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1. 背景介绍

在保险法领域,发布了司法解释二,其中第9条针对了保险合同的最

低内容要求进行了规定。这一司法解释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

有重要意义,也引发了行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最高院对于此次

司法解释的答复,则显得尤为重要。

2. 司法解释二第9条内容解读

我们需要对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该条款主要规定

了在保险合同中必须包含的最低内容,包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确定、保险标的的确定、保险责任和免责情形的约定等。这些内容的规定,

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最高院的答复

在最高院的答复中,他们强调了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重要性,并对该

条款的适用和解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指出,该条款的目的是

为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合同的内容,维护

市场秩序。最高院也对于该条款的具体适用做出了一些解释,明确了

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要求,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4. 个人观点

我认为,最高院关于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完备性和

保障性。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制定和最高院的答复,为保险合同的订

立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行业

的健康发展。在将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适用这一

条款,为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5.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于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

复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最高院的答复,将

对于保险法的适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

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

和应用这一条款,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上述

内容,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可以看出,该司法

解释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险市场的

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扩写,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的相关

内容。

我们可以从保险法的角度来分析最高院的答复。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合

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合同争议的解决

都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出台以及最高院的答复,无疑为保险法的适用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保险合同的基本要求,并为保险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市场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最高院的答复也具有重要意义。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金融服务行业,在保障个人和企业的风险保障和财产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保险合同作为保险业务的核心载体,其内容的规范和完备性对于市场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最高院的答复强调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合同的内容,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另外,从法律实践和司法适用的角度来看,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出台和最高院的答复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保险合同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内容的完备性和保障性对于合同的订立、解释和履行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最高院的答复对于该条款的具体适用做出了一些解释,明确了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要求,为相关法律实践和司法适用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我们也可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分析最高院的答复。保险法作为一门独立的法律学科,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制定和最高院的答复无疑为保险法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课题和研究方向。学者们可以从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

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合同的内容、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为保险法学科的发展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对于保险法的适用、市场秩序和行业健康发展、法律实践和司法适用、以及学术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和应用这一条款,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也期待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具体落实能够为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更加明确、规范和有效的法律保障。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征求意见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对人民法院适用保险法的有关问题作出如下解释: 第一条【保险人已预收保险费但未及时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之前,发生保险事故的处理】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投保人交付投保单,保险人已预收保险费但未及时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之前,发生保险事故的,按下列情形处理:(1)符合承保条件,被保险人、受益人要求保险人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不符合承保条件,保险人未及时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缔约过失责任。投保人要求保险人返还保险费及相应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是否符合承保条件,由保险人举证。 第二条【临时保险单的效力】保险人向投保人签发正式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之前发生保险事故,当事人以临时保险单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投保人已经收到

保险人取消临时保险单通知的除外。 临时保险单是正式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签发之前,保险人向投保人签发的临时保险凭证。 第三条【投保人死亡后,其权利义务的继承】财产保险合同中,投保人死亡后,投保人的继承人主张行使保险合同权利义务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发生保险事故的,投保人与被保险人是同一人时,投保人的继承人主张行使保险金请求权,符合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时,投保人死亡后,投保人的继承人主张行使保险合同权利义务,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投保人的继承人不符合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三十一条规定的除外。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合同,未经被保险人同意,投保人的继承人主张行使保险合同权利义务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人身保险合同中,投保人的继承人主张解除保险合同的,应当通知被保险人、受益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在投保人的继承人指定的期限内,向其支付了相当于保险单现金价值的款项后,投保人的继承人仍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第四条【如实告知义务】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事项,限于保险人向投保人提出询问

最高院补交社保答复与案例

升级版 | 最高法院关于补缴社保争议的四个答复意见(附判例) 李迎春律师(转载须注明出处) 实践中用人单位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系非常普遍的行为,特别是未足额缴费现象非常突出。劳动者如果通过仲裁或者诉讼途径主张权利,要求用人单位补缴社会保险费,裁判机关做何处理?我收集了最高法院对此问题的相关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最高法院关于企业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费引发纠纷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于2010年12月21日在其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919300409.html,)的答复:201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发的《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规定了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而对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数额等发生争议的,未规定由法院受理。因社保机构对用人单位欠缴费用负有征缴的义务,如果劳动者、用人单位与社保机构就欠费等发生争议,是征收与缴纳之间的纠纷,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带有社会管理性质,不是单一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因此,此类争议不宜纳入民事审判的范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或者因缴费年限、缴费数额等发生争议的,应向相关部门申请解决。以上答复仅供参考。 二、最高法院关于对“社会保险的劳动争议”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于2011年11月23日在其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919300409.html,)的答复:“关于网民反映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一条: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为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且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能补办导致其无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为由,要求用人单位赔偿损失而发生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的问题,实际上主要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人民法院受理社会保险争议的范围。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在《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已经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个问题主要关系到如何正确界定人民法院司法职责权限与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部门行政权能的合理分工。我们认为,在确定这两者界限范围时,应当以《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社会保险法》的规定作为依据。根据这两部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国社会保险从办理登记、缴费、发放社保费用到监督检查等均明确规定了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和管理,这一规定是与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如果人为地由司法权强行介入和干预,不仅不利于日益完善的社会保险功能的正常运行,而且不利于合理划分司法权与行政权的职责,导致二者权限交叉重叠混乱,最终不利于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切实保护。因此,只有那些未被《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由社会保险管理部门负责处理的事项,因而发生争议的,才纳入到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 三、最高法院关于用人单位不缴或少缴社会保险费问题的答复 最高法院于2011年12月20日在其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7919300409.html,)的答复:我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征缴社会保险费用是社会管理部门的职责,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依法办理社会保险。如果用人单位已经为劳动者办理了社保手续,但用人单位不按规定为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金,无论欠缴社保费或者拒缴社保费,社会管理部门均可依法强制征缴。这种争议并非单纯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保争议,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

新保险法司法解释

新保险法司法解释 (2009年9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法释〔2009〕12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保险法的规定。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 第二条【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关于因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适用修订后的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保

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五条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2009年10月1日起计算: (一)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法施行后,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三)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二年的; (四)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保险法施行后,以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为由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第六条保险法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不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就《解释》答记者问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将于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日前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本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二庭负责人为此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问:制定解释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保险法此次从篇章结构到具体条文,修订的幅度都比较大。特别是保险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 1. 背景介绍 在保险法领域,发布了司法解释二,其中第9条针对了保险合同的最 低内容要求进行了规定。这一司法解释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 有重要意义,也引发了行业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最高院对于此次 司法解释的答复,则显得尤为重要。 2. 司法解释二第9条内容解读 我们需要对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该条款主要规定 了在保险合同中必须包含的最低内容,包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确定、保险标的的确定、保险责任和免责情形的约定等。这些内容的规定, 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最高院的答复 在最高院的答复中,他们强调了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重要性,并对该 条款的适用和解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们指出,该条款的目的是 为了保护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保险合同的内容,维护 市场秩序。最高院也对于该条款的具体适用做出了一些解释,明确了 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和要求,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4. 个人观点 我认为,最高院关于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保险合同作为一种特殊的合同形式,其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完备性和 保障性。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制定和最高院的答复,为保险合同的订 立和履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有利于规范市场行为,维护行业 的健康发展。在将来的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适用这一 条款,为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5.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讨论,我们对于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 复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司法解释的出台和最高院的答复,将 对于保险法的适用产生深远的影响,也为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提供 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我们希望在未来的实践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研究 和应用这一条款,为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据上述 内容,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可以看出,该司法 解释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险市场的 健康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扩写,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最高院关于保险法司法解释二第9条的答复的相关 内容。 我们可以从保险法的角度来分析最高院的答复。保险法是调整保险合 同关系的法律规范,对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以及合同争议的解决

【保险】保险法司法解释二

【关键字】保险 最高法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人民共和国保障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13年5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6月8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3年5月31日 法释〔2013〕14号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13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 为正确审理保障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障法中关于保障合同一般规定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财产保障中,不同投保人就同一保障标的分别投保,保障事故发生后,被保障人在其保障利益范围内依据保障合同主张保障赔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二条人身保障中,因投保人对被保障人不具有保障利益导致保障合同无效,投保人主张保障人退还扣减相应手续费后的保障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第三条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障合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障人或者保障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障费的,视为其对代签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 保障人或者保障人的代理人代为填写保障单证后经投保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的,代为填写的视为投保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但有证据证明保障人或者保障人的代理人存在保障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相关规定情形的除外。 第四条保障人接受了投保人提交的投保单并收取了保障费,尚未作出是否承保的意思表示,发生保障事故,被保障人或者受益人请求保障人按照保障合同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障金责任,符合承保条件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不符合承保条件的,保障人不承担保障责任,但应当退还已经收取的保障费。 保障人主张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承担举证责任。 第五条保障合同订立时,投保人明知的与保障标的或者被保障人有关的情况,属于保障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的内容。 第六条投保人的告知义务限于保障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询问范围及内容有争议的,保障人负举证责任。 保障人以投保人违反了对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概括性条款的如实告知义务为由请求解

2016年最新保险法司法解释(一、二、三)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已于2009年9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保险法的规定。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 第二条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五条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2009年10月1日起计算:(一)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法施行后,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三)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请求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二年的; (四)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保险标的转让通知,保险法施行后,以保险标的转让导致危险程度显著增加为由请求按照合同约定增加保险费或者解除合同,适用保险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第六条保险法施行前已经终审的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或者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起再审的案件,不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条文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条文 《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共有二十条条文,分别是: 1.在财产保险中,不同投保人分别对同一保险标的进行保险。保 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在保险利益范围内按照保险合同主张保险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2.在人身保险中,人民法院应当支持被保险人因被保险人没有保 险利益而无效的保险合同。 3.但被保险人已缴纳保险费的,视为对代理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认 可。如果保险人或保险人的代理人在填写保险文件后由投保人签字或盖章确认,则填写的内容视为投保人的真实意图。但有证据证明保险人或者保险人代理人有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有关规定的除外。 4.保险人声称不符合承保条件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5.投保人的通知义务仅限于保险人询问的范围和内容。当事人对 询问范围和内容有争议的,保险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 6.保险人以投保人违反如实告知投保单询问表中所列一般条款的 义务为由,请求终止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7.保险合同约定被保险人住院期间支出的医疗费用在免赔额以下 的,保险人不承担支付保险金的义务。被保险人因意外事故住

院治疗而支出的医疗费用超过免赔额的,保险人按照本保险合同约定的给付比例进行支付。 8.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或者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认为确有必要对保险合同是否存在、是否有效以及是否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约定事项进行鉴定的,可以委托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9.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或者根据被保险人的请求,认为确有必要对涉及保险合同的效力及履行情况等与案件审理有关的事项进行审计、评估或者鉴定的,可以决定采取相应的审计、评估 10.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决定采取相应的审理措施。或者鉴定措施。 11.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决定采取相应的审理措施。或者鉴定措施。 12.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决定采取相应的审理措施。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保险法司法解释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保险法司法解释 保险法司法解释 11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最高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刘竹梅介绍了解释的相关内容并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孙军工主持。 刘竹梅说,近年来,我国保险纠纷案件数量呈连续增长态势。为满足保险市场发展和保险审判实践需要,更好地服务保险和金融业发展,《解释三》着重解决保险合同章人身保险部分在适用中存在的争议。 刘竹梅表示,针对人身保险合同的特征,此次司法解释起草中坚持注重防范道德风险、注重保护保险消费者、支持保险创新、厘清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等原则,对于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保险业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解释三》共26条,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明确人身保险利益主动审查原则,防范道德风险。《解释三》要求各级人民法院审理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主动审查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时是否具有保险利益,以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合同是否经过被保险人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 第二,细化死亡险的相关规定,鼓励保险交易。有的保险公司在承保时未主动审查死亡险的订立是否符合保险法第33条、34条的规定,但在保险事故发生时却以保险合同违反以上规定为由主张保险合同无效并拒赔。针对该问题,《解释三》对保险法的规定进行细化。 第三,明确体检与如实告知义务的规定,维护诚实信用。《解释三》明确,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订立时根据保险人要求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体检,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不能免除,鼓励最大诚信。 第四,明确保险合同恢复效力的条件,维持合同效力。《解释三》规定,投保人提出恢复效力申请并同意补交保险费的,保险人原则上应予恢复效力,除非被保险人的危险程度在中止期间显著增加。

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九条

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九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九条 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未经被保险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应认定指定行为无效。 当事人对保险合同约定的受益人存在争议,除投保人、被保险人在保险合同之外另有约定外,按照以下情形分别处理: (一)受益人约定为“法定”或者“法定继承人”的,以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为受益人; (二)受益人仅约定为身份关系,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主体的,根据保险事故发生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不同主体的,根据保险合同成立时与被保险人的身份关系确定受益人; (三)受益人的约定包括姓名和身份关系,保险事故发生时身份关系发生变化的,认定为未指定受益人。 第(一)项和第(三)项都比较好理解,第(二)项需要仔细研究研究。

第(二)项的规范内容是受益人仅约定为身份关系,但是身份关系却发生了变化。身份关系有很多,比如父母、子女、配偶,但是会发生的变化的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只有夫妻关系会发生变化,所以主要讨论夫妻关系发生变化的情形。 无论是《保险法》第39条第二款,还是《保险法司法解释(三)》第9条第一款,一直都在强调一件事:“投保人指定受益人必须经被保险人同意”,对受益人判断的逻辑起点就是“被保险人的意愿” 具体情况分为两种: 第一种情况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为同一人。比如丈夫给自己投保,约定受益人为妻子,并没有写清姓名。此时投保人为丈夫,被保险人为丈夫,受益人为妻子。丈夫的意愿是的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妻子,故保险金应该归属于保险事故发生时的在任配偶。 第二种情况是,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不是同一人。比如丈夫给妻子投保,约定受益人为丈夫。此时投保人是丈夫,被保险人是妻子,受益人为丈夫。妻子的意愿是保险合同订立时丈夫,故保险金应该归属于保险合同订立时的前任配偶。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车险承保部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车险承保部 车险承保部分引读 2022年5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通过最高人 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二)》(以下简称《解释(二)》)全文共计21条自6月8日起 还是实施,就车险承保部分做以下引读: 《解释(二)》第三条规定:投保人或者投保人的代理人订立保险合 同时没有亲自签字或者盖章,而由保险人或者保险人的代理人代为签字或 者盖章的,对投保人不生效。但投保人已经交纳保险费的,视为其对代签 字或者盖章行为的追认。 投保人缴纳保费的,视同投保人在保险合同签章。注意本处只提及的 为保险合同签章,不作为明确说明义务在相关文书上签章。 《解释(二)》第七条规定:保险人在保险合同成立后知道或者应当 知道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仍然收取保险费,又依照保险法第十六 条第二款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解释(二)》第九条规定:保险人提供的格式合同文本中的责任免 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者给付等免除或者减轻保险人责任 的条款,可以认定为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免除保 险人责任的条款’。

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也作为免除保险人责任的 条款,需要履行明确说明义务。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不足额投保的比例赔付 约定及其他保单载明的免赔事项的约定。 根据《解释(二)》第十条规定保险人将法律、行政法规中的禁止性 规定情形作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免责事由,保险人对该条款作出提示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以保险人未履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主张该条 款不生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禁止性规定作为免责事由时,告知方式可以采用明确列明。关于酒驾 等禁止性规定的告知方式给予了适当放宽。 (黄志昊文) 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 释(二)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已于2022年5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7次会议 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6月8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 2022年5月31日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一般 规定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解释如下:

浅析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

浅析保险法最大诚信原则 作者:王雨静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9年第16期 摘要: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必须信守承诺,互不欺瞒,否则将承担不利法律后果。本文在分析最大诚信原则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法中的具体表现及违法后果,以期指导保险法司法实践活动。 关键词:最大诚信原则,如实告知,明确说明 被奉为民法中“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诚实信用是指当事人在从事民商事活动时,应当奉行诚实,格守信用,善意地、全面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我国《民法总则》第7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由于保险法律关系自身具有的特点,对法律关系各方主体诚实信用的要求更高,当事人必须遵守最大诚实信用原则。 一、最大诚信原则的含义 我国《保险法》第5条规定“保险活动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保险合同较一般的商事合同更加重视善意与诚信,如果违反最大诚信原则,往往直接导致合同的无效和解除。保险法上最大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指保险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在保险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必须以最大的诚意,履行自己的义务,互不欺骗和隐瞒,悟守合同的约定,否则保险合同无效。 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其理论基础在于:一方面,就保险关系本身是一种民商事法律关系,作为民商法律关系基本准则的诚实信用原则同样适用于保险法律关系;另一方面,保险法律关系又是一种特殊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在建立法律关系时双方具有极大的信息不对称性,保险人必须基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的陈述来决定是否需要承保,同时投保人由于缺乏保险法律方面的专业性知识也有赖于保险人的明确相告。因此要求保险合同当事人要向对方充分而准确地告知有关保险的所有重要事实,不允许存在任何的隐瞒和欺诈行为。 二、最大诚信原则在保险法中的表现 (一)如实告知 1.如实告知义务的含义。如实告知义务是指在订立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当将有关保险标的的重要事项向保险人做出如实陈述的义务。我国《保险法》第16条第1款明确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

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提示和说明义务

略论保险合同免责条款的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对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保险人在订立合同时应当在投保单、保险单或者其他保险凭证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对该条款的内容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确说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该规定明确了免责条款的概念、免责条款写入保险合同应履行的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但由于该规定过于笼统、概括,如何理解和适用该规定引发了很多争议,并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一定的混乱。随后,在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二》)中专门用了五条内容对保险法第十七第二款进行了细化和具体说明。《司法解释二》第九条对免责条款范围进行了界定,第十条至第十三条对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的履行方式、标准及证明责任等进行了细化。本文将以上述规定为分析起点,结合司法实践中存在问题,对上述规定的理解和适用进行探析。 一、免提条款的认定 对于免责条款的定义,《保险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进行了概括性规定,即免责条款为保险合同中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条款。对于该内容的理解,大体上有以下三种理解:一种是狭义的理解,认为免责条款是指在保险条款中以“免责条款”、“责任免除”、“除外责任”等名义出现的条款,其余的条款均不是免责条款;一种是广义的理解,认为免责条款是指保险合同中一切从实质上免除或减轻保险责任的条款;第三种是折衷的理解,认为免责条款是保险人不负责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条款,该条款不仅仅指保险合同中以“责任免除”等名义出现的条款,还包括其他实质上限制或免除保险金赔偿责任的条款,包括责任免除条款、免赔额、免赔率、比例赔付或给付等免除或减轻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条款。(1)《司法解释二》采用了折衷说。《司法解释 (1)刘建勋著:《新保险法经典疑难案例判解》,法律出版社2010版,第201-202页。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逐条解读

保险法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 稿)逐条解读 编者按: 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四)》(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本刊特刊登资深保险律师胡廷梅的解读,供业内人士参考,欢迎读者交流探讨。 □胡廷梅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合同章财产保险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制定本解释。 律师解读:《保险法司法解释二》降低了保险公司对免除责任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将因身份关系变化,指定受益人变为未指定受益人;《保险法司法解释二》是针对保险合同一般规定部分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保险法原则适用的解释,或者是保险合同总则适用的解释,适用于人身险和财产险,《保险法司法解释三》是针对人身保险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也可以理解为是对保险合同分则适用的解释,《保险法司法解释四》是针对财产保险部分有关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同样是对保险合同分则适用的解释。每一个司法解释的出台对保险合同纠纷的审理、解决影响是非常大的,《保险法司法解释二》将实质的明确说明义务变为形式上的明确说明义务,不难理解,因为我们一直很注重形式,《保险法司法解释三》将因婚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发生变化,指

定受益人变为未指定受益人,我们也看到了保护家庭各方利益,维护家庭稳定的影子,那么《保险法司法解释四》即将出台,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拭目以待。 一、保险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 第一条(保险标的已交付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时被保险人权利的承继) 保险标的因转让已交付受让人但尚未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依法或者依约应当负担保险标的毁损灭失风险的当事人,依据保险法第四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主张行使被保险人权利的,应予支持。 律师解读:保险标的已转让,所有权未发生变化。这种情况常见于车辆买卖,包括新车转让和贷款购买的二手车。大部分纠纷都是因为二手车过户产生的。因为受让方没有变更所有权或者更正保单,受让方不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保险公司一般在强制保险中赔付,在商业保险中拒赔。理由当然是受让方不是被保险人,无权索赔。那么本文就明确说明了标的物的转让,受让方已经取得了被保险人行使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能再在商业险中拒赔。 第二条(保险标的转让时是否需再次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 保险标的受让人以保险标的转让后保险人未再次向其提示或者明确说明为由主张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格式条款无效,保险人以其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已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为由提出的抗辩,应予支持。 律师解读:前面第一条讲了保险公司不得以受让人不是被保险人拒赔商业险,这种情况是在保险事故的发生完全没有争议时,保险公司可以正常赔付,但往往这种情况是非常少的,如

最高院民二庭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答记者问

最高院民二庭公司法司法解释二答记者问 篇一:保险法司法解释一及最高院民二庭答记者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法释〔_〕_号 (_年9月_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_73次会议通过) >已于_年9月_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_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_年_月1日起施行.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为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现就人民法院适用_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订的>(以下简称保险法)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保险法施行后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适用保险法的规定.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发生的纠纷,除本解释另有规定外,适用当时的法律规定;当时的法律没有规定的,参照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 认定保险合同是否成立,适用合同订立时的法律. 第二条【关于合同效力的规定】对于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认定无效而适用保险法认定有效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三条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而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等行为或事件,发生于保险法施行后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四条【关于因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适用修订后的保险法的规定】保险合同成立于保险法施行前,保险法施行后,保险人以投保人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或者申报被保险人年龄不真实为由,主张解除合同的,适用保险法的规定. 第五条保险法施行前成立的保险合同,下列情形下的期间自_年_月1日起计算: (一)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收到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请求,保险法施行后,适用保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三十日的; (二)保险法施行前,保险人知道解除事由,保险法施行后,按照 保险法第十六条.第三十二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适用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