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 00261行政法学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 00261行政法学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 00261行政法学
自考笔记 自考小抄 自考串讲 ㊣ 00261行政法学

第一章行政法概述

一、法、法律与法学

(一)法、法律与法学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法的表现形式。

法学是研究法律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规律的学说。(二)法、法律与法学的关系:法学究研法、法表现法律

(三)法学学科体系

1.理论法学:法学基础理论,比较法学总论

2.历史法学:中国法律制度史,外国法律制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

3.应用法学:中国应用法学,国际应用法学

4.边缘法学:法律社会学,犯罪心理学司法精神病学

二、法在社会中的作用及法律观1法在社会中的调节作用2在物质世界的调节作用3在人文社会的调节作用

三、行政法的含义

(一)行政的概念

1.我国古代对行政的理解:在我国古籍中,行政一词通常是指行使国家政权。

2.行政概念的不同理解

一种把行政看成与国家没有专门、特定联系的管理,即一般的社会管理。

另一种解释把行政看成是国家的一种专有活动,认为只有国家的活动才是行政,一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哪怕是管理活动——不属行政。

关于行政是国家哪些活动的问题上,有三种不同的观点。

①“广义的行政”,认为国家的一切活动和作用都是行政,“目的实现说”便属此例。②“狭义的行政”。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制定和表达,另一部分是国家意志的执行和推行,行政便是后一部分的国家活动。

③“最狭义的行政”。它认为国家的活动可以分为三部分,即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行政活动,行政是除立法活动、司法活动之外的一切国家活动,即行政活动。

行政就是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换句话说,行政是国家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因此行政法上的行政应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的主体主要是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主体)

(2)政府行政管理活动的发生依据是依法享有的行政权(依据) (3)政府管理活动必须依法进行(4)行政并不是行政主体的所有活动。它限于指行政主体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涉及)活动,行政主体的非管理活动(如借用、租赁、买卖等)不属于行政。

(二)行政的特征

1.行政具有国家意志性。

2.行政具

有执行性。3.行政具有法律性。4.

行政具有强制性。

(三)行政法的概念:我国指调整

行政关系的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

法律规范系统。

(四)行政法的调整对象

1.行政管理关系:是行政主体在行

使行政职权过程中与行政相对人

发生的各种关系。

2.行政法制监督关系:是行政法制

监督主体在对行政主体国家公务

员和其他行政执法主体进行监督

时发生的各种关系。行政法制监督

主体是指根据宪法和法律法规的

授权对行政职权行使者及其所实

施的行政行为进行法制监督的国

家机关。

3.行政救济关系

4.内部

行政关系

四、行政法律关系

(一)行政法律关系概念

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为行政法所调

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与

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二)行政法律关系特征

1.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上的特征

(1)主体的恒定性与不可转化性

(2)主体资格的受限制性(3)主

体地位的不对性

2.内容上的特征:(1)内容的法定

性(2)内容处分上的有限性

(3)纠纷处理的特殊性,表现为

纠纷处理的不可调解性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1.主

体 2.客体:物、行为、精神财富 3.

内容

五、行政法的法源

(一)行政法的一般法源

1.制定法

2.判例法

3.习惯

或惯例 4.行政法理 5.条约

协定

(二)我国行政法的法源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部

门规章 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

单行条例 5.地方政府规章6.条约

协定7.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

市的市人民政府规章

六、行政法的特征

(一)形式上的特征

1.没有统一的完整的实体行政法

典 2.有统一的行政程序法典。

(二)内容上的特征:

1.行政法涉及领域广泛,内容丰

富。2.具有很强的变动性。3.常集

实体与程序于一身。

七、行政法的内容

1行政法基本理论

2行政组织法:行政机关组织法、

公务员法、行政编制法

3行政行为法:行政创制性行为、

行政指导性行为、行政服务性行

为、行政控制性行为

4行政救济法:行政复议、行政诉

讼、行政赔偿

第二章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概念

指贯穿在一国行政法中指导与统

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

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

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中必须遵守

的基本行为准则。

(二)国外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现状

1.英国:越权无效,自然公正

2.美国:“联邦主义”、“分权主义”、

“法治主义”

3.法国:“行政法治”

4.德国:合法性原则、比例原则

5.日本:“法治行政”(1)

法律保留(2)法律优先(3)

司法救济

二、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

(一)行政合法原则

1.行政合法原则的前提行政合法

的前提很多,首要的是所依之法必

须是良法。良法应具备以下条件:

(1)合宪性;(2)法律之间在纵

向上衔接,在横向上左右和谐,共

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法律

之间不存在冲突。

2.依法行政的宪政基础——现代

宪政所包含的民主、法治和人权原

则与理念

(1)作为依法行政度前提的民主

①根据近代以来的民主理念,人民

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主权属于抽

象的人民全体:但是,人民作为一

个抽象的主体,又必须通过宪法和

法律将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授予

具体的国家机关和官员。②行政

权的行使必须尊重民意,保障行政

权的运行过程中的公众参与。③行

政权的行使必须接受公众的监督。

(2)作为依法行政机制保障的法

法治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治

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

行状态,它在功能上表现为对专制

权力的决然否定和对民主政治的

完善与维护,在价值取向上,意味

对正义的追求和对平等自由权力

的保护。宪政是法治的基本标志,

法治是宪政的必然结果。

法治原则的核心是行政权要

受法律的控制,因为行政权是国家

权力中最活跃的权力,是最需自由

空间又最易膨胀,最需要控制但又

最难以控制的权力。

(3)作为依法行政价值追求的人

人权是指人作为人应该享有

的权利,是人在社会中应享有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等各项自由平等权

利的总称。人权具有三种形态:应

有人权法定人权和实有人权。应

有人权构成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

和源泉,公民基本权利是由应有人

权所衍生的法定人权。实有人权是

公民在社会生活中实际享有权利

的状况。宪法是应有人权向法定人

权转化的关键,宪政是法定人权向

实有人权转化的关键。

3.行政合法原则的内容

(1)行政主体的行政职权由法设

定与依法授予。(2)行政主体实施

行政行为必须依照和遵守行政法

律规范。(3)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

违法无效。(4)行政主体必须对违

法的行政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

任。(5)行政主体的一切行政行

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必须接

受人大、行政和司法监督。

4.依法行政与中国人文基础——

中国人文基础与依法行政理念的

冲突

(1)儒家思想的影响(2)中国人

的性格特征(3)中国的文化基础

(4)封建宗法思想影响

(二)行政合理性原则

1.行政合理性原则的确立

行政合理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Reasonableness)是与行政合法

性原则相并列的一项基本原则,而

且又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补充。

它要求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不仅

是合法,而且同时要合理。违反合

法性原则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

理性原则便将导致行政不当。

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

(1)正当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

政行为,在主观上必须出于正当的

动机,在客观上必须符合正当的目

的。

(2)平衡性。即行政主体在选择

作出某种行政行为时,必须注意权

利与义务、个人所受损害与社会所

获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

之间的平衡。

(3)情理性。即行政主体作出行

政行为,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合乎

情理。不能要求行政相对人承担其

无法履行或违背情理的义务。

(三)信赖保护原则

1.涵义:是指行政机关应当确保管

理活动的明确性,稳定性和连贯

性,从而树立和保护行政相对人对

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的真诚信

赖原则,又称为保护合法信赖原则

2.信赖保护原则的根据

(1)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2)是法律安定性原则的必然结

(3)是基本权利保护原则的要求

(4)是行政行为的效力和行政自

我约束性的要求

3.信赖保护原则的内容

(1)行政机关之间应当相互信任和

忠诚

(2)除非法律有明文规定,行政机关

不得撤销或废止已经生效的具体

行政行为。

(3)撤销具体行政行为后,要补偿受

损害人的损失。

(4)行政机关不得制定对公民产生

不利影响的具有溯及力的法律规

范。

(5)行政机关应当确保事实行为的

真实性,接受行政惯例的约束。

(四)比例原则

1.涵义:是指在采取行政行政机关

在采取行政行为时,应当全面权衡

有关的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采取对公民权益造成限制或损害最小的行政行为并使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损害与追求的行政目的相适应。

2.内容: (1)行政行为应当具有适合性(2)具有必要性(3)合乎比例

第三章行政法主体概述

一、行政法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概念和特征

1.概念:在我国,行政主体不是法律概念,而是法学概念,系指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能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以及独立参加行政诉讼,并能独立承受行政行为效果与行政诉讼效果的组织。

2.特征:(1)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

(2)行政主体依法拥有独立的行政职权。

(3)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和参加行政诉讼。(4)行政主体能独立地承受行政行为所引起的法律效果和行政诉讼的效果。

(二)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

行政法主体系指受行政法调整和支配的有关组织和个人。

从静态看,行政法主体包括:(1)国家行政组织;(2)国家其它组织;(3)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5)在中国境内的外国组织和外国人(包括无国籍人)。

从动态看,行政法主体由两部分组成,即处于管理一方的行政主体和被管理一方的行政相对人。因此,行政主体是行政法主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行政主体必定是行政法主体,但行政法主体未必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仅限组织,不含个人,而行政法主体包括了一定的个人。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

行政学上:一级人民政府(如:国务院、省、市、县、乡镇人民政府等)称“行政机关”;不属一级人民政府的部门机构(如:政府所属的部、委、厅、局、处、室等)称“行政机构”;行政机关与行政机构合称为“行政组织”。鉴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完全可以适用它与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二、行政机关概述

(一)行政机关的涵义:指依宪法或组织法的规定而设置的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国家机关

(二)行政机关的特征:

1国家依法设立 2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力 3以自己的名义承担法律责任 4国家机关

(三)我国行政机关的组织体系:中央、地方

1.中央-----国务院(职能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

2.地方机构(一般地方行政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特别行政

区的行政机关)

(1)一般地方行政机关(各级人

民政府,派出机关)

(2)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自

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3)特

别行政区的行政机关

第四章依授权和依委托行使

行政职能的组织

一、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一)行政机构

国家行政机关因行政管理需要而

设立具体处理和承办各项行政事

务的内部和临时组织。

1.内部机构。行政机关的某些内部

机构在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情况

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2.派出机构。是指政府职能部门根

据工作的需要而在一定的区域设

置的,代表该职能部门管理某项行

政事务的派出工作机构。

3.临时机构。是指国家行政机关设

立的协助其处理某项临时行政性

行政工作的组织

(二)企业单位

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盈利

为目的的单位。一般而言,企业在

民事法律关系中以法人身份出现,

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也只能以相对

人的身份出现。但在特定情况下,

由于法律法规的授权企业单位在

行政法律关系中也会成为可以行

使某项行政职权的行政主体。

1.公用企业。在行政法规范授权的

情况下可以成为授权的行政主体。

2.金融企业。包括各类商业银行、

保险公司。 3.专业公司。又称

行政性公司。

(三)事业单位

是从事某种专业性活动,但不

营利为目的,其经费实行预算拨款

的单位。

1.教学科研单位。如学位条例第八

条规定: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

的高等学校授予等

2.技术单位。如计量检定机构,

卫生防疫机构,食品卫生检验单位

(四)社会团体

社会团体是社会成员本着自

愿的原则,依团体章程而依法组织

的集合体。主要包括:人民群众团

体、社会公益团体、文艺工作团体、

宗教团体。

(五)其它组织群众性自治组

织等。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一)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概念

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是指受行政

机关的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职能的

非国家机关组织。

(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的特征

1.权限来源――来源于行政机关

的权限、权力的委托

2.资格――不具有行政主体资

格 3.委托的对象――非行

政机关。

(三)行政委托的有效条件

1.行政委托的法律依据问题

2.

被委托人的条件问题 3.被委托

主体的再委托问题

(四)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1.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 2.行

为性质不同3.行为的名

义和效果归属不同

4. 所创设的主体不同

5.

行政诉讼的地位不同 6.条件

和程序不同

第五章公务员

一、公务员概述

(一)概念:是指依法履行公职,

纳入国家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

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二)公务员的分类:

1.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分类管理的

原则,是指两官分途,即将公务员

划分为政务类和事务类。

2.我国公务员分类的管理:

(1)因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的

需要,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类和行

政执法类公务员。

(2)因产生任免方式及管理主体

的不同,分为领导类和非领导类公

务员。

(三)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公务员的范围

(一)国外公务员范围的概况:

1.小范围。公务员仅指国家系统中

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公务

员,即常务次官以下通过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并实行常任制的政府工

作人员也称事务类公务员或常任

公务员。这种划分以英国为代表。

印度、巴基斯坦、缅甸、澳大利亚、

新西兰、马来西亚也是。

2.中范围。即行政机关的所有工作

人员,美国、菲律宾、泰国、韩国

等。

3.大范围。把受雇于国家从事公共

服务的人员即从中央到地方行政

机关的公职人员,各级立法机关审

判机关检查机关国有单位所有正

式的工作人员。法国、日本、尼日

利亚等。

(二)我国公务员范围的界定:

1.党的机关工作人员

2.人大机关

3.行政机关

4.政协机关

5.审判机

关6.检查机关7.民主党派

三、公务员的职位分类

(一)职位分类的标准:实行职位

分类的国家,基本上按职位的特点

性质与管理需要划分。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类别的划

分:

1.专业技术类

2.行政执法类

3.综合管理类

4.法官检察官类

5.其他类

(三)职务序列

职务序列是依据责任大小、工作难

易程度、任制资格条件的不同所区

别的从低到高的职务层次,形成机

关的层级结构。

公务员领导职务序列是各类

公务员的共有职务序列。

四、公职关系的产生

(一)概念:指公务员因担任国家

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发生

的法律关系。

(二)公职关系的发生:公务员任

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考任、选任、

聘任、调任。

五、公务员的考核

(一)含义:指公务员主管部门和

各级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据一定

的程序和方法,对公务员的政治业

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

目标任务的情况作出核实评价,并

以此作为对公务员进行奖惩任用

培训晋级增资的依据的制度。

(二)历史渊源:我国古代对文官

的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历史渊源。

(三)考核的内容―――德能勤绩

1.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

会公德和个人品德。2.能:业务

知识和工作能力。

3.勤:事业心、工作态度、工作

作风和勤奋精神。4.绩:工作实

绩。5.廉:廉洁自律。

(四)考核方法:

1. 领导与群众考核相结合

2.平时与定期相结合3.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

(五)公务员考核的等次:我国分

为优秀,称职, ,基本称职,不称

职。

六、公务员的培训

(一)概念:指机关根据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种种形

式,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国家公务

员专业知识、科学技术、操作技能

等方面的培训和训练。

(二)培训的种类:

1.初任培训 2. 任职培训

3. 专门业务培训

4. 更新知识

培训

七、公务员的交流与回避

(一)含义: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

或公务员个人愿望,通过调任、专

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公

务员的工作职位,从而产生或变更

公务员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

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把这一活

动与过程的有关事项以法律的形

式确定一下来,并保证贯彻执行,

就形成公务员的交流制度。

(二)引起公务员法律关系变更的

情形:

1.转任:指公务员因为工作需要或

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

内部的平级调动。

2.轮换: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担任领

导职务和某些工作性质特殊的非

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有计划地实行

职位轮换。

八、公务员的回避制度

(一)概念:指通过对公务员所任

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

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亲属等人

为因素对工作干扰,保证公务员公

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二)我国回避制度的历史借鉴:职务回避、地区回避、考试回避(三)我国公务员回避的范围:1.任职回避:指对有特定亲属关系的公务密切的职务方面作出的限制。

遵循下列几个原则:

(1)以低避高原则,职务级别不同的,较低一方回避,相同的一般由拟任者回避。

(2)工作需要原则,职务级别不同的,个别因工作特殊需要也可由职务级别较高者回避。职务级别相同,据工作需要和当事人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特殊岗位任职的公务员,经人事部门批准,可以不任职回避的主要对象。

2.地域回避:指担任一定职务的公务,为了公正履行职务,不得在亲属比较集中的原籍、出生地、成长地任职。

3.公务回避:指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遇有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等法定情形时,为避免影响正当履行公务而进行的回避。

第六章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和特征(一)概念:行政相对人简称相对人,系指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组织和个人。

(二)特征:1行政相对人是一种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2行政相对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3行政相对人在行政诉讼中处于原告地位。

二、行政相对人的范围无

我国行政相对人的组织和个人:国家组织;社会组织;公民;外国组织和外国人。

三、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无锡自考网https://www.doczj.com/doc/a37297699.html,

(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德国法学家G.叶连内克在20世纪初将私人的公权力以其对国家的地位分类,包括消极地位的自由权,积极地位的收益权。

保障性的程序权参政权:批评权;建议权;控告权检举权;协助公务权;知政权

保障性受益权:发展性受益权;保护性收益权

程序性权利:了解权,提出申请权,通知权,评论权,申请回避权,举证权程序抵抗权。

(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

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协助公务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

第七章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

及界定无锡自考网

https://www.doczj.com/doc/a37297699.html,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法学最早渊源行政学;行政法学上“行政行

为”的概念亦由行政学

中同一概念演变而来。

二、有关行政行为的学

(一)以行政机关为标

准,行政行为被确定为

行政机关所采用的全部

行为。

(二)以行为内容为标

准,行政行为被确定为

适用普遍性规则于具体

事件的行为。

(三)以行为作用为标

准,行政行为是指行政

机关用以达到一定行政

法律效果的行为,以及

行政机关以外的主体在

得到行政授权的条件下

所执行的公务行为。

行政法学上的行政行

为,特指行政主体通过

行政人,依法代表国家,

基于行政职权所单方作

出的,能直接或间接引

起法律效果的公务行

为。无锡自

三、行政行为的法律特

行政行为具有以下四个

方面的法律特征:主体

要素、权力要素、方式

要素、效果要素。

四、行政行为的分类

(一)抽象行政行为和

具体行政行为:基于行

为适用范围的划分:

1.概念:①抽象行政行

为:指由行政主体作出

的具有普通约束力的行

政行为,一般表现为制

定各种行政规则的行

为,如国务院制定行政

法规,省人民政府制定

行政规章,县人民政府

规定行政措施等等。抽

象行政行为有两个特

点:(1)具有普遍效力。

(2)具有往后效力。

②具体行政行为:指行

政主体对特定事件或特

定人所作的特定处理。

如对某一公民作出一个

处罚决定,裁决一个复

议案件等。具体行政行

为的特点:(1)它只对

特定对象有效,不具有

普遍拘束力。(2)它只

对业已发生的事件有拘

束力,对尔后发生的同

类事件没有效力。

2.区别抽象和具体行为

的意义:(1)有助于确

定行政行为在时间上的

适用性。(2)有助于确

定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的受案范围。

(二)羁束行政行为与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基

于行政主体主观意志参

与的程度的划分。

1.概念:①羁束行政行

为:指法律对行为适用

条件有明确而详细规定

的条件下,行政主体严

格依照法律作出的行政

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

在于,行政主体无法参

与主观意志,没有自由

裁量的余地。

②自由裁量行为:法律

不可能对所有的行政行

为都作出详细规定,有

时只规定一种行为原

则,或规定一种行为的

幅度。在这种条件下,

行政主体作出行为时有

一定的自由量余地。

2.区别羁束行政行为和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的法

律意义:

(1)羁束行政行为只发

生违法与否的问题,不

发生适当与否的问题;

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一

般只发生是否合理问题

(在裁量权限范围内),

不发生是否合法的问

题。

(2)羁束行政行为受行

政合法性原则的约束,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受行

政合理性原则的约束。

(3)从法律救济上说,

羁束行政行为接受行政

审查和司法审查,在范

围上基本不受限制,而

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接受

行政审查和司法审查,

在范围上有很大的限

制。

(三)作为的行政行为

与不作为的行政行为:

基于行为的方式的分

类。

①作为方式的行政行为

是指具有积极动作的行

政行为,如实施行政检

查、作出的行政处罚、

采取行政强制执行等

等;

②不作为方式的行政行

为系指具有消极动作的

行政行为,如不履行法

定义务等等。

(四)要式行政行为与

不要式行政行为:基于

法律对行为形式的要求

的分类。

①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具

有法律、法规形式要求

的行政行为,

②不要式行政行为则指

不具有法律、法规形式

要求的行政行为。

(五)授益行政行为与

不利行政行为:基于行

为效果与相对人利益之

间的关系的分类。

授益行为与不利行为,

也称授益行为与剥益行

为。

①有利行政行为:行政

行为的直接效果,对行

政相对人是有利的;如

行政许可和行政奖励;

②不利行政行为:行政

行为的直接效果,对行

政相对人则是不利的。

如行政处罚等。

(六)内部行政行为与

外部行政行为:基于行

为的效力范围的划分。

①内部行政行为:行政

主体代表国家对隶属于

自身的组织、人员和财

物的一种管理。

②外部行政行为:亦称

为公共行政行为,是行

政主体对社会行政事务

的一种法律管理。

(七)依职权行政行为

与依申请行政行为:基

于行为的主动性程度的

划分。

①依职权行政行为:指

行政主体依据自己的职

权,不需经过相对人的

意思表示,如申请、声

明、要求等,便能作出

并发生效力的行为。大

量的行政行为属于这一

类。

②依申请行政行为:指

行政主体只有在相对人

声明或申请的条件下方

能作出的行为。没有相

对人的主动申请,行政

主体不能主动作出行

为。

五、行政行为的模式

(一)行政行为的模式

的概念:行政行为的形

态,模型,型式或类型。

(二)行政行为的模式:

1.行政规范性行政行为

(行政立法行为,行政

规范,行政创制)

2.行政给付行为(行政

许可,行政确认,行政

救助,行政奖励,行政

补偿)

3.行政干预性行为(行

政征收,行政监督,行

政检察)

4.行政指导性行为(行

政指导,行政合同,行

政调解

5.行政制裁性行为(行

政处罚,行政处分)

第八章抽象行政行为

一、抽象行政行为概述

(一)概念:是基于以行为的适

2018年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处罚 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自考行政法学新编

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淘宝店铺自考赢家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 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 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 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C.法定的国家司法机关D.法定的国家行政机关 10.下列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B.国务院 C.国务院部委D.省级人民政府 11.下列关于行政立法监督的表述,错误的是

自学考试-行政法学学习笔记.doc

第一章绪论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监督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或者可以说是调整因行政主体行使其行政职权而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之间、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外部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公共行政组织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法律解释――是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在行政行为的监督过程中,国家有权机关与行政主体以及有关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所形成的受行政法规范调整的各种关系。 行政法的特点? 形式上的特点: 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2、行政规范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 内容上的特点 3、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4、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范易于变动 5、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行政法是法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仅次于宪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 1、从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来看,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广泛而重要,且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与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息息相关,是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行政法和宪法的关系来看,行政法是宪法的重要实施法。 首先,行政法是实施有关现代国家机构之间关系的宪法规范的主要法律,具有保障和监督对社会有广泛影响的行政管理的作用。 其次,行政法是实施宪法确定的各项国家政策的主要法律。 3、从行政法与其他基本法律部门的关系来看,行政法对其他部门法的影响越来越大。

2016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本试卷共5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o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具有行政法规范最高效力的是 A.宪法B.自治条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2.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是一部完整、统一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赖以存在的法律文件是分散的和大量的 C.行政法和一般法律规范一样,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D.行政法中的程序法和实体法分别独立成为不同的法律部门 3.下列属于行政公开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B.行政过程公开 C.不存在偏见D.不单方接触 4.下列有权行使行政调解权的是 A.基层人民法院B.县公安局 C.中级人民法院D.海事法院 5.下列不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某市消费者协会B.民政部 C.某市税务局D.某县人民政府 6.下列不属于公务员的是 A.某目有.企业总经理B.某镇政府的副镇长 C.某基层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D.国务院审计署科员 7.行政行为以其适用与效力作用对象的范围为标准,可分为 A.羁束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B.依申请行政行为与授益行政行为C.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D.具体行政行为与要式行政行为8.行政奖励属于 A.授益行政行为B.抽象行政行为 C.不利行政行为D.双方行政行为 9.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B.法定的国家机关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真题+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考行政法学试卷 (真题+解析)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现代民主国家,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 C ) A.君主 B.政党 C.宪法和法律 D.法院 2.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过程中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B )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民事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3.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D ) A.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的组织 B.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C.行政主体是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D.公务员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4.法律规定警察在依法执行紧急任务情况下,遇到交通阻碍时可以优先通行。这体现了( C ) A.行政司法权 B.行政先行处置权 C.获得社会协助权 D.行政强制执行权 5.下列属于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是( C )

A.行政强制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 D.行政处罚6.下列关于行政行为无效的法律后果的表述,错误的是( B ) A.行政相对人不受该行政行为约束 B.行政相对人只能向人民法院请求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C.有权国家机关可在任何时候宣布该行政行为无效 D.行政行为被宣布无效后,对行政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该赔偿 7.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B )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8.除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外,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许可的一般期限是( C ) A.7个工作日 B.10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9.下列属于精神方面权益的行政奖励是( A ) A.授予荣誉称号 B.发给奖品 C.发给奖金 D.晋职 10.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裁决甲因出售变质食品赔偿乙医疗费2000元。某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的行为是( C ) A.行政命令 B.行政指导 C.行政裁决 D.行政诉讼 11.下列不属于行政征收的是( C ) A.税务部门向某企业收取法定税额 B.某矿厂向国家缴纳资源费C.张某因交通违章向交警部门缴纳罚款 D.乘客向国家缴纳机场建设费12.行政拘留的期限一般为1日以上( B ) A.10以下 B.15日以下 C.30日以下 D.60日以一下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 C ) A.行政法律关系B.监督行政关系C.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D.公务员权利与义务关系 2.下列属于一般行政法的是( D ) A.军事行政法B.卫生行政法C.科技行政法D.行政程序法3.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是行政行为的( D )A.公定力B.拘束力C.执行力D.确定力4.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合乎理性,这是行政法的( C ) A.合法性原则B.效率性原则C.合理性原则D.应急性原则5.下列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 C ) A.被委托的组织B.被委托的个人C.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D.公务员 6.某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在办案过程中,紧急使用公民的交通工具,这体现了行政主体享有( C ) A.行政先行处理权B.行政受益权C.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强制权 7.行政行为以其对象是否特定为标准,可分为( A )A.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B.羁束行政行为和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C.要式行政行为和非要式行政行为D.内部行政行为与外部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该行政行为应属于( C )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D.应废止行政行为 9.下列不属于 ...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D ) A.某公安局到某卡拉OK厅进行消防检查 B.某税务局向某企业征收企业营业税 C.某公安局对张某超速驾驶作出罚款200元处罚决定D.某公安局依法给张某颁发驾驶执照 10.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做出具体规定,这种行政立法属于( B )A.补充性立法B.执行性立法C.试验性立法D.地方性立法 依据行政立法内容、目的的不同,行政立法可分为:执行性立法、补充性立法和试验性立法。 (1)执行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执行法律、地方性法规或上级行政机关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所进行的行政立法活动。执行性立法不创设新的法律规则、不为行政相对人设置新的权利和义务,它只是经过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等形式将法律或法规的一般性规定具体化。(2)补充性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权力机关的授权,对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尚未规定的某些事项进行补充规定的立法活动。由于补充性立法是对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事项作出规定,可能创设新的法律规则或新的权利义务规范,因此,它必须有特定法律、法规或决议的授权,没有具体法律文件的特别授权,行政机关任意进行的创制性立法是无效的。一般而言,补充性立法所制定的法规、规章一般以“补充规定”、“补充办法”的形式表现出来。(3)试验性立法,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有权机关或法律的特别授权,对本应由法律规定的事项,在条件尚不充分、经验尚未成

【精品】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自考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串讲笔记 第一编绪论 第1章行政法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行政 一、行政的涵义 1。行政的概念 (名词解释)行政在行政法上的意义,通常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国家法律、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的活动。 2。行政的分类考察 1 / 241

(1)公行政与国家行政. (名词解释)狭义的行政仅包括公行政,指公共组织,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公共目的、任务而行使的执行、管理职能. (单选)国家行政属于公行政,但公行政并不等于国家行政. (2)静态行政和动态行政。 (单选)静态行政的涵义是被赋予相应职能的组织单位和个人,指行政机关、行政机构、行政人员;动态行政的涵义是相应组织职能的运作,指行政活动、行政行为。 (3)形式行政和实质行政。 (单选)行政执法属于实质行政。形式行政是根据主体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只有国家行政机关进行的活动为行政;实质行政是根据主体活动的性质界定的行政,即不论主体为何公权力机关,只要其活动具有执行、管理的性质,即为行政. 2 / 241

二、行政与行政国 (单选)行政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行政国”的产生而产生的。 三、行政与法治国 (单选)“行政国”产生是行政法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原因,而行政法产生和发展是法治国形成的基本条件。 第二节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涵义 (名词解释)(05-4)(02—4)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规范和控制行政权的法律规范系统。 (多选)(05—4)(02-4)行政法的内容是由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决定的。行政法的调整对 3 / 241

象是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制监督关系;行政救济关系;内部行政关系。 (多选)(06—4)(03-4)属于行政管理关系的有劳动局实施行政处罚与被处罚人之间形成的关系、劳动局登记检查企业用工情况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关系。 (单选)海关系统的内部关系,属于垂直领导关系。 二、行政法与行政权 (多选)行政权从其权力内容考察,包括国防权、外交权、治安权、经济管理权、社会文化管理权等. 三、行政法的形式 4 / 241

自考00261行政法学简答论述(新)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含义及内容: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的存在和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内容包括:1、法律保留原则。2、法律优先原则。 行政机关行使裁量权的情形:1、在法律没有规定限制条件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可以不违反宪法和法律采取必要措施。2、法律只规定了行政权行使的模糊标准,而没有规定明确的行使方式。3、法律规定了行政行使的具体明确的范围和方式,但范围和方式具有可选择性,而不是严格的羁束性。 信赖保护原则的适用条件:1、信赖的基础是行政机关的一定行为,包括作为、不作为以及承诺,不管该行为是否合法。精品文档,你值得期待 2、个人或组织对该行政行为存在依赖,这种信赖是通过个人或组织采取的某种行为表现出的。 3、个人或组织的信赖是值得保护的正当信赖。 行政法中体现程序公正的制度设计:1不做自己案件的法官。2不单方接触。3、作出不利决定前听取行政相对人的意见。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和意义⑴普遍性。⑵规范性。⑶特殊性。⑷时代性。⑸基础性。意义:A、揭示行政法的主要矛盾和本质;B、界定行政法发展的框架和方向C、指导和约束行政法的制定、解释、适用D、确保行政法律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E、弥补行政法规范的漏洞,可直接作为规范适用 行政法的特点:在形式上的特点1、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行政法规数量特别多,属各部门法之首。在内容上的特点1、内容广泛。2、效力位阶较低的行政法规较易变动。3、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往往交织在一起。 如何理解行政法关系:行政法关系是经过行政法调整后、具备了权利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1、受行政法调整的社会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2、行政法关系是由行政法调整而形成的。3、行政法关系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 行政权的概念、内容和特点:行政权是国家政权和治理权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监督检察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等。特点: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相对于一般的组织和个人,它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 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行政法律关系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行政法律关系具有平等但非对等性。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一般是法定的。4、行政主体实体上的权利义务是重合的。5、行政法律关系争议由行政机关或裁决机构依程序加以解决,但法院通过司法程序解决争议,原则上是可供当事人选择的最终机制。 行政权的双重作用:1、积极作用。2、行政权的行使也会带来相当的消极作用。 简述行政权与公民权利的关系:1、一切国家权力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公民权利,权力是权利的一种特殊形式。2、行政权力作为国家权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公民权利。3、在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形成的关系中,一方权利的实现要求另一方履行相应的义务。 监督行政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联系:1、监督法律关系是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2、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3、相对于行政主体,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非对等性和行政实体法律关系中的非对等性是倒置的。 简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一种多重的、复杂的法律关系。2、监督法律关系包含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3、监督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力和义务关系具有非对等性。 行政法是如何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的有效实施:1、行政法确认行政权的相对独立性,确认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享有和行使。2、行政法确立行政机关相对与公民、法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赋予行政权以优益性、强制性等属性。3、行政法保障行政机关对其公务员的管理权。4、行政法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维护行政机关在特别情形下的特殊地位。5、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行政法不断赋予行政机关新的管理和服务职能。 行政法律关系的分类: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和外部行政法律关系2、行政实体法律关系和行政程序法律关系。 行政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行政法是仅次于宪法的部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最重要的部门法之一。2、行政法的作用:具有规范行政权、促进行政管理和服务有效实施的作用;行政法具有保护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作用。 如何理解行政主体概念: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法学自考汇总

行政法学 名词解释 1.法律解释:指有权机关就法律规范在具体适用过程中,为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进一步补充,以及如何具体运用所作的解释,即有权解释, 不包括学理解释等无权解释 2.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过程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3.行政征用:指行政主体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定程序强制征用相对人财产或劳务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4.相对人参与的原则:行政相对人在程序上有了解并被告知有关自己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权利 5.司法审查: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6.特别行政法:对特别的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加以调整的规律规范和原则的总称 7.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 种法律效力 8.行政命令:指行政主体依法要求行政相对方“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意思表示 9.参与型行政,亦称互动型行政,指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与私人共同创造互动,协调、协商和对话行政的程序和制度 10.裁定管辖:不是根据法律直接规定,而是由法院直接作出裁定和决定确定诉讼管辖。包括移送管辖、指定和移转 11.内部行政法律关系:指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行政机关内部组成机构,行政机关与其工作人员之间发生的受行政法调整的行政关系 12.行政行为的拘束力: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所产生的法律上的效力,有关人员和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13.行政监督检查:又称行政调查,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对相对人遵守法律、法规等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的监督行政行为 14.行政违法: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 为 15.转移管辖:经上级法院同意,对第一审行政案件的管辖权,由下级人民法院移送上级人民法院,或由上级移送下级人民法院 16.行政合法法原则: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17.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法律规范仅对目的,行为范围等作原则性规定,而将行为的具体条件等留给行政机关自行选择、决定的行政行为 18.行政强制:出于维护社会秩序或保护公民人民健康、安全的需要,对相对方的人身或财产安全采取紧急、即时强制措施的具体行政行 为的总称 19.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按照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具体的行政法律关系中所应承担的义务 20.必要的共同诉讼:两个以上的原告或被告,因同一个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必须一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的共同 诉讼 2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的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22.一般授权立法:国家行政机关直接依照宪法和有关组织法规的职权制定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活动 23.执行罚:行政主体对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处以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 24.行政侵权责任:行政主体违反行政法律义务,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25.司法审查裁定:人民法院在司法审查过程中,针对司法审查的程序性问题所作出的对诉讼参与人发生法律效果的司法意思表示。 26.行政优益权: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的行使职权等以法律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条件的资格 27.间接强制执行措施:行政主体不通过自己的直接强制措施迫使义务人履行其应当履行的义务,而通过间接手段达到上述目的的行政强 制行为 28.行政处分:公务员承担违法行政责任的主要形式,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法失职的公务员给予的惩戒措施 29.司法审查决定:人民法院对司法审查过程中就判决、裁定范围以外涉及诉讼的事项所作的司法行为 30.行政机构:构成国家行政机关的内部各单位,它是为行政机关服务,对外不能以自己名义发布决定和命令,其行为的一切法律后果归 属其所属行政机关 31.行政许可程序: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从受理行政许可申请到作出准予等行政许可等决定的步骤、方式和时限的总称 32.行政规划:也称行政计划,指行政主体在实施公共事来和其他活动之前,事先制定规划,并制定实现该计划所需的各项活动 33.行政复议: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时,与被管理对象发生争议,由上一级行政机关进行复查并作出决定的行政活动 34.中止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诉讼不能继续进行,中途停止诉讼后可再恢复的 35.行政性公司: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 36.招标:行政机关发布招标公告,邀请特定或不特定的对象参加行政许可的投标,并根据结果作出决定的行为 37.行政合同:行政主体为了行使行政职能、实现特定目标,而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经过协商相互意思表示一致所达成的协议 38.行政复议法律关系:在行政复议中,复议机关、申请人以及被申请人等,为解决行政争议,根据行政复议法律规范的规定而形成的权 利义务关系 39.行政赔偿: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国家对此承担的赔偿责任 40.行政相对人:称行政相对方,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所指向的一方当事人

行政法学自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主体: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而产生的 相关法律责任的组织。 2. 地域管辖:又称区域管辖,指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行政案件的分工 和权限。包括一般地域管辖、特殊地域管辖和共同地域管辖。 3. 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 控。 4. 实质性行政违法:又称实体上的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行为在内容上违反了 行政法律规范的实质性要件。 5. 司法变更有限原则:指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在通常情况下无权变更原具体行政行 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如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的)才能变更原具体行政行为。 公定力: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经作出,不论其实质上是否合法,都具有被推定为合法而要求所有机关、组织或个人予以尊重的一种法律效力。 行政裁决: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争议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违法: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义务,侵害受法律保护的行政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行政应急性原则:是现代行政法治原则的重要内容,指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相抵触的措施。 行政补偿:行政机关因合法行为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益造成的损害所给予的补偿,属于国家补偿的一种。 行政指导:行政主体在其职责、任务或其所管辖的事务范围内,为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基于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行政相对方同意或协助下,适时灵活地采取非强制手段,以有效地实现一定的行政目的,不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作出行政行为的过程中所遵循的步骤、顺序、方法、方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确认: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 司法审查: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 行政优益权:是国家为确保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职权,切实地履行职责,圆满地实现公共利益的目标,而以法律、法规等形式赋予行政主体享有各种职务上或物质上优益条件的资格。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行政法学考点-笔记

1、行政法调整的对象:始终以行政关系为调整对象p7 2、行政法学与行政法的区别:行政法学是以行政法及与行政法相关的社会 关系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法律学科。归属不同:行政法学是一门学科,行政法是一个法律部门 对象范围不同:行政法调整对象是行政关系,行政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政法,但不限于行政法本身P25 3、行政法的原则;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系指贯穿于一国行政法中,指导和 统帅具体行政法律规范,并由它们所体现的基本精神,是要求所有行政主体在国家管理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P43 1行政合法性原则是首要原则(行政职权来源合法,行政行为受到法律拘束) 2行政合理性原则又称比例原则或帝王原则(由比例原则、平等原则与正当原则构成)P54 4、行政主体的权利(包括那些机关可以构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一般以 国家行政机关作为载体,但它又不限于行政机关,得到法律法规授权的非行政机关同样享有行政主体的地位。P64制定规范权。2行政许可权。3行政确认权。4行政检查权。5行政奖励权.6行政物质帮助权。7行政处罚权。8行政强制权。9行政合同权。10行政裁决权。11 行政复议权。12行政委托权。13行政处分与追偿权。14行政执行权 5、行政复议的程序:申请、受理、审理、决定,行政复议是以声请行为 P502-509 6、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执法人员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向当事 人出示执法身份证明,填写预定格式、编有号码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当场交付当事人。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裁明当事人的违法行为、行政处罚依据、罚款数额、时间、地点以及行政机关的名称,并由执法人员签名或盖章)。必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P303 7、行政给付行为有哪些:行政保障制度(抚恤金;特定人员离退休金;社 会救济金、福利金;发放给灾民的生活救济费和救济物资,安置、抢救、转移灾民而支出的费用和物资等)行政助长制度(行政奖励、国家科研项目资助、中小学贫困生助学金资助、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贴息、对农业的财政资助、对中小企业的贴息贷款、对特定行业的补贴、产品的出口退税等)P215-216 8、行政奖励的形式:(1)发给奖金或奖品;(2)通报表扬;(3)通令嘉奖; (4)记功;(5)授予荣誉称号;(6)晋级;(7)晋职 9、行政决定的种类:行政命令、确认、许可、给付、征收、征用、处罚、 裁决、强制措施、强制执行等P195

00261行政法学-考前模拟卷(七)

关注微信号: ksbook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0261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甲出售变质食品,致乙食物中毒住院治疗。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在对甲进行处罚的同时,裁决甲赔偿乙误工费和医疗费,该裁决是(B )6-164 A.权属纠纷裁决 B.损害赔偿裁决 C.行政纠纷裁决 D.侵权纠纷裁决 2.依据《行政处罚法》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违法行为未被发现不再给予行政处罚的时限是(C )7-180 A.3个月 B.6个月 C.2年 D.3年 3.法院在审理某药品行政处罚案时查明,药品监督管理局在作出处罚决定前拒绝听取被处罚人甲的陈述、申辩。下列关于法院判决说法正确的是( C )13-306 A.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作出履行判决 B.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程序瑕疵,应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C.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判决确认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D.拒绝听取陈述、申辩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应作出变更判决 4.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决定适用的范围一般不包括(B )13-310 A.有关管辖的决定 B.有关程序的决定 C.有关回避事项的决定 D.有关诉讼期限事项的决定 5.下列属于行政赔偿责任行为要件的是(A )14-314 A.国家只对侵权行政主体实施的执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 B.行政赔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 C.国家不仅对违法执行职务行为承担赔偿责任,也对合法行为致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受损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D.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要求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6.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诉讼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 B )12-277 A.本院审判监督庭决定是否再审 B.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C.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决定是否再审 D.上一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是否再审 7.下列关于行政复议的表述,错误的是(D )11-251

2020年10月自考行政法学(00261)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5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 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某县社保局向社会发布2014年本县参加社会保险统计数字B.某市工商局购买办公用品 C. 某市环保局为净化空气禁止某餐馆以煎炒方式做菜 D. 某市卫生局与市财政局交换某块土地使用权 2.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这是行政行为的 A.公定力B.强制力C.确定力D.拘束力 3.下列属于外部行政行为的是 A.某市工商局对本单位王某进行降级处分 B.某市公安交管局拒绝为王某颁发驾驶执照 C.某市卫生局宣布一批新任科长名单 D.某市政府对所属区政府下达完成年终考核的命令 4.行政行为主体明显超越行政主体职权的,该行政行为应属于A.有效行政行为B.无效行政行为C.可撤销行政行为 D. 效力未定行政行为5.下列不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宪法 B. 法律C.行政法规和规章D.道德规

范 6.2014年4月17日下午,王民与张华合伙投资购买的水泥管丢失,王民怀疑是张华转移,便用不堪入耳的言语谩骂,张华不满也以侮辱性的言语谩骂,王民与张华在漫骂中发生厮打,双方均受到了轻微伤害。县公安局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予2014年6月18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张华予以罚款100元,对王民予以行政拘留5日。公安局的行为违反了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 诚实守信原则D.责权统一原则 7.某工商局干部张某在周末开公车,带领家人到外地旅游,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单位因此给予其警告处分,张某不服。下列关于他的救济途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先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核,如果对复核决定仍不服,还可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申诉 B.可以不经复核直接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 C.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行政监察部门提出申诉 D.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 8.下列做法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是 A.某卫生局副处长李某因在年终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被降低一个职务等次任职 B.某市税务局干部沈某到该市某国有企业挂职锻炼一年 C.某市公安局与技术员田某签订的公务员聘任合同,应当报该市组织部门批准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行政法学复习资料 I、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权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行政法律事实: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3、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渊源,是指行政法的外部表现形式。 4、行政法律关系:是指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 5、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即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也称行政主体或行政法律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6、行政法律关系客体: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当事人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包括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7、行政法律关系内容: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8、行政法律关系变更:是指行政法律关系要素的变更,包括主体变更、客体变 更和内容变更。 9、行政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10、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机关不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种 类和幅度范围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应符合法律的意图和精神,符合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行政合理性原则中的“理”是指体现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 准则的法理。

II、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12、行政职权:是国家行政政权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13、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任何 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在相应变化。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4、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 关法律的规定,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15、国家行政机关的结构:是指构成国家行政机关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16、首长制: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首长负责制。 17、委员会制: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委员会集体承担者,称为委员会负责制。 18、层次制:乂叫层级制、分级制,是指政府纵向分为基十层次,每个层次所 管业务性质相同,各对其上层负责,但其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 19、职能制:乂叫分职制,指政府组织平行划分为若十部门,每个部门所管 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体相同。 20、公务员:是指在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 务,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21、行政职务关系:是指公务员基于其行政职务而与行政机关之间构成的权利义

全国2017年10月自学考试00261行政法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行政法的一般渊源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 A.宪法 B.法律 C.行政法规 D.自治条例 2.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行政权具有主动性、广泛性和 D A.强制性 B.单方性 C.优益性 D.裁量性 3.下列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D A.某小学教师 B.某民营企业总经理 C.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 D.某县公安局局长 4.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发生的行政法律关系是 A A.内部行政法律关系 B.外部行政法律关系 C.行政诉讼法律关系 D.民商事法律关系 5.下列属于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是 B A.行政裁决 B.行政征收 C.行政许可 D.行政复议 6.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属于 B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合法行政行为 D.可撤销行政行为 7.下列不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特征的是 A A.对象的特定性 B.效力的普遍性 C.效力的持续性 D.准立法性 8.为了执行法律或地方性法规而进行的行政立法属于 D A.试验性立法 B.补充性立法 C.特别授权立法 D.执行性立法 9.我国最高的行政立法主体是 A A.国务院 B.国务院的各部、委员会 C.国务院的直属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下列不属于行政给付的是 C A.抚恤金 B.特定人员离退休金 C.企业退税 D.自然灾害救济金 11.《行政许可法》规定,申请人或利害关系人申请听证的,行政机关组织听证的时限是 C A.10个工作日 B.15个工作日 C.20个工作日 D.30个工作日 12.颁发居民身份证属于 B A.对能力或资格的行政确认 B.对身份的行政确认 C.对事实的行政确认 D.对法律关系的行政确认 13.根据《行政处罚法》规定,下列行为应给予行政处罚的是 D

2019年04月自考00261行政法学试题

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行政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6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法具有一部系统、完整的行政法典 B.行政法规范数量少 C.行政法实体性规范与程序性规范区别非常明显 D.行政法的内容广泛 2.下列关于行政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行政主体是指行政公务员个人 B.行政主体只能是行政机关 C.行政主体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D.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3.下列不属于国家公务员的是() A.某大学教师 B.某乡副乡长 C.中共某县县委书记 D.某县教育局局长 4.下列不属于判断公务员的要素的是() A.依法履行公职 B.纳入国家行政编制 C.选举产生 D.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5.下列属于行政行为的是() A.气象局发布气象预报的行为 B.统计局发布统计数据的行为 C.市场监管局颁发行政许可的行为 D.环保局公布空气污染指数的行为 6.下列属于不利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奖励 C.行政处罚 D.行政给付 7.下列属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的是() A.行政许可 B.行政裁决 C.行政征收 D.行政复议 8.行政主体受胁迫作出的行政行为应属于() A.有效行政行为 B.无效行政行为 C.可撤销行政行为 D.效力待定的行政行为 9.下列属于行政立法主体的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政协 C.国务院直属机构 D.全国人大常委会 10.行政机关发放自然灾害救济金的行为属于() A.行政补偿 B.行政赔偿 C.行政奖励 D.行政给付 11.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就事先假定其符合法律规定,在没有被国家有权机关宣布违法无效或被撤销之前,对行政机关本身和相对人以及其他国家机关都具有拘束力,任何个人或团体都必须遵守和服从。这是行政行为的() A.裁量性 B.单方意志性 C.效力先定性 D.强制性 12.行政奖励的实施主体是() A.公民个人 B.企业 C.事业单位 D.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13.下列不属于行政立法原则的是() A.依法立法 B.民主立法 C.科学立法 D.部门立法 14.某县政府裁决某争议土地所有权为甲村所有,该裁决为() A.损害赔偿裁决 B.权属纠纷裁决 C.侵权纠纷裁决 D.仲裁裁决 15.《行政处罚法》规定,违法行为在一定期限内没有被发现,不再给以行政处罚。该期限是() A.1年 B.2年 C.5年 D.20年 16.下列属于人身自由罚的是() A.行政拘留 B.罚款 C.吊销许可证 D.警告 17.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在法定处罚幅度最低限以下进行处罚,属于() A.减轻处罚 B.从重处罚 C.从快处罚 D.从轻处罚 18.下列属于行政合同的是()

自考《行政法学》复习考点重点新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政法的概念 相对于社会组织、企业的“私人行政”而言,行政法领域的行政,是指国家与公共事务的行政,通常称为“公共行政”。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它包括以下含义:(1)行政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2)行政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不仅限于管理国家事务,还越来越广泛地管理公共事务;(3)行政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国家事务和公共事务的组织与管理;(4)行政活动的方法和手段是决策、组织、管理和调控等。 (一)行政权 1.行政权的涵义 行政权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或认可的、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执行法律规范、对国家和公共事务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权力,是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部分。 这个定义具有三层意思:第一,行政权的合法来源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没有宪法、法律的确认或设定,行政权就失去了存在和行使的合理基础;第二,行政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行政组织行使,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其他国家机关就其各自所管理的事项行使的权力分别为立法权、司法权等;第三,行政权系国家政权和社会治理权的组成之一,一方面,现代行政权仍然保留了

传统国家政权的特色,是国家治理和服务社会的公权力的一种,另一方面,现代行政权还包括社会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权,这些治理权有的来自于国家法律的直接赋予或者行政机关的委托,有的源于社会组织的自治而后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区别。行政权不完全等同于行政职权。前者是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权力,其内容多而复杂;后者则是具体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所拥有的,与其行政目标、职务和职位相适应的管理资格和权能,是行政权的具体配置和转化形式。 行政权与行政权限的区别。行政权限是法律规定的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所不能逾越的范围界限,是行政权的具体形式——行政职权的三个构成要素(权力主体权力内容权力范围)之一。行政机关行使职权超越行政权限,便构成行政越权,视为无效。 2.行政权的内容 包括:行政立法权、行政命令权、行政决定权、行政检查监督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裁判权等。 3.行政权的特点 行政权与其他国家权力和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权利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权力而言,它具有自由裁量性、主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相对于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它则具有强制性、单方性和优益性等特点。 4.行政权的双重作用 现代国家赋予行政机关广泛的职权,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