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农业新模式之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说明

农业新模式—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农业问题专家、原国务院进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意味着少种粮食多种菜,要是如此免不了出现新的供求不平衡。据农业部统计2000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高达2.5亿亩,总产量4.4亿多吨,占世界总产量的66%,依照那个数据我国人均占有2分菜地,每年要吃掉350公斤蔬菜;但是依照城调队的资料,去年人均只吃120公斤,除了一部分加工和出口的蔬菜外,更多的菜烂在农民的地里。因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放眼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充分发挥各地农业的比较优势,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在平原区进展名优特农产品种植业,在山区进展经济林,在牧区进展名优畜牧业产品,在低洼水区进展水产养殖业,在城郊进展肉禽蛋奶养殖业)和生态农业,因地制宜使农、林、牧、鱼、副业全面进展,把开发利用资源、爱护生态环境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进展;加快进展水果、蔬菜、花卉、苗木、中药材、棉花和水产品等具有传统优势的名优特产品生产,

加快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步伐搞好生态林建设,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特色农业是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种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在的特色农业包括立体农业、空中农业、都市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彩色农业、三色农业(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海水农业、草地农业、沙漠农业、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对特色农业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发达国家。我国探究与实践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研究方向为特色农业的进展模式及国外特色农业的进展经验。

特色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经营,即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化治理。要实现规模和品牌两手抓,有规模没品牌不行,有品牌没有规模也不行。农产品和工业品一样,也需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形成巨大的生产规模,以幸免分散种植、小规模经营、低水平重复造成的弊端。以名优特

新蔬菜、水果、花卉、苗木、牛羊肉、奶、水产品和优质水稻、

优质专用小麦、加工专用玉米、优质大豆、优质棉花为重点,采取一个产品制定一个规划,确定一些重点生产区域,建立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选择一批龙头企业,推广一系列配套技术,扶持进展壮大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产业区,引导和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

一、国外的特色农业

1、美国的生物农场

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新型农场——生物农场。这种农场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生物动力学的耕作方法;二是由社区居民交钞票入股兴办,农场定期分配产品。这类农场的规模一般较小,但机械化程度高,所经营产品的品种也专门多,全是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

在生物农场的耕作中从不使用化肥,仅使用专用有机肥。这些有机肥是将畜禽粪便、人类粪便和绿肥、剩饭剩菜等混合在一起,加上催化剂后发酵所形成。许多农场主认为,对农作物施用如此的有机肥,不但能给农作物增加营养,而且能爱护土壤和农作物的内在生命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减少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杀虫剂在生物农场中是绝对禁止的。经营者的理论依照:大自然

3 / 22

给农作物安排了和谐的生态环境,田园里既然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就会吸引各种各样的昆虫。它们按照大自然的安排,可各自完成各自的任务,生生死死,互有制约。假如对农作物使用杀虫剂,不但对环境和农作物污染严峻,而且还往往会破坏自然界的平衡。因此,这些生物农场着力于对病虫害的预防,通过增加土地的营养,协调土地素养与农作物之间的关系,培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品种等等,使农作物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如此农作物的病虫害就不是个突出的问题了,不使用杀虫剂也能获得丰收。

由于使用生物动力耕作法,生物农场种植出来的农产品备受人们的欢迎。每年春耕之前,社区居民就向这些生物农场的农场主交款入股,然后,每星期两次到生物农场取回供应给自己的蔬菜、禽蛋等农产品。尽管有的居民要驱车45分钟到生物农场取菜,但他们认为能够获得这些新奇、无污染的农产品是专门值得的。正因为如此,生物农场越办越兴盛。

2、以色列的节水灌溉

以色列全国有2万平方公里面积严峻干旱缺水,年降雨量仅20-500毫米,全年无降雨期长达7个多月。然而世界一流的节水灌溉技术,却使以色列如此一个严峻缺水的国家赢得了欧洲“冬季厨房”的美名。

水是以色列政府进展农业优先解决的大问题。为解决那个问题,政府投巨资进行了大规模水利建设,先后修建输水渠300多公里,铺设输水管线4200多公里,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直至沙漠深处,并将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联成网,年供水量达14亿立方米以上。与此同时,以色列政府还下大力气开发新的水源和进展节水技术,积极资助利用高科技完成废水循环利用工程,使新技术设施不断更新问世,目前该国都市废水利用率达70%。滴灌、喷灌系统等新型节水技术已是第四代、第五代,完全由计算机操纵,依照土壤的吸水能力、作物种类、作物生长时期和气候条件等定时、定量、定位为农作物供水,不仅使水资源利用率达85%以上,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16.5万公顷扩大到目前的45万公顷,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

3、荷兰的设施农业

荷兰的农产品出口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其中蔬菜、鲜花、奶酪等均居世界出口第一,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1/4。该国农业的骄人成就归功于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工厂设施技术的应用和完善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农业协会、农业合作社和农民联合会)。

荷兰农业中最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是设施农业的高投入、高

5 / 22

产出和高效益。

荷兰设施农业有以下特点:一是规模大。一般都有上千平方米,最大可达一两万平方米。二是设备先进。水、温、光调节全由电脑操纵,收获量、治理情况、收获日期、分级标准全部输入电脑。三是专业化程度高。每个农民或农场只从事一种产品的生产。四是与市场联系紧密。生产以效益为目的,每天生产多少产品,出售多少产品都提早与批发市场衔接。每个农民投资多少,建多大规模,生产什么产品,完全由农民依照市场情况自己决定,政府不予干涉。五是重视质量和信誉。农产品运到交易市场前要严格分级、包装,还要提供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部情况(包括育苗、移栽、治理、收获、运输等)。

4、日本的“农业公园”

目前,日本各地正在悄悄兴起一种新的公园——农业公园,其中最为新奇的是距东京200公里以外的江永崎农业公园——南瓜森林。

南瓜森林的第一大特点是“野”。它远离大小城镇,四面全是山林野地,空气中透着草木的气息,与都市里混杂着沥青、油烟的空气完全隔绝,置身其中,令人顿时感到全身爽快。

第二大特点是“洋”。南瓜森林非日本固有,而是一位名叫

久门渡的农家弟子在对南欧考察多年后,依照南欧田园风光而创

立的。这座27万平方米的园子,处处都布满着浓郁的南欧风情。农业公园内,黄灿灿的油菜园、古老的风车、优美的欧洲民乐合奏出南欧风情曲,使人产生一种超越时空的感受。

第三大特点是“学”。当人们尽情呼吸了清新的空气、巡游过“土”、“洋”结合的农业公园之后,还能够到园内的西式食品教室,在老师的指点下学个一招半式。

农业公园最大的好处确实是旱涝保收。首先它是以农业为主题的,而且又建在远离城镇的农村,因此公园内可依照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种植打算。在适宜观光客巡游的春夏秋三季,自然会有一笔不小的门票收入,而公园内精心点缀的经济作物的自然生长也不受阻碍。

二、我国的特色农业

1、立体农业:立体农业是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刻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组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优生产系统。福建省建瓯市吉阳镇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他们科学运用夏莲——秋稻——冬、春菜种植的时刻差,在同一地块利用它们的空间分布不同,

充分发挥了立体农业的功效。该镇每年种植莲子5000-10000亩,

7 / 22

除少量留种外,其余全部种两季水稻,冬、春又种上蔬菜,取得了专门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湖北省京山县近年来,在全县50个村办起了立体农业生态基地,实现了“山上种果种草,山坡养羊养牛,山下养猪养鸡,水面养鸭养鹅,水中养鱼养虾”和“麦-瓜-稻”、“麦-菜-棉”,“鱼稻共生”等立体循环模式,使50个村迅速脱贫致富。

2、空中农业:“空中农业”是都市居民利用都市垃圾,在居室的阳台上种花卉,在楼顶上种蔬菜、水果或建池养水生植物、养鱼,或在楼上腾出房间养畜养禽。“空中农业”由来已久,只是近几十年来才把它提高到重要日程上来。1959年美国一位园林建筑师设计建一个“空中花园”取得了专门好效果。这对实施“空中农业”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重庆市在楼顶上造锯沫田,种植蔬菜瓜果,既绿化美化了环境,又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检测显示:通过绿化的楼顶房间的室内温度,冬天升高3-5℃,夏天降低3-5℃。河南邓州市一教师在楼上房间里饲养万只小鸡,并在楼顶种反季节蔬菜,年收入达2万多元。而像如此的“空中农业”专业户,目前邓州市内就有近百家。

3、都市农业。都市农业指处在大都市及其周边的地区充分利用大都市提供的资本、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

密服务于都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种与都市经济、文化、

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农业现象,是都市经济进展到较高水平常农业与都市、农业与非农业等进一步融合过程中的一种发达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作为一种崭新的现代农业形态,具有城乡融合性、功能多样性、现代集约性、高度开放性等特征。

都市农业的特点是利用都市工业和科技优势,进展农林牧副渔业,建立农副产品基地,保障都市供给;在市区保留和建设一定的绿地,在城郊地区建设森林带或“绿色生态爱护圈”,以改善都市生态环境;进展家庭农业,利用庭园、阳台、空地种植花草、果树、蔬菜,以及进展养殖业等。

4、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一种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特色农业,这种新型农业通过进展具有特色的农林牧渔等产业,吸引人们前往观光。如此既促进了农业的进展,又能增加旅游收入。它结合农业的产业化进展与旅游景点、旅游方式的开发,让农业进展成为旅游景点的一部分。如此,游客除观赏旅游景点之外,更能够挥竿垂钓、亲手摘食水果和蔬菜,真正接触大自然,尽情享受休闲时刻。其次,观光农业能够扩大该地区的阻碍力和知名度,增加农业公司和旅游公司的无形资产。另外,观光农业

能够充分发挥景点的区域自然地理优势,以游带农,以农促游,

9 / 22

农游互补,建起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价值的农业。

随着世界都市化速度的加快,在繁闹都市居住久了的市民,越来越怀念清新的空气、安静的环境、空旷的田野和绿色环抱的大自然氛围。世界各国一些具有远见的企业家差不多把目光投向了农场和村庄,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公园,开发了多彩多姿的旅游农业,同时已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如在人多地少的新加坡,已兴建了农业科技公园10个。公园内不仅合理地安排了作物种植,而且精心布置了一些花卉展览、鱼类和珍稀动物的观赏、名贵蔬菜和水果的生产,还相应地建有一些娱乐场所。农业公园内应用最新技术治理,各种设施造型艺术化,如养鱼池由纵横交错的“水道”形成,“水道”为圆形或椭圆形,并配有循环处理系统。菜园由一些新颖不致的栽培池组成,里面种上各种蔬菜,由计算机操纵供给养分,同时在田间林荫大道旁栽种各种瓜果,游人不仅可闲逛其中,而且可尽情品尝。进了公园,令人心旷神怡,大饱眼福和口福。另据报道:近年来在日本的旅游农业领域还出现了“务农”旅游。东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为中心,组织参加者去农村实地体验农民生活,直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去沿海地区的旅游团还能够参加捕捞虹鳟鱼和海带的采集及加工等活动。

5、彩色农业:据世界农业权威杂志报道:当代农业科学研

究证实:用适量金属元素掺在饲料中,喂饲绵羊,可使羊毛变色。如铁元素可使绵羊毛变成金黄色;等量的铜、铁和黑色素使绵羊毛变为黑色;铜、铁和钼使绵羊毛变为棕色。目前全世界已育成彩色绵羊100多种。用彩色毛织成的毛织品,色彩鲜艳,通过日晒、风吹和雨淋可不能褪色。

我国和日本合作驯化培育成功的一种蚕,能吐出绿色的丝。美国科学家在南美发觉了一种结出白色、米色、棕色、紫色棉桃的五彩棉花。当今世界还培育成了能产绿壳、蓝壳蛋的种鸡。我国和日本合作育成的五彩珍宝,色泽斑斓已成为稀世珍宝。

天然彩色农业产品的问世,给农业、牧业生产开发了新天地。正吸引着科学家去进一步的研究。特不是当代进展起来的基因工程产业。正在探究基因操纵畜禽色泽的机理,并已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性进展,彩色农业将面临一个更高速度的进展前景。

6、三色农业是指绿色农业、白色农业、蓝色农业。白色农业即微生物农业;绿色农业指传统的植物种植业;蓝色农业指蓝色海洋的水生农业。

白色农业是一种以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为基础,

以基因工程综合组建的特色工程农业,属微生物工厂化农业。它

11 / 22

被称为除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块之外的第三农业,是对微生物资源(要紧是利用菌类微生物)进行工业化开发而形成的高科技农业,又称为微生物农业。白色农业的产品是无污染、无毒副作用,在生产过程中可不能产生环境污染,同时要求生产环境洁净,故称为“白色农业”。白色农业可生产人类及动植物所需的营养品、保健品、饲料和肥料等。白色农业的生产过程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阻碍,而且节水、节土、节能,可常年大规模生产,因此它依旧一种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

白色农业有着极其巨大的生产潜力,一座年产10万吨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工厂,相当于180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耕地生产的植物蛋白或3亿亩草地饲养的牛羊所产的动物蛋白。到目前为止,白色农业的产品包括:微生物食品、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和兽药、微生物能源、微生物生态环境爱护剂、微生物医用保健品及药品等。专家们指出:白色农业在我国推行有特不重要的意义:①是它能够把“人畜共粮”调整为“人畜分粮”。我国农业持续进展所面临的粮食压力,一方面是人口在增加、耕地减少,同时还专门大程度上在于“人畜共粮”传统体制造成的人畜争粮矛盾不断激化。而进展白色农业将“人畜共粮”的传统调整为“人畜分粮”的农业新模式可极大的缓解粮食紧

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哲觉镇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加快哲觉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两年提速发展目标,结合县“十二五”发展规划,立足我镇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干部和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哲觉镇位于乌蒙山脉腹地的威宁县,被称为威宁县“南大门”,距县城98公里,东邻麻乍乡,南边、西边接云南省,北靠黑石镇。总面积277.91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132个村民组,10678户,44448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705元。 我镇属典型的农业乡镇,实有耕地面积68000亩,林地面积38874亩,森林覆盖率56.7%。有机肥充足,土地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地势落差大,最高海拔哲觉村大竹箐梁子2290米,最低海拔新营村马家湾1576米,政府所在地哲觉镇车站组海拔2260米。根据山高谷深地形分为凉山、半凉山、河谷地带。农业立体气候明显,水资源丰

富,粮食作物以玉米、马铃薯为主。 我镇政府和群众结合土地资源及市场行情,广泛发展中药材种植,极力打造“国药之乡”。2011年种植半夏1663亩,鱼腥草3359亩,百合3316亩,魔芋2592亩,党参1395亩。中药材种植总面积近15000亩。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高,交通限制、信息闭塞等因素,哲觉镇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哲觉镇多项优势产业现已初具规模,规模化、产业化已经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日益增长,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全镇26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对于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与考虑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为深入贯彻降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为主线,立脚乡情、突出重点、创新实践、务求实效,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速产业融合提升,形成了优势突出和特色鲜亮的产业链,大力进展特色农业。全乡要紧农业进展有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促进了农业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社会和谐进展,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存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乡的基本事情 ××*乡位于井研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幅员面积33.3平方公里,辖10个行政村,一具居委会,总人口10476人,耕地面积16840亩,全乡属浅丘地貌,海拔365—465米,要紧为酸性红棕色土壤,属亚热带温柔湿润气候,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摄氏度,无霜期335天,乡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井分公路横穿而过,水泥路实现村村通,乡域内有群英、桑树嘴水库2座,大佛水库、毛坝水库渠系横穿全境,基本实现人人喝井水、户户用沼气、村村改电、水渠全配套、公路络化。属于典型的丘区纯农业乡,基本无工业经济、保存了完好的生态系统和优越的生态环境,全乡森林覆盖率达45%,人均年纯收入4253元。 二、××*乡进展特色农业的实践经验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别断找求进展农村经济的突破口,别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全乡优势特色农业进展较快,除传统的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种植外,逐步形成了水产、肉兔、林竹三大支柱产业。目前,全乡水产养殖大户125户,养殖面积5078亩,要紧养殖斑点叉尾鮰、武昌鱼、青鱼、花白鲢等优质品种,年总产量达5300吨,总产值6000万元;标准化规模养兔户1000户,标注化笼位3.6万个,年总出栏商品兔达50万只,总产值1500万元;全乡林竹种植14500亩,乡内竹编加工企业2个、木材加工企业1个,年总产值大20xx万元。全乡特色农业进展优势明显,要紧有如下实践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营造经济进展环境 为了保障全乡特色农业进展规划的实施,开创产业新局面,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农技、农经、成教等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进展特色农业工作的组织协调、催促、检查和指导等相关工作。进一步优化环境,更新观念,创新政府治理方式,突出重点扶持,营造有利于特色农业进展的软硬环境。 2、加强机制创新,完善特色农业进展模式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鼓舞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展适度规模的特色农业。乡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帮助业主与农户签订协议、合同,规范了土地流转档案资料,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信息公布。大力推进“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全乡三大支柱产业先后成立了惠民养兔、富强水产、五一苗木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为进展平台,具体运行机制采取了“五个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使专合组织社员在资金上得到了扶持、技术上得到了指导、防疫上得到了帮助、销售上得到了保障、收益上得到了增加。 3、加强项目支持,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乡党委、政府经过别懈努力,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辟、兔基地建设和大佛水库右分干渠建设,积极协调电力部门实施农改造,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和完善农村道路络,显著改善了各村道路条件,全面提高了乡村路通达能

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三月五日 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庙安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一、规划的背景 宣汉县庙安乡地处位于宣汉西南部,是达州市高效农业基地、达州市30强进步乡之一,也全县产业结构调整示范乡,距达州市21公里、宣汉县城23公里,交通便捷。目前,全乡通车里程达90余公里,有4条出境公路,即庙磐路、庙东路、庙洋路、庙天路。2014年完成了对庙磐路的拓宽,正在进行其它三条路的拓宽;对全乡实现了100%的村、100%的社通水泥路。庙安乡乡域区位优势明显,平均海拔700米,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适宜种植水果。 二、农业产业概况 庙安乡辖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总人口约7000人,是典型的山区农业乡。近年来,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庙安乡党委、政府的具体操作下,宣汉县庙安乡不断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重抓了西瓜、脆红李、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2011年以来,脆红李产业在全乡得以突破性发展,已成为全乡的特色支柱产业,2013年,全乡脆红李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创历史新高。2014年全乡脆红李扩种3000亩,15万株,连片种植猕猴桃500亩,为做大做强水果产业,组建成立了庙安乡水果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作用,在庙安水果专业合作社的努力

下,庙安水果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并正在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成为展示庙安的平台与名片。与此同时,庙安乡的发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认可,给庙安乡带来了水保工程项目,依托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等办法建乡村酒店、露营地、绿林居拟把庙安乡打造成为“春观花、夏品瓜、秋摘果、冬赏雪”和“山乡李海、瓜甜心醉”的“巴山特色花果山、乡村旅游体验区”。 三、规划目标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丰富庙安特色产业种类,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规划的期限、范围和建设内容 规划期限:2014年至2017年。 规划范围:庙安乡1个农村社区,5个行政村。 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扩种脆红李2000亩,,种植黄瓜2000亩,种植西红柿3000亩,优质小麦育种40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红薯2000亩,大路蔬菜2000亩。 2、经济林。规划种植107杨树3000亩,种植花卉、苗木100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1000亩,种植牛蒡1200亩,种植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春明 内容提要 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73万多人。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独特性。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三是规模性。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四是领先性。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五是高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东北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发展问题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是解决中国人吃饱和吃好的根本保障,是保证中国乃至世界安全稳定与和谐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世界农业发展态势看,全球农业发展的趋势是规模化、特色化与专业化,它的形成与发展,是自然、地理区位、交通、土地制度、人口与劳动力和社会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世界农业日益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必然结果。由于世界各国的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化的形式及发展重点也不同,欧美一些国家之所以有发达的农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特色农业综合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区域体系化已经是一个国家农业生产社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农业产业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的产生是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即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产生。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小农生产模式,难以适应大生产、大市场和大流通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农业发展体制与之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对特色区域农业进行探索与实践,发展特色农业是中国农业产业化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首先,中国幅员辽阔,地域资源丰富,为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提供了必要条件;其次,中国农业发展的新阶段为各地特色农业开发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各地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发展多种经营和“三高”农业的重要方向,并初步形成了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特色林艺、园艺等特色农产品类型体系,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第三,中国政府把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手段,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促进全国经济布局合理化。 自2005年开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20多年特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特色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总体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对中国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国家农业发展的重要区域。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农业成为地区经济的优势产业,东北是中国重要的粮食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的统一安排,9月中旬到10月底期间,先后组织了农委、畜牧局、中小企业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围绕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针对“加快发展都市型现代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课题,深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四大特色产业基地详细了解情况,并召开了不同层面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在进行了多次深入分析、认真讨论、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全县农业发展现状 在“xxx”之初,新一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针对农业生产信息闭塞、区位无优势、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功能不强等因素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低、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低、农民收入低的“三低”局面,组织全县广大干部开展了大量的实地调研,并组织各级干部外出农业发达的省、市进行了多次考察,结合**典型农业县实际,提出了“种蔬菜、兴畜牧、扩林果、输劳务、建沼气、强加工、抓中介、树品牌”的农业发展24字方针,随后在北京、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后,针对**独特的自然气候、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提出了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信息化、市场化程度也逐步得到提高,农业主导产业以笨鸡养殖为主的畜牧产业、以核桃、酥梨为主的林果产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小米为主的小杂粮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新的特色农产品不断丰富,农民人均收入也在不断提高。从XX年的1840元提高到了XX年的2296元,年均递增5.69%。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的农业生产正处在由传统农业艰难的向都市型现代特色产业发展的转型、崛起、跨越的特殊历史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县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同时也存在着几方面突出的问题。 (一)全县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 1、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逐步确立 从指导农业生产情况看,指导农业生产的各级领导的思路不断更新,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念正在逐步确立,并在指导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农业产业化经营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10]。而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贵州省,发展,对策措施 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问题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2]。 1.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1200mm 左右,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26.59m3/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5]。 1.1.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基于国内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相关文献和中国实际情况的思考,将国内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从区域特色农业概念、理论、发展模式、发展对策等角度展开述评,试图找出研究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新的角度,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深入,从而促使我国区域特色农业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选择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实现我国区域特色农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发展对策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家农业竞争逐步演化为农业核心区域的竞争。各国或地区都在经济市场化、国际化格局中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着力构筑本地的区域农业优势产业和核心竞争力。农业作为地域差异最为显著的产业,通过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与促进区域农业协调发展成为新阶段统筹区域发展关注的重中之重。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外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特色农业以都市农业为代表并兴起于发达国家。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的经济学家相继开展了对特色农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从而使特色农业的概念被广泛接受。由于各国的条件、特点和农业发展阶段不同,特色农业区域的名称、形式及研究重点也不同,有的称农业区划,有的称农业专业化地带,有

的称农业景观区划。 目前,国外特色农业的研究更多是从理论角度探讨,涉及区域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尤其以舒尔茨关于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约翰〃梅尔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农业发展的诱致技术变革理论为代表,涉及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一优势理论、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而且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当前,国外关于区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研究侧重于特色农业区域划分、区域发展规划方法、区域调控政策研究等方面,并提出了农业区域统筹理念。但缺乏从实证分析中归纳规律,总结经验,缺乏剖析区域政策的作用机制和运行规律,并对影响区域政策制订与实施效果方面的研究不够深入。 2.国内学术界关于特色农业的研究 中国对特色农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始于20世纪90年代。多年来,中国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已经探索总结了许多成果,如,苏州未来农业大世界的科技型农业;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马山生态农园的休闲都市型农业;上海浦东农业开发区的孙桥设施型农业等,在特色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理论探讨和实践对于促进我国特色农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l)区域特色农业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研究 刘志民等(2002)认为特色农业发展涉及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农业产业化理论等;每一类特色农业的发展还有其独特的理论基础。

农业产业发展规划

永丰村产业发展规划 (2015) 为促进我村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实现2020年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依托我村资源优势与发展潜力,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永丰村位于大河湾镇西部,距镇政府12.5公里。总土地面积为33059亩,耕地面积19357亩、草牧场面积 298亩、林地面积 3657亩;全村共有 4 个村民小组,共 326 户、人口 1341。该村属典型的农业村,这里有广袤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以及优异的天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较好。农业种植以玉米、谷、大豆为主,其中玉米1.35万亩,杂粮0.5857万亩;畜牧生产以牛、羊、猪养殖为主,现有2015年大小畜存栏数 6575头(只),其中牛 325头、羊5600只、生猪 650口。 (二)、制约因素 1、发展意识滞后。由于交通、信息闭塞等因素,永丰村农民谋事、创业的意识还不高,学科技、用技术的积极性还较低,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理念尚有待加强。

2、发展能力不足。一是发展资金不足。形成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产业发展壮大的迫切需求,相应的资金需求量也非常大,自筹能力的有限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二是产业化组织能力不强。村民普遍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对产业化的认识尚停留在表面,特别是产业化的组织能力欠缺,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3、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没有形成有效的资金积累,难以对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经济支撑。 (三)、发展需求 通过对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村民代表的情况反映,明确永丰村农民增收的现实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资金不足的问题在产业大户与普通村民中均比较普遍,由于自筹能力有限,亟待在产业的启动、培育、发展壮大过程中,能给予资金扶持。 2、加强技术服务。一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依托本地优势,加强适合本地发展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品种的引进,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品牌。 3、强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是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发布自身产品信息;二是希望建立专业的经济组织、经济人队伍,强化与市场的对接。 二、指导思想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随着经济结构改革进程日益加快,农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巩固,特色农业凭借其自身的优势,赢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加深的过程中,特色农产品在供需关系上日趋紧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在提出解决的方案,其指导方向始终还是转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优化升级农业生产结构,架构好农业产业格局,通过相关政策和市场调节逐步形成适应各地发展的农业经济体系,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区域内的资源优势,结合科学技术和品牌打造形成特色农业。以特色产品优势获得市场优势,以市场优势获得竞争优势,从而赢得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势。 雅安市雨城区是四川省西部欠发达的山区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气候和生态资源优势。是我国山地地区的一个缩影,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但是如何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如何突出特色农业的优势以及如何实现特色农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是阻碍雨城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在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条件下,雨城区作为山区县份的代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雅安市雨城区特色农业产业化特色不明显、合作组织差、劳动力素质低等现状,利用SWOT 分析法,通过建立雨城区特色农业产业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出雨城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生产技术水平低、产品附加值小、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政府重视不足、企业辐射不强等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探索提出必须增加大科技创新,提高农产品含金量、加大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引导、

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完善特色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等对策推动雅安市雨城区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其他山区县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提供参考。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做法和成效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做法和成效近年来,我镇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发展制种玉米、设施产业、奶肉牛产业等一批特色产业。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按照“生态、绿色、循环、高效”的发展理念,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持续、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设施农业在促农增收中的份额。把扩大日光温室、大拱棚果蔬生产规模作为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大龙头”和参与市场竞争的“大品牌”来抓,以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强化营销为重点,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强化技术指导,大力发展以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拱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全镇日光温室达到1440亩,钢架大拱棚472座。 二、创新体制机制,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特色。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集约经营”新路子,以产业发展为突破,创新流转模式,引导农村土地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产业化项目集中。全镇共流转土地1.2万亩,其中三二村整村流转5300亩。奥瑞金种子公司在三二村整体流转土地4400亩建设玉米机械化种子繁育基地,示范应用玉米制种“三系”配套、机械化制种、测土配方施肥、高效节水技术。贾家墩蔬菜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40亩,继续扩大三二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建设规模,投资100万元建成1500平方米的工厂化育苗中心,每年可为我镇及周边乡镇繁育200万株优质蔬菜种苗。示范园区新建大拱棚30座,日光温室蔬菜新品种展示棚3座,引进新品种17个,推广新技术2项,新品种试验示范田20亩,节水灌溉示范区500亩,种植高原夏菜900亩,年产蔬菜3640吨。种植大户陈军流转土地200亩,种植优质拱棚、露地西瓜,注册成立了西瓜专业合作社,引领带动合作社员拱棚建造规模和西瓜种植面积,即加快了全镇土地流转步伐,又促进了产业发展。 三、坚持市场导向,促进奶肉牛产业提质增效。 以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关键,坚持奶牛与肉牛发展相结合,加快良种扩繁,提高品质和效益。全镇奶牛饲养量达到1352头,日产鲜奶6.4吨,全年达到2600吨以上。充分依托全省肉牛产业大县的政策优势,全镇共建成肉牛养殖小区2个,奶牛养殖小区2,全镇肉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种植优质饲草1000亩,使奶肉牛产业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稳定产业。 四、抓好市场流通,促进特色产业园区化发展、品牌化经营。 依托贾家墩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平绿源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杨虎等流通大户,发展“农超对接”等新型流通方式,减少中间环节。重点扩大三二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三三村荒漠区高效林果示范园区规模,引导农户进入示范园区发展,三二村荒漠区设施农业示范园生态有机质栽培温室达到100座;三三村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特色农产业情况汇报 发展农村经济必须走精细化、集约化、产业化的道路,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空间。××乡为全面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设特色农业之乡。现已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2100亩,优质超级稻500亩,食用菌大棚150个,草本药材1000亩,花卉苗木育苗1000亩,花椒种植300亩,优质烤烟200亩,甜玉米200亩,已规划猪沼菜、猪沼鱼等生态示范项目160个,已形成“一村多品”、特色各异、亮点纷呈的良好发展势头。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注重特色,调大规模,强调品牌。一是注重特色,形成了××以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巴西菇、白蘑菇为主,××的优质超级稻、黄姜、反季节蔬菜为主,××的生态示范项目为主,各具特色的产业项目。二是调大规模,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由去年1000亩,发展到XX亩,计划冬季种植XX亩,食用菌大棚由110个到160个,力求达到260个;生态示范项目力求发展150个;三是我们打造好的青扁豆、美国红菜为主的绿色蔬菜品牌,有“黄金之药”称号的黄姜品牌,有山珍之称的巴西菇和白蘑菇的食用菌品牌,着力以组织生产向商品流通的转向。

二、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积极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和农业。我们用好用足扶贫资金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政策,信用部门积极行动,核定项目,发放信贷资金130多万元,产业老板也投入了资金70余万元,充分激活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 三、推行好“大户”带动运作模式。我们实行了干部联系产业大户的制度,充分发挥“大户带动”示范作用。×××××年计划出栏200头以上,现存栏50多头,各出栏30多头,建好沼气池2个;××××发展食用菌大棚6个,年纯收入可达3万多元。这一批典型的事例,起到鲜明的示范作用,带动作用,促使我乡规模养殖和食用菌项目得以逢勃发展。 四、以市场运作为主,发展订单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政府必须做好积极地引导工作,但也必须按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运作,发展订单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切实降低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有力保障。我们有1700亩蔬菜生产实行订单农业,由×××公司和××蔬菜公司进行销售;有由××鹏老板组织生产销售的食用菌产业;有隆平高科分公司、县药材开发办组织销售的优质超级稻、黄姜等产业。 五、实行菜稻连种,提高土地的覆种指数。我们积极支持已有的科研成果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提高农业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