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行政法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一、为什么要有行政法?

行政得本质决定要有行政法。

行政:国家行政机关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得活动。

本质:就是运用权力得活动。

权力:可以强制她人服从得力量。

权力两重性:一方面行善;一方面作恶。

“绝对得权力,绝对得腐败”。

二、行政得特征

1、与立法权相比:对公民得影响,立法权就是间接得;行政权就是直接得。

2、与司法权相比:对公民得影响,司法权就是被动得;行政权就是主动得。

3、具有广泛性。“从摇蓝到坟墓”。

三、什么就是行政法?

行政法:所有调整行政活动得法律规范得总称

主要规范行使权力得组织、行使权力得活动以及对权力行使后果得补救。其目得在于实现依法行政,建立行政法律秩序。

四、行政法得特点

(一)、形式上得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得法典。

2、行政法规范数量多。

(二)、内容上得特点:

1、行政法内容广泛。

2、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3、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交织在一起。

五、行政法关系:就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得社会关系。

1、行政法调整得就是行政关系与监督行政关系。

2、行政法关系就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得。

3、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得权利义务内容。

(一)行政法律关系

行政法律关系:就是指经过行政法调整之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得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律关系得构成要素:主体、客体、内容。

主体: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

行政法律关系得得特征:

1、一方就是行政主体;

2、具有非对等性;

3、主体得权利义务一般就是法定得;

4、行政主体实体上得权利义务就是重合得;

5、发生行政争议一般行政先行处理,司法程序就是最终得解决争议机制。

(二)行政监督法律关系

六、行政法得基本原则

行政法得基本原则就是行政法治原则。

行政法治原则包括: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与行政应急性原则。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

合法性原则:就是指行政权得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

1、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得授予才能存在。

2、行政职权必须依据法律行使,不得违法。

3、行政授权、行政委托必须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法律优先原则:要求行政机关必须遵循现行法律不得违反。

法律保留原则:积极地要求行政活动必须具有法律依据。“法无明文规定即禁止。”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就是指行政行为得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

2、具体内容:(1)行政行为应符合立法目得;(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得基础上,

不得考虑不相关因素;(3)平等适用法律规范,不得对相同事实给予不同

对待;(4)符合自然规律;(5)符合社会道德。

3、子原则:比例原则;行政公开原则、行政公正原则、信赖保护原则、尊重与保障人

权原则。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一、行政主体

就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得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得相应法律责任得组织。

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

(一)、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

1、并非所有得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2、行政机关并非在任何场合都以行政主体身份出现;

3、在行政法上,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得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定主体与授权主体。

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法定主体)

又称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狭义上得人民政府,就是指国家根据其统治意志,按照宪法与有关组织法得规定设立得,依法享有并运用国家行政权,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以及相应得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管理、指挥与监督得国家机关。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得国家行政机关

(一)、中央行政机关

1、国务院

2、国务院各部、委员会

3、国务院得直属机构

4、国家局

5、国务院得办公与办事机构

(二)、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1、地方各级政府

2、地方人民政府得派出机关

3、地方人民政府得职能部门

大兴安岭

原林业部:直属森林工业企业。收管理费。

黑龙江:行政区域。要利税。

内蒙古:行政区域。收土地使用费。

防火体系

防火指挥部归属于地方政府,森林警察隶属于武装警察部队,空降灭火队属于东北航空护林局。

第三节被授权得组织与受委托得组织与个人

一、行政授权

就是指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直接规定将某项或者某一方面得行政职权得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由特定得行政主体,通过法定方式,将某一方面得行政职权得一部分或者全部授予某个组织得法律行为。

授权主体得具体形态:p81

(一)、行政机构

1、专门机构;

2、内部机构;

3、派出机构。重点p75派出机关)

(二)、其她社会组织

1、行政性公司;

2、事业单位;

3、企业单位;

4、社会团体、社会组织

二、行政委托

行政委托就是指行政主体将其职权得一部分,依法委托给其她组织得法律行为。

第四节公务员

公务员:就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得工作人员。

公务员得双重身份、双重行为、双重责任。

第三章行政行为概述

第一节行政行为得含义与特征

一、行政行为得概念

就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作出得具有法律意义得行为。

二、行政行为得特征

1、公共服务性;

2、从属法律性;

3、裁量性;

4、单方意志性;

5、效力先定性;

6、强制性。

第二节行政行为得内容与效力

一、行政行为得内容(了解)

1、赋予权益或科以义务

2、剥夺权益或免除义务

3、变更法律地位

4、确认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

二、行政行为得效力(重点,背,p120)

1、公定力

2、确定力

3、拘束力

4、执行力

第三节行政行为得分类

一、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二、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重点、必考)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四、依职权得行政行为与依申请得行政行为

五、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

六、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七、作为行政行为与不作为行政行为

第四节行政行为得成立与合法要件

一、成立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客观要件、功能要件(理解)

二、生效规则: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公告生效、附条件生效

三、合法要件: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 )

第五节行政行为得无效、撤销与废止(重点、必考)

一、行政行为得无效

无效得行政行为自始至终无效力。相对方不受其约束。

二、行政行为得撤销

可撤销得行政行为也就是自始至终无法律效力,但在其被有权机关宣布撤销之前,相对方还就是要受其约束。

三、行政行为得废止、自废止之日起无效。

第四章抽象行政行为

第一节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一、抽象行政行为得概念与特征

二、抽象行政行为得分类

(1)行政立法(重点)

(2)除行政立法以外得其她抽象行政行为

第二节行政立法行为

一、行政立法得概念

二、行政立法得分类

三、行政立法得主体及其权限( )

1、国务院---------------法规

2、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部门规章

3、省级政府、省级政府所在市得市政府、经济特区、较大得市政府----------地方规章

等级: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定

思考:法与行政命令得区别?

第五章具体行政行为

第一节行政命令(了解)

一、概念、特征

行政命令:行政主体依法要求相对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得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由行政主体作出

2、属于不利行政行为

3、依职权行政行为

二、行政命令得内容及形式

行政命令一般只涉及相对人义务,而不涉及相对人权利。

行政命令所设定得义务内容包括:

A作为义务——限期出境、限期整改、限期拆除违章建筑等

B不作为义务——禁止通行、禁止携带危险物品上车、禁止狩猎、捕鱼、砍伐等。

第二节行政征收

一、概念与特征

行政征收: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无偿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得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1)前提——相对人负有行政法上得缴纳义务;

(2)本质——取得相对人财产得所有权;

(3)方式——单方、无偿、强制

概念比较

1、行政征收与公益征收

区别:

(1)就是否有偿

(2)就是否固定、连续

(3)程序繁杂程度不同

(4)前提不同

2、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

区别:

(1)法律后果上,前者导致所有权得转移;后者导致所有权与使用权得分离;

(2)行为标得上,前者限于财产;或者涉及财产与劳务;

(3)能否取得补偿上,前者无偿;或者有偿

3、行政征收与行政征购

区别:

①行为得性质不同;

②权利义务关系不同。

行政征收中,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得权利义务不对等;行政征购中,行政主体与相对方得权利义务就是基本对等得。

二、内容与分类

(一)内容=征税+征费

(1)税收征收,(最主要得方面);

(2)资源费征收;

(3)建设资金征收;

(4)排污费征收;

(5)管理费征收;

(6)滞纳金征收。

(二)分类

1、因使用权而引起得征收。如资源费、建设资金征收。

2、因行政法上得义务而引起得征收。如税收征收、管理费得征收。

3、因违反行政法得规定而引起得征收。如排污费、滞纳金得征收。

第三节行政许可(重点)

一、概念、特征

行政许可:行政主体在法律一般禁止得情况下,应相对人得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

照等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某种活动、实施某种行为得法律资格或权利得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1)依申请行为

(2)赋权行为

(3)要式行为

行政许可法制定得背景、过程

一、许可领域存在大量问题。

1、许可设定领域无界线

2、实施机关混乱

3、实施程序不透明、不公开、无竞争程序

二、就是市场经济发展得内在需求。

三、公共行政改革得要求、突破口。

四、预防与治理腐败得需要。

制定得三个阶段

一、96年----99年,专家起草,

二、99年专家建议稿,

三、99年----01年底,国务院起草,法制办负责,

四、2004年5月1日国务院颁布。

二、主要制度、框架

(一)、基本原则(总则4—9条)

1、许可合法原则

2、许可设定实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高效、便民原则

4、权利保障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监督原则

(二)、许可设定制度

1、设定得标准

⑴应当遵循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律

⑵应当有利于相对人发挥积极性与主动性,维护公共利益与社会秩序

⑶要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得协调发展

2、设定得范围

①一般许可证②特许③资质资格得认可④核准⑤登记⑥其她

3、设定得权限(P19

4、3)

4、设定得程序(设定依据P197)

一般许可:只要私人依法向主管行政主体提出申请,经有权得主体审核,其符合法定条

件,该申请人就能够获得从事某项活动得权利。

特许:基于行政社会或经济上得需要,将本来属于国家或行政主体得权力赋予私人得行政行为。

认可:行政机关基于一定得行政确认,而做出相应意思表示得行政行为。

核准:一般适用于行政机关依据技术标准、经济技术规范进行审核认定得行为,

登记:通常不具有法律得一般禁止这个前提。

(三)、许可得实施制度

1、实施主体

两类主体:行政机关、授权主体

三种形式:行政机关单独行使、委托其她机关组织行使、相对集中实施许可。

两个制度创新:一个窗口服务;涉及技术检测类得市场化。

2、程序(P202) P211 法律后果

(四)、费用制度

1、收费制度(法律、法规可设定收费)

规则:额外得利,额外收费;

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收支两条线;

项目、标准公开。

2、费用支出本行政机关得预算,本级财政保障。

(五)、监管制度

1、上级对下级监督

2、许可机关对被许可得监管

3、自我监管

4、社会监管

(六)、责任制度

1、行政官员得责任

2、国家责任

3、被申请人、许可人、被许可人得责任(((((一、基本原则(总则4—9条)

1、许可合法原则

2、许可设定实施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3、高效、便民原则

4、权利保障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6、监督原则

二、许可设定制度

1、设定得标准

2、设定得范围

3、设定得权限

4、设定得程序

三、许可得实施制度

1、实施主体

两类主体,三种形式,两个制度创新。

2、程序

四、费用制度

1、收费制度(法律、法规可设定收费)

规则:额外得利,额外收费;

格式文本不得收费;

收支两条线;

项目、标准公开。

2、费用支出

本行政机关得预算,本级财政保障。

五、监管制度

1、上级对下级监督

2、许可机关对被许可得监管

3、自我监管

4、社会监管

六、责任制度

1、行政官员得责任

2、国家责任

3、被申请人、许可人、被许可人得责任

三、行政许可法得影响

1、理念上得影响。现代理念,强调有限得政府。

2、制度运行得影响。推动制度建设。

3、对公共行政改革得促进。重新树立政府得职能。

第四节行政确认

一、概念、特征

(一)概念

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得法律地位、法律关系与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宣告得具体行政行为。

(二)特征

1、要式性

2、羁束性

3、间接性(中性、非处分性)

讨论

以下行为就是行政许可还就是行政确认?P216

(1)工商部门发给个体户王某营业执照;(许可)

(2)司法部向张某颁发《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许可)

(3)民政部门应范某、蔡某得婚姻登记申请,向其二人颁发结婚证;(确认)

(三)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得比较

联系:

(1)确认与许可常常就是同一行政行为得两个阶段;确认就是许可得前提,许可就是确认得后果。

(2)确认与许可有时就是一个行为得两方面;

区别:

(1)对象不同

确定相对方得法律地位(中性)VS 赋予法律资格;(赋权性)

(2)效果不同

前溯性VS后及性

二、行政确认得形式与分类

形式:确定、认可、证明、登记、鉴定等

分类:

1、依申请确认-依职权确认

2、独立确认-附属确认

3、身份确认、资格确认、事实确认等

第五节行政监督检查

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督、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职权对相对方遵守法律法规、执行行政命令决定措施得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得行为。

了解: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

第六节行政处罚(重点)

一、概念及其特征

(一)概念、特征

行政处罚:指行政主体依法定权限与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得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得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处罚主体——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与受委托组织

(2)处罚对象——行政相对人

(3)处罚前提——相对人违反行政法规范但不够成犯罪

(4)处罚性质——惩戒、制裁

(二)概念比较

1、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

(1)行为主体不同

前者由具有处罚权得行政主体作出;后者由公务员所属得行政机关、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作出。

(2)制裁对象不同

前者适用于外部行政管理,被处罚人就是外部相对人;后者适用于内部管理,制裁对象就是违法公务员(内部相对人)。

(3)制裁形式不同

(4)行为性质不同

外部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

(5)处理依据不同

行政处罚依据有关行政管理得法律规范;行政处分依据有关公务员得法律规范

(6)救济途经不同

可复议可诉讼——只能申诉

2、行政处罚与刑罚

(1)权力归属不同

行政权——审判权

(2)实施主体不同

行政主体——司法机关(法院)

(3)实施对象不同

违反行政法规范得相对方——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得罪犯

(4)处理程序不同

行政程序——刑事诉讼程序

(5)处罚种类不同

二、行政处罚得原则

(一)法定原则

(1)处罚主体法定(2)处罚依据法定(3)处罚程序法定

(二)处罚+教育原则

(三)公正、公开原则

公正——过罚相当、合乎理性

公开——依据公开、结果公开

(四)处罚救济原则(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

保障陈述、申辩、申请复议、行政诉讼、要求行政赔偿及举行听证等权利。

(五)一事不再罚(款)原则

(1)对行为人得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得行政处罚。

(2)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得,行政机关须将案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

政机关不再予以人身自由得处罚。

(3)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得,法院判处拘役或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得,折抵刑期;判处罚金时,行政机关已给予罚款得,折抵罚金。

三、处罚得种类与形式(重点p228 (3))

(一)人身自由罚

(1)行政拘留

(2)劳动教养(已废止)

(二)行为罚

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暂扣证照、责令拆除违章建筑、责令降价销售、责令追回不合格产品

(三)财产罚

罚款、没收、销毁违禁物品

(四)声誉罚(申诫罚)

(1)警告

(2)通报批评

(3)剥夺荣誉称号

行政处罚设定权限:

1、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得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2、行政法规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得处罚。法律已就某一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得,行政法规需要作具体规定得,须在法律规定得处罚得种类、幅度内规定。

3、地方性法规可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得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已就某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得,地方性法规只能……

4、法律、行政法规未就某一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得,部门规章可以设定警告、罚款得处罚。罚款得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5、法律、法规未就某一行为作出处罚规定得,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设定警告、罚款得处罚。罚款得限额由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

6、其她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四、行政处罚得管辖

(一)处罚主体(p239 记)

1、行政机关与被授权组织;

2、受委托组织也可以成为处罚主体;但涉及人身自由得行政处罚权绝对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不能委托其她机关、组织行使。

(二)行政处罚得管辖规则

1、发生地管辖原则——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得行政主体管辖。若由违法行为人住所地得行政主体管辖更为方便,则两地行政主体可协商管辖;

2、先管辖原则——两个以上行政主体对同一违法行为都有管辖权得,或违法行为发生地不明得,由最先查处得行政主体管辖;

3、行政责任、刑事责任各自追究原则——行政主体认为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应移送司法机关;司法机关认为尚未构成犯罪则退回。

4、指定管辖——两个以上得行政主体就处罚权发生争执得,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报共同上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5、级别管辖——根据案件得繁简程度、社会影响力等因素,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管辖;

6、行政机关得协助义务——有管辖权得行政主体可以委托其她行政机关协助调查,受委托机关只能以委托机关得名义为之。

五、行政处罚得适用(了解)

(一)概念

(二)条件

1、前提条件——违法行为

2、主体条件——有处罚权得行政主体

3、对象条件——有责任能力得违法行为人

4、时效条件——5年、2年、6个月

(三)适用方法

1、不予处罚、免予处罚

2、应当处罚、可以处罚

3、从轻、减轻、从重处罚

4、单处、并处

5、竞合适用

6、两罚制

六、行政处罚得决定程序(重点)

(一)简易程序(当场处罚程序)

1、适用条件:

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律依据、处罚较轻

2、处罚程序:

表身份→摆理由→给机会→作笔录→作决定→须备案→须签字。

(二)一般程序

立案→调查取证→说明理由→听取申辩→作决定

(三)听证程序

1、适用条件

(1)处罚较重——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证照、较大罚款等;

(2)对事实认定有分歧;(3)当事人要求。

2、听证步骤

(1)听证提出——告知后3日内

(2)听证通知——听证7日前

(3)听证形式——公开为原则

(4)主持人得人选——回避

(5)制作笔录(6)费用负担

七、执行程序

1、罚缴分离(有例外规定)

2、收支两条线

3、强制执行

第七节行政强制

一、概念、特征

行政强制:行政主体依法通过对相对人得人身、财产采取紧急性、即时性强制措施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得相对人履行义务或达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得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主体——有行政强制权得行政主体;

2、对象——相对人

3、目得——实现行政目得

4、性质——单方、强制、可诉

二、种类

(一)以内容为标准

对人身得强制措施

对财产得强制措施

(二)以适用目得与程序为标准(重点p254)

即时性强制措施——预防性措施+制止性措施

执行性强制措施——直接执行+间接执行

代履行、执行罚

三、概念区别(了解)

1、行政强制与行政诉讼强制措施

(1)适用主体不同

行政强制只能由行政主体实施;后者由法院实施。

(2)适用目得不同

前者为了预防、制止相对方违法侵害或迫使相对方履行行政法义务;后者为了排除行政诉讼活动得障碍。

(3)适用法律不同

实体法——程序法(诉讼法)

(4)适用后果不同

可诉——非可诉

2、行政强制与行政处罚

(1)性质不同

非制裁性——制裁性

(2)目得不同

预防、制止违法行为得发生或迫使履行义务——惩戒

(3)后果不同

不增减义务——增加义务

(4)适用次数不同

可反复适用——一事不再罚

(5)诉讼结果不同

作撤销、确认判决—作撤销、确认或变更判决

四、行政强制得设定(p260 背4点)

第八节行政给付(了解)

一、概念、特征

行政给付(行政物质帮助、行政救助):行政机关对公民在年老、疾病、丧失劳动力等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赋予其一定得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得权益得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性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得具体行政行为;

2、对象——有特殊困难得公民;

3、依据——法律、法规或者政策;

4、内容——给予物质权益或与物质相关得权益;

5、通常为羁束行为

(一) 内容

物质权益+与物质有关得权益

(二) 形式

(1)定期性发放

残疾抚恤金、离退休金、烈军属生活困难补助等

(2)一次性发放

因公牺牲或病故之丧葬费、退伍军人安置费

(3)临时性发放

自然灾害救助、贫困户得救助

第九节行政奖励

一、概念、特征

概念——

特征:

1、主体——行政主体

2、目得——表先激后

3、对象——公民、法人或其她组织

4、内容——物质或精神上得利益

5、性质——法定性、非强制性

Q:行政给付与行政奖励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二、原则

1、物质+精神

2、公正、平等

3、奖励与行为相适应

第十节行政裁决(重点) 一、概念、特征

(一)概念

(二)特征

1、裁决主体——经法律授权得行政机关;

2、裁决对象——特定民事纠纷

3、裁决性质——准司法活动

4、裁决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

(三)概念比较

1、行政裁决-行政仲裁

(1)性质不同

行政裁决就是一项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仲裁向民间性质过渡。

(2)后果不同

可复议可起诉(什么性质得诉讼?谁为被告?)

可起诉(什么性质得诉讼?谁为被告?)

2、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1)所解决得争议性质不同

(2)所形成得法律关系主体地位不同

(3)所属理论范畴、研究范围不同

3、行政裁决-行政审判

(1)主体不同

(2)对象不同

(3)程序、方式不同

(4)后果不同

4、行政裁决与行政调解

二、行政裁决得作用

三、行政裁决得种类(p273

①损害赔偿裁决

②权属纠纷裁决

③侵权纠纷裁决

四、行政裁决得程序

第六章行政合同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行政机关为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行政管理目标,而与相对人所达成得协议。

二、特征

1、当事人:一方就是行政主体

2、目得:公益性

3、前提:双方意思表示一致

4、地位:双方权利义务基本对等

5、救济:复议、诉讼

思考: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得区别。

第二节行政合同得种类、作用

一、种类

1、内部合同、外部合同

2、承包、转让、委托合同

3、有金钱给付内容、无金钱给付内容合同

4、专业领域合同

了解常见得行政合同类型p281

二、作用p284

三、行政合同得缔结、变更与解除

(一)行政合同得缔结

1、缔结行政合同得原则

2、缔结行政合同得方式(P288)

(二)行政合同双方得权利与义务(重点P290)

行政机关得权利(行政特性强)

1、选择合同相对方得权利

2、对合同履行监督权与指挥权

3、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得权利

4、对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义务得相对方得制裁权行政机关得义务

相对方得权利

相对方得义务

1、按照合同规定得要求与期限认真履行合同得义务

2、接受行政机关管理、监督与指挥得义务

(三)行政合同得履行(原则)(重点P291)

1、实际履行原则

2、自己履行原则

3、全面适当履行原则

(四)行政合同得变更与解除

(五)行政合同得终止

(六)行政合同纠纷得解决纠纷(P293)

1、注意问题:⑴行政纠纷⑵适用调解⑶赔偿责任

第七章行政指导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p296理解

二、特征

1、就是社会管理行为;

2、适用广泛,方法多样;

3、属于积极行政;

4、符合现代法治原则;

5、非强制力行为;(p538不受司法审查得行为)

6、不直接产生法律后果得行为

第二节种类、意义、作用

一、种类

(1)有法律根据——无法律根据得行政指导

(2)宏观指导——微观指导

(3)促进性、辅助性指导——限制性、管制性指导

(4)行业指导

二、行政指导得意义

(一)就是对现行法律得及时补充

(二)就是对某些僵硬法律手段得有效替代

(三)就是现代行政管理民主化得发展趋势

三、行政指导得作用

第八章行政程序法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种类

(一)概念

——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得过程中所遵循得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得总与。

1)就行政行为得过程而言得;

2)规范得核心对象就是行政行为;

3)表现为步骤、顺序、方式、方法、时限。

(二)行政程序得种类

1、内部o-外部o

(以行政程序得适用范围为标准)

2、抽象o-具体o

(以行政程序得适用对象就是否特定为标准)

3、任意(自由)o-法定o

(以行政行为得自由度为标准)

4、行政立法程序-行政执法程序-行政裁判程序

(以行政行为得不同职能为标准)

5、公民参政程序、统治机关相互程序等

(以行政手段得法律性质为标准)

6、立案程序、调查程序、合议程序、决定程序、告知程序、审查程序

(以行政过程得法律功能为标准)

二、行政程序法

(一)概念、地位

(二)行政程序法与实体法得关系

(三)行政程序法得作用

第二节行政程序法得基本原则、基本制度

一、基本原则

程序公正+相对人参与+效率原则

二、基本制度

(一)程序公正原则得保障制度

回避制度

合议制度

听证制度

专家咨询(论证)制度

(二)相对人参与原则得保障制度

1、表身份

2、摆理由

3、给机会

(三)效率原则得保障制度

1、时限、时效制度

2、对步骤、顺序得设计

3、简易程序得规定

第九章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

第一节行政违法

一、概念、特征

(一)概念

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害受法律保护得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得危害,尚未构成犯罪得行为。

(二)特征

1、违法得主体——行政主体、相对人

2、违法得客体——受法律保护得行政关系

3、违法得性质——尚未构成犯罪

4、违法得后果——承担行政责任

二、行政违法得构成要件

1、行为主体必须就是行政法律关系主体

2、有法定义务

3、有不履行法定义务得行为

三、行政违法得分类

(一)行政主体违法-相对人违法

(二)作为行政违法-不作为行政违法

(三)实质性违法-形式性违法

(四)内部违法-外部违法

***以复议机关与法院撤销得理由为标准得行政违法

1、行政失职;

2、行政越权;

3、行政滥用职权;

4、事实依据错误;

5、适法错误;

6、违反法定程序;

7、行政侵权。

(((1、行政失职

一、行政失职:指行政主体及工作人员因不履行法定得作为义务而构成得行

2018年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侵权责任法读书笔记

侵权责任法读书笔记 篇一:侵权责任法学习笔记 侵权责任法 第一章一般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有侵害行为 有损害事实 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存在因果关系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一、有侵害行为 此处的侵害行为,是指只要客观上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益就行,此与既往民法理论上所强调的“行为的违法性”要件截然不同。所谓行为的违法性,是指对法律禁止性或命令性规定的违反。但第2条未要求侵害行为具有违法性。 二、有损害事实的客观存在

没有损害后果,不会构成侵权责任,侵权责任不同于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构成并不以损失的存在为要件。 (1)民事权益,首先在“民事”二字。 (2)此处的权益,包括民事权利与利益 1(3)此处的损害事实,包括财产权益损失,也包括非财产损害如人身权益损害 (4)此处的民事权利唯独不包括债权 1就财产损失而言,包括财产的积极损失与消极损失;。前者,指现有财产的减少,如人身伤害中受害人所支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都属于积极损失;后者,指应该增加的财产没有增加。如因误工减少收入,或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收入减少或丧失。 三、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间的因果关系 只要损害造成他人人身或财产利益受损的结果也就是存在因果 关系,同时损害本身又具有可补救性和确定性,即可追究责任。否则,不构成侵权责任。

四、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过错 民法将过错区分为故意、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区分标准是过错程度的大小。 故意,是指明知损害发生危险的存在而希望或者放任其发生。 过失, 是指对损害的发生具有主观上的疏忽或者过于自信。衡量行为人的行为的预见标准一般分为普通预见水平和专业预见水平。前者是指一般人通常对事务应具备的预见能力,后者是不同专业的人对其专业范围内的事务通常具有的中等预见水平。一般认为,一个专业人士违反了普通预见水平的,即构成重大过失。由此,重大过失与一般过失的区别,一般场合下看行为人的身份,如果专业人员未尽到普通人的注意义务,则认为构成重大过失。 来看两例: (1)甲搬家公司指派员工郭某为徐某搬家,郭某担心人手不够,请同乡蒙某帮忙。搬家途中,因郭某忘记拴上车厢挡板,蒙某从车上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关系 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统帅 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国家 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人出 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 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会救 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4)记 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裁决、 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10、行政复议附带审查的范围有哪些:合法性审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 主体是否合格;行政行为是否越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客观事实是否清楚、确

经济法读书笔记

经济法读书笔记 1、经济法的调整范围和调整对象 经济法是指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调整对象是具有特定的经济关系。不是一切的经济关系,它是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其调整范围主要表现在:一,关于市场监管关系及其法律调整。是在国家进行市场监督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有助于完善市场规则,有效的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实现市场功能;二,关于宏观调控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它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这有助于法律宏观调控的长处,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优化资源配置;三,关于企业组织管理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在企业组织管理中因审批和登记等而发生的经济管理关系,可以作为市场监管法中的市场准入与退出法的调整对象;四,关于社会保障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在社会保障基金关系、财政补贴关系等都是属于经济法调整的;五,关于涉外经济关系及其法律调整。即涉外的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关系属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2、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表现在:第一,在调整对象上,两者都调整一段范围的经济关系;第二,在渊源上,二者都包括了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法定解释等;第四,在独立地位方面。两者都属于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第五,在作用方面。两者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两者的区别:调整对象不同。前者是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后者的调整对象是民事关系,即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发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法律关系主体不同。前者的主体有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包括国家机关、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等,后者的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作用不同。前者是比较注重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利益;后者,比较注重维护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利益,同时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调整方法不同。前者是违反经济法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相结合的制裁形式;后者是违反民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于法律后果,主要采取民事制裁的形式。 3、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在调整对象上,两者都是调整替代范围的管理关系,都是以服从为特征的社会关系;在渊源方面,都包括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在独立地位上,两者都是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在作用上,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都是对于国家的改革和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两者的区别表现在:调整对象上,前者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的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后者是调整行政管理关系,不是调整经济管理关系;在法律关系的主体上不同。前者包括协调主体和协调受体即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后者包括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和其他行政法主体;作用不同。前者是对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后者对引导、推进和保障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调整方法不同。前者对于违反经济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采取追究躲在经济责任和非经济责任的制裁形式;后者,除了实行奖励以外,对于违反行政法义务而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主要采取行政制裁的形式。 4.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联系表现在:在调整对象方面,两者都是调整在国际协调的经济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不调整其他经济关系;在渊源上,规范性文件不仅是国际经济法的主要渊源,而且一般来说也是经济法的主要渊源;在法律关系主体方面,两者的主体都包括个人、企业和非企业实体;在独立地位上,两者都是整个法的体系中的一个独立的法的部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公共行政学 管理 政治和法律的途径》读书笔记

读《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所想由于要办相关手续、准备考试的关系,没有能够仔细的精度此书,只是在大概通读的情况下,加上一些课程学习及参考阅读的一些相关文献所想的一些东西,在行文上可能推敲不足,望老师批评指正。 《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是一本经典的行政管理书籍,作者从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描述、阐述和分析公共行政,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深刻、全面理解公共行政的分析框架,内容涉及公共行政的概念、公共管理的职能、公共组织、公共人事管理、公共预算、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与民主宪政以及公共行政的未来等。作者集中指出看待公共行政要有三种视角,即管理视角、政治视角及法律视角。所以接下来的一些思考也主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提出。此外,个人一向认为要了解一个人就需要了解他写的东西,同样了解一本书就必须了解他的作者,所以首先是对作者罗森布鲁姆的认识。 戴维·H·罗森布鲁姆是美国着名行政学家,现为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洲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公共行政学教授、美国国家行政科学研究院院士。曾获美国政治学会约翰·高斯奖和公共行政学会德怀特·瓦尔多奖。他曾是美国行政学会主席和美国《行政学评论》主编,并曾担任克林顿总统的人事顾问。《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之作,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 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的确包含着有计划的活动,它关注政治和政策制定,主要集中于政府的行政部门,它不同于私营部门的行政,它主要关心法律的执行。”因此,他把“公共行政”界定为:“公共行政乃是运用管理、政治以及法律的理论和过程来实现立法、行政以及司法部门的指令,为整个社会或者社会的局部提供所需的管制与服务功能。基于对公共行政的这一定义,在本书中,罗森布鲁姆指出看待公共行政应该有管理()、政治和法律三种视角,并且从组织结构、对个人的观点、认知途径、预算、决策、行政责任与行政伦理等诸方面分别对公共行政研究的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进行了阐述,进而相应地提出了公共行政研究应该对政治、管理和法律这三种不同的途径进行整合。 一、关于管理视角的公共行政 在管理视角下,其实作者又有将其分为两个方面,即传统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

00261行政法学2017年4月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B) A.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关系 B.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 C.刑事司法关系 D.企业行政管理关系 答案:B 2、以行政法规范性质为标准,行政法可以划分为(A)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 B.一般行政法与特殊行政法 C.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D.行政组织法与监督行政行为法 答案:A 3、下列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内容的是(C) A.行政公开原则 B.行政公正原则 C.法律优先原则 D.比例原则 答案:C 4、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A) A.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权的所有者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特殊主体 D.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答案:A 5、下列不属于公务员权利的是(B) A.身份保障权 B.口头辞职的权利 C.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参加培训的权利 答案:B 6、下列属于具体行政行为的是(D) A.行政立法 B.行政指导 C.行政机关制定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 D.行政奖励 答案:D 7、下列情形中属于无效行政行为的是(C)

A.行政行为存在瑕疵 B.属于行政主体职权,但不是该公务员的职责,由该公务员做出的相应行政行为 C.行政行为具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D.行政机关单方作出的行政行为 答案:C 8、下列不属于行政行为撤销条件的是(B) A.行政行为不合法 B.行政行为作出后,行政相对人不受领 C.行政行为不适当 D.行政委托不合法 答案:B 9、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除涉及国家安全、外汇汇率、货币政策的以及公布后不立即施行将有碍行政法规施行的,行政法规可以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其他行政法规在公布之日起(D) A.10日后施行 B.15日后施行 C.20日后施行 D.30日后施行 答案:D 10、下列不属于行政给付内容的是(B) A.享受公费医疗 B.给予精神奖励 C.免费入学教育 D.给予社会救济金 答案:B 11、行政许可程序一般包括四个步骤(D) A.申请、审查、调查和决定 B.申请、调查、决定和颁布 C.申请、受理、决定和颁布 D.申请、受理、审查和决定 答案:D 12、依法有权作出行政许可的机关是(C) A.具有法定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B.具有法定行政管理权的组织 C.具有法定行政许可权的组织 D.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C 13、下列不属于行政许可特别程序的是(C)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笔记(doc 53页)

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行政法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行政法专题研究》读书笔记 我所阅读的《行政法专题研究》,是由胡锦光教授主编的一本研究生教学指导用书,此书一共选择了十个专题研究,其中包括行政法导论、行政主体、抽象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契约、行政强制、行政处罚、行政听证、行政赔偿、行政补偿等。相当系统的介绍了行政法的相关知识。由于时间有限,对于此书中也只是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是从中也吸取了不少知识让我受益颇多。接下来是我对本书知识点的简要整理: 本书第一章题目是行政法导论。是对于行政法一个综合的描述。书中首先介绍了分权制度与行政法。使我们了解到,行政法是分权制度与法治理念的产物,而分权制度与法治理念又是分权学说的产物。书中提到,分权制度就是将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与司法权,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权分立,从书中的介绍当中我们得知那种能够创制规范的权力被称为是立法权,而行政权指的是执行规范的权力,司法权则是依据规范裁判纠纷的权力。行政法则是伴随着国家权力的分立应运而生的。 接下来书中详细介绍了行政权与行政。首先对行政、公共行政与国家行政这三个名词进行了区分,从概念特点方面使我们对三者有了一个清晰而明确的认识。书中明确定义了行政,使我们能够较好的理解行政的含义,对于行政有了一个较为准确度认识。对于行政演变书中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使我们了解到了行政的演变过程。 书中提到了行政法对于行政权的基本功能,其基本功能是在控制

行政权运行的同时,不否认行政法对于于行政权的一些其他功能,这些其他功能也就是保障和规范行政权运行的功能。从本书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行政法对于行政权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控制、规范和保障。而行政法的发展具有两大模式,这两大模式分别是是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这两大模式是基于法律传统,政治理念、和政治制度的差异,形成的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行政法发展模式。表面上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制是宪法和法律之治,但是实际上是这类型的国家是法官之治。在大陆法系国家,其行政法的基本特征是,拥有一套专门性的针对行政权的特殊法律规范,并且建立起了一套适用于这些特殊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法院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行政法院体系。而在介绍行政法体系时,我们得知行政法体系通常可以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大部分。在总论部分,主要阐述的是行政法的基本原理与一般制度;而分论部分阐述的主要是针对一些具体的行政管理领域中的行政法制度。从书中了解到行政法总论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主要是行政法基本原理、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法和行政监督与行政救济法。作者对于行政法的形式特点与渊源也做出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事实上,行政法在形式上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法典。然而在我们中国,行政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解释和法律解释以及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 我们知道法的基本原则指的是指导构成一个法律部门的法律规范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第一,行

00261行政法学-考前模拟卷(七)

关注微信号: ksbook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甲出售变质食品,致乙食物中毒住院治疗。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在对甲进行处罚的同时,裁决甲赔偿乙误工费和医疗费,该裁决是(B )6-164 A.权属纠纷裁决 B.损害赔偿裁决 C.行政纠纷裁决 D.侵权纠纷裁决 2.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未被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时限是(C )7-180 A.3个月 B.6个月 C.2年 D.3年 3.法院在审理某药品行政处罚案时查明,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拒绝听取被处罚人甲的陈述、申辩。下列关于法院判决说法正确的是( C )13-306 A.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作出履行判决 B.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程序瑕疵,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C.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判决确认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D.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作出变更判决 4.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决定适用的范围一般不包括(B )13-310 A.有关管辖的决定 B.有关程序的决定 C.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 D.有关诉讼期限事项的决定 5.下列属于行政赔偿责任行为要件的是(A )14-314 A.国家只对侵权行政主体实施的执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B.行政赔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C.国家不仅对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也对合法行为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损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D.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要求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 B )12-277 A.本院审判监督庭决定是否再审 B.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C.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决定是否再审 D.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7.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错误的是(D )11-251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笔记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 (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 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 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 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 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 (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 (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有执行性。 3.行政具有法律性。 4.行政具有强制性。(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行政关系的规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部行政关系

德国行政法读后感、

行政合同与行政行为的关系 读于安《德国行政法》有感 级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赵琴 读了于安编著的的这本《德国行政法》,薄薄的的不到页的篇幅,但是却是德国行政法思想的厚实之作。带着德国人的一贯严谨的学术传统和思辨的民族特质。在机构上设置八章,主要内容为:国家行政和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法基本原则、行政组织、行政法令和规章、行政行为、行政合同、行政程序和行政执行、法律救济。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德国行政法》的作者奥托·梅叶,成为德国行政法学的奠基式作品。我国行政法概念受德国行政法影响,读《德国行政法》可以对我们的法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有很多的借鉴意义。 读完《德国行政法》,我获益良多,同时感到新的的疑问。近代公法和公共行政体制对我们而言基本上是舶来品,我们对西方制度资源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译介,作为法律制度与德国、法国更为靠近的大陆法系国家,我国学者翻译和阅读却严重地依赖于英语文献,对欧陆国家同类著述的译介尚少,于安编著的这本就是里面少数。我们行政法理论直接的学习对象主要是前苏联、日本和台湾,而他们共同的理论渊源在德国。德国是我国行政法理论真正的故乡,对于这个“故乡”的认识,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开始。 对于这本书,我着重看的是第五章和第六章,也就是行政行为和行政合同。同时,我也试着用两者进行比较,以找到其共同点及其相异点,使我们在学习中更容易掌握。行政合同,是设立、变更和消灭行政法权利义务的协议。行政行为是指当局处理公法领域的具体事务,以发生直接外部法律效力的命令、决定或者其他的高权措施。 行政合同的特点: 、行政合同的的当事人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享有行政权力。行政合同是行政主体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而签订的,因此,当事人中必有一方主体是行政主体。没有行政主体的参加,不能称为行政合同。行政合同必须有行政机关参加并不意味着凡有行政机关的合同都是行政合同。行政机关具有双重身份:行政主体

2020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县社保局向社会发布2014年本县参加社会保险统计数字B.某市工商局购买办公用品 C. 某市环保局为净化空气禁止某餐馆以煎炒方式做菜 D. 某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交换某块土地使用权 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B.强制力C.确定力D.拘束力 3.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A.某市工商局对本单位王某进行降级处分 B.某市公安交管局拒绝为王某颁发驾驶执照 C.某市卫生局宣布一批新任科长名单 D.某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下达完成年终考核的命令 4.行政行为主体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该行政行为应属于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 D. 效力未定行政行为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 B. 法律C.行政法规和规章D.道德规

范 6.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入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漫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诚实守信原则D.责权统一原则 7.某工商局干部张某在周末开公车,带领家人到外地旅游,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单位因此给予其警告处分,张某不服。下列关于他的救济途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如果对复核决定仍不服,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诉 B.可以不经复核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 C.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D.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8.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是 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年终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等次任职 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篇一:行政法学读书笔记】 《行政法学》读后感 一、选择这本书的理由 第五章以行政法律责任命名,在本书的第十五章以国家赔偿制度命名。这两章是比较突出从行政过程中行政主体的责任、以及行政主 体对行政相对人造成伤害后需要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入手,对理解整 个行政法的初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在通过学习行政法这门课程、阅读这本书籍之后结合个人工作经验的一点感触和理解,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予以批评和纠正。 二、感受之一:法的本质的精神包括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 约乃至法制。 第一次重大的启发在于我对什么是法以及为什么要创制法这一问题 的思考。法的探源绝对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关于法也有很多令 人神往和崇尚的故事。苏格拉底临刑前有朋友曾想劝说和帮助他越 狱出走,苏格拉底认为这是违反公民对城邦和法律的责任和义务的。出于对法的尊重选择了对最后的牺牲。也有人讲法的缘由归结为博弈,认为是公民与国家权力的一种博弈,在一个国家的法的创制中,想必必是凝结了平等、自愿、自主、自由、契约乃至法制等思想在 里面。①譬如,对于平等,民主为其提供保证。只有在一个民主的 法治体制内,才能为全体公民提供一个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 的权力机制,保证公民在立法上和司法上一律平等的法律地位,实 现平等权利。②对于自愿,民主可以为公民提供自愿字表达自己的 志愿和意志的机会,自愿地从事在法律规定和允许的范围内作为和 不作为的事项,免受外力的强迫以逼使公民自己去干所不愿干的事情。③对于自主,一个体现民主化原则的法律体制可以最大限度地 发现公民以及法人的自主性,充分行使其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 主发展等自主权,使公民和法人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一点对于 处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期的我国各类企业事业等市场主体尤其显 得格外重要,充分实现的自主性也是市场经济的要义之一。④对于 自由,民主机制本身便意味着将公民行使自由权利提供保证。没有 民主,便没有自由。没有民主机制的确认和保障,一切自由权利便 要落空。与民主相对应的专制,只能扼杀和窒息自由。⑤对于契约,它天然地就是民主、平等、自主、自愿等的产物。契约是意志自由

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一般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自治条例 2.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广泛性和 D A.强制性 B.单方性 C.优益性 D.裁量性 3.下列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D A.某小学教师 B.某民营企业总经理 C.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D.某县公安局局长 4.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A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民商事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是 B A.行政裁决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复议 6.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合法行政行为 D.可撤销行政行为 7.下列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是 A A.对象的特定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8.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进行的行政立法属于 D A.试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9.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是 A A.国务院 B.国务院的各部、委员会 C.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下列不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C A.抚恤金 B.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C.企业退税 D.自然灾害救济金 11.《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时限是 C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12.颁发居民身份证属于 B A.对能力或资格的行政确认 B.对身份的行政确认 C.对事实的行政确认 D.对法律关系的行政确认 13.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下列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的是 D

物权法读书笔记

法律的表现、发现与实现 一、法律的表现 法律是国家意思,是以权利义务形式规制人之间的关系。权利以国家暴力为其实现后盾,权利是主观的法,法是客观的权利。 1、国家为社团法人,人民为共和国家基础。国家由人民通过宪法契约设立,一国家一宪法。国家为主权法人,领土为国家法律效力(通常)所及地方。 国家无自然人的能力,须通过其设立的机关来行使其主权,国家为保护人民而设,国家与人民基本关系依宪法规定。依宪法分权原则,国家设立法、行政、司法机关。国家机关由自然人充任,立法代表为立法机关,行政首长为行政机关,法官为司法机关。 2、法律的表现(法律渊源) 法律或依成文法表现,或依非成文法表现。 非成文法(习惯法),为人民有法的信赖之习惯,实乃人民直接创设之法。成文法为立法机关依程序所形成国家意思。成文法与非成文法地位平等,新的习惯法可以废止古老的成文法,新的成文法可以废止古老的习惯法。 判例(判决)为司法机关所为国家意思,判决体现法官对国家法律之理解,非国家法律本身。判例有助于新的习惯法的明确和形成。学术研究(学说)表现为研究者对法律之理解,亦非法律本身。但两者对他人理解法律有启示作用,故称为解释渊源。 法官遵守法律,但不服从其他法官(的判决)。将最高法院(法官)对法律的理解(司法解释)视为法律,有违宪法分权原则。 行政机关获得立法授权可以立法。 地方公共团体依宪法分权原则,确定有无立法权。 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法,国际条约为国家附条件单方立法。 二、法律的发现 1、法律规范 立法者将其意思做抽象概括的表达,既不能过于简单全部委诸于法官解释,也不能过于繁琐失之于机械,故立法者借助法律专业人员发展的立法技术,对生活事件分类,抽取抽象的构成要件,结合法律效果形成法律规范。 为追求立法简洁,法律常借助准用与视为(拟制)手段来表达。 2、法律的发现 立法者的法律永远无法对非富多彩的生活给出具体的指示。法律对某一事件是如何规定,离不开法官对法律的理解,法官解释法律的过程就是发现法律的过程。 法律是立法者的意思。立法者的意思很多,有明确表达出来的,也有未明确表达出来的,立法者的意思是无矛盾的。 解释法律应将立法者意思做整体的考虑,从宪法出发(合宪性解释),从整体出发(体系解释),从逻辑出发(逻辑解释),从目的出发(目的解释),从人民信赖出发(文义解释)。当法律发生表面冲突时,从整体上(不同位阶关系、一般特别关系、新旧法律关系)理解立法者意思。 法律作出原则规定与规则规定,原则与规则相互限制相互补充,以帮助人民准确理解法律。法律原则是为,人们更好理解法律(包括填补法律漏洞)而设的。 法律对法律职业人做了大体的方向指示,有共同专业背景的法律人对法律理解不应有太大偏差,但理解不一致时无法避免的,因此法律要求法官法定原则。 三、法律的实现 法律规定由法律事实+法律效果构成。生活事实能产生法律意义,也既引起法律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