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

一、填空.

1、选择合适的单位填在括号里.

(1)一支铅笔长14();

(2)我们的教室长6(),宽5();

(3)家里房门的高是2(),宽是90().

2、比较大小,在○里填上“>”、“<”或“=”.

(1)50厘米○48厘米(2)3米○30厘米

(3)98厘米○1米(4)1米○100厘米

(5)78米○87米(6)62米○65厘米

二、计算下面各题.

(1)28厘米+14厘米=()厘米

(2)28厘米-14厘米=()厘米

(3)62米-26米=()米

(4)100米-45米=()米

(5)100厘米-67厘米=()厘米

(6)1米-56厘米=()厘米

三、判断,下面图形,如果是线段,就在下面的括号里画“√”,如果不是线段,就在下面

的括号里画“×”.

()()()()

四、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1)()厘米

(2)()厘米

(3)()厘米

五、根据要求列式计算,并填空.

有三根绳子,第一根绳子长17厘米,第二根绳子长40厘米,第三根绳子长27厘米.(1)第()根绳子最长,长是()厘米.

(2)第()根绳子最短,长是()厘米.

(3)第二根绳子比第三根绳子长()厘米.

(4)三根绳子的总长度是()厘米.

六、应用题.

(1)学校买来了90米塑料绳,做跳绳用去了58米,还剩下多少米塑料绳?

(2)咪咪用彩带做手工,用了35厘米红色的彩带,用了48厘米黄色的彩带.这两种颜色的彩带一共用了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一、1、厘米;米;米;米;厘米

2、>;>;<;=;<;>

二、42;14;36;55;33;44

三、√;×;×;×

四、略

五、(1)二;40 (2)一;17 (3)13 (4)84

六、(1)32米(2)83厘米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第一单元自测优化练习 姓名班级 一、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8分)。 1、一头大象高约2厘米。();4、小明比小红高3米。() 2、一枝铅笔长16厘米。();5、教室的宽是60厘米。() 3、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6、刻度0破损的直尺不能使用。() 二、填空题(42分)。 1、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12分)。 (1)课本长26();(2)一根跳绳长3();(3)果树高3(); (4)课桌高是70();(5)教室里的门高是2();(6)妈妈的一个手指长7()。 2、在○里填上“〉”“〈”或“=”(12分〉。 15厘米 12厘米 4米 5厘米 98厘米 1米 20米 15米 1米 100厘米 3厘米 3米 3、把30厘米、25厘米、1米、90厘米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8分)。 ()<()<()<() 4、在直尺上从0刻度到8刻度是()厘米,在米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00是( ) 厘米,等于( )米. 5、数一数下面的图形是由几条线段组成的(8分)。 ()条()条()条()条 6、30米+8米= 1米-20厘米= 27厘米+6厘米= 17米-3米= 三、操作题(33分)。 1、画一画,第一条线段画3厘米,第二条线段画8厘米。 第一条:第二条: 第一条比第二条短()厘米

2、按要求画线段或图案(12分)。 (1)画一条7厘米长的线段。(2)画一条比3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个,再在距离月亮3厘米处画一个,6厘米处画一个。 四、列式计算。17分(4×3+5) 1、一块布,第一次截去8米,第二次截去3米,最后还剩下6米。这块布原来长多少米? 2、一棵大树高10米,另一棵大树高8米,两棵大度相差多少米? 3、一根绳子对折后是4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这根绳子剪去2米后,还剩多少米? 4、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练习 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知识点 概念: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认识米: (1)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3)米用字母“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厘米: (1)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2)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 (3)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1米=100厘米。 认识线段: 线段的特征: 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可以测量出长度。 画线段的方法: 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画起,需要画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的几厘米处。(没有直接给出画几厘米,要先算再画最后标记)比如:画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厘米 500厘米=()米 4分米=()厘米 5000毫米=()分米 3000毫米=()米 6分米=()毫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一支粉笔长10() 教室长7() 小军身高12() 数学书长210() 小树高3000() 文具盒长2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我们知道的长度单位有(米)(厘米)(毫米)(分米)。 2、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米)作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候,要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物体左端,再看物体右端右端对着几。 二、换算 5米=(500)厘米 500厘米=(5)米 4分米=(40)厘米 5000毫米=(50)分米 3000毫米=(3)米

二年级上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1.2]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1()。 3.回形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手指的宽大约是()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8是()厘米,从6到13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二.在 里,填上“ > ”“< ”或“ =”。 5 32厘米8 355500厘米54厘米 20厘米5米1米8厘米 99厘米4厘米6厘米 2米10厘米67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厘米5米 三.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 长度单位 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_ ________ 一、填一填。 1.在直尺上 1 个大格就是( )厘米 2.在直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5”是( )厘米,从刻度 “ 7”到刻度“ 10”是( )厘米。 3.在米尺上,从刻度“ 0”到刻度“ 100” 是( )厘米,也 就 是( )。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6米 四、算一算 4. 1 米=( )厘米 7 米=( )厘米 300 厘米=( )米 600 厘米=( )米 1.圆珠笔大约长 15 ); 2 .旗杆大约高 12( ); 3.小拇指大约长 4( ); 4 .教室的门大约高 2( ); 5.床长大约长 2 ); 6 .黑板的长约 4( ); 7.一座楼房高约 25 ); 8 .文具盒长约 21( )。 三、在○里填上“> 1 米 7 米 5 米 1 6 5 米 16 厘米 厘米 <” 或者 或者 99 厘米 厘米 =”。 26 厘米 米+2米 米+2米 米+3 厘米 12 2 米 12 23 米 8 厘米 75 厘米-20 厘米

37厘米+8 厘米=( 25厘米+9 厘米=( 1米-78 厘米= ()厘米)厘米厘米 70 厘米+30厘米=(厘米= ( )米 五、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 画 √”,不是的画 “×”。 六、数一数, ③ 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七、按要求画线 段。 1.画一条长 4 厘米的线 段。 2.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 4 厘米短 2 厘米的线段 八、量一量,比一比,再计算。 ① ()厘米 ② ()厘米 ③ ()厘米 (1)第三条线段比第一条线段短多少厘米? 2)第二条线段和第一条线段一共多少厘米? (3)把三条线段的序号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排列:九、问题解决。 1.一根绳子长15 厘米,用去8 厘米,还剩多少米?2.小芳身高为96厘米,她再长高多少厘米就是 1 米?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4、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5、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米与厘米之间的进率。

6、掌握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正确测量生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米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子、学生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那么,你知道两手指间的一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一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能画几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小朋友们,量一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请2~3个小朋友说出自己选用的工具,有的用拃长量、有的用铅笔盒量、有的用数学书量??按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试着量一量,提醒小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为什么大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入课题。

通过小组讨论认为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一样。我们通常用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谈话:除了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还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一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因此,我们的古人在很早就统一了计量单位。 二、合作探究,认识厘米 探究一:认识直尺。学生拿出直尺,看一看,摸一摸,交流发现的结果。表示厘米的字母是cm,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长度单位。直尺上有长度单位,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直尺来量。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1cm到底有多长?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有多长。 同学们在自己用的直尺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用手指比划一下1cm大约有多长。 你是怎样看的?引导学生汇报:从0到1是1cm长,从2到3也是1cm长??

第一章认识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 1.1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拃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拃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拃?生1:5拃。生2:5拃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拃。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拃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试卷 一、填一填。 1、我们知道常用来测量长度的单位有()和()。 2、我们在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3、尺子上,从0到1()是厘米,从0到5是()厘米,从5到12是()厘米。 4、我们在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在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作单位。 5、1米=()厘米,500厘米=()米。 二、填空题 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2、小明今年上二年级,他的身高是135()。 3、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 4、一张床大约是()米,操场跑道的长度是()米。 5、1厘米1厘米地数,数5次是()厘米,数10次是()厘米。 三、在横线上填“>、<或=”。 5米___6米38___41厘米6米___600厘米 99厘米___1米4米___300厘米6米___590厘米 四、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支粉笔的长是7()铅笔的长度是21 () 教室宽6()一棵树高6 () 操场宽70()一条毛巾宽30 () 东东身高130()一本数学书厚1() 五、判断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画“×” 1、小明画一条线段长10厘米。() 2、一根手指长5厘米。() 3、比85米少25米的是60厘米。() 4、一棵树高6米。() 5、10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六、选一选。 1、教室内的黑板长() 米米厘米 2、李军身高是() 米40厘米米厘米 3、1米是()厘米 B50 4、一根跳绳长() 厘米厘米米5 5、给出两个点能画()条线段. 七、小小神算家。 46米+14米=()米30厘米+70厘米=()米 28厘米+9厘米=()厘米99厘米+1厘米=()米 1米-20厘米=()厘米77米-59米=()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 2、掌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量厘米); 3、认识线段并能测量它的长度。 重点:掌握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对线段有初步认识。 难点:利用长度单位解决相关的问题。 【知识点1】认识刻度尺-厘米(cm) 1、上图是一把直尺,从刻度“0”到刻度“1”是()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5”是()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7”是()厘米。 【知识点2】测量物体的方法 测量物体长度时,先把物体放平,一般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经典例题剖析 知识重难点梳理 教学目标 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物体的右边对准几厘米,就读出几厘米。 2、 这支铅笔长()厘米这个大头针()厘米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注】如果物体的一端不是对着尺的“0”刻度,而是对着其他刻度时,就用物体所对着的两个刻度相减,也会得到物体的长度。 【知识点3】认识线段-直直的,两个端点的线 3、下面各图中是线段的在()里面画“√”,不是的画“×”。 ①②③④⑤ ()()()()() 4、数一数,下面各图中由几条线段组成。 ()()()() 【知识点4】画一段已知长度的线段。 5、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从尺子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

米的地方。 6、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4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知识点5】认识长度单位米(m) 上图是一把米尺,每1小格代表1厘米,总共有100个小格,也就是100厘米,因此1米=100厘米 我们在测量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米是量较长的物体。 常识: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7、测量书本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比较合适。 8、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教学设计一】 NO:1 统一长度单位 学习内容:教材1-2页例一,做一做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 单位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 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 的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长、宽、高都是1厘米的正方体)等物品。预设流程: 一、联系生活,统一认识。 1、找原因:小猪能能可能干啦!有一天,他帮妈妈锄地。他干了一整天,饿极了。晚上回 家吃了2碗饭。第二天,他又干了一整天的活,到了晚上,他吃了8碗饭。这可能吗?(碗有大 有小) 2、矛盾冲突: (1)、我们先做一个量铅笔的游戏吧!游戏分两个小组,一组男生,一组女生,女生先来1人,男生捂上眼睛不许偷看,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先别说。女生捂上 眼睛男生来1人,你们量的铅笔的长度有几根小棒那么长,记住了吗?别说。 (2)、女生说你们的铅笔有几根小棒那么长?男生呢? (3)、你们说哪支铅笔长? (4)、出示两支铅笔,你们看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量数学课本的宽, (1)4人一组,每人从四件物品(1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方木块)中选取一件不 同的物品去量。 (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 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第一单元(认识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 填一填。 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来量。 2.图钉的长大约是( )。 3.回形针的长是3( )。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作单位。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6.1米=( )厘米,操场跑道长时200( )。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 )刻度要对这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 ),手指的宽大约是( )厘米。 9.你的尺子上,从0到1是( )厘米,从0到8是( )厘米,从6到13是 ( )厘米。 10.三角形是由( )跳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 )条线段围成的。 11.一条线段长是100个1厘米,这条线段长( )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时125( )。 二. 在 里,填上“ >”“ <”或“=” 。 5 32厘米 8 35 500厘米 54厘米 20厘米 5米厘米 1米8厘米 99厘米 4 6厘米 2米10厘米 6667 8米108米1厘米 3米10400厘米 5厘米 5米 三. 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3. 先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再画一条比它短2厘米的线段。 4. 在两点之间画线段,最多能画( )条,在图上画出所有的线段。 (1) (2)

5.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6.画一条比9厘米短1厘米的线段。 7.画一个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 四.排一排。 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厘米2厘米21厘米32厘米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11厘米4厘米1厘米17厘米 五.下面图形哪些事线段,是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 ) ( ) 六.小小神算家。 8厘米+12厘米=()厘米3米+6米=()米 54米+12米=()米40厘米-30厘米=()厘米 13厘米+31厘米=()厘米39米+7米+2米=()米 20厘米+()厘米=1米1米+4米+()米=15米 26厘米+8厘米=( )厘米70厘米-7厘米=( )厘米 82米-5米=()米30米+46米=()米 95厘米+5厘米=()米1米-10厘米=( )厘米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长春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量小强身高1米33厘米,小丽比他高一些,小丽身高()。 A. 138厘米 B. 130厘米 C. 1米67厘米 2.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 B. 3 C. 4 3.下面线段中长为2厘米的是()。 A. B. C. 4.用左边的木块搭出右边的图形,搭出的图形高()。 A. 17厘米 B. 15厘米 C. 13厘米 5.图中小刀长()厘米 A. 9 B. 5 C. 4 6.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 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 C. 食指的宽度 7.下图中的钢笔长()厘米。 A. 6 B. 7 C. 8 8.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 B. 200厘米长 C. 一样长 9.下面()的测量是错误的。 A. 铅笔比6厘米长 B. 铅笔长10厘米

C. 铅笔长大约20厘米 10.王军身高180()。 A. 分米 B. 厘米 C. 毫米 11.小红像下图那样错误的量了这只钉子的长度,下面关于长度的叙述中()正确。 A. 比4厘米长 B. 正好4厘米 C. 比4厘米短 12.一棵大树高14() A. 米 B. 分米 C. 厘米 D. 毫米 二、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 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 14.铅笔长________厘米。 铅笔上面的回形针长________厘米。 15.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________。 16.下面这枝铅笔长________厘米。 17.下面的彩条长为________厘米。 18.在横线填上合适的单位.(厘米或米) 一本书厚1________ 手掌的宽约8________ 操场长约60________ 课桌的高65________ 一条跳绳长2________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三年级数学《认识长度单位——毫 米》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并理解使用统一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数)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以及主动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主要教学,加上直观教学,和学生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情景设置。 (1)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进行介绍:古人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估计和测量。 (2)提问:仿照古人的办法,你能量一量你的课桌或数学书有多长吗?分小组测量课桌、数学书的长度。 提示:想一想用你身体的哪部分去量比较方便。

2、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3、引导质疑:为什么你们测量结果中得到的数会不同呢? 如果你们都用同一种工具来量,结果会怎样? 4、导入新课: 师: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生:尺子) 师:那究竟用什么单位表示一样东西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1、猜一猜 师:那1厘米有多长呢? 2、认识刻度尺。 师:“ 那刚才小朋友猜得对不对呢?我们认识刻度尺后就知道了。”师:“请小朋友们同桌互相观察一下,你们的尺子上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我们再一起看大屏幕上的尺子。”课件同步师:“它上面的线叫刻度线,”“尺的左端的刻度线对着几?”“对着0,这叫做尺的0刻度。这也是起点。” 3、认识1厘米、几厘米。 a)初步认识1厘米、几厘米。 教师在米尺上从0指到1,说:“从0刻度到1刻度的长度是1厘米(板

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来量。 2、()和()都是长度单位。 3、()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它有()个端点。 13、1米﹦()厘米1元3角﹦()1元﹦()分 14、一星期有()天。 15、1米=()厘米45厘米-6厘米=()厘米 37厘米+5厘米=()厘米23米-8米=()米 一、填一填。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2、厘米可用字母()表示,米可用字母()表示。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15厘米+8厘米=()厘米30米+6米=()米 10米-9米=()厘米6米-5米=()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40厘米+6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三条线中,( )是线段。 ①②③ 2( )来量。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改正后写在括号里。)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 四、量一量。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厘米 第二条( )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估计长( )厘米 实际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五、画一画。 1、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六、用数学。 1、一根绳子剪去28厘米,还剩50厘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厘米? 2、一块布长12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米? 3、1米长的绳子,用去40厘米,还剩多少厘米? 4、玲玲有红、黄两条彩带,各50厘米,两条彩带一共长多少米?

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内容:长度单位) _________班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填一填。(34分) 1、量较长物体的长度,可以用()作单位。量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尺子的()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 一端对着几。 3、1米=()厘米400厘米=()米 4、看一看,填一填。 这支回形针长( )厘米这支铅笔长( )厘米。 5、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本书厚1()②手掌的宽约8() ③操场长约60()④课桌的高65() ⑤一条跳绳长2()⑥哥哥的身高1()28() 6、30米+8米=()米12厘米-7厘米=()厘米 27厘米+6厘米=()厘米54米-4米=()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分) 1( )是线段。 ①②③ 2、要知道学校的操场有多长,应该用( )来量。 ①三角尺②米尺③卷尺 3、你的椅子大约高( )。 ①45厘米②45米

4、一棵树的高度大约是3( )。 ①厘米②米 三、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5分) 1、一张单人床长2米。……………………………………() 2、一块橡皮擦的厚10厘米。……………………………() 3、一枝自动水笔的长是16厘米。………………………() 4、小红爸爸的身高有170米。…………………………() 5、长1米的木棒要比长100厘米的铁丝短一些。………() 四、量一量。(24分) 1、先量出下面每条线段的长度填在右边的括号里,再回答问题。 第一条 ( )厘米 第二条 ( )厘米 ①两条一共有( )厘米。②第二条比第一条长( )厘米。 2、估一估,量一量,填一填。 估计长( )厘米估计长( )厘米 实际长( )厘米实际长( )厘米 五、画一画。(10分) 1、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下面线段短2厘米的线段。 六、找一找: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你能举出三个例子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单元教材分析主要内容: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认识米、用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二、地位与作用: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这一部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和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三、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2、能力目标:会用刻度尺量、画物体的长度及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标: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单元教学重点: 1、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2、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画和量线段的方法。 五、单元教学难点:正确的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工具量和画线段。

六、单元教法设计 1、统一长度单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计量单位去测量统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 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3、关于线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补充线段的练习。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2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量物体的正确方法,知道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摆放,要放平摆直 2、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3、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4、鼓励学生先估测再测量,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测量方法教学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并初步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感知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课件,一角硬币,曲别针,三角形学具,小刀,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演示“小马过河”课件,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能不能帮帮小马,让她顺利过河?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3米○30厘米 60厘米○100厘米 2米○20厘米 1米○100厘米 4厘米○1米 50米○5米 二、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1)一枝蜡笔长10()(2)姐姐身高是1()46(); (3)一条裤子长1()(4)一把剪刀长13() (5)一幢大楼高56()(6)一根丝瓜长60() (7)教室门高2()(8)写字台高80() (9)一条成人围巾长2()(10)练习本长22() 三、将下面的长度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 40厘米 1米 1厘米 10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捆绳子长15米;第一次用去5米;第二次用去6米;一共用去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2、一枝蜡笔用去2厘米;还剩下8厘米;这枝蜡笔原来长多少厘米? 。 或“ =” 一、在○里填上“>”“< ” 5米○5厘米 1米20厘米○100厘米 100米○1厘米 200厘米○2米 98厘米○1米 1米○1厘米 5米○50厘米 3米○13厘米 70厘米○1米 1米-30厘米○60厘米 4米+5米○10米 200厘米○2米+3米二、把79厘米、3米、4厘米、1米、90米、900厘米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 三、()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厘米或米)。 河水深8()学校操场长200()一个茶杯高11() 电梯高18()一根跳绳长2()课本的宽约14() 旗杆高20()公共汽车长10()梳子长26() 粉笔长10()小红身高125()缝衣针长3() 大树高15()手掌的长约10()哥哥的身高1()60()

一枝毛笔长20()房间大约长6()中指的宽大约是1()四、解决实际问题。 1.一根木料长1米;用去45厘米;还剩下多少? 2.小明身高86厘米;小强比他高11厘米;小强身高多少? 3.一段布长13米;做了2套衣服后还剩7米;做衣服用去多少? 4.一枝铅笔用去8厘米;还剩12厘米;原来长多少? 一、试一试;填一填。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量手掌的宽度通常用()作单位;买布的阿姨通常用()作单位量布料的长度。 (3)线段是()的;有()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4)教室的黑板大约长()米。 (5)你的身高比1米多()厘米。 (6)你的一庹大约比1米长()厘米。 (7)教室的宽大约是()米。 (8)教室的门大约高()米。 (9)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0是()厘米;从刻度12到刻度7是()厘米。 (10)从尺的刻度()到()是6厘米。 (11)小明的手掌宽约6(); (12)一本字典的厚度大约是5();我的食指大约是5()。(13)1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6米是()个1米那么长;6米是()个1厘米那么长。 (14)把一根1米长的绳子剪成1厘米长的小段;能剪成()段。(15)我们把书边、桌子边、黑板边都可以看成()。 二、换算单位。 5米=()厘米 100厘米=()米 1米25厘米=()厘米 500厘米=()米3米30厘米=()厘米 110厘米=()米()厘米 二、比一比 。 1、在()里填上“>”、“<” 或“=” 51cm()49cm 33cm()3m 1cm()1m 25cm()2m 6m()60cm 2m()200cm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包含答案解析)(1)

(常考题)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单元测试 (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这支铅笔的长度是()厘米。 A. 7 B. 9 C. 8 2.下图中火柴长()厘米。 A. 1 B. 3 C. 4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猫比1米高 B. 房间高4厘米 C. 跳绳长2米 4.100厘米长的铁丝和1米长的绳子的长度()。 A. 铁丝长 B. 绳子长 C. 一样长 5.下面物体中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是()。 A. 文具盒的厚度 B. 液晶电视机的厚度 C. 食指的宽度 6.把2米9厘米改成用米作单位的三位小数是() A. 2.090米 B. 2.009米 C. 2.09米 D. 2.900米7.下列物体中,高度约是2米的是()。 A. B. C. 8.下图铅笔长为()。 A. 5cm B. 5cm5mm C. 4cm5mm 9.小华家到学校大约800米,估计一下,他在上学的路上可能走了()步。 A. 16 B. 160 C. 1600 D. 16000 10.长1米的木棒和长100厘米的铁丝相比,()。 A. 铁丝长 B. 木棒长 C. 同样长 D. 无法比较11.2米长的绳子和200厘米的长的线段比()。 A. 2米长 B. 200厘米长 C. 一样长 12.看图列式,算式正确的是( )。

A. 3+5=8 B. 3+7=10 C. 3+4=7 二、填空题 13.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学楼高大约12________ 一支粉笔长大约7________ 一张书桌高大约70________ 衣柜高大约2________ 14.在括号里填上厘米或米。 桌子高约80________ 床长2________ 牙刷长约l5________ 15.把1米5厘米、1米50厘米、1米15厘米、2米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在横线上填厘米或米。 火柴棒长4________ 大树高9________ 身高136 ________ 17.一只蚂蚁从尺子的17厘米处爬到8厘米处,它爬了________厘米。 18.下面的彩条长为________厘米。 19.30米+8米=________米 12厘米-7厘米=________厘米 27厘米+6厘米=________厘米 54米-4米=________米 20.在横线上填上“厘米”或“米”。

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理解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1、例2及相对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水平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实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到因为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理解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理解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 2教学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