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一、总则

为规范企业生产情况的统计管理,有效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生产统计管理

规定》的有关规定,本规定制定。

二、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企业内所有生产活动和生产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告等工作,以及统计数据的使用、保管、传输等管理工作。

三、统计指标

企业生产情况统计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生产计划完成情况

2.生产任务完成情况

3.生产设备利用率

4.生产制品质量合格率

5.员工产能、效率、出勤率等

6.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情况

7.生产能耗、生产成本等

四、统计管理机构

企业应当设立统计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生产情况的数据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报告等工作。统计管理机构应当与企业的财务、生产、

营销等部门充分协作、沟通,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统计报表形式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统计报表制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统计报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生产计划完成情况报表

2.生产任务完成情况报表

3.生产设备利用率报表

4.生产制品质量合格率报表

5.员工产能、效率、出勤率等报表

6.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库存情况报表

7.生产能耗、生产成本等报表

六、统计分析

企业应当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统计数据应当用于制定生产计划、评

估生产能力、调整生产流程等。

七、数据保密

企业负责任地保护生产统计数据的保密性。未经授权人员不得查看、复制、传递统计数据。统计管理机构应当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加强信息

安全保障,防范数据泄露。

八、统计工作考核

企业应当对统计工作进行考核,对于不履行或者不合格履行统计工

作职责的人员进行相应处理。同时,企业应当鼓励在统计工作中发挥

积极作用的人员,对于在统计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人员进行奖励。

九、附则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本规定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生产报表统计管理制度(08-12)

生产报表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条. 目的 (一)为了持续提高生产成本管理水平,降低消耗,统一各消耗指标的计算方法,便于统计、比较和考核; (二)及时掌握、了解、通报生产计划的完成进度和各种能源及物料的消、损耗,以利于指导生产、降低消耗、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条. 适用范围 该管理制度仅作为生产公司生产内部的报表统计管理及报表统计计算方法的使用,适用于啤酒生产统计管理。 第三条. 职责 (一)生产部负责公司各类生产信息数据的收集、填报、上报和归口管理工作;负责每月的一级水损、一级电损的分摊,负责酿造耗煤量和包装耗煤量的分摊。 (二)仓储部负责公司各类仓储信息数据的收集、填报、上报和归口管理工作; (三)动力车间负责公司用水、用电、蒸汽及煤的统计汇总工作; (四)生产、仓储统计(核算)员对所报出的各类报表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五)主管生产、仓储的负责人对所有上报的各类报表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负全面责任并签字认可; 第四条. 报表报送流程及要求 (一)报送流程(见图表一); (二)报送要求(见图表二)。 图表一 :生产报表报送流程

图表二:报表报送要求 第五条. 啤酒生产报表报送内容、格式及统计方法 (一) 酿造车间 1、 报表格式 (1) 日报:酿造车间生产日报; (2) 月报:酿造车间生产月报(与生产日报合并); (3) 台帐:酿造车间糖化投料明细台帐、糖化收得率台帐、发酵液台帐、鲜啤台帐、酿造基础数据台帐、酿造消耗台帐、酿造能源台帐、过滤清酒台帐、酿造机物料台帐; (4) 酿造车间操作记录。 2、 酿造车间统计报表中涉及到的生产消耗的计算公式 (1)说明: 1)冷麦汁产量按实际计量的产量为准,或采用热麦汁量乘以0.96的热收缩系数进行计算; 2)月底在盘点表上不得有清酒出现,如现场有清酒应折回到未使用的冷麦汁量(发酵液)中; 3)酿造用水、电、汽量包括鲜啤清洗用的量(鲜啤外包的除外); (2) 冷麦汁粮耗(折11度) ()()()KL kg KL kg 度麦汁量本期折本期投料总量冷麦汁粮耗11/= (3) 糖化浸出物收得率(%) 公式备注: 1)投入的浸出物=麦芽浸出物+大米浸出物+淀粉浸出物 麦芽浸出物=投入的麦芽量(kg )×麦芽浸出物含量(%)×(1-水份%)×(1-杂质%) 大米浸出物=投入的大米量(kg )×大米浸出物含量(%)×(1-水份%)×(1-杂质%) 淀粉浸出物=投入的淀粉量(kg )×淀粉浸出物含量(%)×(1-水份%)×(1-杂质%) 2)收得浸出物=定型麦汁产量(kl )×麦汁浓度(w/v ) 3)我们所检测的麦汁浓度是质量比(w/w ),应更换成质量比体积(w/v ),即质量比乘以麦汁比重就转换为质量与体积比。(为了便于大家实际操作,麦汁浓度在从质量比转换成体积比可参照《啤酒生产关键()()() %100?=kg kg 本期投入的浸出物本期收得的浸出物%糖化浸出物收得率

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大全

统计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一、认真执行《统计法》及有关法规,严格依法办事。 二、执行统一的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负责汇总公司的统计月报、季报和年报的工作,并按要求及时上报各项指标和数据,做到正确完整. 三、审查本公司的统计报表,搞好汇总上报工作. 四、负责统计资料的整理保管工作。 五、认真学习有关统计法规,做好资料保密工作; 六、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

统计资料保密制度 一、统计人员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确保统计资料完整与安全。 二、统计人员要加强对统计资料的管理,做到定期清点和检查,每逢节假日要将统计资料集中保管,以防失泄密。 三、统计人员要严格执行统计资料借阅制度,不准把机密资料私自外借. 四、不准随便摘录统计资料内容,谈话不得与非有关人员涉及统计资料内容。 五、不准在统计室内会客,非统计人员严禁使用统计专用微机。 六、对需要销毁的统计资料,必须登记造册,报经领导批准后方可销毁.销毁要到指定地点,并有专人负责监督。 七、因玩忽职守造成统计资料丢失或泄密者,视情节轻重依纪、依法处理。

统计台账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规范公司的统计基础工作,及时、准确地反映公司销售情况,特制定本公司统计台账管理制度。 一、所有统计台账资料均为公司内部性文件,除业务部门或其他相关单位经区统计局开具介绍信以外,均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二、本公司统计台账采用区统计局统一格式,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组织机构代码、单位名称、资质等级、季度、签订的合同额、建筑业总产值、竣工产值、房屋建筑施工面积、期末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应付职工薪酬、应收工程款、房屋竣工面积和房屋竣工价值等。 三、本公司的统计报表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所有报表均应打印存档,作为统计台账的补充资料. 四、统计工作人员务必按照有关规定提供统计台账等资料,不得虚报、瞒报、迟报,也不准随意修改。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生产统计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企业生产统计工作,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促进生产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订立本规定。 第二章职责 第一条生产部门应依照本规定编制生产统计报表,确保报表真 实牢靠。 第二条经营管理部门应审核生产统计报表,对处于上升趋势的 经济指标进行精细化管理。 第三条财务部门应受理各级生产部门上报的生产统计报表并进 行统计、分析和比较。 第三章统计内容 第一条产量 产量是衡量企业生产本领和生产效率的一个紧要指标,需按日、周、月定时统计核审。应依据生产线、产品种类、生产车间等进行 认真统计。 第二条出品率 出品率是反映产品质量水平的一个紧要指标,需按日、周、月 定时统计核审,应依据生产线、产品种类、生产车间等进行认真统计,并供给合理的改善措施。

第三条产量成本 产量成本是衡量企业生产成本的一个紧要指标,需按日、周、月定时统计核审,应细化原材料、人工、设备等各项费用,并能够追溯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情况。 第四章统计方法 第一条统计周期 统计周期应按不同生产车间、生产线和产品种类进行分类,周期可为日、周、月。对于一些特别生产车间或产品的经济效益应特别关注。 第二条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应严格依照统计周期,适时、精准地收集有关生产数据,并必需进行复核和比对。 第三条数据分析 每个数据采集环节完成后,应对其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并进行比对、分析,选择出对企业决策最有价值的数据。 第四条数据报表 数据报表应对紧要数据进行横纵比对,以保证数据精准,对短时间内产量成本的明显波动以及出品率下降的原因应特别关注,并适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改善方案,订立完善的生产计划及生产技术标准,改善生产效率。 第五章保密规定 企业生产信息应严格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向外界披露,有关部门、人员,应加强保密意识,保障企业的核心机密不被侵害。对于

统计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度(六篇)

统计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度 生产调度岗位责任 1、生产调度服从生产技术部安排,为生产服务。 2、生产调度主要的工作职责为。统计日生产报表,制订日生产计划、统计化验分析数据,记录生产技术部会议内容,统计和保管进出生产物质。 3、建立、健全生产物料进出台账。 4、收发生产所需物料,根据公司规定开据进出库单。 5、对采购生产所需物料进行确认。 6、将统计的日生产报表经确认后发到相关人员。 7、和营销部门联系;制订日生产、供应和销售计划报生产主管、技术主管和副总经理。 8、卫生责任区为仓库、调度室,使其保持整洁,无杂物。 9、生产调度有事离厂需通过副总经理同意。 统计员工作岗位责任制度(二) 一、恪守统计职业道德、认真贯彻执行《统计法》和上级部门制定的各项统计制度、方法和规定。准确、及时完成国家和上级统计部门规定的各项统计调查任务。 二、负责按时完成企业一套表网上直报,提供的各类统计资料必须实事求是,不得虚报、瞒报、拒报、伪造和篡改。

三、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开展统计数字质量检查,保证统计数据准确可靠。 四、搜集、整理本单位综合与专业的统计资料,为业务主管部门编制、检查计划提供可靠依据。 五、管理本单位统计资料,定期整理归档。建立健全统计资料档案制度。 六、开展统计分析,提交统计报告,及时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交依据。 七、努力学习统计专业知识和科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八、配合统计主管部门做好本单位统计人员的上岗培训和技术职务的评审工作。 生产统计员岗位责任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严格按“统计法”规定如实做好混凝土生产各项统计、汇总、分析工作; 2)建立健全搅拌站的基础资料工作,监督检查各个岗位的原始记录,收集汇总和审核搅拌机自动记录与司机货运单、原始记录的一致性,使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3)按合同规定严格审核外租车辆费用及泵送费用,发现单据与合同不符,有权拒绝结帐;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制定的一套对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置的规章制度。其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数据支持。下面就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一、统计内容 1. 安全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性质、伤亡程度等基本信息的统计; 2. 安全事故的损失情况(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等)的统计; 3. 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的统计; 4.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的统计。 二、统计方法 1. 设立统计岗位,由专职人员进行统计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与时效性; 2. 制定统计表格,包括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亡情况等各项指标,统一标准化统计数据; 3. 将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统计,生成统计报表; 4. 建立统计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和快速查询; 5. 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三、统计流程 1. 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及时上报,由专职人员进行详细调查和记录,形成事故报告;

2. 统计员根据事故报告的内容,按照统计表格的要求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3. 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整理,形成统计报表,并进行组织审核; 4. 统计报表由安全部门上报至企业领导层,并进行定期的组织汇报。 四、制度要求 1.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必须得到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严格执行; 2. 统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和责任意识,对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3. 统计数据必须及时上报,确保统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 统计报表要规范化设计,内容明确,便于领导层进行决策分析; 5. 统计工作要与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相结合,形成相互支撑的工作机制; 6. 统计结果要及时总结分析,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制度,可以实现对安全事故的精确统计和全面分析,为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提供实际依据。同时,统计制度的建立还可以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监督和考核,提高安全管理的水平,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4篇)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 一,统计内容和要求 1.建立车间物料入库台账,有原材料账,生产成品帐(按品种登记),半成品帐(按品种登记,主要是冷轧盘螺纹产品),有月计,累计,各种统计数据要以原始数据为基础。 2.做好每月车间用电,用水汇总 3.每月及时编制产成品及半成品产量统计表 4.每月参与盘点库存原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掌握清楚,并要有盘点记录 5.做好废钢的统计工作 6.每天在erp系统里操作,根据磅单审核调拨单、杂收单,根据出货对账表做生产报工,并做好发料单维护工作 7.根据技术研发中心提供应的成型钢筋加工单做排产计划需要的报表 1.原材料磅单,要求材料管理员每天早上8.30前将磅单交至统计员处 2.废钢过秤记录表,要求质检员每天早上8.30前交到统计员处 3.深加工领料日报表要求材料管理电于于每天早上____点钟交至统计员处 4.冷轧原料、组批/成品质量跟踪表,要求冷轧组及时交至统计员处,不准跨月。

二、统计资料管理 1.所有统计资料均为内部文件性质,未经批准,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 2.统计人员保管统计资料 三、责任与权限 1.必须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准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并对岗位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及时性负责 2.监督收到单据的真实性、完好性并妥善保管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范文(二) 一,统计内容和要求 1.建立车间物料入库台账,有原材料账,生产成品帐(按品种登记),半成品帐(按品种登记,主要是冷轧盘螺纹产品),有月计,累计,各种统计数据要以原始数据为基础。 2.做好每月车间用电,用水汇总 3.每月及时编制产成品及半成品产量统计表 4.每月参与盘点库存原料,半成品及产成品,掌握清楚,并要有盘点记录 5.做好废钢的统计工作 6.每天在erp系统里操作,根据磅单审核调拨单、杂收单,根据出货对账表做生产报工,并做好发料单维护工作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六篇)

生产统计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了加强公司的统计管理,有效地、科学地组织统计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国家统计局《部门统计调查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1.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司统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其基本任务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局及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统计任务、统计制度、统计方法,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和及时提供准确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全公司生产和经营情况,作为编制计划并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的依据。 1.3统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专业归口的原则。全公司统计和部门统计形成二级统计网,按统计工作内容分为综合统计、专业统计和部门统计三种类型。 ____组织与领导 2.1计划管理部门设置统计工作管理机构,统计专职人员____人,管理全公司生产、技术经济运行指标的统计和综合统计以及小型基建统计,公司其他相关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负责各部门的专业统计工作。 2.2各生产部门设计划统计员____人,负责各生产部门和运行班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核算并公布。

2.3各运行班设指标员(兼职)负责各班的生产技术运行指标的统计核算。 2.4计划管理部门在统计业务上接受省国信公司、省电力公司和上级统计部门的指导,对公司内各生产部门统计和运行班兼职指标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与各相关部门的统计员建立业务上的联系。定期向部门分管领导汇报统计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3基本工作制度 3.1坚持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作风,按照上级颁发的统计方法,建立健全原始资料,填报统计报表,保证统计数字准确可靠,并及时上报。 3.2提高报表质量,各种报表上报前必须进行逻辑性和技术性审查。 3.3贯彻数字查询订正制度,报表报出后,如发现差错,应立即向受表机关进行订正,并及时说明原因。 3.4统计资料整理应做到全面及时;提供给其他部门的,应相互准确及时。 3.5统计人员负责本部门原始记录和报表的管理,同时做好统计、财务、技术三方面的统一。 3.6统计资料的保管,各种统计资料应根据其性质,分门别类建立档案,便于保管和应用,各种统计调查表及历年报,统计台帐,必须长期保存,不得散失。

车间统计管理规定

车间统计管理规定 为了保证企业车间的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规范化,提高统计数据的收 集和分析效率,制定本规定。所有车间必须严格按照以下规定执行统计工作。 一、统计管理标准 1. 统计数据的收集 1.1 车间负责人每天负责收集本车间相关统计数据,并于当天下班前整理、归档。 1.2 每个工段的组长每天需向车间负责人提交本工段的生产、质量等统计数据,并于当天下班前整理、归档。 1.3 生产线上的操作员每天需按规定记录生产数量、消耗情况等统计数据,并 及时提交给所在工段的组长。 2. 统计数据的分析 2.1 车间负责人每周负责汇总车间的各项统计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 时提出解决措施。 2.2 能力允许的情况下,车间负责人可借助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 结果及时报告给上级领导。 2.3 按照分析结果,车间负责人需制定改进措施和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水平。 3. 统计数据的报告 3.1 每月月初,车间负责人需向上级汇报上月的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并提出 本月的计划目标。 3.2 每个工段的组长需向车间负责人汇报本工段上月的统计数据及分析报告。 3.3 统计数据报告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统计管理考核标准 1. 数据的准确性 1.1 车间负责人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 1.2 每个工段的组长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

1.3 操作员需确保所记录的统计数据准确无误,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 2. 数据的及时性 2.1 车间负责人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数据及时完成,不得延误。 2.2 每个工段的组长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数据及时完成,不得延误。 2.3 操作员需确保所记录的统计数据及时提交给组长,不得延误。 3. 报告的完整性 3.1 车间负责人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报告内容完整、详实,并包含针对问题的 解决措施和改进目标。 3.2 每个工段的组长需确保所提交的统计报告内容完整、详实,并包含针对问 题的解决措施和改进目标。 4. 统计工作的规范化 4.1 车间负责人需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 制度。 4.2 每个工段的组长需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 规章制度。 4.3 操作员需确保统计工作的规范化进行,遵循操作规范和公司规定。 三、考核结果和奖惩措施 1. 考核结果 1.1 考核结果按照数据准确性、及时性、报告完整性和工作规范性进行评定。 1.2 根据评定结果,给予相应的等级评定,如优秀、称职、待改进和不合格。 2. 奖励措施 2.1 优秀级别的车间、工段和操作员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荣誉证书等。 2.2 称职级别的车间、工段和操作员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如奖金、表扬信等。 3. 惩罚措施 3.1 待改进级别的车间、工段和操作员需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在指定时间 内完成改进。

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和统计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和统计管理制度 一、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安全生产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关注的重点。为了加强对安全生产信息的管理和统计,制定并实施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和统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二、目的 安全生产信息报送和统计管理制度的目的是规范企业对安全生产信息的报送和统计工作,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并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企业,包括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 四、报送内容 1. 事故报告:当发生事故时,企业应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人员伤亡情况、原因分析等。 2. 安全生产信息统计表: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等信息。 3.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报告: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并向相关部门报送评估结果和相关整改措施。

4. 安全设备台账:企业应建立和维护安全设备的台账,包括设备的 购置、维修、检测等情况,并定期报送给相关部门。 五、报送要求 1. 及时性:企业应在事故发生后的24小时内报送事故报告,定期 报送的统计信息应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报送。 2. 准确性:报送的信息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任何 虚假信息都是严禁的。 3. 完整性:报送的信息应包括所需的全部内容,不得有遗漏。 4. 格式规范:报送的文件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填写,并经 过盖章或签名确认。 六、统计管理 1. 相关部门应负责对报送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和分析,形成报告,并及时反馈给企业。 2. 企业应根据报告中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安全生产 工作。 3. 统计数据应用于行业和地方安全生产工作的评估和决策中。 七、监督和检查 1. 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报送的信息的真实性 和完整性。

统计管理规定

统计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统计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重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集团公司统计工作相关制度,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和统计人员必须遵守执行统计法、统计管理条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生产经营情况,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级统计管理工作. 第二章统计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统计工作执行公司、部门车间、班组三级统计管理体系,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本部门业务归口的统计和统计上报工作;公司生产技术部为公司统计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统计归口管理工作,贯彻并检查监督统计法规、制度的实施情况; 第五条公司生产技术部分管领导为公司统计工作负责人,代表公司履行统计法规定职责,负责组织指导、综合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统计工作; 第六条生产技术部负责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计划的制定,组织统计原始记录、台账、报表填写、编报、传递和归档;负责组织有关

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负责生产经营统计分析和统计人员管理等工作,有权对各类原始记录、台账、报表依规进行检查; 第三章统计人员管理 第七条根据公司各部门统计工作的需要以及统计业务的繁简程度,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按有关规定,定期参加统计培训教育、 第八条公司专兼职统计人员应当熟悉国家有关统计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具备与其从事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熟悉公司统计报表说明及指标核算办法中的各项规定,包括统计报表的指标涵义、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资料来源、有关的国家标准规定以及表中各指标同的逻辑关系等,了解国家有关的产业政策、本行业发展情况、定期对各部门车间统计结果及统计指标变动原因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第九条公司各级统计人员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统计方法和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地填报各项统计报表; 第十条统计人员依法统计,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提供本部门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统计任务,主动接受集团公司和公司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工作; 第十一条各级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统计人员的调整需征 得统计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先交接、后离任的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 一、目的和依据 本管理办法旨在规范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工作,加强生产安全事故的防范与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定义和术语 1.生产安全事故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 境污染等突发事件。 2.事故报告是指有关单位和个人在事故发生后,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情 况、原因、影响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的信息。 3.事故记录是指对事故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涉及人员、损失等方面的信息。 三、事故报告与记录 1.事故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记录应当清晰、详尽、完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归档保存。 四、事故调查与分析 1.发生事故后,应当积极组织事故调查工作,对事故进行详细分析,查找事 故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事故调查应当包括事故现场勘察、相关人员的调查、技术分析等内容。 五、事故处理与改进 1.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人进行处理,包括给予行政处分、刑事责 任等。 2.对事故单位进行整顿,落实防范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对事故涉及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六、统计数据管理与使用 1.建立完善的事故统计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事故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统计数据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报送和使用,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保 密性。 七、监督与考核 1.单位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考核制度,对各部门的事故统计工作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考核。 2.对于在事故统计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于未按照本管理办法执行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追究其责任。 八、附则 1.本管理办法由单位负责制定、解释和修订。 2.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其他安全管理规定与本管理办法不符 的,以本管理办法为准。

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一、引言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有效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了《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管理制度》。该制度主要针对企业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管理措施,以达到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目的。 二、统计目标 1. 统计范围:包括企业内的所有安全生产事故,无论对人员还是设备造成的损失。 2. 统计内容:涵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损失程度等关键信息。 3. 统计频次:对每一个安全生产事故,要及时进行统计,做到事故发生即时统计。 三、统计程序 1. 安全生产事故的报告:任何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相关责任人应及时向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 2. 事故信息的统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报告的事故信息,对事故进行统计,并填写统计表。 3. 事故原因的分析: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每个事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找出事故的根本原因。

4. 事故损失的评估: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统计表中。 5. 统计分析的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根据统计表数据,编制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并向企业高层汇报。 四、统计管理制度 1. 统一制定统计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根据需要制定统一的统计表格,对每一个事故进行详细的统计。 2. 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根据事故统计分析报告,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3.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及时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加强事故培训和宣传:通过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5. 完善奖惩机制:对于没有及时报告安全生产事故或者故意隐瞒事故信息的责任人,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罚;对于及时报告事故并提出应对措施的责任人,应当给予相应的奖励。 五、统计分析结果的应用 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分析结果,企业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事故频发或者风险较高的部门和岗位加强管理。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是由国家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的重要法规,旨在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与管理,提高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个管理办法。 首先,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范围和统计报告要求。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明确了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范围,包括各类事故的统计对象、时限和标准,并规定了事故发生后的报告要求和工作流程。这有助于各级安全主管部门及时掌握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为后续的安全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次,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和分级标准。为了更好地进行事故统计和管理,管理办法对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分类,按照事故性质、事故类型和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划分。同时,管理办法还制定了事故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级别的事故,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管理措施,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生产安全事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管理办法要求各地区各单位要建立健全生产安全事故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系统,及时收集和上报事故数据,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发现事故的规律和症结,为防范事故提供依据。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交流,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安全信息平台。 最后,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还规定了统计和管理的责任

和义务。各级安全主管部门和事故单位要加强统计和管理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职责,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确保统计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生产安全事故统计管理办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规范和加强对生产安全事故的统计和管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生产安全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和支持。

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

2023年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 一、引言 安全生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了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事故发生,2023年,制定了一套全新的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和分析制度。本文将详细介绍该制度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二、制度内容 1. 统计范围:该制度的统计范围包括所有在国内境内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无论事故大小、类型及行业领域。 2. 统计指标:该制度主要统计以下指标: - 事故发生数量:统计每年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数量; - 事故类型:统计事故的类型,如火灾、爆炸、坍塌等; - 事故原因:统计造成事故的具体原因,如违章操作、设备故障、管理缺失等; - 伤亡人数:统计每起事故中的伤亡人数及伤亡情况; - 经济损失:统计每起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相关影响。 3. 统计方法:为了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制定该制度时明确了统计方法。统计主体应当根据事故发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记录相关信息。数据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企事业单位应向相关部门及时上报事故信息;二是相关部门应主动进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现场检查、抽查等,获取相关数据。

4. 数据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为了更好地分析事故发生的规律和原因,以便进一步采取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应当定期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从事故类型、事故原因、行业特点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三、实施方法 1. 监管部门责任: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企事业单位按照规定及时上报事故信息,同时,要加强现场检查、抽查等方式,获取更全面的事故数据。 2. 企事业单位责任:企事业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主体,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及时上报事故信息,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3. 数据分析与利用:相关部门应将统计分析的结果及时传达给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以便各级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政策,并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管理。同时,企事业单位也应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4. 整改和处罚:对于发生事故的企事业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及时进行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对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确保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完整、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统计工作由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部归口管理,集团公司各分支机构,各直属、全资、控股单位分工负责。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各分支机构,各直属、全资、控股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内容 第四条集团公司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报表类型分为:实时报、快报、日报、月报、季报和年报。 内容分为:①生产实时数据;②事故快报;③生产运行日报、发电机组启停日报;④安全情况月报(含人身、设备)、生产运行月报(含机组分类生产月报)、设备检修月报;⑤安全情况季报(含人身、设备)、生产运行季报(含机组分类生产季报)、发电机组启停季报、设备检修季报、水库大坝运行季报;⑥(企业)基本情况年报、锅炉设备规范明细年报、发电设备规范明细年报、发电设备及新投设备运行年报、安全情况年报(含人身、设备)、生产运行年报(含机组分类生产年报)、发电机组启停统计年报、设备检修统计年报、水库大坝运行年报等;⑦人身伤亡、事故(含设备、交通、火灾)、设备一类障碍报告,上半年安全生产总结报告,全年安全生产总结报告。 第三章安全生产统计管理方法 第五条各单位要明确责任部门,做好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系统的管理工作,

做到报送数据及时、准确、完整,不准弄虚作假,或瞒报、误报、不报。 第六条各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一般情况下,安全生产报表通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上报,确因设备或线路故障,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正常使用“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上报的,要在当日早8:30后电话报告安全生产部,并将报表传真到安全生产部。 第七条对发生的人身重伤、设备损坏、重大火灾、重大交通及以上事故(包括未遂事故),必须在24小时内将事故简况电传安全生产部,同时通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报送事故快报。在事故调查处理后,将事故发生原因和处理结论以文件形式报安全生产部一式2份。 第八条生产运行日报:每日上午5:00前,通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上报前一天生产运行日报,凡发生机组启停的,需填报发电机组启停日报。 第九条安全月报、生产月报:每月5日前,通过“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上报,并附安全和生产分析说明。遇“五一”、“十一”、“春节”长假,可延至假期最后一天12:00前上报。当月发生的人身伤亡、事故、设备一类障碍报告随安全月报同时上报。生产分析说明要重点分析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设备状况、存在问题、解决措施等;安全分析说明要重点分析一类障碍、事故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后果、防范措施等。 第十条季报在每季首月8日前上报,年报在次年元月10日前上报。上半年和全年安全生产总结分别在7月10日前和次年元月10日前上报,总结报告一式2份,一份加盖公章报安全生产部,一份通过集团公司“安全生产统计分析系统”报送。 第四章考核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部负责对集团公司所属单位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的考核工作。对在安全生产信息统计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对错报、漏报、迟报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和经济处罚,对

生产统计管理规程

目的:建立生产统计的管理规定,满足生产管理需要。 范围:适用于生产统计管理。 职责:生产技术部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规程: 1生产统计既是经济管理的需要,又是质量管理的需要,生产统计必须始终以数据为核心,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统计工作必须认真、及 时、真实、完整。 2生产统计包括生产进度和技术质量两个方面,生产进度统计由计划调度员负责组织生产车间负责人落实。 3生产进度的统计规定: 3.1工作程序: (1)生产车间负责人在每工作日审查生产记录完毕,即填写“厂房使用日志”。 (2)计划调度员在上班后即到车间统计生产进度数据,填写“生产日报表”(见附件一)。 (3)计划调度员对于与计划不符的问题,应及时了解其原因,并作好详细说明,记录在“生产日报表”上。 (4)计划调度员在上午9时之前将“生产日报表”报生产技术部负责人审查。 (5)计划调度员在每月月底下班前整理完成“生产月报表”(见附件二),报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6)月度生产结束后,计划调度员将“生产日报表”、“生产月报表”送文件管理室存档。 (7)根据管理需要,需要周报时,计划调度员参照以上规定及时报出。 3.2生产进度统计的其它规定: (1)对各生产工序的各种生产数据,必须核对,出现差异必须立刻与当事人反复核对,直至数据统一、原因清楚为止。属于偏差范围的,必须按 “SMP-QA-020-01偏差管理规程”处理。

(2)财务中心由于经济管理的需要,需要对生产的工时、消耗、费用等定额进行考核时,由财务会计设计专项统计表,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计划调度员,由计划调度员组织落实。 (3)其他部门由于管理需要,需要统计数据时,由该部门负责人设计表格,经总经理批准后下发计划调度员,由计划调度员组织落实。 (4)对于统计造成的差错,由相关人员承担责任,由人事行政中心按“SMP-CM-006-01人员考核、奖惩管理规程”处理。 4技术质量的统计规定: (1)在需要时,生产车间负责人、生产工序负责人、质量监督员应能依据每天的工作记录,随时向主管领导提供本岗位或车间的任一日期的生产质量数据,并做到准确、清楚、完整,如遇有差错,应核查清楚,造成不良后果,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2)生产技术部、质保部应根据生产质量管理的需要,有目的地开展技术质量的统计活动,活动方案须经总经理批准,由车间负责人或质量监督员负责落实。 5附件 附件一:生产日报表 附件二:生产月报表

生产统计工作实施细则

生产统计工作实施细则 1 总则 1.1 为规范公司生产统计工作,加强生产统计管理,充分发挥生产统计工作在港口生产经营中的作用,根据交通运输部《港口统计规则》和MT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统计管理制度》,结合MT港实际,制定本细则。 1.2 公司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对生产、设备、效益等经济技术指标进行统计整理,汇总编制生产统计资料,上报港口统计报表;开展统计调查、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保管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统计报表和其它统计资料;实施统计检查监督,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1.3生产统计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是真实、准确、及时、全面。 2 管理体制与职责权限 2.1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生产统计管理工作,汇总整理各部门报送的统计数据,编制生产统计报表及统计手册,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按照股份公司投资发展部要求,准确、及时上报各种统计月报、季报、年报和统计分析报告;负责组织公司统计人员业务培训。 2.2生产业务部负责公司生产快速统计工作,按照股份公司生产业务部要求,记录、汇总、审核、上报各项生产快速统计数据,

妥善保管生产快速统计的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等统计资料,按季度组织开展生产运行分析,报综合办公室;技术工程部按季度组织开展设备运行分析,报综合办公室。 2.3 各部门应按定编定员计划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确保统计人员持证上岗,加强统计工作管理,协助综合办公室定期组织开展统计业务培训。 2.4 统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其职责是: 2.4.1 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及股份公司、分公司生产统计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2.4.2认真开展生产统计工作,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填报统计数据,如实反映生产运行情况; 2.4.3 对生产、设备、效益等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2.4.4 检查原始记录、台帐、报表等统计资料的填报情况,保证统计数据质量; 2.4.5 按有关要求及时归档统计资料,并妥善保管。 2.5 统计人员依法享有以下权利: 2.5.1 有权向下级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布置统计任务; 2.5.2 有权检查与生产统计有关的原始记录、凭证和统计台帐填报情况;发现数据有误,有权要求对方核实更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