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二首教案

19* 外国诗两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过程与方法】 1.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 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生:预习课文,圈记疑难问题。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用苏轼的词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感悟诗人的人生用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则叫“生活欺骗了你”,今天,让我们走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态度。

基础梳理

1.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镇静(zhèn)忧郁(yōu yù)瞬息( shùn)怀恋( liàn).....(2)理解词义

①忧郁:忧伤,愁闷。

②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③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④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⑤怀恋:怀念。 2.作者简介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普希金(1799-1837),政治抒情诗《自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等。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小说《上尉的女儿》背景探寻3.。本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本诗选自《普希金诗集》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离。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整体感知?

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1.

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2.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

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

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

文本探究

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你”指的是谁?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你”指的是遭遇艰难困苦的人。

2. “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

一是当时沙皇统治十分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所以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时机成熟时,将完全彻底爆发;二是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灰心丧气,或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争强好胜,所

以须要镇静。“镇静”“镇静”也就是不慌乱,不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所以说,

是表达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一定会过去。当这一切)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困境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量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着追求理想的过程时,你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另一方面,诗人阐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一种经历及其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正如七色彩虹那样,少一种色彩都是残缺的,尤其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中的勇士,更能铸就出彩的人生,这是人生的真谛。与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一般诗词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但这首诗词却是直抒胸臆,诗人这样写有4.

什么作用?这首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也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有利于表达诗人乐观的思想。诗人不仅直抒胸臆,而且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举例并分析其作用。5.

诗人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1. 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首短诗。2.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基础梳理

字词清单1.

)生字注音(1 延绵(yán)幽寂(jì)路径(jìng)萋萋(qī).... 2)理解词义(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③幽寂:幽静;寂寞。④延绵:延续不断。⑤回顾:回过头来看。作者简介2.,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1963)弗罗斯特(1874-《白桦树》等。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背景探寻3.

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1912年弗罗斯特38”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要的人生选择。整体感知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1.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 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各写了什么?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第一节——写诗人站在岔路口,遭遇道路。第三节——

写诗人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四节——写诗人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对未来的遐想。 3. 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人会面临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正确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文本探究

1.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

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已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此其二。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诗人为何会“在那路口久久伫立”?2.诗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

。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时间无法倒流,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所以诗人为选择而犹豫,“久久伫立”“久久伫立”也意在说明对人生之路的选择须慎重。板书设计

拓展延伸普希金名句集锦

课后作业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首现代诗。1.

2.课后阅读普希金的作品。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之后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于纠缠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忽视了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强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能开始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外国诗二首》教案

《外国诗二首》教案 教材解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他一生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了沙皇极度的不满和仇视,他也因此曾两度被流放。在这样极其艰难的处境下,诗人没有丧失希望与志,他更加热爱生活,相信正义必胜,光明一定会到来。这首诗就是他在被流放期间创作的。 这首诗歌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强烈呼唤,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和执着追求,自始至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它告诉人们: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但这强是暂时的,当人们度过艰难困苦之后再回首往事,那过去的一切将变得更加美好。这是人生经验的总结,也是生活的真谛。 这首诗仅八句,但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就在于它充满了人情味和哲理,让人感受到诗人真诚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情绪。诗歌问世后,许多人把它当作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是表达人们共同的感受。在这首诗中,弗罗斯特抓住林中岔道这一具体的形象,引发人们丰富生动的联想,烘托出人生岔路这样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进而阐发了如何抉择人生道路这一主题。 诗人以含蓄清新、别具匠心的艺术风格再现了优美的然风光,并且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 此诗描绘的是一个面临选择的人和他进行选择时的心态,并没有指出选择的具体内容,而是着眼于选择本身。因此,每一个读者都能在这首诗中发现自己的生活体验,所以说,这首诗的内涵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意,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想象能力,培养读诗的兴趣,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19课《外国诗两首》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把握诗文的感情基调,有感情诵读诗文。⑵领悟诗句蕴涵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⑶培养学生创作短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反复的诵读、交流合作中理解诗的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正确面对人生中的挫折。 教学重难点 1.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在情感酝酿中诵读。 2.体悟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受 这是一首神奇的诗,自从它问世后,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成为激励自己前进的座右铭。 1.从诗中,你读到了什么哲理? 可能是:勇于直面生活的挫折。/正视并敢于面对不幸,生活才会更美好。/痛苦是人生的精神食粮。/人应该有乐观的心态。 2.它能让你联想到哪位文人说过的话?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宗璞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伟大的作品的价值在于:它能穿越时空,让所有需要它的人们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汲取力量和营养。 二、再读感悟 其实这首诗没有什么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劝告的口吻——按常理这是诗歌创作要尽力避免的,但这首诗却以说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怎样说理才具有诗的味道,而被人所接受呢? (一)关注“假如” 1.出示四首诗: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 《如果有来生》

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成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读诗的,尤其是现代诗,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同时还讲究音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但是,他们对诗歌的理解通常还处于感性阶段,即没有掌握诗歌的 朗读、欣赏的一般技巧和方法,也不具备鉴赏情感含蓄、内容深奥、意象丰富的哲理诗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调动自身的生活体验来把握诗歌的内涵了。而《未选择的路》就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深邃的哲理。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单元目标 1.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 2.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 3.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诗歌,研讨诗歌内容。 2.品析诗句,概括诗歌蕴含的哲理。 3.比较阅读,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析诗句,概括诗歌蕴含的哲理。 2.比较阅读,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 2.品读诗句法。 3.比较阅读法。 4.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作业 1.课前下发《未选择的路》不同版本的翻译、英文原诗、翻译艺术欣赏等资料。 2.任选诗歌一小节,结合注释,尝试翻译。 3.比较阅读,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有一天为了保全生命,医生让你失去一种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部编人 教版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诗歌,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2.学习诗人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养成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关于象征的知识。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哲理。诗人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 教学难点对于象征的理解。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欣赏了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领悟了如何面对误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品读《未选择的路》(板书课题) 说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们每天走来走去脚下踏的不就是路吗?是的。然而我们可曾思索过:这路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二、检查预习

1、作者介绍(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或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标出朗读的停顿,然后让学生自由读。 停顿示例: 2、学生朗读展示。 3、整体把握,理解诗意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弃疾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感叹;鲁迅也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 2、字词预习:给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伫立(zhù )萋萋(qī)幽寂(yōu jì)延绵(yán mián) 1)全诗共四个诗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小节的意思(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小结: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惆怅—多年后的回顾叹息

⑵ 《未选择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义?这是一种怎样的表现手法?你还学过使用这种手法的课文吗?(适当讲解象征与比喻的不同) (3)这首诗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让学生发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独立自主的选择。 三、合作探究,深入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1、诗人为何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迹更少的一条”“道路”? 2、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1、抄读汪国真的《生活》一诗。请回答,你最喜欢哪一首诗,并简述你的理由。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名师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联系自身实际,深刻体会两首诗的 思想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 审美能力。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理解象征与比喻的区别。 一、什么是诗歌? 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

活、抒发情感”,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 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 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某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 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 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 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 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导入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且大师辈出,譬 如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马雅可夫斯基、莱蒙托夫、普希金等。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广为传诵的俄罗斯诗篇,它的作者就是普希金。

三、资料助读 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 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 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 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 他始终不渝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他 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 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评论家别林斯 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 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 水晶一样透明、洁净,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部编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两首》精品学案(含答案)

外国诗二首 学习目标 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悟诗歌蕴含的哲理。 3.理解诗人直抒胸臆的写法,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4.提高对生命的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基础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在田字格中正确填写汉字。 ()shùn息 忧郁 .. 2.填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国诗人。著名诗作有、、等,他的创作对俄国语言和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吟诵诗歌,感悟诗情 1.请同学们在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基础上,背诵诗歌。 2.在吟诵诗歌的基础上,写出你读诗之后的感受,语言要简洁。 三、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宫玺 假如你欺骗了生活 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

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 有一天,它会教你向它认错 大地的心是诚实的 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 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 才会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收获 这是中国诗人宫玺写的一首说理诗,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思考这首诗里面哪两个词语最关键,它的含义须好好地咀嚼、体会。 四、心向远方,从头再来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生活都需要重新开头。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重新开始的生活?请同学们结合生活的体会,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自由地写诗,展现你们的思想和才华。 2.阅读邵燕祥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结合词语、诗句,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节选) 邵燕祥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还是迎着朝阳出发 把长长的身影留在背后 愉快地回头一挥手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依然是一条风雨的长途 依然是不知疲倦地奔走 让我们紧紧地拉住手 时间啊,时间不会倒流 生活却能够重新开头 莫说失去的很多很多 我的旅伴,我的朋友 明天比昨天更长久 五、推荐阅读 课后阅读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基础积累 1.yōuyù瞬 2.普希金俄《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 二、吟诵诗歌,感悟诗情 1.略。 2.示例1这首诗虽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却深深地烙刻在我的心里,试问,谁没有被生活欺骗过,显然这就是生活的真谛,这是走向光明的必经之路。 示例2我读这首诗时的想法是,人生就是一条大路,这条大路不可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20、外国诗二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等奖创新教案_1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0、外国诗二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等奖创新教案《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诗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9课《外国诗两首》中的一首外国诗歌。本单元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正确对待成长中的苦乐、得失、成功与失败,要勇于面对生活与挑战。诗歌的作者是俄国伟大的民族诗人普希金。他一生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皇极度不满和仇视,他也因此曾两度被流放。这首诗就是在他被流放期间创作的,是诗人真实生活的写照,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强烈呼唤,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和执著追求,自始至终洋溢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学习本诗既可以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又可以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真正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 学情分析 本学期所任教的班级为七年级,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其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成人,半儿童的特点,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阶段。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适应,学生在七年级上这一阶段在心理和学习方法上得到调整,逐步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加之他们对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未知领域充满好奇心,能够理解和欣赏一般的文学作品,对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和积累。虽然他们对普希金的生平与思想了解不多,对外国诗歌接触较少,很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文学修养。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搞好七年级下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教学中根据诗歌的内容及特点,选择好适合本班学生的诗歌教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学,让学生学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容易感知诗歌作品的内容,悟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2020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9 外国诗二首 学案及答案

《诗两首》学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一、朗读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 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炼的语言,并把握诗歌的思想主题。 三、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磨难。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1、普希金(1799—1837)是(国籍)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他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普希金的文学作品主题切中当时俄国社会重大问题,塑造了“”“小人物”等俄罗斯文学的典型形象。 2、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是流放的日子里,是以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解,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二、题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什么意思? 三、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恋”这句诗的含义? 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一、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二、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们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三、你能用一句话把此诗的哲理表达出来吗? 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一、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外国诗歌两首》教案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主题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告诉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当现实生活与想象的不相符合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像诗中所说的“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领悟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生活、追求自己的理想,让生活充满阳光的正确的人生观。这既是审美的教育,又是品德的教育,可获得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功效,同时也为后面单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文是诗歌,从心理上,学生对这种教材有易于理解的心理,教师应抓住学生这种心理,因势利导在讲课文内容的同时,以本文所学进行作文片断练习为手段,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两首诗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两诗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面对困难或挫折时的积极态度,培养坚韧的品质;养成对人生严肃慎重的态度,对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选择 【教学重点】 理解两诗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习《未选择的路》的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教学重点】 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同学们是否记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辛弃疾: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鲁迅: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作对路的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也是写“路”的诗。 二、简介作者,朗读感知 1、简介作者。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 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2、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特指在生活中应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20课《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1. 学习弗罗斯特的相关文学常识,熟读并背诵本诗。 2. 初步了解“象征”手法;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3. 感悟作者对路的选择的思考,讨论如何慎重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第2课时(共2课时) ◆活动一、导入新课,预习展示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我们却只能选择一条。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生活体验,也能反映出不同的内心世界。你有没有想过,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如何做出选择?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希望它能给我们带来启示。(板书诗题) 2.预习检查 (1)请同学们读出诗歌中生词的正确发音。 (2)简要介绍弗罗斯特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曾四度获得普利策奖。被称之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曾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1912年,他举家迁居英国。此后,他陆续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 (3)介绍《未选择的路》的写作背景及其在弗罗斯特诗歌创作中的地位。 本诗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这首诗的内容与诗人的经历有关。1912年,弗罗斯特已经38岁了,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本来平静安稳的教书生活,选择了不可预知的诗歌创作之路。 ◆活动二、朗读诗歌,感受节奏 1. 学生自读: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标出自己认为需要重读和停顿的部分。

(2)小组内朗读,交流讨论。 2. 教师范读: 教师朗诵诗歌,学生边听边按照范读划分朗读节奏,并与自己划分的节奏进行对比。 3. 学生齐读: 学生按照正确的朗读节奏,一起诵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美。 朗读节奏示例: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19课 外国诗两首--《未选择的路》 表格教案

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版 教学设计方案 课程七年级语文下册《未选择的路》 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阅读目标:“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内容分析 2016年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9课《外国诗二首》(自读课)的第二首《未选择的路》 《未选择的路》安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选文体裁多样,无论散文还是诗歌均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直接或间接地表达着作者的人生思考。同属这一单元的文章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教读课)、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自读课)、《外国诗二首》(自读课)的第一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古代诗歌五首》、写作“文从字顺”等。 第五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本单元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目标是:感受课文中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借助具体文字,感受语言之美,并进一步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感受作品的异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律。 2、能说出作者的感情、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学习目标1、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感受诗歌的美,品味语言,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根据原诗句,理解“路”的形象及诗人做选择时的心理。 3、找出诗歌中具体的形象,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观察,我发现,班级中喜欢语文的学生不多,主动学习的愿望不强,不爱动脑筋,怕记东西。读书时声音比较响亮,但却不讲究语气、语调、节奏等。特别对诗歌的朗诵还是停留在读一般课文的基础上,没有掌握诗歌朗诵要注意的事项。对作者的情感及诗歌的内涵把握不是很到位。另外,七年级学生的人生观还处于形成阶段,如何选择人生之路,需要引导。 重点、难点1、通过诵读,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2、了解托物言志的手法,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教与学的媒 体选择 多媒体、电脑平台、PPT 课程实施类型 偏教师课堂讲授类 √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类备注 教学活动步骤 序号 1 一、导入:作者及作品简介。学生回答与“路”有关的名人名言。 2 二、朗读,感受音韵美 (一)老师范读,提示学生朗读要注意的地方,要求学生划分节奏。(二)老师投影诗歌节奏的划分及重音等。 (三)学生齐读。老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 三、解读,把握诗意美 (一)学生反复朗读,勾画“路”的关键词,归纳每节诗的大意。(二)根据原诗句,理解“路”的形象。

《外国诗二首》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学本教学”教学设计

萋萋(qT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忧郁(ydu)愁闷。 伫立(zhu )长时间地站着。 涉足(she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向往(xi*ng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到达。 尴尬(gOng4)处境困难,不好处理。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如何阅读诗歌?! 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渚B是/瞬(shCin)息、,一切渚E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学习任务二:结合问题,理解诗意 主问题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人给了你怎样的叮嘱? 主问题2.你认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句中的“你”指的是哪些人? 主问题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 主问题:4.“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一句,语气上有什么特占?,、、、• 主问题5.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朗读并背诵 学生互学:分组朗读学生展学:选一位代表读课文,声音洪亮。 第二学程:学习《未选择的路》学习任务一:划分节奏,朗读诗歌。 学法指导学生自学:结合第一首诗的节奏,自己为这一首诗划分节 奏。 学生展学:小组展示,要求声音洪亮,表达清晰,语言流畅。其他小组可针对性补充。 节奏预设:明确: 1.不要悲伤,不要心急,需要镇静,相信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忧郁将会过去。 2.“你”指生活中所有不顺利,碰到挫折、困难的事情。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3.这两句诗道出了普遍的人生体验。诗人是说受了欺骗, 只要镇静,向往着未来,将来回想的时候,反而会觉得很美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生的体验式丰富多彩的,各种体验都是珍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4.委婉、含蓄的劝说。主问 题 5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之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过去,未 来是幸福、美好的。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2.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3.对比两首诗写法的异同。 4.学习顽强乐观的思想,正确理解人生的选择。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相结合。 课前预备:布置同学查找普希金、弗罗斯特的资料,搜集与挫折、路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遇到挫折和迷茫呢?这个时候你是如何想和如何做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吧。 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今日我们来学习《外国诗二首》,看一下两位外国闻名诗人对于这种情形有什么真知灼见,能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板书课题《外国诗二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方法引导:我们应当怎样阅读诗歌? 1.一读,指读题目,读,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尝、揣摩诗中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经常紧密相连,因此要留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四、研学《假如生活哄骗了你》 (一)读。 1.听录音,划分节奏,把握语气。 点拨: 假如/生活/哄骗了你,不要/哀痛,不要/心急! 愁闷的日子里/必要/冷静:信任吧,欢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久憧憬着/将来;现在却/常是愁闷:一切都是/瞬(shùn)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2.听录音,生听读,把握读音。 3.自由诵读,组内齐读。 4.了解 普希金,俄国宏大的诗人,近代俄罗斯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却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歌,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恐慌与仇恨,先后两次被流放,但他始终不愿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06

第20课《外国诗二首》导学案2020-2021年部编七年级下册(学生用+教师用) 《外国诗二首》导学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理解这两首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2.领会这两首诗歌的语言特点和表现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诗。 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普希金(1799—1837),伟大的、家,史称“”,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三、了解写作背景 四、分析全诗 1.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2.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用形象说话,最忌直白的说理,而这首诗通篇没有任何形象,却以说理取得了巨大成功,同学要品味一下全诗,想想原因何在? 3.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篇,许多人把它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作为鼓励自己的座右铭,你读了之后,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学习《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新课 二、作者简介 罗伯特·弗罗斯特(1874——1963),国诗人。 三、分析全诗 1.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3.全诗共5小节,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

4.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四、品味: 1.诗中第二节,诗人说另外一条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为什么又说它“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2.这首诗蕴涵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诗人为何把诗题取名为“未选择的路”? 4.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五、小结 课堂小测 一、基础题 (一)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他的著名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选择的路》的作者是__________国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采用了__________艺术手法。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上汉字。 忧郁()伫立()萋萋()涉足()瞬息()延绵() 幽(jì)______ _____(yùn)含 _________(kuài zhì)人口污(rǎn)_______ (三)写出下列各词的同义词。 忧郁()镇定()怀恋() 伫立()幽寂()延绵() (四)下列对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现在却常是忧郁(忧郁:忧伤愁闷) B.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C.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外国诗两首》 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 其一: 从容说课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休斯的成名诗作。诗中“河流”是一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全诗在深邃中显自豪。 教读课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中表现的异国情趣,如俄罗斯风情、黑人种族的文明史。教读过程中,要结合两位诗人各自国家和种族的特点,选用恰当的助读资料,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去认识和理解。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的意义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感情,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则是教学的难点。教读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