回东方。《旧约》等典籍对亚非各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 《旧约》对西方文学产生的影响有:《旧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东方文学的影响,它体现在思想和精神上,也体现在题材、结构、技巧、语言等方面。近代西方文学继承了两个传统:一是希腊和罗马的古代传统,二是希伯来和基督教的中世纪传统(即所谓“二希”)。 二、中古亚非文学 中古东方文学即东方封建社会时期的文学。 东方封建社会的形成、发展和衰落是一个漫长、不平衡的历史过程。历史断限说明问题:中国早在公元前5世纪就进入封建社会,而印度、西亚、中亚、北非诸国则在2至8世纪左右才先后进入封建社会;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印度1849年完全沦为殖民地,日本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中亚数国至1917年俄国10月革命时方结束封建社会的历史过程。 漫长的东方封建社会创造了灿烂的封建文化,尤其是早、中期的中古东方社会兴旺发达,到了中古后期,东方国家就逐渐落在欧洲的后面了。 中古早期和中期的东方文学,以辉煌的成就居于当时世界文学的高峰。大约同时期的中古西方却经历了数百年的“黑暗世纪”,直至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文学的新世纪。 中古东方文学成就最高的当推中古中国文学,其次还有中古日本文学、中古阿拉伯文学、中古波斯文学、中古朝鲜文学。主要作品有中国的汉赋,司马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