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涉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与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核和内脏器官控制中枢。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感知、思考、情感和运动等功能。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后面,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调节许多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和消化。

4.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路径,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信息。脊髓上有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这些神经节,信息可以进入或离开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1. 神经: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它们负责传递电信号,使得神经系统能够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通信。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由神经元组织形成的结构,它们常位于脊髓旁边或在感觉器官附近。神经节起到过滤和整合信号的作用。

3. 脑神经:脑神经是与大脑和脑干相连的神经。人体共有12对脑

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控制着视觉、听觉、嗅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调节体内自主功能的系统,

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控制休息和消化状态。

三、神经解剖学应用

1.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人们对大脑

和神经系统的认识。它对于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修复和认

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应用:神经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和了解神经结构,以便进行

手术操作。

3. 教育教学:神经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

础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神经

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

结语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人们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学科。中枢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

经节、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有助于人

们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为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区分 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 不等。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 |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 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在调节机体活动中。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解剖学,顾名思义,即为研究神经解剖的学问。它是神经科学的基础,掌握神经解剖学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各种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它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以控制身体内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 一. 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两半球彼此之间通过大脑半桥相连。大脑半球的表面被覆盖着许多大脑回和裂,不同的回和裂上有着不同的功能区,比如控制动作的前中央回,控制言语的前额叶回等等。大脑的结构主要分为基底节、丘脑、海马体、杏仁体等多个部位,这些结构的功能各不相同。 1. 基底节 基底节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主要控制人体运动和规划动作。它由若干个核团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黑质,它能够释放出神经递质多巴胺,促进神经元的活动,调节人体的运动和认知能力。 2. 丘脑 丘脑是大脑的一部分,它位于脑中央,主要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它通过控制松果体、下丘脑等神经结构,影响人体的生理功能,比如睡眠、食欲等。 3. 海马体 海马体位于大脑的颞叶,是人类认知能力的重要部位。它主要

负责控制学习、记忆等功能。在海马体中可以发现大量长期形成的突触,形成了神经网络,对于人类的认知和记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杏仁体 杏仁体是大脑中较为原始的结构,与大脑皮层处于不同的区域,它位于颞叶的前部。杏仁体主要参与了情绪和记忆的形成和加工,尤其是它对于情绪的影响更为显著,可以使人产生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的情绪体验。 二. 脊髓 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组织之一。脊髓主要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到各个部位,比如控制肌肉收缩、感觉信息的传递等等。脊髓位于脊椎内,是一个长约45厘米的管状结构。脊髓可分为灰质和白质两个部分,灰质位于中央,白质则位于周围。 1. 灰质 灰质位于脊髓中央,呈蝴蝶状,它主要由神经元和突触组成。灰质是脊髓中神经信息的集散地,它负责对信息的加工和整合,并将其传递至周围的神经网络。 2. 白质 白质位于脊髓的周围,主要由髓鞘化的神经纤维组成。白质的主要功能是传递大脑发出的信息至周围的肌肉和组织,使人体的各个部位协调动作。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是人体最为复杂的系统之一,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它掌控着人体 的感觉、运动、思考、记忆等方面。在系统解剖学中,神经系统被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 围神经系统。下面是神经系统最全的重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其作用是控制机体感官、自主、神经内分泌等各种 活动,是人体神经信息处理和控制的中心。中枢神经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 1.大脑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前脑、中脑和后脑组成。前脑包括额叶、颞叶、 顶叶和枕叶;中脑包括中脑腹侧部和中脑背侧部;后脑包括小脑、脑干和延髓。 2.脊髓 3.脑脊液 脑脊液是一种清澈无色和透明的液体,由脑部和脊髓包膜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维 护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脊神经 脊神经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神经根和神经干。神经根将脑脊液从脊髓传达到身 体各部分的神经,神经干则将身体的信息传达回脊髓。 5.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被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是人体应激反应 的主要神经,其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应激”反应,产生“战斗或逃跑”的效果;而副交感 神经系统则负责进行机体的“休息”反应,主要作用是控制心率降低,肌肉得到放松等。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上皮神经、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三个部分。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周 边部分,控制人体四肢和其他器官的活动、传递信息等方面。 1.上皮神经 上皮神经主要负责机体内脏的活动,如心脏、肺、肝、胃、肠、膀胱等。上皮神经分 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种类型,在上皮神经的控制下,内脏器官可以获得合适的功能。 2.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为人体提供持续、精确的感知和感觉信息,主要有视神经、听神经、嗅神经、味神经、皮肤感觉神经等。 3.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과周围神经系統连接的桥梁。它负责控制身体的动作和肌肉 的收缩、放松等功能,由神经纤维、运动神经元和神经肌接头三个部分组成。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人体神经系统是人体最复杂的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控制身体各部分的活动。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人体神经系统的解剖学知识点,包括神经元、神经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 一、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它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一个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和突触等结构。细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它包含细胞核和细胞质。树突是神经元的分支,负责接收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轴突是神经元的主要传导部分,它将信号传递给其他神经元或细胞。突触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号的连接点,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种类型。 二、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大量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组织。它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 1.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大脑位于头骨内,分为脑干、小脑、大脑半球和间脑等部分。脊髓位于脊柱内,负责传递神经信号以及控制肌肉的运动。 2.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是直接与大脑相连的神经,共有12对。每对脑神经都有特定的功能,如嗅觉、视觉、听觉和 平衡等。脊神经是与脊髓相连的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都和身 体的特定部分相连,负责传递感觉和控制肌肉运动。 三、脑部结构 1. 脑干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部分,包括延髓、中脑和桥脑。脑干负责 控制基本的生命功能,如呼吸、心率和消化。 2. 小脑 小脑位于脑干后方,控制身体的协调和平衡。它接收来自感觉器官 和其他部分的信息,并调节肌肉的运动。 3. 大脑半球 大脑半球是大脑的主要部分,负责认知功能和智力活动。大脑半球 分为左右两个半球,通过胼胝体相互连接。左侧大脑半球控制右侧身 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控制左侧身体部分的运动和感觉。 4. 间脑 间脑位于大脑半球的底部,它包含丘脑和下丘脑。间脑负责调节内 分泌系统、体温和食欲等生理功能。 四、脊髓结构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知识点)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总结 学科经验总结 ——系统解剖学 SUm UPfOr SySt e m a tic A n atom y 目录 总论 (22) 神经系统概述 (22) 中枢神经系统 (44)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 (44) 二、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IOlO 周围神经系统 (1717) 一、脊神经 (1818) 二、脑神经核心知识点 (2424) 三、内脏神经系统 (3232) 传导通路 (3535) 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路 (3636) 二、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传导通路 (3636)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瞄孔对光反射通路 (3838) 四、听觉传导通路 (4040)

脑脊液被膜及血管 (4343) 一、脊髓的被膜 (4343) 二、脑的被膜 (4444) 三、脑脊液及其循环 (4545) 四、脑屏障 (4646) 五、脑和脊髓的血管 (4646) 总论 说在前面的话:神经解剖学内容很多,因此条理二字格外重要,我们的建议是在学习各个部分之前先要有一个初步的对总体联系的认识;在学习各个部分时弄懂各部分功能;学习后归纳总结各部分之间的从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废话到此为止。 神经系统概述 眼醴 ½Uf i 观觉组织 侧脑屯 脉络丛 大脑导水符 第四脑宅 脉络从 r脑桥,小脑 (后 脑)

由一条管道将中枢神经系统的器官联系在一起•在脊髓里称为中央管, 上到位于脑桥和延髓后面的第四脑室,经中脑水管,至第三脑室,通过室

间孔,与侧脑室相通。 是不是感觉很有规律性,下面就是我们对中枢神经系统 的学习顺序, 由低级到高级. 背侧丘脑 J f[ 上丘脑 M f r- 后丘脑-冋脑 下丘脑 11 底丘脑√ 小脑U 脳王 ⅜⅛ 然后我们将从中枢讲到外周。之后我们通过传导通路将各个部分整合 起来,完成相应生理功能。最后我们学习他们的营养和保护设施,脑室, 脑脊液和血液循环. 我们先以缩手反射为例,简单形象的了解一下神经系统作用的方式。 手被刺到后,神经先传导到中枢神经,中枢神经先做不反应,把信息反 馈到手上,然后做出迅速反应;传输到神经中枢的同时,接着又把信息 传输到大脑,大脑作出反映:疼痛。比方大脑是处理器,人手是光电鼠标, 正常的鼠标只要有移动,就会有指令通过线路传给处理器,处理器接到 指令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大脑皮层能感知疼痛来自手上,因为它知道 是通过哪条神经传来,就像处理器知道移动的指令来自于鼠标的线路通 道而不是来自于键盘或其他的线路。中枢神经系统.・・感谢聆听…. 咼脑 顶叶二 枕叶一- 岛叶 厂中脑 脑桥 -延爺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涉及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与感觉器官之间的联系)。本文将介绍一些神经系统解剖学的关键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1. 大脑:大脑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主要包括大脑皮质、白质、基底核和内脏器官控制中枢。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感知、思考、情感和运动等功能。 2. 小脑:小脑位于脑干后面,主要控制身体的协调运动和平衡。 3. 脑干:脑干连接大脑和脊髓,包括中脑、脑桥和延髓。脑干调节许多基本生理功能,如呼吸、循环和消化。 4. 脊髓: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路径,负责传递大脑和身体其他部分之间的信息。脊髓上有一系列的神经节,通过这些神经节,信息可以进入或离开脊髓。 二、周围神经系统 1. 神经: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它们负责传递电信号,使得神经系统能够与身体其他部分进行通信。 2. 神经节:神经节是由神经元组织形成的结构,它们常位于脊髓旁边或在感觉器官附近。神经节起到过滤和整合信号的作用。

3. 脑神经:脑神经是与大脑和脑干相连的神经。人体共有12对脑 神经,分布在头部和颈部,控制着视觉、听觉、嗅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4. 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是一种调节体内自主功能的系统, 主要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而副交感神经则控制休息和消化状态。 三、神经解剖学应用 1. 神经科学研究:神经解剖学是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人们对大脑 和神经系统的认识。它对于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损伤修复和认 知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临床应用:神经解剖学知识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比如 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和了解神经结构,以便进行 手术操作。 3. 教育教学:神经解剖学是医学、生物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 础课程之一,对于医学生和研究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掌握神经 解剖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神经系统及其相关疾病。 结语 神经系统解剖学是人们了解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学科。中枢 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小脑、脑干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神 经节、脑神经和自主神经系统。掌握神经系统解剖学的知识有助于人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第四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

第四章神经系统结构 12对脑神经: (1)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 (2)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 (3)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 (4)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 (5)三叉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6)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7)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8)听神经=前庭蜗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 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9)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 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10)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11)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12)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31对脊神经: 颈神经(C1-C8)、胸神经(T1-T12)、腰神经(L1-L5)、仙骨神经(S1-5)、尾骨神经(Co1) 一、脊髓:24块脊椎;31节脊髓(颈8节;胸12节;腰5节;骶5节;尾1节) 功能:分配运动纤维至机体的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以及集合躯体感觉信息上传至大脑。 背根:传入感觉纤维腹根:传出运动纤维“H”灰质 高位截瘫: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 下半身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 二、外周神经系统 脊神经 (spinal nerve)——和脊髓相连的外周神经 脑神经 (cranial nerve)——直接与脑相连的外周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 (somat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交感神经分支 (sympathetic division) 副交感神经分支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1)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a)交感神经分支 (sympathetic division):主要参与消耗机体所存储的能量活动。 控制伴随能量唤醒或消耗的活动 b)副交感神经分支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所支持的活动是能增加机体存储的能量供应的活动。 唾液分泌、消化液分泌等。控制休息状态下的活动功能 a)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产生应激作用,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 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b)副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它 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 增加。

系统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

一、神经系统如何区分?答: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指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根据与中枢联系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脑神经核脊神经,根据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核内脏神经. 二、臂肌、前臂肌各有哪些神经支配? 臂肌: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有肌皮神经支配,肱三头肌有桡神经支配.前臂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由尺神经支配,肱桡肌有桡神经支配,其余前臂前群肌有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后群肌有桡神经支配. 三、股神经行程、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个怎样? 股神经是腰丛最大的分支,在腰大肌外侧缘与髂肌之间穿出,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进入股三角.肌支分布于耻骨肌、股四头肌和缝匠肌,皮支分布于大腿前面皮肤,最长皮支为隐神经,分布于小腿内侧和足内侧缘皮肤.股神经损伤后表现为大腿前面、小腿内侧及足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股四头肌瘫痪萎缩,屈髋无力,不能伸膝,膝反射消失. 四、坐骨神经行程、分支、分布个怎样?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于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在股后部下行于股二头肌深面,在此发肌支分布于大腿肌后群,主干行于腘窝上角分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终支 五、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怎样分类?脑神经按所含神经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三类:第Ⅰ、Ⅱ、Ⅷ对脑神经为感觉神经,第Ⅲ、Ⅳ、Ⅵ、Ⅹ︳、Ⅹ︳︳对脑神经为运动神经,第Ⅴ、Ⅶ、Ⅸ、Ⅹ对脑神经为混合神经 六、面神经管内外损伤各有哪些临床表现? 面神经管外损伤:伤侧面肌瘫痪,额纹消失,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皱眉,闭眼、鼓腮、露齿、吹口哨等,口角歪向健侧,说话时唾液常从口角露出.面神经管内损伤:除有上述表现外还可出现侧舌体味觉障碍,同侧泪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七、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有哪些去向? 去向:1.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2.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3.穿过椎旁节至椎前节内交换神经元 八、骶丛的组成和位置? 骶丛由第4腰神经前支的小部分与第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位于盆腔内梨状肌的前面. 九、简述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分布? 迷走神经在喉部的分支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分内外两支,内支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支配环甲肌,损伤后可导致声音嘶哑.喉返神经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并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肌,损伤后可致喉肌瘫痪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十、内脏运动和躯体运动神经的主要区别? 1.支配对象:骨骼肌/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2.行程过程:只有一个神经元/两个神经元(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 3.形态特点:以条索状神经的形式分布/节后纤维常攀附于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 4.结构特点:较粗的有髓纤维/细纤维(节前纤维是薄髓纤维,节后纤维是无髓纤维) 5.功能特点:只有一种功能成分/交感和副交感两种 6.意志控制:受/不受. 11.第六胸椎骨骨折引起脊髓左侧半横断伤,试问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为什么? 答:可引起左侧第八胸髓节平面一下出现布朗色夸综合征,即左侧肋弓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损伤),左侧下肢瘫痪(皮质脊髓束损伤),右侧脐平面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束损伤)。 12.试述小脑的分部、功能及其损伤后的表现。 答:小脑从发生和进化上分为古小脑、旧小脑和新小脑三部分。古小脑(原小脑、前庭小脑):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解剖学要点 神经系统的功能: 控制和协调机体内部各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 可感受外界各种刺激,引起各种反应,使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统一。 与内分泌腺共同完成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 N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 反射弧:五个环节 感受器感觉N 中枢运动N 效应器 神经系统的区分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组成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织是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 神经元

神经元的构造: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中具有传导神经冲动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神经纤维:神经元较长的突起被髓鞘和神经膜所包裹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分类: 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 根据神经元的功能分类 根据神经元合成、分泌化学递质的不同分类 三、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和皮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胞体和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灰质。在大脑半球和小脑由于大量神经元胞替和树突形成的灰质集中于表层,特称为皮质。

白质和髓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因多数纤维具有髓鞘而成白色,称白质。大脑半球和小脑部位的白质因被皮质所包绕而位于深方,特称为髓质。 神经核和神经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其它的地方,形态与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定形状的灰质团块,称为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聚集于神经节。 纤维束和神经:在中枢神经内行程与功能相同的纤维走在一起,称为纤维束。 周围神经中神经纤维形成粗细不等的神经纤维束,称为神经。 网状结构:在中枢神经内,神经纤维交织成网状,网眼内含有分散的神经元或较小的核团,这些区域称为网状结构。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低级中枢) Spinal cord 脊髓的外形: 位置:位于椎管内,呈扁圆柱状,粗细不等。 上端:枕骨大孔与延髓相接,下端:成人平L1、儿童平L3高度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无神经组织的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全长两个膨大:颈膨大(C4~T1)、腰骶膨大(L2~S3) 2、形态: 表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前根)、后外侧沟(后根)脊N节、

系统解剖学最全的神经系统重点

神经系统 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nerve fiber:轴突+神经胶质 灰质gray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与树突集聚之处 在大、小脑表面者称为皮质cortex 白质white matter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之处(髓鞘) 在大、小脑深部者称为髓质medulla 神经核nucleus中枢神经系统内(除皮质外)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神经节ganglion周围神经系统内 形态与功能相似得神经元胞体集聚之处 纤维束fasciculus中枢神经系统内 起止、行程与功能相同得纤维聚集体 神经nerve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聚体 脊髓spinal cord *椎管内45cm 枕骨大孔—L1下缘末端变细-脊髓圆锥 *颈膨大(C5-T1) 腰骶膨大(L2-S3) *CTLSCo 4848440 -1-2-3 脊髓得内部结构:灰质:*前角内躯外肢阿尔法—随意肌伽马—梭内肌 *后角边缘固有胶胸核 *后角固有核其轴突至对侧形成脊髓丘脑束到背侧丘脑腹后外侧,另可上升或下降联 络不同节段。 *侧角T1-L3交感神经S2-4副交感神经。 白质:*前后侧三索 *联络脑与脊髓长纤维 联络各节段得固有束 连接两侧前索得白质前联合 S1*后索薄束T5下楔束T4上脊神经节--延髓内薄束核、楔束核 *传导同侧躯干、四肢得本体感觉与皮肤得精细触觉 *内→外侧骶→腰→胸→颈。 S2*侧索得前部与前索内脊髓丘脑束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交叉—脊髓丘系 *侧束传导痛觉与温度觉 前束传导粗略触觉 *均就是传导对侧内→外侧与上相反 S3脊髓小脑后束同侧胸核→小脑下脚→小脑皮质 S4脊髓小脑前束对侧后角基部→小脑上脚→小脑皮质 S3 S4传导躯干下部与下肢得非意识性本体感觉 X1*侧索、前索皮质脊髓束大脑皮质运动区—延髓锥体—前角运动神经元 *侧束交叉管理同侧四肢肌 前束不交叉管理双侧躯干肌 *内→外侧与S2同 X2红核脊髓束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X3前庭脊髓束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脊髓功能:传导反射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系统解剖学神经部分归纳总结

第十七章: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脊髓 Spinal Cord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L1下缘,新生儿平L3 (2)外形:前、后稍扁的圆柱形 1.膨大2:颈膨大(C4 ~ T1),腰骶膨大(L2 ~ S3) 2.纵沟6: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脊神经前根走出;后外侧沟:脊神经后根进入。 脊髓圆锥:脊髓下端变细呈圆锥状的部分 3.终丝:为软脊膜形成的细丝,由脊髓圆锥向下,止于尾骨 4.马尾:由在脊神经末端下行的脊神经根组成 (3)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与每一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一段脊髓为一个脊髓节段,脊髓可分为31个节段节(颈8、胸12、腰5、骶5、尾1) 二、内部结构: (一)中央管:纵贯脊髓全长,内含脑脊液,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 (二)灰质:呈“H”形或蝶形,可分为前角、后角和中间带三部分 1.后角: ①缘层:接受后根的传入纤维 ②胶状质:分析脊髓的感觉信息,特别是痛觉信息起重要作用 ③后角固有核:接受后根传入纤维,其轴突至对侧白质组成脊髓丘脑束,此外还接受大脑皮质下行纤维。 2.中间带: ①胸核(C8 ~ L3):发出纤维经同侧白质上行,止于小脑 ②中间内侧核:接受后根内脏感觉传入纤维 ③中间外侧核(T1~L3):交感神经低级中枢; ④骶副交感核(S2~4):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 3.前角: ①前角内侧核:支配躯干肌。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肌 ②前角外侧核:支配四肢肌。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肌 ③Renshaw细胞:抑制α-运动神经元 (三)白质 1.三个索: ①前索: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 ②外侧索:前外侧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③后索:后中间沟与后外侧沟之间 2.白质前连合:由横行的越边纤维组成 3.网状结构:后角基部外侧与外侧索白质之间,灰、白质交织区 上行纤维束 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 薄束后索内侧部同侧下半身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后索外侧部同侧上半身本体觉和精细触觉 脊髓小脑后束外侧索边缘后部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本体觉 脊髓小脑前束外侧索边缘前部 脊髓丘脑束外侧索和前索肢体对侧伴痛、温觉(侧束) 和粗触觉及压觉(前束) 下行纤维束 纤维束名称位置功能 皮质脊髓侧束外侧索同侧骨骼肌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前索双侧躯干肌随意运动 红核脊髓束外侧索兴奋屈肌运动神经元 前庭脊髓束前索兴奋伸肌运动神经元 网状脊髓束前索和外侧索协调随意运动 顶盖脊髓束前索协调颈肌的随意运动 内侧纵束前索协调眼球和头、颈的运动 固有束:位于灰质周围,负责脊髓节段内和节段间的联络 第二节:脑干 Brain Stem 组成:延髓 (medulla oblongata)、脑桥 (pons)、中脑 (midbrain) 一、脑干的外形 (一)脑干的腹侧面 1.延髓: ①锥体:锥体束 ②锥体交叉:锥体束的大部分交叉到对侧 ③橄榄:下橄榄核 ④前外侧沟:舌下神经 ⑤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 2. 脑桥: ①基底沟:基底动脉 ②脑桥基底部(三叉神经) ③小脑中脚(三叉神经) ④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⑤脑桥小脑三角:延髓、脑桥和小脑交界处 3.中脑: ①大脑脚底:下行纤维束 ②脚间窝:内侧有动眼神经根出脑 ③后穿质 (一)脑干背侧面 1.延髓: ①上部:菱形窝的下半 ②下部:薄束结节:薄束核;楔束结节:楔束核;小脑下脚 2.脑桥: ①构成菱形窝的上半 ②小脑上脚 ③上髓帆:其上方有滑车神经出脑 3.中脑: ①上丘(视觉反射中枢):上丘臂 ②下丘(听觉反射中枢)→下丘臂 (二)第四脑室 1.位置:延髓、脑桥与小脑之间 2.第四脑室底:菱形窝 3.境界: ①下外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小脑下脚 ②上外界:小脑上脚 ③外侧角 (1)第四脑室顶: ①前部:上髓帆②后部:下髓帆,第四脑室脉络组织→第四脑室脉络丛 ③三个孔:第四脑室正中孔;第四脑室外侧孔(2个)。 (2)连通关系 ①第四脑室→中脑水管→第三脑室 ②第四脑室→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 一、脑干的内部结构 (一)脑神经核 1.一般躯体运动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动眼神经核中脑上丘Ⅲ上睑提肌,上、下、内直肌,下斜肌 滑车神经核中脑下丘Ⅳ上斜肌 展神经核脑桥Ⅵ外直肌 舌下神经核延髓Ⅶ舌肌 2.特殊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Ⅴ咀嚼肌 面神经核脑桥Ⅶ面j、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镫骨肌疑核延髓Ⅸ,Ⅹ,Ⅺ软腭、咽、喉及食管上部骨骼肌 副神经核延髓Ⅺ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3.一般内脏运动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动眼神经副核中脑Ⅲ瞳孔括约肌、睫状肌 上泌涎核脑桥Ⅶ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 下泌涎核延髓Ⅸ腮腺 迷走神经背核延髓Ⅹ颈部、胸、腹腔大部分脏器 4.内脏感觉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孤束核延髓Ⅶ,Ⅸ,Ⅹ味觉和内脏一般感觉 5.一般躯体感觉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三叉神经中脑核中脑Ⅴ咀嚼肌的本体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脑桥Ⅴ头面部触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延髓Ⅴ头面部痛、温觉 6.特殊躯体感觉核 脑神经核位置脑神经功能 前庭神经核脑桥、延髓Ⅷ平衡觉 蜗神经核脑桥、延髓Ⅷ听觉 (1)非脑神经核(传导中继核) 非脑神经核位置 红核、黑质、上丘灰质层、下丘核中脑 脑桥核、蓝斑核脑桥 薄束核、楔束核、下橄榄核延髓 (2)上行纤维束 1.内侧丘系:薄、楔束→薄楔束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髓丘系:脊髓丘脑束→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3.三叉丘系: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4.外侧丘系:蜗神经→蜗神经核→下丘核 (3)下行纤维束:锥体束 1.交叉的纤维→皮质脊髓侧束 2.不交叉的纤维→皮质脊髓前束 (4)脑干网状结构 1.位置:位于脑干内神经核与上、下行纤维束之间 2.功能: ①上行网状激动系统:传导非特异性冲动,使大脑皮质保持意识水平、清醒状态 ②躯体运动调节系统:通过网状脊髓束参与运动调节 ③生命运动中枢:延髓网状结构内有心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中枢,调节心、血管运 动和呼吸运动 第三节:小脑 The Cerebellum (一)位置和外形: 1.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与延髓背侧,藉三对小脑脚与脑干相连 2.形态:①小脑蚓②小脑半球③小脑脚④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增 高时,可引起小脑扁桃体疝 (二)小脑的内部结构 1.小脑皮质:三层——颗粒层、梨状细胞层、分子层 2.髓体:小脑内部的白质 3.小脑核:①齿状核;②中间核:球状核、栓状核;③顶核 (三)小脑的分叶和机能分区 1.形态学分叶 ①前叶:小脑上面原裂以前 ②后叶:小脑原裂与外侧裂之间 ③绒球小结叶:小脑下面借后外侧裂与后叶分界 2.机能分区 ①前庭小脑;②脊髓小脑;③大脑小脑 (四)小脑的纤维联系与功能 1.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原小脑 前庭神经节和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小脑下脚→前庭小脑→前庭神经核→前庭脊髓 束、内侧纵束→躯干肌及眼外肌运动神经元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小脑蚓和小脑半球中间部及相关的顶核与中间核):旧小脑 脊髓小脑前、后束→小脑上、下脚→脊髓小脑 ①小脑蚓→顶核→前庭神经核、网状结构→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脊髓前角 ②中间部皮质→中间核→小脑上脚→对侧红核;红核脊髓束→前角 中间部皮质→中间核→小脑上脚→对侧丘脑→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 角 功能:参与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 3.大脑小脑(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新小脑 大脑皮质→脑桥核→小脑中脚→大脑小脑→齿状核→小脑上脚→丘脑、红核→大脑皮质→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角 功能:控制上、下肢精确运动的计划和协调 (五)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张力;协调随意运动 ①原小脑综合症:平衡失调,眼球震颤 ②新小脑综合征:共济失调,肌张力低下,意向性震颤等 第四节:间脑 The Diencephalon (一)位置分部: 1.位置:位于脑干与端脑之间,大部分被大脑半球掩盖,仅部分腹侧部露于脑 2.分部:背侧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后丘脑;底丘脑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重点

一、名词解释 1. 灰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的聚集部位,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暗称灰质。 2.反射弧:反射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 3.神经核:在中枢部,形态和功能相近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或柱。 4.锥体交叉:在延髓腹侧面的锥体下端,皮质脊髓束的大部分纤维左右侧交叉,形成发辫状的锥体交叉,部分填堵了前正中裂。 5.四叠体:由中脑背侧面的上、下两对圆形隆起构成,是视觉和听觉反射中枢。 6.面神经丘:菱形窝内侧隆起的在髓纹的上方有一较明显的圆形隆凸为面神经丘,内隐展神经核及面神经膝。 7.边缘叶:在半球的内侧面可见环绕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结构,包括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马和齿状回。 8.边缘系统:包括皮质部、皮质下部的诸多结构,以边缘叶为主,纤维联系广泛,主要调节内脏活动、精神、情绪和记忆等。 9.海马结构: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有一弓形隆起,称海马,海马与齿状回构成海马结构。 10.联络纤维:是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 11.连合纤维:是连合左、右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和穹窿连合。 12.网状结构:指脑干内边界明显的灰质和白质以外的细胞体和纤维互相混杂分布的部分。 13.大脑动脉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段、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共同构成。 14.颈襻:由第1颈神经前支形成的舌下神经降支与第2、3颈神经前支合成的颈神经降支吻合形成,发出分支支配舌骨下肌群。 15.锥体外系: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的所有传导途径,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16.硬膜下隙:在硬脑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有潜在的硬膜下系。 17.蛛网膜下隙: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充满脑脊液。

系统解剖学 笔记(中枢神经)

系统解剖学笔记(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CNS) 中枢神经系统是控制和调节其它系统活动的中枢. 脑:位于颅腔,包括端脑、间脑、小脑、脑干 脊髓:位于椎管 脊髓 一、位置和外形 位置:椎管内上2/3,枕骨大孔—第1腰椎体下缘(成人) 外形 两个膨大: 颈膨大(C4—T1) 腰骶膨大(L2—S3) 沟和裂: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二、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脊髓节段: C1—8 T1—12 L1—5 S1—5 C0 脊髓平对椎骨的相应位置 脊髓节段椎骨序数 C1-4 C1-4 C5-T4 上1个椎体 T5-8 上2个椎体 T9-12 上3个椎体 L1-5 T10-T12 S1-C0 T12-L1 颈节一至四相齐,颈五胸四节高一;下胸高三中高二,腰节平胸十十二; 骶尾腰一胸十二,定位诊断是依据。 名词解释:

马尾:腰、骶、尾神经前后根在未出相应的椎间孔之前,在椎管内垂直下行一段距离,围绕终丝集聚成束, 形似马尾。 脊髓解剖的临床应用: 临床上常选择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进行腰穿. 三、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前角 中间带:侧角(侧柱):存在于C8—L3脊髓节段 后角 中央灰质: 灰质前、后连合 灰质的分层:脊髓灰质是由大量大小形态不同的多极神经元所组成。功能相同 或相近的神经元往往排列 在一起形成层或核,这些细胞在横切上分界明显,从立体角度看,它们是占据不同节段、长度不一的神经 元柱。 灰质细胞构筑分层:--层 前角(柱) (板层、) 含运动神经元(α、γ运动神经元),α神经元, 支配骨骼肌收缩,γ神经元, 调节肌张力。 核团性质为运动性核团;在颈、腰骶膨大处分为内、外侧群,分别支配躯干、 四肢;脊髓全长都可见 内侧群 前角主要接受脑部下行的纤维,其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参与脊神经前根形成,支配四肢、骨骼肌的 随意运动。

人体神经解剖学知识点

人体神经解剖学知识点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组织系统之一,它负责传递信号以控制身体的各 种功能和活动。神经解剖学是研究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组织的科学,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非常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人体神经 解剖学的几个知识点。 一、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简称CNS)是神经系统的 核心部分,主要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头骨内,分为大脑、小脑和脑 干三部分。大脑负责思维、感觉和运动控制;小脑协调运动;脑干负 责控制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脊髓则位于脊柱内,主要传递感觉和运 动信号。 二、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简称PNS)包括位于中 枢神经系统外的神经结构。它分为两个部分,即脑脊神经系统和自主 神经系统。 1. 脑脊神经系统 脑脊神经系统由脊神经和颅神经组成。脊神经是从脊髓发出的神经,负责传递运动和感觉信号。一共有31对脊神经,分布在脊髓的不同部位。颅神经是从脑干发出的神经,负责头部和颈部的感觉和运动。 2. 自主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分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应激反应和体力活动,如心率加快和血压升高。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负责消化和休息,如心率减慢和血压降低。 三、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细胞体包含细胞核和大量细胞器;轴突是一个细长的突起,负责传递信号;树突是多个突起,负责接收信号。 四、神经组织 神经组织是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的组织结构。它分为灰质和白质两部分。灰质主要由细胞体组成,负责信号的处理;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负责信号的传递。 五、神经节 神经节是神经元的集合体,通常位于神经的中间。神经节包含大量的细胞体和突起,负责处理和传递信号。常见的神经节有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等。 六、神经传导系统 神经传导系统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信号。它包括传入神经、传出神经和中间神经。传入神经将信号从感觉器官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神经将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递到肌肉和腺体;中间神经负责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传递信号。

神经解剖学复习重点

神经解剖学学习要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答:(一)灰质和皮质 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故称为灰质。在大、小脑表面的灰质则称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二)白质和体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色泽苍白,故称为白质。在大、小脑深面的白质又称为髓质。 (三)神经核和神经节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其胞体常聚集在一起,被包埋在白质中,称为神经核。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其胞体聚集的地方,形状略膨大,则称为神经节。 (四)纤维束和神经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在一起走行,称为纤维束或传导束。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所聚集成的粗细不等的集束,则称为神经。 2脊神经的前根和后根,脊神经前支和后支 答:前跟来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成分为运动神经纤维;后跟来自脊神经,成分为感觉纤维。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立即分为前支和后支。前支和后支都是混合性的。 3脊神经的节段性分部 答:脊髓分为31节段,每个脊髓节段通过一对脊神经支配一对体节。身体的皮肤和肌肉都由胚胎时的体节发育而来。虽然在形态和位置上与原来比较有了显著的改变或转移,但仍与原所属的脊神经相连。因此,脊髓对肌肉和皮肤的支配仍具有节段性o (一)脊髓对肌的节段性支配 人体的肌肉是胚胎时的肌节演化而来的。每对肌节都受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概括地说:第1-4颈髓节段支配颈肌和膈肌;第5颈髓节段至第1胸髓节段支配上肢肌;第2胸髓节段至第1腰髓节段支配躯干肌;第2腰髓节段至第2骶髓节段支配下肢肌;第3骶髓节段以下支配会阴肌。每块肌肉多数由数个相邻脊髓节段支配。如肱二头肌由第5-6颈髓节段支配,股四头肌由第2-4腰髓节段支配等。 (二)脊髓对皮肤的节段性支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