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下历史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及习题

七下历史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及习题

七下历史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及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

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下列杰出历史人物中,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郭守敬

D.戚继光

3.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

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

者六十二。

材料二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

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

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一、选择题

1.B

2.D

3.C

二、材料解析题

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朝初年,国力强盛;明初经济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商品;明朝造船业发达。

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4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七下历史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及习题

七下历史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及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条件有。 ①明成祖时国力强盛,府库充实②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③皇帝的支持④联合东 南亚其他国家,抵抗倭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2.下列杰出历史人物中,属于明代民族英雄的是。 A.岳飞 B.文天祥 C.郭守敬 D.戚继光 3.历史上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葡萄牙 D.西班牙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敕郑和 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携带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 者六十二。 材料二郑和自述自永乐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历番国……大小凡三十 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和等上荷圣君宠命之隆,下致远夷敬信之厚,统舟师之众,掌 钱帛之多,夙夜拳拳,惟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国事,尽诚于神明乎!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从材料看,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3根据材料,归纳郑和航海活动的特点。 4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地位。 一、选择题 1.B 2.D 3.C 二、材料解析题 1寻找建文帝;弘扬国威;发展与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朝初年,国力强盛;明初经济发展,为海外贸易提供了大量商品;明朝造船业发达。

3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抵达的国家多。 4郑和下西洋是我国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37)——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下图人物是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他是() A.戚继光 B.郑和 C.文天祥 D.郑成功 答案 B 2、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②③ 答案 D 3、开放包容是“秦汉隋唐”强盛繁荣的重要原因。明清时期,由于抛弃开放包容转向闭关锁国,郑和下西便成为我国古代对外开放的绝响。下列对郑和下西洋的评述,错误的是()。 A.次数多,先后达七次B.规模大,随行船只上百艘 C.航程远,最远到达印度西海岸 D.影响大,推动了南洋各国的发展答案 C

4、下列哪些选项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参与的() ①学习汉语,熟悉儒家经典。 ②带来了新的科学知识和机械制品 ③与当时的官员和学者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 ④帮助修改中国历法,使其更加精确 ⑤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即当时的世界地图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C 5、每艘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8分) 友谊之船如图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遣唐使”回国后,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与哪一改革有关?(1分) (2) 郑和远航和西方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在目的上有什么不同?(2分) 冲突之船如图 (3) 日本从被迫开国到打败北洋舰队,你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分) (4) 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什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对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6课对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知识梳理 1、郑和下西洋 背景及目的: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过程:1405—1433年,郑和的舰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意义和作用: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过程和影响:戚继光组建出“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后又赴福建、广东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1)郑和下西洋的过程及意义,它与西方航海家的航海活动有本质的区别,即郑和下西洋是以和平为目的的,为世界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带有侵略和掠夺的性质。(2)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是历史上我国人民抵御外侮的第一次胜利,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3)葡萄牙殖民者于1553年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2.难点: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是我国发达的造船业、科技(主要是指南针的发明)和国家的强盛。另外,明成祖开拓疆域,积极外交的国策和郑和个人的勇敢也是主要原因。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应该知道,从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到倭寇为患,这一变化的过程,是我国海上力量衰弱的表现,并由此可以引申到我国海防、边防、军事力量的衰弱,国家经济的衰退,王朝进取精神和开拓气象的委靡。这种衰退并不是几个爱国将领能够改变的,这样,我们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萌发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使自己今天的学习行为有厚重的历史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江永县允山中学周亚丽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郑和下西洋。 2、掌握戚继光抗倭。 3、掌握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 4、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戚继光抗倭背景、功绩和取胜原因的学习和分析,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 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郑和的盛况所体现的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在世界的先进地位,以及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两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 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讲故事,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收集的资料,情景假设,展开合理的想象,学生讨论得出结论,突破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材料一:2005年7月11日,我国涉海行业在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高潮中,纷纷举行了庆祝我国首届“航海日”的活动。在我国设立“航海节”或“航海日”,一直是我国有关行业和社会各界的强烈愿望。在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世纪性纪念活动中,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航海日”,同时也作为“世界海事日”。 材料二:公元1405年7月11日,在我们这个星球的海洋上,第一次出现了一支如此大规模的船队。这支由大明王朝永乐皇帝派遣,由郑和统帅的船队,在此后的二十八年间,七下西洋。出访了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这和平之旅是世界古代航海史上时间最早、规模宏大、技术先进、活动范围广的洲际航海活动,堪称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 六百年过去了。追述壮举,我们依稀可以想见那时的帆影和波涛。我们在自豪与敬佩中思考:是什么力量使得郑和完成了这不可以思议的航行?郑和是谁?他穿越了怎样的暴风骤雨和历史迷宫,才成为这场海上奇迹的主角。 打出课题“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讲授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1、认识郑和: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家庭的原因使 的郑和从小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后入宫当太监在燕王府当差。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他率领大型船队七下西洋,加强了明朝同周边各国的交流,扩大了明朝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 2、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教师提问:西洋指的是今天的那些地方?郑和为什么要下西洋? 学生阅读后回答:西洋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为了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3、郑和下西洋路线:教师边用多媒体投影片演示郑和西洋下的路线,对照地图让学生边描边看郑和下西洋所到地区的古今地名变化。

学案2: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 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 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 人格。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一、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背景: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 2、目的:为了加强同的联系,郑和下西洋派遣。 3、过程:(1)时间:从年到年前后,先后七次下西洋 (2)路线:郑和的舰队从出发,到过亚非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4、意义:加强了我国和的友好关系,促进了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 2、背景:明朝中期以后,海防松弛,倭寇与奸商勾结为患,明政府派遣戚继光等抗倭。 3、过程:戚继光组建出一支抗倭队伍,人称“”,在浙江九战九捷。后又赴,与当地军民并肩抗倭。 4、意义:抗倭取得重大胜利,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戚继光是我国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从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年,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二、儿歌记忆 我国航海历史上,郑和七次下西洋,亚非经济大交流,友好关系长又长。 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战斗是名将,英勇善战戚家军,九战九捷平浙江。 三、知识拓展 动脑筋:1.郑和为什么.....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答: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郑和远航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是郑和能够成功地实现远航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有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也是他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例如,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他们俩都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的资金和优质的远航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2.戚继光继承父职后......值得学习? 答:“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练一练:C 活动与探究:2.材料分析与比较:阅读右边材料......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答:两者航海的背景、目的、采用的手段及结果都不同。郑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以谋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这就是一个明证,伴随着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活动而来的,是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如材料中所说,他们窃居屯门岛,在哪里建筑堡垒,大造火铳,杀人抢船,掠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主备:李江华审核:胡涛审核领导:时间:2012/5/18 学习目标: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学习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学习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概况 时间 次数 海船规模 船数 人数 到达范围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________的强盛;(2)__________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4)明朝___________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________。 2、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葡萄牙撷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_______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______年,________撷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二)合作探究: 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呢? (三)系统总结: 1、两个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项英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国耻:__________________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1.记住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占据澳门等基本历史知识,掌握明朝对外关 系的概况。 2.通过对戚继光抗倭的背景、功绩和取得胜利的原因分析,学会综合评价人物的方法。 3.通过学习郑和远航的盛况,感受当时我国古代造船业、航海技术世界领地位 【预习检测】(自我检查,心中有数) 1.试着说一说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 2.明朝有哪些殖民者侵略过我国?说一说戚继光抗倭的主要史实。 【新知探索】依据提纲,读课本,找答案,填空题把答案写在提纲上,问答题答案在课本上标出。不会的地方同桌或小组内相互交流。尽快记住横线上的基础知识。 一、郑和下西洋(读教材第一目大小字和第93页“导入框”的内容,完成下列题目并尽量记住。注意94页的图哟。本课学习重点。15分钟。) 1.目的:。 2.时间:在位时(年---- 年) 3.盛况:(试着从时间、次数、海船规模、船数、人数、到达范围、最远到达的地区等方面制一幅表格,使内容归类总结。) 4.最远到达的地方:。 动动手:试着从94页图上找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合作探究一:第94页“动脑筋”: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有哪些?(自己找出答案,同桌对照一下,看谁找的全。) 5.双方交换的物品:与。 6.历史意义: (1); (2)。 二、戚继光抗倭(阅读第二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完成下列题目。注意图片。10分钟) 1.简答题:倭寇是怎样形成的?给我国的东南沿海造成了怎样的损害? ①形成: ②损害:

2.明政府的对策是:。 3.戚继光抗倭: (1)史实: ①组建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 ②开赴抗倭,荡平的倭寇。 ③协同明军剿灭、的倭寇。 (2)结果:。 (3)评价:; 合作探究二:“戚家军”与以前学过的“岳家军”有何异同点? 合作探究三:“戚家军”能荡平倭寇的原因有哪些? 合作探究四:课本96页“动脑筋”。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阅读第三目课文中的大小字,完成下列题目。5分钟) 1.时间:。想一想,年月日澳门回归祖国。 2.占有形式: (你也试着来整理,帮你学的更快!) 、目的:明成祖时,为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命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 、概况:1405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影响:①扩大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文化交流;②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世界杰出的航海家。 一带走私、劫掠,被称之为“倭寇”。 。 ③抗倭业绩:“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又率部前 往福建、广东,配合当地明军剿灭倭寇。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了。 【预习作业】(我预习,我主动,我高效) 1.试着说一说满洲兴起和清朝建立中的五件大事。 2.试着用“明朝加强君权措施”的学习方法,学习清朝初年“君主集权的强化”。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训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单项选择题 1.航海家郑和是 A.维吾尔族人B.女真族人C.回族人D.汉族人 2.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的时间是 A.1402年B.1405年C.1417年D.1421年 3.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北京B.松江C.刘家港D.泉州 4.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满刺加和红海沿岸 5.倭患严重的时期是在 A.元朝末年B.明朝初期C.明朝中期D.明朝晚期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诗句出自 A.戚继光B.俞大猷c.郑和D.于谦 7.戚家军抗倭取得台州九战九捷是在今天的 A.山东B.浙江C.福建D.广东 8.1533年,取得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国家 A.西班牙B.荷兰C.英国D.葡萄牙 二、填空题 1.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年,派遣郑和首次出使西洋。 2.明代的西洋,指以西的东南亚和沿岸地区。 3.郑和前后下西洋,到达亚洲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沿岸和东海岸。 4.戚继光组建的抗倭部队,人称“”。戚继光率军开赴浙江九战九捷,迅速荡平浙江的倭寇。 5.年,葡萄牙殖民者取得在广东的居住权。 三、材料解析题 材料l:阅读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回答:(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四、列举题

列举明朝中外关系中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五、问答题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一.1.C 2.B 3.C 4.C 5.C 6.A 7.B 8.D 二.1.1.405年,明成祖(朱棣)2.文莱,印度洋3.七,红海,非洲4.戚家军,台州5.1553 年,澳门 三.1.戚继光,明朝人;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四.1.郑和七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五.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加强我国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次数多,前后共七次;到达范围广,到达亚非三十多国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先进,航海海船大,船上装有航海图和罗盘针;航海时间早,比欧洲航海家的首次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同步练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堂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东南亚各地 B.阿拉伯海沿岸 C.地中海东岸 D.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所带去的物品中最受欢迎的是() A.金银宝物 B.丝绸、瓷器 C.香料、宝石 D.香料、药材 3.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 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③取得反侵略斗争的胜利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4.1553年,攫取在我国澳门居住权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5.下列人物中属于民族英雄的是() 二、论从史出 6.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多每次出海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多每次出海2.7万~2.8万多人 设备先进船上有航海图、罗盘针 远航次数多前后7次 到达范围广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时间早1405~1433年,比欧洲航海家的首次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阅读上表格内容请回答: (1)这个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这一历史事件所起积极作用是什么? (3)这个历史事件对我们今天的现实有什么启示? 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阅读后请回答: (1)这是谁的诗句? (2)他有什么业绩? (3)从这些诗句中反映出他具有什么样的品德? 三、学习与探究 8.1998年的国际海洋年,郑和被尊为人类航海史上最伟大的航海探险家之一。我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让我们重走郑和的航海路吧!(可以在网上)现在请你做导游,准备一幅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把他们当年去过哪些国家,同这些国家做过哪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写一个解说词吧! 四、深情呼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随堂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试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知识讲述】 郑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时也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精神。郑和下西洋后,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到亚非地区,郑和远航架起了中国同亚非各国友谊的桥梁,在郑和船队到达的很多地方,都有纪念他的遗迹,影响至今,意义深远, 【能力拓展】 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 最根本的原因,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 客观条件,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 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 【考频分析】 本内容出现频率上升。从题型上看,选择题为主,也有材料解析题,判断题等。从考查内容上看,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和影响是考查的重点。而且,在考查中结合本部分内容可以结合以往所学,还结合时事热点。考查全面,形式多样。从考查能力看,以考查识记和理解能力为主。 【经典题目】 1.受明成祖派遣,出使西洋的是 A.蔡伦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出使西洋的人物,是郑和。 ⑤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壮举 A.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 B.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C.完成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旅行 D.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 [参考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影响。结合图片影响是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 3.下图是古代某船队远洋航行的路线图,下面对此次远航活动的评论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探寻新路,寻找黄金②友好往来,促进交流 ③和平使者,扬威异域④殖民先驱,海盗鼻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参考答案] D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内容分析: ㈠教学目标展示: 1、知识与能力 说出X和下西洋的时间、情况,在地图上指出X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释读历史地图的能力。分析X和下西洋的影响,初步学会多角度、多方面客观的分析问题。讲述戚继光抗倭的故事,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 结合相关地图,演示X和下西洋的路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参观与X和有关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收集相关资料,写一部历史游记,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感受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X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相比时间早、规模大,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它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责任感。 ㈡教材内容精析: 通过本课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本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中外的交往和中外的冲突。中外交往主要指X和下西洋,这是我国古代大规模海上大规模对外交往的开始,虽然他的主要目的不是进行对外贸易,也没有开辟中西交往的新航路,但是他增进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中外冲突主要指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戚继光抗倭是中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事例,体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和决心。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是西方国家侵略我国的开始,是西方殖某某义的雏形。 ㈢重点难点剖析: 重点:X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X和下西洋标志着我国古代航海事业发展达到了顶峰,是我国古代经济发达的体现,同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知识点汇总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为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 洋。 2、时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 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 关系。 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1405~1433年 次数先后7次 海船规模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船数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人数每次出海2.7~2.8万人 到达范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西大航海联系比较 人物郑和哥伦布达?伽马 地点下“西洋” 到达美洲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次数 7次 4次 1次 人数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大号宝船63艘(共百余艘) 17艘 4艘(一说3艘) 船只大小大号宝船长44.4丈,宽18丈,折合公制长151.8米,宽61.6米旗舰100吨,长24.5米,宽6米,其他二舰50吨、40吨120吨100吨50吨 思考:请比较一下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不同?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家庭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形态下进行的,自然经济带有封闭性,其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哥伦布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商品经济带有开放型,目的是为了获得财富。从这个角度看,两人的航海之旅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前者促进了中外之间的友好交流,而后者不仅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戚继光抗倭 1、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侵袭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的进攻(浙江台州),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同步练习

知识空间 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国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军纵横大洋,虽然在国土面积上远远比元朝小,但至少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 2.加强了中国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散财之举给南洋,西洋各国带来了经济实惠; 3.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从此,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由于郑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止。 图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邮票D.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l:阅读右面的历史人物图片。 材料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 (1)图片中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2中,所谓“海波”不平的原因是什么? (3)这位历史人物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拓展探究 1.阅读图片材料: 图片一:郑和下西洋路线图片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请回答: (1)请列出郑和下西洋及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时间。 (2)试比较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人航海的不同之处。 (3)有人说,在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背后,体现出中国海上力量的没落和欧洲海上力量的兴起。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这给对我们有何启示? 2.明朝时郑和在1405-1433年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每次出海约2.7万人,船上有航海图和罗盘针,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哥伦布在1492-1502年四次航海,首次航行仅为87人,首航船只为3艘,有罗盘针航海图,最远到达巴哈马群岛、海地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郑和下西洋有何特点?郑和下西洋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郑和、哥伦布远航有何目的?

第16课中外交往与冲突练习题

中外交往与冲突一课三练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 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A.炫耀国力的强大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 发展海外贸易 D.为了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郑和船队上装有指南针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D.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答案:B 点拨: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而不是“地中海沿岸”。 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 3. 福建省的漳湾“戚公祠”、福安的“戚公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收复台湾 B抗击沙俄入侵 C抗击倭寇 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答案:C 4.戚家军先后在哪些地区给倭寇以沉重打击() (1)江苏 (2)浙江 (3)福建 (4)广东 A.(1)(2)(3) B.(2)(3)(4) C.(2)(3)(4) D.(1)(2)(4) 答案:B 知识点三葡萄牙侵占澳门 5.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统治时间是 A.1553年至1977年 B.1953年至1999年 C.1953年至1949年 D.1953年至2000年

答案:B 【能力升级】 综合点一郑和下西洋 6.下列人物中都饱经海上风险的是() (1)张骞 (2)玄奘 (3)鉴真 (4)郑和 A. (1)(2) B.(2)(3) C.(3)(4) D. (1)(4) 答案:C 点拨:鉴真渡东海到日本弘扬佛法,郑和七次下西洋,都经历了海上风浪。张骞和玄奘都走的是陆路7.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鉴真 答案:A 点拨:解题途径有二:一是了解郑和生平知识,知道郑和小名三宝,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二是通过分析题干,结合选项进行判断,选项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主要史实中,与“东南亚”国家相关的只有郑和最密切。 综合点二戚继光抗倭 8. (08.聊城)“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 歌谣中的“戚爷”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答案:A 点拨:由题干中的“倭倭”、“戚爷”可知是所说的人物是戚继光,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 9.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及片段可能有() (1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 (2)戚继光一面踱步,一面吟诵着岳飞的《满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课课练堂堂清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课课练堂堂清及答案 这套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课课练堂堂清及答案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中学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伙儿免费利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教师、家长能够到本帖子底手下载WORD 编辑的DOC附件利用! 试卷内容预览: 第16课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命题人:杨创审题人:刘维学命题单位:长春岭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 一、郑和下西洋的时刻是() ○1明代前期○2明太祖时期○3明代中期○4明成祖时期 A○1○2 B○1○4 C○3○1 D○3○4

二、“封候非我意,希望海波平”表现不追求个人的功名的高贵品质指的是() A、张衡 B、郑和 C、戚继光 D、岳飞 3、以下关于明代时期的交往与冲突历史的陈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郑和的船队经历了亚非欧30多个国家和地域 B:明代中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的沿海地域 C:戚继光抗倭进程中最闻名战役是郾城大捷 D:历史上第一批对我国进行入侵活动的是葡萄牙殖民者 二、材料解析题: 一、阅读材料:1987年,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规定: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后,设立专门行政区,澳门的社会制度50年不变,生活方式不变 二、请回答:

○1请说说澳门问题的由来? ○2声明的发表意义安在? 三、问答题:明代中外交往中,最能表现友好往来典型事件是什么?该历史事件所起的踊跃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一、B 二、C 3、D 二、①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以欺骗方式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并慢慢将它变成葡萄牙的殖民地。 ②《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的发表,洗刷了历史留下的民族耻辱,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 三、○1明代中外交往中,最能表现友好往来典型事件是郑和下西洋。○2该事件踊跃作用是增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增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试题答案及解析 1.比较和归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哪一项与其它三项不属于同一性质 A.戚继光抗倭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D.郑成功收复台湾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抵抗外来侵略的相关史实,解题时注意题干中“与其它三项 不属于同一性质”,分析备选项可以得出“戚继光抗倭”是抗击日本倭寇的侵犯,“康熙帝组织雅克萨 之战”是清朝与俄国之间的战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是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均是反抗外来侵犯, 而“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反映的是民族关系,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 湾 2. 600年前,有一支规模空前的远洋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驶向遥远的天际。这是一支 庞大的海上商队,其基本成员却是军人;这是一支雄强的海上武装,肩负的使命却是和平。这支 船队指的是 A.哥伦布的船队B.麦哲伦的船队 C.达·伽马的船队D.郑和的船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朝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可推断出是明朝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是从江苏苏州的太仓刘家港起锚,率领200多艘海船、2.7万多人远航西太平洋和印 度洋拜访了30多个包括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曾到达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加深了明朝和南洋诸国(今东南亚)、东非的联系。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3.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10分) 材料一:图二的人物曾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距,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请回答: ⑴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分) ⑵图一中的人物所带领的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2分) ⑶图二中的人物的主要事迹是什么?(2分) ⑷简述图一人物下西洋的历史意义?(2分) ⑸明代图一中的人物下西洋以后,为什么中国海外贸易停滞不前,国力日益衰退?(2分) 【答案】⑴郑和,郑成功。(2分) ⑵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分) ⑶收复台湾。(2分) ⑷郑和下西洋,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2分) ⑸主要是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常交往和中国吸收外国先进文化技术,阻碍 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其它意思相近也可,2分) 【解析】⑴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时期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相关知识内容。要回答图一事件中、图二中的人物分别是谁,根据图一下面的文字提示,即可得出是郑和;由图二的图画,利用所学 知识,及材料一的文字材料与台湾的关系即可判断出是郑成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