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自考 00261 行政法学 笔记大全

江苏自考 00261 行政法学 笔记大全

江苏自考 00261 行政法学 笔记大全
江苏自考 00261 行政法学 笔记大全

一、考试教材 《行政法学》 湛中乐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第四~八章 行政行为 第九章 行政程序法 第十章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 第十二~十三章 司法审查 第十四章 行政赔偿与行政补偿 教材变动:12章→14章 将原第一章第三节“行政法的基 将原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拆分为第六、七章。 将原第六章“行政合同”第七章“行政指导”合并成第八章,行政规划的内容。 将原第十二章“司法审查”拆分为第十二、十三章。 领会、的能力层次要求。递进等级关系。 不同能力层次的分数比例:2:3:5 易、较易、较难、难:2:3:3:2 二、考试题型 六种题型,满分100分,150分钟。 答题一般先客观性试题,试题,先易后难。时间。看清题意要求,避免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可以采取顺推、排除、对比法。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每小题3分,共15分) 把握中心词,清楚准确、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5分,共15分) 把握要点,全面、准确、简练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适当展开、结构严谨、充分发挥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每小题10分,共20分) 知识是基础,解题是关键,全面。 三、学习方法 1.三读教材 (1)通读教材,把握脉络; (2)细读教材、抓住重点; (3)悟读教材,归纳总结。 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客观评断自己的水平。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 (2)清楚大纲说明与考核要求。(3)反复做历年真题。 授课思路、学习思路:导,以教材为根本,3.走出误区 误区之一:惧怕心理 误区之二:学习方法问题 【本章考情】 本章属于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的内容。考生须了解行政法的概念、渊源和分类;弄清行政法律关系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以及行政法的特点;掌握行政法在法律体系 4.行政法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督行政法律关系 5.行政法学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 行政权力源于公民权利,是公民权利的一种特殊的转化形式。 四、行政法的渊源(P49)※ 行政法规范和原则的表现形式或 《立法法》第78-87条(教材P301)(二)特殊渊源

1.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在这里指有权机关就法一、行政法律关系(P54) (一)含义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行

(二)分类 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一般不可交叉适用。 【联系】

为法、监督行政行为法。 2.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与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行为的内容和形式,相互影响、互依存。 【联系】序法 (三)构成要素 1.主体: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 行政法主体 2.客体: (1)物质财富 (2(3)行为(作为、不作为) 3.内容:权利、义务 (四)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称性。 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往往由行政机关或行政裁决机构依照行政程序或准司法程序先行加以解决,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上是可供争议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真题·多选题】请张某为保安员,2008年8月5日由于张某擅离职守造成公司部分财物被盗,张某扣除该月奖金的处罚决定。某遂产生报复念头,于是在9月日晚,趁值夜班之机,产用电变压器加以破坏,的生产受到了影响。后遂向市公安局报案,明上述事实后,留15日、罚款100同时责令张某赔偿公司的部分损失。 上述案例中属于行政法调整领域的行为有() A.集团公司对张某的扣除奖金的处罚决定 B.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拘留15日的处罚 C.市公安机关作出的对张某100元的罚款 D.市公安机关责令张某赔偿集团公司的部分损失 E.某市集团公司聘请张某为保安员 【答案】BCD 【解析】选项AE 属于非行政法领域调整的行为。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消灭 必须有行政法规范的根据和相关法律事实的出现。 法律事实包括行为和事件。所不同的是,的属性,别。 二、监督行政法律关系(P57) (一)含义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本章考情】 本章属于行政法学基本理论的内容。考生须明确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B.行政行为必须基于正当考虑基础上作出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D.行政主体必须依据法律行使行政职权 【答案】B 【解析】选项ACD

法性原则。 (二)子原则(5) 1.行政公开原则 2.行政公正原则(公平、合理对待,不歧视) (1)实体公正(内容) ①不徇私情②不存偏见③不武断专横 (2)程序公正(形式)—自然正义/正当法律程序 ①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②不单方接触③作出不利决定前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 3.比例原则(权衡、适度)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在采取某项措施时,的实现和个人或组织合法权益的保障,可能采取对个人或组织权益不利的措施时,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要保持二者之间适度的比例。 (1)适当性(合目的性) (2)必要性(损害最小,最温和方式) (3)比例性(狭义) 举例:《行政处罚法》第4条第款规定,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相当。 4.信赖保护原则(守信用) 行为应守信用,行为的正当信赖应当予以合理保护,果。 基本权利保障 值得保护的正当信赖——存续保护\补偿保护 存续保护的方式:府不得撤销、更或废止已经作出的行为; 补偿保护的方式,共利益和个人或组织的信赖利益之后,或组织的信赖利益,必须撤销、更或废止已经作出的政府行为,时应当对个人或组织由此而受到举例:《行政许可法》第8公民、的行政许可受法律保护,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法规、章修改或者废止,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的,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机关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5.尊重和保护人权原则(不能野蛮执法) 宪法原则在行政法领域的体现。 【本章考情】 本章属于行政律关系主体的内容。考生须了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明确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掌握有关行政主体的基本知识。 考题以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为主,考核分值在10分以下。 注:※为本章真题考点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P74)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一般认为,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1.行政职权 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 种类 赋予对象 设立原因

消灭原因 固

有行政机行政主行政主体消 【真题·单选题】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A.行政先行处置权 B.行政受益权

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接受授权的组织

3.行政主体与公务员

公务员与国家之间存在着一种行政职务关系,在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对应关系上,公务员享有一系列法定的权利,同时也负有法定的义务。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从中央到地方

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他具有法人

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对本部门所辖事务的管理权;

县、乡(镇)四级。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

制。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县

长、区长、乡长、镇长分别主持各

级人民政府的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议

分为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政府工

作中的重大问题,需经政府常务会

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决定。各级人

民政府首长负责召集和主持本级

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1.地方国家行政机关的性质

——“双重从属制”

【本章考情】

本章围绕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展开。

考生须了解行政行为的含义、特征

行政机关公务员对处分不服向行

政监察机关申诉的,按照《行政监

察法》的规定办理。

机关因错误的具体人事处理对公

务员造成名誉损害的,应当赔礼道

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造成经

济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赔偿。

二、行政相对人在实体法上的地位

第五节行政行为的无效、撤

销与废止

一、行政行为的无效(P125)

【例题·单选题】行政行为撤销的

2.国际、

的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原行政行为的继续存在将有碍社3.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从而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 (二)法律结果 1.行政行为废止后,废止之日起失效。废止之前通过相应行为已给予行政相对人的利益不再收回;对人依原行为已履行的义务亦不能要求行政主体予以任何补偿。 2.撤销或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废止给行政相对人的合法利益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其损失予以适当补偿。 【总结】和明显的法律缺陷,一个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识性理解都可以明显看出的程度,么它就是无效的具体行政行为,“特别重大”、“明显”、违反”、“犯罪”这样的词语。果合法要件有瑕疵或者不适当,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废止或撤销,定抵触,变化,可能造成财产损失,则废止。 有效:合法+合理 无效:可撤销:力→(有溯及力)赔偿废止: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公补偿) 第五章 行政行为(一) ——抽象行政行为 本章框架图 【本章考情】 特征与分类;效成立的要件;念、特点、性文件的概念、特征、作用等。 考核分值在10分以下,平均考核5分。 注:※为本章真题考点 第一节 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一、概念与特征(P129) 从动态方面看,指的是行为。 从静态方面看,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规、力的决定、命令等。 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称,由于它可以反复适用,象具有普遍性,普遍行政行为。 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准立法性。

【解析】考核行政立法主体。

立法主体包括:国务院,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作为经济特区的市人民政府,

民政府。所以答案是CDE。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P135)(一)依法立法原则

1.只有宪法、

了行政立法权的行政机关才能进行行政立法,

关只能就其职权管辖范围内的事务立法。

2.依据法律、

规定立法,不能与有关法律、

相应问题的规定相抵触。

3.依据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立法。

4.行政紧急立法权的行使必须符合宪法所设定的紧急状态条件。(二)民主立法原则

1.行政立法草案应提前公布,以立法说明,包括立法目的、

机关、立法时间等内容,

民有充分的时间发表对特定行政立法事项的意见。

2.将听取意见作为立法的必经环节和法定程序。

3.要向人民公布对立法意见的处理结果。

4.要正式公布已通过的行政立法文件,

行政立法应特别规定实施时间。

5.设置专门的行政立法咨询机关和咨询程序,

法进行专门咨询,并作为必经程序。

6.违反民主立法原则的行政立法应当视为无效。

(三)科学立法原则

要正确处理好维护行政权力与保障公民权益的关系,

社会协调与发展、稳定与繁荣、

五、行政立法的程序(P135)立项→起草→审查→决定→签署与公布→备案

(一)立项

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制机构或者各级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

指导性的行政立法的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编制计划通常由人民政府各主管部门分别提出建议,

构通盘研究,综合协调,

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据实际情况和形势的发展,

法制机构作出适当调整。(二)起草

对列入计划的需要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分别草拟法案。

1.较为重要的行政法规和规章,主要内容涉及几个部门业务的,

组成由有关部门参加的起草小组进行工作。

2.行政法规和规章的主要内容不涉及其他都门业务的,

负责起草。

应注意下列事项:(1)是否需要制定实施细则;(2)起草小组人员的组成,除主管部门、

之外,

律专家参加,

草案提出意见;(3)应在广泛调查研究、

的基础上形成,【本章考情】

考生须了解行政给付、行政许可、

行政奖励、行政确认、行政裁决的

概念和特征;明确这些具体行政行

为形式的作用;掌握这些具体行政

行为的实施程序。

具体行政行为。多以答案是

【真题·单选题】

门给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家

庭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费的行为是

()

C.

【答案】

【解析】

又称行政物质帮助,

对公民在年老、

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

有关法律、

定,

钱或实物)

具体行政行为。

(一)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

1.申请程序

(1)申请行为必须向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提出。

(2)申请人有明确的意思表示行为。可以书面,可以口头。(3)申请人必须提交所需的有关材料。对真实性负责。

2.受理程序申请材料齐全、逾期不告知的,审查合格后,

法规、

AB

而在行政复议法律关系中,

请人的相对人与被申请人的行政

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法律地

(3)各自所属的理论范畴和研究

范围不尽相同。

行政裁决是行政机关基于职责进

行管理的一种行为方式,在行政法

中属于行政行为的研究范围。

【本章考情】

考生须了解行政征收、行政命令、

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

制的概念和特征;明确这些具体行

政行为形式的作用;掌握这些具体

行政行为的实施程序。

考题以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

题为主,可能出论述题,平均考核

10分,最多考核14分。

1)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和期限2)接受行政机关管理、监督和

实际履行原则2.自己履行原则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实际履行原则B.自己履行原则利益最大化原则D.全面适当履

C

C属于干扰项。(四)行政合同的变更和解除

1)行政机关为满足公共利益的2)因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而行政合同的解除(单方解除、变更和解除行政合同的法律后1)行政合同变更后,原合同不

2)因行政机关单方面变更和解

(五)行政合同的终止

双方当事人同意解除。

行政机关依法律或政策规定以

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已不

行政机关因相对人的过错而宣

因行政机关有严重过错,

下列情形中,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履行已不

双方当事人协议解除

行政机关因相对方的过错而宣

相对方因行政主体的过错而宣

D

《行政复议法》

二是根据

在审查行政合同时,

法规有明确的规定,

法规的规定;

行政合同纠纷可以适用调解。行政合同纠纷承担的责任形式【本章考情】

考生须了解行政程序的概念和种类;弄清行政程序法的历史发展和我国行政程序法的状况;掌握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不因行政主体的恣意判断而受到侵害。 4.以行政事务的法律关系特点为

执法程序和行政裁判程序。 行政创制程序一般都比较复杂、格。 行政执行程序,率的原则和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 行政司法程序,和司法化的趋势,体现公正和公平。 5.以行政手段的法律性质为标准,行政计划决定程序、行政强制程序、交付和提供的程序、手段的程序、独产生法律效果的私人的公法行为。 6.以行政过程的法律功能为标准,和立证程序、作程序、咨询和答复程序、序、信访处理程序等。 【真题·单选题】确规定和要求为标准,以分为() A.抽象行政程序和具体行政程序B.自由行政程序和法定行政程序 C.内部行政程序和外部行政程序D.行政立法程序和行政执法程序【答案】B 【解析】选项A 事务处理的适用频度、范围、选项C 的分类标准是行政事务的选项D 的分类标准是行政事务的法律关系特点。 【真题·多选题】政程序的是() A.听证程序 B.行政处罚程序 C.行政系统内公文办理程序 D.行政首长签署程序E.行政裁决程序 【答案】CD 【解析】内部行政事务的运作程序。政程序是行政主体在对外实施行政管理时所适用的程序,行政行为和事实行为的程序。ABE 都属于外部行政程序。 二、行政程序法(P217) (一)行政程序法的概念和地位 所谓行政程序法,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程序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和。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理,政过程中尽可能广泛地听取包括以防止行政的独断专横,的民主化与高效化的统一,民权利的切实保障。 (二)关系

调整行政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的是行政组织法,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的是行政作用法或行政行为法。

(三)行政程序法的作用1.监督和控制行政权的作用。 【本章考情】 考生须了解行政违法的概念、特征、分类、构成要件和行政不当的概念、特征;明确行政责任的概念、

特征、构成要件;掌握不同违法主体应当承担的行政责任的方式。

【本章考情】

考生须了解行政复议的概念、特点、基本原则、作用和意义;明确行政复议法律关系的概念、特点及

③被授权组织→ 行政主管机关

④两个以上的行政机关 → 共同

上级行政机关

⑤行政机关被撤销 → 继承权力

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2.隶属管辖与同级管辖

3.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共同上级行政机关 选择管辖:当事人复议机关中)选择

4.指定管辖与移送管辖 【真题·单选题】居住在某市A 的公民赵某对该市B 区文化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申请行政

复议,复议机关是()

A.A 区文化局

B.B 区文化局

C.某市A 区人民政府

D.某市B 区人民政府

【答案】D

【解析】被申请人是该市B 局,复议机关是市文化局和B 府。

【真题·单选题】A 县人民政府委托B 作行政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时,机关是()

A.B 乡人民政府

B.A 县人民政府

C.某市人民政府

D.A 县人大常委会

【答案】C

【解析】被申请人是A 县人民政府,复议机关是某市人民政府。 【提示】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包括相对人向)和相关人(间接指向)。终止时资格转移。

第三人→其他利害关系人加或申请参加,可以委托1-2理人,不参加复议不影响审理) 行政复议机关不是行政复议参加人。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一、行政复议的申请(P264) 1.申请人在法定申请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

(1)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复议申请※ ≥60日

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内

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真题·单选题】根据织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是()A.5日 B.15日C.30日 D.60日

【答案】D

(2)申请复议应当符合法定的条件

2018年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侵权责任法读书笔记

侵权责任法读书笔记 篇一:侵权责任法学习笔记 侵权责任法 第一章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有侵害行为 有损害事实 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一、有侵害行为 此处的侵害行为,是指只要客观上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就行,此与既往民法理论上所强调的“行为的违法性”要件截然不同。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但第2条未要求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二、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没有损害后果,不会构成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不同于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构成并不以损失的存在为要件。 (1)民事权益,首先在“民事”二字。 (2)此处的权益,包括民事权利与利益 1(3)此处的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权益损失,也包括非财产损害如人身权益损害 (4)此处的民事权利唯独不包括债权 1就财产损失而言,包括财产的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前者,指现有财产的减少,如人身伤害中受害人所支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都属于积极损失;后者,指应该增加的财产没有增加。如因误工减少收入,或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收入减少或丧失。 三、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 只要损害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利益受损的结果也就是存在因果 关系,同时损害本身又具有可补救性和确定性,即可追究责任。否则,不构成侵权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民法将过错区分为故意、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区分标准是过错程度的大小。 故意,是指明知损害发生危险的存在而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 过失, 是指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主观上的疏忽或者过于自信。衡量行为人的行为的预见标准一般分为普通预见水平和专业预见水平。前者是指一般人通常对事务应具备的预见能力,后者是不同专业的人对其专业范围内的事务通常具有的中等预见水平。一般认为,一个专业人士违反了普通预见水平的,即构成重大过失。由此,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的区别,一般场合下看行为人的身份,如果专业人员未尽到普通人的注意义务,则认为构成重大过失。 来看两例: (1)甲搬家公司指派员工郭某为徐某搬家,郭某担心人手不够,请同乡蒙某帮忙。搬家途中,因郭某忘记拴上车厢挡板,蒙某从车上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关系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 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国家 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 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 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4)记 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裁决、 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10、行政复议附带审查的范围有哪些:合法性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 主体是否合格;行政行为是否越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是否清楚、确

经济法读书笔记

经济法读书笔记 1、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的经济关系,它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调整范围主要表现在:一,关于市场监管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是在国家进行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有助于完善市场规则,有效的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功能;二,关于宏观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它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有助于法律宏观调控的长处,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优化资源配置;三,关于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因审批和登记等而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可以作为市场监管法中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法的调整对象;四,关于社会保障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在社会保障基金关系、财政补贴关系等都是属于经济法调整的;五,关于涉外经济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即涉外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关系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2、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在调整对象上,两者都调整一段范围的经济关系;第二,在渊源上,二者都包括了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法定解释等;第四,在独立地位方面。两者都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第五,在作用方面。两者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两者的区别:调整对象不同。前者是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后者的调整对象是民事关系,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等,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作用不同。前者是比较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后者,比较注重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调整方法不同。前者是违反经济法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后者是违反民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于法律后果,主要采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3、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在调整对象上,两者都是调整替代范围的管理关系,都是以服从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在渊源方面,都包括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在独立地位上,两者都是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在作用上,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对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调整对象上,前者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后者是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不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在法律关系的主体上不同。前者包括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即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后者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作用不同。前者是对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后者对引导、推进和保障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方法不同。前者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躲在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的制裁形式;后者,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行政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行政制裁的形式。 4.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联系表现在:在调整对象方面,两者都是调整在国际协调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不调整其他经济关系;在渊源上,规范性文件不仅是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渊源,而且一般来说也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在法律关系主体方面,两者的主体都包括个人、企业和非企业实体;在独立地位上,两者都是整个法的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的部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公共行政学 管理 政治和法律的途径》读书笔记

读《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所想由于要办相关手续、准备考试的关系,没有能够仔细的精度此书,只是在大概通读的情况下,加上一些课程学习及参考阅读的一些相关文献所想的一些东西,在行文上可能推敲不足,望老师批评指正。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是一本经典的行政管理书籍,作者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作者集中指出看待公共行政要有三种视角,即管理视角、政治视角及法律视角。所以接下来的一些思考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提出。此外,个人一向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就需要了解他写的东西,同样了解一本书就必须了解他的作者,所以首先是对作者罗森布鲁姆的认识。 戴维·H·罗森布鲁姆是美国着名行政学家,现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洲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政治学会约翰·高斯奖和公共行政学会德怀特·瓦尔多奖。他曾是美国行政学会主席和美国《行政学评论》主编,并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人事顾问。《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之作,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 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的确包含着有计划的活动,它关注政治和政策制定,主要集中于政府的行政部门,它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行政,它主要关心法律的执行。”因此,他把“公共行政”界定为:“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服务功能。基于对公共行政的这一定义,在本书中,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有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并且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诸方面分别对公共行政研究的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进行了阐述,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一、关于管理视角的公共行政 在管理视角下,其实作者又有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行政法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行政法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我所阅读的《行政法专题研究》,是由胡锦光教授主编的一本研究生教学指导用书,此书一共选择了十个专题研究,其中包括行政法导论、行政主体、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契约、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听证、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相当系统的介绍了行政法的相关知识。由于时间有限,对于此书中也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从中也吸取了不少知识让我受益颇多。接下来是我对本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 本书第一章题目是行政法导论。是对于行政法一个综合的描述。书中首先介绍了分权制度与行政法。使我们了解到,行政法是分权制度与法治理念的产物,而分权制度与法治理念又是分权学说的产物。书中提到,分权制度就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权分立,从书中的介绍当中我们得知那种能够创制规范的权力被称为是立法权,而行政权指的是执行规范的权力,司法权则是依据规范裁判纠纷的权力。行政法则是伴随着国家权力的分立应运而生的。 接下来书中详细介绍了行政权与行政。首先对行政、公共行政与国家行政这三个名词进行了区分,从概念特点方面使我们对三者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书中明确定义了行政,使我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行政的含义,对于行政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度认识。对于行政演变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了行政的演变过程。 书中提到了行政法对于行政权的基本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在控制

行政权运行的同时,不否认行政法对于于行政权的一些其他功能,这些其他功能也就是保障和规范行政权运行的功能。从本书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行政法对于行政权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控制、规范和保障。而行政法的发展具有两大模式,这两大模式分别是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这两大模式是基于法律传统,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形成的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行政法发展模式。表面上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是宪法和法律之治,但是实际上是这类型的国家是法官之治。在大陆法系国家,其行政法的基本特征是,拥有一套专门性的针对行政权的特殊法律规范,并且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这些特殊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法院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政法院体系。而在介绍行政法体系时,我们得知行政法体系通常可以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大部分。在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的是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与一般制度;而分论部分阐述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的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行政法制度。从书中了解到行政法总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主要是行政法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作者对于行政法的形式特点与渊源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事实上,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典。然而在我们中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解释和法律解释以及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我们知道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指导构成一个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行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部行政关系

德国行政法读后感、

行政合同与行政行为的关系 读于安《德国行政法》有感 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赵琴 读了于安编著的的这本《德国行政法》,薄薄的的不到页的篇幅,但是却是德国行政法思想的厚实之作。带着德国人的一贯严谨的学术传统和思辨的民族特质。在机构上设置八章,主要内容为:国家行政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行政法令和规章、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程序和行政执行、法律救济。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行政法》的作者奥托·梅叶,成为德国行政法学的奠基式作品。我国行政法概念受德国行政法影响,读《德国行政法》可以对我们的法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读完《德国行政法》,我获益良多,同时感到新的的疑问。近代公法和公共行政体制对我们而言基本上是舶来品,我们对西方制度资源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译介,作为法律制度与德国、法国更为靠近的大陆法系国家,我国学者翻译和阅读却严重地依赖于英语文献,对欧陆国家同类著述的译介尚少,于安编著的这本就是里面少数。我们行政法理论直接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前苏联、日本和台湾,而他们共同的理论渊源在德国。德国是我国行政法理论真正的故乡,对于这个“故乡”的认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开始。 对于这本书,我着重看的是第五章和第六章,也就是行政行为和行政合同。同时,我也试着用两者进行比较,以找到其共同点及其相异点,使我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掌握。行政合同,是设立、变更和消灭行政法权利义务的协议。行政行为是指当局处理公法领域的具体事务,以发生直接外部法律效力的命令、决定或者其他的高权措施。 行政合同的特点: 、行政合同的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签订的,因此,当事人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没有行政主体的参加,不能称为行政合同。行政合同必须有行政机关参加并不意味着凡有行政机关的合同都是行政合同。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行政主体

自考00261行政法学简答论述(新)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内容: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内容包括:1、法律保留原则。2、法律优先原则。 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的情形: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不违反宪法和法律采取必要措施。2、法律只规定了行政权行使的模糊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行使方式。3、法律规定了行政行使的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但范围和方式具有可选择性,而不是严格的羁束性。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条件:1、信赖的基础是行政机关的一定行为,包括作为、不作为以及承诺,不管该行为是否合法。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2、个人或组织对该行政行为存在依赖,这种信赖是通过个人或组织采取的某种行为表现出的。 3、个人或组织的信赖是值得保护的正当信赖。 行政法中体现程序公正的制度设计:1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2不单方接触。3、作出不利决定前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⑴普遍性。⑵规范性。⑶特殊性。⑷时代性。⑸基础性。意义:A、揭示行政法的主要矛盾和本质;B、界定行政法发展的框架和方向C、指导和约束行政法的制定、解释、适用D、确保行政法律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E、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可直接作为规范适用 行政法的特点: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在内容上的特点1、内容广泛。2、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较易变动。3、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如何理解行政法关系:行政法关系是经过行政法调整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1、受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2、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3、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 行政权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治理权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察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相对于一般的组织和个人,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裁决机构依程序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行政权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2、行政权的行使也会带来相当的消极作用。 简述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公民权利。3、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1、监督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2、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3、相对于行政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简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2、监督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是如何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1、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与公民、法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3、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理权。4、行政法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维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特殊地位。5、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法不断赋予行政机关新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2、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2、行政法的作用:具有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的作用;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如何理解行政主体概念: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 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 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 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 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 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 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 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 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 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 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 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 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 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 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 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 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 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

物权法读书笔记

法律的表现、发现与实现 一、法律的表现 法律是国家意思,是以权利义务形式规制人之间的关系。权利以国家暴力为其实现后盾,权利是主观的法,法是客观的权利。 1、国家为社团法人,人民为共和国家基础。国家由人民通过宪法契约设立,一国家一宪法。国家为主权法人,领土为国家法律效力(通常)所及地方。 国家无自然人的能力,须通过其设立的机关来行使其主权,国家为保护人民而设,国家与人民基本关系依宪法规定。依宪法分权原则,国家设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国家机关由自然人充任,立法代表为立法机关,行政首长为行政机关,法官为司法机关。 2、法律的表现(法律渊源) 法律或依成文法表现,或依非成文法表现。 非成文法(习惯法),为人民有法的信赖之习惯,实乃人民直接创设之法。成文法为立法机关依程序所形成国家意思。成文法与非成文法地位平等,新的习惯法可以废止古老的成文法,新的成文法可以废止古老的习惯法。 判例(判决)为司法机关所为国家意思,判决体现法官对国家法律之理解,非国家法律本身。判例有助于新的习惯法的明确和形成。学术研究(学说)表现为研究者对法律之理解,亦非法律本身。但两者对他人理解法律有启示作用,故称为解释渊源。 法官遵守法律,但不服从其他法官(的判决)。将最高法院(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司法解释)视为法律,有违宪法分权原则。 行政机关获得立法授权可以立法。 地方公共团体依宪法分权原则,确定有无立法权。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法,国际条约为国家附条件单方立法。 二、法律的发现 1、法律规范 立法者将其意思做抽象概括的表达,既不能过于简单全部委诸于法官解释,也不能过于繁琐失之于机械,故立法者借助法律专业人员发展的立法技术,对生活事件分类,抽取抽象的构成要件,结合法律效果形成法律规范。 为追求立法简洁,法律常借助准用与视为(拟制)手段来表达。 2、法律的发现 立法者的法律永远无法对非富多彩的生活给出具体的指示。法律对某一事件是如何规定,离不开法官对法律的理解,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就是发现法律的过程。 法律是立法者的意思。立法者的意思很多,有明确表达出来的,也有未明确表达出来的,立法者的意思是无矛盾的。 解释法律应将立法者意思做整体的考虑,从宪法出发(合宪性解释),从整体出发(体系解释),从逻辑出发(逻辑解释),从目的出发(目的解释),从人民信赖出发(文义解释)。当法律发生表面冲突时,从整体上(不同位阶关系、一般特别关系、新旧法律关系)理解立法者意思。 法律作出原则规定与规则规定,原则与规则相互限制相互补充,以帮助人民准确理解法律。法律原则是为,人们更好理解法律(包括填补法律漏洞)而设的。 法律对法律职业人做了大体的方向指示,有共同专业背景的法律人对法律理解不应有太大偏差,但理解不一致时无法避免的,因此法律要求法官法定原则。 三、法律的实现 法律规定由法律事实+法律效果构成。生活事实能产生法律意义,也既引起法律评价,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要有行政法? 行政的本质决定要有行政法。 行政: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活动。 本质:是运用权力的活动。 权力:可以强制他人服从的力量。 权力两重性:一方面行善;一方面作恶。 “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败”。 二、行政的特征 1、与立法权相比:对公民的影响,立法权是间接的;行政权是直接的。 2、与司法权相比:对公民的影响,司法权是被动的;行政权是主动的。 3、具有广泛性。“从摇蓝到坟墓”。 三、什么是行政法? 行政法:所有调整行政活动的法律规的总称 主要规行使权力的组织、行使权力的活动以及对权力行使后果的补救。其目的在于实现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四、行政法的特点 (一)、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法规数量多。 (二)、容上的特点: 1、行政法容广泛。 2、行政法规易于变动。 3、实体性规与程序性规交织在一起。 五、行政法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容的社会关系。 1、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 3、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容。 (一)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容的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容。

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的的特征: 1、一方是行政主体; 2、具有非对等性; 3、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 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 5、发生行政争议一般行政先行处理,司法程序是最终的解决争议机制。 (二)行政监督法律关系 六、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应急性原则。(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具体容: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法律优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现行法律不得违反。 法律保留原则:积极地要求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的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具体容:(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 上,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平等适用法律规,不得对相同事实给 予不同对待;(4)符合自然规律;(5)符合社会道德。 3、子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尊重和保障 人权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行政主体 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