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收稿日期] 2012-11-06;2013-01-

14修回 [基金项目] 贵州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调查研究-以民族地区特色农业为例”(12QN033);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基金“贵州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深度融合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究”[黔省专合字(2012)58];贵州大学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研究-贵州省的实证”(GDQN2011027);贵州大学中国西部发展能力研究中心规划项目“贵州省特色农业资源产业化开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2011A001

) [作者简介] 刘 超(

1980-),女,讲师,从事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E-mail:liuchao3617@126.com *通讯作者:朱满德(1983-),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农业经济、粮食经济研究。E-mail:zhumandeg

zu@126.com[文章编号]1001-3601(2013)03-0278-0214-

05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刘超1,朱满德2*

(1.贵州亚泰职业学院经济贸易学院,贵州贵阳550025;2.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 [

摘 要]为了给贵州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从贵州农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政策优势等方面阐明了贵州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及其必要性;在回顾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贵州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农民素质偏低,贫困面广、程度深,农业生产专业化和标准化差以及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组织结合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

[关键词]特色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贵州[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Characteristic Ag

riculture in GuizhouLIU 

Chao1,ZHU Mande2*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Guizhou Yatai Vocational College,Guiyang,Guizhou550025;2.College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550025,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provide an advice for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characteristic ag

riculture inGuizhou,promote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featured ag

riculture in further,the author elaborated theadvantages and the necessity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combined with Guizhou agriculturalresource endowments,industrial basis and policy advantages.After retrospecting the industrializationoperating status,the author proposed the constraints and challenge for propelling c

haracteristic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such as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poor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lag

sbehind industry,low quality 

of the peasants,wide range of poverty,low combination degree of leadingenterprises and farmers'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etc.Then,some advice were given,such as exploring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or characteristics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strengthening

construction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enhanc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characteristicsindustries and optimizing 

agricultural structure.Key 

words: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industrialization;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Guizhou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消费市场的农业产

业[

1]

。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点,是西部地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攻方向,是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主要途径。贵州省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传统农业区,2011年农业总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到12.7%,但农业就业占社会总就业的比重达66.6%,农民年人均第一产业收入占其纯收入的36.2%。同时,

贵州也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2011年农村贫困人口1 149万人,贫困率达33.4%;全省88个县(区、市)中,50个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65个为武陵山区、

乌蒙山区和滇桂黔石漠化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简称“连片

特困地区”)的贫困县,其中31个县的贫困率高于

40%,5个县的贫困率高于50%[2]

。对于这些贫困农户,农业仍是他们就业的主要渠道,农业收入仍是

其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但是,当前贵州仍是农业小省弱省,

农业基础薄弱,现代农业及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业效益低下,农民增收困难。因此,迫切需要加快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而且,贵州具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为此,笔者分析贵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必要性、现状及问题,以期探明贵州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2

013,41(3):214~218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s

1贵州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及必要性

1.1主要优势

1.1.1资源禀赋尽管贵州地处高原山地,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生态环境脆弱,但其独特的地形地貌和多样性气候特色同时赋予了贵州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贵州拥有药用植物资源约4 419种,占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包括天麻、杜仲、黄柏、党参、银花、三七、黄精等名贵地道中药材,以及烤烟、高粱、茶叶、辣椒、油桐、核桃等特色经果,牛、香猪、乌鸡等特色禽畜。

1.1.2产业基础近年来,贵州中药材、酿酒、茶叶、核桃、辣椒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拥有神奇、益佰、百灵、同济堂等知名药业企业,国酒茅台与酿酒文化,都匀毛尖、老干妈等知名企业及品牌,这为贵州特色农业资源的深度开发和产业全面拓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1.1.3政策优势《农业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的合作备忘录》[3]提出,农业部将在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方面给予贵州支持,帮助西南贫困山区和民族地区探索加快其发展的有效路子,并在资金安排、项目布局、体制创新等方面对贵州给予倾斜支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4]也明确指出,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重点发展特色种养业、山地农业、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因此,贵州大力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1.2必要性

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4 145元,位列全国倒数第二位,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59%,比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低21%。就其收入来源看,家庭经营性收入达1 980元,占年纯收入的47.8%,其中第一产业收入1 501元,占年纯收入的36.2%。表明,促进贵州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高农业的经营效益仍然不能忽视。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数据[5]显示,2007年贵州茶园的平均产值为2 930元/667m2,相当于2010年玉米产值的3.4倍,中籼稻的2.5倍;平均净利润1 402元/667m2,分别是2010年玉米和中籼稻净利润的9倍和6倍(2011年由于严重干旱导致贵州玉米、中籼稻等出现亏损)。若将人工成本看作家庭用工的劳动报酬或其他雇工的务工收入,茶叶可带给农民的收入达2 412元/667m2,相当于2010年贵州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69.5%。作为重要的烤烟大省,尽管2010年贵州烤烟平均净利润只有143元/667m2,却提供了1 177元/667m2的现金收益,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贵州的特色农业具有其独特性和高效性。今后,贵州应加快发展高效型特色农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而且,以

中药材、茶叶、特色林果及林下养殖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能够充分开发、有效利用山地和林地资源,切实减轻传统农业对耕地和水资源的过度依赖。对贵州这个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且耕地和水资源稀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而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适合其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而且培育与发展特色产业还进一步有助于贵州山区的石漠化治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可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贵州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贵州在巩固粮食、油菜、玉米等传统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茶叶、中药材、花卉、特色林果、果蔬及养殖等新兴特色农业,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2.1特色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特色产品供给大幅增加

2011年,贵州茶园面积达19.6万hm2,占全国茶园面积的9.3%;产量5.84万t,占全国茶叶产量的3.6%,较2005年分别增加4.9和1.2百分点,全年综合产值达51.6亿元。果园面积扩大到16.9万hm2,水果产量增加到128万t,较2005年分别增长42%和33.3%。烤烟面积20万hm2,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4.8%;产量达32.5万t,占全国产量的11.3%。中药材面积由2005年的2.37万hm2增加至2011年的4.4万hm2。蔬菜面积由47.3万hm2增加到70.9万hm2,占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的比重由2.7%增加到3.6%。核桃和板栗等特色林果产量快速增长,分别由0.68万t和1.23万t增加到1.74万t和2.27万t,分别增长156%和85%。禽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2011年的禽肉、禽蛋产量分别较2005年增长18.7%和13.1%,牛肉、羊肉产量自2006年开始呈恢复性增长。

2.2特色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品牌和基地建设成效明显

目前,贵州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76家,其中,国家级19家,省级80家,形成了以省级龙头企业为骨干,覆盖全省农业特色优势领域的企业群体,通过龙头企业的市场运作,打造一批国内知名品牌,大大增强特色产业对地方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贵州有一定规模的医药制造业97家,如,贵州益佰、百灵、神奇3家跻身全国中成药企业50强,拥有益佰、百灵、神奇、同济堂等7个驰名商标,发展药材生产基地77个,以苗药为主的黔药品牌效应、医药制造业产业集群初步显现;以国酒茅台、董酒、习酒、珍酒、金沙、小糊涂仙等为代表的黔白酒产业集群的文化底蕴丰韵,品牌优势突出,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有249家,带动了仁怀、习水、金沙、正安、桐梓、道真等一线糯米和高粱种植的快速发展;一云二贵三中华是贵州烟草的品牌声誉,依托黄

·

·

 刘 超等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LIU Chao et al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Guizhou

果树、贵烟、遵义等品牌,加快建设遵义、毕节、铜仁等地区烤烟生产基地建设,快速带动烤烟种植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贵州有茶叶加工企业616余家,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并塑造了贵州绿茶、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凤冈锌硒茶、石阡苔茶、正安白茶等区域性知名品牌;以及

安顺山药、

坡贡小黄姜等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老干妈、黔五福、贵州龙、牛头等品牌,在中药材、酒、烟、茶叶、辣椒、马铃薯、特色养殖等名优特色农产品领域发挥了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增收脱贫效应。

2.3特色农业与关联产业互动增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贵州以特色农业为基础的农产品加工快速发展,

初步形成了以辣椒制品为主的调味品加工,牛猪肉为主的禽畜食品加工,酒、茶为主的饮料加工,以及林产品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

2009年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648亿元,

从业人员9.2万人,人均12 

000元以上,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精品水果已成为集生态建设、观

光农业、农民增收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2009年

果品产值首次突破30亿元,

还带动了旅游、餐饮等相关产业新增产值20亿元。2010年,

贵州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农业从业人员30.4万人,

农业销售收入11.9亿元;休闲观光农业营业收入13.3亿元,

利润5.2亿元,带动农户13.3万户[6]

成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伴随特色农业的发展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旅游等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农业领域及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和拓展,农业综合

效益大大提高,

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目前,贵州省有60万农户

种植中药材、茶叶、辣椒、果蔬、竹木等,户均增收达3 

000余元[7]

。3

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农业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薄弱

贵州省国土面积的92.5%为山地和丘陵,

61.9%为喀斯特地貌,

尤以滇桂黔石漠化区的贫困县最为突出,如长顺县的喀斯特地貌占国土面积的

93.9%、黔西县占92.2%。武陵山区、

乌蒙山区的贫困县山高坡陡,耕地土层浅薄,地块切割破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及地质灾害频发,特色农业产

业发展限制因素较多,

特别是水利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薄弱。如兴仁县薏仁米产业发展面临农业基础设施的制约因素有水

利设施依然薄弱的现象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土地退化、土壤流失和土壤肥力下降等日趋严重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治理;靠天农业的困境依然没有从根本

上得到改变,

受自然灾害影响巨大。3.2农民素质偏低,

贫困面广、程度深2011年,

贵州初中文化及以下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86.1%,其中,小学文化及文盲占53.2%,

而连片特困地区所占比重更高。各级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当作扶贫开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大量青壮劳动力外流,留守农村从事农业的主要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导致农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不断下滑,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十

分显著。受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影响,

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面广、程度深。2011年,贵州31个县的

贫困率超过40%,其中,册亨县达54.8%;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 000元的有32个县,占36.4%,其中望谟县仅有3 

156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5.2%。农民收入低也制约着农业的投入,进而影响特色农业发展。调研显示,兴仁县薏仁米产业缺乏品种更

新,

品种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管理粗放,高的产量可达300kg/667m2,低的却不到150kg

/667m2

。3.3特色农产品生产专业化、

规模化和标准化有待提高

贵州人多地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滞后,仍有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同时贫困人口将更加依赖于土地,土地作为生存的基本保障和最后底线而不愿流转,小农经营和兼业经营成为主要方式,制约了

农业适度规模发展。如果没有规模经济,

专业化生产将难以推进,也就难以统一标准,实施标准化生

产,

进而不利于特色产业加工及国际贸易,也影响农业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贵州特色农业有严重泛化趋向,一些地方规划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过多过泛,力求面面具到,重点不突出,区域布局

不合理,

难以形成拳头产业、特色产区和品牌产品。如长顺苹果与陕西苹果相比,其特色和竞争优势可能并不突出;而种草养羊,对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将产生怎样影响?特别是上规模后,草源怎样获取?目

前,

多数连片特困地区农业仍是小而全,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弱,市场供求不均衡,进而影响农产品加工的发展和特色产业效益的提高。

3.4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辐射带动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亟需增强

尽管近几年贵州涌现出了一批成长较快、规模

较大的龙头企业,

但更多是规模小、起点低的家庭作坊,大多是采用产销一体的初级产品经营模式,缺少

精深加工技术和产品,

以及知名品牌,带动能力较弱。尽管兴仁县拥有薏仁米加工企业200多家,

其中,年加工能力500t以上的仅有5家;长顺县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仅有22家,且规模小、实力弱。而且,龙头企业普遍缺少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管理人

才、专业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普通职工技能水平较低、观念落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新工艺、新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龙

头企业在市场开拓、

营销渠道建设等方面的能力不足,也大大限制了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效应。特别是,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仍以松散的市场购销

·612· 贵州农业科学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s

联结和半紧密的契约订单联结为主,由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经常借助其信息、渠道、品牌等优势,时常与议价能力弱、处于依附地位的农民争利,损害了农民利益,因此,使企业货源和原料质量都难以保障,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此外,品牌杂乱多,整合难度大,行业内的恶性竞争等都影响了贵州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3.5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待发展提升

贵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包括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多数处于乱、散、小的状态,缺少规模化、具有经济实体的综合性合作组织,因而辐射带动能力有限。如到2010年底,长顺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仅有38个;黔西县也只有62个,且多为乡村级,县级以上的很少。由于运作机制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一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发展初期,合作组织启动资金有限,合作社盈余少甚至没有,无法实施利润返还或按股分红,会员的付出与收益不对称,使其丧失了吸引力和生命力。如黔西县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不足10万元,多数都不能满足自身运营的需要,近90%的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利润或盈余较少,因而没有开展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对农户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显著下降[8]。合作组织成员素质低,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更有甚者,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成立时情绪高涨,但成立后则将其束之高阁,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组织活动不正常,有些甚至是有名无实,没有把农户真正组织起来,难以有效为农民服务。

4加快贵州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4.1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以特色农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应加快与工业、服务业的融合发展,特色农业对生产过程及其服务、市场营销等提出更高要求,而且特色农业正向休闲观光农业领域拓展,向现代多功能农业发展,对外生法律政策和内生规则标准等更敏感。因此,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必须敢于先行先试,大胆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切实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4.1.1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尊重农民在土地使用和经营决策上的主导地位,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流转行为,搞好流转服务,引导土地合理有序地向龙头企业和专业农户集中。当前可借鉴东部地区经验,探索由农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合作社与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互持股,形成“龙头企业+土地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权型紧密利益合作机制。龙头企业按市场需求引导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合作社以入股土地为生产基地,向龙头企业提供数量较稳定、质量有保障的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即可进行精深加工塑造品牌,最大程度地提升产业链附加值。如此,农民既可获得农业经营性收入,还参与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股份分红,增收渠道拓展,经营收益增加,土地流转或入股的积极性将会充分调动。同时,加快探索林权制度改革,明确产权,设立林业要素市场,构建林权流转服务市场,引导林农灵活实施家庭经营、联合经营或承包经营。鼓励开发未利用山地资源,通过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发展特色林业经济。确保流转双方利益,调动土地和林权流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适合贵州山区特点的特色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着力破解特色农业规模小、经营分散的瓶颈。4.1.2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创新政府加强引导和支持,发展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民合作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特色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特别要发挥神奇、益佰、茅台、老干妈、贵烟等一批实力雄厚、具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的组织带动效应,加快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实现特色农业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和农民组织化,提高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能力[9]。

4.1.3政府支持和管理制度创新伴随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攻坚战略,贵州迎来重要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将在规划制定、政策创新、项目布局、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贵州倾斜和支持。为此,一方面,必须加快对政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创新贫困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统筹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和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等资金和项目,集中力量推进,形成有效的政策合力[10];另一方面,规范贫困地区基层政府施政行为,公正、公开、公平地贯彻落实中央政府相关的政策、资金及项目支持,确保资金不被截留、不被挪用,全部落到实处;逐步拓展政府服务功能,提高办事效率,营造依法高效的政务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步形成与特色农业产业化衔接配套的管理与支持制度体系。

4.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2.1加强水利建设贵州地处两江上游,降水虽然丰富,但却是工程性缺水地区,特别是西部高原和山地的喀斯特地貌占88%,水土流失严重,水利设施匮乏且年久失修,干旱缺水问题突出。加强水利设施建设,解决农业灌溉问题是发展特色农业的重要条件,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的关键措施。为此,一是加强黔中水利枢纽、滋黔工程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设,为特色农业灌溉用水提供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二是强化蓄提引中小水利设施及配套建设和喀斯特岩溶山区“三小”工程

·

·

 刘 超等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LIU Chao et al Current Situation,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Guizhou

(即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建设,加快对已有中小水利设施抢修恢复,田间工程配套更新改造,解决特色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4.2.2加强土地整理贵州特困地区多山高坡

陡、

生态脆弱,土地分散破碎且贫瘠,制约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化发展。因此,要加强统筹和规划,争取国家资金和项目支持,按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加强坡耕地整理,实施石漠化治理,推进退

耕还林、

还草工作,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4.2.3加强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建设鼓励农业龙头企业自建,或者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共同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整合各种资源和力量,对生产基地进行土地整理、农田水利设施及配套建设,有条件的地区应大力开展路、沟、渠、管道等田间工程建设,提高生产基地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强化特色农业发展基础。4.3

提升龙头企业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贵州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应着力建设精品农业和品牌农业,围绕茶叶、中药材、酿酒、烤烟、特色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扶持或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竞争力强、带动效应大的龙头

企业。由于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

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难以在短时期内发挥作用,且存

在不确定性,

大力引进国内知名和辐射带动能力突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作为近期的工作重点,要调动并发挥龙头企业的自主能动性,鼓励与地方经济发展溶于一体。一是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特色农

业资源,

以纵向一体化加强产前研发、产后营销能力,以横向一体化构建不同产业链间的产供销、贸工农横向交织和有机互动的立体网络。二是支持龙头

企业塑造知名品牌(

尤其是地理标识和产区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销售渠道、提高营销效率,加强特色消费市场的培育和开发。三是调动多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采取多层次、多渠道的教育培训方式,培养

各类专业实用人才;

采用灵活的方式,积极引进、培养和使用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提升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推动贵州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

4.4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4.4.1农业种养结构和品种结构贵州应坚持以

市场需求为导向、

科技创新为支撑、质量效益为目标,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

特色农业产业。强化规划引导,

加强区域分工协作,协调粮经作物、种养业发展的关系,着力发展茶叶、中药材、特色林果、林下养殖等土地节约型、劳动力密集型农业产业。既要继承独一无二的地方品种、优质的特色品种,又要加大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进、选

育和推广,充分依托现代科技加速品种更新,提高优

质品种比例,优势特色农业应全面实现品种优质化和精品化。

4.4.2农业区域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在经济发

展和产业建设中,

要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努力形成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带,引导农产品加工、农产品物流、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等关联产业向优势产业带集

聚、向农业园区集中。要着力改变初级产品销售的现状,推动茶叶、中药材、果蔬、禽畜等特色产品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促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上水

平、

上规模、上效益,形成多元化、系列化、品牌化的高科技、高品质、高附加值精深加工产品[11]

;加快发

展特色种子、农产品物流等涉农服务业,提高特色农业产加销多环节和农工贸多领域的综合服务能力;深入发掘农业旅游资源,在精品水果、林下养殖、特色果蔬等基础上,整合贵州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红色文化等旅游资源,全面提高农业旅游的服务能力,推动旅游产品从单一品种向个性化、多层次、规模化转型。以特色农业支撑工业、以工业促进特色农业、以服务业带动特色产业升级,努力实现三次产业在

城乡科学布局、

合理分工、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参

献]

[1]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J].

经济管理文摘,2002(9):4-5.[2]贵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贵州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3]王 兵.

农业部与贵州签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特色农业发展[N].贵州日报,2011-5-20(3).[4]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2-01-16[2012-02-

19].http://www.gov.cn/zwg

k/2012-01/16/content_2045519.htm

[5]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资料收益汇编[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011.[6]王朝文.贵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N].

贵州日报,2010-12-31(4).[7]龚晓宽.贵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研究[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8]董景奎.黔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现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8):20-22.[9]本书编写组.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

[10

]朱满德,王秀峰.贵州省缩小城乡经济差距的思考[J].贵州农业科学,2012(8):234-238.[11

]刘超,朱满德.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的探索与创新—

——以大连市金州区城西村土地股份合作为例[J].南方农村,2010(3):65-

68.(责任编辑:陈 静)

·812· 贵州农业科学

Guizhou Ag

ricultural Sciences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课程论文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论文由本人独立完成,除文中注释和参考文献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本人完全了解本声明的法律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2015年月日

目录 摘要 (Ⅰ) 引言......( (1)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1) (一)地理气候环境 (1)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 (三)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 (2) (四)发展特色农业的劣势 (2) 二、第二产业的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的特色第二产业 (3) (二)特色工业发展的优势 (3) (三)特色工业发展的劣势 (3) 三、第三产业发展分析 (3) (一)贵州地区特色的第三产业 (3) (二)特色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 (4) (三)特色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4) 结论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浅谈贵州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的优劣势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省市实力的经济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西部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西部省市尤其是我省与北上广等地区的差异更是显著。国务院曾多次强调“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贵州地区作为目前经济欠发达的省区,必须要立足于自身,发掘具有特色优势的产业,并且根据其优劣势制定一系列的长远的发展计划,促进贵州省经济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贵州地区特色产业优劣势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就进入了一条高速发展的轨道。无论是国民生。总值还是人均GDP都有显著的提升,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这其实只是从整体上看到的现象,事实上,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及其的不平衡。由于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再加上是高原山地的复杂地形,导致我省交通闭塞,以至于长期以来我省的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在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后,我省的发展得到高度重视。也许正是因为发展缓慢,未被过度开发,贵州地区的一些得天独厚条件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国家的政策和政府的扶持下,一些具有特色的产业得到发展。本文将从各个产业出发,分析贵州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优势与面临的困难,找出解决的方法,让我们的特色产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一、第一产业的发展分析 (一)地理气候环境 我省地区地形复杂,大部分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地形有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我省区域内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差较小,冬暖夏凉,气候舒适宜人。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大部分地区比较湿润,常年相对湿度较大。受大气环流及复杂地形等因素影响,我省范围内气候呈多样性。 (二)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1.特色农业的定义 特色农业是指在具有独特的资源气候条件、与其他区域有着明显差异的方,发展的特殊的产品以及有着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特色农业是以特色农产品为基础支撑的农业。 2.贵州地区的特色农业 由于我省地区处于云贵高原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境内地形复杂,垂直气候明显,有利于于多种动植物种类的生长繁衍、引种驯化和种植,培育了我省地区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形成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和潜力。我省的地形主要是高原

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

城厢镇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亮点工作情况汇报 按照区委、区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世界现代田园示范线建设总体要求,我镇按照集成打造高端现代农业产业和产业高端指导方针,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的目标,整体推进世界现代田园示范镇建设,努力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具体情况和做法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厢镇位于成都市东北,青白江区域东部,镇域面积46.91平方公里,耕地3.5万亩,辖11个农业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2个城镇社区,农业总人口4.2万人。镇内有润辰食品有限公司、红旗油脂、迪澳植化、宜家食品、西南科联种业、玉虹罐头厂、天天绿、康祖食品、荣泰清真、成都二牛等10家龙头企业;有食用菌协会、玉虹桥蔬菜专业合作社、万柳种植专业合作社、田园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等12家农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有十五里、十八湾、兴禾、桂龙、玉虹桥等5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四川省经济作物研究所、新兴菌种站、食用菌孵化园区等科研机构3所;有恒邦食用菌博览园、绣水稻香、红玫瑰休闲园、芮家风味馆、金河山庄、东方欲晓等一三产互动休闲农家乐20余家;有玉虹桥蔬菜基地、十五里休闲观光园区、今日田园、特色食用菌园区、科联玉米制种基地、贵和高科农业生态园、食用菌博览园、经作所科技实验基地、永乐春大学生蔬菜基地等一批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示范园区。 二、具体做法 (一)重规划,以“五区一带”的园区划分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框架

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按照“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的思路,以打造“现代农业集聚地“为目标,从全局上规划全镇现代农业,按照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有机统一的要求,结合我镇地理和区位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五区一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框架,邀请电子科技大学于2010年在全区率先编制完成了城厢镇现代农业总体规划,为我镇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二)抓典型,以贵和高科等一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为示范 坚持走高现代农业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发展之路,我镇近年来陆续引进和建立了一大批现代农业龙头公司。其中以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代表的农业高端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贵和高科现代农业发展公司坚持以有机标准做农业,采用高科技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探索发展循环农业,建设规模设施农业基地,引种高科技新品种,配套发展休闲观光产业,该农业园区已经被列为成都市现代农业重点发展项目,该公司的多次受到了市、区领导的肯定,现已成为我镇的一张高科技农业宣传名片。 玉虹桥蔬菜合作社是一家省级示范合作社,主要种植大棚蔬菜,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成员由创建初的10余户发展到现在108家,合作社以有机为立足根本,现有西湖瓜、番茄等四项有机认证和玉虹桥蔬菜品牌,带领周边农户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致富道路。 永乐春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我镇大学生创业基地,主要以大棚蔬菜种植为主,其特点就是在农产品销售渠道方面,采取农

贵州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

贵州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助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17—2019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支持引导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以下简称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助推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为目标,拓宽企业辐射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的能力和范围,进一步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占有率,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增添新动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运用市场推进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优化存量、倾斜增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各地积极探索,不断创新经营组织形式,不断创新扶持政策措施,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县、极贫乡镇、深度贫困

村,重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一二三产业融合,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 ——坚持落地见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围绕我省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农民脱贫增收任务,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重点,聚焦全省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实现产业集群、专业配套发展,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面提升龙头企业适应市场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提供有力支撑。 2、年度目标。(1)2017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711家以上,资产总额63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570亿元以上;从省外引进龙头企业达600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30万户468万人,其中贫困户30万户110万人。(2)2018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00家以上,资产总额800亿元以上,年销售收入750亿元以上;从省外引进龙头企业达800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40万户504万人,其中贫困户35万户129.5万人。(3)2019年,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1000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目前许多地区为了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特色农业的发展速度,特色农业也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到底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到底有那些优势?对此我进行了一项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研究。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其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特色农业之“魂”是惟我独存或惟我独尊。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对于发展特色农业来讲,也只有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特”起来。二是特色农业之“根”是天赋,也就是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各地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就有所不同,如果不切实际地盲目模仿别人,只能落个劳民伤财的后果。三是特色农业之“本”是传统,即我们通常所讲的种植、养殖或加工习惯,尤其是先进的农业科技。而“科技兴农”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如果不管农民有无技术就强迫农民搞特种特养,势必会造成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当然,我们并不排除有些种养传统是后天形成的,其关键在于,要真正地形成传统,就不仅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逐步培养过程,而且一定要顺民心、合民意,即农民愿意干。 为了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我市将发展设施农业、高效特色农业与中低产田改造结合,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坚持以发展“一乡一业”为突破口,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资源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规模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水平,努力向“多乡一业”、“一县一业”迈进。此项农业特色产业的培植发展,也取得了多方面的综合效应,有力推进了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农产品规模基地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水平迅速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成效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政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一、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xx大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加强农业,做特农业”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优质烟叶产业。做大做强“金三明”烟叶品牌。突出发展“翠碧一号”特色品种和生态型无公害烟叶,保持年种植面积在40万亩以上,年产量6万吨以上。笋竹苗木花卉油茶产业。以竹山集约经营为重点,竹子现代科技园为示范,提高林地产出率,大力发展笋竹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苗木花卉和油茶产业。新建丰产竹林6.56万亩,种植苗木花卉2.9万亩,新造和抚育油茶林4.2万亩。畜牧水产业。加快发展肉牛肉羊规模养殖,同时积极推进产品深加工。全市生猪年出栏139.71万头,肉牛出栏4.25万头,肉羊出栏18.82万头,家禽出栏2515.13万只,水产品年产量6.4万吨。中药材产业。重点抓好紧缺中药材和制药企业所需的原料药材品种栽培、引进和示范。全市中药材面积达18.44万亩。食用菌产业。突出抓高海拔地区反季节和珍

稀食用菌以及低海拔区域的草生型和城郊型“菜篮子”食用菌。全年栽培食用菌2.7亿袋,产量7.66万吨。果茶产业。加快品种结构调整,引进推广优质品种,发展水果加工和茶叶精加工,扩大名优茶种植面积。全年茶叶面积达24.66万亩,产量2.4万吨,水果面积114万亩,产量84.71万吨。建莲产业。进一步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建莲品种,与旅游观光农业相结合,加强深度开发建莲功能食品和医药原料,延长建莲产业链。 (二)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 现有国家级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和品牌农业金奖企业各2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市级龙头企业135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0亿元,带动农户44万户。先后有10个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7个县(市)列入福建乌龙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1个产品获得中国名牌产品,2枚商标获得中国驰名商标,1个产品获得出口免检产品,4个产品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累计拥有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产品251个,位居全省前列。 (三)产业适度规模经营不断扩大 全市培育形成泰宁县焦溪村锥栗、大田县大中村大薯、三元区炉洋村脐橙和沙县西霞村蔬菜等225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烟叶种植户数达4多万户,户均种烟9.82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烟户有1984户。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149个,经营林地面积59万亩。生猪规模养殖场270个,年可出栏120万头生猪;规模养羊专业户155户,年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 贵州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其优化对策研究 邹定斌 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 贵州省要加大金融业改革力度,把金融资源重点投资投入到烟草业、旅游业、白酒制造业、中医药苗药制造业、能源电力业和特色旅游食品产业的开发上。 一、贵州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变动趋势 经过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和调整,贵州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再向“二、三、一”型的转变,产业结构逐渐向合理的方向转化。 第一产业。牧业发展较快,林业、渔业均有小幅上升,初步扭转了过分偏重种植业尤其是粮食生产的单一传统生产格局,初步实现了农业经济多种经营、综合协调发展,但一产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种植业比重仍然较大。 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轻工业比重不断上升,重工业有所下降,非公有经济发展加快,非国有经济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大幅提高,贵州省加快了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在加强建设能源原材料工业、机械电子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了以卷烟和饮料酒为主的轻工业的发展。在巩固“两烟一酒”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电力、铝和铝加工、冶金、汽车零部件工业等新的支柱产业。 第三产业。贵州省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层次较低,仍以传统商业、服务业为主。近年来,金融、保险、房地产、旅游、文化、体育尤其是房地产业稳步增长,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上升势头强劲,同时,商业、饮食业快速增长,持续保持了第三产业中主导部门的地位,运输、邮电行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近几年,我省旅游业、房地产业迅速倔起,高科技信息产业发展很快,新兴产业不断涌现。 贵州省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最大、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的时期,表现在:一是农业基础进一步牢固,粮食生产实现了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畜牧养殖业比重有所提高,非农产业发展加快;二是第二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在三次产业中最高,是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两烟一酒”、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旅游业、生物药业等优势产业发展较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实力的企业集团和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但工业产品中的主流产品仍集中在初级产品加工业和能源、原材料工业等基础工业,而机械、电子类产品所占比重还很小,产品结构层次仍然很低;三是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有加速增长之势,第三产业的新兴产业迅速倔起,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证券、技术、信息产业等已具一定规模,旅游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房地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扩大就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城镇化的重要力量。四是产业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农业比重下降,工

发展规划--贵州省农业发展规划

---------------------------------------------------------------最新资料推荐------------------------------------------------------ 发展规划--贵州省农业发展规划 贵州省农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和实施好贵州十一五农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抢抓机遇,用好机遇,加快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省政府黔府办发〔2004〕 76 号文批转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安排部署,依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由省农业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编制《贵州省十一五农业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成就十五以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政策措施,积极抢抓机遇,以稳定脱贫奔小康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一) 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5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 359. 18 亿元,十五期间农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 3. 7%,实现 3. 5%左右的年增长目标; 2005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1877 元,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 4. 7%,实现年均增长 4. 5% 1/ 2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酉阳特色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侯春明 内容提要 酉阳是一个贫困县,必须发展特色农业,以此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此,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首先,简要地解释了特色农业的内涵,指出了特色农业的特点。第二,分析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一是资源优势,药业、畜牧业、林业、烟业、旅游业这五大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背景优势,中国加入WTO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崭新的历史机遇。三是政策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区域倾斜政策为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第三、从经济性、地理性、观念性三个方面指出了酉阳发展特色农业的制约因素。最后,对酉阳发展特色农业提出了对策:一是配套和完善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体系;二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农业;三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四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五是推进扶贫开发,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六是提高农民素质,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关键词 特色农业现状对策 酉阳地处渝、黔、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为一体的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东西宽98.3公里,南北长119.7公里,总面积5173.2平方公里,总人

口为73万多人。2001年,设39个乡镇,782个村。酉阳县有800多年建州史,多民族习俗相互交织,文化绚丽多姿。历史上经济发展滞后,民贫县穷,灾难深重。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人民虽然一直在励精图治,奋力拼搏,但由于起点低、自然条件恶劣等原因,目前生产力仍然较低,发展较慢,经济较落后,是扶贫大县。 从目前情况来看,全县基础设施落后,工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全县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因此,要想带动全县经济的全面发展,就不能盲目追随,而应因地制宜,以农业为突破口,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 这里所指的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粮食农业)而言的,是根据当地的农业条件因地制宜,把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经济优势的一种农业类型。 特色农业具有五大特点:一是区域性。即在一定区域内,依托区域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产业,经济结构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二是独特性。即在产品开发上,不求其全,但求其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三是规模性。生产规模大,产品批量大,在同类产品中所占比重大,能够形成“拳头”产品。四是领先性。瞄准市场,抢占项目和产品开发的制高点,采用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和工艺。五是高效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品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高,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贵州特色农业发展分析 摘要:贵州省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地和少数民族聚集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贵州省这样的一个拥有良好生态环境、生态农业优势明显的内陆山区省份,发展特色农业正是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10]。而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发展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形成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显著经济效益的、并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就是要以当地特色资源为依托,因地制宜地进行合理的生产布局,以区域优势求生产,从而形成地方特色产品,最终走向市场、占领市场,并获得长久持续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特色农业,贵州省,发展,对策措施 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及问题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由各种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优势、政策因素和科技支撑等。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1]。在贵州省的各个区域中,农业产业的发展模式并不能千篇一律。如果盲目的在各地推行某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而不考虑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特征及现状,不仅不能很好的使特色农业产业得到发展,而且会造成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加强对贵州省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区划,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对于发展贵州省特色农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1.1贵州省特色农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 贵州省拥有独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怡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特殊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2]。 1.1.1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贵州省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暖夏凉,生长季长,降水丰沛、雨日多,且光、热、水配合良好,雨、热、光同季。降雨量在1200mm 左右,水资源总量为1035亿m3,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926.59m3/人。省内大部分地区种植业可以做到一年两熟,部分地区可以做到一年三熟。贵州地理环境复杂,以高原丘陵山地地貌为主;海拔高差悬殊,从东南部海拔137米的河谷到西北部海拔2903米的高中山峰巅,垂直带幅宽达2766米。中小地貌组合错综复杂,高原上有山地、丘陵、盆地、谷地和洼地。全省总土地面积中山地占71.34%,丘陵占20.97%,洼地、盆地占7.69%。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5]。 1.1.2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 由于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省内现有生物资源丰富,全省有70种植物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其中有4种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占全国同类植物总数的50%。有3700余种药用植物资源,占全国中医药品种的80%,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全省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作物几乎应有尽有,已栽培的有近600个品种,

贵州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论贵州工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 吴宏军 内容摘要:贵州工业发展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发本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我省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合理、创新能力极弱、工业总量太小,主要矛盾是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经济总量严重不足”,在此基础上,我们从七个方面探讨贵州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工业发展、工业化、现状、问题、贵州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努力开发本省优势资源,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积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相关配套改革,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强和改善工业经济运行调控,全面推进西部大开发等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探索一条符合贵州省情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贵州工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经济增长状况和工业实力

继2007年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达1007.75亿元之后,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达到1051.26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全部工业比重约80%,200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达到1170.29亿元,同比增长10.6%,全省工业实现总产值3315.02亿元,比1978年41.26亿元增长80倍;全省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474.33亿元,比1978年15.24亿元增长96倍,在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7.9%,比1978年的32.7%提高了5.1个百分点。近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和2009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5-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贵州省统计局) 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医药等主要行业对工业增长的拉动较大。规模以上工业中,这五个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10.5%、10.6%、12.1%、7.0%和14.6%,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6.1个百分点,其中电力行业拉动力度最大,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2个百分点。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定稿20130325) 2

附件1: 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一、总则 (一)规划背景 包括园区所在县社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发展概况,以及建设园区的必要性。 (二)规划编制依据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省、市、县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和行业规划,《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意见》和《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阐明园区的具体区域和位置、地址、面积;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规划期限3-5年。 二、园区基本情况 (一)基础情况 园区的土壤、气候、海拔等自然条件;与园区直接相关的土地利用、农业发展、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设施等建设和规划情况;园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情况。 (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园区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产业的种类,各类产业生产规模和产值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服务体系现状。

园区现有基础设施建设、设施农业、产后处理等设施配套等情况。 (三)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根据本地实际,从区位优势、农业资源特色、科技依托、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产业基础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根据本地实际,从基础条件、人才状况、科技水平和资金投入等各方面进行分析。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立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紧紧围绕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按照“四化同步”要求,提出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二)建设目标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和“一次性规划、分阶段实施、多类型并存、滚动式发展”的原则。根据《贵州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标准》,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园区建设目标。 四、园区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 (一)园区布局 根据各园区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提出园内功能分区,说明各功能区的布局安排、相互关联、主要示范内容及规模等情况,附园区规划总体布局图。 (二)主要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水、电、路、渠等农田基础设施,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设施,农业机械,养殖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以铜仁市为例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部署,铜仁市在稳定粮食总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作为主攻方向,强势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深入实施“三个万元”工程(万元田,万元山,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按照“集中连片种、集中连片养、加工进园区”的思路,大力推进“农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农旅一体化”,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生态畜牧业、生态茶、中药材、蔬果菌、油茶、核桃等主产业和特色产业得到快速推进,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铜仁特色的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发展之路。 一、发展现状分析 畜牧业规模效应初显。按照做大总量、做强产业、规模先行、生态养殖的思路,打造集中连片的畜牧水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代养户)”规模养殖模式,积极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地畜牧和特种养殖,促进了全市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2014年,全市出栏生猪248.42万头、肉牛15.90万头、肉羊78.71万只、家禽927.73万羽;创建了畜禽标准化规模示范场245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30个;引进了温氏、华西希望、铁骑力士三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并顺利投产,培育肉猪代养户140户,新增肉猪10多万头。特种水产养殖快速发展,鲟鱼、大闸蟹、大鲵等特色渔业处于全省前列。2014年实现畜牧

渔业总产值100.68亿元,占一产总产值的41.36%。 茶产业步入全省前列。全市深入实施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八件实事”,快速提升了茶产业。2014年全市建成茶叶基地144.8万亩,今年上半年新建15.8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160.6万亩,涉及115个乡镇、1223个村,带动农户16.2万户。茶园面积位居全省第二,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现有投产茶园面积83.09万亩,有茶叶加工企业461家,生产“梵净山”牌名优绿茶、红茶、白茶、黑茶等系列产品15个,2015年上半年实现茶叶产量3.53万吨,产值40.46亿元,销售收入38.8亿元。培育形成了“梵净山茶”公共品牌和“石阡苔茶”地方品牌两个“中国驰名商标”,先后在国内国际绿茶评比中荣获金奖60多个。 蔬果菌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城镇保供蔬菜和特色辣椒、夏秋蔬菜,2014年全市蔬菜播面190.3万亩,同比增长17.8%;总产量262.2万吨,同比增长15.8%;总产值46.12亿元,同比增长15.9%。水果以本地特色品种沿河空心李、万山蜜枣、玉屏无核糯柿、印江红香柚和引进适宜的葡萄、桃、梨、柑橘新品种等为主,“沿河空心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4年水果面积50.48万亩,产量23.55万吨,同比增长6.12%;总产值8.19亿元,同比增长25.16%。食用菌主要有香菇、木耳、野生牛肝菌等,发展势头迅猛,打造“梵净蘑菇”品牌,2014年生产1.09亿棒,产量8.9万吨,产值7.09亿元,同比增长2倍。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

攀枝花特色农业发展情况介绍

攀枝花南亚热带特色农业发展情况 攀枝花市农牧局 二〇一一年二月 近年来,攀枝花市充分发挥南亚热带光热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倾力打造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和产品,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逐渐壮大,优质农产品营销网络日益完善,初步建成了特色水果、早市蔬菜、优质烤烟、畜牧水产、林业生物等五大特色农业基地。在南亚热带特色产业的支撑和带动下,农民经济收入快速增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蓬勃发展。 一、发挥资源优势,倾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由于独特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条件,攀枝花农业表现出鲜明的热带、南亚热带特色,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产品珍稀、品质优良、效益突出等特点。 (一)光热资源优势。攀枝花属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型内陆山地“岛状”南亚热带立体气候类型,是天然大温室。具有光照强(全年日照时数近3000小时,无霜期300天以上)、温度高(年均气温21℃左右,≥10℃年有效积温高达6600--7400℃)、昼夜温差大(夏天昼夜温差≥10℃,冬天昼夜温差≥20℃)、年温差小(全年温差≤10℃)、不受台风(或梅雨)影响、降雨集中(雨季集中在6-10月,年总降水量800-1200毫米)的特点,有利于植物生长过程中蛋白质、糖份等干物质的积累,使攀枝花的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呈现出 2

品质优、错季上市的特征。 (二)特色农产品优势。攀枝花的许多农产品在省内是唯一能生产的地方,或者是唯一能最大限度发挥错季节上市优势的地方。 晚熟芒果:与全国其它热作区相比,攀枝花种植的中、晚熟芒果在8—11月成熟,比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芒果产区晚上市2—3个月,错开了销售旺季,市场销售行情好,经济效益高。2010年,攀枝花芒果的市场平均零售价达到了每公斤7元以上,平均亩产值超过万元。2010年8月,攀枝花成功举办了首届芒果节,对提升攀枝花芒果声誉起到了重要作用。 冬春枇杷:以米易县、盐边县为主的攀枝花枇杷,较福建、成都等地早1-3个月,上市时间正处于元旦、春节黄金季节,市场竞争力极强。2010年初,攀枝花枇杷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16元左右,单价最高达到了每公斤100元,经济效益极高。 早春蔬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攀枝花就作为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调”基地,为“三北”及周边市场提供优质蔬菜产品。攀枝花生产的早春蔬菜产品具有无公害、品质优的特点,上市时间处于海南菜之后、其他省市设施菜上市之前的市场空档期(1-4月上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2010年,攀枝花早春设施蔬菜平均亩产值超过了2万元,市场销售均价每公斤超过了3元,四季豆、豇豆每公斤均价更是达到6元以上。菜农亩纯收入平均达到了10000元以上,个别 3

贵州安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贵州安顺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 纵观全市全年经济的发展形势是好的,经济增长幅度保持了较快发展,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状经济问题产业结构农村经济旅游业等 一、贵州安顺经济总体发展概况: (一)全市经济情况 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17. 54亿元,下降7.2%;第二产业29.74亿元,增长22.5%;第三产业23.45亿元,增长8.8%。 (二)农村经济平稳发展。 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04亿元,比上年下降6.2%。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产值比重上升。 (三)工业生产较快增长。 医药、电力、钡盐、冶金等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与扩大,使全市工业总产值66.5亿元,比上年增长9.0%,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10.36亿元,比上年下降1.4%;重工业产值

23.16亿元,增长24.7%。 (四)建筑业较快发展。 全市37家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3.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32万元,增长145.9%。 (五)交通运输平稳增长。 全年货物周转量3.81亿吨千米,比上年增长1.2%。 (六)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91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年末互联网用户达4081户,新增721户。 (七)旅游业较快发展 现有三星级宾馆4家,新增2家;二星级宾馆7家;新增一星级宾馆1家。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 二、安顺市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一)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处于低层次阶段 1.顺市经济总量一直在全省排名靠后,虽然增长速度不算低,但是基础弱、总量小、起点低,发展滞后于别的地区。 2.次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低层次阶段。第一产业基础薄弱,生产率低,而劳动力过剩;第二产业创新能力低,产品竞争力不强,工业体系基础薄弱,对资源的依赖程度过高;第三产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无法完全吸纳大量剩余劳动力。 3.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偏差,就业结构调整相对于产业结构变动而言较慢,造成产业结构整体效益水平较低。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布局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e24537729.html, 贵州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与布局研究 作者:张玉婷杨镜融 来源:《时代金融》2018年第06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的蔬菜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蔬菜产业的发展也是比较迅猛的。但是在对贵州蔬菜产业进行系统地研究后发现,贵州蔬菜产业在发展中暴露了很多问题,所以结合贵州蔬菜产业的现状,制定一个系统的发展规划是贵州蔬菜产业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贵州蔬菜产业规划 贵州作为我国蔬菜重点发展的区域,在发展蔬菜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基于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是极其不乐观的,难以发挥蔬菜产业的优势。为了能够使贵州蔬菜产业发挥其产业优势,应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一、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贵州省的蔬菜产业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首先,生产规模小。在对贵州省的蔬菜种类进行分析后发现,鲜销的数量是比较多的,同时日常必需的大宗产品也是比较多的。但是当前贵州的交通和市场体系建设是十分不完善的,这对蔬菜的销售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次,蔬菜产业配套存在不合理的问题,主要体现为蔬菜产业产前的种子、农资市场等配套供应服务是比较低的。同时蔬菜产业生产的技术是比较落后的,这也成为影响蔬菜产值的重要因素。最后,蔬菜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是比较匮乏的,在工作中使用的方法是比较落后的,难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背景下,蔬菜种植已经变得越来越普遍。 (一)蔬菜产量 改革开放后,贵州省通过不断调整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使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蔬菜的产量逐年增加。2017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为1650万亩(次)、产量为2050万吨。2018年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将达到1820万亩(次)、产量2300万吨。2019年,种植面积将达到2000万亩(次)、产量2600万吨、产值1000亿元。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蔬菜种植面积处于逐年增加的态势。 (二)品种结构 贵州的蔬菜品种主要分为5大类,分别为夏秋喜凉蔬菜、冬春喜温蔬菜、冬春茎叶花类蔬菜、名优特色蔬菜、食用菌。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业人口多,但因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薄弱、技术落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生产收益低等原因,造成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多,不仅直接导致农田抛荒现象严重,同时也带来了留守儿童的教育、留守老人的赡养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通过对目前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途径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对农民的生产经营技术培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益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调动农民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促使大多数农民就地创业,走上村村共同致富之路,这不但可解决农田抛荒严重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举。 1现代农业的类型 1.1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大体上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2类,是将农业与环境协调起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同时保证农产品安全性的农业。是利用生态环境的物质循环系统,实践农药安全管理技术、营养物综合管理技术、生物学技术和轮耕技术等,从而保护农业环境的一种整体性概念。 1.2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的设备型、设施型、工艺型的农业产业。它要求技术、设备、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并以生物物理因子作为操控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杜绝使用农药和其他对人类有害的化学品。其核心是环境安全型农业,即环境安全型温室、环境安全型畜禽舍等[2]。 1.3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一种新型农业。 1.4工厂化农业 工厂化是设施农业的高级层次,是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新设备和管理方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全面机械化、自动化技术(资金)高度密集型生产,能够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的连续作业,从而摆脱自然界的制约。 1.5特色农业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特色”在于其产品能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本地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外地市场上具有绝对优势。 1.6观光农业 观光农业又称旅游农业或绿色旅游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农民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开辟活动场所,提供设施,招揽游客,以增加收入。旅游活动内容除了游览风景、展示当地风土人情和地方文化外,还有林间狩猎、水面垂钓、采摘果实等农事活动。 1.7立体农业 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1.8订单农业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的乡村组织与农产品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

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几点思考

收稿日期:2001 01 12 作者简介:曾希柏,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发展贵州特色农产品产业的几点思考 曾希柏 胡清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开发贵州特色农产品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在对发展潜力较大的辣椒、小水果、中药材等十一种特色农产品进行重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贵州特色农产品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贵州省;特色农产品;对策和措施 1 贵州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条件与限制 1.1有利条件 (1)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贵州山地和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93.5%,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壤以地带性黄壤和非地带性石灰土为主,适宜生长各种不同的作物。 (2)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贵州全境处于多种气候交汇的过渡性地带,生物群落的边缘效应决定了贵州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之一。 (3)环境污染较轻。贵州境内环境污染较大的化工、冶金等企业相对较少,因此,环境状况也明显较优,是我国最适合种植绿色食品的地区之一。 (4)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具有一定基础。贵州部分特色农产品生产已具有一定的基础,部分地区依靠生产特色农产品,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 1.2不利因素 (1)农业生产整体水平较低。与全国整体水平比较,近年来贵州农业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相对落后,农业生产的整体水平仍然较低。 (2)交通条件较差。与全国其他省市比较,贵州的交通条件明显较差,严重制约了鲜活特种农产品的流通。 (3)农民商品意识不强。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之一,由于山区交通条件差,严重阻碍了信息传播,使全省商品经济与周围各省(市)比较处于较落后状态,农民的商品意识差,多数农民仍然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4)缺乏必需的技术支撑。贵州部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较集中地区,由于经济、交通、信息以及观念等方面落后,农业科技人员紧缺,农业技术推广难度大,加上农民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业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差。 (5)加工业和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加工业较落后、市 场体系不健全。这是影响贵州特色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最 重要的障碍之一。 2 贵州较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 贵州省较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 辣椒。辣椒是主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近年来,随着加工业的迅速发展,贵州辣椒的种植面积增加较快,据初步估算,全省种植面积已达6万~8万hm 2,占蔬菜种植面积的1/4左右。 小水果。贵州小水果种植面积较大,且品种较多,主要有猕猴桃、杨梅、柿子、梨,上述几种小水果产量占贵州省水果总产量的21.89%。!干果。目前贵州干果种植的规模较小,且分布零星,主产区不明显。据统计,板栗种植面积约3.33万hm 2;核桃种植面积约0.67万~ 1.33万hm 2。?竹类。贵州目前竹类面积约3.33万hm 2,主要有楠竹、杂竹及方竹等,竹笋年产量约3300t(1998年)。但分布较零散,产业化开发亦较落后,要真正形成产业,还必须大力加强开发力度。#中药材。贵州是我国最适宜种植中药材的地区,部分产品在国内享受较高的声誉,且目前贵州中药材的生产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贵州地方特色畜禽产品,如香猪、香羊、平坝灰鹅、三穗鸭等不仅肉质鲜美、而且质量上乘。 除以上几种特色农产品外,贵州省较有发展潜力的特色农产品还有:魔芋、芸豆、苡米、酒用高粱等。 3 促进特色农产品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3.1政府积极引导和扶持 首先,政府部门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观点,各部门主要领导统一认识,真正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认识特色农产品生产,并将其作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农村有关工作,大力宣传发展特色农产品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的认识,组织、引导农民进行特色农产品生产。同时,必须制定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并在资金、技术、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以相应的优惠政策,以保证其顺利发展。 3.2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 农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产品增值的重要保证,也是扩大农产品销售、防止农产品积压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农产品加工 12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1年 第11卷 总第51期 CHINA POPULAT 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 ENT Vol.11 Total No.51 20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