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我国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问题专家、原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意味着少种粮食多种菜,要是如此免不了出现新的供求不平衡。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5亿亩,总产量4.4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依照那个数据我国人均占有2分菜地,每年要吃掉350公斤蔬菜;但是依照城调队的资料,去年人均只吃120公斤,除了一部分加工和出口的蔬菜外,更多的菜烂在农民的地里。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放眼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在平原区进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在山区进展经济林,在牧区进展名优畜牧业产品,在低洼水区进展水产养殖业,在城郊进展肉禽蛋奶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农、林、牧、鱼、副业全面进展,把开发利用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加快进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棉花和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名优特产品生产,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步伐搞好生态林建设,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是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

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在的特色农业包括立体农业、空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海水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探究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进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进展经验。

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治理。要实现规模和品牌两手抓,有规模没品牌不行,有品牌没有规模也不行。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幸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水平重复造成的弊端。以名优特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牛羊肉、奶、水产品和优质水稻、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棉花为重点,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系列配套技术,扶持进展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国外的特色农业

1、美国的生物农场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钞票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专门多,全是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如此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爱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经营者的理论依照:大自然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假如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峻,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土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养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此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作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

迎。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尽管有的居民要驱车45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是专门值得的。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盛。

2、以色列的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峻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如此一个严峻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进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那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进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都市废水利用率达70%。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操纵,依照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荷兰的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二是设备先进。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操纵,收获量、治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出售多少产品都提早与批发市场衔接。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依照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治理、收获、运输等)。

4、日本的“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悄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

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是“野”。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都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久门渡的农家弟子在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立的。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布满着浓郁的南欧风情。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第三大特点是“学”。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巡游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能够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确实是旱涝保收。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打算。在适宜观光客巡游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阻碍。

二、我国的特色农业

1、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刻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

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科学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刻差,在同一地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布不同,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该镇每年种植莲子5000-10000亩,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又种上蔬菜,取得了专门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湖北省京山县近年来,在全县50个村办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空中农业:“空中农业”是都市居民利用都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或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畜养禽。“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1959年美国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建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专门好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重庆市在楼顶上造锯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检测显示:通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河南邓州市一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2万多元。而像如此的“空中农业”专业户,目前邓州市内就有近百家。

3、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指处在大都市及其周边的地区充分利用大都市

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都市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农业与都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利用都市工业和科技优势,进展农林牧副渔业,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都市供给;在市区保留和建设一定的绿地,在城郊地区建设森林带或“绿色生态爱护圈”,以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进展家庭农业,利用庭园、阳台、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以及进展养殖业等。

4、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进展具有特色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吸引人们前往观光。如此既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又能增加旅游收入。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进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进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如此,游客除观赏旅游景点之外,更能够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刻。其次,观光农业能够扩大该地区的阻碍力和知名度,增加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的无形资产。另外,观光农业能够充分发挥景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随着世界都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闹都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川眉山东坡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 日期:2012-03-05 10:48 作者:来源:华闻伟业点击: 2197 东坡区是农业部发文认定的全国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今年以来,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一、全区基本情况 东坡区位于成都平原西南,区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农田集中成片,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水稻、蔬菜、油菜、柑橘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之一;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确定的580个蔬菜产业大县之一;是全省60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之一;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优势县。 2011年,全区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74.1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01.2万亩,产量44.31万吨;油料播种面积25.83万亩,产量3.63万吨;水果种植面积27万亩,产量22.1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9.13万亩,产量105.05万吨。全区畜牧业出栏生猪128.06万头,小家禽3900.6万只,肉兔900.2万只 水稻、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省第二位,2011年加工蔬菜10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60亿元以上。其中加工蔬菜种植面积、泡菜加工产量和产值居全省第一位,是中国泡菜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豇豆、榨菜、萝卜、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调味品原辅料(青菜)种植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蔬菜基地、四川省加工外销蔬菜核心规划区域、以食品工业为重点的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试点县(区)、全区66家泡菜加工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企业6家、四川省著名商标7家,成为全国蔬菜加工行业中驰名商标最集中地区获得进出口资格企业5家,全省唯一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供应新鲜蔬菜和泡菜的区县。“东坡泡菜”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建成全国第一个“泡菜研发中心”。获绿色食品认证73个,有机食品(含转换产品)认证17个。“东坡泡菜”已分别端上了中央相关会议和全国“两会”餐桌,并通过中央电视台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生猪年出栏量在全省名列第三位,是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瘦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格式.doc

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模板 格式 为贯彻落实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武鸣区2018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的通知》有关文件精神,推动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水平,夯实“生态乡村”和产业富民的产业基础,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将以高楼村为核心,创建广西镇级现代特色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为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和“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科技推进、产业特色高效”的原则,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为主线,以生态生猪为主导产业,以核心区公共基础设施、主导产业核心基地建设和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为重点,围绕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强化物质装备建设、科技人才支撑、政策扶持引导,创新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理念,建设广西乡、村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示范引领城区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建设目标和基本要求 (一)建设目标。根据《南宁市武鸣区2017年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工作方案》(南武政办〔2017〕123号)要求,争取1-3年时间,广西荣谢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高楼村建立镇级武鸣区灵马镇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示范带动本获得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核心区单位面积产值处于全区先进水平,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拓展区高20%、比辐射区高20%、比所在镇高25%。 (二)基本要求。一是基础设施完善。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基地主干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实现涝能排、旱能灌。设施装备达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安全生产条件,管理服务设施齐全。二是产业格局基本完善。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生态辣木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未来三年,辣木产业从种植到加工将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目标辣木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建成配套百吨规模辣木鲜叶制茶加工厂(8条生产线);建成生态循环养殖辣木鸡规模化示范基地(百亩规模,包含种鸡、蛋鸡、肉鸡养殖);建成配套辣木饲料加工厂支持循环养殖;建成辣木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以种植为主导的特色农业,形成“一元为主、多元发展”的格局,集产后加工、科普教育、示范带动等多种功能。三是经营组织化程度高。辣木种植生态循环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立良好的“公司+基地+农户”等运行机制,专业化统一服务、统一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产品收购,规模经营主体生产规模占总规模的90%以上,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四是农产品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四川省阆中市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佛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规 实 施 方 案

四川省阆中市鴻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千佛岩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新的生活、生产、休闲方式。为了加快本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根据阆中市裕华镇千佛岩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公司通过多方论证,援引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对千佛岩村整体进行高水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让本地区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生态旅游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高速发展,让千佛岩村建设成为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旅游休闲,集居新村,老年颐养,特色墓园为一体的精品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使本村村民生活和就业方式得到根本改善和快速提高。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在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型农村,将为本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本地区概况: 区域面积1060公顷,耕地面积2526亩,现有村民1307人,村公路9.8公里,水域面积60多亩,距阆中古城7公里,紧邻裕华镇,东接江南办事处,西邻飞凤镇,阆—升公路横贯东西,黄白大道(千

年古驿道)纵穿南北,北依千年道观(举仙观)和千佛神岩---好一个仙人安息场所,交通极为便利,地形为西高东低盆地,盆地内地势开阔,依山傍水,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现代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绝佳基地,良好的植被又是一个天然氧吧配上60多亩水域,很好的一个休闲,度假,养老之所。 二、规划概要: 整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对原有田、旱地、林地、荒坡、水库、公路等进行优化整合、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建成以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 三、土地整理:(2011--2012年实施) (一)、针对土地现状进行整体划块,开渠,整平,便道硬化。 1、开挖主排水渠3000米,宽4.5米,深3米,需挖土40500立方米(已经实施)。 2、平整土地1100亩,767000平方米(已经实施)。 3、开挖支排水渠26000米,宽1米,深1米,需挖土26000多立方米(已经实施)。 4、埋设直径600毫米过路涵管750米并回填平整,达到运输要求(已经实施)。

对楚雄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探讨

瓜、育种等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研究中心。 3.2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 结合乐东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提出一批技术需求项目,同时积极收集高校院所最新的科研成果和项目,为科企之间提供科技成果的筛选、包装、对接和交易服务。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培训,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二是把高校和科研院所作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三是把企业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对接。 3.4加大产学研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进一步理顺农科教、产学研管理体制,充分整合产学研资源,打破上下、部门、区域和学科界限。建立科研项目稳定支持机制,把项目立项与一线生产紧密结合,优化农业产学研结构布局。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机制,把科研公共设施向企业开放,把科研信息资料最大限度向社会公开。加强对产学研技术、人才、项目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科技成果用户、农技推广部门在科技评价中的作用,促进职称评定产学研并重。建立诚信评价机制,结合金融信用评价,推进产学研诚信合作。从严保护农业知识产权,从法律、政策、项目、市场、技术等层面探索建立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创新、支持产学研的良好氛围。 3.5加大建设资金投入 通过落实财税、金融服务等政策,积极引导、鼓励、督促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企业发挥科技投入主体作用。各级财政在按规定足额落实科技经费的同时,应加大对促进产学研合作投入。通过注入政府引导资金,吸纳和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共同参与风险投资,多渠道、多形式解决产学研联合中投入不足的问题。 3.6加大南繁种业创新扶持力度 南繁是我国农业科研与种业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在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和种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南繁科研与试验基础设施仍然薄弱,资源调配不均衡,急需政府扶持设立南繁产业创投基金,鼓励多渠道融资,成立南繁创投股份制有限公司,吸引全国农业龙头企业入股,承担产业化项目。还可以引导产业资本进入,充分利用南繁群聚优势,打造种业科技商务平台,改变科研、生产、经营相脱节的状况。 近年来,在楚雄州的农业经济建设中,特色农业作为农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从无到有、由点到面地逐渐发展起来,如何搞好特色农业建设、促进特色农业的健康发展成为了当前农业经济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1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业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先进适用科技的全面推广,推动农业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为全州国民经济 对楚雄州发展特色农业的探讨 周岐华李华香 (云南省楚雄州农业科学研究推广所楚雄675000) 摘要:针对楚雄州农科所在特色农业方面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出特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如何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特色农业;经验与成效;对策与措施 16 --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录

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1.北京市顺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天津市西青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河北省藁城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河北省玉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山西省太谷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6.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7.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8.辽宁省辽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9.辽宁省台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0.辽宁省瓦房店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1.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2.吉林省榆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3.黑龙江省肇东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4.黑龙江省五常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5.上海市浦东新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6.江苏省昆山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7.江苏省铜山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8.浙江省平湖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19.浙江省诸暨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安徽省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1.安徽省南陵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2.福建省福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3.江西省南昌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4.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5.山东省滕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6.山东省寿光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7.山东省平度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9.河南省浚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0.湖北省黄陂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1.湖北省监利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2.湖南省长沙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3.湖南省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4.广东省开平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5.广东省农垦湛江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6.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7.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8.重庆市潼南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39.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0.四川省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1.四川省南充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2.贵州省湄潭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3.云南省宣威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4.西藏自治区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5.陕西省长安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6.甘肃省甘州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7.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8.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4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五家渠垦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名单 51.北京市房山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2.天津市武清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3.河北省定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54.河北省武强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市人民政府编制 二〇一一年三月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围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创建工作。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区。 为科学引导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示区的示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围 本规划围为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 ●《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 ●《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 ●《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 ●《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 ●《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 ●部、省、市领导有关示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 ●市统计年鉴。 第二章示区现状分析 2.1 基本情况 ●示区幅员面积1.24万km2,辖9区4市6县。农用地总面积13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5万亩。总人口1149万,其中农业人口498万。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其中一产业285.1亿元、二产业2480.9亿元、三产业2785.3亿元;财政收入20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1。 ● 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为核心容的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的城乡全面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2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需要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需要了解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特殊国情,同时又要充分认识目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其发展特征。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道路应该兼顾“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政府支持”的主导模式和“兼业化小农+互助性社会化服务+政府保护”的小农模式。针对我国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工商资本进入农业的经营方式、优化农业支持保护结构、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政府支持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号】1674―0351(2015)06―0118―06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任务。各国在资源禀赋、经济基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遵循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从中国国情出发,确定中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早在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就对实现农业现代化进行了全面部署,并特别强调“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农业现代化的道路”①。时隔30年,2007年党的十七大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鲜明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思想。随后,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时刻的重大判断。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明确了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2015年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本研究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出发,系统地阐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及其值得注意的重大问题。 一、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其中,在经济建设部分,明确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立足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国情和历史经验,从全局高度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发展方向的科学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回顾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生产力的飞跃都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近年来,我国将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放在发展生产力上,有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2014年,我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1%,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这表明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从生产关系上看,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并促进生产力向更高水平迈进,我国需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完善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以便充分发挥双层经营优势,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提高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一个坚持、一个依法维护、一个创新”的战略思想②,为我国在当前形势下进行农业生产关系调整指明了方向。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精髓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促进生产关系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精髓在农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二、正确把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逻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解决中国人吃饱和吃好的根本保障,是保证中国乃至世界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世界农业发展态势看,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它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地理区位、交通、土地制度、人口与劳动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由于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化的形式及发展重点也不同,欧美一些国家之所以有发达的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特色农业综合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区域体系化已经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农业产业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产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产生。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小农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农业发展体制与之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国幅员辽阔,地域资源丰富,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并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中国政府把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自200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20多年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特色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对中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农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优势产业,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统计调查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档编号: 密级:内部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统计调查系统 需求分析 2018年7月

关于本文档 说明:类型-创建(C)、修改(U)、删除(D)、增加(A);

目录 · 1.前言 (2) 1.1编写目的 (2) 2.项目概述 (3) 2.1项目背景 (3) 2.2项目目标 (3) 2.3项目范围 (3) 2.3.1建设内容 (3) 2.3.2建设规模 (4) 3.统功能分析 (5) 3.1县级功能分析 (5) 3.1.1数据采集 (5) 3.1.2审批 (7) 3.1.3示范区上报数据查看 (7) 3.1.1数据查询 (7) 3.1.1帮助文件 (8) 3.2市级功能分析 (8) 3.2.1审批 (8) 3.2.2市级统计分析 (8) 3.2.3数据查询 (10) 3.2.4帮助文件 (10) 3.3自治区功能分析 (10) 3.3.1审批 (10) 3.3.2自治区统计分析 (11) 3.3.3数据查询 (13) 3.3.4帮助文件 (13) 3.4系统管理 (13) 3.4.1组织管理 (13) 3.4.2用户管理 (13) 3.4.3角色管理 (14) 3.4.4功能管理 (14)

1.前言 1.1编写目的 在对项目涉及的用户需求进行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将需求进一步分析整理,明确系统的业务范围,用于相关人员对系统的需求达成共同的理解。

2.项目概述 2.1项目背景 为贯彻落实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据全区现代化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动员部署要求,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组织实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增点扩面提质升级(2018-2020)三年行动,全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升级。 2.2项目目标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统计调查系统是支撑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做大总量、提升档次,形成各级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梯次分布新格局,信息化管理的手段。随着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统计指标调整以及数据分析要求的提高,现有的管理手段不能适应工作要求。广西农业厅开发设计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统计调查分析软件,该系统未来应满足全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以及省、市、县级农业部门的使用,应满足运行速度快,指标设计科学合理,可扩展性和数据汇总、分析能力强等要求,为规范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申报提供技术保障。 2.3项目范围 2.3.1建设内容 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统计调查系统建设内容主要内容如下: (一)县级主要实现:自治区、县、乡、村级示范区(园、点)月报表实现数据采集、数据验证;本辖区内示范区环比比对,增减幅度超多5%的需要填写说明;本辖区内示范区采集数据多维度查询统计与分析。 (二)市级主要实现:各市所辖县、自治区农垦局下属农场示范区创建数(按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 建设方案

目录 一、园区规划概述 (6) (一)规划背景 (6) (二)必要性和意义 (7) 1、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7) 2、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8) 3、是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的需要 (8) 4、是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需要 .. 8 5、是培训新型实用人才的需要 (9) 6、是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9) (三)编制范围和期限 (10) (四)规划概要 (10) 二、规划范围及基本情况 (12) (一)规划区范围 (12) (二)基本情况 (12) 1、自然地理概况 (12) 2、社会经济概况 (14) (三)条件分析 (15) 1、有利条件 (15) 2、主要制约因素 (16) 3、解决途径 (17) 三、章指导思想、目标与总体布局 (19)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9) 1、指导思想 (19) 2、规划原则 (19) (二)规划目标 (21) 1、总体目标 (21) 2、具体指标 (22) (三)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22) 1、功能定位 (22) 2、总体布局 (24) 四、重点建设项目 (24) (一)核心区 (24) 1、种植业 (25) 2、养殖业 (29) 3、加工业 (31) 4、服务业 (35) (二)示范区 (37) 1、种植业 (37) 2、养殖业 (40) 3、服务业 (41) 五、规划效益分析 (43) (一)经济效益 (43) 1、种植业效益 (43)

2、养殖业效益 (44) 3、旅游业效益 (45) 4、加工业增值效益 (46) (二)社会效益 (47) 1、技术贡献 (47) 2、产品贡献 (47) 3、就业贡献 (48) 4、生产条件改善及农牧民增收 (48) 5、示范带动 (49) 6、对国家贡献 (49) (三)生态效益 (49)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0) (一)组织管理 (50) 1、成立示范园领导小组 (50) 2、设立园区管理办公室 (50) 3、成立专家委员会 (51) 4、建立规划区管理体系 (51) (二)保障措施 (51) 1、完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51) 2、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52) 3、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52) 4、制定优惠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53)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当前我国农业经济的热点问题及研究进展 2011/6/30 9:22:56 不详佚名【字体:大中小】我要评论(0) 农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由于其固有的弱质性,在面向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农业面临着多种机遇和挑战。 1、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提高而逐步发展的。我国最初提出农业的出路在于机械化,后来发展为“四化”,即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化学化。显然,当时认识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生产力或科学技术的概念。1979年后又提出用科学化、集约化和社会化代替原来的“四化”;90年代以来发展为用现代科技(主要是生物技术)、现代装备和现代管理来概括农业现代化,认为可持续农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农业,并区别于以前的“石油农业”(卢良恕,1998a;胡福明等,1996;顾焕章等,1998;高旺盛,1997;钱志林等,1998;蒋伏心,1995;Zilberman等, 1997)。 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基础上,卢良恕(1998b)结合中国国情提出,现代农业应该是以增加大量外部投入为特征,用现代工业装备、物质投入和科学管理武装起来的高度集约化经营的发达产业;是以资源综合利用和节约为特点的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高效产业;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社会化产业;是通过劳动积累向资本积累到技术积累为过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发展现代农业要更新十大观念,即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型转变;农业经济结构由传统的种植业向种养加综合经营转变;食物生产由传统的粮食观念向优化食物结构、广辟食物资源的现代食物观念转变;种植业生产结构由传统的粮经二元结构向粮饲经三元结构转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由传统的仅靠耕地向整个国土资源转变;农产品加工由传统的简单加工向现代食品制造业转变;农业产业发展由传统的分散经营向现代贸工农一体化转变;农业投入方式由单一注重物质投入的资源型向物质投入和智力投入并重的知识型转变;资源配置方式由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的封闭低效型向国家宏观调控、市场资源配置资源的开放高效型转变;农村经济结构由工农分离、城乡脱节的二元结构向工农协调、城乡结合的一体化经济转变。 在探讨农业跨世纪发展战略与途径时,顾焕章(1997)强调要处理好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十大关系,即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物质投入与科技投入、生产手段现代化与制度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与农民组织化、土地规模经营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总结自己经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国内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和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将国内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从区域特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角度展开述评,试图找出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我国区域特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农业竞争逐步演化为农业核心区域的竞争。各国或地区都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格局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着力构筑本地的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农业作为地域差异最为显著的产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特色农业以都市农业为代表并兴起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对特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使特色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由于各国的条件、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的名称、形式及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的称农业区划,有的称农业专业化地带,有

的称农业景观区划。 目前,国外特色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尤其以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约翰〃梅尔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革理论为代表,涉及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一优势理论、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而且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特色农业区域划分、区域发展规划方法、区域调控政策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农业区域统筹理念。但缺乏从实证分析中归纳规律,总结经验,缺乏剖析区域政策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规律,并对影响区域政策制订与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国内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中国对特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多年来,中国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已经探索总结了许多成果,如,苏州未来农业大世界的科技型农业;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生态农园的休闲都市型农业;上海浦东农业开发区的孙桥设施型农业等,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涉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