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思想史总结

管理思想史总结

管理思想史总结
管理思想史总结

重点理解一般了解

一:导论p9-11

第一篇:

1.早期社会的管理思想(了解):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古代巴比伦的管理思想;古希腊的管理思想;

古罗马的管理思想;宗教和古代管理思想

2.古希腊的管理思想(理解)P16

荷马时代的部落管理,实行军事民主制,氏族部落采取“一长两会制”。

古希腊人的管理思想:

1.统一节奏、愉快工作的原则

对于艰苦、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往往用笛子和管乐器来规定动作。每种工作都有歌曲,配合着音乐开展工作,引进了节奏、标准动作和工作速度。

2.管理普遍性原则

苏格拉底关于“管理公共事务的技巧与管理私人事务的技巧是通用的”

3.专业化与合理分工原则

柏拉图在“理想国”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体现了其独特的管理思想;

4.提出来管理的对象、目标和中心:色诺芬(了解)

a.首先提出了经济管理的对象——“家庭管理”

b.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优劣的判别标准——财富是否得到增加

c.分析了分工的重要性

5.管理和组织

亚里士多德提出关于管理和组织的见解,如论劳动分工,论部门分工,论权利集中化、分散化和代表制,论协作,论领导等等;

3.马吉雅维利的管理思想p25(理解)

他在其代表作《君主论》(1513)中认为共和政体是最好的国家形式,但又认为共和制度无力消除意大利四分五裂的局面,只有建立拥有无限权力的君主政体才能使臣民服从,抵御强敌入侵。他强调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权术政治、残暴、狡诈、伪善、谎言和背信弃义等,只要有助于君主统治就都是正当的。这一思想被后人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人民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书中还强调君主必须同人民保持较好的关系;必须重视军事;必须通权达变,灵活机动,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并要真正了解国情,注意避开谄媚者。

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著有《君主论》、《战争的艺术》等著作。

他的人性论是“人性本恶论”,进而认为必须使用强制手段对人进行管理和控制才能达到目标、完成任务;

他的“物质利益决定论”认为,人们冲突的根本原因是物质利益;

他在政治体制的研究中指出,共和制比君主制更优越;

他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要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

4.莫尔的管理思想p26(了解)

托马斯·莫尔,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始人,才华横溢的人文主义者和阅历丰富的政治家。

他以其用拉丁文写成的《乌托邦》(1516年)而名垂史册,此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书中的管理思想主要是通过他对英国现实的批判和未来社会的设想体现:

(1)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

(2)乌托邦岛已十分注意生产的布局和生产的组织

(3)在国家管理方式上,莫尔主张用民主的方式选举政府官员,按民主的方式治理国家

(4)在经济管理方式上,他设想整个社会经济是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管理的

5.文艺复兴运动p28(理解)

“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思想

当时意大利的学院和大学中,兴起了以希腊文、拉丁文为基础的修辞学、哲学、逻辑等科目,再加上原有的法学、医学等合称为“人文科学”,以区别于神学,并逐渐排挤了经院哲学的地位,占据重要的教育位置。

研究这些人文科目的学者被称为人文学者,而“人文主义”则用来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学者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人文主义”主要指一种信念:

(a)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b)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

(c)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

人文主义者观点:

(a)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天主教宣传的宗教信条和禁欲主义是违反人性的,应当反对。

(b)主张文学艺术要能反映人的真实感情;科学艺术要能增进人的福利,教育要能发展人的技能。

人文主义核心:

(a)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反对神学中抬高神而贬低人的观点,肯定人的价值,强调人的可贵,要求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认识自然、造福人生。

(c)只有人性得到解放,才能使生产力得到真正的解放。

总之,用“人权”观念替代“神权”观念;以“人”文本的文化替代以“神”为本的文化。

6.文艺复兴对管理思想的影响P38(了解)

1.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宗教改革使资本主义发展获得了持久的精神来源;

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4.近代科学的诞生使得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发动机。

7.第一节思想准备--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p38(重点)

一、资本主义精神的建立

资本主义精神产生的先决条件——人必须从奴性走向自由。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摆脱教会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提倡个性解放,争取政治与经济的自由。

文艺复兴运动同时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也为工业革命后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条件。

(一)新教伦理——对教会中央集权的挑战要求精神上的解放;

新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产生带来了明确的指导原则,韦伯认为,人有义务工作,有义务聪明地使用他们的财富,有义务过自我否定的生活。世界上不平等的物质分配是神的旨意,因为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才能,因而获得不同的报酬。

因此,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精神是追求精神财富和世俗成功的新教伦理创造的。

(二)个人自由伦理——对抗铁板一样的政府形式的斗争中获得政治上的解放;

1.托马斯·霍布斯《利维坦》

认为应该通过建立国家保障社会的和平。

认为君主制是理想的政体,因为是被统治者给予统治者权利;

反对君权神授。

2.约翰?洛克《政府论》(提出分权学说,立法权,行政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主张实行代议制)

猛烈抨击君权神授制度,提出由人民来判断君主或立法机构是否违背了人民对他们的信任。

(1)主要贡献:政治上主张个人自由,经济上主张私人财产不受侵犯

①人民受理智的自然法则支配,而不是受专横的统治准则或为独裁者的各种念头所支配;

②人类社会是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自然和理智的法则规定了人们不得侵犯他人的财产。

(三)市场伦理——在反对重商主义思潮中获得经济的解放;

二、资产阶级革命为社会变迁做准备

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意义

(1)资本主义的建立,解决了封建生产关系和先进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2)资本主义的建立,解决了由封建专制向民主制度过渡的问题。

8.古典管理理论的产业准备—英国的工业革命p42(重点)

一、商业贸易为工业革命做准备

为利于商业流通,满足国内外贸易的发展,英国开始开掘运河,运河的开通使大批城市建立起来,这些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先决条件。

随着商业贸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英国城市的建立,并最终引发了工业革命。

二、工业革命的产生

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基本上包括了三个方面:

1.纺织机等机器是工具上的革命;

2.蒸汽机是动力上的革命;

3.工厂制度是生产组织方式上的革命。

管理思想的发展是与当时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水平、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生产的组织方式及当时的文化背景紧密相连的。

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变革,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在工业革命爆发时代,无论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还是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这一内在因素,都为资本主义的高速发展提供了物质的、精神的、理论的条件。

那么,接下来的工作则是思考:如何在市场中通过努力来获得高效率和最大利润。

由此,古典管理思想应运而生。

9.古典管理理论的实践准备—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对管理思想提出的要求p45(重点)

一、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与工厂制度的产生

工业革命对后来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革命在西方彻底摧毁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为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是工厂制度的建立,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微观基础。

由于工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使工厂能够进行社会化大生产;

为提高效率,企业实行高度的专业化分工;

高速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工业化城市;

大工业产生了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从此劳资关系形成资本主义的一种基本关系;

二、工厂制度对管理所提出的客观要求

(一)劳动力问题

1.招募

2.培训

3.纪律和激励

(二)管理人才极度缺乏

1.一个农业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工业国,社会无法提供大量符合要求的管理人员。

2.缺乏管理的知识体系

3.缺乏管理行为的普遍准则

4.缺乏管理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指导

10.理论准备—古典管理思想的形成p48(重点)

詹姆斯?斯图亚特p49(理解)

英国重商主义后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经济原理研究》出版于1767年。

1.分工是生产和工厂制度的一个主要支柱。詹姆斯先于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论述了工人由于重复操作而获得灵巧型;

2.先于泰勒100年提出了工作研究方法和刺激工资的实质;

3.指出了管理人员和工人之间的分工问题;

4.阐述货币流通的一般规律,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活动;

5.指出机器代替工人的劳动不会使工人失业,反而会有更多就业机会。

亚当?斯密(Adam Smith) p49(了解)

他认为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到利己心的影响,

即经济人假设。

他的经济思想的中心是自由市场经济,即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其最主要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也称《国富论》)于1776年出版,标志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体系的构筑完成。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决定日用必需品供应情况好坏的两个因素:

1.劳动熟练程度、劳动技能和判断力的高低。

2.有用劳动与无用劳动从事者的比例。

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获得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归功于三种不同因素:1)每位劳动者的熟练程度提高;2)节省了变换各工种时损失的时间;3)简化和节约劳动力的机器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完成许多人的工作。

分工理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也是工厂制度的基础。)

经济现象基于利己主义目的者的活动而产生。

大卫?李嘉图p52(了解)

19世纪初,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大卫?李嘉图对早期管理思想的贡献:

1.“工资规律”

认为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源泉,这是经营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并得出工资越低,利润就越高的结论。

2.群氓假设

(1)社会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组成;(2)每个人以计算利弊的方式为个人的利益而行动;(3)每个人为达到目的,尽可能合乎逻辑的思考和行动。

因此,只能用绝对的、集中的权力来统治和管理。这是明确的经济人概念的形成

11.罗伯特·欧文p56(了解)

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也是职业企业家的先驱。欧文提出了著名的管理思想:“人是环境的产物”。

第一阶段,致力于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变

第二阶段,致力于以工厂为中心的社区社会改革

12.经济学家的管理思想p58(理解)

让?巴蒂斯特?萨伊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把管理作为同土地、劳动力、资本并列的第四种生产要素的人。穆勒又加上忠诚和热心这两个重要的条件。

13.泰勒对科学管理的探索P79(了解)

(一)搬运铁块实验

实验背景:原来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 12T;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搬运量:47.5T;原来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15;实验后每个工人每天工资:$1.85;

实验结论:

(1)精心挑选工人。

(2)诱导工人使之了解这样做对他们没有损害,还可以得到利益。

(3)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

(4)按科学的方法去做可节省体力。

(二)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

泰罗这项实验主要是要表明“每一项简单的动作都隐含一种科学的成分”。

实验背景:干不同的活拿同样的锹,铲不同的东西每锹重量不一样,应当有一个效率最高的重量,实验发现21P时效率最高,铲不同的东西拿不同的锹,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实验结论:

(1)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

(2)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3)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

(4)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提高效率的最好办法。

(三)金属切削实验

在米德维尔公司时,泰罗为了解决工人怠工问题,对金属切削进行了研究。

实验背景:进行了26年,切削了80万吨钢铁,进行了三万次实验,发明了高速钢,获得了专利,用专利的收入宣传科学管理;

实验结论:这项实验的成果形成了金属加工方面的工作规范,另一重要的副产品是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

14. 科学管理原理P83(重点) 32343

一、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

(一)当时资本主义劳资矛盾日益尖锐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二)对工人方面来说,其基本的假定即人是“经济人”;

(三)单个人是可以取得最大效率的,但集体的行为反而导致效率下降;

二、两个基本原理

(一)作业研究原理;

把操作分解成动作,把动作分解成动素;

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二)时间研究原理;

分析完成每项动作的时间,为标准作业方法制定标准作业时间,以确定劳动定额;

三、3个基本出发点

一是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为了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可以采取任何方法。一流的工人,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标准化的工具、标准化的环境;

三是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为追求效率最高管理人员和工人都要实行重大的精神革命,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四、科学管理的4项任务

第一,对工人操作的每一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

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养和教育以使之学会工作;

第三,与工人亲密协作;

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第四,资方与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进行分工,资方做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那部分工作;

五.科学管理内容

(一)科学的作业管理

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

(1)目的:提高每一个单位的劳动产量。

(2)内容:

1)运用科学的方法,将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和休息的时间进行合理搭配,同时对机器安排、环境因素等进行改进,消除不合理的因素,从而得到最科学的工作方法。

2)泰勒指出管理人员的首要责任是集中工人实践积累的传统知识、技能和诀窍,概括为规律和守则,全厂推行。

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

(1)目的:挖掘人的最大潜力,人尽其才

(2)内容:挑选“第一流的工人”,并利用作业管理原理和时间原理进行动作优化培训,实现最高效率。

3.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差别工资制;

(1)目的:克服工人磨洋工现象,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2)内容:

差别工资制度按是否完成定额而采用不同的工资率。

工资支付依据工人的实际工作表现,而非工人的职位或工种。即:>=:125%

<:80%,黄色工票,不改进就要被解雇。

(二)科学的组织管理

1.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离。

计划部门从事全部计划工作并对工人发布命令,工人或工头从事执行的职能,不能自行其事。

管理分工:将分工理论进一步拓展到管理领域。

2.职能工长制

为规定好工人的全部作业过程,需使工长具有9中特殊素质。

为使工长职能有效发挥,需细化使每个工长只承担一种管理的职能。

3.泰罗为组织管理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则——例外原则。

(三)科学管理的管理哲学

1.心理革命

科学管理在实质上包含着要求在任何一个具体机构或工业中工作的工人进行一场全面的心理革命——要求他们在对待工作、同伴和雇主的义务上进行一种全面的心理革命。

用合作代替对抗:双方把注意力从被视为最重要的分配剩余的问题上移开,而共同把注意力转向增加剩余上,一直到剩余大大增加,以致没有必要就如何分配剩余的问题进行争吵为止。

2.转变人性的管理

从传统的小农意识、小生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现代社会化大工业生产的思维方式的革命。没有这场革命,就不可能真正进入现代文明社会。

管理者必须认识到,工人若不能从这种做法中获得额外报酬,就不会顺从标准,勤奋工作。

首要的变革应该是消除工人的怀疑,用实践使他们相信变革会带来好处。

(四)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评价

1.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在管理哲学上的突破是全面的和划时代的。

科学管理正是在管理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管理进行了归结和变革。

2.管理职能从企业生产职能中独立出来,开始有人从事专职的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了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3.现场作业管理方法,由于采取了科学管理的作业程序和管理方法,使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多倍。

4.局限性:

(1)研究范围较小,内容较窄,侧重生产作业管理。

(2)认为人仅是“经济人”,忽略了社会和人的心理因素对生产效率的影响,限制了泰勒的视野和高度。

15.查尔斯?巴贝奇的思想p59(了解)

他的最著名的发明是1822年制造出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机械计算机——差分机。

巴贝奇在管理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和泰罗有极为相似的思想而且都看到了:管理存在着一种共同的规则和规律,并且都在试图寻找和进行应用。

1.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有可能制定出企业管理的一般原则;

2.分析了分工能提高效率的原因;

3.提出固定工资加利润分成的制度

16.亨利·福特p102(了解)

福特制是指由福特首创的一套生产和管理制度。福特思想的核心——标准化。

17.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p94(了解)

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1、对砌砖的动作进行仔细的分析和实验,减少不必要的动作,设计专门的工具,改进工作流程;

观察到了工人使用的工具和工作的速度参差不齐;

很早就说明了工人必须参与改进工作和强调训练的必要性;

2、把动作研究扩展到了疲劳研究,并从建筑业扩大到一般制造业;

把动作分解成基本动素;

利用摄影机进行动作摄影,分析不必要动作并消除;

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一个效率专家;

3、还探讨了工作、工人与工作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4、重视人的因素,把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用于改进和扩大工人的能力。

莉莲·吉尔布雷斯是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的夫人,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著有《管理心理学》。

论述了传统管理方式、过渡管理方式、科学管理方式对个人、职能化、激励和福利等一系列问题所产生的影响之间的比较;

传统方式采用单一的直线指挥,其特点是中央集权;

科学管理通过培养人的品德、能力和技巧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潜力;

其目的在于证明科学管理是培养工人,而不是扼杀工人。

18.科学管理的总结P110(重点)

科学管理是以工厂管理为对象,以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对工人的工作和任务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标准的操作方法,并用此法对工人进行指导、训练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科学管理就是应用科学的方法确定从事一项工作的“最佳方法”,是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的分水岭。泰勒的科学管理的理论和研究活动确立了他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科学理论并非泰勒一人的发明,而是把19世纪在英、美等国发展起来的思想、理论加以综合而成的一套思想

19.法约尔的五项职能P120

(1)计划职能(2)组织职能(3)指挥职能(4)协调职能(5)控制职能

统一指挥P123(理解)

法约尔明确指出,无论就哪一件工作而言,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者的命令,即“统一指挥”,

为此,他提出要避免双重指挥,在他看来双重指挥经常是冲突的根源,这些冲突有时是很严重的,应

统一领导P124(理解)

即对于同一目标下的所有工作,应由同一的管理者负责。

他认为,不要把“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混为一谈,“统一领导”强调的是一个领导者和一个计划,而“统”则强调的是一个下属只能听从一个领导者的指挥。

22.等级制度——法约尔跳板P125(理解)

即从最高权力机构直至低层管理人员的上下级领导系列,它显示出组织内权力执行的路线和信息传递渠道。

在一些大型组织中,尤其是在政府机构中,通过这条渠道传递信息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而许多事情的成败正是取决于信息传递和命令执行的快慢。

因此,他认为,应该把尊重等级系列与保持行动迅速结合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设计了一种“联系板”,亦称“法约尔跳板”,以便横跨过权力执行的路线而直接联系,但是他认为,只有在有关方面都同意而上级又始终知情的情况下才能这样做。法约尔将其设计的这种“联系板”图示如下:

在一个等级制度表现为E—A—I双梯结构的企业里,假设E部门与I部门发生联系,以常规的方法就需要沿着等级路线攀登从E到A的阶梯,然后再从A下降到I,这个过程中每一级都要停顿。然后再反向从I经过A回到原出发点E。显然,通过E—I这一“跳板”直接从E到I,问题就简单多了。当领导人D与H允许他们各自的下属E与I直接联系,E与I又能及时地向他们各自的领导人汇报他们所共同商定的事情,沟通就既快又便捷,而且维持了等级制度的原则。

23.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P129(重点)+图

理想的行政组织

通过职位和职务来管理,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凭客观事实来领导

韦伯对权力的分类

合理的法定的、传统的、神授的

韦伯认为,理想的行政组织应当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不是以个人或世袭地位为基础。

要使得行政组织发挥作用,管理应以知识为依据进行控制,管理者应具有胜任工作的能力,应该依据客观事实而不是主观意志来领导。

24.韦伯对权力的分类p131 (重点)

合理-合法的权力:指的是依法任命,并赋予行政命令的权力,对这种权力的服从是依法建立的一套等级制度,这是对确认职务或职位的权力的服从。

传统的权力:以古老的、传统的、不可侵犯的和执行这种权力的人的地位的正统性为依据的。

神授的权力:建立在对个人的崇拜和迷信的基础上的。

韦伯认为在这3种权力中,只有合理和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25.古典管理理论总结P141(了解)

一、古典管理理论演进图

二、古典管理理论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1.古典管理理论提出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2.古典的管理理论认为通过科学方法能够发现这些管理原则和管

理职能,使得管理摆脱传统的经验式和凭感觉进行的方法。

3.古典管理理论提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管理职能是管理工作的基

础,对经济管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也为总结管理思想史提供了极为

重要的参考价值。

4.古典管理理论奠定了管理学发展的基础,是对古典管理思想的继承和

发展。

三、古典管理理论的缺点

人性研究未深入,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内;

没有把管理对象上升到系统加以认识;

重点放在内部,而忽视了组织赖以存在的外部市场环境;

四、古典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

1、古典管理理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对现代管理理论的研究仍然具有着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2、古典管理理论适应于其相应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值得借鉴。

26.行为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P147(了解)

一、行为科学的提出

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研究人的行为以及动物的行为,是一个学科群。

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目的在于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二:行为科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经济危机周期。资本家为摆脱危机,充分利用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加紧对工人的剥削,使劳资矛盾进一步恶化。

为实现一种新的“平衡”,资产阶级学者们一方面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思考,一方面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在管理工人方面的效能进行思考。

结果是,在经济学方面,凯恩斯主义兴起,为资本主义持续发展开出了药方;在管理学方面,梅奥开辟了人群关系和行为研究的新方向。

27.霍桑实验P157(重点)

一)照明实验:车间照明实验

研究问题:工作场所的照明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

Hypothesis :照明度的提高将导致产量的增加;

初步研究表明:

挑选工人组成实验小组,通过变化组和控制组的对比研究发现,无论照明如何变化,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发现产量和照明度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无法确定改善照明对于工作的效率有什么积极的影响。

研究解释:

对生产效率而言,有很多影响变量。照明度并不能解释生产效率的变化,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个体的心理状态”;

这家公司的一位检查部主任潘诺克推测,产量的增加有可能是由于工人被实验所鼓动起来的一种工作热情所致。

(二)福利实验:继电器装配试验

哈佛大学的梅奥(Mayo)来进行这项实验。梅奥指出,解释霍桑实验秘密的关键因素是“小组精神状态的一种巨大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福利措施的变化,产量有升有降,但是与以前相比,都有很大的提高;

研究解释:

“精神状态”等因素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产量上升源于职工积极性的提高,这仍然是由于职工与研究者之间有一种的融洽的人际关系所致。

提出了新的研究假设并进行实验:

⑴在实验中改进物质条件和工作方法,可导致产量增加;

⑵安排工间休息和缩短工作日,可以解除或减轻疲劳;

⑶工间休息可减少工作的单调性;

⑷个人计件工资能促进产量的增加;

⑸改变监督与控制的方法能改善人际关系,从而能改进工人的工作态度,促进产量的提高。

(三)访谈实验:大规模的访谈试验

既然上述实验表明了管理方式与职工的士气和生产效率有密切关系,就应该了解职工对现有管理方式的意见,以便于促进;

实验结果:

由于工人有了自由发表意见、发泄的机会,虽然工作条件和劳动报酬都没有改变,但是他们普遍认为自己的处境比以前好了;

发现引起工人不满的事实和他们所抱怨的事实并不一致,员工会因为个人的事情而影响工作业绩;

实验的启示:

管理方式的转变能带来士气的提高和人际关系的改善,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

应该对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之能倾听并理解工人的个人问题;

四)群体实验:继电器绕线组试验

研究目的:在于证实在以上的实验中研究人员似乎感觉到在工人之间存在某种非正式组织,而这种非正式组织对工人的态度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结论:这种自觉形成的非正式组织,是必然存在的,是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的;

其职能对内在于控制成员行为,对外则为了保护其成员,使之不受管理层的

实验分析:非正式组织对人起着两种作用:

①它保护工人免受内部成员疏忽所造成的损失,如生产得过多或过少。

②它保护工人免受外部管理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如降低工资率或提高产量标准。

至于非正式组织形成的原因,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情况,而是同更大的社会组织有联系。它同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并对生产率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28.人际关系学说的建立P162(理解)

1、职工是社会人

影响人的劳动积极性的因素,除了物质利益之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利用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服务;

霍桑实验表明,工人在企业内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些工作以外的联系,这种联系会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满意度

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

梅奥等人根据霍桑实验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到各种需要的满足程度。

29.梅奥“社会人”的假设p164(了解)

梅奥提出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认为:

①合作,而不是竞争;②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自我的利益而行动;

③感情,而不是逻辑。

1、社会人的本质之一,是在劳动中同其他人交往,结成合作关系;

如果忽视人际关系的调整,会造成生产中的问题不断出现;

2、个人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在集团中的地位,而不是为了自我利益采取行动;

一个工人进入工厂以后与同班组的其他人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工人的工作表现,直接地影响其才能的正常发挥。

3、人的思想和行动更多地受感情而不是逻辑引导;

经营管理人员一旦抛弃认为工人群众是群氓的错误假设,重视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的不断调整,就能获得惊人的效果。重视人际关系的调整,将取得惊人的效果;

30.弗鲁姆的期望理论P174(了解)

M=V×E

式中,M表示激发的力量,V表示效价,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E 表示期望值,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估计。

31.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P175(了解)

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表明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不只受到一个因素的影响,积极性与影响因素不只是存在简单的因果关系。

个人之所以能被激励,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所得,即现在的行动与未来的报酬之间存在某种关联;所以一个人的激励来源于努力、绩效、报酬、满足等变量;

这种模型较为具体的描述了激励的过程;

管理者应通过制定周密的计划,利用目标管理方法,借助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工作责任制,把努力—成绩—报酬—满足这个有机的过程贯穿到自己的具体管理过程之中。

32、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p179(理解)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于1957年提出两大类可供选择的人性观:

一类是性恶论(X),相应的管理措施就应当是惩罚性的;

另一类是性善论(Y),相应的管理措施就应当是鼓励性的。

X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

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并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Y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

33.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理解)

四种人性假设:理性经济人假说(相当于x理论);社会人的假说;自我实现人的假说(相当于Y理论);复杂人的假说

理性经济人假说(相当于X理论)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社会人假说

(1)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的需要,经过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2)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3)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4)人们最期望于领导能承认并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自我实现人的假说(相当于Y理论)

(1)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于弹性,能适应环境。(3)人们能够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的后果。(4)个人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并不冲突,而且是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应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配合。

复杂人的假说

(1)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人的许多动机安排在各种重要的需求层次之上,这种动机阶层的构造不但因人而异,而且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点也是不一样的。

(2)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的结果。

(3)人在不同的组织和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不能合群,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与同事相处的状况都可能产生影响。

(5)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做出不同的反应。

34.群体行为的研究P184(了解)

卡特?勒温的场论:行为=(个性×环境)

35.连续统一体理论P191(了解)

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个好的领导的方式是取决于领导者和被领导者所处的环境、任务的性质、职权的关系和团体的动力等。所以领导的方式决策的基本的变量便是经理运用职权程度与留下给下属享有的自由度之间的比例。

美国学者坦南鲍姆和施米特认为,领导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专权型到放任型,存在着多种过渡形式。根据这种认识,他们提出了“领导方式的连续统一体理论”。其领导类型有无数多种,有7中具有代表型的类型

36.方格理论P193(理解)+图

管理方格理论是布莱克和穆顿提出的。

管理方格是一张方格图,每一小方格代表对“生产”和“人”关心的不同程度组合形成的领导方式。

9.1型方式(任务型)

专权式领导,下属只能奉命行事。

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

只要员工愉快,生产自然好。

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

努力保持和谐和妥协,由于牢守传统习惯,从长远看,会使企业落伍。

1.1型方式(贫乏型)

对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任务的关心都很差。

9.9型(团队型)

对人和生产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

37. Z理论P194(理解)

A型组织:

1.短期雇用;

2.迅速的评价和升级,即绩效考核期短,员工得到回报快;

3.专业化的经历道路,造成员工过分局限于自己的专业,但对整个企业并不了解很多;

4.明确的控制;

5.个人决策过程,不利于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发挥;

6.个人负责,任何事情都有明确的负责人;

7.局部关系。

J型组织,日本企业具有不同的特点

1.实行长期或终身雇佣制度,使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

2.对员工实行长期考核和逐步提升制度

3.非专业化的经历道路,培养适应各种工作环境的多专多能人才;

4.管理过程既要运用统计报表和数字信息等清晰鲜明的控制手段,又注重对人的经验和潜能进行细致而积极的启发诱导;

5.采取集体研究的决策过程;

6.对一件工作集体负责;

7.人们树立牢固的整体观念,员工之间平等相待,每个人对事物均可作出判断,并能独立工作,以自我指挥代替等级指挥。

(1)主要观点: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2)管理的主要内容:

a:企业对职工的雇佣应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

b:上下结合制定决策,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工作。

c:实行个人责任制。

d:上下级之间关系要融洽。

e:对职工要进行知识全面的培训,使职工有多方面工作的经验。

f:相对缓慢的评价和稳步提拔。

g:控制机制要较为含蓄而不正规,但检测手段要正规。

38.科学管理的总结P196(了解)

行为科学对管理思想的发展

科学管理所倡导的经济刺激和物质激励出现了效用递减现象。管理学者们不得不注重在微观层面上研究“硬件”以外的造成企业效率下降的影响因素,于是,行为科学理论出现了。

行为科学理论的出现,弥补了科学管理理论的不足,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动机、人际关系等。主要研究个体行为、团体行为与组织行为。目的在于研究人的心理、行为等高效率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行为科学理论的缺点

首先,过于强调人的作用,忽视了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考虑;

其次,行为科学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在假定系统中的某些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去研究人类行为的特点,不具备普适性;

行为科学理论的历史贡献

1.缓和了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中的劳资关系;

2.提供了研究人类行为的基本方法;

3.行为科学使得很多领域的管理也逐渐趋于科学;

4.对今天的企业管理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

39.管理过程学派P216(理解)

主要代表人物:丘奇、穆尼、戴维斯、孔茨、纽曼

管理思想及特点:孔茨的职能管理和穆尼的管理思想

基本方法:职能划分和职能研究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

哈罗德?孔茨的代表作:《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丛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

理学》等。

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

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

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

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詹姆斯?穆尼的管理思想

代表作《组织原理》其主要思想为:

(1)组织原理。他认为组织是一种“纯属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组织是管理的机构,即管理的过程。(2)协调原理。认为协调是人们为追求共同的目的而在一起的一致行动。

(3)阶层原理。认为是组织中的不同成员按其权利和责任的不同而在承担责任方面分成不同的阶层。(4)职能原理。指各种职责之间的区别,即专业化。穆尼认为职能是阶层原理的后果,他把职能分为三种:决定性职能、应用性职能、解释性职能。这三种职能可以分成为原理、过程、后果。

40.社会系统学派P223(了解)

代表人物:巴纳德和《经理人员的职能》

管理思想及特点:组织是一个通过调整内外部力量达到均衡的开放性的系统。

方法论基础:职工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区别联系。

社会系统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社会系统学派的特点是将组织看作是一种社会系统,是一种人的相互关系的协作体系,它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管理人员的职责在于使各种冲突的力量、各种不同的需要和目的得以维持成一种恰当的平衡。

社会系统学派理论的理论特点

(1)管理人员的职能以及应当如何行使这些职能,是由组织的本质、特性和过程决定的。(2)对组织的本质(组织中人的行为)进行了描述性的分析。

(3)将决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组织决策过程。

41.决策理论学派P232(重点)

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詹姆斯?马奇

管理思想及特点:组织理论、信息问题、决策的准则和标准

决策方法: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方案评价。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赫伯特?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决策理论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

决策分为四个阶段:收集情报,拟定计划,选定计划,评价计划。

关于决策的准则问题——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是其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之一。

关于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的技术以及决策中的思维过程,也是其对管理学的重要贡献。

行为决策理论主要内容:

1.人是有限理性的,人的知识、想象力和计算力是有限的。

2.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决策者识别和发现问题容易受知觉偏差的影响;判断时直觉的运用往往多于逻辑分析。

3.由于受决策时间和可利用资源的限制,决策者只能做到尽量了解各备选方案,而不能做到全部了解,决策者选择的理性是相对的。

4.风险型决策中,与经济利益的考虑相比,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5.决策者在决策中往往只求满意的结果,而不愿费力寻求最佳方案。

42.决策的原则p235(理解)

1.决策遵循的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2.决策理论学派提出,以“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作为决策的准则。

西蒙用“管理人”来代替最优准则的“经济人”。这种管理人要求:

(1)用满意的准则代替最优化准则。

(2)不考虑一切可能的复杂情况,只考虑与问题有关的特定情况。

关于决策的准则和标准

西蒙认为,要得到最优的结果,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决策者对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未来的后果要无所不知。

(2)决策者要具有无限的估量能力。

(3)决策者的脑中对各种可能的后果有一个完全而一贯的优先顺序。

43.行为决策理论p (理解)

赫伯特?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著作:《管理行为》提出:“有限理性”和“满意度”原则。

研究结果:发现影响决策者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个人的行为表现,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詹姆斯?马奇名副其实的多领域管理大师,组织决策研究领域最有贡献的学者之一。

他的主要成就是关于组织理论的研究。

经典著作:西蒙和马奇:《组织》,1958年;马奇和赛尔特合写:《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年。

44.系统管理学派P240(理解)

主要流派:一般系统理论、系统管理理论

管理思想及特点:企业系统、系统动态学

管理方法:模型分析法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理论要点是:

1.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的人造系统。

2.组织是一个为环境所影响,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系统。组织不仅本身是一个系统,它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系统的分系统,它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取得动态平衡。

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合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

并且工商企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

45.数量管理科学学派P254(了解)

主要代表:兰彻斯特和希尔、伯法、利文森

管理思想及特点:系统观点、学科交叉、定量化、模型优化

管理方法:模型法

数量管理学派又称管理科学学派,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该理论的正式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与行为科学平行发展起来的。

1939年,美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布莱克特领导的小组建立的运筹学,发展了新的数学分析和计算技术,

这些成果应用于管理工作就产生了数量管理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和经典著作

布莱克特是数量管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一位物理学教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管理科学在创建时有各方面的专家参加布莱克特领导的运筹学小组。

该小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布莱克特的代表著作是《运筹学方法论上的某些方面》。

丹齐于1947年在研究美国空军自愿配置问题时,提出了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方法——单纯形法,从此运筹学在美国逐渐应用到民用企业中去。

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的管理思想及特点

数量管理学派,开拓了管理学的另一个广阔的研究领域,使管理从以往定性的描述走向了定量的预测阶段。

其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思维基础上的,其目的是使整个系统的总效果达到最优。

该理论认为,数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各种活动,制定出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把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降低不确定性,以便投人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得到最大的经济效果。

(一)数量管理学派的特点

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标准。采用量化方法进行决策。依靠电子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二)对组织的看法

1、认为组织成员是“经济人”,或者叫“组织人”、“理性人”。

2、组织是一个追求经济利益的系统,它和系统科学学派是有着紧密的联系。

3、组织是由作为操作者的人同物质技术设备所组成的有机系统。

4、组织是一个决策的网络模型。

46.权变理论学派P261(理解)

主要代表:伯恩斯和斯托克等

理论基础:超Y理论

管理方法:计划制定的权变论、权变论的组织论、权变论的控制论

一、概述

“权变”是指偶然事件或偶然性。权变理论的主要涵义是: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学派的核心就是力图研究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二、主要代表人物及主要著作

1.英国学者伯恩斯和斯托克

他们最早运用权变思想来研究管理问题,并合著了《革新的管理》一书。

2.美国学者劳伦斯和洛希

1967年两人合写《组织和环境》一书,论述了外部环境和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分散化和整体化。

三、权变学派的理论基础

以超Y理论为理论基础的。

权变理论学派认为并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Y理论都比X理论效率高,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应该依据成员的素质、工作的特点和环境情况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超Y理论的主要内容

包括:

(1)人们是怀着许多不同的需要加入工作组织的,而且,人们有不同的需要类型。

(2)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3)组织的目标、工作的性质、职工的素质等对组织机构和管理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4)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可以继续激起职工的成就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影响权变关系的因素:(1)组织的规模;(2)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程度;(3)组织成员的个性;(4)目标一致性;(5)决策层次的高低;(6)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

权变理论的组织论

权变理论学派在组织结构方面的共同点是,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式系统”,是一个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又对外界环境施加影响的系统。

按照生产系统的工艺技术复杂性和连续性的程度,可以把这种组织复杂性的结构因素分为5种:①工作的专业化程度;②程序标准化程度;③规划或信息正规化(以书面形式记录)程度;④集权化程度(由具有正式决策权力的等级层次数目来判断);⑤权力结构的形式(由管理幅度和等级层次数目来判断)。

权变理论学者研究发现,组织面貌同企业的规模大小和企业对其他单位的依赖程度是密切相关的。

47.经验主义学派P280(了解)

主要代表:德鲁克、戴尔、斯隆、福特

理论思想:管理的性质、人物、职责和组织结构

管理方法:目标管理和管理技能

一、概述

经验主义学派的内涵:经验主义学派也被称为经理主义学派、案例学派,是以向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应该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研究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以总结归纳,找出有共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种办法来学习管理,并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经验主义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问题。经验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美国的彼得F.德鲁克。代表著作有《管理的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动乱时代中的管理》。

2.欧内斯特·戴尔,主要著作有《公司组织结构的计划和发展》、《伟大的组织者》、《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伟大的组织者:组织的理论与实践》。

3.艾尔福雷德·斯隆,主要著作有《我在通用汽车的岁月》。

4.威廉·纽曼,是美国的管理学家,主要代表著作有:《经济活动:组织和管理技术》、《管理的过程》。

(一)、管理的性质

经验主义学派给出的管理定义是:管理是努力把一个人群或团体朝着某个共同目标引导、领导和控制。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是研究对人进行管理的技能和知识的一个独立领域。

(二)管理的任务

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的任务主要有三项:(1)获得经济成果。(2)使企业具有生产性,并使工作人员有成就感。(3)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承担企业对社会的责任的问题。

(三)管理的职责

①树立目标并确定达到目标的手段,并使所有有关人员都了解组织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②为实现目标进行组织工作。

③建立适宜的奖酬制度,使之起到鼓励职工的作用。

④加强组织内信息沟通和联系。

⑤分析工作成果,并确定考核和评价工作的标准。

⑥为职工创造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四)组织结构

经验主义学派对建立合理组织结构问题普遍重视。如德鲁克认为,当今世界上管理组织的新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五种:(l)集权的职能性结构。(2)分权的联邦式结构,称为“事业部制”。(3)规划——目标结构,即矩阵结构,(4)模拟性分权管理结构(5)系统结构

48.管理理论丛林——孔茨(了解)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

哈罗德?孔茨的代表作:《管理学原理》、《管理理论的丛林》、《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走向统一的管理学》等。

孔茨认为管理是通过别人使事情做成的各项职能。

他非常强调管理的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

孔茨将管理的职能划分为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5项。

他认为协调的本身不是一种单独的职能而是有效地应用了这5种职能的结果。

49.现代管理理论总结p308(了解)

现代学派产生背景概述

二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以来,西方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

企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扩展、组织结构复杂化、空间组织国际化;

技术变化加快,竞争程度加剧;

生产的社会化程度;

政府干预增加(凯恩斯革命和罗斯福新政);

总之,外部环境已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实践的需要推动管理理论的突破。

50.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征P309 (重点)

强调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加强信息工作;

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强调“预见”能力,强调不断创新,强调权力集中。

51.现代管理理论的缺点 P310(理解)

1.语义上的混乱。

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统一的意见。

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先验而加以抛弃。

4.曲解和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

5.管理大师缺乏沟通。

52、现代管理理论的历史贡献P311(理解)

1、管理信息系统的产生可以根据组织各层次所需要的各种信息进行组织、分析和提供,并帮助决策。

2、现代管理理论为管理提供了各种工具。

3、现代理论学派的视野已大大超出关于评价比较方案过程的范围。

对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各种流派进行介绍,将有助于认识管理思想史发展历程中各种学说、各种流派异彩纷呈的局面,走向管理最优境界的理论领域。

53.彼得斯的管理学说P321(了解)

思想内核:人的“两重性”和“自愿性”

8条原则:用什么来管理和管理是什么

管理哲学:调动人的潜力

一是人受到“两重性”的驱动,他既要作为集体的一员,又要突出自己,他既要成为一个获胜队伍中的一个可靠的成员,又要通过不平凡的努力而成为队伍中的明星;

二是自愿性原则,只要人们认为某项事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伟大的,那么他们就会情愿地为了这个事业吃苦耐劳。

彼得斯提出管理的8条原则和调动人的潜力的5条途径。

8条原则,即:①看准就干,行动果断,以求发展。②接近顾客。③自主创业。④以人促产。⑤深入基层。⑥专心搞本行。⑦精兵简政。⑧张弛互济。

5条途径:①所有的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来自他人的赞扬感到快慰,有普遍趋于认为自己是优胜者的趋势。②人是环境的奴隶。③人迫切需要活得有意义,对于这种意义的实现愿意付出极大的牺牲。

④人们通常将成功看成是由自身因素决定的,而把失败归于体制所造成的,以便使自己从中开脱出来。⑤大多数人在寻求安全感时,好像特别乐于服从权威,而另一些人在利用他人向他们提供有意义的生活时,又特别乐于行使权力。

彼得斯的管理哲学:在彼得斯看来,成绩优秀的公司既为人们提供了出人头地的机会,又将这一机会和一种具有超越意义的哲学和信念体系结合起来。

最后彼得斯对人性的认识进行了归纳:①人们需要有意义的生活。②人们需要受一定的控制。③人们需要受到鼓励和表扬。④人们的行动和行为在一定的程度上形成态度和信念,而不是态度和信念形成行动和行为。

54.波特的竞争战略说P326(重点)

行业结构分析:5种作用力(新侵入者;决定供方力量的因素;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竞争的决定因素;决定买方力量的因素)

基本的竞争战略:3种基本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标新立异战略目标集聚战略)

价值链:企业内部活动的秘密

波特行业结构竞争力分析手段——价值链分析

对于分析和实施战略,波特提出了一种独特的分析工具即价值链。波特认为一个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是企业是否能搜取其为买方创造的价值,或是否确保这种价值不落入他人的手中。

波特认为每—个企业都是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活动的集合。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示出来。而这个价值链中的各种活动反映了企业的历史、战略、推行战略的途径和这些活动本身的根本经济利益。波特认为,一定水平的价值链是企业在特定的行业内活动的组合。且竞争者价值链之间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来源。

55.圣吉的学习型组织P338(重点)

所谓学习型组织就是指通过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化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的5个组成部分

“系统思考”。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

“自我超越”。这是五项修炼的基础。

“心智模式”。强调每个人都要以开放求真的态度,将自己的胸怀扩大。

“共同愿景”。是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文化、共同的使命作用下,组织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未来的目标努力工作。

“团队学习”。团队学习的修炼包括两个方面:深度会谈和讨论。

二、学习型组织的8个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管理思想史

管理学史复习 名词解释 1、等级链 从最上级到最下级各层权利联成的等级结构。它是一条权力线,用以贯彻执行统一的命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秩序。 2、行为科学 是指应用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组织管理过程中人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3、正式组织 是传统管理理论所指出的,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规定企业各成员之间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一定组织体系。 4、关怀维度 关怀维度代表领导者对员工之间以及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相互信任、尊重和友谊的关心,即领导者信任和尊重下属的观念程度。 5、定规维度 定规维度代表领导者构建任务、明察群体之间的关系和明晰沟通渠道的倾向,或者说,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6、下属成熟度 个体完成某一具体任务的能力与意愿的程度,即有成就感,有负责任的意愿和能力,有工作经验和受过一定的教育等。 7、企业文化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它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8、知识管理 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一种环境嚷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部和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 9、学习型组织 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组织。 10、经验曲线效应 是指在给定的技术和设备规模条件下,随着产品产量的增加,由于经验积累所带来的直接劳动成本下降的效果。 简答题 1、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评价? 主要贡献: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析为研究人的行为,提供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理论框架,成为激励理论的基础。 马斯洛将自我实现作为人的需要的最高层次,对我们具有积极的意义: 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客观的事实。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开发和充分利用人的这种需要。 我们不能将自我实现和组织目标简单地对立起来,要将自我实现理解为充分发挥潜力、实现理想、多做贡献的愿望,充分利用其积极的一面。 缺陷: 马斯洛层次需要论的理论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不是一种科学的假设。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儿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口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乂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白花齐放、白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儿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管理思想史》模拟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古巴比伦王国为了巩固其统治,_______编制了法典,作为国家行为的准绳。 2.泰勒的科学管理的三个基本出发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梅奥和蒙特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思想不同的新观点:其一是职工是_______,其二是企业中存在_______,其三是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_______。 4.美国行为科学家麦克米兰在1966年提出的成就需要理论,认为人有三类基本激励需要:即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对_______的需要。 5.最早研究分工的詹姆斯·斯图亚特爵士早于亚当·斯密9年提出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分工是_______和_______的一个主要支柱。 6.波特在对行业结构的5种作用力进行深入分析以后,提出了企业的3种基本的竞争战略。这3种战略就是:_______战略、_______战略和_______战略。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 A.资本主义 B.人文主义 C.个性解放 D.人身自由 2.霍桑实验的结果由梅奥于1933年将它正式发表,书名是《工业文明中的人的问题》,这就是行为科学的前身——( )学说的正式诞生。 A.公共关系 B.群体关系 C.社会人 D.人际关系 3.埃及人是首先意识到( )的实践者。 A.管理跨度 B.管理层次 C.管理组织 D.管理职能 4.马基雅维利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 )在国家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A.国王 B.人民 C.圣徒 D.教皇 5.苏格拉底用问答法传播他的思想,他把这种通过谈话、提问、揭露矛盾而从个别求得一般 的方法,叫做( )。

环境与企业战略关系

环境与企业战略关系 一、引言 企业的战略环境一直是影响企业领导者决策的重要因素。Chandler (1962)指出环境、战略和组织结构之间的互动关联,认为企业战略应当适应环境变化满足市场需要,而组织结构又必须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Ansoff(1965)认为企业的战略出发点是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战略行为是对其环境的适应过程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过程。赵锡斌(2004)认为:“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企业环境各构成要素之间以及企业与环境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动态、互动的关系。”由此可见,企业战略和环境之间存有着双向复杂的协同演进关系。 二、环境对战略的影响 企业的宏观环境是指对所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会产生影响的环境方面的各种因素,其中政治法律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尤为重要。彭维刚(2006)在《全球企业战略》中提出,制度比背景条件更为重要,当企业尽力制定和执行战略并创造竞争优势时制度直接决定了企业要做什么样的决策。 企业所处的产业市场环境对企业战略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Ansoff (1997)指出“战略是对公司实力和机会的匹配。这种匹配将一个公司定位于它所处的环境之中”。Andrews(1971)建立了著名的SWOT 战略形成模型,全面分析公司的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环境因素,并要求企业通过这种模式,将企业目标、方针政策、经营活动和不确定的环境结合起来,从而使公司形成自己的特殊战略属性和竞争优势。 计划学派和设计学派都是将市场环境、定位和内部资源能力视为战略的出发点。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分析具体的变化因素,在企业内外部之间实现良好匹配。这个时期,战略受制于既定的产业结构,战略变革的空间非常小,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微观环境变革。环境是决定企业

《行政管理》读后感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后感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级2013级1班 学号201311510131 姓名周子煜

我叫周子煜,就读于山东青年政治学院13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三上学期,学校开设了《行政管理学》选修课,对我们以后尤其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除了老师每周上课为我们讲解外,我在课后又到图书馆借了一本《管理思想的演变》来学习,这使我对“行政管理学”有了新的认识,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受益匪浅。 综观全书,我们能认识到,管理活动最初起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情况下,人们狩猎采集食物的生活过程中就已经有了集体合作。保存至今的古代宏大建筑和劳动分工情况下制作出来的精美的工艺品也表明了早在数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管理技能。随着整个社会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关注,对人和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管理学理论相应发生着以下演变:早期带有蒙昧和残酷色调的关注利润而忽视人的个体的地位理论学说;到工业革命后的关注员工技能、员工效率以及工人罢工冲击下劳资双方关系的改善;到重视非生产性因素,关注人性的心理及情感需要;到对管理的一般理论的提出和总结;到关注个人与组织的和谐关系为主,根据各自的特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形成一种适合外部环境的组织文化;再到随着其他学科的引入,计量、统筹学直至计算机技术的采用,技术手段的提高越来越不是问题,而是整个管理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整合,员工思想和学习能力的开发,以及管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有序化、可衡量性及可预测性。管理思想的演变史是一部人类对管理哲学的探索史。过去的实践为未来提供了历史的教训,为未来将要留下的足迹留下了基础和指导。 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对我们今天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西方管理思想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得益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世界上的立,形成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成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即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这段时期内。其转折点是1973年的世界能源危机,在世界能源危机以后世界新的政治经济格局开始萌芽。80年代末由于苏东巨变,经过几年新的调整,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定,从原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以美苏两国为轴心国,变为多个政治经济强国并立的新格局,也就是说世界由两极转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在这个新的历史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政府都对自己的政治、外交、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微观上,各国的企业同样也面临着新的形势。由于新的国际形势由原来的军事竞争转变为经济实力竞争,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显得更加激烈,企业生存发展尤

西南大学2018年秋季[0275]《管理思想史》参考答案

1、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1. B. 古利特 2.法约尔 3.厄威克 4.韦伯 2、构成资本主义精神的首要条件是 1. A. 新好伦理 2. E. 制度伦理 3.市场伦理 4.个人自由伦理 3、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用来说明“职业”管理角色最古老的是 1.大臣 2.皇帝 3.宰相 4.法老 4、行为科学产生于 1. C. 20世纪50年代 2. 20世纪20-30年代 3. 19世纪80年代 4. 19世纪30年代 5、西蒙所代表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是 1.社会系统学派

2.管理过程学派 3.决策理论学派 4.经验主义学派 6、按照赫兹伯格激励—保健因素的理解系,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 1. F. 金钱 2.地位 3.工作环境 4.成就 7、_______是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支柱,也是工厂制度的基础。() 1. 期望值 2. 效价 3. 激励因素 4. 保健因素 12、美国的坦南鲍姆和施密特提出了一个选择领导模式的理论,将领导的行为从独断型到放任型,共分为七个等级,根据领导的特点不同有不同的领导方式。这个理论被称为( )。 1. 管理方格理论 2. 连续统一体理论 3. 领导者品质理论 4. 领导方式理论 13、( )在分析了美国的许多大小企业后,提出了成功的公司必须遵循的8条原则:(1)看准就干,行动果断,以求发展。(2)接近顾客。(3)自主创业。(4)以人促产。(5)深入基层。(6)

刘筱红教授的《管理思想史》笔记(修正版可直接打印)

[键入文档标题] [键入文档副标题]

第一讲公共管理科学与科学公共管理——什么是公共管理学 一、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在字面上的涵义:管辖和处理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中管理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等外部环境中,一个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由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资源进行决策、组织和控制,促进其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益的动态过程。 (二)什么是公共管理 西方学者在“管理”之前加上“公共”的意义在于: 第一,强调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第二,强调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第三,强调公共管理主体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第四,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共参与性 第五,强调公共管理活动的公开性 张立荣教授认为,所谓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活动。 二、公共管理学的定义及其要点 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1)公共管理学研究的是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活动,目的是提供与公共管理相关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学陈振明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与学派,旨在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策略——技能说张成福 (3)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种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 ——实践说张康之 张立荣教授认为,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为实现公共利益,依法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的科学——规律说 上述定义包括7个要点: 第一,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是政府部门。 第二,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第三,公共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依法管理。 第四,公共管理的方向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第五,公共管理的内在要求,在于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实现高效化。 第六,公共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公共利益。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让历史照亮未来 ——《管理思想的演变》读书笔记 在读书之前以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思考了三个问题:什么是管理?如何把握管理思想的演变?研究管理思想演变的意义何在?读完《管理思想的演变》,我有了自己的答案,虽然十分浅显,但确是我在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索。 人具有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要通过有组织的努力去完成。管理是社会组织中,管理者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中,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雷恩在开篇就提出,管理思想作为一种文化是现在和过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产物。管理思想影响环境,环境又反过来影响它。雷恩在“早期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时代”、“社会人时代”、“现代”四大章节中都着重介绍了当时经济、社会、政治上的文化氛围,这对于我理解本书有莫大的帮助。 研究过去是为了指引未来。我们借鉴国外经济管理的经验和理论,为的是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的经营管理工作搞好。对于历史上的管理思想,对于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我们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对国外经济管理中可资借鉴的地方,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经过我们的分析和消化,为我所用,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管理的科学制度。 以上是我读书过程中大致的思考和感受,下面是我具体学习情况的总结记录。 第一部分早期管理思想 工业化之前,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政府。虽然经济活动的规模无法与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结果相提并论,但是家庭事务、军事战役、政府

管理以及教会运作方面确实存在管理需求。正如课本所介绍的,历史上的管理实践主要发端于四个方面:大规模集体实践活动,政治控制和社会实践管理,战争,宗教。 雷恩介绍了近东、远东、埃及、希伯来、希腊、罗马以及天主教会的管理实践,这些早期文明中最初的管理实践与尝试提供了许多关于组织与管理的远见卓识。例如,古埃及人和古罗马人都遵循“管理十人”的规则;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劳动分工将生产力最优化的观点,中国的朝廷工厂也出现了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在公共管理方面,中华帝国和罗马帝国都建立了全面的权力等级制度;天主教会在当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控制相当突出,其领袖们也认识到了使整个组织制度化的需要。 雷恩认为早期管理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反商业、反成就甚至反人性的文化价值观。文化的重生则为工业化以及后来理性、正式、系统的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文化的重生包括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新教伦理挑战中央教会的权威,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束缚,激发了人们对现实成就的需要;自由伦理反映了独裁政府和代表制政府的长期斗争,试图保护个人权利;市场伦理提出了对重商主义的挑战,倡导“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的观点,重农学派的创始人魁奈和自由主义经济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这场思想革命中做出了举作轻重的贡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新教伦理的重生。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的禁欲主义或称清教主义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宗教支持。虽然韦伯的观点也面对质疑与挑战,但他的 思考与分析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教主义提倡珍惜时间、鼓励劳动分工 与专业化、提倡节俭、克制与个人奋斗。受严峻的清教主义的影响,人们努力工作,自我克制、自我监督,节俭的生活在劳动中创造出剩余和利润,这些剩余的部分投入到新的事业,或改善原有的企业。信仰新教的父母在培养子女时会叫他们自力更生和独立自主,这些做法会使孩子具有更强烈的获取成就的需求,这种需求将推动经济的发展。泰罗的父母都是清教徒,这与他日后在管理方面的成就不无关系。

管理思想史主要内容

第一章、早期管理思想 ?国外早期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名家管理思想 ?中世纪管理思想 第一节、西方早期管理思想 ?一、古代埃及人和巴比伦人的管理思想 ?埃及人懂得了分权并且是最早的“管理幅度”的实践者。 ?《汉漠拉比法典》的编制表明古巴比伦人意识到了——法律方法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二、古希腊人思想 ?氏族部落采取的是“一长两会”制。 ?(一)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 ?(二)色诺芬-《家庭管理》 ?1、首先提出了管理的研究对象 ?2、首先提出了管理水平的判别标准问题。 ?3、首先认识到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加强人的管理。 (三)柏拉图:《理想国》 ?《理想国》 ?第一等:治国贤哲 ?第二等:卫国的武士 ?第三等:民间艺工,商人、农民等组成 ?柏拉图建立了“亚加德米”-大学的雏形。 ?人的灵魂 ?理性 ?意志 ?欲望 三、古罗马人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一)古罗马的管理思想 ?1、首先意识到了现代企业的某些性质。 ?2、在罗马帝国的建立过程中具有了集权、分权的经验。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第一次服役时,古罗马的士兵要在庄严的仪式中宣誓,保证永不背离规范,服从上级指挥的命令,为皇帝和帝国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宗教信仰和荣誉感的双重影响使罗马军队遵守规范。队伍金光闪闪的金鹰徽是他们最愿意为之献身的目标;在危险的时刻抛弃神圣的金鹰徽既是邪恶的又是可鄙的。某种更有实质内容的敬畏和希望加强了这种力量来源于想象的动机,在指定的服役期满之后享有固定的军饷、不定期的赏赐以及一定的酬报等减轻了军队生活的困苦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当然,另一方面,由于懦怯或不服从命令而企图逃避最严厉的处罚,那也是办不到的。军团百人队队长有权用拳打作惩罚,司令官则有权处决死刑。古罗马军队的一句最固定不变的格言是,好的士兵害怕长官的程度应该远远超过害怕敌人的程度。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在西方,这种管理方法终于总结为一句格言:“胡萝卜加大棒”。拿破仑说得更形象:“我有时像狮子,有时象绵羊。我的全部成功秘密在于:我知道什么时候我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是后者。”在东方,则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视卒如爱子,可与之俱死”等等说法。又说:“将使士卒赴汤蹈火而不违者,是威使然也。”“爱设于先,威严在后,不可反是也。”孙子兵法总结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为必取。”总之是一句话:“软硬兼施,恩威并济。” 恩与威——从古罗马军威到现代管理 ?[思考题] ?1.在现代管理中,这些说法是否还有意义?该不该使用这些手段?譬如大棒、胡萝卜、施恩、威慑等等。 ?2.这些管理思想符合现代管理理论中何种理论的内容?它有何优缺点? (二)希伯来人的管理思想 ?《旧约全书》-出埃及记 ?1、制定法令,昭示民众。 ?2、建立等级制度,委任管理人员 ?3、分级管理、各司其责 第二节、中国古代名家的管理思想(一) (东方管理思想的渊源) ?法墨兵商等诸子百家 ?一、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商鞅、韩非子、) ?核心管理思想:君主专制,重农抑商,招纳贤才,以奖惩的强制手段来求得公平。 (一)商鞅 ?公元前361年,商鞅变法,“渭水尽赤”, ?十个年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秦法未败”、“兵强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1、有道之国,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2、以法治者强,以政治者弱 ?黑头法律、红头文件、白头批示和口头指示。 ?古人提倡“民以法与吏相据,下以法与上从事” ?热炉法则(hot stove principle) 热炉法则(hot stove principle) ?1.火炉是烧红着摆在那里,任何人都知道不能触碰。

2018年4月自学考试06088《管理思想史》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管理思想史 (课程代码0608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被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的是 A.查尔斯?巴贝奇 B.罗伯特?欧文 C.亚当?斯密 D.詹姆斯?瓦特 2.“得其心,斯得民,得其民,斯得天下”,这一管理思想的提出者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管子 3.首创性地采取类似现代股份制公司的形式,向公众出售股票的是 A.古罗马 B.古埃及 C.古巴比伦王国 D.古希腊 4.早期的银行业产生于 A.美国 B.西欧 C.北欧 D.东欧 5.“为了高效率地指挥一个企业,工厂管理与工稈技术有着同样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提出者是 A.亨利?梅特卡夫 B.梅特卡夫?普尔 C.亨利?汤 D.亨利?普尔 管理思想史试题第1页(共5页) 6.“科学管理”这个名称的发明者是 A.泰勒 B.林德尔?厄威克 C.巴贝奇 D.布兰代斯 7.生产计划进度图的发明者是(A) A.甘特 B.泰罗 C.巴思 D.吉尔布雷斯 8.最早在非工业组织中传播和应用科学管理思想的人是 A.埃默森 B.莫里斯?库克 C.弗兰克?吉尔布雷斯 D.亨利?福特 9.20世纪初著名的会计学家是

A.奥利佛?谢尔登 B.玛丽?福莱特 C.亚历山大?丘奇 D.玛利?福特 10.法约尔根据自己长期的经验提出了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其中统一指挥原则的含义是 A.—个下级可以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 B. —个下级可以接受多个上级的指令 C. 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 D. —个下级可以有多直接上级 11.在管理思想发展史上被人们称之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A.卢瑟?古利克 B.法约尔 C.马克斯?韦伯 D.泰勒 12.“霍桑实验”最有价值的成果是 A.提高了产量 B.提高生产效率 C.产生了“非正式组织” D.导致人际关系学说的产生 13.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方面》一书中把Y理论称为 A.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结合 B.个人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分离 C.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结合 D.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分离 14.《管理方格》一书的作者是 A.罗伯特?布莱克和简?莫顿 B.简?莫顿 C.罗伯特?布莱克 D.坦南鲍姆和沃伦?施密特 1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 A. L ? V ?贝塔朗菲 B.诺伯特?维纳 C.申农 D.哈肯 16.1962年12月出版《管理理论丛林》一书的作者是 A.谢尔登 B.法约尔 C.厄威克 D.哈罗德?孔茨 管理思想史试题第2页(共5页) 17.美国研究管理科学以及现代化生产管理方法的著名学者,其代表作《现代生产管理》,他是 A.斯潘赛?伯法 B.霍勒斯?利文森 C.蓝彻斯特 D.希尔 18.权变理论学派发展的基础是 A. f理过程学派 B.系统管理学派 C.经验主义学派 D.决策理论学派 19.企业文&的理论起源于 A.日本 B.德国 C.法国 D.美国 20.学习型组织的提出者是 A.威廉?大内 B.彼得?圣吉 C.约翰?科特 D.詹姆斯?钱皮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少选均无分。 21.科学管理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 A.泰勒 B.色诺芬 C.韦伯 D.法约尔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原理笔记

管理学原理教材:《管理学》人大出版,(美)斯蒂芬P. 罗宾斯 参考书1:《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以变革为中心,两条主线:历史实践发展,职能线计划,组织导控制,学会一套行话,讲一套理论,成一套习惯。 参考书2:《管理学精要》(亚洲篇)(美)约瑟夫普蒂…… 《西方管理思想史》孙耀君,山西人民出版社。 《德鲁克文集》 《竞争优势》(美)迈克尔波特,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的目的:效率+效果 背景知识: 一、 顾客观存在customer主导权转移到顾客手中① 3c’sworld竞争competition② 变化change③ ①不能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使顾客满意的企业,注定要被淘汰出局。 ②竞争的规模,范围和激烈程度前所未有,竞争几乎覆盖了几乎所有的社会领域,从传统的工商业,一直到金融、服务、教育、医疗卫生、大众传媒、通讯等。 ③除了变化本身之外,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从一年为单位变成了以月为单位企业的新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除了质量高、价格低、服务好外,速度还必须快。

二、技术发展的影响 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极大地改变着企业存在及活动的方式。 三、全球化的影响 竞争者不再受国界之限,新的竞争者可能会在任何时刻,在世界上任何地点突然出现。如果组织者要想取得长期的成功,管理者必须从全球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国际经营领域中,跨国公司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区域性贸易组织、国际化组织也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全球化经营中,必须考虑各国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 四、人类环境意识的普遍高涨 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 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生存所必需的特征有:FFII 快速Fast 灵活Flexible 勇于创新Innovation 持续不断地改进Improvement 企业及企业管理的演变 ——股东(shareholder)受益各方(stakeholder)(顾客、职工、供应商、社会、股东) ——组织结构扁平化,部门间界限更加模糊甚消失,自我导向的团队成为组织活动的核心。 ——横向的过程联系取代纵向的部门分割而成为管理的核心 ——企业间新型的竞争与协作关系,导致了共生共荣的企业生态系统诞生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观《管理思想史》后感 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到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管理思想史》全套视频,使我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内涵。 在这套视频中将管理思想史编成了一系列的课程,每课时大约50分钟,相当于我们平时上一节课的时间,从这点看,这套视频比较适合我们在平时生活中观看,大大充实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管理学基础理论知识。 全套视频有15讲,分别为我们讲述了:一绪论;二国外早期管理思想;三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四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展;五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六古典组织管理;七行为科学管理的产生;八现代管理理论综述;九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十当代管理环境与思想;十一当代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趋势;十二管理思想史的学习总结;接下来就是对一些管理名著的评价。以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学就是管理中的唯一一门学科,管理思想史只是一个介绍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将它作为一门学科不太合适。但是现在我意识到管理思想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多么的重要,它的学科特点在于1、是一门边缘学科,既是管理科学的组成部门,又是历史学科的一个分支;2、在研究方法上有显著的史学特点,它所展示的是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3、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内容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个任务。” 观看全套视频后,从总体上来说,该视频主要争对了国外管理思想史的发展并做了大量的介绍和评价,而对于中国的管理思想史并不是很突出,只花了一节课的时间和最后对中外思想史的比较中又提到了中国的管理思想史。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方面有待加强,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确实可以花大量时间研究别国的管理精华,但是要很好的加以利用就必须在了解自身的情况下去学习去借鉴,不然做的只是表面功夫无用功而已。当然,在观看期间我也对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我国有诸子百家,以前我一直认为他们所宣扬的只是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其实他们的言论和著作中早已透露出了一系列的管理思想,诸如,老子宣扬道家“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里的“道法自然”是老子为我们提供的最高级方法论,每一件事都有着它本身的天性和本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特征,我们应该意识到的是: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缺失,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失,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去放大其中有益的部分。根据“道法自然”的这种解释,完全可以将之运用到现在的管理实践中,突出“人”的重要性。作为一名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员工的优缺点,不要刻意地去改变他们,因为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很多天性和本质已经早已定性,是无法通过规章制度去压制去改变的,我们唯有加以利用,扬长避短,并采用合理地手段去激励他们,这样才能挖掘员工的潜力,并发挥出他们的最大效能,为企业谋求利益。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有1、把人作为管理的重心(以人为本),2、把组织与分工作为管理的基础,3、强调了农本商末的古故国思想,4突出了义与情在管理中的价值,5、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6、把中庸作为管理行为的基准,7、把求同视为管理行为的重要价值。在这些特征中第一二四五六七我认为与当今我们管理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第一点以人为本和第五点也就是我们现在强调的战略计划。在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是对企业中人的尊重,重视员工的价值有益于员工更加青睐自己的企业,这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人力资源管理。不论一个组织是刚开始经营还是已经经营了数年,吸引和保留有能力的员工是每一个组织成功的关键。如果一个组织没有认真负责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绩效和目标的达成就有可能受到损害,因此“以人为本”是一个组织中的重中之重。赞赏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这一管理思想,则与现如今计划和战略在管理中的作用相呼应。因为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2008-2010行政管理真题

2008年公共管理学 一、名词解释题 1、公共部门 2、公共服务社区化 3、审计管理 4、“行政三分制” 5、总统制政府制度 6、《行动中的新公共管理》(费利耶等著) 二、简答题 1、概述公共选择理论对“传统政府管理模式及其困境”的论断。 2、简叙政府再造理论关于“完美”政府组织的标准。 3、略谈我国政府决策与执行的宪政结构。 4、怎样理解我国《八二宪法》框架下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负责”意蕴? 5、应当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三、辨析题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没有多大区别。 2、行政监察无异于人大监督。博伦 四、论述题 1、论西方联邦制国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演展轨迹。 2、根据中共“十七大”精神,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谈谈加快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定位。

2008年管理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题 1、任务管理(泰勒) 2、法理型权威(韦伯) 3、双因素理论 4、《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5 孔茨249(从哪方面答题?) 6、知识型企业 二、画图题 1、根据下列词组画出管理学中关于人性分析的发展演进图: 沙因、经济人、麦格雷戈、社会人、泰勒、双因素、梅奥、XY理论、超Y理论、需求层次理论、莫尔斯和洛希、马斯洛、复杂人。 2、根据下列词组画出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代表人物: 战略管理的萌芽阶段、战略管理理论的形成阶段、战略管理理论的延续阶段、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阶段、战略管理理论的深化阶段、詹姆斯·穆尔、巴纳德、迈克尔·波特、哈默尔与普拉哈德、安东尼-安索夫-安德鲁斯。 3、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企业研究局提出了领导行为四分图理论请画出领导行为四分图(提示:该图将领导行为内容归纳为两大类,称之为结构维度和关怀维度。) 4、根据下列词组画出企业流程再造的程序(或步骤)图: 分析评估、组织实施、创意设计、营造环境、流程分析。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资料笔记

资料分析基本题型 基期量 基本公式: 基期量现期量增长率 衍生公式: 间隔基期量现期量 间隔增长率 速算技巧:化除为乘、截位直除现期量 基本公式: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速算技巧:放缩法 增长量 基本公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增长率现期量 增长率 增长率

速算技巧:尾数法、加减截位法、截位直除法、n+1法则常考题型: 1.增长量:n+1法则 增长率,增长量 现期量2.减少量:n-1法则 减少率,减少量 现期量3.年均增长量: 年均增长量 末期量初期量 年数 4.增长量比较: 变换公式,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增长率r: 增长量现期量 增长率 增长率 现期量现期量 由公式可知:增长率r越大,分子越小,增长量现期量就越大;现期量越大, 现期量 越大,增长量就越大。因此,现期量、增长率和增长量均成正比,由此得出: ①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②一大一小,现期量×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③增长率差别较大时,精确计算后进行比较。 口诀:大大则大(现期量大,增长率大的,增长量一定大),一大一小看乘积(现

期量和增长率乘积大的,增长量就大)。增长率 基本公式: 增长率 增长量 基期量现期量基期量 基期量 增长量 现期量增长量 现期量 基期量 速算技巧:截位直除法 衍生公式:间隔增长率 × 增长率的其他表述:增速、增幅、增长趋势 常考题型: 1.百分点计算,出现百分点,率加减。 2.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 3.增长率>a%的个数:转化为乘法,增长量>基期量×a% 4.增长率大小比较:可优先考虑发展速度,其次看能否用增量替代。 5.增量替代法: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若基期量之间相差不大,则可以用增 长量替代增长率来比较。 6.倍数替代法: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当现期量/基期量倍数关系相差特别 明显时,用倍数替代增长率来比较。 7.混合增长率:整体由两个部分组成,整体增速介于两个部分增速之间,且偏 向于基数(基期量、现期量)较大的增长率。(可以用混合增长率规则的一些说法:全年=上半年+下半年=前三季度+第四季度;进出口=进口+出口;

战略管理思想的演变--精简版

战略管理思想范式的演进 耗子问猫:“请问我该从哪走?”群猫回答:“这要看您想 到哪里去。” 战略: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决定行动方向。 耗子再问:我该怎么走? 答:属规划学派的猫甲:你应先订好计划再走——战略就是规划未来。 属适应学派的猫乙:你可摸索着走吧,有错就换一条路——战略就是讨论企业如何适应环境。 属产业组织学派的猫丙:你为什么要去那?是否换一个目的地——战略就是讨论如何定位于有吸引力的行业并通过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来赢得竞争优势。 属资源基础学派的猫丁:你应先培养走路得能力,然后再去——战略就变成挖掘和培养公司有价值的、无法仿制的、又难以替代的资源了(发掘和培养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规划学派 1.三安范式:战略乃是如何匹配(match)公司能力(capability)与其竞争环境的商机。 2.基本工具:伦德(learned)等的SWOT分析 波士顿矩阵(Boston Consulting Group Matrix) 3.致命弱点:①假设环境可预测:而环境是在不断变化 ②要确定明确的目标:企业往往对目标模糊化 ③注重现有资源与未来资源匹配:没有创新意识 二、环境适应学派与逻辑改良主义 1.产生背景 1970年代,世界经济环境大幅变化(73年石油危机)打破了三安范式的基石—环境可预测性。三安范式(战略规划学派)是以未来可预测为前提的,1970年代以来的动荡环境动摇了企业组织对战略规划的信仰。而以环境不确定为基础的“环境适应学派”应运而生,这一学派强调“战略的动态变化”,即最合适的战略制定与决策过程依赖于环境波动的程度。 2.主要思想 决策者知道自己的局限性及未来环境变化的不可测性,所以他会自觉地去尝试获取环境的相关信息,他还会让最初的承诺保持为初步的、框架式的以接受未来的修正。这种渐进改良有助于消除局限性,有助于形成共识,从而实施其战略。

《机会与挑战》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机会与挑战》读书笔记(精选多篇) : 在管理思想史的历史长河中,德鲁克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曾经有老师说:“任何一个领域,如果评选一名绝对的权威人士,都会存在争议。而只有管理学界不存在,这名权威就是彼得德鲁克。”也有管理专家对说:“这本书是德鲁克先生的最后一部著作,当时他虽然已经90高龄,但是却是他所有著作中逻辑最严密,最清晰的一部。”到底是什么样的思想能够被人们称为大师,怀着敬仰,我打开了这本书。 21世纪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剧变时代,而且这些变化影响所及,已经没有国家、种族、文化和行业的界限。显然,旧的管理方法和模式已经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向传统的管理提出了挑战。德鲁克正是在基于眺望未来这么广远的角度,给出了“管理的新范式”、“战略”、“变革的引导者”、“信息挑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率”以及“自我管理”六个震撼人心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管理主题。什么是关于“管理的新范式”呢?它是从管理的最基本支撑基石进行审视,从管理科学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发展和变迁进行了高度概括和叙述,对传统的管理学假设进行审视,使得我们可以跳出当前的束缚,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和研究。 同理,不少人对“专家观点”会产生质疑,“专家”往往从自己专业领域出发,有很多既定假设前提并隐含这些前提是科学的是对的,实际上任何专家观点都绝对不能代表真理。

对于管理也是一样,对于知识、经验、模式的学习更多应当是作为知识积累,而只有在组织之中才能得到验证的管理科学,特别对于实践而言只有永远的创新,而不能有理所当然的范式和标准。 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必然会对各种管理领域提出新的挑战,大到国际关系、国家政策、政府改革,小到普通社会法人、中小企业、个人企业。我们惟有保持朝前看,面向未来、面向共同的方向来进行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才不至于迷失在管理丛林之中。 在社会的变化中,如何在快速变化和充满不确定的时代里建立战略基础显得 尤为重要。发达国家急剧下降的出生率、可支配收入分配的变化、对绩效的定义、全球性竞争、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分裂背道而驰,这五个“新的根本现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各种机构的运作。从这里,我发现德鲁克拥有一个全球的视野。作为一个管理者,只有在全球化的大坐标上,才会有相对坚定和正确的认识和选择,才能透过眼前琐碎细微的局部限制,与小组织环境、大组织环境一起向正确的方向走得更直、走得更远。“我们无法左右变革。我们只能走在变革的前面。”我非常赞同这句话,21世纪管理最大的挑战,就是使组织成为“变革的引导者”。变革需要承担风险,变革的引领者更不是人人都有勇气去做的。变革的引领者会主动寻找变革,知道如何发现恰当的变革良机,我们需要:①创造未来的原则。②系统化地寻求和预见变革的方法。③在组织内部和外部推行变革的恰当方式。④在变革与连续性之间达成平衡的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