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干货---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

高考地理干货---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

高考地理干货---区域地理知识终极总结

区域地理考试中绝对会考到的8个重要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他们的区域定位、地形河流,全部都要识记哦!小编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赶紧记现在还不晚!

日本

1. 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岛

2. 纬度(30度N—45度N);

3. 关东平原、富士山;

4. 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自然地理特征

1. 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 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3. 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4. 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5. 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6. 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1)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2)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

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

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

(4)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

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

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7. 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

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

8. 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发达的经济

1. 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 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 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1)为什么日本将“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因为日本所需的工业原料,特别是石油绝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许多产品的出口也经过马六甲海峡。

(2)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5. 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因为太平洋沿岸老工业区呈“饱和状态”。

6. 发展方向: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高科技产品。

(1)地位: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齐全,产品在国际上占重要地位。

(2)与中国的贸易:

从中国输入: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

向中国输入:钢铁、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

7. 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农业生产方式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合理施用化肥,精耕细作,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1)日本为什么成为世界上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

沿海温带大陆架广阔,又有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日本拥有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和近海捕捞船队,海上捕捞能力强;日本沿海养殖业发达;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

8. 日本的经济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1)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现代化程度高;

(2)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农业不占主要地位;

(3)对外依赖性强,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产品销售也依赖国际市场。

9. 日本的工业为什么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懒户内海沿岸?

(1)日本国内矿产资源贫乏,所需矿产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2)日本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出口国外。

(3)充分利用岛国多良港的优势。

(4)工业布局在沿岸可利用廉价的海运,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的成本。

☞: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闻名世界的高科技中心)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工业区)

1. 临海:孟加拉湾(东)、阿拉伯海(西)、印度洋;

2. 三大地形: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3. 三大河流: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4. 加尔各答、新德里、孟买(最大海港,棉纺织工业中心)、班加罗尔、泰姬陵(位于阿格拉附近)

☞:世界文明古国

南亚面积最大,人口2004年(10.65亿)仅次于中国,本世纪中叶可能超过中国。

☞:农业

1. 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耕地面积大,热量充足,土壤肥沃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由于降水集中雨季,干季降水稀少,且降水量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因此发展水利灌溉对农业生产特别重要。

2.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

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

3.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有哪些?

有利:①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大;

②土壤肥沃;

③气候温暖湿润,热量、水资源充足;

④劳动力丰富;

⑤农业历史悠久。

不利:多水旱灾害。

4. 印度的农业主要面临水旱灾害频繁和粮食需求大两大问题。

热带季风气候与印度的农业密切相关,影响印度农业生产不稳定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印度半岛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西南季风强的年份,雨季来得早,去得晚,雨水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雨季来得迟,去得早,雨水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为解决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在水源充足的北部(印度河、恒河流域),兴修水利灌溉系统,而在南部降水不足、水源缺乏的高原地区,则主要修建大量的贮水池等来缓解旱清。印度的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生产的不足制约着农业结构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粮食不足,印度政府在20 世纪60 年代实施了“绿色革命”,即推广了先进的耕作方式和培育良种,并且增加兴修水利、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以增加粮食产量。近些年来,粮食己基本能够自给。

☞:工业发展较快,形成完整体系

1. 工业

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分布在德干高原东北部—印度东北部钢铁、机械工业中心。

独立前:只有采矿业和纺织业。

独立后: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工业体系。核能、航天初具规模,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以东北部的加尔各答和西部孟买为中心的传统工业(棉、毛纺织、重工业),南部以班加罗尔为中心是新兴工业区(电子、软件业、原子能、航天,第二软件国,仅次于美国)。

2. 城市

新德里:首都,位于印度西北部,东南的阿格拉有著名建筑泰姬陵——铁路交通中心。

加尔各答:位于恒河口,麻纺织工业中心和第二大海港,人口最多城市(第一大城市)——黄麻产地。

孟买:位于西部沿海,第二大城市,第一大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棉花产地。

3. 南亚地区在每年的3-5月出现热季,气温高达45℃以上,原因是什么?

此时夏季很少登陆,阴雨天少,太阳直射点北移,气温迅速升高,而北面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冷气流的南下,形成岛上特有的热季。

☞:自然灾害

1. 为什么孟加拉国多洪涝灾害?

孟加拉国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集中在夏季,飓风也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两河的水量大并且集中;为恒河和布拉普特拉河的三角洲,并且地势十分低平,排水不畅;一旦受天文人潮的影响,会受潮水的顶托,加大洪涝;该国人口众多,可居住地海拔低,加重受灾。

2. 南亚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南亚的气候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雨水的多少与夏季风(西南季风)的强弱关系密切:西南季风强的年份,夏季风来得早,去的晚,雨水就会过多,容易造成水灾:西南季风弱的年份,夏季风来得迟,去的旱,雨水就会不足,容易造成旱灾。

☞:其他

1. 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山区,面积218 平方千米,人口550 多万,经济以农业为主。

二战前为英属印度的土邦。

1947年印巴分治后为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两国曾多次发生冲突。

1948年和1949年联合国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决议,1949 年划定停火线。

目前克什米尔地区仍争端不断,表现为印度和巴基斯坦国家间的冲突,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冲突,其根源是英国分而治之殖民政策的结果。

2. 印度板块周围多地震

近些年来,印度板块周围不断的强烈地震,实际上是板块运动增强的结果,而这种增强最容易在板块交结地带和边缘地带表现出来。

印度板块每年向北移动4-5 厘米,与亚欧板块相碰撞,使碰撞交界地区成为地震频发区域。

印度板块和亚欧大陆有两个作用的“结点”区域,一是位于帕米尔高原,二是阿萨姆地区(我国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地区)“结点”区域是板块之间受力最强的地区,引发地震的概率相对较高。

2005年10 月8 日的克什米尔地震是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移动形成碰撞,进而引发的构造地震,而2004 年12 月引发海啸的印度洋地震是印度板块北移错动造成构造断裂,进而引发强烈地震和海啸。

处于冲突和争端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建造的房屋抗震性能差,一旦发生地震,造成的破坏极大。

埃及

1. 地中海、红海、苏伊士运河(亚非分界线);

2. 尼罗河、纳赛尔水库和阿斯旺水坝

3. 金字塔、开罗(非洲第一大城市)、亚历山大(埃及最大海港)

☞:位置和领土

1. 非洲东北部,亚洲境内的西奈半岛(在苏伊士运河以东),也是埃及领土。

2. 人口城市:主要集中于尼罗河沿岸平原和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地区,开罗在尼罗河三角洲顶端,是阿拉伯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城市,亚历山大是地中海边的重要海港。

3.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白尼罗河)、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

(1)尼罗河的赠礼——埃及

(2)尼罗河流经撒哈拉沙漠,定期泛滥,为埃及带来:

①肥沃的土壤

②尼罗河沿岸的平原和三角洲;

③便利的灌溉水源。

白尼罗河:发源于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水量稳定。

青尼罗河:发源埃塞俄比亚高原,流量季节性变化。

白尼罗河、青尼罗河定期泛滥( 6 -10 月)。

☞:经济

1. 农业主要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长绒棉是重要的传统的出口商品,主要经济支柱是石油、苏伊士运河航运业、侨汇、旅游业。

2. 侨汇:侨居外国的人寄回、带回祖国,以赡养家属的款项。

3. 旅游资源:首都开罗和金字塔、亚历山大城市和塞得港、阿斯旺水坝。

4. 苏伊士运河:沟通红海和地中海,连接大西洋和印度洋。

5. 经济:传统出口商品长绒棉,现在经济支柱是石油、运河、侨汇、旅游收入。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现在农业需要灌溉和施肥,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德国

1. 北海、波罗的海、基尔运河

2. 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莱茵运河

3. 三大地形区,自南向北依次为:巴伐利亚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

4. 柏林、汉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兰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图加特、慕尼黑(新兴工业区中心)、鲁尔区(德最大工业区)

5. 欧洲西部陆路交通十字路口

6. 欧洲西部人口大国(8245万),出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位置和地形

1. 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欧洲南北向与东西向铁路都经过德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2.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3. 德国北部以平原为主,为什么该地农业不发达,人口较为稀少?

北德平原,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冬季阴冷夏季凉爽、热量不足;地势低平,土壤较贫瘠,故不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由于气候条件较差,人口也较稀。

4. 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日照时间长,河谷地区土壤肥沃,盛产葡萄、烟草、啤酒花和水果,河谷两侧的山地则为森林和高山牧场。

5. 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

☞:河流

1. 主要河流:多瑙河(向东流入黑海)、莱茵河(由北入北海)、易北河(向北入北海)。莱茵河与多瑙河之间的“美因-多瑙运河”,以及北部的北海-波罗的海运河(即基尔运河)是重要的国际性航运捷径。

2. 莱茵河的航运价值

(1)自然原因:莱茵河全年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含沙量小,无冰期。这是因为莱茵河流经地区大部分为欧洲中部和西部平原,地势低平水流平稳,地处温带海洋胜气候区,气温变化幅度小,降水较多,流量大,全年可通航。

(2)经济原因:莱茵河干支流流经国家较多,且都是经济发达的国家,航运需求量大,河口处有世界著名港口鹿特丹,又与多瑙河等河流有运河相通,这为提高航运价值提供了有利条件莱茵河沿岸的一些工业城市经过综合整治,加强了对莱茵河的环境保护,莱茵河己经从过去的“资源开发阶段”发展到现在的“休闲与审美时代”。

☞: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1. 发展条件

有利: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2.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为中心,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机械制造、化学、采煤、钢铁、纺织等。

3. 南部慕尼黑:是欧洲最大的微电子工业中心,有德国“硅谷”之称。主要是宇航、飞机、微电子等新兴工业。

4.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5. 鲁尔区的兴衰

(1)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3)综合整治: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6.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北部的经济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俄罗斯

1. 北冰洋、波罗的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里海(世界最大湖泊)、黑海;

2. 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乌拉尔山、高加索山;

3.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河流,世界最长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湖泊),自南向北流的三大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毕业了”)

4. 莫斯科、圣彼得堡、新西伯利亚、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西伯利亚铁路

☞:世界八大最

1. 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地跨欧亚,欧洲部分面积小但其政治经济中心都位于此。

邻国: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波兰。

2. 较为平坦的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乌拉尔山以西东欧平原,以东依次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以叶尼塞河为界:西部平原,东部高原、山地)

3. 冬季漫长而寒冷,各地气候差异很大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北部有极地气候,西南端有地中海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俄罗斯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的原因:

①位于高纬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光和热量少,因而气温低。

②地势西北低东南高,受北冰洋的影响大,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气候严寒。

③东部、南部地势高,阻拦太平洋水气流深入

④西伯利亚北部的封闭的盆地中,本身积累的冷空气多,又有从山上滑下的新鲜冷空气加剧寒冷。

4. 河流与湖泊

伏尔加河欧洲最长,水能丰富,最主要的内河航道。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富水能,封冻期长,不利于航运,有凌汛。贝加尔湖世界最深。

5. 资源丰富

天然气储量占世界首位、世界重要石油生产国(乌拉尔、秋明油田)、库尔斯克铁矿、库兹巴斯煤矿、世界第三的铀矿(第一是澳大利亚,第二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是世界水力资源第二丰富的国家(第一是中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出口国。

6.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

以莫斯科工业区、圣彼得堡工业区、乌拉尔工业区和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由欧洲部分向亚洲部分发展。

☞:俄罗斯主要工业区的分布

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

7. 农业

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是主要农业地带,主要农产品有小麦、甜菜、马铃薯、向日葵、亚麻,正在从粮食进口国变为出口国,有世界最大的针叶林带。

☞:农业分布的地区优势:

无霜期较长;热量较丰富;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8. 交通:铁路为主(注意: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的差异)

第一条欧亚大陆桥(西伯利亚大铁路):莫斯科—伊尔库茨克(贝加尔湖南)—符拉迪沃斯托克

☞:首都和城市

1. 莫斯科:首都,全国最大城市、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全国最重要的交通枢纽。

2. 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海港,全国第二大城市。

3.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

4. 摩尔曼斯克:北冰洋沿岸不冻港(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5. 奥伊米亚康:北半球寒极。

☞:重要的地理特色

1. 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2. 拥有欧洲最长的河流------伏尔加河。

3. 摩尔曼斯克濒临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北,终年不冻。

4. 西伯利亚是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5. 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核工业、宇航工业占绝对优势)。轻工业不发达。农业不稳定,谷物需大量进口。

6. 主要工业区:莫斯科综合工业区、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沿岸)、乌拉尔工业区(钢铁、机械)、新西伯利亚工业区(重工业、军事)。

7. 目前工业、人口正向乌拉山脉以东迁移。

美国

1. 两大洋、墨西哥湾、两个海外州;

2. 三大地形区(剖面图):落基山脉、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五大湖、密西西比河——新奥尔良——墨西哥湾;

3. 大西洋沿岸(波、纽、费、华),五大湖沿岸(德、芝、底、布),大西洋沿岸(西、圣、洛、硅谷),南部(休、新);

4. 国土组成:除本土48个州,1个特区外,还有2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

☞:自然条件特点

1. 本土都在温带(南部为亚热带),阿拉斯加在高纬度,属于寒带和亚寒带,夏威夷在热带(故热带产品需进口)。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一、世界第一大洲——亚洲 1、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不是。 3、亚洲有48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国家和地区最多的大洲。 4、亚洲的河流特点: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注入海洋的河流有黑龙江、湄公河等内流河,有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等河流注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河流注入印度洋。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位于非洲。 5、亚洲的高原和山地:亚洲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巍峨耸立,位于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高耸入云的山脉,位于亚洲的南部和东南部。里海——世界的湖泊位于亚洲西部。 6、亚洲的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西亚、北

亚、南亚。中国位于东亚,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亚洲在南极洲的以北,终年寒冷。 7、注意中东位置和地中海。 二、精讲区域地理(东亚——日本 1、东亚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东亚东部和南部是人口稠密区。东亚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2、日本群岛呈东北-西南向,长约1300多千米;面积37万平方千米多。日本是太平洋西岸的岛国。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等相邻。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带。 3、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岛、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和周围一些岛屿,隔东海、黄海、东海,面向太平洋的广大海域;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著名的富士山作为全国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征;森林面积大,水资源缺乏;渔业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以海洋运输为主;将核电作为主要能源。日本工业发达,部门齐全,产品以出口为主,有“世界工厂”之称(现代型经济)。日本的海上运输业和对外贸易十分发达。 三、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土地或景观的不同的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1 1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 (1)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世界最高、我国最大; ②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际; ③黄土高原: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④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 (2)四大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周山环绕,内部平坦; ②准葛尔盆地:是我国第二大盆地,沙漠、戈壁广布,边缘有绿洲; ③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的盆地,沙漠、戈壁广布,东部多沼泽、盐湖,是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素有聚宝盆之称; ④四川盆地:是最发达的盆地,号称天府之国,多低山丘陵,仅成都平原较平,多紫色土,又称紫色盆地。 (3)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地势坦荡,沃野千里,低地多沼泽; ②华北平原:第二大平原,由黄淮海冲击而成,地势平坦;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三大平原,东西狭长,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总结2

北方地区 复习要点:黑土地和黄土地(东北高原、黄土高原);稠密的铁路网;重要的工业区(环渤海工业带辽中南、京津唐);北方人民的生活;脆弱的生态环境与综合治理。 一、自然地理概况 (一)位置和范围 1.位置:大部分位于35°N-50°N和105°E-135°E之间;其相对位置为渤海、黄海以东;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 2.范围: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甘肃、宁夏的东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二)地形和土壤 1.地形: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 2.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辽东丘陵和山东丘陵等。 地质灾害:多火山,如长白山地区、太行山地区等。 2.土壤:黄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和黑土(东北地区,土壤肥沃) (三)气候和植被 1.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但黑龙江沿岸和长白山地地区为湿润地区。常伴有寒潮、低温、洪涝、春旱等自然灾害。 ■(思考:气候类型成因?) 2.植被:华北以落叶阔叶林为主,东北地区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 (四)河流和湖泊 1.河流: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永定河等。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少、水位季节变化南大北小、汛期北长南短、含沙量南多北少、结冰期北长南短。(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水文特征?)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区域地理知识点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科学。 在高考中,地理成绩通常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地理基础知识是考生在 备战高考时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在地理学中,区域地理是对地球各 个地域特征和差异进行研究的领域,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不同的地 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本文将从几个典型的区域地理知识点出发,给 大家做一些简要的介绍。 1. 亚洲地理知识点 亚洲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之一,它占据了地球总面积近三分之一 的区域。亚洲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自然地理条件复杂多样。在亚洲 地区内,我们常常会探讨的一些典型地理现象和问题是东亚的人口密 度高、经济发展水平高;西亚的沙漠化问题严重、战争和宗教冲突频发;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海洋资源开发潜力大等。不同亚洲 地区之间的差异引发了各种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这些都是高考中 的热门考点。 2. 非洲地理知识点 非洲是地球上人口第二多的大洲,也是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 地区之一。非洲的地理特点和问题主要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所导 致的。例如,在撒哈拉以南地区,由于土地的干旱和水资源匮乏,农 业发展困难,粮食安全问题很突出;非洲东海岸高度依赖港口经济, 海洋贸易发达;非洲的草原地带适合畜牧业发展。非洲的地理问题不 仅涉及到了经济和社会层面,还深刻影响到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稳定。 3. 欧洲地理知识点

欧洲地理特点突出,一方面是由于其复杂的地理构成,另一方面 也是由于欧洲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在地理上,欧洲的地形起伏不大,但是由于冷暖气流的交汇,气候变化多样,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适宜人口聚居和农业发展;欧洲的人口密度高,城市化程度高,经济 发达,技术水平先进。欧洲还是联合国重要的成员之一,欧洲联盟的 建立对于欧洲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政治稳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大洋洲地理知识点 大洋洲在地理上主要由一系列岛屿组成,其中包括澳大利亚、新 西兰和南太平洋岛国。大洋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也是唯一一个覆盖整个大陆 的岛屿国家。澳大利亚地广人稀,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开 发潜力巨大。新西兰地势多山,自然环境优美,是旅游业发达的国家。南太平洋岛国人口较少,受到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威胁。 通过以上的几个区域地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地 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关注地球上各个区域的特征和问题。掌 握区域地理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地球上不同地区 的差异和联系,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因此,在备考高考时,我们应该注重地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做好地理考试的准备工作。希望 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高考顺利!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 区域地理是高考地理的一个重要考查模块,那么有哪些知识点呢?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一) 1. 荒漠与荒漠化: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2. 我国的土地沙漠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石漠化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盐渍化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冻融荒漠化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 3. 荒漠化常与贫困相伴。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地区多是我国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 (1)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2) 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气候因素的变化,特别是降水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3)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4. 南方丘陵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当地能源缺乏,农村薪柴匮乏,乱砍滥伐严重。该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城市较多,而且这里土层薄,一旦发生水土流失,就难以治理,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远大于黄土高原。. 5. 黄土高原地区的注意点: (1)有关黄土高原地区的考查通常以经纬网图为切入点,要注意典型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如秦岭(34°N)、大同(40°N);掌握110°E经线穿过的主要地理事物。 (2)黄土高原地区一些地理事物具有典型的地理界线特征,如长城、太行山脉、秦岭、祁连山脉等,要掌握其地理意义。 6. 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一般可从资源、市场、交通三方面进行分析。资源数量和质量具有优势,市场需求量大,且交通便利的地区,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相当于定量地理学或关键的地理。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一 经度与纬度 ①经度:人们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为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由此向东西各分作1800,以东的1800属于东经,以西的1800属于西经。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_半球。 ②纬度:某地的地球半径与北极星之间的夹角,赤道为0°,北极点为90°N,南极点90°S..赤道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 ③高、中、低纬的划分:0°-30°为低纬,30°-(地球仪上某点的纬度就是该点上北极星的仰角大小) ④大洋中部经线:太平洋──180度经线;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二 1、世界三大人种:白色人种(欧洲北美大洋洲非洲背部、亚洲西南部),分布范围最广;黄色人种(亚洲东部、东南部、北部和美洲部分地区)人数最多,黑色人种(非洲南部、大洋洲和美国境内);种族无优劣 2、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面积最大俄罗斯1707,第二加拿大997,三位中国960,四位美国937;人口最多中国,印度第二,

美国第三;按经济发展态势将世界分为发达国家(20个,主要有美加英法德意日新澳)和发展中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点。 3、语言联合国日常用语: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和西班牙语,使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4、中国外交政策:对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宗旨维护世界的和平。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三 1.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六块大陆 3.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6.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亚洲4 400万平方千米、非洲3 000万平方千米、北美洲2 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1 800万平方千米、南极洲1 400万平方千米、欧洲1 000万平方千米、大洋州900万平方千米 7.洲际分界线 (地跨两洲的其他国家:亚、大洋洲——印尼;北美、大洋洲——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北京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周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少;开发旱地多,开发晚地区少;沿江、滨海、沿铁路干线多,交通不便地区少。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中,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3、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有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阿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台湾山脉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河源 内蒙古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黄山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3、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南疆、天山-昆仑山之间面积大,沙漠广,西高东低,边缘有绿洲 准噶尔盆地:北疆,天山-阿尔泰山之间沙漠小,多风蚀地貌,西侧有缺口 柴达木盆地:地势较高,多戈壁沙漠,东有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北高南低,内有丘陵平原,我国最大的外流盆地 4、三大平原的特征和分布

2023高考高中地理区域地理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复习必背)

区域地理主题

第一章区域概述 ■知识点一: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层级性 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区域尺度越大,层级越冨,区域特点越宏观, 例如: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及辽河平原组成。 2.促进性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由于存在行政隶属和管辖关系,不同尺度的行政区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3 .差异性 统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国家为例:大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小国:国防开支小、便于管理。 例如:俄罗斯疆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发展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匮乏,发展进口一一加工一一出口型经济。 ■知识点二:区域地理特征及比较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核心,也是高考试题的高频考点。 区域特征分析与比较的内容见下图:

居島I I交通I I科技11政策11文化11经济 (-)区域特征分析 1.地理位置分析和比较的思路 【描述角度及术语】 纬度位置(南北半球、热量带、气候类型); +经度位置(大洲/大洋归属,东、西岸及内陆,气候类型); +海陆位置(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等); +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政治地理位置(根据国家或区域轮廓,或者邻国、邻省轮廓等进行分析判断); +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点、线的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

(1)气候差异的形成 (2)地貌差异的形成

(3)水文差异的形成 ① 气候因素中的降水量差异直接造成河流水量(径流量)差异。 ② 地形条件决定了河流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和流速大小的不同。 ③ 流域内的植被状况不同造成河流含沙量的不同。 ④ 河流所处的纬度及流向决定了有无冰封期、冰封期长短及有无凌汛现象。 (4) 土壤差异的形成 不同区域的气候、植被及人类生产活动因素的差异造成土壤类型、厚度、肥力、酸碱度 的差异。 第二章区域发展 第一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内力作用 n 地形起伏 -地貌差异 地形平坦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各种现象、过程和规律的学科,区域 地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区域地理是一 个重要的内容模块,它帮助我们认识和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发展现状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将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 理两个方面,对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自然地理 1. 地球与地理坐标 地球是人类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是学习地理的第 一步。其中,地理坐标是一种表示地球表面点位的方法,包括经 度和纬度。经度表示东西方向,纬度表示南北方向。 2. 大地形 大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海洋等 特征。这些地形的形成主要是由地壳运动、气候和水体的作用所 决定。 3.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涝、干旱、风暴等。了解自然灾害的原因和防范措施有助于人们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4. 气候与气象要素 气候是描述某一地区长期天气变化规律的统计数据,而气象要素则是描述某一地区短期天气变化的因素。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及其变化情况,掌握气候与气象要素非常重要。 5.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了解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分布情况、生态系统的特点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二、人文地理 1. 人口与城市 人口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了解人口数量、分布、迁移和人口结构等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城市是人口聚集、经济发展和文化中心,了解城市

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对于我们理解都市化进程以及城市与农村的关 系具有重要意义。 2. 农业与工业 农业是地理学探讨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农业的类型、分布、 特点、发展水平等。工业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核心产业,了解工 业的类型、分布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3. 文化与旅游 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精神财富,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习俗、传统和文化产业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社会发展和人文特点是 非常重要的。旅游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旅游资源、旅游类型及其发展对于我们了解这个地区的 发展潜力和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4. 交通与通讯 交通与通讯对于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了解不同地区的交通与通讯设施,对于我们认识地区的发展水平 和交流状况是非常重要的。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1500字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繁多,其中之一为区域地理。区域地理研究地理现象的分布特征、空间相互关系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等,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联系。下面将对高中区域地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区域的基本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范围有限的连片区域,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如自然区与人文区、政治区与经济区等。区域分析就是根据某个特定的划分标准,研究区域内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区域差异的形成与表现 1. 自然环境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气候、生态环境等因素,对区域差异产生重要影响。 2. 人文因素:人口分布、民族文化、历史发展等因素对区域差异起到决定性作用。 3. 经济因素:资源禀赋、产业布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也是造成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4. 城市化与农村化差异: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聚集现象与农村人口的空心化现象等,是导致城乡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 三、区域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需要而不危及后世世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方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环境规划、生态保护区划、资源节约利用等方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

2. 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要与社会进步相协调,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3.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合理的区域规划和协调机制,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4. 区域合作与交流: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发展的互利共赢。 四、中国区域的划分与特点 中国区域划分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如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中国区域的特点包括: 1. 东西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工业化程度高;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2. 地理环境差异:北部地区气候寒冷,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土地资源丰富。 3. 城乡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较高,农村化问题普遍存在且加剧;西部地区农村化程度相对较低。 4. 民族文化差异:中国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等差异。 五、国际区域经济合作 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各国或地区在经济领域展开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的形式包括: 1. 自由贸易区:两个或多个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以促进贸易自由化。 2. 经济联盟:多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建立的联盟,在共同市场、货币联盟等方面开展合作。 3. 其他经济合作组织: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欧洲经济共同体等。这些合作组织旨在促进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总结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对于参加 高考的学生来说,了解并掌握地理各模块的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下面是 对2024届高考地理各模块知识点的总结。 1.自然地理模块 1)地球与地图 地理坐标、经纬度、地球仪的使用、经纬度的计算、地理网格、标志 物等内容。 2)天气与气候 天气现象、气候因素、气候类型、气温、降水、风、气压等内容。 3)水资源与水环境 水循环、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水污染、水处理等内容。 4)土地利用与农业 农业资源、土地利用类型、耕地保护、农业现代化等内容。 5)自然灾害与防治 地震、洪水、干旱、草地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成因、预测和防治等内容。 2.人文地理模块 1)人口与城市 全球人口分布与变化、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 等内容。

2)区位与交通 区位条件、交通方式、交通网络、交通建设等内容。 3)工业与资源 工业布局、工业区划、资源类型、资源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内容。 4)贸易与市场 国际贸易、市场与市场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内容。 5)文化与旅游 全球文化多样性、旅游资源、旅游业特点与规模、旅游开发与管理等 内容。 3.区域地理模块 1)亚洲与非洲 亚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亚洲经济合作与亚洲一体化、非洲概况、非洲的地理区位、非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2)欧洲与大洋洲 欧洲概况、欧洲的地理区位、欧洲的一体化、欧洲的城市发展、大洋 洲概况、大洋洲的地理区位、大洋洲的一体化与共同发展等内容。 3)美洲与南极洲 美洲概况、亚洲的地理区位、美洲经济合作与美洲一体化、南极洲概况、南极洲的地理区位、南极洲的发展问题等内容。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 摘要: 1.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2.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3.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4.总结 正文: 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进行总结。 一、区域地理的重要性 区域地理涉及地球的各个角落,它不仅包括了对自然环境的认识,还包括了对人文环境的了解。学习区域地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特点、风土人情,从而增强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区域地理也是高考地理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区域地理的知识,对于提高高考成绩具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区域地理的主要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球和地球仪: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经纬度等基本概念,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2.五大洲四大洋:认识世界的五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欧

洲)和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了解它们的地理位置、面积、气候等特点。 3.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边界、首都、人口、民族、宗教、文化等特点。 4.地形地貌:认识世界主要地形地貌,如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它们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5.气候特点: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和分布,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 6.自然资源: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如矿产、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7.人文地理: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城市、交通、文化、历史等。 三、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学习区域地理,需要结合地图、图片等资料,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印象。以下是一些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1.记图:将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主要国家地图等印在脑子里,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印象。 2.细化:从整体到局部,逐渐细化对各个区域的自然、经济、人文等特点的了解。 3.结合实际: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对区域地理知识的理解。 4.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花一定时间学习区域地理,逐步掌握各个知识点。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高考地理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汇总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 1.地球的结构和地壳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构造和板块运动等。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包括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和地球的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等。 3.地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区:包括地球的纬度带和气候类型等。 4.气候与天气:包括气候的形成和变化、天气的气象要素和日常预报等。 5.地球的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等。 6.地球的植被:包括全球植被的分布和类型、植被的影响和保护等。 7.地球的动植物资源:包括陆地和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等。 8.地球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形成和防灾减灾等。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 1.人口的分布和迁移:包括全球人口的分布和地理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等。 2.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包括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城市规模和城市化的问题等。

3.工业化与城市化:包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布局和城市空 间结构等。 4.交通与通信:包括交通工具和交通线路的类型和特点、通信技术和 通信网络的发展等。 5.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区域经济合 作和区域一体化等。 6.资源与环境问题:包括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矛盾、资源利用和环 境影响的平衡等。 7.旅游与文化: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开发、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 传承等。 三、中国地理知识点: 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包括中国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和与邻国的边 界线等。 2.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中国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和水资源等。 3.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包括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口迁移、城市化的 过程和问题等。 4.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包括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等。 5.中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包括中国的能源资源、矿产资源和环境问 题等。 6.中国的交通与通信:包括中国的铁路、公路、航空和通信网络等。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一) 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6、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青藏地区。 7、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8、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9、北线穿过台湾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10、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二) 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3、西北区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

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三) 1、台湾已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2、台湾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3、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台湾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的地方是台湾西海岸。 5、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樟脑。 6、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7、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 8、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是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9、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点终极总结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七大洲 1)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 2) 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 3)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世界最大 4) 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 5) 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 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 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大洲面积: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4400 3000 2400 1800 1400 1000 900 (万平方千米) 平均海拔:南极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极洲 大洋洲 欧洲 2350 950 750 700 600 350 340 (米) 世界上跨大洲的国家:1. 欧、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耳其 2. 大、亚:印度尼西亚 3. 非、亚:埃及(西奈半岛) 4. 南北美:巴拿马 5. 欧、北美:丹麦(格陵兰岛) 6. 大洋洲、北美洲:美国(夏威夷) 全部在北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北美大陆 大洲有:欧洲、北美洲 全部在南半球的大陆有: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南极洲 跨南北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全部在东半球的大陆有: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大洲有:非洲、 全部在西半球的大陆有: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 跨东西半球的大陆有:亚欧大陆、南极大陆 大洲有:亚洲、欧洲、大洋洲、南极洲 2、大洋 ①面积排序(万平方千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②平均深度(米):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③大洋分界: 太平洋与大西洋:巴拿马运河——麦哲伦海峡——德雷克海峡(火地岛南端合恩角西经67度经线)—— 南极半岛 太平洋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东经146度经线 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 大西洋与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东经20度经线 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 ④大洋中部经线: 太平洋——180度经线 大西洋——西经20度经线 印度洋——东经80度经线 北冰洋——跨360度经度 界线 大洲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 区域地理考试中绝对会考到的8个重要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他们的区域定位、地形河流,全部都要识记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1 自然地理特征 1.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2.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1.27亿)。 3.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4.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5.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6.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年降水量偏多且较均匀,气温的年较差较小。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1)海洋性强的原因:岛国,深受海洋的影响,沿岸有强大的日本暖流流经,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 (2)主要气候类型:本州岛中部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3)日本群岛东西两岸的降水季节分配有何不同?原因? ①冬季:西北季风经日本海携大量水汽,受日本西岸地形抬升产生大量地形雨,降水较多,东岸则是背风坡。 ②夏季:东南季风从海洋上来,受地形抬升降水多,而西部是背风坡。 (4)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自然灾害损失却位于世界前列的原因: ①日本为岛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侧,经常受到台风、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的影响;

②地处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是火山、地震的多发区: ③气候为季风气候,在不稳定的季风环流控制下,多水旱等气象灾害; ④地形以山地为主,多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⑤日本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 7.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福山:日本临海型钢铁工业(类似还有法国的福斯、敦刻尔克,意大利的塔兰托,中国的宝山)。 8.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木材资源较丰富的原因:多山地;多火山,土地肥沃;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有利于树木的生长;合理的森林采养制度。 高中常考区域地理知识点汇总2 发达的经济 1.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2.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内市场狭小、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岛国多良港。 3.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四大工业区。 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 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 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学习地理知识,为高考做准备。本篇文章将对高考地理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备考。以下是对不同模块的知识点总结。 一、自然地理 1.大地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与运动。 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层级。地球板块构造理论:包括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地球板块的分类与特征,以及板块的边界类型和板块运动方式。 2.地貌与水体:包括地表形态的基本类型和分布规律,以及常见水体的形成与类型。 地貌:涉及到地球表面的起伏、山脉、高原、平原等不同地形特征。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海洋等。 3.气候与天气:包括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要素和影响因素。 气候:指一定时期内天气状况的综合表现,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天气:指短期内大气的状况,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 4.生物地理: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分布规律。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群落、生物基因、生物间关系等。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二、人文地理 1.人口与城市:包括人口分布、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 人口分布:涉及人口集中和分散的原因及特征。人口迁移: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人口流动等。城市化:指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化水平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2.工业与农业:包括不同地区的资源利用和经济结构。 工业: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与地区的资源禀赋有着密切的联系。农业:包括农业的发展类型、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的分布等。 3.交通与通信:包括不同交通方式和通信发展的地区差异。 交通:包括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交通工具的特点和发展状况。通信:指信息传递的方式,包括电话、互联网等。 4.文化与旅游:涉及到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旅游资源。 文化:包括语言、宗教、风俗等不同文化特征。旅游: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 三、区域地理 1.中国地理:包括中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大陆地理: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沿海地理:指中国

连通区域地理高考知识点

连通区域地理高考知识点 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现象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连通区域 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能够互相联系和交流的地 理单元,可以通过交通网络、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实现。在地理高考中,连通区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本文将从互联网时 代的连通区域、经济连通区域和文化连通区域等方面进行论述, 以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互联网时代的连通区域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 密和便捷。互联网已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使得信息、 人员和资本在不同区域之间自由流动。通过互联网,可以在短时 间内与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了解不同地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 同时,在商业领域,互联网也能够促进跨国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打破了地理上的障碍。 二、经济连通区域

经济连通区域是指地理上或政治上相邻的区域,在经济上相互 联系紧密,形成共同的经济体系。这种连通区域往往是由于货物、人员和资金的流动而形成的。例如,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由 上海、杭州等城市组成,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主要是 因为这个区域内的城市之间有着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络,使得货 物和人员可以快速便捷地流动。 三、文化连通区域 文化连通区域是指地理上或政治上相邻的区域,在文化上相互 影响和交流,形成共同的文化特征。这种连通区域往往是由于相 邻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语言接触、文化交融等因素而形成的。 例如,亚洲地区的东南亚,由于历史上的交往和移民,这个地区 的文化特征非常相似,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四、连通区域对地方发展的影响 连通区域的形成对地方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连通区 域能够提高地区的经济效益。通过连接不同地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能够使货物和人员的流动更加便捷,同时也促进了地区产业和经 济的发展。其次,连通区域能够带动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

总结: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学习必备

总结:区域地理知识点总结,学习必备 一、等高线地形图 ⑴水库大坝建设为什么选择在河流峡谷处?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断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判断在某处建梯田的理由 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线路的选择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海洋资源 ⑴渔业资源为什么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三、盐度和洋流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 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 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四、河流及交通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 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 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