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 规划

上海 规划

上海规划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国际金融枢纽,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作为中国的一座大都市,上海的规划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上海的规划内容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首先,上海的规划从城市建设的角度出发,致力于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形象。上海多次进行城市更新和改造,例如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同时,上海还根据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加大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提供了更多的社会福利,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其次,上海的规划还注重产业的发展和布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了众多企业和人才的到来。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上海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例如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吸引了更多高科技产业和外资企业的落户。这些规划让上海得以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再次,上海的规划也注重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上海的环境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因此,上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质量,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增加绿地和公园等。同时,上海还加强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这些规划旨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一个宜居城市。

最后,上海的规划还注重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上海是中国的对外开放窗口,也是国际交流的重要枢纽。为了促进国际交流和文化融合,上海不断举办各类国际活动和展览,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同时,上海也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共同发展。通过这些规划,上海成为了亚洲乃至全球的重要文化和经济中心之一。

综上所述,上海的规划内容丰富多样,旨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这些规划的实施,让上海成为一个国际化、现代化、宜居的城市。相信未来上海将会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更加繁荣和先进的城市。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导览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导览 一、介绍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建筑特色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人民大道,是一座独具特 色的现代建筑。展馆的外观造型以“城市之花”为设计灵感,整体呈现 出流线型的曲线和动感十足的造型,给人一种前卫与秩序统一的感觉。 展馆的外墙采用了灰色的天然石材,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种稳重和 庄严的感觉。同时,建筑顶部还设置了观景平台,游客可以从这里俯 瞰整个黄浦江和沿江的著名建筑群。 二、展馆的主要展览内容 1. 城市规划历史馆 这个展区主要介绍了上海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的城市规划历史。通 过模型、图片、文物等展品,向游客展示了上海城市规划的发展脉络 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游客可以了解到上海曾是一个小渔村如何发展 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国际大都市的过程。 2.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 这个展区是整个展览馆的核心区域,也是游客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展区通过大量的城市规划模型、多媒体展示和互动装置,全面展示了 上海的城市规划理念、规划目标和城市发展的展望。游客可以通过观 看展品,了解到上海的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3. 上海城市建设展区

这个展区是展示上海城市建设成果的地方。通过各种建筑模型和实物展示,游客可以了解到上海的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成果和特色。展区还展示了上海的城市绿化、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措施和成果,向游客展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特点和优势。 三、展馆的参观路线和参观时间安排 游客进入展览馆后,可以直接进入主展馆区。首先进入城市规划历史馆,了解上海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演变过程。然后前往主展区,详细了解上海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未来发展方向。最后参观城市建设展区,了解上海的现代化建设成果。 参观时间建议安排在2-3个小时,这样可以充分地参观每个展区,了解上海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 四、展馆的教育意义和社会影响 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规划宣教基地,对于提高公众对城市规划的认知和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展馆的教育活动和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城市规划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同时,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还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各国的官员和专家可以通过参观展馆,借鉴上海的城市规划经验,促进城市发展和交流。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

上海地铁现状和规划(详细站名) 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 由共富新村向北延伸至富锦路,延伸段共设3站及一个车辆段,预计将于2007年通车。途经站点:莘庄(南起迄站)-外环路-莲花路-锦江乐园-上海南站-漕宝路-上海体育馆-徐家汇-衡山路-常熟路-陕西南路-黄陂南路-人民广场-新闸路-汉中路-上海火车站-中山北路-延长路-上海马戏城-汶水路-彭浦新村-共康路-通河新村-呼兰路-共富新村-- (宝杨路-友谊路-富锦路)。规划沿沪闵路南侧向西延伸,延伸线沿沪杭铁路北侧、中春路、元江路、昆阳路向南经奉贤延伸至金山新城,北延伸至崇明。 上海轨道交通2号线 2号线规划西至虹桥机场,东至浦东国际机场。 途经站点:淞虹路站-北新泾站-威宁路站-娄山关路站-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石门一路-人民广场-河南中路-陆家嘴-东昌路-东方路-上海科技馆-世纪公园-龙阳路-张江高科 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 沿线车站设置为:上海南站站-石龙路站-龙漕路站-漕溪路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宝山路站-东宝兴路站-虹口足球场站-赤峰路站-汶水东路站-江湾镇站-殷高路站-长江南路站-淞发路站-张华浜站-吴淞镇站-水产路站-宝杨路站-友谊路-铁力路站-江杨北路以及江杨北路明珠线车辆段。 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 大木桥站-东安路站-上海体育场站-上海体育馆站-宜山路站-虹桥路站-延安西路站-中山公园站-金沙江路站-曹杨路站-镇坪路站-中潭路站-上海火车站站-宝山路站-海伦路站-临平路站-大连路站-杨树浦路站-浦东大道站-东方路站-浦电路站-蓝村路站 其中虹桥路站至宝山路站共9个车站将与已建成正在运营的轨道交通3号线共线运营。2003年7月1日越江隧道联络通道因大量泥砂涌入,引起隧道受损及周边地区地面沉降。修复工程有望在2007年完成。最终将成为公里、26个车站的环线。 修复段:蓝村路站-塘桥站-南浦大桥站-西藏南路站-鲁班路站-大木桥路站 上海轨道交通5号线 沿线站点设置:莘庄站、春申路站、银都路站、颛桥站、北桥站、剑川路站、东川路站、金平路站、华宁路站、文井路站、闵行开发区站。5号线沿沪闵路东侧至东川路向西转,沿东川路,向西至昆阳路,规划南延伸线沿沪闵路通往南桥镇,北端由莘庄站向北沿七莘路至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上海确立2040城市规划发展新目标 将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上海确立2040城市规划发展新目标将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 城” 近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2030年)》草案,草案提出,北京将构建“一主、一副、两轴、多点”的城市空间结构,到2023年,北京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现阶段性目标。上海本身即是超大城市又是周边城市核心,在去年便公布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3-2040)》。其中,首先就确立了上海到2040年的进展新目标: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进展目标,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建设“令人憧憬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时任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局长庄少勤说: “比如说生态方面,规划到2040年上海森林掩盖率,从“十二五”末的15%可以上升到25%以上。跟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人均公共绿地从现在的7平方米左右可以反一倍,到15平方米,还包括大气质量PM2.5的指标,到2040年下降到20微克左右。” 规划指出要营造更富魅力的幸福人文之城,乐观应对将来人口结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进展趋势,营造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庄少勤: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这次规划的亮点,15分钟步行距离,所以是低碳绿色的社区,通过步行就能够解决你在社区里基本生活,面对将来的社区把工作、休闲包括学习、创新需求都包括在里面。这个社区是一个开放的共享社区,不是封闭的。” 对于轨道交通线路上,将来上海要形成快速、绿色的交通体系,构建才智友好的绿色交通系统,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轨道交通网络。庄少勤: “轨道交通网络将来有“3个1000以上”,市域线要超过1000公里,市区线要超过1000公里,还有中运量的以有轨电车为代表的也要超过1000公里。10万人以上的城镇就要通轨道。” 规划还明确提出了人口、土地、环境和城市平安四条底线,人口调控总量目标为2500万。上海市进展改革委巡察员王思政:“在2040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四条底线,人口的底线、土地的底线、环境的底线、城市平安的底线,这都是做强核心功能、去非核心功能的基础工作。比如说人口调控,人口调控的总量目标2500万。不要简洁的、片面看待这个问题,人口调控是调控总量、优化结构。” 当前,北京已经开头梳理部分非核心的城市功能,在上海将来的规划中也有类似的考虑。王思政: “上海已经在这方面做了不少乐观有益的探究,坚持“321”产业进展方针,中心城区“退二进三”,包括上一轮城市规划提出“多层多核”等等,应当说这十多年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还要做好上海和长三角的联动,大家共同进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把上海非核

上海市最新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上海市最新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介绍上海市最新的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城市规划技术管理是为了优化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2. 规定概述 上海市最新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城市规划范围 规定明确了上海市的城市规划范围,包括市区和郊区。市区内的规划要考虑城市功能、交通、环境保护等因素,郊区的规划要注重生态保护和农村发展。 2.2 规划编制和审核 规定了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审核程序。规划编制需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城市发展目标和规划方案。规划审核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进行,确保规划的合法性和科学性。

2.3 建设项目审批 规定了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和要求。建设项目需要符合城市规划,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确保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 2.4 建设用地管理 规定了建设用地的管理要求。建设用地要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建设用地,并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监管和保护。 2.5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规定了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求。城市规划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鼓励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设,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2.6 规划实施和监督 规定了城市规划的实施和监督机制。规划实施需要加强组织和协调,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同时,规划监督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优化规划方案。

3. 结论 上海市最新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通过遵守规定,上海市能够更好地推进城市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上海市区域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

上海市区域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前言 为了更好地指导上海市的区域规划管理工作,确保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我们根据最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上海市的具体情况,对《上海市区域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本规定旨在促进上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提升城市品质。 本最新版规定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修订,并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 总则 1.1 规定目的 为确保上海市城市规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前瞻性,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制定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土地使用和建设的规划管理。 1.3 基本原则 (1) 坚持科学发展,尊重城市发展规律。 (2)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群众利益。 (3) 坚持生态保护,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4) 坚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特色。 2. 规划管理 2.1 规划编制 (1)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等各级规划。 (2) 各级规划应根据上级规划进行编制,确保规划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2.2 规划审批 (1) 各级规划应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 (2) 各级规划应向社会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2.3 规划调整 (1) 各级规划可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进行调整。 (2) 规划调整应按程序报批,并重新向社会公示。 3. 土地使用管理 3.1 土地使用规划 (1) 土地使用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 (2) 土地使用规划应保障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性。 3.2 土地使用审批 (1) 土地使用应按程序报批。 (2) 土地使用审批应根据土地使用规划进行。 3.3 土地使用监管 (1) 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确保土地使用符合规划要求。 (2) 对违反土地使用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4. 建设管理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上海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三十五条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馆、展览馆、大型商场等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多、低层建筑(含高层建筑裙房),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10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 第三十六条沿城市高架道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居住建筑,其沿高架道路主线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小于30米;其沿高架道路匝道边缘线后退距离,不小于15米。 第三十七条道路交叉口四周的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多、低层建筑不得小于5米,高层建筑不得小于8米(均自道路规划红线直线段与曲线段切点的连线算起)。 第三十八条建筑物的围墙、基础、台阶、管线、阳台和附属设施,不得逾越道路规划红线。 地下建筑物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按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规定执行。 在规定的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内,不得设置零星建筑物;雨蓬、阳台、招牌、灯饰等可外挑,但其离室外地面的净空高度不得小于3米。 第三十九条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除规划另有规定外,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 (一)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 (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

(三)次要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 公路红线和隔离带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但可耕种或绿化;经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批准,可开挖沟渠、埋设管道、架设杆线、开辟服务性车道等。 沿穿越村镇、城镇的公路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可按村镇、城镇规划进行管理,但建筑物后退公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 第四十条沿河道规划蓝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期保留的河道规划线)两侧新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河道规划蓝线的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6米。 第四十一条沿铁路两侧新建、扩建建筑工程,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高速铁路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50米;铁路干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铁路支线、专用线两侧的建筑工程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铁路两侧的围墙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围墙的高度不得大于3米。 (二)铁路两侧的高层建筑、高大构筑物(水塔、烟囱等)、危险品仓库和厂房与轨道中心线的距离须经铁路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 (三)在铁路道口附近进行建设的,须符合铁路道口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二条沿磁悬浮交通线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轨道中心线距离除有关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50米。 沿地面和高架轨道交通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距离除规划另有规定外,不得小于30米。 沿地下轨道交通两侧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后退隧道外边线外侧距离应符合轨道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是指2016年至2020年上海市发展的总体 规划。下面是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主要内容: 一、总体要求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总体要求是“发展质量、效益、竞争力、可持续性全面提升,全面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这一总体要求表明上海市要在五年内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大都市。 二、发展目标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实现GDP年均增长7%左右,人均GDP达到2.5万美元,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三、发展战略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发展战略是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开放 发展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基础,以绿色发展为方向。推动上海向科技创新中心、全球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五个方向发展。 四、重点任务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推动全方位的科技 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上海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改善环境和生态保护状况,深化改革和加强党的建设等。

五、推动世博会遗产的发展利用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还提到了推动世博会遗产的发展利用,包括加快世博会地区转型发展,推动世博会遗产的创新利用和转化,提高世博会遗产的使用效益。 六、中心城市功能提升 上海市“十三五”规划中还提出了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包括加强服务功能,提升中心城市吸引力和辐射力,加强城市运营和管理,推进城市体系协调发展等。 总体来说,上海市“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都市,通过提升GDP和人均收入水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实现持续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

2020-2030上海地铁规划图

上海地铁规划图2020、2030年高清及12-21号线 线路图 2012-09-13 16:05 | 分享扫描到手机 目前上海地铁规划图中在建的还有12、13、14、21号线,将在2013年建成;世博会结束后,年内还将开工15、17、20号线。远期,上海地铁规划图中将达到33条线,1700公里规模,并与贯通全市各要点的高速城际铁路统一票务、有效换乘。 2020年规划图(高清)

2030年规划图(高清) 目前上海地铁在建的还有12、13、14、21号线,将在2013年建成;世博会结束后,年内还将开工15、17、20号线。远期,上海地铁规划将达到33条线,1700公里规模,并与贯通全市各要点的高速城际铁路统一票务、有效换乘。 上海地铁14号线:即原来的M6线,起讫点为嘉定江桥(社区网论坛商铺)至陆行。 走向:嘉定江桥由A20东侧起经铜川路、曹杨路、武宁(社区网论坛商铺)南路、华山路、常熟路、长乐路、金陵东路过江到世纪大道、浦东大道、金桥(社区网论坛商铺)路、川桥路到陆行(申江路和金穗路之间)结束 设站:陆行、金港路、金沪路、碧云(社区网论坛商铺)路(和9号线换乘)、云山路(和6号线换乘)、居家桥路、罗山路、源深路(和18号线换乘)、浦东大道(和4号线换乘)、浦东南路、陆家嘴(社区网论坛商铺)(和2号线换乘)、豫园(和10号线换乘)、大世界(和8号线换乘)、淮海中路(和13号线换乘)、长乐路(和12号线换乘)、静安(社区网论坛商铺)寺(和2、7号线换乘)、武定路、武宁路(和13号线换乘)、曹杨路(和3、4,11号线换乘)、真如西村(小区网论坛)路、真光新村,丰庄,嘉定江桥

上海北外滩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北外滩地带控制性详细规划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上海北外滩地带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实现该 区域的合理开发和改善。该规划将包括土地利用、建筑高度、交通 规划、绿化空间等方面的具体规划措施。 土地利用规划 在上海北外滩地带的土地利用规划中,将注重提高土地的综合 利用效益,确保最大化地满足人们的需求。首先,将划分出不同用 途的土地,包括商业、居住、办公等。其次,将合理安排不同类型 用地的比例,以确保区域内的城市功能得到平衡发展。 建筑高度规划 为保护和凸显北外滩地带的独特性,建筑高度规划将非常重要。高度规划将按照景观和人居环境的需要进行,同时注重保护并提升 历史建筑的特色。高度限制将根据区域特点和城市发展需要进行设定,并严格执行。 交通规划

为解决北外滩地带的交通拥堵问题,交通规划将投入重点考虑。规划中将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并提供便捷的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以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同时还将建设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通道,鼓 励环保出行方式。 绿化空间规划 绿化空间是城市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北外滩地带也将注 重绿化空间的规划和建设。规划中将建立大面积的公园和绿地,提 供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同时,将保留并修复现有的绿化景观,并 增加植物种类的多样性。 建筑风格与文化注重 北外滩地带是上海历史文化的重要区域,因此在规划中将注重 保留和凸显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色。建筑风格将与周边环境 相协调,注重保护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并鼓励新建建筑与传统建 筑相结合。 结论 通过上海北外滩地带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我们将实现该区域的 合理开发和改善目标。土地利用规划、建筑高度规划、交通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解读 1缘起-“定性、定量、不定形”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之一是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作为规划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在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的主要工作内容一直是对用地性质和指标的控制,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和塑造始终处于较为尴尬的局面。 针对这种“定性、定量、不定形”的特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增加有关城市空间形 态(城市空间管制、城市设计)的控制内容成为较为迫切的需求。我国各地的城市都在这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上海市目前正在探索通过附加图则的工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2问题-为什么不直接采取城市设计的手段? 在对城市空间形态的控制与引导的探索中,城市设计是被最普遍使用的方法。不可否认,在规划管理实践中,城市设计凭借其丰富的内容、直观的形象和多样的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注意到,随着规划管理体系的日益法制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城市设计也面临着约来越突出的问题。 2.1 法律地位的缺失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作为城市政府的一项行政职能,需要法规赋予其所能行使的权力。然而无论是《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还是《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都没有明确城市设计的法律地位。因此,城市设计在规划管理实践中往往只能起到一定的咨询、参考作用,能发挥的效力十分有限。 2.2 可操作性的不足 除去法律地位方面的因素外,用城市设计指导规划管理的实践工作还会面临操作方面的

困难。 2.2.1 缺乏明确的控制要素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奠定了城市设计的基本框架,他提出的五个要素也被广泛使用。随着时代的演变,城市设计被赋予的职能和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大到城市功能、发展 战略,小到建筑小品、植物配置,内到城市空间、建筑形态,外到产业规划、开发策略,都 往往会成为城市设计的工作内容。城市设计似乎已经成为包罗万象的综合规划和包治百病的 灵丹妙药。然而,也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得城市设计往往是“什么都想管,但什么都管不了”。 一方面因为缺乏公认的控制要素体系,不同的城市设计之间缺乏共有的认同基础,从而使城市设计很难成为一项通用的管理手段。另一方面,各项要素缺乏明确的定义、表现形式、控制要求和执行方法,使得城市设计的内容在管理实践中由于缺乏操作性而寸步难行。 2.2.2 城市开发主体的转变 城市开发主体由政府转变为市场也使城市设计面临一定的困惑。不同于独立的建设项目,城市设计覆盖的范围往往较广,因此既有先于开发主体的概念设计模式,也有开发主体 明确后的方案设计模式。前者具有较强的政府主导性质,具有一定的主观和理想主义特点,往往会在城市开发过程中受到多方的诟病,并被修改得面目全非,沦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结局;后者虽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往往会因为利益驱动而削弱城市整体形象, 或者影响公共利益。因此,城市设计处于这种两难的境地中,很难寻求到理想与现实、理念 与操作之间的平衡。 3可能的出路之一-附加图则工作的探索 正是由于如前所述的种种因素,上海市在最近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体系中开始尝试附加图则的工作方法,即在需要进行重点城市设计控制的区域,采用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新型 的附加图则共同进行控制,以期能在传统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城 市空间特别是公共空间的控制管理。 4附加图则需要解决的问题 4.1“定形” 归根到底,附加图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城市空间形态,因此“定形”是附加 图则的必然要求。但是这种“定形”并不是直接确定规划范围的具体空间形态,而是通过城市设计的研究基础,提取出必要的控制内容,保障城市的整体空间形象和公共利益。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 “开门做规划”,在全过程公众参与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以下简称“上海2040”)8月22日面世。下面小编整理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欢迎阅读。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公示全文内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简称“上海2040”)编制工作自2014年5月6日上海市第六次规划土地工作会议后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已形成规划草案,于8月22日起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公示。 “上海2040”是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后第一个展望至2040年并向国务院报批的超大城市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韩正书记担任组长,杨雄市长担任第一副组长。规划紧紧围绕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的要求,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强化五个统筹”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基本要求,将国家战略、民众期待、上海实际结合在一起,积极探索规划新理念、新方法、新机制,引领和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此次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门做规划”,强调专家把关、跨界合作、多方协调、公众参与。主要成果包括八个方面: 一是确立了上海至2040年的发展新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以及三个重点领域的子目标,即建设“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 二是探索超大城市“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创新发展模式。在坚守“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要求下,引导高密度超大城市由外延增长型向内生发展型转变。以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空间立体、复合、可持续利用;建立空间留白和动态维护机制,探索具有弹性和韧性的城市结构。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最新版如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上海市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范围内各项建设工程。本市临时建设、农村个人建房和市区简棚屋地区私有房屋修建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编制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实施性详细规划,下同)应符合本规定。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分区规划(或地区结构规划)和本规定执行。 第二章建设用地的区划分类和适建范围 第四条本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一90)分类如下: (一)居住用地; (二)公共设施用地; (三)工业用地; (四)仓储用地; (五)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六)绿地。 第五条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街坊、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用地。居住用地包括住宅用地、居住小区及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地。 (一)第一类居住用地(R )指以低层住宅为主、建筑密度较低、绿地率较高且环境良好的用地; (二)第二类居住用地(R ),指以多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三)第三类居住用地(R ),指以高层住宅为主的用地。 第六条公共设施用地(C),指居住区及居住区级以上的行政、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与设施的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一)行政办公用地(C ),指行政机关、党派和社会团体等机构用地; (二)商业金融业用地(C ),指商业、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和旅馆业等用地; (三)文化娱乐用地(C ),指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电影电视、图书展览和游乐等设施用地; (四)体育用地(C ),指体育场馆和体育训练基地等用地,不包括学校等单位内的体育用地; (五)医疗卫生用地(C ),指医疗、保健、卫生防疫、康复和急救等设施用地; (六)教育和科研设计用地(C ),指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成人学校、业余学校、残疾人学校、工读学校、科学研究和勘测设计机构等用地,不包括中学、小学和幼托设施用地(纳入居住用地)。 第七条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一)第一类工业用地(M ),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基本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二)第二类工业用地(M ),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三)第三类工业用地(M ),指对居住和公共设施用地的环境有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用地。 第八条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用地。 (一)普通仓库用地(W ),指储存一般货物的普通仓库用地; (二)危险品仓库用地(W ),指储存易燃、易爆和剧毒等危险品的专用仓库用地。

上海北外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北外滩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背景介绍 北外滩位于上海市的黄浦江畔,是一片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城市发展潜力的区域。为了保护和发展北外滩片区的独特魅力,上海市制定了本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规划和指导相关建设项目,实现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本规划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以文化、商业和居住为主的现代化区域,提升北外滩的形象和功能。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 1. 体现历史文化 保留和修复原有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展示北外滩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底蕴。 2. 持续发展和创新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文化和居住模式,推动北外滩持续发展,并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体验。 3. 环保和可持续性 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打造一个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北外滩。 三、规划内容 1. 功能划分 根据区域特点和使用需求,将北外滩划分为不同功能区,包括商业区、文化区、居住区和公共空间等。 商业区 商业区位于北外滩的核心地段,主要规划高档购物中心、餐饮娱乐场所和办公楼等,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商业服务和消费体验。 文化区

文化区中心围绕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展开,规划了博物馆、艺术中心和演艺场所等,致力于保护和传承北外滩的历史文化,同时丰富居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居住区 居住区规划了高品质住宅、公寓和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并配备绿地、健身设施等公共空间,增加居民的生活品质。 公共空间 为了提供良好的城市公共环境,规划了公园、步行街和景观广场等公共空间,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娱乐和社交交流的场所。 2. 建筑高度和体量控制 为了保护北外滩的景观特色和城市整体形象,规划中设置了建筑高度和体量的控制要求,确保建设项目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 交通规划

上海CAZ规划

上海CAZ规划 在上海的城市规划中,将传统CBD(中央商务区的概念)升级为CAZ(中央活动区),CAZ也就相当于城市的精华地区。从上海定位的CAZ当中,可见明显更加偏重浦东地区。 上海官方2040的规划稿中强调,要突出中央活动区的全球城市核心功能,中央活动区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也是服务整个市域的城市中心,包括小陆家嘴、外滩、人民广场、南京路、淮海中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豫园商城、上海不夜城、世博- 前滩- 徐汇滨江地区、徐家汇、衡山路- 复兴路地区、中山公园、苏河湾、北外滩、杨浦滨江(内环以内)、张杨路等区域。中央活动区重点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商务办公、文化娱乐、创新创意、旅游观光等功能。上海的中央活动区(CAZ,Central Activity Zone),浦东虽然明面上占的比重不大,却涵盖了大部分精华部分和发展部分。 CAZ的浦东部分:金融、总部为主 小陆家嘴是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中国最著名的金融中心就是北京的金融街和上海的小陆家嘴;张杨路是陆家嘴的扩充,巨大的商务区,同时也是全国大型商业最集中的区域;世博-后滩-前滩:这是浦东的新亮点,总部经济的聚集地,央企都能放过去,其实就是上海商务中心; CAZ的浦西部分:商业、商务、文化、旅游为主

南京西路、淮海路、北外滩-四川北路、不夜城-苏河湾、杨浦滨江:每个区都有一块,这些地方商务是可以的,但明显不如浦东的能级;南京东路、豫园、徐家汇、中山公园:这些地区以是商业为主,这是浦西的强项;其他:的基本是文化、旅游为主,这并不是上海的强项,而且对核心经济的影响不大。 从上海的大格局上,偏重浦东建设CAZ完全合情合理,浦西传统市中心土地已经很难滚动发展,而较广阔虹桥商务区还很稚嫩,只有继续大力发展浦东,才能保证上海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