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一填。

1、我们知道常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和()。

2、我们在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3、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5是()厘米,从5到12是()厘米。

4、我们在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在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

5、1米=()厘米,500厘米=()米。

二、填空题

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2、小明今年上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35()。

3、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4、一张床大约是()米,操场跑道的长度是()米。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厘米,数10次是()厘米。

三、在横线上填“>、<或=”。

5米___6米38___41厘米6米___600厘米

99厘米___1米4米___300厘米6米___590厘米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粉笔的长是7()铅笔的长度是21 ()

教室宽6()一棵树高6 ()

操场宽70()一条毛巾宽30 ()

东东身高130()一本数学书厚1()

五、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画“×”

1、小明画一条线段长10厘米。()

2、一根手指长5厘米。()

3、比85米少25米的是60厘米。()

4、一棵树高6米。()

5、10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六、选一选。

1、教室内的黑板长()

A.3米

B.30米

C.30厘米

2、李军身高是()

A.1米40厘米

B.3米

C.18厘米

3、1米是()厘米

A.20 B50 C.100

4、一根跳绳长()

A.20厘米

B.40厘米

C.2米5

5、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七、小小神算家。

46米+14米=()米30厘米+70厘米=()米

28厘米+9厘米=()厘米99厘米+1厘米=()米1米-20厘米=()厘米77米-59米=()米

八、下面图形各有几条线段?

()条()条()条()条

九、画一画。

1、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4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2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十、连线题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自测优化练习 姓名班级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一头大象高约2厘米。();4、小明比小红高3米。() 2、一枝铅笔长16厘米。();5、教室的宽是60厘米。() 3、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6、刻度0破损的直尺不能使用。() 二、填空题(42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12分)。 (1)课本长26();(2)一根跳绳长3();(3)果树高3(); (4)课桌高是70();(5)教室里的门高是2();(6)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2、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 12厘米 4米 5厘米 98厘米 1米 20米 15米 1米 100厘米 3厘米 3米 3、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8分)。 ()<()<()<() 4、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 ) 厘米,等于( )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8分)。 ()条()条()条()条 6、30米+8米= 1米-20厘米= 27厘米+6厘米= 17米-3米= 三、操作题(33分)。 1、画一画,第一条线段画3厘米,第二条线段画8厘米。 第一条: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厘米

2、按要求画线段或图案(12分)。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3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个,再在距离月亮3厘米处画一个,6厘米处画一个。 四、列式计算。17分(4×3+5) 1、一块布,第一次截去8米,第二次截去3米,最后还剩下6米。这块布原来长多少米? 2、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3、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4、

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单元测试卷

第二十章《数据分析》单元测试卷 (检测范围:全章综合 时间:90分钟 分值:120分) 一.反复比较,择优录取。(每题3分,共30分。) 1.数据5,7,8,8,9的众数是( ) A .5 B .7 C .8 D .9、 2.已知一组数据:-3,6,2,-1,0,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1 B . 3 4 C .0 D .2 则这个小组成员年龄的平均数是( ) A .15 B .13 C .13 D .14 4.已知3,5,7,x 1,x 2的平均数是7,那么x 1,x 2的平均数为( ) A .20 B .10 C .15 D .4 5.数学老师对黄华的8次单元考试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要判断黄华的数学成绩是否稳定,老师需要知道黄华这8次数学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 6.为了解某班学生每天使用零花钱的情况,随机调查了15名同学,结果 A .众数是5元 B .平均数是2.5元 C .极差是4元 D .中位数是3元 7.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9名学生参加比赛,他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要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 A .众数 B .方差 C .平均数 D .中位数 8.某市测得一周PM2.5的日均值(单位:微克/立方米)如下:31,30,34,35,36,34,31,对这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众数是35 B .中位数是34 C .平均数是35 D .方差是6 9.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水稻秧苗谁出苗更整齐,每种秧苗各随机抽取50株,分别量出每株长度,发现两组秧苗的平均长度一样,甲、乙的方差分别是3.5、10.9,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秧苗出苗更整齐 B .乙秧苗出苗更整齐 C .甲、乙出苗一样整齐 D .无法确定甲、乙出苗谁更整齐 10.多多班长统计去年1~8月“书香校园”活动中全班同学的课外阅读数量(单位:本),绘制了如图折线统计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极差是47 B .众数是42 C .中位数是58 D .每月阅读数量超过40的有4个月 二.认真思考,仔细填空。(每题3分,共30分。) 11.一组数据:10,5,15,5,20,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中位数是 . 12. 一名射击爱好者5次射击的中靶环数如下:6,7,9,8,9.这5个数据的众数是 . 13. 学校以德智体三项成绩来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三项成绩的比例依次为1:3:1,小明德智体三项成绩分别为96分,95分,94分,则小明的平均成绩为 分. 14. 一组数据1,4,6,x 的中位数和平均数相等,则x 的值是 . 15. 某校抽样调查了七年级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整理数据后制成了如 则这个样本的中位数在第 组. 16. 已知一组数据:-1,x ,0,1,-2的平均数是0,那么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17. 10名九年级学生的体重分别是41,48,50,53,49,50,53,67,51,53(单位:kg ).这组数据的极差是 . 18. 某校对甲、乙两名跳高运动员的近期跳高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x 甲=1.69m ,x 乙=1.69m ,2 S 甲=0.0006,2 S 乙=0.0315,则这两名运动员中的 的成绩更稳定. 19. 某校开展“节约每一滴水”活动,为了了解开展活动一个月以来节约用水的情况,从八年级的400名同学中选取20名同学统计了各自家庭一个 请你估计这400名同学的家庭一个月节约用水的总量大约是 . 20. 已知一组数据:x 1,x 2,x 3,…x n 的平均数是2,方差是5,则另一组数据:3x 1,3x 2,3x 3,…3x n 的方差是 . 三.看清题目,细心解答。(共60分。) 21. (8分)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工作人员,对甲、乙两位应聘者进行面试和笔试,他们的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若公司分别赋予面试成绩和笔试成绩6和4的权,计算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22. (10分)甲、乙两位运动员进行射击比赛,各射击了10次,每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8,6,7,8,9,10,6,5,4,7 乙:7,9,8,5,6,7, 7,6,7,8 (1)甲、乙运动员的平均成绩分别是多少? (2)这十次比赛成绩的方差分别是多少? (3)试分析这两名运动员的射击成绩.

有理数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 有理数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017?扬州)若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分别是点A 和点B ,则点A 和点B 之间的距离是……( ) A .-4; B .-2; C .2; D .4; 2.下列各数:2-- , ()2--, ()22-, ()32-, -2 2中,负数的个数为………( )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 3. 在实数:3.14159,142-,1.010010001…, 4.21 ,3π,227 中,无理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0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 ②相反数大于本身的数是负数;③数轴上原点两侧的数互为相反数;④两个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5.下列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A.23和32; B.-32和()32-; C. -32和()23-; D. ()2 23-?和 -3×22 ; 6.(2017?泰安)“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将数据3万亿美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4310?美元; B .13310?美元; C .12310?美元; D .11 310?美元; 7.已知,0x <,0y >,y x < ,则x y +的值是…………………………………( ) A. 正数; B. 负数; C. 非正数; D.0; 8.如果两个有理数的积是正数,和也是正数,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 . 同号,且均为负数; B. 异号,且正数的绝对值比负数的绝对值大; C. 同号,且均为正数; D. 异号,且负数的绝对值比正数的绝对值大; 9. m 为任意有理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1m +总是正数; B. 2 1m +总是正数; C. ()21m -+总是负数 ; D. 21m -的值总比1小;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 长度单位 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_ ________ 一、填一填。 1.在直尺上 1 个大格就是( )厘米 2.在直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5”是( )厘米,从刻度 “ 7”到刻度“ 10”是( )厘米。 3.在米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100” 是( )厘米,也 就 是(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6米 四、算一算 4. 1 米=( )厘米 7 米=( )厘米 300 厘米=( )米 600 厘米=( )米 1.圆珠笔大约长 15 ); 2 .旗杆大约高 12( ); 3.小拇指大约长 4( ); 4 .教室的门大约高 2( ); 5.床长大约长 2 ); 6 .黑板的长约 4( ); 7.一座楼房高约 25 ); 8 .文具盒长约 21( )。 三、在○里填上“> 1 米 7 米 5 米 1 6 5 米 16 厘米 厘米 <” 或者 或者 99 厘米 厘米 =”。 26 厘米 米+2米 米+2米 米+3 厘米 12 2 米 12 23 米 8 厘米 75 厘米-20 厘米

37厘米+8 厘米=( 25厘米+9 厘米=( 1米-78 厘米= ()厘米)厘米厘米 70 厘米+30厘米=(厘米= ( )米 五、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 画 √”,不是的画 “×”。 六、数一数, ③ 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七、按要求画线 段。 1.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段。 2.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 4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八、量一量,比一比,再计算。 ① ()厘米 ② ()厘米 ③ ()厘米 (1)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2)第二条线段和第一条线段一共多少厘米? (3)把三条线段的序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排列:九、问题解决。 1.一根绳子长15 厘米,用去8 厘米,还剩多少米?2.小芳身高为96厘米,她再长高多少厘米就是 1 米?

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章《数据分析初步》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春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章《二次根式》单元测试A卷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式中,一定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 2.(3分)当x为下列何值时,二次根式有意义() A.x≠2B.x>2C.x≤2D.x≥2 3.(3分)若a<0,则的值为() A.3B.﹣3C.3﹣2a D.2a﹣3 4.(3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的结果为() A.﹣1B.﹣2C.2a﹣1D.1﹣2a 5.(3分)下列式子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B.C.D. 6.(3分)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2B.=2C.=2D.=2 7.(3分)已知a=,b=﹣2,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D.ab=﹣1 8.(3分)下列各式与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A.B.C.D. 9.(3分)计算4+3﹣的结果是() A.B.C.D. 10.(3分)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2=C.=3D.

11.(3分)若有意义,则的值是() A.非正数B.负数C.非负数D.正数 12.(3分)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则+|a+b﹣c|的值为()A.2a B.2b C.2c D.2(a一c)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3分)=. 14.(3分)已知实数a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1|﹣的结果是.15.(3分)若=3﹣b,则b应满足. 16.(3分)已知n是一个正整数,是整数,则n的最小值是. 17.(3分)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18.(3分)把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为. 19.(3分)若最简二次根式与﹣是同类根式,则a=. 20.(3分)小明发明了一种用“二次根式法”来产生密码的方法,如对于二次根式的计算结果是13,则在被开放数和结果时间加上数字0,就得到一个密码“169013”,则对于二次根式,用小明的方法产生的这个密码是(密码中不写小数点)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0分) 21.(6分)计算:2﹣(﹣). 22.(6分)计算:. 23.(6分)计算:(﹣)0|+﹣()﹣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米和分米、毫米长度单位的换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进行长度单位的简单换算 数学思考:经历长度单位换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测量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谁能按照大到小的顺序写出来吗?(从大到小依次是:米、分米、厘米、毫米,或从小到大说.) 2.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3.口答 1厘米=()毫米 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 10厘米=()分米 1 米=()分米 10分米=()米 4.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分米和毫米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厘米与毫米的换算: (1)(拿出一枝铅笔芯)猜一猜这枝笔芯大约几厘米?我们来量一量 (出示直尺量自动铅笔芯放大图) 提问:通过测量,你知道这根自动铅笔芯有多长吗?(6厘米) 引导思考:如果用毫米作单位,这根笔芯长多少毫米?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将各种想法依次板书在黑板 组织学生进行比较,找出一种自己认为最好用的方法。) A:1毫米1毫米地数出来的 B:10毫米10毫米地数出来的 C:推想出来的:1厘米=10毫米,6厘米是6个10毫米,也就是 60毫米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A:学生各自动手量一量各条边是多少厘米,全班校正。 B:各自再把量得的厘米数换成毫米数,全班校对 每题选一人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C:你有什么发现要告诉小朋友吗?(各条边的关系) (4)填空:5厘米=()毫米 9厘米=()毫米 30毫米=()厘米 40毫米=()厘米 (5)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教学例2

最新 有理数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一数学有理数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如图,在数轴上每相邻两点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点、、、对应的数分别是,且 . (1)那么 ________, ________: (2)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秒后点以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着数轴的正方向运动,当点到达点处立刻返回,与点在数轴的某点处相遇,求这个点对应的数; (3)如果、两点以(2)中的速度同时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点从图上的位置出发 也向数轴的负方向运动,且始终保持,当点运动到时,点对应的数是多少? 【答案】(1)-6;-8 (2)解:由(1)可知:,,,, 点运动到点所花的时间为, 设运动的时间为秒, 则对应的数为, 对应的数为: . 当、两点相遇时,,, ∴ . 答:这个点对应的数为; (3)解:设运动的时间为 对应的数为: 对应的数为: ∴ ∵ ∴ ∵对应的数为

∴ ①当,; ②当,,不符合实际情况, ∴ ∴ 答:点对应的数为 【解析】【解答】解:(1)由图可知:, ∵, ∴, 解得, 则; 【分析】(1)由a、d在数轴上的位置可得d=a+8,代入已知的等式可求得a的值,再根据数轴可确定原点的位置; (2)根据相遇问题可求得相遇时间,然后结合题意可求解; (3)根据AB=AC列方程,解含绝对值的方程可求解. 2.如图所示,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可以看到终点表示的数是﹣2,已知点A、B是数轴上的点,请参照图并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点A表示数﹣3,将点A向右移动7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2)如果点A表示数3,将A点向左移动7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__; (3)如果点A表示数﹣4,将A点向右移动1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25个单位长度,那么终点B表示的数是________,A、B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 (4)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什么数?A、B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 【答案】(1)4;7 (2)1;2 (3)﹣13;9 (4)解:一般地,如果A点表示的数为m,将A点向右移动n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p 个单位长度,那么请你猜想终点B表示m+n﹣p,A、B两点间的距离为|n﹣p|.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一填。 1、我们知道常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和()。 2、我们在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3、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5是()厘米,从5到12是()厘米。 4、我们在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在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 5、1米=()厘米,500厘米=()米。 二、填空题 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2、小明今年上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35()。 3、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4、一张床大约是()米,操场跑道的长度是()米。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厘米,数10次是()厘米。 三、在横线上填“>、<或=”。 5米___6米38___41厘米6米___600厘米 99厘米___1米4米___300厘米6米___590厘米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粉笔的长是7()铅笔的长度是21 () 教室宽6()一棵树高6 () 操场宽70()一条毛巾宽30 () 东东身高130()一本数学书厚1() 五、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画“×” 1、小明画一条线段长10厘米。() 2、一根手指长5厘米。() 3、比85米少25米的是60厘米。() 4、一棵树高6米。() 5、10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六、选一选。 1、教室内的黑板长() 米米厘米 2、李军身高是() 米40厘米米厘米 3、1米是()厘米 B50 4、一根跳绳长() 厘米厘米米5 5、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七、小小神算家。 46米+14米=()米30厘米+70厘米=()米 28厘米+9厘米=()厘米99厘米+1厘米=()米 1米-20厘米=()厘米77米-59米=()米

(完整版)Excel数据分析课后测试答案

Excel数据分析 单选题 ?1、数据透视表被形象地形容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什么部分?(10 分) ?A 血液 ?B 骨架 ?C 皮肤 ?D 肌肉 正确答案:A ?2、需要选择整张报表进行透视表计算时,可以怎样操作?(10 分) ?A Ctrl+a快选整张表格 ?B 鼠标在最左行,变为黑色箭头时可以全选行 ?C 鼠标移动至报表内部可自动选择整张报表 正确答案:C ?3、在数据透视表中,需要对某一字段进行对比分析时,应将该数据放在哪类标签中更便利? (10 分)

?A 报表筛选 ?B 列标签 ?C 行标签 ?D 西格玛数值(∑) 正确答案:B ?4、需要为单元格中的信息添加单位时,在设置单元格选项卡中,选择哪个功能项操作?(10 分) ?A 常规 ?B 文本 ?C 特殊 ?D 自定义 正确答案:D ?5、需要为数据进行比重分析时,选择值字段设置中的哪个选项?(10 分) ?A

值汇总方式 ?B 值显示方式 正确答案:B ?6、如何对汇总表中的单个数据进行核查操作?(10 分) ?A 在原明细表中生成新的汇总数据 ?B 双击该单元格查看对应汇总数据 ?C 以上方法都可以 正确答案:C ?7、汇总表中的标题字段可以自定义吗?(10 分) ?A 可以 ?B 不可以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创建数据透视表的方式?(10 分) A 创建一个新工作表,点击“数据透视表”,选择一个表或区域

B 创建一个新工作表,点击“数据透视表”,选择外部数据源 C 点选明细表中有效单元格,再点击“数据透视表”选项 D 点选明细表中任意单元格,再点击“数据透视表”选项 正确答案:B C 判断题 ?1、数据透视表是Excel中一种交互式的工作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按照不同关键字段来提取组织和分析数据。(10 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汇总表中的数据如果需要修正时,不可以直接更改,必须返回原明细表修改对应的原始数据。(10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一】 NO:1 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 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 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预设流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 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 有小) 2、矛盾冲突: (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女生捂上 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 (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 (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量数学课本的宽,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 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二年级长度单位换算米和厘米

二年级长度单位换算米 和厘米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长度单位转换题(米与厘米) 一、填一填 1、直尺上6厘米到12厘米长厘米。 2、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和厘米。 3、直尺上2厘米到10厘米长厘米. 4、从刻度2到8是厘米。 5、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6、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 7、计算跑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 8、从刻度0到7是厘米。 9、从刻度0到3是厘米。 10、直尺上4厘米到6厘米长厘米。 二、选择题 1、妈妈的鞋跟高3。 ①米②厘米 2、一把牙刷长13。 ①米②厘米 3、钢笔长15。 ①米②厘米 4、教室的长大约是10。 ①米②厘米 5、一棵大树高10。 ①米②厘米 6、升旗杆的高度约为18。 ①米②厘米

7、图钉大约长1。 ①米②厘米 8、数学书长21。 ①米②厘米 9、小花身高120。 ①米②厘米 10、长颈鹿高4。 ①米②厘米 三、比大小 1、29厘米30厘米 2、15米500厘米 3、120厘米2 米 4、2米3厘米230厘米 5、13米130厘米 6、1米50厘米150厘米 7、1米100厘米8、3米2米75厘米 9、3米3厘米10、40厘米30厘米 四、计算 1、14厘米-8厘米=厘米 2、1米-12厘米=厘米 3、37厘米-18厘米=厘米 4、30米+15米=米 5、40米+5米=米 6、25米-8米=米 7、12米-7米=米 8、60厘米-16厘米=厘米 9、40厘米+26厘米=厘米 10、37厘米+60厘米=米

有理数单元测试题答案(供参考)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 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测试题 姓名 得分 一、精心选一选:(每题2分、计18分) 1、a,b,c 三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a+b<0 (B)a+c<0 (C)a -b>0 (D)b -c<0 a b 0 c 2、若两个有理数的和是正数,那么一定有结论( ) (A )两个加数都是正数; (B )两个加数有一个是正数; (C )一个加数正数,另一个加数为零; (D )两个加数不能同为负数 3、654321-+-+-+……+2005-2006的结果不可能是: ( ) A 、奇数 B 、偶数 C 、负数 D 、整数 4、、两个非零有理数的和是0,则它们的商为: ( ) A 、0 B 、-1 C 、+1 D 、不能确定 5、有1000个数排一行,其中任意相邻的三个数中,中间的数等于它前后两数的和,若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都是1,则1000个数的和等于( ) (A)1000 (B)1 (C)0 (D)-1 6每天供给地球光和热的太阳与我们的距离非常遥远,它距地球的距离约为千米,将0千米用科学记数 法表示为( ) A .0.15×910千米 B .1.5×810千米 C .15×710千米 D .1.5×710千米 *7.20032004 )2(3)2(-?+- 的值为( ). A .2003 2 - B .2003 2 C .2004 2 - D .2004 2 *8、已知数轴上的三点A 、B 、C 分别表示有理数a ,1,1-,那么1+a 表示( ). A .A 、B 两点的距离 B .A 、C 两点的距离 C .A 、B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D . A 、C 两点到原点的距离之和 *9. 3028864215 144321-+-+-+-+-+-+- 等于( ). A .41 B .41- C .21 D .2 1 - 二.填空题:(每题3分、计42分) 1、如果数轴上的点A 对应的数为-1.5,那么与A 点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对应的有理数为_______。 2、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相反数是它本身的数是 ;绝对值是它本身的数是 。 3、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1m +的相反数是 . 4、已知9,a -=那么a -的相反数是 .;已知9a =-,则a 的相反数是 . 5、观察下列算式: ,,,,请你在观 察规律之后并用你得到的规律填空:. 6、如果|x +8|=5,那么x = 。 7、观察等式:1+3=4=2 2,1+3+5=9=3 2 ,1+3+5+7=16=4 2 ,1+3+5+7+9=25=5 2 ,…… 猜想:(1) 1+3+5+7…+99 = ; (2) 1+3+5+7+…+(2n-1)= _____________ . (结果用含n 的式子表示,其中n =1,2,3,……)。 8、计算|3.14 - π|- π的结果是 . 9、规定图形 表示运算a –b + c,图形 表示运算w y z x --+. 则 + =_______(直接写出答案). 10、计算: ()()()200021111-+-+- =_________。 11.观察下面一列数,根据规律写出横线上的数, -1 1; 21;-31;4 1 ; ; ;……;第2003个数是 。 12.计算:(-1)1 +(-1)2 +(-1)3 +……+(-1)101 =________。 13.计算:1+2+3+……+2002+2003+2002+……+3+2+1=________。 14、已知m m -=,化简21---m m 所得的结果是________. 三、规律探究 1、下面有8个算式,排成4行2列 2+2, 2×2 3+ 23, 3×23 4+34, 4×34 5+45, 5×4 5 ……, …… (1)同一行中两个算式的结果怎样? (2)算式2005+ 20042005和2005×2004 2005 的结果相等吗? (3)请你试写出算式,试一试,再探索其规律,并用含自然数n 的代数式表示这一规律。(5分)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量小强身高1米33厘米,小丽比他高一些,小丽身高()。 A. 138厘米 B. 130厘米 C. 1米67厘米 2.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 B. 3 C. 4 3.下面线段中长为2厘米的是()。 A. B. C. 4.用左边的木块搭出右边的图形,搭出的图形高()。 A. 17厘米 B. 15厘米 C. 13厘米 5.图中小刀长()厘米 A. 9 B. 5 C. 4 6.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 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 C. 食指的宽度 7.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A. 6 B. 7 C. 8 8.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 B. 200厘米长 C. 一样长 9.下面()的测量是错误的。 A. 铅笔比6厘米长 B. 铅笔长10厘米

C. 铅笔长大约20厘米 10.王军身高180()。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11.小红像下图那样错误的量了这只钉子的长度,下面关于长度的叙述中()正确。 A. 比4厘米长 B. 正好4厘米 C. 比4厘米短 12.一棵大树高14()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二、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 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 14.铅笔长________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15.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________。 16.下面这枝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7.下面的彩条长为________厘米。 18.在横线填上合适的单位.(厘米或米) 一本书厚1________ 手掌的宽约8________ 操场长约60________ 课桌的高65________ 一条跳绳长2________

上海青浦区实验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海青浦区实验中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单元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李兵和王芳做“石头、剪刀、布”的游戏。下面是李兵画“正”字记录的自己游戏的结果。那么王芳赢了()次。 A. 14 B. 6 C. 8 2.下面是三(一)班5个同学踢毽子情况统计表。 小丽小红小明小强小鹏 3334302819 (1)()踢得最多, A.小丽 B.小红 C.小明 D.小鹏 (2)()踢得最少。 A.小丽 B.小红 C.小明 D.小鹏 3.心心幼儿园新进了一批玩具。 玩具 个数(个)812610 A. 20 B. 36 C. 18 D. 26 4.下面是三一班参加校运动会项目情况。跳绳比跑步的多()人。 A. 5 B. 4 C. 3 D. 2

5.某班24名男生参加50米跑测试成绩如下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得()的人最多。 A. 优秀 B. 良好 C. 合格 D. 不合格6.李明调查了五个同学的身高,数据如下表。 姓名李明王芳赵兰刘玉李琴 身高(cm)14113913814314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刘玉的身高最高 B. 刘玉一定比其他同学吃的多 C. 赵兰最矮7.下面是世界人口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份195019601970198019902000 世界人口(亿人)25.230374452.760 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预测出2010年世界人口大约()亿人。 A. 60 B. 70 C. 80 8.下面是我们学校三年级植树情况统计表,4个班平均植树()棵。 A. 7 B. 8 C. 9 D. 4 9.下面是某年级(二)班同学对水果的爱好情况统计表,喜欢()水果的人数最多。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3、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4、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2、认识刻度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a)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一填。(34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 一端对着几。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 6、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 27厘米+6厘米=()厘米54米-4米=()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 )是线段。 ①②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分)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估计长( )厘米 实际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五、画一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六、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为了了解参加某运动会的200名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查了20名运动员的年龄,就这个问题来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200名运动员是总体 B.每个运动员是总体 C.20名运动员是所抽取的一个样本 D.样本容量是20 2.一城市准备选购一千株高度大约为2m的某种风景树来进行街道绿化,?有四个苗圃生产基地投标(单株树的价格都一样).?采购小组从四个苗圃中都任意抽查了20株树苗的高度,得到的数据如下: 请你帮采购小组出谋划策,应选购() A.甲苗圃的树苗B.乙苗圃的树苗; C.丙苗圃的树苗 D.丁苗圃的树苗 3.将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减去50后,所得新的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2,?则原来那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A.50 B.52C.48 D.2 4.一个射手连续射靶22次,其中3次射中10环,7次射中9环,9次射中8环,3次射中7环.则射中环数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8,9 B.8,8 C.8.5,8D.8.5,9 5.为鼓励市民珍惜每一滴水,: 那么,8月份这100) A.1.5t B.1.20t C.1.05tD.1t 6.已知一组数据-2,-2,3,-2,-x,-1的平均数是-0.5,?那么这组数据的众数与中位数分别是( ) A.-2和3 B.-2和0.5 C.-2和-1 D.-2和-1.5 7.方差为2的是( ) A.1,2,3,4,5 B.0,1,2,3,5 C.2,2,2,2,2D.2,2,2,3,3 8.: 某同学根据上表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甲、乙两班学生成绩的平均水平相同; (2)乙班优秀的人数多于甲班优秀的人数;(每分钟输入汉字≥150个为优秀) (3)甲班成绩的波动情况比乙班成绩的波动小 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A.(1)(2)(3)B.(1)(2)C.(1)(3) D.(2)(3) 9.某校把学生的纸笔测试、实践能力、成长纪录三项成绩分别按50%、20%?、?30%的比例计入学期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六、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 2、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量厘米); 3、认识线段并能测量它的长度。 重点: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对线段有初步认识。 难点:利用长度单位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1】认识刻度尺-厘米(cm) 1、上图是一把直尺,从刻度“0”到刻度“1”是()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知识点2】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重难点梳理 教学目标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2、 这支铅笔长()厘米这个大头针()厘米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注】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3】认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的线 3、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画“√”,不是的画“×”。 ①②③④⑤ ()()()()() 4、数一数,下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知识点4】画一段已知长度的线段。 5、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

米的地方。 6、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知识点5】认识长度单位米(m) 上图是一把米尺,每1小格代表1厘米,总共有100个小格,也就是100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 我们在测量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米是量较长的物体。 常识: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7、测量书本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