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x-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t图象和v—t图象中,

1.“追及”、“相遇”的特征

“追及”的主要条件是:两个物体在追赶过程中处在同一位置。

两物体恰能“相遇”的临界条件是两物体处在同一位置时,两物体的速度恰好相同。

2.解“追及”、“相遇”问题的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分析,画出物体运动示意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个物体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将两物体的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

(4)联立方程求解

3.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抓住一个条件:是两物体的速度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体距离最大、最小,恰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等;两个关系:是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注意在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

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的方法

(1)数学方法:列出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的方法求解

(2)物理方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出方程求解

考点四:纸带问题的分析

1.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

(1)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特点x=vt,若纸带上各相邻的点的间隔相等,则可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2)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2

aT x =∆,若所打的纸带上在任意两个相邻且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差相等,则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求加速度 (1) 逐差法

()()

2

1234569T

x x x x x x a ++-++=

(2)v —t 图象法

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的推论,求出各点的瞬时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v —t 图象),然后进行描点连线,求出图线的斜率k=a.

第三章 相互作用

考点一:关于弹力的问题

1. 弹力的产出

条件:(1)物体间是否直接接触 (2) 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2.弹力方向的判断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1) 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受力物体)。 (2) 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受力物体)。 (3) 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沿绳背离受力物体)。 补充:物体间点面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面,点线接触时其弹力方向过点垂直于线,两物体球面接触时其弹力的方向沿两球心的连线指向受力物体。 3. 弹力的大小

(1) 弹簧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kx F =。其中k 代表弹簧的劲度系数,仅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x 代表形变量。

(2) 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考点二:关于摩擦力的问题

1. 对摩擦力认识的四个“不一定” (1)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2) 静摩擦力不一定比滑动摩擦力小

(3) 静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共线,但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 (4) 摩擦力不一定越小越好,因为摩擦力既可用作阻力,也可以作动力 2.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求解,滑动摩擦力用公式N F F μ=来求解

3. 静摩擦力存在及其方向的判断

存在判断:假设接触面光滑,看物体是否发生相当运动,若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存在静摩擦力;若不发生相对运动,则不存在静摩擦力。

方向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考点三:物体的受力分析

1.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1) 方法⎩

⎨⎧离出来进行分析究对象从周围物体中隔隔离法:将所确定的研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整体法:以整个系统为

(2) 选择⎩⎨

⎧和运动时部某物体的力(内力)整体法:不涉及系统内

用及运动情况接体)内物体之间的作隔离法:研究系统(连

2.受力分析的顺序

先重力,再接触力,最后分析其他外力 3.受力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1) 分析物体受力时,只分析周围物体对研究对象所施加的力

(2) 受力分析时,不要多力或漏力,注意确定每个力的实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力的合

成和分解中,不要把实际不存在的合力或分力当做是物体受到的力

(3) 如果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

(4) 物体的受力情况会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时根据学过的知识通过计算确定 (5) 受力分析外部作用看整体,互相作用要隔离

考点四:正交分解法在力的合成与分解中的应用

1. 正交分解时建立坐标轴的原则

(1) 以少分解力和容易分解力为原则,一般情况下应使尽可能多的力分布在坐标轴上 (2) 一般使所要求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考点一: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1.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2) 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它指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3) 肯定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 牛顿第一定律是用理想化的实验总结出来的一条独立的规律,并非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 (5) 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从运动效果上说,相当于物体不受力,此时可以应用牛顿第一

定律

2.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1) 揭示了a 与F 、m 的定量关系,特别是a 与F 的几种特殊的对应关系:同时性、同向性、

同体性、相对性、独立性

(2) 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决定于物体的受力情

况和初始状态

(3) 加速度是了解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桥梁,无论是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还是由运

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都需求出加速度

3.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 力总是成对出现于同一对物体之间,物体间的这对力一个是作用力,另一个是反作用力 (2) 指出了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特点:“四同”指大小相等,性质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同时出现、消失、存在;“三不同”指方向不同,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同,效果不同

考点二: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常用的方法、技巧

1. 理想实验法

2. 控制变量法

3. 整体与隔离法

4.图解法

5.正交分解法

6.关于临界问题

处理的基本方法是:

根据条件变化或过程的发展,分析引起的受力情况的变化和状态的变化,找到临界点或临界条件(更多类型见错题本)

考点三: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几个典型问题

1.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F=,合力只要不(1)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决定了其加速度的方向,合力与加速度的关系ma 为零,无论速度是多大,加速度都不为零

(2)合力与速度无必然了解,只有速度变化才与合力有必然了解

(3)速度大小如何变化,取决于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方向之间的关系,当二者夹角为锐角或方向相同时,速度增加,否则速度减小

2.关于轻绳、轻杆、轻弹簧的问题

(1)轻绳

①拉力的方向一定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②同一根绳上各处的拉力大小都相等

③认为受力形变极微,看做不可伸长

④弹力可做瞬时变化

(2)轻杆

①作用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②各处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③轻杆不能伸长或压缩

④轻杆受到的弹力方式有:拉力、压力

⑤弹力变化所需时间极短,可忽略不计

(3)轻弹簧

①各处的弹力大小相等,方向与弹簧形变的方向相反

F=的关系

②弹力的大小遵循kx

③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3.关于超重和失重的问题

(1)物体超重或失重是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或对悬挂物体的拉力大于或小于物体的实际重力(2)物体超重或失重与速度方向和大小无关。根据加速度的方向判断超重或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则超重;加速度方向向下,则失重

(3)物体出于完全失重状态时,物体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全部消失:

①与重力有关的一些仪器如天平、台秤等不能使用

②竖直上抛的物体再也回不到地面

③杯口向下时,杯中的水也不流出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知识点总结和练习附答案

第2课 时间和位移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一.时间与时刻 1、时刻和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 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思考 “前2秒”、“最后2秒”、“2秒末”、“第3秒”分别表示时刻还是时间? 时间和时刻的关系: 用t1和t2分别表示先后两个时刻, 表示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则有公式 练习1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5s 时指的是物体在5s 末时,指的是时刻 B 、物体在5s 内指的是物体在4s 末到5s 末这1s 的时间 C 、物体在第5s 内指的是物体在4s 末到5s 末这1s 的时间 D 、第4s 末就是第5s 初,指的是时刻 t ?1 2t t t -=?

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3、位移的表示方法: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 *位移的图象表示方法: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4、位移和路程的异同: (1).路程与质点的运动轨迹有关,位移的大小则取决于初位置和末位置的位置变化. (2).路程和位移的大小一般是不相等的.只有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才和位移的大小相等. (3).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标量可以直接相加减,运算符合算术运算法则;矢量不可以直接相加减. 练习2 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质点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B、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质点通过的路程不为零,但位移可能为零 D、质点做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始终不变时,那么它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总结:标量和矢量不能相等,不能说矢量就是标量 只能说: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练习3 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大小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运动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其运动的路程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练习4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总结归纳大全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 3.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 (2)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3)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4)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02 1 (2) ` (3)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4)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归纳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 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粤教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粤教版高中物理学科知识体系 教材分析 粤教版高中物理共7本书: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选修3-3、选修3-4(不学)、选修3-5,即学校所学的是2本必修和4本选修共6本书。 粤教版高中物理所学知识分为:力学、电磁学、热学和原子物理。 高一上学期: 必修1:“力学”知识(力和直线运动的知识) 高一下学期: 必修2:“力学”知识(曲线运动、机械能和能量的知识)。有的学校可能还会学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 高一所学的都是“力学”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知识,如高二所学的“电磁学”在学完基本概念和原理后,在综合应用上必需结合高一所学的“力学”基础知识。高一物理也是培养学生高中物理思维方式的阶段,对学生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至关重要。 高二: 选修3-1和选修3-2:“电磁学”的内容,是高二物理最重要也是最多的一部分知识,也是高考中的重难点,如每年的计算题必考这方面的综合题。 选修3-3:“热学”知识,知识内容最少,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较少。 选修3-5:第一章的《碰撞与动量守恒》有的学校可能在高一学过(本章的特点和重要性前面已分析)。剩下的章节是“原子物理”物理方面的知识,“原子物理”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也较少,和“热学”差不多。 一般学校在高二阶段学完所有新课(即选修的4本书),最重要的是选修3-1、选修3-2及选修3-5第一章《碰撞与动量守恒》(有的学校在高一提前学)。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理综中物理单科满分100分) 力学 42%;电磁学 42%;热学 8%;原子物理 8%。 要求掌握的十三个实验: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一(粤教版)_第一章 章末复习课 Word版含答案

第一章章末复习课 【知识体系】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概念:一物体相对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参考系?????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照的物体选取原则:以研究问题方便且对运动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相对不同参考系,其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空间位置的描述?????一维坐标系二维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时间的描述?????时间:过程量,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① 时刻:状态量,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② 时间与时刻的区别质点?????概念:用来代替物体的有③ 的点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问题的影响可忽略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概念: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是矢量表示:由④ 指向⑤ 的有向线段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概念:运动物体的⑥ 与所用时间的比,是矢量物理意义:反映质点运动的快慢与方向分类?????平均速度:⑦ 瞬时速度:当t →0时,v =v =s t 速度变化的描述——加速度?????概念:物体⑧ 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是矢量物理意义: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公式:a =v t -v 0t ①线段 ②点 ③质量 ④初位置 ⑤末位置 ⑥位移 ⑦v =s t ⑧速度变化 主题1 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位移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置变化,可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确定位移时,不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只需要确定初、末位置即可.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确定路程时,需要考虑物体运动的实际路径.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2.速度和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它等于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率. 【典例1】 (多选)2016年4月6日1时3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十号”返回式科学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如图是火箭点火升空瞬间的照片.关于火箭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火箭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可能较大 B .火箭的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也很大 C .火箭的速度很小,所以加速度也很小 D .火箭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一定很小 解析:加速度的大小与速度的大小无关,选项A 、B 正确,C 、D 错误.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 - 1 - 第二节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 6 - 第三节光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 - 10 - 第四节光的干涉........................................................................................................ - 15 - 第五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 21 - 第六节光的衍射和偏振、激光................................................................................ - 25 - 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 知识点一光的折射定律 如图所示,当光线从空气射入介质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i的正弦值跟折 射角γ的正弦值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sin i sin γ=n. 知识点二折射率 1.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入射角i的正弦值与折射角γ的正弦值之比n,叫作这种介质的折射率. 2.公式:n=sin i sin γ. 3.意义:折射率与介质的自身性质有关,与入射角大小无关,是一个反映介质光学性质的物理量. 4.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是由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 播速度不同引起的,即n=c v,式中c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由于c>v,故n >1. 考点1光的折射定律和折射率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不是正对着看到的鱼去叉,而是对着所看到鱼的下方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三章机械波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三章机械波 第一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 1 - 第二节机械波的描述.................................................................................................. - 5 - 第三节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 10 - 第四节多普勒效应.................................................................................................... - 18 - 第一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点一认识机械波 1.机械波的定义 机械振动在媒介中的传播叫作机械波. 2.波源 要产生机械波,必须有一个振动源,称为波源. 3.形成机械波需要两个条件 机械振动的波源和传播振动的介质. 知识点二机械波的传播 1.产生机理 波源带动相邻质点做受迫振动,该质点振动后会同样带动其相邻质点做受迫振动. 2.传播特点 (1)机械波既传播振动的运动形式,同时也将波源的能量传播出去. (2)在波传播的过程中,每个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做上下振动,并未形成沿传播方向的宏观移动. 知识点三横波与纵波 1.横波的定义 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机械波. 2.纵波的定义 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的振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机械波. 考点1波的形成和传播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归纳 高一物理必修一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 =0,FY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粤教版高中物理第1章第5节斜抛物体的运动-课文知识点解析

斜抛物体的运动-课文知识点解析 一、定义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斜上方抛出去,仅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二、做斜抛运动的条件 1.初速度不为零,且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θ(θ≠90°). 2.只受重力作用. 三、运动分析 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斜抛运动中物体所受的外力仅有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跟物体的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故做曲线运动. 斜抛运动的分解 一、斜抛运动可以看作是一个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一个竖直方向上的竖直上抛运动的合运动. 以抛出点为坐标原点,竖直向上为Oy 轴,水平方向为Ox 轴,抛体就在Ox 平面上做具有恒定加速度的曲线运动,如图1-5-1所示.设抛体的初速度为v 0,抛射角为θ,则可把v 0在所建立的坐标系中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 0cos θ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 0sin θ.由于抛体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没有加速度,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作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所以,斜上抛运动可以看作是下面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等于v 0cos θ;另一个是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等于v 0sin θ . x v 0s 00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斜抛运动的规律 1.位置坐标 在抛出后t 秒末的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为 x =v 0cos θ·t y =v 0sin θ·t -2 1gt 2 2.速度规律:物体的速度分量为 v x =v 0cos θ v y =v 0sin θ-gt 其速度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5-2所示. 全析提示 向斜向下方向抛出去的物体也做斜抛运动. 思维拓展 由于只受重力作用,其加速度是恒定的,故斜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要点提炼 第一种分解方法为正交分解的方法,第二种分解方法是斜交的分解方法. 全析提示 研究斜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任务同样是确定在任一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和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思维拓展 对斜抛物体运动的定量分析,可用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原理分析.

高一粤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粤教版物理知识点总结物理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能量转化的科学。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粤教版的物理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系统总结一下高一粤教版物理的重点知识。 一、力的作用和受力分析 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能够改变物体的状态。在物理学中,力的作用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而非接触力主要有万有引力、电磁力等。通过受力分析,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分力,进而研究物体的平衡和运动状态。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多个力的作用效果。两者是相互关联的,通过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与力有关的问题。 三、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且速度保持不变时,我们称其为匀 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位移与时间成正比。在高一 物理中,我们需要熟练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四、加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速度变化率保持 不变的运动。这种运动会受到力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重力和 应力。在物理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如 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五、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它包括牛顿第 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这三个定律分别揭示了 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加速度与受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物体相互 作用的性质。牛顿运动定律是物理学习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 六、功和机械能 在物理学中,功是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它等于力在物体 上的作用点的位移与力的方向相同的分力的乘积。机械能是指物 体由于位置或形态发生变化而具有的能量。它包括动能和势能两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一基本概念 1 质点 2 参考系 3 坐标系 4 时刻和时间间隔 5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6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 7 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 分类平均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瞬时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 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 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定义: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 二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两种打点即使器的异同点 2纸带分析; (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 (3)可计算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 二推论 1 vt/2=v=(v0+v)/2 2vx/2= 3△x=at2 { xm-xn=(m-n)at2 } 4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 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二章机械振动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归纳总结

第二章机械振动 第一节简谐运动.......................................................................................................... - 1 - 第二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 7 - 第三节单摆................................................................................................................ - 12 - 第四节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17 - 第五节受迫振动共振............................................................................................ - 22 - 第一节简谐运动 知识点一认识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 物体(或者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两侧所做的往复运动.2.弹簧振子 把一个有孔的小球安装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小球和弹簧穿在光滑的水平杆上,使其能在杆上自由滑动,小球和水平杆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不计,小球的运动视为质点的运动,这样的系统称为弹簧振子. 3.回复力 (1)方向: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2)作用效果:使振子能返回平衡位置. (3)公式:F=-kx,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跟振子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方向相反. 4.简谐振动 物体在跟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下的振动. 5.振幅 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6.周期 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用T表示. 7.频率 物体在一段时间内全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之比,用f表示.周期和频率的关

粤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

粤教版高一物理下册知识点高一物理下册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知识点:力、功与能、机械运动、机械振动与波动、光学、电学等。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细分的角度逐个探讨这些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力的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构成。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在学习力的知识时,我们需要掌握力的叠加、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基本概念和方法。同时,还要了解牛顿三定律、平衡条件等与力有关的重要定律和原理。 二、功与能 功是描述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的物理量。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与物体位移方向的夹角的余弦值相乘。能是一个物体具有做功能力的基本属性,能的形式包括势能和动能。我们需要掌握功与能的计算方法,了解能的转换与守恒的原理,同时认识能的不同形式和能的转换过程。

三、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改变位置的过程。在学习机械运 动的知识时,我们需要熟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描述方法,了 解速度、加速度等与运动相关的物理量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了 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点与规律。 四、机械振动与波动 机械振动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围绕平衡位置做往复运动的过程。波动是机械波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在学习机械振动与波动的知 识时,我们需要了解振动的物理量和振动的规律,同时还要掌握 波动的特性、波动的传播方式和波动的描述方法。 五、光学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的性质的学科。在学习光学的知识时,我们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反射和折射等基本现象和规律,同时还要熟悉光的成像、光的干涉与衍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重要概 念和应用。 六、电学

电学是研究电荷和电场、电流和电路的学科。在学习电学的知 识时,我们需要了解静电场和电场力的性质、电流和电流的性质,并能应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定律解决电路中的问题。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物理世 界的规律,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解决问题的方法。物理知识的学 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物理知识,掌握基本的物 理原理和方法,培养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将来更深入的学 习和应用提供坚实的基础。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考点解题方法规律汇总

第一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冲量动量...................................................................................................... - 1 - 第二节动量定理.......................................................................................................... - 1 -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 - 6 - 第四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8 - 第五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 16 - 第六节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 - 16 - 第一节冲量动量 第二节动量定理 知识点一冲量 1.定义及公式:在物理学中,将Ft定义为冲量,用I表示,即I=Ft. 2.单位:冲量的单位是牛秒,符号是N·s. 3.冲量的方向:它的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冲量是矢量(填“矢量”或“标量”). 知识点二动量 1.定义及公式:在物理学中,将质量和速度的乘积m v叫作物体的动量,用p表示,即p=m v. 2.单位:动量的单位是千克米每秒,符号是kg·m/s. 3.动量的方向:它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动量是矢量.(填“矢量”或“标量”) 知识点三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的推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由运动学公式,a=v t-v0 t, 可得Ft=m v t-m v0. 2.动量定理的内容:物体所受合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量. 3.动量定理的适用情况: (1)恒定的外力. (2)随时间变化的变力.此时动量定理中的F通常取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必修1是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门课程,需要掌握重要知识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一) 一、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物体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 二、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参考标准的另一个物体。 1. 参考系是假定不动的物体,研究物体相对参考系是否发生位置变化来判断运动或静止。 2. 同一运动,选取不同参考系,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比较几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才有意义。(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3. 方便原则(可任意选择参考系),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 三、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1. 质点只是理想化模型 2. 可看做质点的条件: 1/ 8

⑴ 物体上任一点的运动情况可代替整物体的运动情况,即平动时; ⑵ 不是研究物体自转或物体上某部分运动情况时; ⑶ 研究物体运动的轨迹,路径或运动规律时; ⑷ 物体的大小、形状时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小,可以忽略时。 四、时间:在时间轴用线段表示,与物理过程相对应,两时刻间的间隔; 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与物理状态相对应,某一瞬间。 区分:“多少秒内,多少秒”指的是时间;“多少秒末、初、时”指的是时刻。 五、路程:标量,表示运动物体所通过的实际轨迹的长度; 位移:矢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长度为位移大小,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大于等于位移的大小,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两者大小相等。 矢量,有大小,方向的物理量;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的物理量。 六、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常用工具。 电磁打点计时器:6V交变电流,振针周期性振动t=0.02s,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20V交变电流,放电针周期性放电t=0.02s 。 粤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二) 2/ 8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粤教版必修一教师用书:第1章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先填空] 1.打点计时器: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2.分类: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3.电火花计时器 (1)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源. (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4.电磁打点计时器 (1)工作电压:6_V的交流电源; (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针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行小点.5.打点间隔: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纸带上每打出两个相邻点所经历的时间都是0.02_s. [再判断] 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都是220 V的交变电压.(×) 2.使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 3.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准确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 [后思考]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通电和拉纸带的顺序应怎样?

【提示】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合作探讨] 探讨1:实验前打点计时器是否需要固定? 【提示】需要,要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 探讨2:如果纸带上有n个点,那么纸带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提示】打n个点有(n-1)个时间间隔,纸带运动的时间是Δt=0.02(n-1) s. [核心点击] 1.实验步骤 (1)了解电火花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纸带放在墨粉纸盘的下面. (2)把计时器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则用Δt=0.02×(n-1) s计算出纸带的运动时间Δt. (5)用刻度尺测量出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在进行实验测量之前,自己设计一个表格,用来记录以上测量值. 2.注意事项 (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位于纸带上方,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2)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3)使用打点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之后,再拉动纸带,打点之后应立即关闭电源. (4)对纸带进行测量时,不要分段测量各段的位移,正确的做法是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测量出各个测量点到起始测量点O之间的距离). (5)区别计时点和计数点 ①计时点是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来的点. ②计数点是从计时点中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点,一般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若干个计时点.计数点一般不是从第一计时点开始的,而是选择点迹清晰、与相邻的计时点间距适中的点开始. (6)区别打点周期和计时周期 ①打点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时点的时间间隔,即交流电源的周期,一般为0.02 s. ②计数周期: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若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n-1)个计时点,则计数周期为T=0.02n s.

新教材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全册各章节学案讲义(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 第一章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2 - 第一节冲量动量...................................................................................................... - 2 - 第二节动量定理.......................................................................................................... - 2 - 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 - 13 - 第四节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 23 - 第五节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 - 35 - 第六节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 - 35 - 第二章机械振动.................................................................................................................. - 46 - 第一节简谐运动........................................................................................................ - 46 - 第二节简谐运动的描述............................................................................................ - 56 - 第三节单摆................................................................................................................ - 65 - 第四节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 74 - 第五节受迫振动共振............................................................................................ - 85 - 第三章机械波 ..................................................................................................................... - 94 - 第一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 94 - 第二节机械波的描述.............................................................................................. - 102 - 第三节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 113 - 第四节多普勒效应.................................................................................................. - 125 - 第四章光及其应用............................................................................................................ - 131 - 第一节光的折射定律.............................................................................................. - 131 - 第二节测定介质的折射率...................................................................................... - 140 - 第三节光的全反射与光纤技术.............................................................................. - 149 - 第四节光的干涉...................................................................................................... - 159 - 第五节用双缝干涉实验测定光的波长.................................................................. - 170 - 第六节光的衍射和偏振、激光.............................................................................. - 17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