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教师版)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教师版)

第二十二讲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非常高频的一个考点,人物形象是指什么呢?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仅仅是指外表特征。要解答这类题目,有下面几种常用的方法:

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从文章中找出对被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典型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2.从人物相关的情节来分析。从文章中概括出人物相关的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欲扬先抑、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等。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抓住文章中运用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句子来分析人物。

答题小技巧:

1.多维度分析人物形象。人是复杂而多面的,在分析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概括出人物多方面的特点。

2.注意答案的逻辑性。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楚,分条分点逐一阐述。

此类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

第二步:梳理情节,在文中找出描写该人物形象的语句或词语

第三步:具体概括,组织语言,简练并精确的答题

答题模板:

概括人物形象题的基本答题模板:xx是一个具有…性格特点、…思想品质…职业身份或影响力的人。(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可以只答性格特点,或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火是风儿吹开的花

杜启龙

①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那时,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忍住狂乱的心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第二天,又像做贼一样把信投进邮筒。

③在稿子寄出的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幸福和忐忑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还依然是上学,放学。

④一日,当我吃完午饭到教室时,看到有好多同学正围着班长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笑声更是像决堤的洪水。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看,咱班的大作家来了!”我一惊,顿时愣住了。正不知所措之时,班长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说完,笑声再次轰然响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守候在教室的角落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名字,现在猛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时变得手忙脚乱。“怎,怎么了?”“怎么了?”班长脸一扬,“你的文章发表了!”“啊!”我忽然有一种被抛到半空的感觉,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抓住班长的肩膀使劲晃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哈哈,教室里再一次充满哄堂的笑声,还有的干脆使劲敲起桌子。

“真的!”班长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就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退回,继续努力!”

⑤时间顿时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失望的深渊,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作’!”他的话就如鞭炮的捻子,再一次引爆了全班。我就像孔乙己,给教室内外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⑥那个中午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不觉哭起来。妈妈慌了,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抽泣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有说。

⑦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她拿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妈妈究竟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噗”的一声,火熄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棒。母亲又用火棍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这里面吹。”

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了一般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往锅底又加了一把柴火,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⑧很久之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火柴一口气就被轻易吹灭了,而锅底下的火越吹越旺。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愿做柴火啊?”“我要做柴火。”我重重地说。

⑨当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就像卸掉了负载的重担一样,顿觉身轻如燕。五年级,我终于在一家小学生读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钦羡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⑩如今,无论做什么,每当我看到别人异样的目光,听到别人的讽刺,遇到困难和挫折想停下脚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锅底下的那堆柴火,它如一朵无比美丽的鲜花迎风怒放,催我上路。

(选自《小品文选刊》)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概括内容)

“我”第一次投稿被拒,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很伤心,母亲让“我”吹灭燃烧的火柴和柴火,使“我”明白了面对讽刺、打击、困难和挫折时,应该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和坚强。

3.文章第⑩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句段作用)

内容上:揭示并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我们不要惧怕任何讽刺打击,努力让自己足够优秀就能战胜困难,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结构上:收束全文,点明并照应文章的题目。

4.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结合文中的相关内容,做简要具体的分析。(人物形象)

善于教育子女或教子有方。在听了孩子的委屈后,她没有选择粗心地忽略或是简单苍白地说教,而是不露声色地让孩子吹燃烧的火柴和柴火,让孩子深深地明白做人的道理,从而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并重拾昂扬奋发的信心。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里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

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请简要分析奶奶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品味语言)

(1)“锉子”这个词刺痛

..了我。

为奶奶的苍老感到伤悲、痛苦,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爱。

(2)奶奶嗔怪

..:“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假装发怒,表现了奶奶对孙女懂得关爱老人的欣慰和感到幸福的高兴之情。

3.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处在文中的作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句段作用)

结构上: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照应开头。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也表达了“我”希望奶奶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4.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标题妙析)

(1)奶奶的手是全文的行文线索,文章写了奶奶用手给“我”准备食物、给“我”缝制玩具、为“我”挠痒痒,奶奶的手指尖是“我”情感的生发点。(2)以小见大(化大为小),使取材集中,立意更鲜明。(3)表达了文章主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感激之情。(4)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养一朵听话的云

⑴在我刚刚辞职回家,还没有找到新工作的那些日子,天总是阴沉沉的。虽是春日,但似乎也无甚春光。正如我困顿时期的心情,疲惫,不知道人生是否像书上所写的一样——阳光后总会有彩虹。

⑵我总是躲进书房里,去那些平日里被我束之高阁的书籍里引经据典,试图为自己的心开启一扇窗口。女儿常常来敲门,学着小品演员的腔调喊我吃饭。

⑶妻子和女儿,是我那黯淡时光中的最后一缕阳光。想起女儿,我不禁又酸楚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孩子礼物了,不仅因为囊中羞涩,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男人,一个父亲,我的事业遭到灭顶之灾,我所有的篮子都已空空如也。

⑷周末的时候,全家人蜷缩在家里,一起等阳光的出现。(A)我照例躲进书房里,用颓.废.的窗帘把自己囚禁起来。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似乎一下子遮住了外面所有的光线我突然觉得生活有些让人绝望。

⑸因为又不能去公园玩了,女儿噘着小嘴,不停地埋怨着:“该死的云彩,把大阳都给迷住了,什么时候才能晴天啊?”妻子不想“火上浇油”,就耐心地劝着不开心的女儿:“这不是云彩的错,其实云彩很乖的,它能带来雨,有了雨庄稼才能生长,农民伯伯就有了好收成,我们才有粮食吃啊。”“是吗?云彩那么好啊!”小家伙有些疑惑地问道。“是啊,”妻子说:“它还能美化我们的世界,使空气更干净,你看它在天空上是不是像一块大手帕……”女儿果真趴到窗子上,认真“研究”起云彩来。

⑹妻子说:“云朵还会变呢!你想什么它就会变成什么。”

⑺女儿忽然间来了兴致,她风风火火地在书桌上摆满了画纸和画笔,妻子问她要做什么,她说:“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

⑻养一朵云,多美好的想象啊!我在这个美好的想象里看到了女儿纯净的心灵,看到一颗善良的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

⑼接着,我听到了她们让我感动的对话:

⑽“为什么要养一朵云?”

⑾“因为,它可以随时变成我想要的东西。”

⑿“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

⒀“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

⒁一朵云,从怀念的心上,思念的眼底慢慢飘散,就这样一点一点在尘世积攒纯洁的诗篇,慢慢铺下一张幸福的白色床单。一朵云,带给我对人生的洗涤和过滤,让我在纯净中守住了自己的心灵。让我蓦然感到,我生命里的阳光并没有消失,只是在云彩里打着盹。

⒂我豁然开朗起来,是孩子为我指了路,为我开启了那扇窗子。窗外,阳光一片。

⒃(B)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我收拾好遍布阴霾的心灵。重新制作了我的简历,准备在明天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去一家新的公司应聘。★1.结合具体事例,简析“女儿”这一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

2.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A)处“颓废”一词。

3.景物描写是文章增彩的部分,它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方面效果显著。请根据上下文的内容,为文章第⒂段添加几句景物描写。(40字以内)

4.谈谈你对第⒃段(B)处画线语句的理解。

【答案】

1.从“女儿”相信“妻子”的话及她自己准备养一朵云可以看出她天真、纯洁;从“女儿”画云想要农民伯伯有好的收成可以看出“女儿”很善良;从“女儿”告诉“妻子”养一朵云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父亲开心可以看出她爱父亲、懂事。

2.颓废本指精神不振,这里用来形容窗帘的灰黑厚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窗帘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用灰黑厚重的窗帘将自己囚禁起来,表现了“我”失业后对生活悲观失望(有些绝望)的心情。

3.小草葱茏盎然,散发着生命的光泽。垂柳的枝条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鹅黄的叶芽布满柔枝。还有鸟儿的声音,如同绕梁的欢歌。

4.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云朵”比喻“挫折、困难”,用“阳光”比喻“希望”,生动形象,同时抒发了我的人生感悟,蕴含深刻的哲理:当我们消极悲观时,挫折就会变成我们生活的阻碍,当我们乐观积极地面对挫折时,挫折就会变成我们进步的推动力。

【解析】

1.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解答要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文章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的,从文章第3~5段中的女儿与母亲的对话,“女儿”相信了“母亲”的话并准备养一朵云的事来看,女儿是一个天真、纯洁的孩子;从文章第7段“我要画一朵云彩,把它养起来,像我养的那只猫一样听话,我让它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那样我想什么时候去公园就什么时候去,农民伯伯也会年年都有好收成啦”可以看出女儿的善良的天性;从文章第13段“现在我要它把阳光变出来,我要带爸爸去公园玩,我还要它变成很多很多的礼物,我要送给爸爸,让爸爸开心”可以看出女儿的懂事的特点。据此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和具体的语句分析作答。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注意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颓废”本义是指精神萎靡不振,这里用来形容窗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灰黑的厚重的窗帘与外界隔绝起来,侧面表现了“我”的悲观绝望的心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3.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来说,为了生动形象地描写景物,往往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从景物的色、形、声、味、态等方面进行描绘,从而突出景物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文章上下文可知,此时“我”听了女儿的话,心情豁然开朗起来,所以此处补写的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他此时重新振作精神的心情即可。答案是多元的。

4.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语句“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被云朵遮住阳光的时刻,关键是你要懂得如何驾驭这些遮住阳光的云朵,它们既是阻止你前行的障碍,也是人生路上难得的风景”,从修辞的角度看,作者把“云朵”比喻“挫折、困难”,把“阳光”比喻“希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表达方式上看,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了在生活中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才能冲破阻碍,实现人生的价值,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二)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

雷茂盛

①不知什么时候起,小区门口出现了一个卖鸡蛋的老太太。她也不吆喝,只是拄着拐杖静静地站在那儿,将一篮子鸡蛋摆在面前。老太太是个盲人,约有六十多岁了,很瘦,背有些驼,头上戴着头巾。

②老人很慷慨,她会给每个顾客多添一个鸡蛋。久而久之,小区里的人都和老人混熟了。只要老人在小区里出现,大家都会抢着买她的鸡蛋。

③一个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买鸡蛋,和老人聊了起来。我才了解到,老人是外地人,几年前老伴死了,在城里工作的儿子就把她接到了城里。老人的儿子是建筑工人,平时工作忙,有时白天黑夜都在工地上,很少有时间回家。老人闲着没事,自己养了几只鸡,卖起了鸡蛋。儿子为了给她治眼睛,多苦的活都干。但由于没学历,文化低,只能找到一些体力活。老人说她儿子说了,挣到钱就带她去治病,老人说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④临走时,我去扶老人,准备送她回家,可老人谢绝了。老人说她就住在附近,每天都走一次,不会有什么事的,而且路上会有很多好心人帮助。老人说完,背着背篓拄着拐杖走了。

⑤老人每天来,我注意到,老人有时鸡蛋很早就卖完了,但她却要一直等到中午才回去。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在那儿。

⑥过了一段时间,老人没有再来小区门口卖鸡蛋。儿子放学回来说,他看到老奶奶在学校附近卖鸡蛋了。一次我去接儿子,又看到了老人。我问她为什么换地方了,小区的人都在念叨着她呢。

⑦老人说,她的儿子换工地了。她指着学校对面一栋正在施工的楼说:“我儿子说他就在学校附近盖楼房,我是来这里让他看一眼的,让他知道我一切都好,这样他就可以安心工作了。”说完老人伫立在那儿,仰起头,面朝对面正在施工的楼房,听着上面传来的敲打声。

⑧我才想起来,前不久小区对面也在施工,老人去卖鸡蛋其实是想让楼房上的儿子看一眼。我想象着,她的儿子在高楼上看到母亲那一刻,会不会有热泪从高空坠落。又或许儿子根本就看不到人群中的母亲,而老人却每天坚持站在距离儿子最近的地方守候。

⑨也许,母爱就是这样,永远站在距离你最近的地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概括内容)

卖鸡蛋的盲人老太太每天坚持站在儿子工作的工地附近守候。

2.请简析老人的人物形象。(人物形象)

慷慨大方,善良朴实,她会给每个顾客多一个鸡蛋;关心体贴儿子,吃苦耐劳,为了儿子安心工作,眼睛看不见还坚持去工地附近长时间守候;容易满足,向别人说儿子挣到钱会带她

看病时就会欣慰地笑,母子生活很清贫但却觉得幸福。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指出其表达效果。(品味语言)(4分)

(1)只要老人在小区出现,大家都会抢.着买她的鸡蛋。

一个“抢”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小区里的人看到老太太就想急着买鸡蛋的动作,从侧面表现出盲人老太太的慷慨大方。

(2)她就这么一直拄着拐杖伫立

..在那儿。

“伫立”一词形象刻画出老太太在卖完鸡蛋后站在原地的神态,表现了老人对儿子默默的关爱和挂念。

第一次盼望

史铁生

①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礼拜日,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②那个礼拜日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总之她很久很久之前就答应了,就在那个礼拜日带我出去玩,这不会错。一个人平生第一次盼望一个日子,都不会错。而且就在前一天早晨,母亲也还是这样答应的:去,当然去。

③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静静地等着。母亲出来了,可我忘了吓唬她,她手里怎么提着菜篮?您说了要去的!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买完菜马上就去吗?嗯。这段时光不好挨,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儿。我只能蹲在草丛里翻看一本画报,那是一本不知看了多少回的电影画报,那上面有一大群比我大的女孩子,一个个都非常漂亮。我蹲在草丛里看她们,想象她们的家,想象她们此刻在干什么,想象她们的兄弟姐妹和她们的父母,想象她们的声音。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呀,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吗?母亲不是答应过我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走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我就这样念念叨叨的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

④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

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地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速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是时光的脚步。

⑤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觉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抚摸着我的头,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是出去的,去哪儿记不清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边,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1.梳理文章情节并分析作者的心理变化,完成下面表格

2.简要分析第④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母亲这一形象。

【答案】

1. ①看画报②无聊、孤独寂寞③母亲翻箱倒柜地忙/妈妈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忙家务④绝望、悲伤、沮丧

2. “光线渐渐地暗下去”表现天色渐晚,“凉下去”、“沉郁下去”写出了随着希望一点点破灭,“我”的内心越来越惆怅。“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更表现了“我”的伤心失望。

3.答案示例一: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答案示例二:这是一位真实感人的母亲,她像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母亲的茶事

①乡村五月的晨,醒得特别早。仿佛还没来得及揉揉眼,天色便温柔地明亮起来。

②想起临睡前母亲说今天该采茶了,赶紧翻身起床。清水洗漱后,素面朝天地向屋后茶园信步而去。

③沿着春草丰满的小径向前,向前。晨露盈盈在我穿行游走的身后滴答作响,行不远,就看见母亲拎一小桶埋头在茶树丛中一朵一朵地采摘青茶。天地间罗下薄薄的清雾,空气中漫布着青草、泥土特有的味道,茶树们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伸出一只只浅嫩的小手,一定是想抓住这个春天轻灵的羽翼吧!

④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学着母亲的样子,我一边小心翼翼地采摘着鸟舌般俏皮柔嫩的新芽,一边听她细声轻语絮叨着如烟的往事。

⑤一场场春雨飘过,茶树喝饱了水,滋滋地直望外冒着青翠的嫩芽,从清明到立夏前都是采茶的季节。那时候,青山茶场的千里茶园里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了,放眼望去,碧绿葱翠的茶山上星罗棋布地遍撒着一个个俏生生的采茶姑娘。她们如翩翩彩蝶穿梭在一条条绿色长龙间,头带草帽,腰挎竹笼,双手起舞,上下翻飞,一片片,一叶叶,采摘着满垅的希翼和梦想,茶树兴奋地颤抖着发出淅淅沥沥的欢唱。少女时的母亲便是那群茶姑里的一个。以前采茶都是一水的黄花闺女,母亲说,茶是最好“色”的,一个季节下来,那些丰满水灵的女孩子一个个都变得面黄肌瘦,神色憔悴。我一旁听了吃吃地笑,哪里是茶好色呀,分明是采茶的活太艰辛乏味,茶姑们的消瘦大致是劳累所致吧。

⑥布谷鸟高声吟唱着不急不慢地巡回在原野,和煦的清风痒痒地拂面而过。说着这些青葱往事时,母亲像往常一样抿嘴笑了。细细看看母亲,她真的老了,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我暗暗叹口气,心里湿湿沉沉的。不知还能喝多久母亲亲手采摘的茶叶了。

⑦吃过晚饭,父亲笑吟吟地问我要不要看茶叶是怎么炒制“出笼”的,他毫不吝啬地夸

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灶膛里的豆萁随着划起火柴的青烟熊熊燃起,红彤彤的火舌忽忽地舔着锅底,母亲把我们采了一天的青茶叶一股脑儿倒进锅里,赤裸着双手不慌不忙地翻炒起来。一股浓郁的清香蓦地扑鼻而来,飘飘缈缈地弥漫开去,一时间连满屋的空气都沉醉在沁人心扉的茶香余韵中。

⑧杀青、摊青、烘焙,母亲双手不停舞动,翻、揉、捻、搓丝毫都不含糊,那一点头一舒臂的灵活机警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我托腮依在灶边,贪婪地吸着,嗅着,陶醉着,铁锅散发的热气合着茶叶袅袅的清香逐渐逐渐盈润着我的心……

⑨两个多小时后,茶叶终于烘干焙好,粉墨登场了,簸箕里的新茶条索紧致,纤毫毕现,一共7两有余。望着母亲红肿麻木的手掌,拭着她额头沁出的汗珠,我感动莫名,没成想,每天在手中的青瓷茶碗里舒缓轻舞,婀娜多姿,清香碧纤的茶叶,竟然来得这么艰辛不易。那杯中朵朵盛开的叶片,可是朵朵都凝结着母亲浓浓的爱呀!

1.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两个场面,请你各用

..词语概括出来。

..一个二字

2.文中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那昔日光洁明媚的额角不经意间爬上几道深深的沟壑;清澈的眸子有了些许浑浊;逐渐发福的身体不再灵动妙曼,连采茶也要戴着老花镜才能看清。

★3.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特点。

【答案】

1.采茶、制茶。

2.作者运用了对比(或外貌描写),通过对母亲年轻时和现在的外貌对比,突出了母亲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苍老,表达了我的伤感之情以及对母亲深沉的爱。

3.①关爱子女。“母亲含笑嗔怪我昨日在旅途风尘仆仆一天,累了,没多睡会,眼神却分明欣喜地巴望一起采茶,多点时间亲近她的女儿”等体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的爱。

②聪明能干。从“父亲毫不吝啬地夸起母亲的聪明能干,去年只看过一次就学会了自己做茶”中体现。

③吃苦耐劳(勤劳)。从“采茶是件极为艰辛乏味的事,可母亲一直干着”中体现。

那些雪,那些暖

丁立梅

①南方的朋友,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雪在南方成灾的时候,她所在的城,也被大雪所困,全城停电停水,一到夜晚,整个城,黑得让人恐慌。

②那晚,朋友下班回家,曾经灯光活泼的窗口,变得黑沉沉一片。一个城,寂静如荒岛。朋友家在五楼,黑暗中,楼梯充满恐怖地对着她。她迈着沉重的步子上楼,想着那长长的楼梯,她该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头,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③这时,朋友突然听到身后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过来,暗黑的楼梯上,霎时跳跃着温暖的光芒。朋友回过头去,灯光处,隐约看见一个大人和一个孩子的身影。孩子举着手电筒,温暖的光芒,一直把她送至五楼。

④朋友说,这辈子,她都不会忘记那束灯光,于漆黑寒冷中,把她无助的心,焐得温热潮湿。

⑤我的另一个朋友,也给我讲了一个有关雪,有关温暖的故事。那是春节返家的途中,她所乘的中巴车,被大雪困在一座桥上。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一车的人,又冷又饥。大家焦虑不已,一边抱怨着,一边诅咒着外面的雪。突然,雪地里,一个农民远远地来了。肩上担着副担子,担子两头,挑着两只铅桶。扁担头上,挂着一些白瓷缸,随着他的走动,白瓷缸叮当作响。车上有人苦笑说,这个农民真聪明,知道趁火打劫呢,准是高价来卖什么吃的了。

⑥近了。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汗。司机打开车门跳下车,他跟司机嘀咕了两句,司机一脸是笑,赶紧把他让上车。他歇下担子,揭开挑来的铅桶,里面热腾腾的,竟全是生姜红糖水。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⑦一车人,都喝了他的生姜茶。一车人的心,都被他的生姜茶烫暖了。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一车人目送他走远,眼前困住他们的雪,也变得可爱起来。一瓷缸姜茶的温暖,从此留在他们心上。

⑧看报,看到河北唐山市13个农民的事迹。南方雪灾,让他们坐立不安。他们自掏腰包,自发组成一只抗灾抢险队伍,于大年三十这天,千里迢迢奔赴受灾最严重的郴州,冲到抗灾最前线,吃尽辛苦。他们中年龄最大的62岁,年龄最小的,仅19岁。

1.文章记叙了“有关雪有关温暖”的三个故事,请你概括。(概括内容)

①小孩用手电照“我”的朋友上五楼。②一农民免费送生姜茶给大雪中困在桥上中巴车里的乘客喝。③唐山农民自费组队赴郴州抢险救灾。

3.请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表达的妙处。(品味语言)

(1)心里顿时凄凉暗生,一漫.一大片。

“漫”形象地写出了“凄凉”如水般漫延,突出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表现了她内心的无助。

(2)大雪的天,他的额上,居然沁出细密的

...汗。

“细密的”运用了细节描写,传神地刻画出那位农民在雪夜赶路的艰难与辛苦,表现了他的无私和富有爱心。

4.试结合第⑥⑦两段内容,具体分析那位送生姜茶农民的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示例:“一张黑脸庞,笑吟吟地贴在车窗外。”从这一神态描写中看到了农民的憨厚个性。“他舀满了一瓷缸,端上,憨憨地笑着对车上人说:“‘冻坏了吧?生姜茶驱寒,你们将就着喝点,暖暖身子吧。’”

从神态和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了那位农民的憨厚、淳朴、善良。“大家要给他钱,他吓得双手直摇,连说,使不得使不得,一点生姜茶,哪能要钱呢。赶紧挑起他的空担子,走了。”从这段的描写中看到了那位农民的无私和富有爱心。

回忆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所有的老师都学养深厚,比如说我的数学老师,他的板书也特别棒。因为我们特别喜欢他的板书,所以每次在他上数学课之前,我们都不是用黑板擦,而是用湿毛巾反复地擦拭,直到把这块黑板擦得黑亮黑亮的。他讲数学课的时候,一边讲一边从右上角开始写那些公式、那些定理,等把课讲完,正好是一整面黑板的字。可惜当时没有相机,如果用相机把那个画面拍下来,今天装裱起来,挂在家里的墙上,就是一幅非常有装饰感、现代性很强的画。

那些老师各有各的品性,各有各的脾气。特别要感激的是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她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了什么叫“语文”。那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

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傍晚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

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自己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值得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所学校的品质构建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所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1.文章讲述了“我的语文老师”哪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说说“我的语文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两点即可)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宿舍,走进校园,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4.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为什么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答案】

1.(1)第一节课老师空手来上课,给我们阐释什么是“语文”,并带我们感受窗外的雨。(2)老师对我的作文提出批评,并耐心教导我,使我进步。

2.“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独特;对学生要求严格,关爱学生成长的人。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作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清澈明亮,表达了我得到老师的教导后轻松、愉悦、平和的心情。

考点25: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版)

考向25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 例:【2022·辽宁营口·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半个父亲在疼 葛亚夫 ①这些年,感觉时间在不停提速,尤其是对父亲。在他身上,岁月的沙漠化一年深过一年,从牙齿到骨骼,他所有坚硬的部分,都迅速钝化。走在路上,每遇见老人,我总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有时,还会从他身后追到身前——我总觉得,他是我父亲。 ②老了的父亲,失去辨识度,老成所有老人的样子——干瘦,呆滞,不苟言笑,但年轻时,他棱角分明,一顶光头,哪怕在十里外咳嗽一声,我也辨得出是他。 ③小时候,我诨号葛维搅。“维”是辈分,“搅”是捣蛋,我的调皮“有口皆碑”,基本上,只要有摩擦,罪就在我,且总以我被父亲摁在地上打结束。这俗套的剧情,常让我怀疑父亲是假的。那天,我跟着父亲压红芋,甚得他欢心。老师路过地头,随口说我两句。父亲顺手抄起扁担抽向我。我反应很快,但双腿没能跟上,被扁担上的铁钩钩到,划出一道血印。 ④我抱着腿,疼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蹦蹦跳跳。父亲捉住我,把我摁到地上,揽一把萋萋芽,嚼碎,敷在伤口上。我不经意间看见,他有力的手,比我的腿颤抖得还厉害。 ⑤原来,当我疼时,父亲也在痛。我的一半疼痛,一直由父亲默默领受。 ⑥父亲脾气暴躁,一半是母亲点燃的,一半是因癣疾煎熬。年复一年,开春,癣就援着他的身体开枝散叶。不知听谁说的,用烧红的铜钱烫,就能把癣斩草除根。在一盏抖动的灯火前,他捋起袖子,让我烧铜钱烫癣。我做不到,他就自己来。牙一咬,眉一竖,火红的铜钱往手臂上一摁。一股焦肉味吱吱乱窜,撕咬得灯火弓起腰,啃噬得我心如刀绞。 ⑦父亲拍拍我的头,满面春风地说,一点也不疼。我满脸泪痕,痛得不能自已。 ⑧我从未想过,当父亲疼时,我也会痛。父亲的一半疼痛,从此由我默默领受。 ⑨做了父亲后,我回去得少了,但经常念及父亲,想象我这个年龄时的他,想象孩子这个年龄时的父亲。起初是做反面教材,警醒自己别像他。慢慢地,我谅解了父亲,开始与他和解。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生活里,我身上都有他的影子。 ⑩前不久,父亲的腿不堪劳损,闹起罢工。我带他看医生,背他上楼、下楼。起初他很不适应,肌肤和骨骼都极不情愿地抗拒我。很快,他认了,回家时,他竟趴在我背上睡着了。在家门口,我扭头看他,他酣睡得像个孩子。我和父亲,互换了三十年。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教师版)

第二十二讲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 今天我们来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是非常高频的一个考点,人物形象是指什么呢?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质,而不仅仅是指外表特征。要解答这类题目,有下面几种常用的方法: 1.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从文章中找出对被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典型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2.从人物相关的情节来分析。从文章中概括出人物相关的事例,分析人物的性格、品质等特点。 3.从写作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如欲扬先抑、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等。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分析。抓住文章中运用抒情和议论这两种表达方式的句子来分析人物。 答题小技巧: 1.多维度分析人物形象。人是复杂而多面的,在分析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概括出人物多方面的特点。 2.注意答案的逻辑性。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楚,分条分点逐一阐述。 此类题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清题干 第二步:梳理情节,在文中找出描写该人物形象的语句或词语 第三步:具体概括,组织语言,简练并精确的答题 答题模板: 概括人物形象题的基本答题模板:xx是一个具有…性格特点、…思想品质…职业身份或影响力的人。(根据题目要求的不同,可以只答性格特点,或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一)火是风儿吹开的花 杜启龙 ①十三岁那年,我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②那时,我在上小学四年级,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忍住狂乱的心跳,在一个无人的夜晚,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第二天,又像做贼一样把信投进邮筒。 ③在稿子寄出的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沉浸在幸福和忐忑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还依然是上学,放学。 ④一日,当我吃完午饭到教室时,看到有好多同学正围着班长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笑声更是像决堤的洪水。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看,咱班的大作家来了!”我一惊,顿时愣住了。正不知所措之时,班长兴冲冲地走到我跟前:“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说完,笑声再次轰然响起。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守候在教室的角落里,有很多老师都不知道我的名字,现在猛地被推到风口浪尖之上,一时变得手忙脚乱。“怎,怎么了?”“怎么了?”班长脸一扬,“你的文章发表了!”“啊!”我忽然有一种被抛到半空的感觉,一下子跳了起来,然后抓住班长的肩膀使劲晃着,“真的吗?真的吗?真的吗?”哈哈,教室里再一次充满哄堂的笑声,还有的干脆使劲敲起桌子。 “真的!”班长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就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退回,继续努力!” ⑤时间顿时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到失望的深渊,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作’!”他的话就如鞭炮的捻子,再一次引爆了全班。我就像孔乙己,给教室内外带来了快活的空气。 ⑥那个中午我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回到家,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我不觉哭起来。妈妈慌了,问发生了什么事。我抽泣着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有说。 ⑦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她拿出一盒火柴,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妈妈究竟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噗”的一声,火熄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棒。母亲又用火棍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这里面吹。” 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了一般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往锅底又加了一把柴火,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茫然地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⑧很久之后,母亲语重心长地说:“火柴一口气就被轻易吹灭了,而锅底下的火越吹越旺。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愿做柴火啊?”“我要做柴火。”我重重地说。 ⑨当说完那句话的时候,我就像卸掉了负载的重担一样,顿觉身轻如燕。五年级,我终于在一家小学生读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钦羡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专题阅读精讲精练专题07 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含解析)

专题07: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考点7: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考情梳理】 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人物描写举例作用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这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祖母刚去世,黑色有哀悼的意味,同时也反映了家境的困顿,与全文气氛一致。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这是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在当时巨大的生存压力下,他急于谋事,但“我”在他的心目中高于一切,他唯恐“我”在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亲自送“我”去,表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如:“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是父亲的动作描写,连用七个

动词,描绘出父亲过铁道、爬月台买橘子的艰难情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如:“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这句话是“我”的心理描写,照应上文“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写出了“我”当时对藤野先生的帮助不是很理解的心理。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如《动物笑谈》:“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这句话是对观光客的神态描写,略带夸张,表现了人们对“我”行为的不解,照应前文“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怪诞不经”“艾顿堡的居民都把我当疯子”,体现了作者实验时专注、忘我的精神。 ★答题规范★这句话运用(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人物描写的方法可分为5种: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 二、分析人物形象 解题方法:①抓主要事件(从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去归纳形象)

中考语文专题11 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教师版)

11 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考点解读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人物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具体元素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征,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性格特征只包括人物的精神、品行和情感等内在特征。阅读文学作品,只有把握了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是中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考查内容。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区分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常见考查形式: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②×××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③你喜欢×××这一人物吗?为什么? ④×××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⑤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的性格特征。课文解剖 例1:朱德《回忆我的母亲》(部编版八上)“思考探究”一: 文章开头即说:“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阅读课文,想一想:母亲的“勤劳”是通过哪些事例体现出来的?从文中还可以看出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 答案示例:母亲的“勤劳”主要通过两个方面的事例体现出来: ①在贫苦的家境中:母亲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支撑家庭;母亲每日辛勤地劳动;“我”帮母亲劳作,母亲教“我”生产知识;母亲维系着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母亲在家庭中任劳任怨。②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父母节衣缩食培养“我”读书;

母亲支持“我”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母亲离不开土地,习惯劳作;母亲支持“我”的革命事业,一直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母亲直到老年,仍热爱劳动。这些事例,表现出母亲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有远见、识大体、支持革命等优秀品质。文中母亲“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还表现出母亲爱憎分明的品质。 例2:鲁迅《孔乙己》(部编版九下)“思考探究”一: 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联系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谈谈你的理解。 点拨:概括人物形象,一要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从中提炼人物的性格特征;二要结合当时的背景,结合人物的经历,明确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三要根据人物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分析其性格,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根源;四要探究关键词,借助文章原本的词句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五要结合自己的社会体验,提炼人物的特点。 答案示例:孔乙己好喝懒做,又迁腐可笑;是失败的读书人,又一直幻想保持读书人的尊严;没有生存能力,又不肯加入短衣帮;虽然不失善良,给孩子们分茴香豆,也不拖欠酒账,但仍免不了成为大家嘲弄与取笑的对象。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和世态炎凉之苦,悲苦一生。 技巧解密 一、分析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1)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特别是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和内心世界,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2024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之记叙文解题方法 品味人物形象与写作手法 一、人物形象刻画 1.正面描写 (1)直接描写:即描写主人公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这样能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的性格特征。 (2)细节描写:即抓住人物细微而又具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加以生动细致地描绘。突出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如《故乡》中“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就是抓住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外貌进行生动细致地描绘,鲜明地刻画出杨二嫂俗不可耐的形象;“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把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中的一个“塞”字是对杨二嫂的动作进行的生动细致的描绘,把杨二嫂爱占小便宜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2.侧面描写 (1)描写周围人物:衬托主人公……形象。 (2)描写环境、场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思想)或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伏笔)。 二、写作手法及作用 1.表达方式及作用 (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①顺叙:使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有较强的时空层次性。②倒叙:使情节曲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内容对比鲜明,突出中心。③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文章内容充实,结构紧凑;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 (2)描写: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①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特征。②景物(自然环境)描写:交待时令、地点,营造……氛围;烘托人物……情感;为下文……做铺垫。③社会环境描写:交待作品的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社会现实。) (3)抒情: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表达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4)说明:详细、准确地介绍事物以突出事物的特征。 (5)议论:揭示主旨、画龙点睛、深化(升华)主题。 2.结构手法及作用 (1)照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结构严谨;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并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伏笔: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 (5)详略:详写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表现手法及作用 (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题组训练(2021-2022学年)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训练目标:规范文体答题语言 训练时间:20分钟训 阅读下面三篇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 我听过一个美国男孩拉凡·斯蒂恩讲的故事,他从父亲对一个贫苦孩子的尊重中,懂得了怎样做人。 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个小商店,我们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五金家具店”,我们七个孩子从小就在店里帮忙。这样,我们自然就学到了从商的技能。 开始,我们只是做些诸如打扫卫生、把货物摆到货架上、以及包裹材料之类的零活,后来我们就开始接待顾客了。在这期间,我们逐渐了解到这项工作的意义不仅仅是生存和销售。有一天,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让我永远铭记在心。那是在圣诞节前,当时我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这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商店,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头发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爸爸下楼走到小男孩身边,望着他那微笑着的眼睛以及脸颊上深陷的两个漂亮酒窝,和蔼地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节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随便看、尽管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说:“先生,这个多少钱?” “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折合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练习题汇编一、句子赏析。 基本格式:内容+结构 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内容+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的作用在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各不相同。 详解: (一)内容上: 1、修辞 a比喻: 答题思路:比喻,把(本体)比做成(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从形似和神似两方面考虑)。表现了(某人)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b拟人: 答题思路:拟人。把(事物)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c夸张(强调某种意思或突出某种情感) 答题思路:夸张。强调了(事物/人)的(特点)。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做铺垫) d排比: 答题思路:排比。写了(什么内容),突出了(什么)。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能激起读者共鸣,增强文章感染力。 e引用诗词的作用: 答题思路:引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使文章增添文学色彩。 f反问: 答题思路:反问,加强句子语气,突出某人的思想感情。 g 对偶: 答题思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感。 h 对比: 答题思路:使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A与B进行对比,突出了A/B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描写手法 (1)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答题思路:( )描写。写的是(什么内容)。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呼应上文、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承上启下......)。 (2)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 答题思路: 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多感官描写综合运用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 作用:1点明(时间)和(地点) 2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4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答题思路:使用了()的描写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作用 (3)侧面描写: ①如何判断是否为侧面描写: a.通过别入转述主人公的事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b.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人对主人公言行的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 c.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周围的环境必须是主人公经手打造) ②侧面描写的作用: 答题思路:侧面描写。写的是(句子的内容)。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结构上的作用。 (二)结构上: ①某句在文章开头,作用是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某情节埋伏笔、设悬念。 ②某句在文章中间,作用是承上(呼应前文)启下(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埋伏笔,引出下文)。 ③某句在文章结尾,作用是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照应题目。 ④某情节与某情节作对比。 二、词语赏析 基本思路:首先考虑修辞手法,第二考虑描写手法,第三考虑词语含义 修辞及描写手法参考句子赏析; 答题格式:词语本意+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题思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主人公)干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 四、概括文章围绕A和B写了几件事: A怎么样B怎么样 五、概括中心思想:

【2022版新课标】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知识点 记叙文知识点 1.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空间;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心情(感情); ④衬托人物……形象(性格);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作铺垫;⑥暗示社会环境;⑦揭示主题。 2.顺叙的作用 ①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②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3.插叙的作用 ①交代……内容;②解释了……原因;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⑤突出人物性格(形象);⑥突出文章主旨;⑦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完整;⑧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4.倒叙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②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引出下文;④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5.第一人称的作用 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事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6.第二人称的作用 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抒情。 7.第三人称的作用 优点: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缺点:不如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 8.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9.常见的修辞手法的作用(答题规范) 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抒发了……(谁,什么样的)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抒发了……情感。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心情。 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了(强调了)……的特点。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特点,突出表现了……的情感。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的特点。 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的情感。 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10.常见的人物描写方法: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 11.人物描写的作用(总答题公式) 运用……(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或形象。 12.词语的表达效果 该词是……意思,赏析(角度),准确传神地(生动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的内容,表达了(表现了、突出了、反映了)……的情感。 13.概括内容 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什么(事物)+怎么样 14.归纳中心 本文记叙了+中心人物+核心事件,表达了(赞颂了,批判了……)+主要情感(精神、品质)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教案(2021-2022学年)

记叙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 一、确定复习目标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试题来看,考察的知识点主要“(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形象的内在特点;如:2011河南《漓江情韵》第12题,分值4分;2012河南中考《桥在水上》第11小题,分值4分;2015河南 《滴水之恩》第9题,分值4分。 3、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能简单概括人物形象了,但缺少从全文考虑一个人的整体形象,有时概括不全面,不知道结合文章内容去分析,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与方法掌握的不好. 二、复习目标 通过观察和解析记叙文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细节描写入手。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2、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时,要注意以下 几个方面: (1)、品析人物描写,感知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要通过品析作家笔下 的最能体现人物个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 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入细致地加 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深刻理解 文章的思想内容。 (2)、赏读环境描写,明晰人物思 想。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环境 下活动的。这里说的环境,既是指自然环 境,更多的是指社会环境.前者或渲染气 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 物起强化作用;后者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 终结局的外因.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 环境分析人物性格,是鉴赏人物形象的重要 一环。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情节本来就是人物行为和活动的过 程,作家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通过描写人 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 鲜明个性。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 节入手,据情论人。 二、1、通过肖像、行为、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人物性格支配、影响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从情节的发展中可以体察人物性格;通过典型环境的具体描写明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析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往往起到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这种自然环境可以由作者来描写,也可以通过小说中人物的眼睛去观察. 2、针对“简要概括某一人物的形象(特点)”的考题,作答时可从三方面来组织提炼答案: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1)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届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训练(1)-- 部编人教 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阅读训练:记叙文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①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②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③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是贴上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④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大喜过望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⑤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

派的任务。 ⑥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⑦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⑧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莱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⑨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

专题46 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2023年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中考语文知识梳理与分类训练(全国通用)原卷版 专题46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 ★[考点概述]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既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又具有特定社会的某种共性。因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能反映某种社会现实的典型性。准确捕捉小说人物形象的具体特质,也就准确理解了小说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赏析人物时,应该从情节人手,在特定的环境描写中分析、归纳出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进而理解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要把握作者对人物的多角度描写,从中体味出人物的内心世界,透视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品味出小说的文学性。 ★[设问方式] 1、文章表现了xxx人物的哪些品质? 2、结合文章分析xxx是个什么样的人? 3、结合文章第x段,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4、文中的某个人物耐人寻味,请结合文章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5、文章刻画xxx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分析。 6、请结合文章,揣摩第x段画线句的人物心理。 7、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请结合文章说明理由。 8、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9、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分析。 10、文中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 ★[技巧点拨] 一、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人物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

摹写,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描写方法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一)人物描写: 1、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对容貌、姿态、服饰的描写称之为外貌描写或肖像描写。 2、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是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 2、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三)描写角度 根据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又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换届的细致描写。 爱问共享资米 二、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 1、外貌、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2、语言描写:A、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B、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3、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练习-- 部编人教版九 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 赶鸟的孩子 ①有时候,我似乎回到了过去,又成了那个赶鸟的孩子。 ②老屋对面有一块菜地,那是一家人的菜篮子。从夏往秋走的时节,母亲会在那里陆续种下萝卜。白莱,还有香菜和蒜。秋渐渐转深,第一场霜降临,到处一片白,看上去毛毛茸茸的,但莱地好像忽略了寒冷,萝卜缨子似涨潮般覆盖了裸露的泥土,白菜身子也一个劲地胀起来。那旺盛的绿色,像片浓缩的春天。 ③这时候,一群鸟如约而来,有二十多只。这是一群与众不同的鸟,鲜红的嘴和爪子,腹部有一小块黑色,拖着长长的蓝色尾巴。我们不认识,把它们称为长尾巴鸟。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专吃菜叶子,菜长成了,它们盯上了我家的菜地。 ④起先,母亲并没怎么在意,说弄个稻草人吓一吓吧。父亲费了番心思,稻草人弄得有模有样,戴了帽子,穿了衣服,一只手里还举着根细细的竹竿,竹竿另一头吊着块小石头,风一吹来回摆动,像谁的手在不停地挥舞。刚开始似乎管点用,那群鸟围着稻草人飞来绕去,就是不敢落下。可没过两天,它们就识破了这个招数,把稻草人晾在一边,毫无顾忌地飞到地里大快朵颐。群鸟过后,菜叶到处是洞,七零八落。 ⑤(A)看到好好的菜被鸟糟蹋了,母亲心疼不已。假人没用,母亲就催我“亲自下场”。我很乐意领受这个任务,就赶个鸟嘛,又轻松又好玩,比在家扫地或去外面扯猪草舒服多了。我在屋角的竹林里折了根竹丫,抓在手里,满怀信心地去了菜地。 ⑥我刚一出现,它们就发现了我,呼的一下全飞走了,落在旁边

的一棵枫树上,冲着我叫个没停。我心里高兴,它们到底还是怕我的,果然不用费什么力气。我朝它们挥了下手里的竹丫:你们就大声地叫吧,我来了,再也别想吃我家的菜了。 ⑦菜地狭长,有好几十米。那群鸟叫了一会,见我没有进一步行动,便从树上飞下来,到菜地的另一头去了。它们扇动着翅膀,边吃边叽叽喳喳地叫着,我不知道在说什么,但那声音听起来充满了快乐,像在庆祝什么,又像在向我挑衅。我挥动起竹丫,嘴里吆喝着追了过去。它们见了,呼的一声,一齐飞回到枫树上。我刚喘口气,它们又伺机飞向菜地的另一头。我只能左追右赶,像在和它们做一场游戏。 ⑧霜还没有化,风一阵比一阵硬,但我的额头上还是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折腾了一阵,我累了,一屁股坐在田埂上。我生自己的闷气,也生那群鸟的气。我随手抠了把泥土,朝那群鸟扔去。它们抬起头对着我喳喳地叫了几声,声音干涩,好像比我还气。 ⑨那段时间,我天天守在菜地里,一边徒劳地追赶那些长尾巴的鸟,一边想着该如何对付它们。我烦它们,把我家好好的菜弄得乱七八糟;我知道,它们可能也烦我,我的到来,阻碍了它们心无旁骛地享受盛宴。在这场拉锯战中,我和这群鸟儿不知不觉成了敌人。 ⑩我把这事跟哥哥说了,哥哥帮我出了个主意。他说,抓两把谷,拌上农药往菜地里一撒,那些鸟儿一个也逃不掉。我一听,觉得这个办法不错,简单省事,一了百了。 .可不知怎么的,事情被母亲知道了。母亲指着我俩厉声责问,声音比哪一次都大:它们就吃了一点菜叶子,赶一赶就行了,你们却想下这样的手?鸟的命也是命啊!我和哥哥一下子蒙了,没想到这样一件小事,竟然会招来母亲的盛怒。 .我俩低着头杵在那里,别说回话,连大气都不敢喘。停了一会儿,(B)母亲对我说,你也不用去管了,菜叶子吃光了算了。 .事后才知道,最后那句是母亲的气话。第二天一早,她拿着镰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人物形象分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练习(人物形象分析)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生病的母亲 ①母亲因为感冒,又引起了肺呼吸困难的症状,得知以后我回到家时,她已经躺在大炕上吊起了药水。 ②每一次生病,身子骨本就不太硬朗的母亲,都要被疾病狠狠地折磨一通,身上的气力像春蚕抽丝,一点一点地被剥离。 ③躺在大炕上的母亲,衰老的容颜因为染了病状,脸颊处泛着不正常的潮红。头顶干枯的发丝,像北风吹过之后的枯草,乱蓬蓬地左右伸张。看着眼前这样的她,突然我的眼眶发涨,喉咙里像塞了棉花,堵堵的。 ④见我来,母亲挣扎着想要坐起身来。看我因为担忧她的病情脸色不是太好,她故作轻松朝我嚷嚷开了:“我感觉已经好多了呢!再挂两天药水,肯定能出门了。” ⑤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问了医生,因为她岁数渐大的缘故,用药的效果远不及年轻人要好。都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估计这次,母亲还要挂上八九天,甚至更久才能缓解病症。 ⑥北方的气温像琴键上的音符,忽高忽低让人难以琢磨。这样的天气母亲极少出门,其实她对春天的向往一点儿不比我们差。 ⑦那青青的草,即将绽开的花儿,绿色的树,对她来说都是一种诱惑。因为自个儿的身体怕又受寒,那样会再次为我们添了麻烦,她尽量忍着不出门,挣脱春风的抚慰和鸟语的纷扰,把阳光关在门外。但是我总能从她的眼底,看到她对春天的渴望。对春的期待早已肆意流淌了。 ⑧每天挂了水,依偎在墙角里的母亲,目光游离了,早已从敞开的大门里溜了出去,在春光里乱窜,在春风里跳舞。我知道,其实她多么希望走出大门去看一看摸一摸,感受一下大自然春上枝头的妩媚。 ⑨起了针,母亲撑着两条胳膊吃力地从炕上爬起,拿出待客的姿态尽量将上身抻直,两只脚规矩地蜷缩一旁。她一直是这样的人,都是把该有的礼数,以及对别人的尊重放在首位。不管看到家里谁来,无论什么原因,都觉得自己躺着和别人说话,就是对客人的不敬。 ⑩一次母亲生病打针,我们几个回家看她,她的脸上带着愧疚,一直责怪着父亲打电话挨个通知。我因工作原因晚回了两天,母亲并未责怪。看着她自责的表情、躲闪的目光,奇怪的是,我竟然没有感受到一丝被理解后的快乐。相反,对什么事儿都为他人着想的母亲,生出了几分羞愧。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真正的善良 章中林 天下着雨,滴滴答答的,就像无数的苍蝇在耳边嗡嗡着,怎么赶都赶不走。忙了两天,事情还是没有处理好,明天还得再跑一趟,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对着同事周树明发着牢骚。 他笑笑,好事多磨嘛,或许明天我们就能把它处理得漂漂亮亮的呢?你有没有发现,他们今天比昨天对我们客气多了,还把我们送到了门口。想想还真是,我当时怎么觉得他们只是出于礼貌呢?这样想着,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我才转一个弯,就被一位卖水果的老妇拦住了。“水果,新鲜的水果,便宜卖了,两元钱一斤。”她佝偻着背,一头白发,拉着一辆板车,横在我们面前。这不是强买强卖吗?我拉着周树明,想从板车和墙壁的空隙中钻过去。他却停下脚步,弯腰挑起油桃来。 “这都什么时候了?还能有好果子吗?市面上油桃五元一斤,两元能买到好东西吗?”我站在旁边唠叨着,他却踩了我一脚,“哎哟”,我叫了起来。他冲我笑笑,你要是着急,就上前吧。上前?带我来了,想甩了我,没门! 很快,他称好了水果——六元。想要手机支付,可是老妇却说她是老人机。那就付现金吧,可是我们俩兜里空空。望望前面七百多米的地方有一家商店,他说,自己可以向店家借六元给她,再用手机支付给店家。 我们一起往那家商店赶。我和周树明跑得很快,老妇落出了老远。周树明转身问老妇,要不要等她一下。老妇却说,不要等,她相信我们。周树明没有再等,却拉着我从人行道的绿化树下走到街道的中间。 送走了老人,我问周树明为什么要走街道的中间。他笑笑说,你没有看到老妇的慌张吗?我这样做只是想让她能看到我们。 我的心头一动——简单的一句话,看似稀松平常,却凸显了周树明发自内心的善良。望着他云淡风轻的脸,我忽然有些愧怍——他能推己及人,舍己为人,而我呢? 忽然想起那天去酒店吃饭的事。散席后,因为手提包落在了酒店里,我就急匆匆地赶回包间去拿。正准备推门而进,却被一位中年人拦住了。“你这是干什么?”“我拿包。”我对他嚷着。他却把我拉到了楼梯过道里。 原来,中年男人是酒店的老板。他之所以不让我进包间,是因为他刚才无意间推开包间的门,看到服务员阿姨在偷吃客人剩下的烤鸭和牛肉。这不是违反了你们饭店

专题15: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原卷版)

专题15:记叙文阅读之人物形象分析 一、(2022·江苏淮安·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副腰鼓板 马金章 ①天空的乌云,像一群群追逐着猎物的饿狼,黑压压地向他们扑来。茫茫草地,却如打开口的巨大冰窖,升腾起一股股湿冷的寒气。 ②几个精疲力竭的红军战士,或躺或坐在草坡上休息。 ③穆迪翻了个身,看到两米多远背对着他的苏红坐在一堆枯草上。她埋着头,两条短辫翘着,右臂一动一动在做着什么。穆迪抬起头,看到了苏红左臂夹着的红腰鼓。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一个激灵翻身跃起,几步跳到苏红面前。果然,他看到了不愿看到的一幕。 ④腰鼓一头的鼓皮,已被苏红用刀子撬开了两个铆钉。他一下子夺过腰鼓,生气地质问:“你怎么这样干?队长怎么交代你的?你知不知道,这鼓,可是咱宣传队唯一的一面鼓啊。况且,这鼓,还救过你的命。” ⑤苏红看着因发怒涨红了脸的穆迪,没有回话。她将目光授向荒草萋萋、积水乌黑、泥泞不堪的来路…… ⑥那是进入草地的第三天,苏红掉了队。阴沉沉的天下起了小雨,本来就打滑的草甸子像抹了油,她一脚没踩稳摔倒在泥水里。她双手按着盘根错节、长势旺盛的草甸子,艰难地爬起来,往前一迈脚,腹部抽搐般疼痛……苏红感到双腿越来越沉重,每落下一脚,总被茂密的藏蒿草、乌拉苔牵绊着,强扯硬拽地不让她把脚抬起来。她腿一软,右脚滑脱了草甸,身体不由歪向泥潭。泥浆很快没到了膝盖。她明白陷入了沼泽,心中不免一阵惊慌失措。她手忙脚乱拼命挣扎起来,可双腿却越陷越深。 ⑦“苏红,接着,俯上鼓身。拽住草,慢慢往上提劲。”队长一边对她喊,一边将一面腰鼓抛在她面前。 ⑧原来,从师政委那里赶来的队长,发现苏红陷进沼泽来施救时,竟也落进了沼泽。 ⑨苏红双手举起腰鼓,反抛过去:“队长,不要管我,你先出来。”队长又将腰鼓抛过来:“苏红,听话。你身轻,腰鼓托得起你。我身沉,腰鼓不顶事。你出来,才能报信求援啊。” ⑩苏红镇定下来。她胸部俯在腰鼓上,双手紧抓着草句子。当地从沿泽里静脱出来去救队长时,却累得昏倒在草甸子上。 ⑪苏红眼里噙着泪,看着穆迪说:“和陕北红军会师后,一定,要敲响咱们的胜利腰鼓。队长是为了救我才牺牲的,我怎能忘记队长临终前这话呢?可是,咱队的人,要是饿死了,走不出草地,到不了陕北,咋敲响胜利的锣鼓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