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高考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高考地理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甘蔗分布的地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海南省台湾省福建省四川省

2 、我国主要商品粮分布地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平原

3、我国主要棉基地:

南疆绿洲区冀中南、鲁西北、豫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和江苏沿海平原

4 、近些年来,太湖平原逐渐失去起职能的原因:

(1)经济发达,工业迅速发展,工业占用了大量耕地(2)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也占用了大量的耕地(3)人口稠密,粮食需求量大。

5 、我国四个主要地区的种植制度: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

西北地区:一年一熟

黄淮海平原:一年两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三熟

6 、我国主要的防护林体系工程: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工程

7 、我国的牧区分布地区:

西北的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注意我国的四大牧区)

8 、我国基础工业的分布:

煤炭工业:黄河中游的山西、内蒙古、陕西三个省区

石油、天然气工业:东北松辽石油基地、华北及环渤海油气产区、四川天然气基地和新

疆石油基地以、及近海大陆架海田

电力工业:火电、北方的重要煤炭基地和大城市

水电、南方地区

钢铁工业:辽宁鞍山上海宝山

石油化学工业:黑龙江大庆、吉林、辽宁辽阳、北京、山东和西北兰州

9、我国主要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10 、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公路、水陆(包括河运和海运)、航空、管道

11 、熟练掌握我国的铁路网,并能在题目中熟练运用

(运煤的主要铁路干线:大秦铁路、神骅铁路、焦日铁路)

铁路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目前除西藏以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铁路,初步形成了“五纵三横”的全国性铁路网。“九五”期间新修的南昆铁路,使我国资源丰富的大西南有了出海通道。青藏铁路已开工建设。主要铁路枢纽有:北京、沈阳、兰州、郑州、徐州、株洲、南昌、上海等。(详见已发的资料)

南北干线:

①京广线②京哈线③京沪线④京九线⑤同蒲线

⑥太焦线⑦焦柳线⑧宝成线⑨成昆线

东西干线:

A、京包线

B、包兰线

C、陇海线

D、兰新线

E、沪杭线

F、浙赣线

G、湘黔线

H、贵昆线

12、历史上的四大米市:

无锡(江苏省)芜湖(安徽省)九江(江西省)长沙(湖南省)

13、商业中心的形成应具备的条件:

(1)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也就是服务区

(2)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商品集散

14 、集市贸易的主要特点:

集市贸易是商品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农村比较普遍。集市贸易的规模有大有小,贸易日期也不一样。有的是每天有集市,有的是定期有集市

15、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

美国、日本、韩国和西欧、东南亚各国

16、我国的主要外贸口岸:

上海、广州、深圳、天津、大连

17、旅游业的特点:

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成为“无烟工业”。

18 、发展旅游业的意义:(见选一相关内容)

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

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

19 、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北京故宫(北京)、(2)八达岭长城、(3)承德避暑山庄(河北省)、(4)秦始皇陵兵马俑(山西省)、(5)长江三峡(湖北省)、(6)桂林山水(广西壮族自治区)、(7)苏州园林(江苏省)、(8)黄山(安徽省)、(9)杭州西湖(浙江省)、(10)日月潭(台湾省)

(注)⑴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⑵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

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⑶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⑷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

北方地区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宁夏的东南部和江苏、安徽两省北部

2 、主要河流

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海河、黄河

3、少数民族的分布

聚集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聚集在宁夏、甘肃等地的回族

4、东北平原黑土广布的原因

(1)气温低,有机质分解慢(2)森林覆盖率高,有机质含量高。

5 、保持黑土肥力的措施

(1)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2)植树造林(3)增施有机物料,其中包括施有机肥、草肥,秸秆还田

6、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农作物

华北平原:冬小麦、棉花、花生

东北平原: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甜菜

黄土高原:谷子(小米)

7 、重要的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南方地区

1 、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

2、主要的山地

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

3、少数民族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贵、川、渝、湘、琼等省区

4、四川盆地的优势

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富含磷、钾等养分,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生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

5 、我国蚕丝主要产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6 、亚热带、热带的经济作物的分布

甘蔗:两广、闽、台、川、滇、琼

天然橡胶: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椰子:海南岛

经济林: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杉树

7 、“华南大动脉”-------珠江水系

8、红壤的特点和整治的措施

特点:含铁、铝成分较多,有机质少,酸性强,土壤黏重,是我国南方的低产土壤之一

措施:增施有机肥料、补充熟石灰以改变土壤的酸性,种植茶树、油茶树、杉木、马尾松等耐酸性经济林木以抑制土壤流失等

西北地区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2 、主要自然特征

本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运输到这里的数量很少,年平均降水量从东部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50毫米以下

3 、西北地区的畜牧业的分布

内蒙古地区的牧区主要集中在贺兰山以东(如呼伦贝尔盟草原、锡林郭勒盟草原),这里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草场质量较好;

新疆、宁夏境内的牧区主要集中在天山、阿尔泰山、祁连山等山脉的山麓和山坡地带,这里山地降水较多,牧草茂盛,形成垂直的高山草场。

4、内蒙古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成为“塞外江南”

甘肃的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5、全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地区

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状绿洲

青藏地区

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位于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以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

2、区内的主要河流:

长江、黄河及其支流湟水、雅鲁藏布江、青海湖

3、主要牲畜: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4、气候特点:

气候高寒,气候冬寒夏凉,太阳辐射强烈,且干湿季明显

5、重要的资源:

太阳能、地热、矿藏丰富(柴达木盆地里的煤、石油、铅锌、盐)

6 、主要的农作物:

青稞、小麦、豌豆

有利条件:①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河谷地带(黄河、湟水、雅鲁藏布江)积温较高,有水灌溉。②草场广阔,柴达木盆地宜农荒地多。

不利条件: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短。

7、三江源----黄河、长江、澜沧江:

8、保护三江源的原因和目的:

原因:这里生态环境已经严重恶化----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量减少、草地严重退化、土地沙化扩展迅速,藏羚羊、藏野驴等青藏高原特有物种的数量也在急剧减少

目的:保护脆弱生态环境和珍稀濒危动物

台湾省、香港和澳门

1 、台湾岛的地理位置(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位于我国大陆东南的海洋中,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北临北海,南临南海

2 、香港的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3 、澳门的地理位置:

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

4、台湾丰富的各种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水稻种植普遍:香蕉、菠萝和茶叶驰名中外

地下矿藏丰富:金、铜、硫磺、石油、天然气丰富

海洋水产资源丰富

5 、香港的区位特点: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水域,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海港之一,宽阔的水域可同时停泊百艘以上的万吨巨轮,且北靠祖国大陆,有经济发达的腹地,为海港提供人、财、物的支持,再加之有便利的交通,使它成为优良的港口

高中地理复习题(选修二)

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1、气候和地貌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

2、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之间的积温

1600·c 、3400·c 、4500·c 、7500·c

3、青藏高寒区由东南向西北的水平分异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4.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

5、三个地带的经济差异及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

自然原因:

(1)、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有便利的海运

(2)、中西部地带多属于干旱区或高寒区,海拔较高,不利于农业发展;交通闭塞

社会和经济原因:

A经济基础的差异 B思想观念的差异 C政策差异

6、西部大开发包括的区域

新疆,甘肃,青海,西藏,云南,四川,宁夏,陕西,贵州,重庆,广西,内蒙古,7、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

A大江大河的治理

B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北水南调(东北地区引嫩江,松花江水到辽宁等)

C防护林工程体系的建设

D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

8、遥感(RS):对遥远的地物进行感知

关键装置:传感器

主要环节:物体辐射和--收集--传输--信息处理--专业图件

反射电磁波信息分析统计数字

9、比较航空卫星

周期长短

数据大小

资金投入大小

10、地理信息技术(GIS)

简要程序: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作用:查询三维地形或地图信息

查询全部或局部

分类信息查询

地名查询

11、全球定位系统(GPS)

包括三大部分: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用户设备部分

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特点: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

12、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备用卫星组成。这24颗卫星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地面上任何一点,在任一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卫星。利用4颗GPS卫星的空间位置,就可定位。

第三单元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四单元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1.黄土高原的范围及海拔

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海拔:1000—2000米

2.脆弱的生态环境的表现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相当困难。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植被的破坏,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

社会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4.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落后压缩农业用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有计划地存放表土,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5.小流域治理的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6.小流域治理的措施: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修基本农田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乔木灌木草木

农业措施:深耕改土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轮作套种

7.西北干旱形成的原因:

远离海洋,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加上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形成干旱。

8.古绿洲消失的原因:

盲目垦耕,破坏固沙植被,导致河流水量锐减或者改道,水源枯竭,加上战争,疾病等原因

9.我国西北荒漠化的类型有哪些:

在半干旱的旱农耕区周围过度农垦荒漠化呈现出斑点状及片状。

在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荒漠化呈现出土地荒漠化圈。

在干旱的绿洲边缘地区过度樵柴

在内陆河流和山麓冲击扇地区水资源的利用不当

在开矿区破坏植被

10.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持续干旱

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11、荒漠化治理的核心和内容:

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内容: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12.草方格沙障的作用:

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

第五单元河流的综合治理第六单元农业低产区治理

第七单元山区农业资源开发

1 、长江三峡工程的坝址位于何处:

位于湖北宜昌境内的西陵峡三斗坪 (当今世界上在建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2、造成长江洪涝的原因:

自然原因(1)长江流经的大部分是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形成

(2)流域内普降暴雨,南北支流同时来水,尤其是上游川江洪水也随之袭来,多股洪水汇合在一起

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水土流失加剧,抬高河床,使河流泄洪能力下降。

(2)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削弱。

3、长江三峡的范围:

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

4、荆江河段为什么变成悬河及治理措施:

1)河流流出三峡,河面陡然减宽,水流缓慢

2)位于平原地区,水流缓慢

措施:1)人工裁弯取直

2)建分洪蓄洪工程

3)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5、长江三峡的作用:

1)防洪(首位目标)

2)发电(缓解华中、华东地区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环境效益也十分显著)

3)航运(促进东西部资源流通,发展西南地区经济,减轻铁路运输压力)

4)养殖、供水、灌溉、旅游

6、三峡工程移民任务的艰巨性:

1)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困落后,移民环境容量不足(最大困难)

2)教育科技落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

3)如果处理不当,移民得不到妥善安置,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不稳定因素

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是移民

7、移民安置条件:

有利条件:1)淹没面积小

2)57%的非农业人口不需新的土地

3)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和重视

8、三峡工程生态环境效应

有利影响:

1)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

2)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

3)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

4)改善枯水期水质

5)调节局地气候

6)减轻环境污染及酸雨危害

不利影响:

1)淹没土地、耕地

2)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

4)加重泥沙淤积

5)自然景观受到一定影响

6)影响物种生存:水库蓄水,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7)增加蚊虫孳生:水库蓄水,可能增加蚊虫孳生,对人群健康带来影响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9、生态与环境问题对策:

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根据其所受影响程度的大小可以分为不可逆转的、影响较大的和影响较小的三种类型

不可逆转的,但仍可以采取措施加以补救或挽回部分损失

影响较大,但采取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和减轻其不利影响

对于负面作用较小的影响,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危害发生或者把危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10、三峡工程对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影响和对策:

三峡工程蓄水后,原来特有的急流险滩等景观将消失;部分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将被淹没有些景点虽然存在,却将失去了其从前的魅力。三峡工程建成后,在水库及支流上游还会形成一些新的旅游点及“高峡出平湖”的宏伟景观,将成为当代的世界奇观。对策:

1)对将被三峡水库淹没的文物或迁移重建,或原地保护

2)对已知的尚未发掘的重要文物遗址,可在工程建设期内进行抢救或发掘,以使其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3)搞好旅游规划和管理,加强三峡文化自然景观的保护,开发新的旅游景区和景点,促进长江三峡地区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11 、黄淮海平原地形组成及特点

黄淮海平原是由黄河、海河、淮河等高含沙量河流合力冲积而成的典型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海拔多在50米以下,平原上有许多起伏和缓的岗地,岗间为浅平封闭的洼地

由缓斜平原、冲积低平原、滨海平原三部分组成

12、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征:

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春旱: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不合理的开垦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降低,涵养水资源能力下降

夏涝:降水集中(7、8月分)且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地势低平,起伏和缓,蓄洪泻洪能力不足

盐碱: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致使土壤盐分向地表积聚,地势低平,地下水位高,洼地排水不畅,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风沙: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地势起伏和缓,缺乏风力屏障

不合理开垦,出现沙荒地,使风沙肆虐

关键措施:有灌有排

13、制约农业发展最重要因素----干旱缺水

14 、土壤水盐运动特征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份相对稳定

15、整治盐碱地的工作核心

以治水为中心

16 、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

引淡水淋、盐井排井、灌农田覆盖、生物措施

17、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范围和位置

南方丘陵山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

18、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1)气候优势: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有较高的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问题: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

春季:低温阴雨,对早稻播种造成不利影响。

夏季:干热少雨(伏旱)

2)生物优势

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产出能力

问题:没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生物资源的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3)土地和土壤优势

土地类型多样垂直分异比较明显

问题:南方丘陵山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红壤是在湿热环境下形成的重要土壤,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红壤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粘重,是我

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4)水资源优势

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

问题:降水变率大,地形起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易导致水土流失。

19、改良红壤有哪些措施?

1)施用石灰中和土壤酸度

2)种植各种绿肥作物

3)增施矿物质肥料

4)在土壤中掺入砂子

20、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

1)这里人均土地少,每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较高,因此,同样单位面积流失土地

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比较大

2)这里多为地表疏松层覆盖不厚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蚀去,石质裸露,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存在着变成“红色荒漠”的潜在危险

3)本区江河下游地区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1、为什么说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治理难度大?

本区多为地表疏松层覆盖不厚的石质山地,一旦表层被剥蚀,石质裸露,有变成“红色

荒漠”的潜在危险

22 南方低山丘陵区为什么要走立体农业道路:

低山丘陵区山地与平原的比例为4:1

本区人口密度大,而人均耕地少,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

低山丘陵区生态系统脆弱

第八单元商品农业区域开发第九单元交通运输建设

1、东北气候特征: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可以满足一年一熟

作物生长的需要。冬季寒冷,夏温较高,热量与水分配合得协调。

2、不同温度带分布的农作物: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在辽南各地可生长;中部可以生长春小

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等春播作物;北部则以春

小麦、大豆为主。

3、地势特点: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西、北、东三面分别被大兴安

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所环绕,山地有着丰富的森林,成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4、东北平原的组成: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

5、土地资源优势:①耕地面积广大,人均耕地面积最高。②土壤肥沃。③适用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6、森林资源优势:①全国最大林区。②全国最主要的采伐基地。③宜林地区广。④森林树种丰富。

7、黑土怎么破坏的:人类的不合理开垦。未垦的黑土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以后,

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

8、怎样保护黑土:①必须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②植树造林。③注意土壤的培肥,以保持

黑土较高的生产力。

9、沼泽的作用:沼泽是东北地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①它是蓄水池,也是水源地。

②调接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都起着重要作用。③沼泽是我国特有珍禽的西息

地,沼泽植物又是一项重要的资源。

10、为什么三江平原是最大的沼泽地:气温低,蒸发弱,降水大于蒸发;冻土广布不利于水下滲;

河流多,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11、林业开发现状:①采育失调。采伐大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次生林,径级小,材质差。

②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③森林破坏还导致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物种减少。④东北地区目前采伐以皆伐为主,即被采伐的林地不分树龄全部伐掉。

12、如何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东北林业生产要从以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

综合利于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

既充分发挥本区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

林地的经济产值,持久地发挥全国林业基地作用。①坚持合理采伐。

对木材的采伐应坚持以蓄积量定采伐量。按采伐量不能超过生长量

的原则,严格控制采伐量。②积极营造人工林。从长远看,营林利

于森林的可持续利用,是林业生产的根本。③促进珍稀树种的更新。

④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⑤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和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13、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东北的森林工业一般可以分为两大部分:木材采运业和木材加工业。

①东北林业基地不仅有着丰富的木材资源,而且在森林中还蕴藏着丰富的野

生动植物资源。②辽东半岛和辽西丘陵的果园发展相当迅速,是我国温带水

果是重要产地。③搞好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路子。安图县建立了四大基地:

林蛙养植基地、天然红松果林基地、药材和山野菜基地、梅花鹿养植基地。

14、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的商品率最高。

15、东北地区、三江、松嫩平原的优越条件: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热同期,满足植物生长,灌

溉水源充足,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宜农荒地面积广。

16、西南区交通运输区位优势:政治:东南亚、南亚抵邻,边疆地区。经济:内陆腹地,远离东部

经济发达地区。战略:战略大后方,随着西部大开发,有新的发

展契机。

17、西南地区有哪些地形条件限制:①本区西部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由于地

势高峻,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许多地方雪山

连绵,冰川广布,发展交通极为困难。②横断山区,也属于青藏

高原一部分。这里山河纵列,相间分布,且山高谷深,横断东西

交通。③本区东部的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内部低

山丘陵起伏,素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说法。④东南部的

云贵高原,海拔也都在1000-2000米,至广西境内的平原地区,

则降到200米以下。这一带石灰岩分布广泛,在湿热的亚热带气

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喀斯特地形。⑤滇、黔、桂三省区是世界

著名的喀斯特地形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贵州境内,地表破

碎.

18、其它制约交通发展的自然条件:本区地壳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

多发。从水路运输条件看,西南区地处内陆,距海遥远;虽然有许多源远

流长的江河,但受地形地势影响,大多奔腾在高山峡谷之中,航运条件并

不理想。

19、矿产特点:钒、钛、锡储量居世界首位,铁、铅、锌、铝、铜、磷和汞等几十种矿产储量居

世界首位或首列。这里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储量大,而且分布集中、地域组合

较好,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相匹配。

20、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21、南昆铁路:南昆铁路东起广西南宁,西至云南昆明,北接贵州红果。是一条铁路大动脉。

22、南昆铁路的区位优势:①一方面有利于加快西南区资源开发和物资输出,促进资源优势尽快转

化成经济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西南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交往和区域

合作,实行优势互补,带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巩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西南地区的脱贫

步伐。

③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促进外向性经济发展。

④它对于巩固国防、保卫祖国西南边疆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⑤建设南昆铁路还有利于加快货物流通、商品交换,促进市场发育、商业繁荣;

还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开辟一条新的旅游热线,并且带动与商业、旅游业相关

的服务业及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

⑥促进沿线发展,铁路轴线对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十单元、海岛和海域的开发十一单元、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十二单元、城市新区的发展

1.海南岛气候特点。

地处热带边缘,光照充足,夏长冬暖。

2.海南岛热带资源优势。

(1)气候优势。

(2)热带动植物优势。

(3)热带农业优势。

3.海南岛海洋资源优势。

(1)生物资源优势。

(2)渔业资源优势。

(3)油气资源优势

(4)旅游资源优势。

4.海南岛环带开发重点。

(1)大力建设港口。

(2)发展热带农业。

(3)山地丘陵带位于海南岛中部偏南,发展林业旅游业。

5.海南岛的特色经济。

(1)培育和发展支柱工业。

(2)海南岛既是我国最大的热带作物基地又是北方各省前来育种的基地。

(3)突出特色:热带海滨和岛屿以及少数民族风情特色。

6.海洋环境的保护措施。

(1)扶持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

(2)提高公共环境意识。

(3)加强海洋环境的管理和监测。

7.天然气的优势:

干净、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

8.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居高原因。

(1)由我国国情决定。

(2)由于中国石油生产储量小,石油需大量进口。

9.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

四川、陕甘宁、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区。

10.我国天然气开发现状。

东部:(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大部分主力石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很大,导致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我国石油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1)资金短缺(2)市场需求量有限(3)远离东部发达省区,交通基础设施落后。

11.西气东输经过地区。

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上海。

12.西气东输中西部地区的影响。

西部有利:(1)可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经济增长点。

(2)使中西部地区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城市大气环境,提高居

民生活质量。(3)将推动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

发展。

不利:对中西部生态环境有影响。

东部有利:(1)缓解东部能源紧张。(2)改善大气环境(3)改善能源消费构成(4)促进工业结构调整

不利:运距长,费用高。

13.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

(1)道路狭窄,交通堵塞。

(2)住宅拥挤。

(3)绿地面积小,环境质量差。

(4)用地紧张。

14.上海市优越的区位条件。

(1)便捷的交通。

(2)广阔的经济腹地。

(3)高素质的劳动力。

(4)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15.浦东新区的开发。

(1)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2)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16.浦东总体规划。

(1)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

(2)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相结合的布局形态。

(3)把浦东浦西联系起来。

(4)用各种类型的绿地组成绿化体系,使浦东成为花园式新城。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详解

高考复习中国区域地理——云南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 026.5 mm,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 mm。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对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 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 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 2、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 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D.生物多样性增多 【答案】1. C 2. A 【解析】 1. 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不具有防止地震的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选C。 2. 大规模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蒸发作用减弱,气候会变得干旱,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故选A。 元谋干热河谷地处金沙江南岸,谷内年均温约21℃,年均降水量约623.9 mm,年蒸发量却高达3 507 mm,是典型的“热坝”地区。土桥是元谋干热河谷内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之一,主要由黏土、粉砂、细砂和中砂组成。元谋土桥一般发育于冲沟沟底,是由于沟底地下

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中国地理中国区域地理南方地区 中国地理与南方地区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疆域辽阔,地形复杂,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南方地区位于中国东南部,包括长江中下游、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是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 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是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西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高原盆地,东部为平原丘陵。这种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方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温暖湿润,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该地区的河流流域包括长江、珠江、淮河、黄河流域等,这些河流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此外,南方地区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旅游胜地之一。 中国地理的气候特点也是南北差异显著。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南方地区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春季湿润多雨,夏季炎热潮湿,秋季凉爽宜人,冬季阴冷少雨。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南北方的农业、文化和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中国区域地理的分布特点是大致以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大江大河为界,分为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四个区域。南方地区的自然条

件和资源优势使其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为主要中心,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南方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 总之,中国地理与南方地区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未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南方地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之中国北方地区 中国北方地区,一片富饶而壮丽的土地,涵盖了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广大区域。这个地区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多元的民族特色而闻名。本文将对中国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中国北方地区位于北纬32°30′~62°之间,总面积约为500万平 方公里。这片区域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倚欧亚大陆,南与南方地区相接,北连俄罗斯。中国北方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铁矿、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森林、草原、淡水等生态资源。 中国北方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黄河流域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流域

高三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第2章第2讲随堂中国地理分区

第二章中国地理 第二讲中国地理分区 (2012·安徽高考)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下图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1~2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A.大西洋B.北冰洋 C.太平洋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A.Ⅰ>Ⅱ>ⅢB.Ⅰ<Ⅱ<Ⅲ C.Ⅰ<Ⅱ,Ⅱ>ⅢD.Ⅰ>Ⅱ,Ⅱ<Ⅲ 解析:1.D 2。C 第1题,依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看出,

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应是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水汽,遇到山地阻挡抬升形成降水。第2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气温受地势的影响明显。Ⅰ区为青海省南部广大地区,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之一,高大山脉较多,海拔高,年均温较低;Ⅱ区为柴达木盆地,海拔相对较低,年均温偏高;Ⅲ区内有阿尔金山、祁连山,海拔较盆地高,年均温较盆地低。 (2010·海南高考)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城市周围区域发展种植业的制约因素是( ) A.土壤肥力B.热量 C.水D.光照 4.与同纬度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图示城市附近地区( ) ①年太阳辐射总量高②多大风③水能丰富④森林分布广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3.C 4.A 第3题,由图中经纬度及等高线、海拔等信息可判断出图中城市位于祁连山以北的河西走廊。这里是干旱地区,

水资源是制约种植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第4题,图示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与其同纬度的东部地区位于华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对比两地气候类型特点,这里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多大风;该城市附近地形平坦,水能不丰富,也不可能有森林广布。 5.下图是某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GDP区域比重图。水资源与人口、耕地、GDP匹配较差的区域是( ) 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 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 解析:选B 北方地区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和GDP占全国的比重较高,但水资源储量比重太低,缺水较严重;西南区水资源丰富,但GDP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6.(2013·四川高考)图甲和图乙分别是我国东北部分地区2012年12月1日~2013年4月15日气温距平图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图(图中距平是指该时段气温或降水的值与该地同期多年平均值的偏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标题:高中地理专题复习:中国区域地理南方与北方知识梳理 中国地域广阔,地理特色丰富多样。按照地理位置,我们可以将中国分为南方和北方两个主要区域。这两个区域的地理特征、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各地的地理环境,我们将进行南方与北方地理知识的梳理。 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而北方地区则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省东南部和江苏、安徽的北部。 地形:南方地区多丘陵、山地,但平原面积小;而北方地区则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较少。 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地区则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或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 植被:南方地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而北方地区的植被则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农业:南方地区以水稻种植为主,且渔业发达;北方地区则以小麦、

玉米种植为主,渔业相对较弱。 工业:南方地区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如纺织、电子等;北方地区则以重工业为主,如钢铁、煤炭等。 交通:南方地区的交通以水运为主,因为其拥有长江、珠江等大河流;而北方地区的交通则以铁路运输为主。 人口:南方地区人口稠密,北方地区人口相对稀少。 方言:南方地区的方言种类繁多,语言差异大;北方地区的方言相对单一。 风俗习惯: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多样,如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等;北方地区的风俗习惯也独具特色,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元宵等。通过对中国南方与北方地理知识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南北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人文景观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学习和研究各地的地理特征和人文传统。也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实现全国各地的均衡发展。

超全总结高考必备:区域地理中国地理

中国位置、疆域、行政区域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亚欧大陆东部,海陆兼备陆域和陆疆。 1.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2.领土四至:最北53度N 最南4度N 最东135度E 最西73度E 3.经纬跨度:大部分温带,少带热带,没有寒带。采用东八区时间 4.陆上疆界:自鸭绿江河口至北仓河口 5.海域和海疆:东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XX岛东部太平洋海区,与6国隔海相望 6.中国内海:渤海 二、中国的国土构成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管辖300万平方千米海域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省、县、乡三级。省级23个省,5个自冶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和民族 一、我国人口概况 1、人口总数: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3亿 2、人口分布特点:1)东南多,西北少 2)平原盆地多,山地、高原少 3、人口特点:基数大;增长快 二、民族分布特点

1、大杂居,小聚居 2、汉族遍及全国,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 中国地形 一、中国地势的特征 1、地形多种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分布 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级分界级: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二、中国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 东南-西南走向: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XX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南北走向,贺兰山,横断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地势高,面积大,多雪山,冰川,XX XX高原:地面起伏和缓,开阔坦荡 XX高原:黄土分布,植被少,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云贵高原:地势崎岖,石灰岩广布,多小型坝子,喀斯特地貌典型

新高考地理区域地理(解析版)

区域地理 1.(2022·福建宁德·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伊努人是北海道的原住民,古时曾以鸟羽、兽皮、鱼皮制衣,擅长制作和驾驶独木舟。有专家称阿伊努人的祖先是从亚洲北部迁徙而来。 (1)在图上绘制一条阿伊努人祖先可能的迁徙路线,并说明绘制理由。 (2)推测北海道古阿伊努人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从地理环境角度加以解释。 【答案】(1)绘图如下: 理由:沿途海域较窄(陆地多),水深浅,便于渡海;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使北海道和大迁徙路线陆相连,便于迁徙。 (2)渔猎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耕种;海域广阔,寒暖流交汇,鱼类资源丰富;岛屿面积大,山林众多,野生动物多。

【解析】 (1)读图及材料信息“有专家称阿伊努人的祖先是从亚洲北部迁徙而来”可知,阿伊努人祖先从亚洲北部到北海道之间的沿途陆地面积广大,中间有狭窄的海域,水面较浅,便于人们渡过海域;另外,当处于地质时期的寒冷期时,海水结冰,导致海平面下降,形成北海道和亚洲北部的冰桥,人们通过冰桥迁徙到北海道,线路如图所示: (2)由图示信息可知,北海道古阿伊努人分布的地区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热量不足,不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不适合发展耕种业;当地海域面积较大,且处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的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以捕鱼为生;岛屿面积广大,森林资源丰富,林中野生动物较多,人们以捕猎为生;所以古阿伊努人农业以渔猎为主。 2.(2022·山东·模拟预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0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大气中的CO2浓度已达到近80万年以来最高,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为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材料二: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绕极地的大范围低压冷空气,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小,极涡就越不稳定。当北半球冬季极涡不稳定时,极涡南下会给日本带来暴雪和极寒天气,下图为日本简图和豪雪带分布图。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复习方法:同学们边看图边看讲义进行复习。小编整理了相关知识,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国地理区域地理考点总结 一、我国自然地理重要界线 1. 地势三级分界线:第一二级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第二三级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 季风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 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4. 干湿区的界线: (1)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5. 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 二、我国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和季风影响 1. 三大自然区区域差异 自然区地形气候人类活动及其利用方向 东部季风区平原丘陵季风气候显 著,雨热同期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广泛深刻,是我国主要农耕区,以粮食生产为主,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副业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高原盆地大陆性显著, 太阳辐射较 强,日照较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小,畜牧业为主,合理发展绿洲农业 青藏高原高寒区高原高寒,风大, 太阳辐射强, 日照长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弱,畜牧业为主,适当发展农、林业 2. 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及成因 自然区主要差异因素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热量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水分

青藏高原高寒区垂直差异海拔高度 3. 季风对我国降水量的影响 (1)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在夏秋季节(5-10月),南方雨带到来早退得迟,雨季长,北方相反。 (3)夏季风强的年份,易出现南方干旱北方洪涝的灾害;夏季风弱的年份,则相反。 三、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区域形成原因及区域协调发展 1. 三个经济地带的形成原因 经济带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 东部经济地带面向大海,具有开 放性和便利的海 运。气候湿润,雨 热同期,利于作物 生长。地势低平, 利于开发产业结构相对优 越,农村工业化、 城镇化程度较高, 生产力水平较高 人们思想观念较开 放,有较强的竞争 危机感和紧迫感。 经济起步早,有良 好的社会经济基 础,经济结构较 优,国家政策优惠 中部经济地带距海远,长期处于 较封闭状态。多属 于干旱区和高寒 区,海拔较高,极 不利农业发展乡镇企业不发达, 生产力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速度相对 迟缓 人们思想观念较保 守,竞争危机感和 紧迫感较弱。经济 起步晚,经济结构 不很合理,对外开 放较迟 西部经济地带 2. 区域协调发展:东部发挥沿海优势,建设高科技开发基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革,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发展外向型经济。中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大力发展农业,建成商品粮基地和农林渔副业生产基地,加强东西向运输通道建设,发挥桥梁作用,扩大对外经济贸易。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加快科教发展和人才开发,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强东、中、西部经济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地带。 四、我国水土流失问题 1.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太行山区、长江流域、华南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6 中国的农业

6 中国的农业 学习目标 1.粮食问题,解决粮食的途径 2.中国的农业类型及农业区域,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4.中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 图表导航 1.读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图,完成: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商品粮基地是: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 ___、⑧____、⑨____。 (2)以上商品粮基地的地形多为____,位于东部____区,其____和____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有两个商品粮基地的省是____;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甘蔗产区的代号是____和____。 (4)根据耕地类型和粮食品种将以上商品粮基地归类,完成下列表格。

【答案】(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郡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2)平原(盆地)季风热量水分 (3)黑龙江③ ⑨ (4)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 2.读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B、C、D所示区域的经济作物名称。 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 (2)四种经济作物中属糖料作物的是____,属油料作物的是____。 (3)造成四种经济作物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自然、社会经济)。 (4)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是____,____流域是其主要的产区。 (5)甜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____省、吉林省、____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从温度带看,甘蔗主要分布在____带和____带,花生主要分布在____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甜菜主要分布在____带。 【答案】(1)甘蔗甜菜油菜花生 (2)甜菜、甘蔗油菜、花生 (3)自然(4)油菜长江 (5)黑龙江内蒙古热亚热暖温中温

新高考绘图题突破:类型20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 (解析版)

类型20 区域地理之中国地理 1.(2022·北京石景山·高二期末)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3)绘制统计图,并据此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4)描述暑假研学期间甘肃省天水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 【答案】(1)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2)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3)绘图略;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4)昼长夜短,昼越来越短。

【解析】 本大题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为背景材料,涉及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及等天水市的昼夜长短及变化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结合材料可知,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后,年净流量明显小于西沟,原因是修建梯田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缓坡度,植物落叶及根系可以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流域地表径流量,增加下渗。 (2)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主要从当地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分析。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光照充足,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海拔较高,人类活动影响小,环境污染小;黄土层深厚肥沃,光、热、水、气、土等主要自然条件匹配合理。 (3)以梯田面积比例作为横坐标,梯田减沙比例作为纵坐标,根据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绘制即可,具体如图所示: 根据表格中数据变化不难看出,随着梯田面积增加,梯田减沙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当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低于30%的时候,梯田减沙比例增加较快,超过30%之后,增加速度变慢。即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4) 由所学知识可知,暑假研学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6月22日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所以暑假研学期间的昼长变短,夜长变长。 2.(2021·河南南阳·高一期中)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回答下列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如下数据: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区域地理知识点归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考已成为我国大学招生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考考试内容众多,其中地理科目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区域地理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成为高考考试中的热点。本文将对高考区域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区域地理的基本概念 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范围包括地球上各个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等多个方面,具有综合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区域地理的分类与特点 1. 按地理范围划分,区域地理可分为全球区域地理、大洲区域地理、国家区域地理、区域经济地理等。各个区域地理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2. 区域地理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考察、调研、统计分析等。通过实地考察可以直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特点,通过调研可以收集到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量化和比较。 3. 区域地理的研究结果主要以图表和报告形式呈现。其中,地图是区域地理研究中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之一,可以直观地展示出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三、中国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区域地理特点。这些特点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中国的区域差异明显。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差异使得不同地区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东部沿海地区相对发达,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2. 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为了弥补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 3. 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由于中国南方地区的气候较为适宜居住,人口分布在南方地区较为密集,而北方地区的人口相对较少。这种人口分布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世界的区域地理特点及其影响 1. 不同洲际的区域差异明显。世界各个大洲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如非洲大陆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而欧洲大陆的地理条件相对较好。 2. 世界的区域发展模式各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各有特点,如美国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而欧洲注重社会福利和人文关怀。 3. 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不断演变。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日益紧密,世界的区域地理格局也在不断演变和重塑。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点 1.中国的四至点,邻国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四至点:最东点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约135°E;最西点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约73°E;最北端在黑龙江省的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约53°N;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约4°N。 邻国: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6个) 2.中国的行政区划的名称,简称,省会(34个) 黑龙江黑哈尔滨吉林吉长春辽宁辽沈阳河北冀石家 庄河南豫郑州山西晋太原山东鲁济南北京京北 京天津津天津湖北鄂武汉湖南湘长沙江苏苏南京江西赣南昌浙江浙杭州安徽皖合肥上海沪上海广东粤广 州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福建闽福州海南琼海口台湾 台台北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云南云或滇昆明贵州贵或黔贵阳四川川或蜀成都重庆渝重 庆西藏自治区藏拉萨陕西陕或秦西安甘肃甘或陇兰 州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青海青西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新乌鲁木齐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3.中国主要的地形单元名称 (1)山: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喜马拉雅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小兴安岭.长白山.武夷山.横断山脉.台湾山脉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3)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中国主要地形单元的特点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20中国的农业-区域地理专项练习》(解析版)

考点20 中国的农业 一、单选题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有悠久的种植历史。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大豆播种面积有重要的影响。图示意1998~2017年我国东北平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长江流域四个主产区大豆播种面积变化趋势及日均降水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丁主产区位于我国() A.东北平原B.长江流域C.黄淮平原D.黄土高原2.大豆为需水作物,从水分条件的角度推测甲主产区大豆种植最需要关注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1.B 2.A 【解析】1.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差异。相比较其他三个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由于位置最南,因此根据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可知其气温高,无霜期长,雨量充沛,种植大豆的综合条件较好。读图可知,丁主产区日均降水量最高可判断其代表的是长江流域,因此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B。 2.本题考查区域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读左图大豆播种面积变化,甲地区是中国第一大大豆主产区,推断甲为东北平原主产区。再读右图看出,与其他三个主产区相比,甲日均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说明水分条件不稳定。东北平原大豆主产区,纬度较高,温度较低,无霜期短,种植一年一熟的春大豆,但由于该地区降水集中夏季,春季易发生春旱,对大豆的前期生长会产生一定影响,故最需要关注的季节为春季。因此A选项正确,排除其他三个选项。故选A。 农牧交错带指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草原牧区相连接的半干旱生态过渡带。下图为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牧交错带有很强的过渡性,北方农牧交错带的过渡性表现为() ①高原地形向平原地形过渡②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③荒漠景观向草原景观过渡④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在农牧交错带,宜() A.退耕还牧,扩大载畜量B.开垦荒地,提高人均耕地面积C.退耕还林,大量植树造林D.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答案】3.D 4.D 【解析】3.北方农牧交错带位于内蒙古高原向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因此①正确;根据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内蒙古高原为半干旱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为半湿润地区,因此②正确;读图根据所学,120°E大致穿过大兴安岭山脉,其西部为内蒙古高原,为草原带景观,而其东侧为东北平原,森林带景观,所以是森林景观向草原景观的过渡,因此③错误;该过渡带大致与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重合,是人口稀疏区向密集区过渡地带,因此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D。 4.该地地处半干旱区向半湿润区过渡的地带,扩大载畜量、开垦荒地都容易导致植被破坏,因此A、B错误;当地水分条件较差,大量植树造林,会造成当地水资源更加紧张,因此C错误;发展草、粮轮作,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实现当地可持续发展,因此D正确。故选D。 下表为2020年全国棉花生产相关数据,表中增率是与2019年相关数据对比计算而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地理必背知识要点

中国地理必背知识要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整理 一、我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分布地区 1.风能 我国风能资源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分布于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新疆北部、内蒙古、甘肃北部、黑龙江、吉林东部、河北北部、辽东半岛、青藏高原 北部。 2.太阳能 我国位于北温带和亚热带,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 3.地热能 地热资源的分布与板块构造、岩浆活动、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分布于环太 平洋地热带通过的台湾省,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通过的西藏南部和云南、四川西部。利用率较大的是西藏羊八井地热站。 二、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主要海水水产;主要渔场和盐场的分布。 1.概况 大陆海岸线世界第四;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岛以东海域; 跨热带、亚热带、温带;滩涂面积广大,岛礁林立,大陆架广阔。 2.主要渔场、盐场 主要渔场有渤海渔场、黄海渔场、东海渔场、南海渔场、舟山渔场(最大的渔场). 盐场主要分布在北方沿海地区辽宁、长芦、山东、江苏盐区,受季风气候影响, 高温少雨、日照强、多风的时期一致,这里的海岸又多为泥质海岸,海岸平直、坡度 平缓、渗透性小,适宜晒盐,海盐生产条件优越。长江以南盐场较小如海南莺歌海盐场、台湾布袋盐场。 中国地理必背地理分界线意义 1.秦岭——淮河 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一月均温0℃等温线经过地区 是我国积温4500℃经过地区

是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我国南方水田农业与北方旱地农业界线 我国河流有无结冰期界线 江汉谷地与渭河平原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界线 四川盆地与黄土高原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 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 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 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 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黑龙江省与内蒙古自治区界线 高考地理重要知识点 1.地理位置特征 (1)绝对位置::包含具体的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热量带。 (2)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地处内陆或沿海;濒临海洋或陆地。 ②大洲位置:位于哪个大洲的哪个方位。 ③国家位置:有哪些邻国(陆上)或隔海相望的国家。 ④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系:如交通线、河湖、地形区、山脉等。 2.地形地势特征 (1)地势特征:①平均海拔高低;②地势倾斜方向;③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秦岭地区

2021届高三中国区域地理微专题训练——秦岭地区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地质历史时期,秦岭造山带属于扬子板块北缘,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共存的格局。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在距今3.75亿年的地壳运动中,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图3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据此完成1~3题。 1. 秦岭的主要成因是 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 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 C.位千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 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 2. 图示地质历史时期,与南秦岭相比,北秦岭 A.煤炭资源更丰富 B.植被种类更少 C.岩层中化石更多 D.山坡短且陡峭 3. 勉略洋 A.洋面不断扩大 B.洋壳稳定 C.多玄武岩 D.多珊瑚岛 秦岭自然资源丰富,素有“南北植物荟萃”“南北生物物种库”之美誉。下图为秦岭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变化的示意图,其中在秦岭南坡海拔2400m以上区域开始出现“金背杜鹃”。据此完成4~5题。

4. 在海拔1000-1200m的秦岭南坡,植物多样性随海拔上升而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类活动减少 B.降水逐渐增加 C.温度逐渐降低 D.土壤肥力增强 5. 秦岭南坡海拔2400m以上区域开始出现“金背杜鹃”,推测“金背杜鹃”的生长习性是 ①喜温凉②耐严寒③喜盐碱④耐贫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秦岭山区某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8题。 6. 若图中两条河流的支流可能会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7. 唐代诗人岑参在《登总持阁》中写道“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图中最可能欣赏到诗中景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 甲地某人在北京时间5:40看到日出,该日最可能处在 A. 3月份 B. 6月份 C.9月份 D.12月份 光合有效辐射是指太阳辐射中能被绿色植物吸收而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光谱能量(简称PAR),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则指植被冠层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与总PAR 之比。读秦岭南坡不同植被类型多年平均FPAR随时间变化图,回答9~11题。 9. 秦岭南坡作物FPAR 上升幅度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完整版)中国区域地理试题(有答案)

、选择题(共35 题) 作业一图示右侧圆形区域是左图A区域的放大图,读图回答1—3 题 110 1.A 地形区名称及成因分别是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8、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①水 陆交通便利②劳动力价廉质优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④水源、动力充足⑤市场前景广阔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图4 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该河流位于(亚热带季风区温带季风区 D.①②⑤ 读图,回答 A.华北平原;流水沉积 B .华北平原;风力沉积C.黄土高原;流水沉积 D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2.A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地貌特征及成因分别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流水沉积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侵蚀B .地势较高,开阔平整;风力沉积D .地表崎岖,岩石裸露;风力侵蚀 3.图中甲、乙、丙代表黄河流域拥有的能源资源,从甲至丙依次是 A、水能、煤炭、石油 B 、煤炭、水能、石油 C、煤炭、石油、水能 D 、太阳能、风能、煤炭 读图2 华北某地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4~5 题。4.该地想通过发展多种经营来发展农村经济,可以选 择种植() A .甘蔗 B .茶叶 C .优质梨 D .香蕉 5.图中水井2的水位,离井口最多为() A .15m B .10m C .20m D .5m P 流 井2 井3 井1 井4 125 120 115 110 110 105 125 等高线(m)0 1km 105 等地下水位线(m) 120 115 105 图2 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下图回答6、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7、图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 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 B 、土壤深厚肥沃6—8 题。 9. A. C. 10.该河流最有可能是 A.珠江 C.淮河 B.我国西北地区 D.高寒地带 ) B.塔里木河 D.松花江 9~10 题。 11—14 题。 P 下图是沿90°E 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 11. 与P 地形区相比,Q地 降水较少, 降水较多, 形成P、 年均温较低 B. 降水较少,年均温较高 年均温较高 D. 降水较多,年均温较低 Q两地形区年均温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② P 地纬度较Q地高 ④ Q 地海拔较P地低 ②③ D. A. C. 12. ① P 地距海较Q地近 ③ Q 地北部山地可阻挡南下冷空气A. ①② B. ①③ 13. R 山脉在山麓地区的自 然带是A. 温带荒漠带B. 温带草原带C. 14. 遵循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原则,A. 木 材生产基地B. 甜菜生产基地 C. ②④ 亚寒带针叶林带D. Q地可建成我国重要的 C. 长绒棉生产基地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商品粮生产基地 图8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地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X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X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X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局部在温带、小局部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开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面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局部——约300万Km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X岛、海地岛、X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开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X和X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XX,京津之外X包; 华东六省X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X;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X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高中区域地理 中国地理1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精选.)

11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学习目标 1.了解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西北地区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 3.掌握青藏地区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图表落实 1.读下列两幅图,完成相应要求。据甲图,完成(1)~(2)题。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 山脉: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G____,H____。 平原:I____,J____。 高原:K____。 盆地:I____,M____,N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名称: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 据乙图,完成(3)题。

(3)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矿产地的名称: 煤矿: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G____,H____,I____。 油田:J____,K____,L____。 铁矿:N____,O____。 金矿:P____。 盐场:Q____。 镍矿:R____。 (4)关于天山牧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天山牧场主要位于天山北坡 B.天山森林带上下都有操场分布 C.森林带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 D.著名牲畜是细毛羊和滩羊 (5)简述新疆瓜果特别甜、长绒棉长势特别好的气候原因。____①____,②____。 【答案】 (1)阴山山脉祁连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乌鞘岭山脉贺兰山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2)黄河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弱水 (3)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石嘴山哈密乌鲁木齐玉门克拉玛依塔北塔中白云鄂博镜铁山阿勒泰吉兰泰金昌(4) D (5)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 2.读青藏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五部分区域地理第十七章中国地理第51讲 中国地理概况

第五部分第十七章中国地理 第51讲中国地理概况 课标与教材:中国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中国地理:上册]。 四层·考查内容两年·命题统计[必备知识]中国的疆域;中国的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 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文化状况 [关键能力]辨识空间位置关系,综合分析、比较、概括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 [学科素养]能够从区域空间位置的视角,认识中国人口、地形、气候、河流以及自然资源的分布等,能够从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中国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 [核心价值]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2020年]北京卷第1、2;11、12题;上海卷第1题 [2021年]天津卷第6题;上海卷第17题…… 一、疆域与人口 (一)疆域与行政区划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优越性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 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 寒带 光热充足,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发展多 种农业生产、发展旅游业等 海陆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 洋西岸,海陆兼备 东部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多 良港,有利于海洋事业发展;陆上深入亚 欧大陆内部,有利于对外交往与合作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1)领土面积:为1 045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 (2)邻国: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如下图: (3)濒临的海洋: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3.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二)人口与民族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国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